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合同管理成效精选(九篇)

合同管理成效

第1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核心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由于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本身具有难度大、变量多,周期长等特点,合同内容比较多,同一项目甚至有多个合同,在动态的执行中,合同又很容易受到时间的影响,产生大量的变量信息和一些不可预见的信息内容,合同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在合同控制、传递和变更管理中尤显重要。因此,面对工程合同管理数据大且繁杂的信息量,主要依靠人为力量的传统合同管理模式将会耗费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的效率。也难以满足合同管理数据准确、严密、精细、快速提取的要求,对合同执行状况难以进行动态跟踪,甚至因为不能随时快速有效提供信息数据给企业管理层做决策,而不能有效满足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为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实现条件,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规范化管理技术,才能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二、国内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本情况

1.传统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传统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主要体现在合同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不严格、职责不明确等方面,给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主要现状有:(1)没有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职能明确的管理网络,部门职责不清,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专职合同管理人员;(2)没有规范的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职责不明确,且管理方式还以手工管理方式为主,合同管理水平低下,使得施工项目工程的管理和执行得不到有效保障;(3)没有规范的文档管理制度,在签订书面合同时,往往不够规范,周期长,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够理想且易给企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4)合同管理数据不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丢失现象严重,查找调用费时费力,造成后期合同管理困难。总的说来,合同体系不规范不健全,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此,传统的合同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发展的需求。2.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2.1思想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风险缺乏防范意识,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等方面支持不够。2.2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流程不够明确,职责不清。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制订统一规范的合同管理工程流程,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各部门权责不分明,意见很难统一,造成权力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的局面。甚至有些企业合同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各自为政,造成合同管理脱节,效率低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之大忌,最终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隐患。2.3合同文档不规范不统一。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需要有规范统一的合同文档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有些业主和承包商不能完全按照合同规范文本签订合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有些业主甚至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2.4合同监督管理不到位。现阶段,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的申报审批、谈判签约、合同评审、履行等整个环节因无规范化管理,难以对合同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2.5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不少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比如,在签约前的合同审批和评审环节,涉及人员众多,程序复杂,周期长,造成有些合同长时间不能签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成本费用,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效率,制约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2.6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许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思想品德不过硬,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精通,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实现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规范化的本质是“统一”,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范化的根本目的。针对以上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对规范化管理建设进行探讨。1.加强思想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不断强化思想的引导,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工程企业的主要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程合同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视。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建筑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知识,尤其是对于相关的《合同法》、《建筑法》等,从根本上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有效增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水平。2.结合行业特点,引进技术,建设集合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传统的管理方法效率相对较低,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进行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应鼓励工程企业根据相关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进相关科学技术,以合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本原则,结合合同操作全过程中的因素,构建具有网上申报、审批、审查、签订管理、履行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汇总等功能,属于企业自己的集合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推进本企业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进程。3.建立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流程。要确保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运作,实现工程合同的规范化管理,笔者认为前提是需建立统一且规范的合同管理流程。首先,企业需形成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明确合同主管部门、承办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要求,从而保障统一管理平台各个环节运作的有效性。其次,企业需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合同操作流程,明确每个操作环节的功能及要求,以及操作的标准流程指向,使操作人员有明晰、规范的工作指南,从而确保统一管理平台快速、有效、规范的运作。最后,企业还应制定一系列与合同相关的统一标准程序文件,如在建工程一览表、合同项目申报表、合同评审表、合同标准模板、合同管理数据台帐等,以保障统一管理平台操作的有效性。建立工程项目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流程,除了能够保障统一管理平台的有效运作,还能够全面完善合同管理数据,易于对合同各个环节的控制,易于对合同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也易于企业管理层查阅调用合同管理数据,快速做出经营管理决策。

四、结语

第2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绩效管理是制订、评价及改进员工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及工作成果的管理过程,是在绩效考核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最新进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其中护理绩效管理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体质改革后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项较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我院护理人员的主体为合同制护士,通过对合同护士实施科学、合理、公平的绩效管理,提升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现报告如下:

一、合同制护士人员结构

1.年龄结构。我院现有合同制护士493人,年龄最大50岁,最小20岁。其中25岁及以下219人,占44.42%;26-30岁148人,占30.02%;31-35岁113人,占22.92%;36-45岁11人占2.23%;46岁及以上2人,占0.41%。

2.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 0人,占4.0 6 %;护师147人,占29.82%;护士326人,占66.12%。

3.学历结构。大学本科生55人,占11.16%;大学专科生328人,占66.53%;中专生110人,占22.31%。

4.职务结构。493名合同制护士中,目前有4人已担任护士长,占0.82%。

上述数字表明,我院合同制护士以90后、85后为主体,占到74.44%;学历层次不够高,专科生和中专生占到88.84%;职称结构也不够高,占到95.94%。这一群体以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吃苦耐劳精神欠缺,专业思想不稳定,容易产生离职意念。如此这般,会给用人单位带来诸多困扰,增加医院用人及培训成本,增加护理管理难度,给人力资源管理也带来极大的挑战与考验。针对此现况,我院实施护理绩效管理,应用激励机制,调动合同护士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留住优秀的合同制护士,稳定合同制护士队伍。

