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高效沟通读书笔记精选(九篇)

高效沟通读书笔记

第1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一、营造书香校园,为书香人生奠基。

一所学校如果书香浓浓,文化建设就有了重要载体。读书只有融入师生的生活中,才能唤醒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一)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根植于课堂,不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充分自主发展,走“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之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我们的做法是以课堂多形式阅读为主,以课余阅读为辅。

为了让大量阅读走进每一堂课,我们规定,每节语文课必须拿出5~10分钟进行拓展阅读,每周拿出1~2节课进行集中阅读,阅读的内容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主(教师也可以从其他途径选用文章),教研组全体语文教师在开学初,经过集体备课精心挑选文本,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进行课内阅读,剩余三分之一为课外阅读完成。另外,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通过《书香润年华》(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丛书)向学生推荐了中外古今名著,供学生自由选读。以课堂为主阵地,阅读量是很可观的,以小学为例,小学毕业时就能阅读至少400多万字内容。这就势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以教师专业提升工程、青年教师助力工程、名师锻造工程为核心的教师分层发展计划,充分保证了阅读活动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诸城市教研室还向中小学生各推荐了200多首古诗词(文),按单元的编排形式编写成经典诵读丛书《书香润年华》,将古诗文背诵当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古诗词吟咏背诵中受到国学的浸润。两个“200首诗词(文)垫底”,这是对诸城市中小学生背诵量的最低要求。学生诵读经典不仅要熟记、背诵,还要富有感情,形式活泼有趣,特别是全市中小学生的晨诵经典活动,已经成为诸城书香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旨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每年一届的“风华少年”评选活动已举办6届,其中评选“古诗背诵大王”成为了检阅经典诵读成果的重要舞台。

(二)到“农家书屋”去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但目前,广大农村学校仍然普遍存在买书贵、看书难的问题,达不到基本的课外阅读标准。针对这种情况,诸城市财政投入300万元,在全市233处农村及城市社区建起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高标准配置书架、书橱、借阅桌椅,购买了大量丰富的学生适读书籍,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实行全天免费开放阅读。遍布城乡的“农家书屋”为农村学生开展“海量阅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我们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借鸡下蛋”,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有声有色的社区“农家书屋”阅读活动。每逢节假日,语文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农家书屋”读书,师生遨游书海,成为诸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农村孩子人人有书可读的理想,借助社区乡村“农家书屋”的资源实现了!另外,城区学校积极建设自己的电子图书室,并和市图书馆进行网上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借阅图书,通过电子查阅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读。这些做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使用率,也极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互助阅读,书籍与爱心同行。

“同学们,今天我向大家捐读的是我最喜欢的曹文轩的《草房子》,它主要讲了……”这是诸城市府前街小学“好书捐读会”上的一段学生发言。据统计,诸城各中小学的“好书捐读活动”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全市师生每人每年贡献1~3本好书。书非借不能读也,学校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捐一本,读百本”,广开书源,成效显著。在捐读前,学生可以在书的扉页上写一段推荐的话,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班级图书角由专人管理,负责登记造册、日常维护等工作。学期末,图书还可在班级之间交换流动。图书所有权归学生个人,毕业时可以领回,也可以捐赠给学校。这种互助式阅读,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

(四)让书香扮靓节日。

诸城市实验中学早在2001年就开始举办读书节和图书超市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形成了“读书——让生活更和谐”等十大读书新理念。实验中学的书香校园活动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节”中,我们大力开展了评选读书之星、藏书之家、一次购买图书之最等活动,“读书节”俨然成为学校的重大节日。学校的文化建设与读书活动直接促成了2009年全市全面启动“全民读书活动”。

二、同步写作促进共同成长。

阅读与写作要两翼齐飞。为提高语文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行师生共同写作活动:

(一)共写教学(学习)随笔。

每周一次,教师随笔以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主,适当兼顾对日常生活、社会、人生、自然的观察与评论;学生随笔可以写读书收获、成长经历、学习心得、生活观察等,以学习生活为主。

(二)共写日记。

教师和学生一起天天写日记,记下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各校均建立正规的日记本,师生定期进行日记交流,教师总结讲评,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日记本上留下自己的感言。这个方式很好地增进了师生感情,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市教研室把学校日记纳入教学常规,各校每学期都根据季节时令、节日、学校工作或社会活动、家庭事务、心情心理变化等组织专题日记写作,引导师生观察社会和自然,感悟现实,体味人生,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目的。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随笔、日记、读书笔记“评、展、刊、奖”系列活动。

(三)共记“阅读卡”、共写“周读书小练笔”。

我们强调阅读的实效性。在全市初中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推行使用“阅读卡”。内容包括:内容梗概(300字)、摘录(不少于5段,每段不少于100字)、一句话书评(30字左右)、人物形象(场景、精美句段)赏评(不少于300字)、迁移写作训练等栏目。这样,每次阅读活动,仅读书笔记就至少在1800字以上,阅读效果非常好。在全市小学坚持“少动笔墨多读书精练笔”,让学生从过分重视摘记的做法中解脱出来,将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每周“两练笔”,即每周一次主题日记、每周一次读后感,辅之少量精彩内容的摘抄积累,教师每周一评,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的读书兴趣非常浓厚,效果也显而易见。

三、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一)精心设计读写活动。

1.唱响“四季歌”。

春之韵、夏之歌、秋之颂、冬之情四季歌系列活动是诸城市教研室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一项重要的特色系列活动,通过唱(搜集不同季节歌曲进行学唱展示)、画(画出自己喜欢的不同季节的景物)、诵(搜集不同季节的精美诗文、童谣、春联、谚语等编成相声或小品进行表演)、写(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设计主题手抄报)的形式,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各种素质。

2.“共读一本书”。

家长、教师、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写一份稿(读后感)、同讲一个主题。该项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了知识,而且增进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在这项活动中可以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经典诗文诵、唱、演。

集背诵、演唱、表演于一体,让学生在诵、唱、演中体味经典诗文的魅力,内容以各年级背诵的经典内容为主。活动按照班级、级部(教研组)、学校三个层次进行,每学期举行一次。不少学校的做法很有特色,如明诚学校的弟子规、千字文操,府前街小学每年一度的“六一古诗文朗诵大赛”等。

