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市域社会治理方案精选(九篇)

市域社会治理方案

第1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省、州、县关于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系列部署精神,全面落实我县创建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户示范州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全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我镇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8月3日我镇召开市域治理动员部署会。

会议由尤拉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龙青多杰主持,所镇乡干部传阅学习47号文件,龙青多杰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并传阅,指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成立2020年平安建设暨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我乡市域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部署近期开展工作;

二、按照文件要求,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细化主要职责并立即执行开展工作;

三、着手开展市域治理现代化创建相关宣传工作,制作3副横幅,并在镇政府内设立专栏,同时,每个村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传达相关文件精神,通过会议的形式,使干部群众明白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每个村至少悬挂两幅横幅及一块展板。

四、召开群众干部会议。

刻阐述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对我镇参与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得干部群众能够明白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目标任务,同时积极参与到创建中来。

五、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走村入户开展市域治理相关工作,要求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同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一寺一策等工作依托市域治理相关工作一并开展。

六、九月初,我镇组织乡干部召开市域治理工作推进会,对我乡如何开展市域治理工作做了剖析和讨论;

七、九月六日,尤拉西镇召开工作例会,例会按照第九次依法治县例会精神,对我镇前期市域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并且限期整改;

八、我乡按照文件要求,按期报送尤拉西镇乡市域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市域治理宣传工作方案、领导小组、责任分工、一月四期简报、一月一小结等相关材料。

第2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今年以来,在、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综治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按照省、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按照“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认真开展排查、调解、帮教、严打,反邪教、平安建设等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治会议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综治会议发言稿1在乡镇综治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x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镇党委、政府向始终关心、支持我镇社会治安稳定工作的各级领导致以忠心的感谢回顾200x年,我镇的政法综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法委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认真落实严打整治、治安巡逻、铁路护路、普法宣传、民调帮教、信访稳定等各项综治措施,构筑了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省铁路护路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x年我镇将依此次政法工作会议为契机,牢固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稳定为第一大局、安全为第一责任”的观念,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强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讲就是“抓住一条主线,找准一个载体,突出一个重点,夯实一个基础,凸现两大亮点”。抓住一条主线:即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加大普法宣传,提高法制意识,深入排查摸底,化解基层矛盾,推进依法治镇进程;找准一个载体:即以创建平安x为载体,实施打防并举,群防群治,消除苗头,确保稳定;突出一个重点:即围绕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强装强卸、敲诈勒索、阻挠施工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夯实一个基础:即狠抓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健全组织,完善设施,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各项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位;凸现两大亮点:即铁路护路和非公有制企业综合治理。以“创建安全文明铁道线”为载体,建立铁路护路长效机制,保持铁路治安长期稳定。做好企业创安与农村创安的有机结合,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综合治理力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推动我镇的经济发展。

志们,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全区今年的政法综治工作指明了方向,x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安全、文明的新x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综治会议发言稿2今年以来,尤其是x现场会后,我们按照x市委和政法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创建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综治信访维稳防控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我市的做法和体会主要体现在“高、实、新”三个字:

一、高——从政治、战略高度抓稳定

一是高度重视。市委x每月主持召开一次治安、信访和维稳工作联席会议,政法委x坚持每半个月召集一次政法委班子碰头会,市公安局局长坚持每周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和落实维稳工作措施。公安局长还要不定期向市委常委会汇报治安工作,同时每个季度分别向人大、政协通报一次情况,加强了对治安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二是大幅度投入经费。维稳工作和经济工作一样,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我们加大对综治工作的投入。全市今年综治经费投入比去年增加了4000多万元,是过去五年全部投入的总和。三是重典治乱。严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为了迅速打击犯罪分子,先后开展了“铁拳”、“断腿”、“平安午夜”等一系列严打整治行动,有力地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特别是今年以来,涉枪案件和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1—7月,全市立涉枪案件13宗,比去年同期下降72.3%。

二、实——夯实基础强综治

抓稳定关键是要强综治,而要强综治必须夯实基础。一是抓好综治中心建设。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重点在基础,难点在基层。至7月底止,全市21个镇(街道)的综治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334万元。综治中心投入使用后,及时地处理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案件,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将化解在基层,使(镇)街由过去上访的“中转站”变成“终点站”。为加强对镇(街)中心的监督,确保高效运作,市委政法委还开通对镇(街)综治中心的投诉电话,方便群众监督。二是抓好专项整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在矿产资源开采和娱乐场所的治安案件,约占全市治安案件的30%左右。为了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去年以来,我市把整顿矿产资源市场作为专项整治的重中之重,从政法委、公安、检察、法院、国土等有关部门抽调100多人,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进行彻底整顿,依法取缔了58个无证采矿点,大大减少了影响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将增加财政收入1亿多元。另外,今年4月份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娱乐场所和网吧的整治。特别是5月份开展“平安午夜”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大的成果。5月份,全市“两抢”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48%,其中廉城“两抢”案件下降84%。三是抓好群众性的法制教育。由政法委和宣传部牵头,先后组织拍摄制作了《铁拳行动》、《青少年法制教育》等三个教育专题片,在市电视台反复播放;市司法局与电视台联合开设法制讲座;团市委则组织开展“绿色上网”教育活动,市教育局与司法局联合推进“法律六进”等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四是抓好信访工作。1—8月份,我市群众到本市上访282批1324人次,批次、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71%和63.6%。群众上x到省进京集体上访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特别是4月份以来,全市没有出现群众集体越级上访。

三、新——出新招创平安

面临新形势下治安的新特点,我们必须有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手段和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才能取得实效,实现长治久安。我们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新招”。一是创建人大代表测评治安新机制。治安形势的好与坏,应是人民群众说了算。为加强对社会治安工作的监督,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两次组织人大代表对社会治安进行测评,加强了人大代表对社会治安的监督。二是创建科学的考核新机制。出台了《x市社会治安工作责任制》和《x市公安派出所治安工作考核方案》,对派出所所长、教导员考核不及格的一律免职。此外,凡是发生重大治安事件,都由纪委、政法委和检察院组成联合工作组及时介入调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今年以来,撤职免职2人,处分3人。三是创建三级维稳新网络。为了完善维稳防控网络,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今年1月,我市成立总人数340人的“飞虎维稳总队”,同时,在每个村(居)委配备1名治安员和4名兼职维稳员,形成市、镇(街)、村三级维稳网络。四是创建激励新机制。我们设立了“平安奖”,对当月辖区内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械斗、无群众集体上访、无安全生产事故的村(居)委会,村(居)委x、主任每人每月发给100元,其他村干部每人每月发给50元的平安奖。建立综治中心实绩考核奖励制度,市财政每年拿出经费90万元,由市委政法委每个季度组织对综治中心进行考核,按得分高低分别进行奖罚。制订《矛盾纠纷调解个案奖励办法》,每年评选100个优秀调解案例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基层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创建和谐农村活动新机制。从今年起,我们在全市范围开展“一好二先三有四和五无”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今年1—7月,群众性事件由去年同期8宗下降为3宗。

通过做好“高、实、新”三字文章,我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1—7月,全市立刑事案件697宗,比去年同期下降12.3%,立两抢案件253宗,下降20.9%,其中城区立两抢案件73宗,下降45.1%。今年8月11日,我们组织全市119名人大代表对治安情况进行测评,认为根本好转、明显好转和有所好转三项所占比例为96.6%,比年初测评提高了6.9个百分点,特别是人大代表认为根本好转、明显好转两项所占的比例达51.2%,为实现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年底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平安稳定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稳定才能发展,盛世才能太平。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同时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从6月以来,投资商尤其x在外地做生意的老板纷纷回到家乡投资办厂置业。特别是房地产业迅速升温,最近拍卖的土地价格比年初提高近一倍。去年和今年签约的项目也正在逐个落实。三是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2.3亿元。1—8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5.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9亿元,增长21.6%;全市电网用电量4.96亿千瓦时,增长12.9%;其中工业用电量3亿千瓦时,增长12.6%,公务员和教师工资补贴人均增长30 %左右。全市20个重点项目和10项民心工程也进展顺利,完成征地5300多亩,70%的重点项目可按原定的计划完成。

尽管我市综治维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x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x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坚信,在x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地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努力实现x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综治会议发言稿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在x镇召开联席会议,是x镇全镇人民群众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值得高兴,值得庆贺。在此,我代表x县委、政府向x州和x、x两县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关心支持行政区域边际协作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协作,全面推进x、x和x三县的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立足区情,增强工作主动性是建设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的基础

