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

第1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一、办事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西城街道办事处农经站现有三人上班,其中一人为站长;就农村财务管而言,一人为“村帐乡代管”(现按要求全市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的会计,一人为出纳(主要管理帐户和单据)。从2003年起全市要求实行“村帐乡代管”,做到每季度做帐一次,并在每次做帐结束后由办事处农经站打印好财务公开表,在各村进行公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使全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广大农民对本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较好的实施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减少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通过实施村帐乡代管,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现在,全办事处绝大数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开展并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好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村(社)财务委托。但是,也发现在农村财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尽管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但办事处的个别领导和部份村“两委”主要干部不把村(社)会计委托工作当作一回事,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顺利推进的难度。因而造成已经制定的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实,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2、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如有的地方以白条收费并且对收取的款项采取不入帐而截留收入;有的地方不按制度规定采取现金结算,对超出备用金的部份现金也不及时存入银行,在开支上把钱用了再说,造成无法开展事前监督;有的地方出现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没有对口用在规定的用途上,而是将其挪作他用;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

3、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民主理财组织还未健全,出现财务监督缺位;有的地方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将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4、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份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有相当一部份完全是新手,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有相当一部份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知道农村民主理财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要么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的权力,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失去了民主理财小组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无法做帐和公开、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疏于监督,严重影响的农村财务管理和公开的质量。

5、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就调查了解的9个村(居)委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有4个,只占44%;有的村(居)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象堆乱纸一样的堆放着,根本就不是什么档案,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致使财务档案失去连续性,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二、听到的呼声和要求

1、加大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的工作力度。由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农民群众在知道农村财务管理“委托制”的好处之后,纷纷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委托”的工作力度,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强培训。每年针对农村财务人员、村(居)委主要领导、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举办专门的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管理和监督农村财务的素质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制”的认识,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制的领导,强化实施农村财务委托的措施,按照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农村财务的委托,规范全市农村财务的管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乡镇、办事处的领导要把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做到亲自过问,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各自的相应工作。

2、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切实加大村(社)会计委托的工作力度。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的通知》(府办发[]102号)对农村财务实行委托,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农经站专人农村财务,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对农村财务实行电算化管理是推进农村财务委托的进程,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要把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实,这样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否则农村财务的管理将会形成由混乱到理顺到规范再回到混乱的怪圈,使农村财务管理永远也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只有对村(社)财务实行了电算化管理才能做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而避免再次出现混乱的现象,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3、规口管理专项资金。

对所有属于村(社)集体的资金,包括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都纳入财务帐内核算,形成一个漏斗下;实行银行帐户结算和管理,杜绝现金结算,保证各种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运用,便有限的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4、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民主理财机构。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农业局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川府办发[]98号)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构及其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规范化。并按照全市统一明确的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和方式搞好农村财务的公开,做到每笔开支都进行详细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民主理财的质量。

第2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保障村民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辽宁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二、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基本原则

实行村会计委托制,必须坚持民主自愿原则,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施行;必须坚持“三权不变”原则,在会计核算办法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

三、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村会计委托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务、财务公开水平,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新增债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四、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主要内容

1、明确机构设置。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各镇(区)成立村会计委托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办设在镇(区)农经站,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资金项目的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审核、监督及部分档案管理等工作。

2、完善人员配备。办主任由镇(区)农经站长担任,办按各村实际业务量设置记账会计和现金会计。办的人员配备,必须坚持权、钱、账分离原则,必须坚持直系亲属回避原则。办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持证上岗。办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调换。

3、建立三级监督机制。一是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的每笔收、支必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监督,并签字盖章后方可报账;二是乡镇办监督。办会计对每一笔村级收支原始凭证在入账前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票据,要坚决退回或补办;三是审计监督。市农经总站和镇(区)农经站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或检查,同时监督办人员是否履行职责。

4、规范办工作。根据村级财务规章制度要求,要健全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票证管理、结算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使用规范的收支凭证,定期核算,及时公开。

5、实行会计电算化。各镇(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加快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步伐,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并建立健全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五、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健全和完善会计委托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2、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各镇(区)要加大对村会计委托制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组织、监察、农业、财政、人事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加强指导,努力提高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水平。

第3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调查

一、近年来东坡区加强和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情况

近年来,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东坡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实践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新,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1.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009年11-12月,东坡区试点性地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搞好试点工作,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工业镇(松江)、一个农业乡(金花)、一个街道办事处(大石桥),探索性地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对开展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后,由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区级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成员单位深入现场指导,共同探讨、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2010年7-10月,为巩固工作成果,在试点基础上,东坡区结合即将开展的村级干部换届选举工作,首次在全区全面开展了村级财务清理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全区24个乡镇、街道所辖的220个村、62个社区的522名村(社区)党支书、主任,全面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此次共组织审计人员147人,审计资金总额为19904万元。经审计整改,归还原资金渠道6.26万元,已调账处理金额19.30万元,自行纠正258.19万元,通过审计查出违纪金额4.4万元,由区纪委立案查处2人,组织处理2人,正在调查1人。通过审计,全区村(社区)的会计基础明显加强,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为加强村(社区)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农村财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东坡区还开展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全区24个乡镇(街道)40个村(社区)党支书和村主任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交叉审计,对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对农村“三资”进行了全面的核实清理

