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投资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投资考察报告

第1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一、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经营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众多国家对金融管制的放宽,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制度和业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1.信托职能的多元化。信托的基本职能是财产管理,包括对个人、法人、团体等各类有形及无形财产的管理和处理。发达国家在继续强调信托的管理基本职能的同时,对信托的其他职能也愈加重视。如融资职能,各国信托银行加大了吸收社会游资的力度,成立了国内大众的重要的储蓄机构;投资职能,除将所吸收的资金用于中长期贷款业务,还为产业部门提供设备资金,为个人购买住宅提供融通资金等;金融职能,在传统的证券业务、代收款项业务的基础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托机构将金融服务推广到纳税、保险、保管、租赁、会计、经纪人及投资咨询服务等领域。信托职能的多元化,使信托投资渗透到国家的一切经济生活之中。

2.信托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性化。欧洲各银行兼营信托业务和信托机构从事银行业务十分普遍。尽管在银行内部或信托机构内部,银行与信托的两个部门是明确分开的,但信托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却与银行所提供的无明显区别。在美国银行的几乎每一家分支机构都开展信托业务,银行把信托业务和其他银行产品分件交易,重新组合,以向客户提供更新的金融服务也日益成为时尚。此外,信托机构与证券行业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两者之间在同一业务范围的竞争也相当普遍。在日本,信托机构分担证券业务的倾向明显,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日益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民储蓄形式逐渐从存款和信托转向证券的趋势。不少国家在信托机构经营证券业务方面,几乎没有法律上的限制。

3.信托投资业务的国际化。7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国内金融也竞争激烈,盈利水平下降,于是积极开拓国际新业务,使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1984年5月,美国与日本达成协议,允许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银行参与日本的信托业务。不久,美国花旗银行、摩根信托公司、纽约化学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被批准在日本开展信托业务。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允许日本的银行到其国内经营信托业务。信托投资业务的国际化,刺激了各国同行业新业务的开发,各国信托业的经营经验日益成为共享的财富,同时信托业的国际竞争也日益加剧。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

在西方成熟市场,信托公司很少独立存在,一般都是金融控股集团下面担任理财决策的子公司。国际上的许多金融控股公司总部主要设人事、财务、审计、法律等部门,人员精简。如瑞穗控股有一个称作企业管理总部的组织,包括企划部、财务会计部、风险管理部、人事部、IT与系统部、法律部等。同样,瑞银集团(UBS)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司管理中心实现上述职能。金融控股公司是分级管理,子公司完全是一级法人单位,独立开展各项业务,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控股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只负责派往子公司的董事和提名的总经理等人事、财务、收益、重大投资和内审、风险监督等管理事项和政策业务指导工作。如花旗集团的审计部门和财务总监(CFO)对各子公司要进行定期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汇丰控股的CFO还要对各地分支机构的CFO进行定期考核和业务指导。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的财务、审计、风险等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实行金融控股公司与子公司双重领导,以子公司为主的管理体制。子公司是经营实体,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履行本公司的岗位职责,但要接受集团的考核和监督。

金融控股公司实行独立的二级财务管理体制,金融控股公司以及金融子公司有自己独立的财务,即“财务并表,各负盈亏”。另一方面,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仅限于出资额,而不是由控股公司统负盈亏,这就防止了个别高风险子公司拖垮整个集团。这方面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前几年的巴林银行,如果它将高风险的衍生金融交易只交由独立的子公司经营,将风险锁定在子公司的范围,就不至于导致整个巴林集团的破产。花旗集团、汇丰控股、瑞穗控股和瑞银集团等金融控股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编制各自的中长期和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经营计划。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检查、监督和考评公司各项财务制度和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控制相关财务风险的发生;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管理水平。控股公司组织协调公司下属子公司的财务工作,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统一负责公司依法纳税的相关工作。但控股公司各子公司内部财务独立,利润分配独立,金融控股公司只以大股东身份参与利润分配。

国际著名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较全面的,涵盖其主要营运活动,并有相应的组织规程、相关业务规范及处理手册。金融控股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健全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管理层的监督与控制、风险辨识与评估、控制活动与职务分工、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与纠正措施等。

这些国际金融控股公司大都设置了隶属董事会的稽核单位,并建立了总稽核岗位,总理稽核业务,定期向董事会及监察人汇报。金融控股公司总稽核根据业务需要,调动各子公司的稽核人员办理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内部稽核工作,并对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保持适当有效的内部稽核负有最终的责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及时掌握国际信托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际上不同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扬长避短,将有利于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信托业健康发展之路。

三、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灵魂。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和个人信用以政府信用作支撑的基本信用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严重滞后,缺乏一套完整的能覆盖全国的社会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大都有比较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健全的法制是社会信用规范的基础和保障。许多国家通过相应的法律或法规对信用数据的开放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企业信用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加强了企业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大大改变了企业信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网络可以及时跟踪企业信用,惩罚不守信者。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等的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社会企业信用体系任重而道远。

第2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1引言

华尔街有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不要依靠金融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买卖股票,但是也不要抛弃他们.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数据中隐藏着重要的信息,如何分析挖掘并合理利用它们,其重要性当然是不言而喻.这些信息无疑是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希望挖掘的矿源,设法从中得到闪着金光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投资策略.股票市场是信息高度密集型的,股价的涨落对于信息的变动十分敏感.而股票分析师作为向投资者提供上市公司信息的群体,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美国,金融市场日趋成熟,分析师群体对股票市场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开始关注和积极利用分析师的投资报告.但是,许多投资者在获得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数据后,往往因为不能正确使用这些数据,反而对投资造成不良的影响.一支股票往往有众多分析师跟踪,给出的投资建议也不尽相同,投资者应该听取哪位分析师的建议呢?而且投资评级的给出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段的,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持股时间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在欧美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买入评级的股票也未必比卖出评级的股票市场表现更好.评估这些投资报告与市场实际走向吻合的程度是本文研究的目标.通过分析报告的预测能力和分析师群体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力,投资者才能够基于这些报告来制定和优化投资策略.我们搜集整理了400多份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建立了关于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变化的数据库.在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的预处理和可视化的基础上,对于分析师群体的预测能力及其准确性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调低盈利数据和评级报告的预测能力低于调高的报告;分析师群体的一致评级投资报告,在统计意义下显著高于大市收益率.分析师的预测能力是与行业相关的,故进一步通过数据挖掘方法,讨论了筛选行业明星分析师的问题.

