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第1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工程施工安全是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的保障,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然而近期全国各地特大安全事故频发。这些事故不但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在社会上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安全意识不强

施工过程中因工序多,不确定因素较多,再加上管理分散,尽管在施工前就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但在具体管理上,仍有部分措施无法到位,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如有些管槽开挖后,没有任何警示标志,任由路人随意行走,认为这些只是小事,太过专注未免小题大做,反正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而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问题,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着特殊的施工环境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涉及面广、工程分散等特点而且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如加压站房土建施工、挖掘机施工、PE管焊接、管道铺设等大都在主要干道旁边,来往人员密集,无形之中就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同时工程的安全配套设施不齐全,这些都成为安全管理中的一个个薄弱环节,也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一)宣讲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管理者说工程的管理不好做,这往往是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想要将安全管理抓好,首先需要提高安全教育的认识,将安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分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安全案例,从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危险意识,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而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教育,应倡导以预防为主,做好先期的治理,确保工程防范措施的到位。在安全教育中,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不仅要抓好安全培训和常规性的教育,还要将安全会议等讲义重点明确,加强宣传的效果。在安全教育中,应让安全教育具有知识型、趣味性,要懂得寓教于乐,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不在于人数,而在于“精”。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原动力是人,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以安全运行的过程里,人的心理素质、安全素质、文化素质等等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的行为贯穿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部分。所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管理中:首先,要推行以人为本的措施,保障下属人员的切实利益,让职工有一种归属感,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管理,从而推动安全管理的不断改善;其次,实行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要懂得激励每一位员工,充分尊重和考虑每一位员工提出的意见,这也是有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实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想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安全的运行,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形成一种“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专业化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吸引所有的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来,提高员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中,一定要将各个方面人员的具体任务及责任划分清楚。每一个人应当做什么,应当负责哪一方面,防止出现问题而无人问津,面对问题相互推诿。针对施工操作规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状,让每一位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不敢掉以轻心,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加强改进作业环境

面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殊的施工环境,在加压站房土建施工、挖掘机施工、PE管焊接、管道铺设这些工序施工前,应该合理的利用现场场地,科学规划,针对施工场地靠近主要干道的实际情况,确保现场道路畅通,切实保障来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临时设施搭建。在划分施工现场的功能区域时,应合理划分并保持出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非工作人员误入,在危险处标示或者悬挂安全警示牌。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置防护措施,坚决做到不留缺口,尽量将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隔离开来,避免施工影响到周边环境。此外,还应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值班巡逻,以求万无一失。

(五)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也在不断的加快,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目前,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种安全防范技术设备已经在各类水利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但是考虑到笔者所在的管理还比较原始,所以只有不断加强每一位员工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科学技术水平,将原始的管理方式摆脱,以科学的管理去保证工程的安全。

(六)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并制定切实有效地应急措施和预案

第2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一、主体责任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负总责,统筹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落实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主体和经费,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

二、管养举措

(一)推进规范化管理。供水单位应建立健全生产运行、水质检测、计量收费、维修养护、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净水和消毒设施运行管理,开展供水设施巡检、维护,加强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建立用水户台账,努力降低生产单耗。制定供水应急预案,建立维修抢险队伍,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

(二)强化供水设施保护。各地应分级明确供水设施保护责任主体,在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附近应设置明显保护标志、预留联系电话。供水单位应加强供水管线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损毁或破坏管网行为。对损坏供水设施的,水利部门应责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停止违规行为,造成损失的要明确赔偿责任;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开展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县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设立水源保护区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县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监测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监测出厂水和末稍水水质,并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水利部门和供水单位。供水单位要加强对水源地巡查,按要求开展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自检。

三、运行维护

(一)推进供水水费收缴工作。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农村自来水价格由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水价等制度。各地要在限定时间内,以县为单元制定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相关政策制度,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全面收费、用水户全面缴费的目标。

(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规定,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项目用地选址,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作为公益性项目纳入当地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适当简化程序,确保土地供应;根据相关规定对主要供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集中式饮水工程,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三)加强人员技术培训。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单位的制水、维修、水质检测等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供水单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降氟、除铁锰等特殊水处理设备、消毒设施操作培训。

四、资金来源

建立财政扶持、要素支撑的保障机制。省级财政部门负责省级及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落实,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该资金的分解与考核评价;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县级应开展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制定运行维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实行专账核算,专款维护;同时,对运行管理不规范、水费收缴率低、考核不合格的供水单位,相应核减上级补助资金。

五、监管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落实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主体和经费,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乡(镇)人民政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管,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协助供水管理单位做好辖区内供水设施维护等。村级配合做好村内供水设施维护、水费收缴等工作。

(二)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县级以上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财政部门按要求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补助、卫生监督和水质监测等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及保护、设立水源地保护区标志、开展水源水质监测;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供水水价、入户部分费用核定和监管;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政策;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电力企业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用电优惠政策。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三)压实运行管理机构责任。加强省、市、县三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培训,对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和国有资产进行监管,承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巡检,协助做好供水设施维护,处理用水群众有关投诉等。

第3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给水工程 运行管理 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是广大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起码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必须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管理好、运行好,才能使供水工程真正发挥工程效益。

一、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近几年, 我国农村饮用水发展较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主要有以下三类管理模式:

(一)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并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管。

(二)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建设的小型供水工程,通过受益群众代表会议推选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

(三)由国家补助、群众、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按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按股份制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供水站,由供水站负责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

二、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

供水工程分散,单个供水工程规模小,有些工程只供几百人,造成管理困难;不少工程只有一两个人管理, 收缴的水费少,连电费也没有办法支付,工程正常运行费用更无法保证,造成工程停用。

