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农业技术培训讲义精选(九篇)

农业技术培训讲义

第1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作为省政府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中的一项,我局承担年培训2万人的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已组织讲师团专家进村开展培训400多场,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30多种9万多份、科技书籍1200册,已建农民培训科技书屋5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5个。

一、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1、建立组织,强化领导。局成立了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成立了培训讲师团,由局属各单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40人、镇农业服务中心20人组成。讲师团设立培训工作首席专家10名,按专业及人员情况分成10个组,每个组负责两个镇(区)的培训任务。各组的培训任务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对分工镇的培训工作进程和工作质量负责。

2、开展调研,按需培训。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性提出11类47项实用技术培训菜单,供各地安排培训时选用。统一编写技术明白纸用于培训现场发放。

3、会议交流,组织推进。先后召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启动会、农业科教工作研讨会、讲师团成员培训会议、工作推进会和讲师团组长工作例会等,及时交流通报工作进程,布置工作推进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组织有序,运行高效,按时序按省市工作要求积极开展。

4、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加大宣传,营造培训氛围,利用电台、电视台、培训简报、进村培训通知、条幅标语、农业教育网站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民培训工程的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培训工作氛围。

5、制定措施,完善考核。制定推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对镇考核细则;二是建立讲师团成员考核、聘任制度;三是培植受训农民典型,在专家指导、技物帮扶及跟踪服务上优先安排。

6、规范培训,有序开展。一是明确任务,多方结合搞培训。为全面开展好培训工作,多次组织实施培训“突击月”(5、7月等),采取集中到村培训为主,分散指导为辅的方法,统筹安排讲师团人员,统筹安排时间,通过和有关镇、村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培训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科技入户相结合,与推进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自身的全年目标工作相结合。二是认真备课,规范程序搞培训。讲师团成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农民实用技术的需求,认真准备了讲稿,各讲师团成员讲授体现了“五多”的要求(多思考、多收集、多结合、多延伸、多引导),达到“八个一”(一份较完备的讲稿、一张明白纸、一份签字表、一张名片、一套照片、一条横幅、一个总结、一本汇编)。三是规范运作,统一制作了会标。每个村的培训都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统一制作会标,统一印发培训资料,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成效突出,新型实用技术全部进村到户

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我局围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工作,组织发动全系统科技人员,深入田间村头,通过到村举办培训班、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技术讲座光盘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县培训首席专家组成员多次深入调研,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各地出现的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意见,保证了技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做到了常态化经常培训、关键环节主动指导、技术咨询随时服务,全面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入户率和到位率。一是重点推广应用了一批生产新品种,徐稻3号、4号,淮麦20,早春红玉、小兰,中杂九号,日本新黑田五寸人参等。二是推广了一批农业种植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安全用药技术、棚室蔬菜病害防治关键技术、优质西瓜良种及栽培关键技术、沼气利用与生态家园建设增收关键技术等。三是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局针对高效农业种植的不同类型,围绕产业特色,分作物、分区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加大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全力推进高效规模农业生产。

三、排找差距,创新方式硬化措施再推进

我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虽然有很好的基础,但离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强;二是培训后学员的典型带动作用不突出;三是受训人员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四是培训工作不平衡性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1、把握培训重点。以农业生产技术及技术更新、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市场农业知识、农业法律法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发展及运行管理等为培训重点。

2、丰富培训方法。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农民经济人等到县集中培训和讲师团成员进镇到村现场培训相结合;建好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引领达到技术应用的辐射带动;定期组织农户代表外出观摩学习、激发学用科技热情。

3、强势组织推进。充分调研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需求,开展好针对性的宣传发动,营造培训氛围。加强与基层镇村的联系和协调,通过很好的组织、有序的发动来提高培训面,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培训现场,选择适应自已需要的培训内容接受培训。

第2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同志们:

为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学习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市妇联、市农业局在这里联合举办__市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启动仪式,这是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实施全市城乡妇女就业创业行动的一项具体措施。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妇联就__市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搞好农村妇女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则全局稳。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几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意见。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没有科学指导、没有科技含量的农业称不上现代农业。从当前我市的农业现状看生产技术还比较传统,科技含量不高,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都比较低。优化利用农业资源,增加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极大地提高农民群众、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水平。妇女是经常性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的主体、主力军。实施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对于提高农村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培育新型女农民,引领妇女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意义重大,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符合农村妇女的致富愿望;既是各级妇联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职能要求,又是政府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从树立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__市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__市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作为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全面启动全市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

