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字在线教育范文

数字在线教育全文(5篇)

数字在线教育

第1篇:数字在线教育范文

一、在线教育动画概述

在线教育动画是指在移动幼教APP平台上投放的教学动画,通过使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幼儿启蒙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教学上人们更加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引用动画视频等形式能够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与学互动的新模式。在线教育动画作为近年新兴的教育模式,区别于传统的TV科教动画,有着以下四个特点。

1审核监管严格

由于“在线教育”并非是一个边界清晰明确的概念,主要针对的线上用户群体年龄较低,导致其受到了教育、网络等多部门的全面监管,因此在线教育动画在内容和画面上有着严格的限制要求,在每个制作环节上都增设了质检流程,确保教育内容的完整度,同时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2用户定位分级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注意力和集中程度各不相同,在线教育根据用户年龄划分为四个级别,每个级别的动画时长和知识点随着用户年龄逐步递增,故事内容和画面风格也根据幼儿的注意力、视觉审美等特点进行调整。

3教学为主动画为辅

在线教育动画是以教学为核心,动画作为教学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孩子的兴趣,利用动画特有的趣味性、生动性、夸张性和包容性等特点作为教学辅助,吸引孩子学习观看,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用途和目的制作出不同的内容形式,以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在线教育动画是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教材。而如《学问猫》《蓝猫淘气》等传统电视动画是以故事内容为核心,科普知识作为包装形式来吸引观众,作为早期教育类动画,在“寓教于乐”上起到了榜样作用,也让观众首次接触到带有教育属性的动画,为如今的在线教育动画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基础。

4基于儿童发展理论的动画内容创作

由于学龄前儿童认知发展不成熟,只能利用视觉和知觉认识外部世界。所以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影响较大,是其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因此,在线教育动画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创作原则,在世界观的设定上具有泛灵化的特点,在故事内容上增加游戏性、重复性和互动性,运用直观的动画元素呈现知识点。

二、瓜瓜龙启蒙动画案例分析

作为时下热门在线上教育APP—瓜瓜龙启蒙动画是针对0-8岁儿童打造的在线教育产品。它将知识点作为动画故事主题,并结合AI交互技术反复输出知识点内容,达到对幼儿启蒙教学的目的。以瓜瓜龙为角色IP衍生出其世界观等诸多原创动画角色,世界观有着丰富的延展性、自由度及动画表现力,有利于展开不同学科的故事创意及趣味表现。

1儿童心理学研究下的美术风格设计

瓜瓜龙将儿童心理视觉研究的方法运用在美术创作当中,通过儿童视觉发育的特点建立色彩分级,创作出不同年龄层的美术画面。学龄前儿童对于颜色的认知仅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象事物上,如蓝天白云,绿叶红花等,这类鲜艳颜色直接作用于儿童的色彩感知,吸引其视觉注意力。所以瓜瓜龙在美术风格的色彩搭配上,采用了儿童最容易掌握的红、黄、蓝、绿、青、橙、紫等基本颜色作为搭配。根据儿童对于色彩的基础认知,低龄儿童能够最先感知饱和度高、鲜艳的颜色,而对于棕色、灰色等混合颜色的辨认则相对困难,因其还未具备成年人的视觉筛选能力,难以区分重要和次要元素。所以在画面颜色设计上,瓜瓜龙美术画面会突出区别前景及背景之间的色彩层级,为前景、背景及可交互操作区域设置强烈的视觉区分,如前景选择高明度的颜色搭配、背景选择低明度的颜色搭配,反之亦如此。在画面中突出表现知识点可以降低视觉信息的复杂性,并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在此阶段会更加注重内容与背景之间色彩饱和度的变化,避免因颜色饱和度撞色而导致儿童视觉疲劳。由于各年龄阶层儿童视觉与信息处理能力上的差异,创作者需要根据用户所处年龄段,选择相应的色彩丰富度,既要满足孩子的信息摄取需求,维持页面对孩子的吸引力,又要避免信息过载增加产品使用难度。如图1可以发现,2-4岁儿童的画面颜色通过纯色背景突出角色主体,背景环境没有过多细节刻画,元素造型概括清晰,色彩以柔和简洁的单色为主,几乎没有渐变色的使用。6-8岁的产品,整体构图和视觉更具景深感,空间更加立体,有基础的场景透视效果,场景的细节塑造区分了不同的材质与形状,装饰元素也明显增加,同时渐变色的使用也使得画面效果更加饱满丰富。通过以上画面可以发现,用户年龄越小则画面色彩越简单,细节也越少,通过单一镜头背景画面展示重点信息。随着受众年龄的增长,色彩及细节的丰富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展示的信息内容也会更多。