东坡区继2007年合村并组财务清理和2009年农村“三资”清理之后,2010年7月,按照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决议精神,对除政园合一的两个乡镇以外的24个乡镇(街道)的220个村、62个社区自2007年3月1日以来的集体“三资”及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清理,与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推进。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个别问题多,群众意见反映大的村组进行了重点清理。对下拨资金、土地补偿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等进行了重点审计。通过核实清理,摸清了全区集体资产存量,界定了产权,规范了账务,健全了制度,切实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干群关系得以改善。

3.加强村级财务制度建设

从2007年以来,东坡区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规范票据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变动移交制度等。对集体资源利用实行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2011年又制定、修改完善了《眉山市东坡区村组财务管理制度》、《眉山市东坡区村(社区)财务双代管实施办法》下发各乡镇、街道实施。

4.大力推行村财乡镇代管的新模式

针对农村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素质不高,财务支出监管薄弱等问题,自2007年以来,东坡区积极试点,制定并出台了《东坡区村账乡镇管理办法》(试行),大力推行村账乡镇代管新模式。目前,全区24个乡镇中,实行村会计委派制的有2个乡镇,实行村账乡镇代管的有8个乡镇,实行钱账双代管的有2个乡镇,其中三苏乡的村级财务已实现会计电算化。2012年,东坡区拟全面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在全区每个乡镇、街道设立村财中心,在保持“四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财中心对所辖村(社区)的资金和会计业务集中统一代管,并实行电算化管理。

二、认真开展调研,查找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端

2011年底,省、市、区财政部门联合对全区部分乡镇农村村级帐务与财务管理开展了一次调查,尽管区财政和农经部门及各乡镇在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个别乡镇从事村级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由于业务素质、文化水平和政策水平的差异,使村级帐务与财务管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行政村还存在家底不清,产权不明,无资产台账,集体资产出租和发包不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存在一定差距;帐务处理与财务管理与制度不符;会计档案遗失,管理不规范;民主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现象,造成工作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村会计人员变动频繁,会计经验积累不足,政策业务水平低下等。针对以上情况,区农经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政策规定,对规范村级帐务财务管理制定了新的举措,以达到全面规范农村村级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东坡区探寻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新思考

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和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采取区(县)财政、农经和乡镇、村联动办法,统一宣传口径,统一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选择先进的适合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办法,对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进行全面彻底的规范:

1.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

一是在全区范围内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党委政府应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人负责,为各村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各村管好财,理好财,让他们懂得聚财生财与用财的道理,增加和积累更多的村级财力,用有限的财力,为村民们办更多的实事;二是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按制度办事。三是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理财教育,把政策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和理财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2.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是在在各行政村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理顺产权关系,维护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要求各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或本社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明晰资产所有权,进行产权登记。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情况,做到账实相符、帐帐相符和帐表相符。

二是建立资产台账,各村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将所有集体资产纳入管理范围,全面、及时、准确反映资产的使用、经营和管理状况,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是搞好资本营运,盘活存量资产,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点,搞好资产经营。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效,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值,资源性资产重点抓开发,福利性资产重点抓保护。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的。

四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是规范各村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各村征地补偿费应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严格执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并定期向村民公示。对征地补偿费收支原始凭证应单独装订成册,归档管理。其次是规范“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社)集体兴办生产、公益事业要求社员出资、出力的,应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管理办法来筹集资金,在向群众收取时,要开具统一的“一事一议”筹资收据。“一事一议”收取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全过程监督,使用、开支情况要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公布。

五是正确处理“村改居”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在“村改居”过程中,应搞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处置资产的,资产处置方案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杜绝一切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的行为,以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村级财务管理的关键。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各村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应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报销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要求各村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4.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

推行村(社)会计委托,是各乡镇近年来针对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的一种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四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和财政所,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村民集体财产的保护加上了一道保险,使村级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更切实有效,也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保护村民集体资产安全和干部安全,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密切干群关系。全区应全面推行三苏乡村(社)会计委托的成功做法,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以便更好的实现群众监督。办公设备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或区财政预算。

5.搞好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规定,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和其它需要公开的财务事项。财务公开栏应固定设在村级办公地、或群众集体居住地、或主要交通路口等方便群众阅览的地方,财务收支要在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要及时,做到每季度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财务往来较多的,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开一次。涉及村级及其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公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可靠,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民主理财小组要充分履行职能,坚持原则,认真听取和反映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参与制订本村的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有权监督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6.加大审计力度,强化会计监督

农业、审计、财政等部门应以经济联席审计会议形式,协同配合,区级农经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有固定的审计人员,有计划地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建立审计的长效机制。

7.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和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重点抓稳定财会人员队伍,加强村会计和村干部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各村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应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经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审核。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财会人员。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农经部门应加强对农村财会队伍的管理,与财政部门共同做好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发证、年检等工作。每年均应从财政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组织村级财会人员和村干部培训一次,培训学习会计制度、财经法规和政策,教育和督促他们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保护和支持村级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其合法权益,对违反财务规定的单位和会计人员按有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第4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三资;加强管理;意见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月29日

近年来,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一直是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相当一部分农村集体存在“三资”管理混乱,村干部随意开支,财务状况不公开、不真实,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不明晰、账目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土地等资源私自转包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和农民越级上访事件的频发,导致一些经济案件的产生,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如何解决好农村三资管理问题成了各级领导和普通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护集体资产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根据国家各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了《阜山镇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阜山镇的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一、明确集体资产管理的范围

(一)产权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具体包括:

