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精选(九篇)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

第1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源流控制法”是指对某项工程或管理过程从源头到终了的全过程中各环节、各条件、各要素,通过对制定、实施标准以及对实施效果的监督实现科学的管理。对档案运用“源流控制法”就是把归档工作逐步细化,业务工作和归档工作从规划部署到考核和总结的整个过程同步进行,同时将档案和资产的流转统一起来,但档案统计内容和物资进出的财务收支情况相吻合则说明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反之则可能存在不和规范的情况。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档案接受前的审查和归档过程中的审查两个方面。

二、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建设项目中的归档工作,整体上比以前更加规范,归档效果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责任人认识不够深入,项目单位往往注重施工而轻视归档,普遍存在着“重建轻档”的思想;工程监管不到位,工程监理方不负责,对于档案上交拖沓或期中存在的造假行为归档部门也不追问;归档科学性差,存在着分类不科学、案卷题名不精确、文件结构不完整、目录中文件名简化、卷内文件顺序错乱等问题;归档信息化发展迟滞等,目前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不全面,而且信息资源凌乱没有整合,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

三、“源流控制法”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档案接收的控制。

“源流控制法”在实际运用中首先是对档案接收过程控制,就是在档案部门接收档案时首先要进行审查,审查的指标包括归档率、准确率、案卷合格率、档案制度执行率和完整率等,切实做到从档案源头处开始进行质量管理,实现归档工作科学取材,有效管理。其中归档率=实际归档项目数/应归档的项目数;完整率=完整文件总数/归档文件数;准确率=准确文件总数/归档文件总数;案卷合格率=抽查案卷合格数量/抽查案卷总数量;制度执行率=(抽查制度次数-发现违规次数)/抽查制度次数。这些公式里面应归项目数量是不好掌握的,只能依据基础材料确定。如工程总包范围内的归档案卷,要求只有确认签字的审查表方可认定其完整率为100%。再如设备文件,应该包含合同以及相关附件,如签订前的论证、调研和记录,招标过程中的招、投标文件,合同质量验收标准等。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验收记录和违约处理情况以及设备制造的质量文件、安装运维手册等也需按规定归档。对于拟归档文件要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存在造假行为的文件视为无效文件,按比例确定出不准确文件数量。上述几项审核标准可换算成标准分值实现归档文件质量的定量考。

(二)组卷归档的控制。

1.“源流控制法”的核心是对归档文件质量的监管

控制主线是项目归档文件质量标准细化,控制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质量数量细化检查:组卷归档过程中要对项目进行细化,把综合项目细化为单项工程,单项工程再细化为单位工程。比如综合项目是综合检测办公大楼,第一步先将整个工程细化为办公楼建设、实验室建设和食堂建设等单项工程。第二步,再将各个单项工程细化为土建、二装、信息化、电梯、空调、消防等单个工程。做到对档案的系统管理,单个细化监管,形成项目的整套文件材料。归档文件质量检查:首先确定材料的完整性。如项目前期档案应该包括项目调研、可行性报告、实施大纲、任务书、成果报告、评审会议纪要、主管部门批复等全过程文件。可以通过笔迹、纸张新旧等细节着手,结合监理人员的施工记录、业主单位施工日志等检查文档的原始性;另外通过检查文档条款的合法性和责任人签章的完整性、完备性来确定文件的合法性。

2.用“源流控制法”查找漏洞。

通过查找项目执行过程的大事记、各项公告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业务规范,检查工程必须形成的文件技术要求,对照现有材料进行检验。如招投标资料的归档,按照《招标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必须将中标人的文件存档,是候选人但未中标的两家公司文件保管期限定为定期,保证可追溯。用“源流控制法”的控制包括三方面:一是核查工程项目资金总账,通过核实项目参建单位和资金支出内容,以及与建设方签订的各项协议和合同,从而确定必备文件是否齐全。二是核查物流台账、固定资产台账等账目,如材料和设备采购应归档文件,发现项目档案目录中的漏洞。三是通过对图纸会审记录、变更通知单、监理日志、施工日志、竣工图等已归工程项目档案的审查,发现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变更、失真或造假等。

四、总结

第2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一、医学综合档案管理的发展情况

在提及完善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当中,首要提出的是关于医学综合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由于医疗档案在管理中存在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企业中的档案分类管理。医院综合档案呈现的是专业性强、分类明确、时间间隔长等特点,在研究档案的过程中不只是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而是对于一整块较为分散的单一个体进行归类。在此之中,如研究的是关于流行疾病的分析报告,会对此类流行病的类型、病毒的种类、发病的特点、治疗的方法和预防的方式等做出详细的叙述,这样以来就对于该流行病种的再次爆发控制做出了准备,也对现阶段治愈患者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档案的管理也呈现出了多学科和多领域结合的特点,在不同的专业知识的共同构建下,形成了一整套的医学管理档案体系。

