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精选(九篇)

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第1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截污;排水体制;截留倍数;污水量计算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0-0091-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增加,生产、生活所需的供水量和排放的污水量也逐渐增加。一些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排水系统现状基本上为雨污合流制,污水直接排入江河,导致地面水环境有机污染状况的指标不断上升。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国内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扶持力度,积极兴建中小型城市污水厂及相关的城市截污工程,力图保护好水体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截污工程的污水量计算作一些总结,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截污工程的污水量计算过程浅析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广东××县新区的截污工程,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新区近期规划人口(2015年)纳污范围内5.5万人,远期规划2025年纳污范围内人口约为7.5万人。本工程近期纳污范围约为5.6 km2,远期纳污范围为7.6 km2。

(二)总体设计

××县新区现状排水管网大部分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现状排水管渠分散零乱、不成系统,难以一步到位改造成完全分流制度。故本工程排水体制近期 (2015年)采用雨污合流截污体制,对现状管网进行截污,远期 (2025年)随污水管网完善逐渐形成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图1

(三)污水量预测方法

科学地预测污水量是合理确定管道系统、中途提升泵站及污水处理规模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污水量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如不同用地性质用水量预测法、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预测法、城市人口综合用水量预测法等。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市××县城市污水环保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现有规划资料及我院在类似工程中积累的经验,本项目采用城市人口综合用水量预测法预测城市污水量,并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预测法、分类水量预测法预测校核城市污水量。

城市人口综合用水量预测法是根据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规划人口、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地下水渗入量等因素确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综合污水量=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规划人口×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地下水渗入量比例

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预测法是根据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纳污面积、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地下水渗入量等因素确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综合污水量=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纳污面积×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地下水渗入量

不同用地性质用水量预测法是根据纳污范围内各种规划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用地面积、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地下水渗入量等因素确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综合污水量=∑(不同用地用水量指标×用地面积)×污水排放系数×污水收集率×地下水渗入量比例

(四)设计参数

1.规划人口。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人口 (2015年)纳污范围内5.5万人,远期规划2025年纳污范围内人口约为7.5万人。

2.设计纳污面积。本工程近期纳污范围约为5.6 km2,远期纳污范围为7.6 km2。

3.城市人均综合污水量指标。该指标是指单位人口每天(平均日)综合污水排放量,它对城市污水系统规模的确定有着重要作用。为科学制定该指标,应对供水量进行实测,并预测供水量增长趋势,结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借鉴国内外相似城市用水经验,并结合当地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的普及情况,污水收集率等因素。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县城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最高日人均用水量指标为近期 (2015年)450 L/cap・d,远期 (2025年)500 L/cap・d,日变化系数取1.5。

4.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现状用地布局和规划用地布局,××片区范围内绝大部分为居住用地,小部分为学校、机关等公共建筑和商业用地,零星地块为一类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取近期取0.45×104/km2 ・d,远期取0.50×104/km2・d。

5.污水排放系数。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内容包括生活污

水、工业废水、公共设施污水和渗入管网的地下水。用水量中消耗性的用水很少,大部分水使用后被排入城市排水系统。城市综合污水排放系数的取值综合考虑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室内给排水设施和污水收集系统的完善程度、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率等诸多因素,并结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本项目设计污水综合排放系数取0.8。

6.地下水渗入量。地下水渗入量一般取决于污水管道系统材料、管道连接方式、管线所处位置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壤的渗透性能。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管道系统地下水的渗入量不同。考虑本项目地处山区,地下水位较低,设计地下水渗入量取10%(占污水量的10%)。

7.污水收集率。根据《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区域内的城市(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应当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到2005年不得低于40%,到2010年不得低于70%。本工程污水处理率近期(2015年)取70%,远期(2025年)取80%。

8.截流倍数。××城区现状排水管道为雨污合流直排,街坊合流管渠纵横交错,难以一步到位改造成完全分流制度。故拟近期(2015年)先将其改造为合流截流式排水体制,远期2025年再将整个片区改造为完全分流制。

对于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倍数的选取关系到城市水环境控制目标。截流倍数与受纳水体的功能区划、环境容量、水文特性、工程投资、水厂规模等因素有关。截流倍数既要经济合理,又要技术可行,还要兼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在我国截流倍数一般为1~3。

结合××城区的具体情况,本工程设计合流污水截流倍数n0=1.0。

(五)污水量预测

近期 (2015年)污水量预测:(1)根据城市人口综合用水量预测:旱流污水量:50000×0.45×0.80×0.7×1.1/1.5=0.93×104(m3/d),雨季污水流量:0.93×104×(1+1)=1.85×104(m3/d)。(2)根据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预测,旱流污水量:5.6×0.5×104×0.8×0.7×1.1/1.5=1.03×104(m3/d),雨季污水流量:1.03×104×(1+1)=2.06×104(m3/d)。

根据以上预测,近期(2015年)旱流污水量为1.03×104m3/d,雨季污水流量为2.06×104m3/d。

远期 (2025年)污水量预测:(1)根据城市人口综合用水量预测:旱流污水量:75000×0.5×0.8×0.9×1.1/1.5=1.98×104(m3/d);(2)根据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预测,旱流污水量:7.6×0.5×104×0.8×0.9×1.1/1.5=2.0×104(m3/d),根据以上预测,远期(2025年)污水量为2.0×104m3/d。

(六)工程规模

根据综合上述污水量预测计算,本项目工程规模定为:2.0×104m3/d。

二、结语

第2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污水;预测方法;建设规模

预测方法的选择

城市污水排水量取决于城市需水量,城市需水量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业结构,地理位置、生活水平及当地水资源的供给状况等,此外,经济发展目标、节水政策等政府行为及公众节水意识、节水设备推广程度也将对需水量预测产生直接影响。

城市需水量的预测方法有多种,本工程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预测,分别为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及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1、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及《大连市某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议书》的规定。

大连市为二区特大城市。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6-1.0(万m3/万人·d)。以此确定近期(2010年)用水指标为0.67万m3/万人·d,远期(2020年)为0.78万m3/万人·d。

规划区域内人口数量在2010年为20万,远期远期(2020年)将达到30万。

1.1预测给水量

用水指标法计算总用水量。区域内总用水量见下表:

年份 人口数(万人) 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 最高日用水量(万m3/·d) 日变化系数 平均日用水量(万m3/·d)

2010 20 0.67 13.4 1.15 11.65

2020 30 0.78 23.4 1.13 20.7

1.2预测污水量

结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污水排放系数取为0.88,并以此确定规划区域内平均日污水量,用水指标法计算总污水量。计算结果如下 :

