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教育管理案例研究精选(九篇)

教育管理案例研究

第1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组织“留守学生”与班上优秀学生结对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一定得成绩。现在班级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案例

班上有个叫王惠玉的同学,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由姥姥、姥爷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性格内向,再加上刚上一年级胆子小,所以在校一直寡言少语,老师问话也不愿多说,不爱与同学交往,开学三周中竟尿裤子两次,问她什么原因也不说,我得知这些情况后,多次给她的姥姥打电话,有时也邀请她姥姥到校了解情况,得知她的姥姥平时很少带她到外面去接触其他人,使她胆子特别小,不愿与人沟通。我就多次找她谈心,“你平时喜欢做什么?”“你父母亲多久回来一次?”一个个问题扣开她的心扉,每天早上我都主动笑着与她打招呼,经常抱抱她,亲亲她,时间长了她也会主动问我好。“你真行!”“你做得很好!”一句句赞扬树立了她的自信,于是她的目光不再呆滞,她的手在课堂上高高举起。我还让同学们主动接触她,“我们一起玩吧!”“我有尺子,给!”同学们的热情驱散了她的羞怯,天真的笑容是她脸上绽开的花,串串欢笑是来自心灵的声音。现在每天早上她都会来到我身边,笑着跟我说回家的事,我说让我亲一口,她便会主动让我亲一下,才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她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刚开始有不会题也不敢问,成绩一直在后面四、五名,现在成绩在前面,还担任了小组长,工作认真。和同学关系也很好。

第2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案例库 原则 内容 方案

一、《管理会计》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研究生教育,案例分析及其运用能力的塑造则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认为,案例教学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培养模式。案例教学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教学过程更注重张扬学生个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态度以及探寻真理的心理倾向。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模式的有机结合,是实现高校培养具有较强理论与应用能力的会计专业高级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管理会计》研究生学位课程是会计专业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重要分支,处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关键地位。会计研究生必须扎实掌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学科知识,由此使得《管理会计》研究生学位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进《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推进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此为契机带动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显专业办学特色,切实保证具有高水平研究与实践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会计》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思路

据资料记载,科波兰德博士于1910年率先在哈佛大学使用案例讨论法进行《管理学》教学,于1921年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并在哈佛商学院全力推广,从而奠定了案例教学法用于管理学教学的实践基础。自此,案例教学成为工商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库的建立及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则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其中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我国管理学科案例库建设起步比较早,如属于教育部“九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又如清华大学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然而,现有管理学科的案例库尚不能满足研究生教学需求,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与企业管理实务紧密关联,会计专业研究生案例教学呼唤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进。案例不是例子,案例教学也不是举例子教学,建设一个完整的案例最重要的环节是案例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分析案例的教学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思考题、提供启发性的分析路径及逻辑,解决问题或得出确定的答案,最终实现该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在系统、完整地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之后,按照案例库编写规范进行实施。

三、《管理会计》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原则

1.目的性。为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案例支撑作为《管理会计》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的定位。教学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受特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约束,因此,案例选择应围绕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典型性。所选案例要能够说明某一类事件的特点,并能作为同类事件的代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对于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可以结合行业特点,对部分相关教学专题深入探讨,构建系列案例。

3.发散性。要求就案例背后能够提供尽可能宽广的文献信息,包括现有文献的述评、未来可能的研究空间或领域等,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避免就案例而案例。

4.难度适宜性。选择案例需难易适中,首先要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尺度。过于复杂的案例,超出学生接受能力,且占用课程的时间过长,教学进程必然受阻;若案例过于简单或显而易见,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案例教学的宗旨相背离。

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要有定性的分析,操作性较强的案例,也要有一定的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客观描述的事件过程、数据及相关资料清晰明了。

6.国外案例与本土案例相结合。除了国外案例之外,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比例的本土案例,案例选择应结合我国的国情或时代背景,贴近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管理会计》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内容

国外高校通常将会计研究生划分为侧重理论教学的学术型与侧重方法实践的实践型两大类,制定差异化的培养计划,形成不同的教学板块。而我国除了MPAcc(会计专业硕士)外,会计学研究生教育基本侧重于理论研究的培养模式。在会计国际趋同背景下,我国会计学研究生《管理会计》学位课程处于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管理会计》学位课程如何突破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方法和内容,科学权衡、合理把握知识传递与知识创新,已成为当前该课程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思考。《管理会计》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其他学位课程相比较,我们认为,该课程既融合了“管理”的元素,又结合了“会计”的基因,是一门综合性、创新性要求较高的专业核心课程。基于综合性与创新性的驱动,需要进一步研究该课程案例库的建设内容。我们认为以传统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拓展管理会计案例研究专题,可形成如下案例板块:作业成本管理会计案例、智力资本管理会计案例、环境管理会计案例、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会计案例、战略绩效管理会计案例、激励与报酬管理会计案例、事项管理会计案例、行为管理会计案例等。

五、《管理会计》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方案

1.案例教学过程设计。(1)明确案例的教学目标。说明该案例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了解什么、掌握哪些能力等。(2)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课前计划、课中计划和课后计划。课前计划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这个案例前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或相关资料,教师对此案例的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等;课中计划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掌握知识,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后计划主要指学生通过分析报告等形式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3)设计启发思考题。围绕该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渐进的启发思考题的设计,引导与启发学生找准案例分析的切入点。(4)提供分析路径与逻辑。案例应该有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可用的理论或工具、分析的逻辑路径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5)设计案例教学考核方式。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从而要求考核内容、方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推出适合于案例教学特点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

