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精选(九篇)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

第1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58—01

研究性学习已被明确纳入必修课,但由于观念、方法、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很模糊。笔者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对我省高中课改调研资料的学习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

从结构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偏正短语,形式是探究,实质是学习。虽然学者们对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理解,但作为中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通过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并以研究过程为依托获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要认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还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探究活动。究其特点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重视”:重视研究的过程,重视实践,重视经验。

研究性学习有别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重在“研究”,其价值体现在研究结果上。而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上。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走出课堂和教材,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调查、考查、访问、测量、实验等活动收集材料与信息,收获最直接的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

研究性学致分为三个阶段: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1.在问题情境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探究课题,制订活动方案。对于一名高一新生来说,对研究性学习还很困惑,学校教研部门应通过专题讲座进行培训,通过优秀案例和典型问题帮助他们认识课程目标。而本阶段的核心是确定探究课题,先是学校课程委员会要提供若干活动主题或课题供学生选择参考,学生经过思考参考选题后,还可以自己提出课题,然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再对所有的课题进行筛选和审核,最后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小组课题。课题确定后,探究小组就要着手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填写《课程探究方案表》。

2.在实践体验阶段,要特别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实践”和“体验”已经说明了探究主体的不可取代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过程,是探究性活动,其核心是思考,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研究小组要按照探究方案,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和归纳资料,并判断信息价值。在本阶段一定要做好课题探究的管理工作,学生不熟悉研究性学习,难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加强过程管理就可以保障探究的可控性。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课题探究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探究过程也是一个记录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学生以后从事探究工作大有好处。

3.在总结反思阶段,研究小组要将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成果的展现形式可以是小报告、小论文、小设计、小发明等。在对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时,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发展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本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结题报告,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在增强自信、凝聚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第2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

第3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学习动机;“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83-03

为了探索出使学生能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并在天津财经大学国际市场营销学课(双语)上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的定义

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是在目标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的基础上扩展到学习收获而生成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向,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预期的收获。任务是指:人们在学习理解和体会所学知识之后开展的应用知识的活动。狭义的定义是:任务是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任务、收获”三者的关系是:目标是学习方向,起引领作用;对学习内容的讲解或参与活动是教学的形式;取得“收获”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为,学有所获才是持久激励学习的动力。对“收获”的内容可以依据教学的目标加以约定。既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还可以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能力。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在于:注重让学生自我审视和感知学习收获以及对学习进行反思。这种收获是在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或协作下,由“自己耕耘”获得的。将获得成功作为学习动力。激励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方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感受成就的喜悦,从而增进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引发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1.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是指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和观念能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观念发生显示的关联作用。乔建中(2010)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等于有意义的教材的学习,而是指学生有积极学习的心向,能主动地将教学内容中的新知识和新观念与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知识和观念发生相互作用,使旧知识和旧观念得到改造,新知识和新观念获得实际意义的过程。由此看到,有意义的学习在于两点:一是学生是否具有向往学习的心态,二是是否具有接受和同化新知识所需要的认知结构。这为我们能够学习机制的层面建构目标—任务—收获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有意义学习”的情形下,学生往往将学习看成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过程,从而形成“内生性”的主动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期待和努力。更多地采用交替、网络式的认知加工策略,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搜寻提示线索和意义特征,如对新旧知识的“切合性”作出判断,调节彼此的分歧或矛盾,或将新知识简化性重组与转换,使之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同化或顺应;而在“无意义”的情形下,学生则把学习看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学习表现出厌倦、退缩甚至是抵触的情绪,更多地采取简单、直线式的认知加工策略,仅注意学习内容的形式特征而忽略其意义特征。

2.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可见,教师是积极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这为目标—任务—收获教学法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机的结合提供了指导理论。

3.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在人维持生命的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被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即取得成就。获取成就是创造人生价值的体现。当人们不断努力实践,不断获取成功,就可重复体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当人人都处于这种不断进取的状态,就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一理论用于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在于,教学目标与结果要有因果效应。教学结果要使学生感受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乐趣、面临挑战以及不懈努力学习后取得学习优良的成绩。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生的自我激励是获得成就的内因,因此教学是在“有意义的学习”状态下,学生能够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获得取得学习成就的必备条件。这是从学生的角度,对“收获”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方式的结构