也正是由于以上的一些特点,就对医学综合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学科的辅助模式在很多医院当中难以实施,对于病患在就医过程中,医生收集的病人信息会通过电脑录入在系统当中,这就可以形成较为全面的医学诊疗方案库,在下次遇到相互类似的情况发生时,医生可以直接调用诊疗库中的信息资料进行问诊,在不断的比较和分析当中,就一类型的病例形式做出具体的归纳总结,将以往较为复杂的疾病治疗变成较为简单的看诊方式。这样一来,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料不断的扩充,临床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不得不提出的是,有些医生对于诊疗库中的档案资料随意上传,导致资料无法正常使用,科研的资料无法准确的收集会对档案管理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现有的三级甲等医院中,本着临床和医学研究为一体的模式,节省医疗资源,但是带来不了太多的实际作用,档案研究中,科研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无法很好的胜任档案资料归类的管理方式,又要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事后还要对于交流内容进行整理归档,又要在临床当中对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这就直接的导致了综合档案资料管理的模式变得不系统、不规范,就出现的这些问题要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用制度化的手段来提升档案管理模式的意义。

二、医学综合档案管理模式探究

在档案管理中,首要的是对于科学研究态度的端正,拥有良好的科研团队氛围,在具有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团队中,对于档案的管理尤为突出,使用较为长效的管理机制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从个人化的工作形态变成医院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能,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形成考核制度,将归档的方式和效率作为考核医院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一项指标。在三级甲等医院中,在纳入系统的项目研究中,对于档案的模式管理做到细分管理,使用较为科学的对比模式来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每一级领导要对下面的管理机构形成更为具体的档案管理制度,在系统详细的管理中,将档案管理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完善。

同时要完善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对于档案的管理具体的行政化,具体的与法律相互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将三级医院的档案管理情况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医院的医生和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归档习惯,让科研技术人员意识到归档的重要性,以及归档的必要性,从而在制度下形成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在医院当中,院方的领导要对档案的建设重点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单位,对于归档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端正态度,对于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要对面对的困难积极的解决,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对于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基础方面的建设做出保证。就如在医院的办公空间出现短缺的情况,可以将原有的空房或是储物间腾出位置,这样就可以解决档案存放地点不确定的问题,必须重视的是,工作区域必须与明火和水分开。必要的时候还要将档案管理中使用到的设备进行填补,如档案存储柜、计算机、中央空调、防火设备、防潮设备、防鼠器械和防蚊虫的措施,有效的改善档案存放的环境,确保档案不会在非人为因素下受到破坏的情况发生。

三、医学综合档案管理模式具体实践过程

在三级甲等医院中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上文中就已经提出了,现在我们就对医学综合档案管理模式中具体的时间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1)对于档案管理的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将三级甲等医院中转管和分管档案资料的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岗前的培训,系统的掌握档案管理的方式。对于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且定期请档案馆中具体分管档案的领导进行授课指导,就一些较为具体的管理方式进行教学,操作人员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初步的掌握了归档的方式和立卷的模式,这对于提高归档人员的技术水平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现有的医疗环境之下,必须对于业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医院可会根据自身情况特点购买一些关于档案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使得综合档案管理的模式更加科学化、更加系统化。

(2)在使用计算机管理软件的过程中,可以省去了关于档案的组织排版的过程,同时不需要将档案的标题拟写作为排版的依据,在内容上,卷列的排列形式更加多元化,封面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于目录的编辑也更加的系统,这样就可以保证档案管理中对于查询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方便的实现了数据的收集和不用档案模块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在医院使用这套档案管理模式系统可以看出,在对于系统的管理中呈现出很大的快捷性,数据资源的稳定性也得到了保证,在系统内部人员对于档案资料的修改也较为方便,同时,系统自动排版和打印功能大大方便了操作者对于该系统的使用,很好的提高了医院中档案管理的效率。

(3)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模式是将档案室中的文字、影像材料一同收集起来,并以具体的文字类型归类,并且把日常的诊疗科室中的文件统一收集,形成了整套的医院诊疗方案库。在医学综合档案管理模式具体实践过程中将卫生部要求的档案管理范围作为各科室的工作指南,在档案综合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定期到各个科室进行技术指导,对于具体分配任务的管理人员的资料收集和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出详细的要求,避免在最初的环节当中出现资料信息的错误和归档资料的丢失。

