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绿色金融监管范文

绿色金融监管全文(5篇)

绿色金融监管

第1篇:绿色金融监管范文

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既要注意发挥大银行在支持大企业和网络服务方面的优势,同时要根据温州民营经济繁荣,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鼓励大银行进行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如积极设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企业专业支行、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科技专业支行、贷款公司等,延伸和拓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领域,并从实际出发拓宽贷款主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流程、单独核定信贷额度,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根据当前的金融组织结构现状,温州在金融改革中尤其需要加快发展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与温州企业生态相匹配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这些小型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互相依存,共生共荣,契合度较高。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吸纳大量的民间资本,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另一方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让实体经济直接受益,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草根银行”。温州应在总结瑞安汇民资金互助社经验基础上扩大试点,先在各县市区各试办一个,然后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同时要推广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兴办资金互助社的做法,以解决资金季节性供求矛盾。大银行与小微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小微金融机构成为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重要平台。

正确处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仅要拓宽间接融资的渠道,而且要努力开辟直接融资的通道,逐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重,做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正规金融融资和民间融资的有机结合,提升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能力,实现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有效对接。在间接融资中,要从实体经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信贷、投资、债券、信托、租赁、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提供形式多样的信贷模式,如采用“银行+保险”、“银行+担保”、“银行+保险+财政补贴”、“银行+信托+租赁”等多种融资工具相结合融资模式,形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合力。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增加债券品种,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等,以及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试点,拓展企业直接融资的通道,使债券市场成为发展实体经济新的动力源。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增殖服务的关系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责任。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应当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示范,尤其要在完善专注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方面创造经验。必须明确,金融创新必须根植实体经济,面向客户,适应市场,以金融创新产生的社会、银行的增殖和效果,以及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增加收入、节省开支、提高服务效率为检验标准,坚决制止以创新为名搞“转型收费”、“贷款搭售”、产品捆绑销售等不正当做法,减轻企业负担。当前小微企业不仅缺资金,更缺科技,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实体经济的当务之急。金融机构要针对种子型、创业型、扩展型、成熟型不同的小微科技型企业,采取针对性的融资模式、信贷产品、服务手段和抵质押方式,量身定做。要制定适合小微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单独客户认定与授信评审,建立绿色通道,并单独予以统计和考核。要创新符合小微科技型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以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作为贷款的质押进行融资,探索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等,为企业融资提供方便。

正确处理金融监管的规范约束与激励引导的关系

第2篇:绿色金融监管范文

关键词:金融开放;中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现实调整;有效策略

一、前言

随着金融开放的持续深化,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经营挑战,这将重塑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状态。在此背景下,各类型商业银行普遍谋求转型发展策略,以期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力争高效把握金融开放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小商业银行更是如此。为更好地抓住金融开放的政策红利,实现自身发展的“弯道超车”,中小商业银行对盈利能力的提升愈发重视,并引发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广泛研究。鉴于此,本文立足金融开放的研究视域,探究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现实挑战,并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与金融开放的主要趋势,重点探究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具体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现实挑战

金融开放视域下,为精准探究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文章首先对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现实挑战进行剖析,认为市场竞争主体增加、存贷利差持续缩窄、金融监管不断完善是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所面临的新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一)市场竞争主体增加,商业银行客群经营压力增大

金融开放视域下,市场竞争主体增加,商业银行客群经营压力增大,这是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基础性挑战。众所周知,客群是市场经营体的盈利源泉,是保持自身经营活力的重要基础。中小商业银行本身就受制于自身的发展范围、网点数量及业务资质等要素的限制,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其客群规模普遍较小,难以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竞争。面对金融开放的背景,在更为激烈的客群竞争形势中,中小商业银行既没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品牌竞争优势,也没有跨国商业银行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故而小商业银行在客群经营层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制约与抑制。

(二)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难以持续

金融开放视域下,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加速,存贷利差的持续缩窄给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更大的冲击,这制约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是依靠庞大的存贷利差来实现的,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速,叠加金融开放视域下外部竞争主体的进驻,客户面临更多的金融服务选择,国内商业银行不得不加速业务模式改革,以期降低对存贷利差的盈利依赖,实现自身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远远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故而在经营模式的竞争上仍存在难以弥补的劣势,这是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重大挑战。

