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中医养生课堂精选(九篇)

中医养生课堂

第1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育模式;课堂;运用;英语优质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72 ― 02

引言

互联网+时代以及全球信息的共通、共融、共享为医学领域快速发展和吸纳各国前沿医疗技术及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由此,兼通医学和英语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备受重视。目前,我国这类人才紧缺,为满足社会需求和加快医学领域的发展,普通医学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与时俱进,英语优质化的创新模式研究不仅有利于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价值,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针对医学院校学生这一特殊性群体,英语优质化研究将从教育模式优化、课堂优化和实践优化创新三方面进行初探。

I英语教育模式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间沟通交流增多等因素,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与新形势接轨,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医学院校每年为社会输入大量医学领域应用型人才,但是相比当前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新形势以及社会需求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医学院校本身又独具特色。所以,其培养模式更需要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契合,与社会结合,与院校特色结合、创新教育模式、实现教育优质化。

1.1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多为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忽视学生“学”的重要性;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忽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判思维;强调关注学生的统一性及其共性,忽略学生的个性化。以上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现象,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甚至行业性。创新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类管理”为指导原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加强创新医学院校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1.2构建分级分类的培养体系

基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对分级分类教学提出了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4).这些规定使得高等院校英语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实行分级分类培养。

分级分类具体来说,指选择教材、学习进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考内容及班级设置管理等方面都应有所不同。根据以上诸方面,结合医学院校自身办学特色,英语教育创新培养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三种类别:

一级,大班授课,培养学生基本英语能力。大班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教授学生基本英语知识,扩大语言知识面,扎实语言基本功。教材选择可根据高等教育课程要求进行选取,同其他各类综合高校英语教程相近或相同。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30-45之内,教师采用传统与现达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级,中班授课,培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中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行业英语知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医学领域相关文献的能力。根据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情况和社会需要来看,培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外文医药文献,能够有效吸收国际医药先进研究成果和技术,提高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择业的竞争力。二级的班级学生人数最好控制在15-30之内。教师主要讲解、辅导、答疑文献,帮助学生选择适当阅读材料,学生可自主学习,在保证按时完成阅读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进度。

三级,小班授课,培养学生专业口译能力。小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满足我国医学发展国情和国际交流形势对医学领域口译人才的需求。同时,中医国粹需要大力发扬。为此,班级学生人数应控制在15人以内,达到培养效果。

以上相邻级别之间学生可根据测验考评结果,实行滚动机制。虽然,分级分类培养体系有自身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分级后的师资分配是否合理,师资队伍急需优化,学生对分级分类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等问题。

1.3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育评估体系中教学评价占有重要地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既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评估。”以往采用的单一终结性评估模式要改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模式。

除了以上两种评估模式相结合之外,还应实行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主体多元化评价模式。

此外,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创建需要丰富评价方式。传统的纸质评价方式单一,效果笼统。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我们可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如面试的方式、师生座谈的方式、场景观察的方式以及运用网络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遍使用,网络评价方式将成为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

II英语课堂优化

自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单位,课堂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优化课堂文化、课堂关系、课程与教学、创编精品课程、建构第二课堂等,优化英语课堂,实现学生的优化发展和全面提升。

2.1建立“学习型”组织课堂模式

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推进,从树立人格、道德修养、审美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优化发展。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控制型”课堂已经无法满足时代所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课堂形式,以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学习型”组织指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的需要,是学习者的一种内在需求。这种课堂形式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进行创造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学习型组织具体实施需要经老师和学生共筑愿景、进行团体学习,实现个体和组织的自我超越,再进行系统的思考。简单阐释为:1)师生在互相尊重各自目标、价值观的前提下,构建与课堂目标相协调的愿景,激发师生共同学习的内驱力。2)师生在同一课堂文化的感召下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团体的凝聚力、感受到归属感、认同感,营造集体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氛围。3)老师在组织中的应提高自身与学生交流的能力、擅长发掘学生的潜能;应根据愿景,制定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4)在建立学习型课堂的过程中,不断根据课堂情况,思考总结,为形成系统的“学习型”课堂奠定基础。

