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会计论文范文

企业会计论文全文(5篇)

企业会计论文

第1篇:企业会计论文范文

(一)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中信息需求方分析

根据资产负债状况,以利益相关人员为代表的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方具体包括企业债权人、内部员工、税务机关、权益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当局。其中债权人是整个企业财务资源的主要占有人员之一,普通债权人的利益获取一般是通过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和降低贷款风险来实现的,因此与之紧密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其关注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现金流量、资本运行结构和债务输出结构更是其重点关注的对象。而优先债权人作为企业活动的真正投资者,只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可靠性以及针对性加以关注。同时由于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向企业投入了相应的人力和劳动资本,所以企业员工较为关注能够对企业基本经营状况和财务变更状况有所反映,并与其工作绩效紧密相关时的会计信息。税务机关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创建了一个公正、公平的外部环境,其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和会计信息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其在本质上代表了我国社会大众的群体利益,所以便可以对企业的税务信息提出相关要求,保证税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安全、可靠,能够在校对与检查中被比较与核实。企业活动的权益投资者是企业资产中的净资产占有者,根据其投资方式、投资内容、投资时间、投资数额上的差异可以细致的划分为主要控股股东、一般股东和大众股民。并且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不同权益投资人之间的利益追求也不尽相同,与企业利益关联越紧密的权益投资人对企业会计信息也更为关注,对信息质量的需求也相对较高。企业管理当局,就是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则主要代表着企业的管理决策机构,拥有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最大知情权,对企业会计信息也能够优先获取并加以使用。

(二)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中信息供应方分析

会计部门是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为了维持企业会计信息的供需平衡,会计部门在会计信息构建过程中不得不对所提供信息的具体内容、数量和实际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做到以有限的信息资源应对需求方无限的信息需求。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是企业会计部门的直接领导机构,所以容易通过对会计信息的不良处理来对其他需求者产生错误的影响,进而损害其他需求者的自身利益。所以为了维护企业其他权益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还应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为会计部门设立相应的政府监管部门,通过相应的会计规范来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企业相关权益人员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承担者,应该享受到会计部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供应服务,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金流向等问题加以掌握。

二、协调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

(一)加大我国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管制力度

在坚持企业经营活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由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和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介入信息供求双方的博弈关系,在对双方实际利益需要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社会大众的集体成本效益来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加以完善,并采用法律强制约束保证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合理解决现阶段企业活动中供需博弈激化的问题。政府部门对信息披露的管制具体应该包括对会计信息质量、内容、时效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并且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对企业披露管制制度进行及时的革新和调整。

(二)建立健全会计准则和相关行为规范

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外在特征,并且这两种特征之间的内部矛盾为信息供应虚假信息的制造创造了可行的条件。所以一方面应该对现有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作为制度建立的首要目标,对会计制度统一和灵活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科学的处理;另一方面,应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会计制度制定经验,对我国现有会计制度和行为规范加以完善,尽量缩小会计政策的可选空间范围,避免财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外部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我国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普遍存在的状况,除了要求信息供求博弈双方在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约束下通过反复博弈逐渐形成相应的制约机制以外,还应该通适当的外部监管和强制性惩罚从根本上对信息造假现象加以遏制。因此,政府相关监管机关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制定出相应的行为规范后,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企业活动中的违规操作者进行严厉的惩治。需要注意的的是,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要得到预期的会计规范效应,就必须注意使信息造假者在造假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利益远远低于造假所承担的风险和成本,促使博弈矩阵在平衡线上小幅度上下波动,逐渐使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趋向一致发展。

(四)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在会计信息限定方面的作用

第2篇:企业会计论文范文

1.企业会计有必要记录企业的盈亏情况

财会记录是会计工作的重要模块,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该模块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来说,企业会计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普通会计工作中的收付实现制。选择这种记账基础与企业的财务运作特征与财会记录目的有关,对企业来说,财会记录的一大主要目的是核算盈亏,由于权责发生制可以同时强调取得收入与应计收入,所以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反映更真实。

2.企业会计有必要监督企业的财务运作

企业会计获得的大量会计信息、会计数据、会计记录都是反映企业财务运作情况的有效信息,是社会与政府行政机构审核和监督企业财政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会计本身就具有监督职能,监督对象包括了企业成本、企业支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与财务成果。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能效与所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的监督能效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二、企业会计的工作影响

