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武术基本功培训精选(九篇)

武术基本功培训

第1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65―0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深受众多人们的喜爱。纵观我国武术几千年的发展,都比较重视少儿武术教学训练的培养。它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依据少儿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武术课的教学与训练特点,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如何改善提高教学训练效果作如下深入探究:

1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特点

在武术方面想要有好的发展,必须从少儿抓起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训练当中我们应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策略和手段,从而推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少儿武术教学要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规律

1.1.1 加强武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习武道德品质的修养,是衡量武术人才的道德与文化的重要指标。习武之人应该重视武德教育,把武德的教育放在武术整个教育过程的首要位置,以促进武术呈良性方向发展。“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学中将礼仪视为基础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渗入武德教育是少儿习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休息或理论学习时间,给少儿讲述一些激励人心的历史故事,如近代三大武术民族英雄:马永贞、霍元甲、黄飞鸿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注重培养教育学生向民族英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刻苦训练的意志力。

1.1.2 正确的教学策略是武术教学的关键

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给学生以准确、连贯、规范的示范动作,合理组织教学。首先从视觉上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规范的动作概念。完整的示范是学生掌握动作的主要手段。教师首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示范,使学生在大脑中对所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分段讲解示范,有难度的动作最后再作单个动作分解示范,用规范的示范动作、准确的术语刺激学生,通过多次重复训练力求让学生掌握动作。

1.2 以基本功为基础,强化基本动作的练习

武术基本功是学习、提高武术动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发展身体素质尤其是灵敏、协调能力等,有着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经常科学的进行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促进少儿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尤其是对提高各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有显著作用。基本动作是指各种拳、械的基本技法,是武术套路运动的基础。不论什么拳种、器械,尽管风格不同,但其都有“四击”、“八法”、“十二形”的基本内容,具有由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段落――整套的结构特征,因此,基本动作是各种器械的基础,抓好了基本动作的练习对套路就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 以直观教学为主,强调动作规格

武术套路具有动作多,路线方向变化多等特点,给少儿武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授完整动作的前提下,必须依据教学的主要任务,结合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完整示范、重复示范、分解示范、对比示范,加上语言讲解、提示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肌肉本体感觉,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1.4 教学为主体,训练是关键;教学、训练相结合,强化演练技巧

少儿武术训练是武术教学中关键的环节,是出成绩、取得成果的有力保障。拳谚说得好:“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拳谚还说:习武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功法自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等等。这些谚语都很好的说明了:打拳若不练功,拳术即使打得再好看,终是花拳绣腿。那么,随着竞技武术向高、新、难、美等方向发展,势必给少儿武术训练就提出更高的要求;给武术教师或教练员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武术运动不只是肢体动作的简单重复,它还是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和精神、气、力、功的完整统一。对于少儿来说,学习武术难度大,尤其是细节动作,在教授完动作之后的多次重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教学成果的巩固与提高,必须与训练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深化演练技巧。

2 结合少儿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

2.1 根据少儿生理特点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

在武术教学或训练中,少儿对基本动作的掌握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练习中会产生许多生理反应,如疼痛感、酸胀感、疲惫感等,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法,采取多种多样的游戏来提高少儿的学习兴趣,使少儿在玩耍中学练武术动作。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适当负荷的武术练习,能使骨受到适宜刺激,可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使骨变长变粗;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培养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养成良好的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

2.2 根据少儿心理特点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动作完成规范的学生来“表演”或“示范”,并及时提出表扬,以此激发少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与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受到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加强少儿思想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另外,教学与训练的内容、策略、手段要依据少儿的学习特点而不断更新和变化;并辅以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与训练效果。

3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充分肯定少儿的训练成绩和练习效果,激发竞争意识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少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或不规范动作,能使错误的动作得以纠正并规范,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提高。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少儿喜欢竞争这一心理特征,创造竞争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竞赛方式,来提高训练成绩。但是,如果用之不当,将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竞争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提高每一位少儿的武术运动水平。

3.2 合理安排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在训练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力争科学地进行教学与训练。在教学与训练初级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结合各关节的柔韧性练习和各种“腿功”、“腰功”、“臂肩功”的练习等,发展肌肉协调和灵敏来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随着少儿武术队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加,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

3.3 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相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初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来发展他们的专项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始终要求动作的基本技术规格和动作完成的规范程度一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以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队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4 结语

少儿时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是打基础的良好阶段。这个时期的教学、训练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少儿以后这项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训练策略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任务,以达到教学与训练的预期目标,提高教学与训练水平。同时,培养少儿尊师重教、讲理守信、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尚武崇德”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任学锋.关于小学开展课余武术训练活动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4).

