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

第1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文化广场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field is very widely involved, from the whole city to local region, to details contains the content of urban design. Different design object has a different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ultural square design conception and content.

Keywords: cultural square design analysis

1. 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 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 ,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 ,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2. 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 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 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 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 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 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 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第2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广场设计作为城市重要的一部分,即要求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又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创造可识别性的城市空间。一个“可塑、可有、可憩”的城市广场最能展示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社会形态的符合,同时,也成为识别城市文化的符号和特定地区人群的名片。

很多城市广场空间依旧存在着雷同和模式化的问题,使得城市广场空间的识别性日渐减淡,如何构筑城市广场空间的地域特色加强其可持续性建设是当前设计师的一项艰巨任务。构筑城市广场空间的地域特色要认清并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一、认清城市广场空间的特色正在日渐迷失这一现象

城市广场空间的特色建立在人类物质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差异之中。使城市在人的感知层面以及心理感受就其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使该城市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以当时当地的文化手段创造的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场所和非场所城规的综合表现。

二、辨析出城市广场空间识别与地域特色

不同性质的广场其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要求,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广场的布局、数量、面积、分布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的功能定位都有明确的规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省、市、地区政府为了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争先恐后大规模的建设“形象广场”,有的书上评价说:“假、大、空”是这类型广场的最大特点,当然这种例子为数不多,但造成的恶劣后果值得我们设计时反思。

三、实现城市广场空间与城市文化识别性的回归于构建

一座城市的广场规划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广场面积的大小、功能的确定,应该依据城市的矮小、市政一级商业、居住区域的因素综合考虑,城市广场首先应该突出人性化,一个与人相适应的广场空间首先应该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在广场设计初步就应该注意寻求城市文化的识别,具体应考虑一下几个因素:

1.突出区域及地方特色,广场设计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及文化特色,强调其性格特征,避免类似相识、千城一面的通病。

2.广场的雕塑和绿化等应考虑整体空间于空间与周围环境和谐融洽。雕塑作为标志物可以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

3.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休息坐凳、售货亭、公厕、公话、指示牌等应合理分布和安置。

4.广场交通流线组织以城市交通规划为依据,兼顾周边的道路停车交通关系,保障广场的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有机结合。

5.照明系统配置应考虑人性化设计,兼顾道路、景观的需要,同时也要避免浪费和光污染。

6.卫生系统的设置,广场上的设施要便于使用,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同时注意与环境的协调。

正如罗素所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本文总结的设计方法仅仅是对广场设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对策,具体到每一个设计将会有具体的问题和多样的结果。城市广场设计不仅要使广场有活力、便于群众使用,更要富于美感和个性、充分体现城市文明,体现城市空间的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空间,丰富城市的空间引导人们进入特色生活。

广场与城市结构布局协调的关系及广场各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能促进广场的公共性和个性的形成。在城市中存在着一些以不同功能和特色吸引人流的场所或区域--本文称之为“吸引点”。这些吸引点共同组成该城市的一个特定体系--“吸引点体系”,并在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引力场”,“引力场”中的吸引点通过城市交通体系相互联系并发挥作用,在吸引点之间、主要交通线路上形成一种“人流活动趋势”,这种趋势是有端点的(起点和终点),并具有方向性,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情况。我们这里所指的吸引点包括:城市商业、文娱、行政中心、风景名胜、园林及中心广场。城市使用者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特定要求中心广场与城市结构布局保持协调的关系。对于外地旅游者,城市中心商业区和风景名胜是两类主要吸引点,城市中心广场若位于这些吸引点所形成的主要“人流活动趋势”附近或中间,且交通便捷。便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它,使用它,并感受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许多城市中心广场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公共性不强,而且缺乏个性,概括起来表现为三个方面:

1.在规划布局上手法雷同,模式单一。大多在广场主要方向一侧布置检阅台或行政会堂;在构图上追求规则、对称;广场周围以行政建筑、剧院、展览馆等建筑为主,缺少必要的服务设施和多样化的公共活动场所,使人在广场上的活动仅局限于室外暂时的停留,而不能将室内外的活动联系起来,减少了人们使用广场的可能性。

