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精选(九篇)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

第1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作用研究

一、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必然联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外礼仪、求职礼仪和网络礼仪等。

人际交往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仪。因为礼仪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和润滑剂。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更好的表达尊重和友好,增进了解与信任。在交际中,周到的礼仪能够使交际各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反之,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粗鲁无礼,容易使人产生否定情感,从而阻塞人际沟通的心理通道。

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点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更懂得运用形象管理技巧,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适宜的处事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赢得赞许。“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必备的条件。

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渴望获得情感交流和个性肯定,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自卑、多疑、敏感、嫉妒等情绪体验,进而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受挫,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礼仪教育中所涉及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等内容的学习,能够普及礼仪基本常识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充满朝气、志向远大的大学生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更渴望参与社交活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做到知礼、守礼,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通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如: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名片礼仪等,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内容,是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当下,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常常忽视基本礼仪素养教育,容易产生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强化积极交际心理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着文化习俗、心理和社会地位等障碍,其中,心理障碍是人际交往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的“坎儿”,刚刚进入高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自傲、嫉妒、猜忌、羞怯等心理体验。在这些心理体验中,自卑最为突出。而笔者对于所在地市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学生内心自卑的主要来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

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自卑心理的疏导,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从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首先让学生悦纳自我;其次,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优劣势和学习形象管理的技巧;第三,让学生常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鼓励和赞扬。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完善自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变得自信、谦虚、从容,不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大学生个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剖析“第一印象”给交往对象带来的效应,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礼仪“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好塑造良好印象的重要工具——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在不同场景进行个人形象塑造,不断获得交际的成功。

(三)动态细微处夯实培训,引导打造自身魅力

微笑是特殊的情绪语言,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的面部表情。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心理。社交人员的形象展示离不开微笑的运用。例如,微笑让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小姐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笔者在礼仪教学中将微笑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从口眼结合;笑与情、气质的结合;笑与语言结合;笑与仪表、仪态结合4个方面训练,以笑助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不断展现青年大学生友善、谦恭的人生价值观和青春魅力。

(四)重点锤炼敬语运用,交谈礼仪促学生人际交往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人说话交谈的水平,对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大学生对交谈礼仪基本知识掌握欠缺、运用匮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说、如何听的规范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正确的说(普通话练习等)、如何清晰地说(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握潜在的语义和逻辑等)、如何礼貌的说(如何善于倾听、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等)、如何幽默地说(幽默艺术学习等),都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收效很好。

四、总结

第2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一、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五、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随着人们相互合作、相互交往的机会日趋增多,如何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应对自如,凸显个人魅力。通过《社交礼仪》节目VCD的学习,您会发现人生的改变从这一时刻开始。

适用对象:从事社会交往和公共关系的人士、商务人士、职场人士、企业白领、销售主管等

主讲专家:金正昆

浙江东阳市人,生于**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系主任、礼仪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政府多部门礼仪顾问

个人专著:《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国际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等

研究领域:外交学、礼仪学、传播学等

《社交礼仪》各集主要内容:

1.社交礼仪概述

2.遵守公德

3.称呼

4.介绍自己

5.介绍他人

6.相见礼节(上)

7.相见礼节(下)

8.名片(上)

9.名片(下)

10.交谈的方式

11.谈话的内容

12.拜访

13.待客

14.电话

15.书信

16.电子信函

17.礼品

18.鲜花为礼

六.社交的重要性

社交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社交的功能与作用。

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

1、交流信息

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比如,我们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线,少走冤枉路。

2、增进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3、建立关系

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日近日密,日疏日远。

4、充实自我

丰富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主讲专家:金正昆

教材组成:10盘VCD

出版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上市日期:2004年04月08日

社交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

1、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

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

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第3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途径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用人单位都基于“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软素质高于硬技能”的观念来选拔人才。礼仪作为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高职大学生能力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将极大地影响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影响着大学生工作能力的发挥。 然而,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总体现状到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作为高职院校又将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带着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并对唐山4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其中一些数据所折射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一、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

1.礼仪素质滑坡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属于高招最后一个批次,成绩偏低。多数带有“失败者”的心态步入学校,一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我们经常能在校园中看到:“迟到、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乱扔垃圾、课堂上吃早餐、睡觉、听歌、玩游戏而不与老师配合、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等现象”。除此之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礼让他人,不善于控制个人的情绪波动;盲目追求“个性”,把行为不羁、言语粗俗、穿戴奇特,视为有“个性”的体现;甚至蔑视传统美德,把传统思想视为“守旧”、“落后”、“古板”的代名词,把追求时尚与继承传统完全对立起来的现象。由此可见,礼仪修养滑坡,会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2.礼仪知识相对匮乏

