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学生德育范文

中学生德育全文(5篇)

中学生德育

第1篇:中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中学生德育 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启蒙思想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充斥着不良的因素,学生通过家庭教育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学生未来的道德发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质量,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采取合理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其行为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分别对学生德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首先从家庭教育环境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又分为两种大方向,一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种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很好的培养中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美好到的品德,家庭教育环境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社会的风貌,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尤其是对中学生未发展完善的心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孩子在学习和道德上的缺失,对学生采取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德育素质,在这种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对其的爱,在学校中,学生能够以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态度来面对学习面对未知的困难。但是在不良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学生很容易因此培养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跟不良社会青年结交,最终走上不可逆转的道路,他们对于父母的爱是未知的,因为从小他们就远离父母,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会培养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能教导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低下,身心上的不健康。

2.家庭教育观念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下,家长往往只是单纯的认为中学生只需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不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提升,甚至孩子在学校中的其他不正确的行为也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只要在中学的课程中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诸如孩子早恋等行为也不进行监督,这样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对于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了阻碍的效果。虽然这样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孩子在心理上和德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察觉到的,导致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宿舍残害事件的发生大多都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这个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中学阶段,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

二、如何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德育素质

上面我们已经对目前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下对学生德育素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而言,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下,正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树立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尽可能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下能有一个快乐安逸的成长环境,家长适当的通过孩子的寒暑假可以与孩子多进行学业、生活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惑或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其次还可以适当的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讲座等,帮助孩子理解德育素质的重要性,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德育素质的提升。

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于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只看成绩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首先做出转变,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在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家长若与孩子产生不同的见解不能下意识的否定孩子的思考方法,应当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其次帮助孩子思考他们的想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选择合理有效的想法。最后,家长的教学观念不能存在传统的棍棒教育,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棍棒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家长应当适时的与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通过正确有效的沟通来确保孩子走正确方向和道路。

三、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德育素质提升上能跟上社会的步伐,从而保证孩子在中学阶段能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中学生;网瘾有人说,网络的普及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广大中学生打开广阔视野、丰富知识的同时,也会对一些缺乏自控力的中学生造成一系列问题。为了防止中学生形成网瘾,必须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网络的法制化管理等,从而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互联网产生

“网瘾”中学生互联网目前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作为学生一族,我们中学生在互联网上也受益匪浅。虽然互联网给大部分中学生带来了便利,增长了见识,但同时也使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各种娱乐,从而无心学习,荒废学业,严重者甚至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网瘾”中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在现实生活中态度冷漠,无心交际,消极懈怠,而到了网络世界中,却俨然换了一个人,精神亢奋,心潮澎湃,自我失控。由此可见,网瘾对于这些自我控制能力弱的中学生来说,是一把致命的毒箭。目前,网瘾中学生的数量还在日益增长,情况十分严峻。

二、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在我们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们,由于还未成年,因此很容易在面对互联网上的形形色色的内容及一些是非问题上缺乏足够的理智和清醒的判断,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是非分辨能力,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为互联网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保驾护航。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重大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上的正能量及成功案例,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让学生时刻警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互联网环境下,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中学生网瘾现象预防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学生自身素质建设(1)帮助中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性教育与情感教育,找到其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具体的心理辅导,一对一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身心状况,加强其自身的思想素质建设。(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3)加强培养中学生的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4)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之才。2、加强德育环境建设结合现实情况,我认为家长、教师应及时与孩子沟通,不应只关心我们的学业,更应关注我们的身心是否健康。通过换位思考,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为什么会沉溺于网络:是否是对其关爱太少?是否经常忽略孩子?是否存在沟通隔阂?作为家长、教师应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进行包容、关怀、谅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出来,想孩子所想,好学生所好,帮助孩子树立坚强的心理防线,使孩子远离网瘾。具体措施如下:(1)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对待网络问题要让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脱离现实生活,关注周围环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正确认识网络的价值及作用,不要完全依赖于网络。通过学习和应用网络资源信息,使学生提高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规范网络安全防治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治。(2)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要对网络进行法制化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网上监察机制。家庭、学校担当起网瘾防治中的积极防线,家长与学校要共同携手,一起教育和引导网瘾中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避免网瘾的形成,并组建专门的治疗团队,缓解网瘾现象的恶化。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网络的应用已十分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学生网瘾现象虽然很多,但并不是不可治愈的,家长和学校要合力对孩子进行引导,创新德育教育模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社会的爱,不要再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待孩子多一点的温柔,让孩子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让其发现社会的美好,更加地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远离网瘾.网康上网行为管理助青少年远离网瘾[J].网络与信息,2011,25(12):48.