2.案例库编写规范。(1)数量要求。案例库要求有丰富的案例,数量过少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该课程案例库结构上保证每个研究专题约4~5个案例,总量约35个案例。案例的选择搭配要全面,类型搭配合理,原创性、本土性案例不少于30%,有一定比例的专业综合性案例。案例库要能够覆盖整个专业培养目标。(2)编写规范。案例编写要规范,每个案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标题、引言/开头、背景介绍、主要内容、结尾、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思考题或评价、分析路径。

3.案例库成果包括:(1)针对《管理会计》课程的、完整的教学案例库,撰写的案例教材;(2)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课程的完整教案,PPT等所有教学媒体资料;(3)与案例库建设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论文。

4.案例库运用。案例库适用于《管理会计》专业学位课程以及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包括运用网络资料、音像材料;引导性讲授;案例、文献的阅读及课堂研讨;研究设计交流等。对国外经典案例需要原文点评,融合双语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也可借鉴Seminar。另外,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可用于技术经济与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或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5.案例库维护。案例库的维护主要包括案例的修改和更新。案例的修改主要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取得了新的发展或产生了新的变化,需要对标题、引言/开头、背景介绍、主要内容、结尾、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思考题或评价、分析路径等相关内容作出修正,以保证案例的有效性。案例的更新在于及时了解案例库中相关主体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如同类事件的典型性发生了变化,或在实践中出现新的问题,或课程专题的拓展对新的案例产生了需求,每隔一学期需要补充一定数量新案例入库,剔除价值不大的老案例,以体现案例的新鲜度和时效性。

(章雁副教授系会计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潘广伟.《成本管理会计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J].北京:商业会计,2012(3):117-118.

[2] 董中超.《审计学》案例库建设探索与尝试[J].石家庄: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98-100.

[3] 高丽.刍议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库建设[J].北京:商场现代化,2012(5):102.

第3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教育;案例中心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工商管理类专业迅速成为高校中的显学和年轻人心中的香饽饽,莘莘学子趋之若鹜,争相报考。但在实际运作中,各高校的工商管理教育由于理念、资源、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结果却大相径庭。名牌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炙手可热,地方普通高校(本文所指的地方普通高校为非重点高校,主要是在高考录取时的二批和三批次学校)却存在学科发展缓慢、专业建设滞后、学生就业面临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普通高校的管理教育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脱离社会实践的缘故。

一、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就是用真实生动的商业事实材料服务管理教学,使之所蕴涵的管理知识、能力要求和思想教育达到预想目标的一种教学范式。

案例教学没有正确答案,只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通过案例教学,训练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多的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和总结,汇总大家的智慧,总结集体的经验。

从教学内容看,案例教学不但可传递更多信息,扩大学生视野,而且能深化课授内容,拓展教材知识;从教学过程看,它强调全员参与,彻底打破注入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师生情感沟通,思想交汇,对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大有裨益;从能力培养看,它不仅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信息摄取加工、方案设计、比较分析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案例教学的发展

西方的案例教学历经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个以哈佛案例库为核心,以毅伟(RichardIvey)案例库、欧洲案例交流中心等为补充的案例库体系。1920年,哈佛成立案例开发中心,次年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由此奠定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案例教学始终是哈佛商学院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超过教学总时数的80%;哈佛商学院每年大概编写350个案例,涉及各种科目,覆盖了商业问题中广大区域。从1923年起,毅伟商学院就开始使用案例教学,其案例库现有2200多个案例,并以每年300~400个的速度在更新。案例已交流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00多家大型企业,每年向校外读者出版销售案例拷贝约50万个。

国内最早推广案例教学和进行案例库建设的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成立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经过十几年积累,已收有教学案例900多篇,覆盖工商与经济类课程24门,主编《管理案例教学研究》内部期刊21期,公开出版专辑18本推广案例教学法,共举办30多期案例教学与编写培训与研讨班。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更是借助北大品牌,通过科学运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讲座,创办《北大商业评论》杂志,出版了32本案例和管理类书籍,主办了包括“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管理学院奖”等评选,为国防大学等所有军队系统学院示范案例教学,发起了囊括中国顶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与50余家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建立了紧密合作。北大案例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案例库。

国内其他高校如清华大学等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教学案例库,对于促进管理教育和学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地方高校建立案例中心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工商管理类学院与企业、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没有好的案例,没有一个在学科、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行业、区域、案例功能等齐全的案例库,案例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就不可能开展有效的案例教学,工商管理教育也就不可能真正联系企业实际。

目前国外案例很难让学生进入情景,找到真实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使用国外案例存在对案例背景的理解和语言文化的差异,常有隔靴搔痒的感觉。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和大型组织、国际化问题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中小企业案例则使学生兴趣索然。

地方普通院校虽然在诸多资源方面受到限制,但应主动向名牌高校学习,在某些领域甚至有敢于超越名牌高校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有必要组建以本土企业实践为基础的地方普通高校管理专业案例中心,以“促进管理教育,提炼管理思想,提升管理水平”为使命,立足本土,面向全国,通过案例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收集、整理、管理河南本土案例资料的平台,以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服务。

