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古代建筑技术范文

古代建筑技术全文(5篇)

古代建筑技术

第1篇:古代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仿古建筑;建筑施工;飞檐屋面定位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逐渐增多,以及建筑工程技术的繁荣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进入到发展高潮时期,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层出不穷。而随着复古潮流兴起,部分建筑施工设计过程中,为了提升建筑施工的美观性,决定采用仿古形式建筑设计,而在其建筑设计施工中,仿古建筑的飞檐以及其他特殊结构施工是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部分建筑工程单位选择利用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对飞檐屋面进行施工控制,有利于仿古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仿古建筑中应用飞檐屋面定位技术的重要性

1.1飞檐屋面定位技术

飞檐屋面定位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工程施工中有良好的应用,其主要是利用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如BIM技术进行工程放样测量施工,并对施工中的设计问题以及施工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当前仿古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应用有现代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对于仿古建筑施工管控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在当前仿古建筑施工中应用非常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仿古建筑的施工质量。首先,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有利于施工测量精度的提升。传统的仿古建筑外檐部分施工过程中,其测量环节非常关键,但是使用传统的水准仪等测量装置时,其测量精度相对比较差,影响后续的施工。而在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之后,其采用BIM等技术进行测量建模,并且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测量机器人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从而提升了仿古建筑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其次,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良好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一方面,采用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后,其可以利用BIM技术系统完成三维建模,能够对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并且实际解决,有利于工程施工要点控制,也会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更加有效合理。另外一方面,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采用飞檐屋面定位方法,更多的利用实景复制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仪复核技术以及新式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有效的提供了工程质量控制效率,也有利于实际的工程成本有效管控,保证施工合理完成。

2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实施要点总结

飞檐屋面定位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与仿古建筑工程的良好结合,其工艺实施原理是利用现代建筑测量机器人装置完成仿古建筑测量施工。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式智能型全站仪装备,完成建筑整体测量、测距、施工精度合理控制以及三维建筑模型建立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后续的工程施工而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

2.1施工工艺流程控制

在仿古建筑施工中应用飞檐屋面定位技术中,其设计技术应用流程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施工准备环节—确定站点—测定站点三维坐标—设站扫描—导出点云数据—数据对比—输出复测报告。通过合理的飞檐屋面定位技术流程应用,保证后续的工程施工更加合理。

2.2施工准备环节控制

施工准备环节是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技术,也是技术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准备内容;1完成技术实施人员准备工作,招聘具有飞檐屋面定位技术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保证人员对智能测量机器人等先进施工装置有熟悉的使用能力。2技术实施准备环节要包括对施工设备进行必要的准备,其中包括测量机器人系统准备。在当前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选择应用LeicaTS30测量机器人系统,其可以利用实景复制技术以及激光技术进行高精度数据测量,保证施工测量精度更加有效,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施工效果。另外,施工准备中包括对LeicaScanstationC10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准备,为施工测量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打好基础工作。3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其技术准备环节还包括对工程资料进行具体的准备,其中主要包括仿古建筑总平面图资料准备、建筑设计与说明资料准备、建筑基础平面图资料准备、土方开挖图资料准备等多方面内容。

2.3具体技术要点施工控制

2.3.1飞檐屋面技术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合理的布设,具体要点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控制网布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红线定位进行合理的布设。2施工控制网布设过程中,应该选择在基础工程施工良好、施工放样比较方便的位置进行布设。3控制网布设过程中应该做好网轴线起点定位误差控制,实际的误差控制中应该在2公分以内,定位点在3个或者3个以上即可[1]。

2.3.2引点设计也是施工设计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飞檐屋面技术实施控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大程度上提升技术实施效果。在控制网中应该布设两个或者以上引点,并且对引点做好平差数据处理,从而保证后续的工程施工更加合理。

