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合同管理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合同管理交流材料

第1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帮助工程项目施工中提高集成的计划准确性、供应链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降低库存,减少运作成本,减少或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投资回报率。而且有助于帮助工程项目施工中改进与合作伙伴(供应商、业主单位、第三方)的协助关系,使整体供应链的优化成为可能。对于工程项目施工中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密的成本控制系统+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周转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像是“催化剂”和“加速器”,与管理工序有机结合,使得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和管理机制变得高效、规范、先进和卓有成效。好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从材料管理的日常工作入手,逐步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材料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企业早日实现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一)材料采购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1.建立统一的材料编码体系。

材料编码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项目施工企业所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中要求材料编码体系可以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或者行业经验建立。材料编码体系包括材料预算、材料计划、材料采购、材料仓库管理等。基本要求做到主要材料每一种对应唯一的材料编码,其他辅助材料、边角材料建立大的分类编码体系。

2.实现材料需求计划与采购业务的结合。

采用信息化建设要求能实现材料计划数据向采购部门的提交。即采购计划的状态为批准时,才可以进入采购部门的流程,实现计划与采购业务的结合。

3.使用需求按施工子项的分类编制。

公司投资规模较大项目时,通常委托多个施工单位分单项工程同时施工,施工过程的材料属于“甲供”材料性质,即由本企业购买,交由施工单位使用。因此,企业必需迅速的将施工单位的材料计划进行审核、采购、完成入库验收后准确交到施工单位手中。

4.大宗材料采购招投标档案文件的权限范围内查询。

要求材料采购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成立招投标小组,对大宗材料的采购过程,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对于招投标过程中的档案文件完整、及时交档案管理处存档。

5.材料采购合同的权限范围内查询。

合同管理也是材料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在此为企业积累采购价格信息库,合格供应商库。材料的采购合同经过招投标确认供应商和价格后,拟定材料订购合同后需提交企业相关部门进行会签。可利用OA办公软件平台可达到快速网上会签工作。会签结束,合同即可盖章正式执行。

(二)材料领用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1.实现采购业务与入库业务的结合。

要求能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采购订单数据向仓库部门的提交。采购订单的状态为批准时,才可以进入仓库入库流程,仓库部门根据实际收到的数量,在引入采购订单生成的入库单上注明“实收数量”。系统根据材料订单单价自动计算实收金额。从而实现采购业务与入库业务的结合,而采购部门与仓库部门形成有机的制约,实现入库材料的电子化控制管理。

2.材料按施工单位、施工子项分类领用。

采取信息化建设,既能方便入库的验收工作,又能方便施工单位的快速领用需求,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时,对项目总施工材料成本分解到具体的子项工程提供了依据。

3.材料领用环节与入库环节重复录入工作的技术性解决。

新时期要求能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入库数据到出库数据的转换提交,通过技术性手段解决重复录入的问题。根据入库数据中施工单位的信息,自动按施工单位不同生成不同的出库单,并在出库单明细后引入原入库单明细中的“施工子项”。

4.材料领用报表提供及与施工单位的核对。

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入库明细、汇总表,出库领用明细、汇总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

(三)材料储存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1.结存材料库位标识的设置与查找。

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的进销存汇总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对于期末结存的材料,能在系统中增加备注栏,备注相应的实物库位,已利于结存物资的保管与查找。

2.实现材料盘点表及盘点结果录入。

材料的期末结存,应保证材料帐实相符。仓库保管员应定期盘点库存存货,编制存货盘点表,并提出处理意见。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的盘点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并能将实际盘点的结果录入盘点结存表,自动计算材料盈亏数量和金额,并生成材料盘盈亏单据。

(四)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步骤

依据企业项目施工材料的特点,结合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对工程材料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业务流程的重新规划。首先,安排各部门研究讨论制订了新的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管理流程和制度,如:材料计划申报流程、材料采购流程、材料入库流程、材料领用流程、材料核算流程、仓库和磅房管理制度。各流程经讨论研究通过后,采用企业正式文件下发,各部门遵照执行。其次,可以借鉴引入其他企业使用的新中大国际ERP软件A3供应链管理模块,建立材料计划、采购、入库、出库和结存各环节符合流程管理制度的信息化控制。再次,为实现内审及各部门信息需求,引入项目管理协同办公模块,实现采购招投标、材料采购合同等档案资料文件的信息查询和共享,有效的提升监督机制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最后,为实现项目材料分项成本的核算,引入拥有EPR财务软件,实现材料的分项目子项的成本核算需求。

三、结束语

第2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Application of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in Enterprises

者菲菲 ZHE Fei-fei

(河钢集团宣钢物流公司,张家口 075100)

(HBIS Xuanhua Steel Logistics Company,Zhangjiakou 075100,China)

摘要: 通过对过去物流公司人工领用方式及其弊端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基于计算机管理的材料管理系统,减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了企业材料管理经营成本,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ficial recipient way of logistics company and its drawbacks, this paper builds a set a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omputer management, which reduces the human resources, improve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operating costs of materials management, and has become one indispensable software in business management.

关键词 : 材料管理;工作原理;身份验证;优势分析

Key words: materials management;working principle;authentication;advantage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027-02

0引言

材料管理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管理环节,物流公司通过对过去人工领用方式的分析,建立了由计算机管理的材料管理系统,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人力资源,同时提高了运行效率,减少了出错率。本文详细介绍了材料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以及运行过程中解决的问题,使之成为适应企业管理的必要软件。

1旧的运行模式及存在问题

1.1 材料备件申报领用工作流程

1.1.1 编制物资需求计划

班组根据生产、维修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库存,向车间材料员申报计划,车间材料员再结合自己的库存,向厂矿计划员报需求计划,厂矿计划员将各车间以及部室的物资需求进行平衡,结合库存,再向公司负有采购职能的处室申报计划,公司主管处室接到厂矿的计划后,再进行汇总,结合公司的库存,(按要求应该结合各厂矿单位的积压库存,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很难实际做到),处室的计划部门或岗位编制完后,再将计划下达到负有采购职权的部门或岗位交与招标采购。

1.1.2 填报物资收发存月、季、年度报表

最主要的数据就是库存报表,这是材料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以便于合理利用库存。

1.1.3 出具领料单

这是材料员的不得不做的非常枯燥的工作,每月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1.2 运行模式的弊端

流程冗长复杂,计划在漫长的信息交换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传递和理解,到货速度很慢。同时,计划的编制主观预测多,科学计算少业内人士面对大量的在用材料备件和库存,到底该申报什么?该报多少?很难有精准的计算依据,只靠经验,甚至是拍脑门,导致的结果是计划报多了造成积压,报少了、漏报了不得不匆忙申报紧急计划,紧急计划意味着采购成本的加大。

从全公司的高度看,库存不合理,报表不准确,重复库存和积压比较严重,材料的周转率低;各车间、厂矿上报的库存报表不准确。准确地讲,那些报表(包括ERP系统)只是库存报表制作当日的真实库存,而不能显示报表产生后每天随时变动的库存数量。

材料选型困难,效率低下。由于是通过网络和电话传递信息,采购人员又不是材料备件的使用人员,对所采购的物资不可能有特别准确的了解,这就需要频繁地和使用人员了解交换信息,或索要材料备件样品,或亲自到设备一线去看在装的材料备件设备,比如电器等。这样做既加大了工作量,样品还涉及到出门票的开具等诸多不方便因素,有些时候所提供的样品经过多次周转还容易造成丢失,从长远来看,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2材料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