[2]陈青山.论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3]郭文茜.武术融入幼儿教育中的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6).

第2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渭南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六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现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者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就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各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影响到课程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种类是极其丰富的,任何体育教学内容结构都只能包含其中的一部分,而选取的这一部分内容,应具有广泛的联系性,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后,可以有效地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打下良好的体育运动技术基础。

2.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理论和技术教学内容的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科发展的思想动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材书上的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简史、防止运动损伤等;二是看图知识、套路创编、教学与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这些技术理论内容可以放在能力培养课上进行教学。此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武术的了解范畴,提高其武术文化的修养及理论知识水平,并懂得运用知识指导实践和研究他们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武德教育,武德是一种伦理观,是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致的,在武术练习中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西北地区高校技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是选择了全国、本地区武术比赛中常设的竞赛项目以及目前社会上开展较普及的项目。它主要包括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初级套路、竞赛套路、对练套路、传统拳术、传统器械以及对抗性项目七大块的内容。

3.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能力培养内容的分析。随着课程观的变迁,术科不再被认为是单一的传授运动技能,而被认为是借机理解健身的方法与发展的趣味,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只是术科的本体价值,更主要是为学生的能力专业素养发展提供“手段与方法”。西北六所高校除了宁夏大学以外,其他五所院校的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都缺少能力培养的内容,宁夏大学通过武术专修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能力的培养按能力的重要程度分为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介绍、自学内容三部分,从整个能力的培养上抓主线,兼顾了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当前西北地区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技术教学内容实施中的不足。专修课较普遍地存在着轻理论重技术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专修课只注重动作传授,没有突出武术锻炼方法、特别是没有体现武术实际应用的特性,内容上还是以竞技套路体系为主,套路内容过多不精,专修课没有安排进行专门系统训练课,竞技性较强的武术套路只是泛泛学习,没有精炼,提高得不多。

2.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性不强。在对学生“专修课中所希望学到的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理论部分应增加“武德教育”“传统武术文化的知识”“武术套路的伤病预防和治疗知识”“武术套路创编知识”等内容;技术部分应增加些“趣闻性的、简短的武术套路”“部分对抗性项目”“西北地区地方特色的传统拳器械”等内容。学生认为需增加的内容,基本趋向于基础实用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去教,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在调查中有45%的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方法不满意,部分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对所学动作感到枯燥。对“六所高校武术套路理论课授课方式”的调查显示,整体上西北地区高校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集体授课为主,其中西安体育学院和宝鸡文理学院采取了多媒体软件的教学方式,三所高校采取录像的方式和两所高校采取了科研论文撰写的方式。

四、优化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的设想

1.教学内容的优化设想。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基础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西E地区的地域特点,西北地区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突出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充实基础,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拓宽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把教学内容的更新、授课方式和加强能力培养作为调整的基本出发点,贯彻“少而精、打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为了符合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武术套路应适当向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的方向发展。

2.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

(1)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以及初级套路的教学。基本功是武术教学训练中最基础的部分,它不仅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攻防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套路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将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是武术课教学内容安排的特点之一。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按照螺旋式的排列,基本功的训练反复出现,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质和量方面,逐学期提高要求。采取课堂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利用早练的形式对基本功进行巩固和提高。注重初级套路的教学,更适应于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发展。

第3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学武术;训练内容;手段

武术不像田径、球类等项目在中学开展广泛,所以武术列为中学生竞赛项目,这恐怕还需一个过程,但如果武术运动能像田径运动和球类运动等,在全国乃至全球广泛推广和发展,那么武术列为基层,甚至学校的竞赛项目便指日可待了。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应该从长远打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武术运动。