二、合同护士绩效管理方法

制定绩效管理考核评价标准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我院借鉴西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在合同护士绩效管理中运用关键业绩指标(KPI)进行考核评价,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个人成长4个维度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和咨询专家等制订了多层级的考核指标和权重。该方法将我院的医院院景和绩效评价指标相结合,较好的反映了我院组织管理的整体运行情况。具体评价细则如下:

上述绩效考核内容是合同护士绩效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我院认真执行考核评价标准,将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合同护士,并将考核结果与合同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干部竞聘等直接挂钩,同时及时跟踪了解合同护士对绩效考评的意见与建议,反复与她们进行沟通。通过这种良好的对话交流平台,掌握一些新信息和新动态,及时完善调整内容和考核方法。

三、思考与建议

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实施方案(2009-2011年)》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国家对护理绩效管理、护理用人机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护理绩效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层级医院尚处于摸索试探的过程中,我院也不例外。尽管我院合同护士实施护理绩效管理已达三年之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且收到较好的成效。比如:合同护士的离职率逐步下降,而综合素质却在不断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质量与安全得到了保证。但我院仍将从以下4个方面改进与完善合同护士的绩效管理。

第一,将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合同护士的职业发展。因为对合同护士的职业发展管理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能为合同护士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我院将进一步以绩效管理为契机,为合同护士提供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即专业技术发展通道和护理管理发展通道,以此提升合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与工作生活质量,增强她们的职业满意感与事业忠诚度。

第二,提升护理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水平和实操能力。针对极少部分护理管理者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的现象,我院将进一步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她们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水平。因为护理管理人员大都未经过专业的绩效管理培训,所以其绩效管理的理论是较缺乏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欠缺。力争通过系统培训,让护理管 理者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区别,并将绩效管理的裨与内涵运用于护理管理之中,不断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保障临床护理安全。

第三,将合同护士的个人目标与医院总体目标进行协调统一,体现护理绩效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对合同护士的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少数科室存在个人目标与医院总体目标不统一的现象,今后我院将进一步把医院总体目标与合同护士个人目标有机融合,逐层分解,杜绝临床护理工作中执行不明确和超负荷工作两种状态并存的现象,确保合同护士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实现各自目标。

第3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关键词】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应用

一、合同管理概述

1、合同管理的概念。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实现合同为目的,对合同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系统的管理方法。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履行约定义务、确保项目实现的重要手段,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要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将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制定合同管理模式,建立成本控制模型,实现工程项目最佳的经济效益。

2、合同管理的内容。订立合同的一般程序包括要约和承诺,一个有效的合同必须包含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和合同内容。合同主体通常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合同客体是指合同双方约定的所应达到的目标,即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履约时间、费用、效果等款项。合同内容包括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合同生效的时间、地点、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3、合同管理的依据。对合同进行管理,需要有一定的根据。首先,合同管理是以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条款为根本依据,把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使整个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从项目开始实施时,就要全面了解对方,只有在全面了解对方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最佳合作伙伴,促进合作的互利双赢。其次,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调整、政策的变化、对方经营状况的变化,这是合同管理的又一重要依据。因为市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调整、政策的变化、对方经营状况的变化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效益和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关注这些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能够促进合同的顺利履行。

二、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搞好合同管理,能够提高项目合同签约的成功率,促进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在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践也表明,在一些单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加强合同管理,采取口头协议或不规范的协议等方式往往不能保证合同按时履行,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低下。而加强合同管理,落实有关合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提高了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促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

2、避免工程项目不应有的损失。加强合同管理能够避免工程项目不应有的损失。合同是确定当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一旦合同生效,双方都必须按照约定的事项认真履行,不得违反,违反合同约定的事项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够避免上当受骗和盲目签订合同;能够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善和齐全;保证合同内容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保证合同用语精确、无歧义;保证合同资料的完善,避免资产的流失;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不会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在实践中,由于合同某一条款的不严谨,甚至由于几个词语的使用不当,往往会给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如一些工程项目由于忽视合同管理,在合同条款中出现诸如“工程项目完成后付款”样的条款,这样的约定很不严谨,语言不精确,没有约定准确的付款时间。如果合同一方在另一方完成工程项目后迟迟不付款,另一方也很难用合同的这一条款约束对方,请求对方付款。因为工程项目完成后的任意时间都是付款时间,一方当事人可以以此为依据拖延付款,另一方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会给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加强合同管理,能够避免工程项目不应有的损失,从而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3、提升工程项目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信誉和形象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不能忽视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的建设工作。不重视合同管理,造成合同条款不能依约定而得以实现,定会影响工程项目自身的信誉和形象。而搞好合同管理,能够提高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提升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了,其经济规模也会相应的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也会增加,其经济效益也会相应的增加。从上面可以看出,搞好合同管理能够增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抓工程项目管理,还要抓合同管理,在抓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略合同管理。

三、搞好合同管理的途径

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兴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领导会带领一个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领导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加强合同管理是领导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要搞好工程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首先需要获得领导重视和支持,领导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他们的态度和意见会对工程项目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将难以继续下去,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此外,要想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提高领导的思想意识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同时,还需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只有领导的思想意识观念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他们才有可能重视和支持合同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得以实现。

2、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要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了健全和完善的管制制度,才能使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下去。要在制度中规定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他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搞好合同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还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些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作风、法律知识和水平、管理能力和技巧等。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序地开展下去,让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得以变为现实。

