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农村安全生产培训精选(九篇)

农村安全生产培训

第1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实施全省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新时期统筹城乡的高度,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增强基层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实践能力的战略部署。从2009年开始,全省计划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前4年成功地举办了24期培训班,培训了8000名村干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十五期班是今年的第一期班,培训为期10天。

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吉林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具有发展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林业大省和特产业大省的优势,玉米、水稻、肉猪、肉牛、禽类、蔬菜、瓜果、人参、鹿茸、食用菌、林蛙、中药材等生产在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具备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要依靠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还必须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工作的组织者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带头人。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动态、前瞻科技最新成果、把握实现现代农业具体途径和措施,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依靠村“两委”干部的组织推动作用,汇集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实施好全国增产千亿斤商品粮食工程、我省百亿斤肉工程、蔬菜产业提升工程、人参、鹿业、林蛙、食用菌、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开班仪式上,李国强主任就如何当好村支书对全体学员提出殷切希望。他指出,村支书作为基层干部,是党中央各项政策的落实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人,是农民致富的领路人,是民生改善的操作人,是矛盾化解的协调人,更是党的形象的展示人。村支书在政治上要靠得住,在发展上要有本事,要让百姓信得过。李国强主任希望大家在村支书的岗位上,要带领村民选准致富道路,发挥表率作用,带好班子,真诚为村民服务,更要在廉洁自律方面带好头。他呼吁各级组织为村支书的发展创造条件,让村支书办公有场地,活动有场所,待遇有保证,发展有前途。

李国强主任希望参加培训的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贯彻落实政策的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民服务的能力、促和谐保稳定的能力,以及防腐拒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带班子建组织强队伍、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的实践中,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学到的一些好知识、好政策、好办法,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贯彻到基层,把好的致富技术信息传递到基层。

开班仪式上,吉林农业大学校长秦贵信致欢迎辞。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和大学生村官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据介绍,今年的培训从培训的组织方式,到学习的内容,以及整个活动的安排,比以往其他的培训学习都有所创新。这次村干部培训授课人员都是熟悉“三农”工作的领导、知名专家,培训内容涉及“三农”政策理论、新农村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园艺特产业、农机事业、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创业孵化等。培训内容不仅全面丰富,而且贴近农村实际,及时解决村干部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培训期间,还将安排村干部和吉林农大专家开展智力对接、参观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和观看专题片等活动,培训内容全面、系统和深入。

第2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XX镇位于XX省XX市北部,全镇人口X人,耕地面积X万亩。南依洛XX市区,北接XX水利枢纽。下辖X个行政村和X个社区,共68个自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6268元。近年来,我镇坚持稳粮强基,突出特色,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品质,调整结构,注重效益”的发展方针,以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以规模化发展为目标,以发展优质小麦、花卉、药村、无公害蔬菜为重点,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一、创建基本情况

2020年以来,XX镇创建“平安农机”促进乡村振兴活动,在市、县农机、安监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新格局,推动了全镇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农机8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86台、联合收割机161台、手扶拖拉机、小型耕整机等小型农机500台,年机械耕整5万亩、机械收割4.8万亩,全镇农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已创建xx和xx2个“平安农机”示范村。

二、创建主要作法

1、加强组织领导。我镇始终把农机安全生产作为加强农机管理、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职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全镇“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坚持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村相应成立了创建工作专班,使“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网络向基层延伸。建立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机制,与各村委会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管理范围。

2、强化宣传力度。把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示范村活动与农机安全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微信、大喇叭等媒体,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业部关于拖拉机及驾驶员管理规定的宣传力度,共发放《“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倡议书》和《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读本》等资料两千多份,增强广大农机手和农民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引导机手自觉遵守农机安全法规,自觉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

3、健全管理网络。一是各村专门设立农机岗位责任人,负责农机安全监理、推广、培训等项工作,在村委会成员之中挑选一人兼任农机安全员,负责村级农机安全工作,建立镇、村安全管理网络。二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组织合作社机械安全优质地服务本村及周边耕整、机植保、机收割。三是挑选一批有经验的机手聘为农机监理业务联系人,协助开展安全宣传、技术培训和监理业务咨询等项工作,推动农机安全管理进村入户。

