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企业创新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创新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创新案例

第1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8月3日早晨,途家网创始人罗军在朋友圈和微博宣布,途家完成了D及D+轮融资,新一轮融资3亿美金,估值超过10亿美金,途家对于所有地产行业人士而言,都非常熟悉,因为创始人罗军同样是地产行业资深人士,到底这家估值10亿美金的公司,重度垂直在旅游行业,她的成功融资给传统房地产行业带来哪些思考呢?

颠覆:互联网+的必选项如何完成

对于开发企业当下最重视的,还是快速去化项目回笼资金,这是最典型的传统思维,从拿地、规划、开工、建设、出正负零、销售、交付等各个环节,都是看似无懈可击的环节,却是一个相当重的产业链,并且多年并没有实际改变。

互联网+的核心是提升效率,我们看途家是如何完成的?传统的酒店预订,在没有互联网时代,我们可能通过广告、电话预订,这样的服务是点对点,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在专业垂直网站,进行酒店的筛选和评论,预订平台提供技术,客人和酒店之间可以实现多点到一点的连接,且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当下技术完全能实现精确到房间号的预订,相比传统预订方式,互联网带来的效率提升可见一斑。

如果从酒店预订角度,途家完成了全国储备房源60万套,正在洽谈的房源项目高达5700个,途家不仅仅是自建平台,类似于携程等旅行网站都有入口,除了传统的预订方式,客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迅速挑选到自己想要的房源,且途家会用酒店标准化的服务细节,全程服务客户,而途家的模式会更加经济,因为途家选择的是“共享经济”模式,即房主闲置房屋可以委托给途家管理,途家平台接受预定,收益与房主进行分配。

从这一点来看,相比传统酒店业,途家极少自持重资产,符合互联网公司的“轻量化”标准,用酒店的服务,在热门目标地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有差旅需求的客人入住,甩掉了酒店的高成本,获得同样的收益,途家迅速在酒店行业,用规模颠覆了这个领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互联网技术是最基础的传统企业选择变革的首选,表面上途家建立的是网站、手机APP、流量渠道,实际上,这么大规模的房源管理、客户线上体验、房源推荐、线下房源拓展、管理、服务人员管理等等,都是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联网解决,也就是对于房地产行业首条颠覆的必选就是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平台,途家在全国完成如此规模的非标准化的房源搜集,几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途家颠覆的就是酒店业吗?

房地产的互联网+四大机遇与痛点

酒店业,仅仅是途家通过“共享经济”体现的互联网+的一面,实际上,地产行业的人都知道,途家反而是一个紧紧与地产行业紧密相连的互联网平台,这恐怕也是互联网领域人士很少知道的。

途家已经完成与国内170个政府机构签约,并且大量与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签约管理资产1000亿人民币,当然,也包括大规模的房源。从这条线,我们看到的是途家对房地产行业做出的产业变革。

首先是帮助开发商快速去化项目,开发商的项目大卖,会有很多因素决定,由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除了简单的商品属性,更有资产属性,但是这种投资行为很难快速变现,开发商的销售也并非前几年站着数钱到手软的年代。途家的互联网号召力,以及“共享经济”让买房人享受到了除了地产本身产品增值另外的资本收益率变现可能。

对于开发商而言,途家的互联网元素和品牌效应,能很好的与自有项目形成互补,除了快速去化项目之外,在定价上有了好的卖点,对于买房人而言,这样的组合又获得了住宅价值的提升,通俗点讲就是买的房子,买了就升值了,这是一种开发商、买房人、途家三赢的局面。

从这方面,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房地产的互联网+,带给行业的,是行业的延展收益,我们细观行业本身,除了类似途家的模式之外,开发企业的延展收益还有可能来自于:

一.开发项目的营销升级

1.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改变了房地产行业营销的传播链和传播方式

2.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获取客户的数据来源,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3.互联网应用,用互联网语言、销售氛围打造、拓客手法,提升了项目卖点和形象

4.互联网的营销升级,应该形成可以缜密步骤的策划并且实施

二.房地产的互联网金融

途家也刚刚完成了对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无忧我房的投资。

1.互联网金融让房地产项目回归到资本的本质,资本可以增值

2.互联网金融提升了产品项目的附加值

3.互联网金融帮助项目产品转化为投资理财产品,销售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4.帮助项目提前锁客

5.帮助项目快速去化

6.帮助客户解决购房资金周转问题,还是帮助去化

7.降低融资成本,有可能降低一定幅度房价

三.房地产的社区O2O及延伸产业链

1.物业服务的互联网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化的应用提升

2.物业服务的互联网端应用以及服务延展

3.大数据的搜集和利用

4.利用社区O2O建立自身的社交化社区,建立项目互联网文化生态圈

5.依据社区互联网文化生态圈进行的互联网化、媒体化运营与管理

6.依据社区进行社区电商等网络经营行为

7.二次销售的营销应用等

四.互联网+变革后的资本提升

1.社区O2O的延展增值

2.基于互联网营销带来的项目增值收益

3.基于互联网概念的资本市场收益

尽管有途家如此成功的案例,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传统房地产行业进行互联网+改革中的难点

