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葡萄酒文化范文

葡萄酒文化精选(九篇)

葡萄酒文化

第1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王朝桃红葡萄酒采用国际名种葡萄佳丽酿造,此酒呈漂亮的桃红色(玫瑰红色),透明晶亮,有新鲜悦怡的果香和典雅细腻的酒香,味柔爽口,舒适和谐。由于此酒是介于红、白葡萄酒之中间酒,配餐比较随意,无固定格调,任何菜肴配合其漂亮的桃红色,都会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是一种极好的百搭佐餐葡萄酒。一般来说,像婚庆这样的喜庆场合常会饮用它渲染气氛,在国际上也是女性喜欢饮用的助颜佳品。饮用温度一般为10 ℃~12 ℃。

王朝香槟工艺酒采用世界名种霞多利、黑品乐葡萄,采用法国香槟区的传统酿造工艺,经缓慢的低温单瓶发酵和三年以上的瓶贮酿造而成。它以澄清明亮的诱人色泽、清脆悦耳的开瓶声和醇香浓郁、细腻高雅的口感赢得人们的喜爱。如今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无论宴席招待,还是亲朋聚会、欢乐庆典,它总是能给大家创造出欢快的气氛高潮。与王朝桃红葡萄酒所渲染的欢快气氛不同,它所带来的欢乐更具有震撼力。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全世界平均每9分钟就会响起开启香槟酒瓶塞时所发出的精彩清脆的“砰”的一声。王朝香槟工艺酒的最佳饮用温度为6 ℃~8 ℃。

王朝起泡葡萄酒是采用国际名酒酿造工艺酿造而成的低度营养保健型高档葡萄酒酒种。呈清澈透明的浅黄色泽,气泡洁白珠细如线,持续时间长,香气浓郁,酒体醇厚,具有极强的杀口力,给人以回味绵长的高雅美感。与国内其他起泡葡萄酒相比,王朝起泡葡萄酒在密闭容器中经过二次发酵、陈酿,其感官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均达到法国起泡葡萄酒的工艺质量要求。此酒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含有葡萄本身的天然成分,适合各消费层次需求,搭配各种菜式,不论体育大赛,还是喜庆宴会,都是难得的佐餐酒。

第2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葡萄酒;市场营销;文化培育

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酒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促销活动花样繁多,以酒文化切入的活动不在少数。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是特定和统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能称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有文化属性才能称为酒文化。酒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正是由于人的不断创造,酒文化才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张弼士在烟台办厂,还有中国辽阔的地理分布和众多的民族特色,如果在葡萄酒的营销活动中把这些传统文化渗透进来,再结合现代时尚,一定能够进一步扩展促销空间,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与忠诚的情感模式。文化营销实质上是指充分运用文化力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在市场调研、环境预测、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提供服务等营销活动流程中均应主动进行文化渗透,提高文化含量,以文化作为媒介,与顾客及社会公众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1中国源远流长的葡萄酒历史和文化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发酵、陈酿而成的酒度低、营养高的国际型酒精饮料。葡萄酒不仅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而且还含有其他酒类所没有的单宁、果胶和酒石酸,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的酒类中,唯有葡萄酒在肠胃中呈碱性反应,有利于调剂食物消化的酸碱比例,故有“钠胃”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和提高心血管及脑血管的生理功能等医疗保健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精饮料,葡萄酒文化也是一种人类文化,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史。中国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史,最早对葡萄酒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当时有蒲桃和家种的葡萄园。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引入葡萄和酿酒手艺人,此时开始引进了西方葡萄酒制法,这是中国葡萄酒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的革命性改造,促进了葡萄酒业的大发展。唐太宗收复西域后,高昌成为唐时西部疆土,葡萄酒的酿制方法也由此而全面传入内地。这是中国葡萄酒业第二次历史性的重大发展。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成立张裕葡萄酒公司,引进欧洲大批优良酿酒葡萄品种,开辟纯种葡萄园,采用欧洲现代化酿酒技术,生产各种优良的葡萄酒。这是中国葡萄酒业第三次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正是这一次的外来引进,使中国的葡萄酒发展开始走上一条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因此,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是中国酒善于吸收、消化外来酒的成果,是外来的酿酒原料、酿造工艺同中国传统酿酒技术水融、共同发展的结晶。葡萄酒是人类与自然相互结合的产物,她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美妙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内涵。葡萄酒区别于其他酒种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营销过程中必须采用高层次的营销方式,以便突现其独特的文化品位。

2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建设分析

依据前文的分析,虽然葡萄酒在中国历史比较悠久,但是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将其作为一个西方文化的因素。葡萄酒是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中国作为一个葡萄酒市场大国,应当打造属于自己的葡萄酒文化。笔者结合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状况,对如何建立中国葡萄酒文化提供建议。首先我们要加大对葡萄酒的文化宣传,酒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中国酒文化更多的是关于白酒的内容,与葡萄酒相关的酒文化相对比较少。中国消费者往往对葡萄酒的文化了解不多,对葡萄酒的类型划分不清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对葡萄酒的宣传,让消费者更多地接触到葡萄酒,清晰的认知葡萄酒。在日常生活中,企业可以组织葡萄酒的认知活动,向消费者提供少量的面对面试饮,提高葡萄酒在中国的知名度,为中国建设葡萄酒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酿酒企业应当在中国葡萄酒文化建设过程中承担其重要的责任,在整个市场经营活动中要承担起对葡萄酒文化知识的传播重任。企业不应当一味地进行自身的品牌宣传,还要重视对葡萄酒文化的宣传,例如葡萄酒的加工酿造、产品分类、饮用方式以及存放条件等。从目前来看,已经有部分酿酒企业开始注重了对葡萄酒文化的宣传,例如张裕葡萄酒就结合旅游文化,将自身的葡萄酒生产基地与旅游相结合,为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中国范围内塑造葡萄酒文化环境特征,提高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建设速度。

