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教育范文

中小学教育精选(九篇)

中小学教育

第1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法制教育;教学

一句康有为的“少年强则国强”。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确,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他们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和历史使命责任。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进行法制教育提出我的看法。

一、遵循行为规范,在课程中渗透法制

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按照贴近学生,小型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实效,主阵地,开拓创新的原则,对小学生加强养成教育习惯的培养。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采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增强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渗透法制教育实效性。在小学开设好语文、数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课程的法制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同时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之中。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明理导行

课堂教学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法制教育专题课、思想政治课要采用形象化手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尤其是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青少年、儿童利益的内容。如: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等。同时,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识,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交通安全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发挥好法律常识考核对学生操行评定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强化学生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习惯,指导学生言行。

三、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构建

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同时,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从而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四、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第2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工程规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为全国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向这些教学点的约510万山村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解决师资和教学质量较低的问题;使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基本满足农村8142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同时,卫星教学收视点还将成为中央确定开展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依托;使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使3109万农村初中在校生能够逐步与3495万城镇初中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为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中央投资3.64亿元,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村地区的29229所小学、2350所初中,已配备57140套教学光盘播放设备、5016个卫星教学收视点、410个计算机教室。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国家投人10亿兀,地方配套9.1亿元,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6省、山东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工作共建成20977个教学光盘播放点、48605个卫星教学接收点、7094个计算机教室。覆盖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5%左右的农村中小学,覆盖中部六省21%左右的农村中小学。覆盖西部试点省925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为27%;中部试点省644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为21%。试点地区同时覆盖了中央确定的9个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地(市、州)县。

3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模式

模式一:农村小学为主体的光盘播放点,用电视、DVD机器上课,是直接放光盘给学生看,播放内容分两种,一是20分钟的课堂实录方式,一是模块式(即课件式)。本模式的实施难度相对较小,所需成本也最低,一般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实施。

模式二:以远程接收设备为依托,可以上承模式一,下启模式三的资源运用模式。模式二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有课件,有其他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作业设计、活动设计、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以教学进程为线索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少年文化等。

模式三:以网络教室为中心,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交互性更强。但是要求当地有较为现代化的配置,实施的成本也相对较大,实施的难度也居三种模式之首。

4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学校对此项工作评估走过场,报喜不报忧。众所周知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实施远程教育的基础比较好,经费到位快,能够粲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在农村众多的西部广大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县乡本来经费就不足,学校就更没有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全免学费以后,学校的经费更是屈指可数,对于远程教育的高昂费用通常是迟迟不能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远程教育的实施水平。

(2)远程教育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替换过快,学校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知之甚少,应用技术技能太低。在远程教育项目的人员培训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大的问题,走过场的情况依旧存在。在农村,懂的电脑和远程技术操作的人几乎没有,大部分人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技术,并没有任何经验可谈,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懂得远程教育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却更替过快,大部分学校老师都还没有掌握初步的技术的时候就面临着“断奶”的局面。

(3)教师忽视资源教学软件编目的作用,有些教师根本不知自己有些什么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软件,缺乏资源的整合性。由于远程教育的内容从一定的程度上看来,对于没有参加过教学内容的农村教师而言是强加给他们的内容,在理解的层面上不同的老师很有不同的看法,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培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教学软件的编排目的,显得教学资源的使用显得零散不系统,学生学起来也不理解,很难学透彻,资源的整合性差。

(4)远程教育资源不配套。几年来,随着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断熟悉,不少教师应用农村现代远程资源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展开,一方面是文字教材改革要求教材版本多样化,另一方面又是远程教育资源版本的集中化(以人教版为主)。这的确是目前许多地方存在的突出而现实的问题。

5建议

(1)加强经费投入与管理,确保远程教育专项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学校教师利用优质资源顺利发展,同时加强学校项目自评工作,推进学校对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2)稳固管理人员思想波动性,教师要加强全面培训。学校在配备专(兼)职人员时,要考虑其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既要考虑其熟悉业务,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又要考虑其稳定性,牢固其思想波动性,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培训,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此项业务培训,刻苦钻研该项目的应用知识,平时注重资源记载、收集,以备教学之用。

