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危机处理案例范文

危机处理案例全文(5篇)

危机处理案例

第1篇:危机处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HTML;浮动;定位

1背景

本教学单元的教学模式为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和过程管理。以淘宝网项目,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然后将整个项目进行分解,以任务为驱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借鉴IT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案例呈现

2.1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浮动、浮动塌陷、定位和浮动与定位的综合运用,重点是浮动与定位,难点是浮动塌陷以及浮动与定位的综合运用;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具备web前端静态页面开发能力;在方法能力方面,具备对知识归纳的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具备有效地时间管理和准确的自我评价的能力。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从学生认知、能力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当前大多数学生理解盒子模型和默认标准文档流,并能熟练运用,整体学习信心高昂,团体意识较强。因此,为了实现本次教学目标,制定了课前预习作业;课中上机任务,并按学生水平采用分层教学;课后,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2.2教学内容

《网页设计基础》属于软件技术专业大一阶段的核心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后续Web开发课程的基础前导课程。本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在前次教学单元完成的淘宝网页面的基础上,运用浮动和定位制作淘宝网商品详情页面。地位:浮动与定位是本次教学单元重点与难点,是后期进行网页布局的核心基础知识点。作用:浮动实现块级元素横向布局,定位实现页面元素精确定位。前后联系:浮动与定位是对前驱知识的提升,后驱网页布局知识的核心。选取理由:本次学习任务是浮动和定位综合运用,以任务驱动,让学生边做边学。

2.3学情分析

根据之前的教学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情如下:1)大多数学生对标准文档流、块级元素、行内元素和盒子的概念掌握较好。2)大多数学生对盒子和文本相关属性掌握较好,但相应的英文单词掌握不熟练。3)大多数学生对浮动和定位可能较难理解,需要用案例分步教学,边做边学。

2.4教学过程

本教学单元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演练和课后巩固。课前:制定预习任务和作业,预习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中:以任务为驱动,指导学生上机练习,并对学生分层教学,循序渐进。课后:制定课后作业,强化知识,进行教学总结,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难问题。课前,首先按学生水平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层教学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然后,预习案例,先学后教,让学生学习起来从容不迫;其次,完成预习笔记,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从而知己知彼,轻松听课;最后,检查学生预习完成情况,从而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中,首先通过一个案例复习之前所学知识,在默认标准文档流中,行内元素自左向右排列,块级元素自上而下排列;并通过另一个案例,说明块级元素可以自左向右排列或者在父级元素内部某个确定位置上出现,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现象对比,抛出问题,引入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浮动与定位。整个课中教学过程,分为引入案例,素材准备,网页制作和点评学生等四个阶段,各阶段说明和时间分配如表所示。其中,网页制作任务分解为7个步骤,由简入繁,步步推进,配以讲解和提问,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并事先根据学生预习反馈的情况,制定了每个子任务的难度等级,从而为分层教学提供实施依据。最后,通过点评学生上机完成任务,总结优缺点,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课后,针对本次学生上课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总结,以便为下次上课做好针对预案,通过本次课发现,多数同学编码命名不规范和注释较少,喜欢动不动就问,自我解决问题能力较弱,部分同学对浮动和定位理解不清,对专业单词不熟练。这表明,在下次上课前,需要学生继续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早自习多读写单词。

2.5教学方法

本教学单元引入课程的方法是引入案例、案例演示、边做边学。l引入案例:引入具体要实施的项目案例,明确学习任务;l案例演示:将知识点贯穿到每个任务中,并演示,边讲解;l边做边学:以任务为驱动,将案例分解,由繁到简,边做边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知识点,将整个任务拆解成7个步骤:l步骤1:基于上次学习任务,首先完成父级盒子和两个子级盒子的创建。l步骤2:通过浮动属性实现两个子级盒子左右横向排列,并同时抛出问题:为什么两个盒子浮动后,会导致父级元素的高度变成了0,造成浮动塌陷现象?旨在启发学生思维,透过问题现象抓到问题本质。l步骤3:通过多种方式清除浮动塌陷,并同时提出问题,进行强调和小结。l步骤4:添加网页文字和图片。l步骤5:添加网页文字样式。l步骤6:通过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添加半透明文字说明栏,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两者实质区别。l步骤7:通过固定定位实现网页中的广告栏,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搞清固定定位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洁.高职高专“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探索及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117-120.