2010年平均日污水量:11.65×0.88=10.25(万m3/d)

2020年平均日污水量:20.7×0.88=18.2(万m3/d)

2、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

2.1建设用地面积

该规划区域现状面积为11.14km2,其中山体占地面积为1.99 km2。建设用地面积为9.15km2。远期填海造地后,2020年区域面积将达到15.5km2,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13.51km2。

2.2水量指标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项目建议书,参考大连市排水专项规划及供水规划,确定区域近期建设用地综合指标如下:近期为1.1万m3/km2d,远期为1.15万m3/km2d。并以此计算区域内用水量。

年份 建设用地面积(km2) 用水量指标

(万m3/km2·d) 最高日给水量(万m3/d) 日变化系数 平均日用水量(万m3/d)

2010 9.15 1.1 10.07 1.15 8.76

2020 13.51 1.15 15.54 1.13 13.75

2.4预测污水量

结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污水排放系数取为0.88,计算结果如下:

2010年平均日污水量:8.76×0.88=7.7(万m3/d)

2020年平均日污水量:13.75×0.88=12.1(万m3/d)

通过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2010年污水量为7.7万m3/d,2020年总污水量为12.1万m3/d。

3、结论

2010年实测污水量为10.08m3/d,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的污水量为10.25万m3/d,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污水量为7.7万m3/d。

经过上述两种水量预测方法及数据对比发现,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的2010年污水量与实测污水量比较接近,误差为1.6%,采用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污水量比实测值低23%。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该排水区地处大连市繁华地带,该区域内人口密度大,因此,该区域的污水量预测以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较准确。

第3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中小城市 污水排水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13-02

1 我国中小城市污水排水现状

第一,主管部门缺失。目前表面看来,在中小城市排水管理上,有很多部门都在参与,比如相关监察工作由城管执法局来管理,相关项目工作由建委管理,污水处理厂则由环保局管理,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对排水和污水处理问题进行系统管理[1]。

第二,规划、设计思路单一,不切实际[2]。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大中小型城市,各个级别的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差别,即便是同一级别的城市之间,也会因为水质、水量波动等诸多原因而产生差别。因此,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必须最大程度地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规划和设计。然而,恰恰相反,目前我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设计思路、规范等,都只是简单机械地沿用大城市建设的原有经验,而缺少对中小城市的针对性处理方案。如污水处理厂设计照搬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思路,缺少针对当地废水排放特点的处理设施;排水体制陈旧,管网设计标准低,没有利用雨水径流减排技术等雨洪利用技术;缺少针对中小城市的污泥处置和再生水回用不能同步规划等。

第三,设施管理和其他监管不到位。中小城市在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往往不惜花费很大的气力,但在建成后的管理上却缺乏必备的意识:无日常巡视、养护和维修,专业排水管理能力和设施运营能力也十分缺乏。更不用说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措施。日常管理法律责任主体很模糊,执法依据缺失,执法力度不够。许多污水灌溉问题连监管主体是谁都难以说清。甚至当工业园区出现重污染现象时,无法拿出防控对策。

经过调查,该研究者发现,在参与调查的城市中,无管网管理费用的城市达到近50%,全靠临时向财政申请解决问题;仅有四分之一的城市每年有固定的养护费用,不足20%的城市有固定大修和翻新费用[3]。排水管网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养护标准和规范的城市,达到近六成。还发现,工业园区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及市政污水厂的城市达到近六成,企业污水处理站经常有超标排放情况的城市占了一半还多。有8个城市有从污水管网或管渠中抽取未经处理的污水用于灌溉的情况,占总城镇数的47%。

由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的污水处理和排放还存在着很大问题,与国外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具有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另外中小城镇和大城市之间也存在差距,比如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处理时采用的工艺方法和运行方式等都会对处理的能耗产生直接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操作的难易程度提出了要求。甚至还有大多数的污水根本就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的排放到江河湖泊,有的甚至就直接排在郊区的地上或者说沟壑中,所以说污水的排水和处理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这也关系到我国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 我国中小城市排水的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国的经济发展过于迅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硬件升级没有同步,使得城市的公共服务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其次就是有大量的学生,务工人员纷纷涌向城市,使得公共资源超负荷运转,使得硬件寿命急剧下降。再有就是政府的眼光不够,紧紧盯住创造GDP而忽视了城市服务硬件的升级。

其次,就是城乡进程推行过快,使得有些政府还没有对污水处理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新的人员就涌向了城市,这也是现在污水排水窘况的原因。据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在过去的5年,城乡推进的完成率已经到了47%,我国的效率的确比发达国家要快,但是快也有快的弊端,现在的各种城市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再次,就是对城市污水排放的政策和对污水处理排放的管控力度不够强大,各种废水乱排乱放现象频繁出现,即使设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处理效果也不好,技术手段偏低,管理水平跟不上,处理水量有限,实现重复利用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技术成本较高,其表现在污水处理设施上的问题,一是设计投加药量不够合理,设计单位为了承接工程项目,在设计时各项经济指标均为理想状况,各种药品投加量与成本测算表现较好,而实际运行中,需增加投药量才能取得好处理效果,增加了运行费用。二是设计处理水量与实际水量偏差大,有些企业为日后扩大再生产,在治污工程设计时优先考虑水量而调高设计能力,造成设计处理水量远超实际水量,水质虽然能达标,但是处理水量远低于规定的达到设计规模的75%以上的要求。三是没有科学准确的设计参数,一些设计单位为了争取项目、减少费用,没有对污水产生原因进行仔细研究,没有详细对整体排污周期的污水进行了解,仅仅从治理单位随机采取水样进行测试后,就制定设计方案参与招标,一旦中标,就以水样结果为依据进行工程设计,出现不同程度的初始污水水质与其设计处理最高水质能力差别大,污水处理难达标,运行费用高等问题。

3 解决排水管理和污水处理的对策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制定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已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修订后即将颁布。要解决中小城市的排水和污水处理问题正好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该条例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条例了解决主管单位的问题。明确排水管理体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排水和污水处理管理工作。这无疑会彻底扭转过去管理主体缺位、多头治水的现状。不但如此,还进一步明确了排水主管部门在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阶段的工作职责、接口和主要程序。此外,明确了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问题的法律责任,明确将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内涝防治等纳入规划、建设、管理范围。