(3)重视教学软件的编目,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软件,加强资源的整合性。资源教学软件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对购入、自制、收集整理的教学软件一定要及时进行编目,做到心中有数,并方便教学使用和交流,建议教师将资源软件分科、分册、分课进行编目,做到自己有教学该册的软件编目,这样便于自己在备课,设计课堂结构及时把整理的下载教学资源一并写入教案和设计中,更好地服务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第3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情感;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功能和感染功能。

三种功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是有机统一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体育课的情感。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的融洽、课堂气氛的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好的原因。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那怎样营造良好的气氛呢?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 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人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事,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

2. 布置整洁、优美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舒畅,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3. 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 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来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切记不能地课堂教学上讲粗话、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5.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教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举手投足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教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授课,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电脑,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学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见,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是一般教学手段很难比拟的。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行间指导,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可见,多媒体教学软件在体育课中的适时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第4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302-02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沟通为前提,投入积极的情感,构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校中,情感不仅是教育的力量,而且也是教育的手段,而且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基本运动技术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平等、轻松、积极、愉快的氛围里,通过教师教学组织设计与引导,体验团队的力量以及挑战自我,克服先天的悲伤、愤怒、恐惧、惊奇、厌恶等负面情绪,使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体验到正面的情感体验。

体育课教学因其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的直观性等因素决定了体育课教学自始至终是一种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情感教学的引入势必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学的实践,使中小学体育课能够达到更好效果。

一、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中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源动力,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的组织与设计上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投入更高的热情,以情感引导与学生积极交流,以达到与学生的思想共鸣,使学生在学习与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锻炼。传授体育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培养情感是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践中,经常运用到情景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一种课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融入创设的情景,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的设计、实施者体育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并且要结合创设的情景,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去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还要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自体素质和掌握了运动技能,而且通过教师的情感融入来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德育教育也受到影响与提高。

二、师生共同参与,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良性教学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参与度与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对学生的基本技术教学和游戏组织中,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可以对学生对动作有直观的示范与带领,在游戏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参与,将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提示和口头的表扬等手段,以迎合中小学生好表现、好挑战好体验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个人良好的一面,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要以照课堂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的练习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组成临时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着共同的任务与目标,使学生在练习中互相学习与监督,处理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团队的参与可以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团队的作用与义务,在练习中真实体验团队队员之间为完成共同目标面进行的分工与合作,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开展的各体育竞赛,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竞赛反映了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另外以体育竞赛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能表现出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共同受教育,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感

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多方面的。在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运用,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学习和练习效果;教学过程中的竞赛与对抗,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竞争中,比赛的优胜者或团队;个人练习过程中,对自己练习成绩的提高与超越;教师的口头表扬与赞赏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育课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在特定的时间与情景中完成的,学生依照教师的课堂设计实施练习与活动,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围绕学习任务而兼顾着情感教学目标与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并鼓励学生挑战自我,体验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获得的成功感,过种成功的情感体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练习与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四、关爱学生激起学生的平等感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情感,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也有益于激发学生接受知识、认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关爱学生是教师顺利完成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与起点,中小学生因其年龄处于儿童至青春期,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运动机能能力相差较大,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针对他们的年龄、心理与生理发育特点,在教学中要耐心细致,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与期待,这种关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在情感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地位,他对学生良好的情感表现、积极的情感品质的开发具有示范、感染和促进作用,教师把自己对学生关爱的感情,准确地、及时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会将老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不断内化,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而通过学生对教师关爱的反馈,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在学生内心真正接纳教师,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对体育教师获得平等感。

总之,中小学体育课教学通过情感教育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加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度,融洽了师生关系,使体育课教学中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对体育课与体育活动有着积极的情感动力,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对体育课基本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了很大提高,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 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王道俊等. 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体育教学

一、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目的的对比研究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张宏成教授,对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曾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出:目前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不够,首先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够,其次教师对我国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了解不够,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感觉到教学难度加大的情况,但是从新课标本身讲,新课标总体是促进学校教学的。

