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精选(九篇)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第1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 风险 识别 防范 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潜伏于财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它是各种风险影响因素的统一集中表现。然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做不到从根本上消除,所以,只有采取有力措施,并在综合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掌握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从而在各种财务分析中,找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的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风险,另一种是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又往往是由经营风险所引起的,当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一旦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产生偏差时,就会造成一定的风险,进而转变为企业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偿债与盈利能力。因此,有效规避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实现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成为了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的一项着重要务。

一、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是有其内外部原因的,要想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的有机探索,首先就需要对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内部原因探析:

1.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套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需要实现各种财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进行,能够促进整个企业财务筹资、投资、运营活动的标准化。然而,一旦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漏洞,不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不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评价与考核活动的标准化,进而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若这种比例不合理就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过多,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债务。然而,如果企业的借入资金的比例过小,就会使企业的资金运营不足,也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3.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主要在于有关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预测的忽视,并对企业财务风险来临时其应对能力也较为不足,这种缺乏风险意识与对风险客观认识不全的财务人员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的不科学

收益的分配方式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因素,其收益分配方式不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会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判断。所以,一旦其收益分配方式不科学就会造成企业缺乏合理的内控制度,并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失调。

5.企业的投资决策不恰当

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若企业的投资决策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错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降低,所以,企业的投资决策不恰当也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外部风险分析:

正所谓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所以,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是具有一定外部条件,其主要的外部原因在于其所处的行业背景与经济环境。

1.行业背景影响

一个企业发展的行业背景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也是直接连接企业财务与宏观经济,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其发展方向与投资方向也是不同的,所以,其行业背景的优劣,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宏观经济条件与政策不乐观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也会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与政策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宏观经济环境运行不乐观,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企业投资于经营受到影响。而我国目前的经济经常也常常发生变化,且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当国家实施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利率水平就会提高,企业就会支付更多的利息,增加企业的负担,进而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如何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

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就需要密切注意企业的各种财务状况,关注企业的运行、决策,下面笔者就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详细分析。

1.持续下降的销售额

持续下降的销售额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较为显著的表现,也是较为容易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虽然大多数人会把下降的销售额仅仅看做销售额的问题,不会考虑其实财务问题的表现,但久而久之,长期的销售额就会使企业失去资金来源,降低盈利能力,甚至失去市场份额,最终企业的财务资源将会流失,进而产生财务风险危机。

2.企业的平均到账期延长

企业平均到账期的延长,也就意味着企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加,提升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以信用为基础的,发挥着促销的重要作用,但应收账款的增加,就会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虽然增加了利润,但企业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税款,从而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库存现金减少,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并出现 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企业的平均到账期延长也是有效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

3.依靠借债来维持经营

依靠借债来维持经营也是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所以,其识别方式就应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当负债了较大时,就应该合理的增加负债,从而增加流动资金,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从而降低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财务风险。而相反的,负债越大,其财务风险也就更大。其次,有效识别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也就是要对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进行合理衡量,从而在对企业现金流做出可靠估计的基础上,实现未来发展的合理规划。最后,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或者扩大经营是否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衡量,只有企业能够具有足够的未来发展的资金时,才能够有效规避与减少企业的财务危机。

4.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表现在企业流动资产的购置大多数由流动负债组成,而另一部分由长期负债集成,另外,其固定资产的组成为发部分长期负债与长期自有资金筹集,也就是说,自有资本全部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流动资产全部由流动负债来购置。所以,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时,就应该以其购置资产作为标准来进行有效识别。一旦企业财务有不良资产结构,或者出现自有资本比重加大、负债增加等情况时,也就说明了企业存在了潜在的财务危机。

5.存有货物积压的现象

当企业的货物积压增加时,就会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造成运营资金紧张,长期的货物积压,也会使存货价值贬值,失去原有价值,这种现象不仅会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还会浪费企业资源。所以,为了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就需要对企业的存货与销售比例进行考察,从而通过这种不合理的比例,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

6.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当企业的利润下降时,也就说明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销售份额降低,竞争力下降,进而企业的资本也就减少。资本减少了,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未来的长远发展,最终恶性循环。所以,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也是有效识别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有机识别方式。

三、推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探析

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健康运营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减小或规避财务风险重要途径,所以,为了推进企业未来发展,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就需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风险分析,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1.风险控制

控制风险是防范与治理财务风险的核心工作,也是有效回避风险、接受风险与分散风险的有效策略。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从筹集资金开始的,然而,在市场环境下,筹资获得的使用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控制风险,就应该在纳税与利润分配之后,再进行投资,并实现企业负债规模的有效控制。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就需要在选择投资时,应该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的观念,本着降低风险,追求投资的收益性与稳健性选择投资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投资平衡。再次,对于收益风险的控制,就应该综合把握收益与分配股息,有机平衡两者之间的所占比例,加强收益性风险的监测。最后,对于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就应该注重现金流出的比例,另外,还应该建立较为稳健的信用,评估客户的资信等级与偿还债务的能力,并在控制应收账款比例的基础上,有效健全销售权责制度,从而在制度的规范化,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2.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就是指企业在面临或者预测即将面临财务风险时,对可能造成风险概率较大的方案主动放弃,从而以实现风险回避的目的。这也是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就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判断,对于企业来讲,就需要对企业本身与业务相关的财务能力进行判定,然后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详细、准确把握,之后再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审核,一旦发现有造成财务风险的几率较大的项目,就应该主动选择放弃,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风险的规避了。

3.风险预防

所谓风险预防,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实现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的目的。所以,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有效控制,就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风险预防措施。

首先,优化企业财务组织结构。由于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组织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组织,所以,在实行风险预防措施时,仅仅只按照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预测,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测出现漏洞、权责不明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根据有效分工原理,实现企业财务组织模式的优化。

其次,加强企业资金运行制度建设。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且发展不成熟,所以,企业的资金运营制也就没有形成一个完善财务运营管理制度模式。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需要对其各种业务行为进行规范,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管理,明确合理的资金管理运行制度,从而实现财务运营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

最后,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实现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与评估是预防财务风险的关键手段,所以,当企业在进行方案的选择与评估时,就需要能够在高综合素质的员工带领下,在财务业务的实际工作中,提升有关人员对风险的评估鉴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种财务制度的有效管理。因此,实现企业财务方案的有效选择与评估,也是实现风险预防的重要方式。

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分为两种形式:主动风险自留、被动风险自留,它是源于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承担。但大多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领导都是被动的风险承担者,所以,为了能够在风险中实现收益,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合理的采取措施实现风险自留。因此,一方面就应该做好有关财务运营的业务安排,选择一些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进行自留,并在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计提一部分资金预留,从而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损失准备相关处理资金。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损失基金,这样以便于在面临风险之时能够对企业造成冲击的事故进行缓冲。从而在这样两种措施的防范下,以便于能够在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自留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运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5.风险转移