2数据准备数据准备

是进一步建立数学和统计模型的前提,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中最花费时间的步骤,同时也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关键.本研究的数据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样本选择选择了上证50指数和深圳100指数中共计26家上市公司,每一家上市公司建立一个独立的报告库,收录相关的证券分析师报告.上证5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是分别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挑选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和100只股票组成的样本股,综合反映了上海及深圳证券市场的整体状况,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市场覆盖性.步骤二:标准化对每份报告设置以下五个要素来描述:报告来源、报告日期、股票名称、盈利预测、投资评级.步骤三:报告有效性判别信息的变动才会导致股价的变动.因此我们对报告库中的每份报告按照时间顺序将要素整理成序列,比较目标报告与其上一份报告,并记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的变化.定义所有盈利预测或投资评级有变化的报告为有效报告,记录其变化项目和变化方向.如下三类报告被定义为是无效的,1.无变化报告:研究机构一般要定期给出报告,有相当一部分报告的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与上一份相比并无变化;该报告本身被视为无效,相应记录作为后续报告的参照.2.首次关注报告:分析师对某只股票首次给出的评级报告;该报告的记录仅作为后续报告的参照.3.不连续报告:由于样本库的丢失等原因造成某份报告的上一份报告缺失,从而无法界定其变化.步骤四:指标化如何刻画一份报告的有效性是数据分析的关键.这里我们采用事件研究法中的超额收益来检验股价对分析师报告披露的反应.事件研究方法由Fama,Fisher,Jensen和Roll提出,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检验事件发生前后的价格变化,或价格对信息披露的反应程度.超额收益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用来度量股价对事件发生或信息披露异常反应的程度.在本文中超额收益这个指标一方面可以剔除市场或者行业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变量集中反映该个股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可以用持有策略考察累计收益.定义:超额收益=实际收益率-市场平均收益率.(公式略)

3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使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有宏观的理解和把握.原点表示收到评级报告日期,横轴代表收到报告后的交易日天数,纵轴代表超额收益.每一根柱(由颜色深浅区分)分别代表从收到报告至该交易日收市时,所有样本超额收益的均值和标准差,它们组成两个时间序列,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分析师报告超额收益的样本均值为正,并且随时间而增加,即中长期来看,分析师报告整体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正的超额收益.我们观察到在数据库的312份有效报告中,盈利数据上调的207家,下调的94家,投资评级上调的52家,下调的32家.我们将样本中所有调低盈利数据和评级的报告组成一个集合,来考察分析师调低报告的超额收益,(图略)从总体来看,分析师倾向于上调盈利数据和投资评级.分析师报告样本中调低盈利数据和投资评级的这部分子样本,均值没有明显大于零,即调低评级的报告预测能力不如调高评级的报告.但投资者依然可以听取分析师的建议回避这类股票,从而降低丧失投资其它股票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成本.

4分析师群体的假设检验

在讨论了分析师报告全体样本以及调低报告样本的预测能力后,进一步我们选取子样本,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对同一只股票进行评级;第二,报告公布日期在相邻三天内;第三,报告的盈利预测和评级变动方向一致.定义这个集合为一致评级报告.直观上说,在同一时段,分析师群体对同一只股票的有一致的评级变化,那么这个集合的超额收益应当要高于全样本.在标准差相当的情况下,一致评级报告样本的均值确实要高于全样本.由于所选样本数量有限,能否得出一致评级报告总体有正的超额收益,也即总体的均值是否大于零?我们下面通过作t检验来解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此时需要检验的假设是(公式略)分别取α=0.1和0.05,短期末、中期和长期的t值都落在了拒绝域中.所以,我们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拒绝H0,即认为不同分析师在相邻时间对同一只股票推出的盈利数据和评级变动一致的报告,在其报告推出的短期末、中期和长期,有正的超额收益.

5明星分析师的数据挖掘作为分析

师群体的样本,我们关注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表现,从而判断他们对整个股市的影响力.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分析师个体的表现,即谁的报告更加准确.为投资者寻找出明星分析师更有实际价值,所以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绝对的,数字所对应的是超额收益率.而如果考察每个分析师的表现,相对的排名才是关键.为了得到比较客观的排名,我们先将数据库进行概念分层,使得每份报告在报告日后每一天的超额收益在群体中有相对的等级和对应的评分;其次,我们通过对评分数据的聚集和汇总,按时间顺序将每份报告分割为短、中、长期三个区间,且将短期再细分为初、中、末三个小区间,得到期间各自的平均值.这样每份报告的有效性就由5个评分值来描述;最后将所有样本按行业分类,按分析师汇总,按时间分组,并考虑对应股票的走势对分组进行调整,最终得到排名.1)数据预处理:步骤一:数据归约和概念分层生成数值分层是通过将属性域划分为区间,离散化技术可以用来减少给定连续属性值的个数.对于给定的数值属性,概念分层定义了该属性的一个离散化.通过收集并用较高层的概念(如本文中excellent,good,fair,poor,bad)替换较低层的概念(如本文中属性超额收益的数字值),概念分层可以用来归约数据.通过这种数字概化,虽然细节丢失了,但概化后的数据更有意义、更容易解释,并且所需的空间比原数据少.我们的作法是:取报告日到60个交易日为时间区间,所有分析师给出报告相同交易日后的超额收益为一组,作直方图,得到60张.下图为其中之一:所有分析师给出报告40天后超额收益的直方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似正态的分布.为了得到每份报告的在报告日后每个交易日超额收益的相对排名,我们对数据进行分层,规则如下:第一,将所有报告的表现分为5大类,excellent,good,fair,poor,bad,并赋以5,4,3,2,1的分值;第二,分类依据:各份报告在直方图中的位置,即取15%,35%,65%,85%四个分位点作为分界点.步骤二:数据变换在数据挖掘中,聚集是指对数据进行汇总和聚集.在这里,我们聚集日超额收益的得分,根据投资经理的建议将60个交易日按时间分段,从而计算得到短期、中期、长期的平均收益得分.2)聚类分析在通过数据分层和聚集后,我们得到了每份报告对应的5个时期的得分值.同时,观察个股的走势图后,我们发现在股价不同波段给出评级报告难度是不同的,如果在上升波段给出上调的评级,显然不能与下降波段中给出上调评级置于同组评估,因为后者属于逆势而为,难度相当大,除非有相当的把握,否则很难预测准确.因此如果直接按时间区间取均值比较,会忽视每份报告在公布当日所面临的难度差别,从而最终可能扭曲分析师的相对排名.因此我们需要以报告在相似的时间区段和股价波段的相对排名来替代简单的平均值.综合考虑时间和股价因素,我们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具体原则如下:第一,按时间顺序分组,以三个月作为基本分段,每组涵盖3~5个样本,若在三个月内样本数大于5,则考虑继续细分,保证每组样本数比较均衡.第二,根据股价走势的波段对样本分组进行调整,即若分组时间段[a,b]涵盖股价由上升变为下降或者由下降转为上升的突变点c,则以突变点c为新的分组点,视组内样本个数将原时间区间[a,b]划分为[a,c]和[c,b]或者直接将区间[a,c]和[c,b]归入各自相邻的区间.3)结论支持我们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分析师排名,与《新财富》杂志通过向基金经理发放调查问卷为分析师打分的形式得到的排名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第3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这份调研报告是ACCA就相关专题公布的一系列研究报告之一,整个系列报告对全球标准给予充分的肯定:

