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精选(九篇)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

第1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体育技能;训练;田径;篮球;韵律操

体育技能的训练,是小学体育的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体育技能的掌握,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等发展是否会得到促进,同时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体育技能教学并积极地贯彻实践。

小学体育技能,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武术、韵律等等,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工作经验,对以下三种体育技能的训练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一、田径技能的训练

田径运动,是最基础、最古老的运动。它的运动特征是与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走、跑、跳、掷等,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基本的形式)、具有广泛性(除接力跑外,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参加比赛)、简易可行(没有条件限制,可在简易的场地举行)、促进身心健康(对人们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机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一运动技能项目十分适合在学校开展,并始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保持着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田径技能的训练呢?

以快速跑为例,笔者认为,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6~8人为一组,对中等速度的匀速跑进行练习,距离为40米,给学生规定好练习的次数,练完之后,由我们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准备姿势的听突发信号的起动练习,从而训练学生的灵敏度,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拟定好田径训练计划,如时间规定在周一到周五。周一的训练强度为一般,主要对学生进行恢复体力的训练,剩下时间则逐渐将训练强度增强,并注重对技术和专项素质进行培养和训练。然后,再利用一周时间,进行中等强度的训练,使学生的练习次数降低,消除学生的疲劳感,接着,挑选一个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比赛,通过比赛及时查漏补缺,改进训练方法。

二、篮球技能的训练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的球类运动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奋力拼搏精神。”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十分关注篮球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之情。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篮球技能的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让学生玩篮球游戏,做篮球操,以此激发他们对篮球的兴趣,使他们熟悉球性;其次,进行运球训练。运球是篮球技能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对学生进行运球技术的训练时,我们可以先对运球的手法进行教学,而后安排运球练习;再次,对学生进行传、接球训练。在这部分训练中,我们要要求学生注意球的飞行路线和落点,并教授给他们传、接球的手法,然后通过不断的锻炼提高他们传、接球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教授学生投篮、移动技术的技能,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把篮球基本功打好,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

三、韵律操技能的训练

韵律操,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难点之一。因为小学阶段学生自控力差、注意力不稳定,而且好动,传统的教师在队前做,学生在身后学的教学方法,既显得枯燥无趣,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如后排学生视野狭窄,对教师所做的动作观察不仔细,韵律操的教学效果一直处于高付出、低成效的状态。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韵律操的教学方进行创新和改变,以培养学生的韵律操技能。

比如,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排成正方形方阵,自己站在中间的教学方式。首先,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的方式不同,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后排学生的视线不会再受阻,对于教师所做的动作都能进行清晰、完整的观察。再次,这种方式教师的方位可以随时调动,学生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对韵律操的动作技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另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轮流来表演我们所教的韵律操,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学生韵律操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学生也能由始至终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小学体育所包含的技能有很多,本文只对其中三个比较典型的体育技能训练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广大小学体育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身体练习的各种活动的运动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并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业余训练;训练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要注重业余训练的开展。小学体育的业余训练有着浓厚的特色,主要源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其心肺功能与骨骼构造等都与成人不同。因而,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成人教育不同。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接受力与教师对运动方法的可操作力,并参考文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资料,对竞技类运动加以修改,将其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去。

一、小学体育业余训练应变样化

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小学体育的业余训练能够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心理素质,锻炼学生意志,有着重要意义。业余训练有着自身优势,它的形式多样,难度易于控制,有着基础性与业余性的特色。

1.训练方式多样化。这一特征仍是源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大多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难集中注意力,参与训练时的投入程度与其对训练感兴趣的程度成正比。故而,业余训练需要选取多种训练形式和训练方法,增强自身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训练时间课余化。业余训练,顾名思义,即为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的训练,这样安排是为避免体育训练干扰到文化知识学习。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生,故而,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学校也应重视体育教学,加强业余训练。

3.运动形式基础化。小学体育的课余训练选取的运动种类与形式有着基础性的特点。由于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侧重于基础训练,注重基础性的技术训练与全面性的体能锻炼。

