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精选(九篇)

小学生搞笑作文

第1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关键词:“恶搞”文化;网络传播;娱乐;经济;底线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19-02

一、什么是“恶搞”文化

“恶搞”文化又称为“KUSO”文化。“KUSO”是从日本流传来的一个词,作名词时是“屎”的意思;作动词时则是“恶搞”的意思,也就是往死里整的意思;作形容词或副词时是“某事物或某行为非常搞笑”的意思。这个词也可以被当作感叹词,放于句首或句尾,用来辅助说话者的经典言语。

“恶搞”一词虽然来源于日本,但是在我国早就出现了“恶搞”文化,只是我们不称其为“恶搞”,例如周星驰电影中的各种无厘头搞笑、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搞笑“段子”都是被大家所熟悉的。时至今日,“恶搞”已经不是电影艺术家的专利,网友们利用方便的剪辑软件也可以制作出各式的“恶搞”作品,从最单纯的剪辑现成影片、配音发展到现在的自己完全自主化创作,编写剧本、拍摄、剪辑以及音乐的使用,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观点,“恶搞”带来的不仅仅是搞笑,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讽刺的手法是对生活中不满的纰漏。

二、“恶搞”文化的存在的原因

在现代的社会中,除了我们公认的主流文化以外,还存在一种亚文化,譬如“火星文”、“水星文”之类的属于80后的特殊文化,“恶搞”当然也在其中,属于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一种以颠覆经典、主张自我、讽刺搞笑的精神,这种精神虽然不是主流,但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当今社会进步快速,人们的精神压力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社会,大家都承担着很强的压力,如何将这种压力释放是现在人最关心的。“恶搞”文化正好吻合人们追求轻松、自由的观念,它的出现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这大概也是周星驰电影受欢迎的原因。“恶搞”文化的出现也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都想将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所以能够那么的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它将观众们的共同想法表现了出来,表现了大家对时下商业片投资大但空淡无聊的不满宣泄了出来,将人们对商业电影的失望情绪表达了出来。

任何文化的出现都是因时而生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恶搞”文化也有自己产生的社会环境。观察那些的“恶搞” 作品,会发现这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讽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就有经理、、Fans、城管之类的角色,当中甚至牵扯出了中日关系的敏感话题。而去年《色・戒》风行之时,碰巧那段时间举行四六级考试,于是就出现了《色・戒――英语四级大作弊》的恶搞作品。内容围绕着四级考试补考展开,剧中主角变成了四级补考的考生和严抓考试纪律的学校老师,中间还穿插了美剧《越狱》及其他电影、广告的镜头,这部应景之作相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共鸣。这些作品看似荒诞可笑,却有着浓重的后现代色彩和对社会的批判性,作者有心、看者会心。当然了,“恶搞”不仅仅是发表简单的颠覆,还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满城尽是加班族》讲的是一家公司每天都让公司职工加班而且不给加班费,导致令狐冲要跳槽到日月集团,结果发现日月集团的情况更加恶劣,于是决定辞职自行创业。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就业局势紧张,很多公司都开始不重视人才,认为你走了还有更好的人来替换,虽然有意见箱之类的设置,却没有用到实处。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两个人来打劫公司,手中拿的不是枪而是打劫证,不禁让人感慨,这年头做什么事情都要证,连打劫的人都发了批准打劫证。这个作品名字虽然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相似,内容却有点恶搞《笑傲江湖》,但真正折射的确实现在社会上的不公平问题。

三、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结构与功能》(1948)一文中归纳了三种传播的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之后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一书中补充了一个功能:提供娱乐。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1982)一书中,将传播功能定位: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在传播学研究中,施拉姆的“四功能说”已被许多传播学者接受。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1)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获得消息情报、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发展文化、娱乐和一体化。从上面可以看出娱乐是传播的主要功能之一。

“恶搞”文化凸现了网络传播中的“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娱乐是人的天性,是一种精神追求。从人们开始有了这一精神追求的时候,传播恐怕就已经渐渐呈现出了娱乐的功能。而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方法,尤其是网络的迅猛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在因特网上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是由网络带来的娱乐之上的时代。人们从即时通讯、网络游戏发展到“博客”、“播客”,在网络上展现着自己的“魅力”。芙蓉姐姐就可说是一个代表,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人们一边揶揄和嘲讽着芙蓉姐姐,但是又不免去关心她最近又做了什么“可笑”事情,芙蓉姐姐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恶搞”的含义,而因为芙蓉姐姐的出现,又引发了像是姐姐之类的人,由此可见,不管是什么,在“恶搞”的世界里都是有着市场的。但是当这种“恶搞”不能再带来娱乐的时候,人们就会果断的抛弃。原因是当只有芙蓉姐姐的时候,人们是因为新奇而关注,当网上都是这样为了出名而搞怪的人的时候,网友们除了厌恶之外恐怕很难再有其他情绪。自然也就不会关注了。

很多的“恶搞”是人们可以接受的,搞笑可以让大家减压,但是自从出现了对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的恶搞之后,人们开始愤怒了,也开始让人发起思考,究竟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恶搞”?是否为了搞笑就可以没有底线?

而对于社会而言,“恶搞”文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经济功能”。现在是经济社会,网络成为经济社会中的新兴产业,大大小小的网站应运而生。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体从开始出现就是纯商业化的,如何在网络上站住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点击率,吸引眼球是一个网站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有人气才会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这也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参考因素,抓住了受众就等于抓住了“钱袋子”。于是网站为了提升点击率,会去研究受众的需求,网络媒体就不免会将一些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东西放到网站上已吸引眼球,从而将这些注意力卖给广告商获得经济利益。“恶搞”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在网上拥有固定的群众基础,在百度中搜索“恶搞”两字,找到的相关网页约有57400000篇,每一个的点击率更是无可计算,这对于网站来说可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恶搞”文化的突然崛起,“恶搞”作品的源源不断以及对“恶搞”的激烈讨论,带来的就是不断上升地点击率,也使得网络媒介找到了提升点击率的方法。所以说“恶搞”文化的娱乐精神和网络媒体的经济利益共同创造了非凡的传播表现力。

