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不自信范文

孩子不自信精选(九篇)

孩子不自信

第1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关键词:教学;自信心;意义;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73-01

自信心是孩子积极主动参加一切活动的内动力。良好的自信心也是孩子能够顺利完成活动,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有利保障。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为他将来参加学习、工作、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1.老师对自信心培养应注重的问题

1.1 在鼓励肯定的氛围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老师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点头、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孩子,训斥孩子。总之,对孩子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老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而不要一味的指责,以保护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当孩子取得点滴成功时,我都要祝贺他们,并讲给其它小朋友听,在全班树立榜样。在最美的语言、最甜的微笑、最诚挚的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1.2 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如组织"我敢做、我会做、我能做"活动。全班孩子互相交流,让每个孩子向同伴介绍自己能干什么,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纪律等方面。活动前,老师应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或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意识到自己也有长处,从而培养自信心。如开展"小博士"活动,教师在户外活动时,组织孩子围坐在一起,请每个孩子轮流当"小博士"给其他孩子出谜语或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题目,请大家解答,如没有答对时,最后请"小博士"告诉大家答案。此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长处,进一步培养了自信心。

1.3 在发扬长处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师应该分析每个孩子发展的特点,扬长避短,针对不同儿童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不要将孩子作横向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发展优势,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我也行,我也很可爱"的观点,充满信心的面对自己,努力追求进步。如:张小宇很调皮,但是表达能力非常强,我们就可以组织这类孩子进行"小小广播员"活动,请他讲一讲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他得到大家的尊重,增强自信心。如:张小辉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劳动,我们请这样的孩子当值日生,协助老师及保育员为小朋友服务,他认为得到了老师的重用,自己很开心,工作更有劲儿了。老师要善于利用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启发引导他,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1.4 在一点一滴的生活情境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而是在于他对成功的信心与潜能的发挥。如我们班的李子奇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是每节绘画课看着别的幼儿绘画,她总是不敢动笔,一个劲儿的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对他说:"你还没画怎么就说不会画。"李子奇说:"不,老师,我怕我画不好。"其实这个孩子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没有信心。于是,我请他出来看别的孩子绘画,让他看到有的孩子画的也不是很成功,可是他们敢画,他们在一次次的练习,用不了多久他画的一定会很棒。"你多聪明呀!老师相信你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慢慢地他开始动笔了,而他的每一次绘画我都会毫不吝啬地鼓励他,到现在他的画越来越好了。

2.家长对孩子自信心培养应注重的问题

孩子的自信心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期望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家长要经常做到以下几点:

2.1 挖掘孩子的优点,建立自信心。家长对孩子有积极的评价,并且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重要的精神滋养;反之,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自信心的支柱就会被摧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在这方面表面不好,也许在另一方面就会有突出表现,家长应多观察孩子,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多多表扬他、鼓励他,让孩子在不断得到家长的肯定后,认为自己很棒,从而建立自信心。

2.2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自信心。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一分种都会有变化,家长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总是认为"你还小,等大一点才行,你不懂,你不行"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萌发的各种能力变弱。所以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生活自理开始,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父母买东西、做家务等,父母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及鼓励,帮助孩子完成目标,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好方法之一。

2.3 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那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常能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很少产生过分沮丧和自卑,而那些能力平平或发现稍落后的孩子,成功的体验较少,自信心容易受伤,所以家长要注意为孩子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家长在家和孩子做动手动脑游戏,先从简单的开始,让孩子先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3.教会孩子而对挫折,树立自信心

第2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自卑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自卑的人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缺乏信心。孩子一旦有了自卑心理,作为家长要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呢?