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和林木、山岭、四荒、滩涂、河道、沙场、水面等自然资源。

2、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购建的水利、电力、交通、通讯、房产等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等生产设施。

3、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兴办或者兼并的企业资产。

4、集体经济组织在参与组建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联营和中外合资、合作等各类企业中享有的权益。

5、集体经济组织与有关单位共同出资形成的公益设施中占有的集体资产。

6、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产和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短期投资、应收款项、拨付资金等流动资产以及承包、租赁、拍卖等形成的资金。

7、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形成的所有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库存物资以及其他低值易耗品。

8、集体经济组织接受资助或者捐赠等形成的资产。

9、以集体名义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借贷、担保等业务,或者为其他个人办理工商、卫生、税务、车辆等营业执照、登记证和牌照的。

10、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和其他依法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资产。

(二)产权虽不属于农村集体所有,但有明确授权集体管理的各种资产,具体包括:

1、政府和其他部门投入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办公、教育、医疗等设施,授权农村集体管理的资产。

2、政府和其他单位无偿借予,授权农村集体管理的资产。

3、政府和其他部门拨付的各种转移支付、项目建设补助及奖励等资金。

二、严格集体资产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一)依法进行登记。要求对资产的来源渠道、相关文书、数量金额、现状、存放地点等基本情况做明细登记。

(二)评估确认价值。属于新购建的资产,按照其实际支付买价加上相关费用,按交付使用的决算价格计价;属于接受捐赠等渠道得来,没有原始价值的,必须经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和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按照市场原则确定价格。

(三)统一入账管理。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评估确认的价格由村主管会计进行入账管理。能够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的,必须以此凭证入账,不能取得有效原始凭证的,必须经过民主理财后入账。

(四)严格资产处置程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依法决定其资产的经营和处置方式,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但必须严格遵照和履行以下有关程序,缺一不可:

1、年初计划。结合各村年初的会议将资产处置方案和会议研究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加盖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民主理财小组印章上交驻村工作区,由包区两工作计划和村务公开工作,对本年度的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变更情况进行研究,并在第一季度村务公开工作中进行详细公开,让群众及早了解集体资产处置信息。

2、会议研究。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属一旦决定要变更,就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表决同意的人数必须达到到会人数的2/3,方为有效,同时要求留有详细的会议记录。会议召开时,必须有驻村工作区和经管站人员参加。

3、上报审批。各党支部、村委成员审核签字,报政府审批,经镇长批准后执行。

4、法定公示。政府批准后的资产处置方案在执行前要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要经过村委广播,张榜地点必须在村显要位置,张榜时间不得少于7天,需要采取招标确定经营者的,同时公示。

5、公开实施。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经营或者租赁经营的,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职权压价发包、低价出租集体资产或搞暗箱操作。经营者应当采取资产抵押、预交承包费或者其他担保方式进行承包、租赁经营,并依法签订合同,合同一式三份,报经管站存档一份。

6、集体土地、林木、四荒类资产的经营承包,严格按照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我镇有关土地承包工作规范和流程依法执行;集体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阜山镇农村财务委托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和相关补充规定执行。

(五)完善民主理财。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3~5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同时赋予他们监督、检查、审核农村财务的权利,要求他们全程参与农村财务收支审核工作,并由组长在原始凭证上盖章方可入账,还赋予他们依法否决村委不良财务收支和向政府反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面问题的权利。村委每年从转移支付中支付一定经费保证他们正常开展工作。镇政府统一为每村配备民主理财印章一枚和民主理财记录簿,保证他们依法履行责任。

(六)加强审计监督。一是强化村务公开,保证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接受村民监督。镇政府经管站、政工办、党政办、电教中心组织人员检查;二是强化账前审计,加大违规单据和不合理开支退返力度,并定期公开财务审计出来的违规信息,严肃农村财经纪律;三是对于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及时参与调查审计,做出答复和处理意见。

(七)强化会计管理。严格落实《山东省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的要求,一是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辅导,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性工作,常抓不懈;二是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将镇政府对农村会计的责任制奖励基金用好;三是在确保农村会计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注重研究会计队伍新老更替和年轻化问题。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也要保证农村主管会计的转移支付误工补助,不得低于其他两委成员享受比例,同时也要保证正常的农村财务办公经费,不能满足财务办公经费的村,不得在转移支付中报销任何办公费用。

三、制定集体资产管理的责任奖惩规定

(一)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二)出现不按以上程序研究、审批、公开、招标的,每发现一次,扣除直接责任人转移支付误工补贴200元,并给予全镇通报批评。

(三)利用职权非法确定承包人、压价发包或者低价出租集体资产的,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并对直接责任人处以造成经济损失金额百分之十的罚款。截留、挪用、贪污、平调、私分等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造成经济损失金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罚款,罚款从其转移支付误工补贴中直接扣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集体资产丢失被盗的,每发现一次,扣除直接责任人转移支付误工补贴500元,发现村干部参与盗窃破坏集体资产的,扣发当事人全部工资和转移支付误工补贴,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农村财务人员出现、、造成农村集体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累计两次将由驻村工作区和经管站对其重新考察,直至按程序免去其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对于产权不属于集体所有,但明确授权集体管理的资产,出现损坏丢失的,能够查明责任,明确责任人的,由责任人依法赔偿或恢复其原状;不能明确责任人的,由政府统一给予资产补足或恢复原状,因此发生的费用从该村的转移支付办公经费中列支。