行政区域接边地区普遍都涉及到多个县、市和乡镇,甚至跨县越州,因各地实际情况差异及行政隶属关系不同等众多因素影响,这些地区形势较为复杂,使部分违法犯罪分子有空子可钻,接边地区部分群众之间甚至因民间纠纷激化而大打出手,严重影响了山水相依的兄弟县市、乡镇之间的鱼水关系。x、x和x,一直都有着睦邻友好的兄弟情谊,并在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中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目前,省上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八大体系建设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行政区域边际协作治安防范体系建设,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认为,要搞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变过去的被动协作为现在的主动加强联系沟通,建立长期协作的良好机制,进一步深化对接边地区区情的认识,立足区情实际,深入推进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

x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接x镇,南连x大龙街乡、安定乡,西靠x县牛街乡,北邻马街镇、五顶山乡,总面积143平方公里,是x县最边远的乡镇,距南华县城207公里,辖11个村委会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38人,地理位置特殊,社会治安状况对全县及周边地区有较重要影响。多年来,兔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法综治工作,注重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创新,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方面有一些做法和经验很有价值,目前,x镇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这是镇党委、政府领导、团结和带领全镇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x和x、x两个兄弟县密切协作的结果。x、x和x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稳定观当中,需要加强多方面的沟通和联系,特别是在推进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中,更需要互相合作,互相加强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学习上的沟通,以及工作上的联动和沟通。这次联席会议,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目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进入第三阶段,即整体联动阶段,行政区域边际协作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也是建立健全行政区域接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是根据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要求,强化行政区域间的治安防范网络,通过互通信息、互动联动,共同预防和打击犯罪,化解跨地区社会矛盾纠纷,使行政区域接边地区形成齐抓共管,同居一地保平安、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务实创新,突出特色是抓好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的关键

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全新的思维来进行思考和探索。过去,我们在推进行政区域边际协作进程中已做了一些工作,如建立跨地区社会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制度、联合开展专项治安整治活动等,收到较好成效并为我们积累了一些好经验,但这项工作没有一个现成固定的模式,我们应该从实际、实用、实效的目的出发,满足实际需要,并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创新。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要务实创新,形成特色,发展特色协作、特色治乱,有特色才有活力、潜力,发挥特色就是挖掘潜力。

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行政接边地区的整体治安防范能力,实现行政接边地区社会面“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促进行政区域接边地区的沟通协调,通过健全协作联防网络,整合各种防范资源,形成联动防范合力,着力解决各类突出治安问题,构建专群结合、良性互动的协作网络,形成“大综治”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把网络织宽。协作地区党委、政府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起案件查处协作网;要与犯罪多发地、部门等重点部位建立系统的预防联动网;要与相联区域建立协作控制监督网。二是要把网络织紧。要以协作区域为主体,重点架设纵向到底、贯通协调的舆论网、预警网、联动网、举报网和反馈网等专项预防网络。三是要把网络织密。对重点协作部位、行业和单位要进行大力整治建治,堵塞漏洞,做到“六有”,即:有预防组织、有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有协作工作实施方案、有协作配套措施、有关键部位、有系统齐备的工作资料,不断推进边际协作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同时,在区域协作中应该加强装备建设,运用先进的科技防范手段,提高技防水平。

三、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是保障

今天的联席会议,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深友谊、增进了解、团结协作的平台,而且也是我们三县七乡镇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的一个新起点。我认为,我们要继续巩固基础,更深入地推进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需要更进一步地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使接边地区治安防范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人抓,形成强大的综治工作合力,做到环环相扣,不断、不散、不乱。一是点线面结合的联动机制。要以犯罪事件易发生的地区、单位为点、系统为线、乡镇为面,从点上抓起,形成点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良性互动态势,力争做到办一案、治一线、清一面。二是整体作战协作机制。要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为联结点,协商制定协作准则,依章办事,提高协作效率。三是定期协商机制。在工作中应该把联席会议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一年至少召开联席会议一次以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完善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治安问题的战略措施。区域边际协作是整体联动防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接边地区来说,要真正把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实抓好,就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抓好区域协作体系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稳定观、正确政绩观的实际行动,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发动群众到位,边际协作到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同心携手,在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中务实创新,就一定能够建成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接边地区治安防范要求的综治大网络,共谱三县综治工作新篇章。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密切联系、加强协作,永保三个兄弟县的浓浓深情,在小康道路上共同繁荣进步。

我的讲话完了,讲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综治会议发言稿4x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政法综治维稳信访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回顾2010年全县政法、综治、维稳及信访工作,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研究部署2011年的工作。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副x、县委常委政法委x、县人大副主任x、县政协副主席x、法院院长x、检察院院长x、公安局局长x、政委x,各乡镇乡镇长、综治专干,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x,县级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全体政法干警、各公安派出所所长、看守所所长。

今天会议的议程主要有四项:一是安排部署2011年全县政法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二是表彰奖励201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信访和反邪教工作、“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及2010年度人民群众满意政法单位、政法干警;三是通报2010年全县信访工作情况安排2011年信访工作;四是县委领导作重要讲话。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由县委常委、政法委x王x做工作报告。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县人大副主任x宣读县委、县政府《关于命名表彰2010年度全县综治、平安建设、维稳、反邪教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关于命名表彰2010年度人民群众满意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的决定》。

请县政协副主席x宣读县委、县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度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关于表彰“五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在会上只宣读表彰决定,不进行颁奖仪式。请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后到县政法委领奖。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由x通报2010年信访工作,安排2011年信访工作。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县委副x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x们,今天会议的议程到此全部结束。今天的会议是今年全县政法平安建设等工作召开的第一个大的会议。会上我们表彰了201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信访和反邪教、“五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及人民满意政法单位、政法干警,

安排部署了2011年全县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各项工作,县委x作了重要讲话,从深刻认识形势、强化政治责任,突出工作重点、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共建共享平安等三个方面对做好今年全县政法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搞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政法委x的报告对今年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具体,措施明确。对于上面两位领导所强调和安排的请大家下去后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强调四点:

一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会后,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召开会议,特别是政法部门要高度重视,要逐级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识。不断深化对做好今年政法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三项重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二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要按照会议安排,结合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对各自去年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回顾,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对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逐级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项分阶段做出安排。要逐级落实好“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等工作责任逐级落实到人,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要围绕三项重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在工作中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这一主题和统筹城乡发展这条主线,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深化平安凤县建设;同时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政法暨平安建设大会和县“两会”精神,为突出加快发展,加速突破转型,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同时注重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渠道,完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从制度上促进利益和谐、保障社会平安;此外更要注重做好群众工作,要从思想上重视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做到文明规范执法、热情周到服务,多做暖人心之事、多行解民忧之举,在处理矛盾问题时要注重形成合力,突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对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要早发现、早解决,及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要统筹兼顾,做到抓发展与保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做好平安建设和维稳工作。深刻汲取“2.23”、“5.24”和x“10.28”突发事件的惨痛教训,深刻认识我们当前面临的安全和稳定形势,把安全稳定与抓发展同谋划、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做好平安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为经济转型突破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关于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落实情况,各单位要形成书面材料,于3月前报到县两办和县政法委。

散会。

综治会议发言稿5x们:

现在开会。

为保证会议效果,请参会全体x将手机调至振动状态。

为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我市综治维稳工作整体水平,确保我市下半年综治民调取得好的成绩,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综治维稳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全体市级领导;市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x、分管政法工作的党委委员;政法系统各单位班子成员,公安局派出所、刑侦大队、治安大队、禁毒大队负责人。

今天会议的议程共有四项,第一项,市委副x、代市长x作工作报告;第二项,市委常委、副市长x宣读《x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案》;第三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宣读《x市党政干部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第四项,某领导x作重要讲话。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希望与会人员遵守会

议纪律,认真开好本次会议。

首先,请市委副x、代市长x作工作报告,大家欢迎;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市委常委、副市长x宣读《x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案》;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宣读《x市党政干部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请某领导x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x们,今天会议的议程全部进行完毕,会议开得很成功。刚才,x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通报了我市上半年公众安全感及干部队伍建设测评情况,分析当前的综治维稳工作形势,并对下一阶段的综治维稳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x宣读了《x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案》;x宣读了《x市党政干部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最后,x作了重要讲话,x

x的讲话内容丰富,要求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各乡镇和市直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将这次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位。各乡镇、各部门要迅速召开会议,层层传达会议精神,特别是要认真领会x的讲话,结合x市长的安排部署和各自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全力确保我市下半年综治民调排名进入全省前50位。

二要将这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到位。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x要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和谐x”的目标,找准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全市综治维稳工作整体水平。政法机关要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强化治安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为建设平安和谐x、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积极作用。

三要将这次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转变工作

理念,健全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八项重点工作,狠抓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按照《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问题多的地方去,为广大群众讲政策、解难题、办实事,理顺群众情绪,密切干群关系,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引导群众正确、客观、理性评价全市社会治安状况及干部队伍。政法机关要切实承担起“建设平安和谐x”保驾护航的责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着力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查办一批重点案件,严厉打击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提升群众安全感。要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重点对象稳控工作力度,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处置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小矛盾酿成大事端,局部矛盾酿成全局性事件。

散会!