第一,作为父母,我们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能给孩子一块自信的土壤。你是否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是“笨蛋”“傻瓜”?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不如别人”,做起事情自然信心不足。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差,通常会以家长对他的评价去衡量自己。如果家长经常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自卑。所以,家长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克服斥责、粗暴的教育方式,而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二,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家长要了解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为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向孩子提供别人对他们的正面评价信息,如“邻居阿姨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说你学习很努力”等,强化孩子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同时,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排除偏见,克服自卑心理。

第三,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经常鼓励孩子。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孩子去尝试,并适当降低要求。有的孩子之所以变得自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要求过高,使得孩子时时处处被批评被指责。长此以往,孩子每做一件事,他就总会对自己说:我很笨,这个事情不好,别人就是不大喜欢我,等等。所以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孩子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点一点的自信。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家长应给予积极支持肯定,并鼓励孩子说:“你已经通过努力取得了进步,我相信你一定能行!”这样孩子会备受鼓舞,对自己更有信心。

第四,要学会正确与人比较。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往往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地与他人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家长在平时也要注意不要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特别是不要当众揭孩子的短。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就不应该拿孩子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相比。在比较中,我们要扬孩子的长、避孩子的短,帮助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很聪明,不比别人差,经过努力一定能赶上的!”这样孩子才会充满信心,努力学习,迎难赶上。

第五,指出孩子的缺点时要讲究艺术。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身上肯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需要家长及时指出。在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对待自卑的孩子,更须注意。孩子最烦家长用批评、侮辱、否定的语气指出自己的缺点,本来他可以改正的缺点,有可能因为家长指出的方式方法不恰当,而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作对,或者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

第六,引导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的孩子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而在与人交往中,孩子的注意力和心理活动就不会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通过与他人交往,孩子能多方位认识他人和自己,并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由此调整自我评价,学习他人的长处,从中模仿他人的行为,减少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因此,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第七,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眼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当许多孩子聚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成为活动的“主角”,而有的孩子却一言不发,永远都是“配角”。为什么孩子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一言不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如,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各类书籍,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体验生活;节假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等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以消除自卑。

第3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包括家庭教养、幼儿园培养两个方面,本文仅就家庭培养幼儿自信心问题,包括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父母的言传身教作用以及培养途径与方法等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要充分认识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充分认识,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是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自信心应从小开始培养,幼儿阶段是生理机能发育成长很快的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自信心是孩子进步和成长的前提条件,它关心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心到孩子智力的发展,关心到孩子各项协调能力的形成,总之它关心到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显而易见,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必然勇于进取,富有探索精神,他在生活自理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和智力方面都会得到较好的发展。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束手无措止步不前。幼儿时期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在家庭幼儿教育上存在一些影响形成发展自信心的倾向。一是许多家长片面理解和误读“不要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过分看重孩子智力素质的培养,竞相报读多种智力培训班,使孩子疲于奔命,同时却忽视了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二是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忽视对自理能力的培养。有的孩子到5岁上厕所时还要父母擦屁股,这些都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三是当孩子没有到达家长的预期目标或与周围的孩子出现差距时,有的家长又不能帮助孩子具体分析原因,反而粗暴专横,对孩子进行讽刺和指责,大大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当今许多孩子表现胆小懦弱,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愿勇于举手回答问题,都是家庭不正确的教育分不开的,都是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应当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2 要努力把家庭打造成培养幼儿健康成长促进自信心发展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对孩子影响最直接的人,是孩子最早的模仿的形象。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仅给孩子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同时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从最初的孩童到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世界的成人,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必须从自身做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形象,给孩子健康、积极的一面。如:父母工作上应爱岗敬业、待人上应热情、大方、处事上应一视同仁、表里如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应对做有自信心的身体力行者,另外,家长应注意杜绝在孩子面前“不宜”的行为。比如:不过多的在孩子面前谈论金钱问题,以防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父母言行不一,言行不当,经常争吵,家庭不和也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总之,家长要内修品质,外塑形象,把家庭打造成温馨的、生动活泼的培养幼儿健康成长促进自信心发展的第一课堂。

3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多途径、多层次开展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各种活动