[2]马鼎鑫.浅谈如何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J].神州,2013(12):99-99.

第3篇:中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校园文化;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德育价值的导向作用

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为内容所开展的德育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并且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礼仪,以此为依据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更多了,从外界能够获取的信息也更多了。这些信息中有真善美的内容,但也不乏有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负面内容。因此,中学生的道德建设也在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不良信息的侵害。这就需要传统文化及时站出来,保护中学生的思想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二、将传统文化融于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校园里的传统文化氛围

发挥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德育价值的导向作用,我们就要让学生置身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德行品质。为此,学校要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学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成立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如,书法、音乐、绘画社团,等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领略我国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的契机,在校园中举行各种校园活动。比如,在元宵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家长一起制作花灯,并进行猜灯谜活动;在端午节,学校可以开展一场包粽子竞赛或者观看与屈原有关的影视作品;在清明节,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到烈士纪念馆,感受先辈的爱国情怀,在中秋节,学校可以举办一场诗词比赛,比一比哪位同学能说出最多的描写月亮、描写团圆的诗词等等。学校通过各种节日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背后中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忠诚、爱国等美好品质的追求,从而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培养道德修养。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去当地的敬老院、孤儿院担当一天的志愿者,陪爷爷奶奶说说话,陪弟弟妹妹玩玩游戏,或者排练一场小小的文艺表演等等。将德育渗透到爱心活动中去,我们也可以借助学校每年的运动会,添加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比如,武术、陀螺、毽球等,这些都会给学生制造更多的接触传统体育文化的机会,让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感受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修养。除了组织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学校还要积极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报刊等资源,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我们可以在宣传栏张贴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画报,如二十四孝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等等;或者利用校园广播在大课间播放民族音乐或者朗诵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著作等等。总之,我们要抓住在校园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和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除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外,学校还要结合实际,增设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课程。我们可以拿出固定一节课的时间专门上传统礼仪课,让学生学习《弟子规》等文化经典。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朋友、谨言慎行、讲求诚信、做有仁德的人。学校如果安排不了单独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传统文化课程教育,也可以利用课间,尤其是大课间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朗读《弟子规》《三字经》等文化经典,以此营造礼仪文化氛围。另外,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育价值的导向作用,还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项教学目标被放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不再只关注学生接收了多少知识、考了多高的分数,而是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发展上,将德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比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们为了数学真理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事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介绍历史先贤为国家、为人民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等;在语文学科中、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教师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机会就更多了。总之,教师要把握住每一次德育教育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努力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做德行上的好榜样,带动学生提高自身的品质德行。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校和老师要借助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积极作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来,用传统文化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

[2]陈融融.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05).

第4篇:中学生德育范文

1、当今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实际上隐藏巨大的诱惑,学生缺乏鉴别力的应对性,导致道德评价标准的异化,故意嘲弄、奚落某些规范的道德行为和标准,以示自已的独特个性和主体人格。

2、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虽讲究品德教育,但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依然是灌输空洞的跟不上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形式单一不够灵活,方法刻板不够生动,大话连篇;只注重资料台帐是否齐全,做表面文章,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表现为学生的双重人格思想观念与行为不一致。有的教师还认为思想教育是学校或班主任的事情,与已无关,从而使学校和班主任表现出对消极现象穷于应付和不能适从的状态,只能努力消化和适应各种变化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3、劣迹家庭的毒害和家庭的失误及不良影响,导致子女的不良成长。(1)家庭过于溺爱,孩子以自我为中心。(2)家庭“大方”投资,孩子“小康”享受。(3)家庭教育粗暴,孩子心理逆反。(4)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当“野马”。