2在线教育动画的镜头设计原则

1.扁平化的镜头设计。为了能更好的展现故事内容和画面信息,瓜瓜龙启蒙动画采用了二维扁平化的表现形式,画面的空间、透视、人物位置关系简单清晰,角色与摄影机的关系固定由横版舞台式的表演呈现,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角色夸张化的表演,依靠角色表演来提升画面的冲击力。因此,创作者经常会设计角色表演来打破第四面墙,以此增加角色和观儿童观众的互动感,提升画面的趣味性。2.平面化的构图设计。在镜头构图的设计阶创作者需要注意重点儿童对于画面内容的聚焦与关注点,控制设计师本能的表现欲,不要因为设计过度给孩子的操作使用上带来阻碍。由于幼儿只能区分屏幕中的二维空间,尚无识别三维信息的能力,所以在镜头构图的设计上会避免仰视、俯视等不易理解的透视角度,减少纵深走位,过肩镜头等成人向的影视化构图,用平面构图来呈现画面信息,避免透视角度所带来的内容理解上的难度。为了减少儿童认知时间,帮助其保持专注度,镜头中需要明确区分出层次关系,画面中的场景和装饰元素皆以突出角色、主题信息而设计,随着镜头内容变化进行主观调整。3.慢叙事的镜头节奏。考虑到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敏感度较成年人更慢,创作者们会采用慢节奏的镜头展开叙事,在故事创意阶段便会注重内容上的节奏感,角色表演的设计上会刻意减速、微动以达到幼儿的视觉习惯。如展现角色奔跑加速,跳跃冲刺等有冲击力的动作表演时,会避免用增加速率的方式展现快的感觉,而是减少角色的运动频率,利用角色夸张的肢体动作去体现速度和力量感,同时会运用如烟雾,重影,强调线等动画特效去增加画面效果,以配合角色表演来丰富画面。而在设计较为复杂的运动镜头时,会尽量用全景去交代整个空间,减少镜头的快速剪切,避免观众对空间产生模糊的理解,以此来控制整体节奏,确保小观众们也能够看懂镜头中的内容信息。4.重复性镜头。为确保关键知识点的有效输出,根据学龄前儿童机械记忆的特点,创作者会通过重复的镜头和表演动作去展现重点知识内容。例如以英语单词“milk”为知识点的内容,会在动画中反复出现三次以上角色喝牛奶的镜头,通过动画角色的反复表演,镜头的重复性展示来让观众更好的理解主题知识,但重复性镜头如果使用过于模式化,会导致画面内容的枯燥乏味,所以需要创作者运用故事巧妙设计三次以上的重复点,才能达到最佳的知识输出效果。

3质检审核下的动画流程

在线教育动画作为互联网教育产品,更加注重内容审核和效率产出,在每集动画的前期环节,主要由教研人员、编剧和编导进行创意讨论,在此阶段以分集知识点为核心展开联想,构思具有趣味性的创意故事。由动画导演评估创意和制作的可实现性,教研人员负责对内容整体的教学知识点输出进行严格把控,由分集编导将故事剧本设计为可实际制作的动画脚本,并为脚本的台词进行初版配音。不同于传统电视动画的制作流程,教育动画的前期工作由导编去执行,在脚本环节中需要明确设计每集动画的叙事节奏、角色表演以及画面风格,而动画导演则负责监制全剧动画的内容制作和终版审核,这样分工可以使多集脚本同时开展工作。在中期制作环节,由分镜师根据脚本内容绘制动态镜头,同时设计出角色的表演调度和运动节奏,并将编导提供的基础配音进行声画合成,最终呈现出接近成片节奏的动态分镜设计稿。之后由插画团队以分镜为基础设计美术资产,动画环节则根据动态分镜为参照制作动画并合成至成片。为保证知识点的有效输出,分镜、插画和动画环节都需要由前期团队审核推进,每个环节不少于三次审核直至终版。流程化的制作方式可以保证成片在周期内批量产出,还能降低制作环节中所遇到的风险。各环节审核制可以保证教学知识点的有效输出,使产品的画面质量更加精细、严谨,并最终通过质检在平台上展出。