第3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电工培训 供电企业 分析与对策

一、前言

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重点的国有企业,联合40家控股供电公司、26家控股发电公司、1家物业公司和5家参股公司组建而成。员工人数约达26000人,农电工约占一半的数量。在电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电力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的竞争实质是对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竞争。集团公司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将培训视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农电工的全面教育培训工作,农电工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抓好农电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县级供电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荔浦供电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浅谈如何抓好农村电工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工作思路。

二、当前本企业农电工现状分析

随着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逐步完善,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模式,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电工在农村电网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担负着农网设施的保安员、农民群众用电的服务员、农村电力市场的推销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形象工程。截止2010年12月,公司员工399人,其中正式员工197人,农电工202人(其中:技师9人、高级工50人、中级工70人、初级工47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员4人)。公司人员构成错综复杂,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能差别较大。特别是农电工大多是本乡本土的本地人员,由于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结构贫乏,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场所分散,纪律约束较少,个别人员还存在着“人情电”、“关系电”、“电老虎”等诸多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刚刚招工进来的。在专业技术方面,大部分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文化程度也比较低,有的农村电工甚至只是小学文化水平。公司员工的技能水平的普遍较低,已经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供电企业在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方面多下功夫,探索适合本公司的教育培训方式。

三、农电工培训的紧迫性

电工属于特种行业。农电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本企业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农电工在本企业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农村电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电工队伍势在必行。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可能真正满足日益现代化的电网发展的要求,促进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电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作为县供电企业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工作目标为中心,充分认识到加快企业现有员工培训的紧迫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农电工教育培训工作,以促进企业的新发展。着重加强对农电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理念、思想观念教育使农村电工员思想意识从普通的农民工、农村社会青年向农村电工员转变,让他们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人民电业为人民”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客户至上”的道德观念,深刻理解服务“三农”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形象,提高农村电工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城乡用电的“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和“同网同价”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农村电工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感

把农电工纳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对聘用的农电工,公司根据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确定用工形式,明确工作岗位及职责,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增强了农电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公司财务制度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为农电工解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劳动保护等“五险一金”福利问题,使广大农电工有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建立和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努力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岗位设置对农村电工培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围绕建立适应农村电力市场经济形势需求的农电教学,培训机制,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电工培训道路。在培训上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计划,并将农电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每个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将培训与农电工的发展结合起来。首先,把培训效果纳入对员工绩效考评的范畴,所设置的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包含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其次,把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改进状况作为动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依据,使员工培训与晋升、职业发展密切关联;再次,把培训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依据员工绩效状况及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确定员工受培训机会的多少及所参与培训档次的高低,使员工为获得培训的机会而积极进取。最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联合办学等途径,花大力气,解决好农村电工员的职前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站所三级培训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对农村电工进行培训教育,积极探索农村电工培训的新路子,建立一支高素质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对农村电工的培训往往局限于季节性的速成班培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落后,与新形势下电力技术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加上现有企业的培训教材与农村电工所需的实际需求反差较大,制约了农电工对培训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公司领导班子加大投入培训力度,成立培训机构领导小组,并由公司总经理任培训小组长,大力挖掘人才,努力改善现有的技师队伍结构,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提高技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老师队伍的凝聚力,积极派遣兼职教员参加各种教学提升班子培训,更新教学观念,制定和编写确实可行培训教材和内容,使农电工的培训由被动型向主动型、从随意化向制度化的方向转变,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培训的实用性、计划性和多用性。努力探索培训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一专多能的新型农村电工队伍。

(四)严格五项制度,为培训取得成效保驾护航

要想保证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在日常的管理上下功夫,不让培训流于形式,浪费资源。多年来,荔浦供电分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职教工作要求,通过五项措施,力保培训效果。一是严格请假制度,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参加培训,严格培训纪律,原则上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培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的,必须按要求请假。二是严格考勤制度,每次培训都进行签到考勤,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充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三是严格考试制度,去年以来所举办的培训班都进行了考试,并做好学员培训考试成绩登记和反馈工作,把培训考试成绩存入员工个人学习档案,通过考试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考试成绩列入职教年度考核内容。四是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培训评估是一个完整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估与总结,同时评估的结果双是为下次培训需求提供重要信息依据。五是严格培训归档制度,注重抓好培训登记建档工作,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将员工培训的计划、方案、办班通知、学习内容、考试成绩、总结等进行收集整理,并为每个员工建立了职工培训情况登记表,为员工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评聘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五)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打造一支坚强的内部培训师队伍