今年初,市妇联通过各县区、乡镇妇联在全市进行了一次大型农村妇女培训需求调查摸底,并根据各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精心设计了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将联合农业部门组织1万名农村妇女参加实用技术培训,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对5000名城乡妇女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同时明确要求各级妇联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因此各级妇联要高度重视,突出重点,明确任务,紧紧抓住两个“围绕”开展培训。一是围绕城乡妇女就业创业需求进行培训。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围绕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进行西红柿、葡萄、食用菌、果树、棉花、桑蚕、养鸡、养牛等特色高效产业发展,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品种改良、食用菌栽培技术、设施精养、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土地流转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在城乡妇女就业技能培训上,重点开展技术含量不太高,但就业需求量较大的育婴师、月嫂、厨嫂、保洁员、医院陪护、餐饮服务、建材缝纫、美容美发等家政服务培训。二要紧紧围绕巾帼星火创业基地创建开展培训。坚持面向具有一定科技文化技术素质、致富愿望强烈、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致富女能手、女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女负责人等农村妇女骨干群体,有针对性地加强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新技能的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激励并帮助她们创业兴业,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投身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在完成市妇联安排的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增加培训内容和班次,使更多的妇女接受培训。每个县区的培训应不少于20__人。要增强培训计划的可操作性,实现时间、地点、人数、培训内容、授课教师、承办单位六个明确,保证计划的如期实施。

三、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保证全市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顺利完成

第3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关键词:农广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体验,就如何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确保农民培训取得实效,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开展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

大荔位于关中东部,辖1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总人口73万,耕地140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棉、果、菜、畜等特色农业发展一直位居全省前列,“1008”(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驰誉全国,是“中国枣乡”、“陕西第一产棉大县”、“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县和示范县”。随着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学科技、用科技的愿望强烈,对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掌握农产品营销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而,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大荔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全县有农业人口63万人,占总人口的87.5%,农村劳动力32.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1.4%,其中文盲半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占45%,高中文化占3.5%,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0%。据抽样调查,高中户比小学户人均收入多333.5元,高出1.6倍;初中户比小学户人均收入多249元,高出1.4倍;小学户比文盲半文盲户人均收入多73.9元,高出0.5倍,说明了农民现有知识量和技术能力对其收入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文化程度越高,其收入也必然越多。因此,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二、农民培训的成效与问题

近年来,紧紧围绕“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努力创新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思路,坚持面向农民、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认真组织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培训”、“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工程”等,2014年组织举办技术培训406场3460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0余份,接受农民技术咨询7000余人次,为加快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20元。

三、工作举措

3.1遵循“123456”要诀,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将科学技术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农民,让农民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

着眼“二个关键”。就是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在苹果产业化技术推广和培训上,原主管农业副省长王寿森同志将复杂的苹果技术总结为“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使复杂技术变得简单明了,抓住了要害,抓住了关键,很快在我省果区得到应用推广,收到实效。

把握“三实”原则。就是培训工作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如果在果区开展技术培训时,不错开群众施肥、疏花、疏果、采果农忙季节安排培训,那么参加培训的人就会寥寥无几。

体现“四性”特点。就是科技培训的内容必须体现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科技培训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理论教学,重在传授技术,掌握技能,不求知识全面系统,面面俱到。

搞好“五个结合”。一是科技培训要与行政推动相结合。这样能够得到部门和乡镇领导的更大支持,有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培训要与更新观念相结合。部分农民群众受传统农业生产影响根深蒂固,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生事物的敏锐性和积极性不强。往往是教师讲得生动,群众听得激动,回家后不见行动,依然我行我素,原来怎么干,还怎么干。因此,在技术培训的同时,观念的更新不可忽视。一定要想方设法从深处触动思想,提高认识,使他们乐于培训,自觉行动,将科学技术应用农业生产。三是科技培训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开展培训时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技术难题,了解群众渴望的技术需要,使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四是科技培训要与科技示范相结合。群众看重现实,看重效益,只有在当地树立样板,用典型示范带动,使他们学有榜样。五是科技培训要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注意“六个问题”。一是注意培训师的选拔。对选拔的培训师根据各人专长进行分类,建立专家信息库。开展培训时,有针对性的从专家库里选拔合适的培训师进行培训。二是注意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编写。不同的地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每次培训都应编写不同的培训大纲或教材。切忌不管到那里,不分培训对象,用一个大纲培训到底。编写培训教材不求长篇大论,系统深刻,只求能将关键技术阐述清楚,达到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是注意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的方式方法很多,如以会代训式、课堂讲授式、现场讲解式、现场演示式、组织收看光盘录像式等等。大部分的培训多以会议式课堂讲授为主,培训师一人满堂贯,滔滔不绝。往往这种方式效果都不很理想。一般来讲,采取现场服务、现场演示、现场解答的方式效果都比较好。四是注意防止培训流于形式。组织技术培训要象经营产品那样,树立品牌战略,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只求培训场次人数,不管培训效果。不注重效果的培训,既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又不受群众欢迎。五是注意防止借培训之名搞广告宣传。如果将培训活动搞成产品推介会,搞成广告宣传,那么群众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就不会进行很好的配合,这样的活动就容易砸锅。六是注意建立培训评价机制。凡是开展技术培训,就要制定一套培训效果评价方法,形成评价机制。通过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价,才能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培训效果。

