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

第1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堂一项重要的课程,语文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则要通过写作业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然而,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现象却不如人意。因此,就要优化小学语文的质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分析

1、作业机械化

每上完一堂语文课的内容,老师们会通过写作业让学生巩固练习,来加强对这堂课的理解。比如,抄写这堂课的生字新词。这是最普遍的学生课堂作业。因此,学生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几遍十几遍的抄写生字新词。这些或许已经在课堂上掌握了的知识,只需要稍微巩固一下,课前复习一下就可以了,老师们却认为写的越多,记的越牢。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多无益处,只会让学生们产生厌倦心理罢了。

2、作业形式单调

老师们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仅仅拘泥于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课后练习题,抄写一些简单的课文内容。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作业。也许是因为这种作业形式便于家长对孩子作业情况的监督,也许是因为中国现代的教学还不够开放。

3、作业忽视整体与个别

每堂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老师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细节,对所有学生布置作业的要求是一样的。对于那些还未完全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们可能会鱼目混珠,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去写作业,这样会致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越来越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多的是做无用功。

二、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

1、量的优化

对于每堂语文课后生字生词的抄写可以适当减少,通过在课堂上检测学生们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减抄写的遍数,对于艰难记住的可以多加练习,一些简单的则可以少写甚至不写,课前做到复习,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形式的优化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非只有抄写、背写、做练习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样,也培养了兴趣,使学生们身心得到了更加健康发展。

3、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吸收消化较快,有的则要慢些。因此,老师们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备课时,老师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的去备课,使困难生能慢慢接受消化,优生能巩固记忆。其次,对于老师们上课提问,可以对困难生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优生可以稍微复杂一点,无论同学们回答的对与错,都应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课后批改作业,更是要对困难生的作业多下功夫,这样就可以查漏补缺,发现困难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加强对困难生知识的记忆。

三、提高小学语文质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相当重要。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因此,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异。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应当加强管理,而那些腼腆胆小的则需要多鼓励,给他们信心,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这就要求老师们善于与学生沟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惯

在语文的教学学习中离不开听、说、读、写,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读课文,背名篇,这有利于学生写作。其次,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也要培养,学生上课走神、分心、打瞌睡的现象处处可见,因此,老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讲一个笑话或者新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者,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样不懂的问题在老师上课讲解的过程中他就会自觉的去听,去弄懂之前不会的问题。

3、提高学生书写质量

错别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了,如果不加以纠正,他们就会将错就错,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那些难写,易错的字进行重点强调,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工整,整洁。同样,也可以让学生们养成练字的习惯。

4、老师认真批改作业

第2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本学期的期中测试工作已经结束,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的总体水平不很高。下面作具体剖析:

一、试卷评价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研室提供的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表;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溶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6~13岁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基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但瑕不掩瑜,此张试题是对学生全面检测的一张好试题,给老师指引了一盏明灯!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还可,阅读、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此题考查了8个生词掌握情况。8个新词全为本册的重点词,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但暂时一词写上来的同学只占60%。

2、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我校是传统文化示范校,学生对这一段论语都很熟悉,所以答的比较好。

二、阅读与感悟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此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课外短文的阅读情况,比上题能力有所加强,学生表现还可以,但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到位,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三、作文

此题为习作。串编故事的想象作文。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内容极为饱满,字数均超过四百五十,但写得较平实,一般,人物对话也较普通。

第3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3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就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日渐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教无定式,贵在得法,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自己的实践与探索,现结合新课程背景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

小学教师在新课改革后必须满足新课改革的要求,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做到符合新课改革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呢?首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其次,较高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能力。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做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最后,较强的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具备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等。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应该开放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好课堂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安排,合理展示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要关心和热爱学生,营造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对学生进行肯定,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给学生以更多的发言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要注重课堂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用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教学方式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等形式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美妙,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鲜花的清香。比如:讲童话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讲到诗歌,可以在教室开展诗歌朗诵会;泛读课文时,可以夹杂着录音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课堂练习是最有效的检验知识掌握度的手段,在练习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以此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极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网络的普及,实现了学生的愿望,推动了教学发展。我们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中,确实发挥出了它的诸多优势,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的工具、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教师不能走形式主义,让多媒体唱主角,取代常规教学。我们要把多媒体和常规教学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时,要突出重点、难点,与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相切合。