无论什么样的培训,都要通过培训师资来完成。因此,培训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与坏。对于县供电企业,培训师资来源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专、兼职教师。然而,外聘师资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一是费用比较昂贵,二是外聘教师对企业情况不掌握,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上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县供电企业应尽可能挖掘内部培训资源,充分发掘不同类别、工种、专业领域员工特长和优势,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这一领域的培训师。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挖掘企业人才,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特点、设备技术、管理要求等实际情况,使培训有的放矢和因人施教,从而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六)重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离开了安全生产,企业就不能健康、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加强对农村电工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对新招聘录用的农村电工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把农村电工员纳入公司管理后,跟农村电工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更好地调动农村电工的积极性,为适应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组织农村电工员进行有效的特种作业培训、安规知识培训考试和参加一年一度的普法知识学习考试,通过培训考试使农村电工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自觉做一名守法、懂法、用法的公民,公司农电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公司电网建设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运行,从而有效的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供电企业农电工培训是提升企业工作绩效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坚实保障。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大批业务技能过硬的农村电工人才来补充偏远地区的供电服务队伍,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农村电工队伍素质成为当务之急。搞好员工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后来的工作,只有充分挖掘农村电工教育的潜力,使科学技术与公司电力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公司的抄、核、收等供用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出一条适用本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路子、新方法,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真正在未来激烈的供电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为企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雪.浅谈市场化进程中的电力企业培训[J].商场现代化,2009,(06).

第4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农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非农产业技能为重点,引导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术骨干、培养专业能人、培育示范典型、建设推广基地、普及科技成果等方法,通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术承包、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分为县、乡两级开展。全县共举办短期培训班160期次,其中:县级培训班20期次;乡镇级培训班14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600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0期次,制作发放光盘11000张,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150期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0期次,组织参观学习20次。全县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农村基础党员干部、农村财务人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等。

四、培训内容

全县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眼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非农产业技能、经营管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把握能力不断提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各级党委、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承包地管理、农民进城落户等方面。重点加强农民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加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创业,推进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二)围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抓好特色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特别要抓好包尖白菜种植、瘦肉型猪养殖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抓好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纪人队伍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四)围绕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各级扶植政策、龙头带动作用、利益联合机制、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五)围绕新民居建设,大力宣传新民居建设重大意义和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各级新民居建设的规划、方案和各类新民居建设的模式、典型。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民居建设。

(六)围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社区资产股份合作制、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基层民主管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七)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好品牌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设施农业拓展工程,抓好先进适用农业保护地设施建设、设施蔬菜技术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生态农业推广工程,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沼气建设、秸秆气化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八)围绕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员、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物管员、基层监测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九)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五、培训形式

(一)举办培训班。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乡镇、村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三)开办电视专栏。在县电视台开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作科技讲座、信息传播、典型示范、产品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大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学。县、乡两级购买、制作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通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现代远程培训。利用党建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制作专题节目,相关信息、知识,达到培训目的。

(六)广播板报。主要利用村级广播和板报,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刊登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在各个方面大力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县、乡、村围绕相关产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流动培训服务。县、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电话,为广大农民提供电话咨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十)技术承包。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对种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十一)参观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人员等到周边先进典型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灵通信息,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六、时间安排

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年12月10日—年12月25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作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购制资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年11月26日—年5月31日)。县、乡、村三级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大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年6月1日—年6月15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七、保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刘志峰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委书记张耀武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农工委、农牧局、畜牧水产中心、林业局、人劳社保局、供销社、科技局、县委党校、司法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工委,具体负责农民大培训活动各项具体工作的协调组织。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强化宣传发动。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培训力量。一方面,要制定培训计划,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县达培训任务,确定培训重点,制定具体方案,并于12月30日前报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另一方面,要完善培训档案。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根据自职能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建立培训档案(包括每个培训班次的培训安排、讲课材料、培训台账、现场全景照片)。同时,要整合培训资源。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整合现有教室、场地、设施等培训资源,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大培训活动标准。

第5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我部决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动员组织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对在乡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持续增收服务,为扶贫开发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目标任务

*—*年,要在现有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逐年增长1500万人以上,农民培训率逐年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到*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到35%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促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训任务。

