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档案应急管理精选(九篇)

档案应急管理

第1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档案馆具有丰富的档案资源,而?S富的档案资源会很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给档案资源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国需要加强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从而使我国的档案馆都能有效的避免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灾害,推动我案馆档案安全的建设,使档案馆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实现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档案馆突发事件分类以及现阶段我国档案馆应急管理现状

档案馆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都不尽相同,根据产生原因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突发事件和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突发事件这俩种情况,而突发事件的发生的确定性大小也不相同,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确定下大小又可以分为档案馆常规性突发事件和档案馆危机性突发事件,面对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前和事件发生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混为一谈。

现阶段我国档案馆面临着很多的危险,档案馆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并不安全。首先在外部环境上,档案馆会受到外界的自然灾害的风险以及外界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给档案保护带来的风险。在内部环境上,则是档案馆内部的档案应急管理能力不够,并不能完全的了解哪些气体会对档案馆的档案造成威胁,当危险事件来临时也没有掌握一定的档案抢救技术,对可能会对档案馆造成威胁的一些危险源也不能及时发现,这一些列的档案馆内部的原因都不能有效的保护档案馆免受威胁。

而造成我国档案馆应急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档案馆缺乏完善的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在应急管理中缺乏系统的理论的指导,没有系统的理论的指导导致应急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使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部性偏大甚至容易转错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导致应急管理工作效率极低。其次,具体的制度层面上,缺乏应急管理必要的一些设计,一些必要设计的缺失导致应急工作力度不到。其三,在具体的应急管理实践上面,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应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就会不能有效的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增大档案馆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也会很容易形成慌乱,不利于突发事件抢救工作的进行。

二、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1.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形成了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的理论依据。档案馆发生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会经过刚开始的发生阶段,到中间的具体的过程阶段,再到结束阶段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和给档案馆造成的危害都不相同,可以将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分为突发事件的潜伏期,时间的爆发期,时间的持续期和事件的消退期这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可以称作突发事件的潜伏期,突发事件的爆发期,突发事件的持续期以及突发事件的消退期,针对这四个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应急处理,其中每个阶段依次对应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和恢复,对这四个周期要进行明确的应急任务安排,这样可以为档案馆在实际的应急管理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便档案馆应急工作的有针对的展开。

2.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包含的内容

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管理层面,即档案馆应该建立灵活的,刚性的并且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灵活,刚性,健全保证了对应急管理层面的体系要求。第二层面,技术层面,在档案馆具有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之后,就一定要提升应急管理的技术从而来更好的发挥应急管理理论的作用。即在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内容中,一定要注意将传统和现代进行有效的结合。档案馆对传统有价值的资料实现保存以方面人们查看,因此一些原来的档案保护技术应该和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档案管理技术相融合,从而做好档案馆突发事件到来之前的预防工作,突发事件到来之时的抢救应急工作,以及突发事件过后的对档案的修复和还原工作。现代技术的不断运用会推荐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更好的做好档案馆的应急管理工作。其三,资源方面,即云南国际惯例能力想要提高所需要的一些资源的支持,档案馆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以及财政资源,这些资源的投入可以保证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现

档案馆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构建五种能力,即智慧力,软实力,硬实力,防范力和抗逆力,这五种能力分别代表着五个管理层面技术的提升,即在档案应急管理中对文化的管理,对知识的管理,岁技术的管理,对风险的管理以及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管理,通过提升这五种能力来提升各方面管理的能力,从而实现对档案馆档案资源的保护。

1.要加强应急的风险管理,即加强防范

档案馆应急体系的建立需要在源头上控制风险对档案资源的倾害,因此需要注意加强在档案馆处于安全状态下的应急风险管理,首先构建档案管理风险评估系统,对档案馆外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得出每种风险源的风险值,根据风险值大小进行排序,再依次进行不同的处理,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注意要先处理一些危险值较大的危险源,实现从源头上避免危险源向突发事件的转化。

2.增加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应急知识的管理

增加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应急知识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应急智慧,档案馆的应急知识可以分为常态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及非常态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根据突发事件不同的流程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应急管理知识,对应急知识的管理可以和档案馆的具体应急业务相融合,促进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3.重视档案馆应急技术的管理

要想提升档案馆应急管理水平就需要注重去研?l防御档案馆突发事件的技术。通过防御技术的研发使档案馆可以提前发现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且尽快采取措施消除,避免安全隐患向突发事件的转化。首先,需要需要完善档案馆的环境监测技术,其次,研究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应急相应技术,以及研发对数字档案和网络档案遭到破坏后的恢复技术,有效的减弱突发事件造成的档案危害,同时要研发新的技术实现档案应急管理的智能。

4.加强对档案馆文化的管理

档案的应急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只是依靠法律制度,还是应该依靠文化的力量,使应急管理工作在具有刚性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一定的弹性,文化的管理可以是档案馆应急管理制度和技术之间的补充。加强档案应急文化管理的工作可以将应急管理安全知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注重使每个员工都拥有应急管理观念,通过文化来形成档案馆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之间意识的统一,从而更好的规划应急管理工作。

