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食品范文

生态食品精选(九篇)

生态食品

第1篇:生态食品范文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

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和化肥,才能真正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物质,也会使粮食受到严重的危害,引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1粮食安全的背景

可以将改革开放作为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就是将我国历史上粮食发展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口数量增加较快,粮食的需求量也在相应增长,粮食产量受到了我国农业种植应用科学技术的影响,无法满足人口过快增长的需求,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温饱问题。在改革开放后,这种问题出现了另一种变化,我国和其他国家密切联系,从而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粮食产量已经能够解决我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但依然存在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问题。因此,现阶段需要加强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解决食品和生态方面的安全问题[1-3]。

2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在不断增长,在满足各种需求后,人们反而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会直接关系到自身健康问题。如果现阶段无法保证粮食安全,动植物激素被滥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都会对我国生态以及食品安全造成较严重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都会产生严重威胁。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大都是化学含量较高的化肥及农药,目的是改善土壤元素比例以及含量,使土壤更加适应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对土壤元素的平衡、对水资源的影响,还是空气的影响都非常严重,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除此之外,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主要的问题还包括农作物金属含量超标,而人们长期摄入重金属物质,容易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如果无法确保粮食安全,那么国民的身体状况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也会遭受打击[4-6]。长时间使用污染物超标的食品,人体内会积累严重的毒素,超过一定阈值后,就会引起人体中毒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几个不同城市内进行调查的成人血液还有膳食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严重超标的现象。

2.2滥用动植物激素

粮食安全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动植物激素被滥用。对于动植物激素来说,一些物质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瓜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明显,在人们食用前,一定要将残留的农药清洗干净,但对于动植物激素问题解决起来却比较困难,无法通过人为清洗干净。在市场上反季蔬菜畅销,相应的利润也较高,如果反季节蔬菜产量不断增加,农民获得的经济利益也会不断增长。因此很多农民都会选择利用激素使瓜果蔬菜生长周期缩短,这无法保证食品安全,也不利于食品的健康发展。瘦肉精是动物激素的一种,能够使动物的瘦肉量增加,如果瘦肉精长期存在人们食用的肉制品中,也会对人体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我国着力提高粮食产量期间,任何技术、任何激素,只要能使农产品数量增加就会被广泛应用。当时国内市场较大,农业市场散乱,对市场监管的成本较高,因此在动植物激素用法用量都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造成较严重的内源性风险。政府作为农作物安全问题的监管者,在社会面临较大粮食压力下,想要根除其存在的风险,难度还很大。因为如果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完全放弃施用化肥、农药以及动植物激素,粮食以及农产品的供给量也会大大下降,我国不断维持的粮食供给平衡会失衡,也可能使我国陷入粮食短缺的危机[7-8]。

3规划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系

现阶段需要对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只有确定两者关系的和谐,才能真正保证我国食品的安全,同时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全。在粮食安全的背景下,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食品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生态面临的健康发展问题,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如果我国对粮食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那么食品和生态安全也无法保障。需要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进行深入有效研究,尽量地考虑多方面问题,综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从而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4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

所谓粮食安全,从内涵角度来说,就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有充足的粮食,能够满足人们吃得饱的问题。如果粮食安全是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的,那么这种状态下的粮食安全不是真正的粮食安全。除此以外,以牺牲粮食质量为代价而获得的粮食高产,对于食品安全来说,也是严重的风险源,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人们仍然面临着粮食危机,不能够将此看作是粮食安全的状态。无论是对我国周边生态环境的牺牲,还是对粮食质量问题风险的承担,都是一种被迫的选择。在解决人们温饱问题后,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粮食安全以及食品的质量问题,对粮食数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同样在进行反思。因此,现阶段粮食的发展方向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只有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同时向粮食安全概念进行延伸,才能为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所谓的生态安全,是一种向前延伸的方向,而食品安全问题则是一种向后延伸的方向[9-10]。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当前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生态生产中,粮食供给是否会超出一定的标准和数量是人们主要关注的内容。粮食供给是否会对我国当前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使生态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是研究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到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主要的思考方向。在石油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食品安全风险。从当前问题来看,农业环境恶化的状态较严重,为了使粮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发展石油农业非常必要。在具体农业生产的环节中,很多地区开始逐渐引入石化产品。因此,在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也需要注意污染状况,因在这些环节中,会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包括除草剂、动植物激素等,这些物质含有的化学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在食物链内循环和表面残留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自然资源受到威胁为代价,需要将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及管理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将改革组织机构以及技术更新作为主要的调整方向,从而满足粮食安全需求。

第2篇:生态食品范文

随着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引入到包装设计中变得尤为重要,衡阳的食品包装设计也不例外。首先,随着中国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过度包装与劣质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可达3000余万吨,并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这些与十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相悖。目前,衡阳的一些特色食品的包装设计过于潦草,无论材料的选择还是印刷工艺的使用都缺乏环保绿色的理念,有些材料具有很严重的污染性,大多数的包装在食品食用后被丢弃,有些包装产生的垃圾无法降解,造成不可循环使用,严重地污染环境以及浪费破坏资源。其次,衡阳的食品包装在自身的运输及储存方面,增加了物流的的包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产生了巨量的固体废弃物。

二、绿色生态设计在衡阳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一)在衡阳食品包装设计主旨中的体现衡阳的食品包装设计的主旨,即绿色可回收循环利用的材料使用。在食品包装的设计初期,设计师要考虑包装材料的可回收利用以及可降解性,从而考虑最适合食品的最佳材料。实现对包装材料的最大利用价值,同时也避免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与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

(二)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体现在衡阳的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食品包装的内包装上,应采用可食性包装,这样既可以避免浪费也可以避免环境的污染;其次,如果是液体的包装,尽量地采用玻璃材料的容器,这样可以循环利用,减少对废弃物的处理;最后,在多数食品包装的材料选择上,尽量采用可降解性的材料,例如纸,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便再利用。