三、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筹领导下,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与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密切合作,广泛动员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培训。各地要充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拓展其工作内容,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2.加强培训网络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和“高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技术带动与辐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以农业院校为科技源头,覆盖县、乡、村的实用型和开放型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网络,使广大农民能就近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每个县要办好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使之成为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开放的、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要继续办好乡镇、村化技术学校,继续开展骨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一大批技术引进、实验示范、教育培训、推广服务能力较强的学校,发挥其在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机遇,调整充实成人教育资源。普通中小学要利用现有的师资、校舍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在没有独立设置乡、村化技术学校的地方,普通中小学要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研究、推广、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要按照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多种合作方式,引进适合当地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培训和推广。要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平台,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都要建立包括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的培训台账制度。

4.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保证。要抓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1〕74号)精神,落实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编制。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和普通中小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成人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务评聘、专业技术考核、福利、评选先进等方面与普通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5.多渠道筹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经费。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的“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的要求。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的要求,实行政府、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强与扶贫部门协调,争取在中央和地方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在政府补贴的同时,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由农民个人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有条件的学校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农民适当减免费用。要采取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真正发挥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参训农民直接受益。教育部安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专项经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6.建立检查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各地要按照本计划的要求,结合地方已经实施的农村成人教育方面的“工程”、“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要加强检查评估,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进展情况报告制度,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列入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将对各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检查评估,定期公布各地进展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定期表彰奖励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做好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宣传报道工作。

第6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

作者简介:吴易雄(1976-),男,湖南新化人,湖南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客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成人与社会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农业厅重点课题“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调研”的阶段性成果(湘农业办科数[2012]56号),主持人:吴易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36-05

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和推进的效率。要提高农民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农民进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直接影响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1] 。为切实掌握湖南农村劳动力对农业从业技能的培训需求,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真实地摸清湖南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加快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村劳动力及产业现状分析

(一)目前湖南农村劳动力情况

湖南现有人口7089.53万人,外出务工人数1320.81万人,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人数1861.85万人,其中男性占46%,女性占54%,20岁以下的占9%,21-50岁的占35%,51-65岁的占56%,从事农(畜、水)产品加工的人数297.91万人,从事农资和农(畜、水)产品经营的人数248.25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10389个、从业人数154万人。

(二)目前湖南农(牧、渔)业基本情况

1.农牧渔业总体状况。农(牧、渔)业产值3410.44亿元,占GDP15902.12亿元的比重21.45%;现有农业用地总面积3790.68千公顷,其中旱地1168.73千公顷、可灌溉土地2621.95千公顷、特种栽培用地面积442.55千公顷;可开发农业用地8.76千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09.1千公顷,总产量2847.49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86.7千公顷,总产量3304.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133.1千公顷,总产量3122.93万吨;年出栏猪5723.5万头,年出售和自宰肉用牛144.51万头、肉用羊656.2万头、家禽38355.2万羽、兔527.52万只,年肉类总产量4947.4万吨,大牲畜年末数4403.09万头,年末生猪4044.86万头,年末羊存栏509.6万只、家禽存笼27262.6万羽、养蜂41.9万箱、兔存栏244.44万只;水产品总产量1988.86万吨,淡水养殖面积395.57千公顷。

2.农民培训对农(牧、渔)业的影响。2004年以来,湖南阳光工程工作在农业部等部委的支持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级阳光工程主管部门和各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训农村劳动力163万人,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从现代农业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发展现代农业,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村级动物防疫员、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员等服务农村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据调查,汨罗市耕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 1133 户。如该市红花乡垉塘村农民周顺龙,在岳阳市职业学院参加20天的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后,购置了6种先进农机具,逐步扩大种植规模,2011年承包了两个乡镇3个村650亩水田种植双季水稻,较培训前增加近500亩。由于规模化生产,全部实行了机耕、机收,以及种子、农药、肥料等专业化服务,2011年收获粮食45万多公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家庭年纯收入达25万元。由于现代农业规模化的生产,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机耕、植保、机收队伍,通过加强阳光工程培训,扎实推进了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