5.加强对档案馆的差异性管理

我国不同地区面对的自然灾害都不相同,面对的社会环境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时应该充分的重视到地区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区的档案馆采取不同的应急管理对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确立不同的应急管理重点。通过加强档案馆的差异性管理来实现档案馆的精细化管理,从而进行有针对的有效率的应急管理,使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方式注重对这五方面的管理之后,一定要注意评价体系的建立,从而更好的了解应急管理工作真实的效率。在对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上不应该仅仅是管理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档案馆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价,来及时的判断构建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档案馆的应急管理,通过对应急管理体系的评价来实时的观测应急管理体系的动态,并且实现对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2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

调整我局档案工作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档案业务管理和建设工作。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

二、加强档案业务学习,提高档案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首先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使大家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档案人员要坚持经常学、自觉学、熟悉和掌握档案知识,增强依法治档的意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狠抓档案业务建设,使之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今年在档案业务建设上,要着力抓好4个重点:1.首先要制定出2020年档案工作计划,明确具体任务,目标和要求;同时,按照市档案局的要求,按时报送有关材料。2.加强档案基层设置建设,配齐所需的相关设施。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即:立卷归档制度、工作职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学习制度、工作程序、查借阅档登记簿、报送统计登记簿等,形成档案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4.做好省二级档案室建设工作。

第3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一、急救中心档案管理意识创新

一个创新型急救中心档案管理系统,又必须具备有创新管理水平的档案管理者。首先,实现急救中心档案创新管理,需加大宣传力度,让各级干部和各有关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急救中心档案创新管理,否则创新型的档案管理无法实现。其次,急救中心档案工作者在创新型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自己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懂得创新型科学管理档案的实质内涵和特点。第三,急救中心档案创新管理,不是各门类档案简单集中保管,而是一项实现急救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创新型的高标准系统工程,是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档案管理创新型的形势,迫使档案工作人员发奋工作,刻苦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

二、急救中心档案管理内容创新

急救中心档案的真实、准确,直接影响急救中心本身的形象和荣誉,档案的记载内容直接关系档案的利用效果。急救中心档案本身具有专业性,更不容有虚假成分。否则对查阅、利用档案的人来说会产生不良后果和影响。首先,急救中心要改变档案管理各自为政的固有观念,要设立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进行专项管理,克服档案分散管理的弊端,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率,使急救中心的历史能在档案中得到全面涵盖。其次,必须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以免因时间长而被遗漏造成损失。第三,急救中心的档案收集要放开眼光,由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宜尽早进入网络信息系统,扩大信息来源,丰富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经验。

三、急救中心档案管理方式创新

急救中心档案管理创新型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急救中心档案的标准化是指创新型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急救中心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创新型档案管理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记载内容,系统而正确无误地记录、存档。

四、急救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创新

急救中心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发挥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需要急救中心档案管理要从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医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其次,急救中心编制多种检索工具,更好地收集利用反馈信息,提高档案利用率,而且开展编研工作为临床、科研、领导决策提供主动服务。第三,急救中心档案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逐渐适应经日益增长的需要,努力拓开发服务领域,彻底摆脱单纯的业务观点,为急救中心人员、患者及社会公众服务,要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整个社会服务。

五、急救中心档案管理手段创新

现代计算机技术是创新管理手段不可缺少的工具。正是由于将所有的急救中心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才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更加及时、便捷地查询,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够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其次,由于现代计算机应用管理技术能够将信息储存至硬盘之中,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纸质档案的空间占用,而且保存信息方便简单,且不易遭受外界破坏因素的影响。第三,计算机系统的储存量丰富而广泛,由计算机编印出的文件分类、主题等目录,有一整套安全可靠的检索系统,无论是对急救中心本身查找资料,还是对其他查阅档案的人都会快捷而准确。总而言之,急救中心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借助计算机管理工具,建设创新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无纸质化。

第4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一、 工作原则

(一) 以人为原则。发生灾害,面临人员生命安全和档案

安全选择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二)档案优先原则。面临其他财产损失的档案安全的

选择时,要把保障档案的安全作为灾害紧急处置的首要任务,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档案信息的损害和影响。

(三)预防为主原则。把灾害预防作为档案馆安全工作

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管理,健全防范手段,建立安全预报机制,提高对各种灾害的紧急处置能力。

(四)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各司其责”的原则,县档案馆成立灾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发生的自然灾害由县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处置,各科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有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二、 工作目标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对馆藏档案、资料的威胁,保护末受损档案,抢救已受损档案。

三、 适用范围

县档案馆发生火灾、水灾、雷击、雪灾,库房坍塌、档案被毁、被盗或由于地震、战争等原因,造成重要档案损毁、档案馆损坏、人员伤亡,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适用于本预案。

四、 启动条件

凡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一) ××县档案馆发生特大火灾,造成档案库房坍塌、

重要档案被毁和人员伤亡,急需多个部门紧急求援的;或档案馆附近区域发生特大火灾,严重威胁档案安全,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紧急转移档案的;

