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智慧城市的设计精选(九篇)

智慧城市的设计

第1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南阳

目前,全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比如资源的各种短缺、人口的持续膨胀、公共安全、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怎样摆脱城市发展的种种问题,增加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是当前城市发展中须迫切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移动互联网、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工业制造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在此基础上智慧城市被提出并普遍认可,智慧城市被认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所谓智慧城市就是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指出,智慧城市则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新形态加上数字城市建设前提下的城市。[1]国际智慧城市论坛把智慧城市定义成:基于通信信息技术的可以实现高效增长的智慧型产业的城市,这种产业能够持续高速发展并且发展过程中在城市经济总体中占到很大的比重。[2]智慧城市是以各种不同的复杂系统、不同的产品行业、不同的数据应用组成的综合性多位一体系统。各种各样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发生着数据分析、信息共享、信息交互、数据传递的需求。各种各样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这些分析、计算,从而呈现出一个综合结果。这些各种各样复杂的系统要想安全可靠的运行,须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信息处理中心进行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南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也不例外,要支撑整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系统的安全并且可靠无差错不间断运行,智慧南阳的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基于云计算应用技术的城市网络系统架构,构建智慧南阳云计算数据中心。而智慧南阳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传统数据中心无法比拟的优势:

1统一和高效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平台

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构建模式,云计算数据中心平台将传统数据中心异型号、异品牌的服务器进行整合,向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运行平台。[3]同时,在南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借助于云计算数据中心平台的虚拟化基础设施,可以按照各种应用的需求来最优化存储系统资源效能比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分配计算、资源整合。

2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基础软硬件管理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运行机制不同,需要大规模软硬件管理,主要负责数据中心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资源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提供决策信息,大规模软硬件管理是云计算数据中心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基础。[4]其中,基础硬件资源,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环境下的三类主要基本硬件设施: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对基础软硬件进行资产管理;能够对异常情况触发报警,从而实现基础设施里面硬件的性能监控和状态监控;还可以对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资源进行一直在线的统计分析,为应用系统中高层次的资源调度、决策支持等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3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业务/资源调度管理

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大量基础软硬件资源,是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的规模化。这样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极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南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资源的成本。云计算的资源调度中心可以自动调度资源到需要的地方去,从而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多用户共享,而且可以根据应用系统的负载情况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云计算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模式是资源调度中心,也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低碳、绿色的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

4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安全控制管理

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云计算数据中心这种方式也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数据中心虽然实现了信息计算与信息存储的分离,在此基础上也实现了众多用户对云计算数据中心系统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但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是集聚在一起集中管理,而不是分散到客户端管理,这就把传统数据中心客户端的数据信息安全问题转移到云计算数据中心,众多用户共享云计算数据中心系统资源。因此,数据中心的客户端用户可以借助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安全机制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对云计算数据中心来说,云计算数据中心须对越来越多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负责。具体来说,以下几点是云计算数据中心确保安全范围所涉及的:持续发展和迁移风险、数据存放地风险、数据访问风险、法律调查支持风险、数据隔离风险、信息管理风险等。[5]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安全进行防护,基础设施系统软硬件安全设计、云计算数据中心操作系统认证、系统架构、系统策略、数据中心加密等,从而保证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

5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管理

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现代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在南阳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面对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资源环境,对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这些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资源的节能、绿色、低碳、运维管理,是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初衷之一。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了基础设施系统资源的多个应用。这样,通过历史统计系统数据信息,另外再配合资源调度管理,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提高基础设施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几个典型的系统应用中,它采用节能技术,可以将基础设施提高系统资源负载2倍,可以提高基础设施资源负载到80%。而在夜间,用户数目变少的情况下,整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整体系统负载降低,可将云计算数据中心系统的空闲资源转入休眠,这样调节一下,可以最大限度实现数据中心绿色、低能耗、低碳、节能运营。云计算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晶,它作为一种计算模式,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数据中心系统资源整合。另外,无比超前的应用支撑能力也是云计算数据中心能够提供的,从而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推动区域系统数据信息化快速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多、快、好、省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先对“智慧城市”作了一一论述,对“智慧城市”所包含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其次,本文介绍了南阳市当前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最后通过总结分析南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研究提出将云计算应用于南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堂堂.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3(01).

[2]易卫华,张赛飞.智慧城市的社会影响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

[3]王泉,陈秀红.关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初步探讨[J].科协论坛,2012(10).

