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葡萄沟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葡萄沟教学反思

第1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葡萄沟

1.会认“沟、产”等18个生字,会写“份、坡”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4.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难点

1.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2.了解葡萄沟品种多和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1.字词教学

生字词的学习,主要结合词语和语境学习。比如:区分“分”和“份”,可查字典,也可组词来区分。“收”的右边是“攵”旁,不是“折文旁”。多音字“钉、分、干、好”可结合语境来读准不同的字音。“沟、梨、城”可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记。“梨、城、枝、留、味”可联系生活识字。

2.阅读理解

抓住全文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来学习。从“景色优美、盛产水果、葡萄香甜、老乡好客”这几个方面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迁移运用

学会多种方法感悟“五光十色、热情好客、茂密”等词语及句子,并能仿写经典句子。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葡萄沟有关的资料和歌谣。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熟记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列举葡萄沟盛产水果的。

3.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那是——葡萄沟。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葡萄沟之旅。出示葡萄沟的景点图,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指名读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看风景图,初步认识了葡萄沟,使他们对其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为全文的品读打下基础。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哪些水果?

2.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听读,初步梳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要认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集体学习生字。

(3)读准多音字“种、好、分”,并学会组词。

(4)用去拼音齐读和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学生识记情况。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

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学习生字。

①学习“份”,注意和多音字“分”的区别。

②学习“坡”,与“披”字换偏旁记忆。

③学习“梯”,编歌记忆,弟弟站在木头旁。

④学习“客”,教师范写,学生描字,再写字。

⑤学习“收”,注意第一笔是竖提,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⑥学习“城”,换偏旁记忆:诚、城。

⑦学习“利”,指导观察结构,并描字练字。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描红、临写,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评价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奖励“最佳代表”一面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熟读,培养学生的认字能力,并能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为下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积累和运用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指名配乐读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多叫盛产,那么出产大米多呢?可用哪一个词来形容?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

老师引读第二句(引读表示月份的词),说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4)课件出示:瓜果熟了的图片。

(5)小结: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2.图文对照,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用“____”画出这些词语。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词看出枝叶长得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生回答,找出相关句子。

④老师出示课件“凉棚”,图上的葡萄枝叶茂密像搭起的凉棚,指导朗读。

⑤引导想象: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新疆的气温可达49℃,如果这时你来到葡萄沟,钻进这枝叶搭起的凉棚,你会有什么感受?

预设1:凉快。

预设2:舒服。

预设3: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⑥是呀,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课件显示此句)

指导读此句:茂密的葡萄叶预示着什么?(秋天葡萄丰收了)那你能带着丰收的喜悦读这句话吗?

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三句:秋天到了,葡萄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该句是什么吸引了你?

②生答,师相机出示这些颜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下。

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葡萄,你们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预设: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④比较:这些词能和“五光十色”换吗?(课件出示葡萄图片。)

生:不能换,因为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色多而美,更写出了颜色有光亮,更美。因为在阳光照耀下葡萄闪闪发亮,光彩夺目,格外美。

(板书:美)

⑤实物演示“一大串一大串”,同时悟出其意思是:葡萄多。

(板书:多)

⑥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

三、拓展思维,随机练写。

1.课件出示: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2.指导朗读。

秋季,我们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我们真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来,带着赞叹再读此句。

3.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是那样美丽。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孩子的口语及写话能力。

4.学习第四句。

①学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你从哪儿感到“老乡热情好客”的?理解“准会”“吃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读出热情好客。

5.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想说点什么?

6.学习第3自然段。

①读课文,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②用“____”画出制作葡萄干的句子。

③课件出示:阴房图片、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的句子。

④画出写葡萄干特点的词。

⑤理解“颜色鲜、味道甜”,并说几个类似的词。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未见过阴房,故而用多媒体播放阴房图片及葡萄干的直观形象图片,使学生能更清晰地明白文意。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尝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答。

2.你还知道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4.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一则宣传葡萄的广告,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葡萄沟葡萄的喜爱之情,并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概括能力,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理念为统帅,读悟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以新课标精神做指导,努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我特别注重读的重要性,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产生感悟,在读中激发情感,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2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61-01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处理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学生打好“文化”与“精神”的底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教师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

要判断是否为教学难点,就要分析难点形成的原因。一般来说,形成学习难点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S活动,无法较快或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授《葡萄沟》一课时,由于地域性的局限,学生很难理解课文里介绍的制作葡萄干的“阴房”及其原理。

第二种是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人阅读面、阅读量的参差不齐,难以接受和理解这些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时,在理解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这本“书”的文字就是雨痕、波痕、矿物,图片就是树叶、贝壳、小鱼等内容时,一些缺乏课外阅读的学生就会出现不理解的情况。

第三种是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庞杂、知识迁移较多的课文。《匆匆》一课,作者为了把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时光形象化、具体化,在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比拟性描写,把时光转化成种种具体可感的形象。如何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巧用比喻的方法,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在准确确定重点之后,就应该考虑采取措施真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了。教学中,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提高预习质量法

中高年级的课文学习常常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尤其是一些涉及名著名篇的课文更是如此。比如,《草船借箭》《将相和》《伯牙绝弦》等都是中国古代的名篇名作,若学生能做到充分有效的预习,对故事、人物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对于在课堂上解决学习的重难点就会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攒聚突出法