其次是加快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质量,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是相对于国外葡萄酒而言,中国的葡萄酒质量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葡萄酒文化建设的根基在于中国能够自主酿造出非常优质的葡萄酒,如果我们葡萄酒的质量长期与国外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那么中国葡萄酒文化建设也无从谈起。提高葡萄酒酿造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包括葡萄的选种、种植以及后续的管理、葡萄酒的酿造等等。它要求中国葡萄酒生产商要严格的对品牌进行把关,对每一个环节要用心,又要有做好中国葡萄酒的信念,在与国外的葡萄酒竞争中不再一味地以价格取胜,要更多地通过高品质来取胜,为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是打造属于中国优秀葡萄酒品牌。品牌建设是中国葡萄酒文化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从全球的葡萄酒文化来看,品牌建设是葡萄酒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例如我们提到葡萄酒就立即想到了拉菲,提到法国葡萄酒,更多的是因为法国全球闻名的五大酒庄。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奔富也将澳大利亚的葡萄酒文化传递至全世界。因此,我们在建立和完善中国葡萄酒文化的时候,要重视对品牌的建设,在提高葡萄酒质量的同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葡萄酒品牌。通过加强对葡萄酒文化的建设,能够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保障葡萄酒行业的高速发展。

3中国葡萄酒的营销策略分析

首先是价格方面,葡萄酒在改革开放初期被认为是海外产品,大多数葡萄酒都是通过进口的方式来获得,其定位普遍较为高端,价格也比较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葡萄酒已经开始走向了大众化,葡萄酒普及面越来越广,产品价格跨度也逐渐增大。从目前的价格体系来看,低端市场的葡萄酒普遍价格在50元以下,中端品牌在50~500元,高端的在500~3000元,更高的价格就属于世界名酒了。对于中国葡萄酒品牌企业而言,其产品的定位往往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分布,从目前来看,一部分国内优质品牌已经可以与国外高端品牌进行正面的竞争。国内葡萄酒品牌利用自身的价格优势,在性价比方面对国外的葡萄酒形成优势,建立了属于自身的消费群体。其次是产品方面,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随着葡萄酒的普及,中低端葡萄酒的需求量会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高端葡萄酒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批量生产的模式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集中部分资源打造高端品牌,通过高溢价来获取更多的收益,同时提高自身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加强中国葡萄酒文化建设。第三是促销方面,文化促销是葡萄酒促销的一个重要手段。葡萄酒的消费来源于对其文化的了解,烟台张裕公司在葡萄酒的文化上面开启了营销之路,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举办中国葡萄酒百年文化展,并配合在电视、网站、杂志、报纸等媒体专栏中普及葡萄酒饮用常识和礼仪。随着张裕葡萄酒的成功,其他国内企业也开始文化营销之路,通过举办各类葡萄酒节,树立各自葡萄酒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进而提升葡萄酒的销量。最后是渠道方面,要充分利用线上销售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阿里巴巴、京东等几大电商平台的异军突起,对传统的商业经营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更多的是影响了人们的消费理念。传统模式下,电视、报纸以及杂志等是广告宣传的核心渠道,但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这些传统媒体开始逐渐被边缘化。微信、QQ等逐渐成为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工具,移动媒体开始占据人们生活,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渠道。

4展望

葡萄酒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企业营销与网络相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技术来促进市场销售,专业化的葡萄酒营销网络平台开始显现,例如中酒网、酒仙网、也买酒等等。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技术增强了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消费者能够对市场产品进行更多理性的思考。对于产品提供者而言,海量的信息需要它们进行更为有效、更为精准的市场定位,这样才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现有的市场竞争模式下获取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陈亮途.社会化营销[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3.

[3]2016年中国B2B电子商务研究报告[R/OL].

[4]麦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葡萄酒行业分析报告[R].2016.

[5]纪燃.中国葡萄酒风云变幻30年[N].糖酒快讯,2008-12-04.

[6]刘新武,祝伟明.网络营销现状及改进策略[J].企业经济,2015(11):80-81.

第3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葡萄酒,蕴藏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欧洲人以其深厚而有内涵的文化,精湛的酿造技术,把上帝赐与的葡萄,化为人间的金汁玉露。富隆酒业总裁沈宇辉先生认为:“葡萄酒本身就是艺术,艺术品和葡萄酒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在葡萄酒文化推广的道路继续前行,并融合艺术熏陶而带来新的品酒体验,富隆酒业希望与广大葡萄酒爱好者一同品味生活的艺术。

2012年,富隆酒业选择与今日美术馆合作,冠名赞助“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希望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团体,就像刚刚醇熟的葡萄酒一样,能被更多懂得欣赏的人士发现,惊艳于世。

