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精选(九篇)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

第1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摘 要 近几年,淄博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竞技体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竞技体育的产业化和社会化,中小学课余训练成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正逐步退化,学校体育训练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对淄博市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淄博市 青少年 课余体育训练

一、淄博市中小学课余体育的现状

(一)课余运动队及管理现状

在被调查的20所中小学中,其中中学有13所,小学有7所。有课余训练队的学校有15所,占总数的75%,其中中学有10所,占总数的76.9%,小学只有3所42.8%。由此可见,淄博市的中学较为注重课余体育训练,小学则不太重视课余体育训练。根据调查,制定完善的运动训练计划并总结的学校有7所,占35%,建立运动员档案的有2所,占10%,高水平训练点有2个,省传统项目中学有1所。可见,学校对课余运动队还是不够重视,缺乏管理。

(二)训练经费及场地情况

调查表明,满足训练需要包括400米环形跑道、4个以上篮球场的学校有7所,占35%;基本满足训练需要包括200以上的环形跑道,2个以上篮球场的有11所学校,占55%,而不能满足训练需求的包括有200米以下或为建成的环形跑道,2个以下篮球场的有2所学校,占10%。因此,总体上说场地基本能够满足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但是不能够提供完善的场地与器材设施。

(三)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一年一度的两个假期,会使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随之改变,教练员和负责训练教师的变化,也会使训练过程随之产生间断。其他课程的学课迫使课余体育训练间断性地进行。因此,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必须要考虑自身以后的发展和就业,尤其目前实行市场经济,体育产业刚刚形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状况下,更是如此,基于其他课程和学习的压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过程间断性是在所难免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1]。

(四)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在我市,高水平教练员欠缺,几乎没有专职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学校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兼职”地在做教练员。而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就只能靠自觉,多数体育教师也因此放松了上进的要求。提高教练员水平已成为课余体育训练刻不容缓的任务[2]。

二、淄博市课余体育训练对策研究

(一)加强教练员的培养,形成教练员制度,提高教练的待遇

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建立教练员岗位的培训,形成竞争体制,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要尽快落实带队教师的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带队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二)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

可以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练员以培训班的形式,为学校体育教师提供业务指导,组织校运动队与体校训练等。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这一特殊的人才资源基地。有些试点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具备了体校的功能,为这种体教结合提供了条件[3]。

(三)增加课余训练的经费投入,保证课余体育训练的系统性

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财源;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有偿输送制度,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4]。

(四)处理好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应该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务处的工作之内,对文化课跟不上中等水平的学生,应停止训练,让其补课。外出比赛专派文化课教师跟队在空余时间补课,在假期集训期间,安排一定时间补上文化课。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总之,如何解决文化课学习和课余训练的矛盾,解决优秀体育人才的出路,确保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健康顺利地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各部门要重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为实现我国在世界上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建议

1.有关部门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形成课余训练的社会大环境,使学生运动员充分感到刻苦训练学习和提高运动技术,也是接受人才培养,而具有安全感,形成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学校课余训练的发展和运动员成长的局面[5]。

2.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从个人前途与国家需要的结合上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帮助学生解决训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巩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3.建议要克服单纯升学率的观点。作为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克服盲目追求升学率,端正人才培养观,把培养体育人才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刘绍曾,等.对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1).

[2] 章林.合肥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

[3] 凌平.关于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8.20(4):23-25.

第2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体育教师个人成长总结,仅供参考,共同阅读吧!

体育教师个人成长总结范文一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应做以下几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地形式。

通过阅读大量地书籍,勇于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上好课,我课前认真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动作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习惯,学习新动作前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我还积极参与听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

在工作中,我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并积极做好摘记,撰写好心得体会。每年征订教育教学杂志2本以上,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谦虚的向老教师学习。

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抓好农村小学课余特色项目》发表在,常州教师教育上;《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一节校内研究课》;《奇妙的绳子》分别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上。课堂教学:参加市(南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获片壹等奖;参加市基本功比赛获市叁等奖。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积极配合学校领,导负责开展体育工作,今年的工作实绩如下:准备了第十三届体育节,共有四大项,十几个小项,在比赛中运动员的那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班与班,生与生之间竞争相当激励真正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之目的,本次体育节获得了圆满成功。回首这六年来自己所做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我绝不会满足于此,因为我知道能否成为科研型教育者,只有自己去发现去摸索,我将继续努力,努力发现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不足。

体育教师个人成长总结范文二回顾过去的一年,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我就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业务学习活动,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工作方面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种体育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三、教学业绩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任班级初三学生在中考体育成绩平均分为39分,初一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7.5%,良好率38.2%,优秀率16.3%。在课余运动队训练方面,我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

总之,在本学年的工作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免存在一些不足,我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体育教师个人成长总结范文三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应做以下几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地形式。

通过阅读大量地书籍,勇于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上好课,我课前认真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动作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习惯,学习新动作前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我还积极参与听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