每篇课文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我们讲述各要素时,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即指向教学重点。比如,我在教授《葡萄沟》时,抓住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以此为中轴展开教学。“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老乡”“色香味甜的葡萄干”是构成“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因素。因而,在开篇学习、分部分精读体会、总结回顾、表达情感等五环节的教学中,我都有意地指向这一中心。这样一来,这一中心便凸显在学生的心中了。

(三)多媒体辅助法

对于一些时空性、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法。如在《看月食》一文的教学中,月食的成因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提高效率,我制作了能体现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动规律的动态课件,同时还特意突出了地球的阴影。教学时,作课件,月亮由于绕地球转,慢慢进入地球的影子,能反射到太阳光的部分也就越来越少,等完全进入影子中,即形成了月食……学生通过亲眼看,一下子便明白了月食的成因,真是省时省力。

(四)分层设问法

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设计问题时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如《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可这样设置问题:(1)为什么索溪峪的“野”要用上双引号?(2)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3)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4)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你能用上这种方法介绍一处美景吗?这一系列问题就体现了在与文本对话时由易渐难,逐层深入,逐步提升的学习过程。

(五)作业反馈法

学生作业是我们检查教与学的窗口,是我们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如果在作业检查中,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得较好,就说明教师的方法是正确的;反之,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3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CDIO模式;高职英语;葡萄酒营销;实践课程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宁夏改革开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随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的崛起,宁夏的葡萄酒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葡萄酒营销行业的发展环境包括营销服务环境和消费环境,行业发展过程中,英语的使用程度反映了地方社会的开放程度,但目前的葡萄酒营销专业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学习内容与就业目标结合不够、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因此,积极改革营销专业英语实践课程,探索对接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的策略,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1]。

1CDIO模式与葡萄酒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CDIO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简称,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2]。它以语言需求为载体,将英语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工程、一次参与营销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学科专业素养的养成,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在营销行业领域的影响力,培养出更多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基于CDIO模式的葡萄酒营销英语实践课程设计

2.1葡萄酒营销英语实践课程构思(Conceive)设计

结合CDIO模式的育人理念,对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进行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并对葡萄酒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描述的职业岗位、行动领域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与提炼。以“营销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双向合作”为主线,根据营销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设计该专业实践课程目标层次。在实践教学中,围绕岗位目标、结合能力任务来组织学生展开言语技能的实践,实践课程以目标项目专题化的形式整体进行框架构思,项目专题注重应用性、可操作性、可行性、多样性。

2.2葡萄酒营销英语实践课程的理念设计(Design)

著名学者Stevick(1971)、Nunan(1988)的研究表明,语言学习和语言类课程设置要以“有用性”为第一要务。英语教学要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需求,要为学习者提供对就业有帮助、职业针对性强的英语学习内容。葡萄酒营销专业实践课程要将“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和“因英语教学目标而教”,转变为“因学生专业发展而教”,根据这一目标研究营销专业英语实践课程设计,整体设计贯穿实践课堂教学的“语言导入”和“语言导出”的教学主题、路径与评价方法,设计关注以下三个合理性[3]:(1)合理分解、分析营销专业岗位能力描述内容,体现CDIO理念对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导向作用;(2)合理归纳营销专业岗位能力描述内容,提炼具有普遍性、指导性的营销实践课程目标,实现营销实践课程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学生岗位需求各目标的三对接;(3)合理研究制定英语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使实践过程和测试结果符合营销专业英语职业能力特征。课程设计理念与原则,能对学生专业认同感、专业成就感以及正确的学习观的树立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3葡萄酒营销岗位英语实践课程分类目标设计的实现

(Implement))根据目前高职葡萄酒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总结出营销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1)销售专员;(2)采购专员;(3)促销专员;(4)市场调研员。对具体岗位能力进行描述、分析、归纳和提炼后,得出以下基本范畴:(1)必备能力范畴:日常市场/产品销售、各项销售业务流程、销售/推广/策划案;(2)较高能力范畴:公司级别业务沟通、协调、调研报告;(3)高层次能力范畴:VIP客户谈判、翻译、战略合作关系维护、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葡萄酒营销典型任务集中体现在葡萄酒产品、市场、客户三方面的分析、服务、设计系列组合活动的实施。结合上述分析和归纳,通过CDIO模式把葡萄酒营销专业课程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分析、对接、融合,最终提炼出三个实践课程目标:(1)以体验为目标的实践课程;(2)以顶岗见习为目标的实践课程;(3)以就业岗位需求培训为目标的整体实践课程设计。

2.4葡萄酒营销英语实践课程应用(Operate)策略

教育学研究表明,语言教学的内容越接近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就越可能取得成功[4]。同样,教学方法越是能够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越能使英语实践课程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葡萄酒营销专业的行业就业竞争力,实现未来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目标。目标实现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4.1做好实践教学内容的定位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突出实践课程的重心是实践教材的适用、实用、够用。葡萄酒营销专业教师应与英语教师合作,选用、改写、组合科学有效的校本实践教材。教材围绕每个目标项目,以主题形式体现这些目标能力,如英语听说能力、听读能力、演译能力、读写能力等。教材要定位处理好三种关系;(1)英语实践内容层次与营销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2)英语实践情景与环境和营销专业知识相关性之间的关系;(3)英语实践能力与营销岗位能力对接关系。

2.4.2采用目标性强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通过选择教学内容与模拟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一个非常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设立多种形式的语言应用场景,如课上实践活动可设计为听译、演译、汇报、主持等,课下可通过微课、微信、APP软件等开展移动实践活动,并及时进行检查、反馈、点评。