(二) 档案馆(室)发生重大盗窃档案事件,造成严重社

会影响的;

(三) 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档案馆(室)库房坍塌和人

员伤亡、失踪、被困,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求援的;

(四)发生战争、社会对抗群体事件,严重威胁档案安全的;

(五)发生特大洪水,全县2个以上档案馆(室)进水,

造成档案库房坍塌,档案被淹和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急需组织力量紧急求援和转移档案的;

五、 案馆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职责任务是:预案启动后

县档案馆发生灾情时,具体组织救灾管理和协调工作,乡镇和机关,企事档案室发生灾情时负责指导,协调工作,及时调查统计灾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调查及时上级部门。平时定期开展对县档案馆机关,乡(镇)档案室的安全通报和预警。

发生灾情时县档案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救灾,通讯联络疏散引导安全防护工作。各小组的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金古嘎嘎:县档案局局长,主要负责发生灾情时负责组织、协访、指导、抢险救助工作。

副组长:卢弘连:县档案馆副馆长,发生灾情时负责调度,通讯联络调查统计报告。

成员:李道生:档案局科员,发生灾情时负责人员疏散组织人员抢险。

杨秀兰:档案局科员,发生灾情时负责档案资料抢险,确保减少档案的损失。

杨学英:档案局高级工,发生灾情时负责维护现

场秩序,做好已疏散和抢救档案资料的安全保护工作。

六、 应急保障

(一)人力资源保障

组织救灾队伍,建立、健全与公安、武警、消防等专业求援队伍的联动机制,依托专业救灾人员,培养和训练自救队伍,并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和专业支持。当灾害发生时节,能够协助专业救灾部门开展自救互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二)资金保障

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将资金落实到樘事业发展经费县财政应根财力增长、物价因素、居民水平实际状况,每年安排档案抢救专项资金。发生灾害时,重点用于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三)物资、设备保障

××县档案馆应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备来火、去湿、去酸、消毒、防火等必要的档案安全保护设备和耗材。同时,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通讯工具等设备,紧急转移档案所需的装具和紧急避险场所临时保管档案所需的帐篷、简易房等设施设备。

(四)宣传、培训

1、宣传

案馆应在本地、本单位和相关部门公布应急预案,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馆安全保管突发事件预防、避险、自救、互救方面常识以及不同各种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

2、培训

××县档案局(馆)负责本区域内处置重要档案保存突发事件技能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不定期对档案人员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进行突发事件法律、应急程序、应急技术处理、人身安全、档案保护、受损档案抢救与修复以及各种灾害的预防、防灾物品和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七、 应急响应与灾后救助

(一)灾害预报警、核定及报送

1、害预报部门发出灾情预警或档案馆工作人员发现灾情后,××县档案局(馆)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突发性灾情报送工作。灾情发生时,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核实灾情在2小时内向同级政府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灾情严重的,可同时越级上报。××县档案局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和市档案局,并立即组织人员现场核实、评估灾情。

2、 报告内容:

灾害发生的背景、时间、区域、影响范围,受灾的严重程度和等级,档案信息损失情况,人员和其它财产损失情况,救灾工作情况经及灾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受灾档案室馆在灾情稳定前,执行24小时灾情报告制度,要与同级党委、政府及救灾机构保持不间断通讯联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并随时上报。灾情稳定后,档案部门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保证灾情数据的完整准确。

(二)求助及终止预案

档案馆灾害事件发生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即向应急办汇报,组织各应急机构(如消防系统、卫生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提出启动档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终止。

1、 发事件造成的档案损毁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和

登记,应转移的档案全部转移,并要确保档案的安全;

2、 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档案馆(室)损毁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突发事件暴露的档案保管条件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3、 整个突发事件进行总结,提供开的信息。

(三)损失情况汇报

档案馆应建立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分别报送主管部门、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经过、档案损失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初步分析原因、抢救处理情况、已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协助处理的事项、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的事件、联系电话、联系人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危及档案安全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八、 奖惩

档案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抢险救灾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消极冷漠,贻误时机,不听指挥者给予处分,对有关事故责任人将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5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档案应急抢救机制 制度 机制

中图分类号:U64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49-01

档案抢救工作往往具有高度的紧迫性,转移工作必须争分夺秒,临时进行各项准备恐怕为时已晚,而灾害过后受潮、浸水档案的修复工作也不容拖延,由于多数档案是孤本,一旦受损后果无法挽回。如果因为事前准备不足,使本可以避免或减小损失的档案抢救工作贻误战机,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将难辞其咎。目前,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到档案实体保管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都还没有对档案应急抢救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从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都还没有充分树立档案应急抢救工作的意识。因此,档案部门应积极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应急抢救机制,努力掌握紧急情况下档案抢救工作的主动权。

