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精选(九篇)

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

第1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能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聘请专门的事务所等咨询机构介入,为建立完备的内控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一个企业要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改进、变更的过程。因此,企业在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后,内控制度的实施和管理过程是使理论上的内控制度变成真正属于企业有效的管理工具的重要步骤。笔者就内部控制制度的日常实施和管理工作谈谈个人观点。

一、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要任务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为了管理和保证其整体的有形资产和无形的价值资源的安全、完整、合理使用和有效营运而制定的,与企业内部流程、工作岗位任务分工相配套的相互协调、控制和管理企业资源的制度,其将内部流程系统化、工作单元标准化,同时又实现工作单元规范合作、相互独立的职能。其目的是确保资产的安全、有效和经济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协调企业人员的经济行为、工作责任,防止职务舞弊和犯罪引起企业价值的损失。

二、科学管理和维护内部控制制度是使其长期有效的必要工作

1、制定初期的测试和完善:当企业依靠自己的内部管理人员或中介机构的帮助建立起一套理论化的内控管理制后,切忌盲目匆忙实施使用,而应先结合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及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对比测试,找出企业管理制度的关键点、内部业务流程的关键点、控制制度的控制点。分析三者间是否缺漏,三者间公共部分的点集、两两相交的点集及相互独立的点集。检查和测试两两相交的点集和相互独立的点集,分析有没有应该进入公共部分的点而没进入内部控制点,如果有,则此点为内部控制遗漏点;同时检查和测试公共部分的点集中有没有不需要进入的点和重复进入的同质点,此点为多余点或重复控制点,其将没有降低内部控制的风险,而增加管理成本。

2、内控制度的管理成本控制和效率原则:经过了测试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将不断地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和测评。从管理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一个控制点的实施带来管理者大量时间的浪费和资源的耗费,引起工作人员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的大幅提升,那么改变关键控制点或合并控制环节是必要的。从管理的效率原则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如果增加的控制引是否引起业务流程的复杂化,而又无法实现相关风险的有效降低,则控制点的设置位置也许不在关键点上,或出现关键点重复,此时减少关键点和重置关键点是改进内控制度执行效率的必要途径。

3、内控制度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配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内部流程管理中,让两者交集掌握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内控制度管理成本控制和业务风险防范两者权衡的重要结果,是实现内控制度有效和效益的关键。否则要不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控制管理成本,要不给有效防范业务风险带来困难。

要实现两者的平衡,首先得找出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实现的结点及相关的人员岗位分工情况,其次,找出不相容的结点和业务实现的必需结点,将游离于必需结点和不相容的结点的部分排除在进入交集的可能性,将必需结点和不相容的结点的交集设为最低要求的控制点集,然后,再根据岗位分工情况逐步加入两者的其他点,制定确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和改进

1、复杂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管理的低效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复杂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风险,但可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得不到对等的风险价值补偿,这对于一个有效益的内控制度来说是不适宜的。此时企业需要在内部业务流程中进行重新整合和分工,让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同时让同质性业务的流程尽量精简合并,同时借助电子信息化的方法来避免错误和失误的发生,来改变控制的节点,以实现内控制度的合理有效和管理效能的提高,而不是从逃避风险的角度来做一味的增加控制节点。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需要更加有效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将带来业务总体控制点的减少,使业务流程趋向更加的合理高效。但是,业务总体控制点的减少却可能增加独立点集的单位风险,此时如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上设立控制点是内控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过度的设置控制点,将带来控制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效率成本的上升,其可能抵消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带来的管理成本节约,则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内耗。此时通过建立授权和分权的管理,增加违约和违责的机会成本,将可能实现管理和内部控制效率的上升。

3、内部控制环节交叉点的避免和控制:非重要业务的关键流程尽量避免出现重复交叉控制,否则将出现“杀鸡用牛刀”的现象,引起管理资源的浪费。尽量在内部业务流程上实现流水线式的分工,避免出现交叉控制的现象。争取每一种风险只需一个控制环节或控制点就能实现,每种风险内容不出现交叉。

四、内控制度的完善是长期的、持续地改进过程

企业建立内控制度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内控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和其他管理制度的一个不断融合,改进的过程。其会随着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完善而变得精炼,也可能随着业务流程的改造而变更,变得更加深入精细。企业内控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的配合最终的效果是应使企业的内部管理风险得到降低但管理效益却得到提高,使企业的整个管理制度变得合理、有效的。因此,内控制度的完善过程是伴随整个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动态地持续的改进过程。

第2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关键词:学校;内部控制;控制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6-0117-02

案例:龙岩市新罗区某学校筹建处会计吴?菖?菖利用职务之便,先后19次开具现金支票提取现金,在做账时未附任何的发票或开支凭证,直接以现金支票存根联列支平账,从中侵吞筹建处基建专款30.2万元。贪污的公款一部分拿去买,一部分用于家庭支出。事发之后,该单位在短时间追回全部款项。在本案中,会计手段并不高明,甚至拙劣,但却轻易得手。是何原因?其中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尽管内部控制制度我们讲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家也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涉及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案例还经常发生。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合理使用学校资金,减少学校生存的风险。我们认为,学校单位内部控制主要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做内控,由谁来控?怎么控?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

目前,中小学校内部控制普遍存在下列的问题:一是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二是内部控制基础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完善中小学校的内部控制。

二、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及控制的关键点

在实际工作中,当说到内部控制由谁来实施时,普遍认为应该由财务部门牵头并实施。从财务部门的性质看,财务部门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它主要是一种事后的反映。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显然无法及时进行控制,且到财务部门已经形成了一种既成事实的状况,财务部门也只能从已形成发票等单据从真实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判断。由财务部门牵头并实施内部控制是以资金应用作为内部控制的出发点,显然与业务截然分开,是不能做好风险管控的。

第一,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是指单位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单位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把编制预算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各部门参与意识不够积极,财务部门只能根据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整编制出新的年度的预算,使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的精细化管理难以实行,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预算管理的关键点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二是各部门对上一年度的收支进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的支出;三是由学校进行统一汇总和平衡,从而形成学校下一年度的预算;四是严格预算的执行,没有列入预算的一律不予开支。

第二,收、支管理方面。收到的款项未及时入账,部分学校存在公款私存问题。在支出方面,存在支出不合理、超标现象较严重,手续不齐全、凭证不规范等问题。收支管理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授权批准控制,就是要求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二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就是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第三,收入管理的关键点:(1)明确授权的收费部门;(2)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按有权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收费;严格票据的使用,规范使用财政部门或税务部门的票据;(3)严格核对收入的款项存储,防止公款私存。支出管理的关键点:一是授权审批制度;二是预先报告制度;三是大额开支先集体研究再执行。

第四,物资采购方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否严格按政府采购的规定进行;是否有拆散、分次采购的行为;是否在采购物质的参数方面设定人为的门槛,从而影响公平。

第五,物质采购的关键点包括:(1)严格划分政府采购项目和非政府采购项目。避免将大宗物品分散或拆解进行采购,属于政府采购项目严格按政府采购的要求办理。属于学校自行采购的物资,必须由学校组织有关部门成立采购小组,进行集体研究。(2)严格按授权管理的要求,统一由一个部门进行采购。(3)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确定采购、验收、付款等人员和程序。

第六,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是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学校的资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是账实严重不符。

资产管理的关键点:(1)确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2)建立资产的申购、领用、内部周转和报废制度;(3)确立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4)确立账实分管制度。

第七,建设项目的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学校建设的投入很大一部分依托学校发展的战略,如果发展战略不正确,意味着学校资源的浪费。加大了学校筹资的难度和财务风险。一是学校缺乏对发展战略的规划;二是建设项目的招标管理存在违规行为;三是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不符合规定,有些学校用现金支付工程款,有些学校工程款预付过头,造成施工单位不办理或拖延办理竣工结算;四是现场管理不到位。

建设项目的关键点:(1)项目设立的可行性论证;(2)资金来源的拼盘;(3)招投标管理;(4)现场施工管理;(5)工程进度款的支付;(6)工程结算。

第八,合同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合同签订和执行不能有效分离;合同要素不健全,如没有签订的时间、法人没有签字、付款时间付款方式表述不清、合同管理比较混乱等。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1)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和授权管理制度,对合同的签订、审核、执行等部门进行严格界定和分工;(2)合同要件的把握;(3)合同执行后信息的反馈和检查。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单位纵向、横向设计,从大局利益或整体利益出发,把内部控制制度镶嵌在业务流程之中。这样,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S].2014-01-01.