《强制执行IFRS:对欧洲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Lee 等人,2008)

《迈向进一步趋同》(ACCA,2011b)

《IFRS在美国:投资者视角》(ACCA,2012b)

上述研究有一个共同点:投资者是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信息是财务披露的主要目的之一。不过,决策者在确定处理问题的优先次序时,往往没有把投资者的意见作为参考;投资者意见也未能推动信息透明度的不断改进或满足股东需求的措施(ACCA & Grant Thornton 2012)。ACCA对IFRS的研究工作,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投资者需求放回讨论的中心以作平衡。

ACCA在中国的研究不断证明国内股票市场和投资者日益成熟。ACCA近期分别与德勤(A C C A 2 0 1 0)和上海证券交易所(A C C A 2011a)合作,了解报告撰写者和投资者对叙述性信息披露的看法和期望,强调了对风险、内部控制和治理的披露的改善要求。A C C A研究还考察了投资者和财会专业人士在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A C C A 2012a),指出投资者对推动供应链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的潜在能力。

作为一家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坚决支持实行全球性的同一套会计准则,这也是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峰会”多次敦促实行的措施。ACCA相信,引入统一的会计准则以后,随着可对比性和透明度的提高,企业经营环境将会得到改善。当然,这一过程能否成功取决于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国内准则和全球准则能否顺利趋同。

何谓价值相关性?

如果报告的会计数据为投资者提供关于一家公司价值的信息,那么,这些数据会被认为与该公司的股价相关。实际上,这种相互关系永远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因为报告的数据中包含模糊的信号:一部分是信息,另一部分则是“杂音”。会计杂音来源很多:一次性的事件;会计规则;无形资产;计算错误;更新的信息未包含在账目中;或管理层有意的操控。

当公布的数据充满杂音时,投资者便需要做出调整,或假定账目杂音越多的公司,风险越高。这两种反应都会弱化报告数据和公司股价之间的关联。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估计账目对投资者的有用程度,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变得更有用。

另一个方法是估算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这样的做法颇具吸引力,因为研究人员可以对改善的披露设置一个精确的货币“价值”。Lee等人(2008)在研究欧洲经验时就采取了这种方式。不过研究人员在此次报告中却避免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传统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依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假设,而他们却认为这种模型在近几年并不值得相信。此外,由于跟进中国公司的分析人员有限,2008年报告中采用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在中国的样本中并不适用。

中国的IFRS趋同——自然实验

2007年,中国采用了一套新的中国会计准则(CAS),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认为,这套准则与IFRS“基本趋同”。截至2010年初,CAS与IFRS实现四分之三左右的趋同(Qu and Zhang 2010),且趋同仍在持续进行中。

在《IFRS趋同是否对中国财务报告质量有所影响?》(Lee等人2013)中,研究人员考察了自2007年引入与IFRS趋同的CAS以来,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改变情况。他们采用的样本是对2003至2009年间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的10,017个“公司年度”的观察。

为确保调研真正反映IFRS趋同的结果,而并非中国经济或资本市场其他变化所带来的结果,研究人员利用了中国趋同进程中一个相当幸运的特点:很多公司早在2007年之前就已经根据与IFRS趋同的标准来编制会计报表。

在中国,公司可以发行两类股票。大部分公司发行的是“A股”,以人民币认购交易,面向国内投资者。还有很多公司发行“B股”,以美元或港币为主(分别在上海和深圳),绝大多数面向境外投资者。自2001年起,发行“B股”的公司需要在公开的报表中附有IFRS的调节表。

该政策构建了一项自然实验。A股和B股的发行方就相当于在对照实验中的“观察组”和“对照组”。除了报告要求不一样外,他们在每年受到的影响基本上是一样的。研究人员可以计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2003年后报告价值相关性的变化情况。A股发行方相对于B股发行方出现的任何更为显著的变化,都可以视为IFRS趋同带来的影响。

结果(一):实验评估

报告显示,在旧的CAS下,中国公司的报告盈余和账面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价值相关性,即投资者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时会考虑这两个因素。

但同时,在与IFRS趋同的CAS下,只有“观察组”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更加凸显:那些在2007年之前没有采用IFRS趋同披露方式的A股发行方(参见图表2)。在“对照组”(2007年之前就采用IFRS趋同披露方式的B股发行方)中,盈余的信息量和此前保持一致。这项分析发现2007年以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账面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没有显著变化,两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别。

这也就说明,中国公司的投资者认为,在IFRS趋同以后的盈余更具信息性。这种改变很难归因于趋同以外的其他因素。鉴于“对照组”是A股发行方,说明大部分发现报告盈余价值相关性提升的都是中国投资者,而非国外投资者。

结果(二):激励因素和制度

在确定IFRS趋同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整体影响后,研究人员接着集中研究A股发行方的“观察组”,从而了解哪些公司在趋同后提供更信息化的财务报告及其原因。

过往大部分关于IFRS影响的研究,包括Lee等人的研究(2008)都发现,IFRS趋同对于股票市场较发达、制度框架更健全的国家更有利。这是一种悖论。此外,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大多数新兴市场从IFRS趋同中应该很少获益。那么,为什么趋同所带来的成果在中国表现得如此明显?