本次“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提名展收到了全球300余所艺术院校3000余学生的万余幅报名作品。天津美术学院作为主宾校,与伦敦艺术大学、组委会一起推动该展览走向国际。实力强大的评委团队包括了众多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活跃、最具专业能力的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家、艺术媒体人、艺术机构管理者、艺术院校教授及学者,包括董冰峰、谷文达、何桂彦、姜陆、李旭、刘庆和、刘溢、宋冬、田恺、王广义、徐累、徐宁、尹吉男、张子康、朱伟、朱朱。其中徐累作为2008年武当王的酒标创作者,被中国众多葡萄酒迷们所熟知。

7月18日,“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颁奖典礼在北京今日美术馆隆重举行。当晚众多大奖得主从133名入围青年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得奖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装置、摄影、影像、跨媒体艺术作品等,充分体现出“大学生提名展”不以艺术媒介为限,着重于大学生艺术作品艺术感染力与创造力呈现的评选标准。

作为艺术界的盛事,第七届“大学生提名展”得到了艺术界人士与媒体的广泛关注。颁奖典礼吸引了65家媒体参与跟踪报道,涵盖杂志、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台,不仅包括《芭莎艺术》、《艺术与设计》、《艺术界》等众多艺术界专业媒体,也获得了如《中国日报》、《周末画报》、新华社等大众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第4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据了解,欧菲堡酒庄成立于2012年,是一个集客房餐饮、旅游度假、会议功能、葡萄酒酿造销售为一体的欧式酒庄。该酒庄座落于北京最美丽乡村之一的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是北京六环外车程最近的原生态大型酒庄。

目前欧菲堡已与当地政府牵手制定了三年旅游规划,计划总投资将从8600万增加到两个亿,带动旅游资源,于2019年底前建成葡萄酒文化特色小镇,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唯一的一家星级国际主题式红酒小镇。此次启动并即将于2017年上半年揭幕的“中粮名庄荟-欧菲堡世界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具特色的重要项目。

据中粮名庄荟国际酒业总经理李士t介绍,顺应“消费升级”时代带来的品质与品牌为王的发展机遇,中粮名庄荟全渠道开启大众消费市场,在全球为中国13亿消费者甄选好酒。从2014年起,正式开启进口酒“平台化发展、产业链共赢”的大平台战略至今,依托中粮集团的强大品牌实力和支持,中粮名庄荟已与世界众多著名品牌建立合作,在上游构建世界酒类全酒品全明星版图,不断向中国市场引进性价比高的进口美酒。

目前,中粮名庄荟旗下汇聚进口葡萄酒、进口啤酒、进口烈酒三大核心品类。进口葡萄酒,覆盖了13个主产国的55个产区,拥有意大利酒王“安东尼世家”、澳大利亚酒王“奔富麦克斯”、西班牙里奥哈酒王“菲斯特”、法国“雷沃堡”等80余个明星品牌以及各国列级名庄酒。进口啤酒,覆盖了来自德国、丹麦、奥地利、西班牙等六大明星产酒国,以德国出口量第一的高端皮尔森“王世皇冠”、源自德国最大啤酒集团兰德博格“DAB大奔”为领衔代表的25个品牌;进口烈酒,覆盖烈酒全品类,聚焦威士忌、白兰地和伏特加三大核心品类,汇聚来自于法国、美国、英国、波兰等国家的21个品牌。三大品类旗下成员均为在原产国及主销国排行前列的国际知名品牌。

李士t表示:美酒天下美丽生活――能够将世界各地富有特色的美酒奉与国人共享,是中粮名庄荟创立进口酒事业的宗旨和愿景。作为传统产业,葡萄酒在中国消费者认知中是一个短板,葡萄酒文化教育依然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中粮名庄荟不仅希望甄选进口酒好产品直达老百姓的餐桌,也希望通过“世界葡萄酒之旅、葡萄酒文化博物馆”等体验类项目,推动葡萄酒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北京欧菲堡酒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君也表示,未来欧菲堡酒庄在成为大众休闲度假、会晤商洽理想去处的同时,还将成为葡萄酒爱好者免费品鉴交流、体验全球美酒的乐土。

第5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如果谁敢说葡萄酒缺少文化,那肯定是白酒饮多了。对于葡萄酒,不是文化少了,而是泛了,没有个性的文化,等于没有文化。本土葡萄酒文化缺乏深度挖掘,没有个性,没有融入人们的生活,一直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因为葡萄酒文化日益泛化,原来那些追求异国情调和优雅生活品位的人也渐渐脱轨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万宝路原来也是倡导女性文化的,可是自从定位为牛仔后,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因为这个定位赋予了万宝路以粗犷豪放的野蛮个性,而有个性的产品和品牌才是有魅力的,试问,国内的哪个葡萄酒品牌有鲜明的个性了?可口可乐的“药水”真的好喝吗?麦当劳的“汉堡、鸡块”真的妙不可言吗?实际上大家买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张扬。

葡萄酒卖的首先是个性,是与众不同,这才是真正能促动葡萄酒增量的关键要素。我无需证明自己的正确,只需要发现今天葡萄酒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了。到市场上逛逛,就可以看到,葡萄酒几乎都是一个大大的玻璃瓶子,上面直直长着一根天鹅颈,瓶贴基本上都是毫无个性的,终端形象就几乎没有了,一眼望过去,分不清谁是谁,找不到一点让人动心的感觉。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葡萄酒没有终端!

很多不饮葡萄酒的人,还有一个托辞就是不习惯、不适应!啤酒也是舶来品,在国内发展初期,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好喝,但是慢慢人们习惯了那种独特的口感。我想对于纯正的葡萄酒,国人更难以习惯,非但不甜,还涩得满嘴发麻,但是为什么在国外却能畅销不衰呢?中国人还不习惯,需要有一定饮用频次的不断适应过程,而国内许多人只是偶尔尝试一下,而且间隔时间很长,习惯何以养成,口感如何适应?

