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科学复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复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复习计划

第1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1、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

1、整数和小数部分:复习整、小数的概念以及整、小数的运算和应用题。

2、简易方程: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题、应用题。

3、分数和百分数: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比和比例: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7、简单统计: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三、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四、复习的具体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习的针对性。大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复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1)自行复习、自我质疑;(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习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第2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复习课;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复习课,学生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得到升华。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为毕业班化学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复习课都是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点讲一遍,而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在复习课上,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除了重复已学的知识点外就是做练习、听讲评,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很多教师在多遍重复知识点后也讨厌上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两节获得好评的复习课的公开课设计作为案例,来探讨什么样的复习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节课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设计思路如下:

将碳单质比喻作“碳父”,“碳父”有两个法宝,一个是能够切割大多数物质,另一个是能够做电极或是铅笔芯,这两个法宝是何物质?(金刚石和石墨)。接着描述“碳父”还有燃烧的本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灭火,小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施毒,大小女儿分别是谁?(CO2和CO)。大女儿嫉妒小女儿的魔法比自己强大,心理不平衡,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温室效应”。于是“碳父”把大女儿的氧原子夺走一个,使其与小女儿拥有一样的魔力,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学生将C、CO、CO2之间的关系用知识网络表示出来(即“碳三角”)。接下来由学生选择“魔法世界”编号,判断是谁施的魔法,并评价其“功”与“过”。魔法世界是由CO和CO2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组成,如主人下地窖取菜时晕厥死亡事件、碳酸饮料会喷出气体、氢氧化钙可以刷墙护壁、“干冰”可以人工降雨、“煤气”可以燃烧等事例,将这些事例编号,由学生抽出相应事例后进行解释,并对事例进行评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描述完后,请学生将碳酸、碳酸钙两种物质补充到先前总结的碳三角网络中去。

最后让全班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测试:如何鉴别CO和CO2,测试结束后宣布学生由魔法学院毕业,将这节课的气氛推向最。

案例二: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复习课。大体设计思路如下:

先指出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液是水污染源之一,接下来由学生完成练习题:A、B两班都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废液缸中。(1)A班废液呈红色,废液中一定含什么物质?(2)B班废液pH

二、教学分析

这两节市级公开课上完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对比后可以发现,这两节复习课的设计存在很多共同点:

1.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

案例一整节课是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考虑到化学与魔法有一定的共性,并与当下热播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相结合,情境生动有趣,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案例二将生活中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谈论并解决难题,如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浓硫酸泄露的处理方法、厨房中调料的鉴别等,使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总结归纳

在知识点复习模式上,两节课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这在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最后再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境对知识点学以致用,这又是“把书由薄再读厚”的过程,从而使知识点得到升华。如案例一中先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C、CO、CO2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再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三者间的转换关系,到后来再在原先网络图上再添上碳酸和碳酸钙。最终使五种物质的转换关系与涉及到的8个化学方程式,归纳为上图所示:

之后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氢氧化钙为何可以刷墙护壁、煤气为何可以燃烧等生活中例子对知识点加以应用。案例二中也是类似的,先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酸和碱,从而复习了酸碱相关的化学性质;而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方法来总结归纳酸碱的化学通性;最后再根据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应用这些知识点,如蚊虫叮咬了要抹何种溶液、浓硫酸泄露该如何处理等。教师设计题目要注意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使学生学习感觉更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复习课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和动脑,对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复习课至关重要。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尽量让所有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再由学生来纠正学生错误或是补充说明,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这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复习课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复习课能够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4.课件制作简明、生动

复习课的课件切忌出现大量的文字,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应尽量做到简明,文字少、重点突出,同时尽量生动、活泼。上述两个案例的课件都比较简明、生动。如案例一中课件结合“三彩”课件制作方法,在进入“魔法世界”环节中,采用魔方上九个数字对应九个不同的事例,让学生抽选1~9之间的数字,点击数字后随机链接到不同的“魔法事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节课的课件页数都非常少,且每一页的内容都很简洁。

从上述复习课模式的共同点可以看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复习课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重复。要想上好复习课,备课很重要,无论在情境创设上,还是在结构设计、相应练习题的选择上,教师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同时,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同时提高对化学的兴趣,进而懂得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好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潘红梅.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J].化学教与学,2010,(06).