需要完成和使用的:

1.对于互联网文化、生态的深度认知

2.了解目标客户的网络生存状态和使用习惯

3.对于相应传播媒介的作用和使用方式有深度的研究和认知

基于互联网的营销使用,需要改变和提升一些对互联网的认知

互联网流量的认知

1.现在的流量已经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单一的点击数、UIP等参数

2.流量的分布,基于O2O方式,已经不局限于线上平台

O2O渠道导流

中国式O2O更加适合与offline to online的线下到线上的方式,值得关注的是一般具有区域属性互联网网站或者PC思维下的互联网公司,在近年来流量下滑严重,多采用这样的方式

基于online to offline的方式,更注重传播应用,包括但是不限制o2o2o2o2o的方式循环使用,即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等情况,反之也一样。

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深度应用

第2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困惑:无法突破10亿规模

熊总,国内某知名食品企业的领航人,白手起家,几十年的打拼成就了如今十几亿的身家,在别人的眼中,他已经功成名就,他自己也很享受这种成功的。但最近,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影响他心情的原因首先是财务提供了最近几年公司的财务报表,报表上清楚地反映了最近几年公司的销售情况,增长速度渐缓,连续几年销售额徘徊在十个亿左右,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就是突破不了十亿大关;其次,在KA卖场和连锁商超,公司的产品受到了很多竞品的冲击,以前的优势渐渐不复存在,甚至有很多品种产品出现负增长,让其百思不得其解……

看着手中的财务报表,熊总狠狠的吸了口烟,随着烟气的慢慢呼出,思绪回到了十年前:想当初,当国外最早的KA卖场进入中国的时候,凭借着企业家特有的敏锐目光和经营头脑,他立刻就意识到这个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新兴渠道模式,将会成为未来食品行业的主要渠道模式。于是他便果断采取措施大力开发进入KA卖场。在那个时代,食品行业的主流分销渠道是走大的食品批发市场,因此,熊总的这招渠道创新,被业内很多人视为疯狂之举。但如今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在国外KA及国内连锁商超大行其道的如今,很多人在抱怨“不进超市是等死,进了超市是找死”的时候,熊总的企业已经凭借着遍布全国的四百多家国际KA卖场、近千家地方卖场、近万家大中型连锁商超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一直是他整个创业历程中的得意之举,但最近的现实情况却总让他高兴不起来。

解决:创新渠道模式

经过深入的调研后我们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自从十年前公司建立了以KA卖场、连锁超市为主的现代渠道模式后,渐渐抛离了公司起步阶段的传统的食品批发市场的传统流通渠道,随后的几年内,随着国外KA卖场和国内连锁商超等现代渠道的不断兴盛以及传统食品批发渠道的逐渐没落,公司迅速尝到渠道创新的甜头。但时隔十年之后,中国的传统流通模式也在不断的升级换代中,由最初的初级经销商管理模式进步到经销商存销模式、助销模式、高级经销商管理模式甚至交叉部分直销模式等,发展出了众多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新型流通模式,这些流通模式除了覆盖一级城市更下沉到县级等众多二三级城市甚至是乡镇、街区、农村等偏远地区,为市场做深做透、做精做细提供了基础。而反观KA卖场及全国连锁商超等现代终端所在的一级城市早就成了“刺刀见红、尸横遍野”的红海,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的大卖场和商超,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众多厂商的追逐,众星捧月般的将这些超级大卖场和商超烘托成强势群体,名目众多的进场费、陈列费、堆头费、店庆费等让厂商的成本急剧增加,导致很多厂商发出“不进超市是等死,进了超市是找死”的慨叹;另外,现代终端渠道多覆盖国内一级城市,对于广大的二三级城市及乡镇农村等地的消费潜力的挖掘影响较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地区早已变成了一个更加单纯、巨大的金库,对于建立全国领导性的品牌或销售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只注重现代终端渠道的熊总却忽略了这个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屡次推出淡季产品屡次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第3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

1 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1.1 档案管理创新是企业的要求

档案工作是企业发展工作的组成部分,它与企业建立起共存、互助协调的关系,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档案管理创新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单调、贫乏的存档案室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档案资源结构,已是当务之急。通过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加强档案资源的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利用服务。

2 档案管理创新中的思维障碍

2.1 创新思维障碍定义

所谓思维障碍,是指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而人的大脑思维却相对简单,其特点就是一旦长时间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进行思考后,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或惯性,这种情况叫“思维惯性”。如果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事情或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思维惯性,并多次以这种惯性来对待客观事物,这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即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合起来,就称为“思维障碍”。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新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形象,从而使知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创新的前提是突破常规,超越思维的惯常定势,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惯常定势成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不打破条条框框,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显然,思维障碍阻碍了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创新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进行创新,首先必须突破由“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而形成的思维障碍。

