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精选(九篇)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第1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如下:(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地增加。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一方经济。

论文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作用 对策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转贴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如下:(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2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代体育;竞技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120-05

竞技是现代体育运动的主流趋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是对这一竞技核心的最直接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源头,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特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着50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它遵从崇实、守内、尚礼的风格,讲求以伦理道德自身修养为基础,带有浓厚的修身养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以西方竞技体育运动为主导的现代体育大家庭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了冲击,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成为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来拜读段辉涛老师的《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一文后颇受启发,对文中的一些相关论述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与段老师商榷。

1 关于竞技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1.1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是由传统体育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也就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目标具有阶段特征的发展过程。正如白晋湘所言,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以多层次、多形态生存和延续,在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老少边穷”地区,仍将与民族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交织在一起,其活动形式和功能价值仍将保持作为民族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构成初级现代化形态;在工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它将作为一种理想的健身娱乐手段,实现为当代全民健身服务的功能转换,构成中级现代化形态;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将其中具有鲜明竞技特征的项目进行改造与推广,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和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实现功能的根本转变,走向国际体育竞技舞台,构成高级现代化形态。

在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国内社会转型、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扩张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化社会背景之下,它的现代化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宏扬自身精华和借鉴国外先进体育文化精髓相结合,在发展中求创新,呈现出多种状态并存的多极化发展格局。然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了她的传承与发展,不能求大求快,不能太功利化,不能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为了向奥运看齐、为了走向世界而改革。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要以继承自身优秀文化为基础,不断借鉴和吸取世界其他先进体育文化精髓,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原有文化特色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与更新,并加以改造,逐渐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道路。

1.2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特征势必给全球化发展下各国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但是,一种文化在某个历史阶段可能具有全球性的时代价值,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以竞技化为主导的西方体育无处不体现出竞争态势,而民族传统体育则表现出民族性、地域性、健身性、娱乐性、传统性和竞技性等多样化特性。在面对西方体育的强势传播冲击之下,在以现代竞技体育为主的世界体育大家庭中,民族传统体育走竞技化之路是为了正视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与冲突,走互相促进、融合,共同繁荣之路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方式。

在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做了深入研究,胡小明认为,传统体育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主要体现在前期理论研究准备;政府加大对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投入建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全面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充分融入全民健身;力争一些项目进入奥运会;重视非奥运项目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林海枫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将会处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创新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向竞技化发展;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旅游、娱乐休闲相结合等多元趋势。余水清认为,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鲜明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推动其发展的最大优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市场化成为影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双刃剑;学校教育是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空间的有效手段。张选惠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存在竞技化、民俗化、娱乐化、健身化、市场化的多样性发展维度。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竞技化不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唯一或全部。段文在全面而深入地论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时,未能述及竞技化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一种趋势,直接引入竞技化容易诱导读者陷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走竞技化的单一化思路,容易步入为竞技化而发展的思维困境。把握好研究前提,厘清民族传统体育走竞技化道路是其现代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助于对民族传统体育走上科学竞技化之路。

2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

2.1

现代体育的竞技主导趋势是一种导向

段文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必要性的因素,仅从竞技性是现代体育的主导因素和国际化趋势两个外在因素加以阐述,认为:“竞争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体育中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一种基本形式,现代体育的竞争规则是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和“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时展需要,必须把握准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才能拓宽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顺应现代体育以竞技为主导趋势的历史潮流,推进并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步伐,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就体育的发展趋势而言,应当对民族传统体育从形式、作用、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发掘、整理、阐释与转化,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世界体育有机组成,在显示民族特性的同时,显示出鲜明世界特性,这应该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追求的必然过程和结果。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生、发展主要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为基础,而现代西方竞技体育则主要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它历经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和近代体育3个阶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视体育为德智体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熟发展成今

天的竞技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和西方现代竞技体育作为两种体育文化存在形式,面对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这两种文化可以交流、融合、同化或吸收、并存等。如果把握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中的竞技化道路,合理引导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竞技体育靠拢,挖掘可以竞技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质特点,抓住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经济性质,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才具有可行性。

2.2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段文以“竞技性是国际化的要求”来说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不把竞技胜负看作惟一价值,更注重人格培养,追求内在、含蓄、和谐的审美价值。”进而得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顺应现代体育以竞技为主导趋势的历史潮流,推进并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步伐,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段文以来自外在的两大要点明确了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有助于竞技化的外部条件形成,而外在问题引发了对内在因素、内外部因素相互关系的思考,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与西方现代体育强势的竞技性究竟谁是谁非,应该如何对待民族性与竞技性、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呢?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是否仅限于来自外在的影响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走上竞技化之路的必要性,一方面要分析国际化外在环境,西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强势,使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竞技化成为必然。针对现代体育竞技的主导趋势,把握好有竞技化可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施竞技化发展,例如,民间斗鸡运动的竞技化,演变成今天的全国脚斗士竞技大赛、竞技武术的形成与规范化以及民运会竞赛项目的实施等,都很好地将民族传统体育中原本具有一定竞技特性的项目进行有效挖掘与整理,加以现代体育的规范和改进,与现代体育有机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全面审视国内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理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生存现状,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整理与科学统计,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中,原本就有一些项目已经和潜在具有竞技特性,那么只要充分挖掘与整理,跟现代体育的逐步交流与学习、改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也就水到渠成;再者,我国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全国民族运动会赛事体系,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民族聚集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比赛规则的统一性、合理性保证了民族传统体育同场竞技的公平性,这样的赛事为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上竞技化之路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