我们还根据时令、节气或时事来组织、设计适合师生读写的活动。如,“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组织评选教师参与全国语文教师阅读大赛、全国教师写作大赛等活动。每年都定期举行全市语文教师阅读写作征文比赛等。

(二)鼓励学校探索个性化读写活动。

为了推动师生读写,我们提倡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优势,探索有个性的读写活动。各个学校都在读写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实验初中每年一届的“图书超市”,学生可以将富余的图书自由交易,大大刺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百尺河初中的“日记节”,已连续举行了7届,多种形式交流分享日记成果。实验小学利用文学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写实践活动;石桥子小学把古诗词学习引入到该镇小学书法特色教育中,每天练字就写古诗词,书法教育和经典学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林家村中心校、西郊学校成立小记者站,小记者们用自己天真童趣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百态、学校生活,成为学校与媒体沟通的桥梁;文化路小学的“儿童诗”创作走进课堂,也开展得风生水起,每周一节儿童诗创作课,每天一次的优秀儿童诗朗诵……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读写活动,使诸城的学校处处充满书香,时时张扬个性。

四、在探索中收获成效。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开展,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不论城区还是乡村,学生热爱阅读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影响所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首先是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垄断课堂的弊病得到彻底改观,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教师讲课时间得到有效控制。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之间沟通顺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保护和张扬,“海量阅读”得以保证,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大量阅读也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全市小学以三级课程整合、构建语文课程新体系的研究初见成效,孕育出本土名师、名法,如孟疃初中白玉红老师和她的“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林家村初中臧芳虹老师和她的“三秀一评”教学法,枳沟镇枳沟小学的吕映红老师和她的“赏评”习作教学法,密州路学校李洪芹老师和她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实验小学纪永梅课改团队和他们的“自主互动、读写互补”单元主题系列化教学法,府前街小学李海梅老师和她的“诗意语文”研究,等等。

其次,通过几年的读写活动,师生共同成长,人人磨炼出一支“烂笔头”。我市一大批青年教师建立了质量较高的个人博客,教学随笔丰富充实,每个语文老师能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得失,反思成败,写出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收获,写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情实感。龙源学校于海波老师将自己的教学反思、随笔结集出版了《水的心事》,孟疃初中的白玉红老师将教学随笔、诗歌创作等结集出版了《璞玉心语》,枳沟初中孟祥霞老师结集了《山那边是海》,枳沟小学吕映红老师出版了《为你修得生花妙笔》……教师们每年都有大量的教学于各类报刊。

各类活动的开展,为更多师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各类读写赛事中,每年都有很多师生获奖。林家村初中刘焕东老师的《悠悠楹联情》、繁华初中八年级学生娄明的《女孩的天空》等多篇作品将被《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收入。特别是《女孩的天空》一文,形象地反映了诸城少年学子在读书中成长的精神高度。

第2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摘 要:作为初四毕业班的语文教师,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文言文的翻译、阅读的答题技巧和作文的审题、立意等,片面割裂开了语文的很多东西,以一个个的点来汇聚成一个冲刺中考的面。经过几年的摸索,就阅读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归结,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阅读技巧;热爱阅读;读书笔记;阅读经典

一、渲染悦读大模式氛围

1.学科组同研,打造“爱读书”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热爱读书,首先得有一批真正爱读书的老师。我们从语文团队开始,从推荐优秀书目、阅读经典开始。最初我们是从“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开始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量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书中有30多条专门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建议,这让我们推行大量阅读的信念更强了。

我们在书籍的选择方面可谓是做到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良好衔接。小学特级教师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华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郑桂华的教学实录、卢梭的《爱弥儿》,再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已成为我们常态教研的一道大餐。阅读,使我们思想上达成了共识,语文教学追本溯源,就得做好“读写”这两件事。

2.晋级式阅读,引领“爱读书”的学生

有了语文老师的先行,我们开始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

首先,实行“晋级式星级评价制度”。具体做法为:除必读名著外,语文老师再为学生量身挑选各年级铜、银、金、钻石之星的推荐书目,制成表格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读完相应书目,交流合格就可以晋级相应星级。

其次,为了避免各年级阅读书目重复过关,我们还制作了各年级的“读书评价卡”,学生一人一卡,初一至初四上下学期阅读的书目都在上面记录,附有老师评价和家长寄语,每学期读书笔记评价等级也在这上面有记录。此卡成了学生的阅读档案,不仅便于老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学生们都以争当读书星,获取读书卡为荣。

在激趣上我们采用影视链接,“促”读名著。

(1)热点节目带读。在推荐引领阅读方面,我们还借助优秀节目的力量。比如《百家讲坛》节目可谓大师云集,内容形式也易于学生接受,我们将之视为名著阅读的“课外辅导大师”。此外,央视科教频道每年暑期热播的《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节目,我们倡导学生每期必看,众多选手们的阅读经历和读书分享,是最有效的榜样引领。

(2)观影对比阅读。经典的名著基本都有精彩的影视作品可以分享,最适合孩子在阅读原著后欣赏。比如,初三学生读完《平凡的世界》后观看了改编的电视剧片段,学生们一致反映,看电视与自己读书时的想象有所区别。除了读后观影,读《名人传》后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都加深了学生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阅读。

3.蔓延式阅读,营造“爱读书”的家庭

我们利用家长会、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积极和家长沟通,引

领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营造“书香家庭”氛围,每学期评选出“读书之星”和“书香家庭”进行表彰奖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和家长经验交流。

二、积累悦读点滴收获高效

1.学会圈点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任何一部作品的生命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读者的用心思考才能唤醒沉睡在文字中的灵魂,圈点批注就是读者的思考留下的印迹,是与作者心灵撞击形成的火花。

刚开始学生的圈点批注可能停留在表面,我们就通过精彩示范、互相交流等方式,引导他们阅读与思考并行。我们将优秀同学的圈点批注的书目定期展览或用投影仪在全班展示,定期组织学生评选圈点批注优秀者或优秀小组。

此外,教师的参与示范效果很好。每当我们语文老师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阅读书籍和精彩的批注点评时,学生的眼里流露的满是惊喜向往,这种无声的语言胜过说教。

2.写读书笔记,让阅读和思考深入下去

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设计思考性笔记要求,让学生从“概括内容、书写感受、语言赏析”三方面写,这三项内容杜绝了学生的生搬硬抄,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重点训练了概括归纳、思考感悟、赏析语言三种能力。“概括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将书读薄”;“书写感受”通过写读后感悟,引领学生发散开来,“把书读厚”;“语言赏析”引领学生关注美句美段,思考哲理性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进一步“将书读细、读深。”