二、如何进行小学体育业余训练

1.业余训练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业余训练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①运动量的适度原则。运动量指进行体育锻炼时,机体承受的运动负荷。运动量的适度原则要求在开展小学体育业余训练时充分研究孩子的体质,选取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等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训练形式。②全方位身体锻炼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业余训练做到:锻炼学生身体各个系统与器官的功能;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③积累性原则。业余训练不能一蹴而就,其效果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对训练节奏的把握,对运动量的估算,对学生差异性的了解,对整体训练内容的平衡。训练效果要达成不间断的积累,就必须持续进行。在实地训练中,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并合理间隔训练,但要保证整体训练的持续性,优化课内与课余教学的内容。

2.开展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的措施。

第3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实施的,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拓展训练通过一定的体育项目活动,给予学生一种全新的生命运动体验,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检讨、自我总结。拓展训练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对学生质疑、析疑和解疑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拓展训练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拓展训练是对体育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在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比较普遍,并规定在其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很多高校、职业院校、初高中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拓展训练,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引人,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信心,提高战胜困难的毅力,拓展训练的参与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弥补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拓展训练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体操、队列练习和学校自编操,这些内容安全性相对较高,方便开展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倾向于这些教学内容。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一些刺激性、趣味性较高的体育项目,由于当前这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相对较低,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现有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小学生普遍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喜欢一些趣味性较高的项目。如何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

3.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多是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教师纠错的练习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完善教学方法,也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进行的。

四、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1.学校领导重视拓展训练,便于开展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的认知,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体育游戏,他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一种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拓展训练的内涵,真正掌握拓展训练的意义,为拓展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2.合理选择拓展训练内容

拓展训练内容较多,有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途跋涉、野外定向、伞翼滑翔、野外生存等野外项目;场地项目包括信任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这些项目有些适合开展教学,有些不适合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项目进行研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项目的选择要以安全性为前提,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项目的选择要难度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项目难度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情绪。

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应该多途径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在拓展训练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指导技巧与指导经验推动拓展训练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运动体验,有利于师生站在统一角度、同一立场,实现心理共融,使学生放下心中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拓展训练中,提高拓展训练效率,同时也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开展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具有极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技巧与经验,故多途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很重要。

第4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积极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基础教育要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义务教育小学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明确规定,体育教学不但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还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获得活动健康、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精心设计训练项目,引入拓展训练,符合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往往只是单纯的体育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不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教学组织、内容和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可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体育教学模式,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随着社会发展,小学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生存空间狭小、学习压力大、心理素质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突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动态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不断提高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养成顽强的拼搏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拓展训练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而开展的系列认知、情感、意志和交往等体验活动,其具有挑战自我、增强合作、自我教育等特点。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磨炼意志,战胜困难,以及培养协作合作精神。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先进地区,不少小学已对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作了很好的探索。如江苏南通的通州小学以生活常见的泡沫板作为游戏器材,拓展了以“跳”为主的游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开发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再如如皋市安定小学以学生的“玩”为切入点,把“飞镖”这一运动素材,与运动技能进行整合,制定了飞镖侠拓展训练项目,丰富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科学设置拓展训练项目,使之成为体育教学课程的拓展和有益延伸,这已成为一种小学体育改革的新趋势。在体育教学中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可采取以下的方式方法:

(一)通过对教学教材内容的创新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可根据球类运动特点,结合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规律,对球类运动与游戏相结合进行拓展,如根据篮球特点,可自创篮球操等趣味玩法;再如对乒乓球,也可设计“地面式乒乓球”玩法。创新教学教材内容,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变纯粹的技术练习为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体育教学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性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增强参与锻炼的热情。