《材料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原理与实质,是找出材料备件管理要素间最基本的关系,用抽象的模式将其概括(运算),实现信息交换。其步骤是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即把员工的经验计算机化,修改业务流程,进行计算机编程;然后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管理要素的所有关系,尤其是复杂的数字关系交与计算机计算,实现信息交换和导出,让计算机当员工的“秘书” ,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或杜绝工作失误。

《材料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通过《材料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与《材料备件信息数据库》的配套使用可解决选型难、手工工作多易出错以及传递物料信息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库存定额”、“危险库存定额”、“积压库存定额”的设置与运算,可解决漏报计划影响生产和库存积压占用、浪费资金问题。

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材料需求计划, 可解决编制计划缺乏科学依据,申报不准,多报、少报、晚报、漏报影响生产或产生积压报废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原始计划和实际到货的运算而自动出具的领料单据,可解决材料员手工填写领料单据效率低下的问题。

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3实施效果

①代替人工完成收发存报表、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出具领料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失误。

②对低于安全库存的物资和超过规定库存期限的积压物资及时报警,或迅速补充库存以保障生产;或及时对积压库存进行横向调料,盘活资金。

③系统中所有使用者都可以方便地查阅到每一种材料的技术数据甚至外型图片,免去了频繁提供样品和到设备安装现场看实物、抄数据之苦。实际上,该系统还有如下衍生的功能:

1)减少物资消耗,系统中没有的物资不得领用。系统中没有的物资,而生产又需要的,需说明用途和相关领导专门审批后方可申报,并及时在系统中登记。

2)为配置合理的库存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积压报废。不合理的库存常使企业气喘吁吁。一方面是急需的材料因为资金等原因不能及时到位;而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背负着巨大的不合理库存而步履艰难。更另人心疼的是这些积压材料够一定年限就要按原值的百分比处理,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的制度一直没能确立,材料备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就是从技术和制度上避免这一现象的再次发生。

3)确保采购计划的准确性。系统建立的物资数据库,可从技术层面杜绝漏报、错报和错误理解规格型号而造成错误采购。并且还利于各单位横向间的技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4)为公司采购部门招标采购时鉴别、对比提供科学的依据。利用该系统的统计功能,将一种物资的平均寿命系数定为一个整数,以此鉴别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物资的质量,科学而准确。可以避免选择供货厂家时的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

5)促进和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这套系统可以计算统计出每一台设备中的每一种材料备件的消耗,根据物资平均寿命的大小以及更换的频率,分析确定与之同一台设备的其它物资的质量好坏,以及整台设备的运行情况,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供新的依据,使物资和设备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下有机结合。

6)所有物资做到来去有踪。系统实施后,所有物资来去都有明确的数量记载,替换下来的物资可以统一造册、管理、加工、修理、二次利用甚至由公司销售。屏弃低质量加频繁更换的做法,走高质量的循环利用的发展道路。

4结论

材料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投入,实现了企业材料备件管理自动化,为企业降低了运行成本,成为企业自动化系统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刘相民.突破[M],2013.

第3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各有关学校: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西部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将于2020年10月底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地2019年度西部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价,为做好迎查工作,各派出学校和受援学校要根据评价内容,认真准备好各类档案材料,材料不全的要及时补充完善,做好迎查准备。各学校务于10月23日前将档案材料整理好,所有材料一式2份,学校自存1份备查,上报县教体局人事科1份,汇总整理全县档案。

根据评价指标,学校应整理以下方面的档案材料:

1.受援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受援学校根据选派计划制定支教教师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福利制度等的相关管理制度与措施。(要求提供完善相关制度)

2.派出学校根据选派计划、方案等文件选派教学能力强、素质高、表现好,教育教学工作认真的骨干教师进行支教。提供《支教教师花名册》,《报名摸底情况统计表》。(要求报名摸底情况统计表上报名人数要多于支教选派人数,从报名人员中选出优秀的去支教)。

3.选派学校、受援学校与选派教师签订三方协议。

4.支教教师按要求及时到达受援学校支教。(要求提供支教介绍信,并按介绍信上的报到时间到受援学校支教,有相应的报到记录或接待记录、照片、签到表、支教教师考勤表等材料)。

5.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支教时间达到2个学期。(提供支教教师签到表、考勤材料)。

6.支教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按照受援学校要求授课(带班),教学课时量达到学校规定要求,不低于省定标准,课时量达不到的将相应扣分。(要求提供受援学校两学期排课计划、教学安排,支教教师两学期实际上课课程表、上课到岗情况考勤表、教案等)。

7.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示范教学、专题报告、集体教研等形式指导和推进受援学校教师开展培训和学科课题研究。(要求提供教研活动计划、方案;支教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材料)。

8.支教教师日常管理。受援学校加强支教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受援学校管理考勤到位。(要求提供受援学校日常管理、考勤材料)。

9.支教教师管理、考核。受援学校对支教老师支教期间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运用的不扣分,考核结果未运用的扣分。(要求提供支教教师年度考核材料;所教课程成绩提升情况;受援学校支教教师的工作总结;考核结果运用资料等)

10.积极促进派出学校受援学校教学交流。受援学校通过支教教师加强与派出学校联系、交流,解决支教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得分;否则,不得分。(要求提供受援学校与派出学校进行教学交流的相关证明材料)。(该项结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1.支教工作总结。支教工作结束后,支教教师对支教情况做总结,并形成工作总结。(要求支教教师提交工作总结)。

12.对支教教师与本校教师同等对待。在教学管理、课时安排等工作中与本校教师同等对待,实行统计管理。(要求提供相关佐证材料)。(该项结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3.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生活和工作。受援学校负责人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其安心支教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支教工作顺利进行。(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该项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4.积极配合派出学校和支教教师工作。组织受援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与支教教师结对跟学,加强与派出学校的交流,组织干部职工观摩学习支教教师和派出学校的先进经验,切实通过支教工作提高办学教学水平。(要求提供结对跟学、组织观摩学习相关材料)。

15.对支教教师生活保障落实情况。受援学校保证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的安全,为支教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用品和保障,为支教教师安排适宜居住的周转宿舍。(要求提供受援学校提供保证支教教师安全、提供生活保障的相关制度及落实材料;周转宿舍照片(结合现场满意度调查情况);提供就餐方便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16.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要求提供班主任相关材料)

17.支教教师公开课开展情况。每位支教教师在受援学校开设不小于4 节公开课的,不足的扣分。(要求提供开设公开课计划、通知、课件或教案、开公课总结等材料)。

18.支教教师教研情况。支教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求提供教学研究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对同事的调查问卷)。

19.带徒情况。每位支教教师与1-2 位教师结对,并言传身教,提高其教学育人和管理水平。(要求提供课程安排材料;结对教师名单、工作心得;支教教师工作总结;.受援学校考核)。

第4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中小煤炭企业 电子交易 物流配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获得竞争优势,我国企业积极通过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降低管理成本。随着Internet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积极建立自己的电子交易平台,通过电子交易来完成自己与外部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交易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西山、神华、大同等为代表的一批资源条件好、规模大,有一定影响力的煤炭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组建了跨地区经营、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成为我国21世纪参与全球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同时,为了规范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秩序和保护自然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煤炭企业开采的管理措施,这一切都加剧了我国中小煤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

    一、中小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与国有煤业集团相比,我国中小煤炭企业具有很大的劣势,其主要体现在:

    1.规模小,社会影响力差。煤炭企业属于基础性能源产业,长期以来,我国煤业集团形成了固定的原材料采购渠道和煤产品销售渠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大的原材料供应商和煤产品客户建有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买卖关系。而我国的中小煤炭企业由于规模小,产量有限,开采时间短,资金有限等原因,在社会上没有相对固定的供应商和客户,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差。