总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教学质量进行不断的优化,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打下语言文字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效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确立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以教师的视角展开对文章的解读,并将教师的观点态度强加给学生,课堂教学以灌输法为主,极大地忽视了小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导致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被动性很强,不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与阅读习惯。小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教师的授课内容,却没有将阅读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内化为主体性的经验,导致了小学生与阅读文本相脱离,没有教师的指导则无法开展自主阅读,不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水平不高,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发言权极少,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十分严重。在应试思想的严重干扰下,小学语文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对阅读问题的设置与阅读答题的思路展开大量讲授,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而充分的阅读,不注重挖掘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思想情感,忽视了文章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内容,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阅读思维能力,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内驱力,从而限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确立学生主体性,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职能与教学形象,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法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实现寓教于乐[2]。

(二)运用多元教学法,培养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对多元教学策略的驾驭能力,为学生构建一套立体性、多层次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为学生创设交互式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为学生创建动态感官教学情境,通过影音动画的立体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唤醒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素质性。以《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自然风光的影音资料片,使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丽当中,从而生出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使学生形成保护地球的理性认知,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性目标,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整体提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对多元教学策略的驾驭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整合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素质化改革。

参考文献:

[1]赖永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0):160-160.

第5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一、交流小组组织策略

1.交流小组组织策略的应用

交流小组组织策略顾名思义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分配的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团结、共同协作的精神。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中采用交流小组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针对教学任务制订小组分配方案。该过程必须针对教学计划和班级内部学生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醉翁亭记》文言文语法学习和翻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和作者的心理情感进行教学方案设定,将学生分为注重情感分析组、注重语法分析组、注重翻译语序分析组,利用小组内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分解学习,然后进行小组学习心得交流教学。

第二步,实施交流小组合作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计划,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教学。

第三步,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成果交流。由每一个小组选取代表就其组内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

2.交流小组组织策略的应用效果

交流小组策略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单方面地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通过交流小组策略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组织教学还能够在传统的合作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合作教学对学生团队力量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改进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教学效果,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通过交流的方式打开学生的策略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探索组织策略

1.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

过程探索组织策略主要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建立已知、未知、合作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教学构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其应用的详细内容为:教师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已知内容的分类;其次,根据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梳理程度进行未知的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构对学生展开合作教学。

例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根据《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信息调查,从而掌握学生的已知知识内容和未知知识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将他们分为两组进行课堂教学,两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最终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内容;最后,根据组与组之间的学习成果,由教师对《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堂的关注点和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结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效果

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和强化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课下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整体、全面进行知识内容的梳理。

例如,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堂过程探索组织策略合作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更加有效地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历史背景、中心思想、古典知识、文字技巧等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分析,与传统教学中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相比,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和分析。最终,充分发挥合作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第6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别样的“测评”第一季

在传统的语文测评中,我们仅靠一张试卷,最多只能测查出学生的“读写能力”,“听”与“说”的能力考查几乎是一片空白。如何转变传统的测评方式,让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得到更为全面的考量和测查?我带领着由区语文骨干教师组成的命题团队,开始了深入研究和大胆创新。我们在区单元练习卷中加入了“听力测试”的内容,考查学生通过听读一小段语言材料,是否能抓住关键信息,是否能辨别主要观点等。我们还尝试着在全区组织了“师生朗读能力、写字能力专项测查”,第一次将测评的触角伸向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领域,意图以教师的语文能力提升带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这样的研究和尝试,在区内引起了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语文教师表示认可和拥护,当然也有些质疑和不以为然的声音。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好事,所有的声音都真实而确切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大家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聚焦到“命题质量”上来,开始共同思考“语文究竟应该考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考”“还可以怎样考”等等深层次的问题。由此诞生了――

别样的“测评”第二季

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个研究假设:假设教师能清晰一份试卷的测查目标、内容与形式,他的教学将会更清晰,也将有利于促进他所教学生的学业发展。基于这种假设,2013年12月,我区六年级出台了两项语文测评新举措。

1. 命题测评。全体六年级语文老师参与命题,以学校为单位,提交一份语文综合卷。在此基础上,组织命题质量专题研讨(教师培训),围绕“好命题如何好”的话题,进行命题质量反馈和互动研讨。