(三)金融监管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要求提升

金融开放视域下,为有效地防范系统化风险,切实践行底线监管思维,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水平必将不断提升,这将直接制约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在政策套利方面的空间。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由于在常规业务竞争层面难以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全国性商业银行相竞争,故而往往会培育一些独具特色的主营业务,以期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获得稳健的盈利。例如,中小商业银行普遍注重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满足中小企业客户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并且比国有商业银行更加关注普惠金融产品的落实。随着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中小商业银行许多特色品牌业务的运营成本会有所提升,部分创新业务甚至会面临停滞,如何有效适应新的审慎金融监管环境成为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考量的重要事项。

三、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策略研究

立足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现实挑战分析,结合金融开放的主要内容与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本文认为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开放视域下,应该以加大客群经营投入为基础,以加速业务模式转型为支撑,以加快业财融合进程为补充,全面推动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自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一)加大客群经营投入,实现客群管理的高效化

加大客群经营投入,实现客群管理的高效化,这是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客户是中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的基础,是中小商业银行做大做强的动力源泉。要想可持续性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快速扩大自身的客群经营规模。首先,中小商业银行要转变获客思维,在客户新增来源的层面要坚持线上线下渠道并行的策略,快速提高自身的营销效能与效率。其次,中小商业银行要强化获客工具,要注重科技工具的应用,全面实施精准化、高效化营销,注重营销工作的高效性、合规性、科学性。再者,中小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确保中小企业对各资产层级客户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从而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黏性,真正推动中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速业务模式转型,促进业务板块的多元化

加速业务模式转型,促进业务板块的多元化,是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性策略。推动自身业务的多元化,既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也是中小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举措。首先,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降低自身业务对资本金的低效率占用,真正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其次,要注重跨境业务的发展与培育,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与产品需求,真正适应我国金融改革与开放的要求与变化。再者,中小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业务,以期构建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符合中小商业银行自身资源禀赋的特色业务品牌,吸引核心客户,最终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三)加快业财融合进程,推动经营管理的精细化

加快业财融合进程,推动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是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保障性举措。从本质上来看,中小商业银行仍属于市场经营主体,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管理的精细化,是中小商业银行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第一,中小商业银行要高度注重管理会计体系的搭建与运营,促进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成本的降低,提高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比。第二,中小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真正推动各部门展业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第三,要加速企业经营的数字化管理,为中小商业银行实施业财融合奠定良好的信息条件。通过多措并举来推动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最终实现盈利理念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金融开放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全新的经营环境与竞争格局,聚焦盈利能力的提升是中小商业银行实现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趋势。在金融开放的视域下,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现实挑战普遍存在,既有客群竞争的压力,也有经营模式的困境,更有金融监管趋严的监管压力。但也必须看到,金融开放既能倒逼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加速自身业务转型,同时也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因此,中小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牌,实现与国有商业银行及跨国商业银行错位竞争的运营格局,真正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伟,刘英迪.绿色信贷、成本收益效应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J].南方金融,2019(09):40-50.

[2]刘孟飞,蒋维.金融科技促进还是阻碍了商业银行效率?——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0,42(03):56-68.

[3]曾小春,钟世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进展与启示[J].管理学刊,2018,31(04):27-35.

[4]王建琼,董可.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16(04):52-60.

[5]宋光辉,许林,郭文伟.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效率评价研究——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07):30-36+54.

第3篇:绿色金融监管范文

关键词:低碳排放;清洁能源;投资;经济驱动

一、引言

在21世纪,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承诺到202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耗量增加约15%,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40%~45%,国家将这些指标写入了规划中。因此,加快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发展是必然。能源结构多元化,导致电力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和补贴政策,但由于清洁能源的电力产品间歇性和不稳定,导致了清洁能源电力的负外部性,这是清洁能源电力并网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负外部性可能加剧清洁能源电力投资的犹豫和延迟,不确定条件投资的特点总是延迟投资,总体来说这不利于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通过低碳排放经济手段来驱动清洁能源的投资发展,抵消负外部性带来的清洁能源电力投资的犹豫和延迟。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低碳排放和清洁能源。TracyWolsten-croft(2009)认为,低碳化离不开政策、技术和金融三位一体的支撑框架,而在这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金融。能源低碳化也离不开碳金融的发展与成熟[1],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形成良好的循环。