第2篇:危机处理案例范文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具体影响因素

首先是系统基础设施本身的运行因素影响。对于现阶段的广播电视安全运行网络系统来讲,广播电视系统重点应当包含光端机、消防专用设施、系统供电电源、无线路由器、调节温度模块以及机顶盒等。以上的某个系统重要运行部件如果产生了损坏,那么将会导致广播电视的整体栏目播放效果与播出质量受到非常显著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栏目信号出现延时传输或者电视栏目画面产生模糊的后果。其次是人为的系统控制操作因素影响。在广播电视的运维控制系统中,某些系统运维负责人员本身欠缺最基本的职责意识,那么将会造成广播电视网络的运维环节与运维过程受到外在的人为操作干扰,引发广播电视的延迟信号传输情况。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某些值守技术人员由于欠缺基本职业道德,因此导致广电网络的传输设施遭受人为损坏,或者由于人为疏忽的影响,从而造成切割与盗用广电传输线缆的安全隐患增加。第三是外界的自然气候与自然环境影响。电视栏目内容以及广播信号的平稳安全传输过程不能缺少系统防护设施作为重要保障,否则将会增大栏目信号输送线路遭受雷击或者遭受其他恶劣气候影响的可能性。

2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的必要性

近些年以来,广播电视的传输栏目信号系统正在增加栏目频道,充分保证了栏目受众都能获得更好的栏目收视与收听体验。然而与此同时,相关负责人员在维护与检修广电信号传输网络的环节中,将会投入相对较高的网络运维资金成本以及人力技术成本。在卫星传输的同步信号传送控制系统影响下,广电网络系统可以保证全天播放多个不同频道的栏目内容与信息,因此客观上体现了系统安全运维的重要实践意义。广电技术传输网络目前由于受到智能化与网络化手段带来的影响,因而倾向于扩大智能传输与控制手段的覆盖范围。在目前的该领域运维技术实践中,具有实时监控特征的同步传输控制网络模块可以做到充分保证电视栏目与广播信号的良好传输时效性,依托智能化手段来维护广播电视的网络播出系统。

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的目前实施状况

从现阶段的网络管理与网络运维整体状况角度来讲,系统运维的负责部门及其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着眼于电视与广播栏目的安全播出,确保建立在智能控制模式基础上的广播电视运维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的栏目信号传输质量以及更快的信号传输速度,有效优化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播出运行控制效果。现阶段的广播电视栏目安全播出控制网络系统并没有达到全面完善的水准与程度,其根源就在于广播电视的栏目传输网络模式本身缺少完善性,导致广播电视的各个栏目传输模块与系统未能达到紧密连接与互动的效果。某些系统运维的技术负责人员往往忽视广播电视安全传输中的运维控制细节,严重影响到广播电视的信息全面传输以及安全传输。

4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的具体策略要点

广播电视栏目对于广大受众具有精神层面上的引导意义与支撑作用,运用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安全播出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目前在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系统运行管理以及技术维护实施过程中,相关的系统运维负责部门必须要做到充分关注如下的技术实施要点:

4.1提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专门技术人才支撑

广播电视的各个栏目内容如果要得以顺利的播出,那么必须建立在该领域技术人员作为重要保障的前提下。为此,作为广播电视台及其相关负责部门目前针对该领域的运维技术人才应当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培育,搭建人才培训的重要支撑平台,运用现阶段的网络科技手段来支撑广播电视各类栏目内容的安全播出。具体在构建规范化以及安全化的广电栏目运维保障体系实践中,广电部门针对该领域的信息化专门技术人才必须严格实施日常业务的培训,充分保证该领域的系统运维业务负责人员都能做到充分熟悉广播电视的栏目传输线路基本特征,并且对于关键性与核心性的广电栏目传输结构部件予以全方位的安全运行检测,开展实时性的广电信息传输系统维护。

