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第1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在这洋溢着蓬勃生机、充满无限希望的美好季节,我们在全国著名花灯之乡、渝东南片区明珠——*县召开20*年度*共青团农村工作会暨“建功新农村、建设新库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鸿雁行动推进会。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市委、团中央的一系列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年农村共青团工作,研究部署20*年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真抓实干,努力推进全市农村共青团工作实现新突破。刚才,泽洲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团中央常委、青农部部长陶宏同志一行不辞辛劳,专程从北京赶到*,出席这次会议,并将作讲话,指导工作。市农办的谢金峰主任、市农业局龚天荣局长分别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题,为团干部们作专题讲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团市委向一直以来对*共青团和青少年事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农村基层工作一线的广大团员、团干部以及热情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位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20*年度的农村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就*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赋予共青团组织新的使命

今年3月7日,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工青妇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群众的作用,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群众踊跃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充分发挥引导群众的作用,努力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牢固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多为广大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充分发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共青团组织在新的历史阶段的职能和作用,为共青团组织参与和谐社会构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三大定位,即努力把*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出了一大目标,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也就是对*发展作出了“314”的总体部署。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充满信任,充满期待,明确了站在新起点的*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直辖十周年之际,对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的亲切关怀,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新*更好更快地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市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思路、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共青团事业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强对现代农业的支持、着力加强对农民增收的支持、着力加强对农村建设的支持、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做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为全市农村共青团工作明确了工作的聚焦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全市广大农村共青团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和凝聚到为实施“314”总体部署建功成才、做贡献上来。要紧紧围绕“314”总体部署的实施,进一步突出共青团的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使共青团工作更加有效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开创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征程开创共青团组织新的舞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苦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代青年倾情参与、无私奉献。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今年1月召开的市人大二届五次会议将“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20*年10个方面重要工作的第一项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今年3月初,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渝委发[20*]16号)。中央、市委和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们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引领农村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宽广舞台。全市广大团组织特别是农村共青团组织要秉承“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积极在引导农村青年拓展农业产业领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创新产业组织形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共青团服务方式上大做文章;在深入开展送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倡树文明和谐社会新风、引导农村青年学用先进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大显身手;在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发展各类青年产业、行业、技术协会,建立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中大有作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征程中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三)*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对农村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全市农村共青团组织坚持“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目标,以“建功‘十一五’、建设新农村”青年行动和共青团助推三峡库区发展行动为统揽,以帮助农村青年增收为核心,以推动农村面貌改变为关键,扎实推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百院系百社区、百院系百村结队共建城乡互助等农村共青团重点工作项目,全市农村共青团工作在继承中开拓局面、在创新中赢得发展、在服务中凝聚青年、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团中央以及农村基层党政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农村青年的广泛认可。今年,我们结合实际,确定把“建设新农村,建功新库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鸿雁行动作为全团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整合全团力量,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广泛参与。今年以来,我们举办的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月和向外出务工青年大拜年活动、青年就业招聘会、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同志多次批示予以肯定,前不久,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就团市委关于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工作还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团市委开展的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活动很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绝大多数是青年,共青团有特有的组织优势,大有可为,希望能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真正为农村青年转移服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建中同志、市政府副市长吴家农同志在出席全市团组织开展的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有关活动时,对此项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日报》、*卫视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鸿雁行动”达60余次。

在正视可喜成绩、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共青团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农村青年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广大团员青年尤其是农村团员青年要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重任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二是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仍然面临着大量的实际困难,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创业兴业的能力亟待增强;三是面临农村青年结构分布的特殊性、社会流动的多样性以及组织化程度较低的新情况,农村基层团组织、青年组织的建设亟待加强。特别是按照总书记关于*发展要“率先”和“加快”的要求来定位,按照中西部唯一直辖市的使命来衡量,按照*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目标来检验,我市农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虽然取得一些创造性的突破、具备难得的发展条件,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市农村共青团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定位、整体提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市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农村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的发展定位和努力方向,努力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年是*共青团的建功之年,全市共青团要紧紧围绕“青春建功、共创和谐”这一主题,谋划工作,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区县团委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基层,以“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为统揽,以“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鸿雁行动”为重点,推动我市青农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要着力帮助农村青年自主创业

农村青年自主创业,是农村青年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于改进农村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在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上做文章,在提高农村青年技能上下工夫。要各级联手,以乡镇为基础,围绕当地支柱产业,每个乡镇重点扶持5至10名有条件的农村青年发展现代农业或农村二、三产业,帮助他们选准创业项目,筹集创业资金,提供创业信息、技术等支持,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创建命名一批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要充分发挥共青团优势,联合农业部门、科研机构、金融行业,通过创业项目示范引导、技术辅导扶持、设立创业基金、开展小额贷款等方式,为农村有志青年提供帮助。