(4)良好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在查阅使用中较为方便,可以通过查询来了解医院的发展情况,在不同的方式下了解档案信息资源,能让档案管理更好的为临床、科学研究、医疗教学和管理层领导更加的方便。医院中的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档案的合理应用为目的。逐步从封闭式、分散型、保管型向开放式、标准化、参与决策型转变,搞好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的一体化服务,使医院的各种信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构建医院完整的信息体系,使档案室成为信息储藏中心和利用中心,通过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在促进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同时积极开展编研活动,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加工。

四、三级甲等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

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档案部门是医院保存和管理本单位各种门类档案的独立部门,要建立健全归档工作体系,实行文件处理部门立卷制度。办理完毕应当归档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由文件材料承办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后,送交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归档保存。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质量检查和验收。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就是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包括组卷的方式和格式、分类规则、档案著录和标引规则、档案文献编纂规则等。特别是档案整理工作和著录、标引工作是否规范化,对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做到标准化管理,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充分运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置、保存、管理和提供利用等活动中,以期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医院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传统的“手工操作”、“立卷归档”的工作模式和“重保管,轻利用”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议题。这要求医院尽快建立档案数据库,特别是医院人事档案,要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数字化;有计划地把缩微、光盘技术应用于档案的应用管理;充分利用局域网及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实现档案(电子版)管理系统网络化。

五、结束语

第3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提出如下意见,农业部、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0〕12号)以下简称《意见》现转发给你并结合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以下简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工作实际。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规范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整理工作.统一标准。

主要集中在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行政村(社区)各地要按照不同档案门类进行准确区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当纳入专门档案管理;对各种会议材料、计划总结、统计汇总等档案材料,应当纳入文书档案管理;对电子声像类档案材料,应当纳入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管理。

一)文书档案类文件材料

包括机构成立、意见、方案、指导性通知、计划、总结、简报、会议记录、规划、报告、检查记录、统计汇总等文件材料。1.归档范围。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分为永久和定期,2.保管期限。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要求。定期一般分为30年和10年。

以“件”为单位,3.整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整理这部分文件材料时应纳入机关文书档案统一整理归档。按照《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4号)进行整理。

按《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各行政村(社区)整理这部分文件材料时。统一纳入村级文书档案的经济发展类”按照《市文书立卷与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或《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要求,以“卷”或“件”为单位进行整理。

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类文件材料

1.归档范围。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材料包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入户核实(汇总)表、国土“二调”面积核实表、田(土)面积丈量记录表、现场勘界确认材料、承包土地空间位置图、农户委托书、承包土地确认面积公示表、农户签字确认的承包地块及面积分摊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表、新证领取表、原证注销登记表、公告材料;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台账;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人员花名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形成的承包面积确认落实方案、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会议记录;补充完善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依法调整承包土地方案、注销(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申请、登记材料;其他方式承包申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申请、登记等材料;其他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材料。

2.保管期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永久保管。

此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结束后,3.整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作为自身全宗内一种专门档案保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一式二份。必须移交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一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用作日常登记管理留存一份。

应以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独立全宗单位,乡镇(街道)级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集中统一整理,参照《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4号)要求,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一般以每户形成的且能按户分开的所有文件材料作一件,用线或不锈钢钉装订,同一全宗内以行政村(社区)顺序依次排列,同一行政村(社区)中按村民小组顺序依次排列并从1开始编制顺序号,加盖归档章、编制归档文件目录,装入文书档案盒保管。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形成及整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时,可根据需要一式数套。

村(社区)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参照上述方法整理。

三)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类文件材料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电子、声像档案的归档整理按照国家和市相关要求执行。其中电子档案按照《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执行;照片档案按照《市照片档案收集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6号)执行;声像档案按照《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声像档案管理的通知》渝档发〔2010〕43号)执行。

请按《意见》要求,原缺失二轮承包方案、合同、申请书、台账等补充完善材料。分类归档。

二、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移交和利用工作,强化服务。

要按照农业部、国家档案局《意见》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充分抓住本次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全面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

第4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受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朝着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庞杂、较强的分散性以及周期长等特点。面对上述管理形势,需要对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进而摸索出有效地改进措施,帮助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