因此,走向世界、努力向世界靠拢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世界传播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不应该是以自身内在结构体系的解体、内在精神的丧失、文化内涵的丢弃,以失去原有的思想基础与特色为代价的。虽然马克思曾经说过“民族的必须是世界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民族的首先应该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只有在民族文化价值充分体现,并以最大化发挥的基础上才能谈世界。如果去掉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文化特质,单纯地看待这个运动项目本身,那么她所存在的价值就会减少,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她固有的民族特性,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以武术为例,在“高、新、难、美”这一富有竞技体育运动色彩的引导下,逐渐演变成竞技运动会的竞赛模式,但是仔细回想,这样的改革很有可能使武术固有的文化内涵荡然无存。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西方体育文化必然要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同化和蚕食,以西方体育理念来衡量、以西方现代体育运作模式来规范我们民族传统体育,必然造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下降。世界体育文化只有保持其充分的民族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体育文化。那种把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奥林匹克体育称作世界体育文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而以此为标准对其他民族体育加以“”的做法更是极端有害。所以,我们的正确选择是走民族性基础上的全球化之路,即在充分保持民族文化鲜明特色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实现走向世界的目标。因此,只有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保留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独特文化价值,充分体现不同于现代西方体育的独特价值,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在东西方体育的冲击与碰撞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所谓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范例

段文认为:“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通过嫁接、改良中国民族传统武术、吸收西方体育搏击、拳击等项目的精华,使之便于学习、训练、比赛和推广,经过不懈努力,它们终于成为了奥运会项目之一,它们之所以能进入奥运会,是因为在显示民族特性的同时,也显示鲜明的世界特性,符合了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准则,把握住了现代体育竞技性的特点。”针对此论述,作者认为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竞技化成功的因素,除了段文中提及的自身做出的努力之外,还有着历史机遇、特殊的社会背景、人为化等因素。而判断一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实行竞技化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应该以其是否进入奥运会或者民运会来论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化成功是动态的过程,应该有合理、健全的和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这里就不再赘述。

3.1 日本柔道与韩国跆拳道的竞技化失去了原有的思想基础与运动特色

段文以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进入奥运会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范例。事实上值得商榷。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之所以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力证,是因为它们都迈入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行列,但是,在科学研究论证之时,不能够只看结果。以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为代表的东方传统体育项目,以现代体育为标准,在经过改造以后,已发展成为现代体育竞技运动项目,基本失去了原有的思想基础与运动特色。国内许多学者一致认同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范例,是因为他们都如愿进入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中。研究认为,这种以是否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标准是否科学,值得反思。无独有偶,现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都是极富竞技特性的体育项目,其中也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改造、走上竞技化之路。

正如当初全国上下积极努力想把武术推入北京奥运会一样,是不是在今天我们就说武术未能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就没有竞技化呢?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是否成功,不应仅仅看该项目是否进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应该看其项目的固有特点是否具备竞技性质,如强烈的外在表现、局部技能鲜明、超越竞争和训练的具体性等,以及看它的学习和推广、训练和比赛、普及度和规则性等。

3.2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化任重而道远

国内民族传统体育为了积极向现代体育靠拢,不断学习,深化改进,做出了大量努力与创新。从竞技武术入奥、康龙武林大会、全国脚斗士大赛和高脚竞

速等,不难看出,国内民族传统体育为了走上竞技化之路,制订了比赛规则、举行了一系列相关赛事,搭建了良好的竞技平台。但仔细一想,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味去追求竞技化,求快、求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竞技之路了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是以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生产,从劳动中总结出来的运动项目。

踩高跷运动分为民间表演和正式比赛,民间表演是一种欢庆节日的娱乐活动方式,表演者涂脂抹粉,身穿各种戏服,脚踩高跷,在锣、鼓、钗的伴奏下做背剑、抱剑、朝天蹬、骑象等各种动作,场面热闹非凡;而正式比赛则以高脚竞速为主要形式。段文认为:“以全国民运会竞技项目高脚竞速为例,它原名竹马,又称高跷,原是土家族人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过溪流、走沼泽等的一种代步工具,经过悉心研究,把它改造成竞速的民族竞技项目,并把它推上了全国民运会,成为民运会上最受观众喜爱的项目之一。”段文列举柔道、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国内竹马的竞技化向高脚竞速转变进入民运会,以此用作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例证,得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不但可行,且大有潜力可挖。作者以原文为基础,顺势扩展与深入,萌发些许思考:能否把某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一定比赛作为其竞技化成功的决定因素?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一赛事究竟针对的是哪一级别的赛事呢?奥运会、洲际运动会,还是国家运动会、协会赛事?如果不是,那么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标志又是什么?想必,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理应具有阶段性、规则性、普及性和推广性等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评价也应该具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化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一方面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另一方面是现代体育民族化。