(二)要着力扶持农村青年带头人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我市广大农村涌现出一大批有一技之长、具有较强致富能力和带动能力的农村青年带头人,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对于农村青年而言,这些带头人的经验切合农村的实际,容易为农民所接受,他们致富的成功经历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他们了解村情民意,可以发挥其在青年中的影响,带动农村青年增长才干、积极作为。培养新型农民,培养农村青年成长成才、促进农村青年人才发展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和优势。因此,培养新型农村青年带头人既是共青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抓住培养、服务、凝聚、举荐、配置等关键环节,大力扶持一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转移就业带头人,带动更广大的农村青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要着力倡树乡村青年文明新风

建设新农村,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倡树文明新风,而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优势。加强乡村青年文化建设是促进乡村文明新风形成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而且能够有效凝聚和感染青年。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要倡导文化的主流方向,引导农村青年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用科学理论构筑农村青年的精神支柱;要倡导文化的群众方向,结合农村青年的生产生活,大力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等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丰富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要倡导文化的教育方向,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同发展、青春建功314”主题教育、保护母亲河行动、创建“青年文明乡镇”和“青年文明示范村”等活动,促进和谐文化在乡村的传播,引导乡村青年文化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健康发展。

(四)要着力建设农村基层青年组织

团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一方面,我们要抓住今年是建团85周年的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会精神,着力巩固和扩大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和园区的团建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青年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水平,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扩大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的有效形式。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团员青年分布结构的变化,依托产业、协会、学校等多种方式灵活设置农村团组织,创造性地建立一批农村青年科技协会、青年产业协会、青年经纪人协会等农村青年社团组织,提高农村青年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近年的实践表明,农村青年中心是新时期吸引农村青年、凝聚农村青年、组织农村青年、服务农村青年和动员农村青年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在全市已成立的183个农村青年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农村青年中心在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起“基层团委+青年中心+协会”的新型农村基层青年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

(五)要着力培育农村建设新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大军,成为有生力量。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农村青年走出去,离土离乡转移就业,去学技术、学观念、学管理,带回技术、资金、信息、项目建设新农村;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引进来,面向城市引进人才、智力支持,城乡互动推进农村建设。要加强以大学生志愿者为重点的青年人才队伍的引进,20*年要进一步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结合全市“千村推进、百村示范”的工作部署,在20*年招募300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的基础之上,新增招募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全市100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和100个社区担任村两委会助理或者团支部副书记。总结一年的实践经验,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农村基层非常欢迎,大学生志愿者在其中经受了锻炼,促进了大学生志愿者受教育、长才干。因此,团市委决定20*年扩大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的规模,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继续深化“百院系百村,百院系百社区”的结对共建、城乡结对共建的活动,要善于整合各类资源,积极主动加强联系,争取支持,在结对共建的有形化上做文章,通过建立有形的项目、有形的阵地、有形的帮扶措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各乡镇、村的团组织要主动加强和结对单位的联系,争取城市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落户农村基层,推动所在乡镇、村的建设。

三、城乡互动,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农村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面对农村青年工作的新情况,要进一步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全体青农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沉心静气,不断探索,认真研究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吃透上情、吃透下情,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一定要有超常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赋予传统项目和品牌新的内涵;一定要树立“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精、气、神,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在这里,向大家提几点具体要求和希望。

(一)坚持贴近中心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锦涛总书记在*代表团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把*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一定位,这是全市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指南。全市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区县团组织在农村共青团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党政农村工作重点,找准位置、拓展思路,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基层,明确主战场,善抓主阵地,立足新农村建设设置和创新工作项目,使农村共青团工作融入党政工作中心。

(二)始终服务青年

青年是共青团服务的对象,是共青团组织存在的基础。农村共青团工作只有着眼当前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才能得到农村青年的真心拥护和鼎力支持,才能赢得农村青年的积极参与;也只有满足青年的需求,才能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团结广大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发挥出青年在服务大局、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青农战线的团干部都要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学习者、实践者、倡导者和推动者,要着力基层,多到基层宣讲新农村建设和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思路、政策、部署,与基层团干部一起出谋划策、明确重点,找准路子,指导基层开展好各项工作,不仅要调动农村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基层、让农村青年从中受益。

(三)善于整合资源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善于借力,统筹资源,积极争取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动员、利用和效率的更大化,从而更好地推动共青团事业的发展。要不断增强适应社会变革的本领,积极动员、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有利于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平台、合作模式和协调机制;要跳出农村看农村,针对农村急需的人力、物资、项目,善于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方法和举措,面向城市争取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化、市场化、事业化的手段,为农村共青团工作优化环境、提供条件,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四)积极开拓创新

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农村团的工作不可能一个模式一刀切。各地团组织要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抓出特色,用创新的方式来推进工作项目。特别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基层的新鲜经验,善于从中受到启发,汲取营养,指导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团市委将“建功新农村、建设新库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鸿雁行动作为全团的重点行动,大家要齐喊一个口号,共奔一个目标,同绘一张蓝图,同创一个品牌,确保“鸿雁行动”取得实效,推动全市农村共青团工作壮大声势、打造精品、形成品牌。