在工作中,我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并积极做好摘记,撰写好心得体会。每年征订教育教学杂志2本以上,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谦虚的向老教师学习。

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抓好农村小学课余特色项目》发表在,常州教师教育上;《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一节校内研究课》;《奇妙的绳子》分别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上。课堂教学:参加市(南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获片壹等奖;参加市基本功比赛获市叁等奖。

第3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关心时事,看新闻、听报告、写体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品德言行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同事之间关系和睦,团结互助。一直以来敬业奉献,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平时工作敢挑重担,集体观念强。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向党组织上交入党申请书,接受党对我的考验。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认真备课。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这个规律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三、两操工作。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二,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清楚、洪亮、准确。第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此后,在全校广播操练习中,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所以我重点抓了学生在动作规格上的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

三、训练工作。

这个学期我们组织了学校田径队训练。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及进度计划,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第二、组织学生学习田径队的管理制度及训练制度。要求学生包括我个人思想上统一,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团结协作,勤于动脑,严格训练,善于总结。

第三、克服困难,训练严谨:田径项目多,技术特别复杂,每一个动作,按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用力方向所产生的效果不同。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快、手快、腿快、移动快。观摩学习,分组总结,共同提高。

第四、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拼搏共创佳绩。今年上学期的越野赛我校取得全区第三名的好成绩。春季田径运动会取得全区第四名的佳绩。

田径队训练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已呈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训练队每天课间操时间,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训练、每次40分钟。运动员积极训练,教师在训练时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做到每次训练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训练时间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田径队训练在半年时间中取得这样的佳绩、全赖于上级领导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全体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与本篇 2012年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2012年理科教研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物理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度术科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第4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关键词:拓展训练游戏;小学课堂;有效性

拓展训练游戏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的丰富,让学生的学习渠道更加的宽广,同时也让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可能和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亲身教学实践来探析拓展训练游戏在小学课堂教学之中的有效性研究。

一、拓展训练游戏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校的作用不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固有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人格和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工作,如何去竞争以及合作,这些都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依旧沿用之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不行的,需要老师使用新的方法和理念。拓展训练游戏就是其中之一,它以实践和体验为主,让学生去切身参与得出道理和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独立精神。在拓展训练游戏中,学生需要突破重重困难和阻碍,磨炼意志和身体,不断的成长提高自己,获得更好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素质,因此将其纳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很有必要。

二、拓展训练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现在的传统教学课堂有两大奇怪的现象,一个是教师特别苦,因为教师要设计许多的课件许多的情景,还要预演各种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身心疲惫;另一个是学生特别苦,因为要做太多的习题,要做太多的训练,要做太多的笔记。如何改变这两“苦”的现象呢?那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新颖的拓展训练游戏之中,让他们自己去切身的体验,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未知,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商问题,共同协作,在体验之中,学生和集体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了个人和集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去学着适应和利用。学习不再是一项项的任务,而是学生一个个的挑战,学生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对待知识,完成挑战之后会有一种荣誉感和荣耀感,促使着他们不断的勇攀高峰,不断的追求下一个目标。

如何让拓展训练发挥作用,让学生提高各项能力呢?一来教师一定要做好计划安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老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好相对应的计划,规划好游戏的内容,尽量要让游戏生动有趣,活泼愉悦,让游戏中蕴含一定的道理,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二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不可亲近的形象,和学生一起游戏其中,正确的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帮助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拓展训练游戏的同时,也可以真正的学到知识。

三、拓展训练游戏课的实施

(一)课的安排

拓展训练游戏虽和体育游戏有区别,但它是在类似于体育活动的一系列项目中开发思维,激发兴趣,提高创造力的。拓展训练游戏课和体育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把拓展训练游戏课安排在体育课上。但是拓展训练游戏课更加注重的是课后的总结、分享、提升,也可在活动课上上。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课的要求

整个活动过程应按照体验――分享――总结提升――应用的步骤进行。1.学生初次投入活动当中,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2.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相互之间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观察结果,再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讨论、交流。3.下一步是要木历中总结出原则并归纳提取出精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果。4.最后一步就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到学习当中去,而应用本身也是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学生可以不断进步。

(三)课的反思

拓展训练游戏课要想达到最佳的效果,课后的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训练和游戏,学生可能玩过之后就忘记了知识的内容,只记得游戏的乐趣和实践的感受,这样就顾此失彼,失去了拓展训练游戏真正的意义。因此及时的在课后进行一定的经验总结以及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印象,归纳总结,更好的学习和提升自我。同时教师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和不足,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记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案,以便在以后的课程中加以修改和修正,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拓展训练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让他们投入到课堂之中和实践之中,这是教育方式的突破和改变,也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思想,及时的做出改变,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为拓展训练游戏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倩.小学英语教学的具身策略初探[D].江南大学,2013

