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档案管理工作细则精选(九篇)

档案管理工作细则

第1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1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勇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 模式陈旧,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网络信息化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了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极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与综合水平。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人事档案管理中仍有部分人才中心依然沿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分类归档简单固化、管理操作模式陈旧,难以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化节奏,造成了档案信息查找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另外存在的信息分类方式不精细的问题,造成了信息查询繁琐缓慢,难以及时快速的提供信息服务。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仍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具体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例如硬件设备与资金的短缺,相关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及操作培训不足,档案管理人员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待加强,新形势下一些规划和制度有待改革完善,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予以重视。

1.2 缺乏监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信息资料繁多,工作内容复杂繁琐,容易在管理工作中出现操作疏漏、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一旦在工作环节中忽视规章制度,消极对待档案管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造成严重后果。

现有管理制度中,缺乏细致的监管细则,未能形成完善的监督系统,影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查,导致了具体档案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疏漏与懈怠。在管理制度中,应当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审核制度,以具体的规章细则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同时,现有管理制度中对新形式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新问题,尚缺乏相应的规定和细则,制约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继续发展。

1.3 思想懈怠,管理人员专业性差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思想觉悟不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热情,不能紧跟形势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

少数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缺乏责任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工作内容枯燥机械,产生了消极懈怠的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就体现为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中待人接物缺乏人性化,对待档案管理敷衍了事。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不能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怠于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有些管理人员思想保守,不愿意学习新技能、了解新事物,对信息化建设推进中需要掌握的新的操作技能不重视,固守传统老化的手工操作方。这些情况造成了部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难以适应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影响档案归纳分类与信息服务的效率,弱化了档案文件和资料的服务功能。

2 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

2.1 创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建设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切实需要。保障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行,能够保障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档案信息的准确分类。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管理人员的心态转变以及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电子信息化管理,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转变心态,掌握相应的软硬件操作技能,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做起,推进自动化办公的进程。其次,将档案资料的电子信息录入至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应当制定规范的操作细则,保障电子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档案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档案资源?M行规范化存储备份,保障信息安全性。

2.2 加强管理,鉴定、核查双管齐下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记载着个人经历及政治思想与各项成绩等重要信息,是人才录用和培养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抓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关系着社会发展,企业进步,个人提升的重中之重。

为解决目前存在的由于档案工作疏失造成的档案丢失、档案损毁等现象,应当在管理中加强档案的定期修复以及定期核查工作。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对档案资料及时核对复查,防止资料窃取问题;对于有变动的相关档案信息要及时进行跟进和修正,保障档案信息的可信性和真实性。通过制度规范和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心,将政策落实到实处,时时对档案信息的分类管理进行核查,保障相关类别信息的规范化收纳整理,提高信息服务效率。

通过加强档案鉴定工作,促进档案信息的有效归纳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时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复杂,工作内容繁琐,因此容易出现文件归类不清的疏漏,造成后期的档案调取、信息服务不便。通过档案鉴定对档案进行精细分类归纳,提高档案服务质量,满足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需求。

2.3 规范管理,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队伍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对人事档案的收纳、整理以及归类等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保障了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档案管理应依据实施细则,精细化收集档案资料,时时补充缺少的信息,不断完善档案内容;其次不断更新人事档案资料,对已无效的档案信息及时处理,确保人事档案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档案管理工作方式转变为自动化办公操作,其次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新的供求结构形成,过去的被动服务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转变为主动服务。因此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应从思想教育入手,帮助管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工作意识;其次加强技能培训,通过授课学习、互助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第2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档案工作是各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基础。随着各项制度的改革,档案体现了一个单位的历史足迹,只有在科学、规范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为单位的发展服好务,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一)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二)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三)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

(四)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一)严格按程序交接

人事档案移交是一项仔细严肃、手续慎密、职责巨大的作业,要根据流程进行。档案移交步骤:第一,对所管理的档案开展一次整体的清点,要帐实一致;第二,针对借出去的档案要立即进行催促归还,收拾好借条,同时在借条上标注缘由和催还状况;第三,对没有进行归纳收拾的零散资料要按照类别放置好,收拾好之后要立即放在相应档案中;第四,根据档案交接需求开展转交,同时在转交手续上标注转交时间、位置、转交双方、证明人、转交数量等,还必须在转交文件上签署相关人员名字,对转交作业担负责任。

(二)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

建立规范的档案整理程序,保证档案信息覆盖到部门中的每一个人,保证对政策要求必须备案的信息无遗漏无纰漏的登记与备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许多企事业单位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由于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致使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问题出现。