2.4.3引入“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的双评制评价方式在CDIO教学模式下,进行葡萄酒营销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评价,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专注过程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对营销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引入“学校评价+社会评价”有机结合的双评制评价方式,学校评价的主体包括营销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学生;社会评价则可以细分为专家评价、企业评审评价、岗位专业能力成绩,这样更有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营销专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学科能力的系统构建[4]。具体方式包括:(1)在评价学生的营销业务构思能力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提案能力、调研能力、分析能力进行评价。(2)在评价学生的营销策划设计能力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策划设计多样性、原创性、创新性或创造性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社会评价。(3)在评价学生的营销策划现场实施能力时,教师要对学生策划项目的完成度与活动结果等实践能力进行重点考核与评价。

第4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一、在游戏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语文活动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是适应学生特点的,富有吸引力的。但游戏活动中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活动,必须要包含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例如:《z c s》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儿歌《过桥》,内容有六行38个字,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阅读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儿歌内容“算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设计了一个过桥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拿着计算题上“小桥”,向大家报出得数,正确才可以过桥。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在笑声中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但是,作为一堂语文课,这一游戏活动中还有充分的语言感悟的因素可以挖掘和利用。桥头可以设置两个举牌的守桥卫士,一块牌上写着“算对了,走过桥”,另一块写着“做错了,过不了”,每个过桥的小朋友报出得数时,都得正确举起其中一块牌,让大家一起喊牌子上的口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儿歌中的语言来引导和评价,“想一想,算一算”“快快乐乐过了桥”。这一来,游戏中把思维、语言、词汇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练习的密度和效度。

二、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语言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与要理解的语言相联系。

例如:《自选商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购物,在实践操作中要将生活物品和语词对应起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义教版课文第五册《葡萄沟》关于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的语言转换训练在反复操练中有失机械之嫌。可以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在中国地图上寻找葡萄沟。这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小组探索了数分钟后,有部分学生指着新疆的吐鲁番,表示找到了,理由就是课文的第一句话,“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紧接着展开语言训练,说清“葡萄沟在哪儿”。由于前一环节让学生在探索中有了这三个地名范围大小的表象,所以转换起语言来正确又灵活。将

“找地图”实践活动和体悟语言紧密结合,显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活泼的个性。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改编。

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其《人论》中提出,人与其说是理性动物,不如说是符号动物,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语文实践活动的实际就是引导学生用文化去创造文化。教师应以语文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长知识、长才干。 人教版一上年级教材《四季》,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学习之后,引导小组进行创作,选取一个季节中一项代表性的景物创编一小节。孩子们产生一种渴望创作 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共同创作出属于本班的一首《四季》:迎春花朵朵,它对蜜蜂说:我是春天;棒冰凉凉,它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棉花团团,它笑着说:我是秋天;北风呼呼,它神气地说:我就是冬天。

四、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曾多次执教《葡萄沟》,整堂课充满了活力,教师只是一个“策划者",只牵拉了一根线,让学生把这只“风筝"放飞在天空中。在学生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初读课文形成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旅游计划。

本环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展开组际辩论。激活的不仅是课堂,还是整篇课文。辩论过程中,双方挖掘课文的语言为我所用,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在头脑中建立多种多样的意象,加之充满个性的表达,使得学生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五、在主题学习中感悟语言。

第5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对本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求得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基本情况

刘家沟镇共61个行政村,7.6万亩耕地,其中苹果、葡萄等果树达5.5万亩。农业部门共有农技、农机、果树、水利、林业五个站所7个人,其中1人被政府借调到非农站所工作,五个站所合成一个大站———农业综合服务站。现在我们的财、权都归镇政府管,基本没有什么经费,一切要听从政府安排,从事本业务工作有点象“第二职业”。近几年,全国各县市区不断加大科技推广普及的力度和深度,通过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培训"、"阳光培训"、"绿色证书"等农民培训工程,开展科技示范县、科技下乡等科教服务活动,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学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我镇大力发展葡萄与葡萄酒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沿烟潍公路的“十八公里葡萄长廊”的葡萄与葡萄葡萄酒产业带,南部苹果及鲜食葡萄产业带。

2.2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市场化体系初步建立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中国葡萄酒特色产业镇为目标,构建规划了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堡建设及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沿206国道两侧,横贯东西18公里的葡萄种植及加工、观光产业带———“十八公里葡萄长廊”,成为蓬莱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重要支撑点。目前,全镇共有中粮长城、菲律宾康达、金六福香格里拉、法国瑞枫奥赛斯、朋珠等18家国内外葡萄酒企业落户我镇,占全市葡萄酒企业总量的32%,带动建设标准化葡萄基地3.6万亩,已建或在建欧式、中国传统式风格各类酒堡、酒庄8处,年产葡萄酒5万吨,产能占全市总量的50%,销售收入4.5亿元,年利税2亿元。整个葡萄长廊的建设带动了周边20多个村的6000多户农民从事葡萄种植及加工,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00万元,农民收入800万元以上,为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3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7人都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学历层次都是大学本科。广大农技人员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4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农情传达逐步畅通

有线电视、移动电话、宽带等进村入户,镇里建有农业信息服务站,各村有信息员,健全了规章制度,通过网络农产品供求信息,最大限度的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

3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农技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农民意识及其它客观原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3.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推广力度

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刘家沟镇也是除了保证工资外,基本上没有经费投入,由于人财物都下放到了镇里,工作一切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从事本业务工作有点象“第二职业”。

3.2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

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另一方面,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