第5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实施“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发展方针,坚持在日常体育工作中学生以学为主,业余训练为辅助的体教结合统一路子,进一步拓宽了业余体育训练的路子,再加上全区体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秉承“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积极进取精神,讲奉献,乐付出,学校训练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日前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教学管理体系,多措并举,齐抓共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2009年,体育各项工作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共组织了区550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了广州市20个项目比赛,获奖运动员达517人次;50多人次获金牌59枚;40多人次获银牌78枚;70多人次获铜牌92枚。在广东省级比赛中27人次获金牌31枚,15人获银牌17枚;12人次获铜牌14枚。在参加全国锦标赛各项目中我区运动员获得金牌10枚;银牌13枚;铜牌14枚。原白云区输送的运动员李丹于2009年11月13、14日在俄罗斯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十六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网上项目团体决赛中以117.00分获得冠军;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白云区籍运动员张俊龙代表广东队参加水球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宋家文以总分360分的总成绩获男子举重85公斤级第二名,萧立新获男子单人皮艇第二名,曹燕妃获女子轻量级2000米双人双桨及四人双桨比赛第三名,曲天行获男子赛艇2000米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第三名,杨维获羽毛球女子双打第六名。为白云区体育事业增添了光彩。

二、去年,我区举办了第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项目设有11个,参加人数共2054人,各街、镇积极组队参赛,各学校的体育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组织好本辖区的运动队伍,很多同志在区运会期间即当领队又兼教练,又积极协助大会担当各项目的裁判员,为保证区运会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运动会同时得到各街、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人、财务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投入,精心组织,发动人员积极参与,有效地确保了区运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充分展示了公平、公正、和谐的气氛,体现了全区体育工作者、参与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看到了白云人的体育精神,为我区青少年业余体育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三、根据区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条件,在体教结合工作中科学合理地调整全区训练网点学校,充分利用市、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充分调动区内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中小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对体育成绩特出的重点学校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加强与传统项目学校及网点学校的协调配合。健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对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加强指导,落实训练网点学校阶梯运动员基本训练队伍的形成,争取省、市各专项组协助组织运动员的选材,争取各镇、街、学校的理解与支持积极开展训练、参赛工作。去年,我区竹料三中等21所学校被评为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人和第四小学等20所学校评为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三元里小学等18所学校被评为体育项目网点学校,同德小学、棠涌小学、市81中学3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江村小学、握山小学、嘉禾小学、广园中学、棠涌小学、钟落潭小学、黄边小学、明德小学、市65中、颜乐天中学10间学校被命名为2009年—2011年度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这为加快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区不少的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在财力、人力、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不少老师不计较报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身体力行地站在训练的第一线,为我区的青少年儿童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在加强开展选材和输送工作中,我们加强与区内各有关学校、老师、教练员的沟通,做好选材测试与训练监控等工作,及时掌握信息,输送更多的体育苗子到省、市运动队、校,夺金牌、创成绩,为我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开拓有利条件。同时,以加大运动员的输送力度,作为提高区体校训练水平的有效途径,把运动员的输送作为去体校教练员业务水平评价的硬性指标,并予以强化和重视,坚持向输送要成绩,向输送要效益。2009年我区向上一级运动学校输送了6名优秀运动员。共有1008人次参加了各级的比赛。

五、认真做好新周期运动员的注册及有关竞赛工作,我区组织了区内746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26个项目的广州市业余运动员注册工作,其中新注册的运动员433名,确认的运动员313名。组织队伍参加广州市23个项目的带分赛,,通过以赛促练,加速了体育人才的培养,提高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效益。

六、以区体校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体校品牌。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要求,体育局、体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组织力量,准备相关材料,为使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从传统训练模式向科学训练模式的转变,体校对2005年至2008年的所有训练管理工作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建立了训练资料档案,改进选材、训练、跟踪监测手段,配备了专项工作电脑、打印机和运动医学器材。为适应体校现代化的需求,更好地以信息化带动办公现代化,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科学、有效、规范化的信息系统,全方位的提高工作效率,体校创建了自己的网站(hi.baidu.com/gzbytx),主要用于最新的赛事报道及各类通知,除此之外,网页上增设了友情链接和读者留言板,可下传和下载文件,功能齐全。网站自创建半年以来,目前点击量已近万次,得到了区属中小学教师和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向“基地”标准靠拢。2009年3月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评审认定工作,体校被正式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过去的一年,我们硕果累累,但还存在着不足:一是训练项目结构还需进一步科学化;二是“体教结合”模式有待于加强;三是培养、输送机制及网点还有待完善;四是体育科研力度有待加强;五是体育特长生发展之路有待探索;由于今年传统与网点项目学校命名迟,各校训练还没有走上正轨,各传统与网点项目学校体育老师抓业余训练的工作量与时间得不到保证。