(五)务求工作实效

第2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根据学习安排,本人在会前对《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在宁德》等学习篇目进行了自学。通过学习,使自己对实施乡村振兴、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等内容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采访实录的学习,深刻感受的为民情怀、发展思想和担当作为,使自己在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自觉性、主动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结合工作实际,主要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新思想,当好新思想的宣传者

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用总书记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措施,努力谱写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同时,要切实当好新思想的宣传者,把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传达到分管部门,引导带领分管部门党员干部切实把新思想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落实新要求,当好新思想的践行者

在《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涵盖了11个专题,这些专题中,无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都为历史悠久、长期扎根农村,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的供销社带来了新的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带来的“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农村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供销社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切实扛起践行为农服务宗旨的政治责任,解决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买难卖难”、农村环境等问题。

三、展现新作为,当好供销社改革的推动者

我们要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紧扣供销社“为农、务农、姓农”的职能职责,加快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提升供销社为农综合服务能力。

(一)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升级

1、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解决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依托各地新建的供销惠农服务中心,逐步开展种子种苗供应、测土配方施肥、农资联采直供、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保姆式”“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重点抓好清流县供销土地流转托管服务中心、大田县供销社土地托管及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建设,争取项目早日完工。

2、拓展农产品流通网络。拓展农产品经营方式,积极探索农产品网上销售,依托系统内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等产销对接业务,不断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产销对接,到福州、厦门等地组织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集中推介特色农产品,助力三明农产品走出三明。推广永安闽笋市场做法,扩大福建(永安)闽笋交易展销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推动系统再生资源企业从单一废品买卖向集回收、加工、再利用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转型升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市物资回收利用总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加强与同业企业联合合作,探索报废企业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泰宁供销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泰宁县域再生资源收集、加工中心。

(二)加快培育农产品品牌

在《摘编》第五节深化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中提到,要走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我们要做好农产品品牌培育,依托电商企业,突出抓好电商自有品牌打造,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积极打造具有供销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力争实现每个县都有自有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逐步推广已打造的“笋帮公栈”“莲蓉”等农特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品牌建设和推广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

(三)加快基层组织再造

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重点,加快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积极打造一批总社标杆社。改造提升一批经济实力较弱的基层社,总结推广新型基层社“中村经验”,打造一批具有新型基层社性质的乡镇社,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上、经济上和服务上的联结。努力打造集生产、流通、信用“三位一体”新型基层社,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导力量。

(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3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今天,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建设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创新思路、落实举措、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建设工作,并就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继续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高点定位,强势推进,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总结去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组织推进有力度,化解瓶颈有办法,建设管理有特色。从组织推进来讲,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专门班子,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实施挂图作战,协力组织推进,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新路。目前,234个村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建筑面积全部超过400平方米的市定标准,73.4%的村建筑面积突破500平方米,××、××、××等村的建筑面积甚至超过1700平方米。从化解瓶颈来说,各乡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按照“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动用集体积累”的原则,通过盘活资产、能人捐资、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据统计,全市237个村先后筹得建设资金8700万元,平均每村筹资超过36万元,最高村超过200万元。从建设管理来讲,各乡镇坚持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等功能于一体,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完善管理中,使服务中心成为党建的主阵地、育民的大课堂、便民的服务站和和谐的新平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推进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存在不平衡,有的建设起点不高,有的推进速度缓慢,极少数村至今未见动静。二是设施不配套。少数镇村仅是主体建筑建设完工,大量的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功能的发挥。三是作用不明显。部分村没有很好地开展后续管理,甚至存在铁将军把门的现象,服务中心成了空壳摆设,成了形象工程,这与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好推进,完善功能,强化管理,力求把这一为民、惠民的工程全面建设好,作用发挥好。

二、加强管理,延伸服务,把发挥作用作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大楼的落成,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如何发挥其作用。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建设的思维定势,严肃认真地思考其规范化管理问题,赋予服务中心新的内涵、新的功能。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清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思考功能定位,精心研究制度内容,仔细策划整体布置,真正使公共服务中心内外兼修、相得益彰,真正成为展示组织形象、为民服务的平台。