大学生礼仪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养成礼仪习惯和提高礼仪修养的基础。为此,笔者2011年对4所职业院校大学生礼仪修养及认知现状展开了调查,调查按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随机抽样的原则,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8份,有效问卷338份。在调查中被问到“你对礼仪知识的了解程度时,回答非常了解的有12.2%;回答一般了解的有72%;回答不了解的有14.3%,没听说过的有1.5%。 可见,由于礼仪知识的相对匮乏,直接导致了对礼仪知识的“无知”。

3.基本的交往礼仪常识欠缺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步入社会的“通行证”,走向成功的桥梁。

从高职大学生交往礼仪知识调查显示:在被问及“介绍与他人相识,正确的顺序”时,有210人(62%)表示“先介绍上级”,有81人(24%)表示“先介绍下级”,有47人(14%)表示“随便”。问及“同等地位,年纪相仿的男女见面握手,谁先伸手”时,有135人(40%)认为“女士先伸手”,有193人(57%)认为“男士先伸手”,有10人(3%)认为“谁先伸手无所谓”。 问及“接受名片,要用右手,然后装进上衣袋”时,有88人(61%)认为“正确”,有206人(26%)认为“错误”,有44人(13%)“不知正误”。由此推论,由于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系统的礼仪教育,不知道看似简单的介绍、握手、递接名片等日常交际礼仪的基本常识,就更谈不上对礼仪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的原因

1. 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过于“优越”,潜移默化中使其养成了不良礼仪习惯。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亲对孩子过分骄惯,把孩子当做“小皇帝”供养,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这种爱心一旦缺乏正确的导向乃至泛滥成“溺爱”的时候,往往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主”、“惟我独尊”的思想意识,这与礼仪文化的核心是背道而驰的。同时,社会环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不知礼、不守礼的人大有人在,不懂礼、不行礼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在社会化的进程中,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使得他们的礼仪素质出现滑坡。

2.应试教育体制的误导

多年来,应试教育始终占据主体地位,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学校对礼仪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素质教育虽然喊得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是看礼仪素质高低,而是看考试分数高低。这几乎成了人们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必然导致忽略、放松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因而即使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大学,但是他们缺少着内在修养与外在素质。

3. 传统礼仪教育的片面性

回顾传统的礼仪教育,更多地表现出:只注重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的指导和实践,只注重德育为主而忽视五育皆备,只注重严格要求学生而忽视教师的示范效应,只注重传统规范翻版而忽视现代文明的创新。这种美德袋式的教育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道德需求,没有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需求相结合,致使高职大学生知行不一,在学校学的和在社会上用的背道而驰,这是造成礼仪修养欠佳的事实。

4.高校教育管理的滞后

当一个高中生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即开始进入“断奶期”和“轻松期”。他们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的学习和生活,不再像中学那样由老师“看管”。同时,他们刚从高考桎梏中挣脱出来,新的学习压力相对来说没有以前那么大,从而感到一种从来未有过的轻松。此时的他们开始不再安于以往的苦读和封闭的校园生活,他们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通过不同的渠道、途径去感受“外面的世界”。而此时高校的教育管理对礼仪教育又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措施,自然而然在社会的大环境和学校的小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他们身上就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礼仪缺失问题。

5. 学生对礼仪情感淡漠

高职大学生礼仪知识掌握程度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表现为不知礼,不守礼,不行礼。首先,表现在他们总把自己放在涉世不深的角色上,觉得不懂个人礼仪有情可原。其次,当他们不守礼仪或违反礼仪时会找借口,并没有认为知礼、守礼、行礼是重要的。第三,追求个性,在追求个性中表现出绝对“自我”,把礼仪规范看做对个人自由的束缚;在与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较严重,不太考虑他人的感受。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第四,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表现得冷漠、自私;在公共场合缺少自我约束,把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粗俗的东西当成“新潮”、“潇洒”。

6.个人礼仪践行能力欠佳

礼仪的修养在于内外兼修。很多人内心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但是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 如遇人不知如何打招呼,会因与人交谈时找不到话题而尴尬,这就是“知礼”而不会“行礼”,礼仪意识与礼仪行为的不和谐,即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这就表现为个人有强烈的守礼仪愿望,但是缺乏了解与践行的有效渠道。

三、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养成途径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事业的蒸蒸日上、个人的安身立命息息相关。礼仪修养是当代高职大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找准高职大学生礼仪素质欠缺的“症结”,才能开“良方”加以治疗。这个良方就是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到学生的举手投足间,才会真正让学生内外兼修,成为表里如一、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发挥示范作用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正所谓 “润物细无声”。礼仪也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一个好老师,一本好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式都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明白什么叫“礼仪”。因此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提高礼仪教学水平,注重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示范作用,有效地进行礼仪教育。