新的一年我们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全局,以满足我区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强体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在广州第16届亚运会来临之际,积极组织参与“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活动和赛事,努力展示我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成果和精神风貌。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的浓厚氛围;以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抓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按照《国家奥运争光计划》要求,通过抓好“选材、训练、竞赛、输送”四个环节,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精心打造好区竞技体育品牌项目,提升白云区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训练网络体系;体校继续做好区业余体育训练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录入工作,为迎接下一周期国家体育总局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复审验收做好准备。

2、多方协调,促进“体教结合”模式的科学发展。积极把训练触角向中小学延伸,重心下移,把龙头项目靠前,重点项目下移,广设训练网点,逐步开办体育特色学校,努力突显“体教结合”的育人特色,积极引导,帮助体育特长生走体育发展之路,在体育局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广园中学、竹料一中、景泰小学、嘉禾中学、棠涌小学等学校的重视下,体育特长生的升学工作得到了解决,留住了人才,整合了资源,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业余训练之路。

3、健全训练网络,进一步完善培养、输送机制。初步探索出 “1.2.2” 训练模式。所谓“1.2.2”训练模式: “一个中心、两只翼、两个基本点”的训练格局,即以体校为中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为两只翼,市矿泉游泳场、市体育馆体校为两个基本点,拓宽选材和训练人数,大力扶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俱乐部,指导其开展训练工作,加速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以体校训练为重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市属场馆为依托的训练网络体系。

4、健全各项训练管理制度和机制。为做到提高我区的体育运动水平,扎实开展业余训练,根据广州市、白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的管理办法,对评为广州市、白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每间学校要建立校队,积极向上一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市、区组织的比赛,根据参赛成绩、业训情况,结合体育传统项目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四年进行一次评估,并对积极开展业余训练的学校给予适当的器材支持。对体育特色学校要求特出一个“特”字,向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要健全领导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健全工作,认真做好“三开”工作(开放时间、开放项目、开放收费标准)的落实,真正达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第6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调查中发现,学习兴趣是影响体育学习效率最直接的因素。而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体育委员带头集合,然后进行常规性活动,教师向学生讲述新的学习内容后示范,示范后学生练习,最后总结。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较为僵化,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低,学习过程被动,学习效率也自然不高。而在新课改下,体育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将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为开放的,互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明确的目标指引、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在投掷教学中,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个体分散进行投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过程中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动作,并及时的进行讲评和表扬。学生在模仿教师投掷动作或正确投掷后进行小组训练,训练后小结,教师指导总结,总结后巩固,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再如在篮球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运球、带球等技能特点,教师先提出目标,然后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先进行分散的排球、运球、传球等训练,然后再进行小结,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在运球的基础上进行传球训练,在传球训练基础上进行障碍传球,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而逐渐达到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运动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训练,关注学生的进步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素质进行运动技能的训练,在自主训练和小组训练中获得发展。

二、发挥小组作用,引导合作探究

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训练更多是个体行为,而在新课改下,体育课堂教学提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学习。的确,小组合作探究不仅能促进学生运动知识的掌握,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教师的完全控制,交流会更加自由,这就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同时,学生之间在合作中也存在个体的竞争,竞争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提倡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习是在一定的学习目标驱动下进行的,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目标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去和小组进行交流,从而获得进步。如在100米速跑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速跑,然后在小组中进行对比,从起跑动作、手臂摆动、冲刺等方面进行交流,交流后再实践。其次,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在体育教学中可通过对抗性或比赛性的训练来达到目的。如果在篮球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合作的作用,教师先安排平时经常一起合作打篮球的两个组进行对抗,然后将其中一个组中的1-3个成员换做较为陌生的成员,再次对抗练习,练习后分析总结。最后,要注重在有效反馈中巩固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后教师要及时对小组合作的结果进行总结,总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反馈,在反馈中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尤其是要注重关注小组学生在合作中的团结精神培养,针对合作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多表扬,以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针对小组合作中的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原因,针对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密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创设能力

