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

第1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一、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含义及现状

“素质”一词,以前的含义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某些先天的特点,又称天赋或禀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的充分http://考虑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实际需要的,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提高和发展除学校教育外,还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实现。我们农村中学基本上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只是口头上谈素质教育,而根本上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们对素质教育现状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问题。农村学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以前政府实行了一些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育效益,这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迅速发展、需要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今天,这种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和存在,便导致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问题日渐暴露出来。从学校内部看,农村中学的生源较差、办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步以及学校的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素质的培养和健康成长。

(二)农村中学素质教育问题的原因

1、教育理念匮乏、落后,教育资源配置失调。教师仍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地位,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wwW.133229.coM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2、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成“弃儿,疏于管理。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非常松散。

3、课程改革形式。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沿袭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只是口头上的旗号,依然是重视应试,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好的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通过给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却不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让学生学习的。

三、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更新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知识的主人。只有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才有出路。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创设民主和谐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更加努力的学习。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考虑。

转贴于 http://

(三)完善教育评估机制,以人为本,推进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使教育评估机制进一步的完善。注重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政策应该倾向于农村教育,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农村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条件。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http://程是激发乡村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乡村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课﹑园艺课﹑养殖课﹑制作课和劳作课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真正走进乡村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激发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第2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教会小学生掌握初步的绘画与制作技巧,发展学生的艺术才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美术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热爱学习与生活的情趣。

一、当前农村美术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学校由于师资水平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美术课往往形同虚设,常被语数外等主课占用;有些学校美术课虽然有教师上课,但是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不禁反思:究竟什么样的美术课能算得上一节好课?究竟如何上美术课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此同时,笔者也在不断地进行实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寻找答案。

二、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策略

(一)重视美术教学的课前准备

上美术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其实不只是准备简单的教具,更应准备课外学习资源、教学心理、课堂预设氛围等。如在教学“节日的装饰”这节课时,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制作好相关教具———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要为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好积极的准备。如果再准备一些像《快乐的节日》等具有节日气氛的歌曲,在教学中播放,将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一些有形的教学资源外,当然,教师更要充分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

(二)把音乐与美术教学相结合

音乐与美术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一个属于动态教学活动,一个属于静态教学活动。动静结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采用幽默有趣的儿歌渲染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其次,要利用好音乐的生动性与易学性。教师要多选取有画面感的儿歌,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绘画时的可感性,也能愉悦学生的学习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引导学生将听觉美转化为艺术美,把儿歌与自身的绘画作品融为一体,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绘画,实现了美术教学效果的双重性,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有许多教师不重视这一点,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学画,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忙于涂抹画面,模仿得多观察得少。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教会学生观察的步骤,让学生从绘画的结构比例、颜色搭配、明暗层次等方面,不断重复训练,从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孩子善于幻想的特性,适时引导学生对绘画的主体进行积极大胆的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用儿童自己的语言,对绘画主题进行自由描述。这样,每个孩子想象的结果不一样,创作的作品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就不同,才更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教师就应该对每个不同的创作进行肯定,并鼓励孩子自由发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

(五)重视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

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不重视美术作业的评价,始终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作品,那么儿童绘画的天然童真、浪漫稚拙将会被抹杀。一幅幅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会被人所忽视。因此,教师应站在不同角度制定灵活开放的标准,掌握学生的心智,激励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启发学生,发现儿童画中的闪光点,采用鼓励性的评语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六)注重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美术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思想道德、道德情操及艺术修养的教育与培养。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怎样做到绘画教学、绘画技能、陶冶情操和谐发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认为教师应该把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把美术教学与思想品德课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热爱家乡的名胜古迹,热爱自己的家人,热爱大自然中的种种事物,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健康成长。

二、结语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注重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始终要把整个教学活动看作是为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享受美术课堂学习,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第3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一、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 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语文这门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是两者的统一。它要让学生在感悟理解人文文本和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念,所以仍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另外,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心思,要这么吃苦受累,还不如沿袭惯有的教学模式来得悠闲自在。一些老教师虽说经历了课改培训,但他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