4互联网产品迭代制作模式

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产品,在线教育动画在平台上线后需要进行多维度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升级,保证知识点输出的时效性,满足家长及孩子的长期教育规划,时刻把控每个周期教学的整体大方向,避免内容和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瓜瓜龙启蒙动画会根据平台上线后的用户反馈进行迭代,针对用户及市场需求进行内容上的升级,可以保证每集动画的视觉呈现,及时修补动画上线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大化地保证视频教学质量。在迭代的需求下,瓜瓜龙启蒙动画运用MG动画的资产管理模式,有效整理流程中的动画资产,并汇总为线上绑定库、动作库和特效库,定期将环节中所遇到的制作问题进行汇总,以加快未来的制作效率,保证流程上的有效产出。瓜瓜龙启蒙教育背靠字节跳动,在当前各大网络平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大数据投放,根据不同年龄的受众进行针对性的动画内容创作,根据精准的用户数据定位产品价格,获得了广泛的用户基础。同时,在产品APP内拥有全面的框架技术能力,能够承载丰富的学科接入,在内容上有着更加长远的拓展应用。在线教育动画作为新型教育产品,在此期间吸纳了大量影视动画人才,对整个动画行业有着积极的作用,各大教育动画品牌在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学习伙伴”,有着十足的市场潜力。但其动画本身的后端链路有明显的制作限制,一切制作围绕前端教学点的满足,依托市场方向进行调整,而非剧情内容和动画表现上的求精,这便导致在线教育动画只能以短剧集的形式呈现单一的故事套路,不能够做出有足够体量的中长篇故事,从而极大限制了动画世界观的表现。同时,在制作流程上,教学审核制限制了中期制作的发挥空间,使得动画的制作更加产品化,画面效果更依赖于审核的基础标准,这导致画面表现和内容趋于俗套,削减了动画的想象力和夸张性,缺少传统动画的完整度及精神内核表达。这一因素使得在线教育动画只能作为教育产品,其本质仍是由家长附加给孩子的学习工具,孩子只能停留在用户阶段,即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互联网宣发优势,仍很难培养出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忠实粉丝。随着近年教育政策的变化,在线教育的势头逐渐放缓,在线教育动画面临着产品向内容的战略转型,如在其原创IP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创作,并与线下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现有的优势下将会建立起成功的动画品牌,并涉足院线、TV剧集、主题乐园、随材及周边等各个领域,实现内容走向专业化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DebraLevinGelman.数字时代儿童产品设计[M].倪裕伟,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2]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M].王丽,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第2篇:数字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媒介素养;在线教育;后疫情时代;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在线教育的诞生。在线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2012年步入飞速发展期。美国于2012年推出多个MOOC平台,此后越来越多的大学将MOOC引入教学实践中,在线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就此显现出来。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主体一直是高等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占在线教育市场整体规模的80%左右。而K12教育(基础教育)市场,由于主体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主要的学习模式仍是线下课堂学习。2020年上半年,受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大中小学普遍无法正常开学,各地学校普遍采取了一种在线教育模式,即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授课。随着肺炎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大部分学校已经恢复线下教学,但仍有部分线上模式被保留。尽管如此,教师、学生与家长或许并未对疫情期间的大规模网络授课做好准备。反观这段时间线上教育模式所出现的问题,如何调整网课模式与师生思维成为在线教育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关注在线教育的议题,考察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将以往研究中的统计数据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相结合,尽可能描绘他们的心理及真实的学习场景。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笔者对内蒙古赤峰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询其关于网课的真实想法,了解在线教育中学生的状态及教学效果,并从媒介素养角度进行反思,以期挖掘传播学视角下在线教育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一、中国在线教育发展概述

从最初全世界的“狂热跟随”渐渐转向本土化的“理性发展”,中国的在线教育事业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教育部自2000年起便启动了面向试点高校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3年又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为应对国际趋势,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开放建设工程”,向社会免费开放共计120多门课程。中国的大学自2013年初开始投入到MOOC建设实践中,并开设了多门在线课程。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在线教育发展史中,各大学及企业开办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在线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尽管也有“微课”等面向基础教育的网络课程出现,但相关研究较少,可知这部分网络课程的发展相对缓慢。2020年初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教育模式也开始兴起。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印发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停课不停学”这一战疫应急举措的指导下,国内中小学长期以来的线下教育模式被迫按下“暂停键”,转向在线教育。从面对面交流到视频对话,从物理空间到网络平台,学习环境的改变无疑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状态。长期处于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在线上能否实现知识和心灵的沟通,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二、中学在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在线教育的普及化为疫情期间的学校提供了网络课程资源,也成为学生们进行网络学习的保障。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将网络学习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供学生们自主学习使用。尽管网络课程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各个学校的积极配合,但作为一项应急举措,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仍然给教师、学生、家长带来了诸多挑战,在线教育的开展也产生了一些“阵痛”。

(一)“数字鸿沟”之下的群体焦虑

疫情期间的网课让各地学校之间的差距凸显出来,“数字鸿沟”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硬件设备、软件资源与师资力量成为许多边远贫困地区的不能承受之重。尽管部分公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教育环境,然而疫情期间网络课堂成为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这就对其家庭资源提出了考验。数字技术的接入与学生的知识获取密切相关,上网课困难的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影响到其后续学习。根据凤凰网的调研报告,在参与调查的上网课困难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缺乏相应设备,其中有66.28%的学生家中至少两个孩子处于学龄段,需要轮流使用一部手机上网课,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满足网课需求。除了设备问题以外,网络的接入及上网流量也成为这些学生的困扰。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17.6%的人由于网络接入困难或流量费用较高而无法正常参与网课,信号、网速、电力设备等多个因素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听课。参与调查的上网课困难学生表示约有四成的网课并非由本校老师讲授,而是使用老师推荐的网络课程或自行寻找课程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熟悉的教学思路和风格也对学习效果产生了影响。硬件设备及网络条件的“数字鸿沟”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群体性的心理落差与焦虑。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79.41%的学生担心学习跟不上,15.79%的学生则产生负面情绪,如打不起精神、害怕同学嘲笑,甚至厌学。中学生处于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疫情期间学习条件上的落差难免会让部分贫困学生产生一种社会比较心理,出现自卑、焦虑的心理状态。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数字鸿沟”网络接入及使用的数字鸿沟在教育层面逐渐凸显出来,网络信号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以往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多集中在实践层面,网络的接入及使用只是第一道门槛,在这之后的网络课程或许也将产生学习效果与心理状态上的鸿沟,这是我国当下教育所要面对的新问题。