4.2健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的现行制度体系

制度保障体系构成了广电栏目信号得以平稳传输的重要基础支撑,因而决定了健全现行制度保障体系的重要实践意义。目前在完善与健全广播电视栏目安全播出保障体系的环节中,作为系统运维的具体实施人员必须做到经常测试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系统的关键结构部件,通过实施常规检测的做法来完善现有的栏目播放技术保障体系。经过全方位的技术检测以后,相关技术人员如果能够判断出某个特定的广播电视栏目播出系统运行线路以及其他运行部件已经产生损坏,那么对于现有的系统运行部件必须立即加以检修或者更换,维持良好的广播栏目以及电视栏目播放效果。

4.3建立完整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保障平台

安全保障机制主要依赖于该领域的网络技术支撑平台,现阶段关于建立完整与健全的广电栏目播出保障机制必须要重点着眼于运维管理举措的全面优化。这是由于,广播电视栏目的运维保障网络只有在定期得到更新的前提下,才能维持完整与健全的网络栏目播出保障功能。为此,相关负责部门针对定期性的广播电视各项基础设施以及基础平台运行设备检修机制应当予以不断的优化,及时完成全方位的广电栏目播放系统升级操作,进而实现最大化的系统运维保障功能。

4.4及时启用应急保障与应急预警机制

应急预警机制是否具有完善性与实时性的特征,在根本上决定了广播电视网络的整体安全运行效果,并且关系到广播电视栏目在突然中断或者遇到其他技术障碍时的应急响应速度。为此,相关技术人员针对网络化的应急响应与信号传输体系必须做到全面加以创新。现阶段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可以实现同步传输的性能,也就是运用SDH系统用于传输广播电视信息。在目前的同步数字系统构成中,单元指针区具有管理整个网络传输系统的作用,并且设计为兆比特的系统传输速率计算单位。对于同步数字体系可以表述为同步传输性的光网络,该传输网络在转换原始的数字传输信号时,主要选择同步复用与同步传送的做法予以实现。对于完整的SDH系统主要划分为净负荷区域、段开销区域、管理单元区域等。因此在目前的相关实践中,技术负责部门就要做到完善现有的广播电视平台应急预警机制以及应急保障体系,切实增强现有的应急技术支撑与保障力度。在网络传感模块的支撑下,应急保障的网络运行体系将会达到良好的系统响应速度,有效防止了系统延迟传输数据与信息的情况产生。

4.5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防雷安全监管

第3篇:危机处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网络安全;漏洞处理策略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生产、工作与生活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计算机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安全漏洞问题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不法分子抓住安全漏洞,对用户信息及数据进行盗用和损毁,严重损坏了用户的利益,在此情形之下,需要强化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问题进行综合考量,并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及网络安全漏洞处理。

1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与网络安全漏洞处理的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及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应用更加频繁,通过计算机技术,可提升人们生活的便捷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效率的增长,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充分彰显网络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协调电子商务及电子办公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均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息息相关,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切身利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开放性较强,所以在网络运行中,安全漏洞问题时有发生,若是不能对网络漏洞进行处理,将影响信息资源的应用安全,导致信息数据被篡改和盗取,所以需要合理的措施对安全漏洞问题进行解决,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保障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1]。