2.3.3细部放线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细部放线施工过程中,应该控制好实际的施工投测控制轴线,对其进行准确的校验,完成校验后可进行细部轴线划分,利用柱、梁、墙施工图纸对各位置进行细部划线,保证细部放线更加精准,细部放线完毕后要进行必要的平面放样。在建筑底板浇筑完成后,根据平面控制网以及细部轴线划分进行墙外皮以及柱外皮借线,其接线应用在50公分左右,并且完毕后进行实际的检验施工。2施工墙柱浇筑完毕之后,利用建筑标高进行实际的标高控制在测量,在飞檐屋面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求标准高度应用控制在±3mm单位之内,对于后续的工程施工有重要的影响[2]。

2.3.4在飞檐屋面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控制好施工技术偏差,以下是对飞檐屋面施工技术允许偏差进行具体总结;1基础桩位放样中,单排桩边桩允许误差为±10mm、群桩基础桩位放样允许偏差±20mm。2施工中外廊轴线允许误差在±5mm、细部轴线控制精度为±20mm、承重墙、梁、柱边线控制精度±3mm、门窗洞口线±3mm精度控制。通过合理的精度控制,保证施工合理完成,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合理进行,也能够完成对飞檐屋面施工技术的整体施工控制[3]。

2.3.5飞檐屋面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还要完成对现浇筑模板安装误差控制以及预埋件误差控制。一方面,现浇筑结构模板安装中,其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10mm、相邻模板表面高差允许偏差2mm、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mm。另外一方面,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mm。合理的误差控制,保证施工合理进行。

2.3.6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完成三维激光扫描仪复测实施,保证施工合理展开。在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合理的站点设置,在实际的站点设置过程中LeicaScanstationC10操作可以完成扫描,对周围进行实际的扫描测量过程中,通过现场扫描保证后续的工程施工更加合理。

2.3.7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控制好现浇结构位置和尺寸偏差。1采用经纬仪装置对轴线整体基础进行测量,其允许偏差为15mm、而对其独立基础进行测量,其测量允许偏差为10mm左右。2垂直高度进行测量。使用经纬仪、吊线等装备进行测量,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层高误差控制在10-12mm。

3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具体应用分析

在狮山项目(燕溪古庙和燕溪社学修缮)工程施工中应用了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完成飞檐屋面施工,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良好的施工技术应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成本管控效果。在本工程施工中,采用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实现了成本节约,总体节约施工成本6000元。并且良好的控制了施工质量。

结语

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在当前仿古建筑施工中应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本文笔者从飞檐屋面定位技术准备环节以及技术应用环节阐述了技术应用要点,希望能够对飞檐屋面定技术术应用效果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丽平.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4):5-6.

[2]柳卫刚.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解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0,018(001):192-192.

第2篇:古代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古代建筑;设计;融合风格

引言

古代建筑是我国上千年文化的累计,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是我国5000历史文明发展的结晶,理应得到弘扬和继承。但在现代化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建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但现代建筑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就必须放弃古代建筑,而是要立足二者的特点,深挖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先进、有效的设计理念,实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能在继承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推动现代建筑建筑稳健发展。基于此,开展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必要性

现代建筑设计反映了现代化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功能丰富,空间多样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需求。而古代建筑是我国上千年文化的结晶,能够体现历史发展进程,富有非常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将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相互融合,可设计出更加富有意境,能够彰显我国历史文化的新型建筑。而且还能丰富现代建筑设计思路,实现多样化发展,避免建筑设计的千篇一律。此外,古代建筑丰富极强的传承和继承价值,在现代化发展中也不能丢弃。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设计的相互融合,无论是对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还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弘扬,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2.1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建筑具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研究,与周边的环境做好协调。在设计方面,建筑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要按照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科学设计建筑的结构,使整个建筑在景观创造和能源利用上,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第二,现代建筑对功能的需求大于对形式的需求。受结构形式的限制,传统建筑的功能单一、智能系统缺乏,多元化功能和综合性不是很强。而现代建筑的设计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建筑物的空间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使现代智能化设备和多种功能的需求得以运用。新型的建筑结构,不仅可以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改善建筑本身的面貌,还能自由分割空间,大幅度地提高使用面积,从而使整体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也得以提高。第三,现代建筑设计在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演化更新颖的东西。由于对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就是设计阶段,只有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实施对建筑的经济管理,才能很好地控制建筑经济方面的各项问题。在能够把控建设成本时,如何提升建筑的创新性显得尤为重要。建筑设计应当体现区域文化特色,满足当地居民的审美需求,既要彰显当地的文化、风俗、地质条件等,也不但单一照搬、照抄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地区的建筑设计风格[1]。