第3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关键词:电网基建工程;影像可视化;档案管理;影像资料;影像技术

1概述

随着电网规模及投资的不断扩大,电网基建工程项目也持续增多、管理水平也逐步提升,电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造价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进度管控不到位,经常出现超期现象;安全管理不完善,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工作标准化、具体化不足,施工质量有待提升;项目施工或项目验收过程不严格、管理不善以及管理人员等原因,造成工程隐患。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出发,对工程建设关键节点进行全过程有效管控,对项目管理总体绩效负责。近年来,随着电网安全运行要求不断提高和多种软硬件技术的出现,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视化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基建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督等环节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能够形象生动、直观深刻地体现出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其中,影像记录可视化作为一种管理便捷、清晰直观的工程可视化技术方式,得到了电网企业的重视,并且将其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形成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具体而言,电网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是指根据影像技术直观、真实等特点,创新地利用照相机、摄影机等多媒体技术,对地基、钢筋、电气管线、设备安装等需要覆盖、掩盖的隐蔽工程进行摄影、记录,真实记录工程建设的图像过程,既是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的新形式,也是文字材料的有益补充,而且更加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形象性。

2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管理现状

根据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要求,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要注重工程过程管理,贯彻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开始、同步进行、同步验收。但是,现有的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很难真实、客观反映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问题,不能满足对基建过程管控的需求,也难以符合公司精益化管理要求。具体表现在:基建工程可视化管理要求不明确、可视化材料制作方法不规范,没有成体系的规范;基建工程影像、图片等可视化档案管理不到位,各建设阶段关键节点、大事件、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记录存在缺失,无法直观、清晰地反映基建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痕迹;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安全的管理痕迹反映不清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虚报高估等现象不能如实反映,导致质量安全管控隐患依然存在。因此,为规范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在电网基建工程项目中对影像等可视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行为,规范基建工程项目过程中可视化档案制作方法,需要研究如何科学运用影像技术系统、规范地记录,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管理不透明的问题,从而规范基建工程管理,提升工程项目管控水平。

3解决思路及主要内容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指以进度管理为控制线,通过排计划、搭组织、管过程、勤协调等管理手段,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实现项目全过程监管。本文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为依据,根据电网基建工程可视化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影像记录制作相关理论基础,确定关键节点识别、可视化操作手册编制、影像记录材料采集、可视化档案管理四个研究阶段。其中,关键点识别是指通过调研分析,系统梳理基建工程实施过程,收集基建工程关键节点的相关资料,查找出各类型基建工程的关键节点,为后续可视化手册的编制设计奠定基础;可视化手册编制是指围绕各类型基建工程关键节点,明确各类型基建工程的关键节点的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并以此为依据,编制完成基建工程影像资料采集与整理可视化操作手册;可视化材料采集是指深入基建工程施工现场,按照手册要求实地采集真实、可靠的工程影像资料;可视化档案管理是指对采集的材料进行汇总、整理,按照基建工程类型的差异,制作形成不同类型基建工程的影像可视化档案,并进行有效管理。各环节的具体做法如下:

3.1关键点识别

可视化档案资料的建设需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贯穿于工程项目立项、可研、初设、招投标、施工、竣工、投运、达标投产直至验收、创优的全过程,涉及建设管理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个工作岗位。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最终都需要在档案资料中有所反映,这就要求影像可视化档案需要反映基建工程的全过程,特别是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因此,为了全面、重点地反映工程建设过程,实现重点管控,确定影像记录节点,需要对基建工程的关键节点进识别,确定影像记录点。电网工程基建行业的关键控制点特指WHS控制标准确定的W、H、S关键质量控制点,主要包括:见证点W,在规定的建设关键过程(工序)实施前,项目监理、施工等责任方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进行见证检查或进行文件检查的控制点;停工待检点H,针对作业过程中有特殊要求而设置的控制点,项目监理、施工等责任方应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对该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未经检查认可不得超越该点作业;旁站点S,针对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而设置的全过程连续监控点。具体而言,基建工程关键点的识别需要通过充分的资料分析和现场确认,依据基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根据输电线路、电气安装、变电土建等不同基建工程类型,围绕项目决策与可研、初步设计及招标、建设施工、竣工验收、保修五个阶段,按照PDCA项目管理及“人事时地物”的作业管理思想,对各类基建工程项目的WHS质量控制点等进行梳理与识别,形成各类型基建工程的关键节点梳理管控表。需要注意的是,电网基建工程关键节点的梳理和识别需要联合基建部门、施工单位全程参与,确保关键点识别的准确性。

3.2可视化操作手册编制

可视化操作手册的编制主要是对可视化影像记录材料要求和影像记录材料制作方法的说明。通过围绕各类型项目的关键节点,按照公司相关作业要求,对输电线路、电气安装等不同类型的基建工程影像可视化材料采集的要求、方法、要点、注意事项等维度进行详细论述和说明,最终编制形成《基建工程影像资料采集与整理可视化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并组织基建部门、施工单位对手册进行审核,确保手册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手册的编制将能够促进电网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为后续不同工程项目、不同工程类型提供统一的可视化档案制作原则和标准,从而确保制作的可视化档案切实有效。手册编制的具体方法为:首先,围绕输电线路、电气安装、变电土建等不同基建工程类型,依据各类型工程的WHS关键节点编制手册提纲,并联合基建部工程主要负责人对提纲进行初步讨论、完善、定稿;其次,基于手册提纲,围绕各类型项目的所有的关键节点,结合相关作业要求,对基建工程各关键节点的影像资料采集的要求、方法、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和说明,编制形成手册初稿;最后,制定手册汇审标准、流程、组织要求,并按要求组织基建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从全面性、规范性、实用性、承接性等方面对手册初稿进行汇审、修改。

3.3影像记录材料

采集影像记录材料采集是电网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的主体内容。电网基建部门、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手册要求,开展影像可视化材料收集工作。首先,按照基建工程类型的差异,从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技术、整体情况六大方面确定典型项目;其次,根据手册中所明确的关键点及影像可视化材料采集的要求、方法等管理要求,深入不同类型的基建工程现场,通过摄影、拍照等方式对关键节点进行可视化材料实地采集;最后,将可视化材料按照手册的要求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

3.4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管理

根据一般的档案管理内容及要求,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管理主要涉及到影像记录的整理、分类、描述、保管工作。影像记录整理是指按照基建工程类型,结合影像记录的方式、时间等进行分类、汇总处理,保证影像记录的清晰、准确性;影像记录分类是指以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方式为依据,以是否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开发管理为目标,将影像记录按照电网工程基建类型或者基建关键点类型进行分类;影像记录描述是指在照片影像整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影像所涉及的工程类型、工程阶段、关键点特征等进行整理,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以清晰、简洁的文字对影像进行介绍;影像记录档案的保管以完整性、安全性以及长久使用性为主要原则,由电网基建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联合保管,由于影像记录特殊的载体特点使得保管形式与单纯的文字载体有所区别,其保管形式包括电子文件保管和包含照片文字的纸质文件保管两个方面,电子文件保管需要注意文件的备份和防毒,纸质文件保管应当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开展,一般利用专门的档案库房进行保管,并做好档案库房的防潮、防火等安全措施。

4结语

本文对电网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管理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思路和工作内容。通过对电网基建工程影像记录可视化档案管理的研究,能够有效指导电网企业科学、合理制作基建工程影像记录档案,并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哲.电力工程建设可视化技术应用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刘丹,曹丽娜.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创新[J].现代农业科技,2013,(5).

