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

第1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目标

为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服务与广大农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8项工作目标制定如下: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加强afp及计免相关传染病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规范实施儿童计免保偿。确保新生儿和4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8%、脊灰、麻疹接种率>95%、百白破、卡介苗、流脑、乙脑苗接种率>90%、四苗全程接种率>90%、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及接种率>85%、新生儿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90%、首针及时率>80%。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卫生院院长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全年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院长董利波负责全面工作,苏阳华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安排、艾滋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管理,石莉娟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柏娇负责结核病防治,李栋负责计划免疫工作,许红波负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许江负责肠道传染病,急性传染病防治管理,曹化负责慢性病管理,庄晓娟负责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监督监测,李伟负责公共卫生财务管理。

二、部门协调,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与教育、宣传等部门协调,落实健康教育和中小学传染病和防治工作。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健康教育,中小学生体检和传染病防治。

三、加大督导力度,提高工作制度

根据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成立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督导小组,每季度到村卫生室、青阳医院进行公共卫生工作验收。对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拿出督导意见,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使村卫生室管理、传染病防治、肠道门诊建设、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同时卫生院根据工作进度,每月拿出工作计划并对上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性自查,每周有工作安排,每周召开一次院周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四、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为此,我们将加强对卫生院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培训频次和力度,根据工作内容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使业务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五、加强思想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将在本年度深入开展“行风廉政建设”,培养职工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以思想建设保工作,使每位职工都能做到爱岗廉洁奉公,同时注重排查,调处卫生院及医疗室内部矛盾,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六、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

本年度,我们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为村(居委会)及各卫生室为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四苗覆盖率,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传染病报告和疫点处理率,加强村卫生室内部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健康教育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七、加强宣传,扎实工作,推动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第2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省级为主、地方配套;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从*—2011年,用5年时间,建设1230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10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一是以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改扩建业务用房;二是以提高诊疗技术为目标,添置与更新设备。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20万元左右控制。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农村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建设。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5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6000元控制。

《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安徽省农村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另行印发。

六、投资规模

*—2011年,总投资12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购置与更新。按国家标准,投资3.6亿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60万平方米;投资2.8亿元,添置和更新1230所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投资5亿元,改扩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100万平方米;投资0.6亿元,添置和更新10000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

七、经费来源

总投资12亿元,其中: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争取中央投资3.5亿元(含*年国家已下达国债资金1亿元);省、市、县三级政府分担8.5亿元,省级按80%比例承担6.8亿元,市、县财政按20%比例承担1.7亿元,省级5年应承担的资金按平均每年1.36亿元进行筹集,具体为:省发展改革委省统筹投资每年安排4000万元,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9600万元,市、县应承担的资金,按省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配套比例,由市、县财政安排落实。

八、分年计划安排

在分年度计划安排上,一是优先安排中心乡镇卫生院;二是优先安排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完成县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县;三是优先安排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县;四是优先安排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集中的乡、村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2009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300所,2010年计划安排建设20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30所。

村卫生室。*年试点建设1000所,*—2010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250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500所。

九、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全省农村卫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符合省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程序是:

乡镇卫生院: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由省将*—2011年建设规划规模和年度建设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

村卫生室:按照1个建制村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益性村卫生室的总体考虑,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再设卫生室(工作职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结合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村数、人口数以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将*—2011年计划建设控制数下达到各县(市、区),由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2011年分年度建设计划,经所在市审核后,报省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统筹制定全省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项目坚持以县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市、区)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提供几套适应不同区域、地形和地质条件需要的标准图纸,供各县村卫生室选择;在项目建设上,以县为单位进行集中打捆分包招标,引入合格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以降低建设费用,保证施工质量。

(三)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政府投资新建的村卫生室所有权归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从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中招聘从业人员,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政根据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适当予以补助,逐步建立乡、村卫生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和日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十、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市、县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等。市、县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市、县(市、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村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财政厅等部门按照省政府要求和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并协调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评估评价工作。

省卫生厅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报表上报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工作;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以及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省财政厅负责安排落实省级财政资金和建设资金管理,督促市、县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