1、贯彻建管并重原则,在科学谋划中做好后续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是推进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做当前基础设施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如何按照序时进度做好后续工作是当务之急。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功能配套工作。各项已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村,要积极拓展服务功能,紧紧围绕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项为农服务活动。基础设施已经建成的村,要加紧内部配套设施设备的完善,确保本月底之前能正常开展活动。因种种原因基础设施尚未建成的村,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投入使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对照建设标准,扎实抓好服务中心竣工验收工作。对建设达标的,要按照新建村每村5万元、扩建改建村每村3万元的标准尽快将市级补助发放到位;对达不到建设要求的,必须在整改达标后兑现补贴。二要建立完善日常管理机制。按照“管理规范、效益明显,常开常用、常用常新”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规章制度、值班接待、资产管理、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日常工作,确保中心管理有序。各村党组织、村委会作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主体,承担着日常管理的职责,要深入思考、动足脑筋,围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的工作规章。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要对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三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新路。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不断拓展村级集体增收的渠道。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色等状况,积极探索以商兴村、以企带村、合作富村的路子,努力使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2、突出公共服务根本,在发挥作用中造福广大群众。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经济发展和先进文明的成果。一要让服务中心成为党组织活动的基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为民的阵地和平台。要利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良好条件,大力推进“阳光党务”、“阳光村务”和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村级办事效率,增进干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村级组织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二要让服务中心成为致富农民的桥梁。要按照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充分发挥好公共服务中心“六所学校”(农技学校、法制学校、人口学校、文明礼仪学校、就业创业培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学校)和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加大涉农政策的培训宣传,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普及,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或农技农资服务,努力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三要让服务中心成为繁荣农村文化的舞台。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中心“三室五家”(阅览室、乒乓室、室、青年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老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功能,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活动、体育健身、看书读报的主要场所。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雅俗共赏的文化娱乐活动,有效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让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广泛参与。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籍、廉政文化下乡、文艺纳凉晚会等活动,积极扶持“农家书屋”建设,开展“农村文化节”、“农村邻里节”等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3、强化部门服务职能,在共建共享中打造服务品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机关部门服务“三农”的重要窗口。市级机关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活动,努力为基层提供优质服务。一要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供服务。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项目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外向化和标准化进程。要加大技术服务的力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办法,帮助农民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需的技能,提高农民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增收的本领。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准确把握上级财经政策的发展动态和扶持方向,用足用好省、市财政扶持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上报各类投资项目,力争得到更多的政策性投入。要加大财力支持的力度,充分体现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逐步加大农村教育、交通、社会保障、农业基础设施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财政支持力度,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大地。二要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孵化器”作用,浓化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农民群众自主创业,加快形成“人人搞经济、家家忙创业、户户上项目”的生动局面,逐步实现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特别要激励和指导农民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当农民经纪人等途径,积极参与农副产品流通,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三要为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提供服务。通过多年的整治,农村环境正日益好转,但农村整体落后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各部门要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己任,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村更美”。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公共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农村新社区,进一步发挥公共服务中心的辐射作用。大力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加快实现农村道路逐步由“路路通”迈向“埭埭通”。继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完善农村水环境和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环境小康建设成果。

三、强化领导,强势推进,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水平

第4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主导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助农增收为目的,坚持合作制和开放办社的原则,大力开展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全面提升供销社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力量,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全县规范建设基层社7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领办各类协会8个、农村合作经济组联合会1个;培育壮大社有骨干企业2家,其中:销售额过亿元的1家,过5000万元的1家,改造完善社有企业2家;规范建设商品配送中心2个,农产品或再生资源交易市场1个;力争建成1家县级庄稼医院,培养持有合格证件的农产品经纪人50人以上。全县供销社实现购销总额达到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亿,利润总额90万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和完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1、加快发展以新丰农资为主体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和农资商品配送业务。充分发挥新丰农资龙头企业在农资流通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建成县级配送中心+乡镇中心店+村级农家店的新模式,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80%的行政村拥有规范的农资农家店。同时,要充分利用“供销、“供销”两大农资服务品牌,为农民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和服务。

2、加快发展以兴安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认真抓好兴安烟花爆竹龙头企业的归口管理工作,在全县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式、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销售价格”的安全经营管理办法,力争在2013年底前完成兴安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和仓库的迁址工作。

3、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着力培育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整合资源,开放办社。力争2015年初步建成县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乡(镇)骨干店、村级小超市或农家店,并实现村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目标。加快农民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努力扩大销售,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供销社年实现商品购销总额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亿元。

4、积极探索农超对接新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购销业务。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农村、联系农民、服务农业的优势,促成大型批发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对接,进一步扩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和购销方式。加快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快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力争到2015年末建成一个购售额过1000万元的批发市场。

5、充分利用供销社现有再生资源业务,大力发展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加快供销社现有收购企业、回收网点、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主要废旧商品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到2015年,供销企业及其回收网点废旧商品收购总额占全社会回收比重达60%以上,80%的乡镇建成规范的回收站点,年购销总额达300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

6、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不断拓展“新网工程”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让农民享受更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力争到2015年,初步实现60%以上行政村拥有电子商务服务网点。

(二)加快新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是供销社参与新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活跃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市场的重要载体。在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县、乡(镇)、村三级结合,突出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建成县级配送中心,力争到2015年,全县实现村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目标。

