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健康知识小课堂精选(九篇)

健康知识小课堂

第1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随着人们大众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提高其心理素质逐步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形式变化多样。其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途径和载体。

1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误区

1.1学科化倾向

自国家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各级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可由于对心理健康认识的偏差,很多学校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纯知识学科,向学生讲授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介绍各种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这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甚至因为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仅考理论知识,更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1.2德育化倾向

我国德育工作一直是中小学的特色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彰显着它的作用。经调查发现很多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拓展和延伸。[1]故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更关注解决问题、矫正问题行为。[2]这与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其潜能发挥的目标有所偏差。

1.3活动化倾向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穿插心理活动被广泛采用,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调查发现各级中小学的心理活动开展过于随意化。心理活动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心理活动的设计要以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活动设计应有所不同,小学可以以心理游戏为主,初高中可以以团辅活动和心理体验为主。[3]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新发展

2.1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

学科渗透是指各教师在自己所从教学科的领域,有意识地把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与所授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到学科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知、情、意。这一模式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心理辅导教师任课,而应该是全校教师全员参与[4]。它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及学生的德育工作等,彼此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以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5]

2.2诱导式教学模式

诱导式教学又称体验式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及内容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反应。结合学生的表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悟自感,发展心理品质,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这一模式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学生亲身发生的,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虚构的。该模式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地感知-感受-感悟来完成,更是学生知行合一的过程。

2.3对话式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又称脑力风暴,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定一个主题,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员为小组建言献策,形成小组意见再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各小组意见、归纳小组智慧。[6]这一模式中教师仅为引导员、组织员,更多是通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突出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和智慧。但该模式更适合年龄较大的初高中生,他们通过与同辈的对话更好地去审视自己。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新趋势

3.1课堂主角发生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要求,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胜任教学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应逐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缘由有二:一是,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需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得以内化;二是,随着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心理需求表现得更个性化,想要提高课程实效教师就得以学生的需求为对象。

3.2课堂范围更广

随着渗透式、全员式地参与,随着中小学各位教师心理认知地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不在仅限于该门课程的课堂之上,学校的课堂内外均可能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表现有二:一是,各学科的教师都能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他所授课程之中;二是,各位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言行的塑造去影响感染学生,特别在小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的阶段。

第2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建议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形式不统一

各个高校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必修课、选修课、心理讲座、网络视频课等不同形式的心理课程。在开设心理必修课的学校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为8个学时,仅仅普及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选修课一般是随机组班,每位学生四年内只能学习一学期,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各个专业,其知识背景和认识水平各不相同。任课教师选择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满足各年龄层次的学生需求的课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影响课堂效果。心理专题讲座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开设的场次可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缺乏连续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网络课程缺少现实课堂的互动和心理体验。

1.2 教学教材滞后

心理健康课程是知识传授与心理体验、行为训练的综合课堂,目前教材内容多是理论概念学习,忽视互动实践环节。同时课程教材内容的动态性和发展性不足,某些教材内容固定化,不能及时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虽然目前众多学者依据实际应用编制新教材,但由于标准不统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1.3 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任课教师较为缺乏,某些由具有心理咨询师三级证的辅导员或教师担任,由于未受过专业心理训练,在运用心理学的理念来进行教学,在运用心理知识和技能与学生沟通方面,在觉察学生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心理案例分析、心理体验等课堂互动融入到知识教学中等方面不是很熟练,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1.4 课堂设计缺乏实践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侧重在心理知识普及,忽略了心理体验、行为训练等心理技能培训。同时在教学方法多的选择方面,多媒体教学,单向知识传输,缺乏互动。

1.5 课程效果评价单一

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传统考试时发现,难以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心理健康课程的独特性,将其改为考查课,但是由于考查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较大,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大学生心理是变化性,发展性的,在课程效果评价方面亟需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

2 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建议

2.1 设置合理的课程标准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按照教育部要求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或者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

2.2 选编优质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在听取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各高校教学第一线的专家教师,依据实践教学经验编著合理的具有实性的教材,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3 提高师资素质