所谓风险转移,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后,企业在无法预防与规避风险,并无力承受时,就需要让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风险进行转移。一般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险,另一种是选择有效担保人。保险是企业在资金运行业务过程中实现风险转移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所以,企业就需要对各种资金、资产与财务方案建立与之相连的保险业务。另外,企业为了能够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就需要在融资过程中加入一些风险转移、责任要求,并让融资企业成为业务担保人,从而能够承担某些情况下的还贷责任,进而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总而言之,企业的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虽然我国的风险防范与预测能力比较弱,且整个行业宏观经济环境也具有不稳定性,但只有能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方案选择的过程中,端正态度,深化风险认识,做好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就一定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推进企业向更广阔、更深化的空间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爱丽.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 财会研究. 2004(03)

[2] 李微微.略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3] 张瑞霞.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的着眼点分析[J].内蒙古财会. 2003(05)

第2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识别;南宁糖业

一、前言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预测和控制,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风险降至最低,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的实现得到保证。

本文将以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实例,通过对其2006年和2007年两年年报的分析,展示怎样发现和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由负债筹资引起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财务信息可靠性等带来的其他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偿债风险。指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二是收益变动风险。指由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每股收益降低。

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低于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后,货币资金回收的时间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

收益分配风险即企业留存收益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比例分配方案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所产生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识别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

(一)从外部识别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企业外部可能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发生变动的风险,如从2007年开始上市公司必须实行新会计准则。

2.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不同的企业变化中经济风险。2007年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进而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3.竞争风险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一个重要因素。2005年和2006年国际国内的食糖价格飙升,几乎所有的制糖企业都扩大了生产规模,但从2007年开始,由于食糖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食糖消费的增长速度,导致食糖价格跌幅明显,成交缩量现货压力大。

(二)从企业内部识别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控的,在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时,只能敏感地捕捉和迅速地适应。因此企业更应从内部的可控因素考虑。

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应用报表分析、指标分析两种方法。

1.报表分析法

报表分析法是根据一定标准,通过企业各类报表资料对其财务风险进行搜索、寻找、辨别的分析方法。

根据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06年及2007年的年报进行分析。

从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企业在07年年末留存了大量现金。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应考虑是收债政策的变化引起的,还是其他的。未来一年有大量的借款需要偿还,并且07年筹资中的借款也主要来自于短期借款,短期偿债压力大,这也正与期末留有大量现金相符。年内股本没有重大变化,资本公积明显增加。南宁糖业应注意短期偿债压力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从利润表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成本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的比率快,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加的比率均在65%以上,导致营业利润减少了将近40%,应检查企业的日常运营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有所下降,如果是,再进一步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其实这和07年国内市场变化有关,市场供应量大于消费量,而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食糖的生产成本并没有随着售价的下跌而降低,反而是居高不下,这就给南宁糖业带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从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都能产生现金净流入,财务状况较稳定。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扩大中长期投资,短期内出现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是较正常的状况,但要注意投资规模和长短期投资的合理搭配。

2.指标分析法

指标分析法指根据企业财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资料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数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数值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从分析的结果中寻找、识别和发现风险的技术方法。

我通过对南宁糖业的一些主要指标来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通过计算并比较南宁糖业06、07年的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度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可知其的营运资本为负数,表明财务状况不稳定,即有部分长期资产是有流动负债提供资金来源的,营运资本已经失去了成为流动负债的“缓冲垫”的作用,偿债所需现金不足,必须设法另外筹资。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以看出2007年底的短期偿债能力较2006年底有所好转,但现金比率却在下降,说明流动资产中存货仍占有大量比例,由于存货变现能力较弱,故短期偿债能力实际并没有好转,现金流量比率的下降就能说明这点。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通过计算并比较两年的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长期资本负债率、现金流量债务比,知其所有指标均在下降,尤其是长期资本负债率,说明南糖的长期负债锐减,但从资产负债率的比率可以看出还在正常范围内,企业可能是在利用财务杠杆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尽管如此,还是应关注资本结构的变化,以防发生财务风险。

资产管理分析:通过计算知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周转率均在下降,表明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在下降。

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对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的计算,知南糖的盈利能力下降得比较明显,但结合2007年的行业情况来分析,由于之前的扩张和整个行业的供大于求等因素,这也是正常的。

四、总述南糖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后由于产生经济损失不能收回投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投资活动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不断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使制糖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上升,同时由于购置固定资产而增加的银行借款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体风险很高。又因食糖价格飙高所持续的时间不长及通货膨胀等因素,食糖的生产成本并没有随着售价的下跌而降低,反而是居高不下,这就给广西的制糖企业带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二)筹资风险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命脉,企业无论是正常运营或是扩大规模都需要从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从南糖的资金结构来看,负债资金占的比重较大,负债率为60%左右。再从负债资金来看,整个负债资金中向银行借入的短期借款所占的比重比较高。由此可以表明,银行利率的变动及金融市场的变动将会对南糖的资金筹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资本结构不合理

南糖的资本结构不合理,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与短期负债的比重严重失调,有相当一部分的非流动资产是用流动负债筹资购置的。流动负债过多,容易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可能,从而出现财务危机。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正常的资金运用应该是用流动负债来购置流动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应该用自有资金或是长期负债来购置。但由于南糖资本结构不合理,加上企业加速扩张,大量购置固定资产,出现了用流动负债购置非流动资产的情况,引起并加大了财务风险。

(四)资金回收的问题

应收账款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应收账款又是一把双刃剑。南糖应该充分的意识到其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从2005年至2007年南糖的销售情况看,2007年广西食糖的销售率有所下降,存货率上升,存货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回流障碍,进而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现金流,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北京市海淀区阜城路28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王承斌.浅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当代经济,2008,9

[3]祝彦鸿.财务风险的机理分析及应对.现代商业,2008,29

第3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关键词:兼并收购;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因素;评估识别

对于公司兼并收购的发展历史与现存特征可以理解为:在20世纪末期,世界范围内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公司兼并收购浪潮,其产生原因包括世界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融合,出现了跨国公司和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寡头,在一定地域内形成寡头垄断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公司兼并收购的速度加快。我国在该阶段的市场特征为,21世纪初期,我国成功申请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经济市场的大门向国外公司和投资者敞开,随着国际公司入驻我国,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紧张、白炙化,产生了大规模的兼并收购热潮,但其过程中存在很多兼并收购程序不当、结果差强人意的案例,因此应当引起国内公司的注意。

一、我公司兼并收购过程中的问题与风险因素

由于我国兼并收购的主体与对象是公司和公司所有权、经营权--通过收购其他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优势资源整合、重组,但其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风险因素、加强财务分析与管理,避免为了实现兼并收购而进行投融资活动的财务风险。因为,公司在实施兼并收购过程中,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收购资金,要向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融资贷款,从而导致经济成本的升高,如果不能对风险因素加强管理,将导致公司背负巨额不良资产、资金流通等严重财务问题,增加公司的经营负担。所以,公司兼并收购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风险因素评估与控制。

一是,公司应当调整资金结构,降低经营风险。由于公司要开展兼并收购,因此如何将其他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本公司融合起来,将公司自有资金与不良债务结合起来,成为我国公司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整公司资金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实现预期经济收益与目标,成为我国公司在兼并收购运作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的问题。