(三)加快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

1、创新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发展新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供销社改革的不断深入,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新思维、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新方法、新途径。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开放办社。到2015年,建成年销售达10000万元的企业1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1家,过1000万元的1家。全面实现基层供销社的振兴发展。

2、大力领办专业合作社。大力领办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健康发展。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总数达到24家。

3、积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牵头组建“农合会”。供销社积极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规划,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并牵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到2015年,全县建立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8家,农合会1家。

四、工作措施

1、用好用活政策,促进振兴方案实施。认真领会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关于振兴供销社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供销发展的实际,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综合服务社建设、专业合作社建设、基层社建设、社有企业发展、社有资产经营、扶难解困、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认真研究政策,深刻领会政策,结合实际用足用活政策,抓住发展机遇,推动供销社快速发展。

第5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明确目标把握内涵

农村服务社区化,核心是服务,关键是管理,根本目的是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长治市农村服务社区化的目标和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保障农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具体包括:村民办事便利、网络广电通畅、文体设施健全、社会保障无忧、医疗站所联网、垃圾处置及时、集市交易方便、服务网点便利、中小超市惠民、公交联通集镇等等。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加强宣传,把城市社区服务理念引入农村,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树立社区理念,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氛围。同时,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使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构建社区化服务体系。

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商业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协调涉农部门、结对帮扶单位等,使各种社会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将救助低保、计生医疗、文体教育、治安环保、便民服务等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商业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社区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

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改善基础设施,弘扬文明新风,带领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以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网点和民情接待室为载体,以党员为主体,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工程、党员创业基地、党员联户、党员承诺、结对帮扶、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来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强化措施健全机制

农村服务社区化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长治市着力在强化措施、建章立制、加大投入上下功夫。

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把农村服务社区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加以推进,不搞一刀切。对于靠近城市和城镇的中心村,引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做法,推进城镇化;对于相对偏远的农村,在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村或者自然村落逐步引进城市社区化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村级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6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关精神,搞好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现就农业部门“*”期间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大明确“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六中全会进一步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作为九大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列入“*”时期重要议事日程。“*”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我部提出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三个着力点,农业信息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总体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信息工作队伍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广播、电视、电信、报刊等常规媒体传播农业信息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此,各级农业部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有关要求上来,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强化面向“三农”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发展趋势。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主导化趋势。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需求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需求的热点。三是渠道多样化趋势。各地经济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造成农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综合应用的态势。四是工作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工作交织推进。五是发展社会化趋势。实践表明,除了政府主导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三、理清思路,明确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总体目标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大、*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应用服务系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五)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的工作原则。一是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要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系统协调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地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二是强化服务,注重实效。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努力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微观信息服务。要求真务实,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三是加强引导,合力推进。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放农业信息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服务社会化。四是积极探索,鼓励创新。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创新增活力,在创新中谋求更快的发展。

(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计划用3到5年时间,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

四、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七)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各级农业部门要加查研究,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扩充、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八)加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采集渠道,丰富信息来源;优化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网络化水平。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联合各涉农部门,重点做好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农资质量监管、农垦信息以及农村劳务、文教卫生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特别应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工作,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努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九)加快重点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力度,对各级农业部门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各级农业部门建立的数据库要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资源效益。

(十)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要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做好信息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使信息工作尽快制度化、规范化。农业部要根据“经济信息日历”的安排,及时信息,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制度,开辟窗口,拓宽信息渠道。

五、实施重点工程,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

(十一)全面实施“金农”工程。“金农”工程是国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各地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根据全国统一的项目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在实施好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及早规划设计和及时启动二期工程。

(十二)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农业部门强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镇村屯,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力争到“*”末,“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的县。

(十三)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信息网络快速向农村基层延伸的实际,“*”期间,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计划完成“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建设目标。“十万村庄建站”,就是要在全国以省(区、市)为实施主体,共选择十万个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信息服务站(点),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百万村官在线”,主要通过整合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资源,在十万个示范村培训100万名村、组干部,使之能经常“在线”获取信息,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员和引领村民利用信息致富的带头人。“千万农民上网”,即主要通过已培训的村干部,以“一带十”,帮助辅导1000万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信息。

六、加强整合开发,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十四)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建设完善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力争“*”末,中国农业信息网在世界农业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第一;各省级农业门户网站在本省(区、市)各行业门户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前列。

(*)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要以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大应用信息系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主要建设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市场监管系统主要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的网络化。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一要完善农村市场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主要工作包括扩展系统功能,完善服务,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等;二要建设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到2010年,网络化信息采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三要建立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通过整合中央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的农业科技信息,实现数据库群的联网信息服务。

七、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各地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功创造和有益探索进行发掘、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要注意跟踪国际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

(十七)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创新。创新信息服务内容,重点要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农民的信息需求,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就是要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有效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