2.2建设英语第二课堂模式

第二课堂扩大了传统课堂的所指范围和功能,有助于完善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开设第二课堂既符合现阶段大学教学资源整合的需要,又符合时代形势和社会需求。努力创建英语第二课堂对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及课堂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授知识型”的束缚,拓展了“训练综合能力”的途径。不仅丰富校园文化和学习生活,而且实现了为社会输入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和普遍应用为开展第二课堂和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除近年较为常见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医学类英语特色演讲比赛,英语影视配音,英语地道口语大赛等活动外,我们还可利用如今人手必备的通信设施,手机及互联网,为学生搭建网络英语讲授课堂,趣味课堂等,如应用QQ聊天软件创建英语群组,应用微信关注英语学习公众号,甚至根据具体情况,用现在盛行的发红包,抢红包的方式,实行有奖竞猜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乐趣。

课堂优质化的创新研究有利于促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完善现代教学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优质发展和全面发展。

III英语运用优化

大学英语教学力求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择业时的竞争力,为社会输入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医学院校学生英语除了同其他高校培养目标相同外,还应具有在医学行业工作所应掌握的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为使学生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优化,医学院校教师应阶段性的给学生下发阅读任务,翻译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运用中发现的问题。以此,巩固学生英语知识,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互相用英语进行沟通对话,营造英语环境。通过开发网络平台,对基础英语知识和行业英语进行测评和拓展。

医学院校应该协调各附属医院关系,加强医学院和各大医院就学生实习情况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用英语写病历,用英语进行查房,认真阅读英语原版药品说明书,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等,尽最大化,提供学生运用行业英语的机会。同时,实习老师对学生运用英语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评估。实习期满或实习期间,设立优秀实习生奖、优秀口语奖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英语的动力。

IV结论

综上诉述,通过分析英语教育模式、英语课堂及英语运用三方面的优化创新研究,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好英语知识、使用好日常英语和行业英语,能够有助于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苏〕巴班斯基.张定璋等译.教学过程最优化DD一般教学论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美〕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

〔3〕郭继东.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1):38-40.

〔4〕纪德奎.优质课堂研究的价值、进展及愿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第2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关键词:国外医学院校;课堂教学;启示

课堂教学是医学院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教育的全球化与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成了高校教改工程的一个关键点。为此,我们必须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育思想,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

一、国外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理论家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和斯蒂芬.普瑞斯基尔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理由进行讨论,是21世纪教育所需的一种手段。学会讨论有助于我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以病人为临床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常将讨论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自主思考、学习与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只起导向作用,引导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使他们逐步具备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

国外课堂教学除了讲授以外,常常采用大量的课堂病例分析,病例教学法的特点不是提供现成答案,而是教师经过充分准备,在课堂上采取探究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对话、提问、讨论,使其具备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对实际病例的可能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价。病例分析法不仅扎实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强化了能力的培养。

西方医学院校在其实习教学中,还经常采用模拟患者和角色演练这样一种方法,发明者是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arrows教授,是指正常人模拟患者的一些病史、症状、体征,包括患者特有的心理、态度、感情等心理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学习与患者之间建立一种信赖关系,牢固掌握体格检查手法与内容,培养学生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二) 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时常把大型教具和医疗装置搬上讲台,理论联系实践,边演示、边讲解、边讨论,并有计划的引入典型病例和问题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除了基本教学之外,还采用个人发言、分组作业、分组讨论等灵活的形式。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较短的时间教授基本理论与重点难点知识,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病例讨论等占用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学生可随时中断教师的授课,进行提问,教师会给予指点,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有序却很生动活泼。此外,每门课都会布置很多课后阅读内容与思考题,包括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上的一些代表性文章,并随时更新阅读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而且在课外,教师与学生一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为例,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使用表述、运用和反馈知识等学习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甚至请患者进课堂讲授亲身经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国外大学大都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既避免了纯理论课学习的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医学教育中“临床教育”的意义所在。

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各所学校均有严格的程序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职业态度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如Peninsula医学院通过每年4次的常规考试来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临床实践和技能考试评估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只有表现良好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

“职业价值、态度和行为”是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中第一项评估内容,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医学生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品质。西方医德教育方式最显著特点是重视实践教学,如德国医学院校让学生走进医院,与接触病人,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护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医德教育贯穿整个医学教学过程。

医患沟通与叙事能力对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有效的诊疗也需具备一定的医患沟通与叙事能力。美国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列为住院医师必备的六项技能之一。哥伦比亚大学2000年开始开设叙事医学课程,2009年开始培养叙事医学方面的研究生。截止到2009年,北美已有近一半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叙事医学课程。

(四)教学环境

国外高校的小教室比较多,以美国华盛顿大学为例:100座以下的小教室占公共教室的94%,每个教室平均不到50个座位;教室的座椅大多不是固定安放,可根据上课需要,灵活自由的摆放;黑板前没有讲台,教师使用的桌子与学生课桌一样。[2]这样的设计更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也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绝对权威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教学环境、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启示