二是,业绩水平波动产生的风险。业绩波动既包括税息前利润的变化水平,又包括单股收益的波动情况。第一,企业主营业务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到并购的影响,如果影响过大,税息前利润就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借贷融资具有一定的财务杠杆作用,受到此作用的影响,税息前利润的变化会导致单股受益发生波动,波动的幅度要比税息前波动更加激烈,这种情况,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最终导致破产的概率较大,最可怕的是在这期间企业的信誉受到极大的挑战,如果被认为债务违约,企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打击。

三是,流动性风险。此类风险指的是很多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之后,债务压力过大,短期内资金缺乏,对主营业务的支付造成影响。如果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现金支付,那么出现流动性风险几率较大。首先,很多企业在并购之前对自身的融资能力估计较高,实际并购中并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支撑完成并购,这样资金流动比率大幅度降低,严重阻碍了并购企业短期内的债务偿还能力;其次,并购一方自身无论是从资金还是资源,各方面消耗巨大,大量的消耗导致企业的应变能力降低,如果适时国内的经济形势有所变化,企业很难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给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四是,丧失投资机会的风险。企业并购首先是对各种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一般情况下并购企业也会背上巨大的债务,这些都导致企业在短期内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参与到大型项目中。但是市场是变化不定的,很多时候很多机遇都会在此时此刻出现,如果机遇出现在并购活动之后,企业没有能力在短期内进行融资,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参与到新项目中,只能对机遇望而却步,眼睁睁看到机遇溜走却无力抓住。上述四种并购风险告诉企业在并购之前一定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详细的甄别,对市场环境和未来几个月的经济走势进行预判,选择合适的并购时间进行并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开并购风险,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就如果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进行探究。

二、公司兼并收购运作中的财务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我国公司在从事兼并收购运作之前,应当加强财务风险鉴定、评估与应对策略,判断其中隐藏的风险因素有哪些、风险系数大小,总结兼并收购运作的结果与可行性。从部分公司的实践情况来看,在兼并收购项目开展之前,已经做好风险因素评估与鉴定,但是依然没有收获预期中的理想效果,其产生原因一方面原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务管理的重组与整合,应当与公司兼并收购同步开展。公司应当跟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出发,结合公司的现实发展需求与经济目标,找到适合公司兼并收购运作方式,确保并购活动满足公司发展需求,提升公司经济实力,拓展公司的运作规模。公司兼并收购不等同于简单的公司合并,应当将被收购方合理纳入公司原有的经营体制下,组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发挥收购方在经济实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为被收购方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在其原有基础上,增强劳动力生产率和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应当保证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二者的经营目标一致性,减少二者在公司文化、经营理念之间的差异,实现和谐、共同发展。

二是,公司兼并收购过程中,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重要关键作用,为公司的全部组织经营工作、生产活动提供全面指导,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劳动力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兼并收购过程中,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机制作为指导与协调,将导致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影响最终经济效益。

三、公司兼并收购中的财务整合管理策略

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移植式的财务整合管理策略。在该种财务整合管理策略中,收购方将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原样应用到被收购方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采用移植式的财务整合管理策略的被收购公司,通常存在原有财务管理秩序混乱、没有形成全面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机制等问题,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判断与评估能力较弱,可以使用收购方的财务管理机制,对兼并收购的风险因素进行管控与鉴别。现实情况中,一家公司可能同时收购多家公司,出于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机制考虑,将原有公司的财务管理机制复制下来,能够协调多方利益,加速财务整合。

二是,融合式的财务整合管理策略。部分公司采取了融合式的财务整合管理策略,主要是因为收购方与被收购方都拥有一套相对完整、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彼此参考与借鉴,既保留原有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势,又弥补其中不足与缺陷。

参考文献:

[1]孙盛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识别及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探讨[J].财会学习,2016,(10):14-15.

[2]张学林.企业并购业务中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2015,(32):156-157.

[3]邓永辉.探究水泥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J].会计师,2015,(08):19-20.

第4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一、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所谓财务风险,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企业资金其流动呈现出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在一定时期、范围内获得的财务成果和预期目标出现偏差,经营成果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通常,相比成熟企业而言,企业创办初期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是信用风险及筹资风险。此外,在创业企业经营过程中,也会因财务管理、市场等因素影响而带来其它财务风险。

(一)信用风险

创业企业面临资信等级不高,尤其是以大学生创业者。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新创企业面临很大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难以获得政府、银行及合作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等相关部门的认可与支持,很难得到政策资源及银行、投资机构的货款或投资。从内部来看,创业企业经验不足,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不完善,尤其是财务信息无法做到规范透明,资产单薄,导致资信等级不高,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二)筹资风险

对于初创业企业来讲,资金永远是一大难题。信用资质不够,无法通过债务或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方面:通过债务向银行融资一是手续复杂,申请困难;二是抵押类贷款条件是必需有房产等高价值抵押物。大学生刚刚创业,实力较弱,很难提供足够的抵押担保,得不到有效的抵押贷款;三是信用还没有有效建立,不能得到信用贷款;再加上经营风险,投资效果不好,金融机构和个人不敢轻易向大学生创业者放贷。在权益融资方面,创业初期企业还没有步入正轨,企业在设施设备、人工、市场开拓等需要大量的现金支出,企业财务方面可能比较紧张,留存收益、资本公积等不能转化为创业者日常生产经营或者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同时,由于大学生创业风险比较高,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参股入股,造成融资比较困难。

(三)创业资金结构风险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创业企业一般对现金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资信能力,另一方面增加融资成本,进而加大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成本与资金流动性风险

创业大学生群体中多没有系统学过财务方面的知识,在创业初期缺乏全盘成本意识及对成本的分析与控制能力,从而导致产品或服务成本过高,带来成本风险。同时,创业初期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的大量付出,现金回收的流量很小。创业初期的企业从产品服务的开发、整体设计与规划、生产、市场开拓等全部生产经营过程,都需要支付大量成本付出;且企业初期产品、服务尚处于开发推广阶段,不能立即被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小,企业的无法迅速获得现金流的回收,如果不能及时注入补充资金,很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境地。

二、创业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体系,提高融资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中了解一些必要的融资途径与融资知识,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体系,明确对于在创业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降低创业财务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十分重要。

在大学生创业的启动阶段,企业规模不大,发展不成熟,管理不完善,风险较大,供选择的融资方式并不多。

1.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种形式的创业基金。由于创业企业的资产规模有限,信用等级也无法评估,难以获得银行货款额度。但可利用国家为扶持自主创业的各种优惠鼓励政策。其中就融资方面,大学生可争取的资金来源之一就是各级政府部门或组织机构设立的创业基金。二是吸引风投基金。风投公司不仅可为新创企业注入资金,很多风险投资公司还会为新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等提供一定的咨询和帮助。但是,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有可行的创业项目,完美的创业计划,高素质的创业团队,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获得。