2.交通与广场的关系处理不善,忽视广场步行化的问题。

3.广场的文化内涵不明确或单一化,缺乏人情味。广场往往忽略了城市的规模、历史和环境现状等具体条件,片面追求大尺度的宏伟气氛,加上广场四周立面零碎、不连贯,空间处理平淡,使广场缺乏围合感,领域感和封闭性,缺乏近人的尺度。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如何营造广场的文化内涵是中心广场设计与改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体现公共性和个性的关键。

中心广场的文化内涵除了在建筑功能上有所体现之外,还借助于广场各构成因素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广场周围的建筑群可以以独特的造型组合脱颖而出,成为城市中心标志性的建筑群。

一个表现手法、创作观念等方面的创新。它绝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的简单回归或仅仅是偶然的怀旧情绪在支配,艺术家们有所取舍地完成了这次重大的艺术革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

参考文献:

第3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 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 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 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 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 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 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 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 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 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 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 ,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 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 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 。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 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 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 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 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 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 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 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 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 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 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 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 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 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 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 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 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 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 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 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 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 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 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 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 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 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 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 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 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 、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 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 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 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 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 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 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 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 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 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 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 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 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 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 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 Pleet河上 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 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 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 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 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 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 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 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 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 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 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 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 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 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 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 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 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 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 ,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 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 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 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 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 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 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 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 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 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 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 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 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 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 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 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 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 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 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 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 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 

如果以时间长轴来衡量城市,其城市设计中的各元素总是处于一种永无止境的动态积累中, 任何一种场所的设计,环境的设计,都是一种“制约中的再创作”,要设计城市整体性环境 ,就要具备整体性思维,就要求设计师能将设计的场所环境纳入城市一定的区段、区域,乃 至整个城市的整体环境中,并通过运用轴线组织的方式,将它们相联系,并根据此场所与环 境在城市整体性环境的重要性,来决定突出处理还是协调其它环境。例如:法国巴黎,在城 市设计中,就充分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各城市空间。在巴黎中心区,若干以历史建筑物为主 题的城市轴线,及以轴线设计来结合的文化广场与街道,这些城市元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整体巴黎城,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里大街、凯旋门广场、德方斯中心所构成的轴 线,是巴黎的精华。而构成这轴线的每一个广场的环境设计,都与主轴线密切结合,并在此 基础上形成一个个空间序列的高潮。 

第4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文化广场;建筑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ity culture square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raised the urban culture square to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the many kinds of processing techniques.

Key words: the city; Cultural square;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个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就是由城市文化广场和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构建起来的。在对文化广场进行设计的时候,周围环境的文化也要引起重视,要使设计的文化内涵更浓郁,面对文化环境的不同,对其中的特点和差异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要设计出适合这个城市发展,并且具有时代背景的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文化环境所表现出来含义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将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和寓意表现出来。在我国对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也有很多是比较重视的,另外,在城市文化中,夜景也是尤为重要的,我们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开敞式一般都是在城市文化广场结构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广场周围的建筑对于广场所变现出来的效果是相当重要的,在广场上一直存在的一些历史性的建筑,一定要有所保留,运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本来就有的建筑物能够很好地融合在广场建筑之中,这样做法的作用是很重大的。在广场和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并没有在建筑中仿造其他传统的建筑进行设计,而是在广场中设立了一座玻璃金字塔,这样的设计不仅会获得采光的效果,而且它存在于广场中并不扎眼,反而融合地很好,建筑形式也没有破坏掉,而且在卢浮宫广场中的这种设计会增添它的色彩和魅力。

(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组成上,尝试文化广场和街道之间的联系都是尤为密切的,在广场环境质量构成的因素中,这些内容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将广场和街道的性质作为依据,进行考虑:①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及社会历史意念;②空间设计;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④应该统一考虑交通组织以及步行区域的划分,并且对于街道和广场的协调性设计也应该考虑多加入一点人性化的理念,例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这些因素存在于其中是很有必要性的。

(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广场性质、规模在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认为的广场都应该是开敞性的,不然的话,人们就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通常条件下,文化广场的大小应该要对这样的条件有所满足要做到以下事宜:周围建筑高度的1倍和2倍之间,是广场最为适合的宽度。在设计广场内部尺度的时候,其中存在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作为重点要注意的内容,以满足人与交通工具之间的尺度。