2.2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第一,建筑材料多为木材、砖等传统材料。从现存的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遗址中可以看出,古代建筑的主要是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结构方式。从结构上来看,古代建筑由园梁、台基、廊壁、山墙等结构共同组成,各结构之间的连接多为软性连接,因此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抗震性,这一点也是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主要区别。第二,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古代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古代建筑由间的数量及大小共同决定,古代人认为奇数代表吉祥,因此,古代建筑的间数多为奇数,开间数量越大,其等级就越高,这也是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2]。

3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融合的风格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将二者相互融合就演变出了全新的建筑风格,称之为仿古建筑风格。相比于单一的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风格,仿古建筑更受欢迎。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相比,虽然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都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内容,但设计理念则主要借鉴了古代建筑设计理念,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仿古建筑并非对古代建筑风格和形式的生搬硬套,而是实现了古代建筑设计元素和现代建筑装饰风格的相互融合和有机统一,并进行适当的创新、演变,从而设计超过现代建筑设计质量的新型仿古建筑。我国人民对古代文化、古人思想非常向往和憧憬,在我国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仿古建筑愈发深入人心,仿古建筑可追溯到晚清鸦片战争时期。那时我国正处于外强入侵时期,一些国外的建筑设计人员,看到中国建筑后非常感叹,将中国建筑特色理念和文化,融合到本国建筑设计中,就形成了最早期的仿古建筑。我国从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开展改革开发,西方文化、理念快速将进入我国内部,使得大量传统建筑被推倒重建,出现了很多中西合并的建筑,使得我国仿古建筑陷入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瓶颈期[3]。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保护传统文化的力度逐年增强,仿古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很多设计人员开始研究和反思,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设计出的建筑更能彰显当地的人文情怀和特色文化。

4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方法

4.1加强思想上融合

我国古代建筑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具有非常鲜明的南北特征,比如:北方古代建筑展示了所有者的高贵地位和崇高的身份,尤其是皇宫建筑多由青砖和黄瓦建设而成,符合古代黄色代表帝王色的历史文化。此外,北方古代建筑设计非常重视位置、朝向、风水等。比如:很多宫殿周围布置的建筑都比较短,展现了宫殿的尊贵性。而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和建筑及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在设计中多利用长江以南的地形、植物、河流、庭院等进行设计,实现多元素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具有浓厚的自然风景气息[4]。虽然现代建筑在设计中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古代宫殿建筑的属性,但受到绿色、环保、低碳理念的影响,在设计中开始注重自然属性的加持,使得很多现代建筑也拥有了自然特征。在保证现代建筑的功能和用途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然的利用,体现了古代建筑设计“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也是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延续。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上的充分融合,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量,并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思想,实现现代建筑可持续发展。比如: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4.2建筑材料上的相互融合

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建筑材料的应用,对设计质量、设计品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在古代建筑设计中也同样重要。古代建筑设计材料多为木材、砖石,不仅是因为古代木材来源广,更重要是因为木材更加接近自然。现代建筑材料多为钢筋混凝土,但很多古代建筑材料可以良好的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促使现代建筑同样具有接近自然、亲近自然的特性[5]。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古代建筑材料在耐久性、延展性及防腐性等方面的不足,营造更良好的视觉、触觉感受。