2.开设礼仪必修课,激感意识

现在高校普遍把军训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课,那么,礼仪则为第二门必修课。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把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合理安排讲授相关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提高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有效时机。

3.改革礼仪学习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

《说文解字》对“礼”的解释是:“礼者,履也”。言下之意是良好礼仪行为的形成需要依靠礼仪的践行。为了提高学生礼仪的运用能力,应充分重视礼仪课堂的实践性、示范性是增强礼仪运用本领的必由之路。我们提倡把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训练、课堂实际操作等教学方式引入课堂,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学生表演展示,师生共评,学生互评,增强实训感,以有限的课堂为平台,把静态的礼仪知识变动态的实用知识,使大学生乐学、善学。另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从而提高礼仪修养,推动校园文明建设,锻炼社会交际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不断强化礼仪意识、提升自身礼仪运用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促进礼仪习惯养成

高职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言行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营造学习礼仪、讲究礼仪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在环境方面可给学生提供充分详细的礼仪学习资料。如美化校园,提供完善公共设施。在校园内征集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宣传标语,在公共场所醒目处贴标语警示,同时讲究美观。学校应举行礼仪知识大赛、和谐校园演讲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制服,在重要的仪式场合教师要身体力行,符合仪式礼仪,体现对礼仪的重视。在教学大楼进出关键处安放镜子,让学生整理仪容仪表。物业、食堂、行政服务等窗口单位带头讲究仪表仪容,礼仪礼貌服务。

5.营造家庭育人环境,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在整个文明礼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礼仪内涵中的“仁、孝”。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长的人文感情、知识水平、家教水平、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等形成的家教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代替的,成为了学校隐性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交流会、座谈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通过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家长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引导,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老师与家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了解家庭教育状况,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光谊.现代实用社交礼仪.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 胡翔环.从礼仪需求现状探索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职业教育研究, 2009.1

[3] 高巧利.从首因效应谈对大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华章,2010.13

第4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职业能力 社交礼仪 案例教学法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礼仪实际操作能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社交礼仪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礼仪活动的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客观描述、介绍、分析、探索,揭示社交礼仪活动的规律,使学生从大量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中职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同时,易于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理论,能有效提高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形成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

一、礼仪案例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选择好的案例是关键。笔者在三年的礼仪教学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礼仪案例,并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了一些案例,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礼仪运用能力形成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学生社交礼仪运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社交礼仪》课程培养目标的核心追求。礼仪案例的选择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礼仪运用能力为基准,教学目标中的目标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要围绕职业能力、工作方法、职业情感做文章。

2.以学生专业工作过程为导向

对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社交礼仪》课而言,礼仪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要针对各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的工作过程对礼仪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因为每个职业都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礼仪案例中涉及到各专业工作过程,要关注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和工作行动四个要素的独到之处。

例如,为财会专业选择或设计的案例最好涉及到财会从业人员、计算机、账本、钞票、银行存储业务等要素,而为文秘专业的案例最好涉及秘书、办公室、领导等要素。这些要素与该专业学生未来工作有很强的联系,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并在今后工作中很好运用。

二、案例教学在社交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寻找合适的案例素材固然重要,但是案例的使用设计,也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是一个循环的、完整的递进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方法:

1.专题分析,理论提升

将活动目标单一、规模较小、事件较简单的案例,就某一侧面组成案例专题,对该礼仪知识点进行重点剖析,深入探讨,找出规律。这种“窥一斑而见全貌”的专题式研究,便于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层次把握和透彻理解。

如在餐饮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合餐饮礼仪专题案例,让学生通过对专题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包括订餐、点菜、上菜、结账等餐饮过程中所蕴含着的礼仪知识。这种针对餐饮礼仪进行的专题知识分析,重点突出,抓住要害,更有利于学生对礼仪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感悟。

2.创设情境,模拟角色

案例情境的创设及角色的模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案例演出中呈现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模拟与一般的模拟教学法有所区别,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尽可能适于表演的案例。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可以通过角色模拟来进行教学的,角色较多,角色特点鲜明,角色行为或表达鲜活的案例,更适于运用角色模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其次,尽可能设置具体周密的模拟情境。如会务服务礼仪的模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会议室,让学生直接进入真实的会务情境,并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饰会议接待、主持等角色,进行案例模拟练习。

再次,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案例角色模拟的方式,可在课余让学生以案例作为脚本进行事先排演,也可以运用现场演示法,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演、演讲、应变等多种能力。

最后,还要结合礼仪理论对学生的模拟过程进行分析和评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促使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补充课堂知识。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学生在案例的模拟中所发现的问题,往往只是属于感性直观的认识,通过分析、评判、总结,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理论的程度,并且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3.方案策划,实践反思