第3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

一、学案的概念

学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系统的方式,将所涉及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有效转化为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综合性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化教学过程。学案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以优化学习为核心所进行的一种特殊性、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学案设计有效体现出该学科的基本特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二、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基本目标分析

1.学习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复习课主要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为最终目标,高三化学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探究人类学习基本机制的心理学为核心理论,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者的基本特征、个性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掌握,将学习理论作为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2.教学理论方面

从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视角进行分析,教学理论主要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文艺进行有效解决与处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化学科学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学案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式的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过程中,为了制定出科学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求学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严格性的遵守与应用。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需要以教学理论为该学科的理论支撑。

3.系统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是由系统论性的观点与方法进行学案设计的。其中,系统方法主要是对所构成的诸要系统要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与梳理,促使相关的要素在设计过程中,按照科学性的结构进行组织,最终有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理论知识。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主要策略

1.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以问题学习为核心的学案设计,主要目的是将学习看做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习的起点是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复习的内容围绕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高三化学复习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考试大纲以及高考的基本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与理解,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专业性技能。

2.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是以具体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整个学案进行全面设计。例如,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现实现象等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学案设计的环节中,需要引出与复习内容相关知识的原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2)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环节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设计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对具体的问题形成假设。教师在该环节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正确指引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正确进行假设。在该阶段中,学生的知识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3)设计科学的计划进行假设的验证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进行假设,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假设验证,为了有效假设能顺利进行与实现,所设计的学案要求科学合理,与学科的基本特征、规律相吻合,科学的计划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假设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的重要方面。

(4)针对学案设计与实施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反思

教学反思是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学反思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对问题解决过程环节进行综合性反思;二是对具体的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即结论反思。其中,第一个层面主要是针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反思;第二个层面需要分析化学复习课的结论与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化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方式与技巧,通过反思促使学生在化学复习中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第4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 孵化器 功能

概述

科技企业孵化器又叫创业中心或者创业辅导中心。一般来讲,企业孵化器是指一个可以为企业提供可租用场地、支援服务的商业发展服务设施以及可以创造成功的、创新型的新企业的综合系统,其目的是成功地协助创业家创造出充满创新战略的企业,及时地为那些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企业有组织地提供一些帮助,促进其有步骤地迅速发展。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由于其特殊的运作方式以及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促进新企业创业的目的,在世界各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的孵化器实践始于1987年,以武汉东湖创业中心为起点。目前,全国孵化器总数居世界第2位。

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为依托,以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为主要任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形式,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一种,也是在社会变革、知识经济大力兴起的背景下大学功能的延伸。如今,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新园地,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脱颖而出。截至2007年2月底,科技部、教育部已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62家。已转化科技成果近3000项,在孵企业5700多家,累计合格企业1400多家,获授权专利2000多项,提供就业岗位7万多个,吸引留学人员2000多人,大多数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实习基地。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作为企业和高校联系最紧密的大学科技园,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科技部、教育部近日决定在今后几年,新建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使总数达80个,总孵化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源动力。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科技园工作走上了快车道,而作为高校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重视科技园工作,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落实到实处,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

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孵化器是培育和和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而《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7项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予以解决:1.加强领导,确立孵化器建设与发展在科技与经济工作中的地位。2.增加投入,总体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扩大孵化器的整体规模。3.拓展功能,强化孵化器的孵化、抚育能力。4.突出重点,强化孵化器的“投资人”角色。5.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孵化器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6.促进合作,重点加快孵化器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建设。7.完善组织,促进孵化器的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由此可见,孵化器的功能一共有如下几点:

1.提供物理空间与基础设施。孵化器一般都需要拥有相对独立的孵化场地及厂房,从几百平方米到几万平方米不等,供企业办公、科研及生产用房。还有会议室、接待室、展览厅;电话、传真、打字、网络、复印、停车、保安、保洁、住宿、餐饮、水、电、气等公用设施,以及相对便宜的用房成本,减低初创企业的投入成本。

2.提供服务支持。这里面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办理注册、财务、项目评估、年度审计、成果鉴定等,还包括帮助企业进行政策咨询、人才培训,最重要的是提供融资服务,通过引进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种渠道为在孵企业提供资金保证。

3.促进成果转化。这是科技企业孵化期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扶植企业、培育企业的方法,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直接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作贡献。