[4]吴余龙,艾浩军.智慧城市——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2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这些场景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近了。”路创大中华区副总裁苏珊娜在接受《数字商业时代》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的大型项目已经做到了上述体验,这也是路创的产品凝结了50多年不断研发进步的心血路,如今路创正在把这一技术带向大众领域。

在追求智能的同时,路创始终都保证产品的艺术性。“路创是做对光的全面管理,对于设计师来说,我们传达给他们最重要的灵感就是我们改变了他们设计的方式。”苏珊娜表示,在了解到路创的核心概念Total Lighting Control以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就会跟以往的传统设计不一样了。

以往,室内设计师不会考虑灯光,而灯光设计师不会想到对自然光的利用。而路创所传播的TotaI LightingControl的理念不光是考虑到室内的照明,还有用电动窗帘对日光进行控制,这样设计师就可以在设计之前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重新考虑设计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和可以改善的地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阳光洒满屋子的时候,靠近阳光的灯会自动变暗,这个渐变的过程很柔和,体验者甚至完全感觉不到。灯光渐变的同时,该建筑的能耗也在降低。

一般商业大楼里面照明用电占整体用电的30%,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楼里面都随处可见“请随手关灯”的指示牌。一项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经过路创改造过的商业大楼,可以为此节省60%的能源消耗。

第3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智慧城市;问题现状;管理创新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已进入信息时代,“生态城市”“泡沫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应运而生。而其中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管理中实践性最强,普及率最高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目前,智慧城市已超越单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而开启了系统的城市建设网络化,进入城市建设的高级管理模式。但同时,智慧城市在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重点。

1 智慧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的智慧城市开始于2010年,是由住建局、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共同推出的,2013年和2014年国务院先后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示范建设的通知,住建局和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一批智慧城市试点,至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智慧城市从开始启动到现在,有了近7年的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较为典型的问题为: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系统盲目上马,在运行和推广大中没有做到顶层设计,没有统一的技术操作规划,网络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有的城市存在着重视度不高,只是为了建设而建设的情况。

1.1 相关理论薄弱

智慧城市是一个科技性比较强,信息化要求比较高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也是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重要的新型发展方向。但目前情况下,许多城市智慧城市的开发及应用还仅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其理论体系还不算成熟。再加上智慧城市这一口号最初是由科技公司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应用给科技发展带来动力,使科技应用方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科技公司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没有实践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衔接。而地方政府作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操作者,对智慧城市缺少深层和系统的认识,只是简单的套用部分概念,也有部分城市只是购买了智慧城市的APP,但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相关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1.2 缺少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为核心技术。在这种技术支持下,需要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需要对各方的主体需求,数据及升级系统进行识别和设计。只有在顶层设计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才不会造成既有信息资源的浪费。

而目前情况下,许多城市对智慧城市的顶层系统重视度明显不够,大部分城市规划中很少涉及智慧城市的内容,没有建构完整智慧城市技术架构,使其技术应用与居民和城市规划相脱节,对智慧城市缺少顶层设计的后果往往会起到断章起义的负面效应。

1.3 智慧城市设计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冲突

目前,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其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少统一的相关标准。之前工信部曾经下文要求针对不同的城市制定个性鲜明的智慧城市系统,有针对性的解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病问题。比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应重点解决城市拥堵等问题,中小城市应重点解决产业升级和现代化问题;对于一些环境容量小的城市则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斫行监控;一些历史文化资源较为厚重要的城市则可展示其优秀的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几点,对于智慧城市是否要建立统的标准,是否要建立个性化的系统,是个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答案的说法,这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1.4 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在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为了政绩和面子的功利性思想比较严重。许多城市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有的存在着建设后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部分城市的智慧系统建好后,其宣传、软件应用、数据采集,科技公司的信息服务都没有跟上,缺少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其硬件设施只被闲置浪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及建设后应用不充分的情况,要根据应用为导向,不是盲目上马,仓促建设。

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虽然走过了近7年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城市之间的差别,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别很大的,有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比较成熟,有的则相对滞后。在大的信息化时代,随着智慧城市的进一步普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我们还需要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使智慧城市建设沿着健康良性方向发展。

2.1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的目的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达到管理的目的,也是智慧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做好智慧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

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对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要根据科学技术变革的方向和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前沿性设计,要制定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要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联系,对其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的步步推进,要避免其静态式发展,要打破其重复建设的弊端,从规划的角度来解决信息建设共享,资源数据共享,信息孤岛连通等问题。

第二是要有效的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互联网化和数据化的具体体验,它绝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强其管理、协调和监督机制,完善其信息采集和数据共享机制,各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和管理经验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确保其保持高效管理机制。

第4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自从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之后,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宁波又做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宁波不仅在国内率先举办了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还率先提出了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