社交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实务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仅仅让学生们停留在对案例的感性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分析总结案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礼仪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分析总结案例,还应该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运筹帷幄,进行礼仪活动策划,制订有效的礼仪活动目标与具体的行动措施,并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最终把学生策划的活动形成案例,再进行反思,总结。这是礼仪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形成职业素养。正如朱熹在《中庸•章句注》中所说“行之笃,则凡所学问思辨而得之者,又皆必践于实而不为空言矣。”

4.结合主题进行方案策划

首先,凸显专业特色的方案策划。如针对文秘专业,可让学生进行会务、迎送、办文等专题礼仪方案的设计与策划。

其次,与岗位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方案策划。例如,针对财会专业,可让学生进行银行存储业务的服务礼仪设计

第三,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的方案策划进。例如,校园服饰礼仪的专题设计

5.通过实践演练,进行反思总结

(1)通过“亲身实践经验”的礼仪方案的策划及实施,可以促使学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及时的反思总结,可以形成新的案例,反馈教学效果,积累教学资源。

(3)锻炼学生社会调查以及社交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礼仪案例,是礼仪理论和礼仪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座由“知”通向“行”的桥梁。实践证明,利用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研究、探讨和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何威.哈佛商学院与案例教学法[J].管理案例教学研究,1999,(1).

[3]林忠.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9).

第5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预设教学效果五大方面对《礼仪展风采》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本课内容与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要求相对应。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礼仪展风采》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单元与前三单元内容相衔接,又为八年级下册及九年级内容提供铺垫。因此,本框是第七课的重点,是第四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3.本课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以礼待人,形成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体验讲礼仪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白礼仪是一门学问及基本礼仪要求;在理解了基本礼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场合适用不同礼仪,明白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

(3)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个人礼仪的主要要求,懂得讲礼仪的作用,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知道怎样对待传统的礼仪习俗和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应注意的事项。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和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知)。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行)。

二、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现有的考试制度使得不少家长不得不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往往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再加之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长辈的娇生惯养也滋长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致使一些孩子缺乏礼仪修养,甚至蛮横无理。这就要求我们对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训练,使孩子们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人。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

始终贯穿“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采用“师生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感悟体验学习法。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四、教学流程

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导入互动交流,探究新课板书小结,强化认识激情结束,送出祝福”的流程教学。

1.我用三幅礼仪小姐的图片导入新课。学生欣赏了图片后,油然而生的感情:好美啊!教师引导为什么他们美呢?学生思考发言因为讲礼仪而美,优雅。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礼仪展风采》。

2.我给学生提供了第二组图片:天安门升国旗。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或视频感受升国旗的礼仪。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教师适时提问,我们中学生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这样将升旗礼仪的知识落实下来,既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也达到明理导行的效果。

3.我给学生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83页的内容,并给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礼仪是怎么由来和发展的?(2)现代礼仪有什么特征?(3)礼仪仅仅是一种形式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的读书,提高了读书的效率。让学生读书,思考,回答问题,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这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只是起组织课堂的作用。

4.教师展示第三组图片:接待外宾的礼仪(25~27幻灯片),让学生在看图片的过程中感悟体验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通过图片能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5.师生共同分析小茅的案例,阅读教师补充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有关礼仪规定,学生在书上勾画出个人礼仪的主要要求。讨论中学生在学校的基本礼仪要求。判断一些行为是否符合校园礼仪。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本节课的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和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知)。(30~34幻灯片)

6.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要讲礼仪?我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女大学生求职》的视频,展示了一个中国球迷在球场起哄,国际篮联主席愤怒地说“中国哪里像礼仪之邦?”的材料,播放了如果你是主管你会录用谁的视频。通过三个情境,使学生体验讲究礼仪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课本上勾画出相应的内容。(36~43幻灯片)这里的活动将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讲礼仪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

7.接下来,我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互相观察:我们现在的站、坐、行姿。

做一做:符合礼仪要求的站、坐、行姿。

说一说:符合礼仪要求的站、坐、行姿。

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个人礼仪的主要要求。这是在落实本课的重点知识。

8.进入社交礼仪ABC的学习环节。在学习A基本的社交礼仪时,我让学生代表说一说:握手的礼仪,待客的礼仪,接电话的礼仪。其他学生认真听,补充介绍自己知道的相关礼仪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86~87页的内容,回答为什么要掌握、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并在课本中勾画出来。(51~56幻灯片)

9.在学习了解传统的礼仪习俗时,我给学生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诗句,问学生这是什么节日?有哪些礼仪习俗?怎样对待传统礼仪?通过设置问题组织教学。学生思考回答。在书上勾画出怎样对待传统礼仪习俗。