(二)通过对民间运动项目的改进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如跳绳是民间一种娱乐项目,器械简单,可锻炼人的弹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发力,是一项适合大众的体育健身运动。可借鉴这一民间活动项目,改进练习的方法形式,发挥跳绳中跳高、练素质等潜在功能,对学生进行拓展动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促进学生顽强意志的养成。也可根据当地的一些传统民间运动项目,通过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设计成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进行拓展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通过对常见体育游戏的拓展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如对常见的拔河游戏,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角力竞技,拓展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运动项目的情感价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可以跳跃游戏作为拓展的切入点,设计出袋鼠跳、多人链接跳、连续跳过障碍等系列拓展训练项目,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快乐,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小学体育拓展训练形式方法还有很多,这就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勤于思考,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三、小学体育教学的拓展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这是一个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其目的就是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以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结合学生身体、心理特点设置拓展训练项目。拓展训练不能脱离学生成长规律,盲目追求创新,要根据学生身体、心理状况确定承受的强度来进行训练。拓展训练的难度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训练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开展拓展训练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小学生的身体、心理正处于成长时期,生活、人生经验不足,因此开展拓展训练,要选择安全的地点和训练内容,严格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认真讲解训练的要点,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做足保护措施,以防万一。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好地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完善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常会丽等.学校体育拓展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5.

第5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中长跑训练 身体素质

中长跑训练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通过各种训练方法、手段综合学生各方面进行训练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中长跑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训练、勇于进取的精神,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由于中长跑的生理负荷较大,动作单调枯燥,练习中参与者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对此毫无兴趣。而且目前小学生都生长在独生家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导致长期以来中长跑训练项目的开展受到各方面阻碍。调查资料显示:在小学体育教学项目中,60%的学生更喜欢球类项目,而喜欢田径项目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3%,中长跑训练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最难以开展的项目。如何开展中长跑训练项目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练习中长跑的兴趣

中长跑训练简单机械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现在的小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中长跑训练不感兴趣,使中长跑训练开展难度增大。培养学生中长跑训练兴趣,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中长跑训练,培养学生对中长跑训练的兴趣,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中长跑训练活动。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组织学生越野跑

教师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越野跑训练,大自然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路线唯一不重复,学生可以在训练中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运动速度,改变以往机械枯燥的操场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感和提高训练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运用游戏跑形式进行教学训练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凡是与游戏有关的事物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场跑训练与游戏结合,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例如:采用穿插跑、蛇形跑的方法练习中长跑;在跑道上放上跳绳,要求学生每跑一圈必须有半圈是以跳绳跑方法练习中长跑等。

3.接力跑

接力跑是中长跑训练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学中教师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不仅能提高学生运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观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跑的过程中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劳累感早已抛到脑后,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

二、中长跑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运动的根本属性和特点

传统概念里中长跑训练是一项耐久力运动,但在当前中长跑比赛中,从根本上说是耐力和速度较量。而在当前小学生中长跑训练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耐久度,忽略对学生速度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在日常训练中只是简单记录总的训练时间,甚至很少计时,忽略单位段落负荷时间。在这样训练状态下,由于没有很好的速度感,学生往往会盲目改变训练速度,且受体能影响被动调整运动节奏,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2.创新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在以往中长跑训练中,一味注重学生的跑,而忽视教学方式创新,使中长跑训练成为单纯的跑步课,严重违背新课改理念对小学体育的要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以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训练目标方面可以设计由小到大的方式,使其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层次,使学生在分层渐进中不断增强成功信念。如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匀速跑、定时定距跑、定时不定距跑、变换条件耐久跑、变换负荷练习跑和变换环境练习跑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成功信念不断增强,参加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事实证明,这种新颖的训练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又调动学生积极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良好心态

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能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心态,通过正面引导、侧面敲打和反面刺激等多种方式,培养、磨砺和锻铸运动员健康良好的心理意志,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

综上所述,中长跑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校;拓展训练;改革

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社会需要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今,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引进拓展训练等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改革,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融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自觉自主的进行体育学习。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1、什么是拓展训练

1.1、拓展训练的含义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一种通过场景模拟或者结合自然环境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体验式训练方法。教师在训练中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训练内容进行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安排,实现学生的毅力、耐心、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提升。拓展训练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以学生的体验和想法为主,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自己的问题。