2.利用商业信用,适度负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节约现金流支出。如在进料时不用现款提货,争取更长的信用期限,在此期限相当于无息使用对方资金;在售卖商品或劳务时可用现金折扣的方式,可以吸引客户提前还款,加速资金的流入速度;以租赁形式获取开业所需的设备或其它固定资产。

3.股权融资。即通过设立股份的形式筹集资金。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在创业初期资金特别紧张,成立一个团结的团队,团队成员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股本,以分散风险。当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企业具有一定的信用基础和竞争实力后,且因业务进一步开展所需求资金数额也相对较大,因此,可以采用银行信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融资、员工融资等规范的多元化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在此阶段,因公司发展较启动阶段稳定,风险也相对变小,股权融资仍然是不错的融资方式,此阶段更容易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控制规划财务风险

调查表明,创业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已发展成熟的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存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创业大学生生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财务管理知识,即使是财务专业学生,也由于财务经验的缺失,难以充分意识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因此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控制规划财务风险对创业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财务是企业重要资源部门,财务管理人员财务专业技能不强,财务意识薄弱,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缺乏敏感性,就会增加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做好财务风险控制规划,做好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自我保险等风险管理控制规划;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于关键财务指标设定预警线并定期对其进行监控,及时评估和预测财务风险,有效识别企业财务状况,帮助创业者尽早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规避或化解财务风险。

(三)加强成本意识

大学生自主创业时有时会对成本考虑不全面,导致入不敷出。创业初期的主要成本通常包括设备采购、人员招聘、房屋租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等相关成本费用,这些成本费用有些是不可控成本,有些则是可以控制的成本。在创业初期控制好这些成本费用可以提升盈利能力。调查发现资金链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成本意识,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度调查,就大量采购,结果自然是材料或产品积压占用过多流动资金,过剩产能的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当期的成本,员工怠工会导致用工成本过高等等。

第5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关键词:海外并购 财务风险 识别 控制

引言

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快了向海外市场拓展的脚步,根据汤森路透的研究数据,2012年的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并购金额高达1542亿美元,并购数量为2492宗,创历史新高。在并购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从过去以石油矿产等资源性行业为主拓展到制造业、金融业等。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获得先进技术和资源,走向全球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由于涉及不同国家的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受各国投资环境、法律制度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其风险远远高于国内企业的并购。据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目前中国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三分之一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在海外并购的案例中,财务风险引发并购失败的情况比比皆是。 因此,如何识别和防范控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当前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海外并购的完整过程包括并购前战略决策、并购中交易实施和并购后营运整合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具有不同特征。

(一)并购前战略决策阶段财务风险

并购前的战略决策阶段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确定目标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可行性分析,并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对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并购交易的精髓,交易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双方认可的交易价格。所以,并购战略决策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如果评估价格过低,目标企业不会接受并购;如果评估价格过高,则会影响并购方未来的经营,给并购企业在债务偿还、经营成本以及收益方面带来压力。产生价值评估风险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信息不对称。在并购的前期,并购企业往往处于信息劣势,无法获取目标企业全部客观真实的资料。而目标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倾向于美化自身经营状况和相关财务信息,并购企业可能对目标企业真实财务状况、资产抵押担保、诉讼纷争、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以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未来盈利能力,一旦并购企业过高估计目标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就会产生付价过高的风险,使企业蒙受损失,从而导致价值评估风险。

第二,价值评估专业性不足。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的海外并购评估都是由企业自己完成或者主导完成,缺乏专业评估机构的介入和指导。由于并购企业缺乏专业的评估人才、科学的评估程序和方法,对海外的法律经济环境了解不够深入,而且企业在评估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受主观判断的影响,导致并购的评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缺陷,无法得出公正、客观的评估结果。

(二)并购交易实施阶段财务风险

企业海内外并购交易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是融资风险、外汇风险和支付风险。

1.融资风险。海外并购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并购企业需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并尽力降低融资成本。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来讲,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结构合理性风险。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预期收益会产生不同影响:内源融资可降低偿债压力,但过多的资金供给却可能消耗企业的现金流,影响企业未来发展能力,产生现金流风险;股权融资会产生股权稀释的风险;债务融资则可能会加大企业并购后的偿债风险。

2.外汇风险。海外并购是企业之间的跨国并购,由于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支付,所以不可避免会存在汇率风险问题,这是海外并购与国内并购不同的方面。当国际汇率发生波动时,目标企业的股票、债券的价值也随之发生波动,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会影响并购企业所支付的有效价格。同时,由于企业对中长期汇率变化的预测能力有限,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会产生影响,使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与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价值产生偏差,海外并购后的所有企业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面临着外汇风险。

3.支付风险。支付是海外并购实施阶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金收购、股票收购、承担债务及各种方式混合的支付。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多以现金支付为主,但现金支付对于收购企业而言是一项沉重的即时现金负担,使企业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此外,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税务准则都规定股票的出售是一项潜在的应税事件,股东售出股票实现资本利得的情况下必须交纳资本利得税,这使现金支付的税务风险大于其它支付方式。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出现,纯粹的现金支付越来越少,而代之以混合支付方式。企业应充分考虑未来企业的资金结构问题,选择更合理的支付方式。

(三)并购后营运整合阶段财务风险

营运整合阶段是动态的过程,企业要整合资源,进行生产运营,创造盈利,归还融资债务。由于对并购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存在主观估计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发生企业经营达不到预期盈利目标的情况,财务风险随之产生。整合阶段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成现金而导致的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由于并购需要高额的资金量,企业海外并购一般会采用一定比例的债务融资进行收购,如果是杠杆收购,则负债率可能会更高。这些负债要用收购后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来偿还,可是由于并购后企业的整合需要一个过程,其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企业的盈利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负债比例过高,企业产生现金流的能力不足,企业很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还债,引发债务危机。流动性风险还表现为企业由于缺乏流动资金而无法应付正常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开支,出现经营支付困难,如拖欠员工工资或不能及时供应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使企业陷入资金链的恶性循环中,产生致命的财务风险。

2.资本运营风险。在并购交易完成后的整合阶段,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所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本通过流动、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按照资本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但由于海外经济环境的不可确定性和企业内部财务运作能力的有限性,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有可能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从而产生资本运营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由以上分析可见,财务风险在并购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从价值评估到融资和支付再到并购后的整合,每个环节的财务活动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综合性的财务风险问题,并已成为阻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针对广泛和复杂的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对其加以防范和控制:

(一)有效利用中介机构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减少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事前知识的不对称性,即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真实信息的了解远远少于目标企业对其自身信息的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价值评估风险的重要因素。因而,企业并购前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对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经营管理状况、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进行详细地审查,以使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并购企业更好地对目标方进行评估定价,减少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尽职调查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运用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及经验来进行。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中,必须善于利用中介机构的服务与监督,对目标企业的市场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估价,以降低价值评估风险。

(二)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并合理安排融资结构,降低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并购资金的筹集和并购后的资本经营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要合理规划企业并购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既包括企业自由资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并购的融资决策中,过多依赖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对其它融资方式的探索还显不足。企业在制定并购融资决策时,一方面要考虑并购成本,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降低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要比较不同融资方式的利弊,根据企业未来现金流的状况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致力于研究如何丰富企业的融资方式,如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