组成授课团队,课前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学习,定期进行培训,学期结束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培训和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作为课堂实践活动的拓展。

2.4 设计合理的课堂内容

近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课程内容主要由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部分组成。 大学生心理随着年龄增长、经验阅历的增多,所遇到的心理困惑也会不断变化。课程的内容依据不同年级的心理需求有所侧重。例如新生主要是适应问题,侧重学习和掌握在人际交往技巧,情绪管理方法,学习思路的转变等技巧。大二和大三学生关注情感问题、生活琐事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大四个人发展的思考和就业压力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

2.5 改进教学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在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心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教授内容设置互动环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自我,将教师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执行助人自助的理念。适合心理学专业授课特色的讲课方式有课程讲授、心理测试、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体验活动、情景表演、团体训练角色扮演等。例如在讲授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主体,在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首先是通过课堂讲授,运用案例导入法,通过现实案例,使学生直观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第二步通过科学测评法,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将班级进行分组,小组讨论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设置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模拟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在模拟仿真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学会预防心理危机,珍爱生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也可以邀请专家讲座,举办各类心理活动作为补充教学形式。

2.6 有效的课程效果评价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普及知识、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依据课程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考核方式是授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将学生运用心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可选择考虑平时表现加最终考核的方式。在日常的课堂授课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可以将学生课堂出勤、参与的程度、课堂提问情况纳入平时考核。最终考核内容更倾向于运用心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身边同学中普遍存在心理适应问题给出自己的有效建议等。与此同时,对于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活动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加分。

3 总结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编优质教材,设计丰富的课堂,设置有效的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杭东.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的探索[J]. 社会心理科学,2013,02:55-57.89

第3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

B844.2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正在以其无所不及的触角和超乎想象的巨大威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前景,课程教学亦置身其中。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悄然兴起。10分钟左右的视频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单个知识点的讲授……微课程以其“短、小、精、趣”的特点,迎合了移动信息时代要求和大众心理,在国内外课程教学领域中得以快速发展。这一股“微课风”也逆袭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近乎取缔了之前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身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较大幅度地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总之,微课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与学的方式正发生着重要而有意义的变化,引人思考。

一、 微课程: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对接要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心育课程有机结合的产物。从两者之间对接的可行性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反思体验、轻知识灌输,重应用性和关注点,轻学科化与系统性,比较适用微课程教学。从笔者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微课程教学的实践上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之中,将心育知识碎片化、教学交互即时化、学生学习个性化、课堂教学体验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对满足大学生们对于心理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产生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心理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应用中,微视频的制作是整个微课程实施的支点。一个一个的微视频都是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它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着这个知识点展开。开发与制作成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不但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也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所有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相对适中,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我校广大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查看,当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下载反复使用。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基本上能看到主要的知识点,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自选备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可以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获得最大可能的满足。

(二)能较幅度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重视学生个人体验的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而且更加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传统的“一师一堂”的课堂式教学难以给学生“反刍”的空间,而微课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运用简明生动的微课视频和《学习内容与个人反思学习单》,引发学生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来建构心理健康知识,体验、感悟知识背后的意蕴,通过体验与实践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旁观者、接受者师生的交流多数时候是单向的。而通过微课,核心的知识点学生已在课前预习,课堂中师生之间用以多向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讨论与分享,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效果自然更显著。

(三)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微课学习和反思,分享到的不仅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是各自的教学智慧,这种研修方式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不断深入反思,归纳总结,借助微课这一工具,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此外,通过微课进行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方式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变革了教师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也将会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微思考:微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将微课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学习知识、课上进行知识讨论与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为检验其效果,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与研究。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有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分析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仅仅做到“形似”而非“神是”是教学实践效果没有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要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需要从重新定位师生角色,重组心育课堂内容,重建课堂教学对话等三个基本方面着力。

(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时代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也是知识的贩卖者。教师学习知识,并向学生出售知识。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课的开发,取缔了教师的这一优越的身份和地位。海量的知识信息在网络上堆集,以供挑选与取用。较之旧时代的教师,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在学生已具备较好自学能力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着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二)重组心育课程内容