口香糖同样是舶来品,在初期也没有多少来消费,也没有什么市场,但是其通过向人们大量免费赠送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忠诚消费者,许多人并不是为了香口才去嚼的,更多的是图个好玩,满足口欲,就像吸烟的人对烟雾和尼古丁并不感兴趣,图的就是一种休闲的状态。

因为葡萄酒一直没有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只是为了附庸风雅,偶尔尝试一下,没有形成一批发烧友;市场不温不火,增量有限,也就无法培养出一批稳定的忠诚客户。可见,葡萄酒不突破量的制约,所谓的品牌运营将如无本之木一般,没有根底!

第6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葡萄酒;产业发展;SWOT

中图分类号:F746.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6月30日

近两年来,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迅速发展,高达25%以上的年均增长消费量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葡萄酒的投资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期酒投资已成为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新兴投资方式。在国内消费和投资双重因素的推动作用下,我国葡萄酒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国外葡萄酒品牌因此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给国产葡萄酒造成了冲击。此外,中央“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白酒行业受“塑化剂”、“禁酒令”等因素影响遭遇瓶颈,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给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机遇。本文将运用管理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SWOT分析方法对新形势下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积极应对国外葡萄酒的冲击并抓住当前机遇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一、优势分析

(一)良好的经济与产业发展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制度环境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政府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万亿元,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水平随之改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营养及自身品位的提升,消费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商品消费,更多的是对商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消费。而具有保健价值的葡萄酒及其附加文化价值则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好的选择。这些都给葡萄酒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

(二)有利的生态条件。葡萄酒的质量,30%决定于工艺和设备,70%则决定于原材料酿酒葡萄的质量。而酿酒葡萄的品质则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只有选择适宜的葡萄品种,配合相应的栽培技术和与之相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并在最合适的时间采摘才能酿造出优质的葡萄酒。其中,生态条件对酿酒葡萄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葡萄种植的最佳地带是在北半球北纬30°~50°、南半球南纬30°~40°的范围内,该地带有优质酿酒葡萄需要的昼夜温差、光照、降雨及湿度等。而我国南北纬度跨度较大,有胶东产区、昌黎产区、北京及长沙产区、天津产区、东北产区、贺兰山产区、河西走廊产区、新疆产区及西南产区等九大葡萄产区,这些葡萄产区多集中在北纬25°~45°的广阔地域里,满足酿酒葡萄生长需要的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9.3万hm2,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

二、劣势分析

(一)传统饮酒习惯的制约。我国有着悠久的餐桌酒文化,白酒作为我国的传统酒种一直是老百姓交际应酬的首选。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葡萄酒逐渐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仍然不是餐桌酒类的主角,其消费对象以高收入人群为主,主要消费动机以社交需求为主,普通大众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接受葡萄酒独特的口味,因此白酒、啤酒依然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要酒种。另一方面,葡萄酒消费被认为是时尚、高雅与品味的象征,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我国不是葡萄酒生产传统国家,大部分消费者缺乏相关品鉴及饮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也不利于葡萄酒的消费,葡萄酒产业发展因此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缺乏严格的质量等级制度。质量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关注的首要因素,明确的产品质量等级划分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做出合意的选择。国际上,葡萄酒生产大国一般有自己严格的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如法国的原产地认定等级制度、美国的AVA体系和德国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等。这些质量等级制度下的葡萄酒,消费者可以从标签上很清楚地了解到该产品的产地、身份、品种、等级等相关信息。而我国现行的葡萄酒标准是2006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国家标准(GB15037-2006),该国家标准将葡萄酒分为优、优良、合格、不合格和劣质品5个等级,给出了年份葡萄酒、品种葡萄酒和产地葡萄酒的定义,但没有给出相应的检测或分析方法,因此对于葡萄酒质量等级的确切划分,我国并没有严格的法规规定。这就使得葡萄酒生产企业无法可依,造成了葡萄酒质量的参差不齐,市场上葡萄酒造假现象频发,消费者也无从分辨葡萄酒的真假与质量等级,盲目崇拜进口葡萄酒,不利于国产葡萄酒的市场竞争。

(三)品牌同质,缺乏自主品牌。品牌是产品的灵魂,品牌不仅体现了产品的质量水平,更反映了产品代表的文化价值甚至公司的企业文化,而葡萄酒消费更多的是对葡萄酒品牌文化的消费。我国很多葡萄酒生产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酿酒葡萄品种、酿酒设备、酿酒辅料甚至酿造工艺都需要从国外引进,从而使得生产出的葡萄酒品牌相对西化,风格相似,产品具有同质性。虽然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认识到发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但受葡萄酒专业人才少、基地建设不足等的限制,目前国内获得成功的葡萄酒自主品牌仍然很少。

三、机会分析

(一)消费者消费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消费需求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更多的是追求营养、健康、高雅、品味。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上升,必然促进消费者对食品饮料消费的支出。而对于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的人来说,将会更加注重食品饮料的品质、品牌及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这给具有保健作用并代表时尚、高雅与品味象征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白酒市场遭遇瓶颈。2012年底,白酒行业爆出的茅台、五粮液等白酒中塑化剂超标事件让消费者对白酒的质量产生怀疑,白酒的消费因此受到影响。此外,“八项规定”及“禁酒令”等规定更是直接抑制了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白酒市场遭遇发展瓶颈。而葡萄酒是低酒精度的饮料酒,含有600种左右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最适于佐餐。同时,市场上中低端葡萄酒性价比慢慢趋于合理化,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百姓的需求。