(三)完善档案管制机制

创建档案作业机制一定要按照下面几点标准:1制定的规则要符合科学以及合理性的标准。建筑起来的规则一定要达到企业特征以及档案管制本质,符合企业档案管制的需求。2简单适用。机制一定要拥有可操纵性,其创建要按照便利适用、简单可行、操纵性强为宗旨,方便能够更好的施展机制的指挥以及标准用途。3保持机制限制的双向性。不仅限制主管也限制职员。主管的作风对机制的顺利开展有直接作用,而职员是企业的关键组成团体,是机制的关键限制目的和实施者。4保持机制实施的严厉性。档案机构不仅是拟定档案规则的主管机构,还是规则的实施机构。在规则的实施程序中,要做好奖惩的工作,充分表现出机制的威望。

(四)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主动热情的改好档案搜集作业,机制张贴上墙,操纵作业能够有规则可依据。建设职员借读档案记录,职员档案转入以及转出和进行交接的记录表格。针对因为历史缘由,的确搜集不到的档案资料,要注明缘由,为之后的搜索作业供应便利。所以,我们在整理档案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勤快,立即追踪以及添加上新的材料,实现其原始根据用途。

(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

主动搞好宣扬作业,对搜集资料要仔细审查,把确凿可信的资料归入到人事档案中,确保品质。在档案辨别程序中,档案管制工作者要仔细负责、保证档案是完善真实的,充分了解到工作人员在管制作业中的关键性,持续改善作业形式、作业手段,改革作业形式,提升作业速度,提升工作品质。在辨别程序中,辨别对错,虚假材料定要拒绝,保护好人事档案的真实健全原则。

(六)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怎样使用电脑措施为人事档案开展资料储存、搜索,从而完成网络化管制,这已经是现在人事档案管制作业的关键问题。这就必须尽早创建人事档案资料库,推动人事档案的管制完成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并且,在制定有关运用权力的状况下,一些资料对机构以及员工来讲是开放的,创建公开通透的人事档案管制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人民档案思想,加强人事档案管制作业的通透度,还能够为企业挖掘人才,培育人才以及运用人才打下坚实的根基。

第3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一、根据国家档案局新制定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制定馆藏档案价值鉴定的新标准

制定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是做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按照之前使用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对号入座”的方法鉴定档案价值,可能产生有的档案过量保存或档案价值划分不当的现象。例如在鉴定平谷区政府档案过程中,依照之前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工人转正定级审批表、招收录用退休工人子女的证明申请表、干部介绍信存根等涉及个人的档案的保管期限都是长期。而新的《平谷区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原则,凡是涉及个人的档案,如职工录用、转正、定级、辞职、离退休等文件材料以及职工调动、工资、党团组织关系介绍信及存根保管期限都定为永久。这样看来,之前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确实存在档案价值划分不当的现象。再例如工会永久档案81号卷中,《平谷县工会副主席1986年在经委、科协联合召开全县生产技协会议上的讲话和单位发言》,按照新的《实施细则》划定保管期限10年即可。由此可见,由于保管期限不当造成的过量保存情况也是存在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既然是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就应以最新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为准则,避免档案价值划分不当的现象发生。因此,笔者在档案价值鉴定中以《实施细则》为鉴定标准,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边工作,边实践,边总结。

二、遵循档案价值鉴定大原则不变,根据实际情况对馆藏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进行补充

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除遵循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以文件来源、形成机关在社会结构中的职能作用和档案承载的内容信息为基本要素,准确、客观判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大原则外,根据实际情况,还需遵循以下几条鉴定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鉴定过程中,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档案中涉及个人的信息,延长其保管期限。例如涉及个人的录用、转正、聘任、调资、定级、离退休、死亡、抚恤等文件保管期限全部由长期改为永久。

2、高龄档案受到尊重原则。对形成时间相对久远的档案其保管期限适当提高保管期限的原则。例如对解放前及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期的档案,由于年代久远,基本上采取永久保存。

3、物以稀为贵原则。对保存数量较少的档案应采取保管期限适当提高的原则。例如对文革、四清等政治运动中形成的档案,由于数量较少,基本上也采取永久保存。

4、从低复审原则。对其价值难以把握,保管期限可长可短的档案首先确定最低保管期限,实行重点复审的原则。对有疑问的档案进行登记,由鉴定验收小组共同探讨决定该档案的保管期限。