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核心内容,段文中所提及的“趣味性、观赏性和规则的科学性”,明确了项目本身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规则的制定,有助于深入挖掘项目的竞技特色与观赏度。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趣味性与观赏性是就项目本身而言,规则的制定是人为的规定,这两者都必须建立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发展特性的全面评估,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基础和潜力的有效评价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是完整、科学、合理的。没有对竞技性基础和潜力做前期评价会导致评价无效而失去意义;没有对竞技化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做出深入分析和评价,就会使得竞技化发展陷入困境或僵局;没有对竞技化结果和标准做出评价,就会让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找不到方向和归属。依据科学评价的方法、现代体育的竞技特性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基础和潜力等,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评价应该是阶段性动态评价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涉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发展特性、外在竞技化环境、竞技化达成度等几大方面。除此之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评价还应该有整体与个体之分,在对于那些可以或者已经走上竞技化之路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评价,但在对某一具体项目竞技化发展评价中又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与国际化传播应确立分类分层次逐步推进的思路,应先解决好自身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只有在凸显和发扬民族特色的前提,才能实现民族性基础上的世界化。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充分重构其民俗化、娱乐化和健身化等本源特征基础,使之成为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东西,才能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传统与现代的时间维度和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空间维度上的协调发展,才有真正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

参考文献:

[1]段辉涛,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16(8):90-92

[2]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36(1):9-12

[3]赵进,王健,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道路探析[J],体育学刊,2009,16(8):93-95

[4]胡小明,赵苏,倪依克,等,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4(7):26-29

[5]林海枫叶,浅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EB/OL],1attp://linghaifengye,blog.163.eom/blog/static/257704562009111775245114,2009-12-17

[6]余水清,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及发展趋势[EB/OL],sport.省略/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793/110087l~009-05-05.htrrd,2009-05-05

[7]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维度的重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9(2):31-34

[8]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J],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5

[9]何亮,艾克拜尔玉素甫,谭广鑫,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理论研究应走出“现代化”误区[J],体育学刊,2008,15(6):7-10

[10]朱家新,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7,14(5):73-77

第3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开展了对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项的调查搜集整理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建设、保护、传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比如,易学《重庆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走廊基础建设构想》,赵静冬《关于少数民族体育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韦晓康《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陈建兵《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白晋湘《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等等。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撰写奠定了良好基础。可惜的是,国内对我国尤其是滇中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传承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就是沿着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方向,对学界的主要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滇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促进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

一、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村寨是滇中地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落形态,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总体上看,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主要聚集于广大的村寨之中。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文化已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而在其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民族村寨的经济也开始逐步转型,进而对其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滇中各少数民族村寨拥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既是民族地区文化模式的外在表现,也延续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凝结着民族的精神及其性格。其项目大多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艺术性等特点,是人们健身、娱乐、休闲的重要载体,并且始终一脉相承地在特定族群中开展。它所具有的多样化社会功能,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民族的团结和睦相处,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尤其是当代主流文化的强势冲击,滇中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民族文化也在发生变迁,呈现出多样化、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滇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属于这种情况,正在经历着现代性的变迁,呈现出或衰微态势或面临逐渐消失的境地。令人担忧的是,靠近城镇的村寨民族文化资源总量正在减少或者是几乎丧失了其民族特色。因此,对之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调查,积极思考应对策略与路径,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有机融合,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无疑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紧迫课题。

二、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分析

滇中少数民族村寨聚居着彝、哈尼、傣、白、蒙古、苗和拉祜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这些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特别突出,反映着少数民族社会的历史演进和文化变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已将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悦神祭神与健身补偿功能、民族凝聚与交往功能、竞技功能等融为一体。由此,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全面提升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以为,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应从下面几点展开研究和建设。首先是对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的源流、变迁、分布、类型、特征和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更加准确把握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情况,为实施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其次是构思好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任务,为村寨民族文化的建设指明方向。如旅游经济与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整合、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融入进大众体育健身中和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传承等建设模式;再次是分析社会变迁过程中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面临的问题、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策略及其实施路径以及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总之,紧紧依托少数民族村寨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族文化资源,构思符合现代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既满足人们身体心理的需要和情感愿望,也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策略及其实施路径

随着滇中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正由自发型向有一定组织、有计划的方向建设与发展,并且其由单纯的娱乐、竞技逐渐向多功能、多角度和深层次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由民俗节庆活动向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大发展的态势。笔者认为,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应构建以本土民族体育文化保护基础上的发展策略,努力创造向外传播、宣传的环境和实践过程,构设以现代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建设策略及其实施路径。据纳西族李之典研究员介绍,“近年来丽江纳西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上自政府、下自民间社团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以现代社会发展为导向,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外传播、宣传民族文化,努力构建以本土民族文化保护的发展策略,文化鲜活的存在于丽江社会生活中,取得的成就是可观。”

(一)旅游经济与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整合

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滇中许多少数民族村寨已成为集观光、休闲、体验和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其古老的民居建筑、原生态的特征景观、奇异的 歌舞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文化,日益受到游客青睐。由此,依托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旅游区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如彝族女子舞龙、哈尼族棕扇舞、傣族的跳老虎头、白族跳霸王鞭、蒙古族摔跤、苗族高空舞狮等等,以其娱乐性、趣味性和独特性等特征满足了游客民族文化中寻求审美、体验和愉悦身心等精神享受的目的。可见,借助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良好平台,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色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推广,将旅游经济与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整合,构建两者之间利益相关、互为因果的发展机制,做到民族村寨、旅游业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协调持续发展,形成一个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二)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融入进大众体育健身中