第3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服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大局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是于都县委、县政府着眼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是推动该县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需要。于都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把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聚焦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大力推动,确保推进工作落地落实。

一、注重三个结合,强化主动担当

一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更加自觉地把做好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将各项具体责任细化落实到班子成员,把各项具体任务逐一分解到相关股室,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民政主责主业相结合。结合民政主责主业,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重点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发展志愿服务、关爱困难儿童等方面,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推动民政系统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联创共建相结合。积极加强与县政法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研究工作方法,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为工作开展献计出力。

二、突出三个重点,聚焦关键环节

一是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逐步理顺基层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制定事项清单,建立准入机制,使基层组织逐步回归服务群众的自治本位,切实帮助基层组织“减负增效”。全县391个村(居)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落实了村(居)“三务”信息公开,将公开事项分为三类34项,建立了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聚合力。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的指导力度,通过“以奖代补”措施落实,促进红白理事会在扭转“攀比之风”、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婚丧新风”等方面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挥。指导对达到条件的思源安置小区、城南新建小区群、盘古山钨矿、银坑移民安置点、葛坳圩镇设立社区居委会,推进城镇规划区域内“村改居”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突出社会组织管理。适度降低登记门槛,对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型社会组织采取备案制,以提高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覆盖率,目前,全县社会组织登记注册350家,其中社会团体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59家,社会组织在村(居)覆盖率达89.51%,社区工作者3000余名,占全县户籍人员3‰;组织开展社工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今年“牵手计划”广州北斗星社会工作中心来该县开展社工培训78人次。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取得成效,强化线索摸排和行政执法,公布了该县第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对12家长期活动不正常、不参加年度检查的社会组织进行了行政执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健康义诊等社会治理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26余万元,禾丰商会在2020年“百社解百难”行动中受到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的表彰,被评为“积极单位”。三是突出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合力在于都微爱公益发展中心、于都义工联、于都长征应急救援协会、于都心理健康服务协会、于都“打铁佬”平安协会等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工作者3000余名,占全县户籍人员比3‰。积极开展婚姻危机干预和婚姻家庭疏导服务,促进家庭社会和谐。

第4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商会;省域经济;治理;近代广西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5-0108-05

商会是重要的工商社团,其组织形态萌芽于中世纪欧洲的商人行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代意义上的商会最早见于法国,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商会以其商品经济的广泛适应性和强大组织功能成为欧美国家商业竞争中优先发展的社会组织。仿效欧美列强发展商会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扭转中国在“中外商战”中的不利地位。根据清末商会法规,上海商务总会于1904年成立,开启了中国近代商会的发展历程[1]。两年后,旅桂粤商成立梧州商务总会,标志着近代广西第一家商会成立。短短数年间,商会即风靡广西大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广西近代最具现代意义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组织之一。商会的出现是广西民间绅商参与公共领域重要的载体,也是商人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和商人组织有序化发展的重要表征。浓厚的官方色彩、较大的包容性和严密的组织性促使商会迅速崛起成为近代广西省域经济治理的主体之一,在区域经济有序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近代商会经济治理功能的生成机理

所谓的治理,通常被认为是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中国传统经济与社会实行官方一元化垂直管理体制,重要的经济社会资源和活动都受封建官府的严密监控和高度统制。乡绅虽说也在有限的基层空间中发挥作用,但是难以形成独立的社会管理主体。在西方冲击下,中国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在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之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之中机能衰微,无力应对危重的社会危机,不得不把高度集中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力有选择地让渡于民间力量。为此,作为对立宪改革派政治经济诉求的回应,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全面启动组建商会活动,从而揭开了近代工商社团大规模参与社会治理的大幕。

(一)近代商会的内部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是组织实施治理功能的制度基础。而治理结构一般由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和组织机构运行规范两方面构成。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包括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管理结构和监察机构。组织机构运行规范指的是对组织成员行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条文。近代中国商会是西方制度的移植,在国情适应性方面尚有差距。尽管中国早期商会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某些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商会实践的发展,其组织构架在综合中西方制度优势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善,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组织体系最完善的商人组织。

商会具有严密的内部组织系统,构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力层级机构。会员大会是商会最高的权力机构,负责拟定修订商会章程,选举董事、经费审核、财产处置以及吸纳或辞退会员等重大事务,每年举办不得少于一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召开会员大会。选举商会董事是会员大会重要的职责,“商会董事,应由就地各商家公举为定……举定一月后,各无异言者,即由总理将各会董职名,禀明本部,以备稽查。至任满期限,及续举续任等,悉如上条办理。”[3]民国时期,会员大会选举商会领导机构更进一步规范,而选举办法也更为灵活。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理事和监事选举采取全省会员单位按缴纳会费数额,核定会员代表名单和投票权,以通讯选举的方式选举“理事十五人,监事五人”[4]。董事会议是商会最高的日常领导机构,具有推选商会总理、协理(民国以后改称会长、副会长),监察会务,筹议经费,处理会务等权限。总理则是商会日常最高行政领导人,多由具有才品、地位、资历和名望的会董担任,清末商务总会的总理和协理甚至拥有官阶品衔。按有关律令,总理是商会会务的主持者,拥有筹集经费、审核开支、拟定章程、公议裁断、外联官府、吸纳会员等权责,但重大事务总理不能独断,需要董事集议乃至会员公议方可裁决。为了加强对总理(会长)、协理(副会长)等高级领导人和内部会员行为的监督,防止独断或舞弊,民国时期的商会设立监察委员会,公推监事,履行监察职责。除此之外,商会还会聘用专职工作人员,执行会董和会员大会的决议,处理具体会务。

相对而言,治理结构是静态的,而治理机制则是动态的,治理机制是治理结构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商会是近代组织功能比较完备的商业社团,在内部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下,商会形成了独特的内部治理机制,这些机制大体分成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决策机制。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和组织,决策是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权力运行和权威确立得以实现的主渠道。对于近代商会而言,决策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权力利益关系重新分配的层级制决策。但与传统会馆、公所决策机制不同的是,近代商会重大决策实行更具近代民主性的票决制,会员财富的多寡不影响票决权力的平等,而以会员多数票做出有关决议。在日常事务管理中,商会领导层的决策也参照会员大会的票决制度,实行董事集体商议制度,在无法达成一致时则提交会员大会投票决议。就决策机制而言,商会实行的是比较开明的民主治理。

约束机制。约束机制实际上就是商会对其会员“搭便车”行为的一种防范性、惩罚性的制度安排,也是商会组织本身的自律机制。一般而言,商会通过订立规章制度对会员行为规范进行约束,规章制度一般包括商会章程和商事习惯。商会章程从起草到拟定再报政府核准实施,经历了从将会员意志协调上升到组织意志,再经过官方权威确立的程序,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对于会员违规行为,商会首选组织内部协调和处置,协商或处置未果则提交官方裁决。为了鼓励会员遵守章程,商会一般采取保护守法会员利益的方式,或是利用声誉机制来鼓励会员遵守章程和相关协议,采取法律惩罚手段强制会员遵守组织规范并非常态。