5、以“我”为主原则。“我”即立档单位,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员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立档单位的位置上考虑问题,确定案卷的保管期限。例如本单位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请示,虽然上级单位没有批复,本单位的保管期限也应定得长一些,以后出现问题就可以分清责任。

6、集中讨论原则。对保管期限有疑问的档案,由鉴定小组研究讨论后,确定其保管期限。参与鉴定的工作人员在遇到问题时要共同探讨,以求得最佳解决方案。例如鉴定长期档案过程中,发现有些长期档案需要转永久,有些长期档案需要转短期,这样登记起来比较乱,容易出现差错。经鉴定小组工作人员共同协商,决定只将长期档案中需要转永久的档案挑出来,其余保管期限不变,到期后再做这部分档案的到期鉴定。通过集中讨论,解决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三、以立档单位的职能为标准,确定档案的重要程度

根据《实施细则》规定,对于普发性文件、同级机关、下级机关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以及机关联合行文的文件材料,重要问题的永久保存,一般业务问题按10年保存。这里对重要问题和一般问题没有明确的解释,要靠鉴定工作人员自己判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鉴定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一要依据立档单位的职能,凡是立档单位职责范围之内的,针对本机关主要业务并要执行的,就是主要问题,否则就是一般问题;二是以人为本的,凡是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就是主要问题,保管期限就应从长。例如平谷县政府批转县公安局《关于城关镇,城关公社暂住人口调查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卷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之内问题,其保管期限就应从长。再如《1983年平谷县政府加强和改革农村统计工作的通知》就属于年度性专项通知,原保管期限即可,就不必转永久保存。

四、根据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确定档案鉴定完成后实体档案的处理

鉴定工作完成后,会产生大量需转期档案。对这批档案如何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将这项工作做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才算圆满完成。但转期档案如何处理,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复审:成立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档案工作的档案馆馆长、管理科科长、指导科科长、法制科科长等组成。每一个全宗的档案鉴定完成后,就召开鉴定工作会议,由该全宗鉴定人员汇报鉴定情况,鉴定小组讨论需转期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否适宜,最终确定其保管期限。

(二)审批:每一个全宗的档案鉴定完成后,全宗鉴定人员撰写该全宗鉴定工作报告,并将该全宗所有转期档案进行详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案卷内容、原有保管期限、鉴定后保管期限、转期理由等内容,制作成转期档案统计表,由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对档案鉴定工作报告及转期档案统计表进行审批。为增强鉴定领导小组成员对复审工作的责任感,每一位鉴定领导小组成员都须在鉴定工作报告及转期档案统计表上签字。

(三)调整实体卷:实体卷的调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永久档案中的转期档案,由于原保管期限定为永久,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不宜马上转为短期销毁,根据《实施细则》规定以30年期限为准进行保管。原有位置不变,在案卷目录中注明转短期。到期后再做到期鉴定销毁。

2、长期档案转永久保存的档案,如原来招工、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职工调动手续等方面的档案,由于原有保管期限为50年,保管期限本身就较长,为了尽量保持该全宗原貌,同时减少工作量,档案位置暂不变动,在目录中注明该卷转永久,在该卷卷皮上同样注明转永久。3、长期档案中不转永久的档案,按原保管期限不变,到期后再做鉴定销毁。4、在需要销毁的案卷内发现个别重要的档案,则必须将其取出另行保存,其他档案可以销毁。取出的个别档案,如与其他相同年份的档案有关联,可与其他相同保管期限的档案合并定卷,抄写卷内目录,修改案卷封皮,并在备考表中写明具体情况;如与其他相同年份的档案没有关联,可单独立卷,排在案卷所属年代的相同保管期限的最后一卷,用小号标注,并在备考表中说明。

五、通过对参加鉴定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鉴定工作质量

第4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大多数人认为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只是档案人员对科技项目资料的整理,与业务人无关,其实不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技档案。科技档案管理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在城市建设工作中都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为科技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条件,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是生产技术管理、科研、设计管理或城市建设管理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机构通常为档案室或档案馆。国家或专业主管部门的科技档案馆是科学技术事业单位,代表国家或专业系统收集和保管需要长久保存的重要的科技档案的基地。在更大范围内组织和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科技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科技档案管理是从累计资料到资料管理,包括鉴定、分类、整理、立卷、保管等多个步骤,以及归档后的档案利用。这是需要业务人员与档案人员共同参与进行的。提高业务人员对科技档案归档的要求、规范的认识,可以从科技项目的开始就有目的地对重要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等工作。积累、管理、利用,这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积累是基础,管理是手段,利用是最终目的。只有前期工作做得到位,资料等收集齐全,基础才扎实可靠,管理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对业务人员普及科技档案归档的要求规范,是提高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的地基。