    2.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生产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煤业集团由于资金雄厚,建矿时间长,拥有一批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矿井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企业机构设置合理有效,煤炭生产能在经济有效的环境下进行。而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由于建矿时间短,规模小,很难留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矿井经常没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矿井机构建设灵活,生产设备落后,煤炭生产秩序较差,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大的很大浪费。

    3.企业物流业管理水平落后。煤业集团由于资金雄厚,建矿时间长,在长期的原材料采购以及煤产品销售过程中形成了合理、高效的供应链路,企业物流产业化,大大节约了企业的营销费用。而中小煤炭企业由于资金力量薄弱,建矿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固定的采购和销售模式,原材料的采购和煤产品的销售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合理的供应链和良好的物流环境,造成了企业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影响了企业的声誉。

    4.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煤业集团几乎都建有自己的局域网络,而且通过专线接入了互联网,在煤业集团下属生产矿井建有生产监测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些煤业集团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自己的营销信息,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活动。而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技术人员欠缺,管理水平低,导致信息化建设程度很低,中小煤炭企业很少有组建自己矿井局域网的,也很少有矿井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矿井管理的,计算机只是企业用来打字、制表的工具,没有与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环境很好地接轨。

    我国中小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借助信息化手段,走科技兴企的新路子。

    二、中小煤炭企业电子交易平台构建分析

    从目前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的现状来看,要短时间内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明显是不现实的,但由于煤炭企业属于地下开采业,其产品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性,事实上我国的中小煤炭企业是以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煤炭企业群 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可以考虑在不涉及各中小煤炭企业管理机构变动的情况下实现煤炭企业群整体某一工作流程的信息化。

    如果在这一煤炭企业群建立一个电子交易平台,各中小煤炭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以及煤产品的销售就可以通过这一电子交易平台来实现。由于各中小煤炭企业职工文化素质较低,信息管理人员相对紧缺,可以考虑在中小煤炭企业群成立一个信息管理中心,由这一信息管理中心来维护这一电子交易平台。为了有效地对各中小煤炭企业的原材料需求及煤产品的销售信息进行管理,各企业需要配备一台电脑,并通过Internet与信息管理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相连,同时由信息管理中心给各中小煤炭企业设一名信息管理员,各企业的信息管理员负责使用各企业的电脑通过Internet向信息管理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各企业原材料及煤产品的营销信息。这样外部原材料供应商和煤产品需求客户可以通过这一电子交易平台及时地了解该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的营销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在中小煤炭企业群中搭建的电子交易平台物理环境将包括:各企业用于营销信息的电脑,信息管理中心用于搭建电子交易平台的服务器阵列、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以及其他所有可能用到的硬件设备。其物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由于中小煤炭企业员工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现行网络安全隐患很多而针对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不利,所以在中小煤炭企业群所建立的电子交易平台可以采用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通过网上签订合同,网下付款的方式来实现整个交易过程。

    为了有效地对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煤炭企业进行管理,各企业需要通过Internet在信息管理中心所搭建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注册,由信息管理中心给各企业分配的信息管理员以会员的身份登录电子交易平台以对本企业的营销信息完成、修改、删除等工作。信息管理中心有关人员对电子交易平台的整体布局进行维护。在中小煤炭企业群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将会大大提高中小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1.简化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联络,减少各企业的营销成本。网络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简化交易流程,缩短联系和交易的时间,通过电子交易平台供应商和客户可以随时了解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的原材料需求情况和煤产品的供应情况。

    2.可以方便供应商和客户与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之间的比较营销,搞活市场机制。通过电子交易平台供应商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各企业的信誉、原材料需求数量等;客户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随时了解各企业煤产品供应数量、型号、价格等信息,实现比较营销。

    3.可以方便各中小煤炭企业联合起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实现统一采购和统一销售。各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原材料需求能力与煤产品的供应能力联合起来,统一寻找供应商或客户,扩大整体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4.可以方便各中小煤炭企业寻找潜在的供应商和客户。通过互联网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和客户都可以了解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的原材料需求情况和煤产品销售情况,方便中小煤炭企业群内各企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5.可以促使中小煤炭企业获得与煤业集团同等的竞争环境。在互联网环境中,中小煤炭企业的煤产品将会与煤业集团的煤产品同时在网络环境中出售,可以避免传统营销环境下由于中小煤炭企业规模小而在营销过程中被歧视现象的发生。

    三、相关物流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一般由企业自己与供应商签订订货合同后由供应商进行供应或通过企业自己的运输工具进行原材料的运输;煤产品的销售一般在企业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由企业自己将煤产品运送到客户处或者由客户自己将煤产品运走。这样每个企业都设有一支庞大的运输队伍,而每个企业运输队伍的利用率却不是很高,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在中小煤炭企业群建立电子交易平台以后,各煤炭企业可能联合起来统一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或者统一进行煤产品的销售,所以可以考虑在中小煤炭企业群成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工具是用于为中小煤炭企业进行原材料运输或为客户运送煤产品的车辆。由于物流配送中心可以通过信息管理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实时了解中小煤炭企业群各企业的营销情况,同时可以随时与各企业及其供应商和客户进行联系,所以由物流配送中心来集中统一承担原材料或者煤产品的运输可以大大降低各企业的经营成本。

    在中小煤炭企业群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后,由物流配送中心对各企业进行原材料配送的物流过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中小煤炭企业群物流配送中心承担着煤炭企业群内煤炭企业联合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的配送,也承担着各煤炭企业单独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的配送工作。

    在中小煤炭企业群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后,由物流配送中心承担对客户煤产品的运输工作。其配送的物流过程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中小煤炭企业群物流配送中心承担着煤炭企业群内煤炭企业联合统一向客户销售煤产品的运输,也承担着各煤炭企业单独向客户销售煤产品的运输工作。

    四、后记

    目前,由于中小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管理层次参差不齐,在短时间之内实现中小煤炭企业群电子交易的构想可能还不太现实,但随着电子交易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来临。

    参考文献:

    [1]段建军:煤炭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9期

    [2]梁晓玲:计算机技术在煤炭产业物流业的应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4年第1期

第5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交叉混合型合同;管理与核算要求;科目与流程设置

从多年的财务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施工企业的项目与合同一般是交叉混合型的,运用传统的财务方法对交叉混合型合同管理下的财务数据结果很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每个项目对应的合同总成本是多少?(2)每个合同对应的项目总成本是多少?(3)每个项目对应的单个合同已付款是多少?应付款是多少?(4)每个合同对应的单个项目已付款是多少?应付款是多少?因此,寻求一种新的账务设置方法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交叉混合型合同

1.交叉混合型合同的定义。施工企业的经济合同一般有施工材料方面的经济合同、施工队人工方面的合同、其他方面的经济合同。当施工企业同时进行几个施工项目时,材料的供应商往往同时准备几个项目的材料,施工队伍也同时进行几个项目的施工。这样,在合同签订时,往往出现交叉现象,即:几个项目的某种材料或某工种的人工共同签订一份经济合同;几份经济合同同时针对一个项目的某种材料或某工种的人工签订供应或使用合约,由此就造成了项目的材料、人工与合同之间的多对多现象,即本文所称的交叉混合型合同。

2.交叉混合型合同的案例。为进一步说明交叉混合型合同,现就笔者经历的一个施工工地业务举例:

某施工队(简称乙方)与建设单位(简称甲方)有一份施工合同,该合同有三个单体项目工程(总部大楼、厂房、科研大楼),在材料供应商中有沙石、机砖、水泥、钢筋等供应商,在人力使用上有泥工工种(包工不包料)、木工工种(包工包料)、钢筋工工种等。其中,为引入竞争机制,沙石供应商采用a、b两家供应商,机砖采用c、d两家供应商,水泥、钢筋供应商均采用一家(e、f)供应商,泥工使用一包工队(g)负责全部项目的施工,木工用h、i两家施工,木工具体施工项目根据施工进度和情况对某项目的部分结构签订施工合同,在实际执行中,并经常出现先施工后签合同情况,即合同滞后现象。

3.交叉混合型合同的特点。一个项目成本对应多个供应商;一个供应商同时又对应多个项目成本,即形成了项目成本与合同存在多对多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此种合同往往在一份合同中分项目同时签订。

二、管理与核算要求

1.管理要求。对管理层而言,要严格执行工程预算,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对签订后的施工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对各种材料供应商供应的材料品种、质量、时效及付款情况及时掌控;对各施工队伍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付款进度进行及时了解,同时对合同的执行情况与合同的条例情况进行对比,归纳起来就是:(1)材料供应商是否按时按质按量按品种供货;(2)施工队是否按时按质按施工要求完成工程施工任务;(3)单项工程成本按成本项目发生的累计成本;(4)单份合同每个项目的进度款支付情况;(5)每个供应商的总欠款和需付款情况;(6)每个供应商需付款的项目分布状况;(7)每个施工队按工程进度应付款状况和已付款状况;(8)每个施工队按工程进度应付款状况和已付款在每个项目上的分布状况;(9)已完单项工程的成本项目构成状况和总成本状况;(10)已完单项工程的成本项目成本和总成本对合同的对比情况及合同的归档保管情况。

按现行做法,以上材料分别由施工部完成(1)(2)(4)(5)(6)项,由财务部提供(3)(6)(9)项资料,其余由各部门分散提供资料。由于施工部和财务部对施工过程各管一块,最终导致各自为政,提供资料不全或所提供的资料数据不相同的结果,并且上述数据很难提供全面,导致工程完工后,不知道工程对供应商和施工队的资金结算情况,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核算要求。对财务核算而言,依据现行做法,一般只反映真实的现金流,导致最终只能提供各单项工程的累计发生成本和对每个供应商的实际付款情况,对每个供应商付款和欠款在项目上的分布状况很难提供财务数据。从财务管理上讲,既然合同管理涉及到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就应当把合同管理归口到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并做到上述(3)到(10)项的要求。为此,财务在核算方面对合同有如下要求:(1)全过程参与经济合同的签订工作;(2)全面收集合同文档,会同施工部共同做好合同分项分类整理工作,并形成分类文档;(3)全面改进现行的财务会计对合同的处理方法,要做到财务数据上及时反映合同情况、已付款情况、单项工程成本情况和欠款情况;(4)全面满足管理层对合同的要求。

三、科目与流程设置

1.现行的核算科目与核算流程

(1)现行的核算科目体系。在现行手工账下,会计核算一般都只要求提供施工项目的真实成本和各往来单位的已付款情况,对预算成本在会计账户中一般不予反映,合同的管理一般由合同管理员进行单独管理,其往来金额主要由施工部来解决。在此种情况下,会计科目的设置相对简单,下面列示现行会计核算的部份科目(见表1):

(2)现行科目的核算流程。由于现行会计核算一般不在账面上反映预算成本,故核算流程一般为核算真实成本服务,具体见图1。

从上图账户间关系及核算流程图可以看出.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仅提供各项工程的真实成本和对各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提供真实的结算应付款和已付款.对合同成本的管理基本不涉及.这就突显了财务对交叉混合型合同管理的薄弱与不力,财务数据无法满足管理的要求。

2.改进的核算科目与核算流程

针对现行财务核算不能满足合同管理需要的情况,重新规划会计科目体系和账务流程程序,以满足管理层和财务层面的要求。

(1)改进后的会计科目体系(见表2)

改进后的会计科目体系同现行会计科目相比,具有如下不同点:(1)把现行成本类工程施工科目第三级明细科目调为第二级明细科目;(2)取消现行成本类工程施工科目第二级明细科目;(3)增加成本类工程施工科目合同成本和实际成本作为第三级明细科目;(4)增加成本类工程施工科目项目和往来核算功能;(5)取消现行负债类科目应付账款的第二、三级明细科目;(6)增加负债类科目应付账款的合同应付款科目和实际成本科目;(7)增加负债类科目应付账款的项目、往来核算功能;(8)启用项目多栏账来登记账本;(9)改进后科目体系更简洁,特别是更适合在会计电算化下使用。

(2)改进后的账务核算流程

改进后的科目设置中单独分项目、分往来单位设置了合同应付款、已付款明细科目,且在工程施工科目下按成本项目按合同价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又以实际成本进行成本核算,很显然,各科目之间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yfij=zcij+zrij ……平衡公式(1)

∑yfij=∑(zc+zr)ij

……平衡公式(2)

wfij=yfij-shij ……平衡公式(3)

式中:i为某工程项目.如本例中的总部大楼、厂房大楼、科研大楼;j为某往来单位,如本例中的a、b、c、d、e、f、g、h、i;zc为工程施工账户的直接材料;zr为工程施工账户的直接人工;yf为应付账款账户的合同应付款;sf为应付账款账户的合同实际已付款;wf为对某项目某单位的实际应付未付款。

依据上述平衡公式,可以得到下面的会计账务流程,见图2(仅列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部分图,其余可参照画图)。

图中“应付账款”科目下实际已付款科目应严格执行科目结构,其借方登记实际已付给某施工队的材料款(人工)工程款,贷方登记材料入库(人工结算)时计算的是应付给供应商(施工队)的非合同应付款价格,其贷方余额表示实际应付给供应商(施工队)的材料价格,借方余额表示超付的实际价款,贷方合计数与“应付账款——合同应付款”的贷方合计数差额表示合同履行的供料(人工)差额。图中“工程施工”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借方表示实际发生的工程材料(人工)成本,其合计数与“合同成本”的差额表示合同尚未完成的工程量。

3.改进后的核算科目与核算流程所能提供的数据功能

改进后的核算科目与核算流程能准确回答前面管理层和财务层所要求回答的问题,具体见表3。

结论:按本文提出的科目体系和会计流程,配合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可以对复杂的施工企业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财务上解决施工项目财务数据与合同管理财务数据的同步核算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宁刚,等.《建造合同》会计核算在项目法施工中的运用[j].交通财会,2003,(7).