监督机制。监督是对行为主体的一种制约性的监控体系,在组织体系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和保障其他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制约性机制”[5]。自从组织体系建立起,商会本身就设置有监督机制,特别是董事选举、经费使用等重大事务的监督比较严格和规范。进入民国时期,商会内部专门设置了监察委员会,公推监事,履行监察职责,防止强势会员对商会会务的专断和对商会权力的把持。同时,对会员的违规行为也进行纠察和监督,有权向商会提出处置违规会员的方案。从总体看,商会监督机制对保持其自身运作的正常秩序具有显著的作用,是商会治理机能得以保持和延伸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近代商会的外部治理机制

近代商会经济治理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良性外部互动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商会的外部组织系统,二是商会与政府的互动机制,它们是商会经济治理功能释放和边界延伸的核心载体。

所谓商会的外部组织系统指的是商会自上而下的纵向层级组织系统和横向互动联系。按照清末商会章程规定,“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系会垣,系城埠,宜设立商务总会。而于商务稍次之地,设立分会;仍就省分隶于商务总会”[6],商务分会之下设置商务公所。在省一级行政区域内事实上形成了商务总会、商务分会、商务分所(民国以后改称总商会、分会、分所)三级隶属关系的结构体系。习惯上,商务总会一般设置在省城或者工商业繁华的城市,譬如清末广西的省城桂林和最大的工商城市梧州都设置了商会总会。分会一般设置在县城或工商城镇,而分所一般设置在商业小城镇。民国政府对统一省域的商会组织机构进一步整顿,“同一省区域内之商会得联合组织全省商会联合会,各省商会联合会及特别市商会联合会得联合组织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在省城设置全省商会联合会作为同一省域内最高的商会领导机构,统一节制下辖商会组织,领导商会活动,在南京设置全国性的中华商会联合会,作为国家层面的最高商会领导机构。商会权力从属关系是“全省商会联合会以全省各商会为其会员,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以各省商会联合会及特别市商会为其会员。”[7]近代时期,跨区域的商业活动常态化趋势十分显著,商人频繁的跨区流动使得商业失范问题的治理难度加大,要求治理主体结构和功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治理边界的外延拓展。在总体上,同一省域内的商会三级组织机构是一种逐级控制和信息流通的的半封闭体系,形成了一张覆盖面广的商会组织网络,构建了一种垂直的联合治理网络,对商会实现省域内外的经济治理功能具有重大的作用。除了纵向组织系统外,商会横向的组织联动机制也是其治理功能实现的途径之一。一般而言,同级别商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具备经常性,也没有常态化的横向联系机制。彼此之间的偶发性联系多限于公文的来往和信息的传递沟通。但也有例外,在特殊情形下商会横向联系机制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1907年12月粤商反对英舰窃取西江缉捕权干扰华资商船等事关国家权益的问题上,经由商会的横向互动,声势不断扩大,响应者日众,超越两广地区,上升为全国性的重大问题,显示出近代商会组织在横向联动治理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商会“以为众商之脉络”,是以绅商为主体的商人社团,这是近代政府对商会性质和功能的基本定位。政府设立商会“以保护商业,通商情”为根本目的,上通下达,沟通政府与民商,体现了商会的中介作用。在近代商会制度设置上,政府设置了商会沟通政府的有效渠道。清末商部关于《奏定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规定,商会的发起、领导层的选举、经费的使用,商务调查,商事裁断,以及组织监督等活动均须“禀呈本部”,“本部核办”或“具禀地方官核办”。这一方面显示出政府对商会的强势控制,往往招致商会的反感甚至反控制,但从某个侧面看,这样的规制也设计出了商会与政府沟通互动的合法途径。就商会治理所需的资源条件来看,经济性资源来自于会员缴纳的会费,制度性资源则来自于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法令措施,行政性资源既包括政府对商会活动的行政授权或者对商会领导人授予的官阶品衔。在中国传统威权文化中,合法性身份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条件。政府是商会经济治理功能的制度设计者和资源提供者,同时也是商会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奠基者和维护者。

二、近代商会对广西省域经济秩序的治理整顿

近代广西商品经济发展滞后,省域市场发育水平较低,特别是长期的动乱导致中央政府许多法令难以贯彻实施,城乡经济活动的正常展开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障碍,法制环境的不完善促使商人投机活动盛行,省域经济秩序较为混乱,商品经济频繁波动起伏。区域市场的混乱既无益于商人牟利,也造成民生艰难,客观上呼唤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商人社团――商会介入省域经济秩序的治理整顿。

(一)平抑物价,调解涉商纠纷

正常的物价水平不但对于民众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商人正常贸易交往的前提条件。由于社会的长期动荡和法制的不完善,近代市场监管错位现象较为普遍,物价大幅度起伏构成了近代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也构成对商人利益损害的最大肇因之一。作为商人集体利益的代表者,商会“首以发展商业对外贸易,繁荣市场为前提,并力求平抑物价,消减劳资纠纷,以期工商有进展。”[8]这其中也自然将维持市面物价稳定视为商会自身不可推卸的职责,并为此做出多方的努力。1946年,完成抗战后首次选举的苍梧县商会“待举万千头绪,首以物价高涨,粮食恐慌为最大关键,亟谋平抑救济之策,乃一方面严行取缔各商囤积居奇,以杜操纵,一方面激励粮商采运接济,并协助政府各机关组织逐日评定粮价,由是米价得以安定不致激涨。”[9]1948年大批军败退梧州,为维护市面物价平稳,苍梧县商会通告督饬商户,“买卖均须公平,不得任意抬高物价”[10]。大体看来,商会维护物价稳定的着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把握和调处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信息,进行物资商品的调运流通,防止因供求关系变动导致物价的大幅度波动;二是与政府当局联合采取限制物价的措施,或督促商户规范经营行为,查处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的商家,以保障商品市场的稳定有序。

近代涉商纠纷主要包括商事纠纷和劳资纠纷两大类,对工商业正常开展形成巨大冲击。涉商纠纷仲裁需要权威机构参与,如果诉诸政府机构仲裁,则诉讼成本较高,引入非政府性质的第三方机制以调查仲裁涉商纠纷,减少利益损失就变得十分重要。为此,“工商业之调处及公断事项”[11]被商会列为自身主要的职责。为了减少会员商户之间的利益纠纷,商会一般要求会员遵守商业习惯和相关法规,在商会章程框架内从事经营活动,尽管如此也无法避免商事纠纷。对此,商会一般设立有由商会要员主导的商事裁判所仲裁、调解商务纠纷以保持工商活动正常的秩序。商会调解、仲裁商务纠纷功能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政府治理缺位的特殊时期尤为突出,直接起到了监管和稳定市场的作用。抗战时期,玉林县船埠镇商务分会在繁荣的食盐贸易中会务不断扩大,起着协调关系,调解纠纷,维护行业利益,协助税收,稳定商场秩序的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纠纷逐渐上升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为此出台了《动员戡乱期间劳资纠纷处理办法》,成立劳资评断委员会加以应对。地方劳资评断委员会一般设立9至15名委员,除了当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参与之外,地方商会、同业公会、产业职业会的负责人均列为委员,显示出商会在处理劳资纠纷中独特的作用。桂林市商会理事长李锦涛作为桂林市劳资仲裁委员会的代表,参与市苦力公会与经纪业、盐业、粮食同业公会的劳资调停。经商会与苦力公会劳资双方协商,货运力资由原来的每站国币5000元调整为每站6500元[12]。据统计,1947年桂林市商会先后调解劳资纠纷多达26案[13],体现了商人阶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二)统一度量衡,禁售假冒伪劣等不法商品

商品交易必然会涉及到重量的衡量,衡量器具的统一是商品交换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中国近代衡量器地域差异很大,由于计量称重标准不一产生了众多的商业纠纷,导致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进而影响商业活动发展。就近代广西而言,在不同地域和行业中所使用的称重工具差别很大,比如,梧州粤商在鸦片交易中使用司马称称量,而银两重量则使用称称量;在融县商人交易中,普遍使用的是会馆自发统一的会馆称。不统一的度量衡妨碍了跨行业、跨地域商业活动,也不利于区域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地方政府和商人组织都有统一度量衡的共同愿景,也形成了统一度量衡的合力机制,并针对衡量器“把持失衡,毫厘差错常生纠纷”的情况,“依律施行检校,以致准确划一在案”[14]。