4、尽可能采取单价合同法。某些规模较大的项目,尤其是市政项目来说,通常是边设计边施工,像这样的在合同制定以前见不到方案的工程,推荐采取单价承包方式。将项目中潜在的各类问题都转移给乙方是不合理的。施工单位只有两个方法,一是将潜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尽量报高单价;二是,开展后谈价的方式,尽量做好自身权益问题。而对于单价合同,是固定项目的单价,实际测量工程完成的数量,并由监理认可的数量与施工单位结算。对于单价合同,工程量的控制实际上取决于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变更。我们如果控制好了单价,就完全可以控制施工的最终结算。

5、做好相关的索赔工作。在开展项目的时候,常会遇到甲方和乙方之间的纠纷矛盾现象,此时甲方的利益比较容易维护。如果乙方有很强的的管理水平和合同专业人员时,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合同或甲方及监理方面的的原因要求赔偿。这种现象的发生标志着管理的发展,如果乙方没有很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完不成此项工作的。因此,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的应对索赔问题。

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连接各种经济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经济效益是每个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和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有合同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就没有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和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要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健全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同时也会体现在工程项目的收益上,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闫爱勤. 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08)

[2]吴兴飞,丁奇生. 合同管理——水泥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核心[J]. 中国水泥. 2008(12)

第4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关键词:合同管理;财务监督;内部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现代企业以经济管理为中心,资金的流动性使财务管理贯穿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财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企业与外界签订的经济合同,最后都要涉及到财务部门,落实到资金的收付,合同管理与财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联系紧密。二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规范管理、防范风险、降低成本,堵塞不合理的开支,保证企业有限资金的正确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加强经济合同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减少经济纠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一旦确立,就对当事人双方产生了法律的约束,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就受国家强制力的保护和监督。任何一方如不履行合同,都要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合同的应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企业对外业务联系日益增多,而经济合同是在客户管理中最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是维护当事双方权利的法律依据,同时合同也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由于合同起草、审批和执行涉及多个部门,如何对各类合同进行有效管理,降低成本,保护企业利益,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各类合同的规范、高效运作,带动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设置合同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专业审查,依合同结算”的原则,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体系。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对合同实行全过程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合同选商、立项申报、签订申报、审查审批、签订、变更、解除、付款申请、履行结果填报等均在合同管理系统上进行。

合同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许多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利用经济法则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但仅靠合同管理部门,难以完成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共同管理,而依合同结算,就是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合同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财务管控,促进合同有效管理

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工作有关。企业内部各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很少见,每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费用支出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管理、监督,通过资金收支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控,促进企业合同管理。

除一些特殊事项外,企业的对外经济业务都要订立书面经济合同,订立合同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同时反映了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程度。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平台、合同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系统和业务部门的标准办公平结起来。实现了相互的数据转换和信息共享,资金管理平台可以及时获取合同信息,使资金结算有据可依,合同管理系统可以及时获取财务结算信息,掌握合同履行情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全过程管理”事务过程。

通过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督作用,可以有力的保证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依据合同付款时,财务部门要查验相关的合同和结算资料,与合同核对合同标的、收款单位名称、账号等重要内容,要求与合同系统完全一致,并实现对合同付款按合同标的、预付款比例、质保金等进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结算,通过资金付款环节的控制,使合同管理系统的控制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企业的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奠定了基础。

将财务监督加入合同管理体系,对不符合企业规定的付款事项财务部门不予付款,不仅保证合同管理顺利实施,协助各专业部门对企业内部分管事项的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遏制超规模的投资和杜绝计划外的支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对内部各单位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对外承揽工程(或销售产品)等经济业务签订合同时明确收款事项,也会加快收款速度减少应收账款额度降低财务风险。

三、完善合同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可以把互相依赖的生产单位之间及生产与科研、销售单位之间联系起来,减少经济纠纷,巩固协作关系,推动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同时,合同也是有效组织生产活动的方法措施,能够使企业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避免盲目生产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组织管理。

同时应加强对合同审核责任的追究,保证审核质量。建立同类事项合同的模板,法规部门要对合同中的法律条款进行指导,特别是新的法律法规及事项的前瞻性。在日常经营中个别单位还存在合同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明白合同的重要性和作用,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现象,在没有签订经济合同的情况下,就与业务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无据可依,或者合同文本不规范,引起经济纠纷,给单位造成损失。通过财务监督和合同管理的协调控制,可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合同管理系统严格按照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设计,相对固化业务流程,规范化运作程序,法律审查和结算管理成为合同签订、履行中不可逾越的环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提升合同管理意识,逐字逐句对合同条款进行推敲,做到定义清楚,用语准确、严密,全面认识和理解合同条款,规范经济合同文本,避免经济纠纷等情况的发生。

通过财务监督和合同管理的结合,会促进企业各单位加大合同管理力度,所有合同的签订、审批、履行都能够按制度规范进行,同时为了及时结算,企业各单位会加快合同审查审批速度,规范合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合同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监控,合同的流转的各个节点都会留下痕迹,责任清晰易于追究,合同签订、履行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有效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了法律风险的可控、在控,保障了企业的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通过财务系统和合同管理系统的结合,保证了合同系统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基于合同系统数据可以对合同系统中的合同签订、履行及相对人等信息进行定期分析,正确评价合作方的信誉度,保护企业经济利益不受损害。通过制作各类统计分析图表,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查找管理上的问题,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将财务监督和合同管理两个环节有机结合,协调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是行之有效的,二者构筑了一层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效率低、准确性差等诸多实际问题,实现了合同的高效运作管理,满足了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于企业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丁溪.经济法[M].中国商务出版社.