教师、学生和教材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形态。在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挖掘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点,从学生已有知识点入手,设计教学方案和任务。当学生对有意义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便产生求知的欲望,进而开始探索,以得到探求的结果。肖全民(2011)对于大学教材使用的问题提出,教师授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教师只局限于单项的线性的知识讲授。在一个封闭的自足的意义系统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和概念,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复制和存储。“用教材教”,就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是一种网状关系。知识的流程是开放的、多元的。根据教育情境,灵活运用教学资资源,教会学生活用现有的教材学会学习与探索。基于这个认识,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实践“用教材教”。教师、学生和教材形成相互依存又有各自重心职责的网状关系的教学模式结构(见图1)。

图1 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模式结构图

四、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的实践

1.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实施步骤。目标—任务—收获反映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模式。我们仍按照以往的教学目标先行的做法。根据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引入、教师讲授、完成任务和教学反馈等环节展开教学。初步形成了目标—任务—收获教学模式。其教学步骤如下。①课前设定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和预计的“收获”。研究组教师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教学任务。将需要掌握的内容编成练习题,给出任务项目(指明需要应用的相关知识、提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将练习题、将进行的教学活动(任务)、教学课件(PPT),预期将获得的“收益”(获得的知识)在课前发给学生,使其在教学目标的范围内进行预习。②教学方法的选用。在开始讲授新内容前,先引入与内容相关的案例,对案例的问题(教师课前已将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对将要开始的教授进行预热(warming-up),然后转入本课的内容,对难点,采用讲授方式,为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去讲清楚复杂的问题,此时教师起主导和引领的作用。检验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理解时,采取提问、请学生举例说明、判断练习(在课件中显示判断题)、学生间讨论等方式以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建立和发展。在一节课上,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有时需要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式。③在“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以重点理论和重要概念为中心,教师设计若干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基本做法是:创设情境,任务呈现——教师指导,任务准备——分工互动,任务完成——成果展示,任务反省与评价。例如,做产品案例分析,要求学生用所学理论和自己的经验、认识,对案例中的产品域际特征和产品定位进行分析说明。再如,在国际市场调研的教学中,将调研方法、内容、步骤等用提问和操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理论的引导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应用技能。实施任务要及时。通常以任务形式学习重要内容,或在教师讲授后,随即展示任务,学生开始落实任务。必要时,师生共同参与、教师示范在先。④归纳全课。扼要总结教学各个环节。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留课后任务,即作业(如,交代下次课内容重点、专业词汇、案例分析、教学活动及完成活动的具体要求等,是下一次课上要讨论或提交的任务。)⑤教学反馈调节。教学日记、学生作业、课后教师回顾教学各环节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作业中反映的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总结任务设计与落实中的经验与失误。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调整或修正的教案。

2.任务的实施。任务设计来源于真实国际市场经营活动,将国际营销专业知识与现实性相联系。调动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运用专业理论去解释和分析市场现象。对所学内容从“知道”了的层面,上升到具有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层面。例如,说明你所熟悉的某项全球化产品(global product)在不同的市场和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cycle)下,定价策略(price-setting strategy)的选择。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拓展性思维的问题,内容包括:提出质疑,陈述个人观点,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等。任务目标明确,实施内容与要求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内,引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信心。通过任务活动的实施,将所学的知识点有逻辑地联系起来,建构有意义的学习。补充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接近熟悉的真实环境。教师从网上和报刊收集相关资料应用到教学中。由于资料反映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情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市场现象有所了解,所以在探讨问题时,很容易引起注意力和参与讨论的兴趣。