近代中外商人在中国市场上进行了激烈竞争,残酷的商业竞争导致商人获利机会难以把握。出于对生存发展的企求,部分商人置市场规则于不顾,铤而走险,销售假冒伪劣或来源不明的商品。销售假冒伪劣或来源不明的非法商品以牟取暴利是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威胁市场的公平性,为商人和政府所不容和厉行禁止。1946年10月,苍梧县商会、中西药商公会联合查禁不法商贩销售假冒头痛粉的非法活动。11月,中国植物油料厂梧州办事处200余箱植物油在武宣县内被匪徒抢劫,“为防范匪徒将抢劫桐油转运别地出售”,苍梧县商会、苍梧县平码经纪商业同业公会,“转告各商行如发现上项唛豆桐油,勿予购买并将人货扣留,以资究办,仍请随时派员严为查缉,俾使归案。”[15]在处置短斤少两、贩售假冒伪劣等不法市场行为过程中,商会因其具有行业代表的广泛性和市场经济中的权威性,与政府本身所具备的行政和法制强制性形成了优势互补,构成整治市场示范行为的有效机制。

(三)调节金融市场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经济活动的正常展开有赖金融的有效供给和货币的正常融通。货币短缺、币制混乱、汇率波动、银行挤兑等原因都会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既妨碍市场,又不利民生。各级商会是工商业者集体利益的代表,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其他社会组织,寻求稳定金融市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众多社会组织中最为强烈,相关措施也更为迅速而有力。1936年,桂、柳、邕、梧的商会主席与省商会联合会主席组建广西省省钞基金保管委员会,通过监管货币资金而稳定金融[16]。1946年,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提出工作计划,谋取在省、县、市、镇各层面,“筹组商业联合银行,以便同业间周转活动”[17]。重要工商城市商品交易活跃,要求金融货币融通顺畅,如有波动则妨碍交易,祸及民生,商会对金融秩序的稳定作用更为突出。1932年,玉林商会呈禀县政府批准,发动工商大户制发面额100元的信用票作为临时交易信用凭证,以辅助市面上桂钞银根的不足,促进了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稳定[18]。近代政府专注于城市的控制和治理,对基层市场管制较为空虚,商会对基层城乡市场的货币供给、金融稳定、商品交换均有积极作为。1941年,隆安县地方当局批准商会发行一角以下的辅币,发行数量与储金持平,定期收回,以方便城乡物质交流[19]。

三、从商会参与省域经济治理看近代中国社会治理语境的转换

(一)绅权治理向社团治理的破冰转型

古代中国在大一统的旗帜下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垂直型层级社会。国家权力自中央到州县一级依照权力高度集中的官衙机构得以有效运行。对于县以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则需要仰仗绅士阶层施加影响,绅士阶层一般被视为王权向基层社会延伸的中介和纽带。在实际运作中,绅士参与公共治理的范围和职权远远不局限州县以下的基层社会。举凡国都、省城、府城,或通都大邑,绅士参与公共治理的角色和地位均十分突出。从法理层面看,绅权治理的合法性来源于国家法,是儒家精英治理的基层实践。绅权治理将基层权力汇集到代表国家意志的绅士集团,通过后者与官僚系统联通,进而集中于皇权,其本质上是中央集权治理在基层社会的延伸。绅士治理属于个体治理,商会治理则为组织治理。组织治理具有个体治理所不具备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及其协作环节,更体现开放性和民主性,效能也更高。近代中国大变局中,商会制度作为一种外生性的经济制度被移植到古老的中国,并自上而下推广应用,在经济领域引入了商会社团的组织治理,推动个体式的绅士治理向社团组织治理转型,这是近代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显著进步。

(二)集权治理向分权治理的有限让渡

中国传统社会是高度集权的封闭社会,“以权力的集中和严格的等级制为特征,它突出整体利益和价值,无视个人利益和价值”,“使人相信现有秩序是合理的,从而盲从风俗习惯、传统观念,无条件服从权威、服从集体”[20],整个社会实行一元化极权治理。尽管传统工商行会存在已久,但在集权主义的影响下,行会内部并不存在分权治理机制,极少数具有深厚政治背景和社会资本的商人严密把控着整个行会的运作。晚清时期,在西方工商经济的强烈冲击和政府振兴工商举措的双重推动下,中外“商战”波及城乡社会,国民权益意识渐次苏醒。晚清社会大变局促使政府再也无法固守集权治理,开始在有限范围内探索分权治理模式,引入商会治理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商人借助商会组织表达经济政治利益诉求、介入民商法律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调解商事纠纷、开展工商调查、承担公共事务、参与中外商战等诸项事务管理,成功地嵌入了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但是,商会参与经济社会事务治理对传统集权治理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与制度惯性,在商会与政府利益发生冲突之际,后者仍然可以动用国家机器对商会活动实行限制甚至取缔。1927-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整顿和改组商会,企图代之以商民协会,导致商会丧失了社团的独立性进而由盛转衰。事实上,集权治理与分权治理的博弈在整个近代商会发展史上从未中断,分权治理仅仅是政府集权治理的有限让渡。

(三)权威治理向契约治理的探索实践

与国家实施权威治理不同的是,商会治理更多依靠习惯法则、道德约束、舆论监督等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履行治理职能。国家权威治理是一种强势治理,具有强制性,而商会治理则是治理强度较弱、治理目标较模糊、治理效能较低下的弱型治理。因此,近代商会对于搭便车行为的制裁比较乏力。向政府表达减免捐税的利益诉求是商会治理经济的重要内容。尽管政府对商会提出的陈请和交涉有不同程度的回应,但由于官与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利益博弈,政府往往不惜冒着商会极端化的集体抗争行动的风险拒绝商会减免捐税的诉求。由此看来,商会无论是内部治理还是外部治理常常出现失灵的现象。商会治理实践的绩效也不宜过高评价。然而,商会治理与国家威权治理相比,则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公益性和协商性。近代国家允许商会在一定范畴内参与经济社会治理,对于政府加强外部关系协调,改进国家、社会的民主互动,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形成国家与社会协商治理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虞和平.商会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

[2]李长文.民间组织与地方治理――基于新疆异地商会的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5.

[3]上海工商社团志编纂委员会.光绪二十九年清商部奏定商会简明章程[G]//上海工商社团志・附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桂林市档案馆.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八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代电[G].档案号07-1-3.

[5]张 捷,徐林清.商会治理与市场经济――经济转型期中国产业中间组织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63.

[6]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总商会组织史料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6.

[7]商会法.民国十三年(1929年)8月15日[G]//李姣.中国近代商会立法与商会治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94-95.

[8]梧州市档案馆.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五月工作报告[G].档案号126-6-17.

[9]梧州市档案馆.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五月工作报告[G].档案号126-6-4.

[10]梧州市档案馆.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十月商字第八二0号通告[G].档案号126-6-12.

[11]梧州市档案馆.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五月工作报告[G].档案号126-6-55.

[12]桂林市档案馆.桂林市商会有关劳方、资方的工资调整通知及研讨劳方工资问题会议记录[G].档案号01-1-162.

[13]桂林市政府.桂林市年鉴1945-1947年[M].桂林:桂林市建设印刷厂,1949:12.

[14]桂林市档案馆.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一月桂林市政府代电[G].档案号01-1-612.

[15]梧州市档案馆.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苍梧县商会有关来往公文代电[G].档案号126-6-6.

[16]蒋 霞.广西商会述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1997:26.

[17]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报告书[G].档案号L43-1-53.

[18]周泽华,罗树知.玉林商会志:初稿[M].玉林市图书馆编印,1991:31.