如何命制真正检测出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信度、高效度的试题?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当下最权威的国际阅读检测理论,然后做了典型题例的解剖,让老师们明确了语文试卷应该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如,有一道题目:新解“白富美”。老师们就这道题的利弊进行了现场讨论:有人大加赞赏,说新颖、原创、充满时代感、正能量;也有人略显疑惑,说六年级学生做起来似乎有难度;还有老师在充分肯定其关注时代和生活的基础上,也一针见血指出了题目不够严谨的问题:三个词应该指向三个方面,有相对独立的不同含义,而用来举例的“白”与“美”解释时存在重合关系。这样的切磋讨论、甚至辩论,给老师们的启发无疑是巨大的。

2. 质量分析测评。每次语文考试之后,各校都会组织老师完成试卷的质量分析。但是老师们真的会做质量分析吗?怎样的质量分析才是有质量的?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质量分析的质性测评。

2014年初,我们在期末考试之后收集了各校六年级老师做的质量分析,进行分析,组织研讨。通过活动发现优点,放大亮点,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比如,我们发现有的学校不但有非常详实的数据统计,而且关注到个体差异,做了非常细致的比照研究。例如:1. 同一道题,选B的只有几人,选D的只有1人,这样的比照告诉我们,同样失分,学生错误的类型却各有不同。2. 我们知道,哪怕学生都选了同样的答案,但答题思路也可能有所不同。怎么才能真正知道学生的失分原因?教师通过面谈、访问学生来验证错误原因,从而发现了学生的症结所在。这样就跳出了分数的框框,转而去研究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研究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思维特点、学习方式。我们觉得,这样的质量分析是有“质量”的,是很有意义并值得提倡的,因为它使因材施教、帮助学习、改进教学成为真切可能。

别样的“测评”一、二两季,从过去单一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察,转化为对教师的命题能力、质量分析能力的考察和研训,我们试图带领老师们在实践研究中逐渐厘清“语文应该考什么”“语文考试的数据应该怎么分析”等问题,促使教师们对“语文综合素质”的理解有所深化和内化,对学生学业成绩能做更有效的分析和反思。

别样的“测评”第三季

在区教育局沈局长的亲自领衔下,2014年2月开始,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开展了一场全新的测评――六年级随机随班测评。此次测评与以往的测评相比,有如下三点最大的不同:1. 测评对象不同。从全覆盖到抽取样本,我们从全区24所小学中抽取了8所。所抽的8所学校涵盖大班(40-55人左右)、小班(30人以下),涉及我区四大名校、普通学校、边远学校。2. 测评时间不同。不统一时间,而是随机安排(几场测评参差分布在2014年2月-5月间),或随视导进行、或教研员直接带卷子进课堂(提前一天通知到校)。3. 测评内容不同。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之外,还特别增设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尤其是使用了玄武区网络阅卷系统平台,为获得及分析数据提供大数据支持。

从操作过程来看,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测评”。没有劳师动众的布置筹划、没有喧嚣尘上的复习迎考,也没有分数挂帅的座次排名。但是,这又是一次“不简单的测评”。我们希望通过测评方式的改革,把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学业质量的单一而显性的结果:分数,转向关注并思考“分数背后有什么?”

1. 比较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发现令人深思的问题。教师问卷第7题“在教学过程中,你是否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探讨学习规律?”参与问卷的老师选择经常帮助的占92.6%,偶尔为之的有7.4%,从不帮助的无。然而,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归纳学法,探讨规律,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并掌握了相应的学法了吗?我们再结合学生问卷看一看。从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调查中,我们赫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按老师要求记住课文中的重点”,这显然和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我们希望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自我学习的方法,可是绝大多数学生感受不到,他们倾向于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就是识记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甚至是死记硬背。从学生们朴实、真实的话语中,老师们反观自己日常的语文教学,找到了差距和改进的方向。

2. 古诗文专项测评,比照中发现高分背后的隐患。《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必须掌握75首必背古诗文。为了对全区小学生古诗文掌握情况做一监测,2014年6月,我们组织全区25所学校做了古诗文专项测评。均分90分以上的有19所学校,优秀率为76%。仅仅从这样全线飘红的数据,我们似乎可以颇感欣慰,经过六年的诗词积累,绝大部分学生都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打开随机随班语文测评试卷,前两项考察的就是基本的古诗文掌握情况,有两所学校得分率仅达70%,而追踪这两所学校的期末古诗测评卷情况,不足两个月后基础题的得分率都进步到了百分之九十几。这一比照不得不让我们对数据背后的巨大落差有所质疑:短短两个月得分率的迅速攀升意味着什么?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式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还是为了应试而“恶补”?隐藏在分数背后的,才是真正的“质量问题”,需要我们一起去直面、深思、改进……