(4)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在城市文化广场中,不受到外界的干扰是最为重要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由城市各区域方便到文化广场中的条件是一定要有所保障的。

3.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多种处理手法

(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设计文化广场环境的时候,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在其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在文化广场环境的设计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就是利用动物为广场添加更为人性的涵义,这种做法在整个广场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雕塑设计在不同的时代所要求的设计和内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刚开始的时候,雕塑设计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和内涵都是比较严肃的,或者具有纪念性的意义,例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具有装饰性的意义,再或者是断臂维纳斯雕像,这些直接就是艺术的反映。

(3)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两点之间是轴线存在的地方,空间和形式的规则或者不规则,轴线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尽管看不到轴线,但是在人们的感觉中它还是存在的,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一个城市中,文化广场的设计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的整体性设计中,它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表明,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要更为重要于局部的好坏。在城市设计中,虽然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只占有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一个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它的设计手法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设计城市中每个小的布局以及整体考虑城市,才能实现城市设计,这样的话,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是很有可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 倪忠.论文化广场设计[J].常德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6).

[2] 吴云天.浅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J].甘肃科技2009,(07).

[3] 张景文;岳志恒.城市文化广场建筑设计规划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9).

第5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对历史文化的追溯、艺术风貌、对下一代教育的多样性追求。城市广场做为城市的缩影应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广场的设计应对当地历史、文化、艺术风貌加以提炼,使之不仅成为人们舒适、休闲的好去处,更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艺术风貌的追求,真正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一、城市广场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很多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建筑形式和广场形式,缺乏科学的定位,盲目追求“高、大、上”,有的整个大广场上一颗树也没有,要么加点喷泉、雕塑,其余是人工铺设的低矮的植物和草坪,夏季烈日炎炎,整个广场空无一人,使的城市广场不仅缺乏应有的特色,毫无人气,人工改造的痕迹严重。

二、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的设计应因地制宜,将绿色设计、生态设计贯穿其中,将我们古人的以自然为本的概念引入城市广场的设计,每个城市拥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特色,对此加以提炼加工,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获得熏陶、启迪和教育,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一)城市广场设计引入环境心理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是为人们生活休闲娱乐创造更舒适愉悦的空间,因此引入环境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使空间更人性化。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和经验人工和自然环境的科学,通过对环境的分析认知,结合人的心理需求使人与环境更好的互动,引入环境心理学使城市广场的设计更人性化、更舒适、更健康。人们在自然中可以放松自己,自然地与人交往,所以城市广场的设计一定要顺应人的天性,平衡各种需求。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客厅”接纳各方的来客,满足和平衡各种需求,使得来此的人多多少少找到共鸣点,那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永恒的主题。

(二)城市广场设计应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的原则

人们对绿色的概念还仅局限在绿化种植上,绿色广场设计应是一个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在广场的设计建设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保护文物、自然景观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也是节约能源的一种体现。设计不是硬邦邦的满足一些规范的数据,更多的是一种节约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广场的喷泉水体的合理利用,适当的雨水收集系统,科学先进的照明系统,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摒弃原有的硬质铺地,采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草坪结合种植高大乔木,为各种需求提供舒适环境。

(三)城市广场设计应因地制宜,提炼挖掘出地方独特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艺术风貌和民族特色。我们国家历史源远流长,艺术文化百家齐放,各地风土人情极具特色,我们有很多自己的东西值得去追溯。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说:“我注意的是如何使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来表达传统,并使传统的东西更富有时代意义。”我们传统的东西一定不要丢掉,那是我们的根基,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在城市广场设计上体现传统的东西,也是对历史对传统的继承发扬。

(四)城市广场的定位应合理。现代广场设计单纯的强调以人为本,忽视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原则,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找到相对的平衡点是很重要的事情。城市广场是给人们使用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设计是合理的,但是要注重一个度,不能过分强调人的舒适性、眼球经济,而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现以人为本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结束语:

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城市广场的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从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增加公众参与,对城市广场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并将其引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城市绿色广场营造》严亮,李和平,工业建筑,2004.34

