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小学科普常识精选(九篇)

小学科普常识

第1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慧墙”。

近日,上海市科协将“科普智慧墙”送到17个区县的部分社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科学,体验科学的乐趣,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从而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该项目也是上海市科协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在游戏中体验科学

石泉街道的张先生最近时常带着儿子去社区文化中心,他说:“那里装上了‘科普智慧墙’,让儿子去玩玩,看看和课本的知识有什么区别,还挺有意思的。”

“科普智慧墙”展板是在一块砧板大小的纤维板上,通过科学实验的形式展现原本枯燥的物理、数学、地理、天文等知识。让科学走近百姓,以实现科学与公众的对话。像前面提到的“人体发电”实验就是通过双手接触展板上的铜板和锌板,接通电源后,在电流表显示出产生电流的大小。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的人发电量不同,手的潮湿程度对电流大小也有影响,手与金属板接触面积也会影响电流的大小。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把一连串有关电流的知识交代明白了,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普及了科学知识,体验了科学方法。

科普试点显实效

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的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安装“科普智慧墙”已有近一年的时间。社区居民王阿姨边玩着实验展板,边对记者说:“这些装置挂在墙上挺新鲜的。很多科普知识我们略知一二,但是你让我说我又说不上来,现在做做实验,看看原理还是能学点知识的,科学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

“科普智慧墙”展板有别于以往的科普画廊和科普电子屏,它更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展板面积不大,而且比较薄,一般可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不会影响人们正常通行,适合社区室内场地紧张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科普智慧墙”不但适用于中心城区,更适用于郊区。该项目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科技馆,有益于向更多人群普及科学知识。

吸收民意再创新

“这个实验真的不错,但是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如果加点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那就更好了。”一位社区居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2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关键词】科普阅读教学;科学课程;科学素养;学习策略;创新意识

除探究学习外,以科学知识学习为主的科普阅读教学也是小学科学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它包括对科学教材、教材资料库及教材外那些以知识、经验、科技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找准科普阅读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学习策略,开展有效的科普阅读教学有助于完善科学课程,提升科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

一、科普阅读教学与科学课程

1.科学课不能完全摒弃科普阅读教学。小学科学课开设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从最早的常识课到上世纪末的自然课、再到本世纪初轰轰烈烈开设起来的科学课,课程名称的不同,不是仅仅一个叫法的变化,更体现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发生了变化:从昔日的以知识为目标任务的常识课,到如今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课,体现出了人们对科学素养认识的不断演变。但我们在追求科学课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导向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科普阅读教学。2.科普阅读教学仍可以纳入探究活动。通常,学生在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精华,丰富自己的心智与灵魂时,对于大多数学习内容,他们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建构,但也不是意味着间接知识的接受式学习就只能采取被动的、消极的听讲方式开展。实际上,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开展的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提出问题后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有关的已有知识),虽然是接受式学习,但却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仍可以纳入到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之中。

二、科普阅读教学与学习策略

科学课中的科普阅读教学要利用科普材料设疑激思。教材中有些科普材料往往文字较多,但课上教学时间有限,科学课又不同于语文课,阅读教学花时间多了,会影响科学课自主探究的核心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对科普材料精加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使学生进入“产生和思考问题的亢奋状态”,让其达到提出问题并努力地去解决问题的状态。具体地可采用比较性阅读教学、求解性阅读教学、质疑性阅读教学。1.比较性阅读教学。比较性阅读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阅读方法之一。比较性阅读,可以说是一切阅读理解和阅读思维的基础。2.求解性阅读教学。根据一定的要求,带着若干个问题从中寻找答案,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打开思路,关键在于问题的难易程度。科学课中往往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求解性阅读学习。3.质疑性阅读教学。学生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情况下阅读学习,往往能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说。如《地球的运动》的阅读学习中,学生质疑人类在从没有看到地球运动的情况下为什么就能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并自转。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质疑:我们每天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设想地球和太阳之间可能的相互运动有多少种;排除那些不可能的,剩下了“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自转”都可以看到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那为什么说是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人看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呢?进一步的质疑、分析这种假设的合理性,得到了合理的推断后,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需要严谨,为使结论得到验证,还需要证据证明。目前,科学课的科普阅读教学开展得还不是很理想。存在于教师的认识和指导水平,还有存在于科普材料的可读性、启发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科学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努力从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的高度注重学生的科普学习。

三、科普阅读教学与创新意识

第3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如何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是每个孩子的父母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在关注的话题。作为出版者,将更有趣、更能激发孩子热情的科普图书带到小读者面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热爱科学、崇尚探索的精神,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一直是我们科学普及出版社不断追求的目标。

《有趣的科学法庭》系列科普图书是科学普及出版社从韩国子音和母音株式会社引进的一套畅销科普图书,在韩国销售超过300万册。作者郑玩相是物理学博士,在物理学领域颇有成就,他同时也是韩国知名度很高的科普作家,著有十几种广受欢迎的科普读物,为了让青少年朋友们学到“更容易、更有趣的科学知识”而辛勤写作着。