二、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断一系列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即使这些经济激励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刺激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和国外清洁能源激励政策和经济手段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清洁能源的条件和质量差别很大,经济发展水平和负荷能力也不同,因此清洁能源发展模式差异很大。我们从低碳排放的经济手段入手,探索灵活有效的经济驱动手段,促进清洁能源占比目标的实现。通过经济手段加强社会投资和融资对清洁能源的信心,刺激清洁能源的电力发展。目前对于清洁能源投资的主要的障碍是碳交易市场不成熟、清洁能源普遍负债率较高、风险资本受制于退出机制不完善对投资形成了阻碍以及融资困难等。碳交易市场不成熟主要是相应的政策、机制不完善,相关人才缺乏,导致清洁能源投资动力不足,同时无法通过清洁能源投资获得可观效益。清洁能源例如光伏等,由于其依赖于自然环境、季节、时间等因素,导致发电不稳定、不可控,对于电网电能质量影响较大,无法用于调峰,且对于电网负荷有较大影响,因此存在较大面积的弃风现象,这直接导致了诸如风电等此类清洁能源依靠发电产生经济效益较为困难,只能依靠国家补贴,在补贴下降或者取消情况下,清洁能源普遍存在较高的负债率,因此在储能技术暂时不成熟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进行支持。清洁能源由于其投入大、风险高,有必要引入风险资本,但目前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风险资本投资困难。根据目前清洁能源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策略的探讨。

三、低碳排放经济驱动清洁能源投资的策略

(一)推行和完善金融手段利用CDM引进低碳技术和资金,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互辅助构建绿色信贷,通过资本市场引导风险投入和扩大绿色保险的品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为清洁能源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也可以使得清洁能源投资的门槛和成本降低,促进清洁能源投资的发展。

1.利用CDM引进低碳技术和资金。根据清洁发展机制交易规则的规定,到2012年,中国批准的减排量(CERs)将占全球的50%。目前,虽然中国已经拥有碳减排卖方基金,但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为它位于碳交易产业链的末端。近年来,中国各类清洁能源发电等CDM项目蓬勃发展。中国应大力发展CDM项目,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碳市场的碳交易机制和碳基金市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真正获得我们所需的资金和低碳技术,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电力行业清洁能源的发展,真正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在未来的CDM项目中真正实现[2]。碳基金市场的建立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另一方面也是为节能减排做准备。所以我们不仅要考虑在CDM项目中建立碳基金市场,也要考虑适合中国的碳基金市场是什么样的。在一定程度上,健全的中国碳基金市场可以促进中国碳金融的发展,从而推动清洁能源投资。碳基金市场将有助于降低碳交易成本,加强监管控制,增强碳交易流动性,并对碳交易市场的风险控制进行加强。同时,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也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逐步参与,产生更多的碳金融相关支持和中介服务组织,培养更多的碳金融专业人才,促进CER和VER等一级和二级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并引入国际碳交易市场,以提高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声音和竞争力,为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2.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绿色信贷。我国应该推动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国有银行为主体,地方农商、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为辅的模式。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为了促进清洁能源的投融资,首先银行利用绿色信贷为清洁能源的发展保驾护航,提高自身资金利用的效率;其次,金融监管机构更应持续的推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在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共同竞争下,为清洁能源的投融资带来利好。在具体的绿色信贷方面,我国可以建立低碳能源发展的衡量体系,通过对企业在清洁能源和碳排放领域所做贡献,使用数字指标将其量化,然后根据分数进行评级,根据打分结果决定信贷政策。另外对于大力投资和发展清洁能源的,给予低息贷款等一众利好政策,对于那些不主动发展清洁能源的,则提高贷款利率,倒逼企业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投资。