(十八)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合力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措施健全机制,动员、整合各方面力量,特别是要重视发挥电信运营等工商企业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八、强化培训,抓紧抓好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十九)提高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素质。要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二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整体素质。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力争到“*”末,平均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九、加强研究,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二十一)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合信息工程项目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加工标准。重点研究制定“金农”工程、“三电合一”信息平台、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基本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农业信息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摆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规划,明确职责,把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从国家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份额,专项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央资金要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服务效果好的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要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多渠道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格局。

第7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关精神,搞好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现就农业部门“*”期间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大明确“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届六中全会进一步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作为九大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列入“*”时期重要议事日程。“*”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我部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三个着力点,农业信息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但是,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总体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信息工作队伍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广播、电视、电信、报刊等常规媒体传播农业信息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此,各级农业部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有关要求上来,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强化面向“三农”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发展趋势。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主导化趋势。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需求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需求的热点。三是渠道多样化趋势。各地经济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造成农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综合应用的态势。四是工作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工作交织推进。五是发展社会化趋势。实践表明,除了政府主导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三、理清思路,明确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总体目标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应用服务系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五)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的工作原则。一是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要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系统协调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地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二是强化服务,注重实效。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努力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微观信息服务。要求真务实,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三是加强引导,合力推进。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放农业信息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服务社会化。四是积极探索,鼓励创新。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创新增活力,在创新中谋求更快的发展。

(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计划用3到5年时间,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

四、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七)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各级农业部门要加查研究,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扩充、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八)加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采集渠道,丰富信息来源;优化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网络化水平。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联合各涉农部门,重点做好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农资质量监管、农垦信息以及农村劳务、文教卫生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特别应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工作,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努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九)加快重点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力度,对各级农业部门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各级农业部门建立的数据库要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资源效益。

(十)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要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做好信息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使信息工作尽快制度化、规范化。农业部要根据“经济信息日历”的安排,及时信息,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制度,开辟窗口,拓宽信息渠道。

五、实施重点工程,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

(十一)全面实施“金农”工程。“金农”工程是国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各地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根据全国统一的项目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在实施好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及早规划设计和及时启动二期工程。

(十二)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农业部门强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镇村屯,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力争到“*”末,“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的县。

(十三)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信息网络快速向农村基层延伸的实际,“*”期间,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计划完成“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建设目标。“十万村庄建站”,就是要在全国以省(区、市)为实施主体,共选择十万个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信息服务站(点),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百万村官在线”,主要通过整合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资源,在十万个示范村培训100万名村、组干部,使之能经常“在线”获取信息,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员和引领村民利用信息致富的带头人。“千万农民上网”,即主要通过已培训的村干部,以“一带十”,帮助辅导1000万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信息。

六、加强整合开发,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十四)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建设完善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力争“*”末,中国农业信息网在世界农业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第一;各省级农业门户网站在本省(区、市)各行业门户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前列。

(*)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要以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大应用信息系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主要建设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市场监管系统主要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的网络化。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一要完善农村市场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主要工作包括扩展系统功能,完善服务,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等;二要建设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到2010年,网络化信息采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三要建立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通过整合中央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的农业科技信息,实现数据库群的联网信息服务。

七、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各地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功创造和有益探索进行发掘、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要注意跟踪国际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

(十七)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创新。创新信息服务内容,重点要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农民的信息需求,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就是要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有效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

(十八)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合力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措施健全机制,动员、整合各方面力量,特别是要重视发挥电信运营等工商企业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八、强化培训,抓紧抓好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十九)提高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素质。要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二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整体素质。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力争到“*”末,平均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九、加强研究,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二十一)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合信息工程项目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加工标准。重点研究制定“金农”工程、“三电合一”信息平台、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基本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农业信息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摆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规划,明确职责,把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从国家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份额,专项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央资金要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服务效果好的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要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多渠道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格局。

第8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amalimao”为你整理了这篇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时期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时期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区供销联社在省、市供销社的具体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市、区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全面推进基层党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积极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并形成工作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获得的荣誉

十三五时期,郫都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连续5年荣获四川省供销社颁发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后获得成都市供销社颁发的2015年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目标考核特等奖、信息工作突出奖、基层组织突出奖;2017年综合业绩考核先进单位;2018年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突出单位;2019年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双线运行先进单位;2020年目标考核一等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菜篮子”建设先进单位。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治理体制。

恢复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表决通过供销联社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及理事会主任、副主任、监事会主任,强化民主管理与监督,完善上级社对成员社的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体制机制。成立了供销系统资产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供销社资产管理办法》,积极监管盘活供销社资产,加强供销社自身建设。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实行基层社、联合会全员聘用制和职业经理人制度。

(二)健全为农服务组织体系,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一是全区共设立区、街道、村级供销社17个,建立1个区级为农服务中心+6个分中心、永安村基层农业服务中心等村(社区)级综合服务社122个,初步形成了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农服务阵地体系,实现为农服务网络全覆盖。现已开始提供农资服务、会计代帐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工商代办、农合联会员企业服务等功能。目前为10个单位提供代账服务,领办服务专合社累计72个,指导农合联会员单位申报省级示范社1个,申报标杆社1个。