正如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谢月娣所说,“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智慧不等于数字化

在中国移动的展厅里,两辆智能汽车身边总是人头攒动。这两辆智能汽车的方向盘边上均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市民可以通过它们获取详尽的生活服务信息。

“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信息化的地位将愈来愈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智博会”开幕式上表示,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实践路径上,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社会服务、百姓生活的融合,使得城市管理和服务更加便捷、人性化。要高度重视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事实上,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大致要经历“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三个阶段,而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并没有认识到何为“智慧”和如何“智慧”,只是简单地将数字化与智慧城市等同起来,认为技术设备先进即可实现智慧化。

“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谢月娣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5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在宁波,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能有效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建设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结算系统等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可让市民看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医生。市民从登上公共汽车开始,到便利店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甚至是在餐厅吃饭、书店买书,只要用一张小小的市民卡就能完成所有支付,而这张卡就是中国首张具有金融支付功能的市民卡。

在采访中,宁波海曙区区长吴胜武告诉记者,宁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通俗版”智慧城市,把智慧城市用建设的内容形象地浓缩为“云、雾、海、河、地、人”六个方面,更直观地解释了智慧城市应该具备的特质:“云”是指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机相结合,应用平台和体系建设带来更强的决策、执行能力;“雾”是指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海”是指要有一个“数据海”;“河”是指“整合”,讲的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更强的协调能力;“地”是指基地,也就是智慧产业基地;“人”是指人的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的提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之一,而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是智慧城市根本之所在。

“智慧城市是系统工程,需要高度标准化和系统性。”谢月娣介绍说,宁波成立了国内首个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将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和项目决策咨询等工作,为宁波市委提供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支持。“最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加上一系列规划和纲要的出台,都为宁波智慧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智慧从顶层设计开始

2010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将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创造宁波新优势的途径。今年6月,《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出台,智慧城市的建设从顶层设计起步。《纲要》将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建设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目标。

“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市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谢月娣表示,宁波依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粗放型的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发展的新优势。此外,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也是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宁波要实现从“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的跨越,必须加快建设高度发达的港口物流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港口物流、资金、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力。

“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宁波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并把它列为‘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宁波市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处处长高光耀告诉记者,宁波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并已经着手在杭州湾新区打造全新智慧城市的范本。先行重点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社会管理、三网融合、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六项试点工作,稳步扎实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宁波还坚持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统筹推进,力求通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来培育发展相关领域的智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智慧城市规划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智慧产业”。宁波市的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旨在让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1420亿元,年均增长17%,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谢月娣告诉记者,那时,软件研发推广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都将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应用为先 落脚民生

“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直本着一个规则:应用为先、产业为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民生。”在采访中,谢月娣告诉记者。

而本次宁波“智博会”也是以“荟萃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集中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作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是首届智博会最大的参展商。

在中国联通主题馆里,围绕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几大领域,中国联通以及19家合作伙伴展示了最新开发的应用成果;中国移动则携11家单位共同带来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最新网络技术、“十大应用”及“基地”展示,其中,智慧健康保障作为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先进应用,成为了全场的最大亮点之一;中国电信展厅则分为智慧城市、智慧民生、物联网精品、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农业和天翼展区七大板块,集中展示中国电信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前沿应用和全业务运营的优势,通过中国电信的智慧农业M2M平台,农民可以轻松掌握大棚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从而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

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云计算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作为智慧城市的“大脑”,云计算平台能够为城市管理的各个关键领域提供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智能的管理。宁波的云计算部署也非常强调顶层设计、应用先行,既起到对智慧应用体系的技术支撑作用,也能引领智慧产业的建设。

在宁波,云计算的应用切口是物流。宁波市发改委规划法规政策处处长杨兵杰告诉本报记者,作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物流业在宁波的GDP中占比高达18%,每年创造507亿元的增加值。但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桎梏,宁波物流企业多达5000家,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不到三四家,物流企业也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变。为此,宁波市发改委牵头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为2.5亿元。而在智慧产业基地的部署中,云计算也作为网络数据基地的重要一极,被列入智慧服务业推广基地。

为了寻求智慧产业合作、扩大交流,在智博会期间,浙江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还签订了共同推进“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战略合作协议,宁波市与曙光计算机的云计算中心项目、浪潮集团在宁波的云计算中心项目、万国数据在杭州湾新区的数据中心项目等10多个总额逾60亿元项目也将签约,合作内容涉及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在智博会展览场馆,浪潮展示了由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海OS操作系统等云计算核心装备构成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由政务云、医疗卫生云、药品安全云、食品安全云、水利云组成的“智慧政府”系列行业云解决方案,以及能够构建完善三网融合应用的“媒体云”和能够实现更加敏捷高效管理的“企业云”。