《有趣的科学法庭》系列科普图书开创性地将“科学”和“法庭”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联系起来,通过令人捧腹的故事、诙谐幽默的案件、生动有趣的科学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将生活中发生的有趣而棘手的纠纷,带到了“科学法庭”――这个科学王国最具权威的“审判机构”中来裁决。孰是孰非,依据不是普通的法律条文,而是科学原理。根据学科范围的不同,《有趣的科学法庭》又分成了“物理法庭”、“生物法庭”、“数学法庭”、“地球法庭”、“化学法庭”五大系列,每个系列均包括20个分册。阅读时,小读者在作者构建的“科学法庭”中,不仅能读到有滋有味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轻松愉快地学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有趣的科学原理,这些科学原理正在等着大家去发掘、去探索,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有趣的科学法庭》系列科普图书在图书出版上可称为内容创新的科普,根据这套丛书还衍生出了其他的创新科普形式,如科普短剧。科普短剧是目前国内外新兴的一种独特、新颖的科普形式。它以多个科学原理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剧情,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是将科学知识、戏剧情节等以舞台表演剧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使小观众感受和体验到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有趣的科学法庭》系列科普图书就非常适合作为科普短剧的蓝本。2012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第3届中国亲子阅读论坛现场,深圳后海小学5年级2班的同学们根据《有趣的科学法庭・地球法庭》中《流动的垃圾》这个案件表演了精彩的科普短剧,在活动现场打起了“官司”。渔村的海滩突然涌来了大量的垃圾,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经渔村村民调查,这些垃圾是来自离渔村很远的一个工厂。渔村村民向工厂索赔,工厂却矢口否认,觉得村民是在无理取闹。村民只好将工厂告上了“地球法庭”。来自控辩双方的两个“小律师”能言善辩,你来我往。 “原告律师”请出了研究地球洋流的科学家作为“证人”对“被告”进行了有力的辩驳。“证人”指出,原来地球上的海水是会沿一定路线大规模流动的,海水的流动把来自工厂的垃圾带到了渔村的海滩,污染了渔村秀丽的环境。这样,工厂就在证据确凿的“地球法庭”上败下阵来,向渔村赔偿了全部损失。同学们精湛的表演和将科学植入话剧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与会教育界专家、阅读推广专家、出版界嘉宾,以及现场小朋友和他们父母的热情赞扬。与会教育界专家表示,这种创新的科普形式非常生动,润物细无声地将科学知识呈现给了孩子,消除了他们对科学的畏惧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好奇。

近几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在少儿图书的创新上下了很大工夫,出版了如《有趣的科学法庭》系列、 《闪电球探长》系列、《DK彩绘科普名著阅读》系列等将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创新科普图书,受到了广大小读者欢迎。科普短剧更是为科普传播形式的创新增添了色彩,为青少年带去了欢乐,带去了科学知识,我们作为出版者感到非常荣幸。

第4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同学们,如果我们遇到龙卷风应该怎样躲避呀?""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啊?"

男:这些问题我们都非常感兴趣,都和气象有关。大家知道吗?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女: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进一步向全社会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

男: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 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女:在2015年"世界气象日"即将到来之际,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气象局的领导,为我们讲解有关气象科普知识,开展 "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共同学习、交流,让我们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男:现在,我们宣布:(合)锦纶路小学 "气象科普进校园" 启动仪式 现在开始:

女: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全体立正、敬礼 (礼毕)

男:第二项: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参加启动仪式的有气象局领导陈主任,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大朋友为我们讲话。

女:第三项:学生代表发言

男:第四项:有请李校长为我们致开幕词。大家掌声欢迎。

女:校长的讲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及气象科学给予我们的乐趣。

男:知识和科学就在身边,只要我们调动了对气象、对科学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一定能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男:用科学开启智慧,用智慧点亮生命

齐:祝贺本次"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再次感谢领导为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

男:希望老师们、同学们的生活以科普为伴,让气象科普知识飘满美丽的校园,洒向和谐的家庭,驻进每个人的心灵。

男:第五项:呼号

女:第六项:锦纶路小学 "气象科普进校园"启动仪式

(合)到此结束。

合:谢谢大家!

锦纶路小学

2015年3月

"气象科普进校园"学生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小的时候和家人看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总让我感到很神奇。我总是在想:"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雷电是怎样产生的?电视上每天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回事?现在的雾霾天气是怎样造成的?它的危害有哪些?怎样去预防?还有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怎样去应急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去年冬天在我们学校操场东北角的拐角处,建起了一个"气象角".这里安放着最基础的天气监测设备。听老师说:这是气象局为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在学校设立的气象监测点。

为了迎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今日在我们锦纶路小学正式启动。有了这些气象设备,以后我们可以更加深入进行气象观测、近距离接触气象知识、体会大自然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提升我们的气象科学知识素养。

今天,我代表锦小的全体师生感谢"气象科普进校园"这一活动,他为我们小学生提供了这一平台。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对掌握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的应用,会有更大的提升。