(二)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设备

很多地方由村干部兼管,缺乏专业供水管理人员。而许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少专业知识,对供水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重建设轻管理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特别是管理体制一直没有脱离计划管理和行政管理模式,一些地区往往存在“建设一头热、管理一头冷”的现象。重建、轻管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问题。单纯依靠国家包建包管工程,不但会使农村饮水工作陷入困境。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农民群众长期享受福利,养成了管水没责任、浪费水不心疼的坏习惯。

(四)运行管理经费缺乏

每年国家只负责解决工程建设资金,而运行管理经费难以落实,进而影响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而农民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水是商品的认识不足,加之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没有进行供水成本核算,水价不合理,水费计收率低,账目管理较为混乱,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维护、维修费用不到位,不少工程甚至连正常的运行费用也无法保证,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五)水质监测工作不到位

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手段和技术人员等因素制约,水质得不到适时检测,部分工程只在建设之初对水源水质进行了分析, 工程建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水质化验,并且没有消毒设施。

三、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管理

突出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绝不为节省投资而降低标准。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程序。严把材料设备关、施工队伍选择关、施工质量关和竣工验收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负责建后管理的人员提前参与到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情况,与设计、监理、施工人员密切协作,加快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

(二)供水工程运行设备管理

1.设立专项资金

农村供水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政策扶持,争取设立农村饮用水管理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维护、改造,包括农村饮用水监督管理的日常支出、各村供水管理经费补助、农村老旧供水设施的完善改造及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监测和维修养护等费用开支。

2.严格执行设备保养维修制度

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要定期保养、检修、大修和更新,供水构筑物和管网要经常检查、维护,备有应急措施,确保工程正常供水。

(三)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

1.建立合理的水价,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效运行的关键。一方面,完全免费的用水制度不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久运行、也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在地多数较为贫穷,过高的水价会增加农民的负担。

2.科学合理地确定水价,加强水费征收、管理力度,为工程良性运行和更新改造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市场运作意识,把供水看作一项产业,讲究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和按市场规律办事。健全水费征收、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折旧费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工程的正常运行或更新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

各供水工程责任单位要建立以水法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按照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等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验,并完善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规模较大的乡村自来水厂,要建立自己的化验室,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定期对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监测过程中,一但发现有异常情况或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 责任单位要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妥善处理,并加密检测次数。在水源管理上,应按照国家颁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的要求,根据水源类型,合理设置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防护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制定保护措施,并经常巡视,落实保护责任,及时处理影响水源安全问题。

(五)严格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提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或其他损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农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应对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适用范围、应急机构职责、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及后期处置等具体要求。做到一旦发生农村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最大可能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四、结束语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要坚持走以水养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完善和创新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现工程可持续利用的长效机制, 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总之,加强农村饮水要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晓静:《浅谈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体制》 ,《海峡科学》 ,2007 年第 5 期。

第4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饮水;饮水安全;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关系着我国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社会安定,影响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因此,在农村当中,对于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采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确保农村当中饮用水的安全,使得我国农村居民喝到安全放心水,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一、农村饮水情况

1、农村饮水安全定义及类别

农村饮水安全定义: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所应用的水从水质、水量以及取水便捷程度等的各方面都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从水量方面来看,可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这两个方面;从水质程度上看,一定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标准,可称之为合格水质;从取水便捷程度来说,可以按照取水的时间来划分,小于10分钟的称为安全,不超过20分钟的则称之为基本安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水质超标性、人为污染水质超标性以及水量缺乏性这三大类别。

二、农村饮水的困境

1、水质问题

水,可以称之为人类生存的生命线,饮用水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了人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我国的城市当中,采用自来水公司供水的方式,饮水安全比较有保障;但是相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就显得比较势单力薄。在农村当中,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对公共饮水的重视程度不是很好,有些居民直接将抽出未经处理的水源直接饮用,亦或者直接饮用露天的泉水等等。在饮用的水源当中,有很多的是未经处理过的,在饮水安全方面没有得到相对应的保障。因此,长期饮用未经净化的水直接导致了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对当地村民的人身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水量问题

我国的地形极其复杂,造成了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加之我国本身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这就造成了我国有些地方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局面。随着工业的发展,使得原本就匮乏的水资源在工业的污染下变得极其缺少。甚至有的地方的泉水出现了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的现象。因此,人与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农村饮水供水保证率问题

供水保证率是一种概率,是预估的水量在很多年的供水量当中能够充分的满足。既可以彰显供水工程的供水问题,也可以用来评价供水系统的评价标准。在我国以往的供水当中,一般来自地下水和地表水居多。地表水的水量受到天气、时空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果连年干旱或者降雨量减少,那么地表水的供水量就会随之减少,没有达到预计供水的水量,影响农村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地下水一般是处于稳定的阶段,变化量不是很大,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率要比地表水稳定一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其中产生的工业垃圾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地下水的供给问题,加之地表水的自动修复能力慢,地下水的供水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4、农村饮水方便程度问题

居民饮水方便的程度是按照居民取水的往返时间来算的,基本往返时间在20分钟之内的可以称之为基本安全。在我国的经济落后的农村当中,各项取水的设备也不健全,取水点距离比较远,一般的方式是采取蓄水池的方式将河流或者山里的水源引入到蓄水池当中,或者通过管道的方式将水源引入到家里,没有很严格的安全过滤水的设备,又或者几个村庄采用村庄联网供水的方式,将几个村庄的水源都集中在一起,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如果村庄之间产生了矛盾,那么对居民的取水方便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1、加大财政投资