2.2 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思维障碍

2.2.1 观念固定,创新思维缺乏变通

当某种观念为人们普遍接受以后,会在人们的心脑中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固定的观念。人们常说的传统观念就是固定观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目前,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在计划条件下形成的许多思维定势,成为了档案工作的思想障碍和框框套套。企业档案工作与经济工作脱离。档案工作者在继承和创新关系上犹豫彷徨,有的片面强调原则,习惯照既定的框框办事,有的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辩证的观点,对过去的做法一味照搬照套,这些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企业档案工作中现有的标准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应。档案管理仍然还在沿用过去制定的一些法规、规章、标准,部分已不适合企业制度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企业改革的步伐很大,档案工作还按照过去的方法进行,存在依据标准和实际工作的不和谐。

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不同步。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特别是处于资产和产权重组的企业,企业档案没有纳入企业的改革规划中,企业档案处置工作跟不上,导致档案流失严重,档案得不到安全保护。

2.2.2 意识狭隘,创新思维缺乏动力意识狭隘是很常见的创新思维障碍。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模式较陈旧,检索效率不高,档案利用率低。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对室存档案重“藏”轻“用”,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因此企业员工对档案利用效益知之甚少。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的服务手段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大部分的检索方式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检索,尽管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但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误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

2.2.3 知识匮乏,创新思维缺乏能力知识匮乏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要创新,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由于档案工作的单一性,乏味性,令大部分的档案工作者知识结构断层、老化、单一,思维的惰性,墨守陈规,被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所束缚,缺乏创新的能力。

3 突破思维障碍,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

3.1 树立超越意识,实现管理意识的创新

创新思维的实质是对原有思维模式的超越,是对创新主体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等进行新的组合,新的组合必然突破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内部及互相间的组合方式。而旧的组合方式就会本能阻扰这种突破,成为思维创新的障碍。不突破这些障碍,既无法进行创新思维,更无法提高创新能力。因此,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要实现管理意识的创新,这要求档案工作者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超越自我意识,随着的,档案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档案工作者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胆魄与果断,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善于超前性地发现问题,独到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回答问题,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弃旧迎新,不断变革档案工作职能和方法,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服务手段创新,改变传统的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的局面。

3.2 扩展思维视觉,实现档案思维的创新

要突破思维障碍,就需要自觉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扩展思维视角。要实现档案思维的创新,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及时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运用档案的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利用机技术,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提供远程服务,使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多层次、多样化,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

3.3 练就过硬本领,实现管理技术的创新

第4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大数据产业作为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排头兵,近些年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在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大数据逐渐成为了创新战略的先导力量,带动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未来,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开创更具辉煌的发展前景。

2016年11月25日下午,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企业家峰会在京成功举办,聚焦“创新、发展、安全、共赢”这一主题,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业内专家以及大数据领域杰出的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发展新思路,明确行业发展新目标。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

步入快车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出席峰会并讲话。谢少锋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产业,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引擎作用已经充分体现,催生了数字经济时代到来。

他表示,未来五到十年将是大数据产业的黄金增长期,为贯彻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根据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工信部组织编制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将于年内出台。其中,构建强有力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是大数据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确实面临着严重复杂的安全挑战。因此,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他强调,我们发展大数据产业,要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时进行。

同时要认真学习网络安全法,以此为契机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加强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统筹规划信息安全相关标准制定,建立建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强化数据安全相关的检测和评估。

组织开展大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全力支持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研究,研发数据来源的可信,现在最重要的大数据的产业发展就是对可信数据关键技术的突破。支持建设一批大数据的安全实验室,研究建立软硬一体化国际环境,在工业、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开展一系列的数据安全方面的实验,提升数据安全的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作为今年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已集聚近百家大数据骨干企业,是做好大数据产业的重要力量。希望联盟围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贯彻落实,汇聚资源,凝聚力量,共同研究总结大数据发展中尤其是信息安全方面遇到的问题,探索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典型应用,推广示范,拓展大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健全数据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协作机制,助推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在致辞中表示,大数据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个技术既有应用价值的一面,也有安全忧患的一面,这两年已发生多次安全事件,第一类是数据本身泄密的安全事件,第二类是在大数据应用中个人隐私暴露的诸多安全事件。

他强调,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技术、法律两个层面入手,技术上需要找到更好的防范手段和安全手段,必然要用大数据解决安全问题,例如如今的网络诈骗、网络骚扰等,更需要实践一线的企业家代表提出解决方案,协调产学研用多方合作。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作为第三方平台应广泛联动大数据企业,组织企业代表共同研讨,为产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如今,数据成为战略资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业界普遍认为数据资源是继陆海空三大资源外的重要战略资源,打击网络攻击和窃取个人数据以及培养安全人才等方面,各国采取了有效的举措,这说明大数据的合规、安全使用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产业链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

为推动数据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形成公平有序的产业生态环境,加强数据信息安全保护,促进数据相关环节的规范有序,加强数据的充分流转及价值开发,完善企业内部数据信息合规制度管理和技术保障,在峰会现场多家知名大数据企业、机构代表及律师代表共同签署了大数据与信息化安全自律标准化文件。

技术创新

“数据中国”值得期待

大数据技术应用正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为城市注入了智慧,更好地关注民生,提升公共产品、服务质量和城市的宜居水平,真正实现城市管理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此类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结合智慧城市大数据的研究与实践在峰会上展开介绍。