总结其原因就是我们体育教师对我国体育课标改革的目的不清楚,要想深入了解新课标的精神,真正了解不同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并且要了解不同的学习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以哪个方向为主体,小学体育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校体育,给他们以正确的体育学习思想和方向意义重大。我们小学体育的教学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要充分从他们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1.小学生的生理方面,它们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旺季,身体柔韧素质比较好,相反他们的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等都处于初期发育段,所以我们的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它们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体育活动、参与习惯上。2.小学生的心理方面,体育教育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尽快适应从家庭迈向学校的第一步。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家的地位,造成了他们在心理上优势感。由于很多体育项目其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的合作精神,所以通过体育课积极地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他们将来跨入社会成为真正的人才做好第一步的铺垫。

中学体育教育是小学体育教育的继续和延伸,从生理角度来说,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顶峰,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强的阶段,在中学阶段,学生最容易掌握新鲜事物,掌握体育动作和健身方法的能力也处于高峰,正确积极地传授健身方式和方法,能对学生将来的终身体育和我国的全民健身工程做出积极的贡献,正确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对中学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

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的重点阶段,也是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从生理角度讲,大学生身体发育基本结束,身体形态基本定型,身体素质处于最佳状态。从心理方面讲,大学生心理趋近成熟,接触新鲜事物越来越复杂,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通过体育课正确的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实现大学生由学生时代向社会迈步的重大转折打好基础。

二、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根据我国不同阶段体育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在不同的体育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小学体育要把自由还给学生,由“传授”转向“发展”,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初步接触正规体育教育的阶段小学生,接受新事物和自控的能力比较差,加上小学生本身掌握得健身方法和知识的有限性,可以说放任自由的体育课会让我们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小学体育教育必须要以教师的积极组织作为前提。同时要注重,在以教师组织为主的前提下,学生的自主创新模式,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保姆式”教学,我们要手把手的给他们介绍和传授体育知识,同时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积极的创造性。所以小学体育教育要完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置上课内容还存在分歧,还存在着实施上的困难。

中学体育则是处在小学体育教育结束后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健身活动方式和方法,并且中学生的自制能力等都已经得到了提高,所以中学体育课的“放”与“收”应该是相对好调整,加上中学生的身体特点是接触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中学采取的教学模式要义“传授式”为主。大学生体育课的开展相对于中小学更具有开放性,大学体育面对的是具有相当自主能力的大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育观。在学生的体育课堂上我们要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上要采取“朋友式”的互动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终身体育观”,同时注意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创新,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最好一步准备。

三、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对比研究

小学生由于自身身体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决定了,要注重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和身体形态的发展,为了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对应我们的教学目的的要求,我们要安排柔韧性、娱乐性的体育舞蹈、健美操、韵律操等为主,同时要注意体育游戏在

小学体育课上的积极作用。小学生是伴随着体育游戏长大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而且它通常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这种人际交流的开放性构成了对竞争、协同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的独特功能。

中学生由于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强,我们要积极的、及时地向他们传授体育技术和技能,为将来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为保证健康的身体打好基础,也为他们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下转第120页)

(上接第104页)

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参加体育活动,这对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做了铺垫,同时大学内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都为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培养创造了机会。所以在大学体育课中我们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积极的体育参与观,大学体育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大学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转折点的导师。体育是我们现在在社会当中加强交流的中介,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活动,能为学生在刚迈入社会的阶段更快的适应他。大学的体育教育思想更能在学生踏入社会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大、中、小学体育教育衔接的研究

随着我国体育终身化和体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从内容、形式到考核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教育来说改变还是存在较大的区别,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是学生身体和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情况。体育作为贯穿全过程的一根红线,如何来适应这三个阶段的需求,并实现完美的衔接呢?小学是打基础阶段,中学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阶段,而大学是保持运动状态积极提高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世界观和终身体育观。做好各个阶段的良好衔接对实现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和终身体育计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张宏成,魏磊.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6,1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6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第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承传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下来的古国文明的重任,承担着扬威兴邦、开拓未来的伟大使命。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第二,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发扬民族传统;有利于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有利于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互相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图谋,面对日益开放的新环境以及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在中小学切实加强德育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古人云:“成才先立德”。德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品质范畴,内容非常丰富。应分层次安排,形成体系,避免内容“头重脚轻”;应虚功实做,重在落实,避免内容“假大空”;应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实践,重在参与,避免评价中的“唯理论”化;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选好切入点,由点到面地推开,建设特色学校。我想德育教育有它的灵魂,有它的特点,有他的规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关注细节,养成良好习惯,为人生奠基。这是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是行为习惯的培育阶段。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主要内容有以《小学生守则》为主的懂礼仪、守纪律、讲规则、讲卫生,讲礼貌、讲文明教育。如要穿戴整洁,接东西要用双手,校园内不准骑车,见面要问好等,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每个人将受益终身。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2.培养高尚情感,塑造健全人格,为人生蓄势。这是德育教育的过渡阶段,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以爱心教育为核心,以初中生为主要对象。内容主要有爱心教育,关心教育,孝心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养成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认真负责,自信自强,独立思考,乐观向上等良好品格。