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是我国农业之中的重中之重,关系着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上的投资力度,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并且鼓励引导个人投资,这样可以从多方面加大投资的渠道。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要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饮水工程设施建设,逐步扩大供水管网的范围,提高集中供水的比例。根据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供水方法,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

2、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

保障农村的饮水安全,首先最根本的就是保障水源地的水源安全问题,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从源头上杜绝对水源的污染,并且逐步推行水源清洁工艺。对已经污染的水源要进行大力的清洁工作,加强污水处理设备,完善污水处理机制与制度,可以实现污水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在水源地实施保护措施,进行严格保护,禁止各种工厂或者个人向其中投放任何的污染物,保证水源的绝对安全。在水源地的一定范围内,禁止建设有工业污染的厂房;在个人方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等高污染水源的化学试剂。

3、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地表水是一个很重要的水源,而地表水的来源大部分则为雨水。因此,对雨水的集蓄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有些干旱的地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方式来有效的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比如丘陵山区、喀斯特地区、岛屿等地区,农村地区的水资源都比较匮乏。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这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建设蓄雨工程,用于储存雨水,以保证对农村地区的供水率问题。

4、采用水资源处理技术

对于那些水资源污染严重超标的地区,应该提高对水资源的处理技术,建设处理污水的厂房。针对农村出现的高氟、苦碱水等现象,采用新型处理技术,并且逐步研发新型技术,用来更好的处理被污染的水源。根据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保证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5、制定应急机制

我们在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加强对水资源应急机制与应急预案的建设,制定并且建立健全相关的措施,比如针对水源地产生污染的工厂或者个人采用风险评估检测,实时检测对水源地的污染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可进行取缔或者其他处理方案,实行风险预案,并且要逐步完善预案机制;对于那些拥有极端气候下的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应该采用地表水储存,将地下水作为后备水资源来使用。在储蓄地表水的同时,对地下水进行开发,保证农村的饮水后备资源。

结语:

保证农村饮水质量安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农村居民的身心安全,也关系着我国的农业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对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持高度的重视。不仅仅要保证农村饮水的安全,同时也要保证经济效益问题,并且保证优质服务,达到双赢的效果。从根本上保护水源地的安全,严格控制水源的污染问题,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措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向前,刘昌明,李丽娟.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J].地理学报,2007,09:907-916.

第5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水利暨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水利与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五”时期水利和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安排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刚才,刘水在局长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讲得很好,我都赞同。请各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总的来说,我感到这几年,我市水利和防汛抗旱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成效比较明显。突出表现在“四个不断”:一是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市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防灾减灾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十五”期间,我市水利建设投入达8.53亿元,通过流域治理、海堤加固、水库除险等建设,构筑防洪减灾体系;通过山地水利、节水灌溉、抗旱大井等措施,构筑防旱减灾体系。五年来,单单海堤加固就做了29.4公里,防潮能力大大得到提高。后溪流域治理7.22公里,新建防洪堤14.44公里,达到了城市防洪的标准水平。二是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这几年来,每当台风暴雨来临之前,我市立足于抓早,做到早预测、早准备、早防范,把一切预防措施做在前头,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每次台风到来之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坐镇指挥,亲自奔赴抗洪一线,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安危的关心和重视。各区、各部门领导在险情面前,与驻军部队一起,与广大群众一起,齐心协力,全力抗击险情。在干旱季节,我们许多区、镇、村的领导,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这几年我们开挖了几百口抗旱大井,就是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三是部门协同作战机制不断完善。这几年来,每当台风暴雨逼近,各职能部门都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各部门实际迅速对防抗台风暴雨进行具体部署落实,如气象、水文、海洋等部门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加强监测,及时台风、暴雨、大潮信息;新闻媒体滚动播发台风最新消息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水利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对海堤、水库等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建设、国土、市政、安监等部门及时组织对全市建设工地、行道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与防范;教育部门及时对学校安全进行检查和维护,果断采取推迟或停课等措施,确保师生安全;海事、海洋部门及时组织各类船舶进入避风锚地,组织渔排人员上岸避险。驻军部队和交通、电力、民政、民航、通讯、医疗卫生等部门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做好抗灾抢险准备。四是科学抢险意识不断加强。这几年来,我们在防台抗灾中,坚持科学指挥,科学决策,科学抢险,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如去年我们在防御第10号热带风暴“珊瑚”时,我市出现60年一遇的短时强降雨,汀溪水库遭遇险情,市防汛指挥部及时召集相关部门紧急会商,经过精心计算,果断决策,采取分阶段逐渐加大泄洪,并根据后阶段降雨情况及潮位调整泄洪量,既确保水库安全,又确保水库蓄水量。去年汀溪水库泄洪的决策可以说是市委、市政府科学指挥、科学调度、科学抢险的典范。总之,这几年我市水利和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绩来之不易,为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与全市上下、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与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如何做好今年的水利和防汛抗旱工作?刚才,水在同志做了很好的部署。市气象台对今年的气候作了科学预测,市海洋环境预报台也对今年海洋潮水作了充分预测。从今年总体形势上看,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宁可把防汛抗旱形势看得复杂一些,把防抗台风暴雨任务看得重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细一些,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水利和防汛抗旱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发挥水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水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市正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既为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又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水利的作用要着力完善“三个体系”建设:

一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是根本,而水利基础设施又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逐年加大,从海堤加固到水库建设,从河流的治理到山地水利设施的建设,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市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些未经治理的河道防洪排涝挡潮能力不足,工程调节水资源能力较差;许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部分水利水毁工程尚未完全修复;有的水库还存在病险隐患,需要及时发现和排除;农田灌溉还存在漫灌、串灌现象,渠道防渗功能差,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流失和浪费现象突出。特别是这几年的开发建设,也造成一些水利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下大力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尤其要进一步完善与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几个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建设,一定要把周边村庄的水利设施改造纳入开发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要完善农村饮水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的基本生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尤其是2004年以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自来水“村村通”管道铺设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目前“村村通”自来水的入户率不高,一些村管道已铺到村口,但还没有入户,尤其是许多偏远高山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还没有解决。据统计,全市因市政管压无法达到,需要建设独立自来水系统的有23个行政村涉及137个自然村,这些村的居民至今没有喝上“放心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尤其要把解决农民饮水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因此,“十一五”期间仍然要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今年要加快自来水入户工程进度,提高入户率,同时,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偏远和高山地区安全饮水问题,完善农村饮水体系,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要完善农村水环境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农村水生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市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先后完成了东西溪和后溪流域主河段的综合治理,官浔溪的治理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同时通过积极实施“清水工程”、“绿水工程”和水葫芦集中清理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了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但是,我市的水环境状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地方水质污染严重、非法采砂和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九溪、三忠溪、过芸溪、深青溪等中小河流需要加快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水生态建设,建立良好的水环境体系,促进全市农村形成山清水秀、河畅水清的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

总之,水利发展始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水利建设任重道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水利工作所肩负的重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出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寻找水利发展的新空间,从解决农村最紧迫、农民最关心、农业最需要的水利问题入手,开拓水利发展的新天地,创造水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业绩。

二、要突出“三严”,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三严”,就是要“严阵以待,严密防范,严明责任”。

第一,要严阵以待,充分做好防汛抗灾的准备。

严阵以待是对防汛准备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说,在台风暴雨到来前,我们要把防灾减灾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在前,这样一旦台风暴雨来临,我们就能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就能把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做到严阵以待,主要看以下几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做好防汛工作,思想认识是关键。当前在防汛工作方面,有些同志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认为这几年每次防台风,十防九空,厦门不会有大台风;有的认为我们的水库、堤坝加固了,抗洪能力比过去提高了,来大水也不怕了;有些同志甚至把这些年没来大水当成没有大水,把防洪工程没出问题当成没有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前阶段开展冬春修水利,各区在防汛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离“严阵以待”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现在快要进入主汛期了,今后强降雨天气会逐渐增多,防汛形势将日益严峻。按照正常气候规律,台风天气将在6、7月份以后陆续生成,因此,对防汛防台工作,我们丝毫不能有任何的松懈与麻痹,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二是应急预案。各区、各防汛成员部门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抓紧修订完善各项防洪预案。市、区、镇三级防汛指挥部要按照“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对各类水库、海上渔排、流域河道、低洼地段的防洪预案等进行修订完善。各类水库要有紧急处置预案,特别是水库下游村庄要有转移方案;海上渔排要有防抗台风处置预案,一旦台风警报,要根据预案要求,及时转移撤走渔排上的人员;低洼地段要有防抗暴雨的预案,包括转移群众的安置场所,在预案中要明确下来。同时要加强预案的宣传,确保做到遇有灾害时忙而不乱。通讯、电力、交通、气象、国土、民政、卫生、粮食、物资、铁路等部门都要按照应急管理要求,完善应急保障预案。此外,各区还要抓好抢险队伍建设,要实行专业队和以军警为骨干的抢险队相结合。各区要组织好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抢险救援的能力和水平。驻军部队和武警官兵历来是抗洪抢险的主力军。请31集团军、警备区、公安消防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各项准备,一旦洪水来临,保证能够拉得出,上得去,顶得住,战得胜。三是物资储备。各区各有关部门专储的常备物资要保管好、维护好,保障急需。各类防汛物资,存放在哪里,数量够不够,一旦紧急调用,找谁联系,运输车辆怎么进出,请市防汛办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检查一次,各区也要进行一次检查,保障防汛抢险时能够调得出,用得上。四是监视汛情。要严阵以待,就必须密切注视主汛期的雨情、水情、险情和灾情的发展变化,及时采取合理的调度方案和抗洪抢险措施。市、区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和每个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一要严格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绝不允许离岗、脱岗,误时、误事;二要准确及时地做好天气预报和洪水预报,提前采取安全措施;三要监视水库、河道的水情变化,注意重点防线、防区和薄弱环节;四要及时进行对比分析,从雨情水情与历史的对比分析中,预测防汛形势,提前采取防抗措施。

第二,要严密防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严密防范,就是要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尤其是对重点地段和重点保护对象要严密防范,做到“三个确保”。一要确保人员安全。我们所采取的各种防范措施,首先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不死人,这是根本目标。因此,各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不死人、少损失”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遇到重大灾害,首先必须组织好群众的安全转移。要通过媒体等手段,及时向群众告知台风动向以及如何做好安全防范。二要确保水库安全。水库防洪是整个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上游水库安全运行,才能保障下游河道安全行洪。水库防洪要重点抓好雨水情预报、调度指挥和险情抢护三个关键环节,各区要加强水库安全运行的管理,及时做好除险保安加固工作,确保水库安全。在水库调度运用中,要按照“既要保安全,又要多蓄水”的原则,统筹安排,科学调度。需要弃水时,要统筹考虑农业灌溉、城乡供水等综合效益;需要蓄水时,要相机行事,科学决策,及时拦蓄雨洪资源,缓解干旱缺水局面。三要确保城乡安全。各区要对主要流域、排水沟渠进行清淤清障,确保行洪安全。要加强对重点防洪堤的检查,落实各段防守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同安、翔安工业集中区和重点工程建设工地,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一些低洼地段的排水沟渠和管网,要抓紧组织清淤疏浚,确保排水顺畅。道路桥梁和低洼地带,要采取相应措施。地处低洼的村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都要准备好防洪自保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第三,要严明责任,落实好防汛抗旱各项措施。