他表示,在智慧城市的整体构架中,需要将智慧的资源和能力这两方面虚拟化、服务化,并构成云池,然后对云池中的资源形成一个支撑。智慧资源的能力、资源管理、数据知识模型管理以及根据用户需要如何去建所需要的虚拟化环境,管理、定性并评估这个环境等诸多方面,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将大数据的资源呈现出来。

谈及大数据作用智慧城市的众多技术,李伯虎提到智慧城市大数据继承与清洗技术。这个数据集成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合起来,清洗得到干净的一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基础,并发送给存储系统或数据空间件系统进行相关后续处理。

存储和管理技术方面,就采用云存储和分布存储技术以及高吞吐量数据库技术与非结构化数据访问技术,来实现经济、高效、高可靠、容错好的存储和访问与管理,其中在异地存储,大数据的快速访问等方面已有成果;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则是数据库中发现隐含在其中有价值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决策支持的过程。

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战略资源,作用潜力巨大,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普遍认为要把技术应用和产业同时协调发展。在技术方面,要重视大数据技术,必须要与信息通信技术、智能科学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城市运行管理技术等多种技术深度融合,其中没有高性能计算,没有人工智能技术就没有进展可能。所以在大数据技术与相关技术深度融合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大数据三类技术、工具以及平台的研发产业包括相关运营工作的开展。

众所周知,无测量无管理,是职业经理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如何利用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为企业人员在公司治理、城市治理中提供可靠、可视、可控的决策依据,会上曙光信息副总裁王元兵带来了“拥抱数据革命浪潮,迎接产业数据再造”的主题分享。

王元兵对《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说:“业界需要健全大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并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来保障大数据处理过程中在各环节所隐含的安全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推进产业界限的重建和融合。例如曙光的方舟平台,主要特点是多维多元异构数据。首先是多维、多元、异构数据的采集,实现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收集,实现来自数据库、问津、数据流的数据,实现文本、图片、视频等数据的融合。其次是规则关联数据清洗,提升数据质量,提升去除脏数据的能力,采用统计学、聚类、分类、规则关联等方法进行清洗,与文本、语言、视频、地理信息等产业链上下游融合,然后根据产业进行细分。”

在社会安全领域,有关大数据的重建实践,王元兵提出这样一个事例。某市公安智能警务认知系统,通过人机交互,语音解析,技能分析实现语义的检索,建立数据库等完成管理。设计算法库、图算法库等建模平台,最后实现图表可视化、推送可视化,从而形成警务智能的闭环体系生态。

目前已有超过一百亿项的各类警务数据为基础,进行聚合并赋予警务数据接受为综合警务平台进行服务,以数据利用为核心,打造基于技术平台的人、车、案件、警务的综合的可视化的体系。通过对警务数据、流动趋势、历史轨迹的回溯和及时的控制信息,对社会风气和警情进行分析。通过对警务数据建立关联模型,对重点警务目标的各类关系进行分析,形成关系图谱辅助进行警务的处理。这个在目前警务系统中的应用获得了用户非常满意的效果。

大数据时代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阿里告诉我们“双十一”淘宝的核心交易实现每秒17.5万笔定单,每秒处理12万笔支付,获取对企业来说不仅如此,还包括实时的分析决策,要求对海量数据多元数据的整合,解决大容量、批处理的能力,最后完成可视化的价值交互。东方金信的核心产品来自于谷歌分布式大数据平台,他们专注于实现企业级高性能分布式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云解决方案,专注于大数据的咨询、产品、实施和服务的同时主要提品和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大数据的一站式服务,基于大数据用户平台整合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会通过一些向内部的ERP数据,外部第三方社交网络数据进入整个大数据平_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以及处理建模以及模型评估,能集成像数据的应用、报表展示以及管理价值、客户体验分析。”东方金信联合创始人石棋玲阐释道。

峰会现场,石棋玲认为,产品和服务覆盖的大数据全链条,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据普及,第二阶段是数据存储,然后就是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应用,在数据的采集端会用到类似开源。首先对接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数据挖掘方面通过一些业务专家进行解读,实现分析建模的过程。整个大数据平台通过路由器、数据压缩到目标。“这是我们的特色,是实现分布式内存技术实现的多数据源的整合,冷热数据是一个数据流的流向,也就是说当数据从外部数据源进行采集过程中,会通过实时处理,进行分析。”石棋玲补充道。

另外,一键化部署可以实现一键安装,只要输入IP地址,从页面上进行点击,下一步就完成整个步骤。这是一个统一化的定位监控平台,在界面化的大数据平台可以监管整个集群,包括CPU使用率各种指标服务,还有统一化安全管理平台,可以察看整个平台使用权限。该平台提供集中管理的安全框架统筹整个集群的各个用户。在介绍中,石棋玲提到了无缝打通与传统关系型数据的混合部署与应用,可以通过自身的搜索引擎与其进行对接。

她说:“结合传统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湖的企业级大数据仓库探索,在传统仓库上我们有不同的层次,包括标准数据层、共性加工层,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会进入标准数据层,共性加工层,这样才能快速响应各种数据服务。上方可以建立实时处理的机制,能解决银行业或其他行业监护的问题。”