第5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关键词:HRP平台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

一、医院传统合同管理情况

医院传统合同管理主要以纸质文档的扭转和保存为基础。由各部门负责草拟合同,会同相关部门(采购、审计、财务等)对合同的完备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审核,审核无误的合同再由各级领导签字确认并加盖合同专用章或公章。至此,合同正式成立生效并进入履约环节。当医院需按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时,由各部门的经办人员负责填写报销单并完成签字付款流程后交财务部付款。这种医院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1.合同流转的过程中经手人员多时间长,无法及时查询某一份合同所处的状态,导致合同签订的效率低下;2.无专门的部门对合同进行内容登记、统一的编号、归档,无法提供精细化的查询和统;3.在后期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因各种原因需变更原合同条款的情况,传统合同管理由于均采用手工记录,合同变更不留痕迹,给后期再查询原始合同留下隐患。

二、基于HRP平台的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合同效期预警管理

在HRP平台下,加强合同效期预警管理,是加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措施,注重合同效期预警管理,是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首先,加强合同效期预警管理需要将合同的签订日期、有效期以及生效日期甚至是保质期等关键信息录入到HRP平台系统中,设置预警信息,保证合同管理者可以在登录HRP平台后,就接收到预警信息,实现合同的有效管理,做好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其次,在授权管理的情况下,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出现合同采购超限等问题,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合同处于有效期内,加强对合同效期的预警管理,保证合同履行效果。

(二)注重基础功能设计

注重合同基础功能设计,合理建立合同模块非常重要,因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注重基础功能设计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合同的履行效果。注重基础功能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需要对关键信息进行录入、保存,通过审核、变更、续签、冻结等一系列操作进行基础功能设计,确保在HRP平台系统下,合同管理基础功能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保证合同功能的发挥,解决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需要对合同条款、合同基本信息以及合同费用、变更历史等内容进行了解,对合同全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完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管理,保证合同基础功能的发挥。

(三)注重风险防范

在HRP平台,风险防范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形成风险数据库,可以对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对收支合同、采购合同以及科研合同等进行风险树立,可通过审查环节,加大防范力度,进行重点防范,有效控制合同管理风险。除此之外,通过注重风险防范,可以对合同的审核过程进行了解,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明确责任,防范风险,达到有效进行合同履行管理的目的,促进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合同影印管理以及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合同影印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储存空间,为合同的集中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在HRP平台下,可以对合同进行影印化管理,将其统一储存,方便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信息共享,可以将信息统一存储在HRP系统中,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对合同进行全面的反映,方便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6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整合管理

基于整合管理方式开展的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能够有效控制目标进一步达成,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园林工程项目顺利、高质量、低成本完成。对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来说,基于客观经济规律调控,遵循市场规律,确保在资金投入减少的情况下将工程项目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式完成,进而获取更多利润。同时通过优化管理组织、改进技术措施、合理分配资金等方式实现成本最低目标,可见成本控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和特征

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本着严格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在尽量减少资金投入的前提下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确保获得最大的利润。为了降低项目成本,就需要从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增加成本控制力度,同时借助具体工作中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使资金合理分配。从上述内容来看,在园林工程项目中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在节约园林企业资金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提供重要保障。另外,成本控制在优化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价值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在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在项目开展的整个过程充分贯彻成本控制,园林工程成本控制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唯一性。对园林工程成本控制唯一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园林工程自身特性。相同材料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具有差异,即使在设计方案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企业技术力量也会对成本投入带来不同的影响[1]。受这些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在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仅借鉴已完成项目,还需要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②综合性。在园林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多个单位的多个方面,由于成本控制需要针对整个工程开展,因此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综合性。③关联性以及不可逆性。关联性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与工期和进度有关。而不可逆性体现在建设过程中一旦有不达标行为,很难避免损失。根据成本控制的特征,需要进行整合管理,在项目全过程充分贯彻成本控制,才能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目的。

2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整合管理途径

2.1完善成本控制整合管理体系

根据一些园林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可知,影响项目评价绩效的因素很多。从实际来看,一般有人和物两方面影响因素。物价上涨、过早购买材料导致的损耗和材料质量不达标等为物的主要因素,从物的影响因素来看,导致这一影响因素的根本在于人的行为。因此在进行园林项目成本控制整合管理过程中,应完善成本控制整合管理体系,以不同的项目阶段和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积极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针对项目设计的关键指标(包含成本、质量、进度),确保对项目进行有效评估,进而促进项目评估实际性能的有效提升[2]。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在成本控制中,为项目参与方的全部岗位提供与既定要求相符合的保障。为确保这一目标有效实现,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对岗位责任的划分尤为重要,同时还应该明确成本管理体系下项目的进度。在成本管理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考察机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制定考察的内容。①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考察,考察其是否按照计划规范性的持续推进,一旦发现与计划不符,就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对当前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调整。②对各岗位成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2积极建立健全的合同制度