3.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生导航。这是德育教育的升华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远大抱负形成的主要阶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高中生为主要对象。内容主要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另外,还要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须的法制观念、民主精神、合作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自立意识,以及推进社会进步的创新精神、破釜沉舟的冒险精神、愈挫愈勇的进取精神、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明察秋毫的预见能力等等,形成相对完善的道德品格系统。

三、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1.重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革命先辈和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朗颂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陵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

第7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中小学德育学生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重视德育。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梯,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要求学生必先致力于道德修养,然后才学知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可见,德育的地位显而易见。

德育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育德”,即培养和发展人的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及作用,对社会对历史起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或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阻碍。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人的本质中的积极因素体现并发挥出来,与才、学、识相结合而形成合力,推动其为人类、为社会和为历史的发展,贡献出其应有能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意义。德育的途径,以直接、渗透和结合三种手段为主,兼而各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特色方法。但无论何种途径,总是围绕“育德”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我国独特的德育方式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观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然后在这样的观点和理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最后才要求学生应具有哪些为人的品质、做人的道理。先教主义,后育做人,这是我国德育中无形的“指南针”。正如国家教委青少年品德教育丛书主编宗介华说的:“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可笑的颠倒:小学讲为共产主义奋斗,中学讲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讲集体主义教育,而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的评比。”这种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其实,从个体成长发展来看,一个人的政治观点、党派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的出现大约在青年时期。而道德教育包含的讲究卫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诚实守信、敬老爱幼、文明礼貌等等属于公德的范围。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从幼儿期就开始了,中小学阶段应该仍是重点。

学校德育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便是对榜样人物的“圣化”。榜华人物的人格和行为、信念和情操无疑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但是,榜样、模范人物也有不足及缺陷,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十全十美的人间“圣人”。在过去的学校德育中,我们对此是忽略或者说是回避了。这样做的最大的不良后果在于,一旦青少年学生发现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整个人生乃至所有的榜样产生怀疑。

我们认为,几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的失误;教育的最大的失误,在于德育的失误;德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操作上的失误!

我们已步入德育的误区,该拿出勇气来直面它,拿出魄力来改正它,为我们的下一代负责,为未来的中国负责。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由浅入深、由低至高设计和实践符合育人方向的德育三步骤。

一、应该品质教育

应该品质,包括正直、诚实、信用、谦虚、团结、友爱、自信、上进、无私、助人、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救死扶伤、匡扶正义等。它是做人基本特征,是人的一种义务的责任,具有共同性、一致性和人类性的特点。应该品质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或延伸至幼儿园教育)。

二、社会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和平、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利益规范、人际规范、各种原则等。它是国家公民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一种社会化品质,具有社会性、针对性和人为性的特点。

三、信念信仰教育

信念信仰,这里主要是指共产主义。它是人的道德修养的“天地境界”(即最高境界),是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它具有排他性、稳定性和阶级性的特点。

信念信仰教育,是高中更是大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三种”教育明显的阶段性、层次性,很符合我国国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全国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之后,必将要实行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国策,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提高中国国民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

第8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一、教师引领,严格常规训练,养成文明习惯

教师在每天的上课中,都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教学作风、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以理服人的高尚品格。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作风,要在不经意之间带给学生影响。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爆发出来。因此,严抓课堂常规,引领学生严守纪律,服从规则,尊重他人,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极大的价值。

在游戏竞赛中,更要规范孩子们的言行,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向学生讲述国际国内竞赛中的体育明星,同样因不遵守规则,不服从裁判而重罚和停赛的教训。养成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文明习惯。