一、做好预案维护,提高档案应急抢救能力

一切应急措施都强调培训、演习的重要意义,却容易在常态下人们紧张的工作中被忽视,或者由于设备、经费等条件的匮乏而被搁置。日常演练实际上是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动态模拟,使指挥人员和执行人员获得练习和“试错”的机会,从而降低突发事件决策的难度和风险,减少行动上的失误。众所周知,日本作为灾害频发国家,组织经常性的各类灾害预防训练已经成为政府的职责和公民的义务。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预案制定者以外的人员对于预案内容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一旦险情发生,预案的效用将大打折扣。进行模拟演习正是要帮助档案人员和抢险人员熟悉预案设置的工作要求和程序,保证他们对救灾设备、物资能够熟练地操作和运用,在培养他们良好的技术素质的同时,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指挥在应急抢救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指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存在缺陷,有可能造成档案抢救工作的失败或为抢救工作付出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代价。因此,在日常的培训和演练中,应当保证指挥人员参加,使他们切实提高指挥能力。在危机时刻,对于已经抢救出的受潮、水淹、火焚等受灾档案,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将会发生虫霉、粘连、破碎等进一步的损害,使抢救工作失去意义。而受灾档案的修复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难度很大,档案保管人员如果不在平时有所了解和实践,紧急情况发生时现问、现学、现练、现用,恐怕会贻误受灾档案的最佳修复期。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应在平时请教有关专家,编印通俗易懂的手册,组织讲座和实际操作训练,帮助档案人员掌握必要的应急修复知识和技术。档案抢救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如果机构人员、重点部位、物资装备、档案存址等情况发生变化而不能及时调整预案内容,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案“贬值”,甚至完全失效。此外,根据国家和本市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以及应急处置和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档案应急抢救预案也应及时修订。为保证预案的有效性,档案馆、室还应进行基本的物质准备,对救灾设施、设备和物资进行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新,满足紧急情况下抢救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先进、科学的档案管理系统

一是实行档案分类分级和定置管理。根据《档案法》的要求,对馆(室)藏各类档案应定期进行鉴定,以便科学划分保管级别,按照重要程度分门别类存放。同时要做好标识,绘制成图,确定位置,让每一个档案人员耳熟能详,了如指掌。二是明确紧急情况下重点保护档案的范围和抢救档案的先后顺序。重点档案的存放既要考虑平时的安全,又要考虑关键时刻方便转移。三是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安全防范措施的研究,维护档案数据库的安全。逐步实行重要档案异地或备份保管。四是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自动报警、监控、灭火、修复等系统,依靠科学和现代化技术装备,逐步改变档案部门防范工作“刀耕火种”的落后局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五是按实战的要求,定期举行应对突发事件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由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各相关单位,以演练突发事件通讯联络、应急反应、现场处置、协调配合和指挥协同等为重点,检验我市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锻炼广大档案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

三、建立统揽全局的领导指挥系统

应成立以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为首,有档案部门行政一把手和档案技术保护专家等组成的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挥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协调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当地驻军和各相关部门,调动人、财、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主要负责传达贯彻领导小组的决定,协调档案系统人、财、物,组织处理日常一般性事故。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和分析各种突发事件危害档案的可能性,讨论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措施,解决推广应用新技术时遇到的问题。并要及时修改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应用新技术,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实战演练。

四、实现档案应急抢救工作奖罚分明

实现奖罚分明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励有功人员,惩诫失职人员,还在于实施奖励和惩罚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宣传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当事人本身,还会对所有档案工作者,甚至全体公民产生认识和观念上的影响。因此,抢救工作结束之后,各级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专业主管部门应进行表彰奖励和有关责任追究工作。对于在档案应急抢救工作中,勇于牺牲局部或个人利益、出色完成抢救档案任务的,及时供应抢救档案所需物资、资助经费数额较大的,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其他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而对于那些不能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服从指挥、进行档案抢救工作的,贪污、挪用、盗窃档案应急抢救经费或者物资的,阻挠档案抢救工作指挥机构紧急调用物资、人员或者占用场地,妨碍救灾人员履行职务,造成档案严重损毁的,漏报、缓报危险、灾害情况,因信息不畅导致档案严重损毁的,瞒报、谎报及干扰、阻挠上报档案受灾情况的,以及有对档案抢救工作造成其他严重危害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视情节轻重及后果严重程度,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惠志斌、何小菁、吴建华.试论国家综合性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情报杂志,2004年第8期P56-58

第6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大数据档案管理就是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为档案管理进行服务,通俗地讲,档案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处理海量的信息,为档案管理服务,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大数据档案管理以大数据为平台,拓宽传统档案管理边界。大数据克服了传统数据零散、断续、单一的特点,使数据能够充分发挥出档案的作用。

大数据是数据由量变到质变,其表现特征和功能出现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①数据信息巨大。大数据下各种渠道和设备搜集到的信息总量巨大,而传统的很多档案流通的信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②数据类型繁多。大数据数据类型包罗万象,形形,由各种方式、途径、用途产生的数据都归入大数据库,形成巨量的异构数据,比如:档案的视频资料、通话记录都可以转化为重要的数据;③价值密度低。关键的信息往往隐藏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大部分信息可能是无用信息,需要经过大量的分析过程才能得到需要的信息,大数据价值密度低。同时,大数据档案价值高,通过专业的渠道可以挖掘出各类数据隐藏的巨大的档案价值;④增长速度快。随着对数据的广泛应用,社会结构化数据和互联网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会不断增长,数据量的增长会越来越快。