3.1 要充分信任孩子、自己做事 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如3-4岁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穿鞋袜、上厕所、便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等。这样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弃孩子做不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呵斥。这样严重影响孩子学习、发展,造成今后处处依赖别人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家长积极引导孩子“我自己来”的愿望,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家长要敢于把一些简单的家务叫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损坏东西,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让他体会“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够完成,这样孩子就会有自信并敢于尝试。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拖地时,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信任对孩子很重要,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又一次报道了这个幼儿,这时5岁的她表现的胆大、有主见、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开朗和高度的自信。

3.3 利用健康的活动和游戏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各个阶段要求并帮助孩子完成翻身、爬行、站立、行走动作,训练孩子的自我锻炼精神。在游戏中让儿童自主的选择游戏的种类,儿童通过游戏和活动使大脑发生生化作用,提高儿童各个方面的能力。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

3.4 要采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讲童话故事是很好的方法,幼儿睡觉前有听故事的习惯,家长要找一些有趣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古今中外童话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启迪稚嫩幼小的心灵,找一些美丽感人的儿童动画、卡通,帮助幼儿学会用眼睛观察世间的事物,用适合幼儿常用的思维方法塑造幼儿积极自信不怕困难的人格特征。

4 赏识、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最正确、最有效的方法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幼儿)的具体表现,“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他的女儿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他同样用“鼓励激发”孩子的自信心的方法,使一名什么曲子都不会拉,还有些傻乎乎的孩子,在铃木先生多年的激发和鼓励夸孩子“拉得很好!”的教育模式下,过了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提琴手。

周弘的“赏识”教育与铃木先生的“鼓励”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应多多给予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使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勇敢的往前走。鼓励、赏识的反义词是斥责和抱怨,如说孩子傻,脑子进水,天生笨蛋等,斥责和抱怨是馋食孩子自信心的敌人,许多孩子形成的一点点自信心就常被家长的斥责和批评打掉了。

培养孩子自信心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长,要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培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孩子生理、心理及营养都得到正常发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锻炼自主精神、培养自理能力,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参考文献

第4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孩子不自信的根源:父母缺乏信任所致

信任,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挺身而出。父母的出发点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

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己可做的事,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多给孩子正面的常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例如表现对孩子的信心,可对他说:“我相信你做得到的”;当指出孩子的优点时,父母可以说:“我觉得你的数学能力很好”、“你会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是很好的优点”、“你的字写得很工整,看起来很舒服。”

第5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关键词: 亲子距离 幼儿家长 威信 树立

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誉,现在很多家长认为与孩子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他们忌言家长威信。但实质上,家长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条件。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威信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力量和资望。”[1]如果家长没有威信,说了话孩子不听,提了要求孩子不接受,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和父母期望相反的结果。据调查,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的现象,在小学至初中阶段较为常见,父母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才想起要树立威信。但实际上,威信如同权威一样,应该在学龄前就要有意识地树立。英国教育家洛克就主张父母要很早树立起权威,他说:“你的权威应当在他刚刚知道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建立起来并且影响他的心灵,就像一个自然的原则那样发挥作用,使他不知道它的起源,不知道情况本来不是这样或者本来可以不是这样。”[2]

那么,如何树立幼儿家长威信呢?毋庸讳言,提高父母修养,在品德、言行方面做好孩子的榜样,无疑有助于树立家长威信,这也是大家论述得比较多的。但是,如何拉开亲子距离,树立威信,却常常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问题。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过远则有生疏之感,过近则有戏谑之忧。如果亲子之间没有一点距离,要孩子尊敬、信任父母是比较难的,正是基于此,古人提倡易子而教。如何拉开亲子距离,树立幼儿家长威信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亲密有间