我们正在努力着,我们希望能让孩子扎根于经典土壤,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相信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文献:

第3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两年多来的种子教师研究活动,让我明确认识到成为种子教师不仅要树立自己教育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要怀有敬畏之心、仁爱之情和赤子之心。而这个群体,更是激励着我,启发着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成长,提升专业素养。其中让我感受最深、触动最大、改变最多的便是主题为“读书 让我们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的一次读书沙龙分享活动。

一、与书本对话,自主发现阅读的

问题

2015年11月,二里沟片区负责人霍霖霞老师与我沟通,希望我在12月即将举行的片区种子教师研究活动上进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好书分享。听到这个书名,我不禁笑了,阅读还需要别人来教?如何阅读还用写成一本书?这个话题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呢?现场会不会冷场?我将我的疑惑直接告诉了霍老师,她告诉我,这本书在各大网站销量极高,只要用心读,一定能有很大收获。我半信半疑地开始了阅读。

我首先浏览了目录,书中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理论性强、枯燥晦涩的外国译著,让我痛苦踌躇不已,想到研究活动在即,我便硬着头皮开始阅读,却在精心阅读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颇有收获。

1.阅读信息海量化――缺乏筛选

书中谈到“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从这个角度进行反思,我目前的阅读多是停留于第一个目的。而且在日常备课、查阅资料中,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铺天盖地的信息就会即刻呈现,经常是我要搜索一个概念,成百上千的信息扑面而来,往往还来不及看完,发现时间就那么过去了。网络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信息的庞杂与冗余,而手不释“机”的我们,极易溺于信息的海洋而不能自拔,造成阅读缺少方向性、选择性、针对性、严肃性。

2.阅读信息的碎片化――缺乏理解

书中明确指明了阅读的目标,并加以区分。“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这无疑是明确告诉我们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而我在日常阅读中,更多是为了获得资讯。

由网络的“网页+超链接”结构带来知识的碎片化,因生活节奏加快和信息超载造成时间的碎片化,消遣性阅读、实用性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化阅读、浅阅读、粗阅读成了眼下的流行符号。在这样的阅读中,我有时读了后面忘前面,甚至,有时看书,原文都是一带而过,而各种书评观点却扑面而来,成为了一个“二手理解者”。这就让我更多成为了“碎片化阅读”的接受者,而并非是思考者。

二、现场分享,重塑阅读力

带着深深的反思读此书,我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我边读边将书中的精华逐一摘出,在研究活动现场与片区种子教师们进行了现场分享,并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谈了自己的感受。

1.带着问题阅读

为了更加清晰明确地表述书中的观点和我的反思,我制作了PPT,精简提炼了书中的观点, 和与会的种子教师分享。首先分享了书中关于阅读的内容,让我们改变阅读现状,对提升思维品质有了新的认识思考。在交流的第一个环节中,我根据书中提到的“主动阅读的基础――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的观点,从自身的实际收益

谈起。

一个有思想的人,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思想,而接受别人思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书籍。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最佳渠道。而带着问题的阅读才能在读书过程中,真正与作者的思想沟通,对其观点形成理性认识,敢于释放思想,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逐渐实现自我成长。

如果简单的罗列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对于研讨活动助力不大,便结合自身的读书心得,继续和种子交流了关于做读书笔记的点滴细节。当我带着问题读《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一书时,我边读边记下了对问题的思考,写下了读书感想。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这一过程能很好地提升了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我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随后,结合专业的理论,完成学术科研论文,把感想上升到理论,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我的分享之后,参与研究活动的种子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多教师都认为,仅仅这样的读书仍然不够的,还要将理论反复应用于实践,在不断反思中进步。比如,面对学生违纪,就要审视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当学生上课走神,就要琢磨自己的n上得够不够好……所以能够真正稳扎稳打地读书,边读书边写作,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

素养。

2.用科学的方法阅读

就像和种子教师达成了默契一样,第二个主题分享环节中,我主要探讨了通过《如何阅读一本书》掌握的一些做读书笔记的、非常实用的小技能。这为我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提供了最具体的帮助。

当我在PPT中列出书中提到读书做笔记的要点如“画出重点、空白编号、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等这些具体的方法时,大家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重新学习了读书的

方法。

在分享感受时,我提到这些具体的方法,指明要实现有效阅读,不仅要读还要动笔写,作为教师,应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比如,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做读书笔记、整理心得体会等。通过读书笔记可以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个人观点的形成和提升。这样的方法,能成功地克服缺乏思考的碎片化阅读的弊端。所以说,有效阅读是“读”与“写”并重的阅读。

这些的办法在我自学心理咨询师时,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实话实说,大学毕业后的这十几年,理论性书籍看的真是比较少,而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范围广、专业性强,再加上时间紧迫,更需要提高阅读的效率,精准的把握核心理论。这种泛读与精读结合,目标明确的读书笔记方法,大大地提升了我阅读效率。为完成十多门课程的学习,顺利通过考试,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之后的研讨中,很多教师也提到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阅读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只有掌握了切实可行、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才会事半而功倍。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所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

内容。

在这次种子教师研究活动之后,在老师们的启发下, 我不但自己使用这样科学的读书笔记方法,提升我自己的业务能力,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圈点批注”使之阅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真是师生共同受益。

三、借力研究成果,成为综合性的

思考者

研究活动结束了,但种子教师谈到的许多观点还在我脑海中回荡。不仅是这样的阅读方式、阅读本质、阅读的意义、阅读给教师工作所带来的变化,都让我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通过阅读,我不断思考教学工作、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同时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润泽他们的生命,使师生的生命因阅读而更加美好。所以,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每天给自己留出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我认真制定了计划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我没有把研究活动中推荐的书单照单全收,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需要,进行了筛选。要力争学有所得,使所读内容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既要武装头脑,又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阅读是以多读书为基础的,但有效阅读却不能单纯以数量取胜,而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