二、档案人员应深入科研项目从始至终参与归档过程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档案人员面对科研项目里的各专业领域知识,不可能完全能够理解,对于科研项目的操作流程也不如业务人员来的熟悉透彻。因此档案人员想提高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需要深入科研项目的每个过程中,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内容。档案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还能指导业务人员归档的规则与具体的组卷、排序、装订等细节问题。这样能提高档案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沟通及配合,使科技档案的归档程序能够有序开展。

三、搞好科技档案管理标准化,严格要求科技档案基础工作

各类档案都有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这就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则。每一个企业、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标准。科技档案有专业性、种类和类型的多样性、成套性、现实性这些特点。以海洋系统为例,科技档案的种类包括专项档案、船舶档案、基本建设档案等,根据不同类别的科技档案,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标准细则。统一内容、排序组卷、页码、装订要求等,打好科技档案基础,能使整个单位的科技档案格式统一、整齐有序。

四、做好档案系统工作,提高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利用者通过档案利用工作系统查找、利用档案中的信息,满足其需求的行为过程,也是档案信息潜在的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档案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很大程度都取决于档案系统中全引目录是否准确无误、一目了然,让档案利用者在需要查找档案的过程中通过模糊查找、关键词查找,轻松简便地找到其所需要的档案目录,并通过目录找到实体档案,从而体现档案的利用价值。

五、结论

第5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产权档案;数字化;著录

在大数据时代下,房地产产权档案逐渐深入到高科技领域,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实现了房地产档案信息等级查询、收集测绘和整理管理的现代化模式,实现了对房地产产权档案管理的创新化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产权档案服务质量,应当积极加强电子档案的深度整理,充分做好电子档案文件的级著录工作,推进房地产产权档案事业的稳定发展。

1 启动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必要性

在数字化时代下电子档案文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这就为房地产产权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当前我国档案著录主要是针对纸质档案制定的,在电子档案文件著录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与国际上通用的档案著录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启动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具有一定必要性和紧迫性。为进一步适应电子时代档案著录的需求,我国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对电子档案进行深度整理研究,以推进房地产产权档案服务质量的提升。

2 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难点

2.1 著录格式中的著录项目设置更为复杂

首先,表达电子档案结构的著录项太少,电子档案除了要著录其结构的载体类型标识、数量及单位、规格等特征信息外,还应著录字符、字节、文件的逻辑格式等信息,如果是程序文档的话,还要著录版本、编程语言等信息;其次,现有著录格式缺少对产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著录要求,未将产生电子档案的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文件名(亦称数据集名)、硬件环境等方面的系统信息纳入著录项目。

2.2 著录规则的系统性更强

著录规则的系统性要求著录规则具有一定的体系,目前我国在档案著录规则体系建设方面虽有进展,但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著录规则体系。因此,要想解决电子档案著录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著录规则体系。

2.3 著录来源更为重要

来源原则要求电子档案著录必须含有关于电子文件来源及背景的信息。电子档案著录信息应包括文件的原文、背景和来源、文件的文档结构、文件的格式和内容、文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查找与利用的方式。现代档案著录不仅仅与档案本身有关,而且已扩展到产生和使用档案的背景信息及产生档案的系统(或文档系统)信息。可见,描述档案来源的背景信息在现代档案著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大多数电子文件来说,确定其来源是比较容易的,但也有部分电子文件具有多个机构或个人组成的联合来源,同一来源的电子文件被分散开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现有的电子档案著录体系需要在多份著录文件或检索工具中多次重复著录同样的生成者、背景信息及关联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网络环境所提供共享功能的一种浪费。

3 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有效策略

3.1 建立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规范和标准,实现多级著录

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是一种对信息资源进行控制的过程,属于异种智力控制,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是电子档案文件得以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促进房地产产权档案的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真正实现房地产产权档案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实现电子档案的深度整理,应当建立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规范和标准,建立完整的多级著录规则,完善规则的版本体系,制定《电子档案著录细则》,促进电子文件著录问题的妥善解决。

以国际档案为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得知建立档案著录规则标准的均设有档案著录的多级著录规则,以保证档案著录能够将电子档案文件的实体管理中各个级别进行清晰准确的反映,推进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的高效化管理,提高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顺利开展。多级著录标准应当在社会工人的理论原则基础上,与实践结果相结合,进一步建立起独立性强的档案著录结构和系统,从整体上推进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总体效率的提升。