(三)在食品包装设计结构中的体现在衡阳的食品包装设计结构中,设计师应具有绿色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注意食品包装的结构及造型的设计,做到包装的合理化、方便性、环保性及经济性,应根据食品的特性或者容器造型采用合理适度的包装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空间及材料的使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三、绿色生态设计在衡阳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食品包装图形设计中的应用绿色理念在衡阳食品包装设计中要注意体现在其图形设计中。食品包装图形的设计手法分为三种,分别是具象型,抽象型以及意象型。具象型图形的益处在于能够直观地向消费者展现产品相关的信息,表达方式非常直接、具体;抽象型图形的特点是画面很简洁、生动,利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来构造对象,能够把对象物的精神特征表现出来,适合于文化程度偏高的消费群体;意象型通常讲究象征性,提倡理念以及寓意,通过对产品的定位,设定能够象征该食品品牌的理念性的元素,给予象征表现,特别注重意义的表现,有助于品牌的推广与识别。[3]在衡阳的食品包装设计中,绿色的理念无论是通过具象、抽象及意象的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加以表现。

(二)在食品包装设计主旨中的应用衡阳的食品包装设计应处处体现绿色环保的主旨。在一些特色食品的内包装方面,应尽量使用可食性的材料,这样对食品的安全性得以保护,另外也可以被消费者食用。食品包装材料尽量的适度,不要过度浪费,要尽量地节约空间。[4]例如,月饼的包装,过去曾经月饼包装作为奢侈的包装,很多商家为了提高月饼的档次,就在包装上下了大功夫,实际上是让月饼的包装采用了很多非天然的材料,无论从包装的空间还是从包装的造价,都是非常的浪费奢侈。近几年,衡阳的月饼包装都尽量减少无用的装饰与浪费,采用的都是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在包装的空间上也非常适度。这些都是得益于绿色环保理念。

第3篇:生态食品范文

中国的野生蓝莓之乡

野生蓝莓是享誉世界的超级水果,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脑功能等作用明显。大兴安岭野生蓝莓储量占到全国的90%、世界的30%,“中国蓝莓之乡”称号当之无愧。

多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大蓝莓产业发展力度,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建有蓝莓生产加工企业21家,形成了从生产销售蓝莓原果、果汁等初级产品,到蓝莓果酒、果干、果酱、果脯、饮料、罐头及花青素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研发出花青素泡腾片、软胶囊、口服液等十大类160多种产品,涌现出塔河超越、阿木尔北极冰、加区百盛蓝莓、新林依莓等一批建设规模较大、产品附加值较高、企业效益较好的加工企业。全区蓝莓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达2万吨,蓝莓深加工总产值达3.8亿元。

阿木尔北极冰以高档酒为主、超越以中档酒、果干、果酱、口服液为主、百盛公司以饮料、果糕为主、新林依莓公司以女士酒、白兰地为主……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各大企业产品特色鲜明,既避免了产品种类交叉,又达到统一布局的效果。

立足野生蓝莓集约化经营,黑龙江大兴安岭在新林、阿木尔、塔河、十八站等地建设多个人工蓝莓种植基地、种苗繁育基地。2013年以来,林区累计完成人工蓝莓种苗繁育890万株,人工蓝莓种植2.6万亩,野生蓝莓抚育经营22.5万亩。

2009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成为我国唯一的“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2010年,大兴安岭地区被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评定为“中国蓝莓之乡”。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蓝莓花青素、熊果甙、荨麻提取物等主流产品,形成蓝莓功能保健食品、寒带生物药品制造、寒带植物提取物等三大品系30余个品种,于2015年3月成为我国最北部地区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

绿色食品叫得响的地方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全区多数区域仍处于原始状态,森林、水、土壤和大气都保持着良好的自然形态,是我国绿色食品的摇篮,绿色有机食品叫得最响的地方。当前,黑龙江大兴安岭正在全力打造部级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绿色产业作为大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的接续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由分散生产、加工、销售的自发阶段向政府引导、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千家万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转变。目前,全区拥有绿色特色食品企业86家,产品有十大系列786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全区拥有67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其中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已建成全国较大的有机食品基地,开发的绿色食品认证数量位居全国地市之首。

同时,全区特色产品批发市场运营良好,大兴安岭电子商城等交易平台逐步完善,重点扶持的塔河超越、阿木尔北极冰蓝莓酒庄、新林依莓公司、加区百盛蓝莓等企业实现稳步发展。

2011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重点推进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共29项,达产8个,带动就业4779人。

小小食用菌变成大产业

2015年1月至8月,黑龙江大兴安岭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9.32亿元,同比增长32.5%。这其中,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从运作模式到产品研发,从基地建设到产品结构,大兴安岭林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用菌产业推进体系,多元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林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投入资金加强基地建设和菌包厂建设,加大产业宣传及培训力度,逐步建立起以地区为首、县(区、局)为基础,涉农部门、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参加的组织网络体系。

目前,全区共有食用菌基地96个,基地面积19167亩, 2014年以来栽培食用菌1.37亿袋,去年已建成年生产能力300万以上的菌包厂13个,建成加工企业13家,区内市场35处、国内经销场所151处,已初步形成集基地种植、工厂化生产、大棚种植、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富林公司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公司拥有50多种食用菌产品,其中精深加工产品包括营养粉、胶囊、黑木耳钙片等,公司在全国各地销售网点超过100个。

近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黑木耳大棚栽培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全区已建成钢架木耳大棚879栋,今年计划栽培滑子菇2468万袋、灵芝452万袋、平菇423万袋、猴头134万袋、香菇120万袋、北虫草23万袋、毛尖蘑10万袋。

第4篇:生态食品范文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碧波路上一幢三层高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上海同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军。

他的办公场所特点鲜明,在会客室的橱柜里,摆放了各种酒类、谷类、茶叶等有机食品,不用细看,就知道这家公司与农副产品有关。就在这间会客室里,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以及自己的梦想。这位中年男子说话时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在不知不觉间,你会被他身上所特有的乐观精神所感染。