出于天性,亲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本来无可厚非,毕竟,亲其亲,方可信其道。父母经常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他就会愿意听父母的话。但是,如果父母和孩子太过亲密,像朋友,像兄弟姐妹,唯独不像家长,那么家长也就很难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要树立幼儿家长威信,必须把握好亲密的度,必须亲密有间。这个“有间”,就是亲子之间要留有彼此独立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亲子之间亲密有间,首先要注意给彼此留一方“物理空间”。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即属于自己的那片领地,它包含在围绕我们身体周围的看不见的无形界线之中。这种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一旦这种个人空间遭到破坏,人就会产生不快的情绪。大人需要有自己的隐私空间,孩子也同样需要。因此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在这个属于孩子的空间里,孩子可以蹦、可以跳,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尽情玩耍,不用受家长干预。我们要求孩子要先问过才进父母的房间,同样,我们也不能随意闯进孩子的房间。我们要求孩子不要随便乱翻父母的东西,孩子也不希望父母随意乱动自己的东西。

亲子之间亲密有间,还要注意建立好孩子的心理疆界。孩子除了要有相对有形的物理空间,他们还需要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空间,这种空间和外界的界限,就是心理疆界。建立好孩子的心理疆界,就要求家长不要事事替孩子包办,要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比如,在布置孩子的房间时,我们不能处处从自己的爱好出发来装扮孩子的房间,而应该考虑孩子的需求。除了安全方面家长把好关外,购置其他的设施大可以放权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床,自己喜欢的床上用品,自己喜欢的灯饰及桌子、玩具等。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布置自己的房子。建立好孩子的心理疆界,要让孩子学着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孩子玩完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的时候,不要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替孩子收拾,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平时要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小件的物品要学着自己洗。孩子和小伙伴发生了冲突,大人不要插手,要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不要问孩子太多的问题,否则孩子会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会提防你,认为你烦。建立好孩子的心理疆界,还要求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孩子不吃饭,家长不要追着喂,你要做的,就是拒绝给孩子零食,直到下一顿饭。孩子饿了肚子,就学会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亲密有间,其实包含了家长对孩子的爱、理解与尊重,这样做,丝毫不会降低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相反,他会更爱你,尊重你。

二、满足有限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各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满足了,孩子长大了才会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因此,对于孩子正常的安全、生理、心理和情感、精神的需求,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但是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我们要审慎对待,要有选择的满足。愿望的满足是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快乐要素。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为了让孩子快乐,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全部予以满足。他们以为只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就能得到孩子相应的爱。可是,长期如此放纵,却使得孩子不仅不感激父母,相反,他们认为父母满足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家长稍不满足他们,他们就哭闹。家长在孩子面前已经完全没有了威信,他们只是孩子满足物欲的工具。为什么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反而丧失了威信呢?法国教育家卢梭曾一语中的地指出:“要是一个孩子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话,他就会自以为是天下的主人,把一切人都看做是他的奴隶。”[3]是啊,一个奴隶怎么会在主人面前有威信呢?

因此,要树立家长威信,我们就要学会对孩子的过分要求说“不”。我们要观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什么是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什么是不合理的需求。对于合理的需求,他一要就给,而且高高兴兴地给;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坚决抵制,即使他纠缠,甚至打滚撒泼都不动摇。坚持这样做,就使他既对父母心存感激,同时,又从心底里敬畏父母,从而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审慎地向父母提要求,久而久之,父母的威信也就会在这种理智的给与不给中树立起来。

三、自由有界

自由是人的天性、天权,生命需要自由,给儿童自由,是儿童个性发展和幸福成长的重要条件。“教育的第一原理是自由”。[4]古往今来的很多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杜威等都对自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古往今来,人们对自由给出了不少的界定,在幼儿教育这里,自由就是“水依照自己的特性流动,狗依照自己的意愿奔跑,孩子们按自己所好到处玩耍。”[5]给予孩子自由,首先是解放孩子的身体让孩子自由地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孩子的活动与成人的活动不同,成人的活动往往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而孩子的活动是在与周围世界的互动中,感知世界、探究世界,从而把握世界,获得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能力。孩子身体的解放状态是合乎自然的状态,是尊重儿童体验和生活的状态。孩子天生是好动的,他们喜欢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喜欢这里摸摸、那里碰碰,喜欢东走走、西跑跑。这样的活动意味着儿童想把自我融入到世界中去。但是,这样的活动往往遭到有些家长的反对,他们总是说“不要碰”,正如他们不断地重复“别动,安静!”一样。如此,家长的禁令与孩子生命的自然召唤发生了冲突,慢慢的家长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家长的威信也就开始下降。相反,有些家长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他们会让孩子自由地活动、自由地感知、自由地探索。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有时他们不走平地而喜欢走凹凸不平的地方,家长不会因为走路速度慢而说“不”,他们会耐心地陪着孩子走,因为他们知道凹凸不平的路面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他们应该保护孩子的这种探究欲;孩子喜欢玩沙,家长不会因为弄脏衣服而说“不”,他们让孩子尽情地玩沙,只是提醒孩子注意别把沙子弄进眼睛里,也不要把沙子往小伙伴身上扔。因为相比玩脏衣服这样的小小的损失,他们更看到了孩子在玩沙的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工作,看到了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由衷的喜欢和尊敬。