(三)制定优惠政策。

一是制定出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建立项目公示与督查制度。

第3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从*―2011年,用5年时间,建设150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163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一是以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改扩建业务用房;二是以提高诊疗技术为目标,添置与更新设备。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20万元左右控制。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农村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建设。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5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6000元控制。

六、投资规模

*-2011年,总投资约1.7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购置与更新。按国家标准,投资4500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75000平方米;投资3450万元,添置和更新150所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投资8150万元,改扩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16.3万平方米;投资900万元,添置和更新1630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

七、经费来源

总投资约1.7亿元,除中央及省下达的专项资金外,余下的资金按省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配套比例,五县市所需资金由五县市财政负担、三区所需资金由市财政与三区财政按4:6比例负担。

八、分年计划安排

在分年度计划安排上,一是优先安排中心乡镇卫生院;二是优先安排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完成县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县;三是优先安排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县;四是优先安排艾滋病、结核病集中的乡、村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年计划安排建设38所,*年计划安排建设36所,2009年计划安排建设39所,2010年计划安排建设27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0所。

村卫生室。*年试点建设163所,*年计划建设407所,2009年计划建设407所,2010年计划安排建设408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245所。

九、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全市农村卫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市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程序是:

乡镇卫生院: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由省将*―2011年建设规划规模和年度建设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

村卫生室:按照1个建制村建设l所标准化的公益性村卫生室,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再设卫生室(工作职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结合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村数、人口数以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将*―2011年计划建设控制数下达到各县(市、区),并报省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统筹制定全省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项目坚持以县(市、区)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市、区)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提供几套适应不同区域、地形和地质条件需要的标准图纸,供各县(市、区)村卫生室选择;在项目建设上,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集中打捆分包招标,引入合格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以降低建设费用,保证施工质量

(三)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政府投资新建的村卫生室所有权归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从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中招聘从业人员,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政根据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适当予以补助,逐步建立乡、村卫生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和日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十、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市、区)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等。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村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第4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一、“十二五”总目标任务

全区农村共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5万户,普及率达80%以上。

二、区年度目标任务

区2013年度目标任务2万户,至2017年需新增农户改厕5万户。

三、主要工作

(一)组织形式

1.成立区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区卫生、财政、建设、农林、水利、环保、规划、国土、爱卫办、文明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改厕办),改厕办设在区卫生局内(区爱卫办)。

2.镇及部门职责

(1)各镇(园区)人民政府是农村改厕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改厕的组织实施。

(2)区卫生局(爱卫办)负责制订农村改厕计划、技术指导、组织培训、检查考核和改厕经费的编算分配工作。

(3)区财政局负责根据年度改厕任务,及时划拨配套资金,并加强对改厕资金的管理,会同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对各镇(园区)财政配套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加强监管。

(4)区建设局负责结合城镇建设规划的实施,抓好农村居民新建住宅无害化户厕配套建设“关”,并将农户改厕纳入创建康居示范村和新型示范小城镇建设的考核目标。

(5)区发改委负责沼气式厕所的建设和质量管理,有计划推进沼气式和“一池三改”建设。

(6)区国土局、规划局负责政策扶持,农民在宅基地上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粪池给予宅地面积一定增补。

(7)区文明办、环保、卫生等部门负责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创建文明镇(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镇(村)、卫生镇(村)、康居示范镇(村)考核指标,合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二)资金筹集和管理

(1)财政配套:镇(园区)必须安排改厕配套资金,区财政对农村改厕工作实施以奖代补。血防地区和茅山老区要积极争取省级资金补助。

(2)集体扶持,有条件的镇(园区)村集体经济应对本地农户改厕给予补助,出资标准由各镇(园区)确定。

(3)群众自筹。受益农户厕房的材料费和建设费由受益农户自行承担;区镇(园区)二级财政的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厕房主体以外的化粪池建设。

(4)政策减免。农村改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因此要从政策和规费上予以必要的扶持。建设、规划、国土等到部门对改厕涉及到的报勘费、建设费、土地使用费等相关规费应给予适度减免,以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三)加强资金监管