第三季的别样测评,丰富了我们对学业质量内涵的理解,对质量本质的探询,对教与学方法与实效的反思……

第7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小说解读的分析

第一,以教材为基础,对小说进行解读。对于高中语文小说解读任务而言,不仅需要学生能够细致地对教材进行分析,还应有丰富的解读思路,通过二者之间的融合,实现小说解读的目的。例如:《老人与海》中,教师可通过人物性格的方式,描述小说主题。

第二,解读应与文学相结合。现阶段,利用文学理论对小说进行解读,只在大学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仅占小部分,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在近百篇小说解读过程中,虽然关于文章“三要素”的解读率占据100%,但是文学理论解读却尚未起到任何作用,例如:在《祝福》中,教师主要对祥林嫂的特点与肖像进行详细阐述,利用祥林嫂肖像的变化说明她的命运。

第三,叙事理论在高中语文小说解读中的应用。通过叙事理论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教师可采用第三者的角度,利用李小二夫妇分析林教头被谋害的过程中,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为小说设置悬念,还能使小说能够更加地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效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解读的有效措施

(一)对教学的关键点进行合理掌控

对于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而言,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小说重点的解读,即在达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小说解读教学中,应对教学关键点进行合理掌控,具体的方法如下所示:第一,对小说解读教学的内容、设计以及过程等进行整合,利用思考和分析的方式,体现教学原则。第二,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即利用文本解读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抽象化向形象化的转变,彰显小说解读教学的原生价值,进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第三,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是小说解读教学的主体,只有利用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对小说的完美解读,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将自身的位置定义为学生的引领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现高中语文小说解读的目的。

(二)合理应用最新小说解读

第一,在高中语文小说解读过程中,应将诠释学作为解读的基础,从作者的角度对小说主题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观点要实现全面化地尊重,同时还能从文章背景的各个角度中,使学生对小说构思与写作背景、历史环境等进行合理化指导。第二,关于小说解读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师可通过文本借鉴的方式,扩展小说解读的全新思维,实现实证性和具体性的运用。另外,在小说解读中,还应注重与小说内容中的语言形式和语文环境以及留白等进行结合,让学生从细微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第三,教还可采用叙事性原则,对小说解读的构架进行详细划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说作为叙事的主体,利用视角、人称以及节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小说文学的鉴赏能力。

(三)注重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小说解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导致小说解读质量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小说解读过程中,应对教师专业水平进行有计划地提高,利用培训以及晋升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对于教学经验较多以及教学质量较好的高中语文教师,可自行加深对小说知识和文学知识点的积累,增加自身的阅读量、优化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小说解读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文学类著作和语文期刊的查阅以及阅读,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语文教育的动态,积极从事各种教育研究工作,不断地对知识点进行吸收与借鉴。由此可以看出,想要实现高中语文小说解读教学的高效性,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必然的途径与手段。

第8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35-02

一、引言

教育部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造成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应用能力不足,不能将所学与社会所求结合起来;二是实践、适应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三是缺乏与他人合作、沟通意识;四是缺乏拼搏吃苦精神。为补救这些素质缺陷,应从改变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入手。

学生综合素质问题在国际上被广泛关注,各国学者对之进行了研究与探索。Philip G.Altbach(2002)[1]认为亚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处在国际教育的边缘,在教育模式上存在着问题。Josipa Roksa(2007)[2]认为学校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并不影响对学生的教育,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Paolo Brunori(2012)[3]研究发现高教教育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得到公平教育受到公平对待。从我国开展教育改革以来,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着教育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体系的构建展开了研究。因此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彭美云等(2004)[4]做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有23.98%的学生认为自己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遇到挫折情绪波动大,有41.79%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课外科研、创业等活动。林海明(2005)[5]比较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异同,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提出了避免的方法。戴国立(2011)[6]开展调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与方法的匹配问题,探寻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二、模型的构建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即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即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R型因子分析数学模型:

X1=μ1+a11F1+a12F2+…+a1mFm+ε1X2=μ2+a21F1+a22F2+…+a2mFm+ε2……Xp=μp+ap1F1+ap2F2+…+apmFm+εp (m≤p) (1)