案例中心将统一编选、制作本土案例,重点放在本土企业,不断及时更新案例,使入库案例具有良好的覆盖性和系统性,并形成大量企业素材积累,从而为教师和学生使用案例和企业研究提供方便。中心将与其他院校案例中心、培训机构以及商业报社等进行案例交流和共享,从而扩大案例的使用范围。通过整合师生、企业等资源,使案例不断得到教学检验和市场检验,从而使案例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总结提炼本土企业成功的精髓与失败的教训,形成本土特色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为管理教学和研究提供丰富的案例,对于促进管理专业教学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专业咨询,提升本土企业家的领导和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四、建设案例中心的关键要素

要建设好地方普通高校管理类案例中心,至少需要有六种资源:

1.精神资源。案例中心的建设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学院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哈佛商学院、毅伟(RichardIvey)商学院等案例库之所以成功,是院方对案例教学高度重视的结果。案例中心的建设需要一批热衷于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的教师,对案例中心的建设有一种精神动力。案例中心全体成员要清醒意识到案例中心建设对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对本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使命感;案例中心要成为一个良好的事业平台,使案例中心人员在案例采写过程中得到锻炼,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案例中心建设要有明确的远景和目标,从而发挥远景和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2.组织资源。为了推动案例中心建设,必须有一个由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坚强组织。这个组织并不需要庞大编制,而是一种精干的网络型结构,主要依托工商管理学院的丰富资源,发挥资源整合作用。这些人员的工作范围不但包括案例采写、编辑与整理,案例查询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而且包括和其他学校、企业、培训机构与媒体的日常联络、交流等工作。国内有些案例库完全依靠个别老师推动,其未来发展是缺乏动力的。只有形成组织,才能持续坚定地推动案例库建设。

3.资金资源。案例中心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直接成本包括差旅费和劳务费。具体费用包括案例开发费用、案例储存费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费用,以及外部联系费用、办公费用等。其中案例开发费用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包括差旅费、教授指导和写作人员劳务费,由于案例采写对写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因此人力成本相当高。而且,一个优秀案例需要反复修改,这也导致案例采写成本的上升。

4.素材资源。企业的管理实践是案例之源。改革开放30年来,一批批本土企业的成长和没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为案例中心建设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素材资源。但是,要成功开发管理案例必须解决好企业的合作问题。因此案例中心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逐渐调动企业积极性。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传播案例教学成果,在社会上营造一个重视案例教学的氛围,把企业(公关)需求和案例采写要求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使企业感受到案例采写能够帮助企业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认识到案例教学对中国管理教育和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赢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使企业消除顾虑,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接受客观中立的案例采写和调研。

5.市场资源。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对管理教育的庞大需求,社会公众、学生以及企业,都在管理知识学习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案例中心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市场资源及市场化运作,这对案例中心建设和案例教学推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是检验案例库建设成败的最终标准,市场化运作有助于解决案例中心建设的资金缺口和人力资源缺口,有助于加强工商管理学院及教师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从工商管理学院教师那里获得有益建议,教师通过对更多企业的研究,可以增长企业经验,加深对企业运作的理解,从而提高案例教学和研究水平。

6.品牌资源。品牌是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案例中心的建设决不是权宜之计,应充分发挥传统优势,整合工商管理学科的各种资源,千方百计努力把案例中心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工商管理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定期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或担任客座教授,主动联合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研究,努力向企业推介我们学院的教师及其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案例中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其打造成为学院的一张名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早日组建案例中心,是地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搞好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对于提升管理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学校的兴旺发达,乃至本土企业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希望各高校管理学科的决策者们早做决策。

参考文献:

第4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美国商学院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05

Graduate Case Study: American Business School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s

LANG Yongfeng, SUN Wenyuan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5)

Abstract Case teaching is not just a new teaching method, or a new teaching philosophy. Case teaching emphasis on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and self-learning among students, graduate students help develop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Experi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implement the idea of business school case teaching and case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ase will help raise the level of graduate teaching.

Key words graduates education; American business school; case teaching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所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换句话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案例教学方法直接反映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尽管国内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已有较长的时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形式重于实质、案例陈旧或脱离实际等问题。本文在对案例教学实践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其对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的若干启示。

1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追溯至19世纪在医学和法学教学中的应用。英国的贝利斯(Bayles)在1829年最早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法学教育中。他认为,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加有利于学术观点交流,更加有利于师生互动学习。1921年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其主流教学方法。其后,美国各商学院也相继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进行实施。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至今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进行MBA培养后,案例教学法在商学教育中才获得了一定的进步(赵纯钧等,2003)。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相关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学科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把握学术动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顾明远、孟繁华,2003)。案例教学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以教师为核心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升华(刘刚,2005;2008)。因此,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为基础,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研究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创新型自主学习过程,更加注重于知识的创造和学术素质的培养,而不应当是简单、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实事件发现关键问题所在并能发掘出问题的实质。案例教学法强调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知识生成的过程,通过对来自现实事件的案例的阅读、学习,实现从现实案例中主动发现问题,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其次,研究生学术素质的培养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其对新事物、新观点等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善于吸收新观点、新方法并能将其与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实现进一步创新的目标(孙伟、陈涛,2015)。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研究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有利于培养其接纳他人不同的观点、修正自身先前已形成的观念,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新的观点、知识和技能。第三,案例教学对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研究生以现实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以及教师总结等环节,研究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深化了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拓宽了自身的研究视野,有助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教师的探讨、争辩、质疑这一动态学习过程,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争论和质疑的过程,也可以使教师不断吸纳研究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教学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改善。因此,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