要落实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关键在于要把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直至具体责任人。一要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是《防洪法》的规定,是各种责任制的核心。各区各部门领导都要认真履行职责,不仅要抓部署,更重要的是还要抓检查,抓落实、抓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我们各级防汛指挥长责任重大,务必把防汛工作抓紧抓好。二要逐级落实责任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搞好本部门、本系统防洪保安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全市防汛抗洪献计出力。区与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密切协作,统一行动。三要强化岗位责任制。这几年我们坚持实行包库包堤的责任制度,是一条成功的经验,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不仅人要到岗,更重要的是工作要到位,措施要到位,责任要到位。各级防汛办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密切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要善于出主意,敢于负责任,为党政领导指挥防汛当好参谋助手。各级水利部门要为行政首长配备专家和技术责任人,及时为领导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数据,提出指挥调度决策建议并承担有关的技术责任。四要实行防汛责任追究制度。防汛抗洪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责任不到位,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去年我市在防台防灾中查处几起责任不到位的案件,要从中吸取教训。

三、要推进水利工作努力适应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面对新形势,对我们水利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融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找准自己和定位,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突出”:

第一,要突出抓好项目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是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抓手,抓住了项目就是抓住了机遇,就能够促进发展。这几年的经验表明,我市通过抓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因此,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带动力度,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水利事业的重要抓手,从服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出发,未雨绸缪,超前谋划。要围绕“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水利发展思路,进一步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制定“十一五”水利建设发展规划,完善和充实水利发展的具体项目储备库,尤其是要根据我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加紧我市第二水源项目的研究、立项、报批,推进第二水源工程建设,缓解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要通过海堤加固、水库除险和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我市防灾减灾能力;要通过流域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实施,改善我市的水环境。“十一五”期间,在防洪减灾方面,重点要按完成约20公里海堤加固工程,杏林湾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同安官浔溪、翔安九溪,集美深青溪和海沧过芸溪等流域治理,并按照“发现一座当年加固一座”的要求做好全市病险水库的加固除险工作。在供水保障方面,除了做好第二水源的开发建设外,还要做好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加快对岛内应急水源湖边水库的综合治理。

第二,要突出抓好科技防灾。防汛抗旱工作要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就必须推进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体系,提高决策水平。一要提高气象、水文预测预报水平。气象、水文部门要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预测预报水平。二要加快推进我市洪水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尽快完成市、区防汛视讯会议系统、重要防洪工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和洪水预警报系统(二期)的建设,提高各级防汛指挥决策的现代化水平。三要继续推进我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构建全市防汛宽带高速信息网络,推广使用厦门水利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的畅通,提高防汛的现代化指挥决策水平。

第6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把水源地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抓好水污染治理,较好地保护了水源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

一是各级重视,保障有力。县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积极营造保护好水源地的良好氛围。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积极配合,认真抓好各自辖区内的污染治理,促进了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是强化措施,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围绕县城饮用水安全这一目标,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坚持日常监察与开展专项行动相结合,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污水、使用剧毒农药等违法行为,污染隐患得到有效控制;严格新上项目审批,要求符合条件的新上项目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把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关口,严格禁止在保护区内新设入河排污口,有效保障了水生态安全。对供水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强化对水源水、出厂水的水质监测,促使供水企业规范运营,全力保障水质安全达标。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近期县政府组织水务系统对我县饮用水源井周边污染源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调查,调查结果为:

1、县城区。共有8眼水源井,井深450—500米,水质优良,在水源地设立了明显的保护区标志,周围1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县自来水公司制定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具体负责人为县自来水公司经理。

2、镇区。共有3眼水源井,井深450—500米,水质优良,周围1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自来水公司制定了《供水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刘凤军,具体负责人为自来水公司经理李宗力。

3、县乡村供水管理站。共有18眼固定水源井,井深410—500米,水质优良,各供水站及水源井周围2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县乡村供水管理站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正科级干部,具体负责人为县乡村供水管理站站长。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水源地周边污染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发现,在我县水厂周边200米内有一养鸡场,对水源地造成了严重污染,建议县政府能协调解决此问题,尽快将养鸡场搬离,以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确保我县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二)尚未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水源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意识,甚至有的部门(单位)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水源地保护工作尚未形成合力。

三、几点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县城饮用水安全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事,也是全县人民高度关注的大事。县政府及各级各部门都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群众安全用水。

(一)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对《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按照要求在水源地设立明显的保护区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等,进一步明确我县水源地保护的范围、保护措施和禁止事项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认识到破坏水环境的危害及后果和保护好水源地的迫切性。要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内企业法人、居民的宣传,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共同参与、积极行动、自觉保护水源地的良好氛围。