称F1,F2,…,Fm为公共因子,其系数矩阵A(aij)p×m是待估的系数矩阵,称为因子载荷矩阵。ε1,ε2,…,εp是特殊因子,是不能被前m个公共因子包含的部分。

m个公因子的得分,是对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F1,F2,…,Fm做出的估计,一般将公因子得分的估计值表达成原始变量X1,X2,…,XP的线性函数,下面介绍加权最小二乘计算因子得分:

求F的估计值■,使φ(■)=minφ(F)。由■=0,可得到F的估计值:■=(A'D-1A)-1A'D-1X (2)

这就是因子得分的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即得因子得分函数■的计算公式。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证分析

1.指标的选取。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中,如评定奖学金,更多的依据是该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学习成绩也是简单的加权平均,缺乏科学性。为此,本文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学生进行重新测评。

本文取某大学专业40名学生的17科成绩。用X1~X17来代表这17科的成绩: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大学英语、概论、体育、概率与数理统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原理、投资经济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金融专业外语、经济计量学、专业理财基础。

2.因子分析的实证分析。用SPSS对40名学生的17门课程的成绩进行分析处理,基本步骤按通常方法,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用均值法。在相关性分析得知指标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p值大量小于0.05,说明原始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进行因子分析。

解释的总方差中给出了因子分析各个阶段的特征根与方差贡献表。表明有3项因子被提取,前3个因子已经可以解释原始变量78.066%的方差,已经包含了大部分的信息。

在旋转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是:第一个公共因子F1因子在财务管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原理等课程上的载荷较大,因此可命名为“专业能力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F2在国际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等课程上载荷较大,因此可命名为“经济能力与分析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F3在大学英语、金融专业外语等课程上载荷较大,反映的是“英语能力因子”。

按各公因子的得分值,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排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F=■ωifi,其中ωi=■,j=1,2,3,即因子个数。对F值的大小进行重新排列发现与按照平均值进行排名的顺序发生了明显变化。

3.实证分析结果。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某大学专业的40名学生的17门课程的成绩进行分析。用SPSS进行分析处理,先将其课程分为三类:第一因子:专业能力因子,包括:财务管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原理;第二因子:经济能力与分析因子,包括:国际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第三因子:英语能力因子,包括:大学英语、金融专业外语。再按各公因子的得分值,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方面进行排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F=■ωifi,按F值进行排序,得出排名结果而非单一的依靠学习成绩排名次。

四、结语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处理多变量问题时能够起到降维的作用,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学生排名结果而非单一的依靠学习成绩排名次。用因子分析法对学生作综合评价可以将各方面情况进行量化,既清楚又全面,更能合理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在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时考虑到课程的重要性,而以学分或其他系数为权重和方差贡献率合成作为权重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Philip G. Altbach. From Dependence to Autonomy:The Development of Asian Universities[J].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2,(3):29-32.

[2]Josipa Roksa. Structuring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The rol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privatization[J].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2007,(1):57-75.

[3]Paolo Brunori,Vito Peragine,Laura Serlenga. Fairness in education:The Italian univers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2,(5):764-777.

[4]彭美云,李素贞,蒋汗桥,黄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卷调查与结论[J].数量统计与管理,2004,(6):31-34.

[5]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J].统计研究,2005,(3):65-69.

[6]戴国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92-94.

第9篇:小学语文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v+个+vp”结构“个”量词;宾语;补语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引言:“V+个+VP”结构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宋以后“V+个+VP”结构继续发展,在数量上经历了从少到多,在形式上经历了从贫乏到丰富的过程,在现代汉语阶段,此结构仍不断得到发展。“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问题成为了语法界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有人认为还是量词,有人认为已经转化为助词了,有人认为可以算联接词,还有人则认为其中大部分仍然是量词,只有少部分才是助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研究“个”的使用范围,探讨“个”的虚化。

一、v+个+vp结构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我们所要讨论的“V+个+VP”结构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宋以后“V+个+VP”结构继续发展。(吕叔湘1984:145)说,“V+个+VP”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包含的句法结构在元代以前都已经出现,特别在一些宋元话本、杂剧散曲、明清小说等口语性较强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其应用的形式和范围并不比现阶段少。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V+个+VP”格式的历时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唐宋时期,我们称之为初步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宋以后到五四时期,我们称之为繁荣发展时期。第三阶段是现代汉语阶段,我们称之为再度发展期。由于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一部分语法现象在繁荣发展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广泛运用到规范化使用并再度发展的过程,与第二阶段相比,其结构和语义关系都趋向于简单化。