1.2、拓展训练的特性

第一,内容活动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锻炼体能和身体素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在拓展训练中,每项活动学生都需要较多的体力消耗,这样在增加学生体能储备的基础上,又加深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团队联系等,训练流程清晰,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训练;第二,较强难度性。在拓展训练中,存在着较难的训练科目,他们是为身体和心理素质适应的学生而设置。例如,水下拓展训练,适合熟练掌握游泳技能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身体潜力和极限能力,让他们突破自己,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解自身的水平;第三,团队合作性。在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一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训练,以团队为单位,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四,强烈的收获感。因为拓展训练是设置模拟场景进行教学,课程内容丰富,难度各异,学生在完成拓展训练时,会有强烈的收获感和成就感,提升教学体验;第五,独立自主性。教师在布置拓展训练完成后,会提前告知学生训练流程和规则,在训练中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自己在训练中摸索和思考,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

1.3、拓展训练的形式

各个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形式不同,但大多都是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训练。一般的拓展训练有:信任背摔、模拟沙盘、定向寻宝和武装越野等项目,都是增强学生体育素质而设置。高校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相结合之后,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为教学增添了娱乐性、协调性等新的活力。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运用拓展训练模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训练,学生在训练时和教师、组长交流,适时调整训练内容,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出来,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虽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模式还不够系统和健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发展中,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如今,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需要更多的体育人才进行体育事业的建设,因此,高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为社会服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当中,教学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疏忽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我国区域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因此,体育教学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教学质量不高。

2.2、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学类型大致分为球类教学和田径教学,这是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教学方式。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技巧性要求太高,体能储备跟不上训练;对于专业体育学生来说,课程单一,学生缺少训练动力和热情。一方面,教学时间较少,一般是一周一次或者一周两次,教学缺少连续性和完整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学条件较差,体育设施少,场地小,学生伸展不开,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训练。

2.3、体育赛事活动少

高校在体育教学时,会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如运动会),部分高校只一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就不开展其他体育活动,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少,不能将所学的体育技能和知识进行实践应用,造成学生“学完就忘”的问题,没有办法熟练掌握体育技能和专业技巧,使得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3、拓展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3.1、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之后,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只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错误观念。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后,对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平衡教育,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占据主动位置,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高校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其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是体育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理念,拓展训练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智磨炼,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3.2、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在文章前部分我们提到过,拓展训练基本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开展,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团队精神为支撑,彼此合作交流,完成训练任务。在这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激发了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集体凝聚力和合作能力。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完善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结构,创新了教学方法,对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3.3、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改逐渐落实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也变得明确。第一,增强学生的身体锻炼,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更加适应;第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健全人格、心理承受力、精神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通过拓展训练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训练中身体和大脑同时运动,用实践来践行心理成长,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精神品质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好基石。

3.4、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教育,教师不再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在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训练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选择训练内容,以学生的喜好和特长为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再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授。例如,在班级设立拓展训练小组,在课前由小组成员征集学生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拓展训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小组成员做记录,并把学生体验和感受汇总,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把问题记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解答。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和兴趣,班级内形成良性竞争,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

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融合拓展训练的具体措施

4.1、运用拓展训练思维,定制合理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时,要运用拓展训练的思维和理念进行实施。在运用拓展训练思维时,不能只看表面,而不进行深入探究,它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模式,必须领会它的理念和思维,才能进行体育教学。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高校学生的质量有着联系。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融合拓展训练的思维和理念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现教学目的的达成。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体能训练为主”的教学目标,开辟新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团队能力。如今高校学生学习知识范围广,个性鲜明,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愿意参与各项活动。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时要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素质发展,加强自身的教育水平,将拓展训练应用的更加科学、合适;学生在拓展训练时,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勇敢面对自身的短板进行克服训练,增加大学生活的丰富性。