第7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养护

一、概况

2020年平凉市水利管理工作认真按照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加强农村人饮管理,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完成灌溉面积2.36万hm2,完成水费征收4 076.6万元,其中灌溉水费完成62.3万元,人饮水费完成4   014.3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是持续开展试点,总结改革经验。按照省、市等文件精神,平凉市持续开展灌区改革试点,设施进行了维修养护,并建立健全了试点灌区管理制度,村社管水小组章程等,累计实施改革试点面积0.344万hm2。二是建立工程台账,落实管护责任。对全市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程现状、产权归属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分类建立了工程台账,明确了工程管护主体。共颁发产权证155个,产权使用证631个,并与各村社管水小组签订了《支(斗)渠以下及田间工程产权移交协议》和《农田灌溉用水协议书》712份,将试点村社支(斗)渠以下水利工程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移交到具体的村社管水小组,由村社管水小组履行其职责。三是精准核算水量,建立分配机制。坚持“明晰水权、总量控制、效率优先、定额管理”的工作原则,结合灌溉用水定额、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等因素,以“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水管单位、乡(镇)、村社管水小组、用水户”五级分配机制,逐级明晰水权、建立水权分配台账,目前共颁发水权证96个,完成率100%。四是核定改革面积,明确改革目标。按照省上相关要求,核减县(市、区)改革范围面积。五是配置计量设施,保障灌区节水。全市现有万亩灌区19个,中型灌区4处,一般中型灌区15处。分水口1   081处,已配置量水设施总数量675处,能够正常使用423处,占总配置数的68%。(二)持续做好人饮工程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农村供水长效保障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方面,7县(市、区)结合实际,完善了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管理体制机制,推行智能化水表安装13.48万块,占总水表数的38%;全面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村级管护人员1   586人,并分批次进行专业培训;水费收缴机制方面,制定完善水费收缴机制,建立收费水表底数信息台账,加大用水政策宣传,做到水费应收尽收,2020年水费收入比2019年提高29%。二是强化农村供水水质保障能力。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按照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制定了年度检测计划,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实现了水质检测工作常态化,消毒设施设备操作和运行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建立维修抢修物资储备仓库。各县(市、区)制定完善了农村供水应急抢修预案,建立了县级供水抢修物资仓库7个,乡(镇)级供水抢修物资仓库76个,为农村供水抢修服务提供了物资保障。四是加强提升基层人员素质能力。市水务局组织县(市、区)开展了农村人饮供水管理大练兵活动,举办了全市农村饮水管理培训班。五是农村供水管理规范化出成效。坚持每季度对水利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群众反馈问题集中的供水工程进行明查暗访,建立问题台账,进行问题回访、跟踪整改,促使基层管理单位逐步达到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三)进一步提升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水平落实了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水库运行安全问题台账,并针对问题开展督查检查工作;核对34座注册水库信息,对符合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的31座水库实施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争取中央维修资金475万元,开展水库维修养护。一是逐级落实管理责任。认真落实了以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具体责任。二是加大督查问题整改。对水利部、省级在4轮督查检查中发现的 128个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全面完成问题整改。三是全面完成水库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对34座注册登记水库进行摸底,严格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程序,对33座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其中2020年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25座。对4座水库予以降等、2座水库予以报废。四是开展水库工程维修。落实中央投资475万元对21座水库进行了维修养护。(四)多措并举,做好灌溉保障工作。1.春检春修确保灌溉工作进展顺畅。在春灌开始前疫情期间及时下发了《关于抓紧抓好疫情防控期间春检春修春灌工作的通知》,开展水利工程设施全面大检查,对灌区干、支、斗渠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清淤清障,检修机电设备,查漏补缺,消除不安全隐患,保障灌水渠道畅通。2.足额落实到位灌区公益性“两费”。崆峒区、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市、庄浪县均已将灌区公益性人员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按现行事业单位同期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实行全额供给。3.中型灌区纳入2021-2022年及“十四五”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崆峒区泾河灌区已纳入省级“十四五”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崇信县汭河灌区纳入2021—2022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第8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一、概况

2020年平凉市水利管理工作认真按照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加强农村人饮管理,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完成灌溉面积2.36万hm2,完成水费征收4076.6万元,其中灌溉水费完成62.3万元,人饮水费完成4014.3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一是持续开展试点,总结改革经验。按照省、市等文件精神,平凉市持续开展灌区改革试点,设施进行了维修养护,并建立健全了试点灌区管理制度,村社管水小组章程等,累计实施改革试点面积0.344万hm2。二是建立工程台账,落实管护责任。对全市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程现状、产权归属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分类建立了工程台账,明确了工程管护主体。共颁发产权证155个,产权使用证631个,并与各村社管水小组签订了《支(斗)渠以下及田间工程产权移交协议》和《农田灌溉用水协议书》712份,将试点村社支(斗)渠以下水利工程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移交到具体的村社管水小组,由村社管水小组履行其职责。三是精准核算水量,建立分配机制。坚持“明晰水权、总量控制、效率优先、定额管理”的工作原则,结合灌溉用水定额、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等因素,以“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水管单位、乡(镇)、村社管水小组、用水户”五级分配机制,逐级明晰水权、建立水权分配台账,目前共颁发水权证96个,完成率100%。四是核定改革面积,明确改革目标。按照省上相关要求,核减县(市、区)改革范围面积。五是配置计量设施,保障灌区节水。全市现有万亩灌区19个,中型灌区4处,一般中型灌区15处。分水口1081处,已配置量水设施总数量675处,能够正常使用423处,占总配置数的68%。