姜军原本是从事创投行业的。在2003年前后,同济大学陈德棉教授发起创办了以创业投资为指向的上海三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中国50多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姜军的研究领域是有机食品方面,通过将近3年的调查研究,他发现我国食品行业存在巨大投资机会,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会让安全性较高的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但让姜军没想到的是,其时,找遍国内所有公司,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合作团队,于是,姜军放弃了原本丰厚的薪水,自己出来创业。

与一般的生态农场自产自销模式不同的是,姜军先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专卖店对外品牌统一称为“海客乐有机食品专卖连锁”。记者在“海客乐”联洋店里看到,除了出售自己农场种植的蔬菜,还出售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有机食品,包括14大类别、1000余种有机食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等,基本涵盖餐桌所需。

截止到目前,姜军已经拥有三大生态农场,包括浙江临安天目山、上海奉贤以及浦东三处。在浦东川沙农场记者看到,政府投资800万元的近200亩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正在做基础设施建设,估计7月份前后可以开始种植。

数次调整创业思路

让理想变成现实,会碰到很多很多实际问题,姜军的创业过程也是如此。比如如何与农户合作这个问题,就让姜军做出了数次调整。

2007年,姜军决定在浙江临安种植高山蔬菜。他选择了位于临安石门乡的林家塘作为高山蔬菜的生产基地。这里地势较高,海拔在800米左右,具有高山蔬菜的自然生长环境,同时这里土壤表面含有来自地壳深处的有益微量元素,在几十公里范围内并无污染源,还有天然的山泉水,同样符合有机蔬菜的生产。这样的土壤种植出的有机蔬菜不仅口味好,营养也更丰富。

但在成立农业合作社之初,姜军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即如何说服农民接受生态种植理念。土地是农民的,在他们眼里,如何耕种,自己更有发言权。几十年的耕种经验让这些农民认为,种菜不用化肥、农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问题在于,种植有机蔬菜,就绝不能用化肥、农药。

姜军只得不厌其烦地跟当地农户交流沟通,并让自己的技术员讲解如何在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管理来保证产量,以及怎样通过生物方式来防治虫害等等。好不容易让农户接受了这种生产模式,但随后又碰到了新的问题。

农民不愿意承受风险,希望做到旱涝保收。最初的时候,姜军为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也采用包干到户的做法,蔬菜由农户种植,公司负责收购。精通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姜军知道,农村包干到户的做法其实是生产方式的倒退,但是这种方式能够激发生产积极性,也有它的合理性。

但这种做法很快就碰到了现实问题,农户为了提高产量,不愿意按照姜军要求去办。 “我们要求茄子长到20公分的长度之后便立刻采摘,但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就让它在地里多长一段时间,最终收购上来的茄子已经变老了,商品品质难以保证。”姜军说。当时合作社里种植了诸如茄子、西红柿、黄瓜、豆角、青菜等,但前几批收购上来的蔬菜由于生长期过长,已经影响到了口感,但是按照约定,公司却不得不以高出市场价三到五成的价格来收购,这让姜军意识到问题很严重。

于是姜军重走“生产队”模式,把合作农户变成自己的员工,统一发工资,统一派工。由公司统一安排生产计划。但这也会带来出工不出力的隐患,因此只能要求农场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扩大,“生产队”模式与公司的整体运营节奏更为合拍。为了满足连锁店蔬菜品种数量要求,农场必须常年做到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每个批次生产的蔬菜可能就只有三五百斤。因此由公司统一管理,产量、生产节奏等都可够自行控制。

连锁模式实现盈利

姜军所在的办公楼一楼就配备了餐厅,专门为附近上班的工作人员提供膳食。姜军和他的同事们也在这个食堂吃饭,但他们的午餐吃得很特别——自己做。

为什么要自己做饭吃?姜军告诉记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及时掌握产品的质量。姜军说:“海客乐店里所有在售产品,在经过质量检验进入销售环节之前,我们都要先吃一遍。我们有个品鉴小组,吃过之后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了品鉴关,才能进行销售。然后在销售过程中,我们也要吃,看看有没有变化,品质是否稳定等,只有通过不断试吃来掌握这些信息。”

其实,能够得到顾客的认可,才是让姜军感到最高兴的事。有一次,有个会员特地打电话告诉他,长期使用有机食品,把困扰自己多年的身体过敏毛病的苦恼给根除了。那一刻,他像一个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心理美滋滋的。

第5篇:生态食品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与发展并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到年,全县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数达到22个;

2、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到年,全县绿色水稻生产面积达到60万亩;

3、绿色食品产量:到年,全县绿色水稻总产量达到36万多吨;

4、龙头企业数量:到年,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0家。

三、组织机构

成立方正县绿色食品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引导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要统一认识,抓住机遇,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和推动我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一是把开发绿色食品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突破口,创建农业精品名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成立绿色食品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和实施扶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对在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6篇:生态食品范文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中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问答,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 术语》(GB/T 23694-2013),风险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办法》的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所有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

《办法》第七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如何确定?

《办法》规定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方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风险等级评定,下一年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根据上一年度风险等级以及《办法》规定的条件相应进行调整,从而明确下一年度的风险等级。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既可以按照《办法》规定的量化评价程序,通过量化分级评定,也可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风险等级的确定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60分。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风险等级评定的基本程序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风险等级评定,一是调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档案,根据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所列的项目,逐项计分,累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二是结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或者组织人员进入企业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需要说明的是,新开办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省略此步骤,可以按照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分值折算确定其风险分值。对于食品生产者,也可以省略此步骤,而是按照《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折算的风险分值确定。三是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填写《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确定表》,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四是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记入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五是应用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果开展有关工作。六是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相关应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水平,合理确定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作为制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的依据。另外,风险分级的结果也可用于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分类系统及数据平台,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信息,实行信息化管理;确定基层检查力量及设施配备等,合理调整检查力量分配。

如何通过风险等级确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

《办法》对不同风险等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二)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