1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档案收集方式单一,难以保证全面性。在当前的企业档案收集环节,大多还是依靠简单的各部门整理汇总相关资料,然后提交给档案管理部门这一操作方式。其中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单纯依靠人工操作和约束,难以保证档案收集资料的全面性;(2)档案归纳与整理主要依靠人工,效率较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也随着加大。很明显,当前主要依靠人工的档案归档与整理工作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其不仅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加大了企业在相关人力方面的成本投入;(3)档案保管粗略,缺乏精细化管理。在档案的保管过程中,管理较为粗略,仅为简单的清洁、除菌操作,没有将现代化的精细化管理融入其中;(4)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化需求。纵观当前大部分的档案管理工作,其涉及人员大多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缺失,综合化程度也较低。

2 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重视档案收集工作,确保实现全面化

在档案管理中,收集工作是最为基础性的环节。在档案收集工作中,首先要对归档范围进行明确。机械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确定文件资料的归档范围,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收集工作。其次,在收集工作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在这方面要充分借助当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自动化、标准化以及网络化的办公渠道来确保收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通过上述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够构建完善的信息集成网络,借助于局域网的力量能够实现企业档案收集工作的高效化以及整体性发展。另外,在档案收集工作中,应当尽量改变以往的纸质文件资料保存的状况,取而代之一电子资料的形式。这种文件存储方式不仅能够节省空间,还便于收集,还便于档案管理中后期的整理、归类、修改和查询工作,同时还能够延长保存期。可见,通过电子文件形式进行档案收集是必然的趋势。

(二)完善档案归类及整理工作

在档案归类中要确保档案分类科学、合理、有序。为了进一步完善档案归类管理,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在“精”字多下功夫,追求细节化,将档案归类工作中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目标进行严密监督,对其细化、具体化分析,确保落实,此外,还要明晰职责,落实责任制度,将精细化管理推行到各个环节和各个角落。具体有以下工作:首先,设置专门的档案归类工作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其次,遇到问题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及时解决归类中遇到的突发以及难以应付的任务。再者,制定详细的档案归纳工作标准与工作要求。为了提供档案归类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各项标准、内容、流程以及方法等。

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的重点,其同时是工作量最大、最庞杂的一个环节。当整理档案资料时,要确保熟练掌握整理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组卷、装订、编目以及信息化等各个步骤,要以“件”为单位对资料文件进行装订、归类、排列、编号、编目、入库以及计算机录入等。另外在文件整理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参照文件的主题及特点,要尽量维护各个文件间的系统性,对各个的价值加以区分,为后期的保管与应用提供方便。另外,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到所整体的档案资料完备无缺,一旦发现破损,要及时给与及修复,要及时复制那些字迹模糊文件。在电子档案整理工作中,要做好备份工作。此外,针对机械制造业当前繁杂的管理内容,要积极开发出适合自身的档案整理软件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的精密技术来实现管理的完善化。

(三)实现档案保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在档案的存储以及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毁。另外,在电子档案存储中还要应对各种网络技术的影响。所以,档案保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档案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对保管工作加以完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首先,要建立健全档案库房管理体制。其中主要为安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检查维护制度等,在制度制定的基础上要强化执行力。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预防和预警体系。对于纸质档案来说,要从档案保管场所的设计、硬件实施的配备、档案纸张与字迹要求等多个方面加以约束,从而实现有效预防各类损害档案资料现象的发生。对于电子档案来说,需要建立网络预警体系,从网络安全布防上着手,杜绝各类危急事件的出现。再者,要保证档案保管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只有为档案资料提供一个通风、干燥、整洁的保管场所,才能够避免各种发霉、虫害等损伤文件资料状况的发生。

(四)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档案管理中,工作人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企业应当充分给与档案管理工作充分的重视,投入相当的精力、财力来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意识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如拓展训练、技能培训等方式。另外,还要完善现有档案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要实行责任制度,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人员管理中。在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方面,需要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如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这不仅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良好的工作状态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结论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在主要环节,如收集、归纳与整理、保管以及人员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这几方面出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以期能够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综合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档案在企业发展中的实现应有的价值,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信息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芙蓉. 档案管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3:206+208.

[2]吴凌艳.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 科技创新导报,2015,24:212-213.

[3]吕文庆.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 办公室业务,2014,19:136+144.