4.2、设置符合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

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要对之前的体育课程进行更新,让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举例,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是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能训练相结合,而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素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时,必须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进行基础的体能训练时,加入娱乐性的活动和幽默教学语言,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也磨炼了精神品质。

4.3、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设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评价,教师在过程中对学生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加入班级集体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这样的评价体系,拉近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教师,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教师要让学生注重评价的过程,告知学生评价结果是次要的,尊重学生的课堂成果,让教学评价更加公正公开。

第7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体育教学实践;身体机能;协调能力;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32-0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物质丰裕,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很多青少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比如饮食过于随意造成肥胖的问题,比如因为长时间和电子产品打交道导致视力下降的问题,又比如因为快餐化饮食过多而户外运动过少造成营养不均衡、身体体质差、免疫系统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长远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文章就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完善体育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体能水平。

一、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

1.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体能训练

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及其家庭环境的因素,会在身体机能和身体体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体能状况差异更大。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以达到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目的。分组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有效开展分组教学呢?第一,针对身体素质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喜欢运动或经常参与运动类活动,在运动中展示自我。因此,结合这部分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训练中适当增加运动难度和强度,提高运动标准和要求。这一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鼓励他们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促使他们实现更高的目标。第二,针对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这类学生对于体育技能训练既不过于热心,也不过于拒绝,所以,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的训练,以保证他们的基础能力达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训练。这一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在原有水平上更上一个层次。第三,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对体育机能训练不感兴趣,从而缺乏主动参与训练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机能训练中应该对这类学生降低训练难度,从基本训练内容着手,保证他们的基础训练达标,并在一点一滴中引导学生进步。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以鼓励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并逐渐培养体育训练的兴趣。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为以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2. 开展基础体能训练的方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体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这种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体素质等。因此,有效开展基础体能训练至关重要。基础体能训练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平衡训练等。力量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四肢力量进行强化锻炼,上肢一般是通过俯卧撑进行练习,下肢一般是鸭步行走和踮脚跳相配合。耐力训练主要是通过跑步,特别是长跑的形式进行训练。另外,耐力训练还可以通过远足或快走的方式进行。柔韧性训练主要通过四肢拉伸、压腿、下腰、单杠悬垂等方式进行。平衡训练则主要通过动态平衡和单脚平衡等两种方式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身体骨骼十分柔韧,因此,通过这些基础体能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可以为学生以后的黄金发育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冬季体能训练需注意的事项

冬季体育训练需要体育教师特别注意,因为冬季气温低,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再加上冬季会造成人体肌肉和皮肤的收缩,使得人体骨骼和韧带等部位比平时更脆弱,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韧带拉伤或受冻伤寒等现象。所以,冬季体育训练需要教师结合气温、天气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安排。同时,开展冬季体能训练时,教师要做足事前准备工作,保证充足的热身时间,让学生的身体器官能够适应冬季的寒冷,特别是肌肉及骨骼的嵘碓硕必不可少。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训练强度,尽可能使学生的运动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次之内,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二、完善体育教学的方法

1.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首先需师生之间融洽相处。师生之间融洽相处可以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进而形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紧跟老师的步伐进行指定训练,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做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设计,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重点工作内容。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通过一些疑问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或者采用小组合作式、鼓励式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式训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训练进行积极联系和交流。合作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能力小组、兴趣小组等。最后,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训练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进步的肯定和关注,进而产生更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层级的评估体系,比如对不同体能的学生进行分类评估。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要适度提高评价标准,比如在他们现有的能力上鼓励他们强化训练。而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达到符合标准的水平,并鼓励他们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己。