城市档案

宁波:智慧城市国家综合试点城市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达760.57万,该市是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同时,宁波也是浙江省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2010年宁波市实现GDP 5125.8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6元,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宁波物流业十分发达,宁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9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宁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第5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需要战略性规划和顶层设计的系统思维,在实施落地上则需要循序渐进,我认为智慧城市急需跨界、跨学科和跨平台的多方资源与人才对智慧城市建设出具战略性顶层规划,特别是各部门、各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不同的定位与应用的需求,常常会片面性和局限性地去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忽略了智慧与智能之间的纲目并举。

因此,经常会在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

通常情况,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在规划的指导下,设计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规划实现目标架构的路径。在智慧城市阶段,由于信息系统涉及了政府、企业、市民等多类主体,投资巨大、运营难度大,因此,顶层设计更需要考虑: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谁付费等实际问题。

许多传统行业,正在认识到信息化服务领域潜在的商业价值,比以往更愿意开展战略性的投入。因此,需要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顶层设计。除了综合设计系统的整体功能、信息资源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指导系统建设总的框架的技术可行之外,更关注商业的可行,设计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使系统成为用户满意,政府、商业上可行的多赢工程。产业整合:分析产业链结构,分析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识别有能力的企业,采用产业链整合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经营管理的较高境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局部智能化的产业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者,需要回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如:非物化文创内容与科技融合的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居民生活智能化需求的变化,这些所能做的就是一个不断地改进城市经营智慧和管理智慧的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旅游、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市民要享有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导航、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能停车管理等智慧社区的一系列服务,这需要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协调与规划的决策作用。

只有面向公众规划与运行,只有动员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管理,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共识,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第6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发展脉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0503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病”越来越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公众的居住在城市里的幸福感,为了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城市管理者尝试运用技术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管理,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十二五”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城市政府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多个城市的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广州、宁波等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中明确,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争取在国内发展100个智慧城市(镇)、200个智慧城区建设示范区,使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畅通、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利、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镇)不断推广普及。本文通过查阅和检索大量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文献资料,试图对智慧城市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并对目前智慧城市的实践情况进行介绍,为今后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1 概念内涵

智慧城市作为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概念外沿宽泛,至今并无权威和统一的定义。欧盟2007年10月发表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从六大维度来界定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Caragliu(2009)认为智慧城市是这样的城市:通过参与式管理,在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智慧管理的同时,对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在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投资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Harrison等(2010)将智慧城市定义为广泛连接物理、IT、社会和商业等基础设施,并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的城市。除了相关学者对智慧城市理念的研究外,IBM公司(2009)依据其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认为“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伴随着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2009)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理论的研究。国内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上的智慧城市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广义上的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是涉及空间、经济、社会、制度和管理等全方位革新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尽可能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

2 战略和方法

2.1 基本战略

依据智慧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传统城市管理改造提升与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的项目相互适应阶段;

阶段2: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的项目逐步孕育出新的管理方式,两者之间培育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相互融合;

阶段3: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新兴项目和产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态势。

发达国家智慧城市的崛起一般都是在传统产业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之后才出现的,因此之间衔接比较容易,而发展中国家还处于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承接问题尚未真正提上议程,是在传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在很多城市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也应因地制宜,目前有三种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战略以供选择:

(1)缝隙型战略。尽管智慧城市是未来的潮流,也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不能全面推开;可以采取缝隙型战略。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项目,使这些项目融入整体城市管理中,为全面推开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2)圆弧拱顶战略。在这个战略中,智慧城市提供一个新型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传统产业、即将孕育的产业尽可能地共享信息价值,使信息对称,使沟通畅通。因此实施该战略的城市政府不仅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致力于构建并维护一个平台,使新旧两个模式能够很好地交融,从而使智慧城市更好地发展。

(3)主宰型战略。支配主宰型战略是指政府通过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或者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智慧城市平台直接控制和管理整个运营系统,将传统的产业和智慧城市孕育的项目很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可以主宰、引领其他利益相关者将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成本,提高效率。

这三种战略,并不互相排斥,可单兵推进,也可混合使用。地方政府在使用过程中,可自发的组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机制组合的过程中成的战略。