3.2围绕主导产业,扎实开展培训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坚持“培训到村,落实到人”。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主体,选准培训时间,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

3.2.1明确培训主体,实行“点”“面”结合

在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只有以各示范村的种养业能手、农村经纪人、科技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为培训对象,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专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作用,才能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2选准培训时间,力求“忙”“闲”结合

培训时间上,只有抓住农事季节,选择在农民有空闲时间,重点加强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培训,才能做到农民生产、学习两不误,做到“忙”与“闲”的有机结合。

3.2.3丰富培训内容,做到“供”“求”结合

培训内容上,一定要结合培训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的需求,针对农民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讲解,然后再留出时间由农民主动提问,专业教师――解答,改“填鸭式”教学为“菜单式”教学互动,切实满足农民需求。

3.2.4创新培训形式,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

培训方式上,按照“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培养人才进村”的要求,采取。集中教室讲理论、田间现场讲操作”的模式。即每次集中培训后,都要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指导。现场指导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口头讲授十遍,不如示范一遍”,真正让农民一学就懂、一看就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5强化培训手段,开展远程培训

一是利用各村信息站的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数字化多媒体远程培训。二是根据目前农民拥有手机数量逐年提高的情况,把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远程培训模式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

3.3强化培训阵地,建设科技书屋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广大农民要求培训工作不能仅限一时一地,希望“学习有场所,咨询有专家”,农民迫切需要建立致富的“加油站”,留给农民“带不走”的课堂。

3.3.1建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

在培训所涉及的村,利用村小学、村办公室,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挂“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的牌子,为农民学科学、学技术提供阵地。

3.3.2在重点示范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

建好科技书屋,是培训工作的延伸、完善和补充,便于农民结合培训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在劳动之余,能看书、看报、查找资料,充分发挥科技书屋“学习阵地”、“政策宣讲阵地”的作用。

第4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一、发挥全民培训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力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迁安农广校作为主抓农民培训工作的单位,积极探索科教兴农的新形式、新举措,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将科技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千家万户,播洒科技火种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一是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全民免费培训。实施“122”富民工程,大力开展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全市为民兴办的26件实事之一,作好这一富民工程也是迁安农广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促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目标,迁安农广校围绕全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服务“122”工程为主线,与市就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联合,深入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免费培训。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开设了沼气工、农村经济人等8个专业;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配合市就业局,大力开展全民培训宣传周活动,同时,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和发动,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健全培训体系,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包乡联络员制度。认真组织师资力量,迁安农广校积极和农口各部门、科技局、建设局、唐山市畜牧局、工商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联系,请他们讲课,保证了培训质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122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强化”,首先强化引导性培训,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手段,结合“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广播电台开办的“致富之路”栏目、下乡进村搞培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和维法维权意识。其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定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经过短期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快速转变。

二、深入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

目前,迁安农广校“致富早班车”站点已达到11个乡镇103个试点村。基于几年来“致富早班车”良好的运行效果,2008年该工程被列入迁安市政府为民办的26件实事工程和迁安市29个农业重点项目。迁安农广校精心组织,不断健全制度,成立了乡镇“致富早班车”领导小组和各村广播站领导小组,完善《农广信息员管理规则》和《播放工作管理制度》等;实施“六统一”管理;为使播放内容更适合农村实际,迁安农广校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反映,选择播放内容;同时充分运用现有媒体资源,下载科技信息或录制科技讲座到MP3,通过大喇叭将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为更大范围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迁安农广校在迁安电台开辟了《致富之路》栏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应时应季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务工常识。专业教师还分别在河北电台的“致富快车”和唐山电台的“金色田园”节目中进行养殖、果树、棚菜等专题讲座。

三、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迁安农广校紧紧围绕122富民工程,积极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和师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增产增收。

一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了四突出:突出师资优势,由聘请的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学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到乡镇村、大棚内、果园中、地头边开展专场技术培训。突出按需培训,坚持长期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所急所需,学校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方式灵活性,采取面授与音像相结合,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明相结合等形式,多方位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突出以点带面,实行基地―联系点―专业村―农户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培训格局。学校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和教师联系点建设,进行种植、养殖、林果等方面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是编印科技期刊,服务农业生产。为配合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编印《农广实用技术信息》每年12期,分设《政策信息》、《金色田野》、《养殖园地》、《林果园地》、《科技集锦》等栏目,每期1.2万字左右。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印“致富早班车”《实用技术专刊》,用于丰富各村广播站的播放内容,充实科技书屋,供农民借阅。