(二)持续做好人饮工程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农村供水长效保障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方面,7县(市、区)结合实际,完善了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管理体制机制,推行智能化水表安装13.48万块,占总水表数的38%;全面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村级管护人员1586人,并分批次进行专业培训;水费收缴机制方面,制定完善水费收缴机制,建立收费水表底数信息台账,加大用水政策宣传,做到水费应收尽收,2020年水费收入比2019年提高29%。二是强化农村供水水质保障能力。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按照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制定了年度检测计划,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实现了水质检测工作常态化,消毒设施设备操作和运行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建立维修抢修物资储备仓库。各县(市、区)制定完善了农村供水应急抢修预案,建立了县级供水抢修物资仓库7个,乡(镇)级供水抢修物资仓库76个,为农村供水抢修服务提供了物资保障。四是加强提升基层人员素质能力。市水务局组织县(市、区)开展了农村人饮供水管理大练兵活动,举办了全市农村饮水管理培训班。五是农村供水管理规范化出成效。坚持每季度对水利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群众反馈问题集中的供水工程进行明查暗访,建立问题台账,进行问题回访、跟踪整改,促使基层管理单位逐步达到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进一步提升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水平

落实了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水库运行安全问题台账,并针对问题开展督查检查工作;核对34座注册水库信息,对符合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的31座水库实施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争取中央维修资金475万元,开展水库维修养护。一是逐级落实管理责任。认真落实了以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具体责任。二是加大督查问题整改。对水利部、省级在4轮督查检查中发现的128个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全面完成问题整改。三是全面完成水库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对34座注册登记水库进行摸底,严格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程序,对33座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其中2020年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25座。对4座水库予以降等、2座水库予以报废。四是开展水库工程维修。落实中央投资475万元对21座水库进行了维修养护。

(四)多措并举,做好灌溉保障工作

1.春检春修确保灌溉工作进展顺畅。在春灌开始前疫情期间及时下发了《关于抓紧抓好疫情防控期间春检春修春灌工作的通知》,开展水利工程设施全面大检查,对灌区干、支、斗渠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清淤清障,检修机电设备,查漏补缺,消除不安全隐患,保障灌水渠道畅通。2.足额落实到位灌区公益性“两费”。崆峒区、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市、庄浪县均已将灌区公益性人员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按现行事业单位同期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实行全额供给。3.中型灌区纳入2021-2022年及“十四五”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崆峒区泾河灌区已纳入省级“十四五”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崇信县汭河灌区纳入2021—2022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水利管理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化技术力量缺乏基层管理人员受专业层次、知识结构、人员能力素质等客观因素制约,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很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尤其县级农村人饮水质检测中心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目前的检测队伍只能进行常规水质检测,急需补充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来充实检测队伍,以保障农村供水水质安全。

第9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桦甸市;万两河;水源地;工程性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万两河发源于桦甸市桦南乡,全长32.1km,流域集水面积162km2,属山区性河流,水系发育良好。为满足城市发展对供水的需求,解决城市供水不足的矛盾,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万两河流域水资源,桦甸市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万两河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城市供水的新增水源地。

万两河水利枢纽工程以向桦甸市供水为主,同时兼具发电功能,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为桦甸市供水1904万m3。万两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使桦甸市的供水能力大幅提高,从而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 流域内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万两河流域内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非点源污染。居民区内无集中排水管网,生活污水多采用散排或明渠排放;垃圾堆放比较随意;居民区多为平房,旱厕未作底部防渗处理;人畜粪便无处理设施,亦无及时清运;降水淋溶废弃物的渗滤液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同时对地下水构成威胁;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致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亦对河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 水源地建成后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库建成后水体流速减缓,污染物扩散减弱,受上游面源污染的影响,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可能造成富营养化。

虽然万两河建成后因向城市供水而使水体交换较为频繁,水温高温期较短,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较南方水库相对缓慢,但由于库区水面面积相对较小,如不加以控制,势必对水库水质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面源产生的氮、磷以及有机物等营养物质进入库区水体,必须保证上游来水水质达标,才能使富营养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蓝藻爆发形成水华等富营养化极端现象的发生。

4 工程性保护措施

针对前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工程性保护措施,通过水源地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预警监控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污染源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以求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落到实处,最终达到全面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目标。

4.1 水源地保护区保护隔离工程

4.1.1 围栏

在已划定的一级保护区边界设铁丝围栏。围栏高2.2m;钢管立柱,间距3.0m;混凝土基础,基础深度1.8m;围栏总长度8800m。

4.1.2 道路警示牌

在进出水源地保护区的道路两侧设立警示牌,对行人及车辆进行警示和提醒,在同一地点路的两侧分别设立进入保护区和驶离保护区警示牌。设置地点共10处;警示牌20块。

4.1.3 界标

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边界线埋设砼基界标。界标内容包括饮用水保护区标志、名称、范围、管理要求和依据、监督管理电话、设立单位和时间等。

4.2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4.2.1 农村厕所改造工程

建设具有防渗功能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厕所直接建在化粪池上,化粪池防渗层采用砖加1.5mm厚的土工膜加水泥砂浆抹面的复合结构,粪便定期收集后集中进行处理,对原有粪坑和厕所进行拆除,对下层1米的污染土壤进行置换,建设标准至少应达到《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03)中的Ⅱ类标准,粪便处理后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2000)的规定。

4.2.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4.2.2.1设置垃圾箱

在村屯设置垃圾箱对垃圾进行收集,定期清运,集中处理。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应以修建永久性垃圾箱为宜,垃圾箱修建总数50个。

4.2.2.2生活垃圾转运站

修建垃圾转运站10个。

4.2.2.3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采用车运方式将垃圾收集后,运至桦甸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增加密闭式垃圾清运专用车辆3台。

4.2.2.4水土保持

采取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a边坡支护工程

建设10000平方米的边坡支护工程,降低水源地边坡的水土流失。

b坡地鱼鳞坑建设工程

在15°~45°之间的坡度区域,不便于修筑水平的截水沟,采取开挖鱼鳞坑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c导流排水沟