其次,条例制定了一些针对中小城市的排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措施。如通过开展调研分析等活动吸收城市发展经验教训,制定针对性方案提高现有设施的运营和维护水平、管控好工业开发区的水污染问题等。通过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将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取得的经验加以推广,并编制技术路线和管理政策指南等,提高各项工作水平。

最后,条例对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和功能也做了要求。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应该更加强化自身的监管角色,而放下经营的角色。因为政府部门管理经验和经营专业能力都不足,如果政企不分开,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效率就会非常低下,因此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开展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设施运营。应该从资格准入制度和运营监管入手,通过规范市场运营机制来提高排水和污水处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目前,全国2000多个中小城市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国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各城市也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到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最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改善城市排水和水环境现状,解决“大城市水患病”的问题,前景还难以预料。因为,相关管理者仍需下大力气对排水管理和污水处理问题进行研究,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此外,必须加强质量监管工作,完善问责机制。质量监督涉及面很广,涵盖排水设计、建设、施工各阶段中的问题,尤其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的选取、施工中的质量等问题。不论哪个阶段,哪个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应该能够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比如在设计方面,当出现缺陷和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补救,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在材料选择阶段,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性价比合适,因为城市排水工程对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应通过招标、竞标等公开方式来进行材料的选购。尤其是选择管材时,需要认真审核其资质材料,并进行实地抽查检验,以彻底避免任务问题的出现[4]。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尤其值得注意。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设计的变更必须由工程设计人员完成;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严格按相关规范组织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施工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重点要放在轴线定位、线路复查及高程复测工作上;施工检查工作要做好,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检查以及建设工程的质量验收,前道工序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的提升也是势在必行的工程,我国的污水处理厂的建造理念和处理能力在全世界比较低的,而中小城市应该吸取大城市显现出来的处理能力难以满足人口日益增多的问题,趁着自己城市的人员还没有到饱和或者是超饱和的状态之前,升级污水处理和污水排放管道和方式。并在规划建设前积极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按照最大化利用的原则和当地实际需要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尽量不采用单一的处理工艺,改用综合处理工艺,努力改善城市污水处理水平,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着重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市政杂用、生活杂用、景观水体、生态环境和地表水补充。再生水的利用既节约水资源,又能够消除环境污染,同时也可以产生效益节约成本,具有多重经济效益,是城市稳定的淡水资源。污水的再生利用能够减少城市对自然水的需求,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负荷,降低对水自然循环的干扰,是维持健康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但是,再生水的使用需要确保公众健康和周边环境安全,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质标准和规定,选择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程度高的处理工艺。在这一点上应该多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加大科研的投入,使得污水处理和排水方面能够赶上世界先进者的脚步,不能吝啬于现在的投入,这是一项造福万民和造福国家的工程。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污水的排放的监督不能懈怠,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前些年的污水乱排乱放就和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有直接的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帮助,使得我国的污水处理没有升级,更没有自主的更新换代,谁来监管监管者这个问题希望政府可以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

4 结语

我国是正在快速发展的大国,更是人口大国,即便是现在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而且越来越多人到城市发展,使得城市污水的排水面临着极大地挑战。其实不仅仅是污水,各个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上的压力都不小,这使得我们的城市的硬件设施的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也显示了这个城市的政府的作为,只有服务上去了老百姓才会安居乐业,才会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好的贡献。

另外,我国家也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方面质量的投入,城市排水设施具有明显的市政设施和环境设施的双重性:它不仅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还是维护城市生态物质代谢功能的重要部分,是保护城市水质资源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保证。中小城市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想取得进步,人民的幸福生活要想早日实现,必须解决好中小城市排水设施在建设施工、运行使用、管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董文福,傅德黔.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8(3):40-42.

[2] 沈莎莎.服务型政府视角下中小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第4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污水是指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个体经营者及城市居民直接或间接向城市排污管网以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排水设施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及废水。

第四条凡属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个体经营者及城市居民,都必须依法缴纳污水处理费。

城市污水处理费按照市物价局审批的标准计征。

第五条市环保局要强化环境监管职能,严厉打击超标排污企业。市水利局要严格自备水井管理,依法打击擅自开采地下水的行为。

第六条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其污水处理费由市水利局负责征收;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其污水处理费由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征收。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统一使用市财政印制的收费票据,由市财政局、市审计局负责审核、监督。

第七条当征收的城市污水处理费不能满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时,可以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由市污水处理公司提出申请,市物价局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审批。若国家政策调整或物价变动,也可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由市物价局提出具体意见,报市政府研究。

第八条城市污水处理费,由市财政局按月足额划转至市污水处理公司财政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用于污水治理项目还贷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修养护,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处理过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第九条城市污水处理费手续费由市财政局按照污水处理费实际入库额的10%提取,用于支付市水利局、市市政公用局污水处理费发生的有关费用。

第十条市污水处理公司每年应编制年度污水处理费预算计划,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应加强对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对干扰、妨碍有关部门依法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对拒不缴纳污水处理费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污水处理公司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㈠截留、挤占、挪用城市污水处理费的;

㈡擅自批准减缴、免缴、缓缴城市污水处理费的;

㈢对违法行为不依法处理的;

㈣、、的。

第5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这次全市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市政府专门研究部署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会议。刚才,江阳区和古蔺县分别就如何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和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地处长江上游,既面临自身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也肩负着确保长江中下游环境安全的重任。面对这种特殊区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依法受到保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是城市安全饮水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年,市政府了《*市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配套实施方案后,全市各级各部门注重把饮水安全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全面推行“一划定、二取缔、三整治”,全市依法划定了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取缔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并设置了界桩和警示牌。今年,集中对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进行了清理整治,完成了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建立完善了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应急机制,强化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有效地保障了饮水安全。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强。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近几年来,各级环保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强化对城市环境保护执法监管,狠抓了城市禁烟、禁噪工作,逐步开展对城市小区、医院、学校、车站、宾馆饭店、文化娱乐场所产生的生活废水、锅炉烟气、施工噪声进行整治,对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厂运行情况等开展专项督查。公安部门开展机动车尾气和交通噪声治理,城管、规建等部门大力开展道路、建筑扬尘整治,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一是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鸭儿凼污水处理厂于*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现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3.8万吨,中心半岛内的城市生活污水基本得到处理;各区、县也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工作,古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年底动工建设,二道溪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环评、可研和初设,泸县、纳溪和叙永已通过环评正在进行初设;二是城市管网建设加快。投资7000多万元改造城市中心半岛管网,实施鸭儿凼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进一步推进了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三是加快垃圾处理场建设。投资2980万元建设了*森泰垃圾处理场,泸县、合江、古蔺生活垃圾处理场在“*”期间也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加快医疗危险废物处置场建设。在“十五”期间我市由民营资本投资建成两家医疗危险废物处置场,基本解决了我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的问题。目前正在建设日处理医疗废物5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已完成前期手续,在今年将动工建设。