2.2 诊断和评估

国外对智慧城市的诊断和评估方面,欧洲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分为六个方面,六个方面分别是指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其中每个维度包括了33个要素,具体细分共有74项指标,其中48项为国内指标,26项为国际指标。另外,国际智慧社区较早定义了智慧社区的五个关键成功要素,即:宽带连接、知识工作者、数字包容、创新、营销与宣传。它认为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提升一个城市或社区在宽带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力。按照评选程序,国际智慧社区要求申报“年度智慧社区”的城市或社区就以上五个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说明,更加偏重于定性的说明。

国内方面,2011年5月,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对智慧城市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如果一座城市的两项指标达标率超过80%,那么它将迈入“初级智慧城市”的门槛;如果核心指标100%达标,那么将被称为“成熟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诊断和评估指标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3 国内城市的实践情况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解决城市发展中日益严重的交通、耗能、污染、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关键。智慧城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新一轮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正逐步迈进智化发展的快车道,上海、北京、广州、宁波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1)上海。

上海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国内较为领先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且《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的为其智慧城市的未来建设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指导。目前,在“光纤到户”、无线互联网覆盖密度、城域网出口宽带等方面,上海领先全国。在卫生领域,市民在家能通过互联网、电话预约全市34家三级医院的专家门诊;交通领域,由于有了覆盖全市的路况信息采集系统,市民出行前能通过手机、网络、电话等规划行程,尽可能避开堵车;在教育领域,正在建设覆盖全市高校、中职学校和区县教育机构的教育网络,它将把原本分散在各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输送到百姓家里,帮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

(2)宁波。

2011年4月19日,宁波市出台《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根据已排定的实施路线图、计划书、时间表,未来5年,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共包括31项工程87个项目,总投资约为407亿元 。截止到目前,宁波已斥资100多亿元启动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公共服务等十大应用体系建设。其中,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是宁波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的首个试点项目,已建成“区域影像集中诊断系统”,覆盖了宁波八成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与此同时,宁波还建立了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络上直接预约挂号全市16家二甲、三甲医院,并通过手机实时付费。宁波已在全国率先建起生猪、水产、蔬菜、牛肉、家禽等10类大宗食品的数字化“购销路线图”,至今年底,将完成建设宁波肉菜流通追溯系统。

(3)北京。

2012年3月16日,北京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了城市智能运行行动计划、市民数字生活行动计划、企业网络运营行动计划、政府整合服务行动计划、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智慧共用平台建设行动计划以及应用与产业对接行动计划、发展环境创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同时,作为拥有全球家喻户晓的著名旅游景点如故宫等的城市,北京在智慧旅游领域也上马了一批示范工程。5月10日《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年)》,同时“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和“智慧旅游乡村”四个建设规范也即将启动。

(4)广州。

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力推“无线城市”建设,已建立近万个“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同时部署“天云计划”,拟建亚太智慧城市。2011年4月17日,广州市政府召开智慧广州“五个一”工程现场工作会,部署加快推进包括一页(市民个人主页)、一卡(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库(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一台(公共支撑平台)和一城(天河智慧城)智慧广州“五个一”工程建设。作为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天河区将建设63平方公里的“天河智慧城”,目前着眼于低碳、生态、智慧、宜业、宜居五大元素的天河智慧城建设方案也初步确定,按照方案计划,天河智慧城将在一年内建成智慧广州示范基地,三年内完成主要小区、街道和CBD智慧化改造,五年内形成智慧产业聚集区,十年内力争成为国际智慧城典范。

4 总结

通过感知设备的充分感知和数据获取,利用网络互联,在云计算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到各个领域,涵盖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目前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总体来说,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真正地称之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如何实现真正地造福于民才是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之处。本文仅仅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紧跟时代的步伐,继续加以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Giffinger,Rudolf;Christian Fertner,Hans Kramar,Robert Kalasek,Nata,a PichlerMilanovic,Evert Meijers “Smart cities: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ies”[R].Vienna,Austria: Centre of Regional Science (SRF),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

[2]Caragliu,A,C.Del Bo,et al.[M].Vrije Universiteit,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9.

[3]Toppeta,D.The Smart City Vision: How Innovation and ICT Can Build Smart,“Livable”,Sustainable Cities[R].The Innovation Knowledge Foundation,2010.

[4]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城市[J/OL].http:///cn/services/bcs/iibv,2009.