《浅谈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与趋势》 舒颖 工程科学

第6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字:广场 设计 弊端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城市构成的一种重要元素。城市中心广场设计通过城市各构成要素的表现来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其中个性与特色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功能,形式,城市内涵三个方面。功能与形式的目的在于表达一定的内涵,两者属于外在的表现,内涵则是内在的追求。解决城市中心广场的内涵需要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出发。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城市广场被专家称作“城市的客厅”。临沂人民广场就是融合了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文明的文化型、生态型、生活型的市民广场。可是现在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些地方不适应市民的需要有待于改进。

1、广场概况

临沂市人民广场是市中心的市民广场,设计为“一心两带八点”的空间结构使得整个广场化整为零但又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一心”是指位于广场的核心广场以水体瀑布为主,现在瀑布已 经密封不用失去了本来意义;

“两带”是指位于广场南北轴线上的步行休闲硬质广场带和位于广场北侧由生态林带、五色花带以及人行步道形成的步行景观带形似鸟儿张开的双翼,绿化景观达不到设计要求,效果一般有待于改进;

“八点”是指广场的八个景观节点,包括:星光广场、文韬广场、武略广场、书法广场、银杏婆娑、源远流长、小脚丫儿童天地以 及老人康寿乐园,现在这几个景点都被破坏了增建地下停车场解决市民的停车难题;

2、存在的弊端

2.1草坪的弊端

国内一些新建的广场喜欢在其中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工整的修剪图案,在重视观赏性的同时造成了单调和机械,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游人行为的舒适要求。当前,绝大多数的广场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一片融融的绿意却将游人拒于其外,可视却不可达,不免令人索然。而且会造成广场很大,视觉空间开敞,但游人只能在路面和局部硬质铺装上活动,游人容纳量小的矛盾。国外的一些地区在处理草坪的使用与维护问题时,把大草坪分成若干块,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从而把这对立的二者巧妙的统一了起来。这既养护了草坪的生物机能,又增强了草坪的可接触性。这些成功的处理手法可供我们借鉴。

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除了保障公共行为的实现外,也要做好领有空间的设计。能否保障半公共行为和私密行为的实现,这既是社会对人的态度的体现,也是广场设计品位高低的反映.但是,在漫无遮挡的广场平面空间中,游人的私密行为又怎能得到保障?那些依依的有情人又能在哪里说悄悄话?这不禁使当前的一些广场失去了应有的人情味。所以在广场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广场的领域化倾向正是反映了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有人提出“小就是美”确有道理。领域性的创造可运用植物.建筑小品及铺地等多种手法,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及开敞空间,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2.2广场内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广场作为一个兼有多种功能的生活服务性场所应尽力满足游人多方面的行为需求,使游人在广场内就能得到便捷的服务。在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对重庆人民广场调查分析报告中曾体现了一些受访群众的意愿:他们希望广场应多设置美观耐用的固定长凳,设置必要数目的电话亭,设置一些挡雨设施等.这反映出目前广场中存在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这样会制约广场服务功能的全方面发挥,减弱广场的舒适性及吸引力。在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各种行为需求,在不妨碍广场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美观耐用的服务设施,以体现广场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弊端的出现,更好的提升城市广场为民服务功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提取自然形象

自然形象是每座城市特有的,不可比拟的。它包括城市所在地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特产等自然资源。

3.2提取景观形象

一个城市景观可以给人留下对于该城市的第一印象。不管是景观中的城市的平面布局、城市色彩、城市建筑形态,城市绿地,还是城市的商业街、市政广场,都可以被提取为城市独有的特征。如山东济南的中心广场泉城广场,泉城广场地处山、泉、河、城怀抱之中,设计以贯通趵突泉、解放阁的边线为主轴,以榜棚街和烁文路的延续为副轴而构成框架。各分区围绕轴线由西向东依次展开。 3.3提取标志形象

城市标志性的形象是浓缩的表现形式和抽象化了的城市形象。有直观的标志形象和无形的标志形象,市徽、市花、标志性雕塑及建筑,或是城市的名称都代表了一定的城市标志性形象。如青岛的五四广场,因青岛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导火索而得名,在这里设置五四雕塑的标志有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的意义。

4、结语

要想建成现代化的城市广场,应该具备三大功能:塑造城市的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求、改善城市环境。本文讲到的弊端是很多城市的通病,为了真正建成文化型、生态型、生活型的广场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以适应不断提升的城市形象,充分体现临沂的城市特点,优化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规划师,1998. 1.