二、大数据时代下急救中心档案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下急救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着重大转变,大数据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是对现行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次突破,将再次改变档案管理模式,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将面临着如下转变:第一,互联网交易成为发展趋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沟通方式和行为习惯,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急救中心档案管理由物理网点向互联网虚拟网络转变是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交易降低了档案管理运转成本,通过大数据分析也能帮助人们对档案的各类进行整理分析,为人们提供真实有效的档案信息。第二,突破传统业务边界。互联网面向广大网民,能够很好的解决了急救中心档案管理区域化的局限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以提供档案服务为目的,可以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第三,档案管理模式发生重大转变。传统档案管理大多数都是以纸质保存,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是以网络信息的传输和保存作为主要管理模式,这样就可以更加高效的为人们提供档案查询服务。第四,档案信息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大数据为档案管理提供人们多样化需求信息,档案管理能够对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深挖隐藏的人们对档案的需求,例如可以为人们提供除去传统纸质档案之外的音频、图像等信息。第五,转变档案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传统风险管理多从制度、人员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做到实时掌控档案管理的信息动态,能够使档案管理员对档案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进而能够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三、大数据时代急救中心档案管理模式的变化

(一)急救中心档案管理理论体系的变化

大数据时代,急救中心档案数据量的增加、档案服务水平要求提高以及档案软件平台的应用,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上了。档案纸质时代被迫接受档案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催生出了新的档案管理基础理论,如新来源观、文件连续体论、宏观鉴定理论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急救中心档案管理理论还将再次受到冲击,推动档案管理理论不断扩展。本文认为需要树立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大数据观,在急救中心档案管理领域,馆藏档案就是档案部门的大数据,档案管理人员都希望能够将所有的档案进行归档分类,但是由于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只能采取“取其精华”的方法进行归档整理,但是那些看似毫无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资料也许会在未来成为重要的档案信息。如果档案管理能够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就知道现有的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损失,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尽快树立大数据观,不可放弃任何一条档案信息。第二,大档案观,大数据观强调的是对数据的重视,抱持一切数据皆有用的思想。大档案观则是要将一切皆有用的数据视为档案,转变成一切急救中心档案皆有用的态度。本文认为对于大档案观的理解需要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有容乃大”,档案归档的范围上要做到包罗万象,对于信息做到及时保存更新,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更需要这样做,如果不能及时的整理归档档案信息,那么极有可能会迫使那些档案信息石沉大海;第二,档案信息无处不在。档案信息并非只是来自于官方文件,也可以是来自于草根,很多档案信息分布较为零碎,若不能被及时收集,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第三,大服务观。急救中心档案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必将朝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急救中心档案管理重心要向服务倾斜。大数据时代,档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把海量数据进行揭示,就可以为人们提供数据挖掘,同时需要提升档案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向用户提供信息抓取准、知识含量高的档案定制、推送服务,而且更多的人们希望档案部门能够提供更多不受时空限制的海量数据服务。

(二)档案数据资源体系的变化

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呈现爆发式增长,最终作为档案保存下来材料的也急剧增长,档案不再缺,而是泛。档案数据的来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采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档案数据的来源更广,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来源更多地倾向网络化、社会化、平民化,互联网的普及、网民人数的增多,使得网上信息成为了档案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次,档案数据的内容更丰富,随着急救中心档案信息化进程加快,档案部门渐渐脱离了人工手动管理档案方式,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讲究的是时效性和便捷性。信息资源数量再多,没有被收集归档就不是档案。档案的收集一直是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但是对于稍纵即逝的有用信息进行抓取也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三)档案利用服务体系的变化

首先,档案服务对象改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急救中心档案服务增加了一批新客源――网络用户,他们不再需要亲身前往档案馆,摆脱了线下受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所需,不管是需要帮助还是闲暇浏览,他们的求助和咨询行为有意无意的成为了档案用户和档案潜在客户。其次,档案服务内容改变,档案服务通常是用户需要什么档案员就提供什么,这是服务浅层次状态。大数据时代要求档案服务“深入人心”,更加注重对用户个体行为的关注,通过对用户的身份登记、查阅记录、搜索方式、利用结果等数据的分析得到用户的利用需求和利用习惯,从而开展以满足社会个体诉求为目的的档案大服务,对每个档案用户进行特定问题的分析、查找与决策,追求档案服务内容差异化、精细化。第三,档案服务方式的改变,大数据时代也促使档案管理开启了档案人性化定制、智能化推送服务方式。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趋势和利用偏好,观察他们在利用查询档案的时候,是否还想知道更广更深更多的隐性知识,智能推送出用户感兴趣的知识服务。