2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类型

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由于计算机网络存在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其应用过程中安全漏洞问题的发生概率也比较高,若不进行安全漏洞的修复,将直接出现用户数据丢失的问题,加剧企业经济损失。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中,最常见的漏洞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必须依靠计算机软件开展,计算机软件可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类型较多,软件的运行机制各不相同,且软件的开发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软件安全漏洞问题的发生概率也比较高。比如,在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软件的下载安装过程中,软件自身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病毒随软件一同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严重影响计算机应用的安全性。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病毒类型不断丰富,病毒的出现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2]。(2)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漏洞计算机在运行之中,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应用的安全性,这些安全漏洞极大程度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不良影响。人们在实际应用计算机系统执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欠缺计算机知识,缺少专业的操作能力,长时间应用计算机而不进行有效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检修,导致计算机系统安全漏洞的发生,加剧计算机的安全隐患,若是情节严重,还会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应用产生不良影响。当前,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进步,网络环境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为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安全,必须对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尽早修复,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少其对网络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3)计算机硬件系统漏洞计算机应用中,为保持其稳定和正常的运行,最基础的内容就是硬件系统的应用。硬件系统会直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影响,网络硬件系统应用中,若是不能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将加剧硬件系统故障的发生率,并导致系统安全漏洞的出现,增加计算机应用的安全隐患[3]。但是,在网络硬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对硬件安全系统的保护,所以一旦硬件系统出现安全漏洞,将直接影响信息的正常传输,导致用户信息被盗用或者损毁。

3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方式

(1)信息收集的维护及优化信息收集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收集的主要方式,其可保障整个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正常化,若是信息收集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后续的工作。为促进信息收集效率的提升,确保信息收集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就需重视信息系统的维护,确保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信息系统维护工作开展有据可依。为促进信息收集效率的提升,必须区分有利用价值和无利用价值的信息[4]。(2)信息处理的维护与优化计算机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属于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内容。当前,计算机依靠自身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与人类大脑思考问题的过程相类似,所以信息处理功能的维护与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够促进计算机工作效率的提升,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以确保编程语言内容的严谨性和稳定性,减少失误的发生。计算机编程语言属于计算机进行语言识别的一种方式,其可以保障计算机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想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效率进行保障,就必须优化和改善计算机编程语言,将识别度高的语言作为编译语言,以促进信息处理效率的提升[5]。(3)信息存储的维护与优化计算机信息可依照一定存储顺序在计算机存储器之中储存,其属于计算机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当前,RAM和ROM属于计算机存储器的关键内容,RAM属于读写存储器,不仅可以读取数据信息,也可以在存储器中编辑相关数据,ROM属于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数据,无法将数据向存储器中存储。只读存储器的读取速度更快,但是其存储量较小,若是经常对信息进行操作,必须将其放置于只读存储器之中,若是应用概率较小的信息,可以在读写存储器之中存储。其与计算机内部存储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部存储器的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携带方式简单,存储便捷,其存储容积和体积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应用前景广泛。(4)信息传输的维护与优化为保障信息传递的迅捷性和准确性,必须对互联网络进行完善,信息的传递以网络为载体,其关系到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信息社会的关键命脉就是网络。在科技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性能不断优化,互联网形式主义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种,多台计算机终端平台为互联网,只需要通信线路,即可进行计算机的连接,依靠互联网技术,可提升信息传递速度,优化人类沟通交流的效率。(5)计算机检索维护及优化计算机检索功能可方便人们对数据信息的检索,该功能从用户需求出发,对信息检索过程和技术进行探寻,以高智能化的手段开展信息检索服务,依靠分段法、追溯法和普通法进行信息计算,以确保检索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4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防范方法