3.通过资本市场引导风险投入。清洁能源属于高风险项目,因此对于此类项目的投资很少。目前我国的清洁能源依旧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风险投资机构对清洁能源了解不足,因此对此行业不看好或者投资较为谨慎,导致投资不足。同时国内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还不健全,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项目后存在退出困难,限制了风险资本的再投资[4]。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的股市板块为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来说,平台已经不是问题,因此需要完善的就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另外我国清洁能源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存在门槛较高的问题,因此需要考虑如何精准定位此类中小企业,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政策,而又能够保证市场是良性发展的。在清洁能源发展中,银行的低碳信贷政策要和资本市场的上市政策结合使用。如果银行信贷评级不合格,那么公司在银行无法取得贷款,就会考虑其它的途径,例如资本市场,对于此类评级不合格的企业,既不能让他从银行取得贷款也不能让他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否则有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所以二者一旦出现真空,就可能出现此类不希望看到的现象发生,对于低碳能源发展也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建立清洁能源信息披露平台对于低碳能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企业申请上市时,可以通过此类信息判断企业的情况。对于清洁能源给予支持,对于高耗能企业的上市融资不予支持。在企业上市后,市场本身具有的信息,可以使得投资者对自己所想要了解的方面或者重点予以调查和参考,并进行市场调研,以此来确保清洁能源的企业价值和融资空间,促进清洁能源的投资。

4.扩大绿色保险的品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该制度是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作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应该对此类保险进行创新,扩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例如扩大至清洁能源、新材料等环保企业。同时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融资,可以建立碳信用担保保险,确保碳信用额度,多项保险形式并举,以此来促进清洁能源的投资。

(二)完善融资模式1.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融资。企业融资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由自身的融资结构或融资方式决定的,成本的高低影响资金的使用率的高低。因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应该促进自身融资质量的提高和融资方式的合理,合理利用各地区太阳能,水电,风能,生物质能等丰富优势。2.清洁能源技术融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融资,作为融资模式的一个重点,需要企业和市场不断的探索其合理性,同时也要考虑清洁能源技术的融资。目前,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研发、成果和产业化。清洁能源技术研发费用高,投资额大,风险高,收入低。在这个阶段,最佳选择就是风险投资模式。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同时在企业已经开发出技术的阶段,发挥政策融资机制的作用,给予企业各项利好。清洁能源技术的产业化是一个终端和产出阶段,在这个阶段,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是多元化融资。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多重融资渠道,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

四、总结和建议

能源低碳化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技术的推动和金融的发展,清洁能源的成熟发展有助于我国能源低碳化,对于节能减排、国际形象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清洁能源发展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经济和金融政策作为其中一个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清洁能源的投资,确保清洁能源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对低碳排放经济和清洁能源的研究,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同时形成了促进清洁能源投资的策略。

(一)大力发展CDM项目,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碳市场的碳交易机制和碳基金市场,这有助于加强监管,也可促进碳金融发展。

(二)根据投资现状,银行推出绿色信贷,为清洁能源投资提供支持,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在加强监管的情况下,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

(三)健全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碳信贷政策和资本市场的上市政策结合使用,建立清洁能源信息披露平台,让真正有资质有需要的企业获得足够的融资空间。

(四)创新绿色保险,扩大经营,支持低碳环保企业的发展。

(五)企业完善融资模式,合理利用各种能源和技术进行融资,尤其在技术开发阶段,发挥政策融资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苗昱.碳减排约束下新疆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金融驱动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

[2]杨博.我国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之路[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朱利明.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与培育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第4篇:绿色金融监管范文

一、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1284亿元,占GDP比重5.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2.73%。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升,金融业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充分发展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截至2021年末,我省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地方资产管理、股权交易中心等领域,门类齐全、较为完备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7333家,较2011年底净增1126家,年均增长125家,年均增速2%。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5.1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637.5亿元;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574.0亿元,同比多增1052.5亿元,增量创历年新高。今年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02万亿元。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1年末,全省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2.10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24.9亿元。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在我省多点开花,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项目倾斜。截至2021年末,我省绿色贷款余额2735.7亿元,同比增长25.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4个百分点。其中,清洁能源产业成为绿色金融布局的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1152.5亿元,同比增长41%。普惠金融保持“量增、面扩、结构优化”态势,为中小微企业不断注入资金活水。今年3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2248亿元,同比增长24.3%,惠及小微企业34.8万户。利率市场化改革带动企业贷款利率下行。2021年,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3%,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证券期货业快速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作用逐步凸显。2021年,我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65亿元,同比增长27.91%,融资规模呈现逐年攀升态势,推动社会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规模增长,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以来,18家省属国有企业累计实现直接融资567.84亿元,完成重大资产重组7单,涉及并购金额147.41亿元。山西汾酒、山西路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混改;山西路桥、北方铜业以重组上市方式,化解了原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有效提升了资产证券化水平。投资基金业在引导民间投资、服务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各类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累计投入资金591.32亿元。保险业服务保障功能增强。截至2021年末,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997.5亿元,同比增长7.34%,保费规模在全国排名第16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首位。