(三)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契机。欧盟一直是中国葡萄酒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欧盟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中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年均增幅达59.83%,2012年我国67.6%的进口葡萄酒是从欧盟进口,其中法国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国,进口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2013年6月5日,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将在一段时间内限制欧盟对我国的葡萄酒出口,对国产葡萄酒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市场份额有利。

四、威胁分析

(一)国外品牌的冲击。国内旺盛的葡萄酒消费需求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机构(TWSR)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国外葡萄酒依托其在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每年以高达50%~60%的速度扩张,2012年我国葡萄酒进口量高达4.3亿升,同比增长8.9%。目前,进口葡萄酒已占到中国市场30%左右的份额。这无疑降低了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而进口葡萄酒在质量、口感、技术等方面确实优于国产葡萄酒,其品牌代表的文化价值也比国产葡萄酒更加丰富,国产葡萄酒在竞争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为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中央提出了遏制公款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倡议,对餐饮消费产生了明显影响,尤其是中高端餐饮消费出现了大幅下降,白酒消费更是首当其冲。葡萄酒虽然不是消费者餐桌上酒类的主角,但目前来说,我国的葡萄酒消费还不是大众式消费,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一线城市,消费对象主要是高收入人群,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公消费”政策的影响。但随着葡萄酒经营和消费的理性,这种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弱。

五、政策建议

葡萄酒是一种文化,在面临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新形势下,国产葡萄酒更应该抓住本土优势,与中国文化特征相结合,不断创新,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健全法律法规,规范葡萄酒市场。我国虽然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从不同方面对葡萄酒生产企业进行了规范,但仍然缺乏对葡萄酒质量等级划分的规范,不利于肃清混乱的葡萄酒市场,提供让消费者放心的高质量产品,法律法规亟待健全。

第二,加强葡萄酒文化推广活动。通过举行葡萄酒品评培训、葡萄酒品鉴会或葡萄酒主题旅游等,让普通消费者更多地认识、了解葡萄酒,并且可以将我国品类繁多的菜式与葡萄酒进行搭配,充分融入我国的文化元素,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进而对葡萄酒的消费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建立国产葡萄酒自主品牌。进口葡萄酒的品牌价值优势非常明显,但其同时也不易于被我国的消费者接受,国产葡萄酒企业应当适当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积极培育差异化的酿酒葡萄品种,并在酿酒设备与技术上不断革新,最终形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式葡萄酒品牌,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有效抵御国外葡萄酒品牌的冲击,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四,注重葡萄酒的品质,加强产品可追溯。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首要问题,葡萄酒营销与消费市场都日趋理性,虽然市场上进口葡萄酒不断增加,但国产葡萄酒仍是国内的主流品牌,国产葡萄酒可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并且加强产品的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购买到质量放心的葡萄酒,只有这样国产葡萄酒才能真正抓住本土优势,拓展市场。

第五,加强葡萄酒的体验营销。葡萄酒消费是一种包含品酒及礼仪等内容丰富的消费,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葡萄酒的营销,而体验营销通过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得顾客对产品有更好的认知,促进产品的消费。葡萄酒的体验营销可以加强葡萄酒企业的品牌识别,正确引导和扩大消费者对于葡萄酒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进而形成葡萄酒的忠诚客户。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亚宾,李甲贵,杨和财.对中国葡萄酒风格的思考[J].中国酿造,2012.3.

第7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异地文化阻发展

西方葡萄酒发展大国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葡萄酒文化,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非常深刻;再加之风景优美的葡萄庄园,使得葡萄酒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发展时间短,严重缺乏葡萄酒文化氛围,犹如国外缺乏中国几千年的白酒文化一样。因为缺少葡萄酒文化的引导,使得国人对葡萄酒没有形成消费习惯,而只是被倒进贵人的酒杯中或者被亲朋好友作为长面子的礼品,造成常人没有形成消费意识,更不能完全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葡萄酒品牌没有做好在国内葡萄酒文化的宣传工作,没能摸透中国葡萄酒潜在消费者心智的需求。如果一旦葡萄酒品牌能让中国的葡萄酒潜在消费者大大填补葡萄酒文化的缺失,或者实现国际葡萄酒文化与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的自然融合,就能使得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形成更强的消费意识,最终融入日常生活品之中。

形象摇摆难锁单

近些年大量的国际葡萄酒品牌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的葡萄酒产业也有所起色,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市场,世界的葡萄酒市场在亚洲,亚洲的葡萄酒市场在中国,等等。既然有如此多的发展优势,为什么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依然迟迟不能取得突破呢?国人对葡萄酒的品质缺乏鉴定能力是阻挡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无论是世界葡萄酒品牌还是本土葡萄酒品牌都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在中国市场,让人眼花缭乱。由于中国对葡萄酒文化的饥渴,再加上发展时间短,葡萄酒品牌在文化宣传方面没有真正让消费者了解到如何识别和鉴定葡萄酒的品质等因素,造成很多消费者在选择购买酒类产品时陷入迷茫,犹豫不决时可能导致直接选择购买熟悉白酒。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识别能力的欠缺,假冒伪劣产品哄抬市价,造成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更是无从下手。种种因素导致消费者不能对葡萄酒品质做出快速识别和鉴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三大硬件待提高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真正的发展也不过小半个世纪,无论是从资金、酿造技术还是营销经验方面与国际老牌葡萄酒大国比较,相差甚远。