(1)系统与防火墙由于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更新功能,可依据用户设定的周期进行自我检查,分析是否需要定期进行系统更新,若是需要更新,系统则会自动下载补丁,完成更新和安装,对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进行修复。防火墙属于计算机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防火墙会对外来访问进行控制,在外部网络对主系统进行访问的过程中,自动封闭其他系统,降低计算机中的病毒运行,若是网点特殊访问需求,则防火墙会进行自动拦截,减少非法入侵。依靠数据包信息过滤的方式,对信息数据包进行定义,并依据相关规定,分析数据包是否可以进入,若是数据包内容与规定不符,则会自动丢弃[6]。除此以外,系统和防火墙还会对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访问进行一定的限制。(2)目录级与属性目录级控制属于对用户访问进行控制的方式,可让用户依据目录进行文件使用权限的限制,以保障访问的安全性,若是用户打开权限后,其可依靠任意一种形式对客体内容进行访问,确保任务的有效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对资源访问进行控制,确保了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属性安全控制指依据用户应用文件,系统地对资源访问属性产生权限作用,并进行分配,该方法完整性和保密性较强,安全性较高。(3)密码技术密码技术可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促进信息安全性的提升,将重要信息进行密码设置,必须在获取访问权限后应用,可有效降低信息泄露概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计算机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且信息系统不断进步,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之过程中,必须协调多方因素进行考量,确保信息系统能与时展相适应,所以这就需要强化信息系统维护与网络安全漏洞处理的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应用安全,保障人们应用计算机的实际效果和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段永霞.浅析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与网络安全漏洞处理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9,025(025):48.

[2]刘胜新.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与网络安全漏洞处理策略[J].大众标准化,2019,305(12):34-35.

[3]严红岭.对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的相关探讨[J].各界,2019,000(014):64.

[4]侯均,王野平.试析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2):159-160.

[5]张莎莉,洪月,韩柳.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9,021(008):144.

第4篇:危机处理案例范文

由于我国关于图书馆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应急管理的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

(一)应急管理的教育意识淡薄

危机意识是应急管理的起点,也是建立危机预防培训机制的基本前提。在我国,不论是政府官员、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还很淡薄。根据网上初步调查,我国只有极少数图书馆制定了防灾应急预案。如首都师范大学于2004年11月制定的《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新疆财经学院图书馆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等。但这些预案的规定都过于简单化,缺乏可操作性,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难情况少有预见,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可见,这样的预案根本无法实施应急教育,应急教育普遍被淡化了。这样的预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会使防灾救灾工作大打折扣,容易在危机出现时导致措施无力,从而造成很多机会丧失,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应急管理的教育常设机构缺乏

一直以来,图书馆应对危机的通常做法是当危机来临并造成一定的灾难后,决策机关紧急宣布成立一个临时性机构,选派得力干部依托有关职能部门组成救灾办公室、抗灾指挥部等,风风火火地紧抓一阵子,待危机过后就撤销解散,人员各自回归原单位,以后再遇到大的危机事件,就如法再次炮制一遍,循环往复,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常设的综合性公共危机管理组织。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缺失,造成图书馆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和延续性,因而也往往无法为图书馆长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指导[2]。

(三)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技能缺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掌握必要的应对危机的技能是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馆员应对危机的技能却十分有限,许多人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在危机状态下如何正确地实施自救和疏散读者,并及时抢救宝贵文献资料了。实施应急教育,必须要以科学的教材作为支撑。我国目前可供使用的公共危机教育教材十分稀少,而且内容大多过时、陈旧,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如,防火教育,只告诉人们遇到浓烟时,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以避免烟雾侵害。其实现代建筑大部分都使用了化学合成的建筑材料,如果遇火燃烧,会释放出有毒气体,仅靠湿毛巾是挡不住毒气的,最可行的办法是使用防毒口罩,并且提前确认安全出口[3]。此外,不论是在教育部门还是在行政机构,目前我国几乎没有专门负责应急教育的部门,专业的公共危机教育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图书馆馆员的应急教育显得更加棘手而又重要。

二、完善图书馆应急教育培训的建议

突发事件的显著特点是事发突然、破坏力极强。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对图书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已引起很多图书馆的重视,但仅靠应急预案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全馆一盘棋,需要加强应急教育培训作后盾和保障。