二、深化金融改革提升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水平

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力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生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落地。2018年10月,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明确“7+4”监管范围。同年12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正式挂牌。监管体制改革促使金融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进一步补齐了监管短板。推动金融更高水平开放。相继引进了平安银行、西部证券、进出口银行、广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重组成立山西金控集团,设立晋商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华融晋商资产公司、晋商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金融业态进一步完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持续增强。山西证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省内唯一的A股上市金融机构。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揭牌运营,我省从此有了自己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截至目前,累计挂牌展示2872家,其中培育板125家、展示板1950家、完成股改并在晋兴板挂牌企业797家。以挂牌展示、股权、融智、融资、转板上市五大业务为基础,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构建起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综合业务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更趋完善。2022年,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逆周期调节重要政策工具作用,提早部署、高效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努力实现“担保户数大幅增加、放大倍数明显提高、担保费率普遍下降”。我省提高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开发应用金融支持土地流转、采矿权抵押贷款等产品,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专项债券发行实现零突破,“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有序推进,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金融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支付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地区支付实现村村通,银行卡助农实现全覆盖,农村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有效提升。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十年来,我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应对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为全省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持。大力推进城商行改革化险。按照省委“主动排雷、精准拆弹”的要求,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城商行不良资产,逐步推进合并重组法定程序。2021年4月,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通过新设合并方式成立的山西银行揭牌开业,成为我省第二家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加快推进农信社改制化险。2021年6月,太原农商行挂牌开业,标志着全国唯一未改制的高风险省会级机构太原市城区联社改制成功。截至2022年3月,我省经农信社改制的农商银行总数达100家,改制完成率93%。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监测预警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去年8月,我省地方法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监测系统、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两系统一平台”是我省充分汲取金融风险防控经验教训,在中央垂直监管体系基础上建设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主要针对地方法人银行、地方承担监管职能的类金融机构及非法集资领域,建立若干监测指标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监测预警,构筑地方金融风险“防火墙”。“两系统一平台”上线,是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省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穿透式监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非法集资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全省存量案件结案率达到74.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存量风险实现有效化解。全省2021年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数、涉案金额、参与人数同比实现“三降”,新增案件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当前,我省正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改革化险和提质增效,落实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措施,持续创优地方金融生态,推动金融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基层故事整村授信播下惠农“及时雨”

“整村授信以后,家里就像多了一笔备用金,随用随取、随借随还。”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村村民药永珍说。2021年,永和农商行开展整村授信,该村107户村民获得总额788万元授信。药永珍的授信额度是8万元,她说:“扩大生产,资金不用愁。手机上点几下,钱就到账了!”近年来,面对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资金需求,省农信社大力推广“整村授信”,把过去的零售业务“批发”做,促进农村地区信用、信贷联动,集中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客户经理进村入户摸底建档,评级授信,采取一次授信、周转使用的方式,为当地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实现随用随贷,打通信贷资金流往农户的“毛细血管”。全省农信社系统已对17589个乡镇、行政村、社区、市场授信,创建信用主体6494个,授信1220.06亿元,用信550.74亿元;行政村授信覆盖面达88.99%,为农户授信219.16万户。与此同时,省农信社专设富农贷、兴旺贷等36款信贷产品,满足农户各类金融需求。随着整村授信推进,“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农户‘信用’变资金”已成为农村群众认同的金融理念。近日,省农信社还启动了助力乡村振兴“百行进万村争创主办行”行动。2022年,全省行政村授信覆盖面将达到100%,力争1/3的行政村创建为信用村,农户评级授信覆盖面达到70%,力争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末,全省农信社将实现现有农户授信全覆盖。在勇担“三农”金融主力军的同时,省农信社自身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5月末,全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1.1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110亿元;服务客户总数达到2499万户。