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是村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村寨的主要社会活动,例如集会、祭祀、歌舞、竞技和游戏都几乎与体育文化活动相连,是人们消磨时间、消遣娱乐、人际交往和健身健心的主要内容,与人们关系密切并且有着深厚感情。随着滇中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物质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他们追求健康、身心愉悦和情感交流的愿望较为强烈,近几年参与大众健身的人群数量在快速增长。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群众基础广泛、参与性强和易于开展等特点。将滇中少数民族村寨种类繁多的传统体育文化融入进大众体育健身中,人们可以根据个人条件和需求的不同选择符合自己身心特点的活动进行锻炼、娱乐和交往,满足这特大群体健身和娱乐需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其民族文化的精髓与内涵,进而感染、熏陶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感情,唤醒区域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对促进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传承

滇中是云南世居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每个少数民族村寨都保留着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下去,使其在当前和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出自身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学校教育作为文化知识传播、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无疑应该承担起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就此,滇中不少学校已经适时在体育课程中引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看出,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传承,既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又能够加深当代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我觉得少数民族村寨子传统体育文化进入校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是其传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给予推广。

四、结语

当前,云南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少数民族文化建设面临着较快发展的机遇。为提高滇中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效益,要抓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培育特色项目,形成优势,通过服务社会寻求自身发展的现实路径。如积极采取旅游经济与传统体育文化整合、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大众体育健身中和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传承等对策,实现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Z072;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站”在站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4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节目形态

文化传播是文化从一个系统影响另外一个系统的活动,其实质是文化价值的传播。在体育文化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与传承面临危机,而这种危机与电视传播的缺少不无关系。目前就电视对我国传统体育的传播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试对电视传播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类别及节目形态作一探析。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的社会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值得电视珍视的社会价值在于其在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的功能。文明的基本动力来自于社会基层。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都在民间自由自在地生长,天然地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体育的本质功能与核心内容就是健身。体育所表现出来的强身健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对身心的自我培育、锻炼和养护过程,无不包含着健身的客观规律。”

在当下制约中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体育场地、设施短缺问题短时期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中国传统体育相对于西方现代体育而言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花钱不多,在各族人民群众中具悠久历史与深厚基础。汉族地区的秧歌、腰鼓、太极拳、木兰扇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霸王鞭、跳竹竿、民族摔跤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超越民族,为更多的群众所喜爱。根据一项对粤、湘、桂、黔、滇少数民族参加体育运动的调查显示,2000年5省区少数民族16岁以上城镇居民仅有48.5%参加过不同程度的体育活动。少数民族居民所参加的休闲体育运动大部分为静态的。对于广大农村以及沙漠、山地、丘陵等地形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体育缺少可行性,所以因地制宜地发展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不仅方便易行,而且可以与民俗、文化、艺术有机结合,缩小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差距。

近年来,中老年人口在我国体育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中老年人普遍对运动量大、技术要求高、对抗激烈的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兴趣不高,而更偏爱节奏舒缓、刚柔相济、群体参与、缓解寂寞、延年益寿的各种传统体育项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群众体育锻炼中80%的内容是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被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强身健体功能所吸引。2006年,河北邯郸市为了纪念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举办了“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太极拳界人士汇聚邯郸,进行太极拳交流、比赛和联谊活动。“中国功夫”在欧洲的影响近年来剧增,据德国联邦多元文化局的数据统计,目前在欧洲学习中国功夫的学员近100万人。各种中国武术、气功和太极拳的协会层出不穷,仅德国就有500多个。正如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接受笔者访谈时所讲,对于电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一座巫待开掘的“富矿”而非“平矿”。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的经济价值

传媒经济学认为,大众媒介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媒介产品的销售以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支撑的广告收人以及衍生品销售收人。从调查来看,西方竞技体育的受众群主要为青年男性,而中国传统体育的主要受众群为中老年群体,还有大量的青年潜在受众。在当今健康文化、生命文化的时代特征之下,这个受众群无疑更为庞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健康、群体参与、大众娱乐的功能对于中老年群体有很强的吸引力。按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法则,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外具有相当广阔的潜在市场。如果策划得当、传播得法,其电视传播不仅会带来巨大的广告收人,而且会通过面向国外的电视产品与衍生品的多级销售为电视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在访谈中,研究舞龙舞狮的卫志强教授和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的郝勤教授都认为,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大背景下,一定要研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能为电视创造的经济价值,否则要求电视关注便是一种奢望。据《光明日报》报道,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作为中国功夫(武术)首次与现代舞、芭蕾、杂技等艺术完美结合的《功夫传奇》在国际演艺市场上演出150场,观众1l万人次,总收入300万美元。在民族地区,一些民族将自己的民族体育文化与风情旅游结合在一起,通过举办民族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节探索出一条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路。如贵州的“国际芦笙节”上表演的苗族、侗族特有的斗牛等体育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和省市电视台记者。每年除了地方电视台全程转播外,还会吸引日本、韩国等国外电视台前来报道。然而,相当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节却因为政府缺乏策划、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参与不够,电视等大众媒介传播缺席,没有产生太大的经济收益。如青海土族每年都举办的历时数月的号称世界上最长的民族狂欢节“纳顿节”等便不太受电视关注。

二、电视传播视阑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类别

按照与电视媒介特性契合程度由强至弱,笔者从文化功能上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分为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健身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益智养生类传统体育文化和已经消亡与濒危类传统体育文化。