10.学习少数民族礼仪时,我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礼仪知识。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在礼仪上要注意什么?学生在课本中勾画出来。

11.板书小结,强化认识和激情结束,送出祝福。

五、预测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用大量的图片动画相关的情境材料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2.在教学中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达到明理导行的效果,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第6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公务员作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其一言一行代表着政府形象,因此,必须严格要求,进行政务礼仪的培训,在提高自身形象的同时也在展现国家的良好形象,维护个人与国家的个人形象。

【关键词】

公务员;政务礼仪;礼仪修养;培训

1 公务员礼仪修养

礼仪是指在特定的场合下的行为准则与交往规范,礼仪广泛的应用在人人交往的方方面面,在行政工作中应用的也是最多的。礼仪在中国也存在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的一项历史瑰宝,中国一向被中外朋友视为“礼仪之邦”,在待人接物上均能体现出中国先祖们的高尚修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礼仪的学习在不断的下降,逐渐的丧失了中国传统文化,违背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称号。如何对这种状况进行改善,是人们一直面临的问题,下面就是对这些问题的一种解说。

1.1 把握礼仪规范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政府的工作也在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庆典大会上提出“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政策,在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又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礼仪修养。

从规范个人的礼仪做起,尤其是国家公务员在不断地提高业绩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切身的贯彻“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政务礼仪做到位,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名一直流传。

1.2 提高行政实效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剂“剂”,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肯定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矛盾的产生让人措手不及,如何及时的缓解矛盾,缓解紧张的气氛,是公务人员必须要有的素质。

此时,礼仪修养就体现出了一种重要的作用,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是礼貌的一句话,或是几个道歉的语句,就有可能缓解紧张的氛围,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

公务员是一种需要经常与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的工作,所以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是时常的发生,而此时公务人员的政务礼仪就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礼仪规范,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在进行执法工作的时候,往往可以提高执法工作的实际效果与效率。

1.3 注重礼仪修养

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之间的重要特征。把握礼仪的规范性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要求,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首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礼貌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要求别人尊敬自己的同时,我们要首先学会尊敬别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表现的礼貌得体。

在社会这个大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在与别人交往的同时这条“线”是一定不能跨越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别人的印象是一个温文尔雅、有内涵的人,所以我们只有先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自己。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注重自己的礼仪行为,甚至有时表现出一种粗俗、野蛮的行为,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被人瞧得起,更谈不上让别人尊敬自己。对于公务员来说,作为国家的代表人物,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表现出一种礼貌、尊重的行为,必须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使国家蒙羞。

2 公务员政务礼仪培训的重要意义

2.1 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需要的是一批,有着良好职业道德操守,有理想,有道德的良好公民。公务员是公务员的一支小分队,是联系党与群众的桥梁,提高公务员的政务礼仪知识,对倡导文明风气,歌颂党代群众的高尚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每个公务员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要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他人,有效的进行国家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求,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就在改变着许多人内涵,它是一种正义之气的代表,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因此,在公务员中注重政务礼仪的培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2 对社会主义行为规范的重要作用

行为规范是一种从小就养成的一种良好的礼仪修养,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公民,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良好的礼仪修养。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由人构成的生活集体,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流,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先学会如何尊重别人。

在国际化越来越蓬勃的今天,礼貌、礼仪已经成为了一种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的标准。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握手、拥抱、行礼,甚至有些外国友人之间的亲吻等,都是一种礼仪文化的展现。公务员是我国的一个大的社会群体,每天需要接触的人不计其数,并且什么种类的人都有,所以良好的礼仪修养就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对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交往方式,然而要想别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印象,礼仪修养是必不可少的,人们通常都有一种观念,就是“别人如何对我,我就如何对待别人”,这种观念就是一种心的交流。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礼仪起到了一种很好的作用,在一个团队中,和睦相处、团结与共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也不是不能实现,这种环境就需要礼貌礼节去维持。

其实有的时候人们所求的并不是很多,只是希望自己在辛苦了一天的时候,有人送给自己一个微笑、或是一杯水、或是一句话语、一个拥抱,这些都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升一个档次,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的温馨。

一声“对不起”、“请原谅”,能够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摩擦,能够使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但是有人就是出言不逊、高傲冷漠,将生活中的乐趣扫的全然无味。在社会中,礼仪就是一杯美酒,甘香而纯净,他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沟通着人们的情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使人们之间更加的尊重对方,因此,公务员的政务礼仪的培训在人际交往中占有很重的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4 政务礼仪在社交中起到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的加深,全球化的交流也在不断的深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的频繁化,因此,在社交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代表着一种集体、一种理念,每一种体态都是一种礼仪修养的体现。在交流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重要的,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所表现出的端庄、友好等,都是一种社交礼仪的运用。