第4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流程管理的优势,结合ABC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现状,对重新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设计思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以流程管理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标准体系。该体系围绕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流程对公司重要财务风险进行制度梳理、风险识别,并遵循 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要求,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流程管理优化措施,合理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流程管理持续优化的原则与重要性。通过实施以流程管理为核心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全面提升ABC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字】流程管理;财务风险控制;风险评估

一、流程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特点及关系

所谓流程,是指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流程具有目标性、相关性、动态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等特点。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建立、流程实施、流程评估、流程改进和流程再造等不同行为来实现,是一个不断循环和动态变化的管理方式。企业一般按照业务性质进行职能部门的划分,按照部门职责组织企业经营行为,但所有的经营行为均需通过既定的流程框架来实现,通过流程管理让管理行为高效、规范的达到目标。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解,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控制的滞后、缺失往往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科学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流程管理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主要脉络构成,是连接财务风险控制端点的主要载体,是网罗各经营风险节点的重要平台。流程管理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运转的重要的系统化方法。具体来讲,就是根据业务管理关系,制定业务指导原则,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流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作用。

二、ABC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问题评析

ABC公司是一家以投资物业为核心业务的国有企业,主要负责近30万平方米商业物业的租赁与日常运营。公司管理的经销商近500家,商户性质较为复杂,涉及业务内容从经销商管理、活动宣传到车辆出入库、新车交易、二手车评估、过户、验车、置换等,流程节点繁杂,且涉及到除商户、公司各部门以外的工商、税务、交管局及媒体等多个部门的交叉业务环节,管理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控制薄弱或空白的情况,从而产生管控风险。通过全面梳理公司财务管控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公司现有制度虽然较为全面,但缺乏对关键风险的重点控制与管理

ABC公司拟定的相关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包含核算、分析、预算、档案管理等诸多内容,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制度建设虽然数量居多、但重点不突出,不成体系,忽略了对关键节点的控制,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

2.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力度不够,对风险的过程控制关注不够

公司现有制度体系是成立近20年来逐步形成的,除日常业务以外,其他大部分制度均是由于发现问题或总结其他企业经验之后进行的补充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表现为被动接受风险,而无法体现事前和事中控制的理念。

3.信息系统缺乏统一规划,造成风险管控的瓶颈或断层

目前,公司建立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统分别归属于各部门,且开发平台各异,数据口径各异。系统推进过程中仅考虑部门自身业务的信息需求,缺乏跨部门之间的系统交流,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信息数据,甚至出现部分信息系统的缺失以及部门“信息孤岛”的形成。信息系统无法高效发挥作用,财务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对公司经营和管理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4.激励与约束机制缺失,职能部门及员工管控风险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公司在日常管理中更多关注上级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总体完成情况,缺乏对内部管理尤其是风险管控的系统考核机制,由此员工的关注重点有时与企业风险控制实际需要发生偏离,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及时性。

三、ABC公司以流程管理为中心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前述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全面梳理,结合公司业务和管理现状,我们拟借助流程管理的优势,围绕公司核心业务,搭建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ABC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上,严格遵循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要求搭建: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控等。在体系实施过程中,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原则展开,即以流程管控为中心,以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流程为主线。

1.全面梳理财务制度

按照公司财务职能,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核算、财务分析、税收管理等业务板块,对现有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将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所有业务过程与关键环节显性化,重新界定每个制度制定的目标、范围对于存在重合的部分内容重新划分,对于缺失的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制度梳理,全面了解风险的来源,为后期识别风险,制定科学流程管理体系夯实基础。

2.识别关键业务流程与关键环节流程的财务风险

由公司相关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根据部门职责细化内容,全面细致识别关键业务与关键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只有准确高效定位关键业务、关键环节流程中存在的财务控制风险点,才能为后面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合理控制风险提供线索。

3.组织推进流程设计

在财务风险管控中,如果说制度梳理和风险识别是基础,那么,流程设计就是实现风险控制的保障。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风险管控的质量。在流程设计中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流程设计上要体现管控要求,即对流程运行过程中隐藏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判断,设计专门环节来防范或降低风险;二是在流程设计上要体现流程运转的过程控制,即业务流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留下关键点痕迹以控制风险,这种痕迹必须在流程设计上体现。

(1)内部环境

ABC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交易有形市场,经营项目内容增多,业务交叉节点增多,而在确保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的前提下,人工成本增幅是既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既定的组织架构与人员设置条件下,进一步优化内部环境,提高管理效益。

针对原来粗放式分解经营目标存在的潜在控制风险,我们拟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由总经理办公会成员及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人组成,由财务部主控,详细分解收入成本费用预算及资产购置控制目标,细化控制流程,明确流程节点控制责任人,切实降低盲目经营或低效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拟成立员工考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由总经理办公会成员、党总支、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组成,从员工工作业绩、业务技能、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管理考核。。

(2)风险评估

财务部作为 ABC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主控部门,拟从定性控制流程和定量控制流程两个路径进行风险评估。定性主要通过《各部门风险点与防控措施自查明示表》、《各部门“小金库”自查明示表》等从各主要部门、关键岗位、关键业务环节,进行每季度的拉网式自查。各相关岗位负责人及主管领导分别对自查内容签字确认,并将签字确认后的自查结果于企业公示栏进行一周的公示,接受ABC公司所有员工及经销商的监督。其间,财务部组织专门人员对自查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如对公示结果存在有异议的反映,或财务部复核出自查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财务部将书面上报考核管理领导小组,责成定期整改,并对整改进度与效果进行有效控制。

定量主要是结合定性控制结果与预算完成控制结果,将各部门的经营指标预算完成情况与风险控制情况汇总,与相应的预算目标、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并按照既定权重进行量化分析,形成各部门的评估报告。员工考核管理工作小组将结合评估报告与员工工作技能等进行量化考核,同时根据每季度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年终的绩效考核激励。

(3)控制活动

ABC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交易有形市场,其租金收入是营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租金收入的管理是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而对应收账款的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针对ABC公司经销商类型多,数量大,应收账款情况复杂的情况,拟出台《应收账款预警流程管理细则》,以“数据准确、预警及时”为原则,将应收账款按照量化标准,分为四级预警等级,并对具体预警等级中各责任部室、责任岗位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明确的流程规范,对各类拖欠租金现象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沟通、早处置,将欠租风险降到最低,为企业营业收入“颗粒归仓”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效益,ABC公司对保安人员与保洁人员采取外包方式进行管理。ABC公司拟建立完善《招投标流程细则》,对保安公司与保洁公司的整个招投标流程进行规范管理.保洁、保安公司合同必须每年一签,年末接受公司的综合考核评价。企业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续约或更换保洁、保安公司。