1.会计信息的提供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会计信息主要有四方面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的信息提供工作对企业的影响也分为四方面:第一方面是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影响经营决策的准确性。第二方面是会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会计信息的提供滞后或失真会导致企业的正常资金运作阻滞。第三方面是会对企业的外部信誉产生影响,会计信息的错误会令社会产生对企业的不信任。第四方面是会对企业的管理优化产生影响,因为会计信息是企业优化自身管理的主要依据。

2.经济效益的服务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会计的经济效益服务功能与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直接相关。如果企业会计在经济效益服务方面的各项功能得以发挥,则整个企业的经济决策速度都会加快,生产经营效率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提高空间。相反,如果企业会计没有起到应有的经济效益服务机能,则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会在决策阶段就受到限制,即使局部提高,整体的效益优化也非常有限。

3.盈亏情况的记录对企业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企业以权责发生制记录的会计信息能对企业盈亏情况进行正确的核算,这对企业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方面,准确的盈亏核算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评估依据,可以阶段性地评估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适时调整措施和方向,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二方面,这种通过企业会计获得的盈亏情况具有很强的细节化、具体化特征,可以通过反向分析找出经营管理的问题所在,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财务运作的监督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会计的财务运作监督机能可以说是企业社会信誉的保障之一。另一方面,该机能也赋予了企业一定的自净能力,令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企业会计自行发现一些财务运作问题并做出适当的处理。由此可知,财务运作监督模块对企业的两种影响都具有良性特征。

三、结语

第3篇:企业会计论文范文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给予了每一个会计工作人员行使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的基本权利,但通过对会计行为进行深入及细节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很多会计行为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体系性的框架构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深入持续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成熟,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也不断完善起来,但还存在很多不够严密的问题,比如预算改革相对滞后、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利相对集中、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等问题。会计的控制体制与监督机制还停留在传统的一把手管理阶段,制度性较弱。

第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执行效率相对较低。虽然随着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会计行为与会计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整体还表现出执行效率不高的特点,导致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功能与意义。分析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执行状况,可以发现很多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基本上没有发挥其作用,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闲职,缺乏有效的执行。同时事业单位内部的一把手领导制度导致领导阶层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会计部门的控制与监督权力,使得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充分的进行会计行为,最终导致不规范的会计行为的出现。

第三,监督机制缺乏系统性,多元化的监督主体不能有效配合。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单位内部监督的系统化监督体系已经形成,但还缺乏必要的配合,导致监督体系的监督功能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从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分析,很多单位都缺乏专业的检查与监督机构,社会性监督机制处于缺位的状态,更多的监督依靠于审计部门、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因此监督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充分保障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导致事业单位中有效监督体系缺乏,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充分的建立起来,使得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到事业单位整体的循环与发展。

如何有效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的发展

首先,不断完善领导人责任制度,提高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对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视程度。在事业单位内部提倡责任制,将会计控制与监督的基本任务安排到领导人的责任范围内,加强领导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有效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同时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应该深入加强会计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有效认识单位内部的财务发展状况,以提高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执行效率。

其次,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能力。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单位的整体运行与发展,可以说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的有效运行,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工作人员的有效选拔与任用机制和流程。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在职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鼓励会计人员进修,以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很好的满足本职工作需要,推动单位的有效运转。

最后,不断完善并加强多元主体的监督机制与监督体系建设。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的发展是有效保证单位良性循环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贯彻以政府控制为基础,综合社会控制与单位内部控制的多元监督体系的有效执行,推动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在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建设,合理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财政人员、审计人员、税务人员进行分工,以有效推动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保证事业单位的持续良性运转。

第4篇:企业会计论文范文

一.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风险

1.信息失真的风险

现在沟通已经成为工作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在沟通和工作衔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情况。很多企业虽然都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但是他们对于风险意识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也就没有办法保证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受影响。正是因为这样,信息失真的风险才比比皆是。另外,由于企业对成本合算的额对象不明确,成本计算混乱,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核算制度不尽合理,也会给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2.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的管理如果不把风险管理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整体缺乏风险意识,就无法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加以控制。事实上,现在有些企业过度重视生产经营,认为会计管理工作是辅助经济活动的,只要有个大概的数目就可以,这就忽略了风险控制的工作,也就是无法谈及管控了。另外,会计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知识掌握不到位,也是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潜在问题之一。