4.3现代仿古建筑的建设

现代仿古建筑是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的融合策略之一。仿古建筑是采取现代建筑的相关技术,对古建筑的形式进行仿造的一种建筑。但并非单纯的仿造,而是将古建筑的某些可以表现历史风貌、具有历史特征的元素提取出来,并结合现代装饰工艺技术进行创新。中国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大量的思路与灵感。4.4古建筑群改造或对古街进行商业改造古代建筑微观的改造或者对古街的商业改造,也彰显了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此种设计方法多应用在自然风景旅游景点设计改造中。比如: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就是以全木材建设起来的,虽然木质结构建筑物不适宜酒店、餐馆等建筑形式的建筑,但为满足古城商业旅游的需求,凤凰古城的吊脚楼由钢筋混凝造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目前凤凰古城已经建设了近千家木质结构的建筑,立足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地质风貌,将现代设计理念和特点融合到古街规划设计重视,不仅保留原有的古代建筑,而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古代建筑文化和享受现代服务的机会,深受游客喜爱。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各有特色,发展现代建筑并不一定要抛弃古代建筑。而且古代建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将二者充分融合,既能提升现代建筑设计品质,也有助于古代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且可以为人们一共更加良好的生活空间,展现“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琴.浅谈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建材发展导向,2020,018(006):32-33.

[2]王轶.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20,No.204(05):56-57.

[3]宋文超.刍议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建筑技术研究,2019,002(002):P.224-225.

[4]陈督.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No.556(33):65-65.

第3篇:古代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古建筑设计;融合;方法

中国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历史中建筑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材进行建设,因此,古代建筑充分利用了木材的特点,相关建筑设计经验是重要的民族财富。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古建筑具有较大差异。为了体现我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独特文化,设计者应在设计中加入传统设计元素,并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不断进步中,将两种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

1古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区别

1.1建筑理念的不同

在古代,设计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往往表现出带有当时时代烙印的文化和观念,相关的文化和观念也会在古代表现出建筑技术的独创性,将此运用到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当中时,就会使现代建筑作品更具特色。目前,许多古代建筑为我们带来了强大的历史文化冲击和一定的建筑设计活力因素,这也成为了现代建筑的一部分。现代建筑学对生活方式和现代性表现得更加明显,特别是在城市建筑中,设计师们在许多城市进行了类似的大规模生产,缺乏创新意识的同时还会导致审美疲劳。有些设计师更喜欢国外的设计,虽然外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中国建筑中应用外国的设计很难融入整个社会当中。现代设计依靠计算机,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而且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节约面积、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2构成材料的不同

从建筑材料的层面上进行研究,中国的古建筑主要以木为主,属于典型的木结构。现代建筑主要是钢筋混结构凝土,两者本质上具有很大差异。随着时代的变化,木材已经从建筑平台撤出,这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选择。首先,木材作为一种消耗品,耗竭大部分木材会导致生态作物的面积下降,造成一些环境问题。此外,木材容易受到火灾、腐蚀和湿度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力学性能也远远超过木材的材料性能。鉴于这些问题,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许多优点,比木材结构更适合现代建筑的需要。

1.3建筑设计方式不同

古建筑设计的概念融合了花园的设计、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理念等诸多特点。在满足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通过整合园林景观,创造出了独特的古典建筑。现代建筑设计主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功能需求,如电梯安装、住宅容量监控系统、智能手机、安全系统等方面。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对传统建筑形式的保留,现代建筑形式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普遍的结构设计形式。在建筑设计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条件,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合一些优秀的设计元素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具有中国印记的特色现代建筑。

2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风格

现代的建筑设计是与古代的设计相结合形成的风格,是仿古的建筑样式。这种风格在当今的建筑业中非常受欢迎。在建筑中采用古代建筑的建筑材料,用现代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就形成了仿古的建筑新样式,可以说古建筑就是借鉴古建筑设计理念而形成的。仿古建筑并不是古建筑,为了设计高质量的古建筑,有必要有机结合古建筑设计和现代装饰技术,进行必要的创新。仿古建筑的兴起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鸦片战争时期。当时,外国侵略者大规模进入中国,一些建筑家也来到了中国。他们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概念融入到自己的建筑中,这就是最早形式的仿古建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思想盛行,我国大量的传统建筑物被摧毁。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西式建筑,可以说,那段时期是古建筑的发展“瓶颈期”。近年来社会各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恢复,仿古建筑思潮开始复苏。许多优秀的建筑家在现代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古建筑的要素,让建筑更能充分的表现出当地的人文情意。