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认准了中国葡萄酒市场这块肥肉,不同程度的资金注入使得中国葡萄酒行业在资金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葡萄酒市场资金链来说,还相径甚远,仍然需要呼吁国内外更多的投资商走进中国葡萄酒的门槛,为中国葡萄酒市场进一步的注入后备资金,从而保证中国葡萄酒市场快速稳健的发展。

第8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葡萄酒; 经营管理; 酒文化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23602

1国外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国外葡萄分布、种植面积与产量

北纬30°~50°、南纬30°~40°之间地区是世界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世界上90% 以上的酿酒葡萄园都分布于此[1]。近十年以来,世界葡萄栽培面积多达790万hm2,其中用于酿酒的葡萄主要种植于欧洲,占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的90% 以上。而亚洲以种植鲜食葡萄为主,其栽培面积为世界葡萄栽培面积的22% 。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后世记载说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希腊,亦或希腊克里特岛(Crete)。葡萄、葡萄酒的初起源中心有南高加索地区、叙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土耳其、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细亚等地,“后起源中心”大致在欧洲和北美,北美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1]。

1.2国外葡萄酒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世界葡萄种植面积基本趋于稳定,葡萄酒产量缓慢上升,消费量也呈持续增长态势。目前,世界葡萄酒市场仍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但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渐趋优质化和高端化,长远来看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和消费量增长强劲[2]。早年间从酿酒历史上将葡萄酒划分为“新世界”和“旧世界”两个发展阶段。“旧世界”主要指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传统葡萄酒酿造国家,而阿根廷、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智利、中国等国家被称为“新世界”葡萄酒产国[3]。“新旧世界”最大的区别就是酿制工艺,旧世界的葡萄酒一般使用传统的酿造工艺,新世界则以现代工业化酿造技术为核心。

葡萄酒质量的70%决定于葡萄的品质,有30%取决于工艺和设备[3]。葡萄品质主要体现在组成成分及含量上,如酚类物质主要决定酒的香味和色泽,糖类主要决定酒精含量,果胶酶决定甲醇含量等。因此优质的葡萄含有较高的糖分、矿质元素、维生素及果胶酶等发酵的葡萄酒品质也是上乘。

有近70个国家生产葡萄酒,所用原料为世界葡萄产量的70~80%。2002年,世界葡萄产量就已经超过2700万t,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4个国家的葡萄酒产量就占据世界总产量的58.2%。世界葡萄酒的产量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达到最高峰,随后逐年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葡萄酒产量下降数达70亿L。

2004年欧洲的葡萄酒产量在世界葡萄酒总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其产量占总产量的71%,仅欧盟就占全球产量的62%,其次是美洲,占世界产量的16%,剩下的各大洲共占总产量的13%。世界葡萄酒消费量与葡萄酒产量变化都呈缓慢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225亿L。2014年葡萄酒生产国排名基本保持不变,中国产量位居第6名,产量超过11亿L。

根据2016年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简称OIV)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葡萄酒的产量达到了20年以来的低谷,由于气候等原因造成了全球只有259亿L的产量。而意大利以48.8亿L的产量排在全球首位,法国葡萄酒的产量为41.9亿L,西班牙葡萄酒产量为37.8亿L,美国产量为22.5亿L,仍保持以往排列顺序。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呈小幅度上升趋势,OIV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葡萄酒消费总量为240亿L[4]。

2国内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和趋势

2.1我国葡萄酒生产的历史悠久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酒文化的国度,葡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早在9000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诗经》也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我国汉代就已经引进了葡萄酒酿造技术,唐朝的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盛传于世,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了葡萄对身体健康的功效。1896年张裕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先河[4]。

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国葡萄酒产量仅有200t,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工业之一就是葡萄酒产业,葡萄酒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3]。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消费者“健康消费”观念的日益提升及国内葡萄酒企业的转型使葡萄酒成为酒类中的发展热点[1]。

2.2我国葡萄酒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酿酒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从白酒“一统天下”到各酒种“百家争鸣”。葡萄酒是新型酒种之一,其色、香、味的独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甚至有人为美容养颜而长期适量饮用葡萄酒。人们喜欢喝葡萄酒,对它的品质、功效寄于了颇高的希望,由于市场上进口葡萄酒价格较高,国内葡萄酒行业标准混乱,导致很多地方流行家庭酿制葡萄酒。但家庭酿制葡萄酒容易出现酒精发酵不完全、甲醇含量超标、品质较差等问题,导致我国葡萄酒市场混乱,且发展缓慢。

2.3我国酿酒葡萄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区分布日渐清晰,种植基地向西推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酒庄建设日趋兴起,葡萄酒产量和销售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为了保障葡萄酒产业的正规发展,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也出台了许多葡萄酒相关法律和法规,进一步健全葡萄酒标准体系,酿酒技术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我国葡萄酒质量稳步提高,葡萄酒市场也逐步繁荣起来,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向高端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葡萄酒文化也迅速崛起[2]。