第5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1.1提升环境科学行为能力

社区居民环境科学素质提升主要表现为居民在个人生活与社会公共生活中是否能够身体力行,在具备基本环境科学知识与环境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从我做起”完成环保实践。对于社区居民环境科学行为能力的提升,需要围绕环境科学知识,针对不同人群的智力水平和认知差异进行设计,既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也需要照顾到居民日常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便利性,重点在于基于知识和方法,映射环境科学意识。社区居民需要具备的环境科学行为能力主要有:研究身边的环境现象与环境问题,利用已有的环境科学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追求环保事业,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并带动家人、同事完成环保实践;做到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农业清洁生产、物品回用与合理处理生活垃圾;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参观所在地区环境保护单位、环境质量监测单位;科学认知、理性应对环境污染事件;主动关注并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公共议题与社会决策。

1.2培养环境科学意识

社区居民环境科学意识的培养应在了解和掌握一定环境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初步具备一定环境科学行为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进其环境科学意识的形成,使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中,摸清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而形成理性的认识,能动地指导其学习、工作、生活与实践。

1.2.1“从我做起”意识促进社区居民关心环境,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能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完成个人生活与社会公共生活中环保实践。这是热爱生命与尊重生态环境的内心映射,是最为朴素的环境保护责任观,同时也是指导社区居民环保行为最为直接的意识导向。

1.2.2“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循环使用、清洁生产与分类处理”意识促进居民以节约的方式利用资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消费,能够为保护生态环境付出时间、空间和经济的代价。通过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和可重复利用产品、循环使用生活物品、一物多用、绿色出行的个人行为,以求形成合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共建环保事业、共享美好环境。

1.2.3“科学认知,理性应对”意识这是对社区居民环境科学意识提出的较高要求。强调居民掌握相应的环境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能够正确避险。在遇到公共环境事件或问题时,保持头脑冷静,不盲目跟从、不信谣、不传谣,采取具有科学依据的防护手段和措施。

1.2.4“共建共享”意识这是对社区居民环境科学意识的最高要求和引导方向,是对“从我做起”意识的升华,更强调培养重点人群在处理环境方面的社会公共事务时应该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公众正确认识自己环境权利的具体内容,并积极主动的争取权益、维护权益。促进居民参与环境公共事务的决策;促进居民参与环境公共事务的监督管理;促进居民参与环保宣传、环保公益事业等公共服务。

2提高居民环境科学素质的主要方法

根据地域、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的不同,社区居民对环保知识的认识和兴趣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环境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可以结合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境内容,在国家环境科普主题宣传日期间,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逐步提高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与实际生产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能力。

2.1社区居民环保科普活动的开展条件

2.1.1确定活动特色结合社区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和人员环境的特点,在充分调研公众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活动主题特色。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加强反对伪科学、反科学、迷信的普及宣传。

2.1.2创建环保社区活动站应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阅览室、科普大学教室等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开展环保科普活动,配置专用活动器材或设施(不包括办公设备及影视播出设备),配备固定的科普活动辅导人员。应免费向社区公众开放,并辐射周边。

2.1.3开发活动资源围绕特色环保主题,设计并实施有创意、有特色、有示范意义、可操作性强的科学探究实践项目。编写形式灵活的活动方案和多媒体视频资料。定期组织相关的环保科普活动。

2.1.4聘请科学顾问聘请环境科学、科普、科学教育等各领域的专家,为环保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咨询,对社区环保科普活动进行指导。协助社区科普工作者,设计策划活动内容和形式,注重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富有实效地组织实施。

2.2社区居民环保科普活动的形式

2.2.1环境科学知识传播活动知识传播活动模式是以普及环境与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主,面向广大社区居民,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展示环保科技成果等的一种模式,主要通过环保科普活动主题纪念日、科普讲座、报告、展览、科普宣传栏、网络等特定时段或方式进行知识和方法宣传普及的活动。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反之,不重视科学的精神层面,很可能造成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待业人员等相信伪科学、反科学甚至迷信,对此缺乏起码的怀疑和批判的后果。因此,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知识传播尤为必要。

2.2.2科学游艺活动科学游艺活动模式是从社区居民的兴趣出发,在社区设立固定环保科普活动室,添置互动游艺展品、设施,再现知识的形成或深化过程。科学游艺活动一般是在特定的设计规则下进行的,它以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前提,它的特点在于居民们乐于接受,容易置身于设计规定的情境氛围之中,能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在参与实践中体验情理感受。科学游艺活动模式一般可分为智力游戏、角色游戏、体验游戏等,如通过简单的实验可以验证一个环境现象或环境科学原理。

2.2.3生活小窍门推广实践活动小窍门推广实践活动是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家庭主妇。鉴于老年人、家庭主妇等人群能够掌握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开支,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围绕他们对“开源”和“节约”的重视程度,普及既能够省钱、省力、省物又对保护环境产生积极意义的生活小窍门的模式。主要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互动实验、家庭“妙招”大比拼等活动,在“趋利”动因推动下,使社区居民在具备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必需的知识、价值观、态度和义务的基础上,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实践。