当然了,“恶搞”之所以能够风行的这么快,一个原因是一定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网络。网络传播为“恶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更多人可以了解它并且开始创作它。

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往往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另一种则是有传播这种文化的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很明显,“恶搞”是人们需求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娱乐的心理;“恶搞”文化需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DV、麦克风、电脑及必要的软件,这些东西对于现代人尤其是80后的人而言可说是生活必备品,所以使用它们来做作品对于80后的人来说也不是难事。而从传播媒介来讲网络就是最好的媒介,网民数量的不断扩大,而且不需使用真实身份就可以随意发表观点意见、展现个性,网络的互动性也使任何信息传播的更加快速、更加广泛。

虽然“恶搞”文化因为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轻松的个性化消费心理,凸显了市场驱动下的网络传播的“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支持下迅速窜红。但是,“恶搞”文化也因为某些原因涉及了侵犯他人肖像权、影音作品的著作权等权利,甚至会因为一些过分的夸张的搞怪,而周旋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缘。

四、“恶搞”文化的底线

除此之外,小胖贴图则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未经对方允许的情况下,被肆意拼贴、复制,严重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名誉权,虽然小胖成名了,虽然他说能为大家带来欢乐也很好,但他改得比较黄色、质量比较差的图片还是很反感。小胖的心态很平和、很淡然,没有去追究那些贴图,并不代表那些擅自“恶搞”的人就是正确的,很明显他们已经触犯了法律。

“恶搞”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网络时代激发出来的一种自娱也娱人的娱乐精神,体现了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现代意识的觉醒,绝大多数“恶搞”作品都无恶意,不过是为了博人一笑。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恶搞”作品搞得比较“恶劣”,拿红色经典来恶搞就让人们远离幽默了。对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恶搞”,不能一味吹捧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加以引导,使其朝着健康、文明的大众娱乐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一方面,网络媒体要加强网络“把关”,对“恶搞”文化的传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不分好坏全都保留或丢弃。另一方面,“恶搞”一族本身要加强自律,做到文明上网,“恶搞”有度而不是以网络自由做挡箭牌胡搞、乱搞、瞎搞,传播不良文化。此外,恶搞者也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去除“恶搞”法律盲点,不能以图着好玩、娱人娱己而去践踏法律的底线,希望不要再出现像小胖贴图那样的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作品。

“恶搞”是具有两面性的,一面是好的,一面则是不好的。当它给我们带来欢乐的时候,它就是好的,可是当它突破了、过分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尤其是现在上网的年龄段逐渐年轻化,给一些世界观还给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带来不良影响,就像红色经典的“恶搞”,容易误导青年观众,也会让他们的历史观、价值观产生变化。究竟“恶搞”的底线在哪里,还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制度都还在完善中,但一个大的前提是不能以损人来娱己。

参考文献:

[1]王刚.从“铜须事件”看网络暴力的成因[J].传媒观察.2007(01).

[2]王爱玲.浅淡 BBS 中的舆论绑架与媒介偏视[J].新闻界.2006(05).

第2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论文摘要]“搞笑”是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他们不再像老一代的人那样说“可笑”、“好笑”,而是一概用“搞笑”这一词,“搞笑”是宽容里的轻松,是善意下的幽默,在当今所有动画片的制作中,“搞笑”也正在成为一种需要,一种潮流,就像是调味品,越是优秀的动画片越是少不了它轻灵又洒脱的身影。

经典动画片由于其在内容上的无所不包及形式上的多姿多彩,因此,在影片的风格上,制作商们除了最初的对雄壮与优美、凝重与典雅等等的追求之外,在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速,人们生活压力的日趋沉重。一来为了使动画片看起来更加轻松活泼,幽默诙谐,二来也可能基于一种更大的野心一即在吸引儿童的同时,试图也能像日本和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一样——潜移默化地也达到占领成人这一庞大的利润市场的目的。制作商们于是不约而同地便把不断搞笑也看成了他们努力追求的一种风格。笔者将广受成年人和孩子们喜欢的或者是新版、或者属于迪士尼大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雪公主》、《宝莲灯》、《花木兰》等一些动画片中令人捧腹的地方大致做了一下统计。发现越是经典的动画片。其搞笑的场景出现得便越是频繁,与此同时,其搞笑的手法也相应地越是不拘一格。下面笔者就将这些手法作以简要描述:

一、借助台词来搞笑

主要是通过对众多时尚语言、当红方言和名人名言的巧妙调侃来达到搞笑效果的。

最惹人注目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在这部以凄美爱情为主线的“现代青春偶像剧”里,把现代气息非常浓厚的时尚语言或大众流行的口头禅作为佐料——不是古为今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今为古用,其中说得最多、也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是丑角马文才。马文才一副当今高干子弟(而不是旧日纨绔子弟)的样子——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一副时尚做派,满嘴现代词汇——这可是那些曾经的纨绔子弟所望尘莫及的。“时髦”是马文才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就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影片把他处理成了一个闪亮眩目的舞台形象。旋转的灯光下,踏着动感十足的摇滚乐节拍,这位花花公子扭着潇洒的街头舞、操一口当今乐坛最流行的rap调。他的自我介绍是边说边唱的:“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谁”。言语中句句都在炫耀和张扬。处处都充满了“养老津贴”、“花花世界”、“迷倒妹妹”、“帐单我pay”、“蜡笔小新”之类的词语。与梁山伯祝英台第一次见面,他调侃了“见义勇为。这个词被私塾里的老学究训斥,他暗瞎地在喊的是:“搞定、搞定!”除了这位大活宝。《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中其他的人。包括古典美女祝英台,手拿戒尺、声音苍老得都在发抖的私塾老师、或粗俗或捣蛋的私塾学友,他们的嘴里也在时不时在冒着“白马王子”、“女朋友”、“没水准”、“高血压”、“退货”、“小姐不够用了”、“太伤自尊了”、“爹地”、之类的令人哗然的新词,这一点无疑为动画片赢得了此起彼伏的笑声。其次,是《花木兰》中与木兰形影不离的小壁虎木须和已经修炼成佛了的孙悟空,它们的语言也值得一提,什么“宫爆鸡丁”、“三点式”、“小白脸”、“事儿妈”、“臭流氓”、“面巾纸”、“小宝贝”、“不把他打个满脸桃花,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等等的也是防不胜防,惹得观众动辄捧腹大笑。