3.2 构建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软件平台,实现全程著录

在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中,为提高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质量,应当对现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有效运用,积极构建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软件平台,为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尤其是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具有一定灵活性和易变性,为保证电子档案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应当采取以动制动的策略,转变以往静态的、线性的著录过程,逐渐向动态的且多维的著录方式转变,积极构建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软件平台,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实现全程著录,保持每一阶段电子档案信息的动态性和可控性,以房地产产权档案的内容和背景信息为主要依据,对电子档案进行深度整理,提高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效率,推进房地产产权档案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3.3 细化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外包模式与管理

在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外包模式与管理的细化,就是在对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的服务质量和效果,实现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文件的优化配置,促进电子档案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人力物力资源、资金、设备及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从整体上提高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的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外包条件与操作方式,切实提高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外包模式与管理的效率,推进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事业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的深度整理效率,直接关系着房地产产权档案的服务品质,为进一步推进房地产产权电子档案事业的发展,应当在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电子档案的深度整理工作,建立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标准和规范,构建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软件平台,细化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外包模式,切实提高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效率,促进电子档案文件的实际利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段荣婷.国际档案规范记录标准化研究[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中)[C].2012.

第6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一、前言

众所周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包括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业务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以及信息服务的高效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各类的实体档案信息得到最为妥善的保管和存储,以求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各类信息的存储显得越来越重要,需要整理的档案数量也极速增长,各类行业、各个单位都将档案的搜集、整理和存储摆在更加重要的关键位置。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各类档案馆以及市级以上的需要保存的档案已经远远超过3亿卷,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的攀升。此外,随着档案的载体和记录方式的日益丰富,档案的形式和存储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所有这一切需要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来与之匹配,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搜集、整理和存储信息和资料的意识明显增强以及现代化的设备和专业化人才的不断投入,我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确实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然而,细究之下仍然可以发现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现在的档案管理意识相较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实际工作中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许多单位对档案的整理和存储也陷入一种程式化、机械化的模式当中,只片面的注重实体资料的整理,相关的电子信息的存储非常不到位,工作方法也迟迟没有更新。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单位的档案室面积狭小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存储需求,相关的基础设施也亟待更新,现代化的设施配备不足,多媒体的技术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最大价值的发挥,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归咎于其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不强。

2.档案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匮乏。毋庸置疑,人力资源是各类行业、各个单位最为活跃和最能创造价值的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会例外。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都不是正规的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系统完善的教育,齐专业化素质以及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和素养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认识不足、落实不到位,其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入职培训,定期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导致目前档案管理工作遭遇瓶颈期的重要原因。

三、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相关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因其具有信息量大、操作复杂、耗时长等特点,需要一整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以及高效边界的管理制度和原则,从小处入手、从细节抓起,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工作,保证档案数据资料的价值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受损,及时进行档案卷宗的监督和管理,如此才能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向新的发展高度。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细化公文制发的各项标准。所谓档案,通俗来讲就是各类公文资料的统称。因此,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严格细化公文执法的各项标准,将其纳入统一化、规范化的轨道之中。首先,要保证公文制作和发出的高效率,这也是衡量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进行公文的制作之前,要对纸张、尺寸、排版形式、装订方式等进行细化的规定;其次,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标准和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单位发展情况的公文签发制度,保证其从标题到内容再到各项格式的正确无误;最后,文体的选用、书写的规范以及拟制的形式等都要确保无误,这可以交由具体的相关签发人员负责。

2.推动文档一体化建设。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若能保证各类文档的一体化那将不仅会提高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便捷,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整个单位的文书整理、文件归档和存储纳入统一化的管理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中间重复环节,改变当前各个部门就档案的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M行各类档案的同步管理,以求能够将错误归档、遗漏归档以及重复归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保证其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精确化的实现。

3.杜绝重复立卷和无序归档现象。众所周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重复立卷和无序归档的现象历来层出不穷,这也往往被视为是推动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掣肘,因此,为了确保档案管理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采取措施杜绝这种现象,近年来也不断有研究者提出“以我为主、立卷归档”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笔者认为在市级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整理和存储的指导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对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档案的搜集和整理时,一定要能够确保所归档的文件资料能够体现出本阶段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实施细节,如此来保证相关文书资料的时效性,也可方便日后备查。其次,档案整理过程中,要注意分门别类,区分不同内容、不同工作、不同形式、不同结果的文件资料,突出重点和核心,降低相关资料的重复操作和整理,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最后,在确立档案整理的重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区分主次,在保证档案存储完整性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既要防止档案管理中内容和形式的遗漏和缺失,也要突出立卷归档工作的核心,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全面性、重点幸兼而有之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

四、结语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标准化和规范化历来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从公文制发到文档的一体化再到立卷归档的指导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其中无一不需要我们对文件资料进行质量的审核以及形式的审查,既要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全面,也要明确重点核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琳.现代信息化视阈中的档案管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生,2015.