第6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一、大力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一是深入到全市有关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5年来,先后深入到市实验小学、市一小、干驿小学、九真寄宿小学、机关幼儿园、杨林办事处肖张夏小学、岳口镇新堰小学、小板镇永合小学,为15000多名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和讲座,进行大型的干冰科学实验、机器人科普课以及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活动。"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传递科学理念,讲授科学知识,让同学们了解并感受了科学知识的神奇力量,不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课余生活,还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全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二是与华科、武大、地大三所重点高校联合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2016年9月21日,小牛顿科普中心承办天门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武汉)地质大学的9位师生受邀参加了活动。华中科技大学科协常务副主席柳会祥、武汉大学科协秘书长佟书华向天门市干驿初级中学赠送了书籍--《科学家的故事-湖北院士风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马千里为同学们做了题为《飞行器展示与飞行器先进应用》的科普讲座。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张旭为同学们做了题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史与未来》的科普讲座。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的成果展示。

三是开展"进名校  学科学"活动。2016年3月20日,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50位同学到华中科技大学开展"进名校  学科学"的活动。同学们观看了四旋翼飞行器、平衡车表演,体验了VR,在感受一流名校优雅的环境、深厚的文化、先进的科技时,同学们心中渐渐升腾了美好的理想和志向。

二、大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

一是进社区开展科普讲座。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先后到竟陵办事处陆羽社区、东湖社区、东方社区,天门高新园群力社区,为近4000多名居民开展了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医疗保健、生活常识、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收到社区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开展社区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为了引导社区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小牛顿科普中心利用暑假、双休的时间,先后到竟陵办事处陆羽社区、公园社区、东湖社区、东方社区,天门高新园群力社区,黄潭镇水府庙社区,为20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小牛顿科学实验活动。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开展社区科学调查活动。2015年暑假,小牛顿科普中心在公园社区开展"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原分管科技的副市长施通勤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引导该社区留守儿童组利用废弃的纸杯、塑料瓶、废旧手绢、废旧卡纸等制作纸筒电话、印花手绢、昆虫模型、双体游艇、吸尘器等。通过科学实验,一方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孩子们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三、开设科普公益课堂

一是开设青少年科普公益课堂。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幸运星培训中心,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孩子们上科普公益课,采取"科学知识+动手实验+拓展表达"三位一体的科学实践教育新模式。在课堂上一人一套实验器材,通过激发兴趣、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浅出表达、丰富拓展五大板块,深受孩子们欢迎。几年来,共组织5000多人次参加科普公益课,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了科学知识,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成就感,使孩子在今后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二是开设家长科普公益课堂。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快乐老家艺术吧,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家长们上科普公益课,传授科学的家教理念,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医疗保健、防赌防诈骗等知识。2018年10月3日,在天门市图书馆开设公益讲坛,邀请原教育局局长黄延平作了题为《家校共育完美教育》的讲座,小牛顿科普中心主任王涛作了题为《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的讲座,并就孩子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三是开展各种科普展。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幸运星画室,开展书画、民俗等各种形式的科普展览活动。2018年元旦,举办了天门市首届民俗物件展。此次展览民俗物品众多,上迄4600年石家河文化遗址物件,下至民国时期的民俗老物件,更有汉唐以来的民俗物品,共有270多件,展品丰富、材质不一、造型奇特、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展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大家穿越历史,感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良好机会。青少年通过观看展览,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学习历史、增长知识、接受了传统文化熏陶。2018年8月在天门市图书馆举办了"童心墨韵 书画天门"的大型画展,共展出200多幅书画作品。

四、大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滑翔机大赛。2016年六一前夕,由小牛顿科普中心承办的天门市首届滑翔机大赛在陆羽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天门市一小的130名同学在广场绿荫下参加了滑翔机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7名同学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此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

二是组织水火箭比赛。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陆羽社区的50多名孩子,开展了2场水火箭比赛。让孩子们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与运用。

三是组织创意机器人制作活动。2017年暑假,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幸运星培训中心的100多名学生开展了涂鸦机器人、摇摆机器人的创意制作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一是捐建了首个校园科普教育气象站。2016年3月23日,小牛顿科普中心与天门市气象局在天门市一小联合捐建了首个校园科普教育气象站,共捐赠了价值3万多元的气象器材,包括百叶箱、空气湿度计、室外最高最低气温计、手持风速仪、雨量仪、日照仪等。该站以基本的气象观测业务作为师生主要实践内容,市气象局选派人员或通过"红领巾气象站"志愿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引导师生学习气象科学知识,参与气象科技实践。小牛顿科普中心王涛老师,小牛顿科普中心科普顾问帅文卫被天门一小聘为"红领巾气象站"志愿辅导员,定期到"红领巾气象站"给天门一小的"小气象观测员"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讲座。

二是宣传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小牛顿科普中心特聘我市高级气象工程师帅文卫为顾问,帅老师定期为同学们送气象科普杂志,讲解气象科普知识。去年中秋节,讲解了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并教30多名学生和家长用手持双筒望远镜、小天文望远镜、天狼天文望远境观看月亮上的环形山和月海。