第5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一、流域循环经济的内涵

流域循环经济是以整个流域为载体,将循环经济、区域经济、生态经济学等的基本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统筹流域内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内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循环经济新模式。流域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循环经济形态,环境指标是衡量其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发展流域循环经济不仅要考虑流域内的经济效益,更要保证环境效益。

流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特殊分支,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流域内各区域的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流域所在的更大范围的区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过程当中;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引导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按照资源高效利用、废物循环利用的要求,发展节水型工业开展跨区域的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共生产业群模式,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污染物产生的最减量化;最大可能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这些措施能够使流域内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是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的出路。

二、湘江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1.产业层面湘江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湘江流域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成果的显示器,包括“两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应当取代传统产业,成为湘江流域甚至是湖南的标志性经济成分。湘江的污染史其实也是湘江流域的产业发展史,经济问题是主要问题,如果不解决产业转型问题,湘江治污是很难彻底完成的。

为实现湘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8月底,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发展。湘江流域成为湖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针对流域内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以资源循环为主线,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积极构建符合“两型”产业体系,以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建立循环经济试验区,推行清洁生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功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必然能带动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周围地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试点区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2007年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园区,2008年,获批成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率先启动的五个示范区之一。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被列为湖南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也是“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重点扶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2009年湘潭市湘江湾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由于湘江污染是系统性污染,污染结构与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下游的生态环境对上游的生态环境产生逆向影响。因此,从湘潭湘江湾区域的城市产业功能布局、产业转型发展、流域土地、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研究,重视污染物源头治理并逐步有效保护湘江湾周边的生态环境,推动湘潭工业体系的转型与发展,并以此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和湘潭“两型”社会建设。

2.治理层面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湘江治理是湘江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湘江流域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是湖南主要的承载区域,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湘江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成功与否事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局。随着湘江流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湘江的污染也日益严重。2009年,湘江频繁爆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使其成为舆论眼中“最沉重的河流”。

为大力推进湘江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治理湘江,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都积极的采取行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用以治理湘江,如《湖南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等。湖南省已经将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列入“十二五”发展的规划之中。但这些政策局限于地方层面,而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将湘江治理提升到国家层面。这是至今为止,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区域性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

在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大力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湘江治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湘江治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湘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流域内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湘江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国家及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的推动下,湘江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根据湘江流域自身的情况,我们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湘江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

1.加强流域内各城市的合作。由于河流自身的特点,造成了水质污染和水量控制的单向性,最终导致了上游污染下游受害的局面。如果仅仅是一个地区实行流域环境保护措施,使得该区域内流域环境得到改善,而上游或下游的城市却并不行动,这就会导致这个区域的情况继续恶化。因此湘江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城市,而是要重视流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建立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内各区域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2.强化流域内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在传统的观念中,企业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追求者。在当今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们不得不慎重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我们甚至认为,湘江流域迅速掀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高潮,其成效和影响不亚于大量的污染治理投资。因此要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作为湘江流域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6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刚才,周加祥同志传达了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的精神,市检察院、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莲都区、龙泉市的同志精心准备,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介绍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我很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肯定成绩,查找不足,为下一阶段工作作铺垫。

对去年以来的治贿情况进行回顾,既是对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提高、梳理得失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认清形势、廓清思路的需要。我市的治贿工作在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治贿办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继续落实“思想不松、声势不弱、机构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自查自纠工作成果,保持依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强劲势头,继续以自查自纠、案件查办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围绕商业贿赂易发、多发的领域和行业,既重点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资源开发和经销6大领域的案件,又注意查处发生在其他领域和行业的重大商业贿赂案件,继续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特别是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第二,创新和丰富工作载体,把治理商业贿赂同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拓展从源头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域,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巩固、深化和提高,稳步把治贿工作推向深入,有效地促进了治贿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治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落实“四抓手”,加强源头治理。

通过落实狠抓学习动员、工作交流、调研整改和督促指导等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工作。一是抓学习动员。权力是由人掌握、以人为载体运行的,所以个体素质如何十分关键。提高个体素质,最根本的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长城。从思想教育开始,这是第一道防线,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源头治理。通过组织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决定,学习贯彻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对开展专项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动员发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求各地、各部门明确职责,狠抓落实,把学习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来抓。二是抓工作交流。对各单位开展专项工作的基本做法和进度进行通报交流,适时公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有关情况,专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及时召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工作会议或相关部门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和交流,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抓调研整改。认真抓好调研工作,分析把握各自领域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和规律特点。特别是发生过商业贿赂被查处的单位,通过认真开展剖析活动,查摆原因,深挖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四是抓督促指导。为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开展专项工作,及时掌握各地、各部门开展的专项工作有关情况,加强了巡视检查,并结合我市实际,下发了《对重点领域和行业自查自纠工作开展“回头看”的通知》。同时,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抓“回头看”,自查自纠工作稳步推进。

(三)重拳出击,依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

反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惩处,惩处是腐败行为应该付出的代价。惩处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腐败的成本。要提高腐败成本,就必须加重惩处力度,必须重拳出击,否则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就没有影响力和震慑力,宣传教育就起不到好的效果。

首先是突出查办案件重点。充分发挥市治贿办的职能,重点查办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重点领域以及电信、电力、质量技术监督、环保、银行信贷等重点方面的商业贿赂案件,严肃查处国家公务员利用审批权、执法权和司法权在商业活动中搞官商勾结、索贿受贿,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给国家、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如,龙泉市重点打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行为,查处了“浙江省德光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原龙一中地块拍卖中恶意串标的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88万元;重点打击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主要查处了龙泉市人民医院药品回扣窝案;重点打击破坏市场秩序行为,主要查处了河北书商王某某行贿案,涉案金额达30多万元;重点打击领导干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行为,主要查处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等人受贿案。

再次是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确定行业领域进行突破,深挖大要案,达到突破一个领域、整治一个领域、规范一个领域的目的。如,市检察院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检察机关查办商业贿赂犯罪的决心,运用“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方法,选准办案工作的突破口,深挖大案、要案、窝案、串案。建立了以市检察院为龙头、以基层检察院为基础的侦查一体化机制,统一管理线索、统一指挥行动、统一调配力量,采取交办、参办、提办、督办、指定异地办理等方式加强组织指挥,帮助基层院排除阻力,确保案件顺利查处。

第7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严惩官员腐败,众多高官纷纷落马。回首2006年,一些曾经闪耀着权势的名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6月22日,中纪委、监察部严肃查处了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严重违纪违法案件;6月29日,62岁的海军原副司令员落马;9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对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进行立案检查;10月12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接受中纪委审查;12月24日,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被立案检查;元旦前夕,国家药监局原局长被“”……广受社会关注的反腐大案,还有北京市原副市长落马、天津市原检察长被“”等。200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632人。

盯紧股权结构,解开“官煤勾结”之纽。去年,全国继续把清理“官煤勾结”纳入经常性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截至年底,违规投资中撤资退股金额7.09亿元,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8人,给予组织处理122人,移送司法机关45人。

反商业贿赂,铲除危害经济社会的毒瘤。到去年9月底,全国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涉案金额达32.86亿元,其中涉及国家公务员的案件2537件,占总额的23%;涉案金额8.35亿元,占总金额的四分之一;涉及厅局级干部68人,县处级干部511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六个领域,成为治理的重点。

重拳出击,斩断伸向社保基金的黑手。去年在查处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保基金案件时,中央查处了涉案金额高达32亿元的上海社保基金案、浙江金华数亿元社保基金被挪炒股案、云南省红河州原民政局长罗理诚挪用6000多万元社保基金案等大型案件。国家审计署对社保基金进行专项审计后,发现违规挪占就达71亿元。

挂牌督办,环保执法新突破。2006年1月至6月,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环保违纪案件400多件,处分200多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余人。环保总局和监察部分4批公布了挂牌督办环保案件。

反腐利剑,直刺房地产腐败重灾区。和权钱交易在房地产领域表现尤为活跃,房地产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去年,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涉嫌干预房地产市场运作,牟取非法利益被中纪委“”;北京市副市长、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等高官均被土地“绊倒”,涉案人数有39人之多。

认真分析2006年的反腐风暴,不难发现,累累战果的取得,说明中国反腐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2006年反腐新变化:构筑“全方位围剿”体系反腐新机制

建立三位一体的“垂直管理”监督模式。2006年10个省份的纪委书记由外地调任,中央加大了对地方纪委系统的垂直领导力度。这样,纪检系统逐渐形成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制、巡视制和中央提名地方纪委书记制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从源头防治腐败。2006年5月,中纪委、中组部要求在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8月,中办印发三个文件,再次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保证;针对少数地方出现借助“”威胁官员的情况,进一步规范“”措施;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接受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构建无国界反腐“天网”。我国已同20多个国家签订双边引渡条约,与49个国家签订司法合作协议,与75个国家的司法、检察机关签署83个双边合作协议或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国外有关机构的配合下,我国从30多个国家或地区成功抓获潜逃的职务犯罪嫌疑人70多人,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法律尊严。

构筑“全方位围剿”体系。中央一直着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腐体系,进而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不能腐败”的制度防线和“不敢腐败”的监督防线。2006年,这一全方位围剿体系威力初显。