第7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基层档案 管理 发展

一、当前基层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基层的档案管理负责上级发放文件、会议资料、生成运行资料等,档案信息资源的详细、准确,为基层单位提供可靠、科学的技术支持。当前形势下,随着档案收集范围、资源收集年限的扩大和增加,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岗位设置原因,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形成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队伍整体水平急需提高。因档案工作存在特殊性,通常不能作为主体性工作,大部分基层档案员是由资料员、技术员兼任,其岗位更替次数频繁,对基层档案管理水平提升造成了一定限制、困难。随着各行业推近信息化建设,现今的基层档案管理,面对新技术难以掌握、知识出现老化等问题。新管理员不能很好掌握档案管理知识,主要包括资料来源原则、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档案价值理论。许多管理员可做到对档案进行基础的收集、整理,无法深刻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意义、性质,对管理水平提升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同时,在岗多年、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员,缺少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可以预见,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是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必然带来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环境的变化,若基层档案人员无法适应,必然会对基层档案管理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不容乐观的基层档案管理现状。档案收集源头在基层,今后档案资源利用优劣取决于如何更好、更全面地收集档案,并对其进行更完整、更准确的归纳整理。现阶段,部分基层存在档案分类混乱、无索引目录、编号不统一等问题,这些均不利于档案资源的整合和查阅。同时,在职档案员缺乏档案知识,对档案管理没有预见性、前瞻性。在重新分类、整理档案时,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通常以个人习惯、以往惯例为主。

3.传统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图片是档案管理最为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可充分展示某个项目建设的步伐,而这种最佳表达方式未能深入基层档案,某些具有历史价值图片的遗失,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一种遗憾。新形势下,电子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各个领域均实现无纸化办公,电子照片凭借其传送便捷、免冲印等优势,逐渐替代老式冲印照片。随着电子档案、声像档案不断推广,基层档案管理面临标准缺乏、无技术收集条件等问题。

二、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建议

1.积极发挥基层队伍的工作作用。要发展基层档案管理事业,就必须改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基层队伍素质,促进基层档案发展。基层档案管理是国家档案管理的基础,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线,档案资源被很好的利用开发,有利于促进生产、建设任务。若基层档案队伍的素质较高,对于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基层人员应多向兄弟单位、上级单位学习,并加强交流,将学习的知识推广应用,有效提供档案人员管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层管理水平需端正态度,拓展创新思路。

2.加强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力度,做好考核、投入。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完善基层档案管理制度,出台一部科学、可行的实施细则,包括收集标准、保存条件、归档范围和编码规则,用以规范档案管理。加强落实细则,使“收集-整理-借阅-开发”有可靠依据,确保良性循环的基层档案管理。同时,加强基层档案的考核,单位领导提高重视力度,明确分工,保证档案有人管、有人做。对于目前基层档案问题,档案人员应经常加强自律、互相学习,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基层档案大普查,检查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并认真进行整改。对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实时检查,同考核相挂钩。另外,加大基层档案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档案管理具有专项资金,完善档案室环境和条件,为基层档案配置湿度计、温度计等设施,以便于档案的长期保存。

3.按照实际需要,对档案工作进行调整。随着电子信息化手段不断深入,加强电子档案建设,充分发挥电子技术的“有效、快捷、准确”优势,强化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积极收集可反应基层变化、发展的实物档案,加强“大事记”档案建设,现存重要会议资料、项目资料的图纸档案,通过扫描进行存档。电子档案存档需使用专门的存储设备,控制电子档案存放的温湿度,通常为18摄氏度,湿度39%左右,同时做好磁场防护、防尘工作。

总之,档案管理事业是党和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档案,我们可以了解过去、清晰现在和发展未来,我们应该认识新形势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建立标准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使档案管理事业稳定、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关键词:德育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0引言