不仅如此,我还在校内进一步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通过更大范围的互动交流,促使我校教师对一本书的认识多元化、立体化。因为是共读共享,使得大家在完成自己的读后感时,也期待分享别人的经验感受,印证一下他人与自己感悟的异同,加深对书的理解。作为种子教师的我,在学校沙龙中现身说法,借助自己的效率手册――工作日志,细化了自己的阅读量,一本本读书笔记是我成长的见证,让很多同事感受到了我读书的收获。这样的实践,打破了自己“]时间读书”的魔咒,让我觉得我真的是发挥出了一丝丝种子教师的带动作用。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每位教师都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责任,高效阅读作为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需品。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种类的全面化,是我通过参与这次种子教师研究活动,所带来的

第4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所没有书香的学校,不是真正的学校,一个不是浸润在书香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如果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的时候只是读过了12本语文书,或者连带几本教辅书的话,那这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好不到哪去,一辈子的阅读兴趣就没有树立起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这里,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完《黄山奇石》《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等写景的文章,可向学生推荐一大批描写景色的优秀文章,同时开展“我做小导游”的口语交际活动,“祖国山河多壮丽”的手抄报展示活动等,让学生在大量的群文阅读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有乐趣的活动,是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价值。在教学五年级“父母的爱”这一单元的同时,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不同文体的文章,扩展阅读面,同时开展“我心中那份沉沉的爱”的征文活动,并在班级墙报或班报上进行展示,甚至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展示。还可以几个班级共同写征文,年级竞赛,互相读对方的作品,激发学生心底的竞争意识。当然,在写完之后,可以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展示这些作品,让家长谈谈自己的感受,沟通亲子关系。

这些做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群文阅读、撰写感受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阅读习惯就在这一次一次的活动中逐步养成。

二、授之以渔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引导学生爱读,更要让学生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益。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说的是课内严格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爱好读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强化基本阅读方法的训练,如逐字、逐句精研细读,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把教材变为学材。还可以浏览,明确大意,择需而读,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边批注边阅读的习惯,教给学生用不同符号进行标注,在学习课文时如果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我除了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很多时候让他们动手查字典,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大部分孩子遇到难理解的词语都会主动的查阅字词典。

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作阅读笔记,读与思共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有一些学生认为做阅读笔记很麻烦,不愿去做,可以用激励的办法,例如在讲到五年级“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时,笔者将自己阅读积累本和读报剪贴本拿来,把积累到的有关故事讲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是那样的认真,有很多同学都说:“看,老师的笔记记了那么厚一本。”此后,教师并没有给他们讲,你们应该由坚持做笔记的习惯,笔者发现有很多原来不爱做笔记的孩子也在认真地积累了。

除了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还应该让家长多多配合。可以召开了专项全体家长会,现在很多家庭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在家中是不容易看进去书的,更别说很多家庭都没有基本像样的童书了,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在家中如何指导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匹配哪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并且让家长与学生进行亲子阅读。从实际效果看来,这样的做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创设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每组有一名同学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晨或下午到校后,可以自由进行课外阅读,每周都应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例如,四年级的寒假笔者布置全体学生利用假期读完《三国演义》,开学后,就假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检查和总结,并开展了《三国演义知多少》的知识竞赛,通过活动不仅仅检查了假期阅读的效果,同时也对个别没有认真读完的同学是一个促进,甚至还有好多同学都表示要再把《三国演义》读一遍。到了四年级的暑假,又布置学生阅读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绿野仙踪》,这一次的阅读效果比起还寒假来更好了。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除了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荐外,我还把自己的书带到了班里,学生在借阅的时候明白了应该看哪些内容的书,也纷纷去购买类似的书籍。

四、鼓励坚持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课外阅读对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阅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阅读的方法,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带领学生大量地进行阅读、阅读有价值的作品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阅读打开学生的精神之窗,带领学生徜徉于书的海洋,让他们在其中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第5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 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46-01

1 问题提出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中小城市,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出现了农村教育难以为继的严峻局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作为一名执教十余载的农村语文教师,一直思考如何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写作练习补给其必要的精神食粮,将写作训练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培养其成为心智健康的社会公民。

因此,笔者长期以来不断实践研究如何题升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为载体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的优良习惯和心怀正义、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

2 影响农村小学生写作的制约因素

就目前农村的社会现实而言,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农村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了孩子对于写作学习的态度。很多家长由于自身眼界有限,认识不到写作能够搭建起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通过孩子写作内容,可以洞察孩子的内心活动,掌握孩子的思想状态。很多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培养的重要性。

其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来源有限,形成了“阅读输入有限,写作输出受限”的局面。时下,电脑、手机、网络使得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缺乏筛选信息的能力,很多不良的视频文字误导甚至毒害了小学生。信息时代,网络发展带给农村儿童的弊端远远大于便利。而真正适合农村儿童阅读的图书资源也非常有限,这就制约了其写作输出能力的提高。

再次,学生欠缺良好的写作习惯,基础的写作技巧,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同时,学生也欠缺持久的学习动力和热情,需要老师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引导其写作热情。

3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针对以上诸多制约因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搭建平台。

3.1“飞信”传情,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情有爱,激发写作的欲望

家长的教育观念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同样,孩子的成长变化也能让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为了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笔者紧紧抓住学生纽带,让学生每周给家长写信,记录一周的学校见闻,成长心得。在进行写作练习的同时,更多地是在记录孩子思想成长的过程。相应地,笔者也会建议家长就孩子的写作内容进行点评,以此创建和谐的亲子沟通关系。这样的做法使很多平时不被留意的小事都被记录下来一起分享。父母过生日时,学生要写祝贺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在充满真诚温情的文字交流中,很多家长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孩子沟通时,不再是简单粗暴地严厉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与家庭学校之间的融洽关系迅速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他们乐于用自己笔记录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2 阅读先行,写作跟进,梯度设问,提升能力

针对学生阅读量少,见闻有限的农村教学现状,笔者积极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很差,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笔者在网络上搜集了窦桂梅老师的推荐的各年级阅读文本,提供给学生阅读赏析。同时,以小学课本为基础,适时进行相关话题的拓展阅读。因为小学课本的文章是经过千挑万选提炼出的,能够与时俱进,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标准,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学生阅读《三个儿子》,笔者依托文本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有梯度的问题进行启发思考:老爷爷面对三个儿子,为什么最后却说“我只看到一个儿子”?如果你有两个不理解父母,不帮助父母的哥哥,你该如何去劝说? 结合阅读内容,让学生去改写、续写、扩写,甚至让学生去用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发挥了孩子的个性。