当代教学已经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我们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医风医德、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与研究潜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借鉴国外医学院校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的反思,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既要做到创造性整合,又要做到建设性创新。打破固有教学模式,取长补短,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实现真正的科教兴国。(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2.牡丹江医学院外语系)

通讯作者:张彩霞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657)

参考文献:

第3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关键词]医学英语 第二课堂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64-01

一、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与课堂教学相比,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受时间、地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多彩。同时,它还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第二课堂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针对我校是医学类院校的特点,大学英语课加入了医学英语知识,但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进行大量医学英语知识的输入,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输出。比如,按照教学计划我们针对在校生进行医学英语的教学,但由于学时有限,每周课上只有一学时时间让学生学习和实践医学英语。但医学英语知识本身较难,学生在课上掌握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医学英语知识的再次输入和实践融入到课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学习医学英语的重要性

医学英语是基于医学理论知识的模式和框架,应用英语本身所固有的语法特征、语境、文化背景以及写作构思等方面,并深入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学历、理解能力等而开展的文化教育。学习医学英语不仅是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回顾,而且更是对英语本身的一个广泛、深层次的学习提高。

医学类院校开展医学英语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医学、药学、护理等专业词汇,提高学习阅读医学专业英语,同时注意尝试专业英语的翻译与写作,能用英语写临床病历摘要、化验资料、化验报告、处置记录等医学应用文,使其成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能熟练地应用英语语言技能从事教学、翻译、教育与医学相关工作的高级英语专门人才。[1]

作为我校学生,具体来说医学英语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医患沟通: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病人,当遇到外籍患者时,是否能对病患及时救治,沟通便显得极为重要。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把提高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放到重要位置,即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文献阅读:我们知道许多医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都来自国外,那么我们的学生要想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能够自己亲自阅读外文文献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等到英文文献被其他学者翻译过来再去研读,那么这些文献本身价值就没有及时被发现,在翻译过程中含义也可能被曲解,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自身提高:当医学类院校学生毕业后撰写学术论文时,医学英语写作能力便凸显出来。尤其参加国外医学会议时,不仅要撰写好自己的学术论文,更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医学英语写、说、听的能力。综上所述,如何在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提高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便成了目前医学类院校外语教学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第二课堂活动和医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弥补了课上时间有限的不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医学英语的学习仅依靠课上的有限时间肯定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医学英语知识,更不用说实践所学知识了。那么,如何将第二课堂活动和医学英语知识相结合,即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学习实践医学英语知识便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虽然已有许多学者对第二课堂活动和医学英语教学进行研究,但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模式探索却少之又少。我们结合国内外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及医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采用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Swain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试图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医学类院校学生参与的医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即“2+3”的教学活动模式。

这种教学活动模式的可行性原因有以下两点:1.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积极性极高,因为是医学类院校学生,学生在接触医学英语时均产生极大的兴趣,都能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大量知识输入及输出。2.我们外语教研部第二课堂活动一直开展的非常顺利,有一些浅薄的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广大师生的配合下定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并开展。

预期效益可使第二课堂活动更加注重增强语言的趣味性、真实性、实用性,锻炼学生实际运用医学英语的能力。通过表演和比赛的方式,模拟医院、企业等真实会话场景,培养学生职业角色转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实习就业、职业发展打下夯实基础。使我们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真正做到医教结合,学以致用。

第4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关键词:学生本位;医学信息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29-02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兴专业,是电子、计算机、医学仪器以及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融合。承载着新医改体制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任务[1]。

1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背景

自2003 年四川大学首准开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以来,四川大学经过多年建设,并于2010 年成功将该专业打造为部级特色专业,隶属于新一代信息产业。此后,全国多所高校相继成功申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截止2014 年,全国共有24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2]。

就湖南而言,目前开设医学信息相关的有:2007年中南大学成功申报医学信息学,201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成功申报医学信息工程(偏中医药信息),2016长沙医学院、南华大学同时申报成功该专业。从目前几所学校的招生规模来看,我省医学信息化人才的招生规模小,医学信息化人才缺口大,专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作为新兴专业,它的跨学科性、综合性,使得我们在培养方案制定上,要跟上时展的变化,不断更新。如:前几年,我们的医学信息唯一的重点是医院信息化系统(HIS),但随着近几年网络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智能化,“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共同推动下,医学信息将有新的发展高度。