五、资本运作激活国企新动能

6月上旬,由中德证券牵头主承销、规模8亿元的山西文旅集团公司债(第二期)——“22晋旅02”成功发行,创下该集团成立以来单次最大发行规模,为我省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加快项目建设、推动行业稳步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德证券是山西证券旗下专业投行子公司。记者了解到,成立以来,中德证券充分发挥投行专业优势,积极助力我省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先后帮助同德化工、永东化工等企业实现上市。近年来,山西证券认真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鲜明提出“站位意识”,将业务向服务转型发展聚焦,特别是围绕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强化专业化服务,在用好用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平台、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扩大直接融资等方面打造了多个标杆性项目,为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国企发展提质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仅2021年,中德证券全年累计协助全省重点国企实现债券融资127.5亿元、股权融资27.38亿元。由中德证券担任独立财务顾问和主承销商的山西路桥资产重组项目顺利完成,山西平榆高速资产成功注入上市平台,配套募集4.8亿元资金,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公路成为战略投资者,走出我省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和省属国企混改的重要一步。今年2月,我省上市公司南风化工更名为“北方铜业”,标志着2021年山西规模最大的“南风北铜”并购重组案收官。在中德证券量身定制重组方案助力下,华北最大铜企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核心资产北方铜业,借壳南风化工上市,实现上市公司脱困与国企优质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中德证券还完成了国新能源A股非公开发行项目、山西首单区县级私募公司债发行项目等。山西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山西证券公司债、企业债、地方政府债承销总金额居省内第一位。

六、四板挂牌走好上市第一站

第5篇:绿色金融监管范文

关键词:河南;大数据;金融科技;金融监管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实现变革的重要支撑,金融领域更是如此。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有机结合,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交叉领域:金融科技。具体来说,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兴技术应用到传统金融企业中,以助力于普惠金融、智慧金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平安口袋银行、支付宝、微信等应用程序,就是普惠金融的应用体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升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了技术上的风险。金融科技风险投资者、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金融科技风险的影响面也更加广泛,因此对金融科技及风险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研究意义

金融科技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政策足可见政策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目前对金融科技的研究多集中在传统的金融领域,很少从技术角度研究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本文立足于河南省金融科技领域,深度剖析其金融科技发展速度、金融科技应用现状和金融科技监管现状,以全面把控河南省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

三、金融科技的概念及特点

(一)金融科技的概念。1993年,美国金融服务技术联合会FSTC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提供电子支票、电子转账等金融服务,这被看成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最初体现。我们所说的金融科技,本质上金融、科技不仅仅是二者的简单组合,而是利用各类科学技术对传统金融行业进行创新,实现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组合,以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及风险管控能力。针对金融科技的定义,业内目前尚未形成清晰、统一的认知。对于金融科技的主体,有两种不同的派别,第一种起源于计算机领域,倾向于强调金融科技的技术属性,如大数据、区块链及众包技术等;第二种起源于金融领域,倾向于强调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认为科技只是辅助金融业的工具,这种观点容易和“科技金融”混为一谈。事实上,金融科技不能过于强调金融属性或者科技属性,而是金融与科技有机结合后衍生的新业态,我们应把二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研究,不能厚此薄彼。毕马威对金融科技的定义是非传统企业借助科技的力量,将目标市场转向金融领域,以科技的便捷性、高效性等优势抢占市场,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预测、判定、防范和应对能力。2016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简单来说,金融科技是以科技驱动业务、引领业务,给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带来变革的金融创新。在我国,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微信、支付宝、蚂蚁金服、平安口袋银行等App以及P2P都是金融科技的体现。