彰显价值

聚焦大数据安全

大数据时代就是预测的时代,通过预测服务进行决策是大数据应用的终极体现,其中整合数据形成驱动力是关键。企业把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预测模型,决策者就可以更容易地发现和预测黑天鹅。在“数据价值运营和安全保障实践”的分享中,数据堂副总裁肖永红从数据处理获取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对如何融合和盘活各类大数据的资源,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推动相关技术应用和产业的创新都有独到的见解。

肖永红认为,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工作。相比较来说,单独数据或者自身业务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价值其实是比较低的,如果只用一次,那么一定要有开放生态。例如在做大数据的平台或者产品时,除了自身数据,还要吸纳外部数据进来。首先要对数据本身敏感,这需要数据科学家基本能力或者经验。另外要对行业理解,原因在于数据产品和大数据应用一定要服务于某个领域,这些数据提取之后怎么应用到行业中,也是重要的问题。所以数据关联这一步非常重要,需要有数据知识或者领悟经验的才能做出很好的数据产品,这是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经过基本清洗处理,构成高端的数据关联,随后就要做成普世化的数据产品服务,其中涉及几种形态。有一种最基本的形态就是把数据打包成数据包,肖永红表示现在这样的趋势已经越来越少,更常见的形态就是把数据打包成标准的数据包;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直接转移数据甚至可以利用数据投资某些业务开发者或者孵化产生应用,这才是整个数据服务的形态。另外,对于数据的隐私、版权以及安全的探讨,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可能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把三者混为一谈,业界认为三者应该分开考虑。首当其冲的是隐私问题,隐私问题现在的普遍做法就是众所周知的数据资源运营,其中涉及几个环节,数据采集和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了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企业数据信息所造成的恶果更是令社会震惊。如何加强信息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首席架构师崔宝秋在“大数据的隐私和安全”的演讲中提出用户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安全也就是用户信息安全。

必须在数据准确、安全的前提下上传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上传过程中要加密,在内存中保管临时存放,落地到磁盘永久性存放,以及做离线分析等用途之前,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都要加密脱敏。另外,需要销毁的数据一定要销毁,很多数据用了一下其实不需要保留,用户也不希望保留,就要走销毁的流程,因为很多情况下数据意味着责任。

在数据匿名化、脱敏方面,小米尝试将一些关联打乱,可能比较隐私的要对应到随机产生的ID,这个加密的ID和ABCD的行为存放在另外一个地方,这样加密系数就更高一些。加密是传输的加密,当个人信息、个人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或者云端后会用各种方式进行加密。“我们做密钥管理中心,用来产生一些密钥,让各种大数据团队或其他团队来加密数据,存放数据。对一些极度敏感的数据,包括一些密钥,核心的绝密信息,我们用硬件保密来保护,很多机房也会用独立的物理隔离的机柜保护,例如小米支付比较核心的业务,用高标准的物理隔离机柜保护信息。”崔宝秋解道。

技术上,在大数据时代增强用户的隐私保护,对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云化、数据加密,怎么匿名化大量数据,转化动态的流失数据等都是一个挑战。做到在关系数据库或数据库中有效加密又不影响数据处理效率,能够搜索,加密库的搜索等都是新的技术领域的新挑战。

此外,峰会现场除了多家大数据企业代表进行了相关探讨与分享外,作为法律方面代表的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渝伟从“从网络安全法看大数据行业的法律痛点及立法趋势”的主题出发探究了网络安全法颁布后对各家数据信息公司,特别是大数据公司可能会带来的影响等问题。

首先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对大数据企业业务模式会产生一些影响,例如以前专做数据收集,现在关于数据收集可能会有非常明确的,包括数据转移以及数据储存等方面的明确规定,业务模式可能当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后,就会需要特别关注,否则会触碰红线。

“其次关于数据信息存储及跨境转移的规定对大数据企业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是在一些外资企业,需要把一些数据传到原国家,或者业务模式可能会涉及到部分境外,所以这个时候企业可能比较关注这么一个点。再次关于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的规定,可能对大数据企业的合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就是对网络安全的进一步要求,对安全大数据这个产业可能会带来一些比较好的机会。”

第5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问题;措施

人事档案,是企业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并经企业认可的反应企业职工经历与工作面貌的声像、文字档案。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企业职工的不断增多,很多企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档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更加明显,成为制约企业精简管理、量化生产的瓶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只有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学可行的改革措施,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1.企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都使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都由政府许可的单位负责,或企业上级单位相关部门负责,管理模式十分封闭,这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档案保密与相关资料的查找与利用,适合企业人事档案来源单一的情况。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改革,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的数量大大增多,企业中工作人员的成分也更加复杂,既有国家任命的管理人员,也有企业自行选举产生的管理人员,且企业职工级别变化较快,今天还是技术工,也许明天就能成为管理人员,职工级别不具有党政官员和公务员那样的稳定性,多样化的职工层次对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封闭式的人事管理模式渐渐与企业的实际人事情况相脱节,严重阻碍了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1.2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僵化