(三)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

(四)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4次。

具体检查频次和监管重点由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第7篇:生态食品范文

[关键词]90后消费群体;从众压力;态度功能;休闲食品

1 导 言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休闲食品企业1917家,休闲食品行业资产总额为2057.4亿元,同比增长18.33%。2013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60.2亿元,同比增长18.12%;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342.98亿元,同比增长15%。可见休闲食品正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消费群体来看,儿童、青年人和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青年人群中则以女性为主力消费群体。鉴于该产业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多着重于行业的总体发展,企业的营销战略等方面的研究,而对消费者的休闲食品态度形成机理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消费行为同看待事物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决定消费行为,如搜寻怎样的消费信息、去哪里购物、同谁去购物、购买什么产品等。就休闲食品而言,态度会影响我们的选择,选择的时候是单凭自己的兴趣,还是会受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90后,休闲食品对他们来说不单是为了取悦自己,有时候也会成为社交的剂,因此,影响90后休闲食品的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重的,界定清楚这些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对生产厂家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制定什么样的促销策略,价格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些有较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学术性的梳理,特别是中国情景下的消费者休闲食品的态度形成机理亟待研究解决,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基于卡茨的态度功能理论,对90后这一休闲食品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的态度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界定了影响该消费群体的休闲食品态度形成因素,为该群体的休闲食品消费行为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全貌式的分析。

2 理论基础

态度功能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茨提出,被用来解释态度是怎样推动社会行为的。这种实证性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态度的存在是因为它对人们有某种功能。人因为需求而产生动机,动机又决定了人的态度。那些预期在未来会遇到某种类似环境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在这种预期中开始形成一定的态度(Soloman,2009)。卡茨将功能分为四个部分:①效用功能――效用功能与基本的奖惩原则有关,我们会根据产品带给我们的利与弊,舒适与痛苦形成对产品的某些态度。假如我们喜欢某种休闲食品的味道,就会对这种休闲食品产生积极的态度。直接强调产品优点的广告,就是体现了态度的效用功能。②价值表现功能――具有价值表现功能的态度体现了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自我观念。一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态度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功能,而且还在于这种产品代表了他是哪一类消费者。消费者为了表明自己的特定的社会身份地位,会形成自己的系列活动、兴趣和观点。③自我防御功能――不论是外来的威胁还是内心的感受,态度都可以通过自我防御功能来保护个体。例如万宝路香烟通过美国牛仔形象不断强化该品牌的“男子汉”形象,那些对自己阳刚之气缺乏信心的消费者也许会通过使用该产品来弥补自己的阳刚之气,进行自我防御。④认识功能――有些态度的形成是人们对次序、结构和意义认识的需要。当人们对一件事情缺乏认知,难以准确判断,或者在一个模糊的环境中面对一种新产品时,常常会产生这种需要。

3 研究假设

一种态度的功能不止一个,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态度可能只由一两种功能起作用,有时甚至只有一种特定的功能起主导作用。90后这一消费群体被称为品牌消费群体,在“品牌概念”熏陶下长大的该群体,普遍被认为由于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从小备受父母宠爱,经济上相对较为富裕,行为上会比较讲究品牌,在意包装精致,携带方便,对于价格不太敏感。但是,事实上该群体对休闲食品究竟持有怎样的态度?具体哪些因素影响该群体对休闲食品态度的形成?哪些因素起主要作用?哪些因素起次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卡茨态度功能理论的框架,力图从效用、价值表现、自我防御、认知四个方面出发,探讨对休闲食品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以期可以解析90后消费群体的休闲食品态度形成的机理。基于以上论述,

本文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90后消费群体对休闲食品的偏好态度由效用、价值表现、自我防御、认知功能四个部分组成。

为了验证这四种功能中,哪些功能对消费者偏好休闲食品的总体态度起主导作用,我们提出了以下四项假设。

假设2:效用功能对90后偏好休闲食品的态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3:价值表现功能对90后偏好休闲食品的态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4:自我防御功能对90后偏好休闲食品的态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5:认知功能对90后偏好休闲食品的态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此外,为了验证这四种功能中,哪些功能对消费者购买休闲食品的金额起主导作用,我们提出了以下四项假设。

假设6:效用功能对月购买休闲食品金额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7:价值表现功能对月购买休闲食品金额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8:自我防御功能对月购买休闲食品金额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9:认知功能对月购买休闲食品金额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为了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90后消费群体对休闲食品态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效用功能的三级指标的设定,我们选用了消费者最为重视的效用功能味道,价格以及享乐,价值表现功能三级指标的设定主要考察消费者对休闲食品在表达身份,个性,体现生活方式方面的意愿,自我防御功能三级指标的设定,我们考虑到休闲食品是一种低价、随意性消费品,侧重于考察消费者对自我的一种防御,即通过与外界的和谐沟通,以达到强化本我被外界接受的目的。认知功能三级指标的设定主要想考察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内容和性能的认知。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90后消费群体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问卷设计,微信发放的形式,共收到有效问卷356份,男性占总样本40.4%,女性占总样本的59.6%。鉴于女性样本比例偏高,随机剔除女性样本69份,剩余有效样本287份,男性占总样本49.8%,女性占总样本的50.2%。

4.2 数据与结果分析

4.2.1 态度功能指标的提取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休闲食品态度功能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休闲食品的态度功能的13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它的KMO值为0.721,说明本研究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表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共提出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59.199%,表明提出的4个因子涵盖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4个维度的α.值在0.7以上,样本总体信度为0.715,说明问卷信度较好。假设1得到了验证,该群体对休闲食品的态度功能由价值表现、自我防御、效用、认知四个部分组成。此外,在因子分析的归类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13个态度功能指标子因素的12个子因素的归类结果与我们预先设想的一致,分别归于价值表现、自我防御、效用、认知4个功能,但价格这一子因素并未归于效用功能,而是归于自我防御功能,一般我们都会认为价格应该归于效用功能,而且价格的杠杆作用非常明显,通常在消费者认为价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价格常常被列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其奖惩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价格过高会乏人问津,价格低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在这里却被归为自我防御功能。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该群体的从众压力较大所致,该消费群体由于顾忌周围群体的看法,因而对用于与朋友一起消费的休闲食品的价格会更加敏感。这在后面的态度功能因素与总体态度和月消费金额的回归分析中也得到了验证。