2 专业课程设置紧跟社会需求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要突出医学信息化这一特色,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既要满足本科应用层次的培养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本科生将来继续深造的需要。学生既要具有较强的医学应用软件使用、维护、设计、开发的能力,又要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医疗、医疗有机结合的高级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人才。

2.1 课程体系

以重点院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参考,同时兼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医W专业十余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特色,建设课程体系可分为6个模块如下表1:[课程模块\&培养目标\&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模块\&大学生必备的人文素质、思想素质、外语能力、健康素质的锻炼与培养。\&自然科学课程模块\&工科学生必备的数理基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了解医药行业背景,医疗信息的特点;

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技术和操作;了解数字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专业课程模块\&培养对医学信息系统建设的逻辑思维;掌握和理解计算机软件求解模型;培养工程素养\&课程实训与毕业实习模块\&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软件开发主流技术,熟练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开发、管理。\&拓展课程模块\&培养学生职业发展、应用相关的技能。\&]

2.2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培养方案分为两个主干学科:医学、计算机科学,如表2所示。

[计算机核心课程:\&医学核心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pathon、嵌入式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导论、基础医学概要、临床医学概要、中药学、医药学基础、现代医学仪器、医院管理学、医学数据挖掘、医学传感与检测技术等\&]

3 学生主体的培养环节设计

3.1 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互动式教学

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不过的30%左右,但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记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地利用课外时间预习、查找资料、分析等,然后再通过课堂的表达,知识点的吸收可以达到70%以上。从这一点来看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强调转换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并且使得学生成为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主体,也就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模式上要广泛采取PBL教学、CBL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牢专业基础知识[3]。增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为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强化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7]

3.2 4+2+1的实践教学体系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决定了它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构建4+2+1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四级实验教学、两级实习、一次毕业设计相辅相成。

四阶段实验教学分为:课堂验证性实验+课程综合性试验+学科综合实践+课外实战。

课堂验证性实验:指在课堂中,按照教材章节布置的基础型实验。课程综合性试验:课程近结束时,利用该课程所学基础知识,系统地完成一个主题任务,属于设计型实验。学科综合实践:是在专业学习后期,运用已学多门课程的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属于综合型实验。课外实战:作为教学试验的补充,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构建专业开放式实验室,便于课外实战的开展[4-5]。

第二阶段: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两级模式

在具体实施上,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排学生到合作的企业和医院,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目的,相当于医学专业的见习期。

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合作医药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学生必须熟练医学信息系统流程,强化吸收知识的,必要时可安排顶岗。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

信息工程学院与学校实习科将积极协作,继续加强和各实习基地的联系,在原来只推荐医学生实习的条款中,补充推荐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实习的要求。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及答辩一级检验

毕业答辩是检验人才合格的重要环节,答辩委员会不再由学校教师组成,每个答辩组务必要邀请1-2名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作为答辩教师,共同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是否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3.3 拓展第二课堂,构建创新体系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如医学信息大赛、医学管理系统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等专业竞赛,开放医学信息实验室,吸引学生自主参与试验、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另外,国家从上到下都在倡导“创新、创业”,跟随上层政策脚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训练、实施中来,通过申报项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项目具体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以往学习内容的强化,也更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并进行实验探索,这对提高医学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医疗信息化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有很大的促M作用[5]。

3.4 形成性评价考核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且,终结性考试必然迫使学生到期末时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学习效果难达到要求。因此,一考定乾坤的考试和考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我校近年来一直在探究形成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于工程性显著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来说也是适用的,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课程平时成绩档案,并在学期中分3-4次向学生反馈累积的平时成绩,包括:查课、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团队合作、实践参与等,使得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状况,找准差距。形成性评价作为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之一。

4 总结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没有墨守的旧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才能永葆该专业的活力,希望我们的研究和改革效果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谭强,刘广,孙艳秋,刘建平.关于新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科设置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19):123-125.

[2]李小霞,贺培凤,郭文秀,等.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31-33

[3]杨练,王勇, 贾敏.重视医疗信息化人才的构建和培养[J] .医疗卫生装备, 2009(1):113-114.

[4]李后卿, 董富国, 郭瑞芝. 信息链视角下的医学信息学研究的重点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3):1-5.

[5] 陈娜,王赫楠,燕燕,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科教文汇,2014(10):79-80.