2 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经验

2.1 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教学方式

20世纪70年代起,在管理学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由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美国高校的商学院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并被积极引入到美国各大高校的商学院研究生培养和教学中。如表1所示,从美国主要高校的商学院教学方式组成上看,案例教学均占比在30%以上,其中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弗吉尼亚达顿工商管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式占比达到100%;MIT斯隆管理学院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方式占比为50%。课堂讲授和实地项目等教学方式的比重在不同高校的商学院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实地项目所占比重较低,而课堂讲授方式所占比重在50%以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课堂讲授方式则占到了60%;UCLA安德森管理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工商管理学院以及MIT斯隆管理学院则没有实地项目等教学方式。

2.2 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

如前所述,美国高校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受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做法影响最大。但各高校在师资、学生素质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我们以加州州立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对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分析。

2.2.1 教师与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授课方式而言,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案例材料进行准备和预习。在组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阶段,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案例分析讨论方案的每个细节,包括如何提问、启发以及调节课堂讨论气氛等各个方面。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研究生的案例教学中,每一门课程均有一个由3~5个任课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小组(teaching group)。案例教学小组成员采用集中备课,共同开发案例,共同制定教学手册,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其中,教学手册(teaching note)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上课流程、讨论预期和总结归纳等部分,内容详尽,是需要案例教学教师严格遵循的案例教学指导手册。在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研究生案例教学是一个集体的任务和行为。

教师在案例课堂讨论前一周将案例材料发放给研究生,供其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熟悉案例背景内容,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判断,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初步的解决方案。在学生个人对案例学习后,由小组中的某一成员召集小组讨论会,就该案例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小组讨论。这一讨论过程,使得小组内成员间形成充分的思想交流,但不要求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结论。

2.2.2 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学生成为课堂核心,教师则主要负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提出相关问题以促使课堂讨论不断深入。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发言,其在案例讨论中表现会直接影响其课程最终成绩。学生在课前的认真准备以及在课堂上的讨论表现成为其能否获得该课程较高评价的关键。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学生会竭力避免陷入沉默,积极与其他成员交换想法、观点,成为案例讨论的积极参与者(王少飞等,2014)。

教师需要时刻把握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语言、手势以及表情方法来调动课堂讨论气氛。在此环节中,教师会事先设置案例讨论的规矩,以防出现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间发生语言攻击和案例讨论为某一个学生小组“绑架”的问题。当课堂讨论陷入沉闷、乏味时,教师及时抛出与案例紧密相关的问题,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或分组讨论并指定小组进行上台汇报讨论结果等,使课堂讨论始终处于紧张、热烈的氛围当中。当课堂讨论出现跑题时,教师则及时通过提问或总结的方式将讨论拉回到案例分析的要点上来。这需要案例教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案例课堂讨论的经验和娴熟的讨论控制技巧。同时,综合运用板书、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也有助于将学生精力集中于所要讨论的案例上,并能吸引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在课堂讨论结束前的总结阶段,教师会通过板书或投影的方式给出案例分析的框架,并让学生进行总结或给出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地对课堂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总结。教师会强调案例分析的结论是不唯一的,即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可能正确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2.2.3 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后总结

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会就学生的表现给出公平合理的分数,并形成详细的教学总结。同时,教师还需要就本次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找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以帮助表现欠佳学生提升案例学习、分析、讨论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安排在案例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走进新教师的课堂进行案例教学旁听,找出新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报告,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水平的评估和帮助的稳定关系。

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后,需要综合各方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见解来撰写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总结出一套针对此类问题的概念框架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框架,以便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能得以实际应用。

2.3 案例教学的支撑体系

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有赖于高质量的案例库的建设,有赖于具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师资、案例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和相应的硬件支持。

(1)案例库建设。美国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十分重视案例库的建设。各高校的商学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案例库,并且其案例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企业、管理领域等,如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案例库中有近千个案例,而哈佛大学的案例库中则有8000多个案例。同时各高校商学院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持续不断的更新,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案例得到更新。这些案例基本上来自于案例教学教师长期跟踪、调研特定行业、企业的成果,如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教师就曾长期在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经验,并持续对行业、企业进行跟踪研究,这就保证了课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具有现实性和前沿性。

(2)美国各高校的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并在新教师的培养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通常,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相关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随堂听课,并在课后与新教师就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总结等方面给予详细的建议和指导。教学资料实现充分的共享,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参阅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料并可以就其中的问题向其他教师咨询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这一新教师培养机制确保了其在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具有数量充足的教师资源,且这一资源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

(3)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具有完善的教学辅助支持体系,以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其教学辅助人员众多,并能够提供诸如专业化的案例教学信息平台以及案例教学流程化管理的服务。这些教学辅助是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提供高质量案例教学这一目标所展开。同时,学院会为案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如建设案例讨论教室、学生小组讨论中心等,同时也为案例开发教师提供相当数量的案例开发资金等。