(四)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我市继九十年代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后,近年又陆续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筹划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这些扎实的创建工作,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1—3季度,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以上优良质量天数为244天,达标率为89.1%,较去年同期83%增加了6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段和赤水河*段水质仍保持优良,长江出川断面水质与上年同期相比稳中趋好;沱江入*境断面水质偶尔有溶解氧和石油类超过三类水域水质标准,但在我市境内进一步净化,流入长江前水质好转。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达标率为100%。

二、我市城市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城市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尽管近几年我市城市环境保护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是城市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一)城市公共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一方面,我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缺乏安全的备用饮用水源。由于我市工业结构等特殊原因,环境风险较大,如果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没有其他水源作为备用水源保证城市供水需求,城市饮用水安全将受到较大威胁。*年,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1·15”柴油泄露污染事件导致城区暂时停水的教训极为深刻。另一方面,南郊水厂、北郊水厂等部分水厂取水点位于市区建成区内或者建成区边缘,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区域的排污管道与污水处理系统未能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给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按照我市城市人均用水量计算,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6.75%,达不到全省平均标准。其他区县都没有已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部分区县建设进度滞后。鸭儿凼污水处理厂是按照96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处理后部分污染物达不到2002年国家颁布的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飞速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消费的剧增,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大。以中心城区为例,目前,每天清运的生活垃圾数量近500多吨。而负责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森泰垃圾处理场,设计使用年限20年,设计日平均处理能力只有300吨,将直接降低该垃圾处理场的使用年限。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将不断增长,垃圾处理问题将更加严重。同时,部分区县还没有符合要求的垃圾处理场,更加剧了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四)城市环境污染投诉居高不下。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环境投诉为1433件,其中涉及到环境噪声、油烟、电磁辐射等投诉就达636件,接近环境投诉总量的一半。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群众的环保意识在提高,另一方面说明我市城市污染扰民问题依然十分严峻。随着城市建设日益加快,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而附属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比较迟缓,欠帐较多,给城市环境保护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三、推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

城市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突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应建立以长江水源为主,周边水库和地下水为辅的城市饮用水供水体系,使城市饮用水源起到互为补充、互为备用的作用。要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证现有水源取水水体水质不受污染。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要定期开展对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物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市规建局、国资委、水利局、卫生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进行调查,尽快制定出我市城区的备用饮用水源方案,供市政府决策。

(二)加快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进度。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委和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各区县要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建设投入使用;要做到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推进,做到厂网配套、雨污分流。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市国资委要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鸭儿凼污水处理厂加快技术改造,使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市规建局要牵头加快城市污水管网扩建速度,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有关区县要加快城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进度,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抓好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有部门要按照城镇的性质、规模、环境条件和功能分区逐步合理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和布局,对位于城镇上风向、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居民稠密区的工业企业要有计划的实施搬迁和关闭。将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优化城镇投资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城市发展对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兴城镇化道路。

(四)严格城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一要扎实推进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各级环保部门要主动向政府提出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在规划的编制和控制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着力解决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问题,努力从决策源头防止建设项目与环境功能交叉错位,着力解决城市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问题。二要严格审批环境敏感城市建设项目。对选址敏感、影响面大、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要严格把关、慎重审批。严禁审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的核心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内的建设项目。严格审批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对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科学论证项目的环境影响和选址的合理性,注意周边环境问题对拟建项目的影响。严格审批餐饮、娱乐业项目。有餐饮门面功能的房地产项目必须修建专用公共烟道,划定噪声防护距离和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三要加强对城市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对选址敏感的城市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到建设之前有审批、建设过程中有检查、建成运行后有监督,切实防止和减少环境矛盾纠纷的发生。

(五)切实加强城市环境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工业企业监管。坚持实行挂牌限期治理,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加大环境违法行为处理力度。二是加强服务行业监管。将城市服务行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消除监管死角。三是加强城市建设领域监管。从源头控制抓起,规范建筑垃圾清运、处置,采取措施消降建筑扬尘。四是加强流动污染源和噪声监管。强化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狠抓城市噪声污染整治。五是加强放射源监管。严格监管辖区内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清查“无主”放射源,加强对电磁辐射环境的监管。六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区域和流域的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协调发展。

(六)稳步推进生态城镇建设。一是做好生态区县建设规划。各区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工作,以满足城镇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把城镇生态建设贯彻到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二是推进“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生态小区、生态家园、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系列城市“生态细胞工程”创建活动。

(七)努力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弘扬环境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省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提出了要求。目前全省已有两个城市创建成部级环保模范城市,7个市(区)创建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区)。我市同其他城市相比,基础条件具备。但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环境指标要求高,工作难度大,考核严格。对照标准,我市还有差距。有关部门要做好创模前期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提出创建方案。有条件的区县,也要积极开展省级环保模范县(区)创建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深化认识,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各区县政府要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各区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总责,区县长是第一责任人,政府成员无论分管哪方面工作,都要同时肩负该领域环境保护责任。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本领域、本行业的环保工作职责,主要领导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并落实分管环保的领导。进一步完善环保实绩考核制度,增加环境保护考核绩效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比重,把环境保护目标及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及干部绩效考核。对出现未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等情形的区县及有关责任部门,在年度目标考核中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二)进一步完善联动推进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环保部门要牵头协调解决环境保护重大事项,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和统一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联动协作;动员社会各界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执法监督管理,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党纪政纪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违纪行为。提高污染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城市饮水安全,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煤油烟、噪声、电磁辐射等环境污染问题。

(三)进一步完善环保投入机制。各区县要把环境保护的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每年环境保护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要优化投入结构,进一步加大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环保投入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形成投资结构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新格局。要强化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按照“严管源、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加强资金使用绩效和项目后续管理,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四)进一步完善公众监督机制。要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通过网站、电视、报刊等媒体,定期城市空气质量、主要江河水质等信息,及时公开各类环保规划、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环保行政许可、环境污染案件查处等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级各部门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建立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公开污染源环境信息,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氛围。对涉及公众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鼓励检举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社会监督。