第5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一、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措施

今年以来,××镇始终把抓好科普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普条例》和科普能力建设的工作重点。为确保全年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镇年初就按照××县科委、科协下发的2009年工作要点,结合我镇科普工作实际制订了《2009年××镇科普工作计划》,并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任组长,镇社会事业发展办、农办、妇联、成校等同志为成员,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并定期召开科普工作会议,商讨工作方法、解决工作难点。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科协还发动辖区内有一技之长干部群众充实科普志愿者队伍。同时还把科普工作纳入到各村年度工作考核中,年初各村均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一支由教育、文化、卫生等不少于8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并要求各村科普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开展科普活动、加强科普画廊的管理和维护做好台帐记录等,确保了全年科普工作得到各级的重视和顺利开展。

二、注重实效,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本镇注重从实际出发,针对实际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使科普服务对象更加广泛化,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效性,突显科技传播的社会魅力。

1、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科协经常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深入基层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实用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服务。不断加大了健康知识的宣传,全年为农民群众免费发放健康常识类科普资料共计8000多份。

2、全面完成科普画廊等农村科普宣传设施的建设。今年,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科协切实按照上级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全镇各村共98米的科普画廊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各村的科普宣传阵地。并以各村行政主任为科普画廊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科普画廊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版面内容整洁大方、定期更换,做到了至少每2月更换一次,在年终进行考核和奖励。同时还充分利用村内设施如农民一点通、远程教育平台、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等设施,帮助村民通过网络收集农业科技信息、收集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加大了科技推广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3、广泛开展“走百村、讲百科”活动。今年8月,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科协会同镇食安办、镇妇联等部门特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讲师,借座于海洪港村开展了“迎世博、讲健康,培养科学饮食合理用药生活新风尚”的“走百村,讲百课”系列科普讲座。本镇21个村的乡村医生、村干部代表和部分村民共90多人前往听讲。通过课堂培训和深入的讲解,不仅使村民对食品安全知识有了更新更多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乡村医生的日常指导能力。

4、积极举办科普早市活动。科普早市作为我县科普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本镇特别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定期组织开展科普早市活动,比较有特色且效果显著的有:3月5日以“迎世博、讲科学,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主题的科普早市活动,共出动志愿者50多名,发放了《健康从“吃”“动”开始》、《食品安全知识读本》、《市民生活与食品安全》、警惕脂肪肝、柑橘春季修剪技术等宣传资料800多份,活动吸引了500多人;7月1日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会同镇党群办、教育、卫生、农业、民政、司法、村建等10多个部门,出动60多名志愿者前往草棚镇街道,联合举行科普早市活动。并《市民生活与食品安全》、《健康从“吃”“动”开始》、禁毒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农业技术、法律知识、世博知识等各类宣传手册。为了丰富科普早市内容,还安排了合管站的2名党员同志为群众进行量血压等便民义诊活动,同时还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设摊为民义务理发;9月25日,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科协根据开展全国科普活动日的通知精神联合了镇计生、民政、农办、司法、综治、土管所、工会、文广、成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0多个部门的志愿者共30多名同志在镇海桥街上开展了科普早市活动。通过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和面对面的讲解,向百姓普及了食品卫生安全、计划生育、法律常识、禁毒知识、农业技术、白山羊养殖技术、节能减排等科学知识。同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志在现场开设了免费为民量血压和义诊服务;镇文广中心举行了具有特色的文艺小戏演出;镇青年志愿者利用25日公共秩序日,宣传世博知识和规范公共秩序。活动共接待群众200多名,发放各类资料800多份。

5、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科协广泛听取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积极鼓励和支持各村邀请专家前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如:育德村经常邀请市、县农技专家前来授课和辅导,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一年来,共举办蔬菜种植学习班、妇女优生优育及养生保健讲座、农业实用技术和白山羊养殖技术培训班、法律知识和交通安全等培训班6期,参加人数达800多人次。又如,海洪港村今年也组织开展了各类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达14次。如世博知识讲座、食品卫生知识讲座、保险知识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柑橘种植技术培训、林业养护培训、白山羊养殖培训等,总计参加培训人数达700多。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积极参与,又扩大和增加了科普活动的内涵。使我镇的科普工作更具吸引力,让百姓在科普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受益,真正使科技传播的社会魅力不断呈现。