(四)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变化

档案管理工作安全至上,确保档案安全,就是保障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档案安全高于一切。大数据时代,数据数量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信息化程度高,都在对传统的档案安全体系形成压迫和挑战。档案数据随时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体系变化:第一,保管条件的改变,传统的急救中心档案大多是纸质的、胶片的,种类单一,保管起来比较容易,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信息载体形式,现在的档案除了基本的“八防”外对保存的条件和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音像档案要远离磁场,光盘要防磨损,硬盘要防震,电脑要保持电源稳定,急救中心档案馆在新建、改扩建时既要考虑档案数据保管基础条件设施安全可靠,另外还要购置专门专用的设备来保护类型各异档案的安全。第二,长期保存的改变,如今类型各异的档案,载体不一材质差异大,长期保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功夫,就如光盘档案的理论保存年限是二十年,但是大多数光盘在存放了几年之后就无法打开。大数据时代,尤其是电子文件、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随时都面临着因载体、格式、计算机技术的滞后以及保存标准规范不完善等带来的潜在威胁。第三,技术手段的改变,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急救中心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远远不可满足,现在很多档案部门开始使用云计算技术辅助工作,但是由于档案部门技术能力差,只能对外寻求云计算机的服务商,虽然服务商能够提供安全保障和安全管理,但是数据的采集、存储、等任意环节,很有可能出现被黑客攻击的可能,以至于出现数据泄密等安全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档案部门将变得却束手无策。

四、大数据时代应对档案管理模式变化的策略

(一)加大资源聚集,建立更加全面的档案资源体系

首先,完善急救中心档案资源的建设主体,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很多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得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而且彼此都拥有不同的数据,然而彼此的数据不能做到互联。档案部门的工作就是要这些数据尽收囊中,然而急救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人少力薄,难以完成对档案资源进行完整收集的重任,那么就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档案资源体系,以档案部门为主,认可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其次,科学整合档案资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化步伐加快,急救中心档案部门要学会信息技术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大对档案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另外档案部门也需要充分发挥出云计算技术的作用,做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档案云”,以便于对更多档案资源的集聚。第三,改变档案资源采集方式,积极开展接收和征集工作是传统的档案资源采集方式,急救中心档案部门以丰富馆藏为目标,依法做好到期应进馆档案接收工作。大数据时代,急救中心档案资源的采集不能光是坐等人来,网络资源的实时变化、档案形成者的大众化都需要档案部门改变档案资源采集方式,收集到数量更多和质量更好的档案资源。

(二)转变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为民的档案服务体系

数据本身是无任何价值的,只有拿到数据并加以利用才能够发挥档案数据的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如果只是将档案数据束之高阁,那么档案就和一堆废物毫无差别,保存再多也是没有任何的作用。大数据时代,急救中心档案资源要实现物尽其用,盘活档案资源,那么就需要构建基于档案资源价值存在的知识服务体系。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转变:首先提供人性化服务,急救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以人为本”思想,用户第一为原则,提供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面对用户热心、耐心、细心、专心,对用户的诉求要认真倾听。其次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主要是指由于不同的用户对于急救中心档案数据的索取不同,那么急救中心档案部门就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他们所急需的内容进行推送,甚至可以提供定制服务。第三,提供智能化服务,急救中心档案部门利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急救中心档案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那么就可以借助档案计算机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档案数据处理服务,帮助用户对数据信息进行快速的筛选。

(三)建立全新的档案安全体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首先必须建立安全责任制,单位一把手握兵权掌控全局,对急救中心档案安全全权负总责,责任细分到各科室各人头上,尤其是要对信息化科室严加要求,形成“档案安全人我有责”的氛围。其次需要加强物理防护,一定要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急救中心档案保存媒介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物理管理,建立良好的物理保护环境,例如需要在急救中心档案库房安装视频监控、自动报警等安全系统,并且要对急救中心档案库房做到无尘处理,并且要实时对档案管理计算机主机系统进行病毒查找、漏洞修复等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珠珠,吴凯媛.新形势下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4(01).

[2]朱建华.面向大数据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与利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8).

[3]付建忠.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机电兵船档案,2014(04).

[4]陈芦燕.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4(08).

第7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应急备份;工作创新;高效;人性化

引言

档案管理时图书馆工作中重要的不能缺少的工作之一,是图书馆提供图书馆运营、服务读者等的前提和基础,高效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能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服务支持。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移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等的日益普及等,但该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做好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成为了图书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时期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不同的特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存在着异同。在经济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党组织建设相关档案。主要包括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发展、党组织活动、培训材料,党组织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等等,是保证党的建设和基层发展及为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头功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材料;其次,行政工作方面档案。行政工作档案涵盖面较广,主要包括图书馆整体运行的各个方面,包括行政事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考评材料等等内容,做好行政工作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保障图书馆高效运营的基础;最后,业务档案。主要包括图书馆图书纸质书籍馆藏资料、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平台资料、期刊、杂志、报纸征订、上架及过刊馆藏等,是整个图书馆运营的中心和关键,是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的重心。[1]

二、当代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应急备份、工作创新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在档案管理制度方面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档案资料不完整,影响图书馆管理、服务读者和运营的有效性。