(4)信息与沟通

目前运行的《车辆出入库管理系统》、《品牌管理系统》、《租赁合同管理系统》、《经销商信息系统》等数据管理平台各异、口径偏差大、数据合并难度大、信息重复或缺失等现象严重。为彻底改变这种低效管理带来的数据失真、防控滞后等财务风险,拟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在细致调研所有经营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以“防控财务风险,实现信息传递流程规范化、精准化”为准绳,为ABC公司量身打造专业的《经销商与车辆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涉及经销商管理与车辆管理的所有信息化管理需求,并实现与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无缝对接,有效控制潜在的“跑、冒、滴、漏”现象,确保每一项业务流程有条不紊,每一个业务交叉节点管理清晰流畅,从而带动整个企业运行节奏高效有序。

(5)内部监控

ABC公司目前在内部监控方面更多依靠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控制为主,缺乏内部监督的专业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提升ABC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在公司目前不具备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情况下,我们拟建立以总经理办公会成员、纪检办公室、财务部为成员的内控监督小组。由该小组对公司整体的风险控制状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同时,结合外部第三方独立审计和上级集团公司定期内控审计查找出来的问题,加强对公司相关内控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推进,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控制公司财务风险。

4.加强流程管控的持续优化

流程管控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内外部环境、经营业务、管理层经营思路以及人员的变化,均会对既定的流程体系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流程管控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流程管理的动态性,及时应对经营变化带来的风险转移。

在加强流程管控的持续优化方面要围绕两个原则开展:一是定期加强业务与流程的梳理,对于发展期企业梳理频度大,而对于成熟企业可以适度延长;二是要重视流程再造的过程,即通过对新产生风险或业务变化带来风险应对而产生的流程设计,或者对原有流程的整体重构。

在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搭建上,要严格以流程管理为中心,通过流程管理实现控制目标风险的目的。但在流程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成本效益的原则,过于追求风险管控的万无一失,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本文所阐述的流程管理为中心并非所有的业务均需要流程建立、实施及再造等过程,要针对识别出来的关键业务和风险,确定对关键节点的控制,保持流程管控的适度性,合理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治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念的五大转变.财务与会计,2012(08)

[2]池国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会计研究,2010(10)

[3]董月超.从COSO框架报告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异同.审计研究,2009(4)

[4]孙光国等.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效率:比较与启示.财务与会计,2013(12)

第5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控制

作者简介:董付梅(1976-),女,山东临邑人,山东省临邑县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山东 德州 251500)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18-02

一、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实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有效管理能更好地防范电力物资采购风险,能提高物资管理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能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履行过程的控制,提高合同履约水平,能优化合同管理流程,提高合同管理效率。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坚持依法从严管理,严格合同签约履约,深化“集中签订、集中结算”的合同管理模式,建立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物资现场服务和履约协调机制,通过对物资采购合同的签约、履约全流程管控实现物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方法

临邑县供电公司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以电子商务平台和ERP系统为基础,全过程控制物资合同的签约、变更、履约和资金结算业务,并采用流程控制方法进行管理。流程控制方法通过流程绘制管理工作的过程,全面描述如何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包括节点具体工作方法、工作工具等的描述以及关键节点、创新节点说明。采用流程控制方法,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全过程管控,以达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

三、物资采购合同标准化管理流程控制

1.流程控制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流程控制。

1)市公司下发中标结果并确定是否需要签订技术协议。一般来说,对于新应用设备材料、技术复杂或项目实施的关键设备材料,可根据需要组织项目管理部门、物资需求部门、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协议的签订。

2)如果需要则组织签订技术协议,由市公司负责组织,县公司授权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技术协议。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采购员在ERP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ERP系统中审批采购订单。

5)判断采购订单是否审批通过。

6)采购订单审批通过,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公司委托授权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

7)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签订资料。

8)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签订资料,提出考评意见并下达。

9)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相关资料归档。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根据设计变更通知单提出合同变更申请。根据项目实际要求,需对采购结果进一步补充说明或明确物资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事项,且不造成对采购结果实质性内容进行的更改。

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提报的合同变更申请。审核的依据是物资规格参数不变、单价不变,合同签订数量予以增加或减少,增减幅度是否超过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约定的15%执行,是否超过50万元。若合同签订数量增减幅度超过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约定的15%且超过50万元,则需重新纳入物资计划采购管理。

3)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报县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5)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6)县公司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报省市公司物资部专工审批。

7)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批是否能过。

8)省市公司物资部合同专工审批通过后,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根据审批结果确定合同变更方案并通知供应商。

9)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采购员根据合同变更方案在ERP系统内更改采购订单或增加采购订单。

10)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ERP系统内审批变更合同或补充合同。

11)判断变更合同或补充合同审批是否通过。

1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批合同通过后,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变更情况。

13)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履约信息,提出并下达考评意见。

1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变更相关资料归档。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在ERP系统内根据采购合同到货日期制订物资催交计划。重要设备材料要及时掌握供应商的生产准备和排产计划,按照关键生产节点,核实生产进度,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供应商根据采购合同的到货日期制订生产计划。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对重点物资生产节点履约跟踪。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建立交货配送制度。根据合同交货期和施工进度,履约员及时与物资需求部门确定物资到货需求,与供应商落实配送安排,编制配送计划。采用配送单的方式通知供应商发货和现场服务人员做好接货准备。

5)供应商按确定的时间和方式交货。

6)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组织物资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现场办理交接手续,并组织项目单位与供应商代表进行物资验收工作。

7)确定物资验收是否合格,相关验收人员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8)物资需求部门与供应商办理现场交接手续。

9)物流服务中心协调供应商按照合同规定和现场管理的要求安全、优质地完成技术服务、消缺补件、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

10)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履约信息。

11)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履约信息,提出并下达考评意见。

1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履约资料归档。

(4)电力物资采购合同资金结算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根据采购合同提交预付款申请,附物资采购合同、预付款保函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到货验收款申请,附增值税发票、项目主管部门签字确认后的到货验收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投运款申请,附运维单位签字确认后的物资投运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4)采购物资质保期满无质量问题的,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质保金申请,附项目单位签字确认后的质保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5)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核算员汇总履约员提交的预付款申请、到货款申请、投运款申请、质保金申请,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编制物流服务中心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物资采购支出预算)。

6)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财务管控系统中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7)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8)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县公司分管领导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9)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10)县公司分管审核通过后,县公司财务部专工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汇总。

11)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12)各级审核通过后,财务人员实施预付款处理或应付账款处理。

2.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说明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其中第3)点既是关键节点又是创新节点。采购员在ERP系统内创建采购订单,保存时系统会自动检查是否超预算。如果超预算,系统会提示并不予通过,此时由采购员联系采购申请的创建人进入项目变更管理流程调整预算,之后重新维护采购订单。如果不超预算,采购订单保存成功。

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采购合同、配送单、到货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在系统中以统一的文本格式自动生成,这5种单据可以根据业务进展情况在不同时期打印。为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采购员在成功创建采购订单后将5种单据一次性全部打印,根据具体情况分发给买卖双方或存档,尤其是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一次性打印全部由供应商留存,便于在不同时期提交进行资金结算,减少了供应商多次到物流服务中心打印单据的麻烦,为客户提供了便利。

第6)点既是关键节点又是创新节点。物资合同签订后,履约员要核实是否需要预付款。如果需要预付款,进入采购付款管理流程。如果不需要,则根据实际情况进入物资收货流程。

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市公司组织供应商与各县公司集中签约,严格使用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统一合同文本,确保在中标结果后15日内及时完成合同签订。严格中标结果执行,合同签订不得更改中标结果或违背招标、投标文件实质性条款,逐步取消技术协议签订,进一步加快合同签订速度,大大提高了签约效率,降低了签约成本,方便了客户。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管理关键节点。第9)点,集团公司物资部合同专工审核合同变更申请,若增幅度超过15%或超过50万,则需转入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新增物资需求计划;若增幅度不超过15%且不超过50万,允许合同变更。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管理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其中第3)点是关键节点。建立履约管理常态机制,实时监控供应商实际生产状况、项目进度对物资供应的需求,确保供应商按期供货、项目单位按期收货。