国家公务员也是经常活跃在社交中的一个群体,因此,他们所代表的形象直接表现出了国家干部的形象,对公务员进行准也得政务礼仪培训,不仅仅是要求公务员有一种良好的礼仪修养,更重要的是要对得起国家的形象。在社交的过程中,流利的话语、温文尔雅的谈吐等,往往会个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从而能够得到对方的信任,达到进一步交流的目的。

2.5 对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从古到今就一直流传着“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今天,在这个文明社会中,学好礼仪、善用礼仪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每个社会中的成员都应将文明社会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向往。

对于公务员来说,作为一名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仅反映的是个人的素质,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党外领导队伍的形象,因此,公务员应当加紧政务礼仪的培训,通过《政务礼仪》课程的学习知礼、懂礼,养成一种良好的礼仪意识。

礼仪是一种塑造形象的良好手段,通过个人礼仪的表现,就能观察出个人所代表的背后团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内涵。通过讲礼仪,在公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公务员形象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政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礼仪规范原则

3.1 尊重他人原则

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被人肯定。尊重也是一种态度,如果不尊重他人,又怎么能够希望别人也尊重自己呢。礼仪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出现在许多的社交场合中,尤其是对公务员来说,礼仪就是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方法,在进行交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尊重他人也表示在尊重自我。

3.2 遵时守信原则

遵时守信指的就是尊重时间的准确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需要做的工作,不可随意更改原则,不可失约。古人常常说:“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开始说出什么样的承诺,最后就要做出相应结果,这才是真正的言必行,行必果。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忌讳的就是不能言出必行,失约和失信都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都是人际交往中最受大众所反感的行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虽然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也在不断的攀升,但是针对礼仪修养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一旦做出了不符合言行的事,人们往往会找出许多的借口,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一种礼仪之耻。

3.3 张弛有度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度的热情会让人产生一种亲切之感,从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别人愿意与自己亲近。但是有时过分的热情却起到一种相反的后果,过分的热情会使人感觉到一种虚情假意,因此,会产生一种防备,无意中就在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界限。

过分的吹捧、勉强请别人吃饭等都会使别人对自己产生误解,从而使双方之间的误解加深。公务员是一种社会交往性非常高的一种职业,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要保持适度的热情,这样才能更显得自己的礼仪修养,也不会是别人产生一种疏离之感。

4 公务员政务礼仪培训的探索

对公务员进行政务礼仪培训,主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培训以互动为主,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使学员能较快掌握公务活动中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将政务礼仪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大版块,根据不同的版块内容进行模拟教学。对不同情景进行模拟,让学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学效率很高。

例如:仪表礼仪版块,在介绍穿着服饰时,运用色彩理论,请四位女学员,三位男学员上台展示他们的服饰,通过分析他们的服饰,让学员明白不同肤色的人应该穿哪种色彩系列以及风格的服饰,纠正一些公务人员没有按照自己的肤色选择衣服的观念。

在介绍姿态举止礼仪时,邀请一男一女二位学员演示站姿、坐姿、走姿等,纠正平时一些错误的举止行为。见面礼仪版块,让男女学员各一名演示递名片、握手、拥抱等情景。在模拟握手的时候,又设定社交、公务、商务等不同的场景,让学员演示不同场景中谁先伸出手。

公务交往中座次排列礼仪版块,可让学员模拟组织会议时的会场座次,接送客人时的乘车座次,和人交谈时的会客座次,上下楼梯时的行进次序,出入电梯时的先后次序,商务谈判时的谈判座次,双边签约时的签字座次,参加宴会时的就餐座次等。

接待来访的礼仪版块,可让学员模拟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引路,如何利用手势的语言表达。宴会礼仪版块,可让学员模拟西餐礼仪以及不同的酒杯的正确握法。通过这些模拟,使学员很快就能掌握公务活动中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5 政务礼仪培训在公务员培训中的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师与学员互动,为学员之间、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搭建了平台。课堂既有学员风趣的“模拟表演”,又有老师的精彩点评;既传授了政务礼仪知识,又培养了实际能力。

因此,《政务礼仪》课在不同的培训班次进行了尝试,受到学员的普遍好评,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效果。

5.1 公务员学员提高了对政务礼仪的认识

情景模拟教学加深了学员对礼仪的了解,端正以往忽视礼仪的态度,认识到加强政务礼仪是现代政府行政日程当中的必要环节,也是提升干部内在素质的很好体现。

5.2 公务员学员掌握了政务礼仪的应用技巧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员党外领导干部熟悉了不同场合的礼仪要求、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和应对技巧,特别是掌握了如何塑造公众形象和基本的公务接待技巧,如注意服饰、举止、语言、语态等。