(三)有效安排财务支付结构而实现并购支付方式多样化,减少企业并购支付风险

并购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额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的决策应考虑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企业预计的现金流等情况,对目标公司的支付采取现金、普通股、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及债务凭证等多种形式的混合型支付,并对各种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综合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企业并购外汇风险

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货币的支付或需求,汇率的变动可能会给并购企业造成损失。针对这种外汇风险,企业可以选择外汇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规避,例如基于时间因素的有远期外汇交易、远期结售汇、商品远期;基于汇率因素的有货币互换、利率互换。每种金融衍生产品及产品组合的利弊各不相同,给企业带来的预期影响也不同,因此在选择更为适合的产品时,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企业资金管理者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控制财务整合风险

并购后的整合是整个并购活动成败的关键,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不足,许多并购案例都是在整合阶段遭遇严峻的挑战甚至失败。在并购交易完成之后,并购企业正式开始介入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与中枢,它关系到并购战略意图能否贯彻以及并购目标能否实现。并购后首先要进行财务整合,实现并购双方财务管理一体化,将财务管理系统与运营管理系统以及绩效考评系统进行有效衔接,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确保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罗肇鸿.跨国并购:特点、影响和对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第6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财务风险;识别;控制

1.经济背景

2007年,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在2008年演化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对各行业都造成重创,也成为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尚未走出次贷危机阴影的世界经济在欧债危机更强劲的冲击下陷入了持续疲软的恶性循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周期进一步延长。

从目前情势来看,中国持有的欧元区金融资产非常有限,持有欧债、美债的银行大多已计提减值准备,因此,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层面的负面影响有限,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贸易。2009年至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同比上年分别减少34.2%、6.4%、14.5%,贸易顺差连续3年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欧元区的需求放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危”和“机”从来都是并存的,危中有机,机可克危。国内外大量案例表明,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老企业兼并破产和新企业重组重生。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投资欧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欧洲大批资金链断裂的企业相比,中国银行资本金充足率良好,大多企业现金流充裕,发展平稳,如果能够寻求到合适的并购机会,以投资带动出口,对于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加速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提升民族产业的世界影响力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10年较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从约300亿美元增加到39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11年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但是,在海外投资日趋活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并购风险。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失败,到力拓撤销与中国铝业的合作,到腾中收购悍马失败,再到华为并购3Leaf受阻,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应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早识别并控制。

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评估、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相应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评估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各种风险来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3.企业并购在不同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

3.1并购准备阶段

并购价格是并购决策的核心,因此,并购准备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即评估风险和定价风险。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当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亏损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并购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双方的运营背景有着较大的区别。收购方对目标企业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居民消费能力等问题了解有限,因此无法对目标企业进行完善的价值评估,导致风险的存在。尤其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瞬息万变,给企业并购前的评估和定价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3.2并购实施阶段

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为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偿债风险。

跨国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并购企业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融资成本都是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融资方式单一化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市场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繁荣,融资工具已比较齐全,但是在实际的并购活动中能选择的融资方式非常有限,企业并购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这一外部融资方式和自有资金这一内部方式。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支付风险主要在于企业未来的资金结构问题。因此,在充分考虑并购双方资本结构的基础上,企业应充分降低支付成本和未来资金流动性风险,并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其中,以现金支付比例最大,相应地企业融资来源也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单一的支付方式和资本结构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困境,不利于海外并购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3.3并购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一方面来自对并购后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存在主观估计误差而产生错误的经营战略,主要来源于企业重组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通常情况下,被合并方在融资方式、资本结构上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性,重组后企业规模的增大,也使得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 导致合并方也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进而导致合并失败。

另一方面来自偿债风险,重组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缺乏足够的资金偿还在并购中支付的大额债务,继而导致新企业资本结构恶化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偿债风险主要考察以下三个指标: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产权比率。对于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支付方式的中国企业,原本在并购过程中就已经使用了大量现金,如果并购后没有足够的现金还债,会导致本就不合理的资本结构继续恶化,负债比例过高而导致破产倒闭。

4.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4.1针对评估风险

评估风险是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产生的,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真实信息的了解永远少于目标企业对其自身信息的了解。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方应尽可能加强信息的收集,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要充分利用公司内外的信息,包括对财务报告附注及重要协议的关注。收集的信息越充分、详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越小,并购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4.2针对定价风险

并购方应对目标企业的经济环境、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合理预期目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价值评估模型,做出接近目标企业真实价值的定价,从而降低定价风险。

按照并购目的和被并购方实际情况的不同,可参考以下定价方法:当并购目的是取得海外资产或者被并购方为破产清算的企业时,使用以资产价值基础法为主的定价模型比较合理;当并购属于战略性收购时,应采用以收益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为主的定价模型;其他情形下,并购方可以综合运用多个定价模型分别给出定价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取加权平均后的定价为最终定价。

4.3针对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源于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因而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合理规划融资结构,改善资本结构状况,是防范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要控制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比较不同融资方式的利弊,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

4.4针对支付风险

企业在选择并购的支付方式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利益,保持公司最佳的财务结构的同时降低资本成本,根据自身获得流动性的能力和各种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对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

现金支付简单、迅速,不会改变并购方原有的股权结构,可以使其迅速获取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权。但是如果企业无法通过外部融资取得现金支持,仅以企业内部资金进行支付,短期内巨额的现金支出会给公司运营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股票支付不需要并购方支付大量现金,对企业的营运现金流不产生压力,但是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股本扩张可能稀释每股收益,导致股价下降。混合支付是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支付采取现金、普通股、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及债务凭证等多种组合形式,可以吸收各种支付工具的长处,克服其缺点,优化资本结构。

如果并购方财务状况欠佳,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差,而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被高估,则适合采取换股等权益交换方式来进行并购,或者采用换股并购为主、现金支付为辅的混合支付方式。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裕并拥有雄厚而稳定的现金流量支持,同时本企业股票处于被低估的水平,适合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或者采取现金支付为主,股票支付为辅的混合支付方式。

4.5针对整合风险

控制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整合风险,首先要管理流动性风险,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以弥补企业债务到期时资金需求。其次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对被并购方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蒋燕辉.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企业合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34-35.

[2]陈志兵.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对外经贸,2012(3):150-151.