三、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科普工作站的作用

镇科普工作站不但在平时积极配合镇科协参与和做好各类科普活动,并且根据农民的需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力器作用,倡导农村家庭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确保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实事项目——“‘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的顺利实施,本镇根据要求及时成立了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任组长,镇社会事业发展办、科协、农办、妇联、成校等单位为成员,做好了组织和动员工作。为切实推进该政府实事项目的落实,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科协会同成校认真商讨制定了培训和宣传普及工作计划,并于6月中旬由分管镇长主持召开了各村行政主任动员会议,动员村干部、专业农民、就业援助员、保安、乡村医生、专业农民等接受信息化培训,使他们能更便捷、及时地接收、传递信息和更高效的开展工作。通过各部门的合作和有力的工作措施,超额完成了农村信息化普及培训191人的培训任务。镇成校还积极实施上海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来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班10多期,各类培训数均达到和超过了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达标数。如:组织土厨师培训36人,林业栽培培训50人,老年养护员培训88人,红十字急救知识培训800多人,柑桔技术培训1000多人,白山羊饲养技术培训600多人次,农民工安全知识教育150人,新型农民培训年培训数为3510人,“迎世博600天行动”社区居民世博知识培训2260人,林业人才培训155人。通过培训均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四、全面创建,发挥科普村带头作用

2009年,我镇根据县科委的要求,全面动员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开展创建科普村(居)工作。按照县科委下发的科普村居创建标准和时间节点,本镇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及时地制定了《××镇科普村居创建实施方案》,并召开各村行政主任会议下发创建标准和进行动员。一年来,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科协通过指导和帮助各村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推广工作并对照标准进行认真评比,并将海洪港村、西新村、育德村为09年度科普村,目前已向县科委正式申报。这三个村在今年的科普村创建工作中各具特色,如:海洪港村全年举办了10多场次的科普讲座,并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场,目前出具规模,年产为10万多羽,大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出,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西新村则安排了5万元经费用于创建工作,先后订购图书500余册,完善科普图书室科普教育。并积极宣传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在今年水稻栽种培植期间,向广大农户详细解说了机插秧栽种和直播稻的区别,张贴水稻培管知识告示计250余份,鼓励农户积极选择机插秧提高产量,使农户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又如,育德村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落实各项农业结构调优措施,以完善的机制和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辐射力强的白山羊、肉鸽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带动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新建的一个占地面积10.5亩、500头以上规模的种羊扩繁基地,依托中国工程院刘守仁院士的技术支撑,采用同步等多种高新技术,使原来的白山羊二年三胎改为每年二胎,由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0多万元,带动面上养羊生产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引进的上海中鸽实业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养鸽场,预计建成后可达种鸽12万羽,年产肉鸽250万羽,年产值4000多万元。

第6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坝心镇通过绿色证书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绿色证书培训;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44-1

1 绿色证书培训的新思路

坝心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有力地调动了农民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问题,经过反复的多点试验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了绿色证书培训的新思路,最终被实践证明全方位的绿色证书培训是坝心镇开展培训的有效途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前四个需要都基本满足时,人更期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结合这个理论,我们分析了大多数农民的需要,提出了农民科技培训的途径――以文化活动吸引农民、以知识讲座提升农民、以科技培训武装农民、以学历教育塑造农民。

2 农村绿色证书培训的途径

2.1 以文化活动吸引农民,增强农科部门的凝聚力

石屏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演出到异龙、坝心、宝秀、龙朋等地,精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以当地产调结构后的特色产业、村民身边的人和事为题材的海菜腔、小品、烟盒舞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无论是春寒料峭,还是酷暑烈日,每场演出台下都是人山人海,不少观众步行几十里赶来看演出,有的来不及做饭,先饿着肚子看几个小时的戏再说。演出当中还不断穿插赠送“科技书刊、资料”等。有戏看,有书看,什么麻将、赌牌都没有人去搞了。石屏县的文艺科技宣传活动,以浩大的声势,强大的吸引力,确立了农业科技部门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农民喜欢科技,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交上了朋友。广大的农民群众对农科部门建立了感情,就会跟着农科部门走,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才能收到实效,才会蓬勃发展。

2.2 以知识讲座提升农民,增强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就存在着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生相伴的落后生活观念,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在思考和探索绿色证书培训的突破口时,考虑的是引发和满足农民的低层次需要,对农村落后生活观念的深层变革。

(1)通过开展题为“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等生动讲座,向农民阐明教子育儿的简单道理。人的本能中都存在养儿防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原始需求,刺激人的这种原始本能,引发农民为儿为女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其满足安全需要。

(2)通过开展题为“如何为人处事”、“村民道德规范”、“农村法律法规”等知识讲座,让农民知道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与人沟通、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使农民感觉自身知识的不足,产生需要学习愿望,帮助其找到群体归属感。

(3)通过开展现代农民生活追求专题讲座,介绍小山村以外的人和事,介绍农民致富的典型事例,使农民认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自己只要通过学习和劳动一样可以生活得更好,一样可以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其实现自我尊重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