第6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一、钢铁企业传统采购流程分析

(一) 制订采购计划

需求计划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生产计划,另一部分来源于仓库补充库存。企业一般在年末制订明年一年或半年的生产目标,采购员根据生产计划预计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需求量制订月份采购计划。生产分厂车间向仓库提交领料单,保管员根据领料单发放物资,如发现库存现有物资不足,或预计仓库会出现缺料,则列出缺料清单,并提交给相应科室采购员。

(二) 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员根据制订的采购计划选择潜在供应商,对多家供应商询价,通过多次讨价还价的沟通,从中选出比较满意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先后经过主管领导的多次审批,通过后开始生效。

(三) 物资到货入库

供应商根据合同一次或多次供货。供应商持合同送货到厂,通过仓库或质检部门的验收入库,记到货清单,如质量或数量出现异议,则通过采购部门和供应商进行协商,做异议处理。保管员把到货清单做登账处理,如果到货日期在合同有效期内且到货数量不超过合同订货数量,则登人到货账;否则拒绝登账,需要协商处理。

(四) 财务采购结算财务部门在收到供应商的发票后,对照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和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合同,核对三者的数量是否一致,并核对合同价格与发票价格是否相符,相符则审批付款:价格或数量如有出入,则不予以结算。

二、钢铁企业传统采购流程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战略采购理念,未区分差异性采购策略钢铁企业目前主要采取招标采购方式,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大多是短期交易和合作,尚未建立起系统、稳定的供应商信息库。而且针对所有物料均采用统一的流程作业,没有根据物料细分进行采购活动,因此。不论何种物料均要通过繁琐的供应商发现、供应商考察、供应商谈判、供应商矛盾纠纷等工作,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浪费。通常这种短期的交易关系不利于产品价格优惠、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供应及时性等,也不利于战略供应商关系的建立和培育。

(二) 生产与采购部门脱节,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与预测和物料需求结合不紧,采购具有盲目性。即不能有效根据生产需要组织采购,实现物料的供应计划与当前需求的平衡,并与企业的库存投资和策略相一致。目前企业生产方式是订单驱动,以销定产,但采购还是传统的以补充库存为主的采购模式,而不是完全由生产驱动的采购模式。生产部门提供给采购部门的生产计划是月份甚至半年的粗略计划,参考意义不大,因此只能靠保持足够的安全库存,以免缺料,必然造成大的库存量、高额度的储备资金和过大的库存管理费用支出。

(三) 采购行为不规范,缺乏制约采购事务的授权、签发、批准、执行和记录没有按职位进行合理分工,采购行为规范缺乏制约,透明度不够。供应商的选择和合同的签订都由采购员完成,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其主观性、随意性较大,而且采购过程中可能受利益驱动,发生暗箱操作,出现舍好求次、舍近求远的情况。

(四) 信息不能共享,质量控制不透明

由于组织之间信息私有化,未经集成,采购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包括采购方与供应方、企业采购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以及管理者与实施者之间。无法准确跟踪采购情况,包括请购单处理、采购凭证处理、询价报价单处理、运输处理、收货处理、质量控制等。企业将采购的重点放在价格的谈判上,对质量和交货期等一般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进行控制,相互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不透明,由此必然会导致采购部门对采购物资质量控制的难度增加,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支付各种应酬、征询费用和其他开支,造成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五) 钢铁企业现行的经济业务流程与会计业务流程完全分离与割裂由于物资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衔接不好,因此难以控制好物资流向与相应的资金流向统一;财务部门在收到供应商的发票后,对照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和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合同,只有当三者完全一致时才给供应商付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处理这三者之间的不吻合上,从而造成了人员、资金和时间的很大浪费,无法及时为供应商服务,有时造成与供应商的误会,影响供应商的供货积极性,给企业造成损失;另外,从钢铁企业传统业务流程分析中可知,在采购业务结束后,财务部门才对其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核算严重滞后于经济业务,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满足不了决策者对实时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基于价值链的钢铁企业采购环节业务流程设计

(一) 基本思路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给顾客而发生的一系列在顾客看来有价值的活动。对钢铁企业来说,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物料的采购、存储、物料的配送、钢铁的冶炼、钢材的轧制、产品的市场营销及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价值链的各种联系是降低单个价值活动的成本及最终成本的重要因素,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创新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价值链的观点为采购流程优化提供了分析工具。对采购活动来说,采购价值可以说是基于时间和质量的一种竞争,因此为节约采购成本,我们要尽量减少采购价值链中各环节的费用,改进一些环节,甚至省略某些不必要的环节来节约成本,全面减少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同时,借助EfuP信息技术,为钢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1)面向企业的业务流程、核算作业,优化价值链。作业是构成业务流程的基本单元,是消耗资源、形成价值的根本所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内容就在于收集作业数据,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获利率、顾客获利率,评价供应商绩效、流程绩效,同时通过资源动因、作业动因的分析,加强对流程的管理,最终实现对价值链的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结合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经济业务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源,经济业务流程重组必然会改变原有的业务数据传递路径,要求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与之相配合来实现会计与业务的一体化;另一方面,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目的之一就是不断地改进经济业务流程,优化流程结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只有依靠会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围绕经济业务流程进行过程控制。

(3)常规性的信息处理工作由作业层的员工处理。在许多企业,会计被视为一项专业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业务部门必须将

业务数据集中于会计部门处理。随着IT的运用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一部分常规性的信息处理工作可交由作业层的员工来完成。

(4)整体最优原则。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不是对原有流程的修补,不是追求单个环节或作业的优化,而是强调会计整体的最优,它要求从全局出发,甄别会计本身流程的增值与非增值作业,消除本位主义,到顺整个流程。

(5)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的权衡是流程重组所要考虑的经济因素。如作业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一项作业也并非只包含一项任务,从资源――作业――产品或服务的分配不是越精确越好,而是要考虑到管理的实际需要和所带来的收益能否大于实施成本。

(二) 采购环节业务流程重组供应商价值链是企业价值链的源头,也是降低企业结构化成本的关键环节。建立钢铁行业交互、透明、高效的供应价值链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应变能力,从而使整个价值链系统的综合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以建立起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目前,钢铁行业已充分认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正在或即将采取供应链管理,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与利用,形成采购与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供应商价值链在钢铁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模式中主要表现在采购和应付款方面,供应商信息(如名称、地址、账户、价格、交易数量、金额及余额)仅在应付款和存货模块中得以反映,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钢铁企业供应管理的需要。

在充分考虑钢铁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价值链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以原材料采购为例,对钢铁企业的常规采购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图1代表钢铁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价值链关系的业务流程图。

(1)选择供应商。此项作业包括供应商信息库的建立和供应商的最终确定。一是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供应管理首先应摒弃传统的招标采购方式而转向战略采购,战略采购的实施必须首先建立供应商信息库,信息库的资料主要有三种来源:采购管理人员所录入的已发生业务往来的供应商相关信息,如采购历史数据、询价历史数据、交货历史数据等;按照供应商评估标准通过互联网所收集到的供应商;通过招标方式所吸引的供应商。采购人员记录新增供应商的有关信息,及时更新供应商信息库。系统自动生成按照综合分数排列的最佳供应商序列表,或生成某种物料供应商的序列表,并编制供应商代码以便查询。二是采购人员、工程人员综合考虑库存情况、销售订单信息、生产任务安排等因素产生采购计划,按照供应商评估系统所设定的标准诸如价格、质量、交货、服务等。在供应商信息库中挑选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在此过程中,系统将与作业有关的资源耗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对象等信息记录下来,并驱动成本管理模块。

(2)制作采购单。该项作业的执行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选择的供应商与其属于非合作伙伴关系,该项作业包括采购单的填写、审核及发出等非增值作业。被授权的采购人员通过系统终端了解生产流程中的生产任务安排与存货库存情况,填写采购单,流程管理人员对采购单相关信息如申请采购的存货数量、类型等进行审核后向供应商发出采购申请。二是企业选择的供应商与其属于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因为企业已授权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的供应商了解本企业与之相关的生产任务单,所以此项作业即刻转移给相关供应商。在此过程中,系统维护采购单以便复查,记录作业人员、作业时间等信息,并驱动成本管理模块。