二、借助人物的动作与行为来搞笑

动画片为了惹人发笑。同时也可能是为了让观众对剧中的人物过目不忘吧,于是他们不惜对主人公的动作和行为做过份的夸张和渲染,笑是笑过了,但与此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人物原形及故事原形的有意或无意的颠覆和破坏。比如,在动画片中,祝英台和花木兰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富传统色彩的少女形象,就不幸被戏谑了个面目全非。动画片中她们,其现代做派和西方化行为在使人喷饭的同时也让人不禁目瞪口呆:祝英台大胆而开放,路遇梁山伯前,与丫鬟坐在树下对远处过往的男人逐一品头论足,活像个“不良少女”:学堂里,老师在上面提问,她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盯着同桌梁山伯以至痴情得居然走了神:课间邀梁山伯去后山游玩,对呆鹅一样的师兄一次次地,问人家有没有女朋友、说她感到好幸福、希望时间凝固、雨最好永远也不要停;借表演之机假戏真做给梁山伯深情献吻……花木兰的许多做法和举动与祝英台一比,笔者以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待字闺中时的木兰满院子喊着小狗。小白!”“小白!”然后让小狗代她负责养鸡的可笑做法、与媒婆恶作剧时木兰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国女子罕见的调皮和捣蛋、军中暗恋、战胜匈奴后与皇帝拥抱、久别重逢与父亲的拥抱,甚至连木兰的老祖母,她的身上也都是美国人的幽默:“下次招兵我也要去!”——言外之意是羡慕她孙女从战场上带回来了战利品——一个英俊的女婿……如此等等,笑自然是笑了,可笑过之后,观众的心里总是会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怪异感觉,那就是:疙疙瘩瘩、别别扭扭。

三、借助内涵丰富的细节来搞笑

文艺作品中的细节往往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们无不是作家们“呕心沥血培育出来的艺术精灵”。

《白雪公主》里有一个细节堪称经典:白雪公主与小鹿、小松鼠、小鸟、小浣熊、小乌龟、小兔子等大扫除结束,她提议到楼上看看去,于是这一群小动物一呼百应。立即你争我抢地往楼梯上跑。小松鼠、小鸟、小兔子它们都抢先一步,跑在了白雪公主的前面:个头相对大一些的几只小鹿,比较有绅士风度。它们一副保镖的架势。紧紧地护卫在白雪公主的左右;小浣熊和小乌龟也在奋力奔跑,可是它们还是落在了后面。小乌龟爬得最慢,因为它刚上到第一个台阶时就滚了下去,等它缓过神来,再一次上楼时,大部分同伙已经从它的身边刷刷刷挤过去了。小浣熊见小乌龟身体笨重,又不断地摔跤,回头用目光鼓励了乌龟一下,然后自顾自追赶大队伍去了。小乌龟毫不气馁。再一次上楼梯时,它试着一边往上爬,一边用嘴巴死死地咬住楼梯的沿沿,果然,尝试还成功了。小乌龟顾不上高兴,继续哼哧、哼哧地埋头往上爬着。白雪公主她们早已进入了七个小矮人的卧室,看到有七张小床非常可爱,她建议先在这些小床上休息一会,小动物们纷纷响应,不到一分钟。它们便东一个西一个,甜甜地进入了梦乡。楼梯上的小乌龟终于上完了最后一个台阶,它回过头朝下看了一眼,正在为自己的成功而颇感得意的时候。七个小矮人回家的歌声突然惊醒了卧室里的那些小动物,它们一跃而起,仓皇冲出卧室,冲往楼下,还未反应过来的小乌龟依依不舍地刚看了一眼卧室的门便被踩踏、携襄着“帮当”、“帮当”地一溜烟滚下了楼梯。上去用了何等的功夫。可往下滚却是一眨眼的事情!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哈哈大笑。同时,对这个小东西的爱怜、敬意也油然而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个细节也意趣盎然。学堂里排了一出《河伯娶亲》的小戏,梁山伯和祝英台在这个戏里分别扮演了未婚女子和未婚男子的角色。被献给河伯的女子——因为一色的是男扮女装,故无不扭扭捏捏、丑态百出——在一个挨一个地上台。可每一个上得台来还未来得及全面亮相,台下的起哄声便一阵响似一阵:嫌太胖了、太瘦了、太丑了,要求“退货、退货”、“换一个、换一个”。这些“女子”又羞又气地往水中跳去:“太伤自尊了,我不活了!”(完全是小品中宋丹丹的口吻,观众一笑)这时。河水居然翻滚着又把她们撂回了岸上,台下一阵呼哨声,笑闹声:“看。连河伯都不愿意要!”(一笑)正当扮演巫婆的演员不知所措、而台下的尖叫声、恐吓声也此起彼伏的时候。祝英台扮演的女子被后台的学友一把给推了出来,只见她飞一样从天而降,婀娜苗条的体态,优美娴雅的姿势,俨然一个俏丽的仙女——刹那间一头秀发如瀑,徐徐荡开,活像一个现代广告中的洗发水代言人,(一笑)但见她长裙飘飘,体态娇弱、神情——然而惯性所致。她一个大马爬就绊倒在了舞台中央,全场一片静默,所有的人都同时出现了大脑短路的现象。过了好一会,台下才开始有人在纷纷修理自己的下巴或帮着学友往上推下巴——由于嘴巴张得太大、时间又太长,所以一部分人的下巴都回不去了!(一笑)其他的人也突然醒了一样,他们七嘴八舌地在打问:“戏里真有这么一折吗?”这个出场的方式太独特了!”“这个祝英台他怎么比女人还女人啊?”当然,祝英台扮演的这个女子震撼了台下,也看傻了身后的梁山伯。只见梁山伯一眼不眨地盯着一副女相的祝英台,恍若梦境。缓过气来的祝英台从地上款款地爬起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了梁山伯,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只是接着剧情在演夫妻话别。观众的情绪刚刚平静下来,不料。祝英台一个大胆的亲吻动作又搅动了一场轩然大波。哄笑之声不绝于耳:“我也要一个”“我也要一个!”“帮帮帮”、“帮帮帮”台下一时大乱,到处都是一片恶作剧的亲吻声……