(二)网络课程中的技术隔阂

疫情期间,与在线教育平台一同临时“启动”的还有教师群体,网络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习惯了线下授课的教师在疫情期间匆忙上线,将线下课堂“搬运”到网课平台。如何充分利用平台的各种功能,对网络课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有待教师们在网课实践中探索。《2020年春季中国学校在线复课效果评估专项调研报告》显示,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存在课堂管理缺失、教学内容质量不高、教学不连续等问题。在多数教师首次进行线上教学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纪律管理、效果把控等多方面的关系成为线上教学的关键点。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的《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育互动研究报告》显示,所调查教师中,有66.8%的人认为当前在线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互动不够充分。网络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课后交流与互动。受访者小张认为通过微信与老师交流有些困难,在与老师交流时会担心自己的说话语气与礼貌等问题,比较拘束。受访者小徐则认为通过微信向老师请教问题无法“抠细节”,从而导致解答效果不好。在教学结果方面,在线教育同样有着自己的痛点。受访者小张表示有一部分学生会用各种方式逃避作业:“有的同学不写作业,把别的同学的作业图保存重发一遍,为了防止被老师发现,他又把图片修得比较模糊,直到看不清楚字迹。”青少年对新媒体工具的学习应用能力极强,如何引导其正确使用这些工具也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纵观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虽然学生的身体已经在上网,但其思维却停留在教室,无法迁移到网络平台之上。技术的形态与存在方式是由人来决定的,在当下的在线教育中,部分教师与学生均感受到了一种技术产生的隔阂,那么如何让技术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同时又使其隐身,则需要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与革新。

(三)环境改变后的“中区行为”

梅洛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以及戈夫曼的“拟剧论”结合,提出了媒介情境理论。他认为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情境的定义,而电子媒介在改变社会场景的界限的同时,也会改变人的行为。梅洛维茨借鉴戈夫曼拟剧理论中“前台”与“后台”的概念,认为新的情境会造就新的社会行为,即“中区”行为。疫情期间教育转向线上无疑也是一种媒介情境的转变。网络课程多基于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师生通过视频进行连线与对话。在线课程消解了现实中的地理空间,也造成了一种师生间的“身体缺席”,从而导致学生转变学习行为。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报告,48.5%的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劣势是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比课堂在校教育,学习氛围差以及学生专注程度低被认为是线上教育的最大短板。在访谈过程中,自律程度与学习氛围也是学生们提及较多的两点。受访者小苏认为,上网课期间自己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所下降,因为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学习效果会更好,但是在家只有自己一个人,同时也会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诱惑,影响学习。受访者们还表示网络课堂这种虚拟“在场”的形式无法接触到现实的老师和同学,学习氛围也因此变弱。受访者小李认为上网课期间没有集体学习的氛围,个人意志较松散,提不起精神,学习状态没有在学校时好。疫情期间,中学生经历了学习环境的消解与重构,以往作为“后台”的家庭与作为“前台”的校园课堂在互联网上相互重合,从而模糊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受访者小赵表示,在网课中师生不是面对面看着,摄像头也没办法拍全现场,教师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有人低着头可能就是在走神。可见师生被屏幕隔开的并不仅仅是身体,同时还有心灵,而学生个体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群体而无法感知群体压力,从而导致精神的松懈。由于网络课堂消解了现场课堂这一公开场合,部分学生对群体规范的感知减弱,所以导致了其走神、玩电子设备等“中区行为”。

三、媒介素养视域下的在线教育走向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新阶段,线上教育也将由一项“应急措施”转变为长期存在。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匀的情况下,线上教育各种“鸿沟”的弥补仍需各方努力。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则可以将媒介素养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可行路径,教师的网络技能和教学理念、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都可以在线上教育中得到锻炼,从而发挥线上教育的技术优势,达到更好的线上教学效果。

(一)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双重突破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课程、方法、环境、评价等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均已发生改变。远程教育理论表明,平台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便捷丰富的智慧学习环境,也使得不同种类教学方法的尝试成为可能。网络课堂既保留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同时也可以组织讨论式学习,提升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自主性。《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育互动研究报告》显示,互动指数对互动效果呈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互动形式越丰富,效果越好。该报告认为,教师应结合在线教育的特点,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在线教育产品,以优化互动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接触、选择、理解、思辨、制作、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当教师开始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授课前,对平台的知识与平台操作技术的掌握能力便成为教师进行在线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媒介素养对媒介使用者能力的要求与教师提升网课教学效果的需求不谋而合。在接触在线教育平台之初,教师们对技术平台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而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对媒介的控制权,并逐步强化其使用媒介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内容、方法、进度等要素,同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相关知识结构:网课平台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其功能有哪些;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其环境、氛围、师生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其次,在网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平台的特点与功能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设计更加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保证内容质量、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的同时充分利用平台功能,构建数字化学习情境。