给孩子自由,其次是给孩子精神的自由。给孩子自由,要摒弃成人本位主义,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自由的选择,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很多幼儿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一厢情愿地替孩子报了不少兴趣班,什么“小小主持人”班,舞蹈班,琴类班,棋类班,周末带着孩子奔跑于各个兴趣班之间。这种做法,夺取了孩子支配自己的时间的自由,也剥夺了孩子主动积极发展的自由。家长这么辛苦为了孩子,但是往往得不到孩子的感激,相反导致孩子一肚子的怨言。也有些家长,他们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孩子想学钢琴而不是其他,家长不会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去学英语等其他东西,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学钢琴。这样“听孩子话”的家长,容易获得孩子的爱与尊重,他们提出的要求孩子往往也容易接受。

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不意味着对孩子不管不顾,不意味着放纵孩子。因为相对于成人,孩子毕竟还不成熟、不完善。所以孩子的自由只能是发挥孩子活泼本性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是在家长关注下的有节制的自由。但是,有些家长,因为小时候受了父母太多的约束,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就想给孩子完全的自由。他们完全放任孩子,让孩子在一切事情上做主,孩子有了错误也不纠正。这样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任性、我行我素的孩子,父母在他眼里也就没有威信可言。

要树立家长威信,就要注意制定一些规则,建立自由的疆界。为此,家长就要通过学习增加对幼儿成长的认识,重视孩子成长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孩子发展的身心特征,因材施教,做到既不阻挠孩子的成长,又能对孩子行为进行规范。

四、严而有格

俗话说:“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对孩子的教育,我国传统的主张是强调严加管教。如果孩子达不到要求,犯了错误,轻则训斥,重则体罚。民间流传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屋揭瓦”都是这种教子思想的体现。但是,从严要求如果把握不好度,经常打骂孩子,要么导致孩子畏缩,要么导致孩子叛逆,都无益于家长威信的建立。

对待孩子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严而有格。这“格”就是要有一定的规则。这规则包括在什么情况下该受到奖励惩罚,要让孩子明确,而不能由家长随心所欲。有些家长心情好时,孩子犯了错也一笑带过;心情不好时,即使孩子没有错也动辄得咎,拿孩子撒气,这样就会让孩子不服。家长要和孩子制定一定的行为准则,什么行为是允许的,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要让孩子心中有数。这样当孩子犯错受到惩罚时就会心服口服。这个规则还包括惩罚的度,孩子违背了规则,要严惩不贷,但是这惩罚不能过于严厉。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尊严,尽量不体罚孩子。洛克曾说:“如果我们想要儿童变成聪明、贤良、磊落的人,那么棍棒及其他种种奴隶性的体罚便是不合适的管教方法,这种方法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在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一用。”[6]现在国际上已经有11个国家宣布家长体罚孩子是违法的。[7]而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请听洛克是怎样说的,他说:“过分严厉的处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在教育上的害处还很大,并且我也相信,事实会表明,受到最严厉惩罚的儿童是很少成为优秀的人才的。”[8]当然,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家长批评甚至打了孩子,事后都要安抚、开导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爱他的,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产生畏惧、抗拒甚至怨恨的心理,这种严而有格的教育,才能使孩子信服,才能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真正的威信。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2][6][8]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教育漫话[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4][5]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第6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作为一位教师,如何做到用爱心教育学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成功教育的五种说话语气