第5)点是关键节点。供应商是否按照采购合同约定的日期和方式交货是其履约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物资计划执行准确率的重要因素。

第6)点是关键节点。物资的验收是对物资的数量、外观、内在质量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凭证和物资标志等进行检查,以验证物资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物资的验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建设和生产的质量。物资到货验收合格后必须在合同交货期满10日内办理ERP入库手续,确保计划执行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第12)点是创新节点。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建立“一单(订单)一评价”的履约评价机制,及时采集供应商交货、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信息,对供应商合同履约情况实行卡片式管理,并将结果及时上报。严格供应商违约处置,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对供应商违约行为进行当期处理。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合同签订履约情况开展诚信评价,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4)电力物资采购合同资金结算管理关键节点。第1)点物资合同签订后,供应商提交预付款申请需出具预付款保函、收款收据和物资合同;若供应商放弃预付款,预付款可与到货验收款、投运款一起支付。

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核算员汇总供应商提交的付款申请,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编制月度现金流量预算。预算编制及资金支付应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及公司财务相关规定,在付款相应凭据汇集完成后进行。

第6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关键词:加强;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中国现阶段是:在短暂的经济机会和连续的豪华改革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工程,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在本文中,电力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功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定义和加强三个方面的问题的措施使用在。根据预先设定的某个时期的投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使错误和舞弊的预防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项目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可以得到保证,并能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的调节,这种管理行为施工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投资效率。其中电力企业中的新建、迁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类的财务管理都被包含在了其中。企业管理中的比较重要组成部分也包含了工程财务管理内部的控制,企业的生存发展也与之息息相关。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是企业必须要建立的,它能够对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企业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有一个保障作用;建设过程中也能够降低风险;使得能够协调、有序地管理建设单位所建设的工程项目,也使得项目经济的效益能够有效提高。

内部控制在现阶段的问题

因为在加强管理,问题管理控制的概念:管理思想的比较内部管理人员相对缺乏,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建筑内部会计控制,对缺乏应有的关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许多企业为了使日常的活动和业务的控制程序、控制与既定方案按照政策执行。公司现有内部控制方案难以适应特殊的突发流量。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自我评价是缺乏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也不是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不能适应完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点困难。怎样将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加强,再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对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提出了几点值得借鉴的措施:(1)内部控制管理要大力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作用能够进行良好发挥的关键就是要有领导与上级的支持。实施内部控制不仅能够规范经营、将企业的风险降低、将管理的效益提高而且也符合了管理部门对管理工作的要求,能够对顺利实现管理目标有莫大的帮助,单位内部控制会计的建设要积极组织。将领导责任制建立在内部会计控制组织中,将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和政绩考核结合起来分析企业内控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层层都要起到负责作用,才能将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落实到行动中。(2)工程项目中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点,需要牢牢抓住,同时岗位责任制也要迅速的建立起来。投资相对较大、单位、部门、经手人太多都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建设项目要找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首先需要掌握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再围绕着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将关键控制点确定出来,按照业务的流程再向周围扩展。要设置好关键控制点,要注意可行性和方便性,主要看是否具有切实的效果。而要是内部的会计控制出现缺乏活力的现象必然是因为控制点设置的过多,还会对业务员的积极性造成挫伤;会计控制目标不能或者很难实现则是因为控制点过少。工程项目在企业中进行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相应的措施必然是要采取的,①要明确工程项目相关的责任和制度,同时决策和审批也应该明确;②工程的设计变更程序和合同签订程序应该明确,同时还包括招标和投标制度的明确;③程序的审批和编制预算的标准、依据和内容也是必须要明确的;④应当明确资金款项的支付方式和金额以及审批程序;⑤要使用科学严格的控制流程来控制竣工结算阶段,应当明确竣工需要清理的范围、决算的依据、审计要求和移交资产的手续等;⑥应当使用公司的会计准则来进行会计报告和核算。(3)将严密的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好。项目中的项目决策控制、预算控制、招标投标、竣工验收和决算五个环节就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所包含的重点。整个工程中的前期工作便是投资决策,决定着项目建设成功与否。项目中的各种管理要求和可行性决策,建设单位也要严格执行,并将项目中的预算及时进行分类和修订,要集中招标和投标建设项目中的主要材料以及各种设备与物质,还包括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要将低建设总工程造价的成果,使用招标和投标切实体现出来。对于工程资金的管理也要进行监督,管理方式要采用财务控制和业务控制两种方式,从而将建设项目中的成本管理更加深化,项目经费置换和费用混淆的现象严禁出现。各项清理工作在工程完工之后也要及时开展,盘点财产物资、会计资料的整理等便是清理的主要内容。

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程部门的权力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使各种权力的劳动部门分工明确,发挥信息沟通机制的作用仍有待加强,确保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的功率效率讲企业运行速度或从金融部门的监管能力,可以为企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一个更广泛的利益。在电力企业的工程材料,工程设备和材料的控制管理没有改善,特别是合同单位负责提供的材料管理,材料管理的重要性也从承包劳动方式表露无遗,有效提高库存管理的方法,必须同时执行库存系统,在管理会计,薄和真正的货币基金能够确保一致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电力企业中的项目的管理制度要迅速落实,工程管理也以此为保障。管理制度要尽量详细地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出来,要强化工程在费用、质量和合同方面的工作,为了防止对出现问题的工程随意更改,就要注意工程签证是否合法、合理。严格执行好招标投标制度,严加杜绝招标程序中的规避问题的现象;尽快将完整的体系应用到工程合同的管理制度中去,基本规范应该参照归口管理协调行为和专业管理,严格落实合同在分部门的会签审查工作,相关控制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是在工业风险中应当引起重点注意的,合同谈判到决策确定的工作在相关的环节中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后期对工程合同履行情况的掌握也包含其中,这些都是为了尽可能规避工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 对竣工工程的相关验证通常都是由外部的审计机构来完成的,电力企业通常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员相对于外部而言,对实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动态化操作也能够在工程建设阶段进行良好的实施,能确保有效、及时地将信息掌握。同时电力企业内部机构在外部审计机构检查的过程中也能够给出与内部资源相关的信息,而且审计的进展也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素苗.电网建设工程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第7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随着我国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成为运营商及设备厂家越来越关注的重点,也是众多通信工程施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内容。针对质量控制有很多的理论专著和方法,其中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更易于形成直观的统计数据量便http://于分析问题,保障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对于通信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形成科学的统计模型更加有利于直观地对质量实施管理控制,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本文为形成通信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统计采样对象数据,从实际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交底、施工环境检查、工程货物管理、施工过程和施工阶段后期五个方面介绍便于形成统计对象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利于同业人员应用系统科学的质量控制理论和统计方法形成通信工程施工阶段质量分析数据,实现通信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模型,对企业科学提高施工质量提供分析依据。

1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完成是通信工程从设计转向实施的关键。工程设计文件是工程施工的指导文件。在通信工程开工前,由建设方组织设计人员、现场监理人员、设备厂商技术负责人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按工程的复杂程度,可按照不同的专业组织项目施工的交底工作。通过专业的技术交底,实现现场的环境情况及各专业的配合情况校验工程设计文件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完成技术交底即确认前期项目设计阶段工作成果质量符合当前施工阶段的质量前提条件,为后期通信工程施工提供适用的指导文件。