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是首要的教育任务,它也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学校教育中只有对德育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是需要学生与学校双方来配合完成的,所以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都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1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对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工作应该是贯穿学生的所有学习阶段的,它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德育工作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本身就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阶段,它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结构,会使其发生很大的变化,怎么正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目前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教育结构的改革,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就是如此学生德育档案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现代企业招聘中对于学生的德育品质的考核被放在了首位,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在培训是可以很快得到提高的,但是德育品质不好那么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这样德育品质差的人是不被企业所接受的。

2.1不够重视

我国的教育活动中长久以来对于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关注度一直都是放在首位的,也就是专注的对学生文化素质与文化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德育档案的建立则是属于长期的空白状态,即使有也只是对文化档案的一个补充,并不是完整独立的档案体系,发挥的作用很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德育档案工作与过去有了较明显的区别,但是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只是在一些重点学校会有所涉及,且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对于此并不怎么关注,这也是德育档案管理工作关注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有专门的《档案法》,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而德育档案管理就是属于其中的薄弱环节,它的相关管理制度还并不是很完全与成熟,在部分地区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德育档案管理的制度与规定,但是还是存在个别地区的德育档案管理处于空白状态,制度的不完善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德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在高校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种,即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

3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措施

3.1制定德育考核细则

在进行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德育教育特点再结合整体的德育教育方针来制定适合本院校发展的德育考核细则。德育考核细则中要明确的规定德育考核的具体内容,主要的内容有:思想政治方面、文艺体育方面、科技活动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纪律遵守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等,把每一个方面在进行相关的细化,列出详细的考核标准,以此来作为学生德育档案记录的主要方面与内容。

3.2健全德育档案管理机制

为了让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就需要健全德育档案管理机制,这是德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明确了责任才能在德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好自身的工作职能,使得德育档案管理工作长久有效。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是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加大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可以克服部分学生和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排斥与抵触心理,并且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严禁私自修改档案内容。

3.3建立班级德育考核管理组

可以建立班级德育考核管理组,在班级里为每一个同学建立德育考核档案,并且在班级里组建考核小组,有专门的同学负责填写,而学生会下属的各个部门都要对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活动、纪律遵守情况等为每个班级进行分类管理,将整理的结果与每个班级的专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如若某个学生觉得自己的德育档案记录有问题可以提起申诉,经调查确定情况属实的可以进行更改,而这些德育档案最后都要进行电子登记录入。

4结语

总之,在高校建立学生的德育档案对于学生德育发展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使得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在校表现能够了解的更加全面,以此来增加认同感,这也为毕业生的综合评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也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对自我的一种管理锻炼,也是对其德育培养的有力约束,所以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既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也是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晓峰.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兰台世界,2013,05:40-41.

[2]马玉妍,宋巍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8:109-110.

[3]吴洁,李婷.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23:112.

[4]龙洁.通过“以人为本”分析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J].民营科技,2014,11:113.

第9篇:档案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朝阳区档案局局长申玺朝是2000年走进档案系统的,在他的理念里,档案工作是具有附着性质的一项服务性工作,它总是附着在中心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只有做好服务,才能尽到档案部门的职责,体现档案部门的价值。而做好服务的前提就是扎实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不牢,地动山摇”,为了不让档案工作“地动山摇”,首先要抓的就是档案的“进口”和“出口。”

档案的出口:开展鉴定工作研究

几年前,伴随着利用工作的升温,朝阳区档案馆决定利用有限的经费对馆藏中价值重大、利用率高的档案先期数字化。但鉴定过程中却发现了问题,馆藏档案价值良莠难辨,档案馆每年接收的1万余卷档案约有三分之一并不具有长远保存价值,进馆档案的保管期限普遍定得偏高,重复档案也有相当比重,更主要的是馆藏档案的结构不合理,党政文书档案当时竟然占馆藏的49%,加上进馆档案数量增加速度很快,这些都急需对现有馆藏档案进行鉴定。当时鉴定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而此表是针对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形成的档案而制定的,概括性和宏观性强,具体操作时容易造成随意性大,界限不清等问题,导致鉴定标准不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区档案局决定开展“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以下简称“鉴定工作研究”)。

申局长告诉记者,基层档案部门开展课题研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即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再经过实践的检验,取得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当然参与课题研究的除了在第一线工作的档案人员外,还要吸收专家参与,让他们在理论上和宏观上对课题给予把握。