四、借助思想观念及人物性格上的错位来搞笑

财大气粗的马太尉有一段关于“爱情”的宏论曾让不少成人发出“嗤”的一笑。这是在他目睹了祝英台宁可以死赴坟前践约也不愿嫁给豪门做马家“贵妇”的情景之后而发的一段感慨,他劝他的儿子说:“难道你还看不出英台对山伯的爱吗?那种勇气、决心、快乐和满足的眼神,他们是那样的深爱着对方,像这样的爱是再也找不到了!”谁相信历史上这些作威作福的权贵们还会后悔得这么快并说出这么感人的话来呢?毕竟。他不是我们这个开明时代善于反省的高级干部啊!所以,观众体会得更多的可能是,如此纯粹的爱情观居然从这么一个刽子手的嘴里说了出来。这简直就是一出荒诞剧嘛!同样,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之所以被我们中国的古人推崇、今人爱戴。是因为我们从这个女子的身上不但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孝心”,而且还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忠心”,然而,好莱坞版的花木兰对她的“代父从军”却有了另外一番诠释:“……我替父从军,也许并不是为了我爹爹,也许只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本事,以后照镜子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巾帼英雄……”就这样。花木兰成了一个个性解放、一心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西方女权主义者。显然,她已经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而成了美国文化的产物了。《宝莲灯》里的孙悟空,也一反《西游记》里那个猴性十足、好抱打不平、爱惹是生非的形象,表面看,他的确心如止水。一口一个“阿弥陀佛”,俨然就是一副跳出轮回而修成正果的架势。实际上,当屡屡看到他那有点装模作样的面孔、腔调以及做派时,观众们都会忍不住会心地一笑。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来搞笑。

第3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让人盼望已久的象圣的元旦庆典终于开始啦,学校的文艺节目五花八门,精彩连连,令人眼花缭乱,小演员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最光彩夺目的还是104班的歌唱“唱得响亮”十分动听,使我热泪盈眶,初二班的两位同学唱的英文歌曲lnnocenice太美妙啦让我坚决要学习好英语,那一天我也能够用流利的英语唱歌和演讲多好啊。

学校的同学们为了表演,今天却身着雪白的衬衫,衬衫领下系着一个血红的领结,下面配上一条西裤,看起来端端正正,斯斯文文,彬彬有礼。

表演开始了,他们往舞台上一站,谈笑风生地上演了14个项目。瞧他俩那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令观全部的同学和老师们不住哈哈大笑,就连平时满脸严肃的江主任也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妙惟小品,那滑稽的外形和搞笑的动作再一次让全体校友和老师家长们哄堂大笑。顷刻间,笑声洋溢,掌声连绵不断,我环顾周围,有的同学笑得直不起腰,有的同学笑得直喊肚子疼,还有的同学笑得直跺脚。

第4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自编幽默漫画

W君美术成绩一般,但画起漫画来毫不含糊。记得刚上初一,W就宣布要用漫画闯出名气。W郑重地向我们推荐他的处女作――《休得无厘》,全书共24页,收录了他的一则长篇漫画故事,五则四格漫画和数则单格画。那天下课,w叫了一大帮同学前来鉴赏。经过与漫画5秒钟的对视,我首先大笑起来,紧跟着S也笑得涨红了脸,Z干脆蹲在地上捧腹大笑不已,P指着漫画用他独特的嗓音“咯咯”笑着说不出话,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A也托着腮帮直跺脚。W却“我自岿然不动”,嘴唇蠕动着,大概是想谦虚几句,无奈,震天的笑声淹没了他含蓄的声音。

自创搞笑小品

话说那漫画专集一炮打响之后,W品尝到了成功的幸福。于是,他乘胜追击,一心想让老师见识见识他的才华。很快,他抓住了机会。

学校有“十分钟队会”活动,在每周的星期三。于是,W便要拖着我、Z一起表演小品。W想像丰富,美妙的构思层出不穷,节目既搞笑,又不离主题,更不庸俗。往往节目还没表演,我和Z已经笑翻在地。W在排练中,指挥得当,表演时身先士卒,再加上我们的热情卖命,W的小品节目每次都得到师生的掌声,那场面,“那是相当壮观啊!”W的身价倍增,在班级知名度大大提高。

自出搞笑专辑

如果说,W前两个举措还只是让本班师生刮目相看的话,接下来的搞笑专辑让他在全年级,乃至更大的范围里扬了名。

自从得知明星出专辑发大财之后,W就心驰神往,他痛下决心,要靠一张专辑名利双收。Z家里有许多空白磁带,为了支持W的伟大事业,就送给他两盘空带。W得到朋友如此的理解和支持,激动得泪水在眼睛里打转,眼镜在鼻梁上直晃。当晚W挑灯夜战,花了近四个小时,录成了平生第一张专辑――《关羽日记》。恰好,第二天下午第一节是音乐课,课前20分钟,W将磁带放进讲台上的录音机,并且冒着挨批的风险,勇敢地摁下了播放键。同学们正在凝神听课本歌曲,不曾想歌曲突然变成了一段快得出奇的念白,语调吉怪,速度超快,与《噼里啪啦》有异曲同工之妙!接着就是关羽抒情的内心独白,以及“赤壁密闻”、“时代评估”等。W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取各地文言之精华,融南腔北调于一炉,那叫个投入啊,古今少有,世上难见。反应过来的同学哄堂大笑。其他班的同学也闻声而来,一个个向窗里张望,讲台前更是水泄不通。最后,四川方言版的“乱舞春秋”将W的专辑推向高潮。人越聚越多,简直堵塞了交通。久立一旁的音乐老师没有发话,原因很简单:“老师也被感动了”。

从此,W也有了三两个fans,名噪一时。后来大考来临,w的笑声渐渐少了,他的成绩一直不甚理想呢。但我深信,时间在继续,生命在继续,W的幽默也将继续。不用多久,W的幽默又会将我们带进欢乐的世界。祝W君将搞笑进行到底!