微课程比较适用于比较独立的核心概念或知识点,对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程可能鞭长莫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多以专题形式出现,容易将知识内容进行切片处理,比较适用微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重组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的设计,更要注重学生“学”的设计。精心制作微视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得以实施的支点。

(二)重构课堂教学对话

马丁・布伯区分了三种对话:装扮成对话的独白、技术型对话以及真正的对话。将这个分类引入到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也可以分为独白型教学对话、技术型教学对话和生命型教学对话。第一重是教师用预设的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提问,表面上看起为是师生对话,实际上是教师自说自话的独白。第二重是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行为技能的表现,而忽略对行为技能背后的教育意义;只涉及到对话者的心智,不涉及个人情感或意义。第三重对话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把他人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和体验进行的心灵碰撞与交流。微课程框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对话正是需要对话中每一位参与者都真正心怀对方或他人的当下,并带着他自己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活生生的相互关系。在独白型和技术型对话中,教师只是作为公共知识的代言人,其个体生命往往是缺席的。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不仅是教书,更不要忘记了育人育心。教师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课堂教学对话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整体在场与完全投入有助于形成师生的相互信任,有助于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使学生的真实思考和想法体现出来,师生之间的对话就成为真诚、平等、真实的精神相遇。

参考文献:

[1] 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

[2] Educause.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 lectures [EB/OL].

[3]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4]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1、华

[5]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13,4

[6]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7]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第4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一、研究现状

近几年,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的热点话题。2007年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更具开创性的是,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由于很多学生在每天18时至22时之间下载教学视频,以至于学校的视频服务器在这个时段经常崩溃,翻转课堂由此而生。萨尔曼•可汗致力于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未来教育”的曙光。他认为翻转课堂指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上课,然后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问。学生通过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步调控制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老师按教学大纲来控制进度的教学方法。至今可汗学院的教学材料全部免费,目前全世界约有2万间课堂把它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了。近几年,翻转课堂在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浪潮,一些教师开始探索和研究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笔者在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展开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与探索。

二、研究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心理教学要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情绪健康的原则,使学生学会辨别认知系统中理性与非理性信念的区别,掌握与之辩驳的方法与策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帮助自己和他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素质教育课程,对心理健康理论和技能的内化非常重要。但是,一些高校在上课过程中实行大班教学,总学时少,学生在课下遇到疑惑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内化效果不理想。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目的是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发现在课堂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在课后内化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调查研究和定性研究较多,但是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较少。笔者认为,翻转课堂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在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把翻转课堂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仅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课堂上的教学管理问题,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力求设计出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

三、研究内容

1.研究思路。设计符合本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微信公众号和腾讯QQ群为平台,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个具体教学阶段的任务不同。本次研究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任务。2.研究设计。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网络平台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1)选择网络平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而诞生,网络平台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是实行翻转课堂的重要基础。网络平台主要承担着课程资料信息、支持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功能。微信和QQ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2)设计教学流程。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具体分为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确定网络平台、整合教学资源。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哪些知识采用讲授法、哪些知识采用发现法,要明确哪些知识适合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学习、哪些知识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分析等。选择网络平台时,一方面要注册微信公众号,通知学生及时添加关注。另一方面要创建QQ群,邀请学生加入,进群后要修改自己的群名片,以做到实名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主要以PowerPoint展示教学内容、视频、测验、练习题和拓展性知识等。②课前阶段。在课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信息、推进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和发现综合焦点问题。教师应借助微信公众号和QQ群推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如引导学生学习PowerPoint,督促学生完成课堂检测和练习题,鼓励学生在QQ群论坛中进行知识难点和问题反馈,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在线分组讨论。教师需要根据课前学生的反馈和讨论,以及练习题的答题情况,找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后设计教学环节。③课中阶段。课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讨论和成果展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学生派代表总结本组讨论结果和体会。对此,教师需要对各组的成果展示进行点评。学生可以把讨论结果、体会感悟等上传到微信公众号或者QQ群中,供教师和同学们课后继续讨论和交流。④课后阶段。课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学生在课下完成反思,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具体方法是在线辅导或者讨论,也可以选择情景模拟,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研究价值