第7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分析 权重 风险处理

财务风险的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识别、评估、和处理。识别是通过收集信息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获得一定的数据,评估是对识别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化的评测,来指导企业应当更注意何种风险,最后是风险的实际处理,也就是企业实际通过各种手段消除风险的影响,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一、 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及风险结构

对于风险管理来说第一个步骤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调查并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再对其依照风险大小和影响做出评估,最后针对其特点,确定之后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策略。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其日常生产经营中要面临哪些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直接是否存在什么联系,哪些风险需要企业加以注意并认真应对,这些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等,对这些内容做出调查,是之后的财务风险的测量,评估和对风险的管理的预备工作。

作为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一般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来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定性的含义就是以定性的衡量方式来判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这个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未来爆发可能。定量则是利用数学统计方式,通过系统的数字指标来衡量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在进行财务风险识别的时候,通过对企业现金的流动各环节,如生产,经营,投资,利润分配等,就可以分析得出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情况与类型。对于每个风险的概率和其影响与危害性可以将其划分为低,中,显著,高四个等级。

(二)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识别分析

识别分析是识别之后的步骤,主要是对企业总体风险情况的全面分析,分析内容一般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其危害,各类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解决办法等。将企业的现金流以表格的方式加以陈列,然而,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环境还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也要求企业的财务识别分析要依据时间定期地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也使企业对各类面临的风险获得有效的认识。

对于财务风险具体分析的原则而言,对于影响和危害较大的风险,无论其发生可能性大小,都要作为重要的情况加以对待,因为如果它真的发生,将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危害。而对于危害较小的风险,就算其发生可能性较大,由于已经属于难以规避,所以不应作为重点加以关注。

二、财务风险的评估

(一)企业财务风险人工神经网络评估

在对企业财务风险因素与影响的评估中,可以采取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进行识别,进而对财务风险加以正确评估,在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本质与生成机制的认识,可以推导出企业财务风险通常会降低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继而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与周转能力,最后降低企业绩效。

既然,企业经营绩效可以分为盈利能力,周转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指标,就可以利用这个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每一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系数, 可以由专业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的经验和方法分别给予评价 ,最后利用加权公式得出每个风险对绩效的具体影响,就可以产生这个风险影响力大小的大概结论。

(二)企业财务综合指标回归模型评估

早已为人所知,企业财务指标是能最有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因此,企业财务指标不光能够用来反映企业是否处于良好的经营状态中, 也可以用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情况。 按此思路,在企业的许多财务指标中, 就可以挑选出一些能够充分代表企业财务情况的指标, 在根据其价值与权威性赋予其不同的权重 , 最后利用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其大概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如下:

R =1 . 19Y 1 +1. 41Y 2 +3. 31Y 3 +0. 58Y 4+0. 08Y 5

在该公式中:R 为在之前分析之后得出的大约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判断值。Y 1 =营运资金 / 总资产, 这个指标可以有效判断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Y 2 =累积盈余 / 总资产 该指标考察了企业的盈余。Y 3 =税后收益/ 总资产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Y 4 =所有者权益市值/ 总资产,该指标能够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Y 5 =销售收入 / 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的市场占有,销售水平和将资产转化为资金的能力。

在得到了以上的公式之后,就可以将具体每个企业的各个财务数据代入进去,得到R的数值,就可以根据R的数值来评估。如 R的数值小于等于3. 1,则表示该企业各项情况没有问题,无财务风险。如R的数值小于3. 1大于1.79, 则表示该企业,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需要注意控制。如 R小于1. 79, 就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变得较为严重。

三、财务风险的处理

财务风险处理是在完成了财务风险识别与财务风险评估之后,再用实际行动解决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实施财务风险处理的过程中,要实际考虑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出发,为企业实际的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包括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保留,财务风险防范四种风险处理方式。

(一)财务风险转移

财务风险转移也就是对于无法回避,难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消除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进行转嫁,这些风险一般例如外部大环境的改变,或是突发的不可预知损失如自然灾害等。这种方式一般来说依然要付出一定代价,一般包括保险,分散,和对冲的方式。

对于那些不可预知的损失,企业可以采取保险的方式来进行转移,例如对进行有风险的操作的员工购买人身保险,对固定财产购买保险等等。

保险是传统的转移风险方式,其本质是一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投资,企业通过缴纳一定的金额,就可以对未来的不可预测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抵御,在风险确实出现时,得到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补偿,从而减少风险所造成的代价和损失。

分散和对冲也是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方法,比如说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采取分散投资的方法,或是采用对冲的方法减少风险。这些在投资上的转移方法在转移了风险的同时,也会减少企业的收益。

(二)财务风险规避

财务风险规避,也就是在某项风险发生之前将其预测到,并在企业进行收益与风险的规划之后决定主动远离该风险的行为。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规避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在该业务中风险过大,企业不足以承担,因此选择放弃;该业务虽然有一定收益,然而收益相比可能的风险损失显得过小,因此不值得执行,因此放弃这个业务;这个业务没有收益,因此不符合企业利益,所以抛弃这个业务。

要注意的是,财务风险规避不同于财务风险转移,它指的是企业在遭遇可以被明确预测的风险时通过抛弃的方式规避风险,这种方式一般来说不需要承担代价,而风险源与企业不产生关系。而财务风险转移则是在承担风险之后将经济损失转嫁到其他单位上,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企业仍然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作为脱离风险的花费。

(三)财务风险保留

对于无法规避或转移或者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不可以规避的风险加以承担的行为,就是企业财务风险保留。对于这些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只能由企业自身做出补偿。

采用企业财务风险保留一般处于以下原因:

这项业务虽然有所风险,然而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必须或者企业由于企业业务特点因此不能回避;企业财务对风险的预估能够足以应对,而受益比预期风险高;在该行动中受益可能性远远高于风险。

对于财务风险保留来说,企业要正确对自身情况与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估量,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对风险是回避还是保留的决策。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骗保是业务执行中难以避免的风险,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防范与减轻,所以不能因为骗保风险而放弃保险业务。而对于金融公司而言,某些业务与投资具备着很大的风险,例如向一些可能存在报表作假的公司进行投资的行为,就要在考虑到其风险后放弃这个业务。

(四)财务风险内部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不光是来自外部,也有大量的风险例如错误操作,会计欺诈,盗用资产等风险来自于企业的内部,造成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失。

内部控制其根本是企业对内部人员的行为监督与管理,从而保护其财产安全与财务数据真实合法最后更好地达到企业营业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建立的企业内部监督与管理的各项规定,人员配置所组成的系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两个重点,会计控制的内容一般是如下几种:管理上的权限与批准标准,对于财务报表和账务的记录,会计职能的监督,对实物财产的管理以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管理控制则是在企业内部明确各项权责与制约制度,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分析以及对于内部控制的经验总结与规划。

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内容和目的有所了解之后,就可以知道内部更新的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人员导致的风险产生进行管理,主要的手段是对职务内容的划分和对账目的监督,监控对象是企业的人员与企业各类报表账目。而它的主要原则是在权责划分上决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或部门全权控制单一管理任务,在实行管理任务的部门之间实行交叉控制与交叉管理的方法。企业内部风险的产生原因终究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所产生的,也就可以利用以上的方法来规避企业内部风险,也就是员工的操作为企业带来的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是企业达到健康发展目标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任务,正确对财务风险认识与评估,是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首要前提,同时企业也要依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处理各类财务风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翠萍.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17.