二、“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问题

“v+个+vp”结构中的“个”的性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焦点,“v+个+vp”结构中“个”的标记性质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下面介绍这三种观点及研究现状:赵元任先生《汉语口语语法》,1979在分析特殊宾语时就论述到:“表示动作结果的形容词性词语常常以补语形式出现,如‘说明’。可是有时候把它当作名词性词语处理,给加上‘一个’或‘个’,如‘说个明白’,甚至加上一个傀儡性的间接宾语‘他’,如‘我要喝他个痛快。’”熙先生《语法讲义》,1982也论述到:量词“个”放在形容词前边组成宾语,表示程度高。例如:“玩个痛快,跑个快。”“放在动词的否定形式前面组成宾语,表示不停。例如:说个没完,笑个不停。”邵敬敏先生《“动+个+形动”结构》,1984则确认了“动+个+形动”是动宾结构,“个”是数量结构“一个”的省略形式。持相异观点的是丁声树、游汝杰、聂志平先生。丁先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79)说“:喝个痛快”“下个不停”“打得个落花流水”中的补语是带“个”的补语。“个”的词性未加说明。游先生(《补语标志“个”和“得”》,1983)发展了丁先生的观点,提出“现代汉语有两个补语的标志‘:得’和‘个’。”辨析了二者在使用上八个方面的区别。并认为在“得个”这种合成补语标志中“,个”还带有量词的残迹。聂先生(《有关“得”字句的几个问题》,1992)则直言“:‘打个落花流水’,这个‘个’实际上是结构助词。”

不难看出,学者们分析“动+个+形/动”结构,实际上关注的是结构中“个”的性质。把“动+个+形/动”分析为述宾结构的,倾向于把“个”看作量词;把“动+个+形/动”分析为述补结构的,倾向于把“个”看作助词或与“得”同功能的词。祝克懿先生(《析“动+个+形/动”结构中的“个”》,2000)认为“:‘个’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为适应交际的需要,不但发生了量变,从指示数量扩展到指示名量、结果、程度、情状等,还发生了质变,部分在非名词性词语前的‘个’指量意义逐渐弱化,发展出连接功能,已从量词演变为结构助词。”祝先生把“动+个+形/动”中的“个”从历时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在“动+个+形/动”结构模式中“,凑个热闹”类结构是述宾结构,“个”是指示名量的量词;“搞了个乱七八糟”、“问个明白”类是述补结构,“个”是指示结果、情状、程度的量词;“说个没完”类结构也是述补结构,但“个”是附着于动词作补语标记的结构助词。祝先生没有像上述的几位先生各执一端,而是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来谈量词“个”到助词“个”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张谊生先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话过程的个案分析》,2003)则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和解释,从共时平面描写和分析“V个VP”结构及其“个”的性质和类别,从历时平面考察量词“个”虚化为助词的轨迹和机制,并且他还从内部结构关系将“V个VP”由动宾到动补可以依次细分为五个小类:图个新鲜/凑个热闹>洗个干净/烧个精光>围了个严严实实/打了个落花流水>喝他个痛快/闹他个人仰马翻>说个不停/闹个没完没了。同时他还指出,只有第五小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述补结构,如果从V和VP的结构关系和“V个VP”的表达功用看,那么,只有第一小类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述宾结构。这个结论正好与祝克懿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同。

上述各位学者们有代表性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量词赵元任熙邵敬敏认为是量词;助词丁声树游汝杰等人认为已经转化为助词;大部分还是量词,小部分已经是助词祝克懿张谊生等人。通过对现有的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各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尽管如此,大家都看到了“个”的特殊用法,承认量词“个”在虚化,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们认为以上三种观点都有存在的理由,他们所产生的分歧可能是思考的基点、表述的范畴不同造成的。我们比较赞同祝先生和张先生等人的观点,即:认为在“v个vp”中的“个”已超出了原有的量词用法,不处于纯量词的范畴内,而开始从量词向助词发展。本文对“个”的性质的理解,正如张先生所说,“个”的性质在连续统中究竟在哪里切分,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第二编:词类和构词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王绍新.量词“个”在唐代前后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

[4]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 祝克懿.析“动+个+形/动”结构中的“个”[J].汉语学习.2000

[6] 邵敬敏.“动+个+形/动”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