4、学生选择能力的误差和自身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部分学生以自己的兴趣、态度来认识事物,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冷漠与疏远,对“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诸如染黄发、剃光头、戴手饰,佩手机有一种特殊偏好,只好从个人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事物,缺乏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德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贯彻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的生命来自于实际运用,也就是说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多么精彩,学生学封了多少知识,而必须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评判。教师是用自己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与学生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像个执法官,永远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将对学生树立美好品德和培养审美能力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中应该处处包含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自尊心、友谊感、责任感和美感和谐统一发展,成长为有健全个性的真善美活人,体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1、强化组织纪律、规范日常行为、培养文明行为

体育课多以室外活动为主,通常我们体育教师在开学第一课,利用学习体育课堂常规的机会,对学生中留长发、戴手饰、着装过于时髦等不良行为,对阻碍学生运动。影响运动成绩或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展开讨论,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体育参与意识、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遇到难度大的教材,如单、双枉、跨栏、跳马等项目,此类教材本身就是锻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意志的过程。当一部分学生有逃避或存在胆怯不敢练习的时候,我们教师在这时不能采取批评法,而应鼓励、协助他们去完成练习,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时,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让学生知道成功得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材在首次练习中,还需要师生共同协助来完成,如跳马、单杠上的骑撑前回环,双杠的前滚翻等项目,教师必须强调具体的保护帮助要求,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要求保护的学生既能帮助练习者完成动作,同时又要防止练习者受伤,在此也强调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凡事都得认真,不得敷衍了事。

4、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宽容胸怀

体育课中,离不开游戏和比赛,教师利用这特殊条件和要求,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宽容胸怀。如:球类、接力项目的教学,教师要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全局观念,强调集体力量,互相配合。特别是在球类项目,往往有些队员只图个人出风头,造成战术上的不配合,或在球场上相互指责,埋怨,这时我们要及时给予纠正,并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或对裁判的漏判与错判,在公正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第5篇:中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学生;德育;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历来是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话题。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颁布了《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新世纪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各地各学校也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农村环境限制及学生监护人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德育推行难度较大。

一、农村初中学生德育现状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农村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以应对挫折,青春期闭锁等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上网等现象。因此,对初中问题学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少生优生,利国利民”的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学生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的共性就是做任何事情以我为中心,在与同龄人相处中时常表现为自私、无礼、霸道、蛮不讲理、内向孤僻,在处理事情上缺乏自己的见解。

二、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1.教师与家长要积极营造创设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一些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与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因素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这些问题学生的不良品德表现是家庭环境或者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也可能是某种不良风气的延续和再现。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调查研究,走访家庭,走访问题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认真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学生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社会各种现象,让问题学生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2.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交往信息反馈机制。制定家访制度: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交往情况,教师可以监督、指导,但在家庭中的交往表现,却长期处在无人过问的状态。我们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对固定对象进行家访,并形成常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交往状况,了解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情况,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他们对学生交往的满意程度。这样,家长与课题组成员互相沟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改善农村初中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1)加大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执法力度。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除了收费外还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正本清源,努力净化信息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点清理学校周边地区“黑网吧”“黄网吧”及“地下网吧”,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坚决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2)发挥“堵”和“导”之间的作用。结合各科知识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使之远离污染源,另一方面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3)加大投入,优化社区和校园环境。重视创造德育的社会环境,抓好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着手校园“绿色网吧”的建设,使学生上网在可控的时间、内容范围内进行。(4)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5)学校加强网络文明教育。一方面,与时俱进,加强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扩展空间,丰富校园文化。(6)家长要积极做好网上把关工作,给孩子灌输网络安全意识,做好示范。(7)教师、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提高网络“防腐”能力,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培养,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8)尊重孩子,爱护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9)进行榜样教育要坚持真实性、多样性、深刻性,坚持时代性、层次性、群众性。(10)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总之,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强行的约束,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内心,用真情感化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要改善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培养品德优良、理想远大、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6]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7]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