3.3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现代农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农业生产处于大的结构调整中,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粮食生产技术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对优质技术的需求,由节约资金技术的需求转变为节约劳动技术的需求。但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是以提高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主要目标,建立在“地区目标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完全同质性”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

3.4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

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5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少,缺乏有效保障机制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日益深入,农技推广部门逐步走向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不再享有财政经费,难以承担技术推行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当前除了各级对农业的政策性资金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资金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技推行体系建设、服务条件亟待改善,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3.6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技人员知识老化

近几年专职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逐渐减少,目前各乡镇农技人员有部分被抽调去从事包村、招商等其他工作,常年专职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刘家沟镇也不例外。现有的乡镇农技人员多数仅仅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只会简单的农业适用技术指导,缺乏市场预测、行情分析及经营管理指导能力,而且接受再教育、再培训的机会少,知识老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展要求。

3.7人均占有土地少且分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当前农村土地较少,发展种植、养殖调地很困难,想规模发展必须拿出专门人员负责协调土地。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增大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的普及,也限制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3.8政策上非常重视,实际操作上薄弱

根据本镇及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央及地方在政策上看视十分重视农业及农技推广,各种惠农政策、农业示范县等各种推广手段层出不穷,实际上这么多政策、这么多工作都需要最基层的乡镇去落实、去干,但乡镇农技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资金不足,要完成这么多的工作是不可能的,而且每次改革都是针对乡镇农业部门,人员每年都在减少,多年不补充新鲜血液,象刘家沟镇真正从事农技工作的只有2人。

4建议与对策

4.1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4.1.1融合教育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

要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动员和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和有培训能力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民培训,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促进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稳步有序发展。

4.1.2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法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科技宣传等各种形式和载体,加快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扩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利用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覆盖面广的优势,直观、快捷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

4.1.3拓展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

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队伍,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

4.1.4尊重农民意愿,拓宽培训内容

要根据时令季节,开展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秸秆还田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要继续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扩大阳光工程的培训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4.2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加强对农技人员的使用管理,农技人员必须在其位、尽其职,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工作业绩与工资、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大力推行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每年对现有从事公益服务的农技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内容的继续再教育,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成为基层农技推广带头人。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推广条件,下拨适当的经费,帮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不断提高农技推广的现代化水平,使农技人员办公有场地、工作有设备。

4.3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开展科企合作,发展农科教示范企业。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技术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先在科技示范园区试种试验,成功后再向农户推广,探索一条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的选拔培养,带动更多的群众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

4.4建立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县乡技术人员成立科技服务队,村级成立由科技村主任为组长的科技服务组,围绕主导产业,通过分层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开通农科热线、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营,切实发挥服务功能,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4.5健全农业信息系统,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大力推进村村通宽带,设立科技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技术、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资源,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村民代表、青年人收听收看农业科技节目,搭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进农村生产信息化,提高农民开拓市场的能力。

4.6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扶持力度

第6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乡土资源 小学美术 开发 利用

一、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

我校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北枕巍巍碣石,东临滔滔渤海,山、海、沙、泉、林、果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特有的民俗风情为美术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我在进行地方性美术资源的开发中,形成了下列课程内容:1.来源于本地的乡土环境资源:《家乡的山》、《我爱大海》《小鸟的家》;2.来源于本地的乡土特产资源:《葡萄娃》、《梨花开了》;3.来源于本地的乡土民俗资源:《皮影人》、《地秧歌》。这些主题资源的开发,是以学生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本着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容易获取,便于携带,经济实用,有开发潜力的原则,边开发、边实践反思,力求体现出美术课的美术性、人文性、继承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的美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地方美术资源的实践研究

1.以本地自然景观为素材进行美术教学。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昌黎县,大海和高山是他们再熟悉不过了。这就为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素材。我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细心的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实情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在《家乡的山》一课中,我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及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等形式将昌黎有名的碣石山、五峰山、凤凰山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当他们看见自己熟悉的地方呈现在屏幕上时,都显得异常的兴奋,抢着要来介绍一番。在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时候,趁机让他们了解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本地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以本地特产为素材进行美术教学。昌黎县是著名的花果之乡。不仅有栽培历史悠久的蜜梨,更是全国闻名的“葡萄之乡”,主栽品种为玫瑰香、巨峰、龙眼、红提。昌黎玫瑰香葡萄穗紧、粒大,外形美观,晶莹剔透,嫣红透紫,玫瑰香味浓郁,鲜食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长时间鲜食,具有健身补气的功效。昌黎玫瑰香葡萄不仅质优高产,而且极具观赏价值。因此,我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把美术课堂移到葡萄沟,孩子们可以尽情观赏葡萄沟美景,可以品尝葡萄的甘甜,可以了解葡萄的药用价值,更可以看到家乡人栽种它们致富的新气象。另外,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例《葡萄娃》就使得学生真正的走进了生活,对家乡的葡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该课还综合连接了文学、生物、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养成,并抽取了相关美术学科的审美要素,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实施以美术学科为主,多科穿插的策略,真正让学生成为了生活的主人。

3.以当地民俗文化为资源展开美术教学。昌黎地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昌黎先民,为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借助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来抒感,磨炼性格,寄托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昌黎地秧歌的雏型。多少年来,凡遇年节或喜庆日子,地秧歌队伍遍及昌黎城乡,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演出,自我表现已成为昌黎人民世代相沿的传统习俗。课例《地秧歌》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这个民俗活动的来历,还通过欣赏表演,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乡土情怀,同时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而昌黎的皮影将民间工艺美术于戏曲巧妙融合,表演精彩动人,是全国各路皮影中最具特色的流派。课例《皮影人》中,学生通过拜访艺人、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了雕刻细腻,色彩典雅,新颖别致的皮影人的制作工序。并激发起创作灵感,采用相应的美术技巧,设计制作出栩栩如生、富有创意的影人形象。是开发民俗文化资源里很成功的例子。