中学武术训练始终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在训练中,应向学生强调武术健身的道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再加上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武打片。学生模仿能力极强,容易产生错觉,练好武术,可以去打架。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消除不正确的指导思想,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项目的热爱,通过介绍武术的内容和分类,使学生了解我国武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让学生对武术这一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中学武术训练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选材

任何一个项目选材是至关重要的,武术也不例外。然而选材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其内容包罗万象,由于笔者知识粗浅只简述如下。

武术选材,首先要从体型上来考虑,所选的苗子不宜太胖,个子不宜太高,由于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这两项指标较难确定。其次,所选的苗子柔韧性和协调性要好,当然这两项指标通过后天的训练会有所改进。最后,所选的苗子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恒心和耐性,否则将前功尽弃。

二、训练内容

中学武术的训练内容应着重于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有臂功、腰功等,具体来讲,发展柔韧性的有压肩、压腿、踢腿、下腰等练习;发展速度的有踢腿、步法等练习;发展力量的有顶功、桩功和其他辅助练习;发展弹跳力的有各种武术的跳跃动作练习;发展灵敏的有各种武术的组合练习。

我们在给中学生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不能蛮干,要防止运动员受伤,训练要有科学性

2.基本功训练要有系统性,要订出训练计划,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3.要注意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偏重发展专项运动素质

4.基本功练习时,负荷量的安排应适时,在时间、数量、质量上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5.在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

此外,还可以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套路技术训练,其中尤以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练习为主。同时,武术套路是由许多单个动作组成的,因此套路技术训练之前,要注重单个动作的练习。

三、训练手段

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训练,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武术训练时,不仅要善于继承传统的训练方法,也要吸取现代的训练新成就。在中学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

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武术训练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乎学生训练的较好的方法。

1.重复训练法

武术的重复训练,是通过对某一动作段落和套路的反复练习,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

武术中的重复训练法,大多作为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对中学生而言,由于受其自身生长发育的限制,在练习的数量和负荷量上不宜提过高要求。当然,训练中向学生强调动作的节奏、平衡和造型稳定性以及全套动作的速度等是必要的。

重复训练法是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尤其对中学生较适用,不论是哪一套动作,学生只有通过重复练习,才能达到定量的要求。

2.比赛训练法

这是针对中学生好胜心较强的心理,通过运动员之间的相互比赛,并不是代表学校比赛。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激励运动员通过比赛找出差距,找出自身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训练中积极改进,而且通过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小养成不甘落后于人的意志。

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对比赛成绩较差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并帮助其改正完善其技术动作,切忌不闻不问,甚至批评,这样会伤害其自尊心,使他们对训练丧失信心。

3.想象训练法

这要求学生在学完一段套路练习或整套动作后,让学生通过想象“过电影”的方法,将动作经常在头脑中重现,并且想象出每个动作的重点和关键以及应该注意什么。这样通过不断的想象和回忆,能使动作在其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形象,在训练时就能提高训练效果。

中学武术的教学训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同行指出。

参考文献:

[1]李先长.我国中小学体育课武术教材教法研究,2003.

第4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注意问题

前言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少儿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少儿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少儿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低。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不宜过多的进行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作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1.4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2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2.2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分钟的正踢腿,一组不记数,不看质量,每天踢。而另一组记数,看质量,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两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2.3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少儿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少儿武术专项教学与训练是为比赛准备的。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最敏感的部分,由于少儿的情绪波动性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界刺激敏感。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单练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体验赛场情景,培养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同时增强力争上游的决心,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3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3.1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3.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3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4结束语

4.1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2少儿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进行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专修教材《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第5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一、科研策略

武术理论(即拳理)是指导武术实践的方针,没有科学先进的拳法理论,就不可能促使一门武术提高和发展。武当武术也不例外,所以要重视武当武术的理论研究,要从力学、物理学和人体医学方面,探讨武当武术与现代人体科学的内在联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论证武当武术各种技击方法及功法的实用价值,使人们真正认识武当武术的功能和价值。

组织武术传人与专家联合编写教材,使武当武术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由基本功到套路练习、技击训练,都应当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练方案,各个阶段都应有一个考核成绩的标准,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使武当武术既能普及,又能提高,拥有各种人才,更有利于武当武术的发展壮大。