第6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技术状况 定量分析 对策 剖析

    废水处理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废水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本文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为基础,试从排污系统建设、废水治理设施以及废水处理效果等诸方面,对其作一技术剖析评价,以便对国内外废水处理技术状况有一量化概念,为提高我国的废水处理技术水平,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排污系统建设

    1.1排污管道总长度

    排污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废水集中处理的前提。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排污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国现有的大小城市均建有一定规模的排污系统,排污管道总长度(含污水管和雨水管,下同)已从1989年的5.45万公里上升为1998年的12.59万公里,增长了1.31倍(见图1),是1980年的5.49倍,是建国初期的12.47倍(有关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下同)。

    1.2 排污管网密度

    以城市市区面积计,1998年我国城市排污管网密度为0.075km/km2。按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计,我国东部城市排污管网密度为0.170km/km2,中部城市为0.053km/km2,西部城市仅为0.026km/km2;其中,城市排污管网密度最高的是上海,为1.775km/km2,北京次之为0.869km/km2,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7倍和11.6倍。

    1.3 人均排污管道长度

    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以城市非农人口计,我国城市人均排污管道长度为0.63米,是1980年的2.6倍,是建国初期的4.5倍。人均排污管道长度历年变化情况见图3。

    1.4比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排污管网的建设尚处在很低的水平上,无论是排污管道总长度、排污管网密度,还是人均排污管道长度,均存在着较大差距。

    以联邦德国为例,尽管其国土面积只是我国的1/27,但1995年其排污管道总长度已达39.50万公里,是我国的3.14倍;以辖区内全部面积计算,排污管网密度已从1979年的0.74km/km2上升到1995年的1.11km/km2;人均排污管道长度达到4.84米,其中,1992年至1995年间,每新接纳一个居民的废水,平均需新建排污管13.37米;居民接管率从1979年的84.5%上升到1995年的92.2%,即占全国人口总数92.2%的居民的生活废水已纳入排污管网,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居民接管率超过98%,小于2000人的村庄居民接管率也已达70%。

    2. 废水处理设施

    2.1废水排放量

    从总体上看,近十年来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没有多大变化,一直维持在350亿吨左右,但生活污水所占的比例上升很快,已从1989年的28.6%提高到1998年的53.2%,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55.7%、31.2%和13.1%。

    2.2废水处理规模

    兴建废水治理设施是削减污染负荷,防治水环境污染的关键。为解决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废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在工业废水处理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速度也较快。1998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583.3万吨/日,是1985年的10.3倍,平均每年递增19.6%。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分别占69.6%、19.0%和11.4%。但目前仍有江西、西藏、青海和宁夏四个地区尚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历年变化情况见图6。

    2.3废水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共有26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其中,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处理费用低廉的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ab法以及sbr法等,只有少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因其实际情况而选用物理或物化的方法处理废水。按废水处理能力划分,目前采用各种生化处理工艺处理的城市污水约占其处理总量的92%。

    2.4 废水处理率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的生活污水量与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之比,作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来进行评价。1998年我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0.3%(见图 7 );其中,北京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最高,为40.3%,天津、云南次之,分别为37.2%和34.3%。从统计结果看,西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云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较高以及西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较低有很大关系。

    2.5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城市污水处理率还很低。

    联邦德国1898年便开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0390个,废水处理能力达1.506亿居民当量,相当于日处理废水3000万吨,是其全部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1.92倍。其中,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虽仅占总数的13.1%,但其废水处理能力却达到1.24亿居民当量,占全部废水处理能力的82.1%。1995年联邦德国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89.0%,其中,原东、西德地区分别为70.0%和93.5%,即占全国人口总数89.0%的7269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已在各类污水处理厂得到净化处理。

    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水环境污染防治,并投入大量财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从而提高了生活污水处理率,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有关国家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对比见图8 ,其中,中国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3.污水处理效果

    3.1 排水水质状况

    1998年,全国26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29.2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9.28亿吨。由于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从总体上看,运行比较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全年平均进水cod浓度为336.4mg/l,出水cod浓度为83.3mg/l,去除率达75.2%,削减cod74.07万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平均为0.367元/吨污水,去除每公斤cod花费1.451元。

    3.2 废水深度处理

    几年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主要考虑的还是去除碳类有机污染物,但随着环境标准和水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目前正逐步开展城市污水的脱氮脱磷等深度处理。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生物脱氮和化学脱磷,但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的生活污水占城市污水的比例还很低。

    3.3 剩余污泥处置

    剩余污泥的处理也是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处置剩余污泥的主要途径是填埋,且大多数是与城市垃圾一并进行填埋处置,只有一小部分是焚烧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约一半以上的剩余污泥未经稳定、消化处理,这不仅使其在农林方面的利用受到限制,也增加了污泥处置的费用。

    3.4 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效果较好,但脱氮脱磷处理的比例低,剩余污泥的处置不够安全。

    1995年,联邦德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废水中,cod浓度小于50mg/l的占废水总量的80.1%,bod浓度小于10mg/l的占87.5%;处理后废水平均浓度为cod41mg/l、bod7mg/l,耗氧等级为1.9;营养物质浓度也很低,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8mg/l和1mg/l,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已很轻微。德国历年污水处理厂排水情况见图9 。

    近年来,由于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填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污泥处置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以填埋和农用为主,焚烧处理的比例已大幅下降。

    4.对策建议

    从以上剖析可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要真正解决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笔者认为,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4.1 设计规范化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往往以日处理污水量为主要依据,但由于污水浓度不同,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实际需处理的污染物量则可能相差数倍。这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工作量,不便于进行工程投资对比分析,也给污水处理能力的综合评价带来困难。因此,应以需处理的污染物量作为衡量污水处理厂规模的标准,并依此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按处理不同的污染物量编制污水厂标准设计图集,如日处理cod5吨、10吨、25吨等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设计,从而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减轻具体工程的设计工作量,并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创造良好条件(联邦德国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即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管理要求低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并及时予以推广。

    4.2 产品标准化

    产品的标准化对于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正是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往往厂厂而异,因而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多设备都是非标设备。这既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延误了工期,也不便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换,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并着力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大到充氧、提升、搅拌、过滤等设备,小到格栅、阀门等产品都应形成系列标准,以便不同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挑选使用。

    4.3 投资多元化

    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几乎都是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要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地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从而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单靠地方财政的力量显然是很不够的。因此,在保证地方财政一定投入、继续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各类企业乃至个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这个社会公益性的事业进行投资。如利用工厂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同时处理城市污水,企业投资建设所在社区的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开发时一并完成排污管网的建设等等。