第7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一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已经开始启动。

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表示,我国将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而为了支持智慧城市迅速发展,各地方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预计“十二五”期间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与此同时,国内已有22个大中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2012年12月11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通知,要求全国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每个试点项目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试点建设将主要围绕时空数据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开发、支撑环境完善和典型应用示范等。

在此之前,201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则了《关于征求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意见的通知》。

而据国家信心中心信息化研究部2012年年底公布的统计显示,国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到154个,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达1.1万亿元人民币。另外,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新闻点评: 国内服务商迎来发展良机

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有几年时间,但一直不温不火。

不过,在2012年,政府相关部门所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则将这一市场完全的引爆。

智慧城市建设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其所带来的广阔的市场空间几乎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会涉及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方方面面。

另外,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政府和民生的很多重要应用,在这些市场中,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大量的国内企业从中受益。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就曾表示,未来的五年国内IT建设的核心将转向与城市信息化为主的智慧城市的战场。“这个市场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依据这个判断,我们把未来五年的战略定义成围绕智慧城市、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一个战略。”

事实上,在2012年,已经有很多国内IT服务商将目光瞄准了智慧城市这一市场,其中包括神州数码、太极计算机、东软、浙大网新、数字政通等。

从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市场的发展来看,国内IT企业的受益时间次序大致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服务商、通用软件硬件厂商、各系统实施建设服务商和IT运营维护服务商。其中,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服务商和运营服务商的发展前景更为可观。

作为智慧城市的总体设计者,顶层设计服务商无疑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不过,这对于服务商的整体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具备这种能力的IT企业并不是很多。而具备这种能力的服务商,很有可能会借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成为未来国内IT产业的领导者。

第8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新常态;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034-02

1 智慧城市概述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交通拥堵、资源短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设智慧城市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完善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也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1],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2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河南省政府高度历来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移动、河南联通等企业积极参与,务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建设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河南省共有11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多个城市的一些智慧应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2.1 政府高度重视,绘就智慧城市建设蓝图

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从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示范、实施“宽带中原”战略、推进智慧交通应用到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智慧养老应用、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共推出18条措施,加快推进河南智慧城市建设。

2.2 企业积极参与,务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河南移动、河南联通等企业积极参与河南省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为推动河南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2011年河南省政府和河南联通签订了“智慧中原”战略合作协议,“智慧中原”由全省18个“智慧城市”组成。到2014年,河南联通相继与18个省辖市政府签订“智慧城市”建设协议,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河南移动充分发挥基础信息网络的优势,构建了“一个平台三层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南阳、安阳、开封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智慧城市,政企双方达成了“政府主导、移动建设、购买服务”的共识,智慧城市多个智慧应用系统初见成效。

2.3 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河南省大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各省辖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各试点智慧城市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支撑点和切入点,着力加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

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方面,2012年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开展了三批次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河南省共有11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如表1所示。

3 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路径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可以着重从加强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典型智慧应用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确定合理的投资建设模式等六个方面来推动。

3.1 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应用多样化的复杂巨系统,应从政策规划层面、技术实施层面加强顶层设计[2]。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战略引领、需求驱动、问题导向,避免技术导向、项目驱动。要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实际,科学制定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也不能只追求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而忽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效果,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空心化”[3]。

3.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加快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城市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稳定、安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4]。同时,面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建设河南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各部门信息独立的局面,整合公安、医疗、教育、交通、市政等信息,建设信息共享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3.3 加强示范带动,推进典型智慧应用系统建设

加快郑州、鹤壁、济源等11个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推动郑州、洛阳、济源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有点到面,从而带动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领域,分步骤、分类别、有重点地推进。重点建设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人社、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地理等智慧应用系统。

3.4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智慧城市建设离开不先进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撑。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对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相关技术的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为契机,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技术转移和开放合作,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一批主导产业核心技术。

3.5 加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汇聚和共享,而信息汇聚的程度越高,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越高。智慧城市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高度集约化、接入终端的多样化、大数据的高度共享性等都导致智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传统的局部防御和被动防御手段无法适应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的需要,需要寻求一种新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全面网络安全观背景下,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从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人才资源、技术研发、系统平台等方面出发,建立健全智能化、系统化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支撑体系[5]。

3.6 确定合理的投资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都不是理想的情况,需要开放协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多层级的投资建设模式。“政府+社会资本”模式(即PPP模式)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一种投资模式。所谓的PPP模式,就是指政府和企业为了合作共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进一步明确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模式能够破解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资金缺口问题,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6]。在智慧城市建设中,PPP的常见运作方式是,由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合作共建投资平台,合资成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在合同约定的特殊经营权期间的项目运营取得回报。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今后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理的总体要求,做到理性推进、有序推进、协同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定位,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共同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单志广.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J].国家治理,2015.

[2] 仇保兴.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与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

[3] 万碧玉,李君兰.智慧城市创建实践[J].电信网技术,2014.