第5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中医事业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社会对于职业学校的中医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诉求。革新卫生职业学校中的《中医学基础》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中医学基础》教学的质量和促进学生中医学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高素质人才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如何优化卫生职业院校《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方法,促进中医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卫生职业学校《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的使用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职业学校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的开展并不理想。许多教师在《中医学基础》的课堂,习惯将自己当作课堂的主角,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进行中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职业学校《中医学基础》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年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失去了新鲜感,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学校中《中医学基础》的课堂教学,表面上部分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方法脱离了《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华而不实,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1]。

 

上述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对《中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把握,阻碍了职业学校《中医学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影响了中医临床各学科的学习和提高。因此,如何改善卫生职业学校《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卫生职业学校《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方法

 

1、中西医对比教学法

 

现代年轻人对于中医的认识和接触都比较少,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西医是西方从医者对治病的经验积累,但各有所长。而现代人思维方式都以西方思维方式为主,因此,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我们采用中西医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同时,吸取西医的长处,取长补短[2]。

 

以“脏腑学说”为例,中医学中提到心主血脉,且与神志相关联。这样的内容偏于抽象,这时我们可以结合西方的解剖学对心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进行补充,同时以换心手术后病人的性格变化来印证心主神志的功能,这样一来,可以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对于脏腑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2、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展合作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惯用“一言堂”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学习兴趣,在中医学基础课堂上昏昏欲睡[3]。

 

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在《中医学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开展合作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方法,医者通过收集病患资料,进而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某种“病情”,模拟诊病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模拟合作强化对中医医理、药理的理解,提高诊断、分析病情、开药方的技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通过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让小组开展课题讨论与研究,更加深了同学们学习与探究中医的热情。

 

3、提问式教学法,建立互动课堂

 

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提问式的教学方法,以此建立起《中医学基础》的互动课堂。一方面,可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形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学生提问学生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4]。

 

以“气”的学习为例,在学习正课之前,我先向学生提问:我们在看武侠小说或者武打影片时,经常会看到“元气大伤”的字眼,那么究竟气是指什么?元气又指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功效?如此一来,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一定的目标,对于“气”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

 

4、利用多媒体等教具进行教学

 

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不习惯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医中涉及许多抽象的知识点,还有人体中诸如穴位、静脉等的构造,仅仅凭教师的讲授、观看教材上的配图,难以充分地把握这些内容,阻碍了《中医学基础》教学效率的提高,也造成了教育技术资源的浪费[5]。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比如利用人体经络模型进行讲解,直观的学习经络的分布。更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多种角度绘制的人体经脉和穴位图形图像甚至气血延着经络穴位的动态运行,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动态的观察经络分布情况和各自的功能。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中医相关的记录片,让学生了解中医的前世今生,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基础》的兴趣。

 

5、以人为本,培养自我养生观念,增强学习兴趣

 

医学以实用为上。鼓励学生以自己为实验品,通过《中医学基础》的学习,学会养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天人合一。在此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革新卫生职业学校《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方法对于中医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中医专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医学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对于卫生职业学校《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在《中医学基础》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中西医对比教学法,扎实中医知识,补充中医不足;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采用提问式教学法,建立互动课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进而不断提高卫生职业院校《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中医人才。

第6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关键词】特点 教学方法 医学英语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English and explore the approaches to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medical English,the medical English teacher can add some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classroom,make good use of internet and multimedia,reasonably arrange teaching contents and develop students’ autonomic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methods; Medical English

一、医学英语的特点

与公共英语相比,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是难拼、难读、难记、难学。该特点使得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望而生畏,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信心,甚至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兴趣。“不喜欢、不重视”是大多数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态度。大多数学生感到医学英语难学,这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医学词汇难读难记,单词字母多,拼写长,使学生望而生畏;二是词汇量大,涉及医学的专业词汇既多又陌生;三是学生词汇知识基础薄弱,对词汇学知识接触较少,因而不太懂得把学过的词汇进行有意识的归纳、类比;四是医学发展迅速,新词不断出现,词汇数量还在与日俱增。笔者医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二、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1.加强医学背景知识学习。医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适时为学生补充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从而提高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放医学英语视频,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医学术语的含义。这一点就要求医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因此,医学英语词汇课教师最好是由既精通医学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担当。