2. 明确体能训练的内容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体育训练的作用十分关键。因此,让学生明白体能训练的意义十分重要,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通过体能训练,学生的身体器官可以健康发育,也有助于促进骨骼、关节、肌肉等的生长。这种外在的健康,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明确体能训练的内容,对学生积极开展体能训练。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心肺耐力。学生采用有效的锻炼心肺的方法进行锻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常见的增强心肺耐力的运动是长跑,但学生普遍对长跑不感兴趣,甚至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长跑对于锻炼意志力及增强心肺耐力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远足、快走等方式让学生进行锻炼,从而增强运动的多样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训练的度,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因为训练过度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其次,要锻炼学生的肌肉耐力、力量及爆发力。肌肉耐力、力量及爆发力这三者之间既有差异也有联系,这三者的训练方式没有什么差异,主要的区别是对于抗阻力训练的频度和强度。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有效地开展区别性的锻炼。最后,要训练学生的柔韧性。柔韧性的训练需要在强度上进行把控,还应该针对特定的关节进行训练。在柔韧性训练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学生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并注意在训练前进行嵘恚把控好训练的频度和时间。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身体、协调学生身体机能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毅力、磨炼自身的意志。并且,体能训练活动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培养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小学生的体能训练,通过积极研究体育训练方式,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最终达到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和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霞.让体育课真正姓“体”――也谈小学体育课如何进行体能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2(03).

第8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拓展训练走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对中小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本文从拓展训练的教育意义,拓展训练应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为切入点,将拓展训练融入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引入拓展训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对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将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拓展训练;中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拓展训练已经走进了大学体育课堂,但在中小学体育领域中,由于受到经济、意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拓展训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相当的少。很多中小学校,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体育素质和建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导致目前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拓展训练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必走之路,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需要。

1拓展训练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的商船在海上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海员伤亡特别大。哲学家库尔特•汉恩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年轻力壮的年轻人,而是年龄相对比较长、生活阅历比较丰富、求生的意志比较强、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他发现了这些特点之后,与好友劳伦斯在阿波德威(音译)岛上建立了一所海员训练学校,来训练年轻的海员,这样的拓展训练成为拓展训练最早的雏形。二战结束之后,这种具有独特创意的特殊训练方式也逐渐得到了推广。延伸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及培训中。当然,现代意义的拓展训练,是指通过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团队或个人经历一系列的活动,以达到增进团队精神或战胜自我的目的。对于团队凝聚力的增强,有重要意义。

2拓展训练的教育意义

拓展训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专门设计的个人挑战类、沟通类、团队类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体验式教育课程。拓展训练课程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拓展训练选择性进入中小学体育课不仅是丰富和改善体育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理念上的创新。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资源的融合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3拓展训练应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3.1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改革是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谈的问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强调教师的主体教学地位转移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说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体验式的、探究式的。拓展训练应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也是对体育教学的创新。

3.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要求的需要

体育与建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了注重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外,更加注重学生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拓展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挖掘个人潜力,促进身心健康,培养个人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这点来看,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社会适应目标是非常吻合的,与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也是非常一致的。

4拓展训练应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案例

笔者学习了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尝试性地将拓展训练的项目融入自己的体育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尽管在某些练习中配合还不够理想,还存在着由于心理原因而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恐惧、害羞等现象,但在老师与同学的鼓励之下,都获得了成功,并在成功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拓展训练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可行的。案例:信任背摔方法:参加实施的队员,两手反交叉握拢弯曲贴紧自胸前,两脚并拢,全身绷紧成一体;后倒时,头部内扣,身体不能弯曲,两手不得向外打开,参加保护的队员,两腿成弓步且相互抵紧,两手搭于对方肩上,掌心向上,上体和头部尽量后仰,当实施队员倒落时,全身协力将实施队员平稳接住。场地:大多数中学没有背摔台,可以利用学校的主席台,台高80厘米左右,台下铺体操垫。目的:营造信任环境,建立换位思考的意识,通过身体接触实现情感的沟通,培育一种责任,建立信任与被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

5拓展训练应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拓展训练的项目很丰富,体育教师要依据项目的特点与相关中小学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适合在学校开展的相关拓展训练项目。要有系统性和针对性,进入体育课的这些相关拓展项目必须要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校内体育资源,开发拓展训练的相配套的系列教材。教学时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以实践训练为主,做好各项安全预防措施,力争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拓展训练融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已成必然。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学习,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将拓展训练项目和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让体育课达到有趣与有效的结合,达成教学目标,创设高效体育课堂,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赵庆文 赵雪芳 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杰.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76.