凯旋留言

第5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法学院一位北京大学博士出身的副教授在该院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所谓甄嬛体演讲,开口“朕”如何,闭口“众爱卿”。传到网上,一时沸沸扬扬。

记得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说过:“人世间一切场所,唯有大学最适合于做梦、写诗、拒绝世俗以及容纳异端。如果连大学校园里都‘一切正常’,没有特立独行与异想天开,绝非人类的福音。”一言以蔽之,大学最看重多元性和包容性。在这个意义上,甄嬛体也罢“玉环体”也罢,作为一种个性一种风格,都应允许其存在,也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就正能量而言,它对某种“体制性合谋话语”或以政治正确为圭臬的官腔说教式文体未尝不是一种揶揄和挑战。

与此同时,其“负能量”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宜效仿和提倡。这是因为,在日趋戏谑化、娱乐化或媚俗搞笑的世风中,大学更有责任呵护和坚守高雅、厚重、严肃的文化家园。倘若大学也随波逐流,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将走向何处呢?

再说,我们的大学随波逐流还不够吗?如去年四川大学某副研究员和浙江大学某副教授因论著涉嫌抄袭而被开除教职,甚至堂堂中科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其论文也有剽窃之嫌。依我愚见,个中原因或可归结为一点:不严肃。

要知道,这种不严肃并非幽默,而是儿戏。之于他们,一切形同儿戏。毋庸讳言,作为大学整体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严肃性,如早已不成为新闻的教授竞聘处长,如对官员“读博”网开一面,如为应付评估检查而动员师生弄虚作假。

说起来,致使“杜甫很忙”恶搞图片在网上疯狂流传的主力军,也并非社会流散青年,而是在校大学生。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大学教育、大学文化开始失去应有的严肃性。

李白被恶搞过,说他是到处招摇撞骗的“小混混儿”;《西游记》被恶搞过,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子有了漂亮的女朋友,“五世元阳未泄”的唐三藏有了;《三国演义》被恶搞过,千里赶马车的关云长同兄长刘备的小妾也险些有了“”。如今又搞到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头上。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年的二月十二日举行的严肃纪念活动没引起多大反响,而双耳插着MP3或iPhone什么破玩艺儿的“杜甫很忙”却风靡大江南北。

第6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故事接龙

王莘妤

漳平市新桥中心小学五年级(3)班

“哈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一阵阵笑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们在玩游戏呢!

这个游戏是我推荐的,这时,我正大声地宣布规则:“首先,三个人为一组,一人写五分钟,三人一起写。以《放学路上》为题,写完后顺时针互传,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可以恶搞的哦!”大家点点头,进入热火朝天的奋战中……

我想了想,编一个吧!就说我回家时下起了大雪,发现一只小猫在楚楚可怜地看着我, 我快步冲上去,抱……还没写完,五分钟就到了。我恋恋不舍地传给吴欣怡,拿来了谭永琪的作文。

她说她坐姑丈的车回家。哈哈,我来恶搞一下。“突然,姑丈的车爆胎了,真是天公不作美啊!我们在屋檐下躲雨……”我心中暗暗想:我真是太有才了!“哈哈哈哈……”只见林江龙在那哈哈大笑,看来他把吴思宁整得还蛮惨的。我一直觉得他脑缺氧,怎么能笑出来呢?这一笑把吴思宁气得挥舞着拳头,好像要把林江龙打得粉身碎骨。看到这,我的脑子里隐隐约约的有一种不祥预感“吴,你有没有恶搞我啊!”“有啊”只见吴欣怡头也不抬理直气壮地说。这么大声,还不羞羞脸?“妈的,你死定了!”我心中想着,就接着往下编了。

“停----”这下,我可高兴了,我恶搞了吴欣怡,活跃了,我肯定会,这叫一报还一报嘛!看了一遍吴欣怡的作文,我笑得肚子都痛了:今天我在回家的时候跳到半空中,马蜂把我的书和书包全吃了,我跑着跑着摔了个腿骨折。我嘴角掠过一丝微笑,急笔写下去:我去买辅导书,花了三个亿;爸中了一元等等。“只剩一分钟了!”啊!只剩一分钟了,我迅速写下了个结尾:这就是我的悲惨人生。简略地看一遍,整篇可太有趣了,我竟觉得自己越来越有才了,哈哈……

我迫不及待地拿来自己的作文,可是气地想把吴欣怡打“死”。我本想说想把小猫抱回家养,吴欣怡竟说我被猫咬,血喷了三米高!我那气啊!但是,当赖老师念到吴欣怡的作文时,大家笑得可欢了: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掩面大笑,有的仰天大笑,还有的捧腹大笑,教室里洋溢着欢乐气氛。除了吴欣怡,她可是气得上气接不了下气,对我猛打。幸好我眼疾手快,死死抓着她的双手。吴欣怡拼命挣脱,要是她听到我的作文,连眼泪都笑出来了呢!可恶啊!

这真是一次妙趣横生的故事接龙啊!

第7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2005年末,一个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惊天血案》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作者以幽默讽刺的风格对某导影拍摄的影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戏弄和颠覆,在网上受到热烈的追捧,引发了网络“恶搞”的浪潮。正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一样,恶搞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同时恶搞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面对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关 键 词:KUSO文化 来源 表现 选择

网络KUSO族和KUSO文化

一、网络上掀起KUSO浪潮

曾几何时被据为经典的蒙娜丽莎在网上突变成眉眼歪斜、呲牙咧嘴的丑妇,而许多可爱小孩也网上也成了一会儿变成绿巨人、一会儿变成蝙蝠侠的“百变金刚”,政治人物如布什、小泉也会穿上裙装在你面前扭动腰肢,呵,没错,这就是现在网络上特火的KUSO 文化,也称“恶搞文化”。尤其是最近网上流行的对《无极》和《吉祥三宝》恶搞,更是吸引了众多国人的眼球,这就是KUSO一族!