(二)金融科技的特点

1、创新引领。金融科技包含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信贷、智能网点、移动互联、精准营销等内容,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中国民生银行事业部副总裁罗勇称,金融科技不断推动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快速捕捉市场需求变化并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金融科技能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用户信息进行搜集、建模、分析,挖掘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产品竞争。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转账业务、投资理财、借贷业务、产品咨询等都可以实现在线办理,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成本。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用户的消费特征,为用户定制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这个层面来说,金融科技促进了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技术,金融科技能有效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促进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信贷关系、客户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不断优化,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3、金融普惠。金融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金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使用户能够更便捷地接触金融资讯,并进行精准研判。换句话说,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因此,金融科技使金融体系的覆盖面更全面,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将金融服务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小微企业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能缓解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的困境,有效促进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金融支持。4、智能风控。金融科技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充分利用密码算法、安全验证、身份识别等技术,构建完善的身份认证体系,提升金融交易的安全性。运用数字签名技术,使交易过程更加规范,保证金融交易信息的真实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识别交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利用数字化监管协议、智能风控平台等科技监管手段,能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并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四、大数据驱动下河南省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金融科技平台建设现状。银行在传统金融业中的作用是根深蒂固的,不管是品牌效应、产品可靠性还是客户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以这些优势为依托,利用科技创新进入金融科技领域是银行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已有11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按照成立顺序分别是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早在2019年,中原银行有关负责人对外证实,该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相关事宜在有序推行,有望成为河南省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另外,郑州银行此前推出了鼎融易电商平台,拓宽了银行代缴业务,上线了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并在河南省内首次推广指静脉取款,提升用户的智慧金融体验。除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河南省推出了河南省科技金融在线服务平台,该平台由省科技厅主办,目前上线了政策法规、债权融资、融资放款、股权融资、金融产品等模块,有12家合作银行、5家担保机构,是政府主导的金融科技在线服务平台。另外,2019年10月14日,福建顶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盾云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拟共同投资设立河南中原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将提供金融信息技术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金融知识流程外包和金融信息服务等业务。

(二)河南省金融科技市场发展速度。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这是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银行金融科技、保险科技、金融科技公司等方面如何助力金融科技发展。同时,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持续发展下,河南省金融科技市场发展迅速,市场秩序良好,金融科技呈创新发展势头。尤其在疫情期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保证金融市场秩序平稳,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有效发挥地方金融从业机构作用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灵活高效的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在此背景下,大众对金融科技的依赖程度更高,特别是无接触办理金融业务、线上咨询、在线查询、自助服务等金融服务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以建行河南省分行为例,在河南省设696个物理网点、255余台银行大厅智慧柜员等自助终端,上线了便民式政务服务功能,满足大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保基金缴纳等需求。同时,搭建“建行惠懂你”App综合服务平台和“建行到家”微信小程序,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普惠大众,服务民生。从河南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郑州、洛阳、焦作、新乡、鹤壁为试点地区,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20年6月的通知,郑州、洛阳两市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焦作、鹤壁、新乡三市绩效评价结果为良好,这些城市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届时将对全省其他地区形成示范作用。

(三)河南省金融科技应用情况。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产品日益丰富,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河南省科技型企业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河南省入库企业已达10,218家,全国排名第4,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且呈现发展迅猛、研发投入力度增大、创新人才集聚等特征。良好的科技环境也带来了金融科技市场的繁荣,促进了河南省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双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深度合作,协同共生。

(四)河南省金融科技监管现状。科技的进步给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传统金融业能够更适应社会的变化和用户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难度。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已经不再隶属于金融行业,而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政策更多针对的是传统金融业,这就导致监管漏洞及盲区。比如,从现行的金融监管政策来看,笔者查阅并归纳了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上的相关政策,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的政策为主,这些政策基本上集中在保险、证券、债券、投资、股票、贷款等方面,监管的对象主要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金融公司等,几乎没有专门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政策。2020年9月13日,央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监管主体和范围,以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10月21日,央行《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规范》《金融科技创新安全通用规范》三项金融行业标准,对金融科技创新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其中,《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规范》中对监控对象、流程和机制进行了明确,并建立了监控框架。这些标准为我国的金融科技监控提供了依据。但以上这些都属于机构监管,真正要应对金融科技跨行业、无边界、虚拟化的挑战,还需要政府监管、行业监管、社会监管、企业自律等多方联动。综上,金融科技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政策足可见政府对金融科技的重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金融科技产品已逐渐多元化、普及化,金融产品的交易速度也在不断提高。2020年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中国银保监会郭树清指出: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和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在移动支付领域,河南省基本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几乎随处可见;网上购物、社区营销、社交电商等消费模式日益丰富,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河南省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迅速,且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政策,这对于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实现信息技术和金融的深层次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维护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仙.大数据驱动下我国金融科技风险管控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2).

[2]李赟鹏.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改革与路径探讨[J].管理现代化,2021.41(01).

[3]付阳,王珏.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业务风险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0(16).

[4]杨静,孙璐.金融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J].经济师,202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