区财政部门将设立农村改厕资金专户,列入年度预算,按年度改厕计划任务及时拨付,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力度,改厕资金补助标准、补助方式要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每年年底财政、审计部门对本年度三级财政的补助经费使用情况结合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审计,并将考核、审计结果报区政府和财政、卫生部门,区爱卫办每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年度考核,并拿出中末期评估报告。

(四)项目管理

(1)实行项目改厕管理制。区爱卫办根据我区“十二五”改厕总体目标,结合省市爱卫办下达我区的指令性任务,分年度逐步组织实施,分解落实到各镇(园区),确保年度改厕稳步推进。

第5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按规定登记和上报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转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调遣。

(二)儿童计划免疫

按疾病控制部门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具体要求及时做好联络、配合以及相应的登记和预防接种工作。按要求建好村级接种点。

(三)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1、掌握本村妇幼保健基本情况,落实育龄妇女节育措施,并做好情况登记工作;

2、掌握本村早孕妇女情况,督促孕妇在孕12周以前到所在卫生院建立孕妇保健手册,定期进行早孕检查,认真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3、做好产后访视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避孕药具送上门并进行副反应处理的登记;4、按要求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四)健康教育

1、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了解健康教育效果并作好记录和阶段小结;

第6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对照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分解工作,我委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资金测算工作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委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做好我市—海口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测算工作。主要做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机构等卫生医疗设备购置、农村普及卫生厕所等项目资金的测算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加快我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率,我委结合我市财力,将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资金200万元,项目已完成,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已达50%以上;演丰乡镇卫生院中央投资1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资金,现该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阶段。

三、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积极筹措市一批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完成市120急救中心、疾控中心、中医院、人民医院、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除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装修外,其他项目都已竣工投入使用,我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我市医疗卫生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加快市皮防中心疗养院项目建设。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项目建设资金我委已下达给市卫生局,现由于项目用地有调整,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推进秀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综合楼项目建设。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35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该项目我委已安排100万元,区财力也安排了400万元,项目已落实资金合计850万元。现项目正在进行招标阶段。

4、抓好建国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资金9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给市卫生局,目前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建国卫生社区已完工,海秀社区已开工,城西社区前期工作已完成并准备开工,国兴社区正在项目概算审批阶段。

5、做好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工作。下达农村改厕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农村6000户家庭厕所改造工作。

6、做好我市医改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我委已将50家农村卫生室标准化项目,卫生信息化“一卡通”项目,农村改厕项目,以及乡镇卫生院、职防、皮防、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等设备购置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资金万元。

四、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改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项目按时开工。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的国兴社区项目,至今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仍未按要求编制完成报审。

2、我委列入年度计划的医改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但资金未能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按原计划实施。如:我委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下达市卫生局的医改基本建设资金计划万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只有1000万元。

五、相关建议

第7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一、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初级保健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水平。要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控制传染病、地方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改水改厕等工作;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普及医药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改革卫生管理体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责,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对农村卫生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合理安排农村卫生机构的布局,加强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制定服务规范,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取缔非法行医。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合县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做好本乡镇的卫生工作。

农村卫生机构要以公有制为主导,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卫生机构的发展。根据各地区实际,乡镇卫生院可以由政府和集体投资举办,也可以合作经营。允许社会、个人投资举办医院和医疗诊所。村卫生室可以集体举办、村医联办,也可以个体承办。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提高乡村卫生组织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健全卫生服务网络

要优化县(市)、乡、村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乡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按照职能,突出服务重点,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为主;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计划生育为主。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农民实际需求,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鼓励县(市)、乡、村卫生机构开展纵向业务技术合作。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县级卫生机构要贯彻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落实对农村卫生技术指导的责任,发挥培训农村卫生人才的作用。县级预防保健机构要把预防保健工作深入到农村基层;县级医疗机构要承担乡村卫生机构的转诊,解决农民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县级卫生行政执法机构要根据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原则,充实力量,加大巡回监督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乡镇派驻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的监督和对卫生机构的监管。