3制约我国葡萄酒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葡萄酒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原料基地缺乏整体规划和地域化;②葡萄酒的分级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部分产品缺少标准、规范,导致价格混乱[7];③葡萄种植和酿酒标法规不健全;④葡萄酒文化营销尚需升华[3];⑤产业的定位不清,性价比严重失调;⑥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个性风格及产业管控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7]。以上问题严重影响葡萄酒的产量和济价值,导致我国葡萄酒产业混乱和发展缓慢。

葡萄酒的感官评价和质量评价结果多取决于酿酒原材料的品种、栽培管理条件、气候等因素[5],由于栽培技术不到位、种植区域不适合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国酿葡萄酒品质低下。在酿造过程中,酒类行业缺乏统一管理,只强调产品合格,缺乏质量等级引导等现象,导致我国主要生产的葡萄酒等级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我国葡萄酒行业协会等多个部门提出建立完善的葡萄酒生产线,完善监管制度,从种植到加工一条链跟踪服务,从而实现提高葡萄酒品质和产量的目的[6]。

4我国葡萄酒的发展机遇及前景

针对我国人多粮少的现状,1999年国家职能部门提出“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露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的发展目标,并在一定范围内扶持果酒行业的发展。2008年,我国重新定了葡萄酒国家标准,实施了新版的GB15037《葡萄酒》国家标准。葡萄酒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葡萄酒质量不断提高,且不断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标签标识,其酿造工艺和设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8]。

国外葡萄酒生产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以及历史悠久的产品质量分级制度,葡萄酒总体质量要好于国内[9]。但由于我国葡萄酒市场之大,进口葡萄酒价格之高,势必掀起国内葡萄酒发展的新浪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近年来休闲旅游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重点。葡萄酒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兴起很多特色葡萄酒主题消费场所,如农旅酒庄、体验酒吧和品酒会等酒文化场所,葡萄酒庄休闲旅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需借鉴国外的葡萄酒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围绕葡萄酒庄,建立品酒、文化、观光、娱乐、休闲融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链条[10]。

参考文献:

[1]

席学莉,吴广黔.红酒的功效[J].酿酒科技,2008(6):115~117.

[2]孙昌波,蒲彪.我国葡萄酒市场的现状与发展[J].食品与机械,2002(2):39~40.

[3]奚德智,孟庆,刘文忠.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酿酒,2008,35(5):22~23.

[4]刘世松,菅蓁.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剖析及发展研究[J].酿酒,2016(05):13~17.

[5]龚剑霜,张美玲,钱伟斌.葡萄原料对干红葡萄酒品质及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J].中国酿酒,2010(11):149~152.

[6]杨和财,陶永胜,张予林.我国葡萄酒标准及相关规章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酿酒,2009(8):181~183.

[7]王磊.中的葡萄与葡萄酒发展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231.

[8]张燕,朱济义.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酿酒科技,2009(11):128~130.

第9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当今,葡萄酒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据悉,中国葡萄酒市场零售规模为600亿-700亿元,到2013年将超过900亿元。截止2012年末,我国葡萄酒工业企业不到200家,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葡萄酒的产量达13.8亿升,同比增长16.9%;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葡萄酒1.745亿升,同比增长40.44 %。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6月,我国葡萄酒行业累计产量55.43万千升,同比增速为-7.15%。并且,在全球葡萄酒产量过剩、进口酒关税下调的情况下,进口酒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总体而言,“刮风似的”干红热已过,葡萄酒行业正式告别了原料供给短缺和消费者盲目跟风的阶段,随着高额利润时代的终结,可以断言,新世纪葡萄酒业已进入了健康、平稳、巩固、提高的发展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葡萄酒产业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尽快完成行业升级。虽然像通天酒业联姻白洋河这样的葡萄酒“并购大戏”不会时时上演,很多葡萄酒企迎接资本市场尚待时日,但葡萄酒企业的并购是大势所趋,市场经济决定企业并购的高潮会在业内掀起。行业资本进入葡萄酒业,将提高葡萄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这种资本包括同为酒水行业的资本,比如白酒企业投资葡萄酒产业;同时也包括业外资本,表现在像钢铁、房地产等非酒水行业内的资本形态;还有国际资本,比如拉菲在烟台建厂、保乐力加运作贺兰山等等,这些都将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力量。随着更多资本进入葡萄酒产业,中国葡萄酒产业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而长期资本是其发展的保证。

从政策层面来说,产业整合是在国家调控下实行跨地区、跨省份的产业联合,形成经济联合体。由于我国多部门管理体制已经羁绊了葡萄酒业的健康发展及参与国际竞争,未来产业整合还将向归属权延伸。葡萄酒业到底归属国家哪一部门管理,会得到调整。

趋势二:基地转移、东西互补

伴随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实现从百亿级向千亿级的时代跨越,中国葡萄酒市场将呈现出产区资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费高端化三大趋势。也因此,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成为葡萄酒企业面临的挑战。

葡萄酒的独特属性决定了,一瓶品质优良的佳酿源于得天独厚的葡萄酒产区自然条件。葡萄酒的竞争,从实际意义上讲应该算是原料和基地的竞争,拥有优质且充足的葡萄酒原料尤为重要。而随着葡萄酒的消费升级和选择变得更多样,各葡萄酒企业对于葡萄基地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葡萄基地建设才刚刚起步,技术水平并不成熟,要做出最好的葡萄酒尚需时日。但可以预见的是,最好的葡萄酒必定是最好基地与最优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由此推断,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必将出自拥有基地和技术双重优势的企业。