(2)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向农民普及农业职业技能,农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通过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大提高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能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户防病治虫难,技术掌握难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据调查,农民经过阳光工程培训后,农药利用率可提高1.5倍,工效提高8倍,用药减少1~3次。经过培训的机防手普遍都是早稻药剂防治2次,晚稻药剂防治4次,比没有参加培训的农民要减少2次用药,亩平节省农药费用22元,节省人工费用8元,亩平增产60公斤。据对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学员的跟踪调查显示,通过接受农业从业技能培训,农民的务农观念明显改观,大部分学员掌握了一技之长,基本可达到培训一人带动一家的目的,每家每年可增加种、养业和加工业纯收入1200-1500元。可见,让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搞高农业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残留及环保问题,降低生产产品安全风险,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步伐,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实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标,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3)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据调查统计,湖南1800万务农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高达87.03%,这些农民的科技素质亟待提高,而阳光工程是一种示范性培训项目,每年只能有少部分农民接受培训。但是这部分农民培训后,充当了很好的“二传手”作用,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周边农民群众。如醴陵市贺家桥镇琥玛村畜禽繁殖员培训班学员贺中全培训后,采取先进的养殖技术,仔猪成活率在90%以上,带动全村60%的农户发展生猪产业。茶陵县桃坑乡南坑村学员黎三凤参加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后开办移民特色酒家,带动周边10户农户从事乡村旅游行业。培训基地也按要求加强了对农民的训后服务。如南县创意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技术专家服务热线、培训学员跟踪服务卡,建立了学校与学员的联系平台,为参训学员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服务。

(4)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湖南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年龄偏大(45岁以上占42.5%)、妇女多(占42.05%)、文化层次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占80.93%),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国家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科学常识、艾滋病防治、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常识、道德素质、农村消防安全、农村党员党性培育、农村青年和妇女发展等农村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能人,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养成了农民学习科技、崇尚知识的优良风气,减少了聚众打牌现象,党群、干群关系有所好转,农民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性明显增强,效果非常好。据调查,受训农民中,有5%的担任了村干部,10%的成了农民专业协会会员,35%的成了种养加机大户,农民的经营能力和创业水平明显增强。湘阴县新泉镇新胜村学员周和平,2009年通过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期20天的创业培训学习后,三年出栏生猪700头,存栏450头,创利50余万元,创办了新胜养猪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36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年创收400万元以上。

3.政府鼓励农(牧、渔)业发展采取的农民培训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制。将阳光工程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或为民办实事,作为政府考核指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及时充实力量,实行财政预算,省财政8年投入阳光工程经费14325万元、市县投入10360万元,强化对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和对受训农民负责,确保阳光工程政策执行到位。

(2)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参训比率。采取发放《阳光工程工作简报》、印发阳光工程招生简章、开出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农民咨询、开展“春季阳光行动”、媒体网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和扩大阳光工程的影响力,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培训。

(3)强化机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培训基地进退机制,将一些培训能力强、培训积极性高的品牌型培训基地认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开展优质培训基地评比表彰活动,调动培训基地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4)严格项目监管,实行阳光操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监管责任,认真落实好阳光工程制度,建立健全阳光工程分级监管制度,提高阳光工程工作人员监管系统使用水平,充分利用监管系统发挥监管作用,加大监管、督查力度,全面开展阳光工程工作监督检查,着力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成效[2]。

二、湖南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每县选择10名农民开展调查,全省对127个县发放调查问卷1270份,回收问卷1160份,有效样本为1053份,有效率90.78%,说明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效度。

(一)被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调查显示,受访农民的年龄绝大多数在31~45岁之间,占55.7%,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64岁,平均年龄为41岁;男性比例占得很高,为74.8%;受教育程度方面,平均受教育年限9.1年,以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占到了41.5%,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较高,占28.9%,大专或本科以上的比例仅占3.8%;62.2%的已接受过不同类型的培训;16.3%的担任过村干部;农业户口的占85.9%;74.8%的以务农为生;农民家庭人数平均为4.1人、家庭劳动力平均为3人,土地经营规模平均为12.8亩,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占63.7%,其次是务工经济,占20.9%,加工业收入很低,占2.2%;家庭人均年收入以4000~7000元居多,占42.2%,4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比例持平,分别占17.8%、15.6%(见表1)。

(二)农民对培训要素的选择

由表2可见,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农民倾向于选择在本村,占55.6%;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农民认为7天以内适合,占54.8%;在培训费用上,54.1%的农民不愿意支付任何费用;96.3%的农民渴望得到培训信息;97%的农民愿意参与培训。