第8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关键词: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 风险识别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的集中反映,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相关探讨对于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意义重大。现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务支撑条件。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不仅是企业财务状况最为直观的反映,而且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能够充分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及识别财务风险的迫切需要,结合现金流量对财务风险识别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风险就是财务风险,但当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学者们对其定义的角度也各有侧重。总体来说,主要基于以下观点:(1)经营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表现的或潜在的全部风险都是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生产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2) 资金筹集及运用引起的风险: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及运用过程中面临的全部风险都可以称为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就是资金筹集及运用引起的风险。(3) 企业无法使用自有现金来偿还所欠债务而引发的一系列违约风险:基于这类观点来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是负债经营的,企业无法运用自有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就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负债,所需资金都由投资者自行解决,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本文在通过对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三类观点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资金和使用资金面临的各类风险,特指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而引发的相关风险。由于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内涵认识的不同,使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类型的分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的风险分类,见图(1)所示。本文在企业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中,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是以现金流量的构成方式为标准来划分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构成现金流量活动一般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种。因此本文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就相对应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资金能否支付的能力等风险;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达不到目标收益率而产生的风险;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是指因筹资资金而产生的使企业不具备偿付能力及支付股利而产生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衡量,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到期债务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用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偿还。一旦企业现金流量不足的话,即使企业账面上的利润表现非常丰厚,也会使得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甚至使得企业突然破产清算。因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的变化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紧密联系的,企业现金拥有量的充足和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其最终目的都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应该保证拥有充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最终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依靠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能获得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由于企业的现金流量的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进行确认的,它不同于其他会计要素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确认方式。因此其反映的现金流量是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真实的现金收入与支出信息。这有利于企业分析比较与企业的不同时期、行业内或行业间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为企业合理安排现金数额、识别财务风险,从而进行有关财务预测及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3)企业的经营风险能被现金流量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所识别。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及支付能力等潜在风险能由企业现金流量信息所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大部分方面及主要的运营过程都能经由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动态信息全面和较准确得到及时的反映。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营运资金的数额、营运资金的流动速度及其稳定与否都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的经营风险程度有相当大的影响。(2) 企业在生存经营过程中由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信息能识别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一般而言,企业的长期投资由于投资资金特别巨大,投资所占用的资金时间比较长、长期投资一次投入而后分期收回等特点,因此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将对企业长期盈利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好坏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能够做出正确的长期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极为重要。而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其经济效益评价是企业做到正确长期投资决策的一个关键环节。进行企业的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所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投资项目的资金时间价值及现金流量信息。 对于企业现金流量所提供的信息,企业能够有效识别和分析筹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企业通过对其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状况的研究,使其企业的管理层能得到直观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及时调度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和对企业的相关筹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

(二)研究假设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说,现金流量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主要方面:(1) 现金流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两者之间的差额――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项收入支出水平的现金盈余水平,这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一个直接体现因素。(2)现金流程:现金流程是对企业实现现金流量路径的一个集中体现,主要涉及现金流量的相关机构、岗位的设置、权限及办理相关现金业务的手续等。一旦一个企业的现金流程中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资金使用授权安排、企业的收益分配等方面易于出现权责不对等、不明晰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宝贵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出现比较严重的流失,这时基本可以肯定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风险。(3)现金流向:企业的现金流向主要分为现金的收入和现金支出两个方面,收入和支出能表示企业现金流向的一个趋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现金流向可能由于存在一个相对恰当的标准结构而显得比较稳定。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其现金流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如果长期而言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占企业整体现金流入的比重过于低下,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可以说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向的分析来进行识别和判断。(4)现金流速:现金流速是指企业的一个具体生产经营业务从支出现金到回收现金所耗费时间的长短。对一个企业的整体而言,企业的现金流速是指企业的各项资金从投入到回收循环的一个速度。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及占用的水平主要受企业现金流速的制约。企业的一项现金支出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中回收,那么就表明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内对这笔资金进行多次循环,从而能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水平。根据前文理论基础,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现金流量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敏感性;

假设2:非ST公司现金流量高于ST公司;

假设3:非ST公司总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资产周转率高于ST公司;

假设4:非ST公司长期负债股权比率低于ST公司。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实证研究方法是选取一组存在财务风险的企业,再按照相对应的标准选取一组不存在财务风险的来作为上述企业的配对样本,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两组样本进行多方位深入分析,从而探讨何种财务比率数据能够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分析如何通过Logit回归分析的变量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1)ST样本公司设计。本文选取2009年度沪深两市A股中ST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按1:1的比例在选择同行业的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被实施特别处理的公司共22家,剔除由于最近一年股东权益为负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2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公司1家,剩余可选19家。(2)配对样本公司设计。为了达到本文实证分析的可靠性要求,配对样本公司(非ST公司)应当选取与ST样本公司同行业、规模相当的可比性较强的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是否被ST是根据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来决定的,因此对针对2009年的ST公司进行分析就应当选取2009年以前至少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比较基础,根据沪深两市2004年至2008年的财务报表可知,本文将进一步剔除无法配对样本的公司3家,剔除财务报表数据不完整的公司3家,最后获得样本总计26家的ST公司及配对公司,详见表(1)。本文的样本数据主要源于中国证监会公告(上市公司处罚决定类及披露公告类)、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四)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在实证研究模型和方法的选取过程中,运用Logit模型进行探讨研究,相关的具体Logit模型如式1所示。

P=exp(β0+β1 X1+β2 X2+…+βnXn)/[1+ exp(β0+β1 X1+β2 X2+…+βnXn)] (1)

β0是与诸因素Xi无关的常数项,β1,β2,…,βn是回归系数,表示诸因素Xi对P的贡献量。P的取值范围为[0,1],P值越大表示财务风险越大,若P> 0.5则表示为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结合本文的研究,P > 0.5表示公司被实施了特别处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检验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对财务风险识别,因此将财务困境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指标。考虑到样本中各上市公司的规模不一,为增强研究指标的合理性,减少统计误差,现将每类现金流量均除以销售净额以消除规模影响,以此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指标。即: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投资性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筹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对于其它财务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研究财务风险所采用的较高频率的其他指标。本文选取的整体指标如表(2)所示。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为了直观地比较未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各财务指标是否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有所差异,并分析表现出明显差异的指标,本文用相等的权数分别计算ST公司样本组和非ST公司样本组的各财务指标均值 ,并对各财务指标均值数据进行比较,见表(3)。可以看出:(1)2005年至2008年四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和营运资本/总资产要高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2)2004年至2008年五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和资产周转率均高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则低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3)2006年至2008年三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绝对值高于ST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绝对值。(4)2007年和2008年两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筹资性现金流量高于ST公司。

(二)显著性检验 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数量仅为26个,样本数偏少,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显著性水平检验,运用t检验的方法对其样本公司的财务比率均值考察是否存在显著性水平差异。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数值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经营性现金流量和总资产报酬率在2008年、2007年、2006年三个会计年度内的组间均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资金周转率在2008年、2007年两个会计年度内的组间均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它指标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财务风险识别上,经营性现金流量比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量更具有信息含量。