乡镇卫生院要协助进行农村卫生执法工作。要坚持预防保健工作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确保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尤其要增强产科、计划生育、急救等服务功能。在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可转向社区卫生服务职能。除乡中心卫生院之外,一般乡镇卫生院不向医院模式发展。

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使之能够为农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常见伤病诊治服务,并承担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

四、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

乡镇卫生院要建立权责明确、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招聘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适当提高其待遇并将其工资和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列入财政预算。要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对不称职的乡镇卫生院长予以解聘。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卫生院长负责制。

乡镇卫生院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费透明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严格内部考核制度,采取激励机制,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

五、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

要加快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结构的调整。各地区要制定规划,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技能的培训和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生在3至5年内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要严格控制乡镇卫生院内非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要加强对现有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力争用10年时间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完成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要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凡毕业后自愿到农村服务的医学院校本科以上学生,可优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凡赴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基层服务的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要改善农村卫生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实行鼓励卫生人员到农村基层服务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要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职称之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满规定年限的制度。

六、完善卫生经济政策

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规范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补助的范围和方式,并随着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调整卫生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农村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安排。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农村卫生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地区的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基础卫生设施条件改善、人才培养等工作。同时,动员社会广泛筹措资金,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乡镇卫生机构上划到县级人民政府管理,经费预算指标相应上划到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机构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和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和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定额制定的依据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状况、居民收入情况、服务人口、服务面积、服务数量等。定项补助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的补助,根据开展工作需要、项目论证结果和国家规定程序合理安排,对乡镇卫生院原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按国家规定给予专项补助。对村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补助按财政有关规定执行。对民办公助卫生机构给予适当补助。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县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农村卫生机构的税收政策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42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向农村卫生机构和村个体医生乱收费。

七、加强药品供应与使用的管理

要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方便农民购药。支持、鼓励大中型批发企业兼并、改造地(市)、县(市)批发企业为地区基层配送中心。支持、鼓励向农村发展药品连锁经营。促进农村卫生机构集中采购药品,也可通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由乡镇卫生院为乡村医生统一代购药品。

要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交易和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乡村卫生工作职能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范用药行为。村卫生室和乡村个体诊所除可经销由省级卫生、药品监管部门审定的常用和急救用药外,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

八、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支持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建立适合农村经济状况的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我健康保障意识,从而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按照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办公助的原则,继续完善与发展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坚持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合作医疗的水平、形式可有所差别。有条件的地区,提倡以县(市)为单位实行大病统筹,帮助农民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大病风险。

九、重视做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

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根据需要安排扶贫资金用于卫生扶贫。

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采取换粮、改水或集体迁移等综合性措施,力争在5年内使危害严重的主要地方病得到基本控制。

要坚持东部支援西部、城市支援农村的做法。卫生行政部门在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对口支援活动中,要优先安排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员培训、技术和管理指导、巡回医疗、设备支援等,并使之制度化。在政府组织的卫生支农中发生的有关费用,由派出地区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要积极沟通和联系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形式、多渠道支援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工作中,要注重发挥民族医药的作用。

第8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一、调整乡镇(中心)卫生院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9号”和“苏财社[*]59号”文件明确指出:“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乡镇卫生机构上划到县级人民政府管理,经费预算指标相应上划到县级财政”、“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农村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安排”、“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各地要认真做好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划转等有关工作。到*年,各地要基本完成上划管理的任务。”上述意见是在总结近年来农村卫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是对卫生院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对当前的农村卫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市自*年实行乡镇(中心)卫生院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管理的体制以来,乡镇政府重视对本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和管理,在推行卫生工作地方化、社会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卫生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卫生管理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加之我市乡镇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卫生院管理、技术人才缺乏,运转困难,乡镇政府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乡镇管理的一些弊端逐步显现,不少乡镇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乡镇(中心)卫生院实行"市乡分级管理、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卫生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乡两级人民政府的管理作用,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市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二、明确各自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分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对乡镇(中心)卫生院实行“市乡分级管理、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市卫生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职能,共同把卫生院建设好、管理好。