4.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资源进行教学。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动手又动脑,是美术课的一大特点,也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优势所在。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制作的同时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给学生以自我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求得学生个性创作思维的活跃。

在我们当地,各种植物、农作物的叶子、种子到处可见,海边的细沙、贝壳到处可见。可以以此自然材料为主作为开发对象。我将这部分资源能够走进课堂,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修剪、组合、拼贴等方式制作出或夸张,或写意的《拼贴画》《沙画》,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收集好的素材,把美术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变化,分类设计制作各种建筑模型,结合绿化、休闲以及地方文化特色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

5.利用校内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学校内定期举办“爱我家乡艺术展”、“板报设计”、“现场画比赛”、

“我有巧巧手”等形式的美术竞赛和系列活动。并通过校内教学楼走廊这一空间将学生优秀作品定期展出。我觉得这样做,比起在走廊里悬挂冰冷的艺术家名人像更能给学生带来灵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所有的学生拥有了参加活动展示才华的平台,他们的兴趣爱好变得更浓,充分的在艺术实践中自觉接受美的教育,增强参与意识。增强校园艺术氛围。

第7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人教版)第10课内容。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了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影响民族资本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的认识,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从根本上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整合。对此,我选定百年企业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以小见大,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历程来见证和展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本课的重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设定为: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张裕葡萄酒广告(此段广告截取自中央电视台宣传张裕葡萄酒的发展历程片段,学生比较熟悉)。

学生活动:所有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从张裕葡萄酒发展的顺利与辉煌来衬托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之不易,然后老师作总结导入新课。

过渡:刚才这段视频讲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张裕葡萄酒公司发展的辉煌历程,然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发展却充满着曲折和艰辛。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2.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然后展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两幅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通过观察老师展示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然后让两位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从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拓展探究

问题探究一: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根据所展示的幻灯片来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用幻灯片展示张裕葡萄酒公司从1892年建立到20世纪初的发展状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为何外因是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结合教材分组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对短暂的春天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然后答案也用图片展示,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去挖掘图片及教材信息。及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以较好地突破重点。同时在讲到群众国运动处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法制教育)

问题探究二: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辉煌不在的原因,对此同学们有何启示?

教师活动:继续展示张裕公司发展状况的图片,学生的头脑中不禁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处于发展巅峰的张裕葡萄酒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衰败局面?如此大的起起落落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阅读课文和仔细观察给出的图片,思考讨论张裕公司辉煌不在的原因?对此有何启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把图像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学会分析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理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并明确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问题探究三:探讨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导致张裕葡萄酒公司曲折的原因和让学生认识到夹缝中生存的民族企业是如何的艰难与不易。通过两组图片展示不同时期张裕葡萄酒公司的曲折发展,让学生先从感性上有所认识。随后分组讨论不同时期及其原因是什么,形成理性认识。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讨论,导致张裕集团曲折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来分析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破难点,导致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不仅有内因,还有外部因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以发展壮大,但如张裕集团这样的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坚持下来,靠的是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4.迁移应用

教师活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对比近代民族企业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我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合作与沟通,然后归纳总结答案要点,选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师活动:让学生对本课作简要的归纳总结,用简洁的话来谈谈对本课学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看法。选派学生代表进行归纳总结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本课的知识结构。

5.教学反思

第8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节点 跨文化传播 对话

研究跨文化传播的一个通常的理论: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1]葡萄牙比欧洲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早将世界三大洲缠绕在一起,葡萄牙帝国曾经是西欧最大的帝国之一,它过去曾是第一,现在则名列最后。[2]当时耶稣会士有三个目标:(1)反对新教在欧洲的宗教改革;(2)在它所建立的学院中向贵族和知识精英推广天主教信仰;(3)将天主教传播到亚洲、巴西和非洲以夺回它在欧洲失去的土地。[3]《澳门中世纪风格形成过程》的作者巴拉舒说:葡萄牙人通过官方或者传教团不断到东方大帝国游历,对那里的城市和建筑感受颇深刻,例如,规模宏大,结构对称,大量装饰物,所用材料和色彩显得金碧辉煌,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活动空间的构想和安排。澳门市的形象正是持久不变的中世纪西方知识与中国传统成分共存和相互影响的硕果。[4]在这里,文化不是普遍人性的某种宏大的、一贯的叙述,而是多样性的特定生活方式,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5]人和文化一样是通过互动来感知相同点和差异性的。

葡属印度殖民地的宗教建筑有两个非常显着的特点:一是教堂及修道院的规模非常宏伟,有艺术史家认为这是受到果亚周边地区浩如烟海的巨大印度教神庙建筑群的影响,刻意将教堂建得非常高大是为了不示弱于异教。果阿的好耶稣教堂及主教座堂分别为59米和78米。[6]这里体现了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也体现出文化是一种创造、融合再创造融合的结构。

在城市空间设计上,澳门历史城区是葡式海港城市架构上自然发展而成的有机体,它吸收了葡人在亚洲其他聚居地(果亚和马六甲)的典型的市区设计概念(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一条直街把海港与旧城区的中心连接起来),并与讲究风水乃至阶级观念的传统的中国空间结构概念相融合。[7]