研究人员认为公司的激励因素是导致这一悖论的原因。一些公司相对能承受投资者的背离。在中国等新兴市场,IFRS趋同的整体效果往往会均化激励因素多和激励因素少的公司的反应。

研究人员将这一主要假设细分为多个更为具体的假设,并在“观察组”(A股发行方)公司中进行测试。他们发现,具有某些特征的公司的盈余价值相关性有所加强。

制造业企业:

制造业企业(占中国市场资本化总额的50%)相对于其他企业更多因趋同而改善披露。研究人员预料到这一结果,因为制造业企业在股权资本上的相互竞争更加激烈。

处于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企业:

研究人员预计,在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可能在获得资金方面存在较多限制,因此在趋同后会更努力地改善披露。这一假设得到一再证实,不过研究人员尝试对“欠发达”做出了多种定义(根据政府地方分权程度、法律环境质量、信贷市场发展以及地域因素)。

与政府关联较弱的企业:

研究人员预计:a)当公司对政府而非投资者负责的程度越高;b)当公司依赖于政府拨款的程度越高,公司对股票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关注就越少。这些假设也得到了印证。趋同以后,私营企业账目的价值相关性普遍地加强;而央企相对于地方政府所属企业的价值相关性增加则更少。趋同所带来的好处在接受政府补贴更少的公司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外资企业:

研究人员预计,外国投资者的监察会鼓励中国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披露。事实证明这项假设是正确的:外资企业的价值相关性在趋同之后大幅度地提高。

证券交易所退市规则:

研究人员测试了最后一项与中国上市公司监管规则有关的假设。在中国,交易所引入退市规则来保护投资者。根据规则,绩效差的公司必须退市。在2003-2009年该规则实施期间,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必须退市。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规则会对高风险公司的管理层产生强烈的诱因,通过操纵盈余避免退市。

这一假设也得到了证实:退市风险低的公司在IFRS趋同之后,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有所加强,而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则没有改善。这一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因为在2012年12月,深圳和上海交易所实施的新的退市规则,比2003-2009年期间执行的规则更为严格。

制度框架:背景信息

图表3~6总结了世界经济论坛(WEF 2013)对中国相对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制度框架的表现的评估。

这份报告是对全球报告准则价值的一个适时提醒。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与IFRS趋同的CAS增加了报告盈余的信息量,对投资者更为有用,因此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第4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现将《**市监察局关于向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派驻廉政监察组试点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开展向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派驻廉政监察组试点工作,是落实中纪委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平安**”和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主动承担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的相关任务。各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要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廉政建设,积极支持派驻廉政监察组开展工作。

各派驻廉政监察组要正确履行职责,积极指导、监督项目业主、参建单位全面执行涉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有关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依法依规进行监督检查。要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定期或及时向派出机关报告工作情况。各派驻廉政监察组成员要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注重自身廉政建设。

二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市监察局关于向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

派驻廉政监察组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为了加强对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廉政监督,进一步健全惩防体系建设和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保廉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开展向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派驻廉政监察组试点工作。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成效,特制定以下试点工作方案。

一、成员、项目

(一)派驻廉政监察组成员产生。首批派驻廉政监察组2个,每组3人,其中设组长1人、专业人员2人,各负责2-3个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廉政监察工作。派驻廉政监察组成员由市监察局会同市委组织部从市级有关部门退职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中遴选,市监察局负责考察、聘任,聘期一般为两年。

(二)派驻廉政监察组成员条件。

1.政治素质好,原则性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

2.工作认真负责,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

3.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经验;

4.身体健康。

(三)派驻廉政监察组项目确定。派驻廉政监察组的项目,由市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年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项目性质、群众关注程度等情况确定。首批派驻廉政监察组的建设项目为4-6个。

二、职责、权限

(一)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职责。

1.监督项目业主全面执行涉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2.监督项目建设中涉及廉政监督的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3.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标投标、合同履行、工程变更、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及决算审计等重要环节的廉政情况;

4.认真记录工作台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中涉及廉政建设的有关情况;

5.会同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6.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涉及项目建设有关人员在廉政方面的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

7.完成派出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权限。

1.列席涉及项目建设的有关会议;

2.查阅和收集涉及项目建设的相关资料;

3.组织对项目有关廉政建设重点环节的检查,听取相关人员意见;

4.及时向项目业主提出涉及廉政监督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督促整改;

5.定期向派出机关报告有关情况,重大情况及时报告;

6.根据工作需要、经派出机关同意的其他职权;

7.严格执行派出机关规定的各项权限。

三、工作要求

(一)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程序。

1.向项目业主通报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方法,听取项目基本情况;

2.派驻廉政监察组现场办公场所挂牌,并公开有关工作职责、权限、联系方式等;

3.会同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共同研究、制定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计划,报派出机关同意后实施;

4.项目各单项工程竣工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5.项目决算审计后,会同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就项目廉政监督工作进行回顾、总结;

6.派驻工作结束时,及时形成派驻工作总结连同工作台账报派出机关备案。

(二)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纪律。

1.不准接受项目业主和与项目有关的单位及人员的宴请、馈赠;

2.不准利用职权影响为自己及亲属谋取利益;

3.不准泄露涉及项目建设的相关秘密;

4.主动接受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和参建单位的监督;

5.派驻廉政监察组成员实行回避原则,对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派驻廉政监察组成员应主动申请回避。

违反上述纪律的,视情给予批评教育或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四、组织保障

(一)派驻廉政监察组管理考核。

市监察局负责廉政监察组的派驻、成员的日常管理及工作考核,主要有以下事项:

1.选定成员后,及时组成廉政监察组实施派驻;

2.及时制定派驻廉政监察组有关工作制度;

3.定期或专题听取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汇报,开展情况交流;

4.对廉政监察组报告的重大情况,单独或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予以纠正和处理;

5.加强派驻廉政监察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研讨;

6.对派驻廉政监察组成员实行年度工作考核,称职的予以奖励,不称职的予以调整。

(二)派驻廉政监察组工作保障。

第5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甲方:(投资和融资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项目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经营企业法》,经双方认真协商,甲方就乙方的 项目投资和融资合作及有关事宜,经考察无误后,就地实施运作共同为筹建中外合作公司达成协议,条款如下:

一、投资和融资合作金额性质与条件:

1. 投资和融资合作金额,根据乙方申请及项目资金需要,甲方同意为该项目投资和融资合总额 亿元人民币(含不可预计费用)。

2. 合作性质,为中外合作。本项目由乙方负责经营管理,自负盈亏,甲方不参与经营管理,乙方负担企业风险。

3. 合作条件,双方确定合作期为十五年整,甲方投入的资金以收取“固定回报”方式收回投资和融资本金及利润。前三年建设期不收取回报率,从第四年末开始至第十五年末收取投资和融资总额的 % 的固定回报率,共收十二年,双方合作合同终止。合作期满后,甲方投资和融资本金不须收回,全部资产归乙方所有。

4. 投资和融资的贴息、手续费,经双方协商确定为投资和融资总额的 %,甲方投资和融资款批拨批扣。

二、协议签订后乙方向甲方递交有效合作文件如下:

1. 企业投资和融资合作(贷款)申请报告。

2. 项目立项报告及省市政府对立项报告的批复。

3.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省计委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批复。