KUSO在日文原本是“くそ(粪)”的意思,其意勉強接近中文裡的“烂”,做名词时意思是不够雅致的“屎”,做动词时意思是不够善良的“恶搞”,就是往死里整的意思,这KUSO后来传到台湾就成了“恶搞”的代名词。但对台湾的网虫而言,“KUSO”(库索)稍微严谨一点的定义是“认真地搞笑、认真地搞怪、以及认真面对烂东西”的意思。不知不觉中 “恶搞”文化最初由日本传入台湾,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扩散至内陆,成为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这种冒“文化”之名的玩意,继承了周星驰电影“无厘头”的衣钵,利用PhotoShop等技术,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

为什么这样一种颠覆传统的对正规文化的另类手法能够撩动如此多的人心底的那根好奇的神经呢?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人对于这样的“恶搞”乐此不疲?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人对此持宽容而非谴责的态度?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难道是由于这种“恶搞”作品无论是它的轻松、活泼的主题以及它种种调侃、戏谑的语言都可以使接受者产生一种贴近生活的亲切感,抑或是这本身就是源于人们内心的某种需要呢?

二、网络“恶搞”文化的源起及其表现层面

现在“恶搞”作品在网络是上已是随处可见,从在摄像头前大胆搞怪唱歌的“后舍男生”版MTV风行于各大论坛到《李毅大帝本纪》被争相传阅以及最后到被全国媒体广为报道而震惊网络内外的胡戈的短片巨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人们对这种集“无厘头”、反叛、恶俗、讥讽于一身的“恶搞文化”已经有所了解了,但为了加深对这种文化深层含义的探究,我们有必要从网络恶搞文化的源起和表现层面入手进行分析。

1、网络恶搞文化的源流

追根溯源,任何一种冒“文化”之名的东西都应能找到其母体,“恶搞”文化也不例外。总结起来,其来源有如下几种:

一是无厘头文化。如果非要问“无厘头”是什么意思,请先去看几部周星弛的电影,《大话西游》、《食神》、《少林足球》等。这个随周氏电影而被大家获知的形容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传了,就会一人一个说法,如:“无厘头可以令人觅到一种较轻松的处世之道,让社会人可以生活得更‘生活’,一句话,可以释放你的心。”、“无厘头是‘颠覆’的一部分。”、“无厘头绝对会成为后现代主流的精粹。”,其实北京的王朔、葛优也是一种无厘头,每个地域都会有一种特定的幽默文化。这就是无厘头,就是搞笑,最好能出其不意地搞得人发笑。恶搞文化就可以从无厘头中找到影子。

二是戏仿,笼统地说,是一种“认真的戏噱”。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就是很认真地戏仿了电影《007》系列里的诸多经典片段,当他那草根小人物的一贯“嘴脸”嫁接在众所周知的花花特工的“原形”之下后,你除了笑到肚子痛,就是笑到肚子更痛。而网络恶搞的作品中就有大量戏仿的经典。

三是“ACG”。这个词实际上是三个词的缩写:A:Animation(动画),C:Comic(漫画书),G:Game(游戏),实际上就是恶搞一族对它们的声音和画面做技术上的搞笑处理。这手法原来流行于日本台湾后风行大陆网络,形成了现在的恶搞文化。这可以从网上流传的“恶搞”族对广西南宁的网友“小胖”的换头行为中可见一斑,即他某天被人拍了一张回头照之后被人士传到网上,此后网友把他的头像尽情KUSO。

四是网络。这虽然说不上是网络恶搞文化的源流,但对它的形成和发展绝对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网络技术还不很发达的时候,上面提及的三种现象还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后来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将上面三种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迅速发展成一个新兴的流行文化产物:KUSO,并被广泛地当做恶搞、好笑的代名词。

五是由于KUSO的发展。KUSO的雏形大约形成在三四年前,那时,香港或台湾的网民们常在网络的论坛或留言中大量使用周星弛影片或香港、日本武打动漫话书中的经典对白或特定词汇,例如用“折凳”表示最强武器,“未够班”形容能力不足,或是依据某部“经典作品”,利用无厘头、戏仿等手段创作出一些搞笑故事或恶作剧行为在网上传播。KUSO早期的形式只限于文字,后来发展为图片和视频。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网络“恶搞”,KUSO之风迅速蔓延扩展开,像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可能收到的那种搞笑短信就可以说是KUSO文化的外延派生品。KUSO文化也越来越被那些以青少年为消费群体的商家所关注。像PCHOME网站,在开辟了“就是爱搞怪”贴图区后,最近还举办了“搞怪贴图大赛”;而可口可乐也举办了搞笑歌舞比赛这样的KUSO推广活动。

二、网络恶搞文化的表现层面

网络“恶搞”文化反映出当下一批年轻人内心中对社会的松弛状态。具体说来,“恶搞”文化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恶搞一族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与主流文化不同。我们可以从网友们的留言可见一斑:你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爆笑帖子,一声也没笑——“这本身就很好笑” ;“如果我有一秒钟的生命,我想对你说‘我爱你’;如果我有一天的生命,我想陪你再看一次日落; 如果我有一月的生命,我想与你游览秀美山河; 如果我有一年的生命,我想……和你分手,然后把四级过了!!”; “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聚会选择在动物园,大家共同的理由是:只有在这里,才能感慨到自己还是个人啊……”以上的“无声爆笑”让观者得到的更多是会心之笑。可以说,他们的话语在表达角度上另辟蹊径,是跳跃的、断裂的、解构的、分散的,他们或是按自己的喜好呈现出随意性;或是反主流,走极端形式;或是超前的、反古的。

其次,在生活方式上,恶搞一族热衷于追求新事物,对新事物表现出较多的兴趣和较强的接受力,他们是所有新鲜生活方式的簇拥者,服饰也标新立异,出尽法宝将原本清秀的长相极其“蹂躏”,搞怪扮丑无所谓,只为创造个人风格。同时他们大都在虚拟世界中有自己的身份,比如拥有论坛或者个人站点,而且大都有个别具一格的网名,有的叫猴塞雷(取粤语谐音“好犀利”,很厉害之意)有的叫干礼良(取台语谐音三字经)等等,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

再次,在价值观层面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较之话语体系、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价值观是更为深层的部分,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往往有独特的个人见解,不遵从正统的思想;对事、人、是非的判断标准不拘一格;审美观和生活情趣,充满着不羁的想象和夸张;将工作与休闲娱乐之间的界限模糊化等。