(一)设立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

应急管理在现代图书馆是一项长期而急迫的工作,应从制度上成立对突发性事件进行预测、监控和训练的机构。该部门的职责在于: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事件管理指挥系统,对图书馆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具体安排,变被动性应付危机为主动性反危机;二是编制图书馆应急预案。针对有可能对图书馆造成威胁的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应急方案;三是建立应急管理教育和训练系统,对广大图书馆馆员和读者进行应急管理教育和危机应对模拟训练,增强应对危机和自我保护能力;四是修订绩效考评体系,在制度上为工作人员有效的应急管理业绩和处理危机的培训成绩提供正向激励。

(二)树立科学的危机教育培训理念

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教育培训理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工作,除国家立法,有关主管部门规定之外,领导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应急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从行动上进行落实。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事实证明,只有领导层真正重视了这项工作,才能促使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发生突发事件时才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第二,积极开展危机教育。通过危机意识教育、危机防范教育、危机处理教育、危机案例教育等多种方法来帮助馆员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危机管理技能,使馆员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培训

从大量的突发事件案例来看,由于我国图书馆馆员及广大读者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以至于一些原本可以避免或减少的伤害反而扩大,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实证明,如果每位馆员及读者本身拥有自救和施救能力,就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求助、求生、自救以及施救技能,为从容应对各种危机创造条件。

1•学习应急预案

编制完善、适用的图书馆防灾应急预案公布后,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图书馆员工认真学习,要让应急预案从文件柜中走出来,不仅要走进大家的文件夹,更要走进全体工作人员的头脑中、意识里。要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手段,普及防灾知识和应急预案。例如在馆内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指示标牌,张贴清晰简单的馆内平面图;在图书馆网站的首页醒目位置公布图书馆应急预案,让读者可随时查看。这都是简单可行、收效显著的方法。

2•开展案例教育

为了使大家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可选择一些公共场所的突发事例和历史事件进行案例教育。对于图书馆来说,公共场所以及图书馆领域曾经发生过的每一次事件,都是前车之鉴,一定要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比如2007年7月,云南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自动灭火设备发生异常,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突然喷发,十多名读者和二十多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出现中毒症状[4]。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一旦出现此类事件如何进行妥当的处置,不仅要进行讨论学习,还要请专业人员辅导,从而寻找最佳处理方案,为此类事故的处理提供解决的依据。

3•应急手段培训

要开展各种应急措施和应对能力的学习与培训,使大家掌握一些处理应急事件的常识和方法。每个馆员都要熟悉馆舍布局,电源控制地点,安全疏散的设施、渠道、顺序、方法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及时报警,及时疏散读者;还要掌握一些逃生自救的原则和手段,如电器电路的切断、外伤急救的包扎止血、人工急救、消毒隔离和消防器材、化学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等。仅在馆内进行学习还是不够的,还要走出去,到专业的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如2000年11月,全国第一家消防防灾教育馆———湖南消防防灾教育馆正式开馆。整个教育馆通过实物展览、现场演示、亲身体验等参观模拟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实,使消防宣传教育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5]。到这类专业的教育机构学习,会学习到更加全面的防灾知识,弥补馆内学习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4•应急素质教育

要在馆内开展应急素质教育。面对突发事件,惊慌失措或盲目指挥,只能导致局面更加混乱,后果更加严重。训练有素、有预案可循的员工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措施得当,从而降低损失、减少伤亡。要教育党团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教育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同舟共济,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第5篇:危机处理案例范文