4.培育成功的企业与企业家。这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创造了最多的就业机会,最高的平均生产率。美国99%的企业平均雇员不到100人,90.1%企业的雇员不到20人,单个小企业的平均生产率较之大企业要高2.4倍。但是小企业失败率却高得惊人,它的高失败率产生了中小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低下。企业孵化器就是要培育新兴的中小企业,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及配套措施,减少初始成本、降低成长风险等方法,使新兴中小企业由产生到慢慢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完善的企业。培养企业的同时也培养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培养成功的企业家。

5.发挥区域和产业发展先导地位。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落实区域和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导、辐射和带动中能发挥重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所谓先导产业,是指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可能成为新一轮主导产业,但目前尚处于幼稚期的产业。培育和发展先导产业,是培育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积极作为的重要方面。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在先导产业的培育起步阶段,谁抓得早、力度大,谁就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使之立得住、站得稳、做得大、做得强。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植高新技术企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先导产业,进一步成长为区域优势增长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二、高校的特点及其创新优势

我国高校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之可以成为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温床,而与其密切联系的孵化器也尤其重要。

首先,高校有丰富的项目资源,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高校每年获得国家级、省市级项目不胜枚数,大部分最新的项目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这些成果技术水平高,技术集成度高,供开发和孵化的可选择性大。

其次,高校有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我国高校专职教师超百万,其中从事专职科研机构的人员有三万多人,仅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就有17万多人,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千万计的本科生,此外还有无数毕业生和留学生与母校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这是其他科研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再次,高校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高校通常都有非常完备的图书馆和信息网络,大量相关的书籍和数据库储备为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最丰富、最前沿的信息。

此外,高校有强大的硬件支持。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心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无数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多种技术测试和开发平台。其中有很多都是一般的企业梦寐以求而难以获得的。

三、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功能

依托高校的特点,我们认为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功能在一般企业孵化器的基本功能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1.提供物理空间与基础设施。由于大学的特殊性,很多教师的科研项目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和完善的研究场所,其提供的主要场地应该是具有完善配套设施的办公场所。此外,教师创业可能主要问题还是资金问题,因此提供的办公场所价格也不能太高。

2.提供服务支持。大学科技园中的企业管理者大多为高校教师,他们精于技术开发而疏于企业管理,因此提供的服务应该重点侧重企业管理、政策咨询、财务等等这些方面。让师生员工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同时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渠道,包括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种渠道迅速、充足地给教师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依靠市场资源,与各中介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使在园的教师或企业家获得良好的信息服务;同时还应经常性地提供管理培训和咨询辅导,让广大师生员工不仅获得技能培训,更能获得创业观念和精神上的提升,培养创业精神。

3.促进成果转化。高校的科学研究大部分走在科研最前沿,因此也是高新技术成果最集中的地方。对这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是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任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也就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内容,因此,大学科技园要注重对企业入园的把关,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为大学服务的功能。

4.培育成功的企业与企业家。大学科技园中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大学教师,他们都是“学者型企业家”,身负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和利益(课题组利益和企业利益)。企业家在企业的创立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创业者拥有企业家精神,是大学孵化器的重要功能。企业家精神从何而来?经验事实表明,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企业家,除取决于其个性特质外,还取决于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因此,大学科技园还承担建立良好的“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与机制的功能。而培育的企业应依托于所在大学的科研工作,使产学研真正联系在一起。同时,大学科技园还能给依托大学的科研创新工作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促进大学科研工作的创新。

5.发挥区域和产业发展先导地位。大学通常在所在区域的某些学科、科研领域走在最前沿,其高新技术科研成果也处于领先水平,必然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处于先导地位。

6.加强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大学教授的人力资源,发挥其在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影响力,加大对内对外交流、沟通,大大有利于孵化器的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服务素质与水平,以日常操作的职业性、行业性、规范性,同时面向海外,探索、实践和完善国际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海外科技园等各种合作模式,可以使科技园走出国门,在项目和企业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按照国际标准创建高水平的孵化组织。这些也是一般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较难做到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科技园较之科技企业孵化器具有项目、人才、信息资源等优势,对于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提供了基地。高校只有做好大学科技园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为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震.企业孵化器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J].成人高教学刊,2001,(2):33-35.

[2] 李永顺.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器建设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s2):21-22.

[3] 李昕.试析大学孵化器的孵化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23-26.