在众多葡属亚洲的教堂建筑中,果亚的好耶稣教堂和澳门的耶稣会学院教堂(即天主之母或圣保禄大教堂或大三巴,这座教堂于1835年毁于火灾,只留下正立面)是两颗灿烂的明珠。[8]博克塞认为,除了主教座堂大教堂和大修道院以外,点缀在乡间和山坡上的无数小巧精致g健适中的小教堂和避静所之类的建筑,也各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引人注目。他引述了一个葡萄牙传教士在1691年所写的一段话:这些教堂美丽而干簦甚至连最小的避静所也是这样。如果说天主还在印度庇护我们的话,全然是因为人们将这些教堂维持得庄严辉煌,华丽光彩,以及在这些教堂里面举行的神圣的崇拜的缘故。在这里即便是最小的乡村教堂也让葡萄牙城镇中最佳的教堂汗颜不已。[9]

丝绸之路此一名称并非一早已经存在,其概念也非常之广“在远古和中世纪的记录中并无此种叫法。它产生于19世纪末,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首创的。” [10]最早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则是罗马商队与使者,于公元166年抵达中国,传统的海道或是通过红海或是通过波斯湾,连接了地中海和印度洋,然而,越过非洲南部好望角开辟的海上通道是由葡萄牙人完成的。[11]海丝的概念其实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概念。

文化对符号具依赖性,文化总是依赖特定的语言、文字、肢体语言、图像、符号、声音等符号系统来传播。[12]耶稣会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利用图像作为传教的有力手段的重要性,[13]波尔杰亚(Gauvin Alexander Baliy)经常在布道中使用圣像画,还恢复了对罗马圣母大堂中据说那幅会行神迹的《路加圣母》(Virgin of St. Luca)的崇拜,并请专业画家临摹了这幅画。沙勿略(Francis Xavier)[14]则带着装满圣像以及插图书的手提箱前往印度、南非和日本。他说,正是依靠这些圣像画的神力,他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和不足。[15]日本耶稣会学校中的许多画家包括尼各劳本人后来都流亡到了澳门,他们参与了澳门耶稣会学院教堂即天主之母堂的兴建,他们的绘画技能发挥到了装饰该教堂内部的神龛和墙壁上。[16]

1553年葡萄牙商队的船只藉词船缝因打风裂了,进贡的物品湿了要上岸晾晒,当然少不了贿赂官员而葡方谓交租的手法,形成了葡萄牙人进入澳门的初期状况,而随后聚居澳门则由1557年开始。[17]公元1517年(正德十二年)就到广东来求互市。当时的官吏,虽然允许了他,还只在海船上做交易,到公元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才得租借澳门为根据地。[18]

“当葡萄牙人刚占领印度的时候,他们虽然视印度教为所谓盲目的偶像崇拜,但还没有有系统地摧毁印度教神庙”,[19]“从16世纪40至60年代,葡萄牙人在果亚等地大规模地摧毁印度神庙及伊斯兰教清真寺,严厉禁止印度教徒、佛教徒以及伊斯兰教徒举行公开的宗教活动”,“很可能是因为葡萄牙人抵达澳门的时间比果亚更晚,并且面对的是更为强大和辽阔的的缘故。总之,葡萄牙人在澳门始终没有推行强迫性的皈化运动。”[20]如博克塞所说“很明显,葡萄牙人不能在澳门干涉中国人的佛教庙宇,他们不得不勉强地容忍佛教徒和道教徒在街上的游行以及在庙宇里举行的崇拜。”[21]当我们定居下来的时候,华人排挤我们,在最初几个世纪里,葡国人接触到的华人乃华人的最低下阶层,不过后来全靠教会和神父,开始有华人受感化成为教徒,就这样他们成为葡人社群的一份子。[22]

耶稣会在葡萄牙及其殖民地所起的作用与它在欧洲其他国家是一样的,它以出色的社会服务(如在医院贫民区和监狱的慈善工作)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誉和尊敬。[23]澳门的慈善事业以及社团社会的文化,由此也受到深远影响。当时的葡人管治者只会通过华人领袖与一般澳门华人沟通。居澳葡人定居澳门之后开始进行自我管理,1569年第一任主教贾耐路主教创设仁慈堂,扶贫救弱,也成为澳门最早期的慈善社团,它所提供的服务一直延续至今,受惠人数难以计算,而且遍及不同种族人士。而圣保禄学院也是在当时远东闻名,是培训进入中国传修士的耶稣会修院,当时的导师都是有高深学问的学者,其所招收的学生也包括中国人在内。根据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的研究证实,中国历史第一所西式大学就是诞生在澳门:十六至十八世纪,天主教大力向远东和南亚地区传播,天主教修道会之一的耶稣会在传教的同时,兴办教育,传播文化,于1594年在澳门开办了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澳门圣保禄学院。[24]

“丝绸之路创造了一个多元文明和多种族的世界”[25],“通过它们所流通的不仅仅是人员和动物,不仅仅是物质财富,例如那些珍奇异宝和贵重的货物。同时,它构成一系列最高的文化价值:从哲学和宗教、科学、科技思想,从语言到音乐, 从服饰到饮食。”[26] 时至今日,这种多元文化仍然在澳门得到呈现。在跨文化传播的领域中,就是要缩小差异,增加互有利的东西,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将中国的文明一度传到了东非海岸,郑和也是一位外交家,频频倡导外国贡使团来访,“这些航行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初期的政治-外交性质,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传播过程。从哲学、宗教思想到艺术和广义的文化,例如成立了一所翻译学校(四夷馆)。”[27]泉州是古代海丝的起点,又名刺桐,由于马可波罗是从刺桐出发沿海路返回意大利,他将刺桐形容为11至14世纪中国最大的海上贸易中心。然而,其后由于海禁的关系,中国人放弃了对东南亚、印度和东非海岸的海上航行,其影响力也因而减弱了,在郑和下西洋约50年后,葡萄牙人抵达印度洋,以致在整个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葡萄牙人控制了印度洋的海路及对印度洋贸易的垄断。