《阜山镇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个别村日常招待费较高;个别村集体资金未及时上交双代办接受代办;个别村单据审批不全面,程序不规范。对此,我们就如何预防和化解这些问题采取了如下办法:

1、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好资产管理、账目管理、开支程序管理和会计人员管理。各村对资产处置、土地出让等产生的收入和资金支出必须进行公示,让群众明白资金来源和去向;要真正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作用,严把日常开支申批关。

第5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一、基本情况

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3万人,耕地面积71.4万亩。自1997年以来至目前已以镇(街道)财政所、经管站为受托,成立了“村级会计服务中心”,对全市198个行政村的财务实行了会计委托服务。至年末,在9个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村级会计服务中心”中,配备了专(兼)职服务人员32人;年度代管的村级资金额9723万元;代管的村集体资产额332455万元;为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在2003年,经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批准,印发了《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由市经管局统一制定了“财务预算、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会计集中办公制度”、“民主理财及财务公开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专用票据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筹资筹劳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管理制度”等11个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制度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工作规程”及“关于农村会计账簿表据设置及使用说明”等。年,按照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通知》的通知”(鄂财会发[]47号)要求,我们对各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村级会计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在本市得到了贯彻实施,完成了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

二、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村级财务管理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目前已形式一套较完备的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的一些具体规定和办法。以上法规政策从村级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民主理财及财务监督、财务报告和会计档案、奖罚等方面做出了全面、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指导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依据。

(二)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财务处理科学规范。各服务机构严格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为各村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收支和往来明细账,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分户记账;如董市镇、马家店街道办事处财政所还在全市率先推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财务处理、账簿设置、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规范到位,中心的功能不断显现。二是大力压缩了管理费用及其他非生产性开支,能使有限的村集体资金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发展经济上,确保了当年收支平衡。三是村级债务不断化解,有效减小了财务风险。四是村级集体资产总量稳步增长。年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达37572万元,相关的财务比率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日益稳健。

(三)村级财务管理措施不断细化。一是村级财务实施预决算制度。村级财务预算由村委会每年年初在中心的指导下按规定编制并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村级财务决算在每年年终根据中心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后张榜公布。二是村级现金实行专户管理。取消原来各村自设的银行账户,由各财政所在银行统一开设“农村账目管理中心”账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级预留备用金不得超过规定的额度,超过的部分必须于每月报账前缴存;对于大额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安置费等收入必须于当天缴存专户,严禁坐收坐支。三是加强票据管理。村组织收取的各种款项必须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每村循环量严格控制数量,领取时办理登记手续,使用完毕再领时,先由审计员对每一份票据审核签章,确认其收入全部缴存专户后另发新票,票据严禁借给他人或挪作他用。四是规范资金支出流程。根据开支额度大小,将资金支出流程分为一般流程和特殊流程两个类别。一般流程的程序是:原始票据由经办人签字说明事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准予报账、村主任同意列支、记账中心审计员审核准予入账后,由统管会计开具支出传票、村填写拨款申请书、财政所所长签字同意后,资金会计拨款。对于生产性开支在规定额度以上、非生产性开支控制额度以上的支出执行特殊流程,即先由村委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拿出方案、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财政所审批后按一般流程处理。

(四)民主管理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村民(代表)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与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识逐步增强,能够一定程度地行使政策所赋予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各村民主理财的组织。均由各镇(街道办事处)行文配齐了5—7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民代表参与村级决策、充分表达个人意愿,为村级发展和监督村级财务发挥了积极作用。村委会能按财政所的统一要求,每季度及时、真实、全面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全年公开的次数一般不得不少于4次。广大村民通过村(财)务公开栏,及时了解到了村级财务现状,民主监督工作已经得到有序开展。

(五)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凭证审核制度、资金对账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一是坚持开展例行审计工作,中心审计员每月报账时,负责对村级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进行账前审计,确保入账的各项支出真实、准确、合规和手续完备,真正起到了“源头防腐”的作用,同时有效防止了新增债务的发生。二是深入开展村干部离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年度财务审计等全方位的各项审计工作,及时公布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为监督严格执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的一个创新模式,“四位一体制”的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涵盖了“村民自我民主理财、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进行账前审计、会计服务中心记账、村级财务收支及时公开”四大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为补充,构成一套完整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理财体系,它进一步完善了村集体财务的监管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迅速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改变了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促进了农村经济民主理财、科学理财和廉政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效益,有效地节约了村级行政管理成本,并让群众拥有了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存在问题

(一)集体资产管理尚有欠缺。如《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投资开发的果园、鱼池发包给个人,应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用于偿还开发成本和集体债务。但目前有部分村对这类资产管理不到位,从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取这部分承包费,造成集体投资长期得不到偿还。《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村组织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和产品物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按年综合折旧率5%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本来是对固定资产损耗的一种补偿,是今后重置固定资产的一种资本积累,但目前所有的村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进行这一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净值一直高挂,造成虚增了集体资产。

(二)公益事业建设亟待规范。据对马家店街道办事处的调查,一是村级自来水管理缺乏规范,年全处村平近万元。有的村却无这方面支出。由于缺乏自来水管理的硬性约束,自来水管理支出年年递增,成为村级开支不断增加的“花包口”。二是通村(组)公路及其他建设,存在少数盲目攀比、不量力而行的现象。