2.3 以科技培训武装农民,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农技推广

坝心镇农业科技部门应因势利导,推进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结合党员素质教育工程、农村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以及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等非学历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为目标,开展各种培训。

通过科普示范村的建设,培养了蔬菜、果树、烟草、花卉、畜牧饲养、市场营销等各类初级人才,加速了名、特、优新品种的更新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采用率、覆盖率,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用科技知识武装了农民,还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了区域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2.4 以科技培训塑造农民,为农民架起实现理想的桥梁

通过开展多种科技培训武装农民,许多农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变,有一部分农民不满足于物质富裕的现状,想进一步发挥个人潜力,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需要。针对农村工作季节性较强的特点,我们采取平时自学为主、农闲时节集中辅导的教学方式,同时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教学中侧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全力打造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使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 结论与分析

实践证明,绿色证书培训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首先引发、满足农民前四个需要的同时使农民产生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使农民不断打破对现实的满足感,产生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农民培训不能停留在科技培训这一单一的层面上,而是要开展全方位的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邸鸿勋等.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论要.华夏出版社,1993.

[3] 面向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8.

第7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这次培训班主要是以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为培训重点的,旨在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促进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这次培训班,农业站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在教学方面聘请了有经验的专职老师进行授课,还在宣传等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最终目的是使农民学习到一些技能,然后真正的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带动农村产业链快速地发展。

(洮北区阳光办 车晓刚 供稿)

农安县阳光工程专项技术培训全面展开

根据省阳光办7月4日项目管理培训会议精神和农安县7月10日项目启动会议布署,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7月12日组织14名农业科技人员及工作人员,分别深入到承担粮油高产创建任务的开安镇上台子村、华家镇沈家村、农安镇后山村、万顺乡土城子村、永安乡羊营子村、万顺乡万顺村、靠山镇东排木村7个村,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工作。每个村培训参与高产创建活动的农民学员100人。在7个高产创建示范方中,靠山镇东排木村是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其余6个均为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根据农事季节,玉米示范方培训的专项技术为玉米螟药物防治技术,水稻为二化螟药物防治技术。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把每个村的100名参与高产创建活动的农民分成两个班,每个班平均为50人这种培训形式。这样便于培训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解答农民现场提出的问题。具参与培训的农民反映,确实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省阳光办 供稿)

双阳区阳光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开班 双阳区山河街的三家子村、三专村、宝善村、万宝村是双阳区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内的水稻种植专业村。日前,村民反映在有的稻地发现了稻病,山河农业站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了解这一情况后,向区阳光办提出申请要求办班,区阳光阳光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准予开班。7月18日,培训班在三家子朝鲜族专业村稻田间举办。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稻瘟病有个别发生的情况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采取村民与专家面对面,有问有答的方式进行。专家随手拿起一棵稻秧,从它各方面长势情况,发现的问题,用什么药防,用什么药治,以及怎样喷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学员们能听懂,能学会,能应用。这次培训,帮村民们解决了难题,达到了培训的目的。

(双阳区阳光办 郭丽波 供稿)

通榆县阳光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完成300人

按照今年阳光工程培训的要求,通榆县植保植检站培训基地于7月17~18日在双岗镇绿海村、鸿兴镇花园村、瞻榆镇向阳村,进行了玉米高产方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这次培训采取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开现场会的形式,主要是针对丰产方内玉米螟发生严重的实际情况,采用大型机械喷洒农药,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通过这次培训让农民了解防治玉米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今年粮食的丰收奠定了基础。

(通榆县阳光办 朱有才 朱艳媛 供稿)

珲春市农广校、农业总站联合开展高产创建田间指导活动

为推动全市2012年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根据《吉林省2012年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及部署,珲春市以水稻、大豆作物为主,建设3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水稻高产示范片2个,选定马川子、哈达门2个乡镇作为今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地点。大豆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选定敬信镇为大豆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建设地点。

5月24日起至今,珲春市连续阴雨寡照,使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营养生长期比往年推迟10~15天。部分乡镇出现稻瘟病、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等病虫害。针对当前农情,农广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组织专家队伍,下到村屯发放明白纸、药物,并进行技术指导。

7月5日,专家队伍下乡到哈达门乡中心村给农民朋友们具体讲解水稻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并对农民朋友们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详实的解答,来参加田间指导活动的农民约有100名。此次活动对缓解当前的农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珲春市阳光办 珲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供稿)