澳门大学2016年8月了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萨安东寻回著名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熊三拔神父(1575-1620)珍贵的手稿文献的消息,为西方科学在明朝的传播历史带来新的认识。相关历史研究在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举办的研讨会上发表。熊三拔神父是明朝传教士、科学家,也是利玛窦神父的继任人之一。此手稿不仅引用及提及多部由葡萄牙知名耶稣会传教士所著的科学巨著(如陆若汉有关地理的著作、阳玛诺介绍伽利略研究成果的著作《天问略》),还记载了熊三拔神父1612年在北京出版的《泰西水法》。该书系统地探讨与水文学、水科技以及水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28]

林玉凤的《中国近代报业的起点 澳门新闻出版史(1557-1840)》这本在2015年12月出版的书籍,研究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澳门新闻出版事业,研究的年限为1557年葡人正式入居澳门至1840年。时间跨度近三百年,包括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和罗明坚的宗教出版活动、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宗教和新闻出版活动,以及林则徐和马礼逊的译报活动等。本书在廓清历史疑团、填补中国新闻史上澳门部分的一段历史空白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总结了鸦片战争前澳门新闻出版事业在澳门史、中国新闻史、出版技术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29]

汤开建的新作《天朝异化之角:16-19世纪西洋文明在澳门》,在澳门学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这一领域中,第一次真正大规模地深入发掘和利用第一手中西语言文献档案展开研究。以往学者对于澳门西洋文明之研究,由于原始文献征引的缺失和基本史实的疏漏,甚至出现大量根本性的错误,此研究就是力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勘误与完善。该书严格地采用中、葡第一手档案文献为基础,兼采法、西、德、俄、拉丁、荷、意、日、英等外文文献材料,务求将历史科学的严谨性与真实性在澳门学研究领域上展现。[30]

顾卫民的《“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 属澳门研究丛书全球史与澳门系列,由钱乘旦主编。本书是一部有关葡萄牙帝国早期海洋扩张历史的论文和译文集,主要内容包括:葡萄牙早期海洋扩张的动因;葡萄牙本国与海外殖民地城市在城市制度、基督教传播、要塞及港口、建筑及艺术诸方面的亲缘关系;天主教的传播与葡萄牙的海洋扩张;葡属印度(主要是果亚)的历史;葡萄牙保教权下澳门及中国内地的传教事务;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博克塞(C.R.Boxer)有关葡萄牙海洋扩张历史的研究。[31]

相关的研究出版还包括:臧小华《陆海交接处:早期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澳门》、彭小瑜《澳门之外与澳门之前: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的西方背景》、许平、陆意等《澳门纪事:18、19世纪三个法国人的中国观察》、何志辉《法理与秩序:全球化进程中的澳门法(1553-1999)》、娄胜华《自治与他治:澳门的行政、司法与社团(153-1999)》此外还有更多早期的本地及葡萄牙籍的学者的研究。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澳门“一个中心”、“一个平台”的战略定位,澳门经济多元的发展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依据,同时打造“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经济发展为主轴成立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由于成员国是在南美及非洲的前葡属殖民地,其主要通联的手段是葡萄牙语,论坛以澳门为常驻地,因此在澳门建设海丝研究基地,也是有所依托:可以集合本地及外地学者的力量以澳门为基地进行研究,虽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澳门只是一个节点,然而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且历时较长,因它上可以承接内地城市,下可以迫寻因为宗教及政治原因分散到世界各地的第一手中、葡语文献原件,也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更为专注于以立足澳门放眼世界的研究。所以本文建议,澳门应该设定为海丝文化交流的研究中心。

注释:

[1]爱德华・霍尔:《沉默的语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页

[2][英]普伦伯(J.H.Plumb):《葡萄牙海洋帝国(1415-1825)之序言》

[3]Sanjay Subrahmanyan 《葡萄牙在亚洲的帝国:一部政治史和经济史 1500-1700》

[4]巴拉舒:《澳门中世纪风格形成过程》,第17页

[5]单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 第1期,第105页

[6]顾卫民:《果亚 葡萄牙文明东渐中的都市 导论》,第43页

[7]《澳门历史城区》,《文化杂志》特辑第60期秋季刊,第100-103页

[8][13]顾卫民:《果亚 葡萄牙文明东渐中的都市 导论》,第44页

[9]C.R.Boxer, 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 ,1415-1825,P353

[10][11]罗利路:《行政》第十九卷,总第七十三期,第927页

[12]单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50卷第一期,2011年 1月P106

[14]沙勿略是耶稣会最早来华的传教士, 耶稣会创办人之一,西班牙人

[15]John W.O’ Malley,ed, The Jesuits Cultures,Sciences and the Arts,1540-1773.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9.P38-39