4. 政府对项目企业法人项目建设开发、组织实施的授权书。

5. 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法人身份证,税务登记证(国 税、地税)。

6. 银行确认合作企业红利结算固定回报(取款)凭证的样本。

投资和融资合作协议书(共肆页) 甲方小签 乙方小签 第一页

三、运作程序:

1、 本协议签订后乙方陪同甲方赴实地考察,核实项目的可性行及有关政府和省计委、省经委、银行、外汇管理部门许可。

2、 核实无误后,甲方及时将考察的实际情况综合报告连同甲方的有关资料呈报给甲方总裁及董事会。邀请总裁两周内带 10% 的款到乙方所在地,甲乙双方法人签订投资和融资合作合同,成立中外合作公司。

3、 双方签的合作合同必须由甲、乙双方的法定代表人和双方律师共同签署,并办理公证(公证费由双方对等承担)。

4、 年度固定回报率的实施方法:按合作公司出具的《年度合作企业红利结算固定回报取款凭证》样本,并有合作公司开户行和国际业务部签章为准。

5、 双方投资和融资合作合同公证后,在14个银行工作日内,甲方为新成立中外合作项目公司投入资金总额的10 %的资金,打入乙方为该合作公司开立的中国 银行 分行业务部833帐号,作为办理合作公司的注册资金,亦为甲方进入合作项目前期的第一批开发费用。

6、 甲方第一批投资和融资总额 10%的投资和融资款到乙方中国 银行 分行业务部帐号后,乙方负责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和协议、章程,向国家经贸委或乙方当地外经贸委审批;负责报送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中外合作营业执照;负责报送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负责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外汇登记帐号即开立企业外汇帐号,并把第一批划入833帐户的投资和融资款转入本户头。

四、 拨款方式:

待合作公司正式领取中外合作企业营业执照及持有国家外汇登记证后,根据乙方提供“工程项目用款计划表”以及双方正式签合同的用款要求,将投资和融资总额的90%款项分期分批汇入企业帐户。

五、结算方式:

1、 在甲方投入第一批投资和融资总额的 10% 到乙方的合作公司帐户后的两日内,按乙方的合作公司开具中英文《 年度合作企业红利结算固定回报取款凭证》由乙方到开户银行国际业务部盖章后交给甲方。开具日期从进款之日后第四年末到第十五年末。

2、 按合同规定的每批进款,同样按上述结算方式办理,每批进款不论大小均开具12张《年度合作企业红利结算固定回报取款凭证》。进款多少开多少,每批款到位之日起,开具《年度合作企业红利结算固定回报取款凭证》,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工作日。

3、 乙方向甲方支付的贴息手续费,在甲方每批款进入合作公司帐户时,直接扣除投资和融资总额 %,入款一批,扣除一批。

六、违约责任解释处罚:

1、 乙方所提供本协议文件,应承担文件责任有效、真实、可行性的法律责任,如在考察期间因某种文件失真、失效、或有伪造行为,致使本协议不能履行和不能正签合同时,乙方自负其责,并视为乙方违约。

2、 甲方提供投资和融资的款项每批进入合作公司帐户或企业帐户后,如乙方未按协议规定的日期开出《年度合作企业红利结算固定回报取款凭证》时视为乙方违约。

3、 本协议的签订,以乙方提供本协议文件手续为准。此文件作为正签合同附件。

4、 乙方在不违背本协议第二条款的真实、有效、可行性及不触犯文件法律条款的情况下,如因甲方未将财团总裁按时请到乙方签约,使投资和融资合作无法进行,则视甲方违约。

5、 甲方之投资和融资如未按协议书规定进入指定帐户,或因甲方原因进入后不能使用,或者又被甲方抽走时,则视为甲方违约。

6、 甲乙双方的法人所签订正式合同的条款,应在原则性和主要框架上和本协议一致,否则任何一方擅自更改,视为该方违约。

7、 如有违约,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本协议投资和融资总额的0.3%的处罚违约金,并追究当事人经济法律责任,违约金的0.15%支付给中介方。

投资和融资合作协议书(共肆页) 甲方小签 乙方小签 第三页

七、 仲裁解释:

甲乙双方均应本着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原则签定此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某些争议或疑义,双方应在不违背原则的条件下,友好调解。当调解无效,可诉讼法院机关仲裁。

八、 本协议未尽事宜,尚可补充完善,凡与本协议有关的补充文件与本协议同具法律效力。

九、 本协议一式捌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政府和银行各执贰份。

十、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双方均应严格遵守。

甲方: 代表: 乙方: 代表:

日期:2O**年 月 日 2OO6年 月 日

附:企业提供的资料

企业申请投资时需提供的材料

(以下资料必须提供扫描件和电子版均加盖企业公章)

一、企业法律文件

1. 营业执照

2. 税务登记证

3. 法人代码证

4. 法人身份证

5、法人简历

6、贷款卡

7、银行开户证复印件

二、项目资料

1. 企业简介,公司章程。

2. 发改委(地市级以上)的立项批复及可行性报告批复文件。

3. 项目相关部门的有关文件。

4. 申请贷款报告,包括投资方式和数额。

5. 可行性报告或商业计划书。

6. 用款计划及还款计划。

7、经审计的最近三年财务报表;现金流量;税前,税后利润率等

8、项目评估报告

9、环境评估报告

10、项目授权委托书,是否对项目经营和管理该项目授权。

11、股东协议

12、项目要求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批文,批文时间必须在贰年有效期内。

三、资料审阅重点部分

1. 企业性质

2. 注册资金额

3. 项目投资额及资本金

第6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综合分析报告

一、财务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一)专题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财务专题分析报告以三大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把控,相较于综合报分析报告而言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对组织经营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解决组织发展难题的有效措施。从偿债能力分析来看,财务分析一般将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类,两类偿债能力皆考察企业在经营期间创造收益以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将关注点放在组织获取现金等收入利益上面,更多的揭示股东、出资人的利益,长期分析则更多的考察组织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其与组织决策者利益息息相关。从营运能力分析来看,财务人员从效率、效益两个角度出发整合财务数据、利用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指标明晰企业各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为后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生产结构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从盈利能力分析来看,借助利润表等能够对企业利润组成要素情况进行明晰反映的会计资料分析组织当前经营模式与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对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与能力进行预测与评估,为营销部门、生产部门、组织管理层调整推销手段、优化生产结构、变革商业模式提供思路。