三是组织参观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天门气象科普馆。每个学期,小牛顿科普中心都要组织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天门一小的学生到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天门气象科普馆参观。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风向风速仪、百叶箱、大气水汽监测仪、大型蒸发皿、雨量筒、闪电定位仪、空气负离子监测仪等气象监测仪器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参观气象科普馆、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和城市观测站,了解了三球仪、磁悬浮地球仪等气象仪器。

六、大力开展茶文化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一是成立了陆羽少年茶学院。2016年8月13日,小牛顿科普中心结合天门地域特色,成立天门市陆羽少年茶学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天门陆羽研究会会长肖孔斌参加了仪式,为陆羽少年茶学院授牌,并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的王竞择同学担任首届陆羽少年茶学院院长。

二是开展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陆羽少年茶学院成立以来,多次举办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邀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陆羽茶经研究中心副主任童正祥先生;高级茶艺技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鲁鸣皋先生对300多名少儿进行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老师们从茶礼、茶的起源、茶具、茶的分类、茶的功效、现代十大名茶等方面进行讲解,深入浅出,不时讲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掌故和有趣的小故事,让小朋友们从中了解了许多关于茶的文化和知识。

三是参加第四届国际禅茶大会。陆羽少年茶学院选拔范晓筱、吴柳依、王璧铃、卢凌峰、朱瑾妍等同学,成立了天门市第一支少年茶艺队。2017年5月2日、3日,受武汉炎黄茶文化委员会的邀请,少年茶艺队赴天台山参加第六届天台寺禅乐艺术节暨2017中国第四届国际禅茶大会。他们表演的《火门茶韵》以清新的面孔、儒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成为这次茶艺节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中韩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虽然目前小牛顿科普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民办非企科普机构力量薄弱,经费严重不足,没有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难以持续维持下去。2016年天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小牛顿科普中心签定了校外科普工作合同,出资5万元开展校外科学教育工作,所以2016年科普中心的活动丰富多彩,各种资料齐全,做出的成效远远超出5万的范围。二是专业科普人员缺乏。4年来,小牛顿科普中心向外招聘,培养科学老师、科普人员,但是收效甚微。目前我们主要招募的是兼职的社会专业人才,比如天门市气象局的帅老师,他是我市唯一的一名高级气象工程师,为气象科普奉献了很多。比如航模的刘玄老师,市华泰小学的航模兴趣小组的专业老师;茶艺聘请的高级茶艺师鲁鸣皋先生;其他的就是我们画室的老师。三是社区配合不够。目前省科协对科普先进社区有奖励资金,社区有意愿请我们科普中心去承接科普工作,我们也尝试着到一些社区去开展了针对居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但由于社区事务繁忙,经费紧张,往往不愿意出过多的经费来做科普工作。四是社会、学校、家庭科技创新教育的氛围不浓。目前,天门的教育还停留在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以语数英三门主科为主,以追求升学率为主的阶段,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的氛围不浓,学校、家庭、社会科技创新教育的意识较差,导致科学、航模、机器人等课程叫好不叫座,即使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器材费,家长也不愿意给孩子报名学习,其主要原因是意识淡薄,报名参加文化补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些课程。

鉴于上述情况,小牛顿科普中心策划了"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计划书,目的在于培养天门市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化文明中交融贯通,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社会具备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内容是:每年在天门市中小学中选择10所学校创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为学校配备操作性强的实验室;每年从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各选5名教师分春秋两学期组织培训,共计100人次骨干教师培训;每年从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各选拔50名热爱科学、爱动手爱动脑的中小学生,分春秋两学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共计1000人次。

"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经费:每年建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小学,实验室器材配备共需费用30万;分春秋两学期培训100人次中小学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共需费用5万,分春秋两学期培训1000人次小学生,共需培训、器材费用60万,项目执行工作费用10。5万元,此项目每年费用只需105。5万元,费用可从天门市政府科普经费中解决一部分,不足的向天门市慈善总会申请成立天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展翅计划"基金会,向全社会有识之士募集资金。

第7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当前时期,我国各类各级科技馆在科学知识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如对科技馆的性质认识不足,科场馆展览设备老化严重,活动经费短缺且来源渠道单一,科技馆职工队伍素质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和科技馆工作影响力的提升,是亟需我们破解的难题。因此,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并实现科技馆工作创新发展,是新时期科技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新常态下,科技馆工作应当以党的十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和《科普法》为主线,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切实把握经济新常态对科技馆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科普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科技馆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深化思想认识、深化场馆建设、深化科普创新、深化资源整合”,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突破发展,不断推动新常态下科技馆事业阔步向前。