推出众多新制度共筑“防火墙”。2006年,中纪委、中组部联合下发《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免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以及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招考、公推直选等条例和规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取缔黑色收入,成为预防和治理公务接待中腐败现象的新标尺。全国人大通过修改后的《审计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对领导干部进行“任中”审计,批准《反洗钱法》,并把民意调查、社会领域、行贿档案等纳入廉政建设视野。这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一系列新招。

2007年反腐新部署:高压态势将延续

今年1月8日至10日,备受关注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今年初的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去年初的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相比,在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强调,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从去年发生的一些重大案件来看,不论是严重违纪,还是腐败,都和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相关。2007年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

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五大建设”之中。全会要求反腐倡廉工作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是一个新提法,标志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战略思路的进一步深化。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如果单纯地只为反腐而反腐,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且反腐败不只是某一司法或行政机关的任务,也是全党、全体人民、全社会的任务,只有集中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反腐败这一艰巨任务。

把“十六字方针”提升为“战略方针”。这次全会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这在党的有关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出现。2005年1月3日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提法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方针”上升到“战略方针”,不仅仅是多了“战略”两个字,而是将这一反腐倡廉方针提升到战略地位来贯彻落实。

把房地产等领域作为防治腐败的重点。全会提出,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的,参与或以变相等形式收钱敛财的,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其它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坚决清理纠正。这意味着五大领域将成为2007年防治腐败的重点:房地产领域、交通工具领域、领域、投资理财领域、期权领域。这五大领域特别是房地产领域,是2006年一些重大腐败案件频发的新领域,中央纪委明确将其列出来,表示要坚决清理纠正,表明一些热点领域的腐败和新形式的腐败,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严查五种“权钱交易”案件。这次全会提出,要严厉查办、权钱交易的案件,特别是违规发放、核销贷款的案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的案件,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的案件等五类案件。其中违规发放、核销贷款的案件,是首次进入中央纪委全会公报。这类案件之所以成为今年的办案重点,和、于大路等银行高管收受贿赂,违规发放贷款,损害国家利益等金融领域大要案的发生不无关系。

第8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而这些领域无不与整个社会的城市化问题相关连,现实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城市化正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如社会治安、交通事故等等。目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都出现了负增长。改革开放后25年社会秩序指数年均递减2D%。此外,刑事案件中大案和要案比例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此趋势仍未得到遏制,如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率从1978年5.5件上升为2003年24.1件。这些数据表明,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不过,风险一旦被人们广泛认识,未雨绸缪,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后的危害面和损失量就会大大减少,为此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平安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从心理学开始看“平安”

对于城市平安,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视野、不同的理解: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一旦生理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就会出现第二种需要――安全需要,例如对安全、稳定、依赖的需要,对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折磨的渴望,对体制、秩序、法律、界限的向往等。因此,城市平安建设的着眼点在于城市居民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心理迫切需求。

社会学家孔德提出,社会结构各部分的平衡与和谐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因此城市平安建设着眼点在于,城市稳定有秩序和社会的有效控制。

犯罪学说认为,城市一直就是犯罪的衍生地。社会发展的进程慢慢把犯罪从一个孤立的主要是影响城市中心的社会问题提高到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关于犯罪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犯罪生态学认为,作为犯罪区域,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人口数量大、密度高、异质性强、居住条件恶劣、经济畸形发展、城市管理松散。因此城市平安建设,在于减少冲突、增加融合、减少犯罪。

如何找到城市治安高发区规律?城市规划理论更是提出了从三大类不同内部结构的城市中寻找共同点的观点,如:同心圆区。即城市可以划分为相互同心的几个圆形地带,市中心是商业区,中心区外为生活区,再外为文化区、绿化区,最外是工业区。同心圆式城市治安问题的高发区是商业区与生活区,

扇形区。城市的中心仍然为商业区,城市的发展是从市中心出发,沿着市区主要的交通要道或自然地形成不同扇面向外发射。这类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区是市中心及构成扇面的交通干线周围,各扇面之间自然形成弧形区域。

卫星区。城市由中心城市与周围卫星式的小城组成,这类城市的社会治安问题高发区是各个中心区域及各城中心之连线周围。

另外,不同功能分区、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社区与郊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被称为城市“边际空间”,其独特位置,在城市空间的变化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边际空间’内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多,空间控制力弱,社会内聚力弱,往往是不法分子活动的高发区,这也就是为何城乡结合部易成为杀人、抢劫、等人身类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区的重要原因。

如近年来,上海发生的抢劫出租汽车司机钱财案,绝大多数就发生在城乡结合部。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突起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公共安全就是指自然灾害事件与社会治安事件。其实,传统的“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等城市主要灾害源的概念从现今看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现阶段城市公共安全事故外延内核都已扩大:

可能由3AR3等突发传染病引起;

可能由能源紧张和偶然事故引起的大面积停电引起;

可能由“资源单一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产矿难、产业工人下岗失业等引起;

可能由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城市饮用水污染等环境灾难引起;

可能由网络黑客、网络病毒、反动网络宣传等数字化传媒引起;

还可能由引起……

由于上述危机具有更强的未知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扩散性以及同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性,从而加重了危机的冲击力和危害程度。同时,由于这些危机在预警、防范、紧急救治与事后恢复等方面难度较大,容易使一些局部危机迅速蔓延和扩大化,形成的安全危害更持久而且更具有破坏性。

可以说,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导致各种致灾因素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密切,关联性和传导性增大,危机的次生、衍生灾害也越来越多。例如城市生命线系统: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于系统之间的路网、水网、管线网等错综交织,牵一发动全身,一旦发生事故,必然造成连锁反应。

许多专家认为,我国城市正处于公共安全事故的“活跃期”或“爆发期”。下列数据可充分说明:2004年1~5月,全国共发生各类公共安全事故366159起,死亡52719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5164起,死亡5693人。仅该年4月16~20日,全国大中城市就发生8起危险化学品泄漏及爆炸事故,累计死亡30人以上,被迫撤离、疏散及受干扰的人口近20万人。2005年1~12月,全国各类安全伤亡事故达到717928起,死亡121087人。

同时,由于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背后隐藏的各种风险很可能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被触发和激化,个体之间的偶然事故易转为。

例如2004年四川万县的“棒棒军’事件,从两个人的争吵,发展到上万人的群体闹事,警车被烧掉;2003年哈尔滨发生的国内瞩目的“宝马撞人案”,由两个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激化了社会中的不满情绪,演变成“官”与“民”、“公众”与“权势”之间的对立。

值得警惕的是,城市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在增加经济发展机会的同时,也成为风险转嫁通道。国内外城市危机扩散的典型案例表明,在城市社会已经同外部社会高度依存的形势下,一个城市危机的链条,可以超越城市疆界,进行跨区域的相互诱导,并且实现瞬间传递与扩散。

以1988年“甲肝”流行为例。当时以上海为中心向外辐射,使得上海市郊和邻近的江苏、浙江等地30多万人遭到“甲肝”的洗劫。2003年初的非典疫情更是演化成为全球性的危机问题,该疾病最初从河源流至广州,然后再到香港,北京等地,进而蔓延到国内20个省市,并流传到加拿大等其他国家。此外,东亚金融危机、纽约9.11事件、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灾害也先后出现一些“泛城市化”或“泛国际化”的重大城市危机。

平安城市平安中国

平安城市概念缘于1975年瑞典的

FaIK Ding社区制定的“安全社区”计划。199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于瑞典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由此世界各国地方政府也开始注意到“safety”丰富的内涵,并将安全建设的范围拓展到整个城市,相继开始实施城市安全建设计划。

但迄今为止,HHO和国际上均未对“平安城市”(safecity)的概念和标准作出一个统一的界定。世界各国对“平安城市”的评价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往往将“平安”含义狭义化,仅局限于社会治安领域,以至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警方登记的刑事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如日本主要依据警方报告的案件数,台湾地区主要依据暴力案件和盗窃案件的升幅,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依据报警案件数等等。加拿大国家统计报告和美国司法部犯罪报告联合的2004年北美部分城市安全状况报告中,也是着重以杀人、抢劫及盗窃的犯罪率作为衡量标准进行比较。以刑事案件立案数或发案率作为评价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这虽然是世界通行做法,但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2005年10月24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围绕“平安中国”主题,推出大型媒体行动――《平安中国》的宣传,重点对受到中央政法委、中央综合治理办公室表彰的全国102个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的平安建设进行全面解读,集中展示这些地市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新经验、新成就和新举措,包括城市防控体系建设、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预防青少年犯罪、安全单位创建、安全社区创建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创建“平安城市”的浪潮。