(三)回归分析 本文选取2006年至2008年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Logit回归分析,并进一步采用Forward:Wald方式,即分析采用向前逐步的方式,进入标准是分值统计量的显著水平(Sig)=0.05,根据Wald统计量的概率值分析,从而将不符合条件的相关变量剔除出模型。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部分输出结果如表(5)至表(9)所示。表(5)是样本进行的全局检验,对每一步都作了Step、Block和Model的检验,可以看到最终模型的卡方值为35.723,(Sig)=0.0000.05,可以认为模型的拟和度较好。表(8)分类表是每一步的预测情况汇总,正确率由Block 0时的50%,最终达到80.8%,说明整体情况是不错的,分析很成功。表(9)为方程中变量检验情况列表。分别给出了步骤1至步骤3的拟和情况,(1)从显著性水平(Sig.)来看,Xl(经营性现金流量)、X4(总资产报酬率)、X7(营运资本/总资产)这3个变量检验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因素。对ST公司样本和非ST公司样本进行均值分析和t检验,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总资产报酬率和营运资本/总资产这三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投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性现金流量、流动比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资产周转率这五个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2)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部分的现金流量集中于经营性现金流量,而投资性活动和筹资性活动则相对较少。因此,经营性现金流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较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性现金流量发生变化时,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及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而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由于量较少,易于控制,且企业的这两个指标稳定性不足,很多都是由于暂性的决策确定的,不能够很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3)从指标均值看,非ST公司的流动比率在5年中均高于ST公司,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往往是经营不善,造成存货大量积压或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等,而存货和应收账款都包括在流动资产中。因此,流动比率不能很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4)ST公司的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要高于非ST公司,从均值比较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但通过t检验,两样本的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长期负债、股东权益这两个指标都具有长期性质,在短期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虽然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改变,但要提供明显的信息却需要更多的时间,往往滞后于财务困境的发生。(5)非ST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比ST公司要好。但却不能用于较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产周转率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所用指标销售收和总资产基数过大,对变动不敏感。且企业为扩大销售额,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但这也是财务风险发生的动因。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现金流量角度出发,以2009年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并与配对的未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对比选取为实证研究的样本。分别对2004年至2008年五年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识别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通过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及时发现威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并分析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2)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一个可靠支撑就是现金流量所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由于现金流量的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所以现金流量信息是对企业最为真实的现金流入、流出的反映,更加有利于企业进行各类现金流量信息的比较、研究和分析,为企业识别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3)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很好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很好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而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对于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起辅助作用。(4)建议企业用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来识别财务风险。为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财务风险,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笔者的建议,推荐使用现金流量表结构法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它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初步评判,识别出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进一步度量财务风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秉成、田笑丰、曹芳:《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2]姜秀华、孙铮:《治理弱化与财务危机:一个预测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5期。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4]刘红霞:《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5]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会计研究》1996年第8期。

[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警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7]Coats P K&Fant L F, "Recognizing Financial Distress Patterns Using an Euralnetwork Tool,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3.

[8]David Fields, Many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deals have come close to being completed but failed at the final furlong,RISK, 1999.

[9]Robert Bruce, Redressing the Risk Balance: Enterprise Governance,Financial Mmes,2003.

[10]Stephen J Gauthier,From Internal Control t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Government Finance Review,2005.

第9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文

现如今的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并成为影响企业经营以及成长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企业的管理,将内部控制体系与财务风险管理将结合对企业进行管理尤为重要。我国的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讨论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一、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

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中,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对财务风险的识别管理,可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风险是内部控制加以控制的众多风险中的一种。企业要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需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并将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与内部控制充分结合,使两者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体系薄弱。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企业经营环境中,目前不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是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并且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较为薄弱,没能实现其本应发挥的控制作用,因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没能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发展战略目标发挥其控制作用,增加了企业重大财务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比如某集团企业因为内部控制体系薄弱未能突出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导致企业长期投资机制失控,大量存在低效投资、盲目投资和过度投资,从而引起集团的财务危机。由该案例可见,企业风险意识的缺失导致了投资决策的盲目低效,企业没能将现代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使企业财务风险暴露。

2.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与内部控制脱节,未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能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度量和分类评价,由此,企业才能在快速的反应时间内采取措施手段对风险开展防范和控制过程。但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因为内部控制体系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脱节,导致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机制失效。比如中航油曾经在期权投资交易中发生上亿元的亏损,集团的风险委员会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汇编明确要求了超过500万美元的损失需要向董事会上报,但如此巨大的亏损额并没有及时采取止损措施,因为相关负责人对制度规范的要求视而不见,没有将实情报告给董事会。因此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控制效力,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完全脱节,就不能对企业运营过程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企业也就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将导致风险管理机制失效。

3.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机制。

部分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爆发财务危机的原因在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以及偿债能力等考核指标尚未全面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资产质量等信息,因此,从这些财务信息里面能够提取有限的企业已有债务的风险程度,但对于新发生的债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新的风险发生之后难以形成针对性的有效防御,最终导致对这些新增风险的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较为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缺乏有力的内部监督,降低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保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确认和记录计量的高效进行,另一方面,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还需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实施有力的内部监督,否则会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有关企业对财务活动缺乏有力的内部监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监督的独立性没有得到保障,这会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记录的真实性,从而使内部控制难以实现其作用。二是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有力履行,放纵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情节较为严重的比如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购销合同来虚增营业收入,对不相容岗位没有实现严格分离等管理不规范之处。

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

随着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市场经济深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企业需要提升其财务风险意识,将现代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以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完善的经营管理。企业可通过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控制作用,对企业运行的各环节加以规范约束。比如在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使企业投资负责人能够充分了解市场的复杂变化以及投资项目的未来前景,提高企业资金的配置效率,将投资资金转移到效率最高的项目之上,通过提高相关负责人的财务风险意识,彻底避免低效投资、盲目投资和过度投资的现象。

2.企业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与内部控制两者的结合,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企业需要使其内部控制实现应有的控制效力,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对企业运营过程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企业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从而加强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具体来说,首先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使相关工作人员和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可针对企业的关键风险点对潜在风险起到良好的识别控制作用。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之后,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需要通过与企业的管理实务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实际效果,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不能只是摆设,内部控制体系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相融结合,才能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度量和分类评价。

3.企业需通过多种财务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来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机制。

为避免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爆发财务危机,需要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增强其对新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及防范机制作用。首先,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对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科学设置,利用内部控制体系来增强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如在资金预算等方面加强管理。其次,可通过内部控制规范对多种财务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来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机制,合理运用远期合同、期货等财务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资产进行保值或避险,在新的风险发生之后及时形成针对性的有效防御,增加对这些新增风险的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4.加强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要提高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效率,需要加强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一方面保障内部监督的独立性,使内部控制能够顺利实现其对企业的会计活动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促进财务管理部门履行其监督职能,严格规范并防治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对不相容岗位实现严格的分离设置,同时对违规操作,如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购销合同来虚增营业收入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治。企业对财务活动实现有力的内部监督,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效率,需要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将现代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以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完善的经营管理;需要企业对运营过程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企业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从而加强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需要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增强其对新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及防范机制作用;需要加强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保障内部监督的独立性,促进财务管理部门履行其监督职能,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作者:马菊芬 罗艳 单位:四川省成都畅通机车车辆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财务部 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公证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