第7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字:城市广场设计 设计方法 空间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阳城东门广场,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中的所需考虑的一些问题。

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有关城市广场的评论中,有一种意见较为突出,即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雷同的误区。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作“广场八股”现象,还有人这样概括当今的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透露出了城市广场中存在的问题。

(1)长官意志影响城市广场的结果,使它背离了广场的本质,与百姓产生了距离;

(2)广场背弃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背景,丧失了广场设计丧失了独特的风格——大城市追西方,中小城市追大城市,互相模仿攀比,致使一个个广场大同小异。

(3)城市广场脱离所处的周围环境,在整体的空间尺度上比例失调。

(4)城市广场交通组织不协调,导致广场功能降低。

城市广场的设计

1.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2.广场的环境应与所在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经周边的环境,街道,建筑物等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设计时要考虑到广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领悟和理解,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用适合该广场的表现形式将其表达。

3.丰富广场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织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很好的融入广场环境中。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

丰富空间的结构层次,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在不同空间丰富空间边沿的状态。人的行为表明人在空间中倾向于寻找可依靠的边界,即“边界效应”。环境通过物质形式向人提供传达环境意义的线索。因此,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丰富其类型,提高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4.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和交通组织上的协调统一城市广场的人流及车流 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有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两部分组成。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上,要保证有城市各区域到广场的方便性。

在广场内部的交通组织上,考虑到人们参观,浏览交往及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很好的组织人流车流,形成良好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机会。

5.标志物与可识别性标志物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这里要明确可识别性的含义。可识别性是易辩性和易明性的总和。因此,可识别性要求事物的独特性,针对城市广场来说,其可识别性将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阳城县东门广场的规划设计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结合自己的规划构思对阳城县东门广场的规划设计做以下分析。

一 背景环境

广场依托于整个旧城的背景下,阳城县旧城位于县境中心偏东北的山谷盆地,城墙周长2.3km,高10-13 m .城西北隆起,东西长而南北窄。故有“凤凰城”之称。《阳城县志》中称“万山拱翠,三水抱城,烟树楼台高于雉堞”。旧城区是阳城传统的商业中心,同时融纳行政办公、居住、文教等用地。

广场位于阳城旧城城东,城墙脚下。占地27678m2.东临南环路,南临环城东路,西与旧城相连,北与北墙后路相连。近5m高差的凤凰东街由东向西从广场上方穿过。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显示出建成后广场所起的作用。既是由东进入旧城的一个入口又是通过这几条贯通的干道展示于人们面前的一个窗口。

二 设计原则及设计重点

1.原则

o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内外交通组织、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

o尊重阳城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

o尊重与周围环境,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

2.重点

o功能定位;

o交通组织;

o空间层次。比例关系;

o注重阳城城市特色,设计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得广场;

o广场风貌及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创造;

三 广场详细规划

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现状踏勘分析,力图使阳城东门广场设计成为特色明显,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主要突出“凤凰”为主题的设计构思。

1.结构广场的结构为开敞式的,分为静动两大区,以动区为中心连接三个入口分别形成两条主要的轴线。由沿城墙绿化形成了一条生态景观绿化带。

2.道路交通组织通过总规的要求对广场周围道路的整合,广场分别设两个主入口和一次入口与这些道路相接。广场内部主要以两条主要的步行景观大道组织主要的人流。其次考虑抽象的凤凰形态和地理位置形态,布置道路。广场的路网好似舞动的凤凰。

3.空间、景观体系规划结合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结合广场规划性质,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的融入广场环境。利用地形的高差和层次营造了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景观体系主要围绕阳城的特色,以凤凰为主题营造景观空间及景观节点的。如“丹凰朝阳”喷泉广场,“凤凰来议”主题雕塑,“凤凰来栖”观景平台,阳城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展示区。

设计上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1)引入自然环境的手法,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如生态绿化林,碧波皓月水景,沿街模纹绿化等。

(2)引入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轴线贯穿于两点之间,围绕轴线布置空间,虽然看不见,却强烈的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