2.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就我校而言,14个语文教师中3个顶职的,5个是通过各种途径进修的,4个专业不对口,只有2个是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的。因此,我校语文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另外,教师素质不高,还受其他条件的影响,如一些教师其配偶户口在农村,业余时间这部分教师要忙于农活,无暇顾及提升自身的素质。还有一部分教师受地方环境的影响,空余时间在牌桌前埋头苦干,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读书看报呢?许多语文教师连基本的电脑知识都欠缺,就别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了。

3. 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全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虽然近几年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学校仍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没有图书馆,多媒体也极其少见。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没有手抄报,没有文学社,更别提什么电视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除了教材之外,还有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虽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帮助,语文教学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

4. 学生本身的素质较差

小学期间,由于教师一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平时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见识面窄,所以大部分学生胆子小,语文基本功不扎实,语文能力不强。如课文朗读不能做到有感情;课堂不敢积极答问,且无自己的见解;作文习惯于抄袭套用;无创新意味。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这样的学生身上实施素质教育,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5. 课程资源有限

新课程改革需要语文教师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农村学校校内外课程资源都极为有限,除了单一的教科书外,没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图书馆,没有易于学生理解,利于直观教学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理想道德信念教育的历史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等,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语文教师对新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他们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6.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到现在为止,最根本的一点是还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因为高考这根大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方向与方式没有及时转变与改革,导致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检查、评价方式与方向的重点没办法改变,所以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及重点不敢轻举妄动加以改变,还是紧紧围绕学科成绩是否优秀这根指挥棒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直接实践者只能“望书兴叹”,不敢放开手脚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去组织实施教学。

二、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 转变教育观念

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可以说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转变观念是推行语文教改的第一要义。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从重知识,不重智能,重分数,不重素质的陈旧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大语文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以及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投入的情感等,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方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了解课改的动态;另一方面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增强“自主造血”功能;三是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研部门)可以采用“专家讲座、明星教师送课下乡”等方式进行“输血”;四是完善教师集体学习的制度,使学习更为量化,使教师读书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另外,经常性的开展读书活动、心得写作、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源动力,也是课程改革的精髓。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培训,从教学相长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将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作为农村中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切实抓住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将语文教改推向实处。从总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① 趣味导学,激发兴趣。教师可引用诗文、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兴趣。② 重视预习,鼓励质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知道和想知道的问题,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并由其他同学解决,这样就能慢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教师点拨,教给方法。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分析标题,从题眼入手;品味关键词语,可采用字面义与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领会写作意图,可抓住关键句,并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等。④ 发现交流,相机引导。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讲,参与到课堂的集体学习中,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不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大胆质疑,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成。⑤ 分层要求,适时赞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一旦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和赞扬,以便树立其信心,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第4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对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揭示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的基本特征。但是,想要对相关文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必须对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二、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反思

第5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对策等方面对近10年来有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改善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师队伍 现状 对策

一、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乔梁学者在《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现状与合理配置研究》中总结出:“体育教师资源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这一互动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是实施和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效益发挥的水平[1]。”

陈盼盼等学者在《21世纪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现状分析》中总结出:“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身心及社会关系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个人自主性和终身健身理念[2]。”

综上所述,总之,体育教师是学校教育人力资源中重要的一员,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因素。因此,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质量硬,结构合理、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根本,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村青少年体质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

2005年常青对辽宁省5个经济条件偏下的地域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进行了调查,调查指出:“专任体育教师偏少。体育教师占总教师数量比例小,相对于农村中小学的语、数、英、物理、化学教师占教师总数60.1%的比例来看,体育教师仅有2.41%。乡镇中小学校平均有体育老师1.68人,而村中小学仅有0.59人。”

苏转平等学者在《中国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总结出:“关于体育教师配备,国家教委规定,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小学每7至8个教学班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中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若按此标准衡量,新疆农村中学缺额体育教师20.7%,农村小学缺额40.6%;宁夏在128名体育教师中专职体育教师仅有3名,体育教师与教学班之比是1:11.82,这与国家的标准相差甚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还严重缺额,特别是西部比较落后的地方。大部分体育课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体育专职教师十分馈乏。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小学上体育课呈现“放羊式”教学,体育课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年龄、性别结构现状