二、开发策略

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传统套路。武当武术创立于道教,由于道家的避世,森严的道规以及道人的保守,致使武当武术的传播面较窄,“”的浩劫又使武当武术的传承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同时,有成就的武术家健在的已不太多,所以应当抓紧时机抢救武术遗产,加大力度对武当武术文化的收集与整理,充分发掘其多元的功用及丰富的拳理、哲理、医理,突出武当武术文化独特的魅力,弘扬民族文化。

市场开发。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化是大势所趋。现代武术事业的发展,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经济效益。对于武当武术的发展,要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培育武术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只有将其推向大市场,才能得到大力弘扬,造福社会。

三、培训策略

建立武当武术俱乐部,在各国和各省、市武协下设立武当武术培训中心,在各基层建立武当武术培训基地,派出专家教授和高水平教练员到各培训中心讲学和执教,以技术动作传授为基础的同时,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的深层渗透,并且以此提高国内外的武当武术习练水平。

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武当武术要走向世界,必然要在交流中普及发展。语言的障碍给武当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是武当武术得以有效发展的关键。

提倡大力发展武当武术特色学校、武校,如太极拳武校、形意拳武校、八卦掌武校等。使武当武术能够更好地得以继承和发展,并且逐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武术项目。

民间群体是发展武当武术不可忽略的一大群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只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组建武当武术民间组织,既能满足民间群体的健身需要,也是普及和推广武当武术的另一重要形式。

四、竞赛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体制。21世纪是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世界,武当武术也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建立富有武当武术特色的竞赛体制,遵循武当武术“体用兼备”的特点,符合武当武术的技击特征,使武当武术技击功法和技法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让竞赛体制作为撬动武当武术发展的有力杠杆,成为激励武当武术发展的活性元素。

举办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交流可以及时地发现当前武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武当武术正确的发展方向。其次,通过竞赛、交流,进一步规范武当武术,使之适应向世界推广的要求。

第6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从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一种舞蹈语汇,舞蹈武功技巧一直存在于舞蹈之中。它充分吸取了戏曲、武术、体操、杂剧、京剧及芭蕾等姊妹艺术手段中的突出建树,成为舞蹈舞台表演艺术的精髓。它不仅是瞬间在空间造型方位奇特,并且给人视觉留下惊险、高超、豪迈、潇洒的深刻印象,使人一饱眼福,回味悠久。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舞蹈离不开舞蹈武功。

舞蹈是舞者用肢体为工具创造的艺术,舞蹈武功技巧是特殊的人体动作,有着特殊的动作方位及变化多端的舞姿形态,并且由于技术性强、难度大,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中国舞蹈武功课的教学中必须遵循和坚持科学性的原则。目前,高师院校中的舞蹈生源多数来自普通高中生、艺术中专生,其中县城及县以下的占半数以上,他们学习舞蹈的条件和生理因素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进校前学过一点舞蹈,有的没有学过,有的则是艺术中专毕业生,所以较其身体软开度、年龄等舞蹈武功训练的条件相差很大。因此,如何“因材施教”,科学地训练上述教学对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结合长期舞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国舞蹈武功课的教学,必须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以素质训练和诱导性训练开路,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有目的地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肌肉坚强有力,脊椎、髋关节、膝关节、髁关节以及肩关节有高度的柔韧性,在各种舞姿和技巧中能随时保持人体的稳定性,并且让身体各部分具备速度、柔韧、敏捷、灵活的特性,以及耐久力、控制力、爆发力等力度,如此才能完成那些技术性很强的舞蹈武功技巧动作。

高师的舞蹈教育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种。专业教育是培养舞蹈演员和舞蹈管理人才,非专业的则是培养中小学教师,而中国舞蹈武功课程对于二者来说,都是应开设和应该掌握的内容。

舞蹈武功课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体力和耐力以及精神上的忍受力,因为训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即使是从小进行舞蹈训练的专业学生,对开胯、板腰、耗腿等基础训练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因严格性而流过泪水和汗水。因此,这样的经历不仅使学生在体力等身体素质方面上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在意志品质上得到磨炼,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