4.2.2 态度功能指标对总体态度的影响

为了验证态度功能指标对总体态度的影响,我们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验证。设定90后消费群体对休闲食品的总体态度为因变量,从因子分析中得出的4个功能指标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结果来看只有效用功能和自我防御功能两个自变量同休闲食品的呈显著的正相关,初步验证了假设2和4。说明该群体对休闲食品的态度虽然有4个方面的功能,但是只有效用功能和自我防御功能起主导作用,价值表现功能和认知功能在该群体对休闲食品的态度形成中并不起主导作用。享受美食,乐在其中仍是该群体偏爱休闲食品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自我防御功能同总体态度也是呈显著相关,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主要发现,休闲食品对于该消费群体来说除了自我享受、自我满足以外,也是一种社交工具,与周围群体交往的一种剂,但是,这种剂是单纯的给予对方更多就可以达到有效交往的目的,还是会存在其他的原因?对此,我们在后面又对这四种功能与月消费额进行了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了更为有趣的结果,这在后面我们会进一步详述。

4.2.3 态度功能指标对休闲食品月消费金额的影响

为验证态度各功能指标对休闲食品月消费金额的影响,我们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验证。设定该消费群体休闲食品的月消费金额为因变量,从因子分析中得出的4个功能指标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结果来看价值表现功能同休闲食品的月消费额呈显著的正相关,验证了假设7。说明该消费群体愿意为价值表现功能花费更多的金钱,通过休闲食品展现自我,对该消费群体而言,休闲食品已经不是单纯的食品,同时也是塑造自我的工具。自我防御功能同休闲食品的消费金额呈负相关,说明该消费群体对休闲食品拥有极为复杂的情怀,一方面希望通过休闲食品展现自我,但是,同时又受从众压力的影响,在消费休闲食品时会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消费水平,以及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态度,对周围环境的顾虑越多,休闲食品花费金额越少。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休闲食品态度功能因素与总体态度和消费金额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90后消费群体的休闲食品的总体态度主要由价值表现、自我防御、效用和认知四种功能组成,但是对形成休闲食品总体态度起主要作用的是效用功能和自我防御功能。效用功能主要是由于休闲食品的属性所致,休闲食品作为主食的补充,闲暇之余,工作紧张中的放松,边吃边做享受美食的,休闲食品自身的美味以及享受美食带给人的愉悦的属性导致人们对休闲食品有较为强烈的正面情感,积极的态度,与一般的观测结果相符。但是自我防御功能对90后这一消费群体的休闲食品态度起主要作用这一发现,则比较出人意料,目前的调研结果普遍认为,90后消费群体由于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强烈,在选择休闲食品时应该会更注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是此次研究结果却发现,该消费群体对休闲食品的态度拥有更为复杂的情怀,除了注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外,该消费群体非常在意周围群体的感受,受从众压力的影响较大,从众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信念从众,二是行为从众,三是信念和行为都从众,此次的研究表明,该消费群体在信念上认为休闲食品在塑造自我方面有较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行为上则较为谨慎,一方面愿意为此花费更多的金钱用于表现自我,另一方面会充分考虑周围群体的感受,介意群体是否愿意接纳自己的行为,与群体的消费非常谨慎。那么针对这一情况,厂商应该如何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具体建议如下:

我们认为生产厂商在设计产品、制定营销策略时,一方面应该注意到休闲食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味觉愉悦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社交工具,该消费群体有借助休闲食品表现自我的意愿,而且愿意为此付费。厂家在设计产品时,应该充分将这些因素融入产品设计中,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要考虑产品使用的情景因素,由于该消费群体受从众压力影响较大,因此,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避免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

参考文献:

[1]Daniel Katz.The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ttitudes[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60(24):163-204.

[2]Richard J.Lutz.Changing Brand Attitudes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Cognitive Structure[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75(1):49-59.

第8篇:生态食品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食品安全;KAP;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88-04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ood Safety KAP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Chu Panpan et al.

(Lyuliang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Lyuliang 033000,China)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issues related to wide attention by the state and society for a long time.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national socialist successors,whose food safety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cognitive level can not only affect their own health,but also affect the people around,so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food safety education is urgently needed.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ood safety KAP is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Food safety;KAP;Countermeasures

依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目前,国内存在的食品安全事件日益增多,从食品的原材料、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食源性疾病引起的中毒以致死亡事件频繁出现。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他们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不仅影响其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到他们周围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认知水平,解决大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国内针对不同省市及地区的大学生KA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储备不足,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欠缺,难以很好地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预防。本文将从大学生食品安全KAP的现况加以剖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1 国内食品安全现状研究成果

1.1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现状 宋阳等[1]对成都市两所大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全面系统且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体现更为明显,普遍存在不妥的膳食行为,但是却有一定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学习较多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并且可以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叶蔚云等[2]对广州市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平均得分较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饮食认知水平,有意愿接受更多的知识,纠正不妥的饮食行为。赵建刚等[3]在兰州市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该市大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方面的认知现况不尽人意,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营养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增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合理膳食行为的形成。国内很多研究人员都针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KAP进行调查,调查方式虽有不同,但结果都表明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不高[4-14]。很多学生有意愿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但是缺乏强烈的维权意识,仍然存有大量对健康有害的习惯,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1.2 大学生食品安全态度现状 黄晓等[15]以湖南省郴州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表明他们对食品与健康的有关问题表现出高度的关注。金文进等[16]对天水市大学生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表示担忧,大量学生表示愿意多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并希望学校能定期开展一些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宋阳等[1]发觉在食品安全态度方面,其他专业类学生有意愿主动地获取食品安全知识,并且可以引导自己饮食行为的形成,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1.3 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现状 翟艳丽等[17]对山西省两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不高,有58.3%的大学生在购买到不安全食品时会选择不追究的方式,并且很少人在购买商品时会关注食品标签。左群等[18]对上海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的食品安全KAP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薄弱,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大多数采取忍受的态度,而不是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刘晓婷等[19]对某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他们食品卫生的意识薄弱,存在不良的行为。