3.任务的类型与收获展示的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任务形式是实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保障措施。根据教学内容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任务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讲解型任务:由教师主讲理论,然后引导学生对理论提供现实论据。如:高背景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背景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类型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教师对案例提出若干问题,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根据案情,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调查任务:根据规范的国际营销调研过程,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国际营销问题进行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报告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定某一跨国公司,由两名发言人对该公司在国际市场营销组合进行分析。演讲报告完成后,其他同学就报告提问,报告人和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小组学习是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实践初期,我们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主动,等着老师叫名字时才回答,教学效率较低。于是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建立学习小组,多数任务在小组内完成;在课下安排好下一次报告人或小组发言的顺序等,确保每次上课时间有效利用。

4.激励手段。任务成果展示形式是多样化的:课上主要用讨论和问答方式;陈述报告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做成课件(PPT),并从互联网上下载影像资料作为报告素材在报告中使用。调查类任务同时采用书面报告、小组交流、教师批阅书面作业并给出评语,挑选优秀作业作为范例,请学生本人或教师在班上宣读。重点任务活动后,教师进行讲评、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加分;在作业批注表扬或发电子邮件表扬;展示优秀成果;对完成不佳的学生,以书面形式通知并提出改进方法,对重做作业可以按重做的作业记载平时作业成绩。

五、研究成效

1.对教学法创新实践效果的检验。①构建了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的基本框架。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教师对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方法从教学理念到指导理论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提出了以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的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的指导理论;建立了一套教学原则和设计任务原则;在理论的指导下,按照所建立的原则,初步构建了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模式。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情境;通过展示任务成果显示预期的学习收获;通过课后的教学回顾和信息反馈,总结经验,修正不足。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按照指导理论,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相联系,密切联系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现实,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分析市场现象和问题;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新知识;提高了获取知识能力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思辨和创新意识。所有学生均用英语做陈述报告,完成各项笔头作业。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初步形成。③收获的展示体验成就感,促进主动学习。为获取预期的学习收获并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学生们热情投入“做中学”。形成了在新教学内容课上,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在两个学期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完成案例分析报告57份。市场分析报告课上,学生是主讲人。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提问。展示的同学具有初步学术性的分析、流利的英语、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及对所提问题有见地的回答都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获得同学们的认可。

2.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以国际市场营销课教学为载体,实施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的实验班的学生共177人。对课题开展前后的情况,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统计:课上主动参与人数和做专题报告的人数占学生总数比重,完成任务占全部教学时间比重(表1中分别简称:主动参与、做陈述报告和任务占时),任务完成合格率(即符合任务的具体要求,用英语交流)、考试良好率。各项统计结果如下。

表1显示,实验后,前四项的比重提升比较明显。说明目标—任务—收获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任务完成合格率提升,与教师课前布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准备有直接关系(如,教师提前3周布置做跨国过公司的陈述报告的教学任务)。实验前后的考试良好率变化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前,采用的是闭卷。试题和答案均来自书上的内容。只要回答符合教材中的表述即可得分;而在试验后,试题是开卷,案例题型,需要对案情用所学的理论去研究和分析,提出个人的观点,给予解答,故较闭卷答题难度要大一些。

六、结论

经过一年的教学探索,初步完成对目标—任务—收获教学法的系统性建构;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对此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目标—任务—收获教学法能够反映学习过程、认知过程和感知成功的心理需要的规律,用此法教学,使我们在国际市场营销学课上基本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第二,有预期“收获”,是支持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动力;第三,运用“用教材教”打破了“教教材”的呆滞的、复制性的授课方式,使教师、学生和教材形成网状关系,开放的、多元化的知识流程为实施目标—任务—收获教学法提供了活用知识的方法;第四,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新知识,提高了获取知识能力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思辨和创新意识;第五,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初步形成;第六,教师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但是与该教学法相关的一些问题尚未研究,如,确定“预期收获”的主体是老师还是学生;教师应该如何操作“多元化”的讲评等。这些疑问有待在后续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加以认识和解决。

由于课时和课题研究时限等因素,以及对目标-任务—收获教学法的应用熟练程度所限,对某些相关问题尚未研究。如,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预期收获”内容是由教师提出的,那么,这个预期收获是否是学生所期待和需要的呢?学生自己需要设定收获预期吗?怎样组织操作?再如,教学评价方式。在试验期间,我们主要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尚未实行。教师应该如何操作“多元化”的讲评等。这些疑问有待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认识和解决。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新探[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2]赖绍聪,华洪.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01):30-31.