谭祝平学者在《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研究》中总结出:“四川、湖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中体育老师年龄最大的有59岁,最小的有24岁,中年教师人数排第一,老年最少;男性教师是女性教师的3倍,男女比例相差很大。”

袁艳红学者在《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中通过调查54所中学发现在总共202名体育教师中有168名男教师,34名女教师,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并且202名体育教师中在20~39岁之间的教师占到60%,体育教师普遍年轻化。”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体育教师的年龄逐渐趋向于年轻化,这样不利于教学的创新和提高。同时,体育教师在性别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女体育教师的比例很小,这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是分不开的。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

苏转平等学者在《中国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总结出:“所调查的7省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非常少,专科学历也为数不多,只有32%-68%的农村体育教师具有中师学历。贵州省有93.83%的学校没有本科毕业生,64.03%的学校没有专科毕业生;青海农村初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占38.7%,小学体育教师绝大多数在中师以下。”

常青学者在《辽宁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中总结出:“我省农村中小学至今仍无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农村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0.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农村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高学历体育教师偏少,低学历体育教师依然存在,科研成果欠佳。现在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不达标,学历层次偏低。正是因为农村体育教师学历偏低,科研水平不够,造成目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们的体质健康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农村体育教师数量的配备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应该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名额,解决农村专职体育教师不足的状况,提高农村体育开课率。其次加大对农村或是偏远地区学校教育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鼓励高校毕业生走进农村,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节体育教师的年龄和性别比例。尽量使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年龄上老、中、青教师的结构趋于合理,性别比例尽量平衡,从而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三)加大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施送教下乡政策,建立城乡体育教师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城镇中小学有经验教师的传带教,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创新,改变以前体育教师“上课―解散―集合―下课”的陈旧模式。从而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第6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师;素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发展教育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同志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需要的教育量大面广,最需要教育的地方是农村,最需要发展的是农村教育。然而,农村教师的素质是农村教育的关键所在,没有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甚至是国家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现状

1.农村高素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我国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高素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农村地区教育教学需要。部分农村学校甚至出现一名教师同时教授几门课程的现象,科班出身的教师与所教课程并不一致,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任教[1]。近几年来,农村教师为达到国家要求的学历,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中等师范专业以上文凭,但由于后期培训质量存在缺陷,没有对在岗教师进行专业训练,最终导致有学历无水平,不能适应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2]。

2.大量代课教师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据统计,近几年,农村代课教师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2000年相比,2001年我国中小学代课教师增加5万人。中西部多省市代课教师比例都超过10%;、广西两地甚至接近30%。个别条件艰苦、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或教学点没有一位公办教师,完全由代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从长远来看,代课教师的大量和长期存在,必将制约我国教育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3.农村教师待遇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生活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师队伍整体待遇和地位有所改善,尤以经济发达地区提高较为明显。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仍然偏低,工资增长滞后,各项补贴、福利和待遇成了一纸空文,难以落实。农村教师的低待遇却与社会的高要求和高期望形成了较大矛盾。教师不仅要承担工作压力,还需要承担家庭压力,教师既要把精力放在教育学生上,还要放在家庭与生活上,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压力,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极大地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4.职业道德观念落后,责任意识淡薄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对教师影响较深,教育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为本,而农村教师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教育理念故步自封,导致“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育方式根深蒂固。

二、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现状的几点对策

1.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

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师教育制度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师范教育改革的主流,向传统师范教育思想及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调整师范教育功能定位,建立终身教育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开放式教育体系,为农村教师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提供广泛的机会;转变招生培养模式,扩大农村定向师范生,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对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稳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

2.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对教师的培训、进修等有统一的规划,从人员的安排和时间协调等方面做出计划,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有序地开展。加强高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互动联系,让高校参与教师培训,提高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提高教育水平和学历的活动的积极性,让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可靠保证。

3.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投入比例,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要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费用逐步增长、保证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育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确实存在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福利待遇偏低、观念落后和责任意识淡薄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只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增加财政投入,转变观念,提高意识,我国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 理,涂艳国.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5(4).