    4.4 运营专业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其排水水质的好差。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污水只占设计能力的3/4,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水质波动较大,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运营管理的问题。因此,应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对污水厂运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要组织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交流和研讨,加速推广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从而提高运营管理的总体水平。

    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起步较晚,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由于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只要我们认清形势,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就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从而逐步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统计年报1998,北京:1999,5

    2.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调查总队.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4. bernd esch, sabine thaler: abwasserentsorgung in deutschland-statistik; korrespondenz abwasser, 1998,45(5)

    5. statistischs bundesamt: oeffentlich wasserversorgung und abwasser- beseitigung 1995; vorlaeufige ergebniss; unveroeffentlicht; oktober 1997

第7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字:城市排水管网;设计要点;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也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城市水污染防治的骨干工程,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的及时收集、输送是它的主要任务。其作用就是将城市区域内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降水及时地排除,以避免城市受污水之害和暴雨积水之灾,进而给人们营造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和生产空间,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进行,保证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目前,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和瑞士等国家基本普及了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发达国家的长期经验表明,建设完善的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控制城市水污染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更加滞后。严重的水污染及污水治理迫在眉睫。这促使城市排水系统在打破传统的排除和处理污水、防止雨洪内涝、保护城市公共水域外,还需要起到回收和净化污水的作用,使城区内的水环境更加畅通,维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

2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要点

2.1 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排水管网设计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是合理选择排水体制,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排水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合流制和分流制是排水体制的两种主要的形式,雨污分流制大多使用在新建设的城市和城区新建的排水系统中;而旧城区改造则会多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换句话说就是在临河的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与此同时还要在截流的主干管道上设置一个截流井。这是因为在大城市的管网建设中,各个城区的建设年代等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选择哪一种排水体制应该因地制宜,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不能一味的用一套方案。以哈尔滨发为例,在道外区、平房区等几个比较老的区域,其排水体制都是在早期建立的,明沟暗渠较多,大多数都是属于合流制的,所以每当遇到较大的雨量时,路面总是会存积大量的雨水段时间内难以排泄出去,有时候还会造成暂时性的城市内涝问题,但是由于这两个区,特别是道外区外早期的市中心,道路狭窄、建筑密度又大,若要进行整体性的和集中的改造,难度是非常大的,只就交通压力来讲就难以解决。所以也只能选择性的针对性的进行整改,虽然战线拉得会比较长,但为了达到预想的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对于江北的利民开发区这样新建设起来的新区来说我们就可以在建设的时候采取雨污分流制。

因此,不管是城市还是工业企业排水系统,合理的选择排水系统都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和首要问题。因为从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再到管理以及整个排水工程的总的投资和各时期的费用管理都会受到影响。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在新建地区排水系统一般应采用分流制。

2.2 污水截流井的改造设计

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晴天和初雨(降雨初期)时,所有的污水处理都通过截流管道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放水体。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当截流干管的设计输水能力无法承受混合污水量时,一部分混合污水经截流干管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放水体,另一部分混合污水将经过截流井溢流出直接排入水体,其中截流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雨天,仍有许多混合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污染。因此,为保证水体水质,应科学地修建污水截流井。解决的方法有两种:

(1)可以重新改造截流井的设计,即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通过改进截流井自身的设计,控制初降雨水径流,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在截流井之后设置贮水库。下雨时,将部分雨水储存在贮水库,待雨停之后,陆续将积蓄的混合污水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再排入水体。

2.3 同步建设排水管网与污水厂

通常我们都认为在一个城市的建设中,污水治理厂是十分重要的,会花巨资重点建设,而往往忽略了排水管网的建设,认为排水管网只是起到负责把污水输送往污水厂的作用,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这样的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排水方面只是建设了部分污水主干的管道,或者是因为资金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支管和主管连接不上。最终的结果是污水处理厂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而一部分污水又不能及时的进入污水厂只能排入河体,从而导致水体污染。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收影响。所以说排水管道网络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作为整体系统工程来做,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就目前来讲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了一些重视,但是范围还不够广泛,在某些城市这样的问题仍会被忽略。

2.4 小区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为污水厂减负

城市排水规划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小区的污水排处问题,很对城市对这一问题都不够重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严重加重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在我国小区污水处理的流程是这样的,生活污水一般经化粪池沉淀,然后直接排向市政排水管或河道中。但是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往往是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的水质要求标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人员在不按照规定按时的清理化粪池的污泥,那么污水流经化粪池之后就会受到二次污染,使水质更加的恶化。因此小区污水在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前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减少污水厂的处理负荷,还能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管理费用,最终达到节省资金的三重效果。

那么如何经济又高效地初步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呢?经过综合对比形成的最佳方案是在污水排入管网前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与小区景观系统联合使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优点是投资低,运行费用和处理成本相对较小,非常适合我国的现状。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积极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范点,例如海口市望海狮城生态小区的污水经处理后能达到国标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二级标准。

3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总体规划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应与小城镇的一些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起来,并且要符合城镇的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要从全局观点出发,掌握城镇功能的分区布局、道路规划、建筑界限、以及其他地下设施规划,共同解决问题使其构成有机整体。

结束语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布局、城市发展水平,不能照抄照搬规范的东西,要以污、雨水分流的排水体制为方向,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城市自身的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一方面要在政策法规上以及过程管理监督方面逐步减少、杜绝污水的直接排放、随意排放,做到污水必须通过污水管道系统输送到污水厂做统一处理;另一方面,精心地规划设计也是非常重0要和必要的。总之,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一经确定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仍然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做到统一规划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第8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柳州市市政设计科学研究院 陶臻慧

摘要:通过对柳州郊区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室外给排水设计,探讨小区周边完全市政管网室的情况下,室外给排水的方案选择,简要介绍了管线布置、管材选择和施工方法。

关键词:小区 室外给排水管网方案选择管线综合施工

0前言

小区给排水的设计既要与大市政给排水管衔接好,又要与建筑单体进户管衔接好,同时要处理好一期和二期工程的设计深度,当小区周边的市政管网不完善时,则还需要考虑与周边市政管网的现状和远期规划的关系。可以参考的设计规范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城镇给水排水设计技术规范》等,在设计中要准确运用规范,知道其适用条件。笔者以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室外给排水工程为设计实例,和广大读者交流一下小区给排水的设计经验,以期共同提高。