3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的融合

3.1思想上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明显的南北特征。北部的建筑物主要是为了展示所有者的高贵地位和高贵的身份。北方皇居建筑,特别是北京紫禁城大部分由青砖和黄瓦建设而成,体现了帝王的精神。同时,北方的建筑与风水、位置相关。例如宫殿周围的建筑比较短,强调了宫殿的尊贵性。与北方的建筑不同,南方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人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我国南方建筑大部分利用长江以南的地形、植物和河流与庭院的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增加了建筑的自然风景气息。现代建筑虽然弱化了古代宫殿建筑的属性,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在现代建筑中开始增加相应的自然属性,加强了现代建筑的自然特征。利用自然、接近自然的思想实际上是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与自然的融合,是古代建筑思想的新时代的发展。如果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与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就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量,同时还能满足用户对自然的需求。例如,厦门大学科学技术中心就是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有机结合的典型例子。

3.2建筑材料上的融合

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纽带.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材料都是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古建筑中使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是木头,这使得建筑更加的接近自然;虽然现代建筑材料大多是钢筋混凝土和其他材料,但古代建筑材料的特点可以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也使得现代建筑体现出接近自然的特性。例如,例:我国建筑大师曾提出“建筑美学”的概念,并应用到了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使用当中,底层的现代设计与顶层的古代设计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协调发展。

3.3结构设计上的融合

随着现代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古建筑结构逐渐消失。古建筑在设计时,主要是以庭院建筑的特点为核心,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中心线进行建设。而现代建筑结构主要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主要目的,现代建筑要转化为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与古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并应将自然景观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尽管现代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在一定程度上,结构设计可以与木材的正确使用相结合,增加一些传统的文化设计概念。如今,建筑学越来越多地关注空间设计。从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以设计模式为中心,追求建筑设计的极致美感,还运用了一些西方建筑设计的相关设计方法,比如垂直对称的建筑设计形式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活工作区,有效地节省建筑空间和建筑区域。

4现代建筑在古代建筑影响下的发展

我们要在创造新的现代建筑文明的同时,还要注重古代建筑文明的保护工作。现代建筑是几千年历史探索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又要进一步调和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共存方案。只有有效地保留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建筑,才能继续发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现代建筑在世界上流行,严重影响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只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才能为现代建筑不断注入新的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将传统的建筑理念与现代新建筑有机结合,留存更多的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点,利用科学技术进程,提高建筑艺术。另外,必须严格控制仿古建筑的建设,仿古建筑必须以人为主体,要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现代人的美要求。控制仿古建筑的大规模建设能够避免建筑缺乏实用性。

5结语

总的来讲,古今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相关要求。提炼和深化古代建筑设计理念和审核因素,整合现代建筑设计,充分发挥现代建筑设计的先进技术优势,将进一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更加美观实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性的继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52.

[2]刘应.浅析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A].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2018:3.

[3]李长青.试述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8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8:2.

[4]姚薇.浅析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建材与装饰,2018(36):95.

第4篇:古代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古建筑;室内环境;复原;虚拟技术

大部分古建筑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破坏,失去了其永久性的特征。现在,为了保护和重现这些珍贵的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的问题。关于虚拟复原古建筑的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保护古老的建筑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在各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中,虚拟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受到损害或因为不存在而测量困难的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数字技术支持数字修复为古建筑复原提供技术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建筑是自然环境、建筑艺术、建筑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完整性构成的,自古以来,灵活的室内装饰,丰富的建筑空间在许多古代建筑中都有突出的运用,小巧玲珑的房子,雄伟的宫殿,室内环境与室内装饰艺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取之不尽的。突出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是中国传统的古代建筑的表现。

一、古建筑室内环境现状

这里提到的古代建筑的室内环境是指室内环境的通用组件,如室内装饰、装饰、家具、家具、雕塑和壁画。大部分老建筑的室内环境在历史的进程中,遭受严重损坏或完全改变,室内隔断、家具和电器、和其他基本被毁。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通常只维护和强化建筑的形状和结构,室内环境保护的建设步伐还有很多差距。或者有一些零星的民间收集家具摆设以及书法和绘画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建筑在现代社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的社会,一直承担培养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而丰富的室内装饰是教育功能反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作为一个历史而恢复古代建筑,还是为了经济发展,室内环境都应该被包括在一个统一的设计保护的范围。古建筑的室内环境失去保护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除了小批宫殿古建筑室内环境保护比较完整,大多数古建筑室内环境没有受到重视和及时纳入保护。第二,古代建筑内部环境的整体系统研究还留下一定的空白,对其理解的重要性也得到加强。第三,经济因素极大地限制了需要古老的建筑室内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有限的维修基金应首先确保建筑本身的维护,所以忽视了室内环境保护。