体育运动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树立了“学生第一”、“健康第一”的理念,旨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而获得一定的运动知识,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也只有将体育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育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感悟体育运动精神,创设能力的培养才会收到效果。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体育知识。如学生在观看NBA、CBA等篮球比赛中,了解篮球的起源,从观看比赛中分析团队的组织、技巧等。在平时的生活中,思考体育和健康的关系,理解体育运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鼓励学生创新。篮球也好、乒乓球也好,无论哪种体育运动,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收获,会有自己的感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这些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反思,传球不准是为什么?速跑中速度提升不快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在训练前先做准备活动?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多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感悟,创新会获得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7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中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运动训练网络体系中最基础层,它肩负着给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和为上级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实现《奥运争光计划》,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目前中小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中的各种矛盾有的已较为突出,影响并制约着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主要表现:一是学训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影响着广大的中小学、社会、家长,人们往往以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下,中小学业余运动员的学业负担日益加重,多数运动员学生的课余训练时间无法保证,训练质量大幅下降。二是家长择校上学,没有好学校上,或进不了好的班级,就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体育训练。三是个别学生的升学、就业出路难以得到政策支持和保障,特别是初中阶段的运动员经过几年训练,专业成绩够不到向较高层次的运动队输送条件,而文化课成绩相对其他同学又无优势,有的甚至文化素养十分平泛,升学就业的出路就很难解决。四是体育训练的硬件设施陈旧,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经济能力相对薄弱的农村基层中小学校训练所需的设施更是难以保证。五是目前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很少受过系统的高水平专业训练,对科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了解甚少,有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有一定制约性,而且十分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如何更好地整合县市各级少体校专业教练的训练资源和中小学文化课教学的优势,解决好基层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学生的学训问题和学校体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从事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教师和中小学校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 体教结合训练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我校作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近年来在推进教体结合、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与尝试。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我校的体育训练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有所欠缺,但在上级各级体育、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依托艺体特色教育,先后与苏州市少体校建立了女子手球训练基地和篮球训练合作伙伴机制(我校是吴江市第一家实施“市队校办”的农村基层学校,为吴江的“教体结合”模式区域性推进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与吴江市体育局少体校组建田径运动训练基地,以及与盛泽周边地区的小学和各体育俱乐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做好中小学运动员的教育和训练的衔接工作。体教结合的实施,对我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改革起着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为我校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取得优良的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为体育特长生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近年来我校课余运动训练坚持走体教结合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学校女子篮球队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八年获吴江市中学生女子篮球赛冠军和苏州市中学生比赛的七连冠、近三年在江苏省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县市组篮球比赛分获冠、亚军;学校田径运动队在吴江市比赛中连续十年保持在团体总分前四名,其中取得过两连冠,并且每年有多名队员参加省市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培养出了毛晓燕等一批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学校女子手球队代表苏州市参加2005年江苏省比赛获第三名和2006年第十六届运动会比赛中第四名;学校乒乓球队近三年在吴江市比赛中也一直保持在前三甲水平。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伴随着学生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和师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也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并得到上级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表彰。例如:2003年我校被吴江市教育局、体育局授予“吴江市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和“吴江市少年儿童体育业余训练网络试点学校”;2004年学校被苏州市体育局、教育局、卫生局授予“苏州市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集体”和“苏州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分别被苏州市和吴江市教育局、体育局授予“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 2006年获“苏州市全民健身月暨省第四个‘全民健身日’、市第五个‘体育健身日’活动先进单位”和吴江市中小学开展‘冬季三项’锻炼活动先进学校”;2007年被苏州市教育局授予“体育教育先进学校”称号,并获“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学校”、“吴江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学校”、“吴江市三级体育项目传统校”考评一等奖,同年我校设计并实施的阳光体育活动方案获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苏州市中小学文体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2008年获“江苏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和“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学校”;2009年我校再次获得“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学校”、“吴江市冬季三项活动先进学校”、“吴江市三级体育传统学校考核一等奖”;2010年4月获“吴江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

三、 分析与讨论

我校体教结合模式取得成功的基础在于学校领导具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政策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书育人,坚持走体教结合课余训练之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1. 领导重视,职责分明

在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抓好学校体育竞赛和课余运动训练中,苏州市体育局、少体校和吴江市教育局、体育局有关领导以及我校历任校领导都十分重视体教结合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关注学校运动队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从运动队的内部管理到器材场地的配置,经费的落实,教练员的选配等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正因为有了良好的科学化运行和管理机制,才使我校各运动队始终保持在较高的运动竞技水平。

2. 坚持“体教结合”,促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

坚持不懈地抓好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是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得到健康发展的保障,更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既关心学生体育成绩,又能十分重视学生文化学习和思想品德的体育老师(教练),家长才放心把自己的子女交给你训练,这是消除学生家长怕参加运动训练耽误学习的顾虑,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对运动员进行全面教育,全校师生共同关心他们的文化学习,日常生活,促进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并建立一整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班主任、文化课老师和教练员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实现体校与学校优势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运动员可持续发展作了不懈努力。

3. 完善相关激励制度,为课余运动训练保驾护航

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有限的场地资源,制定和完善的各项相关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扎扎实实搞好各项目体育运动队建设,在学校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运动队的训练和各项训练经费投入大开绿灯,有力地提高和激发体育教师业余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余运动训练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 坚持以体育科研为先导,以科学的训练手段来提高体育运动训练成绩

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聘请市少体校专业教练员和加强培养校本化资深教练相结合模式,以体育科研为先导,不断提高课余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体育组老师每年都有多篇科研成果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大大提升了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性。目前我校体育教研组(课余训练教练组)除四名专聘的少体校教练外,还有六名业余教练员,其中两名具有高级职称,并拥有一名市体育名教师、学科带头人。

四、 结论

1. 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走“体教结合”模式,能将体育与教育两者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达到义务共尽、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普通中小学和少体校有限优质教育、训练资源,达到学生、学校、社会各方多赢的教育目标。盛泽二中体教结合个案的成功实施,为我市体教结合区域性推进提供了模式和范例,有力地促进我镇乃至全市课余运动训练的蓬勃发展。