1.创新程度。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改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形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变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这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挑战和新探索。2.应用价值。翻转课堂模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有其优越之处,它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考和逻辑能力,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交流。五、结束语把翻转课堂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尝试。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讨论、分析、互动和沟通,能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翻转课堂模式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他们发现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不再是满堂灌的课堂形式。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学生真正做到了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

作者:苏晓芳 张焕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育;调查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

(一)调查背景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心灵健康、行为规范等都直接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因此青春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

2.2016年3月,县内一初中学生因不懂月经的生理卫生知识,又羞于跟老师、父母交流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3.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联合教育、卫生等单位,全县欣起抓实青春期健康教育进课堂热潮。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调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对男女生殖器官的认识,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2.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并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将青春期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三)调查时间

2016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共5天

(四)调查地点

思南县思林初级民族中学

(五)调查对象

7―9年级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

二、调查过程及获得信息情况

通过围绕以下七项内容与来自思林中学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交流,获取信息统计如下:

三、结论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急切渴望获取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但他们又羞于跟父母、老师发问,仅仅是与要好的朋友、同学进行有限的交流,而他们的有限知识来源主要依靠的是网络,这就使他们很容易进入黄色网站,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成人感”的突出,对异性的好奇心理,性意识的萌动,加之身体上突如其来的第二性征变化,都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始料不及,因此在初中生的课堂中适当地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抓实措施及方法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县教育局、县卫计局文件精神。思林中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成效。

一是开展好教师二级培训,由到县局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用生动、直观的事例教育学生。三是由生物教师牵头,确立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开展青春期教育进学校课题研究。四是举行学生手抄报比赛,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在学校展板中展出。五是开展青春期健康小论文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收获到了很多的青春感悟和认识,为他们安全地度过美好而烦恼的青春期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活动图片(部分)

⒖嘉南祝

[1]浙江省青田县船小:洪毓桢.《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进英语课堂教学体会》,2013.01.

[2]顾维红,曹莹文.《心理班会:中学心理教育进课堂的新思路》,江苏教育・心理健康10/2016.

[3]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苗世荣.《少女课堂与女学生健康成长》.

[4]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华光中学:刘佳武.《优化体育课堂对“待进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08年第31期.

第6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心理健康 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它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许多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我国最早可在《史记》《春秋》等著作中发现,作者会借助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我国《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大中小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教学计划,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贵州大学也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应该提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中的优势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案例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优势,它弥补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案例的呈现能够为大学生创建一种寓教于乐的真实情景,案例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案例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一些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对提高大学生探究自省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达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二)促进大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由于具有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的角色特点,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解惑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大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大学生阐述某些心理学观点时,应尽可能留些思考问题的空间,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如果发现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更有助于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融洽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允许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对话讨论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弱点,从大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也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精选与慎选心理学案例

选择一个好案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案例时一定要精选和慎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学案例的典型与普遍性

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大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环境中。贵州大学地处西南,四季如春,但冬天阴冷潮湿,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很不能适应。其次,贫困生在贵大有一定的比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可小觑;最后,许多外省的高分同学调剂在贵州大学后心理落差很大,建议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前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案例调查,使课程中所列举的案例更接近贵州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案例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二)心理学案例的真实与时代性

案例应来自大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等都会发生改变。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为例,虽然失恋、暗恋、如何表达爱、性与爱等是大学生困惑的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其内涵有很大的改变,同性恋、网恋、裸婚、婚前、闪婚已是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案例不与时俱进,不能体现时代性与真实性,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

(三)心理学案例的丰富与多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据对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适应问题、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调节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表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体差异。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分配不平衡所产生的贫富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中也较突出,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会大学生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心理学案例的慎选性

大学生智力发达,思维敏捷,喜欢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加上阅历还浅,往往对心理学中的某个概念误解,喜欢往自己或某个同学身上贴标签。例如在讲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强迫症”或“抑郁症”时,许多同学会根据症状的描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班上一下子会涌出很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讲清楚是“强迫症倾向”或“抑郁症倾向”,阐述清楚该症一定要通过专业机构的鉴定,要注意症状的程度、时间和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否则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增加不必要的烦恼,没有心理问题上了心理学课以后反而有了心理问题。