3.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

在农村学校,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看到作文题目,抓耳挠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虽然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差异性很大,但是,这并不影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并用文字表述他们的感受。比如,农村的家家户户都有看家的小狗,每家也有猪、鸡、鸭、鹅等动物,学生天天观察饲养,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笔者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法,比如,农村人在春天家家都养小鸡小鸭,笔者就带领学生去观察,并记录其观察结果,让学生之间互相修改,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3.4 适时进行情感激励,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状态

农村简朴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许多孩子的情感教育在家庭中或多或少地被忽略,造成学生的情商开发不够,进而影响了积极健康的学习状态。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引导孩子发现世间万物的真情美,强调“情感表达”,通过丰富的阅读,情感熏陶,提升其内在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为孩子今后的发展,确立“精神基调”,比如,学生写《母爱深深》时,要求学生写一些母亲爱我的事,再写一些我爱母亲的事。通过这些情感教学培养孩子们质朴的情感和优良的品质,将来不论他们是中断学业外出打工,还是进入高等学府,都会是个有社会良知的人。

4 写作策略的实施效果

在长期的写作策略实施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实施的效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4.1 学生个性成长

笔者所在学校班容量为20人左右,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差异,学生都能非常积极阳光地投入活动中,并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学会了交流,懂得了关爱。

4.2 家长心得体会

认为孩子懂事,孝顺,孩子会自我反思,能主动承认错误。理解家长的艰辛不易。亲子沟通顺畅,家庭关系和谐。

4.3 教师工作收获

赢得了学生的尊重爱戴,能和学生说说知心话,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5 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新的环境形势下,把握住农村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农村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热情,把我们农村孩子这块璞玉雕刻成一块块精品,让我们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窦桂梅阅读课堂[M].长春出版社,2004:36.

第6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途径二: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激励、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途径三:帮助学生发表作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并让他们把这种热情高涨起来。

【关键词】 阅读群书 激励性评语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作文教学双边活动中容易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每次写作前,就已经做好了一种心里假设:我不行,我肯定写不好。在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下,产生一种惰性甚至厌恶害怕的情绪,写作热情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是协作活动的主体,片面的夸大教师的作用,以为教师提出的要求越多,讲述的作文技巧越多,学生就会写得越好,而事实上,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难而退,教师的思维模式、语言系统较学生完善,但也相对保守,面对这个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社会,你不可能也不必要要求学生与你保持一致。须知既要求学生创新思维,写出构思新颖的好文章,又不能跳出你设定的条条框框,这本身是一种悖论,无异于缘木求鱼,而完全以个人好恶决定学生的习作是否成功,简直就是无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怒其不争”固然是出自教师的责任感,但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作出的种种过激举动肯定是不科学的、无效的。与其如此,不如心平气和的承认现实差距,想想对策,如何消除学生的写作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本人认为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途径一:鼓励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素材,激发兴趣。阅读,能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培养语感的直接有效的方式和渠道。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要体会和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凡层次相当,思想艺术性统一的文章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深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自然喜欢写作文了。

1、鼓励学生多看书,提高阅读的兴趣。“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培养语感的直接有效的方式和渠道。例如:开展读书交流会等。

2、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现在的学生可能书读得不少,但真正会读书的并不多。有学生老是说:“老师,我读了许多书,但怎么不见我的作文有所进步啊?”这样的现象并不少。

许多学生读书,往往只限于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书,最多也只是对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留下印象,而其中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深刻的内涵等精髓并未能够体会和领悟,而这些精髓又能在无形中提高读者的写作素养,极为可惜。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如做读书笔记、写批注、写读后感等。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共同探讨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平时多写,多感触,养成了感悟的习惯,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尴尬和苦恼了。同时还能在写作时较自如地把自己的感悟流露于文章中,使得文章更加感人。

途径二: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激励、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的评语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作文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理解性评语。理解是沟通的前提,沟通得越好,教育效果则越好。学生的写作可能出现败笔,教师对这样的习作应予充分的理解和谅解。理解能产生信任,有了信任才有信服,让学生信服的评语,才能起到预期的作文教学效果。

2、“目标性”评语。“目标性”评语应由易到难,将写作目标层次逐渐推向高一层次,比如,开始时,要求书写工整正确,不出现错别字、病句等;然后再要求学生锤炼语言,使主题突出、条理清晰、有文采;对不同的学生也要因人而异,定出不同的目标。

3、探讨性评语。探讨性评语就是要与学生探讨所评作文如何写,诸如:如何立意、选材、确定表达方式、行文思路等。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或教师的评语发表见解,达到沟通的目的,实际上与学生沟通的越近,教学效果则越好。

4、褒扬激励性评语。激励是人们进取的财富,教师在评阅作文水平低的学生的作文时,要尽量找优点,只要发现优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都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和写好作文的信心,评阅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作文,应多在学生的精彩词句、段落下给以标记,并鼓励他们在修改后发表,让学生有成就感。

5、因人而异性评语。由于班里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层次不一,统一辅导有一定弊端,教师就应有的放矢。利用因人而异性评语进行个别辅导,可以回答不同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形式进行作文指导,使学生倍感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途径三:帮助学生发表作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并让他们把这种热情高涨起来。

帮助学生发表作文要做到:首先,在于发表层次多级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在学生心目中显得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但教师可以为学生习作的发表提供阵地,把发表变为可能,例如:我把每一次作文中较好的文章发表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让全班学生阅读,再从黑板报上的文章选出更好推荐到我们学校的《馨园报》,或向更高一层次推荐发表。这种方法快捷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表作文的欲望,充分地调动了阅读和写作的积极心理。

其次,发表对象的广泛化。提到发表,不少人立即想到好同学,好文章,其实不尽然。从作文能力构建与构思等因素的角度看,差生的生活积累更丰富,但这种积累往往蛰伏在潜意识中,因缺乏写作的热情,往往难以调动。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作文能力差的学生,指导其作文,将其作品在班级或校级报上发表,激活这些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又带动了好的学生的创作热情,因为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不如自己的人的文章都可以发表,我也一定能行!