(一)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

竞技表演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指经过种种实践与改革,逐渐与西方体育模式近似的竞技表演类体育文化项目,其除了竞技性外,多数融体育和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并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表演项目多达149种,其竞技性强、表演价值高,特别适合电视传播。项目主要包括武术套路与散手、舞龙舞狮以及巧种竞赛项目(花炮、珍珠球、木球、墩球、毽球、陀螺、龙舟、秋千、射弩、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马术)和藏族马术表演、蒙古族马术表演等。这些项目具备比较完善的竞赛规则,符合电视动态阐释、立体审美、凸现过程、追求悬念的媒介特性。

(二)健身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

健身娱乐类体育文化是指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基础,健身、健心、娱乐、益群等功能突出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通常与民俗与传统节日文化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广场文化与庆典文化特色。这些项目部分是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普遍开展的,具有普适性的文化特点;部分是在特定的民族之内开展的,其民族文化特色较浓。前者如拔河、放风筝、斗鸡、扭秧歌、荡秋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抖空竹、中蟠、健身武术、太极拳、舞龙舞狮、大众健身操等;后者如瑶族的“跳八音”,蒙古族的打布鲁,苗族的爬竿,黎族、苗族和京族的跳竹竿,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推杆等。其中许多项目是在民族传统体育节日里集中举行,如内蒙古的“那达慕”节日大会、高山族的拔河节、汉族元宵节的舞龙舞狮、朝鲜族秋夕节举行的摔跤、荡秋千、跳板,侗族“芦笙会”节日里举行的“芦笙踩堂”等。健身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虽然不及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那样适合电视传播特点,但由于其在全民健身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民间具备相当的受众基础,电视应该大力传播与推广。

(三)益智养生类传统体育文化

益智养生类传统体育文化是指最能体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文轻武、修身养性、身心一元、主静尚柔、中庸和谐的整体文化特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其竞技性弱、益智性与养生性强,肢体动作舒缓,强调以意驭气,以精神肉体的合一观为指导,强调“身心合一”,也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重要,在运动量上追求无过而无不及的中庸适中性,受中国儒家、道家、玄学等文化影响较深。典型的文化项目有围棋、象棋、木兰扇、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大雁功、五行掌、金刚气功、鹤翔庄气功、五田运气法、武当龟息功、少林达摩气功、站桩功等。这一类型的传统体育文化因整体主静少动,与电视媒介动态阐释、声画结合、强调动感、立体审美等特性有相悖之处。但由于其在后现代生命文化、保健文化、智力教育等时代背景下的存在价值,按照“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国内外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大量的目标受众与潜在受众,同样不能被电视所忽视。为了优化传播效果,需要对此类体育文化的电视传播形态按照市场规律与受众需求进行探索创新。

(四)已经消亡和濒危类传统体育文化

已经消亡和濒危类传统体育文化是指那些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已经消亡或丧失活力、处在濒危状态,对现代民众没有多少吸引力,却是民族风俗、民族心理、民族伦理、民族宗教等文化的载体,具有历史保护与学术研究价值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其中已经消亡的被一些学者称为“化石型”传统体育文化。如已经消亡的传统体育项目马球、十五柱球、跳鞠、木射、击壤以及投壶等。而濒危类是指跟不上社会动态发展的步伐,与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相吻合,自我更新的生命力薄弱,相对其起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容和形式上无明显改变,大多数保留有较多的早期原始风貌,往往依附宗教祭祀或封建遗俗中,处在原始文化的混沌状态下,封建迷信色彩浓厚。如迄今仍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存在的宗教舞蹈、祭祀性体育活动等。

三、不同类别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节目形态的策划与探索

“电视节目的形态和影响力,成为电视体育传播的‘主流媒介’表达的两个向度。”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文化特色各异、群体参与性强,是人民群众节日中的主要活动内容。优化传播效果的关键是按照适合各自体育文化特点的电视节目形态进行针对性传播。

(一)竞技表演类

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适合电视传媒特性,新增量传播。其中竞争激烈、动感强、节奏感强的传统竞技项目(如散打、蒙古摔跤、技击武术等),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接近,可通过赛事直播、录播、电视体育新闻等节目形态传播;观赏类、表演性强的艺术体育项目应充分利用电视的视觉效果,以体育文艺活动,体育庆典活动直播、录播,体育人文纪录片,后期加工的艺术专题片,电视体育杂志栏目等进行体育结合文化的传播。栏目采用“体育新闻”、“媒体扫描”、“减肥纪实”、“体育”和“今日心情”5个版块构成,集资讯、服务、参与、娱乐于一体,.收视率很高。竞技表演类的传统体育文化可以采用“赛事”、“人物访谈”、“故事”、“项目历史文化”、“练习技巧”等子栏目结合的电视体育杂志来传播。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的崔乐泉教授认为,应该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适合电视传播的部分开始,分类、分批、分特点、按步骤进行传播。先传播竞技性强、观赏性强的项目,然后带动其他项目及文化的传播。

(二)健身娱乐类

按照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秧歌、秋千、跳绳、踢毽子等健身娱乐类传统体育是融运动与文化于一体,身体与精神共同释放、解放的狂欢体育。电视介人传播时,可以采用广场直播或录播形式、强化节目的群众参与性。也可以借鉴“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赛。对于秧歌、舞龙舞狮、龙舟竞渡等具有广泛民间基础的休闲娱乐、节日庆典体育文化,应以纪录片、旅游风光片、专题片或比赛类“真人秀”节目进行传播。2007年出现了许多格调高雅、健康娱乐、收视率较高的此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奥运舵手、火炬手选拔”和“脚斗士”。这些都是策划健身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电视真人秀节目值得借鉴的范本。