过去,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采用分级负责、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制。职工只要成为国企的一员,就能享受干部般的待遇,如果成为干部,则其住房、薪资、养老、医疗等有了终身的保障,人事档案也进入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统一、分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个体经营、自谋生计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合资、三资、独资等多种形式的企业纷纷建立,为社会就业提供了新途径的同时也引起了用人机制的变化,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更加看重一个人的个人能力,而非其历史身份,从哪个单位来的,企业对职工的管理靠合同而非人事档案。职工在履行合同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好的岗位,流动性大,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跳槽现象越来越多,而很多原有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扣留其人事档案,导致大量死档、弃档的产生。且企业间人才流动的加快也使得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服务作用,难以满足灵活的用人机制的需求。

1.3人事档案不完善

现代企业最明显的制度特征便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作为反映企业职工德才状况与个人经历的重要资料,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也应更加完善。1992年6月,国家档案局与劳动部分布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将职工档案分为10类,即:自传材料、履历材料、学历与评聘技术职务材料、鉴定与考察材料等。企业为了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其人事档案管理除了上述要求的内容以外,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增加人事信用档案等,避免企业人事档案成为死档,阻碍企业的管理,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企事业单位还应建立特色的人事管理档案制度,而非照搬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其能够真正的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企事业单位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2.1转变认识档案管理观念

随着是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也应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的重要方向。首先,应建立开放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当前,我国企业的人事档案是由企业人事部门管理,内容保密,不对外人开放,个人也不得私自查阅。事实上,人事档案中需要保密的材料十分有限,且大部分档案内容本人已经知道,只有极少内容本人知道结果却不清楚其过程,因此,企业应积极响应民主化进程,适度开放人事档案。另一方面,企业对个人的人事档案具有垄断性,企业对职工的评价如何,职工完全不知晓,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且导致人事档案的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企业应破除垄断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体系,制定适合企业的人才规划,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发展相统一,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人才规划中,逐步建立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好基础。

2.2建立健全人事信用档案机制

人才是企业甚至国家加争夺的焦点,人才的信誉与管理水平决定了人力资源的价值。企业在进行人事信用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时,应做到:首先,加强对人事信用档案的宣传,完善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强力措施来根除人事档案中的弄虚作假,企业领导部门和人事部门要严格贯彻国家相关政策,加强宣传与监督力度,让广大职工知法、守法,做到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弄虚作假,不但要追究填写人员的责任,也要追究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档案管理部门要勇于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根源上杜绝人事档案弄虚作假的发生。其次,将人事信用档案纳入人事档案管理目标,结合构建和谐、诚信的要求与人事信用档案的发展规律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认识信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与法制化。最后,还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存储与查找,对企业职工信息进行及时备案。

2.3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企事业单位应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全社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观念。提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与职业道德,定期展开业务培训,在引进档案管理人员时,多引进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并及时开展岗前培训,对于在岗职工,也应进行定期的培训,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结合社会形势与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革除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3.总结

总而言之,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对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扩大企业民主,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使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的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沈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1(23).

[2]王科荣.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创新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08).

[3]武辉芳.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F公司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

第6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化工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 创新

一、前言

近几年,由于化工企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下游产品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原材料,这样一来,生产规模与强度得到了快速提高,与此同时,生产过程中含有易燃、易爆、毒性较强的有机物的比例越来越大。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增大,并且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频繁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看来,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便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1.人为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安全事故管理部分的统计分析得出,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比例占大多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没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操作过程不能集中精力;随意放置易燃、易爆产品;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管理方面的知识等。上述这些都将会导致化工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给国家与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没有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大多数化工企业都是生产易燃、易爆的产品,因此,化工企业必须要认真贯彻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等。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虽然化工企业对上述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等都会会议或者培训期间对员工加以教育,其形式有多种多样,例如:电视、广播等,加大了对安全事故的宣传力度,同时各个分公司、班组等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然而,却不能阻碍安全事故的出现,这主要是因为生产重于安全,人情大于制度,这样便使,在生产过程中法律法规、安全制度等的作用都大打折扣,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生产设备过于落后

近年来,产品结构的不断更新,使得原有的设备不能再满足当前社会生产的需求。再加上,因资金、供需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化工企业没有能力购买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没有将危险品的生产转向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也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了可能。

三、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分析

1.安全管理观念的创新

1.1避免安全管理的形式化

现如今,大多数的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都只停留在思想意识的教育阶段,一直都是讲安全,然而却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自每次会议上都要谈到安全问题,因此,安全在各职工头脑中出现的概率较高。此做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已经完全发挥出此作用后,仍然将安全工作作为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那么就会使现状与实际相互脱离,此时的安全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由此看来,化工企业要避免安全管理的形式化,在大多数的私营化工企业中,存在严重的形式管理思想,只讲不做。过多的形式会使我们耗费更多的精力,对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2要有科学的管理态度