[16]顾卫民:《果亚 葡萄牙文明东渐中的都市 导论》,第46页

[17]吴志良:《澳门政制》, 澳门基金会出版

[18]吕思勉:《中国通史》,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第420页

[19]顾卫民:《果亚 葡萄牙文明东渐中的都市 导论》,第36页

[20][23]顾卫民:《果亚 葡萄牙文明东渐中的都市 导论》,第37页

[21]C.R.Boxer, 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 ,1415-1825,P80-82

[22]贾渊、陆凌梭:《台风之乡澳门土生族群动态》

[24]李向玉:《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西式大学――澳门圣保禄学院》,《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7期

[25][26]罗利路:《行政》第十九卷,总第七十三期,第941页

[27]罗利路:《行政》第十九卷,总第七十三期,第939页

[28]澳门大学新闻稿2016年8月5日

[29]林玉凤:《中国近代报业的起点 澳门新闻出版史(1557-1840) 》页面

[30]《澳门市民日报》2016年5月26日

第9篇:葡萄沟教学反思范文

乌海境内群山环绕、戈壁、荒漠、沙漠、草原分布期间,黄河在这里穿城而过,挡住了乌兰布和沙漠的侵袭,每当夕阳西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便会映入眼帘。甘德尔山高峨耸立,绵亘无尽的山脉,沉稳洒脱,主峰上高88.95米的成吉思汗雕像,令人顿感天高地阔,时空辽远;驻足高山草原,又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优美诗篇。

宽阔沉静的乌海湖,是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形成的118平方公里的舒缓水面。泛舟乌海湖上,蓝天白云映衬湖面,微风吹过波光粼粼,沙水相融、湖苇相映、鸟飞鱼跃、海阔天宽,令人心旷神怡。湖中央,一座葫芦造型的小岛格外引人注目,葫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葫芦造型的湖心岛昭示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沿湖边一路走来,园林小品、人行步道、亲水码头、人工沙滩……美丽的景观令人心情愉悦。

站在乌海湖东岸,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一览无余,走在大坝上,欣赏坝前大漠出平湖的壮观,聆听坝后震耳欲聋的涛声,一静一动,那是怎样的奇特感觉。

自从有了乌海湖,乌海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旅游资源,利用难得的水上资源,开发以水上娱乐、运动、演出、休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开展漂流、水上摩托、帆船、深湖潜水等水上娱乐活动。

目前,乌海正打造以黄河文化为脉络的内蒙古西部高端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将黄河之景融入现代之城。

乌海湖生态旅游区横贯乌海市南北,涵盖乌兰布和沙漠、乌兰淖尔、乌海湖、胡杨岛、兔岛等风景区。与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遥相呼应,共同呈现出一片水沙相应,山水相连的壮观景象。生态旅游区内群山错落,河湖密布,自然资源丰富,在黄河两岸形成了集湖泊、岛屿、沙漠、湿地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从市区出发沿机场路向北行驶十公里,向东穿过京藏高速公路通道,金沙湾生态旅游区渐渐映入人们眼帘。金黄色的沙漠一望无垠,千层万波,连绵起伏的沙丘,巍峨耸立的沙雕,气势如宏,犹如龙盘虎踞,是一集山、沙、水为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区,是“西北风情”自驾车旅游黄金线中的一站。

当您着双脚爬上沙山再乘坐滑板向下滑行时,那种惬意的感觉,犹如被大海波涛抛出的水珠,轻快自由间享受着生命的跃动;骑着骆驼漫游沙海,耳边叮当叮当的驼铃声,让您在宁静中享受着快乐;骑马驰骋在大漠,可以亲身体验置身辽阔沙海的感觉……

从金沙湾出来,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优质的葡萄基地,乌海的地理位置,使得水土光热资源条件优越,积温高、日照长、适宜瓜果蔬菜生长,是国内可与新疆吐鲁蕃地区相媲美的葡萄产区,所以您一定要尝尝乌海的葡萄和这里的葡萄酒。

来乌海旅游,当然不能错过这里的博物馆,这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血脉和精神所系。乌海的蒙古族家居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以蒙古族家具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收藏有900多件蒙古族家具和饰品,富有佛教文化、游牧文化、中原文化的特点;煤炭博物馆是反映乌海煤炭工业发展历程的专题性博物馆,生动再现了昔日煤矿工人奋战煤海的艰辛;葡萄酒博物馆是一座传播葡萄酒文化的主题博物馆,集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博物馆。

乌海建市时间虽短,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处于黄河农耕文化、西夏文化、西域文化和蒙古文化交汇地带。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古汉城遗址、古汉墓、东风墓群、明代烽火台、满巴拉僧庙、卓子山岩画、硅化木等。

桌子山岩画,位于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东部,在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岩磐石上,残存着大量的古代岩画,是古代游牧民族羌、鲜卑、突厥、党项、蒙古等民族遗留沟畔石灰岩磐石和悬崖峭壁上的艺术珍品。

佑护苍生的百年药府满巴拉僧庙,距离市区45公里,由第一世夏仲活佛贡其格阿日布斋于乾隆43年主持兴建的藏传医学院,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专门研究医学宗教的场所,已研究出几十种蒙药秘方,在医学方面达到较高的造诣。

乌海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古地中海变迁残留的珍稀孤种植物、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四合木,低矮而顽强的四合木与半日花、革苞菊、沙冬青、绵刺等珍惜植物相伴而生,即是风景也是生态屏障。

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是白天鹅、灰鹤、赤麻鸭、白鹭等候鸟栖息的乐园。每年3月到11月上旬,有6科50多种、10万余只鸟类在乌海湿地一带栖息、繁衍,部分鸟类还逗留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