[3]范迅,等.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28-30.

[4]赖丹凤,伍新春.支持自主性课堂: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1):64-68.

[5]杨道宇,郭华.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内容与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47-50.

[6]肖全民.关于大学教材的几点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4):86-87.

第4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一、实施的原则

课题的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与主动的活动,因此其活动形式决不能够是模仿、记忆与练习,而应当是真正的思维性活动,是学生在自我以及与他人交流基础上的探索性活动,即课题的设计与教学应突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1.自主探究原则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无法达成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的来的。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渠道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探询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课题学习的主角。

2.合作交流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从而能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理解事物。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和条件,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师生、生生、师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通过直接和网上的对话与交流,开展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3.实践运用原则

我们的教育应使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来源于经验的积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扎根于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才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知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对数学研究与数学本质的一种回归,应该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实施的一般程序

数学课题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般说来数学课题学习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准备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酝酿、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

2.实施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包括:(1) 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2) 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和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事先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获取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的记录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3) 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的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总结阶段

在课题研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最终研究成果,交流研究策略、方法以及研究过程的心得感受,同时总结研究获得的经验教训,探讨弥补的措施。以小组研究为例,首先通过汇报或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其次讨论分析研究结果的正误,然后交流研究心得。最后由教师或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研究的结果、策略方法等,通过鼓励性评价,保持和提高学生课题学习的兴趣。实际上,这种交流讲评的环节往往是课题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收获最大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正地思考。

三、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初中课题学习的教学实施存在文本参照(师生完全参照教科书中设计的课题学习板块加以实施)和自主开发(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生成课题学习资源)两种操作模式。无论哪种操作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均需要关注如下问题: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题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做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选择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5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在线实践社区;区域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15) 05-0072-06【DOI】10.3969/j.issⅡ.1009-8097.2015.05.011

一 前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在区域和学校中采用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包括技能型培训、实践型培训、评价型培训、理论型培训、研究型培训。然而,现有教师培训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大规模集中的运动式教师培训受限严重;面对面的长周期教师培训使工作的矛盾突出;教学模式落后,忽视受训教师的主体作用。

北京市东城区于2012年4月启动“东城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项目”,希望通过引入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形式创新教师培训的模式,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打造专家级的教师队伍。

本文通过对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项目中学校和教师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发现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对区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从而探索更适合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方法。

二 文献探讨

1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

由认知人类学家Jean Lave和Etienne Wenger定义的实践社区是指一群共享某一兴趣、某一专业知识和/或某一职业,有互相学习的欲望,并愿与社区成员分享各种知识、经历及经验的人。实践社区的成员通过彼此之间分享信息和经验的过程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以此机会来发展自己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

具体来看,教师在线实践社区是由教师、专家及助学者所组成的非正式学习系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它通过聚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同侪合作与反思性对话,分享教师们的教学改进形式、价值观、工具和职责等,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社会的、规范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重视课堂教学案例在研修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在线和离线双重活动空间的有机整合,强调以多种形式促进隐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转换与创新的螺旋式持续发展过程。

“东城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项目”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知识分享和开展互动活动,达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建共享,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学研究,推动学校文化的重建,并在师本层面、校本层面及区域层面创建区域型的研修文化。

2 教师实践性知识

加拿大学者艾尔贝兹指出,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的价值、信念统整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际情境为导向的知识。柯兰迪宁和康内利所说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也就是教师的“经验”,这种经验并不是教师原封不动地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而是一种教师个体在实践中经过内化、反思而获得的一种“个人经验”。