事实上,安全管理和其它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安全管理是风险管理,重点在于概率出现的大小,可以就是说,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我们要杜绝两种错误的思想:第一,将安全工作看成是一种风险,因此,只是靠运气,没有及时寻找控制方法,在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便自认倒霉;第二,想达到绝对安全,不能有小概率安全事故出现,其控制能力完全和实际不相符合。所以,这两种极端思想是错误的,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只有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频率。

2.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

2.1防范为主,重视结果

由于安全管理创新是受企业的发展特点的限制,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必须实施全方面、全过程的管理,将软件和硬件实行共同管理。所以,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创新始终坚持防范为主,重视结果的原则。不管是从完善设备、措施等条件下,还是推行新技术都要坚持预防为主要目标,提高安全系数,尽管在出现错误操作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2.2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要建立以法人为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的责任具体到个人,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员工的职责,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

2.3抓好安全管理的基本工作

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安全信息管理,认真做好记录、整理和加工的工作,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安全工作中违反规定的情况,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各种参数资料,掌握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在加强安全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将制度落实到位。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频繁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看来,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是,这些影响因素不能很快都解决掉,尽管采用非常高效的管理方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渐改善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显现出一定的效果,将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黄德亨.化工企业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化学世界,2008(8).

第7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1.1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档案部门在管理上还处在对档案实体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进入对科技档案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因此多年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停滞不前,关键在于没有认识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现代数字信息化时代,科技档案的类别、内容、载体、信息等将不断增加,在当前社会,科技档案的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必将取代传统的科技档案实体管理模式。

1.2服务手段滞后

企业档案部门很难采购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数码设备,只能对科技档案案卷、专题目录进行简单编辑整理,不能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信息交流,因而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低。

1.3服务方式被动

以往企业档案部门通常怀着按部就班的心态,坐等上门,被动的等待有人将档案资料送来,因此其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所服务的范围,服务方式也显得较为单一,同时,与外界缺乏沟通与交流,所服务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在企业内部借阅和复制。

1.4专职人员稀缺

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在企业内部采取全面深化改革措施。裁员成为企业改革中通常的做法,而其中一些非必要部门譬如档案部门往往首当其冲,各大企业裁员大军中,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最先被大量裁员精简,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通常情况下由本单位的办公室文案人员或者后勤人员进行兼职,由于其本身工作就很繁琐,加之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在面对科技档案的具体工作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对日常文件资料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工作,很难应对科技档案信息的精细化工作。

2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创新

2.1创新思想观念

档案部门在一家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家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与决策,因此档案部门一定要具备高瞻远瞩的创新型思维,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有组织有规划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企业要将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也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的范围,适当增加经费投入,配置高性能电脑、同时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多角高倍数码像机、数据库服务器、大型数据库、档案管理软件、网络安全设备等设施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来解决好科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根本性问题。

2.2创新组织机构

创新档案组织机构建设,要从企业抓起,首先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并配齐经验丰富的档案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既有的档案规章制度,真正切实重点抓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要积极大力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扩充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其次档案人员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企业要对档案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电脑网络操作技能,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从而使科技档案管理手段向技术型,创新型转变。

2.3创新管理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层次分明,高效,紧凑的管理模式,企业档案部门对本单位履行宏观领导和管理职能,对所属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和建设性指导,从而避免科技档案因为有单独部门或个人的疏忽或者责任心的缺少,导致重要档案的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确保科技档案完整、准确和齐全,是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在管理机制上,要把管理模式的创新,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形成一个理念,同时营造要时刻追求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的环境,自上而下,实行总经理负责、总工程师分管、档案部门和技术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形成多级梯度分层管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真正抓好落实好管理创新这个理念。企业要对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大力支持,大胆革新管理方式。要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方式,从而提供高质量服务。逐步实现转变为档案实体的数字化、现代化信息管理的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方式。

2.4创新管理方法

建立现代化数字网络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中心。一是要选择合适的企业档案管理软件,其体系结构、系统功能、适用网络结构、后台数据库、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接口、以及科技档案管理模块都要符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二要做好科技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录入、查询和维护工作,通过查找目录、原文传输及扫描等方式,实现科技档案案卷、文件目录检索和全文查询,逐步建成母子(分)公司等两级科技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中心。

2.5创新服务方式

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开设科技档案在线服务,可以提高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优化资源配置,此举可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主动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必将取代被动的、人工式的传统档案管理服务方式。这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势所趋。

第8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210-02

21世纪人类活动的主题之一就是创新,创新是人类继续发展、进步的关键,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进行创新。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意识的影响,档案人员缺乏优胜劣汰的危机感,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应有的活力,没有创新的主观愿望,因而档案中潜在的价值不能充分地开发出来,致使档案工作与企业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协调。

1.企业档案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差

现在一些企业的档案工作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尤其缺乏服务意识[1]。他们认为读者是否查到了需要的资料与自己毫无关系,每天只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缺乏服务意思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读者的人性化关怀,所谓的服务也只是坐等读者前来询问,有问才有答,甚至很多人员读者前来询问根本不予理睬。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档案事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迅速、准确、有效地提供档案材料。为企业科研和党政管理等项工作服务,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对企业职员教育的主导作用。因此,企业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的提高与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已是势在必行。