3 研究启示及建议

美国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对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建设和提高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1)加强本土的案例开发和案例库建设。研究生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优劣,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将国外案例拿到课堂上进行教学存在着脱离中国学生生活实际的缺陷。这会导致学生在案例分析时不能联系到中国的实际,最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加强中国本土案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案例开发需要教师真正对行业、企业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与企业紧密合作,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案例。这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三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及学校对案例开发的资金支持。学校应建立案例库,并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实现案例在教师、学生间的充分共享,以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2)加强研究生案例教学师资培养。实现案例教学目标,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是关键因素,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刻不容缓。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将国外高水平案例教学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为国内教师提供集中培训以提高国内教师案例教学授课水平。同时,将国内教师选送到国外具有高水平案例教学的相应学院进行集中培训,让国内案例教学教师切实体会国际上高水平案例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学习案例教学相应的技能,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授课水平。

(3)改革研究生考核机制和教师考核机制。学院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的研究生群体,确定案例教学所占比重。通过多种渠道向研究生说明案例教学的价值,使研究生切实认识到案例教学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研究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来。改变以往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切实加大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比重。以考核改革促使研究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将能力培养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改变当前教师考核重、课题申报,轻教学成果的局面。将教师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师考核中,并适当加大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等所占比重。激励教师切实将精力投入到案例开发、案例教学中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4)加大案例教学资金投入。高质量、高水平的案例教学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国内高校应在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开发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往往需要对行业、企业持续数年的跟踪研究,这意味着案例开发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来实现高质量案例的开发。这需要学院对教师、项目组在案例开发以及案例库建设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高质量案例的开发和案例库建设。同时,在人员配备上,教学辅助人员需要为案例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将案例教学教师从流程性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当中去。

最后,在国内MBA教育和专业硕士培养中,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经验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但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MBA以及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间存在差异,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在教学方式中所占比重、案例开发和选择的类型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否可以在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中直接运用?如何在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构建和完善?这是国内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实施、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 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 孙伟,陈涛.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哈佛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基于哈佛商学院PCMPCL项目的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 刘刚.认识真实的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J].数字商业时代,2005(9).

第5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 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法系列研究(一) 情景模拟教学法研究 TPR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英语一对一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文制胜技法系列之一 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初探 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模拟情景剧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成拳教学心法系列谈之一 模拟教学法在《减数分裂》一课上的应用 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高三第一轮复习“学生讲题”教学法教学案例 由一节活动课教学案例谈英语交际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中“一案到底”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案多变―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又一种纸上谈兵 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浅析 基于同一工程案例分解的顺序模块教学法在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刘佳. 法律教育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61.

[3]Malcolm P. McNair. 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apers by present and past members of the faculty and staff [M]. New York: McGraw?鄄Hill, 1954.

[4]陈树文. 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 80-84.

[5]马鸿飞. 营销策划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4.

作者简介:

张博(1982-),男,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第6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1.1 现状

1996年4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随后又下发了《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启动。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在规模和门类上发展迅速,且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全国专硕毕业生仅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7.2%,2013年则达到28.2%,增幅为4.57倍。到2010年12月,获教育硕士学位人数约达6万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第22条指出“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但目前专业硕士教育尚未做强,没形成良好社会认可,据相关调查,专业硕士对研究生教育总体满意度为61.9%,低于学术硕士。

1.2 问题

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指导下,遵循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构建的较为稳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起步晚,导致了从学术硕士到专业硕士的简单移植。一方面,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导师队伍等方面受传统学术性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培养模式没冇突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人们认识上有“边缘化”的趋势,定位不准确。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硕士的入学形式缺乏科学性,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式急需完善,教育硕士的质量控制尚需改进。

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学术倾向性问题,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学位论文方面的问题,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质量控制与保障方面的问题等。其学术化倾向表现为与教育学硕士的培养目标相同,只是适当降低标准;培养方案相N,只是在个别课程的安排上做少量的调整而已。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研究方向的特色不明显、学科专业知识过于陈旧以及外国语课程所占比重过大K。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导师队伍不专业,尤其是教育实际能力欠缺。学位论文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对教育实践研究重视不够。实践教学方面重讲授轻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较落后。教育硕士的质M控制还缺乏较科学合理的标准,如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过程评价、实践环节等还重视不够等。

2.政策引领下的理念变革

2.1 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年10月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总体方案》中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W。国务院学位办1996年25号文件指出,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重视案例教学,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联系。要求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开辟校校合作的培养方式,增加教育实习机会。

2.2 提倡多样化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框架日益多样化。2004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这是政策调整最为频繁的一种模式。国家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由此形成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010年12月教育部又启动免费师范生政策,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既是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独特的教育政策环境影响的结果。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多样化是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优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政策动因源于我国对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教师补充难的探索。

2.3 以生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确立了“育人为本”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这对于教育硕士培养也是意义深远。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关心每个学生,促进他们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育政策的演变不仅体现了教育实践的历史品性,也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2.4 提高质量

我国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基本上采取导师制,导师往往只是生物某专业的教师,不熟悉教育学、生物教学理论;而且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师资的有限,一个导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加上自己本身平时的教学和研究就很忙碌,这样就更分散了导师的精力,造成培养质量的下降。再就是课程考核的形式单一,过多采用课程论文形式,不能很好地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已开始重视提高质量,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2013年3月联合颁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暨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于2015年8月召开,提出了当前加快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有关举措和主要做法,以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