国内学者陈向明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知识、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情境性、缄默性、伦理性及复杂性等特征,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默会(隐性)特征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难于外显化地表达,只能在行动中被展现、被察觉、被意会,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并非仅限于语言文字,人们通过观察、模仿、体悟等方式也同样可以学习并获得有益的知识和信息。这种人的个体内在机制的作用,决定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只能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概言之,教师实践性知识主要不是通过传授直接获得,而是根据特定情境、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知识、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中,外在的情境、协作和对话等是完成学习不可或缺的因素,学习者内在的情感、信念及价值观等则直接影响着实践性知识学习的质与量。

三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过程可以分为数据收集阶段与数据分析阶段。

在数据收集阶段中,研究者对研修教师的网上和网下研修活动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研修教师来自参与东城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项目的第一批8所学校,共计98人。从教师群体维度来看,依据伯利纳的教师发展成长理论,本研究将项目学校教师按照教龄分为新手教师(0-5年)、胜任教师(6-10年)和成熟教师(10年以上)三类,其中新手教师40人,约占40.8%,胜任教师20人,约占20.4%,成熟教师38人,约占38.8%。从时间维度来看,本研究收集了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为期一个学期的数据,反映的是研修教师在此期间实践性知识发展与变化情况。从研修内容维度来看,线下研修活动包括日常的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与高质高效合作学习专题培训,线上研修活动包括以合作学习为主题的抽象概括活动、打磨完善课例的优课工作坊、旨在发现分享研修平台优秀资源的“靠谱淘宝”活动等。从数据来源维度来看,本研究收集了研修教师的平台发帖、课堂观察数据、个人作业、团队作业四个部分内容,并提取出本土编码,然后按照本土编码进行内容分析,得出关于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特点。从数据收集工具维度来看,本研究使用了实践性知识编码表、记号体系分析工具(包括教师有效性提问、教师回应学生回答、四何问题、对话深度等)、编码体系分析工具(包括S-T分析软件和Flanders互动分析软件)、课堂小组活动分析工具、内容分析软件。

在数据分析阶段,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对研修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四 数据分析与讨论

1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对研修教师实践性知识整体水平的影响情况

如图1所示,研修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同的实践性知识增长幅度有所不同。具体来看,教师的教育信念水平保持稳定,说明教师的教育信念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通过短时间的活动和培训产生明显变化。教师的自我知识上升明显,说明大多教师能表现出自觉拓展有关学习原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和能力的意识,并有意识地更新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都比较集中,经过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使用起来也日趋完善,但仍有重要策略的运用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教师结合研修更多地思考和实践。教师的人际知识有一定增长,但在六种实践性知识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来说,教师在沟通、协作和了解学生等能力上水平较高,但在与家长、学生、领导关系处理等方面尚有不足。教师的情境知识有所上升,说明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适时调节课堂节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反思知识同样增长明显,且达到较高水平,已经能够从简单描述的水平上升到用恰当的教育学术语对课堂事件进行标记和阐述,尤其在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团队作业中,反思知识已达到较高水平。

2 不同群体教师在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实践性知识发展情况比较

如图2所示,在教育信念方面,三类教师群体呈现出不同变化,即新手教师保持稳定,胜任教师有所提升,成熟教师有所下降。可见,培训内容对胜任教师的教育信念产生了积极影响,而教学风格较为稳定的成熟教师在这方面虽然有小幅下降,但总体水平仍高于其他两类教师。

如图3所示,在自我知识方面,除胜任教师保持稳定外,其余两类教师群体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这说明新手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理念和新思路,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识程度也不断提高。成熟教师的理论学习能力以及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较强,因此自我知识变化明显。

如图4所示,在策略知识方面,三类教师群体都有明显提高。这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培训活动与内容是以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在策略知识方面涉及较多,因此,教师在策略知识方面提升幅度较大。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策略知识的水平呈现为新手教师最低、胜任教师居中、成熟教师最高的情况,可见,策略知识的水平与教师的教龄和教学经验有着密切关系。

如图5所示,在人际知识方面,三类教师群体有一定提高,但胜任教师提升幅度更大。这是因为胜任教师在团队中通常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是团队的中坚力量。在平时的培训中,胜任教师往往负责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团队成员间的协调等工作,因此人际知识水平提升较快。