三、多媒体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无法完成的要求多媒体却可以,许多视频、音频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需要电脑完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便于大学生思考和感悟。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案例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有关视频时可以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10-20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10-15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约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

(二)课堂中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要先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知道本次课的内容,也就是说不要马上呈现多媒体案例,而是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教师对挫折、升华、退化、幻想等概念做专业的讲解后才呈现多媒体案例,否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解读案例,起不到以新的思维来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在案例学习中提升迁移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传授人的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等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一定要注意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样才有助于将课堂中案例中的技能广泛迁移到现实环境。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可以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列举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2-3个不同处理方式呈现,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大学生由于对人际矛盾的认知不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结果。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师可以同时穿插讲授、提问、讨论等多方式进行,在呈现多媒体案例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学案例的讨论与反思

大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总结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进行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总结小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学生的分析讨论

看完相关的心理学案例之后,教师应就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给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脱节。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集思广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

(二)教师的小结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的已有认知不同,导致学生会依据自身的主观经验来理解案例,如此每个学生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处理类似的问题等内容作为重心,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

(三)教师总结能力的培养

整个课堂教学总结许多教师不做是一个失败点,但总结能力驾驭不好更会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综合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可以用下表表示: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主要是选出的案例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个别不典型但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反映出来。其次是教师由于能力问题把握不住案例教学的时间。最后是在讨论阶段容易陷入个别同学参与而大多数同学无事可做的局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世纲,李枭鹰. 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 教学与管理,2004(16).

[2]解春苓,金永涛;创新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探析[J]. 教育探索,2005(0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一、健康课堂中的教师本身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要当通才型老师

职业教师除了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很多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职业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要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甚至哲学知识。此外,职业教师还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针对信息时代的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加以引导梳理,切勿一味训斥、辱骂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学识渊博的老师也才能赢得学生敬佩,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从而赢得所有学生的向心力,在和学生沟通和解决学生违规方面的问题上才有底气和说服力,也才能彻底摆脱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赢得学生最大的感佩。

二、健康课堂中的教师要具有大爱之情怀,要当大爱型老师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孩子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入整个班级中,不仅要爱那些乖的孩子,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调皮的孩子,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份爱。如果他们切实感到老师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所以,具有爱心是职业教师取得教育成果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孩子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因此,教师要了解孩子,就必须拥有一颗始终包含着善意、理解和宽容的心,拜读黄剑的大作《一切从孩子出发》,并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笔者认为教师的爱,不仅仅是给予每个学生而且也给予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甚至是与每个学生相关的几个家庭,也就是我们成就了一个孩子的幸福也就成就了几个家庭的幸福,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具备大爱之情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和谐的健康课堂。

三、健康课堂中的教师要有包容心,要当包容型老师

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职业教师除了要有大爱之情怀外,还要具有包容之心。老师从事的是极其琐碎的工作,不仅需要爱心、耐心和信心,而且更需要包容之心。现在的学生是很复杂的,面对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总是有一些调皮的学生想方设法突破束缚,如迟到、旷课、早退、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发生,这些都是高中教师头疼的事情,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因而老师的工作艺术在此刻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此类状况,我们得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找准其病根何在,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待之,切勿简单粗暴。比如,学生早上迟到,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强制站在教室外,经受寒风中苦读,对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方可防患于未然,否则只会治标,达不到治本之功效,有时候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一句温暖的安抚之语比体罚的效果好之百倍。职业教师要具有包容心。

四、健康课堂中的教师要不断学习,要当学习型老师

要成为信息时代的创新型班主任,就必须坚持学习,不断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念和教育管理理念,方能把自己的课上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不断培养具有反思与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唯有反思,职业老师才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进行客观认识、判断、评价和有效调节,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教育观念;唯有反思,职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才能逐步提高和加强,才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逐步提升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职业教师才能彻底摒弃那些过时僵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跳出传统简单粗糙的教育教学思维的束缚,从而走上健康课堂的康庄大道。