3.生物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为了凸显教育硕士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性特色,必须正确认识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关系,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目标定位;加强教育硕士课程的实践环节,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教育硕士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1 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不仅包括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和表达能力。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等,其中情境实践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也是实践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经过反复实践和经验总结,可形成一套供课堂教学操作的工具系统,如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与步骤等,以形成教学的基本操作规范,体现教学模式的规范性、程序性与可控性特征。增设实用性课程,增加教育实习指导,提高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上,落实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制度保障、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基地保障和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运行程序等3个方面。

日常教学中,教育硕士生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展开学术专题,写教案,做PPT,课堂讲演,写论文等,以提高其教研能力和教学技能。而且学生要很好地熟悉中学生物学教材,例举具体案例,不能泛泛而谈。还可让学生多方位参与本科教学实践,体验听课、讲课、出试卷等诸多环节。让部分优秀学生直接给本科生讲课,其他学生随堂听课,学生切实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还要适时设置微格课程,让学生尽量多感知教学,活跃教学,这对于无师范背景的教育硕士生尤为重要。还可组织学生到中学听观摩课,近距离感受生物学教学。学生多观摩、多体验参与,这也激发了他们教学的兴趣,拓展了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实践的潜能。

3.2 加大案例教学比例

教育硕士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应采取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案例教学及生物学教学观、学习观的更新,以提高学员的教学水平。为改变我国教育硕士的学术化倾向,教学方式应重视案例教学,向行动学习转变。案例教学目前在我国各类院校推广迅速,强调展示真实问题和具体情境,学生做出分析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因此它是一种十分贴近真实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情境实践能力要素的教学方式。

学校应搭建一个教学实践共享平台,不但要加大案例分析的力度,编写与实际相关的讲义,还要为学生创造实际教学和研讨的机会。以案例教学为主,把案例作为一个主要载体,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将某些经典案例置入规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体现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更利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来自实践,走向实践也是专业硕士培养特性的体现。案例库建设尤为重要,应围绕生物教学思想和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如探究式教学案例设计、体验式教学案例设计、多媒体教学案例设计、过程性教学评价案例设计等,教育硕士生亦可参与到案例库建设中,丰富相关内容。

3.3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1)运用研讨性教学模式

研讨性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指导思想。教育者应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教学过程可视为一个激活想象、引发探索的过程,教师可视为学生的引导者、推动者和共同思考者,尽可能地把凝固、抽象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技巧与鲜活的个人教研心得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难题结合起来。如细胞膜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往往让学生看图片,用讲授和谈话的方式,学生靠理解和记忆来获得知识。而研讨式教学则可让学生首先思考一些问题,如细胞膜内外有亲水疏水之分,哪个部分亲水、哪个部分疏水,为什么?这就同时涉及细胞的生活环境,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等,学生会印象深刻。与实践生活相关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如剧烈运动后腿酸是何道理,发酵在生活中的运用,植物不能过度密植或施肥有何原理,遗传病的防治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主动探究。

2)重视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合作性的社会意义人际协同建构,合作学习很好体现了这种思想,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它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对知识最深层意义的建构。如生物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容易记混。如细胞的成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内容多而杂,学生学习有难度。这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专题,每组负责一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教学模式是思想、方法、结构、模式等的综合体,在现实教学中,应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改良传统的讲授模式,还可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多媒体、体验式教学、对分式教学、反转教学等模式来改善教学,活跃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3.4 完善管理制度和模式

管理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生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中,管理尤其重要。要从管理队伍和导师团队两个方面进行打造,才能为教育硕士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1)打造一支管理队伍,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是同等价值的,只是性质不同,要求规格不同。因此教学和教学管理应该与学术性学位相同,否则就达不到研究生的应有水平,就得不到社会的重视。生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管理机构的设置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去支持,专业硕士教育难以实现。该机构可由生命科学学院主管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主管,督导相应工作。另设教育硕士负责人1名,协助副院长处理某些事务,也负责很多具体事务。下面还须设1~2名行政秘书,负责上传下达和处理日常事务。该机构结构完善,分工明确,其良好运作能确保专业硕士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重视教师团队的管理,建立教师选拔和管理机制

在某些院校,生物教育专业学位的导师队伍堪忧,这些院校对专业硕士性质不了解、不重视。只要导师需要或领导点头,这些教师都可以成为导师,遴选机制不健全。而领导的考虑也颇有道理,除了照顾部分未招到研究生的教师外,也有想整合资源,共同努力把事办大办强的思想。培养还好说点,但就业是个大难题,涉及指标考核。让某些领导或教授指导一个,将来学生去向也好些,出路也多些,这几乎成为所有生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一个潜规则。这些导师的专业指导水准并不高,从导师那儿学生很难获取专业知识,倒是有很多学生被安排跟导师做实验,跑外调等。如有学生的导师是生态专业,还请假出去采样。这些都挫伤了学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进取动力不足。所以,导师选拔迫在眉睫。导师队伍应以生物教学论专业和科室为核心,指导教师或具有师范专业背景,或是教学名师,或是品牌专业、精品课程负责人,或是教学能力突出,教学评价优良,或是教学技能大赛获奖者。导师队伍遴选不一而足,方法众多。但如果非教育硕士专职导师指导教育硕士,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在全程接受督导。这样才能遴选出合格的导师,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7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但前期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面对全体高校学生的共性研究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主要研究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门化的问题,针对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探讨音乐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找到新的突破,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背景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某一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较典型的,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起源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目前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中,如法律学、管理学、行政学等,都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没有完全发挥其育人作用,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思政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谋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尝试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情景体验和脑力冲击,利用案例教学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理论上,各学者分别从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方法、具体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在实践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对案例教学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各高校的前面。该校在1998年就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编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而在实行案例教学后针对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持欢迎态度。2008年11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可见,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因材施教