2施工环境检查

施工环境不仅是工程现场技术交底内容之一,它还是制定工程施工计划的依据条件。通信工程施工环境检查关键点包括:现场环境是否同设计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匹配,机房结构承重是否符合设备安装要求,通信设备安装配套设施(条件)如工程现场装潢、电力、传输、空调、安全等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设备安装位置、走线路由设计是否符合安全、可行及美观等要求。

3工程货物管理

经过施工现场环境检查,在确认工程现场安全环境符合货物进场要求,配套设施具备工程开工条件后,即可协调安排工程货物进场。工程货物管理部分质量控制关键点在于:货物进场前的分拣及外包装完好检查,货物进场后清点及开箱验货,完成货物的保管责任的移交,货物现场放置应符合消防管理规定,符合通信设备堆放特性要求,符合安全保管管理要求,同时关注执行通信工程机房管理如施工工具进出登记管理制度、施工物料领用登记制度、工程余料移交登记制度等。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分布在整个施工阶段最为紧密,层层紧扣、环环相接。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施工人员从通信施工人员从进施工现场开始就要坚持一次把事情做对。如严格遵守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执行现场日清制度,出入登记制度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可以分成硬件质量控制和软件质量控制两部分。硬件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包括:机架安装位置要严格遵循设计图纸,机架安装是要求与地绝缘,机架组件安装顺序要求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机架水平对齐误差不超过5mm、垂直偏差小于3mm,机架顶部加固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设备保护地线线径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防雷连接可靠,设备电源线布放符合施工规范,加电前严格执行绝缘和回路检测,机架内部组件安装、接地线符合产品规范要求,线缆下线及光纤布放按规范做好保护措施。设备内部线缆连接严格按照产品指导规范,线缆布放前逐条做好清晰的标注,线缆两端成端前环测确认线序,成端后环测成端质量。线缆路由如涉及隐蔽工程则更检查签字确认。设备加电严格按照审批流程申请、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加电操作前检查准备工具的绝缘性,加电完成后检查记录确认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软件质量控制关注的关键点则对于不同的通信设备有较大的区别。但总体上可以分为:本局调试、联网调试、测试验证。在本局调试同时需要按照设计文件完成设备资源分配规划,提交联调资源

转贴于 http://

申请,测试验证方案等。本局调试需要关注设备软件版本及合同配套的授权信息获取准确,本局配置数据科学、合理,在本局调试过程中检查确认设备硬件设备开工正常,线缆连接准确可靠,设备系统补丁、安全软件、常用工具软件安装调测正常。联网调试阶段需要关注与对端互联对接参数严格按照规划协商结论,积极主动联系、协助对端对故障排查确认,及时汇报联调进展情况,争取资源推动联调进展。测试验证阶段部分有条件的项目可以和之前的本局调试和联调调试同步进行,同随工和技术责任人严格按照产品验收测试手册及业务规划配置要求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情况,涉及话单时更应该请计费中心验证确认话单信息准确http://、格式符合标准要求。

5施工阶段后期质量控制关键点

施工阶段后期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有:工程现场的余料整理、移交并清点记录,工程备板备件的配置及质量符合合同配置,工程过程中检查、测试记录的整理收集,设备配置资料信息的核对确认并移交,工程竣工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确认,对设备操作维护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工程设备割接操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技术审核等

第8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关键词:采购;廉政风险防控;过程管理;对策研究

岗位职责会赋予工作人员权力,如果权力运用不当,就可能滋生腐败。廉政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在权力掌握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前的廉政工作,已经不仅仅是针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单一化的监督管理,而是应该关注到每个具体工作人员,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工作职责与权力的关系,在更为完善的制度运行和科学决策的实施中实现有效廉政风险防范,让权力没有腐败的空间,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目标。

采购作为社会经济体维持正常运营的一种普遍行为,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集中体现的矛盾焦点。采购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流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采购工作执行人员对廉政风险防控的认识不够深入,采购流程制衡权力运行的机制不够健全,对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和合理。因此,我们引入过程管理的方法,对采购行为进行过程式模拟,以梳理、识别采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厘清节点上具体工作人员的权责,总结其特质,分析其规律,归纳出廉政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而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模型,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用。

1 采购工作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的意义

1.1 廉政风险防控释义

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可能产生不廉政行为的风险。任何掌握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都客观存在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每个权力岗位都存在廉政风险。

廉政风险防控是指以有效防范或及时化解廉政风险为核心内容,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理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我国在预防腐败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将腐败和不正之风视为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强调预防腐败重在降低其发生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强调在保障公共部门及其岗位有效履行职能的基础上,依据风险管理理论设计,借助多重防护和多环节的管理框架体系,从整合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多重途径,实现廉政风险的防控。

1.2 廉政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和实质

从企业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一是制衡权力的需要。腐败通常来自于权力的集中。当权力行使过程独属于某一个人或机构而无其他力量监督时,职权极可能成为满足私利的便利条件。二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人不可摆脱主观性,因此公平正义不能只由单独的机关裁决,决策的过程要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尽可能“透明”,公正的制度在执行时才不会失灵。三是增强相关组织公信力的需要。国家、政府、企业等社会组成机构是公信力的掌握者,公信力的建立依赖于行使权力机器时对大众利益的兼顾。基于以上三种必要性,笔者认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质是:对权力运行过程的职责分解,并形成让各项职责相互制衡,直至权力有效实施完毕的机制。

1.3 对企业采购工作进行廉政风险防控的意义

采购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一项重要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它包含了人、财、物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订立、采购实施、货物验收、采购结算等过程,而每一个过程又是权力运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经济运行链条,是企业廉政风险最为突出的领域,是一项具有高廉政风险的工作事项,每一项权力的行使涉及到的工作人员都是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对象。对企业采购工作进行廉政风险防控对策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使工作人员职权更明确;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完善;使采购工作运转更高效;使企业廉政风险更可控;使员工与企业关系更和谐。

2 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现状

一是国家机关高度重视。党的十召开以来,国家把廉政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是企业领导干部廉政意识明显增强。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规定要求,把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责任制的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按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提升执行力。

三是风险防控有更多的政策和制度支撑。中央纪委出台《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2011),云南省纪委也与2012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采购廉政风险防控进行约束。同时各个行业也针对自身特点出台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条文,对采购工作廉政风险进一步的界定和控制。

四是风险防控预警指标可测量。随着“制度+科技”、“人防+技防”廉政风险防控思路的落实,很多党政机关、大型国有企业都建立起了纪检监督的信息系统。在数据模型中,反应出物资采购中的各项指标,自动形成报表和分析报告,满足了反应迅速、全面、预警指标可测量的要求,这也是未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发展趋势。

3 企业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一)企业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普遍存在的问题

廉政风险防控既要保证“底线不出问题”,又要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前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采购工作执行人员对廉政风险防控的认识不够深入

一是采购工作执行人员把职责当权力。二是采购执行人员因个人岗位、级别等原因,对个别领导的一切“指示”都照办,不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以领导意图为准选取供应商,为的发生提供了便利。三是采购工作执行人员不清楚岗位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点。

2. 采购流程中制衡权力运行的机制不健全

一是表现在机制建设不切合实际。很多机构存在“虚设制度”的情况,遇到实际问题时,监管机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表现在机制建设协调度不高。在解决监控权力运行这个核心问题时,把纪检监察部门职能和实施采购权力部门的职能割离,使得流程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间断的“点式运行”,而不是流畅的“线型监督”,这就会产生权力运行监控的盲点。