第5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意义以及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充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丰富化学课堂,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达到丰富化学课堂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加知识储备,扩大课堂容量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九年级化学教材有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更丰富,但教材上展现的知识点更浅显,这就意味着需要教师不断扩充课堂容量。而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加化学知识的储备,达到扩大化学课堂容量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也会增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能营造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是教师教学最常用的方式,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入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开启化学之门这一章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它是陌生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展示神奇的化学小魔术,可以展示化学的发展史,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激发他们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提升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形象的画面或视频,使静态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中,物质由微粒构成,单靠传统的讲述很难让学生深刻认识,但是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显微镜下的世界的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通过这种视觉直观感受,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更易于学生理解概念,有效掌握知识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实验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句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知道。”这句话就简明地阐述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必要的化学实验是需要让学生或教师做演示的,但一些有危险性、耗时长、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利用表现力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效果会更好,效率也更高。让学生即使没有动手操作,也能了解实验现象,加强他们的认知。例如,水的电解实验,光靠讲述无法加深学生的认知,而演示实验受条件限制较难实施,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氧气的制取中有很多细小的实验关键点,可以运用多媒体将需关注的现象截图展示,这样就不会有遗漏。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

“没有重复就没有记忆。”学生对课堂新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通过一定量的检测练习才知道。理科都需要一定的练习,课堂练习是教学设计环节的一部分,是检测学生知识理解和学习能力,反馈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通常课堂练习安排在课堂结束之前,这时候长时间的知识灌输,使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也比较疲惫,练习的质量也就一般。这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与问题相关的趣味性图片、视频,或是配点轻松的背景音乐,进行针对性练习,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巩固新知识。例如,在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学生接受概念不是特别深刻,容易辨别不清,在讲授完后,出示一组练习,将各个变化的图片进行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辨别能力。

六、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担当讲授者,一味地传授知识,缺少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在认识元素周期表的时候,采用多媒体设置幻灯片触发器随机点击元素周期表,让学生猜出对应位置的元素,在弹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元素的相关知识,加强了知识的关联性,也更好地让学生参与互动。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化学课堂,找到信息技术“催化”化学课堂教学的“最佳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利用,达到最佳效果,丰富化学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读教材;结论性语句;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一份有效的高考试卷其难度应该遵循3:5:2的规律,约有60%是基础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很大比例,而这些基础知识都在教材中。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辅资料相比,教材是由全国最有经验的专家编写的,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每一实例、每一复习题都是经过他们精心挑选、精心设计而成,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对教材的把关使教材的质量得到提升。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在多年使用的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可以说是精品。在高三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科学使用教材,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教会学生读教材

对高中生物总复习来说,教材是纲,教材是本,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简明扼要。学生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阅读教材。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生物知识,然而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通读教材有助于整体把握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很多学生不会看书,不知道看什么,或者看不出哪些知识是重点,不能真正理解教材知识的涵义,以致做题时用到教材上的知识点仍然不会。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教材。

1.将教材读“厚”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命题和备考的依据。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在备考复习中,学生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高考复习范围,然后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包括教材的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等,认真做每一道题,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实例,逐个突破知识点。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缺陷,有些知识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或者在复习完一个章节后,合上书,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想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一看,从而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通过通读,重点突破知识点方面的缺陷,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老师,或者做一些配套练习来加强理解,对主干知识、核心内容进行深探细究,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将教材读“薄”

就是学习者归纳、总结基础知识,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经过第一轮读教材,学生对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掌握,接下来就是提炼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关键字和关键词,并对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因为生物知识涉及的面很广,而高考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章、节标题,引导学生回顾、归纳、互相补充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看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重要章节知识点的归纳,教师把关,力争全面、准确。

例如:“细胞膜”可归纳为如下知识点

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②细胞膜的结构;

③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④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向、条件、实例;

⑤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条件、实例、意义;

⑥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⑦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3.列知识清单,构建知识网络

要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全面梳理知识点,把内在规律条理化,细化知识点,列出知识清单,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细胞膜”的知识清单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I.细胞膜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在膜的中间是________,构成了细胞膜的________。

II.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________,而是可以________。

III.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I.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II.细胞膜的功能特性:________________。

III.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二、强化记忆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

生物知识零散,有文科的性质,不易灵活出题,有些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做到每提到一个知识,就能立刻说出这是哪章哪节的内容,并能指出这章这节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

高考的问题背景是新的,但其落脚点一般在课本上,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所以学生在复习中,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比如课间、睡前等,及时回顾每天、每章、每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不留知识盲点。只有牢固记忆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强化记忆不仅在于背,还在于平时总结,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及时归纳出一些结论性语句,作为高考答题的落脚点,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