总之,健康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认识理念和知识理念,要能顺畅地打造健康课堂,教师本身必须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影响健康课堂的每一个因素,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努力打造和谐的健康课堂,对待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学会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此外,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技能,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为健康课堂的来临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会迎来一片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第8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要搞好高效课堂教学,必须自己先懂得高效课堂的相关知识和程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71”高效课堂是在遵循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基础上,把发展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实现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在生生互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让学生会学、学会,在课堂上享受到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快乐。要落实好高效课堂,达成此目标,一是需要理解透“271”高效课堂的相关内容和模式,二是要吃透教材,编写出适当的导学案。

在认真学习、与同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我们对高效课堂达成以下认识:1、“271”的内涵有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3)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20% 的因素――智商,70% 的因素――情商,10%的因素 ――行商。4)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20%(约10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约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10% (约5分钟)――(学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2.高效学习分三个阶段:预习自学,高效课堂(完成学案,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等),训练拓展3、五个基本步骤: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要落实课堂改革的目标和组织好教学,编写适当的导学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与同事共同探讨,反复修改,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我们确定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点难点”、“课前预习”、“合作探究”、“我的收获”、“当堂检测”七个板块的导学案模式,现展示出来,与大家共同研讨。

第六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维护人身权利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号: 姓名: 评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地位;知道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知道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的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投入、阳光展示,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的意识。

【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30―31页,查找、勾划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

2、将预习过程中的疑点,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

学习难点: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逮捕和拘禁。

【课前预习】

(全体学生)(认真阅读,填空并在书上勾画,写上提示语)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权利。

2、地位:________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 的重要内容。

3、生命健康权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4、生命健康权包括________和 ________ 。

二、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

1、我国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和住宅进行________,搜查必须由________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________和________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________批准或者决定或者________决定,并由 ________ 执行,不受________。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________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________受法律特殊保护。

【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后讨论,其他小组展示时做好学案的完善和补充)

探究点一p29小剧场《当被强行搜身的时候》【能力目标:通过设想体验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1、请你设想事件可能发展的几种结局。

2、商场经理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探究点二 【能力目标:通过辨析理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逮捕和拘禁】

辨析题:公民不受非法搜查、逮捕和拘禁,就是说任何人也无权搜查、逮捕和拘禁公民。

【我的收获】(学生归纳总结)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

2、公民的和身自由权利的地位: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________,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

3、生命健康权的组成:

4、生命健康权的内容:

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非法搜查。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________和________ 。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________。

【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

1、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假药导致病人死亡。我市药监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紧急查封、扣押、停止销售和使用该厂生产的所有药品。这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

A、生命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自主选择权 D、人身自由权

2、下列基本权利中,属于我国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的权利是 ( )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受教育权 D.政治权利

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非法搜查的是 ( )

A.张民怀疑同桌李生偷了他心爱的钢笔,对李生进行搜身检查

B.企业老板怕产品失窃,保安人员对下班出厂的工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

C.侦查人员出示搜查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

D.商场怀疑某顾客有偷窃行为,对其身体进行搜查

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 批准、决定或者经 决定,并由 执行,不受逮捕。( )

A.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

C.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 D.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5、(多选)我国公民的身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受( )

A.逮捕 B.拘禁 C.侵犯 D.搜查

二、探究活动题

当前,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重庆二外德育处要求各班出一期黑板报,现请你参与:

①请你为本期板报拟定一个主题。

②请你列举两种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

第9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

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将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 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系列基本要求。按照要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每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与此同时开设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渐渐形成较为健全的课程体系。那么,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从课堂学习中受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一、开设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独立院校都有其历史的积累和独有的特色。作为独立院校,我校学生普遍比较积极活跃,创新性思维较多,个性鲜明,面对这样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群体,传统说教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过程已然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所以作为独立院校,在符合时代进程的前提下,探索和开设符合本校特色,适合和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刻不容缓。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转变教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告诉人们,要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强调关注人的弊端的同时也要关注积极方面,关注人的优势和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呼吁人们要以宽容、乐观的态度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传统教学着眼于大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以此来探讨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从“问题”出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经过几年教学,发现学生对部分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依然存在误区,特别是有些学生可能将自己存在的情况与某些心理疾病症状进行比照,来验证自己是否存在一样的问题,甚至放大自己的状况。所以,适时调整教学理念尤为重要。