第7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教育 现状

“减负”是中小学教育的一次深刻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它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中小学教育,农村占大头。因此,农村中小学的“减负”与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举足轻重。而农村中小学(除经济发达地区)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矛盾客观上已阻碍着当前的“减负”与实施素质教育。现就其特殊现状作一浅析,愿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现状之一: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等原因,导致人们教育观念陈旧。面对“减负”,教育们有不同程度的误解:“减负”就是少几节课,少布置几道练习题,少考试。担心会由“分数”走向“白卷”的较多,而了解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方法的则较少。作为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则表现得飘飘然,除了感觉轻松和自由外,多数学生无所事事。作为家长,他们更多的是担心学生学业成绩会受到影响,依然看重孩子的分数与名次,把子女的分数、升学、正式工作与命运、前途紧紧相联。难怪社会上流传这样一个公式:“减负”=“少做”(老师)+“不做”(学生)+“加正”(家长)。

现状之二:村级小学课业负担普遍不重。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村小存在着如下情况:①未按部颁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因而学生未承担过重的课业负担;②教学资料较多(2-3种),但多数资料没用上,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没有作硬性的要求,随意性较大;③上课时间不准时,课时不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精力有限,村小普遍(包班)工作量太大,加之村小教师几乎是家在农村(代课较多),除教学工作外,还有一份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二是教师素质偏低,他们没有从事多种学科的教学能力,只抓要统考的语、数等学科,以应付评估;三是中心校对村小的管理不够严格。

现状之三: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我们不可否认,随着农村“普九”工作的推进,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们更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农村学校的起点确实太低,所看到的“改善”主要是中心校(含初中)校舍的改善,多数村小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就中心校而言,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地的建设还相当薄弱;电教、教仪、音、体、美、卫、劳等设备设施配备还差距甚运;科技室、微机室的建设还没有开展或刚起步。占小学学生数65%的村级小学在上述方面的条件多数是空白。加之村小校点多,离中心校距离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极为不利。由此可见,多数农村学校缺乏与推进素质教育相配合的教育手段,学生“减负”后,没有良好的去处。

现状之四: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第一,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乡镇初中中学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严重。据笔者对67个教学班调查,有专任教师127人,班平仅1.9人,对287个村小教师调查,就有130人是临时代课教师,占村小教师总数的45%以上。第二,实施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在自身素质方面的要求比以往更高,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这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初中中学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仅为50%左右,且多数是通过函授等途径所获文凭;小学公办教师中,最近几年通过多种方式突击转为公办教师的就占50%。二是代课教师数量较多,普遍未经过专业训练,根本未通过招选多数是教学外行。三是普遍缺乏音、体、美、科、技、微机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学校无法上好这方面的课程,不能开展好有关活动,当然更谈不上对学生特长的培养。

第8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一、研究目的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我国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状况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农村教育的基础在于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教育的成功与否的前提取决于教师队伍是否能够满足广大农村学子的广泛要求,能否适应时展的潮流。由于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已十年有余,在广泛的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现在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并以此为根据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以便广大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能够实现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南省商丘市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的要求,本人参阅了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等相关的书籍,另外,本人还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书籍库,中国教育网等网站检索获得一定数量的网上资源,并对以上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从而了解教师队伍的宏观结构。

2.问卷调查法。通过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初步制定、设计问卷的调查内容,拟出初稿,并经过进一步的审核修改、补充完整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教师队伍的年龄、教龄状况,教师队伍的学历,教师队伍的工作量,待遇等问题。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有效问卷70份。

3.数理统计法。将所测得的原始数据采用EViews软件进行统一处理,然后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

4逻辑分析法。对所得数据出现的问题展开科学的讨论与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使论文结果更客观可靠。

三、结果与分析

(一)商丘市农村初中学校体育教师的年龄与教龄现状与分析

1.教龄在五年以上的教师站到90%,教龄1-5年的教师人数最少。年龄长说明他们对体育教学应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以后体育教学工作很有利。