网络“恶搞”,网络时代寻求心灵突围的集体默契

从前几年流行的PS换头游戏,到如今视频恶搞的风潮汹涌而至,网民们在某种意义上将这种现象视为新型的娱乐精神和权利——他们热衷于享受这种传统媒体上所看不到的颠覆性语言、情节所带来的快感,而也因此引发一场关于网络精神和道德底线的争鸣。当然,任何一种流行文化其实都无法被人为地创造出来,其根源还是要到人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去寻找。也就是说,要深入地了解网络恶搞文化流行的原因,就要分析形成它背后的心理因素,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是网络时代人们寻求心灵突围的集体默契:

一是满足了人们缓解内心压力、寻求解脱的心理需要。正如饿要吃饭、渴要喝水、穷要发展经济,人们解决吃穿住行之后,生活压力大、平淡、没意思就要搞怪、逗乐。恶搞文化的流行同电视中肥皂剧和娱乐节目的盛行,杂志、报纸的娱乐化一样,都显示着现代社会中人们广泛的娱乐需求。现代社会给年轻人的约束与规范已成为一种无形压力,迫使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发泄方式,抱着娱乐、消遣的心态,他们选择网络这个既方便快捷又能迅速传播的平台来抒发情感,看到精心创作的帖子点击率节节攀升,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陶醉其中。这些所谓的“恶搞”其实是年轻人的一种情感宣泄、一种表现自我形式,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一剂笑料,它反映了人们金字塔式的内心追求。“恶搞”一族以图片或视频这种显而易见、直截了当的快乐方式无疑是他们的首选;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现代年轻人内心的空虚感、渴望被关注感。

二是满足了人们内在的逆反心理的需要。逆反心理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心理,简单的讲就是对传统的反叛和对个性的追求,其实逆反心理什么时候都存在,只不过在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和生存压力增大的现代社会,这种逆反心理在人们之间尤其是青少年之间变得愈加强烈,许多人会选择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逆反心理,青少年离家出走、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逆反心理的作怪。“恶搞”最初是一种网友的零散的自发行为,然而在2004年,讥讽某移动通信运营商信号问题的《网络惊魂》因其夸张的语言和取材的幽默在网络世界中引起轰动后,恶搞也正式作为一种流派被众多网友追捧。“恶搞”文化之所以能够流行正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内在的逆反心理的需要,同时,恶搞族还通过网络让其支持者们迅速地串联起来,把当初个体的逆反行为变成了一种集体活动,从而在使人们的逆反心理得到满足的同时,还使他们获得了群体的认同,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恶搞文化的吸引力。

三是满足了人们追求角色认同的心理需要。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市场经济的全面侵袭,社会分工也日益细化,已经不存在过去那种单一化的社会角色了。多角色的存在,使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汹涌澎湃的人潮中备感孤独。同时,色彩斑斓的社会板块使人眼花缭乱,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猝不及防,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自我的微不足道。然而,后现代又是一个怀疑一切,消解权威,使主体成为按自己意志去处理一切的独立、孤独个体的时期。如此一来,人们既自恋又自卑,既狂妄又怀疑,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惴惴不安,生存的焦虑感和角色的归属感齐集心头——既希望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这便是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面临的尴尬境地。网络众生似乎越来越重视的是自己的存在,而对于所谓的大腕,权威,特别表现出一种并非恶意的“敌对”,这种恶搞的含义已经超出了自娱自乐,纯属找乐儿的范畴,而有了挑战权威意图,正是这样的挑战,更能得到同为草根的广大网友认同和支持

四是满足了人们渴望展现自我的心理需要。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隔离,愈发让人们注重自我的展现,追崇“要在自己身上发展才能找到自己”的理念。一些人便以各种“标新立异”的方式将自己凸显出来,以使自己得到社会、周围人的关注,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恶搞一族表达的就是一种普通人追求自身参与的欲望,他们借助先进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内心的感受用另类的方式发泄出来。在娱乐的表像后面,汹涌的是冲击思想藩篱的热情。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的具体看法,而只在乎他人是否注意到自己。长期研究青少年文化的台中东海大学社工系教授彭怀真将这股“kuso”旋风解释为“青少年次文化”。彭教授分析说:“青少年在心理层面,其实是希望有表现,被人注意的。不过若要从学科、智慧方面赢得肯定,可能得花很长的时间与心思;相反的,结合运动、创意、空间这种动态方式,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人注意。这也就是“kuso”文化之所以成为风潮的原因。”

面对“恶搞”,我们何去何从?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恶搞文化其实只是一种亚文化的生活方式,它是网络时代人们寻求心灵突围的一种集体默契,但是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面对网络恶搞文化,主流社会应当如何应对呢?是排斥还是融合?对于网络上风起云涌的“恶搞”事件,有人批评说“我对这个恶搞文化很担心。是不是现在什么都可以拿来开玩笑,即使是严肃的事物也可以拿来开涮?恶搞到底有没有底线?”也有的认为一味戏仿、戏谑的风行,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文化走向浅薄和粗鄙;而年轻人由于长期浸淫其间,也可能导致使命感、责任感的淡漠——什么都可以拿来嘲弄!“一个社会的文化是需要多元化,以前的说教文化让我们感到单调。但对于如今的恶搞文化,我听到的是来自网络、甚至个别媒体的一致叫好声,也是很可怕的。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形成另一种单调,同时,我们的文化会越来越浅薄、消极……”

这些担心和疑虑都是可以理解的,现代社会是年轻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各种文化、信息更替速度很快,年轻人更有技术优越感,对新鲜东西的摄入更快,消化能力强。反映在文化层面上就是这种网络恶搞文化必定与主流文化发生冲击甚至冲突。但是,不管主流社会当中的一些人是多么不喜欢恶搞一族的生活方式,必须承认的是:恶搞文化中毕竟包含着一些更为年轻、更为活力、更为积极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形态因素。而尊重个体,尊重差异,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自由选择的权利,保持宽容的心态,无疑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与传统相比,这是进步的、文明的,也是更为人性的排斥这种文化无疑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适应并融合才能整合社会文化的差异,使社会健康成长.