我校目前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让课程以“积极”为导向,将以“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模式转变为“以预防和发展为主,发展学生的积极力量与品质”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积极体验。

2.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调整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的大小会对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沟通交流产生不小的影响。国内学者指出学生在小班的情感表现比大班更为突出,学生更易合作,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这也为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h境打下基础。在我国高校中,不少课程采用大班上课的教学模式,课堂人数较多,教师在上课期间无法考虑和兼顾所有学生,同时也有不少学生没有真正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利用上课时间维持课堂秩序。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打破了大学中常见的大班上课模式,转而采用小班教学。由于每个专业和班级人数的不同,单班课堂从25~50人不等,并且每个班配备一名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这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的有效性,以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获得体验和感悟。在增长师生交往的亲密度的同时,也使得任课教师最大限度地认识课堂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积极合作,高效互动。

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优化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反馈、教学总结等为一体的一系列教学要素。传统单一的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足,故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需要不断优化和丰富教学体系。

(1)更新教学内容。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为例,其中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塑造、人际关系、恋爱和性心理、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生涯规划与学习心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几个部分。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每一部分内容标题更加生活化、活泼化,如“做最好的自己”“人际沟通和交往艺术”“最美的时间遇见你”“我的情绪我做主”“我的彩虹人生”等,让学生看到标题后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同时,搜集课程问题链。第一节课向学生收集他们想了解的内容,每个班的任课教师形成课程问题链,在已备好课的基础上,适时围绕课程问题链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围绕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结合时代特色,经过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讨会议,我校在“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最美的时间遇见你)”这一章中,融入“‘另类’的爱”这一部分内容,和班级学生一起分享和探讨同性之恋,激发了很多学生的兴趣,课下也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对话题的讨论。

(2)充实教学模式。结合往年教学经验,经课上课下的调查反馈,我校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热情度较高,学生普遍表示喜欢看案例,听故事,喜欢将案例、活动与课程内容结合。故经过商议,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与所授课程内容相关的歌曲MV,在课前五分钟和课间播放,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在课余得到放松。

小组讨论促沟通。依据班级人数,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人为宜,根据教师上课内容,适时利用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小组活动等。同时,由于大一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同学之间需要有一个认识和相互了解的过程,通过分小组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形式,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案例分析促思考。任课教师平时加强和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沟通,通过此途径,搜集本校学生可能存在的人际交往或生涯规划等困扰,将搜集到的信息汇编成课堂案例,促进学生思考,从而获得成长的体验。

视频观摩促反思。每节课准备与所授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或新闻视频等,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之余,体会视频带来的乐趣和感悟。

网络课程促学习。我校提供心理学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网络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课余仍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内容,补充课外知识。

除此之外,o每位学生印制根据每一章节设计的创新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例如绘制生涯彩虹图,画自画像,抒发对爱情的理解(可以为一首诗或者一幅画)等。同时,利用上课时间,让班级学生合唱或者给班级同学分享诗歌,例如“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塑造”这一章,和班级学生一起合唱《我相信》,让学生有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团体游戏、心理情景剧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3)完善反馈机制。课程调查问卷有利于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可程度,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可在课间和学生积极沟通,加强和学生亲密度的同时,了解学生的诉求和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丰富多彩,从单纯的教师讲授,发展到多媒体教学,随后进入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传统课程,在保证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教学与小组合作、团体活动、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保证课程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学生在课程中用多样的方式学习、体验、反思,实现从“教”到“导”的转变。

三、总结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作用,在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提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作者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需要顺应时代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创设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程体系,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放松身心,在温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成为真正受益的群体。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0年建设历程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2]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4).

[3]陈 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和学新.小班化教育的理性思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1(11).

[5]左玉婷.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