无论中国还是整个亚洲地区,经济社会都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尤其是中国,正处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危机事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高频次、大规模;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国际化程度加大等等(薛澜,2003)。有效应对重大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和亚洲各国各地区重要工作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SARS危机以来,我国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几乎天天都有危机事件的报道。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大力组织抢救抢险,但是,各种重大危机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并没有快速减少,经济损失的总量并没有迅速降低。危机的原因多多,但其中危机管理教育的缺失和不完善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地深刻地反思。危机管理的实践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对危机的方式、组织形式等千差万别,但其中对危机管理教育作用的认识、对危机管理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开展程度,决定了重大危机应对的成效。任何国家、地区及其企业、行业,如果不深入持续地开展危机管理教育,有效应对危机管理就会成为一种美丽的空想。换句话说,应对重大危机的成效取决于危机管理教育开展的广泛深入程度。当今社会,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广泛借助媒体的力量和导向,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危机,开展实效的危机管理教育是危机管理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对我国开展危机管理教育的反思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和各种重大危机应对,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比如,某些行业内已经建立起相对良好的运行机制,颁布了适应部分行业和特定企业的危机处理法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专业性的危机应对教育和训练,要求企业、行业、政府建立各种公共危机处置预案,规范了应对重大危机的信息传递及管理规范,明确了处理的程序等等。但是,我国有效的危机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某些行业的应急管理还不完善,对重大危机的处置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如何识别、防范、预警、处理各种重大危机的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特别是对危机管理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缺少应对重大危机的培训实践,系统的危机管理教育制度和体系还没有形成。有专家认为,“中国内地社会危机教育尚处于空白状态”(王郅强,2003)。我国危机管理教育的这些问题和现象,凸现为多方面的“重”此“轻”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自然灾害危机应对教育,轻社会经济危机应对教育

与亚太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相似,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较重视自然灾害引起的各种危机应对及其教育,忽视社会经济危机应对教育。这可从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时间、数量以及政府召开的各种会议的主题、内容得到佐证。2003年发生SARS危机后,我国颁布的几项法律法规,才表现出政府对公共危机的重视。即使有几部关于社会经济危机的法律法规,但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反映出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即使在有限的社会经济危机应对教育中,也还呈现出重危机带来的经济效益应对,轻危机带来的社会长期效益应对教育的特点。

2、重企业危机、政府危机应对教育,轻行业危机应对教育

2002年以来,许多企业更加重视危机管理的培训,企业危机管理培训市场逐步扩大(常常以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危机管理教育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这方面的工作以公共关系学界和管理学界为主。2003年以来,政府危机应对教育因为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变而变得火热起来。除党校系统为学员(公务员)开设危机管理课程(如深圳)外,全国的行政学院系统还举办了多次政府危机管理的研讨会,实行“以会代训”方式的教育。从全国教育培训的情况看,尽管煤矿等行业开展了一些教育,但多数行业没有开展危机教育。行业危机管理教育成为相当薄弱的环节。从重庆火锅底料石蜡事件引起的行业危机处理及其教育情况,足见行业危机管理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是多么重要。

3、重视危机个案及处理过程,忽视对危机的总结分析及自我教育

从已经开展的危机管理教育实践来看,无论是自然灾害危机应对教育还是社会经济危机应对教育,都反映出:我们比较重视危机个案及处理过程,忽视对危机的总结分析及自我教育;重视危机前期处理,轻视危机后期处理和总结利用。“危机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改风险评估机制,改进风险防范措施,增强组织对危机的免疫能力,从而构成下一轮危机管理的头一道工序”(魏加宁,2004)。由于忽视应对危机的总结利用,所以,我国一些企业和行业的相同性质的危机重复出现,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4、重危机应对的经验教育,轻专业化教育

当今世界,危机的发生及应对需要很强的专业化技能和水平。几十年来对自然灾害的危机应对,我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经验教育成为我国危机应对教育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国外学习了不少经验,但是,危机管理的专业化教育未被作为重点。危机应对的专业化强调不够,演练不足。我国的危机管理教育没有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快速改进。

5、重危机应对的人身安全的教育,轻心理适应教育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在危机应对中,挽救人的生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这一点在危机管理教育中是贯彻得相当彻底的。但是,我们忽略了危机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的治疗与恢复。从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的救助看,心理治疗已经成为危机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既重传统安全的教育,又重非传统安全的教育。