(二)学生:个人定位、知识结构与技能的三位一体

第3篇:数字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MOOC;高校继续教育;VR技术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企业大学逐步形成新态势,我国企业大学数量已超过2000所;职教集团发展迅猛,我国由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已近1000个;随处可得的网络资源、线上教育等,冲击着高校继续教育特别是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空间。在线教育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态势,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动着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升级。高职院校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在线教育、MOOC(慕课)、VR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建设社会继续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供给侧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助推力。

一、大数据——精准市场定位,分析培训需求

继续教育正朝着终身化、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趋势发展,在国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战略引领下,大数据技术快速更新,已经越来越多应用于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之中。大数据技术所带来数据思维与数据技术,使得学生学习需求的获得、管理体制的优化、办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进入教育领域,推动着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功能变革。继续教育要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要按照社会、市场需求办学,大数据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不单纯是数据采集、数据计算,真正的核心在于挖掘数据中蕴藏的情报价值为教育形态变革提供强大动能。首先,大数据技术对继续教育受众对象、需求、课程等海量数据源据进行处理和把握,使得继续教育决策转向基于数据的发展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和有序性。其次,教育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分析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技术创新出现,使得教育形态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而对于继续教育来说,高校充分借助大数据精准市场定位,分析培训需求,如何使大数据在教育培训行业创新性应用成为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大数据技术为继续教育形态的个性化多样化提供了可能。随着适应学习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等教育类大数据技术创新出现,继续教育逐步向个性化定制、多样化模式、有效化促进发展。1.利用大数据精准继续教育行业市场定位。精准的市场定位是高校进行继续教育的基础,基于大数据的市场数据分析和调研是高校继续教育准确市场定位和市场开发的首要条件。数据挖掘技术和信息采集技术能够建立基于大数据数学模型对未来培训市场进行预测,同时给研究人员提供足够的样本量和数据信息。确立大数据战略,以需求为导向拓宽学历教育、培训、线上教育等各项调研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从大数据中提取教育培训行业市场构成、细分市场特征,进行科学系统的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在项目评估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借助信息数据来分析和判断,用以保证学历教育、培训、在线教育定位个性化,提高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市场定位的行业接受度。2.利用大数据明确培训对象需求。高校培训要以需求为导向,更好地精准把握培训对象对自身提高的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就离不开常态化的调研、数据收集、积累和分析。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问卷的同时,随着网络媒介的多样化,对网上教育培训行业的评论数据进行收集。各种媒介收集到的有用数据可建立学员大数据库、网评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分词、聚类、情感分析等了解培训需求和问题、兴趣偏好和培训市场的口碑现状,以确定和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并设置更为合理的培训模块,提高服务质量。善于利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在市场营销加以运用,必将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助推器。3.利用大数据加快产教研融合。党的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深化产教融合。近年来,产教融合大多数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单向度合作。而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内力提升上,不具备产业影响力和实时追踪乃至推动产业前沿发展能力,在专业建设上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从而带来人才培养滞后性风险。我国高校探索产教研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创新教育形态逐步发展,大数据产业异军突起,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创新和产学研融合的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有横断学科的显著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学科与专业的相互融合,配置产业基础性技术,对产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改变其生产服务方式。对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融合产生“大数据+”的特征,同时为打造多学科协同发展提供突破口和依据。

二、网络化管理——继续教育新转型

1.在线教育是未来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提出的一个新概念——DigitalNatives即“数字原住民”,是对80后甚至再年轻些的这代人状态的真实写照。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无论是在校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局限在教室内的现场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知识的获取手段和更新速度迫切要求继续教育向网络化、多媒体终端化、在线化教育转型,未来将是泛在化的教育融入社会,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未来。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线教育在继续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革命性的浪潮,在线教育从教学时空多维度进行拓展,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推进在线教育是部分高校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更是未来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慕课(MOOC)作为在线教育的主力军,这两年已经逐步进入发展的“平台期”,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课程的出现,都为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我国高校积极打造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通过集合慕课、在线课程、数字校园等不同行业资源进行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推动在线教育。部分院校进行创新课程展现形式,将慕课、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融入数字化校园云平台建设。2.在线教育带来教育新变革。我国教育有三大难题:教育不公、创新能力不够、就业难。教育不公,在校舍发展均衡的条件下,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的不公;创新能力不够,与教育模式有直接关系,统一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扑灭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创新火花;就业难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就业需求缺口最大的本科生却是就业难点,问题就在在校时未针对未来职业规划进行系统的打造和学习,无法走出校门就适应社会。在线教育作为新业态、新产业之一,其发展趋势体现在智能化、个性化、国际化、泛在化,最能体现“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它给传统教育带来三个层面的变革,第一层面:知识获取方式的变革,即人机结合的认知方式,它极大地改善了教育不公的情况,各大高校的优秀师资通过慕课平台将自己的微课展现出来,提供给感兴趣的学习者。第二层面:变革教学模式,利用技术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学生通过慕课平台的在线课程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探索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性。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职业培训课程,在校期间就获得职业体验。第三层面:商业模式的变革,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大幅降低,使得在线教育方式更加适宜于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成年人。O2O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新模式,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为受教育者提供可以定制的教育产品,不断促进着高等继续教育的革新,成为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3.在线教育的发展促进多元化教育学分互换。我国教育呈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就有普通本科、高职教育、自学考试、函授、在线课堂等,有多品牌,多标准,多模式的特点,并且我国的非学历教育成果不够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导致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化难度较大。在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在线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大数据下将多品牌多模式的教育统一学习成果,进行标准化确认和学分互换,建设学分银行。高校继续教育中心通过搭建学分银行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服务逐步进行在线教育学籍、证书、学分、学位政策的研究和制度设计,搭建电大、函授、高职、自考、社区教育等各类各层次的学习成果框架和学分银行,最终探索建立适应终身教育体系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体系。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教育突破点