2.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更加简单、直观地讲解复杂的医学问题。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材料等多种素材,教学课件做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在讲授过程中提供多种感官刺激,避免出现枯燥的课堂氛围,增加学习兴趣和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师结合讲授的内容可以从网络下载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同时也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授“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时,授课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图解或视频,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该医学术语。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医学英语在线网站和在线医学期刊杂志(如:Pubmed,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JAMA等,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学知识在实践中巩固加深。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某人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去做。学生学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则要靠教师有效地激发。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产生兴趣呢?在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培养学生利用规律来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能力。当遇到较长单词可以利用构词法的特点,去记忆专业词汇,扩大词汇量。例如: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食道、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这一单词虽长,但可以将其拆分为esophago-(食管)、gastro- (胃)、duodeno-(十二指肠)、-scopy(检查) 四部分来记忆,这样就化难为易了。理解后再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不易忘记。此外,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医学英语水平制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可影响学习动机和效果。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学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另外,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等,来激活课堂的气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愿意学、有兴趣学。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医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一个一个讲解单词,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教学应为互动式的。课堂上不应该只是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是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从知识的传授向对能力的培养过渡。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就某一专题自己去寻找资料、准备材料,并上台演讲。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记得更牢固,从而对学习更有兴趣。

三、结语

医学英语词汇难拼、难读、难记、难学,医学英语词汇课程虽然面临很多挑战,教师需要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进和完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医学英语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廖虹,韩乐,孟玲筠.英语医学词汇记忆方法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8,6(3):539-541.

第7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关键词]高校 医学生 人文素养 教育

[作者简介]郑琳(1964- ),女,江西上饶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蹇瑞桥(1977- ),男,江西新建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学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江西 南昌 33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XJG-11-64-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59-02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随着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单纯的医患关系,使传统单一的从生物学角度治疗向主动参与模式转变,这也要求医学者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需要渗透相应的人文关怀。

一、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医学人文本质的内在必然要求。医学被认为是一门博学的“人道职业”,古人也称“医乃仁术”,医学被诠释为“医亦人学”,这些都告诉我们医学的本质属性是蕴涵人文属性的。医学人文目的强调珍爱生命,突出强调了人的人格与尊严。从现代医学的发展角度来分析,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在人员配置、仪器设备等方面大有改善,但医疗事故与矛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界忽略了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医学宗旨。从现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状况分析,医学院校长期淡化人文学科教育,也有不少医学生不够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这种状况与“拯治天下含灵之苦”的崇高医学职业相违背,为以后医学者走向岗位埋下了祸根。

2.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是要使医学生懂得从人文的角度去审视医学,在处理医患关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行为判断。高等医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努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医学精英的社会责任。针对当今医学生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为适应时代与医学事业的发展,相应的调整教育策略,使培养的医学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知识,另一方面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

3.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社会和医学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当今医疗界医患冲突时有发生,使医学者越来越重视反思自身的行为,越来越重视对“人文”的关注,弘扬“人文传统”、呼唤“人文关怀”、倡导“人道主义”、推崇“以人为本”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界不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科学态度,而且应树立“以人为本”“医亦人术”的价值理念,凸显人文素养的价值。

有研究资料指出医疗界的很多问题,一味依靠医学技术并不能解决,而是有赖于伦理学或非医学的方式途径。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正之风也有蔓延的态势,功利主义、拜金主义难免侵蚀医学者,乱收费、收红包、拿回扣等腐败现象腐蚀着神圣而崇高的医学领域,使圣洁的医学者心灵暗淡无光。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进一步使医患关系淡漠疏远,医疗纠纷不断涌现,医疗界的形象与声誉遭受破坏。

二、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原因

1.传统教育指导思想的误导。培养“四有”新人,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标,但有不少人士对其中的内涵出现了误读,其中的“有理想”“有道德”仅仅理解为单一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把“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方针误解为单一的只重视抓好科学技术教育。强调政治信念,重视科技知识,但忽略人文理念,违背了医学的人文本质属性。把政治思想教育等同于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同于德育,而德育又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在这样的循环中进行的人文素养教育最终会使人文教育缺少系统性、完整性。认为抓好科学技术教育就可以加速“兴国”的战略,也许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使医学技术高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缺少人文的医学教育,必将使医学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科学创新能力就会退化,从而导致医学技术的僵化。

2.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不完备。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受传统教育指导方针的影响,医学界往往把主要的物力财力放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而对人文教育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基本上停留在肤浅的理论实践层面,还没有形成培养人文教育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而以生物医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当前,我国一批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正在兴起和发展,如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等。只有突破单一医学学科,构建多学科框架,把医学专业课程与各种边缘学科和人文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医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3.教育观念中科学与人文的分离。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误读“四有人才”“科教兴国”的内涵,导致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盲目单纯追求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只重视医学生科学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医学知识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在处理医患关系过程中,只能单纯依靠医学技能,而不能给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势必影响医疗质量效果。