一、深化思想认识,认识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科技馆的性质和优势。科技馆是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直观视觉刺激和互动体验,来唤醒人们的理性意识和科学理念,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激励人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人们增长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的价值观。对于科技馆的这种科普教育理念,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只有对科技馆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功能定位,才能依据自身的特点给科技馆注入灵魂,才能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功能和效应,使科技馆焕发出生命力。科技馆作为我国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科技设备、科普场地、科技理念、科技专家等科普资源,这些优势资源需要我们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当前时期,新常态的背后有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等重大变化,科技馆的工作内容、任务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重新正确认识科技馆的性质和优势,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我们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科技教育服务意识;要重新树立科技馆教育理念,明确科普活动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更要关注培育公众的想象力,启发人们的创造力;要有效整合社会各类科普资源,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职能优势,力争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找准新常态下科技馆工作坐标和定位。科技馆的功能目标应是科普教育的龙头和展示科技成就的窗口,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科普文化设施,是开展科技交流、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有效平台。当前时期,党和国家提出要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目标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根基在于全体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而社会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途径在于科普教育。作为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科技馆应以此为指导,勇于肩负起铸建“万众创新”社会基础的历史重任。面对新形势,各级科技馆要通过贯彻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转变工作思维,找准工作坐标,精确工作定位,强化“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全国科普日”、“流动科技馆”巡展等系列科普活动,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广大社会公众的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深化场馆建设,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

(一)加快科技场馆场馆建设,夯实科普教育阵地基础。科技馆建筑设计要新颖、简洁、现代,既能体现科技元素,反映地方特色,又要兼顾成本,不能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级市和一部分县(市、区)已建立了科技场馆,还有少数地级市和大部分县(市、区)尚未建立属于自己的科技场馆。这是现实,也是挑战。面对新挑战,我们应当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扶持、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等多项措施,不断推进科技场馆建立建设步伐,完善科技场馆日常维护管理,切实夯实科普教育阵地基础。

(二)加快科技馆制度建设,完善规范制度保障。各级科技馆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长效的管理机制,如建立健全社会资金吸纳和管理机制,优秀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激励机制,与相关部门、行业的合作交流制度及《科技馆工作守则》等等,做到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努力实现科技馆管理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三)加快科技馆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科技馆是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要想更好服务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发展,就要精心打造好科技馆文化。打造好科技馆文化,首先,要注重在科技馆职工群体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科技馆文化作为一个群体文化,它应该是全体科技馆职工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所以,科技馆文化建设,要注重在全体科技馆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引导职工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其次,要以“探索与发现”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要让人们每次来馆参观都能有所发现,都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乐趣。还有就是要努力营造和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注重对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科学知识的获取只是科普教育的一项内容,但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青少年领悟科学、运用科学、传播科学的能力,从而培养其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四)加快科技馆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科技馆事业的创新发展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创新,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科技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最坚实的人才保障,因此,抓好科技馆队伍建设对于推动科技馆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抓好科技馆队伍建设,要以强化职工思想教育为核心,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多种思想教育方式,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以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关键,通过技能培训、业务交流、技能竞赛等措施,不断增强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要以实行全员聘用制为基础,进一步健全中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培养后备干部和储备人才。

三、深化科普创新,立足新常态,探索新途径

(一)顺应信息化潮流,积极开展“校园数字科普行动”。 近年来,伴随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作为新手段的科普活动日益成为当前科普发展的主流趋势。面对新形势,各级科技馆要不断创新基层科普服务方式,积极联合中小学校开展科普素质教育,以培养青少年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普信息化、数字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园数字科技馆”建设,真正使广大青少年既能亲身感受“校园数字科技馆”的独特魅力,又能增长科普知识和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实施“流动科技馆”,可有效弥补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科普资源短缺、科普阵地薄弱等短板问题,同时也为我国未建立科技场馆的部分市、县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流动科技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应以互动科普展区、科技体验区、机器人表演区和数字科技馆体验区等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展示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生命奥秘和数字魅力等数十台互动展品,将科学表演与科普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动手、动脑操作实践,在玩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了解展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感受“体验科学”的快乐。

(三)实施“请进来”战略,积极邀请科普专家深入中小学校授课。

目前,我国有很多已退休但仍热心于科普教育的老专家、老教授,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战略,主动邀请他们深入当地中小学校进行授课,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大课堂等多种方式,既能发挥老专家教授的余热作用,又能增强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最终达到共赢目标。

四、深化资源整合,引领新常态,用好新动力

(一)向自身建设要动力,练好“内力”。 针对科技馆自身建设,我们要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自身组织建设;规范活动经费管理,坚持公益性工作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科协、科技馆系统人才优势,吸纳社会各界优秀科普人才充实到科普志愿者队伍当中,进一步强化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服务环境,丰富展品展项,完善配套服务,加快科普器材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强化基础科普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技馆工作人员、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普队伍专业素质,推动科技馆职工的科技服务实现专业化、规范化。

(二)向外部资源要动力,巧借“外力”。 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增加科技馆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开展活动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打造优良的发展氛围;充分利用社会科普人才资源,调动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利用当地科技专家、科技人才优势资源力量,积极开展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等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科普知识和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科学素质;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借鉴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馆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做到取长补短,努力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

第8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晋江市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 晋江 362200)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到来和产业结构提升加快,关注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做好弱势群体科普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弱势群体科学文化素养,是增强弱势群体生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将有力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文章以晋江科普工作为例,对当前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困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几点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提升途径及建议。