第二,档案管理方式单一,或档案管理方式与图书馆的发展实际不想符导致档案管理整体效率低下,管理效果不明显,影响图书馆长远发展和图书馆业务的有效开展。

第三,缺乏图书馆档案资料的应急备份,或根本没有对图书馆档案资源进行应急备份的意识,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丢失大部分甚至全部馆藏图书资源,应对各种图书档案破坏情况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对高校和社会资源造成一种浪费。

第四,现有的部分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4G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代,固守原有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及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发展节奏,导致图使馆整体工作效率降低等。

三、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应急备份、工作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从图书馆管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管理方式、应急备份预案设计、与时俱进的工作创新几个方提出了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举措,为高校图书馆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建立健全图书馆档案管理机制建设。[2]针对所在高效图书馆的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结合所在高效科研研究的重点和学科建设重点,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图书馆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重视高效图书馆档案管理机制建设,约束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便于图书馆更好的为高校科学研究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提高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促进高效图书馆与高效学科建设并行发展。

其次,多元化档案管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应之进行改革,多元化档案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档案管理内容,结合图书馆档案储存现状,多元化档案管理方式,如对电子期刊进行信息化处理及管理,利用系统或平台实现“无人”自动智能服务读者等。

再次,制定图书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图书馆是高校师生学习和查询知识的平台,但是一旦平台发生事故或意外,高校师生将失去这些资源,同时学校也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图书馆档案的日常应急备份,在图书资源发生意外的时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图书馆光藏资源的流通和服务,为高校科研和教学研究提供资源保障。

最后,与时俱进的进行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3]总所周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那么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也如此,因此把握各个时期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特点和重点,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创新,是图书馆高效运营的基础。如在信息化的今天,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进行档案管理和运营等。

四、结语

总之,档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中心和关键,应该加强重视,与时俱进的进行档案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做好图书馆服务师生、服务高校、服务教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方华. 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规范化措施[J] 办公室业务・图苑论坛, 2014.1:132-133.

第8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本预案所指灾害是指因地震、潮湿、尘埃、高温、光照、水淹、火灾、盗窃、鼠害、虫害、有害气体、盗窃等引起的对档案保护造成的危害。

灾害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

一、灾害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一)组织领导机构

区档案局(馆)成立档案灾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应急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紧急情况下的指挥调度工作。由局长(馆长)任组长,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副馆长)和科长任副组长,靠上抓,并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领导、措施、工作“三到位”。

(二)应急行动机动队

全局(馆)工作人员经严格培训后,组成应急行动机动队,专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成员见上)。

二、指挥组织机构职责

1、全面负责市中区档案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组织和协调工作。

2、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3、组织有关部门、单位立即开展现场救援,尽快转移馆藏的档案集料及相关设备。

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紧急调用必要的物资、设备、场地和人员。

5、迅速查清事故类别、影响范围、档案资料、相关设备和经济损失等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灾害紧急处理措施

(一)事故报告

发生灾害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将灾害事故概况分别报所归口管理部门、区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区委、区政府及主要领导,必要时要通知公安、安监等部门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并在12小时内报送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发生灾害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类型及规模;事故的简要经过、档案资料、相关设备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处理的有关事项;事故的报告单位(加盖公章)、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区档案局(馆)成立档案灾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必要时同时通知公安、安监等部门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抢险救灾。

(二)现场保护

灾害事故发生后,档案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档案资料损失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的重要物证。

(三)现场救援

应急行动机动队和各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现场指挥部和现场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紧急救援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在发生地震、水淹、火灾、盗窃、有害气体、盗窃等灾害事故时公安、安监、环保等部门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源,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及程度,采取封闭、隔离等措施。

2、鉴于档案资料载体的特殊性,实施应急救援、抢救时,所用的设备和材料应尽可能避免损害档案资料。

3、在发生火灾、盗窃、有害气体、盗窃等灾害事故时,鉴于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必要时可由公安、交警等部门要迅速组织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疏导车辆、人员,并对肇事者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防止其逃逸。

3、在发生火灾、盗窃、有害气体、盗窃等灾害事故时,如有伤员,卫生部门要立即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有关医院要及时提供救护所需设备、药品,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4、在发生鼠害、虫害等灾害事故时,应急行动机动队工作人员应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助下,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鼠、灭虫,最大限度的减少档案资料的损失。

5、有潮湿、尘埃、高温等情况发生,工作人员应立即利用现有库房设备,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调节库房温湿度。

6在发生火灾、水淹、有害气体等灾害事故时,应立即寻找并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发展扩大。

7、区财政准备一定的应急救援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确保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和运输。

8、遇有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初期,档案馆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灾害事故扩大。

(四)其它事项

1、本《预案》是档案馆灾害事故发生后,实施抢险救援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支援档案馆灾害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由指挥部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场地和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

四、灾害事故的预防

1、档案库房选址和建筑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档案库房的地址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关系极大,因此新建档案库房因选择环境有利于档案保管,地势高,不受有害气体影响的地址。档案馆是长久保管档案的物质基础,新建档案馆舍应符合国家制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构造坚固耐久,要防6极地震。

2、做好库房的基础防潮工作,一是升高地面,二是设防潮层,并定期检查。一旦发生墙体潮湿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做好补救工作,确保档案不受影响。