6、重部门内部的危机应对教育,轻部门之间的合作应对教育

从我国对2003年发生的SARS危机应对看,因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局限,呈现出“多单兵作战,少综合体系”、“多政府运作,少社会动员”、“多内紧外松,少公共沟通”(彭宗超,2003)的特点。这反映出我国危机协调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危机治理需要更多地借助外援,共享资源。这方面的教育是不能缺少的。

7、重显性危机应对教育,轻潜在危机应对教育

我国的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危机预警机制还没有建立,造成我国潜在危机应对教育相当薄弱。在已有的危机应对教育中,比较重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危机,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缺少预警和相应的教育与应对演练。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危机识别能力普遍较低的现状,不能说与潜在危机应对教育缺少不无关系。北京零点指标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

8、重视治危教育,忽视转机教育

危机来临,预示着危险与机会并存。在传统的危机应对教育中,比较重视如何规避不利因素,如何处理危机,但对如何抓住突发事件带来的可能的(发展、商业)机会的教育不够重视。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求稳的思想是一致的。

9、重危机客观事实传播的教育,轻报道所带来的危机程度教育

各国新闻媒体对重大危机的报道以及对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不言而喻。我国媒体包括亚太地区媒体的工作人员,接受的教育多为对危机“应该客观报道”,但对危机的这种客观报道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缺少预见性教育。由于现代媒体的网络化、立体化发展,媒体报道可能加剧或缓解危机。哈肯•林德霍夫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新闻工作:瑞典的“危机论述”》中,专门论及语言词汇的选择,对危机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10、重应对危机的行为教育,轻危机管理观念形成教育

没有危机管理观念就没有危机管理行为。纵观我国危机管理教育,其主要侧重点是危机应对的行为教育。对如何形成危机管理观念、危机管理意识的教育重视不够。在实践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多危机处理,少危机管理”。

三、对我国开展危机管理教育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教育体系,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管理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从制度上保障危机管理观念持久并深入人心。我们建议:将危机区分为不同的级别,在国民教育体系不同阶段,设计级别不同的内容,开展带有阶段特点的危机管理教育。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养成教育的过程。在他们使用的教材中增加生存和逃生的内容;在中学到大学阶段,结合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开展危机管理教育和技能训练。“日本小学6年就有近40个课时的危机教育教学内容分别被安排在地理常识、历史启蒙、人与自然、国文等课程中。台湾危机教育内容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也达到近30个课程,且延续到大学阶段,内容依次提高”(王郅强,2003)

2、设立全国性的“危机管理周”

为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建议设立全国性的“危机管理周”,要求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多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危机管理观念,制定危机应对方案,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在危机预测的基础上,针对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模拟训练或情境演练。

3、将危机管理和危机管理教育“引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规划”中统筹考虑

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丁元竹,2004)。危机管理和危机管理教育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4、设立危机管理教育专项预算,确保危机管理教育经费的投入

建议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将危机管理教育所需经费进行单列,纳入年度预算,保证危机管理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应确保涉及到危机管理模拟训练或实战演练所需经费的投入。

5、建立部级危机管理教育网站,分专题建立

危机管理教育教学案例库,为有效开展危机管理教育搭建平台在部级危机管理教育网站上,宣传国家有关危机管理、应急管理、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免费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危机管理预警信息与注意事项,指导有关单位行业开展危机管理演练。部分资源可进行市场化管理与运作。为了有效开展危机管理教育,建议设立不同行业或不同专业的危机管理教育教学案例库。该案例库的建设应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参与,尤其是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作用。

6、发挥媒体开展危机管理教育的优势,强化媒体自身在危机传播中角色扮演重要性的认识

在传媒界进一步加强危机应对教育,并且把危机管理教育的重点放在危机报道的“字词句”工夫上,专注危机报道与危机发展、社会稳定等关系上。处理好危机报道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

7、深入开展危机管理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危机管理教育有没有规律性,如何实现危机管理教育的“投入少、产出大”,危机管理训练或实战演练的有效性如何评估等等,这些危机管理教育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广泛地开展研究。这对逐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