2 大学生食品安全KAP的影响因素

2.1 大学院校中存在的教育局限 很多的大学院校开设食品专业课程少,尽管有些学校会开设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公共选修课程,但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不是很高,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高校大多是在食堂张贴一些饮食安全知识,很少有集中性的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在校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社会舆论、医学类课程和食品专业类课程中讲授的相关知识,少部分来源于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政府的有关部门及学校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相对落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大多数选择的是自认倒霉的态度,这也与高校相关法律教育力度不强有很大关系。有些院校的专业课涵盖了食品安全中相关内容,因而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比率就会高于没有学习过有关课程的在校学生。

2.2 校园内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普及方式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大量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在校大学生,并针对在校大学生做了很多的食品安全KAP的问卷调查,使高校在大学生中进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拥有了科学根据。由于食源性疾病案例在高校不胜枚举,因此高校也广泛举办校园内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却有很多只侧重食品卫生相关知识,没有完全包含食品安全诸多方面。比如说,欠缺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未举办如何在食品安全方面自我保护问题深入讲解活动等,并且在校生参加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获得学分、通过考试为重要目标,未能端正对于食品安全应该具有的严肃态度,不能实现食品安全有关内容及信息的宣传教育目标。

2.3 国家政策不够全面,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当前中国食品安全政策不够周全,未能进行食品安全分段和有效的监督管理,存有诸多市场监督管理缺失及不到位的情况。2015年颁布的最新装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政府、企业及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个人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政府应该将食品安全工作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计划,增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设的能力,使食品安全工作具有必要保证基础。2008年9月,中国爆发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其原因是某集团为了增加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添加俗称蛋白精的三聚氰胺,致使饮用该集团生产奶粉的婴幼儿患有肾结石的疾病。2011年3月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河南某集团火腿肠中查出‘瘦肉精’。2012年,媒体报道出我国第一个影响巨大的地沟油事件,揭露了惊天秘密:曾在连续一年半的时间内,某企业购进1.45亿元地沟油用来加工7-ACA,使问题产品已遍及医药市场。最近几年连续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足可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种严峻的程度。这均可体现社会中有些食品加工公司没有认真遵循有关政策法令、职业道德,使产出有害产品流进市场,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隐患,带来更大有害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食品安全受到居民的V泛关注,已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借助移动网络和工具获取相关信息很快,对此类热点问题也有很高的关注程度,但由于在校学生对食品方面认识还存在一定缺陷,对有关传言是非判断还存在不足,容易产生误区和错误的认识。同时,还存在有些媒体为了造成社会效应、提升点击量及知名度,对于未经过专业权威验证的食品问题大肆宣传;或是由于相关企业的威胁,不能公开准确报道真实情况,使之有可乘之机,不顾其产生的安全隐患和产生社会危害,导致食品问题加大,最终导致居民信任危机。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大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并将该教育纳入教学目标计划。高校可以通过选修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载体,利用自媒体网络、校报、杂志、校内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加大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力度,增强大学生对于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等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对于食品专业学生,可采用食品安全知识有奖竞赛、考试、现场事故处理和开设食品研究课题等各种学习方法,并开设食品相关课程。大部分调查研究发现电视媒体传播以及网络信息传递是大学生获取的主要方式,该现象表明此后高校应合理加大使用这两种重要的传播媒体传播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通过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努力,在校学生可以在更多情况下,更准确及时地获得到食品方面的信息,同时有能力辨别食品有关信息的真伪。

3.2 加强社会食品安全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更新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建立及完善食品行业标准,大力推广范围和力度,加大行业监督管理的力度。社会应提供多方面信息传达和反馈渠道,加强有关生产销售企业及制造商的行业自我规范并且加大社会媒体的监督力量,多角度多渠道反映问题,杜绝相关行业信息不良的传递链。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大对校园内外商品生产以及销售场所中所有人员的食品法律和制度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并及时落到实处。加强对违法行为惩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犯罪分子侥幸心理。对于一些小食品厂、小作坊以及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小摊贩、游击队的状况,当地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性的统一管理,确保其出售的商品符合有关卫生标准。高校的食堂是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用餐场所,高校应该对食堂的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例如,豆芽没有煮熟会引起食用人群中毒;豆浆应该要用煮熟的大豆,以破坏其中所含的毒素,以防止大学生食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发芽的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的含量很高,食用少量也会导致食物中毒等一些常见的饮食问题。

3.3 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预防机制 为了更好解决食品安全健康行为问题,还需要政府相关职能机构的共同努力合作,并与公共媒体及时配合,相关安全宣传行动成为食品安全常态机制[20]。HACCP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应用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和不断完善,并于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它和CMP监管体系是国际认可的技术体系。HACCP体系主要以预防为基础,是制止食源性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CMP监管体系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进行控制和管理。将两者有机结合是当前行业认可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体系。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内建立HACCP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体系,同时与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协同作用,可用来监控食品生产加工环境和有关人员的行为。同时,应当联合政府监管机构、相关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校内安全机构、相关专业学者以及高校学生,建立大学生保障委员会,建立校园食品安全HACCP和CMP监督管理体系,并按时机制进行工作评价。由政府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和学校各自推举一位食品安全责任人,共同管理委员会协调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制定校内发生的食品问题预防方案及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对应措施,并根据相应时期易发的食源性疾病和校内外存在的食品风险进行阶段性应急方案的演习,以提高在校学生对于食品教育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4 展望