第7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 管理沟通;七要素;八字诀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080-03

[作者简介] 曾 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管 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云南 昆明 650091)

一、把握管理沟通“七要素”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

1.把握目标。确定沟通目标的意义在于:分析整个沟通过程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针对沟通前众多的信息,沟通者必须组织一个清晰的概念传达给受众,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这个清晰概念的组织包括:确定目标、明确观点、安排具体内容。沟通目标不仅要按指导性和咨询性策略进行,还要明确总体目标、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既要界定好总体目标、战略、策略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主导目标,善于在主导目标的规范下,考虑如何把对方的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最后的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

2.分析信息源。在沟通中,信息源即信息的发送者、沟通主体、沟通者,即:分析谁发起这个沟通的行为。在沟通分析过程中,沟通主体关键要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沟通主体分析是解决“我是谁”以及“我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沟通主体分析“我是谁”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分析“我在什么地方”的过程,就是自我定位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确定可信度的过程。而解决好信息源的问题,则是沟通主体建立可信度和确定沟通目标的过程。因此,信息源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

3.组织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是至关重要。即重要内容应放在开场白还是置于结尾需要仔细斟酌。如果在开头就阐述重点,称为直切主题。由于直接切入主题能更快、更容易地为听众所接受,故在商务场合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如果在结尾说明重点,则称为间接进入主题,即采用循序渐进、逐条分析、最后推出结论的方法,以缓解具有排斥心态者的抵触情绪,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转变其态度。为此,要善于运用信息策略。信息策略是管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沟通者在每次沟通发生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完善沟通的信息结构。信息策略的制定,关键在于解决好怎样强调信息、如何组织好信息这两个问题。

4.了解听众、服务听众。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听众导向的沟通。在沟通前应该了解听众背景:他们是谁?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激励他们?做好这四点主要是在与听众沟通前要认真预测听众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是主要听众还是次要听众?他们对于沟通的主题了解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新信息?听众对所提供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厚,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论。沟通客体分析是成功管理沟通的出发点。要善于运用沟通客体策略,重视伦理道德在管理沟通中的作用。

5.沟通背景(环境)分析。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沟通,必须重视环境分析,建立环境分析机制,既要经常分析内部环境,又要分析外部环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要特别重视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分析:一是心理背景,包括沟通主体自己的心情和沟通主体对于对方的感受和态度,避免由于偏见与好恶而出现偏差。二是物理背景,即沟通发生的场所。特定的场所能造就特殊的沟通氛围,如与上司沟通时,在上司的办公室沟通与在厂区的花园沟通效果是不一样的。三是社会背景。对不同的社会角色,善于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模式,处理好沟通主体双方及对沟通发生影响的其他个体和人群的关系,如:上司在场与否,竞争对手在场与否,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措辞、举止会有区别。四是文化背景。它更是潜在而深入地影响每一个人的沟通过程与沟通行为。当不同文化在沟通中发生激烈碰撞或交融时,人们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威力。

6.优选媒介(渠道)。沟通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一般来说,口头沟通渠道主要用于即时互动性沟通,沟通内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无需严格记录,沟通形式活泼,富有感彩。书面沟通渠道主要用于要求严谨,需要记录备案的沟通。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沟通,都可以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在选择沟通渠道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正确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电子信息通道出现了多样化,如现在已经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电子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个人电子邮件、组群电子邮件、可视电子会议、手机及电脑与网络共同传递的电子短信息、企业内联网、企业独立网站、企业互联网、企业电子刊物等一些新渠道。从理论上讲,管理沟通应该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7.重视反馈。完整无缺的沟通过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传送与反馈两个大的过程。没有反馈的沟通过程,容易出现沟通失误或失败。为了检验信息沟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确、完美、及时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如果发送者想要沟通成功,要求接受者及时进行反馈是必要的。当发送者发现传达的信息没有被理解,就应进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地传送。同样地,如果接受者发现发送者收到自己的反馈后,再发送回来的信息表明理解有误,则在调整了理解之后,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反馈,直到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准确无误为止。

二、打牢管理沟通的基础:听、说、读、写

管理者作为个体,要实现管理沟通优化,要特别重视打牢沟通技能的基础,提升管理沟通的效果和效率,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口头与笔头方式,熟练驾驭笔头和口头技能,以提升沟通效率与效能。可以说,听、说、读、写是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技能,而在沟通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分别比例为:听40%、说35%、读16%和写9%。

1.善听。“倾听则明,偏信则暗”。倾听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成功的管理者大多是善于倾听的人。为了使倾听有效,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克服倾听障碍,掌握下面的倾听技巧:一要身心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思想、积极思考、保持开放姿势是有效倾听的重要保证。二要换位思考,以增强相互理解。三要沉默是金。静静地听他人倾诉是有效倾听的最好方式。切忌自己滔滔不绝,反客为主,喋喋不休。四要听其言观其行。不仅非语言信息较可靠,而且言行一致更关键。五要适当记录。有效反馈是有效倾听的体现,管理者通过倾听获得大量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这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2.能说。包括面谈与演讲技能。现代人都要学会沟通、表达和当众讲话(公众演讲)。“能说会道”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更适应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需要。面谈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形式,是管理沟通发生的交流方式。提升面谈水平,要制定面谈计划、确立面谈目的、追求信息共享、安排面谈结构和环境,以增进关系。同时,用5W2H方式准备问题,即为什么谈(why)、与谁面谈(who)、何时、何地谈(when及 where)。谈什么(what)、怎样谈( how to)、谈的深度与广度(how much)。要做好演讲,明确演讲目的,用5W2H法做好演讲准备,设计好演讲的语言结构,包括开场白、主体观点的阐述、结尾,把握演讲的心理技能,巧妙运用演讲的非语言技巧。要讲究说的艺术,要以理义感人,注重伦理道德,说话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切忌巧言令色、强词夺理、冗词赘句。必要时,应运用游说进行说服,善于潜移默化。

3.巧读。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阅读的信息很多,如:报告、合同、会议资料、公司文件以及网上信息等,阅读后再传达给员工。管理者在管理沟通中掌握读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管理者在阅读中要进行互动式的阅读,即在阅读中要善于总结、提问、阐述(澄清短文或字词的意思)以及预测(预测下文的内容)。

信息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日渐繁多的信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细读我们想接收的每一件事物。因此,要善于略读。略读则跳过某些阅读者完全了解的段落,从而有效利用时间。要主动阅读,越主动地阅读,效果就越好。