二、古建筑室内环境特点

1)古建筑室内环境文物价值的重要性和整体性。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装饰,尤其是木材的施工工艺,其发展体现在在装饰、装饰和家具中。因此,室内环境的建设包含的文化价值是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保护的古建筑应该包括内部环境。虚拟复原技术对古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复原可以体现其完整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2)古建筑室内环境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古代建筑装饰室内环境包含丰富的内容,如绘画、雕塑、绘画、壁画、家具等,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观代表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高度,反映了艺术家、工匠、文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装饰材料,室内环境的组织原则还体现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例如,中国建筑中装饰的应用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同的环境与装饰,经过明确和细化,环境的意境和韵味便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具有同样作用的还有字画、对联的运用。而且,古代建筑家具陈设的室内环境。选择的家具风格以及布局空间,也反映了深刻的伦理思想。年长尊卑的观念和古建筑的规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反应在结构上。此外,传统观念的祝福含义也广泛用于装饰和陈设,反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3)古代建筑的室内环境艺术的构成已经应用于各种形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装饰以及不同的展示方法,以满足道德需要,使用功能和审美情趣的共同需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古代建筑的室内环境体现了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主题。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古代建筑的室内环境是灵活的,可以拆卸。木框架结构的古代建筑提供了一个创建开放透明的内部环境的物质基础。古代建筑保护不可移动的木架,可用装饰绘画、天花加以保护。对于空间使用不同方向的改造,屏风是一个分割灵活的手段。此外,古代建筑门窗,窗户,许多地方的装饰都很容易去除,这些部分艺术价值很高,也反映了现代建筑的可持续性的概念。因此,可以说,古代建筑室内空间反映了结构和艺术的完美统一。

三、古建筑室内环境数字化复原方法

1)三维扫描技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虚拟现实建模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各种三维扫描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古建筑信息数字化的研究和应用。古建筑复原三维包括:三维数字三维信息采集、三维建模和纹理结合,目前在古建筑中使用的三维数字技术进行了总结:数字摄影测量、光学结构采集和三维激光扫描三大类。近年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已发展成为从数字摄影到数字空间解析的全数字化成熟技术。所谓结构光,是指由光线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影所产生的明亮的条纹,物体的线的变化引起的线的变化,使物体的表面高度变化。光接入技术的结构也获得了三维几何数据的优势,但它受有深度的现场拍摄的投影和图像问题的影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适用于近距离、高精度的扫描需要。三角形激光扫描精度可达几十微米。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快速获取物体的的三维几何信息。单色激光扫描一般需要联合个人数码摄影来捕捉文物的图像,映射到图片来完成结合或结合的拍照丈量组合的图片信息。2)三维建模技术。传统建模方法是根据人工测量的建筑结构,体型,细部构造尺寸数据,利用CAD。3dsmax和其他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基于三维扫描方法可以更准确快速的对这一过程。通过扫描物体获取表面点的三维数据。这些三维数据称为点云,对得到的点云进行三维提取,曲面重构,就可以建立CAD三维模型,一方面可以在CAD模型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转入其他建模渲染软件进行再加工,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扫描对象(如古建筑的砖,木,石雕刻)。通过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的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包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虚拟古建筑的三维模型可用于空间导航的演示动画,也可以用于许多其他方面的电影和电视,也可以成为优秀的旅游纪念品、文化宣传教育信息。同时,文化遗产建筑的形成三维数字室内和室外模型、雕刻模型,深度扩展的开发和使用也更加方便。如使用逆向工程进行雕刻。