(二)综合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综合分析报告以会计资料与报表为数据源对一个经营期间内组织内部的资金周转情况、整体盈利状况、利润分配模式、未来发展动态等进行全方位分析,是会计部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编制财务报告的重要元素。相较于利润表等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报告而言,综合分析报告涉及内容广、范围宽,既能为组织决策者制定投资计划、调整生产模式提供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资源的质量与数量状况,实现生产、投资与企业资源的合理匹配。同时,综合分析报告可对组织一年内发生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总结,追踪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风险应急方案和常规性问题处理对策,查缺补漏,以减少未来企业发生类似风险的可能,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同时,将历年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可以获得企业经营走势图,根据走势预估企业未来经营动向,为企业领导者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二、财务分析报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在严格遵循会计平衡公式基础上编制的反映组织在某个时间点资产状况、负债状况、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静态报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三大项目进行分析可得到企业财务状况的有效信息,为企业经营者了解组织实际状况,分析未来动向提供支持。从资产项目看,其质量与总量的高低与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息息相关,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如,通过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流动资产状况可明确企业银行存款数量,分析企业变现能力,预估企业到期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从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可分析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与效率,进而为企业管理者优化生产模式、新购生产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长期投资所反映的信息可了解企业投资的类型,在此基础上为预估企业实业投资或债权投资等投资行的利润与风险提供便利。从负债项目看,资产债表通过揭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负债结构,能有效反映企业所面临的偿债压力、财产安全情况。如,将企业可变现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说明资金周转存在问题,企业偿债压力较大,究其原因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生产、营销低效率,也可能是企业产品脱离市场需求产生滞销。具体如何解决需要管理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行动。通过分析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留存收益等科目我们可对投资者的初始投入情况有所掌握,为其他相关人员考察企业综合实力、未来成长性奠定信息基础。

(二)利润表作用

利润表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性报表,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收入、支出、利润情况。具体而言,其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分析、评估企业盈利能力与水平。利润表中的收益分析能有效帮助投资者、股东、管理者了解组织收益情况、判断组织成长性。除了将企业不同时期利润表中的收益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企业资源利用效益,还可将本企业收益率与其他企业之间进行对比,明确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二是分析、预估企业偿债能力。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不仅要考察企业的资产结构与状况,分析企业变现能力,还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一家长期获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金流动性势必不高,偿债能力较低。管理层通过对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可预估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适当调整企业当前的信贷规模,调查偿债能力低下的根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三)现金流量表作用

现金流量表作为反映企业一定时间范围内资金流入流出情况的工具,通过分析企业投资行为、经营行为、融资行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得到企业盈利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的相关信息,能有效评估企业经营行为、预测组织盈利水平、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质量,为管理者修正管理模式、重塑生产流程奠定信息基础。具体来看,企业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现金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在投资、筹资、经营三大活动中的现金流动情况,对比三大活动中现金流量差异,根据现金来源占比分布与企业净收益评价企业的投资、筹资、经营活动。如,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较多的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低,现金结构更为合理,企业成长性较好。具体的现金流量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能够有效弥补利润表在评估指标上的不足,帮助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进一步了解企业相关业务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每股收益为例,该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越强。同时,通过对比企业在不同年份的现金流量状况可得到企业现金流量变动的趋势,该趋势不仅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融资等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管理层还可以以该趋势为基点预判组织未来发展前景,制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7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QDII业务开闸以来,国内投资机构向全球投资人士发出了召集令。与国际接轨的薪酬体制和爱国思乡的情愫交织在一起,成为打动这些海外精英的主要原因。

上海某基金公司督察长告诉记者,业内委托猎头公司给QDII投研人员开出的每年薪酬高达200~700万人民币。

而上海某著名咨询公司2007年对国内24家公募基金所做的摸底调查和评估报告显示,基金经理岗位的平均收入为70万元。显而易见,QDII投研人员的薪酬是国内基金经理至少3倍以上。这一水准亦超过了台湾、韩国共同基金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

即便报出如此高价,优秀的投研人员依然难觅。不少内资投资机构正在思索,不计成本开展QDII业务是否理性。

对此,陈兴动表示,金融开放比产业开放要困难得多,要想在这条路上有所突破,“引进人才是唯一的路”。

全球招募风行

自2007夏季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QDII)以来,招募QDII投研人员成为一时潮流。

上海某内资基金公司督察长告诉记者,虽然业内给QDII投研人员开出的薪水在200~700万人民币之间,但优秀的投资人士依然难求。

上述人士透露,这个数字,超过了台湾、韩国甚至美国部分共同基金投研人员的收入,在亚太新兴市场中,仅低于香港的平均薪酬。

“在香港市场,行业研究员的薪酬在10~20万美金上下,优秀基金经理的薪酬虽然也有天价,但200万人民币可以招到外资金融机构的中层人员。”麦格理投行一位中方员工告诉记者。

他坦承,周边已有不少熟人受到了猎头的骚扰,“国内招聘QDII人员如此迫切,必然要支付比平时高出几成的溢价。”

业内人士认为,“1+3”人才储备的硬框框是促使国内投资机构高薪揽人的重要原因。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要求,如果没有4名以上合格的境外投资人员,投资机构根本拿不到QDII业务的“准生证”。

热潮或将消退

截至目前,已有十家基金管理公司、四家证券公司和多家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获得了QDII业务牌照。为此,投资机构正在支付着高昂的成本。

上述评估报告显示,作为国内薪酬整体水平最高的行业,2006年大牛市以来,基金行业薪酬整体水平较前几年不断攀升,但国内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平均薪酬仅为70万和50万元。

某内资基金督察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单一位海归业务人员,每年的薪酬支出都在两百万以上。这和国内基金经理的报酬有3倍的差距。

“这还仅仅只是一笔开支”,他说道,公司要想顺利发行产品,还要花巨资搭建后台清算系统、聘请外方投资顾问。这样的投入,使得开展QDII业务只能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为预防QDII出海水土不服的情况,基金公司大多选择了一家境外投资顾问作为合作对象。比如南方选择梅隆集团,嘉实选择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等。

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发行的几只产品来看,外方大多采取了管理费分成的办法,但中方要承担巨大的前期投入。

第8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PublicOffering,IPO)的过程中,由于发行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面临被公司内部人侵占其利益的风险。不同国家资本市场往往根据自身特点引入相应的制度安排,缓解IPO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其中,要求发行公司对外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是一项有效的基础制度。