如图6所示,在情境知识方面,新手教师呈缓慢增长趋势,而胜任教师和成熟教师则处于较高水平。具体来看,由于胜任教师和成熟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在课堂中对教学疑难问题的处理以及教学节奏的掌握比较到位。而新手教师在对自身失误的处理、教学结构的把握以及教学氛围的创设等方面稍显薄弱。

如图7所示,在反思知识方面,三类教师群体都明显提升,且提升幅度相似。这说明研修活动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水平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研修平台能够为研修教师的反思和合作提供支持,研修教师的反思能够从普通的、简单的描述课堂情况的层级上升为运用合理的原则和理论进行解释的层级。五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及其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对于区域教师整体实践性知识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研究期间,研修教师通过参与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种研修活动,实践性知识得到了发展和提升。由于研修活动各有侧重,因此不同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幅度也有所差别。

第6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

共3页,当前第1页1 —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 黄丽娜 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共3页,当前第2页2极性, 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 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在校一日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时间、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各兴趣活动期中组织汇报表示,12月底结合迎新组织展示。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具备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第7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 黄丽娜 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 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第8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 长难句 “刺激-反应”和“记忆痕迹”理论 Thunking Theory反复诵读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在“快乐阅读”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学习了“刺激-反应”理论、“记忆痕迹”理论和Thunking Theory,理论指导实践,尝试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阅读材料中长难句,使学生在长难句理解上有收获,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英语语感,阅读阅读技能和语篇领悟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有了更大的把握,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行动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更好地进行“快乐阅读”的课题研究。在全面开展课题实验研究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标要求,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英语阅读材料。学生阅览书虫系列,网络文章,短篇小说,名句,新闻或通过网络链接等不同的阅读材料或途径,收集各阶段的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汇编,分享并推荐给同学。最后同学们选出他们最喜欢的阅读材料用于阅读课堂;研究过程正是学生学习收集、分享英语阅读材料,体验自由阅读的幸福感的过程;由学生主导,小组合作,老师引导的自主阅读课堂提供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和思想交流的舞台;学生记载个人的成功阅读日记是学生全面提升自我的有效方法。当两年的研究期限结束时,学生已经养成了终生受用不尽的阅读习惯。

长难句反复诵读训练的行动研究

1.第一轮。

(1)每周学生各自收集“快乐阅读”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被选中用于课堂的阅读材料的长难句,3-5句(或者一个100字左右的句群)。朗读水平高一点的学生可以收集多一两句,以五分钟之内可以读5次为准。

(2)每天课前5分钟自由反复朗读上周收集的长难句。反复进行忽略语法的快速朗读,一周内每节课反复读同样的句子5分钟,直到能够达到在朗读时对句子非常熟悉,几乎可以背诵。

学生在一周的朗读过程里,可以通过查字典,互相讨论等任意的方法,加深 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第一轮反思 根据第一轮的实际情况,反思如下:(1)学生感觉会读的单词多了,恢复了英语学习的信心。(2)全班自由朗读各自收集的句子,本意让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和弱的同学都能取得最大的最好的效果。(3)对句子的理解不得法,一些同学在能够熟练朗读或许背诵的情况下,还是希望有更好的方法理解长难句。学生迫切需要长难句的理解指导。

第二轮反思 根据学生的每周总结和阅读测试数据,学生的收获如下:(1)随着每周能熟读几个句子,学生感觉自己的词汇量不断地增加。因为会读的单词越来越多,普遍感觉自己有能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全部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比以前读懂的内容多了。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对原句各成分自动拆分组合,把零碎的信息点拼成有机的信息流的水平,进入新的阅读境界。(2)在只管反复诵读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很多单词的读音,在好奇之心的驱动下,学生比以往更多地使用字典和语法书等工具书查询单词的意义或语法解读,自学能力得到提高。(3)对句子的模仿和运用是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和语用能力得到提升,直接在改错题和语法填空题中有收获。(4)学生在每周总结里经常分享自己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领悟到的知识,介绍自己在英语学习中还运用了其他学习方法及心得,这些证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分享提高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5)随着学生熟读的句子和语篇的增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能感觉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但是,在个案研究过程中,也有小部分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感觉很难坚持反复诵读,因为过程很枯燥无味。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反复诵读仍然是一个难题。