(三)民主理财责任亟待增强。村级组织的各种收支单据虽然经过“三签一审”,(经办人签字说明事由,村主任签字同意列支,理财小组集中审核后由组长签字同意报账,服务中心审计员审核后加盖准予入账专用章)但仍有部分村的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民主理财小组组长责任心不强,理财纯属应付差事,村级组织的民主理财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会计基础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实行村级会计委托记账以后,会计工作得到了强化,但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少数支出票据不合法,会计凭证要素填写不齐全,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会计账簿登记不规范等现象。

四、工作建议

(一)完善具体管理办法。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掌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目前的重中之重是出台或完善关于“误工补贴、公益事业建设、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办法。其次是要制定村会计报账员规范,加强对村级报账员的约束和管理,增强村级报账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外,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日常考核、年终汇总和与奖惩挂钩,并张榜公布。

(二)实行“三代管”。即在现在的代管账务、资金的基础上,增加代管村级各种合同。一是要强化书面合同行为,对各村发生的重要经济行为,要尽可能采取书面合同的方式进行,杜绝口头协议,避免人为增加管理难度的现象。二是建立村级合同鉴证和备案制度,对村级发生的各类经济合同,要由各财政所或经管站予以鉴证,并报各财政所或经管站备案。三是对合同的要约、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督,全面掌握村级资产经营状况,杜绝白条收款、无条收款、隐瞒收入不报或坐收坐支的现象。

第6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1.1农村会计制和会计工作电算化全面实施

推行农村会计制,实现农村会计工作算化,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大安市18个乡镇全部实行了会计制和会计电算化管理。

1.2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深入开展,财务公开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大安市223个村都已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各民主理财小组大都按时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认真维护了农民和村集体的合法权益。

1.3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加强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力度和监督检查

农村审计是加强农经管理的重要手段,全市农村审计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审计,配备农村专职审计人员102人,已全部持证上岗,市农村审计站共建立标准审计档案 24卷,2009年全市市乡两级审计站,在全市农村已审计单位453个,审计资金总额8444万元,查出违纪资金金额164万元,经济处罚人数168人,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1.8万元。通过强化农经审计监督职能,全市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1.4严格执行“六步工作法”,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化建设进程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实事,大安市18个乡镇223个村已广泛开展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全程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六步工作法”,在农村凡涉及农村群众利益的事情,都必须严格执行“六步工作法”。目前全市18个乡(镇)的223个行政村在财务管理方面群众满意率为95%,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的不良现象。

1.5 认真开展全市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建设,适应农村经济改革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以及为了强化农村会计基础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安市农经局于2009年8月30日~9月12 日对全市18个乡镇223个村的农经财会管理人员,分两期举办了培训班,共计402人。着重培训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业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条例》、惠农政策及六步工作法等。通过学习,学员不仅提高了业务水平,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实战能力。

2.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通过对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建设,基本上改变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但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2.1会计的监督职能严重被削弱,会计成了单一“记账员”

按照会计制度要求,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监督职能,但当前许多农村会计人员形同虚设。有的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财务制度执行不严,直接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的稳定。

2.2村级收入管理混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村级财务实行乡代管后,会计核算、财务档案等会计资料全部移交会计中心核算和管理。但由于村级经济的特殊性,有些村集体房租、企业发包、机动地、林地发包、国家有关单位和部门捐赠、土地征用补偿、集体财产变卖等收入,不开正式收据或者暂时不开收据的情况普遍存在,白条抵库和库存现金超限额现象时有发生,收入管理存在的漏洞,造成了大量的集体资产流失,这就为有些村干部违法违纪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市集体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上的村只有19个,占总数的8.5%,而无经营收益的村为152个占总数的68%。

2.3村级财会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偏低

按照会计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素质高、相对稳定。但由于村会计实行村民选举产生,在选举中,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将发生更换。而同时,村级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能满足新形式下农村财务工作需要。

2.4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落实不到位

现在农村都设有理财小组,而当初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收支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控制不合理开支。通过调查发现民主理财制度尚未完全贯彻落实达到预期目的,表现在个别民主理财小组有名无实,仍然由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也有个别村即使实行民主理财,但由于理财小组业务素质低、觉悟程度不高,往往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2.5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农村财务公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形式不标准,公开时间长短不等,透明度不够高、公开不及时等问题。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直接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面对当前存在的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进管理方法,让农村财务管理走上正规化,法制化、标准化道路,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3.1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财务管理现状,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要在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以及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集体资产台帐管理、票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报账员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管理,村组干部离任审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多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3.2努力让农村六步工作法真正落实到位,改进管理方法

村账乡管,在规范监督村级财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切实解决问题,大安市按照白城市推行的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服务制度”,创新体制,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使农村六步工作法真正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一个载体,即在原农经站的基础上,设立了村级“三资”服务中心;明晰产权,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在各村将“三资”移交服务中心前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全市223个村建立了“五种台账”即:资金台账、资产台账、资源台账、经济合同台账、村集体承包耕地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从而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严格实施程序,在服务过程中,严格按程序办事,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实行“三资集体决策制”对重大事项必须实行六步工作法,即:对于重大事项,必须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杜绝少数干部说了算;实行“三资预算制”对于支出要提前有计划,经审核把关,上报“三资”服务中心,改过去先花钱后记账为先预算,后花,再记账;实行“联签会审”制,所有的财务收支标据都要由经手人、村民理财小组、村“两委”负责人联签会审后,再到服务中心办理手续;实行“三资”审核制。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处置、资源租赁承包转让等,必须按六步工作法,通过各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小组审批后,方能入账。