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与发展初期,监管机构对IPO管理实施了行政干预色彩较强的审批制。2001年3月,中国资本市场正式实施核准制,确立了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事前问责、依法披露和事后追究的责任机制,推动新股发行由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其后,监管机构推行包括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旨在推进资本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2008年下半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较大影响,监管机构暂停了IPO。最近,是否重启资本市场IPO,以及发行制度是否更加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从IPO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的投资者保护效果展开分析,归纳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资本市场已有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发行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上市之前,一般不对外披露公司相关信息,外部投资者往往缺乏了解公司的信息渠道。在IPO过程中,发行公司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对外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相关信息成为外部投资者对公司股票定价的主要信息来源。如果发行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准确可靠,可以帮助外部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决策;一旦发行公司利用会计操控权误导外部投资者,就很可能对投资者财富带来巨大的风险。

基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早期研究根据理论,假定发行公司内部人追求私人收益最大化,使用会计操控权调增报告盈余,以获取更高的股票发行价格。而且,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IPO环境也为内部人的这种行为提供了机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Teoh、Welch和Wong(1998)的研究。会计信息,使用调整的Jones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额,观察发行公司如何使用会计操控权。结果表明,发行公司与其他公司的操控性应计表现出系统性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这意味着IPO环境下,发行公司使用会计操控权调增报告盈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行为。

当研究者逐渐接受这一观点时,Ball和Shivakumar(2008)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他们指出,只是基于信息供给、不考虑信息需求的解释很可能有所偏颇。实际上,公司上市之后监管环境变得更加严格,外部投资者以及独立审计师、证券分析师、评级机构、新闻媒介以及律师代表诉讼人等都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导致发行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稳健。这就意味着发行公司应该向下调整报告盈余,而不是向上调整。Armstrong、Foster和Taylor(2008)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的证据,他们使用超过1500家IPO公司作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发行公司使用会计操控权调增报告盈余的现象并不普遍,而且,操控性应计与公司发行价格显著负相关,表示操控性应计并不能提高公司股票发行价格。由此可见,针对美国资本市场发行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与IPO定价的研究还存在较大分歧,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但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在考察发行公司的报告动机时,既需要考虑内部人可能存在追求私人收益最大化的动机,又需要考虑外部制度环境特征对公司内部人的影响,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很可能是公司内部人权衡收益和成本之后的行为体现。

三、财务会计信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短期效果

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是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决策,就短期而言,发行的股票如何定价以及股票上市首日如何表现关系到发行公司、承销商、外部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多方利益,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们从发行定价和首日抑价两个研究角度评析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1.财务会计信息与发行定价。Ritter(1984)最早在IPO定价的经验研究中使用会计信息变量。他使用美国1965年~1973年IPO的559个公司作为样本,在模型中引入发行公司IPO前一年的会计盈余变量,发现该变量对IPO发1991年之间193个具有IPO前正净利润公司每股发行价格和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每股价格与IPO前每股盈余和每股权益账面价值显著正相关。

Purnanandam和Swaminathan(2004)使用1980年~1997年之间2288个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比较发行公司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净利润等一系列会计变量在IPO定价中的作用,发现使用以上会计变量对公司定价容易得到高估的结果,而这些被高估的发行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较低。

考虑到发行公司具有一定的会计操控权,直接考察会计盈余变量与股票发行价格很可能得到偏误的结论。最近,Armstrong、Foster和Taylor(2008)使用超过1500家IPO公司组成的数据集重新检验财务会计信息在发行定价中的作用。他们根据Ball和Shivakumar(2008)的建议,使用IPO前一年的财务会计指标计算出发行公司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现金流量、非操控性应计和操控性应计,考察这些变量对公司发行价格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现金流量与公司股票发行价格显著正相关,然而,非操控性应计与操控性应计的系数都显著为负,这意味着这两个盈余组成部分对发行价格有反向的影响。作者分析认为,由于承销商在公司发行定价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给予发行公司总应计一个折价,但并不区分非操控性应计与操控性应计。Lewis(2008)则认为声誉不同的承销商在发行定价中区分不同质量发行公司的操控性应计,高声誉承销商承接的发行公司如果表现出正的操控性应计,很可能意味着该发行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公司股票发行价格就会更高。

2.财务会计信息与首日抑价。绝大多数研究中把首曰抑价定义为发行公司股票上市交易首日收盘价超过股票发行价的比率。首日抑价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依据IPO环境下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Rock(1986)表明当投资者拥有不同的信息组合,引导不知情投资者达到IPO股票分配的均衡就必须采用折价的方式。在最近的一项经验研究中,Ljungqvist(2006)指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首日抑价的最重要原因。如果发行公司普遍披露准确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有效缓解IPO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日抑价程度就应该随之而缓解。为了观察资本市场财务会计信息环境是否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并降低首日抑价,Boulton、Smart和Zutter(2008)使用跨国样本来设计研究。他们考察了来自34个国家或地区的7306个IPO事件,检验财务会计信息环境差异是否能够解释首日抑价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的关系具有统计上和经济上的显著性。样本的首日回报平均为27.5%,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一个标准差导致首日抑价下降3.2%。

Xiong(2003)分析和考察了发行公司上市前的盈余管理与首日抑价的关系。她认为在发行定价的确定过程中,承销商具有发现发行公司盈余管理的优势。一旦承销商发现发行公司使用会计操控权调增报告盈余,就会在确定发行价格时给予投资者并不能有效识别报告盈余中被操控的部分,他们往往是基于报告盈余对公司定价,就会形成一个高于正常水平的股票价格。这意味着发行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增加IPO首日抑价。使用美国资本市场1998年~2000年的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考察,结果支持作者的推测。然而,作者没有进一步分析如果发行价格是以“真实盈余”为定价标准,为什么发行公司仍然有动机实施收益增加的盈余管理行为。在研究设计方面,作者只关注操控性应计与IPO首日抑价的关系,而忽视了其它盈余组成部分的影响。

四、财务会计信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长期效果

1. 长期业绩表现。Teoh、Welch和Wong(1998)认为发行公司IPO过程中向上调整的会计操控权很可能是导致公司IPO后股票回报率低于其他公司的主要原因。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发行公司操控性应计和公司IPO后长期股票回报率的关系上,结果发现发行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具有显著较高的操控性应计;而且,操控性应计越高的公司在IPO后3年表现出越低的股票回报率。而且,如果发行公司在IPO过程中利用应计会计的处理特征系统性的高估应计额来调增公司盈余,那么这些刻意提高的应计额会在后续会计期间转回,导致发行公司后期会计业绩指标显著下滑(Teoh、Wong和Rao,1998)。

然而,Fan(2007)使用美国资本市场1987年~1997年的IPO样本重新检验,结果只发现发行公司操控性应计与后期会计业绩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后期股票回报率并没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外部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发行公司对会计操控权的使用,并没有被误导。Armstrong、Foster和Taylor(2008)使用超过2000个公司的大样本进行检验,比较发行当年操控性应计高低不同的公司,其后期经营业绩的下滑并没有显著差异。控制了现金流量以后,发行当年操控性应计高低不同的公司,其后期市场业绩上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表明发行当年操控性应计与后期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是由于现金流量错误定价而产生的假象(Desai、Rajgopal和Venkat-achalam,2004)。