1工程概况

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位于柳州市北部柳北区石碑坪镇,209国道东侧,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部旁边,距市中心25公里。项目从东到西依次分为A、B、C三个地块。主体工程为住宅楼、会所;规划用地18.74公顷,建筑面积366334平方米,规划用户2584户。辅助工程包括规划道路、给排水、绿化、路灯等。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周边市政道路尚未建设,没有任何市政管线。工程用地周边目前为庄稼地,种植甘蔗等作物。本项目室外给排水的设计主要是室外给排水管道和附属构筑物的设计。

2方案选择

(1)给水工程

石碑坪镇目前只有一个很小的水厂,无法保障该项目建成后用水问题。规划水厂建设时间无法明确。本工程周边市政道路尚未建设,没有任何市政给水管网。所以本项目水源近期为业主自掘的水井,远期为市政给水管网。本项目室外消防与生活用水采用共用管网,每个地块有独立的给水管线,都跟地块外面管网有两个接口。均采用环状布置。由于没有任何远期市政水压方面资料。本工程给水设计接口处压力按0.32Mpa计,满足七层建筑的生活及室内消火栓的用水压力要求。A地块一些小高层建筑室内给水、消防需加压,各单体建筑给水的引入管和加压设计由做单体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设计单位设计,本次设计不包含这些内容。

(2)排水工程

本工程根据排水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结合地形、地势以及《柳州市石碑坪镇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A、B、C地块坡向南侧规划市政道路,雨污水按规划各自排入项目南侧的市政雨污管线。但是市政道路尚未建设,没有任何市政管线。无法将南侧规划市政雨污管线作为本工程的排水出口。

① 雨水工程

项目A地块北侧有个水塘,项目建成后作为景观塘使用。基于低影响开发(LID) 理念以及“因地制宜、蓄排结合,保障安全,综合利用”新型雨洪调蓄利用思路,原打算把三个地块雨水都排入到该塘中,并在该塘西面设溢流口。这样既解决该塘的供水问题,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规避雨水洪峰,还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由于三个地块地势基本上都是坡向南侧,水塘水面标高过高,经计算比较,此方案将有400米的管道低于水塘水面,容易淤堵,甚至会引发倒灌。此外B、C地块雨水收集后逆坡经A地块从南排往北,为控制埋深,只能尽可能采取小坡度,导致管径过大,造价过高。而且排向与规划冲突,不利于远期排放。

由于标高问题,也无法将水排到209国道西侧。

在该工程C地块东南角有现状塘,经过现场踏勘和与业主协商,可作为本工程雨水排出口。最后确定的方案为所以近期雨水排往东南角处的现状塘,远期市政道路及市政雨水管道建设时再接入市政雨水管道。由于B地块南侧的规划道路目前为丘陵,自然地面标高太大,覆土太深,此段采用顶管施工。

图1 雨水工程方案

② 污水工程

石碑坪镇不仅没有污水厂,也没有污水管网。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1.2.2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该项目东南角水塘属于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所以污水处理要求达到一级标准的B标准。

本项目污水处理方案为用管网将小区内各个化粪池出水收集起来,输送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集中处理。经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多个厂家沟通了解,经该设备处理的污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处理综合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满足排放要求。所以可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到东南角水塘。

虽然本次设计内容不含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不计入工程量。污水处理站需另立项设计。但是本次设计需要确定污水处理设备的位置和规模,这将主导整个小区污水管网的走向。考虑风向、地形标高、预留空地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方面的意见,近期分别在A地块东北角和C地块东南角各拟建一个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再排入雨水管网中。远期市政道路及市政污水管道建设时再接入市政污水管道。

图2污水工程方案

3管线综合

随着居住小区建设的逐步发展和小区建筑使用功能的逐步完善,小区内管线越来越多, 各

种管线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合理地利用地上、地下的空间, 解决各种管道交叉结点标高上的矛盾, 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居住小区内有多种管线: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煤气管、供电、通讯、路灯等等。各种管线不论是埋地还是高架都需占用地下或地上的空间。所谓的管线综合设计就是在满足国家规范和各种管线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将它们敷设在小区内的地下或地上的空间, 尽可能地使投资最省, 施工、维护方便并且兼顾美观。本次设计只考虑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管道的布置应根据小区建筑总体规划、道路和建筑布局、地形、建筑进水管位置、化粪池位置、排水边沟位置污水和雨水的排泄方向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力求管线短,埋深浅,造价低。

3.1道路上管位平面布置

地块内主要道路宽7m。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以下简称《规范》)规定,此道路只需在单侧配管。管线位置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化粪池、排水边沟位置,住宅内部排出管方向,以及管线距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此外道路太窄,道路两旁绿化带不规则,宽窄不一。给水、雨水、污水管不得不都放在道路下面。管位布置如图3所示。

图3道路管位布置

3.2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三趟给排水管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此次设计给水管一般覆土为0.8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起点覆土控制在须根据建筑化粪池以及建筑排水边沟深度以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版)4.3.7控制,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3.3管线间距控制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40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05时即可施工。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05即可。此次设计管线垂直最小间距基本都控制在0.1以上。

4管材选用

国内近几年对管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对管材及配件技术的发展相当重视,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开发和研究工作。而管道本体材料对管内水质的二次污染影响很大,管材选择是技术经济比较的结果,对于水中碳酸钙(镁)的结垢,水中溶解性铁离子氧化对管道的腐蚀、结垢,以及一些生物性的堵塞等状态,往往是选择管材另一方面重要因素。而埋地管道长年累月承受输送液体内压、泥土及地面荷载的外压、高温变化引起的拉伸应力以及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产生的综合应力,还要承受水锤冲击力,因此管材首先应有足够强度。

各种管材特性如下:

聚乙烯(PE)管:

PE(聚乙烯)材料由于其强度高、耐高温、抗腐蚀、无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水管制造领域。因为它不会生锈,所以,是替代普通铁给水管的理想管材。

预应力钢筋砼管

此管的管径基本都在Φ300mm以上,大多数都用于大流量的排水工程中。特点是价格较其它材料的大口径管要低,而强度较高。在一般水质情况下不需防腐,但弯头、三通等配件的生产仍是空白。

钢筋混凝土管排水管:

价格相对便宜,有较好的抗渗透性和耐久性,抗外压好,重量大,,质地脆,粗糙系数高,水流速度低,安装接头多,相对容易被污水腐蚀。

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价格相对高,尤其是大管径,价格相对同规格钢筋混凝土管高出一大截。抗外压能力强,重量小,粗糙系数低,水流速度高,耐腐蚀,安装接头少。