第5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本文所讨论的地方档案法规特指省一级的地方性档案法规。

地方性档案法规建设基本情况

1995年6月,《上海市档案条例》公布实施,此后各地地方性档案法规陆续颁布施行。(各地地方性档案法规一览表见文后附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档案法规建设的基本情况:

1.立法迅速而集中。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2年,仅7年多时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档案法规相继问世,在31个省级建制中,已出台的地方档案法规达30个,全国97%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档案法规都在此间制定颁布。而且93%的地方档案法规颁行于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正后,短期内就把地方档案法规建设工作迅速推向高潮。

2.修订适时。我国现行地方档案法规中的70%(21部)都已进行了修正,这些法规中,从颁行至第一次修订最短仅1年有余(《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最长不过9年(《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个别地区(河北省、上海市、浙江省1已进行了两次修订,两次修订间隔2~7年不等。以这样的频度对法规修订,一方面是对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新形势、新问题层出不穷所做出的必然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法规自身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3.法规名称多元而规范。各地方档案法规基本上以“档案管理条例”(11部)、“档案条例”(10部)及“实施《档案法》办法”(6部)这三种名称来命名,约占总数的90%。其中河北省、广东省、海南省分别以“档案工作条例”、“档案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办法”命名,虽然法规名称不尽相同。却都完全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4.文本结构的双重模式。21部地方档案法规都与《档案法》的基本结构保持一致,由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组成,并分章进行阐述。9部地方档案法规选择不分章。法规条文按流水号顺序排列,但条文表述的次序、形式及相应的内容与分章的档案法规并无二致。

地方性档案法规的特色

1.可操作性更强。地方性档案法规的精髓在于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精神对其进行补充和细化。一部档案地方性法规在档案专业的某一领域对法律和行政法规补充了什么、细化了什么,应当让社会公众一目了然。如《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第十七条对《档案法实施办法》的第十三条关于档案移交的问题给予明确和细化,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该法条共三款,第一款的三四两项对专门档案和重大活动形成的档案的移交做出了规定。第二款对特殊情况下的档案移交的批准程序作了细化规定。第三款对档案移交的异议、裁决、裁决结果的送达做出了细化的规定。

再如《档案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一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对事业建设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但比较原则,不便操作。如果仅仅是照抄该条的规定,反而会降低法律规定的层级。福建省在制定档案地方性法规时就把《档案法》的这条规定落到了实处。当时福建全省近40%的市、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库面积严重不足,有的只有几十平方米。有的甚至是危房险库。有68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库建设不符合《国家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因此为解决这一困扰各级档案部门的难题。福建抓住进行档案地方立法的契机,在《福建省档案条例》的第四条第二款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库应当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未达到要求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建设规划,限期达到要求。”

上述规定给我们启示,即我们在档案地方立法过程中要破除档案地方立法的“宜粗不宜细”观念,树立“宜细不宜粗”思想,尽可能对规范的事项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确保地方性法规有较强操作性。

2.现实性得到增强。对《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没有规定而实践中又亟须做出规定的事项进行规定,是档案地方立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具体在制定档案地方性法规时,要着重解决本行政区域实际存在的需要由法律来调整的,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原则或不便于操作或没有规定的问题.而不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简单翻版。在制定创制性条款时,要注意选择那些本地区确有必要、亟须规范的事项,考虑现实性和可行性。

以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档案馆(室)藏数字化、管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服务在线化和信息共享化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此没有做出规定。能否抓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是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福建省在制定档案地方性法规之际,正值该省投入20亿巨资建设“数字福建”之时。他们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搭上了“数字福建”的快车,在《福建省档案条例》中用了三条法条共359个字符,对各级档案馆和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省综合档案馆逐步建立全省性的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实现档案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因为有了法规的依据,该省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3.针对性更明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针对性,只有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才能在现实中具有可行性。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地讨论了法与政体、法与自由、法与气候、法与土壤、法与民族精神、法与贸易人口、法与宗教等方面的关系。孟德斯鸠从法与其他事物的秩序中理解法律,为我们地方立法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们的一些档案地方性法规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云南省档案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记述和反映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档案,有关单位应当重视收集、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第十四条进一步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拨出专款,用于重点、珍贵档案和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征集和抢救工作。档案征集抢救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形成的文件正本、定稿应当同时归档。”《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第八条规定: “直接从事蒙古语言文字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九条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要根据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档案的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配备兼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员。集中保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档案的各类档案机构要配备翻译人员。”这些条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自身的独特性。

第6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1 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重要性

1.1 档案管理的历史性

在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基本涵盖了工程项目内的所有资料,是为生产建设提供不断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进行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具备了历史性。因此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负责,以保证任何一个细节不被遗漏,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规范化[1]、标准化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

1.2 档案管理的稳定性

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记录了基建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过程,因此为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供电能力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文字资料,企业管理者可通过这些资料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同时也是制定科学化、规范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过程中,要贯彻真实、有效的根本原则,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的稳定性。