[4] 张新刚.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及发展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第9篇: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成效,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5-0086-03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其实质是依托理念创新和科技进步,求得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城镇化的转型。实现这个转型的路径很多,智慧城市建设就是重要选择。智慧城市是美国IBM公司2009年提出的概念,指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 〕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有助于培育智慧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更能创新城市形态,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还将转变生活方式,引导社会生产节能环保,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核心内容和现实路径。

一、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及成效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国内大中型城市竞相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加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希望以此为契机培育一批新兴智慧产业,推动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从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看,虽处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强劲。

(一)大力进行理念推广和试点建设。智慧城市虽然作为前景最佳的城市形态兴起于世界各地,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因此,为了让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进,确立重点试点建设城市,推广智慧城市理念成了目前的重点工作。2012年4月19日中国工程院确立了28个城市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城市,并以产业基础、信息基础设施、能源利用与环保、规划方案、组织体系等10项指标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将这些试点建设城市分为A(领跑者)、B(追赶者)、C(准备者)三个等级。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扬州、浦东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等为A类城市;天津、武汉、无锡、大连、福州、杭州、成都、青岛、昆明、嘉定、莆田、江门、东莞等为B类城市;重庆、沈阳、株洲、伊犁、江阴等为C类城市。 〔2 〕这批试点智慧城市的建设示范,必将激起我国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二)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政府和网络运营商的支持。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概念,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则是为了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中,找准一个突破点,解决城市公共管理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在惠民利益、政绩利益、商业利益等的驱动下,政府和网络运营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据报道,国家发改委研究和起草的关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已获得重要批示,并正在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经与超过300个地方政府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到2013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数目可能会超过400个,“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3 〕

(三)正式出台智慧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于智慧城市发展十分必要,它可以指导拟建和在建的智慧城市,使各系统及子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更趋合理和优化,同时使政府、投资方等可以通过城市的智慧水平评价和比较城市建设的程度。 〔4 〕目前,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正处于初步探索研究阶段,在很多方面还未达成共识,缺乏共同的建设标准和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我国已出台正式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于2011年8月28日出台了《中国智慧城市(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四级,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86项,四级指标362项,包括幸福指数、管理指数和社会责任指数三部分。其中,幸福指数包括就业收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健康、社会保障、安居和消费、城市凝聚力、公共服务、机构及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方面;管理指数包括经济基础、科技创新水平、人力资源、人居环境、环保行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社会责任指数包括执政水平、区域影响力、形象传播力、管理和决策、公共事业责任、权益责任、诚信责任等方面。〔5 〕

二、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正是因为契合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发展理念,才成为城镇化转型的着力点,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这里面既有政府为切实改善未来城市发展环境的良好意愿和努力,也有相关行业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布局所进行的各种宣传和公关。实际上就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看,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本身是系统工程的一个专有名词,后借用于社会学科,指一个总体规划的具体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由于尚处于探索阶段,无成熟经验可循,亟需国家层面的设计与规范,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架构标准,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避免信息化孤岛和重复建设现象产生,从整体上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虽然目前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都在着力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管控平台,但至今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出台,各个城市只能按自己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来规划和设计,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等必然有很大差异。面对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兴起,如果不尽快制定出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总体规划,必然导致各自为政、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后果,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二)部分城市的“智慧”建设带有盲目性。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信息和通讯技术基础设施、技术人员、资本等要求较高,也要求普通民众对先进理念能广泛接受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国家目前推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正是基于我们没有成功经验可循,技术、资金和人才都不足,全国各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不均衡,只能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城市进行探索性建设。但由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信息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导向,激起了地方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情,都想抓住这个机遇扩大投资,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运营商也趁此机会加大对智慧城市的优势宣传和理念推广,频频与地方政府签订相关的战略合作协议,垄断技术支持和抢占市场份额。在政绩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共同驱使下,很多基础设施较差的中小城市都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未来五年规划发展目标,盲目地上资金耗费大、技术要求高、惠民范围窄的智慧项目,不正视自身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严重曲解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

(三)智慧城市建设隐含着技术和安全风险。在智慧城市建设隐含的风险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数据和技术安全风险,因为智慧城市建设从技术上讲,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是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使得这种风险互相交织延伸,将带来严重的、难以预料的数据安全问题,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很难应对各类风险叠加后的综合风险。〔6 〕最为直接的是,IBM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领域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能超越它,它在中国推出的六套重点行业的“智慧方案”,都是关于自己生产的软硬件产品的推销和广泛应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传感网络、云计算、超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等关键技术都是IBM的优势技术。2009年,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就编撰了《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的报告,对信息服务业巨头IBM公司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后指出,当全世界互联成一个超级系统时,“系统安全性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如果中国在建设“智慧地球”的过程中不能坚持“自主可控”原则,将会给国家带来风险。特别是如果IBM借助这一轮智慧城市建设浪潮顺利介入涉及国家机密信息的领域,很可能获取中国铁路、公路、电力、水利、油气管道和金融等领域的动态信息。