二、方法创新,增强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从基本做起,就是要教育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从中获得健康的体魄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前者是我们一贯坚持的,而后者则有一定的缺失。那么具体怎么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强后者,渗透德育教育呢?那还需要我们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情景式教学、常规式教学。

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学时应该避免单调枯燥、简单直白的技巧训练,而应该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练习中学生常常出现畏难情绪,怕苦、怕摔的一些现象。我就设计了学做小小,躲过电网、翻过山岭、跨过小河、运输弹药的系列情景练习。学生从中体验了战士的勇敢、机智、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

小学体育课一周2节,因此我们不可能每次课都要创设主题与情景,毕竟我们的常态课还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因此在上常态课时,我们更不能在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方面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能不负责任地上:一只哨子, 两只球, 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课;更需要我们老师在每节课中都要认真组织, 每次活动的相关时候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的渗透。

体育课由于主要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全班的,也有小组或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性的教学,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要准时集合上课,上课时的服装要求,队列队行的合理调动,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收交,课堂纪律等等,这就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教师要通过严格训练、严格检查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体育游戏、教学比赛时也要提出明确的制度和规则,例如:在游戏“青蛙抓害虫”中,要强调青蛙必须用跳的方式,否则抓到“害虫”不算,“害虫”也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等。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游戏,身心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实现了组织纪律的教育目标。

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永不言败,向着既定目标顽强挺进的精神,这是现代人全新的育人理念。体育的魅力在于她的竞争。这是体育学科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克服障碍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征,训练怕吃苦,克服障碍畏难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心理的任务,引领孩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根据儿童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特征,我常给孩子们讲明星成长的故事,向孩子们推荐体育明星成长故事的图书,让孩子们产生心灵上的撼动,激活稚嫩心灵深处的竞争基因,点燃并精心呵护深藏于孩子灵魂深处的“星星之火”。

第9篇:中小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26-01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引起家长与学校的关注,学生的体质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我胄体育仍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全社会都关注的素质教育,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把体育小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1 体育小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是以健康为主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意志力,为小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小游戏不仅能满足运动要求,并且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调动运动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目标有重要意义。

1.2有利于学生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体育小游戏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能在体育学习中保持开心的心理状态,体育小游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树立坚持运动的意识。

1.3有利于教师管理

小学体育活动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传授体育知识的基础内容,并且以室外教学为主,小学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上课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不方便老师管理,加入体育小游戏则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方便老师管理。

2 体育小游戏在小学体育中应用需要注意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注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学习,因此,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保证在体育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置。体育小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要求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加入赛跑、角色类游戏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更好开展沟通合作,并使学生主动对体育知识进行探索,学生自发的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听取学生的建议,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运动器材,游戏伙伴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2符合教学规定的负荷要求

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强度,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它会引起身体机能反应,体育游戏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小学生身体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不能进行非常激烈的运动,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合理游戏,使每次游戏运动负荷非常合理。

2.3注意运动质量

体育小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片面追求游戏乐趣,忽视对动作练习的质量要求。因此,需要老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注重学生完成的质量,加入一些制约条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一些技术运动对运动负荷大小有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安排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时,也要事先安排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充分掌握运动时间,保证运动质量。

2.4针对性原则

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体现学生兴趣,针对性体现体育知识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技能知识是不断变化的,在游戏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对这些变化开展游戏,确保这些小游戏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育知识技能相符合。

2.5多样性原则

在加入体育小游戏不能一层不变,注意游戏的多样性,在各类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乒乓球单打体现个人技巧,双打就可体现两个人的合作能力,因此,多种多样的游戏才能引起学生的更多兴趣,培养多方面能力。

3 将体育游戏引入到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方法

体育游戏能帮助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游戏引入是重要环节,要求老师能采用多样化的组织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比如:在进行跑步的活动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跑步技能与注意事项,在引入游戏之前,听取学生的意见想法,选取学生意见可取的部分来引入游戏,老师可用生动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奖励制度来激发学生潜能,从而有效的引入游戏。

4 体育小游戏教学体验

游戏化教学体验是对体育知识技能作出实践的环节。学生想要熟练掌握知识技能,需要反复体验,需要老师对学生技术动作进行指导,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知道自己存在的缺陷,继续完善自己。

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小游戏,有计划地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创新途径。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同时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游戏活动具有针对性,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