沿围栏布设导流排水沟,总长度为8800m。

d坡耕地整治工程

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坡耕地进行整治,主要整治为等高梯田形式,整治面积为20000m2。

4.2.2.5农村能源替代工程

推广能源替代与节约工程,减少农户用柴量,减少植被的砍伐,起到保护植被和加快生态修复的作用,推广节能省柴灶300个。

4.2.3 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4.2.3.1 生态截留沟

在水资源保护区的道路两侧建设生态截留沟,长度为5000m。

4.2.3.2 河道整治工程

水库上游二级保护区内支流河道整治总长度28km,河道整治包括:拦 沙 坝;浆砌块石;清淤。

4.2.3.3 生态浮床建设工程

生态浮床是借助浮体上栽培的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上的微生物等的作用,直接从水体中吸收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达到净水的目的。生态浮床具有净化水质、消减风浪、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等多种功能。

根据水库特点,在库区内选择合适的位置以及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培育,通过吸收和降解作用,达到去除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其他污染物质的作用。

4.2.3.4 污水处理工程及湿地

接触氧化处理系统依据天然河床、人工填充滤料等载体上附着的生物膜,在人工辅助曝气或直接利用水中溶氧条件,通过吸附、降解及过滤作用去除河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砾间接触氧化法、沟渠内接触氧化法、人工填料以及与水生植物相结合的方法等。

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中填料、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过程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净化受污染水体作用是介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湿地的水力负荷的比率、滞留时间、填料的选用、种植植物的类型和数量等。

根据水资源保护区内村庄的分布特点,建设村庄污水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工程和人工湿地工程,总投资150万元。

4.2.3.5 入湖支流口前置库建设工程

前置库技术是利用水库的蓄水功能,将因表层土地中的污染物(营养物质)淋溶而产生的径流污水截留在水库中,经物理、生物作用强化净化后,排入所要保护的水体。其作用机理包括沉淀、自然降解、微生物降解和植物降解等。前置库技术是水库型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

根据万两河水源地上游流域内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农村生活污水及蓄禽养殖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的方式来减轻面源污染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而设置前置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减少治理成本并达到预期效果。

万两河水源地上游流域内人口及农田分布比较分散,为了能够对面源污染进行相对集中的治理,本规划采用在万两河水源地上游两条支流的入库口位置以上建设前置库2座。

前置库的库容以滞水时间来确定,设计标准为夏季滞水时间为2天,春秋季滞水时间为4~8天,冬季滞水时间20天左右,同时满足暴雨期悬浮物、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40%和40%。

4.3 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4.3.1 建设目的

加强环境事故风险防范能力,保证水源地管理机构能够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避免或防止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生活的用水安全。

4.3.2 基本原则

4.3.2.1以防为主,充分考虑潜在的突发性事故风险;

4.3.2.2充分考虑应急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4.3.3 建设要求

4.3.3.1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内容、响应方式和精度,确定主要保护对象;

4.3.3.2建设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系统,制定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措施;

4.3.3.3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写预案实施要点及说明,研究并论证预案可行性,预案的排练和预演等,应急预案具体编制过程应参考以下内容:

a 应急预案的分类

常规污染型:由于气温等自然原因,导致局部污染或集中污染的爆发而影响供水,如蓝藻的爆发。

突发卫生型:由于突发事件致使化学品等可能污染水体的物质流入水体造成水源无法供水的情况,如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化学品的泄漏等。

b应急级别

应急预案的级别分成3类,预警级别越高,预案的措施越要周密和完备。

基本应急状态(一级:黄色)

紧急应急状态(二级:橙色)

极端应急状态(三级:红色)

c监测与预警

水质监测

提出水质监测网络的建设方案,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和实时监测的能力。

应急预警

编制饮用水源应急预警的标准和相关的技术指标,包括预警的条件、预警上报渠道,程序等。

d应急措施

根据应急级别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所采取的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在应急条件下为保障供水而实施的,主要包括跨流域调水工程、应急水源工程的启动、运水工具和储水设施、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等。

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污染信息制度、决策的部门内、部门间会商制度、紧急用水管理制度、紧急救援技术及人员、宣传和奖励办法等。

饮用水水源地应急机制的完善及相关的管理措施。

4.3.4 建设内容

根据上述要求,万两河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工程包括:

应急监测车1辆

配置水质快速检测设备1套

配置库区是指监测预警系统1套

配置有机污染物检测设备1套

编制万两河水源地水体污染评估分析系统(含预案编制、预演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1套

开展管理者相关技术培训

5 效益评估

5.1 环境效益

5.1.1 水源地保护工程效果评价

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后,水源地将得到有效监管和保护。隔离防护工程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防护林和宜林地绿化使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以美化和改善,并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农村面源治理工程将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改变农村居民不注意卫生的习惯,减少农村生活以及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

5.1.2 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工程效果评价

应急备用水源地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因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应急监测手段的提高,使得决策部门提高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效率和能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1.3 水源地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工程效果评价

水源地预警监测体系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水源地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快速反应水源地水质水量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水源地的实时信息,为安全供水提供技术保障。实施自动监测后,可以有效保障水质安全,对生产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应变能力;预警监测体系能够及时发现污染事故,快速查找污染原因,并快速通报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

5.2 社会效益

水源地保护工程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让人民喝上放心水的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水源地数量不足的桦甸市来说,工程本身创造的社会效益要远远超过其收到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5.2.1保证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5.2.2水源地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5.2.3实现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

5.2.4提升全市的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