很多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人文学科的比重也往往微不足道,又加上重科学、轻人文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欠缺。

三、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走“单科办学”的道路,实行生物模式的教育。有学者指出,医学高校虽然为我国医学界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人才,但弊端也随之暴露,单科性医学院校的学科面窄、基础教育薄弱、学术氛围不浓,人在医学教育中被机械化了。因此,高校医学教育界,应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转变观念,使培养的医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应用医学技能知识,而且能全面应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科学。

医学高校在强调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应摒弃以往,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课程,仅仅是医学课程的附属物等观念。重视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求医学教育者与医学生都应适时转变观念,彻底改变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关注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相通性,促使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置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为适应时代与医学学科的发展,高校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置医学教育课程,拓展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构建多层次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侧重抓好“两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落实医学高校人文教育目标的主场所,为人文教育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一课堂由高校教师对医学生进行讲授的课程,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第一课堂落实的成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劣。应科学制定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使课程最大限度覆盖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调整补充如“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等相关课程。

第二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计划外,由学校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第二课堂的建设,应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将医学生的培养置于学校乃至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挖掘高校长期所形成的文化资源,如校园文化精神、建筑艺术等。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地进行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重视修建内涵丰富、新颖别致的校园建筑,设计增添校园人文景观,力求赋予校园的硬件设施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应力求主题明确,意境深远,内容积极健康,促使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又注重人文精神,可以组织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组织积极健康的公寓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等。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医学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人文资源,与本地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等建立人文素养教育基地,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观,从而发挥社会环境育人的功能。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医学生义务献血,深入社区、单位、乡村,利用自己的专长进行医疗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医疗实践,为医学生创造爱心和职业道德的平台,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医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保护神。

5.建立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在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中,科学客观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具有调节激励等功能。以往医学高校评价机制往往是单纯的医学技能的考查,很少涉及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是片面的,很难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调查和量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学生各种主要因素进行评定。一方面要确立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文素养评价机制。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点应在提升指标数量比例的同时,需要加大力度提升质量,使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结果具有真实价值。积极构建学校自评与外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应以激发增强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追求与完善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总之,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地研究、完善教育资源及教育机制,高度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使人文教育有效地融入医学教育中,如此我们培养的必将是德才兼备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清华.论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4).

[2]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OL].http:///kns50/detail.aspx?dbname=CDFD2008&filename=2008058280.nh,2008-06-17.

[3]顾鸣敏,胡涵锦.21世纪初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4]罗汝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OL].http:///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6&filename=2006037791.nh,2006-03-28.

[5]唐海波,王立丁,邓斌.医学生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

[6]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OL].http:///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3&filename=2003083610.nh,2003-07-14.

第8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1案例选择

因学生尚未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阶段,未接触过具体的病人,对疾病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选择临床常见的典型病例,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但内容可适当超出教材范围,并注意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给学生以思考、探索及讨论的空间。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比如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三部曲。已经开展讨论课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专业。

2实施方案

2.1前期从大信息量教学法入手,通过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重在强化基础知识,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形象生动的图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但该方法仍属于传统教学法。

2.2将讨论案例引入教学,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的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课堂教学按照"案例引入-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组织胚胎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章节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2.3在中医院校课时有限性情况下,进行课堂讨论式教学法,课堂上: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或查阅文献自主学习,回答、解决问题。随着学生的锻炼适应,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外: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使之提前接触临床知识,深刻体会医学课程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基础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

2.4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大量知识需要记忆,传统的教授方式反复强调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但形式单调;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但对学时、人数、场地等有一定要求。因此,单一应用传统教学法或者PBL教学法都不适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反复研究教学大纲并在实践中探索,提出重在基础知识的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法,而需要综合分析的章节则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在有限的条件下,将二者有机结合,做到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

2.5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①科研可以深化教学内容,②教学为寻找科研创新点提供有效途径。课堂上:引入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和相应的科研思路,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课堂外:吸引学生直接参与科研的设计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我们通过鼓励、指导学生参研学科的科研设计项目,解决"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转变的问题。

2.6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凸现中西合璧。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在学习和应用中存在大量互通之处。我们立足中医院校在教学中注重二者有机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共进行2次课堂讨论教学法,每次2个学时,教学实施配合理论课进度安排。在每次教学时,教师先对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和基本程序,要求学生自行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推选1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各小组讨论的优缺点,进行指导与总结性的阐述。同时要求学生课后写出总结报告及体会,对自己在讨论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进行反思。