在个案研究中的反思和获得的启示

1.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和研究,发现通过对收集起来的典型长难句和语篇进行反复诵读,并持之以恒,学生感觉自己的词汇量不断地增加,学生对长难句的理解准确性和阅读速度得到提高,培养了英语语感,整体的语用能力增强。2. 帮助学生克服长难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的研究还要继续下去,下一阶段要考虑行动研究的趣味性。

结语:通过这次行动研究,笔者认识到一直以来高中英语教师一面倒地关注教学研究,在教学和参加教研过程中,最多被强调的是教学技巧,教学设计等等,因而会轻视学生的习惯管理和教师的教练角色。如果英语教师能在教学研究的同时,主动观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y,研究如何引领学生坚持下来一个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的小习惯,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第9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高效课堂;参与度;协调;发现

为了切实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究性学习,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以目标式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又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发现目标,引入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学习内容,经历知识的探究与生成过程,在自学教材、查阅资料、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将不能理解的知识梳理成条,教师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做到精彩引入。开课引题,目标引领,画龙点睛,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性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给方法,自主探究

1.操作实践

对易于操作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师从问题提出―操作验证―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方面,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不断反思、反馈,感悟新知,做到触类旁通、应用自如。

2.实验探究

对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教师从提出问题―反复实验―对比发现―归纳整理,引导学生以新知的探究为主线,在实验中探究、发现中体验,使其探究热情与表现展示的愿望,步步实现,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3.游戏探究

游戏可以得出的结论,如“可能性”“比赛场次”等内容,教师从问题提出―游戏活动―解决问题―得到结论方面,启发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得出结论。如,鸡兔问题教学,我以游戏的形式,结合学生自己发现,应用得自然熟练,学生高兴的样子着实可爱。

4.猜想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验证―探究解决―验证结论,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对问题得先有想法,学生易于接受,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验证出了结论,学生学习积极高涨,兴趣盎然。

三、合作探究,以学定教

合作小组一般是异质分组,学生在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方面存在差异,只有在合作探究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得以整合与修正,甚至提升,加之教师的引导、点拨。在学生思维碰撞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一步识记抽象的知识,效果更佳。

1.一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探究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然后在小组内有序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以引导为主,不断调整学生思维的走向,不能放任自由,对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要在小组内、小组间汇报交流,交流展示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应适时对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激励性评价,以防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2.挑战性问题小组探究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首先要分工明确,小组长应具备一定的协调与掌控能力,不能将较难理解的问题,优等生一人说了算,小组成员只是听听,对探究的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分层实施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3.得出结论、小组汇报展示

小组在汇报过程中,本身就是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一种挑战,没有经历探究的学习,就不会有发现。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表面的,汇报展示中,不具体分工,一人说了算,更是表面现象。教师应掌控学生探究的深度与广度,激励评价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四、合作探究,参与有度

1.探究有目标

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产生我能行、我要行的探究愿望,对要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查资料,质疑,问难,因为探究性学习的欲望,积极参与了探究的过程,知识的生成,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探究的需求得到满足,享受到了成功。

2.自主探究

教学中,教师有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教学中采用学生个人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必要的组织、引导、探讨、交流和归纳来组织教学活动。

3.放手探究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过程,教师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明确分工与协作。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大胆验证。

五、反思收获,评价激励

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善于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引导学生反思收获,反思本节课的感受与体验。如结课时,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将“知识巩固”与“应用探究”整合优化,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水平。教师设计自评和互评,评知识的掌握、评学习的态度、学习能力等,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总之,探究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交流、展示、汇报的机会与可能,真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这样的课堂因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