“鉴定工作研究”课题经过四年的时间得以完成,不仅获得了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还获得了北京市档案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一课题采取的是重点档案详细调查、非重点档案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地市级综合档案馆建国后档案的鉴定原则、鉴定标准、鉴定工作组织和程序,以及接收范围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10092卷各类档案的鉴定,召开40余次研讨会,经过14个立档单位的实践验证,并经过6度修改,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鉴定文件和鉴定标准。

这一套文件包括,规范档案价值判断程序的“档案鉴定工作细则”、规定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的接收范围”,以及15个鉴定标准。

在“档案鉴定工作细则”中,课题组提出了立足本地区,按照立档单位在社会活动中被确定的地位和性质来区分档案价值的“区位原则”,同时改变了过去确定档案保管期限就高不就低的传统,采取先确定最低保管期限,期满后重点复查,确有保存价值的再延长其保管期限的做法。为了简化工作程序,还确定了鉴定后档案不重新组卷,只是将鉴定工作单输入电脑,待档案实体保管期限到期后,从案卷中撤出,履行销毁程序进行销毁的方法。

在“档案的接收范围”中,针对档案重复进馆,提出了同级机关相互发送的文件只由制发机关进馆,除四套班子永久保存档案需要正本与定稿一起进馆外,其余单位档案只进馆正本与公文签发单等防止馆藏过于臃肿的做法。

15个鉴定标准包括一个适用于各个全宗档案鉴定的综合标准,和分别适用于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统计局、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区规划局、区教委、区计委、区建委、区街办、街道系统、乡系统等14个立档单位档案鉴定的具体标准。标准分为上级机关文件、本级机关文件和下级机关、平行机关文件三个部分,由顺序号、文件内容、处置办法、范例和备注组成,其中的“范例”是对条款进行的具体说明,便于鉴定者掌握。详尽的标准不仅为档案馆的鉴定工作提供了简便易行的依据,实际上也是各立档单位进行初始鉴定和档案馆接收档案进馆的标准。

这一课题的价值正像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价:“是进行馆藏档案鉴定和接收的依据性文件,条款具体,层次分明,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和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优化馆藏,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重要的档案资源,提出了具有突破和创新意义的举措。”

档案的进口: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如果说“鉴定工作研究”解决的是档案的出口,那么课题“北京市朝阳区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研究”(以下简称“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主要针对的就是档案的“进口”,包括各立档单位文件材料的归档和档案的进馆。

申局长说,对鉴定工作的研究发现,朝阳区档案馆馆藏结构与大多数地市级档案馆一样,存在着文书档案偏多、业务档案偏少;机关档案偏多、民生档案偏少的弊端。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各立档单位的归档范围界定不明确、涵盖面窄、保管期限不准确,使得该归档的归不上来,而进馆档案的价值又不能令人满意。显然,这种状况与未来的利用方向,满足社会化多样的需求是不相符的。这就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研究归档范围,调整馆藏结构,制定出一个科学规范、有本地区特点、功能全面、简化易行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

朝阳区档案局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是在2002年,当时国家档案局规范文书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8号令”尚未出台,可依据的文件只有《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和《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范围》。为此,他们确定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即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体系、保管期限的划分、进馆范围的确定。采取的研究方法仍然是“行动研究法”,通过调查、试点、分析,以及在20余个区属不同类型党政机关进行实地验证,于2006年年底,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全部任务。这一课题也获得了北京市档案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鉴定工作研究的成果,实际上已为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课题进展很顺利,很快就形成一整套针对朝阳区各机关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主要包括通用文件材料、街乡文件材料和业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等三套系统。通用文件材料表规定了辖区内各机关共有的6大类文件(如会议文件、公共事务文件、人事管理文件等)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街乡文件材料表主要是针对辖区内的街道办事处和乡政府形成的文件材料而制定的,业务文件材料表分别由民政、文化文物、财政、国税、地税、公证、工商等形成业务文件较多的7个系统的7个表组成。这样,辖区内大部分单位都有了针对本单位本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即便是新接手的同志,也能很快适应工作,立卷归档时能够对号入座,轻而易举地达到区档案局的统一标准。

确定归档范围常见的错误是范围过大或者过窄,为此,课题组采取了前端控制原则和成套性原则。前端控制原则是在活动之前就考虑会形成哪些文件。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各部门的职能了如指掌,其次要将职能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文件进行细化,甚至要细化到每份文件,这样确定的归档范围就会全面而具体,收集工作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成套性原则是将同一事件形成的全部档案划为同一保管期限完整保存,这样在利用过程中就能够看到活动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