例如:“细胞膜”可归纳出以下结论性语句。

①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②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大都用动物细胞、红细胞、神经髓质等作为研究材料。

③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

③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回归教材,提高解题能力

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以课本材料为背景设计的题目居多,学生会发现试题比较熟悉,但是课本内并没有原答案,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挖和钻研,转换角度和方向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论。试题透露出一定的引导性,提示学生和教师回归教材。

第7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培养,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充分体现以化学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由对知识的考查转向对能力的考查。因此,传统的高三化学课堂就存在了一定的缺陷: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课堂缺少个性,缺少探索,老师灌得多、学生想得少;复习课枯燥乏味,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缺乏激情,课内外疲惫不堪,倦意不消,承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填鸭式”的复习把知识往学生大脑里塞,学生成了记忆知识的机器,何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呢?这不仅不能适应新《程课标准》的要求,而且造成了复习效率难以提高的后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化学内容庞杂,头绪繁多,涉及面宽,如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则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抓“纲”靠“本”,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才能领会命题思路,把握复习方向,掌握复习要点,提高复习效果。现在的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为此,在选择复习内容时,应以《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指导,引导学生寻找课本的落脚点及内在联系,使复习内容既全面又深刻、透彻。

其次,整合课本知识、创新复习。比如在进行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复习时,传统的复习方法是老师先对各池举一个典型的装置图,一个一个分析透彻后,辅以适当地练习加以巩固。这种方法可能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生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能力。我在复习时是这样设计的:自选材料和用品,请大家设计出一个原电池、一个电解池和一个电镀池,并写出各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并标出各池的电流方向、电子流动方向和离子运动方向。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就开始忙了,基础好一点的学生直接就开始设计,不少学生选择翻课本和以前的笔记,边看边设计或者依葫芦画瓢,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他们都真正动起来了。待多数同学任务完成后,再给出第二个任务:同组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自己的设计,帮同学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并讨论错误的原因。任务一布置,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都想知道别人做得怎么样。几分钟的激烈讨论后,再选出代表以自己的设计为例,对这几种池的原理进行讲解,学生互评,老师作适当的点评,并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池的异同点。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学案导学,提高复习的高效性。学案导学这一复习模式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采取学案导学,正是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学案是导学的载体,学案的编写是学案导学教学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案的编写就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减少教的成分。同时要以提高兴趣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并进”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更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既要有“伸手可摘桃”的基础题,又要有“跳一跳能摘到”的能力题,还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操作性习题,以适应各类学生的需要,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其次,进行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化学与其他学科学习方法的综合渗透,将物理、生物、数学等其他学科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融入化学解题之中,实行跨学科迁移,建构多科学习方法的“立交桥”,既可训练发散思维,又可训练交叉、渗透、迁移和综合解题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思维的一次创新,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高考;复习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效率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堪忧,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全面掌握知识,而是解高考题。所以,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现阶段,一般采用“学案式”教学。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高三教学,学生会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层次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可通过以下几步进行。

一、复习教材知识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回顾所学的基础知识。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应根据学案与课本,与学生一起回顾知识。所有学生,对基础知识都曾有过了解,故而不会产生大的差异。这一步的题型都预设为学生对知识记忆层次的掌握。

二、联系高考,加深对基础知识题型的解题探究

这一环节旨在将基础知识的应用与高考例题连结,使学生能够做到对这一部分知识由记忆阶段转变为应用阶段,从而获得对这类题的得分。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是应当争取得分的部分。教师要尽可能地应用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式,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

三、有关计算题型的解题方式解析

这一环节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应用层次的掌握,故而学生在掌握程度上显现出明显差别。教师要在讲解不同的解题方法时将方法引入题中进行讲解,学生则根据方法规律多加练习,以加深理解。

四、高考难点解析及实地训练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深度应用层次的掌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实施作出调整。这一环节涉及的高考题较为难解,教师在此时面对全部学生会得不偿失。另外,教师在应用导学案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解题时间的调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改进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华,陆建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2011.

[2]蔡昌慧.高三化学复习课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

第9篇:科学复习计划范文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接受能力也就不一样,学习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平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期末复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为了在近3周的复习时间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佳复习效果,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简析: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等。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根据本学期教材内容,结合本版实际情况,复习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0以内一个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三、复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 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复习方法与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对哪些知识学得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一下。

2、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复习,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复习时间安排:

1、位置……………………………………1课时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课时

3、图形的拼组……………………………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

5、认识人民币……………………………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