虽然我国的平安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平安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尚无统一的界定。但许多城市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如广西南宁市提出的目标是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秩序良好、司法公正、群众满意。

广东东莞的目标是将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着力构建‘五个机制’,努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对城市安全的内涵理解不同,所采用的标准也各有千秋。有些城市强调打击组织,有些城市注重打击经济犯罪,而有些城市则强调社会公共安全。同时这些城市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建设计划。

然而,目前看来,在执行过程中,其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些预案过于抽象,只是单纯设置了一些职能部门,对责任的具体履行缺乏明确规定,对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无详细界定,致使工作出现缺位和相互扯皮,有些地方应对措施仍留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强调采用人海战术。实践中,所有政府职能部门都派员参加,无论工商、税务,还是环保部门无一例外,以期形成管理强势。但是这些管理人员既不熟悉管理流程,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也没有处置权,造成所谓“空转”现象,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造成其他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搁置。因此如何总结有益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推动平安城市的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城市个个相似,不幸的城市各不相同。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精彩,同时也会有自己的软肋:有的城市自然环境很好,但交通状况可能很糟糕;有的城市治安状况不错,但收入水平却比较低……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适应不同的人。但是城市的幸福感不是一个有台阶的楼梯,而是一个有短板的木桶――城市总的幸福感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也就是说,一座城市里不幸福的人所能获得的幸福增量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幸福感;而不是相反,用一部分人的幸福来遮蔽另一部分人的不幸。

第9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一、地质灾害状况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区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边和人为削坡建房、修路等形成的斜坡处。年我区未发生新的地质灾害险灾情,全年排险、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截至2012年月,全区有房前屋后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其中已完成工程治理基本消除威胁但尚须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见表1。

(二)地质灾害态势

我区地质灾害大多由强降雨诱发。根据市气象台的《市2012年重要季节气候趋势展望》,今年总雨量接近常年,冬季降雨量偏少,春雨季降雨量偏少,梅雨季降雨量略偏多,台风季总雨量正常略多;影响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比常年略多,可能有1个会严重影响。根据降雨趋势等预测,本年度我区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比常年略偏多。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等分析,我区本年度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在山—山—山一带。其它区域除地质灾害(隐患)点容易发生灾害外,受台风暴雨、强降雨影响,高陡斜(边)坡、山边地带、建设工程开挖或堆土地段等区域可能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预计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与滑坡。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威胁对象

(一)重点防范期

汛期(~10月)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其中5~6月雨季及7~9月台风季强降雨多,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二)威胁对象

依据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预测的地质灾害活动区域,确定今年全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重点街道有2个、社区居委会有7个

根据地质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活动表现等情况,今年的防灾重点《区2012年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三、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并督促区有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建设局作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宣传、指导和监督,督促各街道进一步建设群测群防体系,要组织配备必要的监测、报警工具,加强汛期防灾、应急处置、灾害治理等工作,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防灾监督工作。各街道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把防灾减灾工作组织好、落实好。发生地质灾害险、灾情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职责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情况,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登记造册,建立预警预报、监测巡查的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基础体系,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原则上由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承担;防灾责任人原则上由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居委会防灾责任人由居委会主任担任。地质灾害监测人由受威胁的相关人员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受威胁居民开展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及其相关设施,由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巡查、监测。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各级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人员有变动的要及时调整落实到位。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建设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市政林局、区安监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监察局、区经发局、公安分局及各街道办等单位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局,办公室电话。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预警预防

1.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检查。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在汛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防灾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包括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排查和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新安全隐患排查;防灾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包括对防灾责任人与监测人落实情况、防灾明白卡发放情况、警示牌设立情况的检查以及对防灾工作制度、预案、防汛物资等的检查。对防灾工作不到位的,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及时整改;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且一时不能排险的,要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或者有关部门监控范围,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采取防范措施。

2.制(修)订《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或者防灾责任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发生变动变化的,街道办事处应在3月底前完成《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的制订或者修订,并纳入当地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群众转移预案要在本社区居委会公布,同时报区政府、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及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备案。

3.编制、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本部门防灾工作实际,编制、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工作相关机构与职责,应急决策程序、响应组织、响应行动和响应保障等。

4.开展巡查、监测。我区已建立区、街道、居委会及灾害点四级监测防灾网络(详见附表2《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网络表》),各街道应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建设工作,社区居委会要组织群众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和组织监测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监测,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应加强巡查、监测,对重要隐患要安排专人盯守巡查。发现险情和灾情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转移受威胁人员,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同时按照速报制度要求上报险情和灾情。

5.设置警示标志。区政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划定的危险区域予以公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群众转移预案等,及时制作新增(或险情有新变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由各街道办事处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防灾明白卡应当明确地质灾害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预警信号等内容。避险明白卡应当明确转移负责人、转移路线、自然灾害避灾点(或临时避灾场所)、应急联系方式、联系人等内容。

6.开展预警预报。我区未设气象部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由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会同市气象合。接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后,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到各街道及相关单位,并部署防御工作。各街道可建立应急广播体系,充分利用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和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各社区居委会可通过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方式,将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

7.防范强降雨。我区的地质灾害大多数由强降雨诱发,各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防灾工作制度,采取措施严密防范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

(1)当天气预报日降雨量可能达到50mm(暴雨)以上或累计过程降雨量可能达到60mm以上时,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提高警惕,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2)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时,各街道办事处接到预报预警后,应当适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效运转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逐级将有关信息迅速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区域内的居民,做好防灾的各项工作。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三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防灾负责人应适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街道办事处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四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适时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避让。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五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防灾工作和随时抢险救灾准备(抢险人员随时待命);区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并对其它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挂点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汛期地质灾害转移对象包括: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其他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3)当突遇短时间强降雨(3小时降雨量超过30mm)时,社区居委会防灾责任人要及时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山坡地段的情况,关注雨情,适时组织受威胁的人员转移避险。

(4)按照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防御台风、暴雨的部署开展防灾抗灾工作。

8.落实值班制度。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通讯方式、工作制度、职责分工等信息应上网上墙。汛期期间,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和各防灾单位要实行24小时值班;台风暴雨、强降雨、长时间降雨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期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双人值班,分管领导带班,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必须在岗在位;值班人员要认真收集、汇总各地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

汛期期间市、区两级政府办公厅(室)值班电话和市、区两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工作联系人及电话详见表3。

(二)灾情险情报告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街道、社区或者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区政府和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报告。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

区政府及其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发生特大型、大、中型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和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的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口头速报市人民政府及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同时立即报告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应于1个小时内上报;区政府及其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其它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必须及时续报。

(三)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发生后,区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划定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组织做好人员转移、灾(险)情评估和救援工作,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散。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技术支撑单位,迅速开展应急调查,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有效提供应急保障。灾(险)情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地质灾害险情未消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擅自返回。

区政府负责开展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先期处置工作,负责具体组织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和救灾工作,负责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和救灾工作(灾害体规模较小、危害程度较低的小型地质灾害,在区政府领导下,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地质灾害治理

根据《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危险性、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尽快组织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协调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工程治理;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房前屋后地质灾害点自治工作。

(五)工程建设防灾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评估论证应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工程项目,应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实施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要加强对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切实避开危险区域。各街道办事处要采取防灾措施,制止群众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自行违章建房。

(六)群测群防建设

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各街道要继续推进地质灾害“十有县”群测群防建设,落实好各项工作。

1.应做到“十有”:有组织机构、有防治经费、有防治规划、有应急预案、有防灾制度、有宣传培训、有预警预报、有巡查监测、有监测手段和有警示标牌等。

2.社区居委会应做到“四应有”:应有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班、监测、巡查、速报等制度;应有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名单;应有监测器具、通讯工具。

3.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应做到“四应知”:应知辖区隐患点(易发区)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应急转移和处置;应知灾情险情报告程序;应知巡查监测方法。

(七)宣传培训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做好防灾抗灾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指导居委会利用宣传栏、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等基本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识灾报灾、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对新任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及时组织防灾减灾知识技能、防治责任与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等培训,尽快胜任防治工作。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街道、社区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八)防治规划制定

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根据《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政文[]388号)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在2012年6月前完成编制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经区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指导我区“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