此次设计以经济、适用为主。综合比较上述管材的特性后,室外给排水选用管材分别为:给水管采用埋地聚乙烯(PE)给水管道。PE管管材原料采用PE100等级,压力等级为1.0MPa。雨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开挖施工段雨水管道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排水管,在顶进法施工段,管顶覆土不大于7米,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管顶覆土大于7米,采用特制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污水管采用污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钢度为SN8。

5施工方法

开挖施工段: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沟槽开挖与支护进行,地基处理按第4.4-地基处理进行,检测验收按第4.6节要求执行。管道基础要求敷设在原状土上,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管基标高若高于自然地面标高应按道路路基回填要求回填至管顶0.5m以上后,再开挖沟槽。顶管施工段:原土基础承载力不小于100KPa,若小于应加固处理。若遇不良地基应通知监理、勘察、设计等部门现场勘察后另行处理。

6结语

以上结合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室外给排水设计简要说明了小区室外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由于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具体论述。建筑小区的特点是城市与建筑的结合点。要做好建筑小区的设计,必须综合城市与建筑的特点做好充分的规划,而在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也要随时调整小区的设计,使之和城市与建筑都能很好的衔接。从确保小区给排水管网的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选用给排水方案,选用恰当的管道材料,综合好地下管线,合理的水力计算等也极为重要。在小区满足日益复杂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居住区的给排水设计既经济合理、又方便实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设计者都必须不断努力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工程。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版)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城镇给水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50788-2012)

第9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原则管材选择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市政排水配套工程,其设计内容包括污水工程、雨水管渠工程设计。道路全长约920米。现状场地周边已有一条建成的道路,其余路网均未建。雨水管圆管管径为DN300~DN500,雨水暗渠采用浆砌石雨水暗渠,尺寸为1.6*1~2-2.8*1;污水管管径DN400~DN800。

2 设计原则

本工程设计应在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指导下进行,根据专项规划的设计成果对所实施的市政排水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要求:

(1)布置管渠系统,划分汇水流域面积,确定排水方向及出路。

(2)安排好控制点的高程。应根据城市道路竖向设计,保证汇水面积内的水都能自流排出。

(3)正确采用设计数据,污水排放量标准设计降雨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和径流系数,暴雨强度公式的采用等。

(4)管道的设计坡度和埋深根据设计规范、道路纵坡和外部排水条件确定,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管渠埋深。

(5)近期与远期结合。排水工程设计既要考虑近期城市建设的要求,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后上、下游的衔接及排水需要、雨水、污水管道的管径、管道埋深等问题,是排水工程设计近期与远期衔接的关键;如果管道的管径设计偏大或偏小,埋深过深或较浅,将直接影响到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排水水量的确定

本工程主要现就分流制体制的排水量确定进行分析。

(1)污水设计总流量Q,L/s。Q=Q1+Q2+Q3,其中,Q1为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按下式计算: Q1=n*N*K2,n为污水定额,L /(人.d),含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N 为设计人口数,K2为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或按实际数据采用;Q2 为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L/s,应与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Q3为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L/s,工业废水量级及其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

(2)雨水设计流量Q,L/s。按下式计算: Q= F*q*W。其中,F为汇水面积,ha,其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 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W为径流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q 为设计暴雨强度。

4 雨水系统设计

4.1 防洪及雨水系统现状

本地区主要分成几条河道,区域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形成四通八达的水网,区内来水由沟渠汇集后通过涵闸排入外海。在雨水规划图中,对该区域水系在排入河溪位置有规范的排水设施。

4.2 管材选择

雨水管道埋深一般较浅,基本上采用大开挖法施工,可选用管材主要有排水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圆管、双壁波纹管等。管道推荐采用承插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柔性接口。

4.3 雨水系统设计

本区地形平坦,平均海拔约3m~7m,现状河道、沟渠众多。道路设计标高均位于常水位以上,且大部分区域位于河溪水系的设计洪水位以上。雨水系统就近接入河道,设计地面标高高于洪水位。区内雨水工程与防洪工程总体协调,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加以实施。由于区内河道密集,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采用多出口排放,可将雨水导入附近河道,有利于减少管道埋深。合理划分汇水面积,使各地块的雨水能以最短时间注入内河。雨水出水口管内顶标高要高于河道常水位。雨水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纵坡一致,以减少管道埋深。山洪由独立的防洪系统直接排入内河,不进入城市雨水管道系统。

5 污水系统设计

5.1 污水系统现状

污水工程规划中,该区域规划有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及污水干管。规划的污水干管用提升泵站连通道路两侧的现状污水干管。

5.2 管材选择

考虑到污水系统对管道的抗渗透性要求高,污水管道需要选用抗渗性好、具有一定刚度、能承受一定外压的管材。污水管道因施工工艺不同,相应选择的管材也不相同。管道推荐采用HDPE缠绕结构壁管,接口采用热熔连接。管线的布局应该与道路或者是建筑平行,各种地下管线从道路边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

5.3 污水系统设计

根据规划,污水处理厂应设置在附近,污水管道应该满足周边污水收集。近期的现状是污水管道流至雨水管道。根据污水工程规划图进行污水工程设计。污水管沿规划市政道路铺设,并且应该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尽量避免穿越河道、铁路、高速公路等障碍物。道路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制,污水集中处理排放。污水系统应结合道路布局、坡向等进行布局。

污水管布置在车道下,污水预留支管间距不大于90m,且需保证每个地块至少有一根预留管。污水管管径根据污水量、设计充满度及水力坡度确定。

6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城市的排水系统与城市的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避免城市给排水建设问题的发生,必须做到设计方案的合理并且安全可行。因此在做规划之前必须做好前期调查,从而使设计方案做到安全可靠。

(2)在城市排水设计中,应结合现状、近期、远期几者的关系,分析现有的资料和城市的发展,充分考虑近期、远期的结合,合理采用符合本项目工程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正确划分流域范围汇水面积,合理设计管径大小和管道埋深。

(3)在管道设计过程中要避免管道的交叉,注重环境保护,在执行中才可以做到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再次在规划中要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最根本的地方改变城市的环境,在规划时不能盲目进行,要获取多方的意见,做到规划的科学性。

7 结束语

总之,在城市排水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尽量做到经济发展、生态发展、社会发展相协调,避免片面地看问题。针对本工程道路排水的设计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雨水、污水及管材等因素,并注重项目的近期与远期结合,尽量做到优化设计方案。城市排水工程的合理设计,是城市排水系统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只有在排水工程合理设计的前提下,环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给水排水(动态),2007。

[2]王霞.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