(3)中式园林造景手法的引用,利用地形高差,空间环境运用对称,对景,虚实,呼应等手法。

第8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人性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年龄、社会阶层的人群要求各自多样性的户外文化娱乐活动,对城市各种公共空间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场这个城市公共空间,整体性地提高了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创造了宜人的公共共享空间,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与追求。但是,大规模的广场建设热也伴随着一些不和谐音符,许多广场建设违背了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忽视了公共人群服务的目的,种种弊端逐渐显现[1]。

1、城市广场的人性化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就是通过对广场空间的功能、形象(包括形态、结构和容量等因素)和涵义三要素的塑造以及空间体系的层级结构构建,体现人类生活活动的印迹。即功能上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形象上符合人的视觉和审美特征;涵义上能表达人的情感;空间体系的层级分配切合城市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结构方式上符合人的认知特征[2]。

2、城市广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广场,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有关城市广场的评论中,有一种意见较为突出,即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雷同的误区,有人这样概括当今的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透露出了城市广场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所以在设计城市广场的时候应考虑到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常见的问题,尽量加以避免,认真把握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环境质量的要求,全面分析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将我们的城市广场规划成为真正的为市民服务的广场。概况起来,当今广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从规模上讲,缺乏合适的比例尺度,大多城市只重视大规模、有气势的城市中心广场的建设,相对而言,则比较忽视居住区级、小区级的广场建设。

(2)从建设方面讲,大多数城市广场的设计都是规划师与政府意向的表现,缺乏使用者―广大居民的参与。体现城市主人居民的要求是一个成功广场设计的关键,而决策者的意志往往影响城市广场的结果,使它背离了广场的本质。

(3)从空间服务设施方面讲,不考虑使用者的需求,造成浪费的资源,比如设置的休息坐凳很多成为摆设。

以上的这些问题都是缺乏对城市的主体――人的认识,缺乏人性化的考虑。真正做到从人的角度出发,城市广场在满足其功能的同时,也能让市民更加的舒心,做到充分为人服务的广场,那才是真正意思上的好广场设计。

3、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要点

3.1充分考虑广场的可接触性,让广场可视更可达

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场所,要简洁实用,为市民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市民心目中的精神中心之一,体现着城市的灵魂。它不是摆在那里的一幅画或一件展品,让人去参观、去欣赏,而是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不一定就是好的广场,充满着市井图画和生活气息才是我们的追求。近年来新建的一些城市广场,喜欢在其中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与工整的修剪图案,四周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可视却不可达。与此相反,一些广场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亲水性,设置一些有趣的喷泉或浅水池,让人们可以亲临其中感受乐趣。

因此,在广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广场的领域化倾向正是反映了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

3.2注重广场的多层次绿化,实现人与绿色植物的对话

经过仔细的种植规划所创造出的纹理、色彩、密度、声音和芳香效果的多样性和品质能够极大地促进广场的使用。从视觉上来说,绿化可使人心情平静得到休息,它的姿态和色彩给人以美感。其中,提供必要的草坪区是非常重要的。草坪能让使用者以一种更随意的方式坐、躺或晒太阳;另外,草坪的使用者会得到较高的观看行人和广场活动的视阈。在上海人民广场,广场内的草坪、花木品种优良,可谓赏心悦目,但却被栅栏等结结实实地围住,人没有置身绿海之中,却似走在四处圈栅栏的动物园中。而反观大连人民广场,大草坪中有路,路与草坪同一平面,无铁栅栏,亦未见人到其内践踏,人在其中确确实实地感受到置身绿海之中,感觉实在惬意。

同时,树木的种植、搭配要考虑时令,春花浪漫,夏荫浓郁,秋景宜人,冬景怡神。树木种植的高度和密度不应该挡住广场使用者观看活动和表演区域的视线。它们进行适当的修剪,利用纯几何形或自然形可以作为点景景观元素。如果广场的一而或多而被建筑围合,而且建筑不从广场进入,那么建筑的墙体应该用树木屏蔽,但有需要保证采光和视线通畅,可以选择开敞一些的羽状叶的树种。除了在视觉上的享受,色彩和芳香也是广场使用者获得乐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丰富而且明亮的色彩以及不期而至的香味令人心情愉悦。