二是2018年12月6日正式成立郫都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2019年成立5个农合联分会,现有会员147家,实现农合联服务全区覆盖。引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加入农合联,合作开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引导会员之间开展生产、供销、信用合作达30余起,协助贷款140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额300余万元,电商交易额160余万元,向会员提供农资供应400余万元。

三是通过采取进货端加盟、售货端挂靠的方式,将全区7家农资批发企业、124家农资经营网点、12个基层供销社纳入供销系统农资供应体系,建成了农资供应保障平台,每年提供农药化肥约4000余吨,农膜200余吨,辖区内农药统供率达100%。每年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固体废弃物回收等专题培训,累计培训达3000余人次,确保农资质量安全。

(三)推动基层社改造,壮大供销社实力。

一是加强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2018年我们采取公司+基层供销社结队共建、片区责任制的形式,将全区分为安德、唐昌、新民场、三道堰、郫筒、犀浦为六个片区,有序有力实施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任务。全力推动战旗、平乐、大云、黄烟4个村级供销社建设项目。供销合作社和各村分别以项目资金和土地评估价值入股开展股份制合作,供销社进行实际控股,确保村级供销社成为供销系统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前沿一线,有效加强了供销社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系专合社、服务农民的重要力量。

二是近几年先后对安德、永兴、唐元、古城、新民场、三道堰供销社仓库进行改造盘活,增加仓贮及营业面积达13000余平方米,建成现代化标准仓库2个,增强了供销社农资配送能力。利用为农服务分中心建设的机会,改善了基层供销社办公条件,提升了供销社形象。

三是领办服务了72个农民专合社,吸收约0.7万农民成为合作社社员,累计申报部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2个。5年来,对供销社系统基层建设投入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

(四)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密切联系农民群众。

一是完善生产、供销、合作、、信用5大服务机制,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利用“农合联”小程序建立农产品价格、供求、农业新技术、农业政策等农业综合信息机制,开展政策宣传,建立成员间生产、技术、金融合作渠道,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积极反馈成员诉求。依托全区覆盖的农资供应网络,协同农林局建立统一的农资监管机制。充分运用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及家庭农场等涉农经济组织提供会计代账和档案管理服务,目前已经完成10家企业代账工作。引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金融机构,在农合联会员之间开展生产、供销、信用合作达30余起,协助会员贷款金额达1400余万元。

二是围绕破解“农产品进城”流通不畅难题,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购网销同步推进、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农服务中心及农产品直营店为基础,上线运行农合联服务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将124家农资经营网点、65家庄家医院及147个农合联会员单位纳入平台,形成集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庄家医院、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充分运营唐昌镇永安村冻库冷链设备,积极推动集冷冻保鲜、分选包装、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建设,延长蔬菜保鲜贮藏期,解决当地农民用工30余人,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计划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对供销社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化综合改革,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全国供销系统不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成都市推进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圈的融合发展,部级层面的发展规划都为供销社“十四五”期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落实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郫委发[2017]20号)文件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改革强社、服务立社、夯基建社、以企兴社、从严治社,加快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1.基本原则。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农业农村新形势,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为重点,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做到为农、务农、姓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2.发展规划。系统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体系运行水平大幅提高,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新兴业务稳步拓展,进一步促使供销合作社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3.具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规模化、综合性、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全系统建成村级(社区)供销社20个,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5个;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吸收会员达200个;农产品营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新格局,电子商务销售规模达到2亿元;基层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为农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资供应网点在全区涉农街道全覆盖,农村综合服务社达到100个,覆盖全区100%的涉农行政村和社区;社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资产运作更加合理,社有企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在农产品营销、生猪屠宰和猪肉储备、农资储备、农产品电商等方面培育壮大社有企业5家;改造盘活基层供销社2家;为农服务市场化运作初见成效,在会计代账、信息服务、电商服务、农村金融、农资技物配套、村级产业发展等服务领域迈出新步伐;继续加大系统跨区域发展和跨层级整合力度,在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工、农业旅游等方面加强对外合作;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培育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带动农户4000户。