2. 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走“教体结合”模式,能较好的解决学与训的矛盾,培养全面发展并具有体育特长的人才,能较好的解决运动员的升学和退役后的出路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因此,体教结合充分体现了教、体两家最根本的培养目标,是教育、体育改革的大方向。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余运动训练中,确保运动员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既取得良好的文化学习成绩,又能培养出具有攀登竞技运动高峰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使学校、体校、学生、家长多方满意,达到各方多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小学课余训练模式。

五、 问题与建议

1. 学校体育应坚定体教结合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高效地开展课余训练工作,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富有特色的课余训练之路。

2.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体教结合工作方针”为指导,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后备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体教结合的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水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3. 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特别要正确处理好“学”、“训”矛盾,努力解决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时间分配上的矛盾,并积极引导教练员正确处理好学习成绩与运动成绩、比赛成绩与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主动关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

4.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培养和提高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师德师风,提高管理水平,并以创建市级先进教研组为契机,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技术一流的教练员队伍。

5. 进一步加大各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充实体育教学与训练管理人员,提高体教结合办学层次,做到点面结合,区域推进,为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输送创造更有利条件。

6. 坚持体教结合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做好中小学课余训练的无缝衔接,促进课余运动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和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魏冰等.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 2002.1

[2] 杨在淮、俞继英.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与可持续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 彭学增.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J].广西高教研究,1999.4

[4] 游赛英、孙荣光等.“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 胡鹤雄、杨定刚.区域推进“体教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EB].体育教师自助网,2008.6

[6] 王索芳.小学课余训练“体教结合”研究[EB].省略/ReadNews.asp?NewsID=680 2007.1

第8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拓展意义;拓展内容;拓展程序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大学生的核心观念,大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主体结构。

积极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当今社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挑战,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价值教育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积极探索拓展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1]拓展训练,是在新形势下,完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拓展训练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意义

拓展训练(Outward Development),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 原意为小船驶离港湾,投向旅程,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拓展训练概念最早由德国人库尔特·汉恩(Kurt Hahn)提出,1934年,库尔特·汉恩与人合作在英国成立Gordonstoun学校,这是拓展培训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哈密尔顿韦恩哈姆高中校长皮赫,把拓展训练引进了学校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中期,拓展训练被引入我国,在商务公司团队精神和个人能力提升训练中广泛使用。2002年3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该计划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奠定了坚实政策基础,指明了清晰发展方向。

2010年5月,笔者和哲学社会科学拓展研究组的同志们采用了分层抽样法,历时一月之久,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安顺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学院等多所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400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初步掌握了贵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和规律特点,也初步理清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拓展训练变传统价值观教育的说教模式为分享模式 当前价值观教育工作方法滞后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需要,流泛于说教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受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党政工作两张皮的困扰等等。”[2]说教模式弊端是说教的人很辛苦,听教的人很痛苦,往往忠言逆耳,教育效果甚微。针对传统价值观教育说教模式的弊端,必须改变这种强迫的说服模式,去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去考察学生的接受状态。虽然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但是教学模式不同,效果就大不相同。拓展训练对于改变传统价值观教育说教模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拓展训练运用于价值观理论教育,可以将理论的说教模式变成理论的分享模式,分享模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自愿模式。拓展训练将教育与现场环境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与社会、与大自然紧密联系,不仅突破了价值观教育封闭式格局,而且丰富价值观教育体系,符合现代价值观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2、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下,大学生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承受就业、情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调查情况表明,有严重思想价值问题的占10.89%,有某种思想价值问题的占14.64%。现阶段,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价值观教育并不是学生思政教育的强项,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下,思想的疙瘩越结越大,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与康复能力很差,学生的价值观走极端化趋势明显。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训练,它可以及时化解学生不良情绪,让学生及时放下生活学习中的思想包袱,煽起学习热情,改善人际关系,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重新了解自己内心需求,重新检查人生奋斗目标,重新调整价值观念,保持轻松愉快步伐向前迈进。所以,用拓展训练模式高效率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热爱生活、钟爱生命,培养学生遇挫不馁、自信自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意义十分重大。

3、拓展训练对挖掘大学生潜在的价值效度起着强大的动力作用 从外在角度看,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能够把校园内外的教育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良好的互动教育效应。这种训练将课程安排在特定环境中,扩展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精心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以体验学习为中心,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和体会,给学生创造挖掘自身潜在价值效度的硬件条件和机会。从内在角度看,价值观拓展带有挖掘潜力、开发潜力的特征,“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去发现自己走向成功的特质,唤醒自己内在的素质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4]唤醒的内在价值观效度资源在拓展训练中被开发利用,可以更加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活力,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价值观效能取得新的发展。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的内容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就是让许许多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强化,被引导而健康发展。因此,从实际出发,从理论具体出发,努力构建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内容,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十分重要。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的具体内容从科学的政治价值观、世界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民族命运对他人关注的价值观四个方面展开。