1.3 档案管理的珍贵性

电力工程中的基建档案是基建工程中的重要原始资料,因此其具备了极高珍贵性。其中囊括了基建工程全部过程的历史,只有通过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对基建档案的妥善保管,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 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因此要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为了能够解决当下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对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1 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前期文件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前期中的文件中主要包括研究阶段、申报工程阶段等过程所产生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是确保施工过程合法进行的重要文字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后期基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重要因素[2],因此要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各类文件的管理力度。在资料收集、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手人员较多、用时较长等问题,因此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耐心、素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掌握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依据施工过程中产生文件的时间对资料进行有序、妥善的管理手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上报,从而实现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措施。

2.2 招投标阶段档案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由于其参与招标、投标的企业过多,因此对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归档的文件种类极多,其中主要包括:招标文件、投?宋募?、中标文件、澄清文件、平分文件等,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妥善管理,便会出现签字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对后期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在招投标阶段要想有效提升对基建工程档案的妥善保管,便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档案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并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充分了解,对涉及到基建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要充分掌握,尤其针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例如文件签字、功能表等要对其进行有序的管理,还要注意签字、功能表等细节的操作规范。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特殊原因并未能参与到招投标的过程当中,在活动结束之后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并进行档案资料移交工作,并对其进行登记、分类、归档等操作。

2.3 施工设备资料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设备方面资料进行管理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与施工设备采购部门的沟通,并充分了解工程所用设备的生产商情况、设备参数数据,要编制出设备采购的台帐,同时要将施工设备的订购合同妥善保管。另一方面,在施工设备进场之前的检测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参与其中,并收集相关有关施工设备的检测资料,之后对资料分类、等级、归档,实现在施工设备采购过程中所产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策略。

2.4 施工材料合同的管理办法

施工材料是决定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与施工材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并掌握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进场检验的全部过程,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合同、运输物流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要进行仔细核对、分类、收集、归档。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相关合同中的盖章进行确认,要保证盖章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合同内容中有无错误、遗漏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纠正。只有加强对施工材料方面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力度才能提升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并有效节约电力企业的施工成本,为电力企业全方位综合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5 施工资料、安装文件的管理办法

要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对基建工程中的施工资料、安装文件进行妥善管理,从而保证在电力基建工程竣工后能够对相关文件顺利移交。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对施工材料、安装文件进行有效管理,便要做好一定的档案资料累积工作,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强化、记录等工作,并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监管职能,要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的监理[3]、施工企业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等环节进行监督,如发现出现不合理的管理情况要及时制止并纠正,才能实现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第7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医院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诸多的科研资料,这些资料中包含医院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这些资料也反映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对医院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要注重对这些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建立专门的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实行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保障我国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医学科研档案的特点

综合来说,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

1.1 科研档案形成的周期较长,专业性强且学科突出

由于展开的医学科研工作需要形成的周期较长,因此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性过程,且涉及的材料与内容较多、范围广阔、覆盖面深。其次,医学科研档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课题需要分科管理档案,并设有相应的编码以对号入座。医学档案的分类也清晰且明显,通常分为大方向和小方向两种。大方向指的是一类学科,小方向则指的是三级学科。在分类时要保持各个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保持专题的完整性。

1.2 学科综合性强,项目协作多

医学科研研究特点本身也决定了其学科综合性强、项目协作多的特点。医学研究本身也是多学科内容的研究,大量创新科技不断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使许多重大课题不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所能完成,必须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联合攻关。因此课题研究所形成的载体具有形式多样、数量大、综合性强的特性。

2 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医院医学科研档案,这些档案的内容纷繁复杂,而且涉及的内容也较为丰富,所以档案的整理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而我国的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在建设上本身就存在不足,在对相关的医学科研档案进行整理和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整理混乱、资料残缺不全以及归类不分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后续开展也变得更加困难,就现今我国的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来说,医学科研档案的质量并不理想,而且其中很多的科研材料都不够全面,无法为相关的医院单位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从而阻碍了医院医学水平的提升。就现今我国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说,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 医学科研材料过于分散,缺乏集中性

医学科研的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从立项开始到课题研究结束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其会产生不同的材料,积累和建立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但是我国的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对于这些材料没有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使得科研资料出现严重的流失问题。

2.2 医学资料残缺不全

我国的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医学研究,而在医学科研的过程中,其所积累的资料得不到有效的收集,出现流失问题,这样就使得我国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中相关的医学科研资料出现残缺不全的问题,从而无法为医院医学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2.3 我国医院医学科研相关资料保存时间过长

一般来说,医学科研开展需要很长的时间,短则数月,多则数年,在长期的开展过程中,医学科研资料保存的时间也会相对增长,而且在保存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更多的科研资料,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资料的重复,使得资料的总量增多,从而对管理工作造成困扰。