4.擅写。笔头沟通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沟通形式,也是现代企业最可靠的沟通方式。“口说无凭,落笔为准”。在现代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商务函件、协议、单据、申请报告等都要以笔头纪录方式加以认同。笔头沟通信息易纪录并永久保存,信息传递方式快捷并可特别关注细节,能精确用词并使相关受众能得到真实的信息。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发挥纸张、传真(Fax)、电子邮件(E-mail)、电子会议系统( EMS)的不同作用。二要按受众导向的文字组织原则进行并根据受众特点来组织文字信息。三要提升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技能。把握笔头沟通的语言逻辑的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基础层次,善于运用演绎、归纳等推理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要重视笔头沟通的写作全过程,包括收集材料、组织观点、提供材料、起草文稿和修改文稿。五要把握写作特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并使读者乐在其中;明确写作目的,按不同受众选好风格、渠道偏好及不同的沟通方式;把握好写作的换位思考。

三、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望、闻、问、切

一般说来,管理沟通大都从沟通主体着眼,探索人际沟通、组织沟通的技能、包括危机沟通、跨文化沟通、与新闻媒体沟通、谈判技巧以及冲突管理与沟通技能等,这是管理沟通的基础,是管理沟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为了优化管理沟通,发展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有效引进中医的望、闻、问、切,善于从医生对病人的探询、沟通诊断的角度以对受众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深入地、全面地通过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管理沟通更臻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1.善“望”。医生对就诊病人的“望”,是用其工作经验、医学学识、社会阅历对病人的观察,观察就诊者的脸色、舌苔、年龄、病态或姿态,从其表面进行初步观察,进而结合看病人病历、倾听病人的倾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现代企业的管理沟通引进“望”,既要站在信息者的角度,观察受众的表情、心态、谈吐、言行,以窥测其愿望、需求、爱好,又要善于从受众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观察信息者的目的、态度、信息可信度、对受众的尊重度等,以便从两个角度、各个方面来优化管理沟通。相互交往,不仅要看对方的表情、着装、气质、风度,还要看其眼神,透视对方眼睛后面的神情,能入木三分而一叶知秋。进而,受众对信息者表达其希望、渴望、盼望、愿望;信息者则应深入了解受众的各种愿望与要求并尽力满足。这种从观察的“望”发展到了解对方的各种要求的“望”,是管理沟通理念提升及运作的进一步完善。

2.广“闻”。医生的“闻”在于听诊,认真倾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咳嗽、喘息、谈吐,进而“嗅”患者的气味、体味等,以综合感受来自患者的信息,“望”“闻”结合,进一步分析、观察其病情、病源,做到心中有数。现代管理引进“闻”,既要与前面的“听”相结合,善倾听,切忌只听而不闻;更要善妙听,听出对方弦外之音,看对方欲言却止而听出其半句话;“望”“闻”结合,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耳闻不如一见”,能洞察出“闻所未闻”的稀罕信息;“闻”“嗅”结合,更应提高管理者的经济嗅觉、文化嗅觉、政治嗅觉。

3.勤“问”。“问”是医护工作的重点。不仅要问现在的病情、病状,还要问病史、药物过敏史、就诊史等。亲切、自然、美好、关怀的语言,会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患者带来亲切感,增加信任度。语言交流是管理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管理者要勤“问”,善于向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致以亲切的问好、问候、问安,应问寒问暖、问长问短以表达关心致意;还要善“问”,善提问题,善有水平的提问题,无论是问津、问难,都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切忌问道于盲;要做到“不耻下问”。回答问题既要对受众一视同仁,问候、答问都要在语言、表情、态度、动作中表达亲切的关怀,又要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问”与“答”是双向交流,双向交流要力争“双赢”,以诚信、诚实、诚恳追求管理沟通优化。

4.深“切”。“切”在医疗中既是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的过程,又是诊断处方的过程。既要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进行手诊、切脉、听胸部腹部及进行必要的化验、医疗器械检查,更好综合分析、全面诊断,还要掌握一些边缘科学知识、如心理学、行为医学,用以分析患者就诊的心理变化,以进行更好的行为护理及对症下药。现代企业管理沟通引进“切”的理念与技能,将实现管理沟通现代化的飞跃。“切”意味着“接”的艺术,亲切地接待、接见,深入地接近、接触,诚恳地接受、接应、接头,是优化管理沟通不可或缺的;对管理沟通相关的事、物、人过程等,要善于“切”磋,切磋琢磨可提高管理沟通水平及深度、广度。管理者才能更全面地思考、探索、逻辑推理,以提升管理沟通水平。“切”要做到深切,多用心思考。

良好的沟通,不仅优化不同主体之间信息正确的传递,使组织的正常活动得以维系,也促进人们之间的关系融洽,使组织获得超越职能的凝聚力。良好的沟通既要善于将管理沟通“七要素”与“八字诀”优化组合,使之在沟通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沟通的主体、客体、信息传递媒介及提高编码系统的效率、效应的需要,又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从医生治病诊断的角度出发考虑沟通问题,促进沟通更完善、完美,促进管理沟通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魏江,严进,等.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8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语感;榜样示范;理论步骤;做好沟通

一、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于一切都很陌生和好奇,而且求知

欲望特别强烈,所以我在开学就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读各种经典儿

童文学作品,如,《窗边的小豆豆》《宝葫芦的秘密》《没头脑和不高

兴》等。孩子们马上被这些故事所吸引。每次我读完都会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要多认字,这样许许多多好看的书你就能自己读了!”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旺盛的求知欲与上进心和极大的热情。

二、韵语识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低年级孩子对于诗歌有着天生的敏感。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让孩子们欲罢不能。于是我找来了近100首韵语诗歌,每天带领孩子们大声朗诵读2~3首,一会儿的时间他们就能边拍手边把当

天的诗歌背过了。在识记诗歌以及背完诗歌再拿出诗歌逐个认识字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孩子们整体去识记诗歌中的字。不要求他们会写那些字,只要认得大体的模样即可。这样孩子们没有什么负担,生字也在多次的回现中被孩子们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中。

三、榜样示范,教师给予学生规范字的书写

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入学,作为班主任我每天都要泡在班里。所以在班里办公、批作业就成了我的课间工作。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我故意在教室里书写和看书时,尤其注意姿势的标准。经常听见孩子们在课间窃窃私语:“你看,老师的背挺得多直!”经常有学生会夸我:“老师,您写字的样子真好看!”有了老师的示范,结合课堂上的教授、指导,孩子们在一入学时便形成了比较标准的读写姿势。