1、科学的政治价值观、世界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这部分内容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政治、世界、人生三个方面上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些总评价和总看法不是一般层面上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因此,拓展训练内容在这里特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价值观、世界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包括对政治的阶级本质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国家政权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政治历史的总评价和总看法等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有87.73%的学生赞成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拓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内容。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要与时俱进,要注重结合社会实际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具体拓展训练内容,尤其是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角度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内容,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观念拓展训练。

马克思主义世界价值观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就是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很多学生口口声声叫着要反对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很多学生持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价值观,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例外,持的是迷信的唯心主义世界价值观。但在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上,学生却存在着很大问题,一部分学生明显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羡慕,一部分学生则把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看成是一个笑话,只有少数学生把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当作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86.88%的学生确立的是处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的人生价值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取向上,82.07%的学生重视自己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人生价值,89.37%的学生重视社会肯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拓展训练内容的构建上,要结合当前社会使命进行,要与时俱进,要有新的诠释和发展。

2、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内容上,要紧紧抓住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关键,学生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定要坚定四项基本原则的信心。调查表明,82.5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坚定的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价值观,85.77%的学生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观,94.18%的学生坚决反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85.43%的学生在社会的阴暗面和美好面的对比拓展训练中,对人、对事、对社会充满希望。通过这些调查数据的分析,能精确看出学生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上需要加强巩固的程度是多少,可以精确算出在这方面可以挖掘提升的空间是多大。如果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坚定,其政治价值取向就容易见风使舵,容易错位,故此,在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拓展训练内容的构建上,还要大力加强学生坚定四项基本原则信心的内容,要让学生为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感到自豪。

3、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当前,西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闯入我国,学生也受到了不良影响。通过调查了解到,87.40%的学生感觉自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鲜明,12.60%的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淡薄,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不够,15.61%的学生功利心较强,还有少数学生比较崇尚西方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在这部分内容的构建上,要针对大部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强,能积极为集体和社会作奉献的学生,继续巩固他们饱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情,继续加强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的责任感。而对少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有点自私的学生,则应以改变他们淡薄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以培养他们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为内容构建重点,通过拓展训练,让他们舍得付出和懂得付出。

4、对民族命运对他人关注的价值观 大学生普遍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调查结果表明,90.10%的大学生有关注民族命运的价值取向,他们认为这是作为一个中国合格大学生的基本标志,如每年3月份,全国两会在京举行,其中涉及到国家民族重大议题的地方,大学生们都非常关注。在对他人关注的价值观上,89.30%的学生表示,平时会留心会关注他人,会自觉协调人际关系。在这部分内容的构建上,要继续深化那些能调动学生民族情感的内容,继续巩固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同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他人真诚关注的拓展训练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真诚关注他人是一种态度和品格,它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维护他人尊严,只有真诚关注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的条件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新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用拓展流程呈现或再现教育任务,还原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让精神经由训练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要达到这个教育目的,就必须具备训练的相应条件。

1、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的时间条件 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安排,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集中安排在大一和大二两年。大一可以安排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进行;大二安排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进行。在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可以把科学的政治价值观、世界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民族命运对他人关注的价值观的拓展训练加入进去,提高学生价值观教育质量。

2、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的环境条件 拓展训练实践中,环境媒体是必需的硬件条件,没有环境媒体,无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感官感受,无法高效进行拓展训练。无论是实地环境媒体,还是虚拟环境媒体,都不能照搬照套,而要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环境媒体被照搬照套,容易分散主题,削减拓展训练效果。选择和设计环境媒体,必须根据训练内容需要,选择符合主题的环境媒体,经过剪辑和设计,重新组合出一个能层层推动主体发展的环境媒体,才有助于拓展训练效果的取得。实地环境媒体硬件条件要求要高一些,可以结合现场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建筑环境条件进行,最好是两者兼而有之。实地环境媒体分为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和一般性实地环境媒体。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指教育基地或某方面的专职场所,一般性实地环境媒体是教育者自己动手布置的象会场一样的环境媒体。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借助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借助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用黑板画或幕布等形式来布置教室,让学生对爱国教育产生亲近感,扩大拓展训练的感官影响。

实地环境媒体硬件条件带来的拓展训练效果虽然相当高,但是必须以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建筑环境条件为依托,实地环境媒体硬件很难全面满足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需要;更多情况下选择的是虚拟环境媒体条件,虚拟环境媒体条件主要指多媒体技术条件,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仿真虚拟视听环境材料,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感觉功能,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拓展体验的质量。

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的实施步骤

李薇,肖丽哲认为“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它是借助于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是一种在模拟或自然的环境下,让学员体验经过设计的活动项目,接受个人潜力激发团队凝聚力的挑战,并从中分享相关理论的一种课程。”[4]这种理论分享课程模式要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水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有效地展现它,要有效地展现这种理论分享模式,除了必须具有拓展环境硬件的支撑外,还要有拓展程序这个软件的支持,拓展程序分成准备、实施、反思三个步骤。