3.3抓住源头,突出重点,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

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规范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对征地补偿费收支原始凭证应单独装订成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其次,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集体兴办生产、公益事业要求社员出资、出力的,按“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在向群众收取时,要开具统一的“一事一议”筹资收据,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使用、开支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

3.4健全和完善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内容要全面。而且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3.5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作为一名村会计,只有认真把握专业知识,熟悉政策,掌握规律,积极主动地参与村集体财务活动的事前预测和决策、事中的调整和引导,以及事后的监督和定期的财务公开,以业务服人,以能力服人,以效率服人,才能受人敬慕,才能对上级领导“说上话”,对两委成员“讲得清”,和村民群众“谈得来”,让财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要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第7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三资”管理

近年来,利通区立足实际,在加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源头上堵住了滋生腐败的漏洞,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制”管理模式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覆盖,使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

一、基本情况

利通区现辖10个农村乡镇,9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万人。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村集体积累不断增加,区委、政府十分重视对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工作,1998年在全区推行了“村账乡管”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2003年在“村账乡管”模式基础上推行村级会计电算化; 2009年推行”村级会计制委托”试点工作,2010年全区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制”管理模式的全覆盖;2011年5月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推行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截至2012年底,全区村级固定资产达3.7亿元,资源性资产77万亩,农业总产值实现3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00元。

一是健全机构,规范管理。通过努力,全区10个农村乡镇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充分整合乡镇财政、农经及其他各部门财务管理人员,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每个乡镇专门配备了高规格的办公场所,在各乡镇会计委托中心将《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流程图》、《财务管理员工作职责》、《记账会计工作职责》、《出纳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统一上墙,明确了中心主任、稽核、会计、出纳的职责。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实行“五权不变,依法委托制”:即在坚持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财务审批权和监督权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村会计,村级只设一名报账员,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后,与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依法建立委托契约关系,签定委托协议,会计委托中心对各村的财务实行“统一开户、分村核算、电算化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单位和个人收取款项时,必须出具区财政厅监制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收款收据由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统一管理。发生收入时,由会计委托中心会计开票,出纳员收款,并及时缴入统一结算账户,发包收入必须依据合同进行收款,所有支出通过支票结算。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收款收据的领取、保管、使用等事项,设置专门台账,按使用单位如实记录收款收据的领取、保管、核销、结存情况,定期向区农经管理部门报送收款收据的领用、核销及结存情况。目前,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已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了对村有资金、资产、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是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利通区会计委托中心财务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货币资金、财务收支审批、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发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务审计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制度以及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及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等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统一制定农村财务“1234”管理模式。即一个中心:以镇为单位建立一个会计服务中心,定期与不定期发送“三资”信息。收支两条线:中心实行“收入全额上交、开支按实际支付”的资金运行办法,杜绝坐收坐支,从运作机制上解决了村出纳短款、挪用等问题。三方监审到位:理财小组审核并签字;中心稽核员履行审计职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财务公开,利用村民代表大会、电子屏、村情小报等形式对财务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制流程运行:呈报制即大额资金开支、大项固定资产添置处置都要事先呈报镇经委办,经审批后才能予以支付;审核制即中心稽核员要对票据进行账前审核 ;民主决策制即符合政策的大额开支事项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回访报告制即对开支的大额事项形成的结果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报告公开,听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据统计,目前区、乡、村三级共制定相关制度50多项,为保证农村集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三是措施健全,程序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资金”使用事项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各项支出票据必须做到“三签”,即经办签字,说明事由;村主管财务领导审批,同意列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签章,同意报账。在资金使用审批和账务处理中,财务收支票据先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加盖审查印章,报村民委员会财务主管领导审签。在2011年全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后,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了“三资”监督,凡财务收支需村监会审查盖章。财务开支实行限额审批。500元以下支出由村主管财务负责人审批,500元―1000元的由村委会集体讨论通过,1000元以上的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决定;1000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开支,需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民委员会财务主管领导审签,乡镇人民政府备案。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要对符合规定的票据、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对手续不完善的票据、凭证,退回经办人重新完善;对违反财务制度的不予入账,并责成有关人员纠正。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建、发包、租赁、处置固定资产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备案后,方可进行统一采购或处置。乡镇、村每年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理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统一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推行村级会计制工作的顺利实施,区委、政府把推行村级会计制作为“勤廉为民”工程来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的意见》、《利通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考核办法》,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村级会计委托制工作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清账小组。农牧、财政、纪检监察、民政等相关部门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处置力度,促进集体资金的规范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全面清理,夯实三资基础。2010年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的原则,区委、政府成立了村级财务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分5个工作组进驻各乡镇,采取一村一报告、一乡一评价的方式实地对10个农村乡镇99个行政村的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财务收支、债权债务、资源性资产以及村级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了清理和核查。通过清理,核清了利通区村集体家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区村级“三资”现状。2010年结合村民委员会换届,成立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任期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区抽审三分之一村和各乡镇自审三分之二村的方式,以“六清六看四结合”的清理审计方法,“六清六看”是:清点库存现金,看账款是否相符;清理收入项目,看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清理支出项目,看财务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清理固定资产,看账物是否相符;清理债权债务,看有无死账呆账;清理集体各类资源,看是否纳入账内核算。“四结合”是:村自查与乡镇督查相结合、内查与外查相结合、清查与处理相结合、清理与公开相结合,对99个行政村的财务进行了就地审计。此次审计金额达26.7亿元,审计出坐收坐支等违规资金232.2万元,对审计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并对个别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延伸审计。通过对审计出的违纪违规问题的纠正和完善,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规范了资产登记处置、账务核算、经济发包等经济行为。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中心设施。2010年在认真总结试点和学习区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区委、政府投资100余万元,为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统一配置了电脑、打复印、管理软件等专用设备,并为乡镇聘用了13名专业财会人员。帮助乡镇解决了专业会计少、软硬件设施缺和办公场所不足的突出问题,为村级会计委托制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在提升管理水平上,利用“科技+制度”手段,强化监督,搭建了涵盖账务管理、资产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电子报表管理、领导查询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的利通区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目前,全区10个乡镇99个村的资金、资产和集体经济项目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99个村全年的收支、固定资产及经济合同,全部甩开了手工账。财务软件的推行,不仅降低了对“三资”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成本,而且使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是开展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围绕村级会计委托、“三资”管理和农民负担等内容,先后举办了8期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村级会计委托中心人员参加的培训班,组织召开了2场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和“三资”管理工作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以先进带动后进,强化村级会计委托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对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账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培训上岗制度。截止目前,全区99个村报账员有8名取得会计资格上岗证,65名新选任村报账员参加了区财政局和农经站举办的会计资格培训班。进一步完善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内部工作制度、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推动“村级会计委托制”、推进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创新形式,强化监督机制。按照自治区有关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通过强化“三个监督”来促进村级会计委托制和“三资”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和透明化。首先强化组织监督。在全区99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的全覆盖,出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章程(草案)》,将“三资”管理纳入村监会监督范围,实行村监会定期参与村级财务收支审核工作,逐步推行“两签两审两盖章”制度。“两签”即经办人和村支部书记共同签字,“两审”即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共同审签,“两盖章”即村民理财小组(五牙子章)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监会专用印章)共同盖章。其次强化群众监督。一方面在全区推行村级“四权治理”机制,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和推广“一事一公开”、“ 原始票据公开”、“村务新闻人公开” “民情小报”和“网络公开”等公开形式,严格了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程序,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笔及时公开。目前,全区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的村达到95%以上。第三是强化动态监督。每年要求各乡镇会计委托中心至少对所的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村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原来各村会计由于文化程度不一,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村多面广,导致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相对不规范。自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以来,财会人员由乡镇财政和农经人员担任,文化、业务素质都比较好,保证了记账质量,票证的审核把关比过去严了。并在摸清全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家底的基础上,按资产种类,分别建档造册,实行台账式管理,杜绝了原来换人不交账的“节节账”、账目不清的“包包账”和村干部直接插手管钱管物等现象,较好地解决了集体资产产权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问题。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台账,明晰了集体资产产权,明确资产主体和范围,对资产的分布、存量、结构和效益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增强了资产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