网络教育离不开教学平台的搭建,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搭建的关键点和质量提升突破点就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共享的教学资源建设适应教育教学者需求,面向应用和技术技能培养的教学资源库,才能更好地为实际教学资源系统服务,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1.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遵循原则:整合、共享、共建“整合”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用户需求,针对需求筛选现有数字化资源。对校内老师的相关课程进行数字化加工,合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线网络课程。“共享”是将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上线、对外开放,与外界交流相互学习,实现校内外及社区学员充分享受到共享资源。“共建”是通过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不断改进、丰富和调整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投入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来。2.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学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要遵循可靠性、灵活性、开放性和简洁性这四个特点。建设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素材教学资源,即立体化教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教学支持系统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制订的科学、标准、规范的资源体系,同时依据开放、共享、共建的原则让全校师生加入到资源库的素材建设中来。在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学资源评价机制和管理系统,确保资源的高质量,支持教学资源库的大容量存储和大规模应用。

四、碎片化教学——点对点针对性教育教学

继续教育要着力解决如何提高在碎片时间里学习的效率,如何使学习者学以致用,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感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发展,人们的学习呈现出碎片化和泛在化的特点,微课、慕课(MOOC)作为新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变革。慕课建设和微课制作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将学习内容精品化、碎片化,把每个知识点分为一个碎片,一个“课例片段”,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知识鲜明、短小精悍的特征,抓取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过程控制和学习支持服务,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让学习者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点,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益和受众的广泛性,同时使教育成本降低,解决了教育不公的问题。慕课微课用于继续教育,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与校园分离,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人生战略选修各种课程,将来还能获得不同的学位、证书。基于慕课和微课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已经普及到教育之中,碎片化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五、VR技术——教育新变革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人为虚拟的环境,这种虚拟环境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的三维数字模型,并编制到计算机中生成一个以虚拟感觉为主,包括听觉、触觉的综合可感知的人工环境,使得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这个环境的感觉,直接观察、操作、触摸、检测周围环境及事物的内在变化,并能与之发生“交互”作用,使人和计算机很好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职业院校要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已经逐步创建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补足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带来的教学短板,将虚拟现实系统,引用到实训操作、培训教学、继续教育领域,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各种技能。现阶段,VR技术现在已大量应用于学前教育、工程训练、医学解剖、飞行驾驶中,同时也在继续教育的各个培训领域大显身手。1.建立虚拟实验室满足继续教育实践需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实验,通过让培训学员在“实验室”里浸入真实场景体验各种实际操作来提高操作技能及熟练度,虚拟实验室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方方面面,解决了场景限制,让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2.虚拟教学解决学习难点。虚拟教学提供给学习者生动、身临其境的感性学习材料,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中的知识难点。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复杂的物理现象,供学员观察学习,如原子核裂变、半导体导电原理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员还可以进行温室效应、电路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虚拟现实技术还应用于维修手册,通过VR眼镜,充分进行情景模拟,“手把手”指导用户进行部件维修。3.虚拟教学避免实验或操作带来的危险。以往危险的或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实验,多采用录像播放的方式进行演示,学员无法直接参与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避免各种实验意外。例如,虚拟的化学实验,可以避免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燃烧、爆炸等危险;虚拟的外科手术实验,可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病人”死亡的医疗事故;虚拟的汽车驾驶教学系统,可免除操作失误而产生的意外事故;虚拟的飞机驾驶系统,不会造成飞机坠毁事故。4.虚拟实验可提高操作熟练度。军事作战技能、外科手术技能、教学技能、体育技能、汽车驾驶技能、果树栽培技能、电器维修技能等各种技能训练,不仅对学员的熟练度要求很高,而且做一次实验成本比较高。在虚拟环境中学员可以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人类对世界、自己、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它是一项深远的具有潜在发展的新技术。虚拟现实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媒体,以其自身强大的教学优势和潜力,最终在学历教育、培训等继续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构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的提出,普遍化、简洁化、便捷化的碎片式学习、沉浸性学习成为大趋势,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是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重点。因此,应立足于继续教育的本身需求,坚持质量立身的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继续教育中,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严继昌.“十三五”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

[2]魏健.狠抓教育资源库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3]吴长帅,朱琦,李兆君.近十年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综述[J].计算机教育,2011

[4]安晏辉.VR技术在职工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学校教育研究,2015

[5]吕新月.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新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5