关键词 :弱势群体;科学素养;提升;和谐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06

收稿日期:2015-03-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产生了各种弱势群体,并带来了一系列的弱势群体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般造成弱势群体有自然、生理因素,如年龄、疾病等,也有社会原因,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所以从构成上说,弱势群体大体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农民工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他们有的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失去劳动能力、有的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有着衣食住行、教育、就业、改善发展等各方面的迫切需要。因此,做好弱势群体科普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弱势群体科学文化素养,是增强弱势群体生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将结合晋江市的科普工作现状并从当前的实际环境及背景出发,提出几点提升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途径及建议。

1 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困境

1.1 科学素养主体的低层次

据晋江市统计局2012年2月统计结果显示,晋江市常住人口为1 986 447人,其中外来人口则占了六成以上。就全市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统计,具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了全市常住人口的77%,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1 502人,占12.6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3 381人,占6.21%。由此可见,弱势群体的比重决定了城市科学素养的质量,呈现出科学素养主体低层次的现象。由于弱势群体总体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都较为欠缺,对新科技成果的识别、运用及接受也都非常有限。

1.2 科学素养的矛盾性

科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促使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开始向往和接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自觉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但同时也加剧一部分弱势群体对科学素养的排斥与抵触,从而导致弱势群体科学素养总体发展进程缓慢且具有不可抗的反复性,加剧了科普工作的难度。

1.3 科学素养环境的欠缺

科学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权利去感知它,但对于贫富差距都比较悬殊的大环境来讲,科学成果则由强势区域及区域中的少数精英掌握,而弱势群体一般则居住在相对贫困的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科普工作尚未能全面覆盖到这些贫困区域,再加之弱势群体的生活压力较大,往往更注重和在意的则是改善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即使有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想法,也很难去实现。

2 提升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及建议

几年来,晋江市一直致力于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外来工和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发起了科普进特殊教育学校、进企业和青少年科普等精品项目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1 联系实际、提高认识

科普工作的宗旨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所谓的科学普及不是为了培养一部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而是面向社会各个群体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弱势群体更应该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对象。晋江市坚持以努力让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科普教育为目标,充分调研弱势群体的精神需求,倾力构筑弱势群体科普服务体系。为探索符合弱势群体需求的科普教育模式,科协等部门深入学校、企业开展调研,重点考察了特教学校、外来工子弟学校和2 049试点企业,了解弱势群体的科普需求,充分发挥科普的生产力和文化功能,为弱势劳动群体提供所迫切需要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2 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科协、教育局、劳动局、农业局、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职能部门和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开展弱势群体科普服务,根据青少年、外来工、残疾人等不同类别对象进行对口帮扶协作;动员计算机学会、环保学会、农业学会、生物教学学会、科普讲师团等学会组织充分发挥学术指导作用,协助各类科普活动的开展。同时,着力抓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建设工作,积极指导企业科协、学校科协等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如,晋江市科协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联系专业人员到特教学校对教师进行科技辅导培训,组建校外科技辅导队伍,对特教学校科普活动进行不定期指导,再鼓励学生到外面参加科普竞赛活动,增强竞争意识和能力。组织网络的完善为弱势群体科普服务提供了保证,使弱势群体科普工作逐步走向日常化、规范化,逐步融入到他们生活学习的各方面中。

2.3 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晋江市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树立弱势群体科普的典型,充分发挥它们的宣传、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拓宽弱势群体科普的参与面,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2004年,晋江市被列入中国科协“2049行动计划”试点工作项目的“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首批试点,以此为契机,在七匹狼、凤竹等知名企业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赠送科普图书、科普报、播放科普电影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2007年,晋江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普进特教”活动,经过精心组织、有效运作,“科普进特教”活动成为了全省先行先试的典范,有效提高了特教学生综合素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晋江市组织和举办了一系的相关工作,以2014-2015年为例:2014年5月——晋江市“流动科技馆百场巡展”活动正式启动;确定第三批学校“科学创新实验室”试点单位;2015年3月开展一系列的“流动科技馆”活动;举办首届晋江市青少年科普剧表演大赛;确定第四批学校“科学创新实验室”试点单位等,从学校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尽可能地从新生力量着手,提高整体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水平。

2.4 创新形式,丰富内涵

科普工作要具有广泛性,而且要具有纵深层次的针对性。根据科普对象的年龄、性别、生理、职业、地域、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上的差异,进行科普资源有效配置,让科普的内容与形式更符合科普对象的实际需求。

(1)残疾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因子,他们一般都要面临一些生活自理、身心健康、就业谋生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残疾学生,一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疾病预防、科学健康养生等为内容的科普讲座,提高健康意识;二是要开展科技活动,组织一些懂计算机、花卉栽培、自行车修理、家电维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口帮带,手把手教技术,让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2)外来务工人员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他们经常面临劳动强度高、收入低、活动空间小、接受学习的渠道和时间有限。对于外来务工人员,一是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接受科普知识;二是要进行相关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抓好企业科协建设。企业科协是提高外来工素养的重要平台,企业科协可以更好地服务科技人员和广大企业职工,对解决企业职工反映的横向技术交流太少,技术探讨太少,学习提高太少,“充电”不足,“放电”有余的问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建立企业科普活动室,开展科普教育培训活动。建立企业科普活动室,为企业职工提供学习的环境,使之成为劳务工在学习和技术革新上的大课堂。同时,以此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比如举办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科普讲座,加强企业职工的安全知识科普教育,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帮助外来工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与科学发展观,帮助其树立科技创新意识、环保和生态意识、责任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三是采取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通过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寓教于乐,让广大企业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科普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比如组织企业职工观看科普电影、科普木偶剧;开展“讲、比”活动;搭建服务平台,组织企业职工参观科技馆、科普示范基地;组织企业座谈会,广泛交流工作经验;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等等。