成功的教育与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

1.1 信任的语气 . 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

1.2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认真听讲时,可他还跟小伙伴玩,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我们下课再玩好吗?”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

1.3 商量的语气 .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

1.4 赞赏的语气 .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你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

1.5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

2 保护孩子自尊心 

2.1 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我们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老师爱你。” 

2.2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老师“无条件的爱”。老师对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给予鼓励,甚至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脸一下拉好长,让孩子感觉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绩。 

2.3 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指责某个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

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语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动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保护和尊重的。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7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鼓励体验成功抗挫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confidence is kids grow up to the spirit of the core, is to promote children are full of confidence to face the difficulty, strive to finish his wish... Therefore, from a child's confidence, is to lead them to become successful in the 21 st century of the only road.

Keywords: children's self-confidence encourage experience success amid the resistance ability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1、幼儿自身的发展状况是形成自信心的基础

由于遗传因素、教育环境以及幼儿实践活动的影响,使幼儿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能力的强弱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能力强的幼儿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的机会相对就会少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幼儿更自信。

2、幼儿的性格不同,自信心的强弱也不同。

幼儿的性格从大体来看,主要分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大部分人都喜欢外向型的孩子,他们活泼、大方,善于言谈,因此,每天都能受到大家的赞扬,自信心十足。而相反越是内向的孩子越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他们不喜欢表现自己,不善于言谈,常常被人们遗忘。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因为常常得不到大家的关注,内向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自信心也因此慢慢的丢失了。

3、家庭教育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自信心强的幼儿大多数生活在家庭和睦民主的家庭环境中,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过分迁就,也不强性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犯错误时,及时的指出,正确地引导。孩子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能力越来越强,也更自信了。而有的家长只一昧重视孩子知识水平的提高,却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过分的责备远远比不上一声鼓励能让孩子更自信。

一 、如何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健康发展

(一)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人的能力包括许多方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做为教师应该给予每个孩子同等的关心和爱护,应为每个幼儿创造同等的机会,让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使所有的幼儿都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能充满自信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如:在活动室里设置各种活动区域,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领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创造条件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挖掘自己,展示才能。

(二)让幼儿在鼓励赏识中增强自信

孩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而自我评价能力却比较低。赏识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获得成就感,促使他们努力进取,争当好孩子。教师是幼儿心中的权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鼓励和赏识。教师要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让他们从内心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使其有信心做好每一件事。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从言语和行为上处处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多用鼓励、肯定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失败时,当孩子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给他们一个拥抱,给他们一个微笑,告诉他:“你是最棒的。’’孩子有了上进的动力,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

(三)培养幼儿抗挫能力,增强自信。

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也曾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这些都说明挫折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孩子,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经历和经验,更容易经历失败和挫折。我们教师要重视把挫折教育渗透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鼓励不同水平的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

如我们班的潘卓伶小朋友:刚开始学习跳绳时,她学习的兴致很高,但由于她的协调性较差,总是跳不好。因此招来同伴们的嘲笑。慢慢地我发现她对跳绳失去了兴趣,开始放弃练习的机会。于是我对她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她和老师一起练习,渐渐地潘卓伶小朋友消除了心理障碍,恢复了信心,经过努力和坚持,她终于熟练的掌握了跳绳的技巧。由此可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勇于向困难挑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乐于尝试,敢于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增强了自信心。

(四)家庭的教育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幼儿缺乏自信心,过分自卑,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对孩子教育培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往往过于重视教育知识,而忽略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将来他要想取得成功,他首先要成为一个有尊严和自信的人。

二 、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相信孩子,培养自信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应势利导,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如让孩子学习穿脱衣鞋、洗漱清洁、铺床叠被、整理文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少比较,多鼓励