(三)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分析

表3表明,参加过培训的,76.3%的农民对培训满意;81.5%的农民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的帮助程度大;72.6%的农民认为培训内容符合农民的期望;65.2%的农民期望接受种植业培训。农民希望通过培训增加对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量和质量来实现增收[3]。目前,农民获得农业科技方面信息的渠道不够合理。调查显示,主要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获取农业科技方面信息的占59.3%。通过这一渠道获取的信息,距离掌握一项技术的差距还很大,而通过参加培训效果就会很明显,而目前湖南的农民培训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针对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如就阳光工程培训而言,国家从2009年起由培养外出务工人员转向培养农业从业人员,目前培训了农业从业人员46.87万人,培训人数占湖南现有农业从业人员数的2.5%。

三、湖南农民培训机构数量、条件和能力情况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农民培训体系获得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教学机构完善、门类齐全、层次分明、能满足需要的培训体系。

一是建立了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农业教育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已由单一的农业学科型学院发展成为以农科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现有在校研究生32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000多人。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人才12万多名,设有20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专任教师1131人,高级职称专家740人,“十一五”期间开展农技服务和农民培训594万人次。

二是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以12所涉农职业高、中等职业院校为主体,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校、远程农业教育和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基础,覆盖全省广大农村。在高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目前12所高、中等农业职业院校设有67个专业,5259名专职教师,在校学生116198人,校舍面积25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6.61亿元,已培养大、中专毕业生72.2万多人,培训农民27万人;50多所县办涉农职业学校专职教师3544人,在校学生9.5万人,校舍面积2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亿元,年培养涉农专业毕业生6922人,涉农培训3万人。全省还建立了一批农村职业高中,开办乡镇农校1960所,培训农民636万人;在远程农业教育方面,目前全省农广校有专兼职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2274人,教学设备2.3亿元,固定资产1亿多元,教学场地151936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308公顷,累计招收中专学员30万人,自办和联办大专以上学员1.6万人,开展非学历农民培训683.8万人;在农业机械化教育方面,全省现有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102所,教辅人员816人,其中理论课教员220人,教练员306人。有教室面积1.2万平方米,电化教学设备120台/套,各种教学挂图2040张,教具模型408件,拖拉机、教练车306台,各种图书资料10多万册,共培训拖拉机手、联合收割机手等各类人员230万人/次。通过开展农业函授和远程教育培训,培养了138万名农村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湖南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一)农民培训的必要性

1.开展农民培训是增加农民农业生产性收入的需要。目前湖南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业,由于农户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种植或养殖,农业生产性收入很低,导致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然较低。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就必须加快推进农民培训工作,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引导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2.开展农民培训是加快提升湖南农民综合素质的需要。湖南是个农业大省,财政投入用于农民培训的资金有限,而全省农村从业人员3129.39万人,其中能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农业从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比重不到三分之一,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亟待提高,开展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的任务十分艰巨,急需国家大力支持,缓解湖南农民培训资金短板的问题,从而保障农民培训的顺利开展。

3.开展农民培训是符合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创业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训和外出打工,许多农民开阔了眼界,也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回乡后,自主创业当老板的欲望显著增强。他们有文化、有见识,熟悉乡情,是新农村建设潜在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育一批农业大户和农民企业家,将分散的农户经营转变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经营,从而吸引和留住更多年龄较轻、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农民没有创业技巧、缺乏创业信息,亟需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农民培训的可行性

1.党委、政府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2008年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省委书记、省长在每年的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都强调了农民培训工作,并列为为民办实事或绩效考核内容。

2.通过多年的农民培训实践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围绕国家的政策部署,结合湖南实际,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部门合力推进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情况列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制考评内容;二是加大投入,强化资金监管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为督促各地高效用好农民培训经费,湖南坚持项目管理、培训、资金拨付“三分离”原则,切实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三是规范运作,注重培训实效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目标。主要通过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材建设,抓好基地建设,抓好制度建设,抓好检查验收来确保培训的效果;四是以奖,建立激励机制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动力。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培训,湖南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对实施规范、农民反映好的先进单位,在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培训基地给予计划倾斜,对项目实施成效突出的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