[2]顾洪伟,黄玉涛.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3).

第9篇: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范文

本文试从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关系、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关系及课余体育训练价值展开分析研究。

1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它工作对象是少数具有运动特长或运动天赋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采用竞技训练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水平,对这些学生实施“精英教育”。长期以来体育界把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与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联系在一起;然而普通大、中、小学学校真能成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吗?它在实现学校这一目标有多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探讨。虽然,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1],但启蒙不等于培养。课余体育训练只是为竞技人才的选拔提供一个选拔的平台的功能,我国竞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并没有真正把普通中、小学作为它的组成部分,只是把普通中、小学学生作为它的选材基地。一旦发现可造之才就会使其脱离中小学的课余训练而纳入各级的体育运动学校、各级专业运动队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如果要说课余体育训练真的具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功能的话,也仅存在于国家布点于个别大、中、小学学校的体育训练基地,极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真以为各级专业运动队输送多少人才来评价课余体育训练的成绩的话,绝大部分的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是失败的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一事无成的。由于现行的竞技体育开始走“体教结合”之路,普通大中、小学更多担负的是此类运动员学生文化学习,而不是竞技能力的打造。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运动学校、各级专业运动队队员身份外,还具有挂靠所在大、中、小学学生的身份。当然他们亦有资格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校外各类的比赛,并轻易地取得出色的竞技成绩,为校争光。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并不是所在普通中小学培养出来的,而是由体育运动学校或各级高水平专业运动队所培养出来的。从某一角度来说,他们有充当“”,学校有“请枪”的嫌疑。若普通大、中、小学通过他们获得的荣誉鼓叫自己的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出色;或这类运动员身份的学生在国内外大赛披金戴银,学校而利用媒体大肆宣传自己为国家竞技体育作出极大的贡献;此中给人以自欺欺人、欺世盗名之意。

2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课余体育训练对学生来说不具普遍性,其面对的是少数具有运动特长与天赋的学生,属于高层次的体育教育;其要实现的是学校体育总目标之一的“提高少数学生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1]。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学生整体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对整个学校体育任务完成、目标的实现远次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论文怎么写论文格式模板。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更多是基于学校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学校体育的需要,表现出极强的工具性、手段性。

3课余体育训练价值分析

从理论上讲,课余体育训练较之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其不应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可在现实的工作中,因其能成为学校的“面子”工程和“功利”的争逐场,很多学校对课余训练过分厚爱,很多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以课余训练为主,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为次。这种本末倒置“错位”现象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学校目前是要据课余训练的需要配备所需专项特长师资,而不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使得不少学校的师资配备不合理,制约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很多学校为了参加校外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荣誉而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体育经费用于竞赛,使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缺粮”。学校之所以如此重视课余训练,是为了在校外各级体育竞赛中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而这些都是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3.1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

各级校际间的官方比赛它能为各个学校提供一个展现体育水平的舞台。各学校都想在此舞台上披金戴银打败对手塑造一个体育强校的形象,并借此宣传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高的竞技水平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3.2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彰显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对外窗口,很多学校都试图通过这个窗口让兄弟学校和体育主管部门借此窥探到本校体育工作的成绩。虽然课余训练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但是,很多学校都想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竞赛成绩并借此论“英雄”。这就使得很多学校偏离学校体育工作的轨道狠抓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以图彰显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就。

3.3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彰显“政绩”邀功论赏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当然是主管体育的学校领导和体育科组的工作职责,学校体育成绩当然亦成为学校领导其“政绩”的重要考评

摘要和较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受到校领导和相关人员重视“热棒”,把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心来抓的关键所在;使得学校体育在实践中不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方针”而是践行“功利”性的方针,扭曲学校体育三大部分的正常关系,这严重影响学校工作的健康、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