三、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它毕竟是未来城市创新发展的趋势,对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重大促进作用。所以应该顺应潮流,抓住世界城市创新转型的机遇,大力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因噎废食”而错失良机。针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搞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当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应当强化民生需求导向,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将能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和生活品质的项目先行先试,把城市带领农村,兼顾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融合,在试点建设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搞好顶层设计。从进程上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引入智慧城市的概念,二是把城市的信息化规划转变为智慧城市的规划,三是把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转变为智慧城市的规划。〔7 〕从内容上看就是要具体地阐述智慧城市的概念、设计基础、设计方法、构成框架(包括体制机制架构、业务架构、绩效架构、信息架构、技术架构)和运行伦理。其中,体制机制架构是根本保障,必须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主管部门,改变当前发改委、经信委和科技主管部门等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上多头管理、多头推进的现状,形成在智慧城市人、财、物、事等方面统筹的管理体制。业务构架是基本出发点,要从服务社会公众的视角重新梳理业务,适应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的变化。绩效架构是检验标准,它是一套绩效评估的标准框架,能够帮助政务部门根据评估标准合理高效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组织提升、公共效益和公众满意度四个维度。信息架构是资源基础,主要有信息分类,与业务架构相合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流,数据的采集、存储、转化、和传输,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等内容。技术架构是实现手段,它包含了各种通用应用组件、应用系统、技术平台、各种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等。〔8 〕

(二)分类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引导各级城市量力而行。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等级的城市在发展水平和定位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管部门应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出台分类指导意见,引导各级城市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经济实力和设施基础来建设智慧城市。一般说来,特大型城市由于集约度和空间密度太高,为缓解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的压力,亟需通过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和云计算存储技术等来提升电力交通、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绿化园林、环境监测等城市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这类城市自身经济实力很强,也有相应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可以引进高端信息和通讯技术,搭建城市智慧生产协作网络平台,发展区域性的智慧虚拟企业、智慧电子商务、智慧节能物流以及社区级智慧化生产协作点,形成城市、乡镇一致均衡的生产协作环境和便民环境。对于区域性一般中小城市,则因受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等的制约,不适宜按特大城市的做法建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络,应结合智慧城市的要求并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实际需要和社会效益等夯实信息化设施基础,发展城市智慧化服务站点; 〔9 〕利用特大城市的智慧专项辐射网络来为本地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服务,特别是要注意兼顾县城、乡镇和村社服务设施供给的平衡,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三)加强智慧设施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完善技术支撑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鉴于目前IBM公司等在智慧设施核心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使得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隐含着严重的技术和信息安全风险。因而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智慧设施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完善技术支撑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要由国家颁布相关的标准,实行有效的测评认证制度等方式,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开展专项研究,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强化,形成保证智慧信息网络安全的包括技术、管理和法律在内的完整体系。二要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传感器网、云计算、分布式数据管理、网络服务与网格服务等智慧学科领域,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而且核心技术人员和团队要逐步实现本土化。三要加强智慧设施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国家可以遴选一批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内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以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手段鼓励和引导其承担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和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确保城市信息安全的可控性。四要增强城市民众的信息安全意识。未来社会智慧产品将普及于市民日常生活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仅要保障国家核心机密安全,也要保障个体市民和企业的信息安全,而普通市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是这个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正式教育体系和非正式教育途径向民众宣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防范网络、通讯等方面的欺骗行为,避免个人隐私泄露。对于智慧设施技术上的安全漏洞,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对于恶意破坏智慧设施和窃取国家、个人信息的行为要及时举报,从信息源头上巩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逄金玉.“智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

〔2〕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 《首届(201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EB/OL〕.网易, 2011-09-13.

〔3〕温 婷.“智慧城市”建设渐入高潮 上市公司抢食5000亿“蛋糕” 〔N〕. 上海证券报,2012-09-21.

〔4〕 李 健,张春梅,等.智慧城市及其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2(1).

〔5〕梁 捷. 中国智慧城市(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出台〔EB/OL〕.光明网,2011-10-12.

〔6〕 邓贤峰.“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分析〔J〕.财经界,2011(1).

〔7〕 张梅燕.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建设〔J〕.开放导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