5.3 公务员学员掌握了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增强了公仆意识

情景模拟教学使学员懂得了“礼”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桥梁,懂得了知礼、懂礼、习礼、用礼是提高个人魅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懂得了政务礼仪中自律、认真、真诚、敬人、适度的原则。对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勤务员有了更深的认识,甘为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6 结语

只所以在新时期党政干部要重视政务礼仪,不只是为了树立个人形象和政府形象,更是为了能与人民群众、上级领导、同事以及下属更好地沟通,密切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更好地实践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参考文献】

第7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炼与凝结,最终定型为人际关系中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和礼仪规范,使其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文化素质和修养。

一、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

1.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礼仪教育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日常生活中对待他人的礼貌、礼节是建立在个人道德水平和经验积累基础上的。礼仪是人内在认知的外现,道德包含礼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建立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三观”的塑造上,对能直接反映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的礼仪较少涉及。学生对道德的知识性知道得多,而具体到可操作的礼仪、礼貌、礼节等细节掌握得少,礼仪行为得不到相应的训练。学生有时会感到疑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算一个道德水平高的人,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违背道德的。具体表现在,大学校园里依然存在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比如校园内遇到教师视而不见的现象并不少见,在课堂上玩手机、听歌、睡觉,迟到后大摇大摆进入教室,在人际交往中甚至连该怎么握手、问候、乘车、打电话都不了解。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学生缺少礼仪教育。因此,从礼仪教育入手,提升高职学生的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显得尤为必要。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1)塑造自我形象,优化行为举止。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形象的塑造和沟通技巧的训练。良好的仪容仪表、恰当的言谈举止所传递出的各种信息,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教养和综合素质。礼仪教育中个人礼仪的学习和训练,包括从站、坐、行等体态动作到面部表情,从仪容仪表的修饰到着装搭配,从称呼问候到迎来送往。礼仪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穿衣搭配品位,优化行为举止、言谈,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可以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被接受,成为一个受尊重、受欢迎的人,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在教师严格的礼仪训练中,学生应摒弃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注重每一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高职学生正处在渴望交往、渴求获得理解的心理发展期,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这给人际交往带来了不少阻碍。礼仪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在交往的细节上尊重、关心他人,如何适应将来可能遇到的、多变的社会环境。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剂,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开启交际的大门,用正确的方式关心和爱护他人,也能宽容和理解他人需求,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情,从而消除孤独感、失落感,缓解内心压力,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积极、健康、自信的心态走向社会。

3.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当前就业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职业素质是企业和有关单位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岗位竞争力尤为重要。礼貌行为和仪表规范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毕业生而言,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是其求职成功的基础,而求职过程中的礼仪则是求职成功的加分点。职场中得体的举止、恰当的言谈是获得他人尊重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要使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下面对不同的对象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懂得如何称呼、介绍、问候和待客,得体地应对赞美与批评,懂得与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尊重他们的习俗,提高职场适应能力。

礼仪教育应该得到高职院校充分的重视。高职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礼仪行为的培养,让学生深刻体会礼仪的魅力,使其自觉爱上礼仪学习,在生活中运用礼仪,让礼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艳.高职院校礼仪教学的重要意义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190-191.

第8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职业倦怠;中专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90-01

随着职业技术需求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专教育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专教育就是以职业教育技术作为基石逐步发展形成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中专教育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中专学校班主任需要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其重要意义,绝对不在掌握外语、电脑、汽车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之下。唯有班主任以身作则,才能更自觉、更准确的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提升专业素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中专学生的良好发展。

1.中专学校班主任社交礼仪现状

中专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首先,生源现状给中专教育提出要求,呼唤班主任社交礼仪发展。在中专院校,大部分学生是被普通高中拒之门外后无奈之举才选择职业学校,访谈发现,中专学生普遍在考入职校之前对所选专业了解甚少,对求学的意义不甚理解。由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学习基础差,学习差异大,学习上缺少压力和动力,厌学现象普遍存在。而有的教师采用"搬运工式"、"捆绑式"的教学方式,拘泥于书本,更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导致学生听不懂授课内容,有的上课不听讲,有的直接旷课,有的考试舞弊。其次,这些孩子中家庭经济困难和单亲的情况较多,完整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产生很多困惑,有自卑感。班主任此时就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正确指导中专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做事,还要和执教老师积极配合,所以班主任的社交礼仪对中专学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专学校班主任社交礼仪问题及原因