2.4 医学科研资料分类不明显

医学科研资料中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所涉及的知识面也相对较广。医学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涵盖的面也较广,这样就会使得医学科研资料的分类并不明显,在管理分类上就会造成难以分辨的现象,从而使得管理的难度提升。

3 加强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我国目前的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的不足,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医院医学水平的提升,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医院医学水平的提升。而针对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3.1 建立健全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体系

为保障我国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构建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医学科研档案的科学化管理,以保障医学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2 及时有效的对医学科学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对年份过久以及无实用价值的档案资料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同时要对内容出现重复的医学科研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随时对医学科研档案资料进行更新和完善,保障医学科研档案的完整性,保障医学科研档案资料与时代的发展需求相符合,能够为医院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参考。

3.3 对医学科研档案进行系统的归档和分类

严格的区分各种类别的医学科研档案,划清医学科研档案的界限,及时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类别的划分,保障其存储的合理性,尽可能的对医学科研档案进行细分处理,对档案分类系统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对新的医学科研档案资料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编排以及精细筛选,在统一的标准上,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划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医学科研档案资料进行划分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专业化的特点,选择适宜、科学的学科管理建档方式,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从而提升医学科研档案的分类和管理水平。

3.4 注重对档案的更新和科研新档的添加

医学科研开展的时间都相对较长,在长时间的医学研究中,要想充分的保障医学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如分阶段法对医学档案科研资料内容进行适当的添加处理,在建档之后,就需要对科研工作进行跟踪管理,收集相关的档案科研资料,对档案科研资料的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和更新,从而保障医学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8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档案;管理

一、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在我国的施工单位中,普遍存在着“重外轻内”的思想,就是说重视工程的施工现场而忽略了工程的档案管理。管理人员大多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是简单整理,并没有理清其中的逻辑顺序,这就导致了档案资料中存在许多错误,从而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其次,施工队伍调动频繁造成资料缺失、重复整理档案资料现象的出现。

(二)对档案管理要求不统一。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存在着档案管理要求不统一的情况。不同的监管机构都有各自的标准形式,对同一个项目的要求也不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表格的形式和填写要求不一致。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此不重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规范管理的难度,不利于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公路工程业内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多存在兼职情况。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清醒,对档案资料的标准规范也不够熟悉。未经受培训的工作人员极易出现资料填写错误、档案分类不当、档案资料缺失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程。

(四)管理系统程序不够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被运用到公路工程施工中,但在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自动化、程序化水平不高。仅利用计算机进行归档、制表,这还远远不够。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表格形式和填写要求统一的基础上,应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二、工程档案的特点

工程档案与一般的文书档案在形成和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档案来源广,综合性强。从档案形成单位来看,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文件;从形成过程看,有立项、勘测、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文件;从工程本身看,有各分部、分项工程文件;从文件类型看,有文书档案内容,如计划、总结、请示、报告,有科技档案内容,如新技术、新材料的实验鉴定,还有财会档案内容,如预算、决算、合同等。

(二)时间跨度大,系统性强。一条公路从立项、规划、决策等前期准备工作,到施工、竣工验收要经过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每一个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共同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不同建设阶段形成的档案材料尽管有所区分,但其内在联系是相互配套的,其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一条公路建设的各阶段活动过程,为今后的公路管理提供了保证。

(三)涉及部门多,社会性强。公路交通是社会公益性设施,公路建设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这就决定了公路工程档案的社会性。从公路工程的外部来看,它涉及到政府的规划、邮电、土管、金融、电力、环卫、园林、公安等部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内部看,它涉及到公路系统设计、工程、财务、机械等许多部门。从档案管理的角度,这样涉及多部门、多层次的档案管理难度比较大。

三、加强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基于工程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管理往往落后于主体工程的进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档案管理实施全过程管理,才能保证档案材料收集得完整、及时,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一)抓好组织落实,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网络。实行档案管理领导人责任制,建立综合档案室。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各相关单位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并落实分管领导,每个项目都形成档案管理的工作网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尽管工程和档案管理人员会发生变动,但要保证管理网络不变,确保档案管理的连续性。

(二)确保统一标准,完善细化档案管理要求。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编制符合各项目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编制办法。要明确案卷格式和填写要求,细化档案资料的整理范围,细化组卷要求,特别是各类施工用表的排序,以便于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有关单位应积极组织档案管理培训活动,详细讲解《工程档案编制办法》,贯彻各项档案管理要求。建设过程中应到各单位检查,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特点,不定期举办培训班,针对发现的问题和易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及时整改。交工验收前,应组织各单位管理人员集中对档案资料进行立卷、归档,保证统一要求和标准。