四、古建筑室内环境数字结果的应用

1)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古建筑装饰构件产业化生产。古建筑的装饰构件(如古建筑的砖,木,石雕刻)在现代建筑装饰。家居陈设,旅游纪念品等行业中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在的巨大的市场。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和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在家具与木制品行业中进行规模化的产品生产。2)基于三维数字化模型发展文化产业。古建筑室内环境的三维模型包含了丰富的装饰、空间、历史等信息。它反映了不同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文化产业开发的角度问题这些差异和特质正是开发不同文化产品的基础。这些文化产品可以包括书籍、音像制品等,另外还可以包括利用三维模型进行的动画、影视特效、游戏开发等。

五、结语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古代建筑的协调以及室内环境丰富、完整和统一完美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除了皇家宫廷室内环境的一部分被更好的保护起来,大量分散在各地的古代建筑,室内环境的现状令人担忧。雕塑、绘画、家具和其他古代建筑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古代建筑室内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是一个科学研究工作,是具有价值的。同时,室内环境的得当保护,或虚拟修复的历史空建筑不仅为当地旅游业增加新的资源,而且能够增强吸引力和内涵。

参考文献

第5篇:古代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建筑特点;现代建筑;设计;借鉴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自成一派,极具中国特色,由于我国古代地大物博,且一直处在统治地位,所以对于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造型独特,每个建筑都是轴对称建筑,建筑群的布局也顺应风水、主次等进行有序美观的排列,材质多以木质、竹质为主,不适用钉子,利用榫卯技术契合在一起。现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从我国古代建筑借鉴的东西数不胜数。

一、与环境相协调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建造,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讲究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相呼应。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所以每个民族、地区也有着独属于自己区域的建筑风格。例如,在苏州地区,建筑多依水而建,苏州园林中多种竹,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则有些村落进村看不到屋子的情况,因为其村落都向下发展,都是“地下室”;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佟楼,福建客家土楼、园楼,等多种建筑形式。这些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都是可以被现代建筑设计所借鉴与学习的。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主要是因为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其次木质较于其他的建材,硬度更强,但是由于其耐久度不够,所以一般会选择刷上涂漆和桐油的方法,这种方式既能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又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在美感的增强上,我国古代的皇家建筑一般会在建筑外墙上、柱子上进行图画、浮雕,一般采用红黄两色。同时也因为区域因素对于建筑颜色的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北方,由于北方的冬天草木枯萎,色彩较为单一,所以多使用红色、蓝色,使原本单调的色彩变得丰富;南方,由于南方夏日较为炎热,浅淡的颜色可以使人内心平静,所以在建筑中普遍使用白色、灰色等较为浅淡的颜色,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南方环境融合在一起。在色彩的使用上,中国古代建筑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也是很多的1。

二、艺术特色

我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一直到汉代,随着我国对于木质结构建筑的不断改进与升级,我国的古建筑体系才算是独立、确定下来。这时的我国古代人们掌握了制造砖瓦技术,于是一种全新的,砖石与木材相结合的建筑应运而生。这在当时是领先于世界的建筑技术。将我国的绘画、雕刻等技术完美的融入到了其中,创造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体系。这就启示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加强艺术元素的融合,以及民族性、地区性特色的融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多方艺术元素结合的手法,可以有效地帮助现代建筑设计行业发展2。

三、建筑结构性能

(一)木构梁柱系统

前文说到了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多采用木质结构,木质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材之一。木质结构的发展,早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其实就已经趋于完善了,是吸收拾起,木构梁柱系统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中,发展到了汉代,木构梁柱系统基本已经成熟。我国的古建筑充分的开发、利用了木材这种建筑材料的所有特性。研究出榫卯技术,解决了木材衔接难的问题,使得木质材料的结合更具可能性,给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木质结构也可以很好地起到承重的作用,保证建筑的整体持久的稳定性。我国古代木制建筑使用的木材大多是优质木材,因其具有更好地防潮、防虫、硬度更强等特点。木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可以完全被降解的,所以不需要考虑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古建筑大量使用木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古代林业资源丰富,因为我国的两条母亲河流域,养育着大量的树木,使得我国古代人们进行木质房屋建设时,可以直接就地取材,同时木材的可塑性强,加工制作过程也较为简单。