安图县畜牧站成功举办阳光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家禽饲养)培训班

7月18日,安图县畜牧站在县畜牧兽医局大会议室举行了阳光工程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开班典礼。为做好此次培训,县畜牧站做了认真筹备,县阳光办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来自明月镇、亮兵镇、两江镇、万宝镇、新合乡5个乡镇的肉鸡饲养户共50人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上,县阳光办孙书记和县畜牧站阳光培训基地陈龙校长分别做了开班动员讲话,认真讲解了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及国家惠农政策。本次培训班特别聘请了延边华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凤满部长和延边州畜牧总站的多名专家分别进行讲课。培训内容有:肉鸡的生长要求、肉鸡场的防疫条件、肉鸡免疫、饲养管理、用药常识等,参训学员专心听讲,秩序井然。

第8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模式 农民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全市总面积990平方公里,耕地80万亩,人口52万,辖9镇1乡1个街道、1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所普通高校、3家上市公司。本文利用近年来农民培训的数据成果来分析县域经济中农民培训的需求趋势,为加快农民培训改革提供参考。

1农民培训方式需要变革以适应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的农民培训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建国初期的文化扫盲教育,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到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都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个“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越来越重,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中国城市化率从2000年的36%上升到2015年的56%,10多年时间内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的农民进城,造成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构成逐渐老龄化,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未来几年,农业发展方式将会迎来巨大变革,农民的培训需求随之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现有的农民培训模式也必需作出相应的转变来适应这一变革。

2当前农民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机遇

多年来政府采取传统集中培训为主的形式组织农民培育工程,对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从业人员、农村经济主体以及农民培训需求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部分农广校等培训机构自身建设不足,由于上级农民培训项目资金用途明确,地方财政困难,缺乏专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教学手段的滞后严重制约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民培训招生难度大,特别是中职教育因招生难度大,基本处于放弃状态;农民培训困难多多。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变革推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升为国家战略,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都对大力培训新兴职业农民提出了明确部署和要求,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重大机遇。

3我们探索实践的农民培训模式

我们禹城市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之一,积极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并做了深入细致的有益探索。

3.1细化农民培训对象

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禹城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将农民培训的对象进行细分。一是农业农村发展带头人;二是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户;三是农业技能服务型人才;四是农业新兴就业人群。

3.1.1着眼宏观的农村带头人培训

这类学员包括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都在农村干事创业,并且肩负着带领部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他们的成败关系着周边相当大的群体利益。针对这部分学员的特点,结合组织部门的农村发展带头人培训、西部经济隆起带农业专家服务基地冬春科技大培训等,围绕强化理想信念、增强发展本领、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来开展,以提升农民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为重点,以提升农民创业能力为核心。主要培训内容:(1)党的建设,包括党的历史与时代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2)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政策解读、涉农法律法规、农村集体资产与土地管理等;(3)现代农业模块,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运营、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等。2015年以来共培训三期350人,得到了参训人员的积极肯定,已有65人领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完善了运作模式,理顺了经济合作关系,16人正在积极筹建相关的种植、养殖合作社。

3.1.2注重技术操作规程的专业户培训

“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国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规划中对德州农业的功能定位,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是德州市落实国家定位提出的发展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农业生产者,他们生产的粮食、果蔬、畜禽产品是实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基础。我们对包括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农产品加工专业户、农民经纪人等农业直接从业者中组织动员一批潜力大、有发展意愿的进行专门培训,聘请山农大、农科院及当地农业专家,针对他们主要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主要打造以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生产培训,目前仅我们培训过的学员,已完成“三品”认证农产品8种,进入认证程序2种,计划申请认证15种,总面积达16000亩,有力的带动了优质农产品生产。

3.1.3细化技术细节的农村技能服务人才培训

利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为农村培养专业农业技能服务型人才,包括农民技术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农业信息员等;从单项专门技术入手,细化技术细节,将学员培养方向定位某一微观农业实用技术的明白人,并且引导他们发挥所学技术自主创业,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或领创办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或进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技术骨干。2014年以来共培训农村技能型人才600余人,其中400多人还拿到了不同领域的实用技能证书。

3.1.4着力引导培训农业新兴就业人群

到20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甚至更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有经过系统培训新鲜血液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职业农民培训毫无疑问为输送人才的主力培训模式。要组织实施“青年农场主计划”,吸引年轻人到农村创业。我们注意从返乡从事农业创业的农民工、退伍军人、有志于农业发展的两后生群体中宣传发动,组织引导他们参与到职业农民培训中来,整合农业、劳动、职教等培训项目,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知识、意义等培训内容,着力培养农业新兴就业人群。