在园林项目成本控制中,会出现一些偏差,要想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借助成本管理手段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还需要借助合同对各参与方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成本控制整合管理的有效性,就要有效避免一些成本偏差问题,健全合同制度,在项目前期明确各主体的职责,从而更好地维护各主体的实际利益。例如为了保障项目前期材料供应商的供货计划,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就需要参考已完成的园林工程材料方面的偏差分析结果,进而制订与当前园林工程实际情况相符的合同。在签订主体不同的情况下,园林项目工程合同包含的内容有服务合同的勘察、合同的设计咨询以及施工合同等。在借助园林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具体合同更好地约束各参与方的同时,也能保障工程项目规范以及有序进行,有效避免一些偏差问题,进一步控制园林工程项目成本。同时在职责明确的情况下,也能减少被索赔的可能性。

2.3加强设计环节成本管控力度

在园林工程项目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整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合理运用成本管控理念,贯彻落实施工现场勘察工作,以施工场地实际情况为依据,使设计更具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当地树木,这样能有效减少土方量以及工程后期绿化量。相关设计人员在对施工图纸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与项目预算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进行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减少工程设计变更次数,有效避免一些无效的以及不必要的工作量,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整体成本的目的。

2.4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管控力度

为确保达到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整合管理的目标,相关管理人员应从施工现场管控方面进行加强。在项目施工现场加强管理监管力度,降低项目施工成本。在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优化原有管理体系,在保障文明施工的同时,不断提升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在项目施工的准备阶段,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合理分配不同施工环节的任务,保证项目施工环节的协调性,促使项目施工现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应使各环节序进行,有效避免重复施工现象,降低施工成本[3-4]。管理人员还应高度重视自身的工作,在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严重问题,就应及时采取科学方式进行有效解决,有效避免园林项目工程中一些不可逆问题的发生,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5]。

第7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一)缺乏严谨规范的合同监管流程。

历史上一些工会企事业单位的文本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有些单位的合同签订缺乏充分的市场论证,有的单位从自身小团体利益出发,忽略了工会的全局利益和工会资产的综合效益。由于合同管理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监管和审批流程,造成合同管理无序,执行的效率较低,甚至有些不规范、不公平的合同被延续数年也无法更正。

(二)无法对合同实施有效动态管理。

传统的纸质合同,主管工会只能通过备案的形式进行监控,容易造成疏漏,也无法实现动态监管。另外,由于采用手工管理,不同单位的数据格式也不统一,合同采集的及时性也有所欠缺,主管工会无法准确、及时、有效地进入监管状态,对于领导的及时准确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合同执行进度缺少有效监管。

历史上由于工会企事业缺少系统规范的合同监管流程,合同的类别和参与人员多,合同履行进度的控制基本靠一对一的登记管理,极易造成管控脱节,也很难满足单位发展需要,主管工会想要全局或全程了解合同情况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便或偏差,财务的收付款依据及进度也无法及时反馈到合同监管部门,增加了单位的财务风险。另外,传统的合同管理缺少对合同进度、结款等关键节点的预警,不能准确地预测近期应出现的收支项目,不能帮助单位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不利于帮助企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资金运作。

二、推行工会企事业单位的合同信息化建设

基于传统的合同管理存在的诸多不足,北京市总工会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引进了NC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其能够实现的合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合同信息管理、合同会签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附件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合同进度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客商管理、合同预警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日益显现:

(一)规范了合同审批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NC综合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具体业务设置规范化的合同审批流程,同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合同审批能及时灵活的调整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审批流程中能详细记录各个环节对合同文本提出的修改意见,便于合同提交单位对合同进行修改,更便于主管工会适时提出指导意见。通过NC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合同网上会签,不仅时效性强,而且对审批情况能够实时跟踪和督促。此外,除了单位内部的合同审批,对于需要提交上级单位审批的合同也可以直接通过信息系统在线审批,节约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实现了合同的全面跟踪和动态监管。

合同管理应是一个动态的进程,NC综合管理平台需要录入合同的基本信息、合同变更信息以及相关附件等,采用集中的数据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变工会企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分布比较散乱的现状。合同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合同为主题的相关数据的存储和关联,同时,系统提供自定义字段功能,能够为业务部门和监管部门提供方便高效的数据检索功能,实现合同执行的全程跟踪和动态监管,为企事业单位实现完整、规范的数据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支撑。此外,合同报表管理的灵活定义,也为管理部门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健全了合同的预警机制。

NC综合管理平台的合同管理预警包括合同生效日期的预警与收付款预警。我们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通过合同管理模块与财务总账相关联的方式,健全了合同的收付款预警机制。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份合同,在收付款到期日之前,系统会有自动提示,到期日后,对未如期履约的项目,系统会有预警,并提示及时进行干预和管控,相对于文本形式的合同管理方式而言,它具有很大的便捷、及时和督导优势,预警平台协助合同管理人员更轻松地应对日常管理事务,大大降低了合同执行的风险,实现了合同对业务的监督控制,保证了企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第8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Keywords】real estate enterprise;contract management;project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09-02