(三)益智养生类

由于益智养生类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以静态为主,与电视媒介的视听特性有一些相悖。所以电视在对此类传统体育的传播量上要控制,并且应积极策划效果明显的节目形式,以电视的“动”改良项目的“静”,巩固目标受众、争取潜在受众,变“窄播”为“广播”。以围棋传播为例,中央电视台对围棋不可谓不重视,但效果不佳的重要原由即节目形式太过单一。“围棋被电视传媒逐渐忽略与电视节目的贫乏不无关系。简简单单的新闻报道,千人一面的电视采访,难见新意的大盘讲解,电视在画面冲击、图像再现的优势被大大降低。”对棋类项目的电视传播,除了强化比赛时解说员讲解的娱乐生动性以外,也可从项目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教育意义角度,制作文化专题片进行传播。太极传播可适当融人娱乐元素,在不损害太极文化本体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故事、人物、悬念、细节的大众传播文本。

但目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纪录片的拍摄范围和题材仍较为局限,不够全面和均衡,主要集中于武术文化领域,缺乏内容的综合性与历史文化的深度感,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四)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要借助电视传媒挖掘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进行抢救性保护

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有些是因为跟不上社会动态发展的步伐,与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相吻合而被淘汰或面临淘汰。但有些并不是因为其本身丧失了生命力、而是由于其局限于宫廷或不被当时的统治阶层重视,没有在民间传播发展开来等其他原因而消亡的,如我国唐代盛行于宫廷的马球。但马球近年来在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中成为重要的文化标志而被成功利用,展现了这类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第5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健身观念;体育课程

1、民族传统体育综述

1.1民族传统体育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的总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中华民族有正规的理论、方法等流传较广的体育运动。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因而所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多种多样。如受到儒家、道家、法家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导引、太极、养生等项目极具代表性。它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通过实践,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具有强身健体等多种功效。

1.2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理念特殊性的表现

1.2.1 生命存在的本质“气”

天地万物都统一于物质的气,在中国哲学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体育,从养生、健身、充分发挥生命能力的角度、认为“气”是生命存在的本质,从“气”人手才能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如传统健身功法的气功就是通过“气”人手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其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从而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自然会延长,从而推迟衰老。

1.2.2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和”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人体五脏也是一个整体。我校开设的传统健身功法五禽戏就能说明这一点。根据中医的脏腑学说,五禽配五脏,虎戏主肝,能舒肝理气,舒筋活络;鹿戏主肾,能益气补肾,壮腰健胃;熊戏主脾,能调理脾胃,充实两肢;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鸟戏主肺,能补肺宽胸,调畅气机。但是,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相辅相成,所以五禽戏中任何一戏的演练,既主治一脏的疾患,又兼顾其他各脏,最终能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2.3重修身养性

在中国的道德体系中,对伦理的要求非常高,“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人本身的培养塑造。在思想、品性上要求以“仁爱”为基础,用“仁爱”贯穿行动的始终,不能“勇而无礼”。如我校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注重学生修生养性、道德的修养,太极拳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穿,要求“以心使身”。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长的呼吸,气沉丹田。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对我校学生健身的独特作用与意义

2.1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

大学一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拳的学习较简单,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非体育专业学生,通过一年的太极拳、太极剑的练习,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使性格偏内向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还成立了武术社团,社团包括太极拳、竞技武术、梅花桩等项目,社团每周都组织训练授课,学生可以参加社团,进行系统有选择的学习,增加对名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丰富课余生活。

2.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再发展

大学二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专项课,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要求高一点,因为学生有太极拳、太极剑的学习基础了,所以武术的学习不会太难。通过三路长拳、初级剑的学习,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三路长拳手法、步法、身法、脚法动作幅度大,牵动关节多,使肌肉韧带拉长富有弹性提高柔韧性,还可以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3、总结

我校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个性化发展、学生良好的品质培养有重要的意义。特色是办学过程中历史的沉淀,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它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和巨大的作用。我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坚持科学性与可接受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同时,更强调了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淡化了体育教育的竞技性,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健身性,增强了课程的体育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向,增强了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凝练了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学特色。同时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符合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感。

【参考文献】

第6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J523.5.7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1)03-0179-0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55个之多,且民族地区幅员辽阔,占全国总面积的63.7%。这意味在中华大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从某种程度上讲,更重要的是在占全国面积63.7%的民族地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目的在于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应考虑到民族地区的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统筹安排与计划。总之,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广泛地开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稳定国家大局、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深厚的群众基础、浓郁的民族特征、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参与。它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之一。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

(一)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

在中国,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缺乏对研究的指导和宏观管理的举措。迄今为止,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举办过8届,仅在1986年第3届、1999年第6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召开过民族体育理论研讨会,且参加研讨会的人数少,缺乏引导,因此,研讨会的效果不理想,影响不大,未能起到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推动作用。为此,建议今后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应当学习、借鉴奥运会、亚运会的模式。同时,举行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讨会,有针对性地设置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研究课题,广泛发动全国体育理论界、民族理论界、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攻关,使其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召开相互衬托、互相影响,若能这样做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向纵深的方向发展是颇为有益的。