第8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1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不同,本科的工商管理课程不可能完全照搬哈佛商学院的做法.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受教育群体主要为没有实际企业管理实践和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决定了案例教学在应用于本科教育时,学生通常难以承担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即使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也会发现案例讨论的深度与期望值相去甚远.二,施行案例教学的教师群体商业经验较为欠缺.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的教师是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的学术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大多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分析案例的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弱化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三,案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补充.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某一理论、观点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存在劣势.这决定了案例教学很难作为本科管理教育的主要方法,只能作为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重要补充.基于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应用基本上停留在第一阶段,即作为概念或原理的例子、说明来使用.当然,如果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案例研究也可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总体来看,案例在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作用更接近于管理情境模拟文本的解读而非讨论,案例教学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根据本科管理教育的特点创新案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在本科管理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目标.与MBA教育期望学生实现决策模式的转换不同,本科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应当强调对概念或原理在真实管理情境中的还原.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情境中某些现象、问题的抽象概括,剥离了理论或概念发生的具体情境.没有商业经验的学生通常难以迅速地将管理理论与现实情况对应起来,感觉“书上一套,现实一套”,不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实践价值.而案例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为例,倘若学生能够拿到一个企业管理者每天真实的行程表,就会理解管理者看似普通的工作安排实际上是在履行不同的管理职责.当意识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紧密关系之后,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

    其次,应当选择适合本科教育的管理案例.针对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案例材料应当过滤干扰信息,如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次要信息,有偏差的、误导性的信息等.案例应描述本科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境,与所服务的理论情境相近.这使学生易于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得出一个全面、清晰的结论.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阿伦敦物资公司:电子产品分部》为例,本科生通常很难跳出案例叙述主角———总经理罗杰斯的观点,审视案例的叙述材料是否与真实情况相符,客观、正确地诊断企业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此,当这一案例应用于本科教学时,有必要改变叙述主角,删减有误导性的信息,适当减低案例分析的难度.最后,设置有利于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案例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案例讨论专用教室.丰富教师的商业经验,也可以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课堂讨论.以较为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程开始前告知学生案例分析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重,案例教学结束后及时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成绩反馈越及时、准确,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就会越高.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教授全校公选课《管理案例分析》时,笔者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初期,明确告知学生:期末总成绩的80%由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所决定,学期中段会将学生已取得的案例讨论分数公布.通过这种形式的反馈,增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上,每次课程(3课时)讲授一个管理主题,一般用2个课时系统讲授相关概念和原理,1个课时作案例讨论.基于所教授的理论选择相应案例,要求案例文本能够反映有代表性的商业案例,贴合现实的管理情境,并根据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对案例文本进行编写.每3次课程进行一次综合性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和视角分析问题,比较不同观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9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消费行为;模块化开发;实践能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35-03

自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推出新定位、新观念、新元素、新目标开始,中国MBA教育开启了一种新的管理教育模式改革,使我们认识到管理教育,特别是注重于现实问题解决的MBA教育,不同于我们传统的学术教育。从中国市场经济或整个社会发展的未来来看,更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管理人才[1]。与学术型硕士教育不同,MBA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当前的经济环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做到适应市场需要,如何变革MBA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特征,适应性地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这是MBA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消费者行为学》为了适应当前MBA改革的浪潮,试图通过模块化教学思想,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消费者行为》的课程内容,把课程设计成理论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综合考核模块几个部分,在教学中强调MBA学员专业能力的训练,克服教师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一本教材、一门课的现象,从而实现对所学理论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模块化开发的目的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开设《消费者行为学》以来已有九年时间,为有效地满足不同行业MBA课程定制化和MBA学生需求差异化的要求,遵循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MBA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素养、管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知识,模块化课程开发势在必行。

二、模块化课程建设的设计目标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的开发以MBA课程定制化和MBA学生需求差异化为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围绕培养市场营销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设计。模块化后的课程,不应是旧课程内容的简单模块化分割。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概括起来是“知识+能力+素质”。具体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现象,指导并引导消费者理性地进行购买决策,制定适应消费者行为的营销对策,为增强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竞争力服务,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教学模块时要认真研究教材,以教学大纲和模块大纲为指导,对原有的教材进行分解、调整、修改,并按模块的基本结构重新组合。模块化开发包括了以下几部分:基础模块即主要理论教学内容、知识点及最新趋势;实践教学模块又分为案例分析、课堂实训和实战练习三个子模块。每一模块本着基础性、先导性、工具性的知识先讲解,同时融入了实训子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延伸的内容在案例讲解中补充,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模块化后的课程,不应是旧课程内容的简单模块化分割,新课程内容应突出课程特色与学科优势、跟踪理论前沿与企业实践、整合学术成果与实战经验,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三、《消费者行为学》模块设计及实施

(一)理论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理论教学模块由消费者行为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组成,采用课堂讲解方式进行,让有实战背景的学员建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整体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一讲一个专题,打破传统的按书章节顺序教学的方法。《消费者行为学》主要是从管理与应用的角度帮助MBA学员理解消费者行为,为从事或希望从事市场营销、销售及广告职业的学员获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让MBA学员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不同因素或者原理进行全面学习和研究,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这些原理,帮助他们应用消费者行为知识制定营销策略。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识别消费者的各种需要、动机,了解消费者所具有的自我概念和生活形态,分析不同的消费决策过程,并对本土消费者行为进行重点剖析。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体系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企业营销实践进行理论化总结和升华,从而发现新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或知识。