3.2培训内容紧跟农民需求与时俱进

培训效果怎么样,还得看培训内容是否贴近农民的需要,适合农民的特点,也就是让参训农民觉得能学会、真管用。

3.2.1开展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的农产品营销培训

增加农产品营销培训模块,把销售优先的观念植入所有培训学员心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内容以网店开设、网店装修、农产品上网,农产品拍摄、图片处理与视觉营销,以及网店营销推广渠道、在线客服技巧、订单处理、物流配送等实用操作技能及本地农产品网络营销就业创业典型经验为重点,采用知识讲解和上网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内容兼具实用性、针对性和普及性,兼顾不同基础条件的参训人员。让参加培训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能上网、会开店、懂营销”,较为熟练地掌握农产品网络营销技能。培训还以参训学员需求为例,指导32名学员做出实际农产品的电商案例并应用到生产经营中去,真正解决经营中的困难。

3.2.2以品种技术展示、集成的实验基地培训

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中,建设由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乡镇试验田组成的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体系,承担各级培训、技术品种展示、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等不同层次功能。在技术关键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农民群众前来观摩培训,将不同的技术要点及效果对比鲜活的展示在大家眼前,使不同品种技术特点、试验示范达到直观、感性、一目了然的效果。通过专家点评不同技术集成效果,技术指导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农民群众现场观摩收获大大提高。三年来,累计推广集成技术67万亩,增加收益4000多万元。

3.3创新培训方式适合农民培训特点

农民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不能长期离家、离岗,其培训具有不离家不离岗的需求特点,因此在农民培训工作中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需求问题既要有方便快捷的解决途径又要能提供及时、实时培训就至关重要。

3.3.1依托新型职业农民联谊会开展职业农民终身培训,解决按需培训的问题

我们把职业农民联谊会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培训的载体,依托联谊会做好职业农民培训后续指导和跟踪服务等工作,由联谊会员理事会每月定期组织会员活动,了解收集会员需求、产品信息、产业动态等,每年两次开展理论研讨,调查研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和交流我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的经验。对收集到会员需求、产品信息、产业动态梳理汇总分类,利用联谊会活动引导会员之间互通有无,用实际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对会员提出的技术难题,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研究会诊解决,对共性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在会员活动中统一解决,并在实施农民培训项目时请专家讲课时统一讲解,逐一解决,逐步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咨询服务体系,为农民会员提供终身培训。充分利用联谊会会员有很大比例为相关培训机构、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家庭农场领创办人或从业者的优势,和上述单位加强沟通,开展业务合作,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和实训实习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开展实习考察提供服务。

3.3.2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实时培训,解决及时培训的问题

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农技宝、智农通等网络培训载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为每位参训学员注册开通应用账号,在培训中增加了上述培训平台应用的专题,特别重点讲解了互动方式,满足了农民学员实时学习培训的需要,受到了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

4结论

现代职业农民培训要对培训对象精心细化分类,根据不同群体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要体现差异化培训内容,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培训需求,真正培育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 韩长斌.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J].农民科技培训,2015(10):4.

[2] 贺雪峰.当前中国需要稳健的‘三农’政策[J].农村工作通讯,2016(4):1.

第9篇:农业技术培训讲义范文

一、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民文化结构低,培养任务重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而且,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普遍,导致了我县农民的“三低”(劳动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和“三缺少”(缺少瞳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

2.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培养难度大

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收入不高,就想方设法跳出农门。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农民难觅踪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3.政府重视不够,缺乏专职农业教师

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偏重于见效快、政绩明显的工程和项目建设,对见效慢而又需要政府资金投入的农民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必要的支持,存有表面应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口头说得多、实际行动少的现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上舍不得投资,没有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尚未真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4.培训内容、方式简单落后,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

目前的教育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目前基本上很少开设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有的也是仅仅局限在种植、养殖方面。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并且以集中讲授或发放资料为主,针对眭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5.农民投资农业教育培训受到限制

一是农民收入较低,除保证子女上学及正常消费外,留给自己参加学习的资金几乎没有;二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及小农意识影响,一些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比较着重当前生产和实用技术缺乏应有的学习欲望;三是交费培训观念淡薄,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及时往往热情很高,但谈到费用时,就不愿惨叫培训学习,还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措施与对策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积极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注意点面结合,示范引导,多措并举,积极实施。

1.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将农民教育培训视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希望工程,纳入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中

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做好农民培训计划,配置好专、兼职教师队伍、建好培训基地,把农民的教育培训视为公益性事业,采取各种措施,争取一定的经费投入,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2.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库,从教育、科研、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选聘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并统一颁发聘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统一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

3.制定合理的、符合农民需要的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制定培训内容,确保符合实际。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

4.创新培训方式,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对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由企业自主进行,各级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并加强督促、扶持、鼓励和表彰;

5.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优质服务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集科研、推广、服务、培训为一体,与农民紧密相连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积极收集适应本地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媒体宣传、编发资料、现场会、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增强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

6.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各级财政应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建设村科技书屋和农民夜校,方便农民借阅和学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开办节目专栏,可播放名师讲座,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通过村级的“广播大喇叭”,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