1 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约管理的必要性

1.1 可以保障项目实施进度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针对项目进行设计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的程序,其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土地、建筑材料、管理、财务等部分,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工程所涉及的时间很长,工期的计划和设计对房地产开发十分重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责任不明确,施工界面模糊,以及在合同签订时权利义务划分不清晰,这些都会产生计划以外的开支,从而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更可能出现的是合同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随着施工情况的变化出现了变更,变更过程中没有及时地签订补充合同而导致的索赔和纠纷。在合约制定和规划的阶段就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能有效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1.2 可以降低项目风险

在房地产企业开发的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合约管理不仅能够完善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能够有效降低施工的风险。在项目进行时,需要各种人力、物力相结合,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的风险,而施工与合同拟定需要提前进行,所以合同的签订能够有效控制施工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成本的不确定性。

合约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各类风险并对成本加以控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节约时间。施工过程中若是能够严格按照合约管理的条款执行,则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就能够降低风险。第二,合约管理能够?_保施工在可控的范围内,并且能将整体施工的进度和环节精准地进行规划,所以合约管理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其不仅降低了施工的违约风险,还降低了资金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决策风险,以此达到了控制成本的目的。

2 合约规划的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2.1 编制阶段

在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在项目成本数据的衔接过程中存在对接不全面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前期的成本控制数据和后期的成本控制信息数据出现偏差,甚至很多数据出现了重复的情况。所以建议在合同编制阶段对相应的成本策划进行有效的规划,避免出现合约规划失效的情况。再者,合同的内容和界限是十分重要的,若是在编制的过程中合同内容和界限不明确,就会直接导致后期的成本出现偏差,进而会出现后期对合同做出更改和调整,影响合同规划的整体效果等情况。

2.2 执行阶段

首先,在执行阶段合同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而执行的过程中也是多个合同同时执行,在合同执行有效的同时应该在整体的成本中减去合同的实际发生金额。其次,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施工之前需要拟定的合同数量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最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400多份,很多企业在合同拟定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汇总和整理,导致合同的管理出现了混乱。因为每一份合同都是一份风险,而没有提前做好分配则会影响合同在施工中起到的约束作用,也会加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影响工程的进展。第三,在房地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费用余量的情况,余量的表现直接反映出了施工的整体运转现状,而对余量管理的不得当就会导致成本的支出增加,所以在合同执行的阶段需要对成本的余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以此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3 动态成本分析阶段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需要及时对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核,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成本超支的情况,若是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有超支的迹象就应提前做好相应的预案,避免出现经济损失。在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合约管理中,虽然对成本支出的情况有所记录,但是却存在上报时间滞后的情况,这样便有可能让成本管理存在风险。如果对成本数据反馈不及时,必然影响动态成本的数据信息,这样的动态成本分析阶段严重影响了整个的项目推进实施。

2.4 成本后评估阶段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之后,应该对项目成本进行评估。所谓成本后评估就是通过对每个阶段制定的目标成本和实际执行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算和施工阶段成本的差异,并得出相关经验。在对项目的整体施工进行评价时,形成书面报告应提交到相关部门。

在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所以在成本统计中很多数据都缺失或与实际不符,而且由于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流动相对频繁,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房地产数据失真,在新员工接手的时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计算,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项目的进展,还可能会出现成本损失和经济损失的严重情况。

3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约管理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

3.1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在房地?a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合同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合同不仅制约着成本变化,而且合同的签订也能够推动项目的整体进展,所以完善合同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合同管理建立的制度,应该以我国基础法律为建设框架,将制度中的条款科学化、合理化,让管理制度更加具有一定的保障,而且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还能够降低项目管理内耗,提高企业的效益以及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失。

3.2 完善运营团队体系

在任何企业中员工的团队都是企业建设的基础,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在房地产企业中设有专业的合约人员对合同进行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必须拥有非常专业的合同管理知识,在合约管理团队中,应该做到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分明,而且相互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配合,对合同的拟定和管理能够尽心尽力,充分发挥重要的协调和约束作用。合约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对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进行沟通探讨,以此提高合同的质量,在合同管理方面,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以实现房地产企业平稳高效的发展。

3.3 完善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的质量,所以房地产企业合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焦点。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合约管理人员大多在管理方面比较精通,但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施工专业知识方面,相比稍显欠缺,所以在人员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合约管理人员项目工程全过程的专业培训,能够让合约管理人员了解并熟悉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第9篇:合同管理成效范文

一、实行基于项目管理的采办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是美军装备采办管理的核心制度。装备项目管理是指军方装备管理部门以一个或若干个相同专业领域的装备项目任务为对象,通过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实现对项目全寿命过程的有效管控,确保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活动。该制度是美军在不断总结“曼哈顿工程”与“阿波罗计划”等重大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推行项目管理,美军装备管理上下级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并有效推动了管理的扁平化,管理水平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突出项目办的管理主体地位,并强化责权对等原则

美军将项目办作为其装备建设的管理主体,负责项目全寿命过程的采办管理。项目办与项目主任责任明确,同时拥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包括人事、财务、技术状态、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权。项目办作为装备采办的管理主体,责权相对对等,便于其调动各方面资源开展相关的采办管理工作,有助于采办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实行矩阵式管理,推动跨部门的联合参与与协调配合

项目管理机构由常设与非常设人员组成,常设人员为核心管理人员,相关业务部门可根据需要加入,并在完成项目有关工作后退出,形成矩阵式组织模式。该模式是一种跨部门协调的组织方式或工作机制,项目办通过矩阵式的组织模式吸收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工作,有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装备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推行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