四、理顺步骤,由写字学做人

课堂上学写新字时,尤其是笔画简单的字,我会注意提醒学生写好每个笔画的三步:起笔、行笔、收笔。做好这三步就好像人做事情一样,一定要善始善终。孩子们于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原则。写好基本笔画后,一定引导学生看清字形及框架结构后再书写。因为有些孩子往往图快,不注意这些问题。此时,可以让孩子们想象一下这些字的结构像什么。比如写“合”这个字,孩子们会说,上面的“人”像一顶帽子或一把伞,下面的“口”是一个箱子,如果上面的“人”字写得不舒展,下雨的箱子就会被雨淋湿。诸如此类,通过合理的想象,孩子们体会到了汉字的奥妙和美。

五、做好沟通,家校合作规范巩固学生写字

通过飞信等手段,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最近孩子习字的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家长们配合并做好孩子在家习字的指导。有了与家长们通力合作与齐抓共管,孩子们的规范书写汉字也“习惯成自然”了。

六、使学生树立练好字的信心

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自信地学习,充满信心地练字才能把字写好。在每一次的练字过程中,我都会鼓励学生,给学生打气,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必胜的信心,自信心的建立能够使得学生充满信心地进行练字活动,字写起来会自然而然的,逐渐变为一种踏实,写字时手稳了,写出的字也会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七、注重描红时将描红的实效性不断提高

在练字学习中,描红是写字教学的第一步,描红能否做好关系到写字能不能最终获得实效。所以,在描红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先让学生完成观察的任务。首先在观察的时候先引导学生对所描红的字进行结构分析,做到弄懂字的正确结构,其次在描字的时候要先让学生看清楚田字格中每一笔的位置,并能够让学生自己清晰准确地找到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关键位置。

八、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将榜样力量凸显

对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好的榜样具备良好的表率作用,并且这种榜样更加具备良好的说服力。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激励着每一位学生更好地进行练字学习。在平时的练字学习中,我会认真地挑选出几位写字较好的学生,悬挂在教室的写字园地中,让学生都看一看,评价一下,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学习,教师合理的表扬能够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长此以往下去,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会鞭策学生更加努力地练好字。

九、用真诚的批语去打动学生

每一位孩子都拥有被人赏识和赞美的渴望,他们都会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他人的赞扬。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会对每一位学生的练字情况作出分析,对字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赞许并鼓

第9篇:高效沟通读书笔记范文

一、现状分析

仔细分析留守儿童的阅读难题,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1.环境不支持

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照管。面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成长需求,隔代教育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孩子在家的课余时间大都交给了电视机。有的监护人误认为阅读与学习没有多大关系,不让孩子看“无用书”,以免影响考试成绩。缺乏有效监管和亲情陪伴的留守儿童,不可避免地沉迷于电视、网络,而冷落甚至远离课外阅读。即使节假日,留守儿童也难得与父母团聚,常常在与书绝缘的环境中度过,手机往往成了他们除电视机以外的另一“最爱”。

2.读物不丰富

大多数留守家庭经济不宽裕,加上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或很少为子女花钱购买课外书。一般留守儿童的家庭藏书量极少,难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而且读物多集中在轻松、浅显的通俗读物上。因此留守儿童读得较多的是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缺少深度的经典阅读。

3.指导不到位

留守儿童的阅读行为缺乏有效指导。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基本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隔代老人,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而更多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寄予学校、社会。二是城区小学地处刚刚转型的乡镇,社区等公共文化建设缺位,图书馆发展滞后。三是学校的大班化教学,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很难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二、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不力,在家的课外阅读时间、环境、读物等都无从保证。因此,学校教师就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引领留守儿童阅读的第一责任人。

1.家校勤沟通:传递家庭教育正能量

为了取得留守儿童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学校可利用学生父母返乡的时间定期召开期初、期末家长会。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家长。指导家长一起参与制定新学期或寒暑假学习计划、阅读计划、监护计划。学校列出书单,让家长提前为孩子备好拟读书籍。

平时,学校还要把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家庭教育小贴士等教育内容,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定期发放,为留守家庭带去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提升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水平。另外,还可以搭建班级微信群、QQ群、校讯通等多元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与家长建立起实时沟通渠道。

2.阅读指导课:为留守儿童打造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为留守儿童开设阅读指导课,是提高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关键。笔者认为,阅读指导课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其一是读物推荐。

首先,把“如何向图书馆借阅图书”作为阅读指导的入门课。同时,在图书馆为留守儿童设立专门的经典书架,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要,将经典名著及畅销图书进行分类编排和推荐,便于留守儿童借阅。

其次,编制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书目100本。书目包含教育部推荐的各年龄段阅读篇目、小学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在书籍形式上,尽可能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最后,举办具有特色主题的经典读物阅读活动,推广经典读物的深度阅读。如开设“名著导读课”“好书大家谈”“经典阅读交流会”等。

其二是方法指导。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留守儿童科学的阅读方法,如翻阅报纸杂志、信息资料等可用浏览法,阅读小说、益智类读物可用略读法;阅读经典著作、诗歌散文可用精读法等。同时,指导他们养成“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一写阅读记录卡;写读后感、内容梗概;推荐好书;交流读书心得等。

3.阅读记录卡:促留守儿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记录卡”每周一张,周一统一收发,纳入日常作业范畴,由家长、同伴、教师共同督促学生完成。“阅读记录卡”从低年级的“每晚一故事”到中年级的“主题阅读”,再到高年级的“批注品读”,设计内容因年级而异,体现循序渐进的阅读梯度。使用“阅读记录卡”,一是以作业的形式,规定留守儿童每天必须阅读并记录。二是教师可从“阅读记录卡”上,了解留守儿童读什么书、怎么读、读书的收获是什么等阅读状况,从中发现他们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意愿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

同时要指导家长,给留守儿童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和更好的阅读环境,做到专“地”专读,专“时”专用。

4.阅读交流会:让留守儿童保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是推进课外阅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开展亲子共读交流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亲子阅读交流周”,欢迎返乡的家长共同参与。各班通过读、讲、画、演、写等形式的阅读交流,让留守儿童在与家长共同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亲子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