(3)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相对成年人,青少年缺乏一定的独立性,特别对于一些贫困学生,他们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有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青少年,要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完善活动设施,晋江市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科教活动阵地建设,近年来共建成4家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14家电脑机器人工作室、34家学校科学创新实验室,投入500多万科技器材设备。这些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为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和科技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市科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青少年科普巡回展,使科普阵地延伸到基层,特别是农村学校。二是开展科技活动,丰富教育内涵。以培养青少年知识应用和科技实践能力,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节术节”等大型综合性的校园科技活动,组织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竞赛、电子制作竞赛、电脑机器人竞赛、科普小报评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成立青少年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电脑机器人和计算机),开展青少年科技作品巡回展活动,每年暑期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及科技培训活动等。同时,举办青少年信息学奥赛辅导讲座、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交流活动等,进一步启发广大科技辅导教师开展创新辅导活动,促进青少年创新教育有效开展。另外,对因家庭困难无法参加活动的优秀学生可以给予经费补助。

3 结语

综上所述,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进展缓慢且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否能顺利、长期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除了有赖于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更重要的则是有赖于弱势群体自身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与重视,积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实现内外兼修,以此来摆脱现实的困境,真正意义上实现群体利益。

参考文献

1 羊芳明.对科学素养测评研究的几点思考[J]. 科技风,2013(9)

2 陈博,魏冰.科学素养概念三种取向的界定[J]. 上海教育科研,2012(2)

第9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

关键词:科普读物;定向选择;多元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22-01

近年来,儿童阅读在国内风生水起,声势渐大。不过,在一片"繁荣"中,却有方向性的隐忧,这就是对科普类、知识类读物的忽略。在专家的演讲中、在各种推荐书目中、在教师的教学中,似乎都很少见科普读物的身影,容易给读者造成"儿童阅读=儿童文学阅读"的错觉。

其实,科普读物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主要靠科普类读物。据调查,学生离开学校后,超过80%的的阅读材料是知识性的。而在国际上对儿童阅读素养的测试中,有50%是科普类阅读的题目。

但是据调查,学生阅读困难多发生在科普类读物上,学生心里也比较排斥科普类读物的阅读,觉得这类书不好玩、很难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定向读物的选择,培养阅读兴趣

选择图书时,首先要考虑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低幼儿童(学龄前)对于图的感受力比文字强,比较适合读以图为主的科普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开始阅读图文搭配的科普读物,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水平、理解力的提高,则可以读以文为主的科普读物。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催生阅读兴趣

阅读氛围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何营造读书氛围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故事引入,诱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引领者,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是一种质的变化,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阅读科普书籍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创设情境,触动兴趣。以班级为基地,通过由学生献书,向学校借书,用班级活动费购书等渠道,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生可以在课间、课余随时随意地看书;还可让学生间互相交换读物,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图书馆、书城借书、买书,带学生到阅览室看书,任他们随意翻翻,看看,让他们感受课外阅读的吸引力,感染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情景,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同时,学校每周设立一至两节科普阅读推广课,让学生置身在科普阅读环境中,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3设置疑问,促进兴趣。学贵有疑,读书也需设疑。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阅读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浓厚的探知欲望。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太阳》时,我组织学生质疑问难:"太阳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银河系中有二千多个太阳一样的恒星,这些恒星怎么样?"在教学说明文说明文《鲸》时,制造悬念:"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那最小的呢?还有什么有趣的动物?"……这样在学习中,不断向学生设置疑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精神。

3.引导多元的阅读方法,保持阅读兴趣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后,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参与阅读。但是,科普读物相对其他种类的儿童读物来说,阅读难度偏大,需要大人的扶助。如果单凭读物、环境等外在媒介的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会长久的。因此,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

3.1采用激活已有经验的办法。科普读物常常需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才能理解,教师在教学"第一次发现"丛书中的《蛋的秘密》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对蛋有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些什么,然后再发书让学生阅读,这样就能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

3.2采用猜测的办法。在《森林报》这本经典科普作品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封面和目录,猜测这本书会讲什么内容,是如何讲的,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或小片段,来感受作者的写法。

4.举办丰富的读书活动,深化阅读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可在教室里布置一个读书竞赛栏。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把图书的编号填在评比栏里。有了这个阵地,班级就产生了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学生看到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读书的劲头也越来越大。有的学生从竞赛栏中看到同学读了某一本书,他也会不甘示弱地也去读这本书。有了"读",就有了"交流"的资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就很有效地激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