㈠市卫生局对农村卫生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切实加强对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宏观调控和监管。

市卫生局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依法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合理调整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并按照职责管理乡镇(中心)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

1、干部管理: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应在卫生系统内正式在职在编人员中产生。由卫生局征求乡镇党委意见后,严格执行院长准入资格,坚持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由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并原则上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优秀人才担任。乡镇政府应协助市卫生局对院长、副院长进行考核、测评,由市卫生局行文聘任或解聘,并进行任期或离任审计。已经实施"两权分离"改革的卫生院的干部管理按卫生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2、人事管理:卫生院的机构、床位、人员编制由市卫生局审核并报市编委审批,市卫生局按照指令性与指导性调配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原则,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和卫生院人员状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人员配置。卫生院因工作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应由单位申请,经市卫生局、人事局批准后,公开招考录用。市卫生局按照人事局有关规定,对卫生院人员实行聘用制,并逐步实施人事。

3、行政管理: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院行政工作的领导。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下达卫生院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并进行检查督促。抓好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卫生行政执法,依法整顿医疗市场,加强对公共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执法检查和管理,切实履行对“两权分离”改革单位的监管职能。

4、业务管理:市卫生局依据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检查督促卫生院依法执业,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检查,开展业务技术指导、培训、考核。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卫生部门在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爱国卫生、改厕等方面的推动作用。重视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工作,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5、财务管理:市卫生局加强对卫生院财务工作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卫生院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督促卫生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财务法规和各项医疗收费标准,组织经常性的财务检查和互查,开展审计工作,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6、经费管理:卫生院的经费补助预算指标从乡镇财政上划到市级财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兴发[*]58号)文件规定,以*年底各乡镇实际支出的卫生事业经费约150万元,从乡镇财政上划到市财政,市财政按照人均1500元的额度配置到位(约450万元),统一拨付给市卫生局管理,用于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发展。市财政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市卫生局对卫生院实行定额和定项补助。市财政局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补助经费及时拨付到位,并按指定用途使用。

7、卫生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调整后,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革的主体相应调整为以市卫生局为主,各乡镇政府协助卫生局共同推进卫生改革。

㈡乡镇人民政府认真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做好本乡镇的卫生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卫生工作纳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功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辖区内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1、乡镇人民政府依据全市初级卫生保健概略规划要求,制定本乡镇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及分阶段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2、乡镇人民政府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农民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创建卫生镇、卫生村。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推进农民健康工程。

3、乡镇人民政府协助卫生局加强对卫生院的行政管理和“两权分离”改革单位的监管。配合市有关部门整顿医疗市场,协调卫生院与本乡镇各部门、各村组的关系,帮助卫生院解决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妥善处理调整管理体制所涉及的有关问题。

4、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全市农村卫生机构总体布局,将卫生院建设纳入本乡镇社会事业发展及集镇建设计划,帮助卫生院做好业务用房的规划、选址、定点。同时应根据本乡镇财力情况,对卫生院的基本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

5、乡镇党委加强对卫生院党组织的建设。卫生院党组织仍实行属地管理,党组织负责人由乡镇党委征求市卫生局党委意见后办理任免手续。要充分发挥卫生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抓好医德医风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乡镇(中心)卫生院管理体制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乡镇(中心)卫生院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卫生院管理体制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㈠市卫生局和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对卫生院的领导和管理,定期研究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明确分管领导,实施目标管理,将卫生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㈡市级医疗机构要贯彻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落实对农村医疗技术指导的责任,发挥培训农村卫生人才的作用;市级预防保健机构要把预防保健工作深入到农村基层,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市级卫生行政执法机构要加大巡回监督力度,重视对农村公共卫生的监督和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

第9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的乡村医生。美国训练订单定位。

本文介绍了美国农村地区开展健康讲座的概况和经验。It比较了中美两国乡村医生培训在目标、mechanism、mode、奖惩等方面的异同,提出了制定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医生培训的政策建议。美国Cultivate。订单导向。