2.1 对社交礼仪重要性的看法不一致。这里所说到的班主任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主要是指学校在思想上、认识上对待班主任社交礼仪的态度、看法、目标等。比如,如何看待班主任社交礼仪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或者对班主任社交礼仪所给予的期望,对教学目标的确立、表述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访谈几所中专院校班主任,可以看出,中专学校相关人员对班主任社交礼仪重要性的看法并没有达成一致看法。大部分中专学校自身认为班主任社交礼仪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认为所在学校也比较重视班主任社交礼仪实践教学。绝大部分的中专学校对班主任社交礼仪实施优化研究,而有的中专院校对班主任社交礼仪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2 进行班主任社交礼仪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班主任社交礼仪的管理目标应该体现出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的特点,最主要目的和目标是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中专学生毕业后,大多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所以应对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进行班主任社交礼仪的教学管理目标。

2.3 班主任社交礼仪形式比较落后、单一。目前大部分的中专学校班主任在开展社交礼仪实践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具体表现有1班主任社交礼仪教学方法不够先进;2使用的教学方法种类不够丰富。很多学校都是采用的那些适应于普通学校当中的方法,采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法的情况不是很多,无法很好地实现其管理目标。

2.4 班主任社交礼仪的某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够恰当。据调查,目前中专学校班主任社交礼仪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方式和手段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恰当。不难发现:教师职业倦怠源于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而生成的偏激心理反应,是教师长时间承受巨大压力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枯竭状态。而教师若不能有效舒缓,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极易产生不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3.发展中专学校班主任社交礼仪的对策

3.1 重视中专学校班主任价值取向。众所周知,价值取向对民族的心理影响极为深远。某些领导对班主任社交礼仪的价值定位不够准确。他们认为班主任社交礼仪不用自身不断的反复动手操作,久而久之,人们对于理论知识的追求就会多于实践方面,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就能学会。因此,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专学校师生,自然就不会对班主任社交礼仪给予高度重视。

3.2 重视中专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们知道,在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班主任时刻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如果要让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能够顺利、成功地实现,就离不开班主任的努力与不断实践。一定程度上来说,班主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入,班主任在教学当中的引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该关注班主任的素质、能力对学生、对教学所起到的作用。

3.3 进行班主任社交礼仪的培训,预防为主,积极应对。中专院校可以请礼仪专家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进行考核。着重培养中专班主任社交礼仪是中专教育发展的精髓,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体现着管理的特色及效率。积极良好的礼仪培训有利于班主任与组织之间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行为和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使参加培训的班主任融入其中。

3.4 注重班主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班主任选择中专院校的关键原因是中专院校的发展前景,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因此,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班主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努力发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成为你中专院校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 李玲.试论中等职业学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制约因素[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4:77-78.

[2] 奉永文. 正确认识学生是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基础[J].中职教育(理论),2011,(01):40-41.

[3] 麻大正. 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研究[J]. 湖南农机,2011,(03):179-180.

第9篇: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范文

礼仪调查报告范本

享有礼仪之邦尊称的中华民族,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礼仪的魅力与价值。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礼仪所折射出来的是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孔夫子,不学礼,无以立。,这让我们深知礼仪的重要性。它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社会的需求。

调查目的

1.初步了解**市公众礼仪状况的情况及对基本礼仪的认识程度;

2.通过问卷调查,为论证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提供可靠的数据;

3.客观分析礼仪状况,市场的需求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目的。

调查局限

1.此次问卷调查由于受环境的限制及交通因素的影响,涉及面偏窄;

2.部分参与者并未从客观出发,真实性减弱。

调查分析

这次关于市公众礼仪状况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礼仪状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过程中,接触各行各业的领域,其受访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医生、农民、打工者、私营小部门等等。

据调查显示:该地区公众礼仪状况整体良好,但反差明显,有待提高。

从问题入手。在调查中,引人深思的现象很多。比如,问题在公车上你会主动让座,统计选择积极让座约占56%,这个结果很不合格,着实令人失望。但奇怪的是这部分参与者,对其他问题的解答,却尤为理智准确。结果看来,原因并不在个人,而是某些客观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调查显示,参与者普遍认为,礼仪并非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礼节,在现实生活中,礼仪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生活,或者事业。

就最后一道问答题,关于推进礼仪知识的教育,62%的参与者回答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学习和陶冶礼仪素养;将近40%的参与者回答通过单位、学校的教育推广;有的回答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当然,由于参与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不一,所以答案丰富多彩,但一致的是的对礼仪传播的百分百认可。这也跟更加肯定,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

从对象入手,由于来自参与者自身条件,如年龄、知识、社会地位等等区别,直接影响自己的礼仪状况。值得我们关注的便是打工者与大学生这两类群体。比如,为了就业,为了工作,为了走上工作岗位后与领导、同事打交道,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各单位部门也是如此,为了完善管理机构,为了协调经营模式,为了赢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