第9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对外中医专业;中医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94-02

近年来,随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也日趋国际化,教学模式也日渐革新,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全英文教学开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及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都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协调与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全英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桥梁之一,其在全英文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差异。因此,多方面探讨提高组织学全英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改善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外中医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专业上还是属于中医学专业,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要求比较高,并且入学后的第一年并不安排学习医学课程,而是先接受高强度的公共英语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译),期间还酌情进行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前期训练,所以对外中医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都比较扎实,这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故我们选择此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探索的对象。以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探索一种可行的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完善全英文教学管理体系

全英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新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理念、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及学生观念等各个方面,其起步必然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故建立一套与全英文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是全英文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英文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指路明灯”。这就需要学校、教研室两方面全力配合、通力协作,在思想上重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开展针对对外中医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课程。具体措施上,学校要足够重视,要给与足够的教学课时,要制定相应的学分政策,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给与一定的经费政策倾斜。教研室则要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在教材选择、备课环节、课件制作及课堂授课及考试改革等方面制定好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课前认真备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课前认真备课。不管是传统的中文教学还是全英文教学,备课都是组织好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认真、全面地备课对于保证全英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首先,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固定半天时间用于全英文教学的集体备课,明确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问题。备课时要求教师认真撰写出详细的英文教案,比如,要写出每一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熟悉,哪些是了解的内容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每位主讲老师都在备课前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广泛阅读和研究所用教材、通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扩大和熟悉相关专业的专业词汇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如,给学生更好的印象。

2.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科,中文教学学生都一时难于理解,更不用说全英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难度,所以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尤其重要。首先,在课件上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的课件以英文形式出现,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教师在上课前所制作的课件要事先请教外籍教师修改,以求达到相对准确的表达,尽量制作出适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授课均用英文讲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都喜欢生动、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对知识的吸收起到直接的作用。我们的课堂采用提问式、讨论式以及结合临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走向讲台,尽最大可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相关的专业知识,改变填鸭式教育;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也就是小组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确保小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选择的教,课堂上主要教重点和难点,其他大纲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外自己学习,这样课堂就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消化。课堂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培养他们用英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素质的全英文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学全英文教师非常匮乏,而引进外籍教师又不太现实。因此,加强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承担全英文教学的教师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英语水平问题,这其中包括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两方面。如组织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发音、课堂上要准确的用英语表达以及全英文课件的制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措施:教师在教学前所制作的课件请教外籍教师修改,尽量能达到专业表达;关于英语词汇的发音问题,则建议学校出面,定期组织外语学院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发音指导,包括常用的词汇和常用的英文表达;此外,教研室还要严格规范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岗前试讲制,比如对初次用全英文授课的老师,要求要课前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其进行评定,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的改进。还要采取随堂听课检查,及时指出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便不断提高和进步。

四、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的全英文教材,西医院校和中医院校所用的英文教材也是不尽相同,毕竟专业不一,各学校得因材施教。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资料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版),同时配套由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版教材作为教辅,配于必要的复习资料,并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书籍以及参考网站,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预习和复习。总结前几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上述两本书感觉在内容上既具科学性,又有实用性,比较适合我校队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

五、学生方面

对外中医专业可以说是我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中医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般本科医学生学制都是无年,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学制为六年,学生的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都比较高,入学后的第一年还不接受传统的中医专业学生要学的课程,而是专门接受高强度的英语训练,这其中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方面,此外,他们还要接受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训练。所以,通过在大学一年级专门的一年英语学习,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这样就克服了由于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双语教学方面的困难。也就是说,他们具备接受全英文教学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何我们选择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对象,因为他们为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英语保障,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是可行的。此外,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包括要求他们课前进行预习,课堂要积极参与到全英文教学的氛围中,课后要及时复习。考核方面,建立公平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考试采取闭卷考试,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这样,理论课闭卷考试既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加上实验课平时成绩又可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

六、结语

在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全英文教学势在必行。为顺利实施全英文教学工作,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学校给予政策倾斜,教师选择适合的教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尽快运用全英思维去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全英自学的能力。总之,在现阶段国内高校,不论什么专业,全英文教学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也只是初步探讨了中医院校组织学全英文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望能为各中医院校实施全英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江涛,易永芬.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

[2]王俊艳,李金茹,梁玉,等.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

[3]冯先玲,邝咏衡,刘志刚,等.小组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重庆医学,2013,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