(二)同国际惯例接轨

现代奥运会实行申办制的实践表明,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每个申办城市都将申办作为一个宣传、介绍、推销自己的大好契机,中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为此,建议今后举办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应当实行申办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申办竞争,借以调动各申办城市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都能够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情况,关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更多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综观世界近代民族振兴的历程,无不把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注入新的创业之中。如果一个民族淡忘了自己的历史,可以断言,其创造力必然枯萎。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对人的培养注重内在气质、品格、精神等修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普遍存在于形体之中重在精神的特点,而且其活动的方式和手段也形成了“修身自养”的特点,使人在徐缓渐进的节奏中获得与自然的和谐,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厚实的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也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连贯性,以至其历经几千年而不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值举国上下推行和实施之中,这个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社会工程,将对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鲜明的地域性,可使不同地区的群众普遍拥有适合各自生存的环境,简单易行地开展体育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突出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可使全民健身活动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根据其内容、形式的不同,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分为4类,即竞技体育类;技巧表演类;娱乐性、趣味性的群众游戏;综合类。

1、竞技体育类

这类项目具有比较明确的规则以及较强的对抗性。其中有些已经被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接受,并逐渐演变成世界体育项目,如赛龙舟、摔跤等。

2、娱乐性、趣味性的群众游戏类

这类项目虽然不便于规范成竞技体育项目,但不受年龄、职业、地域、经济条件或风俗习惯的影响,可以有选择地推广,丰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生活,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3、技巧表演类

这类项目属于表演观赏性活动,并没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和方法,有一些由于具有较高的惊险性,不适合在群众中推广,如爬花竿、石锁等。

4、其他类

上述三类以外的项目,都属于此类。其中有一些已经基本上不属于体育的范畴,更不适合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和形成比赛制度。

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竞技体育类和娱乐性、趣味性的群众游戏具有在群众中推广的基础,具有形式活泼、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大部分项目都发展有氧耐力,其运动强度和活动时问的自由度大,易于调整运动量,这对服务于“以消耗热量、减轻肥胖、保护心脏的有氧锻炼为中心”的群众体育十分有利。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性

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们直接参与运动,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因而,强健体质就成为其主要的功效之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这一特点使其成为广大群众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成为中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传统的延续、继承的优势,虽然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骨干力量经过种种变革,或扬弃、或丰富,但它始终保留着传统的、适合健身与娱乐的主要活动特点,这也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力所在。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

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性的体育运动形式。它既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更不是全世界通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因为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流行于各民族之中,所以民族文化的熏陶影响着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纵观当代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其活动形式和活动规则上,都因经 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特点的影响而形成运动技术动作上不同的风格。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群众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性一直显得较为突出,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健身功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就使得它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知、接受和参与,并得以广泛传播和长久传承下来,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上使群众自然而然地去接受它、适应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其活动方式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功效显著,因而是与中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趣味性

民族传统体育中许多项目的健身、娱乐功能,是通过参与的人们利用互相之间的运动来实现的,如舞龙、舞狮以及部分武术形式等动态性健身体育项目,它们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在全民健身的活动中,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问的增多,极具趣味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乐趣。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分析

(一)实施人才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人才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实现快速发展的社会基础,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特殊竞争优势的生力军。因此,实施人才战略必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战略管理系统,加大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社会管理人才的投入和培养,以及人才的引进和教育的投入,创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民族大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的概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而且也表明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深刻变化,社会和谐发展愈来愈突出和重要,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民族大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促进民族大团结有利于形成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通过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及表演活动,对拓宽社会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在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已把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上,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时代特点,随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扬促进社会和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任何体育项目和艺术形式所代替不了的。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科学地继承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通过电视、广播、舞台、旅游及各种民间交流活动来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与价值,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7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是指高校针对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特点,通过创新国防教育现有平台,充分利用国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新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是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拓宽民族精神培养的渠道,并有效增强民族精神培养的实效性。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具有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等四个特征。这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性和内在品格决定的,也是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得以存在、丰富和发展的基础。

其一,本质的民族性。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民族精神在数千年的繁衍、传承和发展中已经深深打上中华烙印,而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具有鲜活的民族生活内容,其实质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品质的教育和培养。这种培养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我们本民族独特的民族表现形式、民族气派和民族审美风格。它反映了青年大学生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自我认同和归属感,体现了本民族的独特精神风貌和性格品质。

其二,过程的传承性。民族精神是历史概念,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传统,伴随着民族自身的延续发展而逐渐形成和丰富发展。因此,任何民族精神都不能凭空产生,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也不例外。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必须遵循民族精神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传承原有的国防教育经验和民族精神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塑造和发展。这种塑造和发展本身就是一种传承的过程,使得民族精神在代与代之间、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从而构成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品质。

其三,内容的时代性。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也是与时俱进的,它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随着时代变化、随着民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能够在不同的时代始终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事业进步的作用。其四,体系的开放性。纵观世界民族发展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历史智慧、理性思维及进取精神,是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的。一种优秀的民族精神也必须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且取得实效,就也必须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思维体系,在实践中善于学习和综合其他培养模式的优长,要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