1、准备 准备阶段主要是制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拟定训练目的、了解训练对象、细化训练任务、设计拓展方式及截选训练环境等。要注意的是,拓展训练要紧密围绕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行,虽然会大量调动环境资源,但是训练不能以活动为目的,而是要根据单元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严格控制时间,适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思考,在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去分享理论,达到教育目的。

2、实施 实施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的理论分享阶段,这个阶段包含破冰、体验、交流、总结等基本环节。

破冰:它起源于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指人就像海面冰山,露出的有意识的层面仅仅是一小部分,潜藏着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无意识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却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破冰就好比打破人厚厚的“冰层”,把人的注意力引到现在,让现在不易被无意识干扰,以排除人际间的怀疑、猜忌和疏远。破冰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的把握整个团队,可以帮助大学生放松并乐于互动学习,它相当于思政课教学中的导入。

体验:体验也叫体会,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因此,有时也把拓展训练称为体验式培训。体验在这里指亲身体会训练过程,感悟道理,留下印象的观念拓展训练环节,这个环节本质上就是团队直接分享身心感受的环节。它本着煽起理论激情,分享理论趣味的设计原则,每单元训练由一组环境教育资源构成,每组环境教育资源分成若干项活动场景。师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具体活动场景中充分调动环境教育资源,去重现,去理解或去创新教育任务,在过程中相互配合,承受考验,达到理论整合的目的。体验必须建立在环境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体验过程中,没有观众,只有主角。

交流:交流是在体验结束后,参与训练人员分享心得的环节,实际上是体验上升为理论的环节,这个环节把传统价值观念理论教育向下输入的方向,直接改变成了向上归纳总结的方向,其实就是把演绎式教育变成归纳式教育,它符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队员数少时,交流以队员为单位进行,队员数多时,交流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总结:拓展训练结束时,一定要进行总结,否则会功亏一篑。可以由教师进行总结,也可以选学生总结。如在“人生观”拓展训练中,有学生这样总结:“通过这次训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人生目的,深刻感悟到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取向,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在整个实施阶段过程中,教师最核心的事情不是和学生去凑热闹,瞎起哄,也不是去参与分享理论,而是要留心观察,随时抓到触发点,对大学生进行即兴激励。因为在拓展中,大学生可能会偏离主题,也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要通过激励让大学生及时回到主题上,或让大学生在激励下克服困难,这时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会更高涨,信心会更大增。因此,激励是拓展保持热场或转换热场的关键性手段,是调整拓展节奏的指挥棒,也是理论分享的调味剂,甚至是理论创新的催化剂。

3、反思 拓展训练结束以后,对本次拓展训练要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分析它的得失,继续巩固好的方面,修改不足之处,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训练,能有效提高价值教育的鲜活度,变学生的“逆反率”为“参与率”, 达到价值教育“进头脑”的目的。价值教育延伸到生活中,当学生遇到情感、交友等价值观问题时,他们把理论顺利转换为生活指南的素质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利福. 拓展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

[2] 张龙. 价值工作流泛于“说教模式”的原因分析[J].探求,2004(6).

第9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推促;小学;足球教学;有效训练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其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深深地根植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中,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气息尤为浓厚,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引起一线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突出亮点。[1]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扭转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教学弊端,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组织有效的足球教学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训练活动,从不同的教学角度、渠道着手,创设生动有趣的足球训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足球训练中,开发学生的体育思维,增强学生的体质,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如何以核心素养思想为指导,组织有效的训练呢?

一、倡导生本理念,贯彻核心素养思想,推动足球训练的开展

生本理念,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贯彻核心素养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握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向,改变课堂相对滞后的教学现象,还原课堂的本色,彰显学生在足球训练中的主体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结合学生的表现,恰当地调整训练的方式,合理地利用好每个教学环节,确保训练时间的巧妙运用,为学生创造自由训练的空间,从而实现学生足球核心素养的发展。[2]比如在进行第一课的足球训练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本班学生身体、心理情况进行大概了解,然后组织足球训练常识的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足球训练知识中的表现,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运动基础,多与学生进行商量,耐心地询问学生,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足球训练技巧,从而提高足球训练的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核心素养思想,组织多元化的足球训练

核心素养思想渗透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提高。只有拥有创新思维,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意识才能得到明显提高。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把创新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合起来,把足球训练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板块,分解动作要领,潜移默化地指引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训练体系,发挥创新教学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学生更详细地观看到足球训练的基本步骤,从而体现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实现学生足球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射门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动态的形式,播放每个动作的细节,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开展室外演练,鼓励学生进行室内外动作的对比、分析,找出自己训练的漏洞,逐步掌握射门的技巧和规则,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育训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