2.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

当前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的问题。一些档案馆奉行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作为”行为方式[2],使人们形成档案职业清闲、舒适的印象,档案职业成了很多好逸恶劳者的理想职业,很多低学历、不思进取的人拉关系、托门子成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同时,一些企业档案职位成为老弱病残的照顾岗。档案从业者整体素质不理想,从业者中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本专业高等教育的比例远低于其他许多行业。

3.企业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淡薄

企业领导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作用缺乏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由于一些企业领导观念的陈旧和思维定势,认为档案的管理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制约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企业档案管理创新

1.提高企业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

首先,企业档案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档案工作的创新来自对档案管理的新想法,没有创新的认识,档案创新就无从谈起。其次,要培养知识的创新能力。档案工作者应努力优化自己知识结构,持有怀疑的精神,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档案工作者还要培养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能力。

2.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观念的创新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员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认识,树立档案管理创新的观念。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必要前提,观念创新的思想须始终贯穿着管理创新的全过程。观念的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使企业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的管理目标。档案管理员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3]。开辟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全新途径。

3.创新管理模式

应在档案管理上创新,改进工作手段,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烦琐、呆板的操作程序;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4]。其实,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如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将档案的详细信息输入计算机,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查询等工作。

总之,企业档案的创新是档案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创新,思想上就要高度重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创新的工作思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员要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及时对现代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找出不足,又要主动为社会提供热情的服务。只有创新,档案管理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桂敏.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思路的理性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

[2] 李云波,白晓红.拓宽思路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服务作用[J].中国档案,2006,(6).

第9篇:企业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字: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企业管理是企业顺利运营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我国企业管理必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和满足知识经济兴起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重视起来。

一、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否定,它是传统管理的一种升级和完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对传统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管理进行改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包括了传统管理的精华以及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缺少了管理创新,企业就没有了生机。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

管理方案的创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方案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迫切需求。

二、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目标

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借鉴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经验,通过对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力图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体系、方案,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发展思路和经验总结。

三、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重点

企业管理创新方案首先要将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等不断出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不断产生矛盾,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加快创新步伐,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其次,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必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融合。再次,企业管理创新方案设计重在坚持。管理创新是不能停止的,一旦停止创新,必将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最后,企业管理创新方案要走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只有立足根本才能在日渐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式下发展壮大。

四、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

目前,一批企业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但企业管理上只凭企业主个人经验进行市场判断、经营决策和管理,仍旧停留在创业初期的水平。这种情况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2、产权制度不规范。

有些企业脱胎于国有企业,与其母体的关系千丝万缕,往往导致产权关系难以理清。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权模糊这一深层次问题逐渐凸现。产权关系不清,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包括上市募集资金,内部持股等。这种不成熟的制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创业之初,借助多年科研成果的积累,凭借个别好项目、好产品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原有的技术退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企业就面临缺乏新产品、新项目的问题。不少企业因规模较小,不具备开发新项目的资金和人才实力,难以再推出新产品,甚至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存在技术创新线路上选择偏差的问题。可以说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五、建立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办法

1、从发展能力型企业上寻找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国际间的竞争将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将取决于以下三大要素:

(1)企业的体制结构

就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健全,运作是否得当,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各个层次是否职责明确,是否充分发挥作用以及是否相互制衡。

(2)企业机制和管理

企业的运行机制要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本身不创造财富,只有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企业的运行机制如激励约束机制、分配机制等就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3)知识

就是拥有知识的程度及迅速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天的社会,服务经济已经取代了制造经济,知识工作者取代了传统的劳工。知识已成为一种资源,成为个人乃至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及发展的源动力,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在于工作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必要条件。

2、从人的能力建设上寻找发展潜力和空间

人才的增值过程就是企业增值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主要是建设四种核心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自己;二是适应能力,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很快,对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创新能力,要有新的思维、观念、方式、方法;四是竞争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能力是关键。

3、制度创新改善企业管理

企业的制度创新,要求企业必须要对市场进行完整的调研,坚持科技创新为根本出发点,对企业投资实行规范制度的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通过推动企业的投资多元化,采购多样化让企业能够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企业董事会聘任善经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企业经理。进而能够发展和壮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六、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内容

1、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企业文化创新是管理理念转变的最有效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直接制约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和制度创新。许多成功的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企业价值观和行为理念,建设公司特有文化氛围,会使企业员工形成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调动员工积极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文化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倚重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口号、标语和仪式等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应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全力打造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一种规定其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的制度,它是为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和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传统上,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通常是层级化、职能化的组织结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由此出现了一系列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创新性的组织结构形式。现代企业向着组织结构扁平化、小型化和弹性化方向发展,从刚性组织向柔性组织管理转变。这种组织结构既可以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又有助于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战略管理创新

随着跨国公司的涌现,全球范围内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错综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谋求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企业间要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企业必须懂得怎样把自身能力和他人的资源或者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目标。

总结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创新方案的研究,在企业经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成不变的管理会制约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研究企业管理创新方案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王淑芬.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魏东,王璟珉.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现状与展望[J].中国工业经能力培养济,2008,(01).

[3] 张阳,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多元战略创新,《商界》,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