关于“恶搞”这一网络下的蛋的种种是非曲直一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只要其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同理,恶搞原本是没有的,是在网络和多媒体发展到白热化阶段才真正开始形成,也就成了一种流行文化,但也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了网络时代人们的某些心理特征。从某个层面来说,让我们发现这一点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就如同某些谬误存在只是为了让人们发现真理一样。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2.马广海编著:《社会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3.贺更行:《流行语,流行起来没商量》,《社会》,2002(1)。

4.周 馨:《另类:对主流文化的偏离》,《社会》,2002(6)。

5.邹昊平:《从动画片受宠看新人类》,《社会》,2001(1)。

6.沈汝发:《透视“童话型文化”——从〈流星花园〉的流行谈起》,《社会》,2002(7)。

7.《悄悄衍生的恶搞文化》edu.qq.com/a/20051026/000160.htm

8.《当"恶搞"冒文化之名》news.sina.com.cn/o/2005-11-13/20387427898s.shtml

9《网络恶搞KUSO文化》 it.sohu.com/s2005/kuso.shtml

10.《台湾劲刮kuso文化旋风》

www1.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67108/Ulixh/A172516.html

11.《“恶搞”电影网络下的蛋》

第8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霍吾道人高马大,雄纠纠气昂昂,极具日耳曼特色。尤其是他驾驶着他的那辆吉普车的时候,更是威风凛凛。但与他交谈会知道他还有很细腻的一方面。比如他的笑声,大笑、狂笑、微笑,有时候,也偷偷地笑……各种各样。但只要一开口,洋调洋腔还能听出来。尽管这样,霍道的中国话还是不错,挺溜,按他自己的说法,"十年的媳妇熬成婆,熬出来的。"霍吾道给自己算了算,他到中国已经十年有余了。但他还很谦虚:"嘴里说说还可以,还得学习,我看不了中文,它们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

霍吾道先生来自德国斯图加特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属于巴登--符腾堡州,是个小山区。在那里,有许多几百年前的老式房子和城堡,是传统风味极浓的地区。山河湖泊景致迷人,保留着很自然的状态。但由于奔驰汽车公司就在斯图加特,又派生出许多生产汽车零件的中、小企业,所以那里经济发达。

在霍吾道先生读中学、高中时,他是一个热衷于搞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是学校的学生文化部长,整天忙着安排音乐会,讨论会什么的,要说他喜欢自己的中文名字的原因,大概是他们在高中时讨论中国文化的结果。那时他安排同学们讨论中国的道教、佛教,或是儒教孔子。他说,在德国,光《道德经》就有五十多种不同的翻译作品。但他说,那时候他们讨论虽然热烈,但往往没有结果。于是,中国反而变得更加神秘,搞得直想往中国跑。

有一次,他还差点捅了漏子。他说:"我们搞了一个电影俱乐部,每个星期在学校放两部片子。市政厅还挺支持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小孩儿,所以我们什么年代的片子都放。一次,要放苏联的电影,是爱森斯坦三十年代拍的一部片子,叫《罢工》,很革命的。我们四处贴布告,预告说《罢工》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什么的。结果把市政厅吓了一大跳,后来才知道是放电影,但是给我开了一个批评会。"霍吾道"哈哈"大笑。

霍吾道1987年来到北京大学上研究生,专业是比较文学,两年后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德文。他发现他教的学生们学语言很好,但因接触外国文化非常少,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难。看到同学们也没有机会接触,他这个文艺积极分子的苗头就冒了出来,于是和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搞起了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他选择了爵士音乐,一是因为他在家乡的时候,他经常去音乐俱乐部,爵士音乐给他留下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非常非常"的时候,说得非常非常重);二是他觉得爵士乐不象古典音乐那么严肃,也不象摇滚乐或流行音乐让人不好接受(当时,为人师表嘛)。三是爵士乐技巧和品味很高,还很轻松、愉悦。

霍吾道有一次听朋友说,有一个瑞士爵士乐团要到北京来演出,他突发奇想:"太好了,与其每次来一个乐队,不如很多乐队演它一个礼拜。"他觉得一个乐队演一次两次让中国听众不太好理解爵士音乐,他想让听众听到各种各样风格的爵士乐,让他们自己慢慢地体会。他也很精明地算计到,多支乐队从宣传和各方面动作来说都比较好操作。所以,1993年,第一届北京国际爵士乐集萃活动在北京的中国儿童剧院举行了。霍吾道说:"那一次蛮成功的。"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今年是第七次。北京国际爵士乐集萃成了爵士乐迷的节日,每年,搞得轰轰烈烈。当然,也搞得霍吾道疲惫不堪,他说:"越是搞演出越看不了,选乐队,找赞助,排演出,简直是没完没了,但没办法,我就是喜欢。"

霍吾道说,音乐是他工作的动力。

第9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这是我们作文班里玩的“张冠李戴”游戏,由全班每个同学分别在三张纸上写上时间、地点、做什么事等内容,然后放到指定的三个杯子里。然后由同学们分别抽出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同学们都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了许多奇怪的地点和事情。我把地点写成“在女娲肚子里”,心想等等肯定会引发一阵喷笑。

“2008年8月8日,王伊迪在地狱里亲嘴。”、“在地球爆炸时,孔天乐厕所里谈恋爱。”……这些搞笑的句子让教室里笑声不断。当每个同学从杯子里抽出纸条交给老师时,大家都齐刷刷地把视线都转移到纸条上,期待着更搞笑的一些句子。当老师刷刷地把抽到的纸条上的字抄到黑板上时,同学会跟着老师边写边读,然后开怀大笑。

突然,老师叫了一个瘦瘦的“芦柴棒”上去抽序号。当时,我心“扑通扑通”地跳,似乎有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正当我紧张时,老师已经公布了序号——10号,正是我手中的号码。我吐了吐舌头,硬着头皮上了台,从三个杯子里分别抽出了三张纸条。“开天之前,姜茜在福尔摩斯的大脑里偷看小心洗澡。”老师把我抽出的三张纸缓缓打开,并在黑板上连成了一句话。由于前几轮爆笑后,这个话并没有引太大的轰动,有同学轻轻地嘀咕了几句,“没有刚才的不好笑”。我总算顺利过了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