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的现实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门纯理论学科,而是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学科。”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的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必须具备并能有效发挥其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培育人才方面的基本和重要功能,这一点十分重要。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可见,支撑功能是民族精神的首要功能,也应该是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的首要功能。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利用经济、军事、科技以及传媒手段上的优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以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消解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国防教育中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首先要以强烈的民族精神,尤其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支撑,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坚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长,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才能支撑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8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族体育;文化传承;高校体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39-0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强大的功能。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此,为了保证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更要重视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使民族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民族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调查可知,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素养方面,不管是对现代体育还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来说,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单一,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二是敬业精神方面,体育教师缺少一定的拼搏精神,并且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竞争意识、创造力和研究能力弱。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传统体育存在偏差,他们往往认为体育就是田径、体操、排球、足球以及篮球等,将民族传统体育看作是单纯的游戏,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体育。因此,很多高校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来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

(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现代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加之功利性思想的诱导,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得不到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以及民间社会团体在现代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上有较大投入,但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以及设施方面的投入较少,因此,很大一部分高校体育课堂很难顺利开展民族体育教学。二是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不仅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缺乏将民族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能力,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综上,大力促进民族体育融入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民族w育文化的方法

(一)加强高校体育师资在民族体育文化方面的培养。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对于民族体育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师资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想通过课堂教学来高效整合民族体育文化资源,首先就要定期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知识培训。

(二)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时,要确保其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活动,基础是方法,最终目标是理解与建构,可以说,教学活动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选课时,首先应该仔细研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不恰当部分进行合理修改。其次,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民族体育项目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三)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教学形式。相对于现代体育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不一样的特征和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民族传统体育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教学形式。首先,要明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属类别,按照类别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其次,按照已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教学形式;最后,按照所选的民族体育项目的教育功能来选择教学形式。

三、结语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民族体育文化,体现了现代体育与民族体育相结合的教学特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破以往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健康快乐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高校体育教育方法的探究,为我国高校体育学科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宁贤,马耘.基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视角的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J].商,2014,(13):190.

第9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传统体育;现状;对策

一、新时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从总体上看,新时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精神和物质文化层面,即理论研究上得到了丰厚的成果;然而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层面,即实际运作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却做得不够到位,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偏向于理论基础的研究,进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方面的具体研究。我国有学者对于当下新时期在少数地方流行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功效、特点以及其传播方式进行了特别研究,认为这些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具有相当浓厚地地域色彩;集娱乐、锻炼、教育等于一体,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得到了这些研究成果,但却没有付诸实际。

(2)发掘了较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却始终没有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参与数量与普及程度均偏低。早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有关部门就展开了大量的发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的工作,国家体育委员会还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通告通知,掀起了一股发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潮。期间,也得到了为数不少的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但是始终没有把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普及。直至今时今日,仍然只有极少数的中老年人在练习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转向竞技化的艰辛道路。自从我国开始筹备在中国举行的第一届亚运会,到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在这一段艰辛的转变历程中也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伴,好比在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上,中华武术就成为了比赛项目,这过程中投入了无数武术爱好者以及体育工作者的心血。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还有很多的项目等待我们去发掘整理并普及,要努力使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都转化成竞技项目。

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对策探讨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识,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潮流下,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将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要保持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就必须强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民族传统体育亦须如此,因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之间要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沟通,承担起保护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

(1)加速建立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体系。无论是哪个学科,要想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并得到满意地教学效果,都必须建立起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建设,需要借助中华武术、赛龙舟等传统体育代表项目相关经验,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的、专业的、有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科学研究团队。

(2)对现有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改造进行有力的实践分析和理论研究。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努力发掘还不为人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传统体育文化的本来面目,还得要对已经被发掘并被改造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的实践分析和理论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可以分为娱乐性项目和竞技性项目,而非竞技性的体育项目一直是传统体育项目的主流,哪怕是即将竞技化的体育项目还是已经竞技化的项目,多数都只能算得上是世界竞技体育的补充,还不能达到主体地位的高度。而娱乐性体育项目必须打破思想上和区域上的限制,逐渐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区域的民族体育项目告诉给广大的人民群众知晓,才有望将其推向全中国甚至走向全世界。

(3)掌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尊重其发展规律。在新时期体育运用实践上要注意尊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规律和把握其正确的发展方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内涵,既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又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近年来,已有不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成为了全民健身项目,不但在民族间流行,还扩展到了全中国的各个地区,这些体育活动既具有时代性又不是民族特色,成功的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跟上了新时期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4)借鉴西方各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成功经验。作为闲暇娱乐的民族传统体育享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易受到性别、年龄、体质等各方面的限制,有助于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各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发展的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他们使传统体育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力向国民宣传普及,让所有人都参与到传统体育中来。我们要借鉴西方国家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经验,努力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得以提升,使其不断向前发展。

总体说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演变和积累得来的宝贵财富,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方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历史生活中的积淀,保留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有助于人们找到民族归属感,并且有助于对我国历史的追溯考究,是研究中华民族各个组成部分不可缺失的宝贵材料。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普遍流传和广泛的影响力,都要求人们必须对它进行保护,并进行合理的发展,最终运用它对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因素正对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习惯形成冲击,其中固然有部分对我国社会有利的因素,但如果彻底失去了我国的特色和原则,则会造成耻辱的崇洋的局面。因此,必须要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力求将它们推向世界,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继国.浅谈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普及 [J] 中国民族.2008

[2] 李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解读及其体系重构[J] 大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