经济发展伴随着我国居民膳食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在我国居民中,营养不良现象与营养过剩现象同在,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为此,开展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的宣教,减少慢性病就很有必要了。大学生是我国居民中的特殊的群体,有关他们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不单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饮食健康,且与其将来接触的人息息相关。虽然大学生对于关于食品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们在食品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仍需接受有关的宣传。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保持着积极主动的了解态度,但在其遇到问题食品时,维权意识较差是大多数大学生共有的,同样提醒学校和社会相关单位应当加大对有关企业的监督,完善食品问题的应急管理控制体系制度,创建有关食品的保障委员会,加强并拓展与学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交流,共同打造食品安全问题的防御体制系统。从多方面对大学生以及校内校外从事食品产品生产有关人员采取针对大学生膳食特有的创新性教育学习,加强对食品相关知识宣讲,纠正大学生对于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理念,养成积极、正确的食品安全行为,全方位纠正和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践较缺乏,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单独开设普及食品安全教育知识相关的一些实践,这就对高校提出了加强相关投入要求,合理把握课堂及课余时间开展工作。此外,还可以展开一些讲座等活动。因此,一方面在大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宣传教育活动,如鼓励其他专业学生选修“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有关课程;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关于政治、经济、学生心理、饮食文化习俗等其他条件的环境,对应相应情况采取有各自特点的宣传活动,纠正不正确认识和观念,拥有合理的饮食习惯,使在校大学生成长为拥有健康以及具有较高的食品安全意识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I

[1]宋阳,张然,张立实,等.成都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02-306.

[2]叶蔚云,高永清,尹章汉,等.广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7-848.

[3]赵建刚,胡云霞,靳素琴.兰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9):93-94.

[4]田粟,赵丽娟,孙磊,等.石家庄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5(5):543-545.

[5]徐上知,张东星,马丹,等.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0):1512-1514.

[6]赵海峰,王慧芬,温凯婷,等.山西省不同学科类型院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10):736-742.

[7]刘小华,占华剑,李舒梅,等.赣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01-1902.

[8]梁洁,向志锐,刘燕文.广东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18-219.

[9]余慧琳,张伟,韩霜.商丘职院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8):79-81.

[10]陈麒,周令.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干预[J].医学探索,2013,11:242-243.

[11]张国富,梁海燕,卜勇军,等.新乡市2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比较研究[J].中国校医,2014,28(2):84-86.

[12]曾芳,孙振球,许林勇,等.西部两县低年级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2):131-135.

[13]李惠,吴锦涛,张爱超,等.某大学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3):70-72.

[14]陈子慧,卢玲玲,李世聪,等.广州市2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4):66-71.

[15]黄晓,李晓东,贺莉萍,等.湖南省郴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2):155-157.

[16]金文进,张燎.天水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3,23(5):110-111.

[17]翟艳丽,张建斌,宋慧娟.山西省两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和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1):880-882.

[18]左群,王忆.上海市三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与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3(2):46-49.

第9篇:生态食品范文

关键词:中部地区;粮食安全;思路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中部六省除山西省以外的其余五省均是农业大省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的集中区域,其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0%以上(见图1~2)。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在全国六个粮食净调出省中,有三个在中部。《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中,将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五个中部粮食主产省列在核心区域,规划要求力争把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到2020 年达到18300 多万吨。中部粮食主产区承东接西,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背景下,为避免走工业化危害粮食安全的老路,提出如下几方面战略思路。

一、落实中部粮食主产区主体功能发展战略规划

落实中部粮食主产区主体功能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以下两点:

(一)中部重点开发区与农产品主产区分工协作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部农业主产区主要包括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两个区域。我国“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重点开发区包括“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中部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开发区部分区域的交叉重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城市扩张与保护耕地之间的潜在矛盾。随着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推进,在缺少配套措施约束的前提下,挤占耕地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此,中部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应该首先以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中部粮食主产区优质耕地较多,实现开发和优质耕地保护二者之间的有机协调,成为“四化”推进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发掘中部粮食主产区集中连片的规模优势

我国“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战略布局中,中部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两大区域。其中,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是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棉花、大豆和畜产品的产业带;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优质棉花和油菜、畜产品以及水产品产业带。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和长江流域主产区在我国“七区二十三带”中是典型的农产品集聚地区,抓好这两个地区的发展对粮食主产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要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形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于此类地区,应该纳入政府重点支持范围。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到2020年,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以此为契机,应加快集中连片地区中低农田改造,喷灌、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与维护,集水和节水灌溉,山区的梯田修建,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土地整治等。大力支持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充分发掘集中连片地区粮食规模种植优势,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二、建立中部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中部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包括:建立重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拓宽重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补偿渠道,以及激发中部粮食主产区生态种植的积极性。

(一)建立重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主要有禁止开发区中的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和流域水环境。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粮食主产区已列为限制开发区,所以重点粮食主产区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已具备政策基础。粮食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是提供商品粮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只能作为辅助功能,是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粮食生产不仅是通过利用资源,产生排放的产品产出过程,而且还具有提供生态功能价值的功能,如净化环境、美化田野、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等。此外,基于粮食的公共物品属性,社会公益性很强,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并且供需弹性小、投入回报率低。鉴于粮食主产区的独特性,将粮食主产区(或粮食主产县)分步骤、无差别的纳入生态补偿政策扶持范围,采取与重点生态功能区,或者部分与禁止开发区相同的补偿政策,是坚持以人为本,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

(二)拓宽重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补偿渠道

农业补偿的范围广、补偿资金量大,如果全部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国家财力难以为继。因此,在补偿范围上应明确界定,在补偿渠道上应多方筹资,广辟来源。可采用国家、地方、企业等共同出资的多元化补偿格局。补偿范围的重点应是能够修复环境,易于实现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重点领域。

首先,建立稳定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重点是对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修复行为进行补偿。在地方财力相对充裕的地区,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作为补偿基金。

其次,建立发达的主销区对主产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补偿粮食主产区的机会成本。以增长对主销区财政提成,提高机会成本税、耕地补偿税等政策,对粮食主产区生产外部性进行有效补偿。

最后,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补偿,即以贴息无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在河南、安徽、江西等粮食主产区设立诸如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提高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中部粮食主产省可以设立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向粮食主产区倾斜,适当增加贷款额度。对各银行的涉农贷款,放松存贷比考核标准,解决支农资金制约问题。