2. 高管激励。不少研究发现公司使用会计操控权调增报告盈余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公司高管希望通过提高公司业绩来增加自身的薪酬水平。Armstrong、Foster和Taylor(2008)考察高管提升薪酬水平的动机是否会体现在IPO过程中。通过对发行公司的操控性应计与后期高管薪酬水平关系的检验,结果并没有发现显著的关系。作者由此推断,高管提升薪酬水平的动机对发行公司会计操控权使用的影响并不重要。

Billings和Lewis(2008)认为IPO过程中发行公司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会逐渐被发现,并受到相应的“惩罚”。他们使用美国资本市场1996年~2004年的1668家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发行公司高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机会主义行为与上市后3年中高管变更的关系。其中,发行说明书中的报告盈余比率来衡量。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高管变更的因素之后,IPO过程中发行公司高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机会主义行为显著增大了上市后3年中高管变更的概率。这意味着公司董事会能够识别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3. 股东诉讼。在投资者保护法律及其执行较强的资本市场中,一旦股东认为公司存在财务欺诈行为并导致股东财富遭受损失,往往通过诉讼等方式向公司索求赔偿。在IPO环境下,如果发行公司较高的操控性应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就可以预期这些公司后期更可能遭到股东诉讼。DuCharme、Malatesta和Sefcik(2004)使用美国资本市场1988年~1997年IPO公司作为样本,考察发行公司操控性应计与后期股东诉讼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发行公司操控性应计越大,后期遭到股东诉讼的概率就越大,诉讼涉及的金额也越大。

4. 退市风险。如果发行公司由于财务欺诈而退市,将会对外部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Li、Zhang和Zhou(2006)考察了发行公司IPO环境下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与发行公司上市后退市概率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发行公司对会计操控权的使用是一项取决于收益与成本权衡的公司决策行为。使用1980年~1999年IPO公司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操控性应计对公司退市概率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操控性应计较高的发行公司更可能由于公司业绩下滑而导致退市,而且退市的时间更短。另一方面,作者发行具有盈余稳健性较强的发行公司在上市后被并购的概率较大,因为并购这类公司往往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Billings和Lewis(2008)把研究期间限定为1996年~2004年,得到1668家IPO公司样本。通过考察发行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上市之后3年内退市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没有对招股说明书进行重述的子样本,大约有8%的公司上市3年之内就退市;而在重述了招股说明书的子样本中,这一比例提高到26%。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也表明,发行公司对财务会计信息操控程度越大,公司上市3年之内退市的概率也越大。

第9篇:投资考察报告范文

国际上广受认可的模型

国际上关于品牌资产评估的模型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以单一计算品牌财务要素来衡量品牌资产的成本法和市值法:对财务要素和市场要素进行双重考量的模型(如Interbrand评估模型);通过对财务要素和消费者要素进行考察的模型(如BPTO品牌抵补模型);考察消费者要素和市场要素的模型(如Brand Equity Ten模型)。这四类品牌资产评估模型都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针对不同行业需要发挥了各自的价值和作用,但针对独具特点的我国报业而言。以上评估模型无法直接套用。

我国报业的特点

19世纪末至今。报业逐渐从精英、高雅报纸为主体变成了以大众化报纸为主体。而演变至今的大众化报纸虽属大众消费品范畴,却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大众消费品,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报纸,又具有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有特点:

第一,一般性:报业的二元结构。在消费者、市场、价格和收入来源上。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报纸均具有不同于其他大众消费品的二元结构。分别是:报纸消费者的二重性。包括消费报纸内容的普通读者、消费报纸版面的广告商:报纸市场的二重性,通过零售和订购销售成品报纸的发行市场,以及销售版面的广告市场:报纸价格的二重性,即针对消费者的零售、订阅价格和针对广告商的广告投放版面价格;收入来源的二重性,包括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

第二,特殊性:中国报业的独有特点。一方面。与西方报纸市场化、私有化不同,我国大陆地区报纸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虽然自1978年以来,我国媒体行业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化运作,但《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2号)中明确规定:报纸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另一方面,我国报纸缺乏权威的第三方对于其发行量、广告收入等相关统计数字的考量和认证。为了吸引广告商和扩大影响力,报纸浮夸虚报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现象异常严重。对此,2008年5月,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联合中国广告主协会和BPA全球、尼尔森中国等权威机构,就报刊与网络媒体第三方媒体数据调查问题与广告主和广告商进行恳谈,而讨论的最终结果是使得“建立第三方”的设想无疾而终――国内诸多报纸的老总联名抵制权威第三方对报纸的发行、收入等数据进行考量和公开。这不但无法让广告商更有效地获得和使用经过第三方调查与研究的数据。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广告投放,也使得经济学者和品牌学者在对报纸品牌进行评估时面临很大困难。

报纸品牌资产评估模型

与中国报纸的一般特点与独有特点相适应,考察其品牌资产需包括两个方面的四个内容:消费者因素(读者、广告商)和市场因素(发行市场、广告市场)。前者主要依据经验式问卷调查来获取,后者则依据报纸自身宣称的发行数据及从对广告商的深度访谈中获取。在我国。由于报纸宣称发行数据含有大量水分。从而为保证获取数据最大限度地符合事实。通过间接方式对报纸发行量进行计算也非常必要。具体如下:

第一,读者考察。通过经验式的问卷调查直接测量。主要涉及知名度、满意度、忠诚度和读者价值四个方面。其中,前三个指标的设置依据导致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三个要素(产品知名状况、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状况及忠诚状况);而最后一个指标――读者价值的设置。则用来考量报纸的发展潜力。

第二,广告商考察,通过深度访谈等经验性方式直接测量。同读者考察相类似,广告商考察主要依据导致广告商版面购买行为的三个要素来考察――报纸品牌认知、满意度、忠诚度。

第三,发行市场考察,通过获取第三方数据并对其进行佐证来获测量。主要考察报纸的媒介到达率、市场份额和成长状况。例如媒介到达率的下设指标之一“年度发行量”,我们可以通过“该报纸年度采购纸张数量/年度总版面数”来验证其真实发行量等。

第四,广告市场考察,通过获取第三方数据并对其进行佐证来获测量。包括报纸现有市场份额、未来发展趋势、市场稳定性(包括广告版面所占比率、广告行业结构)三个方面。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