[6]周红.高校继续教育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J].智库时代,2018

第4篇:数字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出版;在线教育;发展策略

教育出版与在线教育的融合是互联网时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研究教育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的本质与方式,再利用互联网思维模式来构建教育出版和在线教育融合的新体系作出探讨。以下主要围绕着当前教育出版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教育出版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教育出版独霸一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传统教育出版的环境表现了明显的地域性,由于地方出版社与中央出版社的沟通不及时,教育出版单位也与其他同行业者的接触交流不够,导致教育出版存在多样性。第二,教育辅导材料出版市场混乱,教辅材料的质量没有统一,存在严重的盗版、模仿、抄袭现象,导致整个教辅行业的竞争极为严重,许多小型民营图书公司并不重视教育发展改革,而忽略了教育辅助图书的质量,这也导致整个教育辅助材料市场没有创新性。第三,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多数读者开始接受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也更受年轻人的喜爱,这让纸质版教育图书的发展市场严重受阻[1]。

二、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许多在线教育重视平台建设,但对平台的真正意义并不了解,如今整个互联网内只有“淘宝”平台最为成功,许多在线教育立志成为教育类的“淘宝”,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积累客户成为难题,在整个教育平台内部如何引入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相匹配等都是平台建设的难题。此外,在线教育需要将学习者和教育者放在同一个平面开展工作,但是长期以来两者无法形成良好的聚合力。第二,在线教育没有标准的行业评价体系,而是在抄袭和模仿电商的发展模式,这对于在线教育来讲,它会在一定时间内积累客流量,但是无法有发展阶段和鼎盛阶段。在线教育和电商虽然有互通之处,但是电商卖的是商品,在线教育卖的是课程,商品可以根据其质量的好坏判定是否具有相应价值,但课程的好坏没有实际依据,因此在线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2]。

三、明确教育出版与在线教育融合发展的本质和方式

教育出版与在线教育融合具有创新性的战略思维,该创新性战略思维重点表现在两个部分。第一,明确教育出版与在线教育融合发展的本质和方式,教育出版的重点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资源传播的方式发生改变,让教育出版的图书和市场价值判断受到一定影响,传统的图书出版过程中各流程都是分散进行,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的复制、加工、传播和交易都是一体化完成。让教育出版与在线教育融合不是为了仅仅将内容做到优质,也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得胜利,而是在优质的资源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做到创新发展战略创新性,战略思维是站在长期发展条件下,根据整体新思维,强化统一进步。教育出版与在线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找到两者的共通性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满足两种的需求,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探寻两者的联系,让在线教育成为可盈利、可娱乐、可发展、可技术的全面性教育平台[3]。

四、以互联网思维全面建设教育出版和在线教育融合新体系

以互联网思维全面建设教育出版与在线教育融合的新体系,需要重视互联网的特性,在互联网平台需要重视用户的参与度和体验度,让用户能够感受到产品的创新创意和建设,保障平台建设与用户的需求度相贴合。所以,在教育出版和在线教育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要将用户的体验感作为平台建设的重要节点,充分挖掘用户的所需要求,建立更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服务模式,从而为教育出版和在线教育融合新体系创造更大的收益。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大数据思维是其关键思维模式之一。根据大量的数据去寻找数据背后存在的价值和问题,这对于教育出版于在线教育融合发展来讲,利用大数据思维来分析各大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关键,通过大数据来了解用户各项行为信息并进行反馈,为教育市场的行情变化提供准确判断,从而挖掘用户的深层次价值,也能为平台产品的优化升级和优化建设提供数据条件。此外,互联网时代也重视用户流量,谁拥有了大量的用户流量也就等同于拥有了一大批潜在的消费用户,这也就更可能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流量能反映用户数量、页面浏览量,这就体现了产品的关注情况和使用情况,有助于帮助产品挖掘市场价值。教育出版和在线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市场适用度来调整各项策略,使得平台运营可持续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出版于在线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未来教育出版也会继续深化改革和创新,在教育出版工作中需要一直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态度,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实现多行业融合发展,从而为教育出版行业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常智韬.互联网教育:优质教育出版资源的重构与再造[J].出版与印刷,2017,02:33-37.

[2]梁小建.教育出版服务主导数字化转型与营销策略研究[J].出版科学,2017,2504:28-34+39.

第5篇:数字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MOOC;远程教育;教师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将成为我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路径。在影响学习者最终学业成果因素中,教师的能力水平是最有能动性并且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基于MOOC平台的在线教学模式特点

MOOC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首字母缩写,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又称慕课。2012年,大量MOOC课程取得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大量互联网公司以在线课程为核心产品进行推广和应用,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公司有Udacity、Coursera和edX,这些互联网公司将大量高水准的在线课程以免费的形式对学习者进行开放,同时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在线帮助,为在线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包括学习任务的设置、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反馈、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为完成课程任务的学习者提供学习证明文件[1]。MOOC在线教育形式传承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真正实现了先进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是传统教育学习方式和模式的划时代的创新。MOOC的教育理念对目前远程教育的影响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MOOC的出现对现存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教育质量、教学理念甚至是发展的方向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远程教师职业能力出发,研究MOOC与远程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远程教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远程教育的能力,促进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2]。