第9篇: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业的大好局面。然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不仅没有减轻,而是更加繁重;保持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不仅没有减小,而是更加紧迫。同时,农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表现为农村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人多地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产方式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压力依然较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实面貌等方面,依然是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农村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靠发展,二靠改革。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着力从四个方面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一、破除二元体制,从四个方面着眼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结合“两个趋势”的总体判断和“五个统筹”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和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了一批经验,涌现了一批典型,但整体仍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在一些地方甚至没有实质性进展,迫切需要立足于“四个着眼”,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一,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体化,加快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明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研究制订“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中观、微观层面,都迫切需要突出“共同富裕”这个主题,制订和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纳入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协同考虑、安排和部署。要从规划入手,率先打破城乡分割规划格局,形成城乡空间形态相互融合、产业结构高度匹配、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同等享受社会福利与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第二,着眼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建设。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着力解决政府部门行为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对于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的、社会组织能够自我管理的,政府都不要干预,切实将政府的关注点转到为社会成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上来,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在劳动就业、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第三,着眼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级政府的保障能力日趋提高,但与百姓的实际需求相比,特别是与城市发展速度相比,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仍显滞后,服务水平仍然薄弱,保障覆盖面依然狭窄。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入手,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机制;二是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制度相对统一、补贴标准不同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确保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着眼于提升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趋势和潜力。一是建立和完善 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切实贯彻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二是采取三种方式整合涉农项目资源。一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不断强化党委“三农”工作综合协调部门的建设,切实从“重中之重”的高度,发挥他们“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二是通过完善新农村建设步骤规划来整合,各地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的标准,由各级党委明确本地区新农村建本文来源:文秘站 设时间规划,并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和当地实际,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切实做到规划一批、建成一批,建成一批、巩固一批。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大农业”工作机构,做好“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这篇大文章,将目前的农、林、水、牧等有关部门整合为“大农业”工作部门,以机构的整合促进项目资金的整合。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建设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展“村企结对”、“对口帮扶”等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参与农村建设;采取抵押、出租、参股、合营等多种形式,盘活用好乡、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二、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切实做好三篇文章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形式,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在此基础上,应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眼于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从四个方面做好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文章。

第一,切实做好双层经营制度“统”、“分”结合的文章。在“分”的方面,重点要从优化政策、完善机制、加大扶持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户生产和经营能力,加快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面转变;在“统”的方面,重点是要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块状农业和品牌农产品,切实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对“三农”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相互融合的问题,促进农户分散经营走向农户联合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转变。

第二,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文章。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要求,搞好农村土地的确认、登记、颁证工作,切实把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具体化、法制化,在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为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立县级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信息中心和乡镇交易分中心,完善流转中介服务体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根据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有效途径和方法,劳务输出多的地区,可积极探索专业代耕代种、集体收归经营、集体反租倒包、大户自行承包等多种流转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城市郊区,可积极尝试以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有偿退出及流转、农村宅基地置换和置换城镇住房的试点。

第三,切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章。今年6月份,中央召开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全国已有福建、江西、云南等部分省区市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下一步应把着力点放在巩固和提高主体改革成果和质量上,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林业制度和服务体系,加快林产业的发展,切实发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二次改革”的最大作用,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确保“山定人、树定根、人定心”。

三、强化统一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

第一,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一是切实把提升农村地区消费能力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头戏来抓,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开展“工业品”下乡活动。二是加快推进供销社改革,下一步工作重点要放在健全市场流通体系上,在村镇建立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到农家店、农户之间构建上下贯通的四级信息平台,使农村商贸信息体系尽快延伸到遍布农村的农家连锁店,解决农村买难卖难,提高农村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构建利益共同体,鼓励和支持成立农产品加工协会,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培训、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发挥其在政府、市场、企业、农民之间以及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各方利益。四是积极推广现代交易方式和运作管理模式,推行标准化分级分类和规格化包装,开展期货交易、拍卖制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试点,带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五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信息收集、预测和分析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销售地市场普遍推行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并将产地市场的质量检验检测与生产环节的检测监控结合起来,逐步做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第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统一服务的公共机构,按照提高县一级、健全乡一级、建立村一级的思路,逐步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二是加快农技推广步伐,强化农技推广作为政府公共产品服务的公益性地位,研究制定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管理模式,坚持把农业科技推广的管理绩效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业绩考核体系中,把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保证其正常的事业开支。三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支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发挥技术优势,组建一批集科、工、贸,产、供、销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引导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开发投入,形成“技术-产品-产业”链式开发模式,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发展。

第三,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农业投资 公司的融资平台,开展“农贷、农保、农投、农担、农信”等业务,发挥金融资金支持农业发展的服务作用。二是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担保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和发放。三是建立和完善政府信贷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将财政支农资金中的部分纳入专项基金管理范围,并吸收龙头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的捐助,通过对银行发放的农业生产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充分调动银行发放农业生产贷款的积极性。四是逐步扩大担保范围,在以房地产抵押担保为主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银行及金融机构,推行以大中型农机具、大宗农副产品、林权、采矿权、应收账款和符合条件的动产等设定抵(质)押担保的试点,逐步实现抵(质)押物价值的内部评估制度。五是加强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推广力度,对事关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领域和龙头企业财产、产品运输销售等环节积极提供保险保障服务;积极拓展种植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设立推动产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风险基金。六是建立政企银联动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企业、企业、银行与担保、再担保机构的多方合作,解决企业在融资需求、贷款贴息、担保等方面的困难。

四、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完善村民自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