(四)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招标合同管理。在文件中明确提出档案管理的职责分工、费用和质量标准,以经济措施保证档案管理质量。并对完成档案材料整理的时限提出要求,且在合同中注明若不能按合同要求按时完成工程档案,则不予进行竣工决算。

公路工程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基础工作,管理好档案不仅是档案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正确理解和规范档案管理,更好地为公路建设服务,实现工程档案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第9篇: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关键词】新疆博乐市;业务档案;管理

业务档案是一个单位综合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在疾病防治工作实施中所产生的资料,即全市公共场所现场监测、职业病卫生监测、学校卫生检测、公共卫生、急慢性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检测中心的检验工作以及基层防保组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资料和各种形式的现场原始记录,能为拓展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提供科学依据。防病治病的信息因具有联系性和完整性,故能据此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1 调查对象

博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场卫生院防保组。

2 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取询问和查看调阅方式。内容主要有日常产生的业务档案的管理方式以及部分业务档案的利用情况。

3 调查结果

本次共询问和调阅了13家[2],科室管理的12家,综合档案室保管目录的1家。计1200卷、3600章、120万字的档案。

4 讨论

4.1 防病治病的资料档案管理:防病治病档案由单位统一管理,科室档案及乡镇场基层防保组原则上由科室和防保组自己保管,特殊资料可上交中心档案室统一管理。

4.2 综合档案室在做好综合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兼职档案员对归档材料进行互查互审[1]。按照各科室及各乡镇场卫生院防保组的工作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并根据工作内容,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把好档案材料入库的验收关。对各科室及各乡镇场卫生院防保组的预立卷档案,由专职档案人员检查入库、保管,并做好移交手续,建好目录[1]。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通知有关科室和乡镇场卫生院防保组进行整改[1]。

4.3 将业务档案分级管理: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卫生监测档案分为科室单位。

4.3.1 防病治病的业务档案管理;属于单位的档案资料由单位统一管理。

4.3.2 各科室的业务档案管理;凡属于科室管理的业务档案,由科室保管,并负责收集、整理、立卷、负责保管,方便科室开展工作。

4.4 业务档案的管理规范

4.4.1 中心业务档案的划分本着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分解。以能够体现防病、治病工作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资料为基础进行细化、将有一定科学价值、有能长期在工作采纳和使用的资料定为中心业务档案,系统归纳几种。

4.4.2 防病、治病工作的规范、标准。

4.4.3 年度或各年度的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地方病、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和总结、分析和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4.4.4 重大突发事件、流行病爆发、以及食物中毒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4.4.5 专项调查;其中有计划、资料整理、汇总、工作结束后写出全面真实的总结报告。

4.5 各科室防病、治病的档案管理的规范。

4.5.1 科室在日常工作中所产生的各项工作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疾病防治的措施、工作小结和总结等相关资料。以上材料保存时间不好定、业务单位工作人员经常或随时即刻可使用,随着逐年工作的开展,各项资料不断加以补充和增加,为此科室应科学归纳管理。

4.5.2 监测资料

4.5.2.1 各种传染病疫情、各种污染的事件、各项中毒的现场调查处理资料。其中单项调查登记表、记录、标本检验的结果以及最后处理意见和报告。

4.5.2.2 所以从事员工的体检材料、个人体检登记表、报关单、汇总表。

4.6 采用分级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4.6.1 采用分级档案管理可以解决保存空间与档案数量间的矛盾。各单位的档案保存存在很大的困难,根本无法保证各种业务的资料档案的容纳,为此只能把有价值的和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集中保存单位的档案室,其余的档案只有分散在各科室内保存。

4.6.2 中心管理有利于体现一个单位的整体业务工作素质的提高。更能体现一个单位领导的业务水平,随时掌握全局,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4.6.3 科室和基层保存业务档案主要是方便科室业务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也是为了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为我市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减少城乡差别作出更大的贡献。

4.7 分层次档案管理的实施

4.7.1 加强档案管理,逐步使档案工作达到网络化、分层次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管理而有序的实施。为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网络是档案分层次管理的组织保障。

4.7.2 制定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防病治病的档案,要按照上级档案部门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4.7.3 进一步加强各层次的专职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到合格上岗、持证上岗,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4.7.4 施行责任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考核,在落实责任制时,将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明确列入管理,并纳入到年终考核中。

综上所述;业务档案实行分层次管理,是贯彻我国《档案法》的规定,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管理的一种模式,它确实符合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特点和需要,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逐步提升和发展,它将会更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疾控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