二、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现状

目前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远程教师往往试图将传统课堂教学照搬到远程网络教学,将普通课堂教学的PPT讲义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或者仅仅在有限的面授教学中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成本,还对学生最终学业表现没有实质的帮助。因此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远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按照网络在线教育的模式重新进行设计,这不仅仅是先进网络技术的引入,更重要的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需要熟练掌握网络教学相关技能。但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还处于探索期,教师一般都没有接受过远程教育的学习,他们获得的专业学位只是针对自身专业的研究培训。因此,大多数远程教育教师只能利用自身学习过程中熟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但远程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远程教育中,尚不能满足远程教育的发展。大多数远程教育教师需要网络技术应用和网络教学方法的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网络教学的能力[3]。网络教育平台MOOC的出现,给远程教育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因此研究远程教育教师如何通过MOOC平台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远程教学水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MOOC在线平台对远程教师能力提升的影响

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技术水平

慕课的出现,使传统远程教育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水平,明确在线远程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学习方式,只有主动迎接新的教育革命,适应新型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教育都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MOOC课程将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成学生,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帮助学习者为主要工作,将培养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随着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不管是自主学习模式还是翻转课堂模式,这些网络在线教育都将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方向。培养学生在线学习能力如同阅读和写作一样重要,能否实现真正的终身教育模式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能力。MOOC的全球共享性使得教师能够查询到世界各地的最先进的课程,同时可以将世界各地的同类型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门课程的特点,找出优缺点。这样可以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4]。课程的全球共享背景下,先进的课程会迅速脱颖而出,而理念过于陈旧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的课程将被逐渐地淘汰,MOOC平台优质课程的出现,为远程教育教师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了优秀的样本,促使教师通过对MOOC平台相关课程的学习分析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教学及其技术水平。

2.提高构建课程资源的能力

MOOC平台上有各个领域最知名最优秀的教授在线讲授课程,为远程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将在线课程优秀的内容转换为自身教学的内容,将本课程最先进的知识融入自身课堂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饱满。MOOC课程的出现是传统教育在先进网络环境下的一次飞跃,是在先进技术辅助下,对原有传统课程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这些对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需要不断在教学水平上提升自己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同时也不必要完全迷失在网络技术应用中,先进的网络教学技术可以依靠专业网络技术公司人员的协助,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资源内容方面下功夫。通过对MOOC平台相关课程的分析研究,明确在线课程资源应具有完整的课程结构。除了传统远程教育课程提供的文本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BBS答疑之外,更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交互性媒介,通过课程的学习,将学习者与教师互动起来,教师通过交互性媒介,了解学习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习者提供在线指导服务,适当安排相关的专题学习资源[5]。同时在线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目标性,课程资源以一定的时间周期逐渐开展,学习资源以学习过程的纵向需求进行分布,学生通过清晰的学习路径找到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测试内容、交互社区等,课程资源内容按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的组织和安排[6]。每个主题以课程练习和课程音频、视频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视频应该作为在线课程信息传输的主要形式,视频资源呈现方式要具有多样性,同时将视频课程内容与练习进行无缝融合,强调做中学和知识点的强化,观看一个主题视频内容,进行相关练习,掌握知识点后,开启下一个主题内容的学习,如此形成一个连续顺畅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路径一步步学习课程知识[7]。同时整个课程要明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教师应及时将在线课程的任何动态通过不同的交互媒介告知学习者,使学习者能够及时获悉课程动态。另外,在线课程学习中,要特别借助互动媒介进行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学习者需要哪些学习资源,教师要及时提供给学习者,让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3.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水平

MOOC的定位是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在线学习方式,同时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在线教学的发展,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通过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了解学习者的真实学习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自身的在线教学水平。例如理工科课程应该偏重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安排丰富多彩的实验体验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趣味,使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同时在具体项目操作中也提高理工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课程偏重于情境化教学,使学生感同身受,将相关知识深刻掌握[8]。慕课在线教育平台的全球共享性,能够提供大量学习者学习的大数据,通过这些大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能够有效地优化在线教育的学习模式。数据挖掘技术的成果运用到在线教育中,使得教师和学习者能够受益,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得教学效果更富有效率。通过运用云计算支持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在线教育的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实现精准监测学习者群体和个人学习的信息流,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并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教育系统决策提供关于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数据。

四、结语

慕课推动了全球的知识共享和教育开放,给全球的学习者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为了适应时展,远程教育必须将大规模网络课程引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在线教育如何发展,教师能力永远是远程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MOOC为主流的国际在线远程教育环境下,远程教育教师应该突破原有观念,主动迎接新的挑战。同时通过研究学习MOOC相关课程,熟悉在线教育的技术特点,优化在线课程资源,提升在线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与学生互动,做好学生在线学习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4.

[2]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3]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4-37.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7-69.

[5]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参与式学习文化[J].中国教育网络,2011,(5):15-18.

[6]宋德清.MOOC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索———基于开放大学建设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6):68-74.

[7]张璇.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再思考———以江苏开放大学实践为视角[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5-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