3.实施不到位的风险

企业及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的制度,但是由于制度的内容在执行上过于细化,目前会计在开展工作时大多依赖于会计软件,但是软件对风险没有很好的控制和预测。当然,我国也有会计管理风险控制教好的企业,他们一般是没有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即使在个别项目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一遇到比较大的项目的管控,还是无法实现很好的控制。

4.职业道德风险

企业与个人往往追求的利益不同,导致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可能会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出有损会计管理工作的事。这种情况,近些年来也报道了不少,例如虚报财务数据,为了应付检查,做假账,等等,这些都会提升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

二.企业对会计管理风险的控制策略

1.管理好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一般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的,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就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与会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对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提升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自主的控制风险,强化他们的风险理论,从而建立一个具有风险管控意识的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管控起来一般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企业要加强对外部的监督,根据变化调整自身的会计管理工作。

2.确定好会计管理的工作目标

会计管理工作的目标首先是要明确的,只有工作人员知道工作努力的方向,才容易控制在工作中发生的风险。另外,还要让工作人员分析自身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然后促进他们积极的找出对策以克服风险的发生。通过规定每个人的目标,规范他们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3.规范会计管理工作的内容

企业要想降低会计管理中的风险,就要明确和规范会计管理工作的内容:第一,就是系统内部的管控也和企业的实际生产模式相符合;第二,运用相应的管理技术来控制风险的发生,例如风险信息识别技术等,从而提供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第三,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例如审计、财务和会计等部门,以保证财务工作的高效的开展;第四,在工作中可以实行职权分离,从而让工作人员之间互相牵制。

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在控制风险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还要通过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实现管理与控制有机结合的目的。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会计软件的权限进行设置,对具体的财务工作进行分配,充分运用信息管理,将会计管理工作流程化,科学化,建立风险管控体系,确立具体的防范措施,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也要对全体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的理念,可以进行量化管理,建立数据模型来达到风险预警的目标,通过设立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全面有效的监控,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

作者:杨琴 单位:重庆工业博物馆置业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概述

在整个企业来说,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应尽的义务和职能。这种职能是代表着它本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包含的意义很是广泛。不仅能够代表会计工作本身所包含的工作范围,还包括了对整个市场的应用价值。

(1)国家主导的宏观管理。在整个经济市场中,虽然国家放宽了交易的权限,但是国家对于市场的控制还是占有很大的权限的。这样既保证了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刻,国家能够以强有力的姿态保护市场,减少市场崩溃的风险。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为了企业的良好发展,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还需要国家对企业进行宏观的调控和管理,保证企业会计管理是符合市场需要并且有一定的应急风险的能力。

(2)社会中介市场化管理。由于国家是对市场进行宏观的调控,因此在大方向上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却不能直接插手进行管理,因此就需要一个中介市场来为企业把关,对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加以管理帮助,以增加会计管理方式的可行性。

(3)行业自律法规化管理。我国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对会计的管理进行一定的改革,但是在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中,本身企业在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就需要行业在这方面有一个自律性的法规加以约束,以免出现纠纷和法律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

二、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

1.会计监督职能的缺失。在会计这个行业,如果监督职能缺失,就会使得会计行业出现混乱,使得会计行业出现对资金的截留,作出不法事情。因此要对会计职能进行严格的执行。

2.会计人员的权益无法保障。由于在企业之中,会计工作者手上级领导的指挥,就有可能收到某些领导的威胁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因此要有一定的权益法,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权益进行保障。

3.相关信息共享不通畅。对于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就会出现工作完成的不及时的现象,也会导致企业整体协调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导致公司出现内部分裂。4.会计监管缺乏奖惩权。对于监管会计制度,须要有一个奖罚分明的制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三、建立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措施

1.以注册会计师为管理核心。在整个会计管理过程当中,只有注册会计师使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因此要针对这些人制定相关的管理模式。

2.完善政府的管理职能。政府部门要在整个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中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管理的监督职能切实实施,维持市场经济中企业相互竞争大环境的公平和稳定。