3、档案库房的门窗要坚固密闭,既保温防尘又防盗。库房内不能铺设明电线,并配有特殊照明、通风、温湿测试、去湿(加湿)、空调、报警消防、安全监护、运输等设备以及档案装具。

4、档案馆工作人员要按时记录库房温湿度,并及时调节库房温湿度,库房管理人员能够正确使用和操作各种设备,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5、档案馆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消毒,并放置防虫剂、灭鼠设施等,有效防止虫害、鼠害的发生。

第9篇:档案应急管理范文

病历档案≠居民健康档案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和发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将被提到议事议程。为什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似乎已经不需要讨论了,接下来要讨论的: 一是居民健康档案怎么建、建在哪?二是谁来利用居民健康档案、怎么利用?要回答这些问题,还需要从病历档案的属性谈起。

广义上说,档案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真实记录。病历档案是档案范畴的一部分,是病人疾病发生、症状描述、检查、治疗处置过程的详细记录,是法律凭证。病历档案的载体不仅仅是纸质的,还包括光盘、胶片、数据等材料,且病历档案的存放格式,不单纯是文字格式,还有数据记录、声音格式、视频格式等。

病历档案又分为: 院(外)前急救病历档案(即“120”病历档案)、院内门诊病历档案、住院病历档案。门诊病历档案一般记载得较为简单,很多医院在门诊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是为了收费规范化,防止跑冒滴漏; 二是使门诊病历的记载更加规范化,管理水平也初见端倪。但是病历记录本基本在个人手中存放,大多数病人看病后不做长期保存。

住院病历档案一般比较规范。每一份病历从入院开始产生一个住院号,作为某病人在该医院住院的唯一索引和关联号码,无论在医院内部的检验、放射、药房等科室的医嘱费用还是症状描述和治疗方式、处置结果等均可以通过住院号将该病人的病历档案记录得完整准确。但是每一位居民在不同医院住院就医时,又会有不同的住院号产生,各医院之间的病历档案没有关联。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载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具有阶段性、概括性、关联性的健康状况的记录。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是各级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

病历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别在于: 病历档案记录了人的生命过程的疾病发生、治疗、好转过程。居民健康档案则相当于人(自然生命过程)和社会进行交往记录的“名片”。人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均离不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两大体系的交往过程,因此院(外)前急救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的意义远远大于医院病历档案的自然属性的意义。它所记录保存的档案内容涉及范围之广,保存内容之久远,社会不同主、客体“全宗”需求利用率之高是单纯的病历档案所无法比拟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居民健康档案更偏重于常态下的普通内容记载,“120”院(外)前急救档案更偏重于突发疾病、突发事件的记载。

莫忽视“120”病历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既是公民本人和家族的“名片”,又是构成大社会的小“分子”; 既是城市管理的主体成员,又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主要成份。“120”病历档案既有急救医疗服务过程的记录; 又可从翔实的记录中反应社会医疗资源、政府职能、民生民态、城市规划管理、经济水平等因素。

与居民健康档案相比,“120”病历档案在内涵和外延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和作用。

一是居民健康档案更趋向于本区域内的个人医疗行为的记录,更多体现常态下的、居民健康情况生老病死过程档案的自然属性。而“120”病历档案除具有个人医疗行为的记录外,还记录了具有本区域内非常态下的突发疾病、突发事件的医疗资源应用的情况。由于一个城市只有一个“120”电话号码落地,只有“120”具有统一接处警、统一指挥调度、综合调整使用本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所以,“120”可按照医院的应急承担能力,合理分流病人,能够激活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属性。

二是“120”是本区域内的唯一代表医疗服务的窗口单位,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置“120”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处置,“120”是各种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汇总、上报的最快捷的途径。

三是“120”急救的公益性性质决定了“120”具有政府职能形象,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协同“110、119、122”等政府执法部门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社会属性的作用。

四是“120”病历档案涉及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还涉及通信、网络、医疗单位等不同的行业,是属地医疗资源分流的“依据”,是属地医疗救治活动质量评价的“晴雨表”。

国家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征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方案,恰恰还没有将“120”病历档案与之结合。为此,建议将“120”、院内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等各种信息资源整合,从病历档案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节点上,为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老百姓做好档案信息系统的服务。

可以说,“120”病历档案是激活居民健康档案的按钮,是连接医院内病历档案和国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节点,是为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民生服务的纽带。

链 接

院内病历和“120”病历的区别

1. 开始记载的时间不同

2. 重点内容不同

“120”病历档案相对简单,文字性描述较少,主要是病人当时的意识、呼吸、血压等基本情况和救治措施以及救治方式、救治效果等内容。院内病历档案的检查项目齐全,名目繁多。特别是住院病历,描述性的内容很详细。

3. 存储介质不同

“120”病历档案的存储介质除了纸质文字记载外,还有音频格式的光盘、视频格式的光盘,或硬盘、移动硬盘存储。院内病历档案有纸质、胶片的、硬盘数据记录,但是一般没有音频格式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