(三)激发中部粮食主产区生态种植的积极性

中部粮食主产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供给,使得该地区农民的主要来源为比较效益较低的家庭经营,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见图3),严重妨碍了农民务农积极性。为了维持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中,切实执行“谁受益、谁付费,谁保护、谁受偿”的资源补偿原则,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首先,对保护耕地者给予补偿。补偿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和经济个体,因为地方政府为保护耕地而放弃当地开发建设获取更高经济收益的机会。补贴为国家提供粮食安全保障的各个粮食经营个体。

其次,对高效集约利用耕地者进行补偿。对努力避让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行为予以补偿,建立有利于土地资源科学配置的利益调节机制。

再次,对改造中低产田质量的行为进行补贴。对使用有机肥、农家肥,进行生态种植和耕地修复的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生态补偿。

最后,对提高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水平的农户进行奖励。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激发家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保护耕地,改善粮食种植外部环境的内在积极性。

三、加快中部粮食主产区食物加工和监测技术创新

加快中部粮食主产区食物加工和监测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开展粮食生产加工及食品安全监管技术创新

开展主要农作物定向调控关键技术、粮食生产数字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粮、棉、油、蔬、果等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的生理生态机制,有害生物控制与粮食质量安全,生态储粮等基础研究。开展粮油、果蔬、畜禽产品、食品添加剂绿色制造等关键装备开发。开展食品包装材料、发酵食品、食品配料和特殊专用食品等技术集成示范。开展食品分子重要生物活性物质靶向作用机制,食品生物工程代谢组学理论等重大基础研究。开发现代优良食品微生物高效筛选,蛋白质分子修饰与功能化改造,糖与油脂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突破食品非热加工、生物制造、高效分离和节能干燥等核心技术。

此外,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开展食品加工在线无损检测等装备与技术研究,开发传感器、可视芯片仪等快速便携检测设备。开展食品有害物残留物减控,贮藏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预测预报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克食品高精度快速在线检测和智能化监控等共性核心技术;构建食品安全精准溯源、预警体系和评估方法。

(二)打破国外粮食加工技术垄断,大力发展粮深加工

目前,中部粮食主产区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通过自身积累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的可能性不大。从全国来看,大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位于东部地区(见图4),位于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受资金和效益的限制,中部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自身造血机能差。从粮食加工设备看,现在粮机装备制造业主要以生产小型成套和单台大型设备为主,但大型关键设备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产品技术含量少,稳定性差、耐用性低,重要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尚未摆脱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滞后”的恶性循环。

因此,从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角度,应加大国家粮食加工重大关键技术立项,加快技术创新速度,依托公益性农业研究机构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重大突破性研究。地方应用型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应与地方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创新体系,立足粮农增产和增收,整合粮食产业链资源,构建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开发粮深加工和饲料加工技术,实现中部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粮食物流体系建设

推进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加强中部粮食主产区基层粮库仓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以及建立完善的粮食收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

(一)加强中部粮食主产区基层粮库仓房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基层粮库仓房建设,以县为单位对中部粮食主产区国有基层粮库进行合并改造。能利用的库区继续保留,条件不具备的库区采取置换、征地等方式重建粮仓。根据区域辐射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的大小,确定仓库建设规模,彻底解决小、散、零问题,把中部粮食主产区国有基层粮库打造成现代化粮仓,争取全面实现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电子监管系统,以提高粮库利用效率和自动化监管水平。

(二)建设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

疏通和建设粮食主产区同主销区之间跨省区粮食物流通道和节点,加强电气化铁路粮食物流通道建设。使省区间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装卸储运等整个流通环节管理快捷高效、节省成本。建议国家应该稳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流通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使销售、加工、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运作,减少各方面的不确定性。此外,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扎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仓储设施建设。

(三)建立完善的粮食收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粮油产品质量和粮油产品安全档案内容的数据库,这不利于监管部门掌握粮食收购企业的经营动态和经营粮油的质量。为此,积极开展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依托各级粮食检验机构对当年收获的主要粮食品种进行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质量信息反馈,率先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建立省、地(市)、县三级粮食质量信息数据库,把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中涉及粮油产品质量和粮油食品安全档案的内容都纳入到粮食收储数据库中,定期向社会,为政府决策、调整结构、指导生产、优化品质等提供决策依据。

五、加强粮食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粮食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应加强对粮食安全全方位的监管,以及构建中部粮食进出口贸易安全监管体系。

(一)加强对粮食安全全方位监管

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流通管理工作停留在粮食收购上,没有形成对粮食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方位长期监管,影响粮食市场整体监督力度和效果,这个问题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十分突出。为此,引入物联网技术,采用重点监管与日常监管并举,实现粮食各环节、长期、多方位监管。收购期间对粮食收购、生产加工企业重点监管,收购结束后对加工企业、分散经营户日常监管。做到“重管理、重服务,以管为主,以罚为辅”。对中部粮食主产区粮食储存环节的仓储设施和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原粮在储存期间和出库时的质量安全;对中部粮食主产区粮食运输环节的粮食质量和粮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促进中部粮食主产区粮食市场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追责到库、追责到人,避免出现粮库亏空,无法追责现象的发生。

(二)构建中部粮食进出口贸易安全监管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转基因作物等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掌握国际组织有关农业规则和标准的要义,充分发挥与欧美等有关发达国家农业磋商机制的作用,以最大程度维护我国粮食产业利益,积极应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限等有关问题。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使粮食贸易政策和国内产业发展政策协调。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农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积极性,保障国内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构建中部六省粮食信息数据收集、贸易监测在内的一整套粮食进出口贸易体系,并且将现有中部地区5个粮食主产省省内外、国内外调入调出全部覆盖。通过建立粮食进出口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实现粮食主产区和三大主要作物品种的全覆盖。并跟踪监测粮食进出口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实行定期公布制度。

参考文献:

[1]任正晓.生态补偿不能忘了粮食主产区[J].中国经济周刊,2011(35).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 [Z]. 2006-05-13.

[3]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国际合作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Z]. 2012-01-11.

[4]国务院.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Z].2009-04-08.

[5]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