(3)验收承付。被授权的验收人员接收来自供应商的物资材料进行入库前的验收,与系统终端的采购单进行核对和对照已拟定的物资材料质量标准,若核对相符,则在终端提交验收单;若核对不符则驱动退货程序,将物资材料退回供应商,或者与供应商协商作折让处理。根据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等级和采购单规定的付款方式,驱动相应的付款程序,同时系统驱动账务处理程序生成凭证并转入相关的明细账和总账,更新应付账款明细账。系统对已实现的采购单做出相应的标识,记录验收作业所涉及的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对象等信息,驱动成本管理模块。及时将该作业成本分配到作业对象以正确核算材料成本。流程管理人员将交易和验收情况录入供应商信息库,以便核算供应商行为所带来的成本。

(4)搬运入库。物资材料验收合格后交由搬运人员搬运入库。仓库保管员核对入库材料与验收单相关项目(如材料数量、品种、规格等),标记已入库的采购单,系统记录作业人员(包括搬运人员、仓库保管员)、作业时间、作业对象、原材料入库情况、作业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材料损耗等信息,驱动成本管理模块,及时核算和反映材料成本、责任成本和作业效率。

(5)款项结算。财务人员收到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后与采购单、验收单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则开出结算凭证提交银行办理结算。或通过网上银行直接支付,结清货款后,财务人员对采购单做出标记,表明款项已付。若核对不符则应将该信息反馈供应商,及时查明原因。系统驱动账务处理程序,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更新存货――原材料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应付账款明细账、应交税费明细账。由于财务人员的作业覆盖企业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对其以作业对象进行费用分配并不合理,所以暂不纳入成本管理模块的管理内容,但因为财务人员进行正确、及时的款项结算是维系企业与供应商战略联盟关系、保证双方建立“高效、互动”价值链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记录财务人员的作业时间来评价其工作效率,作为绩效评价的非财务信息,该作业也构成了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增值作业。

四、设计效果评价

在价值链思想指导下设计的采购流程最大的特点是以财务为核心,将计划、合同、订单、计量、质检、结算、资金等过程一体化处理,实现了经济业务流程与会计业务流程的协同,解决了采购因数据长流程审批、多部门重复汇报等多种问题,杜绝了重复采购现象,节约了库存采购资金,通过降低订单交付时间周期,资金周转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实现业务信息透明化,高层决策者对下面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情况都能随时、随地有清晰的掌握,提升了钢铁企业物资的宏观管理水平。特别是从时间上把财务核算的月核算提高到日核算,实现了和财务日成本系统的衔接,达到生产单位日消耗费用的成本核算目的。

第7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绿色物流 流通加工 措施

改革开放之后,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迅速,GDP的年增长平均达10%。在此过程中,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粗放式的,出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不协调的现象,特别是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据荷兰研究机构“荷兰环境评估局”称,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在我国推进绿色化势在必行,发展绿色物流也是大势所趋。

一、绿色物流定义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为了实现顾客满意、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以及物流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之上的物流的新发展观,具有资源节约、低能量消耗、可循环利用等特点。

二、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在物流活动过程中,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等除了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之外,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具体表现在: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废机油污染、交通堵塞等;不合理的物流结点布局,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企业自营物流比例大,第三方物流比例小,造成了社会运输车辆过多,引起空载运输、对流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物流活动中第二重要的活动,仓储在创造时间效用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具体表现在:对仓库等物流结点中的部分产品进行保管养护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化学方法,而化学药剂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另外,一些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放射性的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在物流活动中,包装主要承担保护商品、促进商品销售功能的作用,但包装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包装材料选择不当、包装过度或重复包装。有些包装材料,特别是用塑料作为包装材料的,在使用之后,若不对其进行处理,在自然界中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分化,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影响人畜生命安全。另外,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4、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作为物流活动中唯一可以创造产品价值增值的活动,流通加工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边角余料难以集中有效再利用,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另外,流通加工的节点选择不当,本应选择靠近消费者,结果选择靠近生产者,从而增加了运输路线和运输量,产生新的污染。

5、装卸搬运对环境的影响

装卸搬运在运输、仓储过程中起着衔接的作用,也是所有物流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因装卸不当,造成商品损坏,引起资源的严重浪费。据厦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统计,2006年,全国生产袋装水泥7.33亿吨,消耗包装牛皮纸430多万吨,折合优质木材24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大兴安岭一年的木材采伐量,由于装卸搬运不当,导致袋装水泥包装破损,使得水泥损耗量达到5%以上,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多损失3300万吨水泥。

6、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废旧物质排放到自然界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废水中的大量重金属,严重污染水源和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会引起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废弃物发酵过程总所产生的甲烷气体污染大气等。

三、针对物流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1、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首先,应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车辆种类和废气排放量进行限制,对一些高公害的车辆进行限制使用,推广使用低公害车辆,特别是逐步加大电力车辆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一些燃油车辆,应进行严格的废气排放量控制,做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其次,应对车辆的噪音进行限制,强制报废一些噪音较大的车辆。再次,应对车辆的使用年限或行驶里程进行严格限定,超过规定的车辆应强行报废。最后,严格限制新车的排污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新车不准出厂销售。

(2)对交通量和交通流的管理。应大力宣传共同配送、联合配送的好处,推动企业从自营物流运输向第三方物流运输转化,减少空载运输、交叉运输、对流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应科学规划道路和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建设,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用信息网络促使物流各功能合理化,进而达到物流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应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管理,倡导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让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以形成物流规模效益。

2、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在开展绿色物流管理措施过程中,除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外,企业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主要通过绿色运输、绿色包装和绿色流通加工来实现。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首先,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种类很多,主要有车辆混载运送型、配送设施共用型、零售企业间的策略联盟、批发企业间的策略联盟、异业合作型、同业合作型等。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制约,造成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等不利因素,开展共同配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签订合约,规定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几个中小型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交通拥挤、减少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也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其次,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集装箱作为集装工具,通过复合一贯制运输,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装卸搬运环节,降低运输过程的货损、货差,减少包装支出,也可顺利实现门到门运输。因此,本文认为这种运输方式,可以克服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把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最优化和效率化。

最后,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生产型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节省企业费用、增加赢利,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为不同企业服务,合理进行配装配载,可以实现规模效益,也可降低社会车辆总数,减少交通拥挤,避免对流运输和迂回运输,减少空驶率,最大化运输绿色化。

(2)选择绿色包装。第一,包装材料绿色化。如今,用塑料作为包装材料越来越盛行,塑料材料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比如有些塑料有毒,有的塑料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随着物流量增大,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在选择包装方法时,应遵循绿色化原则,避免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回收使用包装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利用生物降解、分解来推行绿色包装。

第二,包装成本低廉化。影响包装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人工费用、包装材料费用。随着我国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低劳动力成本时代即将过去,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包装作业的机械化程度,用机械代替人工。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在半机械化的条件下从事包装作业,既提高了包装效率又节省了包装费用。另外,在包装材料使用方面,在保证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材料的档次,节省包装材料费用。在包装使用方面,应尽可能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以便提高包装材料的使用率。

第三,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选择包装尺寸时,应尽可能实行包装尺寸模数化,可充分利用托盘、集装箱等集装工具。集装工具本身可以起到产品外包装的作用,进而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在包装的集装化和大型化基础上,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运输、保管、装卸搬运的过程中使用机械,从而增加作业速度和效率,降低各环节成本。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

在流通加工的各项活动中,部分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鉴于此,应研究流通加工绿色化措施。流通加工绿色化措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余料或废弃物,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造成的废弃物污染,比如蔬菜在运进城市消费之前,应对其进行流通加工,通过进行去土、去根、去黄叶和病叶等流通加工过程后,使之成为“净菜”,可大大降低城市生活垃圾。二是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加强对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监管

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从供应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最后到销售物流,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废弃物、返品或废旧包装。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相关技术引进力度,对由产业部门自行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应依法加强监管。在逐步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的同时,政府还应加大有关财政支出,以提高相关处理设施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企业来讲,不能仅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还应主动与各方面利益群体协同起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高度来综合考虑运输、生产和配送活动,最终实现全面的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2] 钟波兰: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8(1).