3.有一支敬业的农民培训管理队伍。全省农业厅、局现有农民培训管理机构137个,管理人员343人,平均每个管理机构有2.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2.12%,本科以上学历的占28.5%,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94.8%,农业类专业人数占92.7%。这些人员长期工作在科教战线,熟悉农业科教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经验,经常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化解民难。同时,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不定期地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进修和培训,兢兢业业坚守在科教管理岗位上出谋划策、监督管理。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湖南农民的素质整体不高,而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十分强烈。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为开展农民培训带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好机遇。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用好用活国家的利好政策,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速度。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扩大农民培训规模

根据湖南农民培训的需求意愿调查,农民对接受农业从业技能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2004年以来,国家对湖南阳光工程工作的支持力度一向很高,但由于湖南农(牧、渔)业从业人员多达1861.85万人,并且从业技能普遍缺乏,目前国家投入支持湖南开展培训的163万人仅占8.8%,还有大部分的农民尚没接受过系统培训。建议国家加大对湖南的支持力度,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每年安排在55万人以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在30万人以上及创业培训在6900人以上。

(二)加大农民培训奖励力度

提升农民的素质是一项民生工程,建议国家像抓粮食生产一样出台过硬的奖励措施,上升到政府层面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支持培训基地条件建设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实行确定制,改变以往通过招投标形式认定培训基地的做法,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切合农民实际培训需求的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开展培训工作。由于培训资金不能用于培训条件建设,这些培训机构的培训设施设备建设很难在短期内跟上,势必给培训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建议国家将培训机构条件建设纳入农民培训项目建设,支持培训机构充实和完善培训设施设备。

(四)分类抓好农民培训

根据“农民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就组织什么培训”的原则,在培训前征求农民的意见,广泛动员各级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培训和农村创业活动[4],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为重点,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突出农民参训率、突出农民培训质量、突出训后跟踪服务,切实发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大培训资金配套力度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用于农民培训补助资金的投入,提高受训农民的补助标准。

(六)出台培训质量考核办法

农民对培训是否满意,如何真实地检验培训效果,研究制定适合各省实际的农民培训质量考核办法显得十分必要,将考核延伸到市、县农民培训主管部门和培训基地,一级考核一级,省级对考核结果逐级抽查落实。

(七)组织编写出版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各省结合本省实际启动省统编教材编写工作是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将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农民培训特点的专业人士组成教材编写组,编写系列农民培训教材,满足各地广大农民期盼已久的教材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亮,赵帮宏,张润清.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0(04):17.

[2]湖南农村统计年鉴(2011)[EB/OL].湖南统计信息网.

第7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机培训;难题;办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在内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1. 当前我国农机教育培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训生源组织困难依然是学校最大的问题。上个世纪末,各地农机条例的纷纷出台,不仅给农机化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农机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随着《道交法》的出台,犹如石投水池,使农机培训教育这潭平静的池水,掀起了阵阵波澜。一直由农机监理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三轮车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失去了管理权、培训权,拖拉机管理又处于失控状态,对农机监理、农机培训教育工作来说是一头雾水。随着业务的大部分移交,就更是雪上加霜,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1.2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予,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1.3 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农机校属事业单位,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机校情况看,经费预算管理属差额拨款单位,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无力培训,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落伍,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1.4 学校与监理分家不分人,合署办公,缺乏明确分工,人员交叉任职,造成教师身份和角色混乱,难以集中精力专心完成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也限制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

1.5 教师不专,没有充足时间来进行教学研究和学习再提高。影响了教师安心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部分教师跳槽,不愿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看不到教学培训工作的美好前景。

2. 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我认为,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2.1 农机教育培训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盼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第8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把他们培育成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是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特大城市的近郊区,广州市南沙区近年来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

索。

着眼于提高失地农民的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加大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失地农民不断增加。这些失地农民普遍缺乏职业技能,很多人成了就业困难群众。南沙区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同时,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增强其转产转岗就业能力。一是高度重视再就业培训工作。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再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公共培训基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加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根据南沙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掌握用工需求动态,切实做到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把失地农民培训成为南沙开发建设急需的劳动者。三是加强再就业培训的实用性。与驻区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合作,大力开展开发岗位、定向招生、定岗培训、安置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式”培训,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由政府提供培训资金、企业组织定岗培训,安置培训合格的失地农民再就业。四是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出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扶持他们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着眼于提高农民的现代科技素质,大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农民现代科技素质,增强其致富能力、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南沙区大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帮助农民增强科技意识、掌握科技知识。一是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投入,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培训资源,兴办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运用田园学校、农民课堂、网络培训、科技党课等途径培训农民,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科技培训机制。二是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在农民安置区加快实施科普“村村通”,围绕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三是加强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开展分类培训;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努力使每个农民都掌握一两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每个村都有一批科技示范户;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有重点地加强对农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