第8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儿童的自信来源于他人接受他(她)是怎样的人。儿童需要感觉到无论他(她)是否能满足父母的期望,都会得到父母的接受。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许是有条件的,孩子会尝试取悦自己的父母,去满足父母的期盼,去回应父母的需要,这些行为则会耽误孩子真实的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发展。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需要特别关注的点也不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最需要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

0岁~1岁:孩子需要培养信任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儿童需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存在一种强烈的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倾向。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婴儿足够的保护,对婴儿照顾周到,那么婴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满爱意。这样,孩子便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会建立对自我的肯定,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不要把孩子总放在婴儿床/车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母爱与孩子长大后的情绪发展密切相关。母亲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能够减轻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培养应对技能,对他们长大成人后大有帮助。

经常对孩子微笑,不要忽视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对孩子微笑和轻声言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并能够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

2~3岁:孩子需要自由和独立的机会

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称为自主对羞怯的阶段。该阶段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果父母能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形成自主,自信的人格特点,反之,则产生羞怯、敏感等。

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先演示如何做一些事情,并且,最好采用边说边做的方式。比如,如何穿衣服,扣扣子等,并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除此之外,洗手、洗脸、玩具归位等也都可以让孩子做。

用心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一味否定:此阶段的孩子尤其喜欢亲自尝试做一些事情,如看到新奇的东西要摸一摸,或者摔一摔看看东西的内部构造,父母首先对孩子的目的进行询问,了解孩子的动机、想法,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给孩子自由决定的空间,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父母要注意多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的颜色、玩具的种类等:给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尽量减少家庭环境中的危险设备,同时教育孩子如何回避危险。

4~5岁:孩子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励

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好奇心、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是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问题,妈妈要耐心解答,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上网寻找答案,切不可简单粗暴,打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

重视孩子的学习成果,给予孩子展示自己的空间。父母可以在家中开辟一块空间,专门展示儿童的学习成果,让孩子知道自己受重视,有能力做到想做的事。

第9篇:孩子不自信范文

关键词:自信心;成功;秘诀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成就。自信心也是打开一个人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长成为人才。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自信心是从小培养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培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进行过一项跟踪调查实验,他对800名男性被试中20%成就最大的与20%成就最小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两组人在智力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而最明显的差异在于个性品质,高成就组的心理特征是自信,进取,坚持。特别是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时,自信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因素,它将帮助你健康成长,激励你走向成才之路。但是自信也不是一出生就有的,他也需要后天的培养,特别是孩子在家教后学校中的培养,自信是如此重要,我们有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点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3-4岁的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一年级的小朋友自己整理书包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做的不好或是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动手,否则不仅剥的了孩子的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想孩子暗示你做不好,让孩子丧失信心,甚至让孩子以后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我家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只帮他整理过一次书包,就是叫他怎么整理,以后上学有关的事情全部自己整理,我说:我相信你能够整理好,事实也证明他确实整理的不错。

二、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赏识

哲人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和鼓励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就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对孩子出色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让他感到也是拥有优点和大有希望的。我孩子从小就对自己缺少自信,也不怎么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这些表现很突出,经常对我说:“妈妈,我是不是特别笨。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会我不会”。我经常对他说:“宝宝一点都不笨呀!小朋友就像花园里的花一样,每一个都不一样,但是每一个都很漂亮,是不是,你们老师不是说你的很喜欢看书,也很听话不是吗?”儿子的脸上终于浮出一些笑容,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多多给予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向前走。

三、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在学校参加冬季学校运动会回来以后的表情,非常兴奋的告诉我:我今天在学校跑步中得了第一名,在后来的日子他非常的喜欢体育,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你自信,找到了证明自己能行的自信,所以多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因为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和冒险精神的特质,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孩子在体育项目或其他体力游戏上所锻炼出来的勇气、自信及胆大心细的作风,不仅只在体育上有所表现,也影响到他们日后的事业中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