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中国乡村存在着总量不足、整体水平低、专业素质低、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乡村医生的老龄化正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一个严重而紧迫的问题[1]。因此,重视我国乡村医生的培养,如何吸引合格的优秀医学毕业生扎根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医疗机构往往是医疗人才资源分布的共同特征。培养和吸引边远地区农村医生,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农村留守医学人才,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地[2]。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在解决乡村医生短缺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2010年以来,我国乡村医生订单式培训项目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培养模式、政策机制、目标定位和奖惩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借鉴美国乡村医生的培训经验,为我国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和借鉴。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美国实施了乡村医生教育计划,如宾夕法尼亚州医生短缺地区计划、伊利诺伊州乡村医生教育计划、明尼苏达州乡村医生援助计划等,州政府依靠当地医学院培训乡村医生,有效解决了农村医疗面临的困境。以宾夕法尼亚州医生短缺地区计划为例。宾夕法尼亚州国家特别委员会以杰斐逊大学医学院为基础,从报考医学院大学挑选15-20名来自农村、愿意在农村工作的学生作为培训对象[3]。学生在完成医学生要求的所有课外课程后,还必须学习以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健康教育和宣传为主的高级农村医学课程,健康咨询和转诊。学生可以享受政府给予的一定数量的补贴。此外,美国政府充分发挥其作为世界强国的优势,鼓励外国医生为美国乡村服务。例如,美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绿卡,即永久居留许可证,吸引外国医生到偏远地区工作。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政策吸引外国医生的条件不仅避免了国内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当地人不愿在边远地区行医的问题,合理配置了医疗资源。

,指导他们毕业后从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第二,培训项目通常由地方政府实施,依靠地方医学院培训乡村医生。三是在课程设置和师资方面,注重开设农村医学课程,安排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习培训,配备专职教师。第四,充分发挥绿卡的魅力,吸引外国医生到美国农村服务。

。例如,在美国的乡村医生教育计划中,大学委员会专门负责学生的入学、评估和录取。每年的招生计划约为15~20人。这些学生的全科医生必须经过高等医学教育、毕业后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然后从事基层医疗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优秀全科医生,使边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更加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国外发达国家家里,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农村医科学生,除了要满足本科阶段的平均分和医学高考的分数应该足够优秀的一般条件外,比如,,美国还要求你必须来自农村,或者有农村背景,并且有强烈的意愿在农村服务。通过面试评审环节,规范招生程序,优先考虑有坚定服务农村和家庭支持意愿的学生。

为中国农村秩序导向医学生提供免费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服务基层人民健康意识的农村普通医学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的基本诊疗能力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成为能够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学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4]。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拥有大量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门槛低,培训周期短,治疗费用低。

。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地方政府发挥了更大的主导作用。农村医学教育计划均由当地(本州)政府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医学院校全科医生的特殊教育和培训计划。中没有强制性的服务要求雇佣合同。例如,完成学业后,大多数美国乡村医学院的学生将返回农村或偏远地区行医。事实上,他们在学校里只有乡村医生的定位,没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或法律规定要求他们在入学之初到农村或偏远地区行医,学生的强烈意识和学校之间达成的默契不依赖于签订任何协议。学生和学校之间有一个无形的“契约”,这使他们自愿为农村地区服务。中国面向农村秩序的医学生免费培训计划也是由政府牵头安排的。免费医学生在入学前必须签署有针对性的就业协议。毕业后,他们返回户籍所在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必须在农村地区服务[5]。

。此外,它没有严格区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训,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医学知识,但医学院也将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在医学学科教育中,毕业后教育以医学培训为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探索建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和再认证制度,促进全科医生执业水平的提高。

为中国乡村医生提供的培训形式相对多样化,包括五年制和四年制医学本科学生,两年制和三年制专科医学生,以及从卫生学校毕业的学生。毛泽东时代的赤脚医生通常是在医学院学习了一年的农民,而活跃在中国广大农村的乡村医生一般学历较低,学校制度较短。2010年,引入并实施了农村秩序导向医学生免费培训[6]。我国乡村医生的培训日趋规范化和国际化。通过学习发达国家,中国主要实施“5+3”的培训模式,即5年大学临床医学教育和3年全科医师标准化培训[7]。然而,中国和美国在乡村医生和再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由于缺乏对继续教育体系的实质性评估,很难为乡镇以下的全科医生提供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也很容易导致初级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下降。