着眼于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运用辖区农村紧邻经济发达的广州中心城区的有利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二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深入推进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仁爱意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同时,加强村委会建设,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发扬基层民主,培养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三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业余文化体育活动,扶持发展具有南沙沙田水乡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使农民的精神境界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

第9篇:农村安全生产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科学文明本质和使用农业科技艺力为主线,紧紧围绕优势特征产业,经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征询、田间示范、现场观摩、供应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完成科技培训与农户需求的有用对接,促进农业生产方法的基本改变,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奉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

二、目的任务

结合“农业科技促进年”和“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整合乡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全国农技推行示范县、退耕农民技艺培训、三氯杀螨醇替代等项目,全年组织科技培训300场次,印发技能材料6万份,培训农民6万人次,其中培训村、组农民技能员1000名,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主干1000名,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5000人,农业适用技能培训53000人。

三、培训内容及方式

依据农业发展方法改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依托现有项目资源,重点围绕防灾减灾、节本增效、种养业技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运用与维修、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治理、强农惠农政策、涉农司法法律等内容,因地制宜对农业生产人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涉农企业、专业协作组织、农业创业人员开展培训。

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采取市、乡、村三级联动,集中办班、分户指导、实地观摩交流和田间学校等方法进行。培训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优势特征产业区域结构、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相结合。二是与送书本材料、送信息、送物资配备相结合。三是与惠农政策宣讲、司法法律宣传相结合。四是教室解说与田间示范相结合。五是与“送科技下乡”、“百名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相结合。

四、分组安排

市直相关部分依照工作职能,构成10个培训组,开展终年农业科技培训。

(一)特产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负责全市柑、茶、桑产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10万亩优质柑桔、万亩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培训。全年培训5000人次,发放技能材料5000份

(二)农业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吴泽玉、。负责全市粮、油、菜作物技能培训,重点抓好松木坪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园区和粮、油、菜相关项目村、重点村农民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发放技能材料3000份。

(三)植保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重点抓好农作物、特产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能培训和三氯杀螨醇替代项目区农民培训。全年培训4000人次,发放技能材料4000份。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组(4人):组长:。成员:。重点抓好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投入品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节制与追溯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发放技能材料3000份。

(五)泥土肥料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重点抓好农作物、特产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农民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次,发放技能材料3000份。

(六)农业司法法律培训组(8人):组长:。成员:。以培训涉农司法法律为重点,加强农资运营人员守法认识、诚信认识,提高农民识假辨假才能。全年培训农资运营户、柑桔打蜡加工业主2000人次,发放材料2000份。

(七)农民技艺培训组(3人):组长:。成员:。以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退耕农民技艺培训等项目为载体,重点抓好农业生产人员、涉农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协作组织人员、农民创业人员、村级农民技能员培训。全年培训5000人,发放材料5000份。

(八)水产科技培训组(4人):组长:。成员:。重点抓好清江库区和全市专业鱼池水发生态健康养殖技能培训。全年培训2000人,印发技能材料2000份。

(九)农机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机化转型发展需求,培育有文明、懂技能、讲诚信、会操作、善运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功课与维修人才队伍,保证和提高农业生产才能。全年培训1000人,印发技能材料1000份。

(十)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央培训组:10个农技服务中央主任为各乡(镇、处)科技培训组组长,重点围绕本区域主导产业农民实践需求开展短期适用技能培训,还,严密共同市级各培训组,做好培训人员的组织工作。全年培训32000人,印发技能材料32000份。

五、保证办法

(一)增强指导,成立专班。为保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市县政府成立由副市长陈红林任组长,市长助理、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农业局、农机局、水产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由李绪品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方案制订、组织协调、状况汇总、审核督查等日常工作。各施行单位要依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科技大培训活动顺利进行。各乡(镇)处也要成立响应的指导小组,全力支持,增强组织协调,为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的供应优越的外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