[3] 华瑶: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10).

第8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建筑供应链 采购管理 采购原则

一、概述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不可分,是各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行业。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建筑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企业供应链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围绕总承包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直至工程竣工交付,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设备租赁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施工材料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直接成本由劳务费、材料费、机械费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材料费用占到总成本的 50%~70%,显而易见,采购成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意味着利润的提高,企业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降低工程总成本,以较低的工程造价完成项目,并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采购在有效的供应链运作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为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并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效率,就必须加强建筑采购管理。

二、材料采购现状

1.施工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

当前施工管理采购的主要流程为,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材料需求计划,随时核对材料库存水平;当发现库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物资采购部门就要与材料供应商进行联系,磋商和交易,最后供应商将材料送至施工现场。

采购的重点往往放在如何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贸易的活动上,特别是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间的价格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质量、交货期都是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进行控制。因此,双方经常需要经过报价、询价、还价等谈判,采购成本偏高,采购应变能力不强。

2.主要存在问题

现行的采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材料采购过程信息不对称

选择供应商在传统采购活动中是一个首要的任务,现行的材料采购过程是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非对称信息博弈过程。建筑材料具有用量大、种类多的特点,相对利润高,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激烈,在其采购的过程中,材料需求方为了能够从多家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私有信息以防供应商增加要价筹码,供应商也在和其他供应商竞争的过程中保留自己的信息,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多于合作,结果不仅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又增加了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使采购过程中各种冲突和矛盾时有出现,并增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

(2)采购质量难以控制

采购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供货质量和交货期。在现行的材料采购模式下,由于供需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合作的短期和不稳定性,使得质量验收检查是采购环节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能对采购材料的质量和供货期进行事后把关,质量控制难度大。部分供应商为竞争到供应权,谎报企业资质和供应能力,使得供货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具体实施中采供双方极易发生纠纷,常常出现供货质量不达标、不能按时供货等现象,对材料需求方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

(3)材料安全库存水平偏高

材料安全库存水平偏高,是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生产的按期顺利进行,所需施工材料往往在施工前就很早已经进入现场,这些原材料(如:钢材、砖瓦、砂石)大都体积大、质量大、占地广。无论何时走进施工现场,都可以看到大面积堆放的建筑材料,一方面增加了保管费用,有丢失材料的损失;另一方面,还占用大量资金,影响周转。

(4)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的采购模式下,很多施工现场仍旧采用传统的上传下达,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生产一线与采购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程度低,对材料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信息的传递存在延时。施工现场的特点是材料吞吐速度快,材料品种多、数量大,传统的信息系统很难适应现代的高效生产进程,这个问题在大规模的施工项目中尤为突出。二是供应和采购双方在信息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材料供应商缺乏响应工程需求变化的能力。

(5)采购人员履责不够

现行的采购模式下,采购人员只履行了其部分职责,仅对各工组上报的材料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完成最后的采购工作,而忽略了从施工的角度主动对材料的需求进行预测,对供应商信息的更新工作较慢,最市场上新材料、新产品的调查工作不够及时。

三、新的模式程序/建议

1.建筑材料采购原则

施工物资具有其他物资所不具有的特点:第一,物资品种较为繁多,涉及面广,用量大;第二,采购随机性大。即便经过非常精细地预测,也不能够排除图纸变动和设计变更,以及突发事件等的影响造成采购计划的变更;第三,资料的要求较高,可追溯性强,每一种物资都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第四,市场性特征,部分主要建材的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如钢材等;第五,时间特征。包括选购时间和施工用料的时间,这些时间受设计和施工中资金、工期、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影响。建筑物资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物资采购相对复杂,并且难以控制。

建筑物料采购和其他采购存在明显差异和不可替代性,其采购必须在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满足工程工期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建筑材料采购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适时适量原则

建筑制造是一典型的产品固定式的生产,各种原材料由供应商送至建筑商品制造地,为保证工程建造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材料的供应必须及时到位,否则造成窝工和停工,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还要保证适量采购,采购量不足,易造成工程窝工,采购量过剩可能造成浪费、增加额外的仓储和保管费用。因此建材的采购要适时适量,既保证供应,又成本最小。

(2)质量原则

建筑材料是建造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往往因为建材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成本高,而且耗时、延误工期,因此,在建材采购的过程中,要首先保证其质量,但同时,也要做到适量原则,质量太低当然不行;质量过高也没必要,还增加了采购费用。所以要求建筑材料采购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价格低廉的物品。

(3)费用原则

费用最省,是物资采购要始终贯穿于方方面面的准绳。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长,建材种类繁多,部分主要建材需求量大,如:钢筋、水泥等,采购活动次数多,因此,在建筑材料采购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巧妙选用采购策略,使得总采购费用最小,降低工程成本。

2.建议

(1)转变建筑供应链思想

在整体供应链的角度下,建筑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必须尽可能多的从占工程成本60%左右的材料费中获取价值,重视材料采购管理,想法设法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供应链管理下施工企业的采购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涉及企业技术、供应、施工、质量、生产、财务等所有部门和所有相关人员,建立一种适应施工企业生产特点的采购组织机构非常重要,采购组织内的成员齐心协力做好采购工作,以满足项目要求为目标,以尽量节约成本为准则,对项目负责,对整个企业负责。

(2)重视采购计划编制

采购计划的编制是整个采购活动的准绳。于施工材料的种类繁多,对采购材料的准时性要求高,因此,应该格外重视对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计划由技术人员进行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其主要依据是图示量和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具体要求。采购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材料的分类,不同材料应具有相应的采购目标侧重。通过供应细分法对所有材料进行分类,供应细分法主要综合考虑财务成本和供应风险两个变量,将采购产品分成四类:策略型、杠杆型、关键型和战略型。

图 材料供应细分法

策略型材料,成本低,风险低,采购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采购过程的效率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关键型材料,成本较低,但风险较高,对公司的有效经营是非常重要,采购目标是尽量减少任何供应中断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杠杆型材料,成本与价值较高,但供应风险不大,参与该领域竞争的供应商数量适中,采购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竞争来降低成本;

战略型材料,成本高,供应风险较大,其本身具有长期计划性质和合作意义,采购管理目标应侧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对公司产品和市场份额的影响。

第二,确定经济采购量。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的订货成本、储存成本、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根据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由于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相对较小,重点要考虑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

第三,确定合理采购时间。充分考虑部分材料的市场行情,如:钢筋、铜等,它们在工程中的用量大,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因此,在采购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应考虑价格波动,确定合适的采购时间,控制采购成本。

3.严格供应商管理

建筑供应链管理下的客户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合作双方双赢(win-win),强调在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共同享用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之间的行动。

供应商管理是采购管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最终产品的竞争优势、成本结构、市场反应能力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供应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现代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供应商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两部分。

建设单位应该建立一个供应商档案管理系统,收集各类建筑材料供应商的相关信息,整理归档。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供应商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交货期、供货质量、服务水平、价格成本等,通过采购小组的统一评分选择最优的材料采购商,如表。