二是村干部廉洁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后,财权和事权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督管理,使村集体的各项收支置于区农经局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和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的监督管理之中,有效的控制了一些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无视财经纪律和财务规定、管理不民主、不合理开支增多等现象,从而使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既是村级财务业务处理中心,又是村务财务监督中心,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村一些腐败问题,促进了廉政建设,提高了村干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自觉性。

第8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1 先谈一下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村级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

在现阶段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 非生产性、非公益事业的开支大,基础设施投入盲目攀比, 投入规模大大超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承受能力, 没有做到量入为出。部分地方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无视有关规定,随意开支,公款吃喝挥霍无度,有的则乱做手脚,非法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致使有限的村集体资金流失严重[3]。

1.2 财务公开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忽视村级财务监督与监控

首先,财务公开质量不高,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有的地方违反规定,长期不向群众公布账目,搞暗箱操作,或者在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情况下才被迫公开;有的公开的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欺骗群众;有的公开栏位置偏僻,群众不易看到,意见很大,加重了群众对村级账目的怀疑,也加深了对村干部的不信任。

其次,民主理财组织不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理财组织,但没有定期开展理财活动,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村级收支还是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少部分村干部侧重于使用, 忽视监督和管理, 村干部内部碍于情面和怕得罪人, 不愿监督;群众不明事情真相不能监督, 因而使村的财务管理出现前清后乱和边清边乱的怪圈[4]。

1.3 会计队伍不稳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低

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村会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很多村财会人员由村主要成员指定, 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 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 不能及时发现和提供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4 非生产性开支偏大,债务负担重,发展生产缺乏后劲

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村级政权和村级组织行为不规范,导致乡村负债。有的村在干部报酬、村级招待费方面严重超标,致使非生产性开支成为村级财务的一块主要支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面临很大压力;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管理不到位。有的村家底不清, 资产流失严重, 一些干部擅自出借和自借资金, 造成账款无法回收;盲目兴办企业和乱上项目。

2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

一方面,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具体表现在对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认为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 只要自己不贪污, 再加上财务已公开, 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 怎么用都没关系。

2.2 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

实行财务公开是加强群众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但是不少地方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真正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事实上,不能查账的村应远高于这个数字,因为调查中发现实行村账乡管的村,在乡政府很难查到账目,村干部即使石碓拨款修路等公益事业的收支详情也是尽量回避;另外,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再者由于部分财会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使一些任意挥霍集体资金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