一直以来,中国葡萄酒产区分布都较为分散。由于东部企业土地成本较高,未来产地向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实际上,近些年,几大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早已开始把原料基地建设方向转向新疆,以期抢占优质的葡萄资源。未来西部产区将成为一些通用葡萄品种最大的种植基地,而西南地区和东北部分产区将成为一些特色品种的种植基地。在这方面,还需要产区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比如通天酒业和烟台白洋河的合作,就是一种葡萄酒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横向并购,更是在葡萄酒原料和基地比拼下实现优势竞争的又一体现时代特征的产业整合升级的并购案例。

趋势三:洗牌加剧、市场下移

统计资料显示,在葡萄酒产量增长的同时,其他酒类也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说明,不止葡萄酒,整个酒类市场都在扩大。产品逐渐向中高端化过渡,并且如今已经在产品中高端化方面形成了一个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完善稳定的市场格局。除此之外,受消费大环境的影响,我国葡萄酒消费将会逐渐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城市延伸,葡萄酒市场覆盖面将逐步扩大,而消费者对葡萄酒接受程度也将得到很大提高。

这也说明,我国葡萄酒市场将进入新时期的加速洗牌阶段,特别是一些中档品牌,将成为洗牌的首选目标。对于一些弱小葡萄酒品牌而言,由于其本身资金、竞争实力、品牌知名度、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弱势,很难与那些一二线葡萄酒品牌进行全面、直接的抗衡。而随着洗牌运动加速,葡萄酒连锁店快速扩张、厂家品牌不断整合,这些都将迫使中小品牌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者。这种情况之下,一批零散的、缺乏远见的弱小葡萄酒企或经销商将首当其冲,接受被“出局”的命运。这种情况无法避免,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只有经过新一轮的洗牌,淘汰掉一些实力弱、酒质没保证的企业,市场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从时间来看,中国葡萄酒行业真正的黄金发展期将在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之中,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前的10年,葡萄酒在一线城市燃起了消费热潮,第二个10年刚开始两年多,但在国内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葡萄酒消费的火热情况已经堪比几年前的一线城市市场。可以预测,随着消费市场进一步被发掘,在今后几年中,二三线城市的葡萄酒市场将变得如同现在的一线城市,中国乡村的葡萄酒市场将会如同现在的二三线城市。随着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民对酒品种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多。面对这新增的9亿人口的农村市场,许多国内外强势品牌都在千方百计地打它的主意,从城市消费圈“突围”,向农村市场“包抄”。但要真正吞食这块“肥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趋势四:进口续增、高价回归

随着我国葡萄酒市场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国外葡萄酒品牌进入的欲望也日渐增强。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中国葡萄酒进口商的数量增至三倍,却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葡萄酒4.3亿升,比上年增加8.9%;价值25.7亿美元,增长18.1%;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升6美元,上涨8.5%。

不仅如此,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产品直接进入,也有产区建酒庄、收购企业股份等,力度明显加大,销量持续上升。一方面,这说明国内进口洋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同时还有“迷恋洋酒情结”,另一方面,这也势必使得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与优质的国外葡萄酒品牌相比,国产葡萄酒还停留在以低廉价格吸引消费者的阶段。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把条件设定为价格在300元以下的葡萄酒,同等价位下,43.1%的消费者会首选法国波尔多葡萄酒,20.3%的消费者会选择国产葡萄酒,17.1%的消费者会选择澳大利亚的葡萄酒,14.2%的消费者选择意大利葡萄酒,另有5.3%的消费者选择美国葡萄酒。而当不受价格所限的时候,多达56.8%的消费者会首选法国波尔多葡萄酒,排名第二的是意大利葡萄酒,比例达到20.6%,澳大利亚葡萄酒排名第三,达10.4%,只有9%的消费者会首选中国葡萄酒。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消费者在选购时,愿意为法国葡萄酒支付更高的价格,超过80%的人认为,最好、最贵的葡萄酒来自于法国。

不过,进口葡萄酒也正在经历着一个与中国传统白酒相类似的变迁过程,逐渐从商务场合、夜场渠道等特殊领域,向大众消费者的日常餐桌过渡,商家不得不重新调整利润空间,具有性价比优势的进口葡萄酒产品将越来越受消费者的追捧。

在此竞争背景下,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也有了战略性变化。如2003年份拉菲高位盘整后开始调头向下,2011年3月以来跌幅达15%,同拉菲一起下跌的还有波尔多其他的名庄酒,同时,玛歌、木桐等也出现了下跌。价格下调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提升。目前,以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为代表的一些酒类消费成熟市场,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已逐渐与传统的白酒、啤酒分庭抗礼了。

趋势五:口感首选、主张独特

葡萄酒一向被定义为舶来品,相应的葡萄酒也是我们从西方“拿来”的别人的葡萄酒文化,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更是饱受不懂酒以及不懂葡萄酒文化的诟病。但随着消费文化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识别能力和品尝水平也相应提高。最新对口味、价格、品种三项选购调查表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葡萄酒消费者均不约而同地把葡萄酒口味作为了选购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这反映了我国消费者的日趋成熟,酒文化演变的消费文化已经在市场得到体现。

我国葡萄酒业发展到今天,是“酒文化”的驱动,是消费行为各要素注入酒文化的“行为文化”,是对“酒文化”的现实化、具体化、群体化、人性化、生动化的体现。生产企业要让葡萄酒更贴近消费者,让消费者体其精、察其味、识其内容。随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认识继续加深,在与西方葡萄酒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加上各个省份不同的风俗习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