。这些都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补贴政策。对医学生下乡工作没有相关的支持措施,这使得一些毕业后长期计划下乡工作的医学生无法享受高薪待遇,工作积极性降低,导致“留不住地区”人才。在美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曾经工作过的乡村医生给予很高的奖励。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公司将奖励毕业后在农村工作三年的医学生,补贴金额高达12万美元,如果他们选择继续在农村工作三年,他们将继续获得12万美元的补贴。中国的优惠政策侧重于学校激励,更注重让学生负担得起,而美国恰恰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长期稳定地在农村地区工作,这是乡村医生“安身立命”的关键。在违约处罚措施方面,中国农村医科学生毕业后未按协议返回基层医疗机构的,除退还已减免的教育费和生活补贴外,还包括支付违约金的经济处罚。此外,合同的履行应包括在诚信管理体系的免费学生中,记录在人事档案中,并伴随着他们的工作调动,几年内不去省级医院或更高级别医院的行政约束比国外强得多。在美国,如果他们违反合同,他们将因农村医学项目的学生而受到经济处罚,通常高达1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

,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与农村医疗密切相关[8],能够保证医生医学知识的及时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同时,它还可以提高全科医生对农村卫生工作和职业价值的认识身份与美国乡村的医生教育培训相比,在加强全科医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全科医学学科发展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中国加大了对乡村医生的家庭医疗培训和实践培训,建立了健全完善的乡村医生培训体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社区全科医生订单式培训模式[9]。

。改变我国大部分城市医学院校的现有布局,是促进医学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一般国际经验,城市医学院的环境不利于农村医学教育的发展[2]。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愿意设立农村医学教育的医学院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村特殊医学院校,开展乡村医生的特殊培训。这样不仅可以利用附近的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医学教育,降低教育培训成本,还可以加强医学生与农村居民的关系,提高医学生对农村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医学生从事农村卫生工作的积极性。在

的招生选择和生源背景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的做法,增强有针对性的医学生从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决心,以增加农村秩序导向医学生毕业后服务农村的可能性和稳定性。综观发达国家的全科医学教育,几乎所有的招生都倾向于农村学生出身背景发达国家之所以要求学生来自农村或有农村背景,是因为他们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农村艰苦的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农村居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利。事实也证明,在这种选择下,大量学生愿意投身于缺乏医疗和药品的农村地区。

中央政府在培训和支持乡村医生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美国三个州的地方政府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这些州政府是地方全科医学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保障[10]。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极大地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根据财政预算和工作需要安排乡村医生,从而缓解本州农村地区医生的短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国地方政府过于依赖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地方政府只执行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很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要明确地方政府在培训乡村医生方面的相关责任,落实农村医生和药品短缺问题,并将其纳入政绩考核,促进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积极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还体现在地方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上,指导医学院校制定专项教学计划,将农村卫生相关课程作为农村医学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定期到农村社区或偏远地区实习。[1]刘炫麟,赵双,陈鹏。乡村医生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5,29(3):129-132。

[2]王红波,张素。乡村医生短缺的国际治理经验及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1):55-58.

[3]张超,陈楚康,张众,等.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1):67-75.

,李玉华,[4],郝婷,陈立章。我国高校农村秩序导向医学本科培养现状研究[J]。中国普通医学,2018,21(16):1989-1992。

[5]布道,贺庆功,马语莲。全科医生服务农村社区:实践困难及其促进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管理,2018,35(2):128-131.

[6]王碧艳,吴琪俊。中国农村秩序导向医学生免费培训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5):34-38.

[7]谢君君,谢协驹,王胜。海南省某医学院农村基层优秀医生“加拉比海盗”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18,31(6):79-82.

[8]福斯特L,阿萨雷h,Watts LD,et al。澳大利亚农村临床学校地下培训的额外年份与农村实践相关[J]。BMC医学教育,2013,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