3.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检查和考核不到位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考核工作走马观花。二是考核方法不科学。考核流程制定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导致考核结果出现偏差。三是考核工作碍于情面,没有深入开展。

(二)原因解析

出现以上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缺乏浓厚热烈的反贪氛围,腐败分子仍然“想贪”

近年来,有些一线员工认为警示教育只是针对领导干部岗位,便容易松懈思想防线。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传播(宣传)所形成的信息环境是拟态环境,被筛选过的信息会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反过来作用于现实环境。大多警示教育片都是针对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这会形成一种“普通岗位贪一点不会被注意”的拟态环境,从而导致采购工作中具体工作环节廉政风险的增加。综合起来,反腐氛围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全维度反映贪污犯罪事实的案例教育。二是缺乏针对权力运行关键岗位人员专门的警示教育。三是缺乏对廉政风险点的梳理、识别和控制的认识和相关实践。

2.肃贪手段和惩处力度不够,腐败分子仍然“敢贪”

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在2010年发表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中表示: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视发挥法律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以中国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以中国共产程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当前,对腐败的惩处已经是在一个完整的制度框架中完成,但仍存在惩处力度不够的问题,真正强而有力的肃贪法律威慑力尚在形成的过程中。一方面,多数规范性文件都是从党内人士严肃党纪、保持党性的角度出发,针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求和进行管理,惩处覆盖范围不广;另一方面,在对的法律量刑上程度相对较轻,如与性质恶劣程度类似的犯罪比较,《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这样规定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一般以 500 元为起点,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一般以5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一般以3万元为起点,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而《刑法》对贪污的规定是:个人贪污受贿数额不满 5000元,情节较重的处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个人贪污受贿数额在5000 元以上不满 5 万元的,处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 7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缺乏全面有效的堵贪机制,腐败分子仍然“能贪”

2005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中国的廉政建设进入到新的阶段,即“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开始从过去的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从过去的治标为主转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过去的以事后惩治为主转向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特别是更加注重从制度建设层面来研究建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预防廉政风险制度建设成为了廉政工作的一大亮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堵贪机制的构建缺乏全面性,已经出台的政策,多是针对领导干部岗位开展的廉政监督工作,尤其在采购工作中,关键岗位上的人员未必身居领导岗位,如果监督只着眼于领导干部,则有可能产生监管盲点和漏洞,监督机制的运行也就会实效。同时,堵贪机制在执行中缺乏有效性,尤其从权力的运行监督出发,在采购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形成配置科学、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通用机制,对权力运行关键点上的执行人员进行廉政风险防控。

4 引入过程管理方法,对企业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对策进行思考

4.1 采用过程管理方法

1.过程管理方法

过程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综合来看,过程管理是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戴明循环,它被广泛的应用在管理领域。

2.过程管理方法对企业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的意义

过程管理方法对于大多数政府和企业来说已经不算陌生,目前,其被认为是全球应用最广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过程管理方法引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具有普遍适用性

目前经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已经遍及世界170多个国家,数量更是超过了100万个,对于过程管理的认知已经被现代企业广泛认可,因此,将过程管理方法导入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较易被采购执行者理解和接受,且经过多年的体系建设者验证,过程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的一般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2)实现固化操作标准,实现规范

过程管理沿袭了标准化的管理思路,当对采购过程的廉政防控进行PDCA管理时,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经过适当培训后,便可在已有的框架中执行相关工作,也降低了对岗位人员的依赖性,强调了工作流程的重要性,使得采购监管过程更规范。

(3)实现全过程控制无死角

过程管理本身就是以过程的执行顺序为主线的操作方法,可以适应廉政风险防控“不留死角”的客观要求。

(4)是廉政风险防控在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将过程管理方法引入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既考虑到了方法的实用性,又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是将管理工具具有创造性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的有益尝试。

(二)运用过程管理方法对采购环节廉政风险关键点识别

1. 梳理、识别采购工作中权力运行的关键节点

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它是一个按照步骤进行的过程。按照过程管理的方法,可以将采购分解为不同阶段的执行事件,而每一个执行事件既是采购完成的保证,又是采购权力运行的焦点。因此,廉政风险关键点的确认,在过程管理的思路下,可以通过分解采购过程中的执行事件予以辨明。

每一个企业的采购流程可能存在差异,而且每一种采购方式也可能存在不同,我们关注的是对采购共性中的权力运行的监督。在此,以某企业采购工作流程为例,建立普遍适用的采购关键点模型,见图1:

图1中8个步骤可以说是普通采购都会经历的8个权力运行关键节点,并且图示也已经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参与执行的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梳理、识别,在图1的基础上,可以对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节点进行解析,并尝试对关键节点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做出解答。

2.采购廉政风险关键节点识别

在采购工作中的8个权力运行关键节点中,都有执行者,对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防控也主要体现在对这8个关键节点的监督规范中。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节点主要包括以下7方面:

(1)采购计划提议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采购计划提议内容是否合法合规;b.采购计划提议内容是否在年度预算范围内;c.采购计划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2)计划评审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评审是否由执行者全部民主参与;b.评审方式是否符合企业规章制度和工作实际。

(3)供方预选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是否使用科学的可测量指标对供方进行筛选;b.预选过程是否有超过2名以上人员的参与。

(4)供方资质确认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供方资质是否真实、有效;b.供方资质是否符合采购需求;c.信用资质的验证者立场是否公正、独立。

(5)供方选择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采购决策的流程是否合法合规;b.采购决策的过程是否使用科学的可测量指标;c.采购决策的作出是否经过全部执行者合议,并使用民主的方式确定结果。

(6)合同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合同订立内容是否合法合规;b.重大合同签订是否经过第三方法律咨询;c.合同订立是否经过执行者会审;d.合同签章是否有效、法律效力是否生效。

(7)验收的廉政风险

对此风险监控的关键包括:a.验收执行者是否全部参与;b.验收是否依据合同要求进行数量、质量的把关;c.对服务类合同的验收是否有科学的可测量指标;d.验收的结果是否客观、有效。

(8)付款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付款执行者是否按照合同规定条款支付款项;b.付款发生前是否经过审计人员审核款项与合同的一致性 。

以上关键点虽然具有普遍意义,但并没有将所有采购方式廉政防控风险点穷尽,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该让采购执行者参与风险点辨识,要根据自身在采购工作中所起作用,针对不同的采购方式对采购廉政风险进行二度辨识,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廉政风险防控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利于强化执行者的风险防控意识。

4.2 对企业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思考

依照前文所总结的廉政风险防控的实质,即对权力运行过程的职责分解,并形成有效机制使各项职责相互制衡直至权力实施完毕。采购廉政风险的防控工作应该要从教育、制度、决策、运作、监督等方面着手,采取思想预防、制度预防、科技预防的措施,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关口前移、注重防控工作机制建立。总结起来,包括以下三类措施:一是注重教育效果,聚焦关键岗位,采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教育方式。二是注重制度运行效果,聚焦权力运行过程,运用全过程管理监督。三是注重科技手段运用,聚焦数据统计意义,采用“制度+技术”的监督方式。

预防腐败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在深刻认识采购工作中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基础上,要坚定信心,多管齐下,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改革的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总结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学习和借鉴其它单位的先进经验,运用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控制和及时化解干部职工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增田:《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适应当下中国反腐败环境的管理创新》,广州大学学报,第10卷第9期,2011年9月。

2.黄晓阳:《ICAC――廉政公署全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3.:《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2年11月17日。

4.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5.《中国不断完善惩治腐败实体性法律法规》,凤凰网:http:///mil/gundong/detail_2010_12/30/3777652_0.shtml,2010年12月30日。