2.3 村级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村级财务管理主要通过设置财务账薄、使用会计凭证、办理会计业务和保存会计档案等会计工作来实现,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连续性。要求会计人员保持相对稳定, 并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但是当前农村财会人员大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3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反腐倡廉活动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 要想搞好财务工作, 首先要在农村干部中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活动, 同时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村干部是由群众选举出来的, 群众选举干部的目的是为他们当好家、办好实事, 做他们的领头羊。因此, 要求村干部要为人正派、办事公道、热心于集体事业, 为群众谋福祉。只有思想认识正确, 才能理好财、当好家, 才能领导群众发展经济。这是村级农村财务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失去了这一点,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法落实。

3.2 推行民主理财,强化财务监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民主理财是新形势下由村民代表实施监督农村经济活动, 实行村民自治, 推动民主管理的有效手段。如果乡村干部的理财水平有很大提高,那么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必将提高,用更少的钱会为农民办更多的事。提高理财水平,关键是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民主理财,落实财务公开。

3.3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整顿财会队伍

一方面,我们必须重视培训, 提高素质。结合新会计制度出台, 加大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的内容既要包括会计理论知识、实务操作、还应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减轻农民负担、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等相关政策。同时还要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广大农村财会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

另一方面,要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加强会计人员资格管理,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农村财务可以实行会计选聘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录用财会人员,可促进农村财会人员走向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也可以实行会计委派制,改变以前财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的状况,从体制上保障财会人员严格执法,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第9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以党的十七届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结合点,突出抓好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村财务审计,农经统计等工作,不断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富民强县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确保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

1、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各乡镇经管站要在做好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查漏补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发证扫尾工作,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将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组一卷”,“一村一柜”,“一乡一室”。

2、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各乡镇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暂行办法》(发[]12号)和《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政办发[]17号)文件精神,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和各项制度,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办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建立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把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推向市场,推向全国,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3、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已于年月日起正式实施,各乡镇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县、乡两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并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确保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1、进一步深化对减负工作的认识。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减负工作的认识,改变农民负担监管的方式方法,将农民负担监管的重点由过去单纯向农民收费的监管转移到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监督上来;由过去治重治乱转移到防反弹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上来。强化对涉农收费的监管和专项治理,加大对涉农案(事)件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和遏止向农民乱收费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2、认真抓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按照办()65号文件要求,认真抓好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移民后扶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征地补偿和村级财政转移支付等各项补助补贴资金发放的监督检查力度和专项审计力度,严禁截留、克扣、挪用、拖欠等违纪违规行为,确保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乡(镇)经管站要突出抓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即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县负监办、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的监督检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3、加大对涉农收费和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专项治理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户籍办证、计划生育、结婚登记等涉农收费部门的监管和专项治理,坚决遏制“三乱”行为;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按规定程序对一事一议项目申报进行审核把关和检查验收,坚决杜绝不民主议事,议事不办事或超范围超标准筹资筹劳等行为。加强对“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不被截留、平调或挪用,确保“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专款专用。

4、加大对农民来信来访案件的查处力度。要按照接待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对农民群众来信来访要认真接待,及时处理,并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对加重农民负担的人和事要进行严肃查处,严防涉农涉负恶性事件和的发生。

5、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农民负担公示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农民负担监测制、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制、涉农文件会签制、村级报刊限额制、接待制、涉农涉负案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涉农涉负案件“一票否决”等制度。并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纳入乡镇和涉农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

(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1、规范村帐乡代管工作。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具体情况,在全面实行村帐乡代管的基础上,全县建立健全统一的村帐乡代管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办事处)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必须明确记帐员,复核员各自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按时结帐,记帐,报表。同时,全县要统一会计帐簿,记帐凭证,现金收付凭证及收款收据的使用和管理,年内要开展一次全县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用收款收据大检查,以促进村帐乡代管进一步规范化。要加强业务培训,上半年县局要举办一期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农村财务核算中心记帐员财务电算化培训班,全县村帐乡管都要实行电脑记帐和核算,并建立全县村级财务电算化网络管理,切实提高全县村帐乡管管理水平。

2、认真抓好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工作。坚持村级财务常年审计制度不动摇,各乡镇经管站要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农业部令第6号)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对年的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清理审计,结合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集体的债权债务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在清理审计的基础上,及时抓好经济兑现,处理好各种遗留问题,并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搞好村级财务公开,做到全县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和财务公开面达到100%。

3、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各乡镇经管站要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4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一是要健全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二是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帐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等。三是要健全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规范化管理。

1、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深农民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合作的意识和理念,积极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宽松环境。

2、加大扶持发展力度,多形式,多主体地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的同时,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人才、设施和名优产业的优势,努力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经管站要担负起牵头组织,正确引导,指导服务的职责。全县年要确保发展3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力争申报国家和省级立项2个以上,县重点扶持4个。

3、加强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管理。今年,县局要举办一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人代表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帮助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全面提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县局要继续搞好省级示范社建设,每个乡镇也要树立一个典型示范社,不断加大扶植力度,以点带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一村一品”建设,努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规范化、规模化道路迈进,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桥梁和纽带,为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五)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管理任务。

1、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经干部队伍素质。今年县局要分期分批举办乡镇(办事处)经管站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使全体农经干部职工更加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熟练掌握农村会计核算,财务审计、电算化、信息化和专业合作组织管理等业务技能,同时,要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性、党风廉洁从政教育,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农经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

2、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农经管理模式。农经工作肩负着党的农村政策贯彻落实的重任,农经工作人员要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特别要对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村级不良债务有效化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性、前瞻性的材料,从而为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