表 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图

对已经通过认证的供应商考核也可以采购以上评价标准,来了解供应商的表现,促进供应商提升供应水平,并为供应商奖惩提供依据。

4.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建筑施工对材料到货的准时性要求高,因此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显得十分必要,使得供应链上的成员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确保了各环节的协调运行。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以物资采购计划为主线,将供应商管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物资报表管理、现场库存管理与成本控制联系在一起,保证了物资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与信息共享,以尽量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采购数量上的浪费和因采购不及时而造成的工程成本增加等现象。在企业外部,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化的提升与供应商共享材料的需求和库存状况,使其也参与到整个材料管理中来,及时应变,提升服务质量。最终达到建筑企业和材料供应商的双赢局面。

5.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建筑供应链下的材料采购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采购,其采购不仅要掌握特有的采购技巧和策略,还要掌握一定的工程、预算、合约、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关于产品、市场等很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它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全局的眼光、敬业的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充分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完成建筑材料的全过程管理。

6.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建筑供应链下,建筑单位与材料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由于这种特征的存在,随着项目地的变迁,供应商不得不依托第三方物”(Third Party Logisties ,简称3PL 或TPL)流进行材料的配送。但目前由于相关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常会出现第三方物流层层转包而延误交货期的难控制局面。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建筑业第三方物流的规范管理,使其满足建筑供应链下采购的需求。

四、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供应链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项目增值的起点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活动管理对建筑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供应链下,材料采购管理需转变思想,重视采购计划编制,强化供应商管理;同时还要着力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总之,新时期建筑供应链下的施工材料采购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薛小龙, 王要武:国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2:45-49

[2]江伟赵振宇朱营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4):5-8

第9篇:合同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一是编制钢筋施工方案。

该方案由劳务队编制,总工审核,编制时间在工程开工前,内容包括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等。编制依据是工程图纸和规范。

二是编制钢筋总量计划。

该计划由劳务队负责编制、总工审核,编制时间要工程开工前。钢筋总量计划要分构件、分层编制,作为工程投标的依据。工程开工前提交预算,由预算人员拆分到工程部位上,作为劳务队编制钢筋料表、月度使用计划的编制依据之一。总工在审核钢筋总量计划时,最少要选择任一层的钢筋量进行抽检,计算误差率。编制依据是工程图纸、规范。

三是编制钢筋下料表并录入软件。

该表由劳务队负责编制,在每月15日前完成下月施工任务的料表。料表要分层、分构件、分种类编制,每类钢筋要标注规格、尺寸、数量、重量,每种构件、每层都要有总重量;料表中要有领用记录; 劳务队编制完成料表后,提交总工审核。审核后的料表由自留一份,发给劳务队、材料科各一份。如果料表发生变化如发生补料,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更正;除发生洽商、变更外,料表总量不允许超过钢筋总量计划;料表编制完成后总工要录入成本管理软件中相应模块,录入重量=料表量/(1-合同规定损耗率)。

四是编制月度钢筋原材计划。

该计划由总工负责编制,每月18日前完成。同时总工在每月10日前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钢筋需用计划,作为材料部门编制钢筋采购计划的依据,钢筋原材计划量=料表量/(1-合同规定损耗率),原材计划中包括的部位钢筋要在计划中注明。 编制依据是钢筋料表、钢筋加工合同、进度计划。

五是钢筋采购合同签订。

包括签订采购合同、合同审核。钢筋采购合同由材料科长负责编制、总经审核,项目经理对合同进行最终审批。编制时间是钢筋加工前15天。在合同签订前,材料科长应向项目经理进行钢筋采购方式确认,如果需要招标,则执行公司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如果公司供应,则按公司供应材料管理办法执行,自行采购时,首先要进行供应商选择,确认供应商的资质,与项目经理协商确定供应商的初步范围,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谈判,钢筋的采购价格必须取得项目经理的同意。

在合同签字盖章前,合同文本应交由总经负责对合同的商务条款进行审核,合同的专业技术与价格部分由材料科长负责,商务条款部分由总经负责,审核通过后合同交项目经理审批。合同一经签订,合同正本统一交经营部门管理。

六是钢筋月度采购计划。

该计划由生产副经理负责编制、项目经理审批,每月20日前完成。材料采购计划主要依据技术部门提供的月使用计划进行编制,材料的采购还应考虑以下因素:材料使用是否需要有余量、材料本月库存情况、钢筋加工情况、材料市场价格风险、项目部资金状况。编制依据是月度钢筋原材计划。

七是入库管理。

包括采购进场、过磅点验、入库、填写入库单。钢筋加工场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设置,由提料员统一管理。每批次钢筋进场后库管员要及时向供应商索取产品合格证,将合格证提交资料员并送交试验,钢筋到场后如需劳务队人员协助进行卸车、搬运、码放等工作时,由材料负责人(不在现场时可委托库管员)向生产付经理提出协助要求,明确偿付费用方式及金额,由生产付经理负责安排劳务人员及时协助完成相关工作。钢筋过磅点验时,项目部材料库管员、钢筋加工场人员和供应商要共同进行点验,所有型号钢筋要分类过磅,点验结束后有材料记帐员办理入库手续。钢筋入库后,钢筋加工班要对原材进行标识,标明钢筋的型号、吨数、根数,材料部门负责检查。钢筋原材和成型钢材要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堆放。

八是钢筋试验。

钢筋入库后,库管员填写材料进场通知单通知试验员做试验,试验员应及时取样送检,并出具试验报告。只有试验合格后,钢筋才能进行加工。

九是钢筋加工管理。

工作内容包括钢筋加工、加工标识、成型钢筋码放。在劳务合同中,对钢筋的损耗要明确规定。钢筋加工时,打开哪捆原材,哪些从废料中再次加工由材料员统一指挥。劳务队根据月计划、周计划进行钢筋加工,加工完成后的钢筋要分类码放并用标牌进行标识,防止钢筋被错误发放,材料员要对原材以及成型加工后钢筋的码放及标识进行监督检查。

十是钢筋领料管理。

工作内容包括钢筋领料申请、审核、按料表发料、填写出库单。钢筋发料按进度计划中钢筋部位一次发放,每领用一次,钢筋加工班发料员要在料表中标注已领用的钢筋数量,并由领料人签认。每领完一个部位的钢筋量,钢筋加工场发料员要将发放钢筋的料表进行分类汇总,并将汇总表和料表提交材料记账员,材料记账员对汇总量和料表量进行核对后填写出库单,同时在报损单中按合同规定值填写钢筋损耗量。如果在绑扎过程中出现超量现象,超量部分必须由劳务队做出补充料表并由总工审核后钢筋加工班才可加工。同时补充料表也要发给钢筋加工班、材料科。

十一是钢筋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由生产人员负责,生产副经理协助,如夜间施工由值班人员负责。钢筋的绑扎进度生产人员要进行监控,生产人员要对已领用的钢筋的堆放、绑扎进行检查,当日收工前检查钢筋现场的绑扎情况,防止钢筋领到现场后长期堆放的现象发生。钢筋绑扎进度、钢筋现场堆放、筋现场保卫执行项目部相应制度。

十二是结算支付。

工作内容包括钢筋结算、钢筋款支付、钢筋加工结算、钢筋加工款支付。钢筋款由材料记账员按月进行结算,每月底填写结算单。钢筋款的支付由材料科长向项目经理提出申请,经项目经理审批后,由财务人员填写支付单并办理支付。

十三是钢筋盘点。

每月25日前,材料部材料记账员、和钢筋加工场人员要对上月钢筋使用情况进行盘点。钢筋盘点时要对原材、未领用的成型钢筋和已领用的钢材都要进行盘点。盘点采用现场数根数的方法,材料记账员填写《盘点单》。材料记账员、钢筋加工场三方要共同在盘点单中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