在MBA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舶来的理论应用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如何让学员掌握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来洞察中国市场,课程的理论设计与组织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本着应用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知识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在理论上试图做三个方面的设计:第一,对各种有助于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各种概念和理论予以详尽、全面的描述,让学员形成透彻的理解,才能在不同的情形下自如地应用;第二,对制定营销策略时如何应用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进行说明,尤其是在中国本土企业的实例的应用;第三,一讲一个专题,提供问题案例营销设计要求学生应用本讲的知识进行分析。

(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MBA课程教学,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必须把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注重实践的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旨在使学员基本掌握消费者行为、营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消费者行为及营销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可实施性,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营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消费者洞察能力及营销策略实战能力。教学形式包括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学习法、行为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消费者行为观察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发散性思维,养成写报告的习惯,充分挖掘学生智能潜力,发展特长,弘扬个性,结合MBA学员自身工作研究其行业特征和消费者行为,强调消费者行为理论在营销工作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由案例教学、课堂训练和实战练习三个部分组成:

1.案例分析。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被哈佛商学院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工商管理教学之中。在几十年的推广与发展中,虽然国内外工商管理院校对于案例教学的作用都比较认可,相关研究也证明了案例教学相比其他传统教学方法更加具有价值。案例教学法是MBA教学中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具有学生主体性、互动性等特点,较高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我国工商管理学科逐渐开始重视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运用国际通行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和研究本土企业的管理问题,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研究的分支越来越细,以求发现我国本土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事实、探索其发展规律或得出一般研究结论。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中如何实施以及在实施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于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国《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可借鉴与参考的有两本教材,一是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的由Martha McEnally著的《消费者行为学案例》,二是2011年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朱迪・格雷厄姆著《消费者行为学案例与练习》,这些舶来案例与中国的环境有一定距离,无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还是购物模式与国外消费者存在很大差异,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国内课堂上使用的很多案例是经翻译后直接拿来使用的,由于存在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在分析案例时学生很难融入案例情境。选择、编撰和合理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者行为的案例是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目前课堂讨论的案例主要来源:教材、中国管理案例库、教师自编案例、学员自己撰写的案例。案例的选择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还应尽量与学生工作背景相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投入度,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因此精选案例,尤其是选择一些符合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系列案例,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消费者行为学离不开营销实践,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尝试将一个个营销场景微缩到课堂上,而这都依赖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2.课堂实训。《消费者行为学》的课堂实训是指在课堂对MBA学生进行消费行为研究方法及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是为了使MBA学员熟练掌握《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消费者研究技术或方法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训练的活动,主要包括对学生消费者洞察工具的学习和使用。课堂主要针对研究方法在理论讲解过程中进行训练。消费者研究需要借鉴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在不很正式、更自然的情境中研究消费者,比如通过探究人们的居家、办公室、汽车和橱窗来了解消费者是如何使用产品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员进行训练:(1)创意设计:MBA课堂要培养学员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在30分钟内要求设计出广告语;(2)针对学员的购物清单进行分析,观察商场对消费者行为实施的具体策略;(3)消费者观察:学习可口可乐对消费者的观察;(4)视频解读:对某全球知名品牌在不同国家的营销推广的策略解读;(5)消费者态度的测量方法:通过某一品牌的四则广告评价消费者态度测量方法。课堂实训的目标要求培养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市场新形势,面向市场,突出应用性,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MBA营销人才的需求。

3.实战训练。MBA学员因有工作背景,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可以马上转化为实际解决工作问题的工具,更准确地说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让MBA从事管理、营销、创意等工作的学员换一种思维方式去解读所面临的顾客。课堂教学到一定程度,一定给每一学员应用本学科理论的空间,如:让学员回到原单位拍一段视频,把服务人员与顾客放在同一空间去观察,或者观察汽车4S店的陈列与顾客的接待流程,房地产开发商楼盘开盘时如何去发现真正的顾客等。让学员去发现、探究工作中原来没有发现的市场机会,再把他们的发现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这样MBA的课堂便成为学习、互动、启发和共同进步的课堂。

(三)教学环节与进程模块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的指导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基础模块的理论知识导入;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层次递进的梯次结构,比如:课堂实训、情景模拟、综合实训、消费者购物追踪等;三是在一个模块理论系统讲解后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并进行延伸知识点的扩展;四是全部课程结束后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实战练习并提交一份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四)教学考核模块的设计

MBA《消费者行为学》考核评价由原来以笔试考试为主转向综合素质为主的评价。对MBA学员学习后效果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课堂案例分析,演讲和发言踊跃性、创意和深度,论文、分析报告。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全球MBA改革浪潮的兴起,强调对MBA学员综合能力和“软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对从事MBA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舶来课程,如何保留其课程的理论特色又能结合中国本土的营销环境与案例相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员的洞察力并在工作中创新应用所学的知识,基于创新和实际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法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对帮助学员把理论学习与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裘江南,等.MBA课程案例教学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6).

[2]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8).

[3]颉茂华.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8).

[4]胡丹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在线,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