(二)斗拱

我国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的灵魂其实是斗拱,斗拱的作用是连接梁柱,木质结构发展到盛唐时期,才逐渐完善起来。斗拱在我国的木质古建筑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皇家建筑的斗拱是最复杂的,越复杂的斗拱,其所产生的抗震性,抗压性也就越强,木质建筑也就越稳定。其工作原理可以解释为;我国古代木质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是现代常用的钉子、胶水,而是特有的榫卯结构进行连接,所以木材与木材之间的连接并不是刚性连接,而是带有一定缝隙的,这些缝隙,可以再产生地震时抵消掉一部分地震波所传递的能量,但是其本身却不会因为振动而损坏,甚至会变得更加牢固。经调查研究证明,采用了斗拱技术的木质建筑比没有采用的建筑抗震能力要强很多。经过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劳动,使得斗拱不仅功能性极强,其美观性也得到了提升,从外观看来,其更像是一种装饰物。

(三)木质建筑的结构特点

木质建筑的结构特点:一、木质建筑的材料大部分使用木材,其承重方式与混凝土结构不同,没有承重墙,全部的承重稳定都需要木质框架来完成,墙体只起到隔离空间的作用;二、由于建材使用的是木材,便于加工,可以时刻根据环境、木材种类、房屋高度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实时的调节;三、木质结构其承重点分散,这就导致了如果一个区域内的建筑遭到破坏,并不会太大的影响到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一般极少出现整体坍塌的情况,这种特点可以在天灾人祸发生的时候极大程度的保障屋内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四、我国古代林业资源发达,使用木材进行建造,可以就地取材,减少运送成本,同时还可以加快建设速度。

(四)柱架层系统

柱架层系统对于我国古建筑结构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我国古建筑不使用钉子、胶水、钢筋等技术进行结构结合,而是采用一种复合的连接模式。其中包括;榫卯、侧脚、生起、雀替等结构。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的稳定性,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其中,侧脚、生起主要起到减少结构受力的作用,使得建筑稳定性更强;雀替则增强了木质建筑梁端的抗抗剪性、抗弯性,具有较强的转动能力,可以在建筑产生弯曲时,帮助分散弯曲力,减少建筑受到破坏。现代建筑中以及不存在这种结构,在抗弯曲性能上,现代建筑应该多借鉴我国古建筑的各种特性,来保证建筑系统的完整性3。

四、建筑布局

在我国古代,类似皇家建筑,贵族建筑,都是以群体分布,包括北京最著名的四合院,都是由多个单体建筑集合在一起形成或大或小的建筑群。建筑群通常会有严格的要求,根据方向来定位每个建筑的位置与大小等,在开始建造之初,往往会找到风水师,按照建址的风水、地理环境、位置、以及户主信仰的宗教因素等种种因素来进行规划。我国古代建筑群的分布一般都是对称分布,以故宫为例,就是以一条中轴线,然后左右两侧完全对称,中轴线上建设主建筑物。最后建筑群整体形成一个规则的四边形。这种分布排列方式可以使得院落可以吸收到充足的阳光,在防风防寒等方面效果也较好,同时这种分布方式也展现了我国古代皇家宗法、礼教因素。这种布局模式既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同时也使得建筑群井井有条,每个建筑错落有秩,同时凸显出主轴上建筑的核心位置,使得整个建筑群的整体气势显得磅礴大气。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种类、功能、形式,越来越多,古建筑群的布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设计需求,很多新型的布局方式已经逐渐的代替了轴线分布的方式,但是布局的核心其实并没有变。依然还是规则四边形分布,主次分明等特色4。

五、总结

中国古建筑已经传承几千年,其具有实用性、美观性等特点,通过建筑,向我们传递了许多古代文化与知识技能,现代建筑设计行业应该充分研究古建筑的优点,然后纳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进来,做到古今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理念。

注释:

1.刘伟.中国建筑传统解释与继承问题中的体验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2.牛志远,常冰瑜.古代建筑特色对现代建筑设计教育的影响探究[J].北方建筑,2017,2(06):59-62.

3.王建省,王宗泽,戴智彪.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性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6(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