第9篇: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范文

摘 要 本文通工程项目关键点的廉政风险的剖析,从工程项目关键点上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特点、成因及防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工程项目 质检点 廉政风险 防控

工程项目腐败易发、多发,长期以来是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反腐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工程项目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本文基于我公司近年来工程项目关键点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管理,对如何加强发电企业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笔者就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防控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公司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预控的经验

伴随公司近几年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公司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预控工作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并有了自己一定的特色。

公司作为浙江省发电企业的标准化“AAAA”企业,正逐步形成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自律、他律、律他三管齐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为一体的廉政建设防腐机制。自公司成立始,在工程项目中未发现有违廉洁要求规定的事件、案件。2011年公司成为浙能集团“廉政风险防控”示范企业,2012年获得浙能集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

二、在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工作中的不足

(一)主要是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当前审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工程项目的审计一般是在工程竣工决算、验收合格后进行的,审计滞后,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不够清楚,尤其是隐蔽工程无法全面了解。因此工程项目在核算时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

(二)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工程项目,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与廉政风险防控的矛盾存在。公司因审计人员不足聘请中介机构对项目实施审计。中介机构不常驻公司,审计时存在对某些工程变更单的合理性不作进一步分析等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发生。因此,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虽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但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三)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与廉政风险防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由于工程项目审计需全覆盖,对审计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司的内控制度还存在着可操作性和执行上往上提升的空间。二是工程核算、审计人员在项目监督时间、空间的隔离使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三是对项目开展经常性的监督还不够多,事前、事中监督做得还不够好,大多都是事后监督,离廉政风险防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社会上,一般工程项目关键点的廉政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目前社会上大多工程项目从项目决策到结束主要包括:投资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六个关键环节。做好这些重要环节即关键点的廉政风险防控和管理,是做好工程项目廉政防控的基础和前提。但社会上工程建设队伍多、人员素质差参不齐,在工程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目前社会上,工程项目管理中关键点廉政风险表现形式

1.决策审批环节。在这环节,廉政风险可能有:决策有违“三重一大”制度、审批不规范等情况。

2.招标投标环节。主要表现为对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以会议纪要或集体讨论决定等形式替代招标审批文件或规避招标;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干涉工程项目投标人资格的确定或评标、中标结果等。

3.工程项目实施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环节。主要表现为工程量签证不规范,可能会存在一些手工修改工程量而未进行签字确认的情况;审批签字不规范等风险。

4.资金管理使用环节。主要可能在预算上超标准、超范围编制预算;擅自提高标准和变更内容,以致项目发生超概算问题;存在年度提前入账等。

5.竣工验收环节。主要表现为不按规定程序及时组织项目的竣工验收,存在竣工验收时间与合同期限有冲突的现象。

(二)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产生的根源

社会上的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产生根源,既有制度上的缺陷、监督上的缺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也有项目参与人员行为失范的原因。

1.存在着制度上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到位的情况。从工程项目的具体环节和运行程序来看,虽然各项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制度设计中,重制度制定,使制度执行不是很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对设计变更、质量监理、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监管不够严密,特别是各个环节上的重要岗位人员作为工程项目的具体执行者,同时又拥有短名单推荐、招投标、项目费用预算和结算、竣工验收等诸多处理权,这些都将一定程度上导致的廉政风险可能长期存在。

2.存在着监督乏力的问题。社会上发生腐败的工程项目的制度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身处关键岗位的专职人员就长期处于“他律形同虚设”的境地,一旦自律的堤坝决口,腐败便成顺理成章之事。

3.外部环境方面具有腐败的“温床”。一方面我国还处于新旧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时期,如何制定好制度来避免腐败还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社会的价值失范和道德约束乏力,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也是腐败案件发生原因之一。

4.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的恶性竞争。目前社会上存在有些工程承包商先低价中标,再通过增加变更工程量或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来取得其商业利益等做法,加大了廉政风险。

5.人员素质缺陷。一起廉政事件是否发生,人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是决定性的因素,政治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质好,自然抵御廉政风险的能力就强;反之,即使法规制度健全完善、投资领域健康安全,仍有可能被钻空子。为此,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产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各环节关键岗位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拒腐能力不够强。

一旦发生廉政方面的问题,必定会损害业主及参建各方的合法权益,影响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若不及时治理,还将会助长腐败现象的蔓延,妨碍企业的科学发展及和谐稳定。

四、加强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对策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为防止公司发生诸如上述的情况,对公司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以内控制度为中心、以“教育助廉”、“网络护廉”、“ 制度建廉”为抓手,建立以“敬畏、尊严,知足、惜缘, 感恩、价值”为廉洁文化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一)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为基础,对公司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进行充分排查

1.对工程项目相关流程、关键点上各重要岗位人员的廉政风险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分类管理、制定防控措施。结合工作岗位,规范各关键环节的业务操作流程,将重要岗位及工程项目关键点上廉政风险排查条目列入公司廉政风险信息库,实现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与公司廉政风险信息库年度动态更新的长效机制,实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权。

2.建立工程项目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提醒卡”机制,由各党支部及时对新变动的工程类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廉政风险提醒,同时在招投标、合同谈判、废旧物资处置、人员招聘等工作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廉政纪律提醒”,实现廉政安全交底,同时建立“廉政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对岗位廉政风险进行动态预警。

(二)抓早抓小,以“教育助廉”强化职工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增强工程相关重要岗位人员廉洁意识

加强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教育。抓早抓小,运用廉政典型和工程项目上的案件,深入开展岗位廉政纪律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工程项目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其一,增强思想道德的约束力,用道德环境和廉洁氛围,并将公司“敬畏、尊严,知足、惜缘,感恩、价值”的廉政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潜移默化地教育、陶冶和感染、影响公司员工,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预防腐败的重要作用。

其二,实行重要事项教育助廉形式,将有形载体载体和无形载体相结合,将教育主体从重要岗位人员向重要岗位家庭和全体职工延伸。通过“廉内助”、手机廉政课堂、企地联合进行廉政主题教育或廉洁工程教育、工程重要节点廉洁教育等多种形式浓郁廉洁从业氛围。

(三)强化监督和惩防职能,使工程项目监督全面细化,推动人员素质和监督管理双提升双促进

首先固化监督处理形式。通过“正风肃纪”、专项效能监察等活动进行工程项目监督,及时跟踪,整改闭环,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其次是延伸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内外结合搭建“网络护廉”平台,加大对腐败风险的有效防控。

通过构建纪检网络队伍,成党风廉政的刚性监督,构成“网络护廉”的主干力量;引导家庭助廉力量,通过召开“廉内助座谈会”等形式构成工程建设项目的柔性监督;深入开展“阳光工程”活动,接受员工对工程项目的阳光监督;设立兰电公司党风廉政的举报通道,及时受理工程项目及党风廉政相关举报,通过广泛的群众监督,形成“网络护廉”的基础力量,促进监督防控双提升。

(四)抓内控体系建设,完善约束机制,规范业务流程,有序形成“制度促廉”工作局面,实现反腐倡廉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1.以内控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制度运行评价等工作进度,制作流程图,评估内控制度合理、合规性。

2.健全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把工程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同时签订《廉政合同》,落实“一岗双责”制,把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统一起来。

3.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相近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4.建立风险防控座谈会机制,共建廉政防控阵地。

5.针对金额超过50万元的项目在招投标、资金使用、材料采购、设计变更等存在廉政风险的重点环节,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意见、核数据等多种方法,提高制度执行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规范行为、防范风险的既定目标。

(五)加强工作,严肃处理工程项目违规违纪问题,使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得到切实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