项目管理制度是装备建设推行全寿命管理的主要组织模式。由于装备管理机关一般是按管理要素(计划、成本、质量、风险)或管理阶段(预研、科研、采购、保障)设立管理机构,装备全寿命过程的管理主体需要另行构建。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是通过推行项目管理的方式实现装备的全寿命管理。美军装备采办全寿命管理,从运行程序上分为装备方案分析、技术开发、工程与制造开发、生产与部署以及使用与保障五个阶段,并设立A、B、C三个里程碑评审点。另外,项目管理机构通过加强装备体系顶层设计以及装备管理机构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实现装备体系的互联互通与协调配套,有效推行装备的全系统管理。

二、建立基于有效制衡与协调配合相结合的采办管理体系

美军在制度设计中,高度重视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与监督制衡,防止由于一家独大导致的管理粗放、资源浪费现象,确保装备建设实现以需求为牵引、以技术为驱动,并获得有效的资金保障。

(一)装备采办体系既相互制衡又协调配合,确保采办管理制度科学有效

装备采办是对军方装备建设与管理活动的统称。装备采办关乎军队建设全局,涉及装备管理部门、作战使用部门、资源管理部门等。基于此,美军提出了“大采办”的概念,包括装备需求提出、规划计划与预算论证、以及装备采办实施等三方面工作。

美军大采办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牵头负责,需求生成工作主要隶属参联会领导的作战指挥体系;规划计划与预算论证工作由国防部负责财务与审计的副部长(美军简称为“主计长”)牵头领导,采办实施工作由国防部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牵头领导。各军种有效参与上述三方面工作。美军上述三方面工作虽然由不同部门牵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三方面人员是有效参与和协调配合的。因此美军强调三方面工作“有效互动”是美军采办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二)合同签订与履行管理既制衡又协作,提高采办实施过程的有效性

在装备采办管理工作中,合同签订与合同履行监督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实施管理。合同签订由采办管理指挥线负责,具体由项目管理办公室实施;合同履行监督由国防合同管理局负责,具体由国防合同管理局下设的合同管理办公室实施。项目办公室中设有合同签订官,具体负责合同签订工作。项目办往往邀请国防合同管理局、国防合同审计局以及用户代表共同组成合同签订工作小组,制定承包商选择计划,并签订合同。美军装备采办合同的履行监督由国防合同管理办公室承担。美军设立集中统管的合同管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履行监督实施专业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有利于从制度上对合同签订体系进行监督制衡。

三、加强基于联合作战能力的装备体系顶层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美军的主要作战样式,这对装备体系的互联互通与各军种装备协调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美军提出了能力框架设计方法,并积极推行装备需求生成机制与规划计划论证机制的改革。

(一)采取能力框架设计方法,从联合作战高度有效谋划未来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

近年来,美国国防部采取“基于能力”、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方法,从联合作战高度有效谋划未来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首先,美军提出了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具备的8种能力,具体包括联合训练、联合防护、兵力管理、战场感知、指挥与控制、网络中心战、兵力应用、聚焦后勤,并从上述8种能力建设角度,出台有关战略规划文件,指导装备体系构建与装备建设;其次,在提出上述能力领域的基础上,美军组建8大功能能力委员会,负责从联合能力建设角度谋划武器装备建设工作,并负责审批各军种与相关部门提出的装备建设需求;第三,美军进一步将上述8种能力领域进行细化,提出21种能力概念,如兵力应用能力领域,细分为联合全球威慑、联合稳定行动、联合信息战、联合介入与反介入行动、联合海上作战/濒海作战等9大能力概念,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装备体系的顶层设计。

(二)推行“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强化对需求生成工作的统管

在“基于能力”思想指导下,美军对其需求生成机制实施重大改革,以“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CIDS)取代了原有的“需求生成系统”(RGS)。新的需求生成机制一方面强调从能力建设角度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将需求分析过程细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能力领域分析,解决“未来作战是什么样的”、“打什么样的仗”的问题,明确未来作战所需的能力。二是能力需求分析,根据任务确定需要的作战能力,评估现有的作战能力,分析确定相关领域存在的能力差距、能力冗余以及中长期能力发展目标。三是能力方案分析,针对上一步确定的一种或多种能力差距,对现有的作战理论、武器装备(包括信息系统)、指挥管理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装备改进与新研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强化国防部对需求分析结果的顶层综合评审,通过进一步提升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的综合评审权限,并赋予联合参谋部各功能能力委员会在需求论证与审批中较高的权限,强化国防部对各部门需求的评估审查力度。

(三)推行“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加强对装备规划与计划的论证

美军对其运行60多年的“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实施改革,推出了与新的需求生成机制配套的“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PPBES)。这是美军进行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与资源分配论证的根本制度。原有制度更加强调和突出资源分配工作,而新的制度下更加注重发展战略与规划计划的论证,强调国防部对顶层战略与规划的设计与谋划,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防预算的论证。

四、构建基于承包商有效竞争的国防工业基础与采办策略

美国早在1890年就颁布了《反托拉斯法》,并将竞争作为一项国家基本政策传承下来。在装备建设领域,美国政府建立了能力雄厚、有效竞争的国防工业基础,并建立了推行竞争性采办的管理体系与配套制度。