2.从教年龄状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和创造力表现的最佳时机是35-45岁年龄段。因此,理想的年龄结构应该是中老青结合,中年居多。而调查数字说明:目前商丘市农村地区初中体育教师青年教师占多数。

(二)农村体育教师的配备状况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中学每六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①据抽样调查,商丘市农村地区初中体育教师与班级比例为1:8.2,低于国家平均线,仍有较大的体育教师缺口。

(三)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状况

体育教师自身学历水平高低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之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就必须具备有一定数量较高学历、知识丰富的专业体育教师。据统计,商丘市农村地区中学的体育教师中:48.4%为本科学历;51.6%为大专学历;研究生学历与中专学历都没有;兼职体育教学情况已经不存在。

(四)农村教师的工作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他们中大部分人,在承担全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全校的课间操、课余训练等其它体育活动。有能力的体育教师还要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

(五)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状况

体育教师待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稳定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工资1500-2000元的为73.7%;800-1500元为15.8%;2000元以上的为10.5%。从工资待遇上看,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一般,不过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极大,除了要从事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以外还得为早操、课间操、体育队训练等工作负责,总体工作量较大。于是有许多农村体育教师纷纷选择跳槽,体育教师流失状况不容乐观。

四、对策、建议

(一)充实和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的短缺问题,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之一。”于是要求学校适当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薪金待遇,扩大教师规模,减轻教师压力,以充实稳定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具体办法有: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学任教,为农村教育补充新鲜血液,做贡献;二是从各方面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完善各种机制,缩小农师收入差距;三是为现在农村体育教师创造条件,考虑到体育教师工作的职称评定、教师评价等方面适当放宽政策,减少农村体育教师际困难,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

(二)重视农村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具体到商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组织学习体育当前的素质教育基础理论,认真学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学校例》等有关体育文件,学习体育专业业务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科前沿新知识,拓展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体育教育理论水平;二是建立适合商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教师培训的培训模式;三是各区县教育局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到各进行学术研讨,这也可对年轻教师言传身教,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第9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对策

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农村体育教育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将影响我国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农村体育教学想要得到良性发展,需要采取多种举措,如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

一、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相关调查

(1)体育教学实施不利。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对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校建立了田径场、篮球场和排球场,好一点的学校还开设了室内体育活动室,但配套设施却跟不上,这大大降低了场地的利用率。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学校不按国家现行规定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而且一些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任意缩减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将每周三节的体育课时缩减为每周两节或更少。[1]

我国对体育教学的教材有统一使用的课程标准,但农村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灵活性,这使得教材与实际情况很难统一,若强行用课程标准对农村体育教学进行约束,无非是以限制其发展为代价。因此,农村体育教学要想寻求长远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拓宽思想,丰富教学内容,以规范化的教学使农村体育教学得以良好开展。

(2)师资力量不足。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人数基本达到了教学的要求,有些地区还显示出了结余。从体育教师的性别上看,男性教师的人数要远高于女性教师,青年教师占多数,人员整体素质还不算高。同时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育专职教师不足,教师质量不高,教学理念落后,缺少专业的科研人员。[2]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为了让体育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善体育的师资力量十分重要。

(3)对农村体育教学经费(设备)投入不够。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和发展上了解到,我国中小学校的体育器材缺口需要投入的资金支持达到50多亿元,其中中学占8%左右。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大了体育教学的资金扶持,但从分布的情况上看,还是无法填补缺口。若要达到国家要求的配备标准,最起码需要花费上十年左右的时间

二、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体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寻求更为有效的发展途径,农村体育教学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标准,依托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以现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托,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考试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本质要求,不需要设立难度系数较大的考试项目和题目。

从农村体育教育现状上看,教学的水平较低,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对教材的使用效率和选择上都存在着问题,这对体育教学的良好开展形成了阻碍。因此,农村中学校要就现存的体育教学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制订合理、规范的发展战略,就现存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对农村体育教学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使体育教学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总之,就目前我国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状况来看,体育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体育教学势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其改革的方向要根据农村体育教学现状,使其得到良好发展,为提升全国体育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