3.构建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模式。近几年来,在国际上实行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主要有分权型、超脱型和专家型这三种。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在会计管理方法当中,要有一个预警机制,以便发生情况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

5.注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归根结底,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主体是人,所以我们在构建完善合理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中不能忽视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会计人员具备扎实过硬的会计水平。

四、结束语

第5篇:企业会计论文范文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它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形成,跨国公司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海外市场也得到进一步拓展,这样一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会计学者也随之加深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初步与国际会计准则协同,为我国更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道路上取得一定可喜的成绩,但从宏观上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持续国际趋同的道路上还面临着重重阻碍,这些障碍都严重影响到我国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呢?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主要原因。

1.宏观因素

首先,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的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受历史环境的影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逐步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于国际众多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而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就是依据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这些都有效保障了国际会计准则得以顺利实施。国际会计准则更符合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而我国作为以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因而也不能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其次,我国法律环境不够完善。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谨性较高的管理工作,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则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其制定和实施必须依靠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法律环境。国际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主,而我国法律则规定公司上市、退市,以及增资配股均以利润表为判定依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相违背。除此之外,我国新会计准则实行以后,与之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和法律制度还没有落实到位。所以,我国尚不具备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充满缺陷的法律环境,是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法律因素。最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过程中过于被动。严格来说,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应该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单方面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而应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相互借鉴和相互认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过程中就犯了这样的大忌,只是单方面地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而不是根据我国的利益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或是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的准则规定向我国会计准则靠拢。再者,我国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够。总得来说,这种被动性和盲目性,不仅影响到我国各大企业的经济利益,更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地位。

2.微观因素

从微观上讲,阻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因素主要从企业自身来分析。第一,公司治理机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我国上市公司简单来说,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我国公司股权高度集中,致使上市公司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妨碍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董事会人员的组成以执行董事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监督,使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呈现出“弱股东,强管理层”现象,“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过多的关联交易,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上没有实现三分开,控股股东以此控制或操纵上市公司,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等等。这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利润操纵行为难以根除,势必会影响到会计系统在整个企业中的运行。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性间接地影响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向同一。第二,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由于我国会计教育存在许多不足,国家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我国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执业素质不高。我国各大企业的会计人员多数是从高校直接引进的年轻的会计人员。他们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却不擅长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他们习惯于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部就班,却不擅长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而就国际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它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其具备专业的判断能力,革除传统会计准则中的弊端和不足,创新思维,不断完善当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所以,我国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加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有效措施

积极探求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并努力排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道路上的种种障碍,这对于我国企业更进一步打进国际市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已经迫在眉睫。

1.转变我国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认识

不可否认,加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不管是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我们应该转变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认识。一是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不能过于强调国家法律的强制性,使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提高人们对制定会计准则的社会意识,并不断优化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使之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二是转变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式的认识,我们既不能以一种被趋同的身份,一味地依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更不能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向我国会计准则靠拢,而是要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与之相互沟通,相互借鉴,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准则。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去。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国际会计准则,需要各国平等参与,而不是由某些国家或国家集团主宰制定。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广泛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理念和实践,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

2.加强我国法律环境条件的优化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应该加强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建立,使得新的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保持口径一致和相互协调,以保证新旧制实现成功过渡和切换。对不适应新会计准则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只有不断优化我国法律环境条件,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供一个具有保障性的法律环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不断完善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不合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使得我国企业会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也进一步导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滞后性,严重影响到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国各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股权过度集中的现状,尽可能实现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职权的分离,充分发挥董事会对经理行为的监督约束作用,合理分配公司利润。同时要加强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严格划分职权,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各个财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和牵制的作用,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一步促进会计系统在整个企业中的正常运行。

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养

首先,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严重缺乏熟知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的高素质人才。加上我国新制定的会计准则中增加了很多新业务,会计人员还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的知识,对新的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运用还不是很适应。因而国家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使其加深对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内容的了解,努力培养出具有崇高职业操守和广阔国际视野的高级会计人才,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要努力提升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其次,我国驻TASB的专家组成员,不仅要具备忠于祖国的政治素质,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需要具备很强的沟通和谈判能力,这对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国家要积极培养能够忠实代表我国利益进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高级人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