(一)建立了有效竞争的国防工业基础

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国防工业领域竞争态势的保持,建立了有效竞争的国防工业基础。虽然冷战后,美国国防工业企业进行了大幅度的兼并重组,但政府与军方通过对其兼并重组的监督与管控,尽可能杜绝了垄断行为的发生。美国目前形成了以5家超大型私营企业为主体、2万多家中小企业为支撑的竞争性国防工业体系。

为维护竞争态势,防止在某一领域一家承包商垄断,美军往往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培植竞争主体。如波音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长期以来都在许多领域进行竞争,国防部总是适时采取一定平衡措施,维持两者间的竞争态势,既保护承包商,也确保国防部在竞争中获益。

(二)建立了推动采办竞争的管理体系

根据1984年美国《签订合同竞争法》(Competition in Contracting Act-CICA),美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装备采办竞争管理体系。国防部设立竞争倡议人,负责制定竞争政策,并监督各军种与业务局实施;各军种设立竞争倡议人,并由其牵头组建竞争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以合同签订一体化产品小组为基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进竞争。国防部竞争倡议人由隶属采办技术与后勤副部长办公室的国防采购与采办政策局局长兼任;军种竞争倡议人由该军种负责采办的助理军种部长帮办兼任。

项目办合同签订一体化产品小组,是项目采办竞争的核心落实力量。合同签订一体化产品小组,由合同签订官领导,成员包括合同管理人员、合同定价与审价人员、技术人员代表,部分重大项目还设立项目竞争倡议人,由合同签订官兼任。合同签订一体化产品小组,在项目办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招投标、合同书起草、承包商选取以及合同签订。

(三)建立了促进与保护采办竞争的配套制度

美军为推动采办过程中充分有效的竞争,建立了采办信息制度、承包商自由注册与资格审查制度以及竞争保护制度等。

1.面向全社会的采办信息制度

美军高度重视采办信息的,除非是涉及重大安全保密的项目外,其采办信息都通过公开渠道;对于重大保密项目,则通过定向的方式,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向特定的承包商信息。

美军建立了“商业机会网”的采办信息网站,要求对相关的采购信息在该网站。美军的承包商都是该网站的注册用户,承包商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查询相关的招投标信息。除此之外,美军还通过电视、报纸等其他媒体,相关的采购信息。美军的信息非常详尽,一般包含合同代码、日期、合同签订办公室的联系方式、主要联系人,对成本、进度、性能的情况说明等,要求具体,清楚明了。

2.承包商自由注册与资格审查制度

美国采取承包商自由注册审查制度。美国《联邦采办条例》规定,凡是符合承包商合格条件、愿意承担军品任务的承包商,都可以到国防部“承包商中央注册数据库”注册。美国防部在选择承包商时,从该数据库中挑选,并对承包商资质审查。美军采取一事一办方式,通常是在合同签订之前,由军方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查。对于参加过军品生产的企业,则无需再进行资格审查,而是通过记录其此前合同履行的绩效情况,作为新一轮承包商选择的重要参考。

这种承包商自由注册与资格审查制度,通过降低军工科研生产的门槛、破除军工行业壁垒,使得以往没有参与过军品科研生产的企业能够很容易进入军工生产领域,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竞争范围,将武器装备发展建立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基础之上。

3.竞争保护制度

美军为保持采办竞争的有效性与充分,建立了相关的竞争保护。一是通过制定并严格落实反垄断法规,尽可能杜绝垄断行为及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二是对于装备建设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垄断行为,美国建立了“反不正当竞争申诉制度”,相关承包商有权对竞争中存在的争议或不正当行为进行申诉,由联邦法院进行仲裁和判决;三是进行企业并购审查,对于可能导致垄断的企业并购行为,联邦政府与法院将进行严格审查,尽可能保持有效的竞争态势;四是联邦法院还可对垄断企业提起上诉,进行强制拆分,以打破行业垄断。

五、推行基于效率与效益的国防采办改革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军费开支规模急剧、快速增长。2001财年,美国军费为3290.3亿美元,2008财年上升到6932.1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110.7%。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以“均衡务实”的国防建设思路取代了小布什政府“激进转型”的思路,国防部推动以提升“效率与效益”的采办管理改革,着力提高国防经费的使用效益。

(一)更加突出对成本、进度、性能的综合管控

“9·11”事件以来,为满足反恐应急作战需要,美军更加重视采办灵活性与快速性,采办经费因此难以有效管控,超支情况严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更加强调对采办过程的综合管控,同时强调发展“完美”装备和“够用”装备之间的平衡,增强装备采办管理的实用性、对威胁变化的适应性和经济可承受性,加强装备经费预算的执行评审,取消或调整绩效较差的项目,将经费用于其他项目。

(二)加强采办前期尤其是装备方案论证与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与管理力度

装备方案分析与技术开发阶段工作投入的费用,通常仅占全寿命周期费用的10%左右,却对采办的全寿命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美军强调进一步提高装备方案论证与技术开发阶段的管理权重,更加重视装备方案分析阶段的工作,将原有的装备需求生成中的“解决方案分析”工作纳入该阶段,使采办工作与需求生成工作联系更为紧密,另外将样机研制工作前移到技术开发阶段,加大了技术开发阶段的经费投入,有利于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三)在“更优购买力”倡议指导下着力提升装备经费的综合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