3.3通过广场的地形变化,给人以多样的心理感受

地形变化具有很重要的视觉功能及心理结果。对绝大多数观察者来说,具有适度但可感受到的地形变化的广场景观比那些完全平坦的广场更具有美学吸引力。地形变化还有很重要的功能优势―――例如,休息空间和交通空间能够借助微地形变化加以分隔;利用高差可以作为临时演讲或表演用的舞台;分割宜人尺度的“户外空间”。在地形略有变化的地方,通过维持高差之间的视觉联系来促进特定体验。又如,一处略高于街道的空间给使用者一种眺望感和优势感,同时也保持了街上行人的视觉连续和趣味感;一处略低于街道的空间则给其使用者一种私密和围和感。

第9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

(一)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广场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征、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和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和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和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四周还有妓院等。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经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

2、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功能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之,城市广场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如单纯的绿地或空地,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如仅供某一商住区或建筑物使用,出于商业目的而冠名为“××广场”,则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

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布置,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

(二)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和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

。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四周,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和广场及四周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面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征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功能,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2、交通广场。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平安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洁,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答应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功能的形式。

3、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二、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唤城市广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非凡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功能。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它们交相辉映,和谐雅观,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广场建筑在设计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手法为一体,融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于一炉,尤其是在外墙装饰上,要采用多种装饰材料和技术,如马赛克或花岗岩饰面、玻璃幕墙、绿色生态墙相结合,打破现在流行的饰面材料单一、一统到底的建筑外观,做到既庄重又典雅,和四周的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为自豪,因为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勿容置疑,广场建筑能在宏观上引导城市建设,又能在微观上调节人们的情趣。一位建筑设计专家颇为自信:广场建筑将会风行一百年。

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或因资金不足,或因设计风格的不同,或多或少和完全意义上开放式的广场建筑在观念上有区别。相比之下,开放的建筑更显得文明和进步。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城市寸土寸金,留那么多广场岂不浪费?或云:建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建筑,有那么多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吗?其实,这些都不成新问题。如广场主体建筑向空中发展,地盘自然也就宽了;再如只要政府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把众多的建设单位、房地产公司和广大市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融合起来,把国土规划、设计、建筑力量综合利用起来,就能刮起城市广场建设的旋风。让我们的生活空间亮丽起来,多一点绿树红花,多一点蓝天白云。

三、广场的大小和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1、城市广场的面积。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以为城市广场越大越好、越大越漂亮、越大越气派,那是错误的。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城市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维特鲁威说:“罗马广场的尺寸应适应听众需要,否则场地会不够用,听众少的时候场地又会显得太大。所以这样来定广场的宽度就可以了:把长度分成三份,两分之长作为宽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适合和游览观赏的目的。”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观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和通过。此外,广场面积和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中外闻名城市广场面积比较

国别广场名称面积(公顷)

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39.6

大同红旗广场2.9

太原“五一”广场6.3

天津海河广场1.6

郑州“二七”广场4.0

外国庞贝城中心广场0.39

佛罗伦萨长老会议广场0.54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28

巴黎协和广场4.28

莫斯科红场广场5.0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广场0.60

意大利罗马市政广场0.40

美国纽约济克非勒中心广场0.60

2、城市广场和周边建筑。广场和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但由于广场中心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非凡又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一般来说,广场四面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面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面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面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平安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是举世称颂的佳例。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四、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和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和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和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奇、布局合理、环境美丽、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和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平安。除交通广场外,其他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和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

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新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和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功能。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和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和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组织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和配置。非凡注重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为实现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环境和景观意义,应对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物和广场周边地区进行合理管制,结合开发成本、环境品质和使用效果综合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指标,保持整体空间的和谐。要明确制定鼓励投资者开发兴建城市广场项目的政策和办法。同时也要严格把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和审批过程。

要切实实行规划城市专家咨询,实施规划群众参和,规划监督法制手段、专业队伍的城市规划控制机制。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应充分体现公众参和。城市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审批,应组织专家论证,并须对公众意见进行全面审议和合理反馈。城市广场的使用应确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导的立场,监督实施,加强宣传,让市民协助政府共同进行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福智·《园景规划和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234页。

[2]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158页。

[3]罗苑龙·《有关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重点的探索》,中国工程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