中国舞蹈武功在高师教学中,应在坚持用科学性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舞蹈生理学、舞蹈解剖学、舞蹈伤痛治疗等基本知识。结合高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多层次培训。教学中要科学地吸取体操、武术、戏曲、杂剧等精华,恰当地应用在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学习舞蹈武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成为舞蹈武功教学的积极建构者和创造者。在具体教学训练中,教师要重视顶功和体能的训练,打好基础,处理好抄保与脱保的关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规格要领,克服惧怕心理,独立完成动作,并能够在舞台上创作出顶天立地的充满阳刚之气的舞蹈语汇,赢得人心。同时锻炼学生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精、尖的舞蹈人才。

第7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关键词:传统武术养生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25-02

在以拳种为主要承载形式的传统武术领域,无论是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还是少林拳为代表的外家拳,都在注重武术技击核心的同时,兼顾着生命健康的养护,并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养生文化观念。武术养生属于中华养生重要范畴,在吸取气功养生、导引养生、中医养生等其他中华养生文化理念的同时,结合武术文化属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武术养生文化。武术养生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在武术养生技术层面的运用,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技击类项目的重要内容。

1 传统武术养生的主要内容1.1融合于武技之中的拳种

将养生融于武术技术之中是传统武术极具创造性的壮举,武术核心的本质当是技击,但在武当武术、峨眉武术流派,将养生的技术、理念融于武术技术过程之中,在强调攻防含义的同时,做到了保养生命,修养身心,这在以技击为目的的世界武术流派中别具一格。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运动是以经络学说和道家养生理论为其重要的产生源泉,太极拳运动过程所产生的经络螺旋刺激和“气宜鼓荡神宜敛”的内在要求在疏通经络,活跃气血,调节精神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健康价值。因此,“打拳即养生”成为传统武术养生的重要观点,并且逐渐的受到社会的认可。1.2分类于拳种之外的气功

外家拳相对注重外在的形体训练,在技击、演练、训练等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武术风格。外家拳虽然不像内家拳,集武术与养生于一体,但是却形成了分列于武术训练之外的武术功法练习,并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武术养生功法。

以少林拳为例。少林拳大多刚猛、快速,具有典型的武术风格特点,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观念,使得在发展众多武术套路的同时,逐渐产生了少林八段锦、少林易筋经为代表的少林气功项目。从本质来讲,少林武术内功的练习主要在于增强身体的内在潜能,增加自身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从而在武术技击中更好的发挥武术技巧。但其所具备的完整的气功理论体系和多样的气功实践技术,成为分列于武术套路之外的武术养生体系,并且逐渐外化到人们生活的健康领域。

1.3参照于各个门派的修养

中华养生文化流派繁多,枝繁叶茂。武术养生借鉴了导引养生、饮食养生、医药养生等众多的养生领域的各家之长,结合武术技击的核心本质,而发展形成了集导引、饮食、医药为一体的综合养生方法。

如峨眉武术、武当武术在导引领域各有发展,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武术导引项目,在促进健康、增进内功、提高击打和抗击打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少林武术在医药方面,尤其跌打损伤方面,形成了完备的武术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少林武术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且逐渐的形成了少林医学,延伸到中医学领域。武术养生参照于中华诸多养生领域,并且将其加工为一体,相对于其他养生领域内容更加丰富,正是这种原因,产生了武术、医学、艺术融为一体的特殊武术文化现象。

2 传统武术养生的主要特点

2.1养练结合

传统武术谚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武是指武术本身,功是指基本功,包括各类腿功、腰功、臂功等身体基本训练,也包括内壮的各类气功,指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内在潜能的增长是武术技巧发挥的保证。因此,历代以来,传统武术训练非常重视武术养生的练习,认为练武必须建立在健康的身体条件基础之上,武术练习本身不应当伤害到自身,这种理念是养练结合为特点的传统武术所具备的。再者,无论及养生与技击于一体的太极拳,还是分列于外家拳之外的武术内功练习,也都具备养练结合的特点。养的目的在于练,没有养只有练,无益于拳,无益于身。武术养生的这个特点与现代训练学中发现的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的观点极为相似。因此,在各大武术流派的各个拳种之中,都会发现与之相符的特色武术养生方法。

2.2内外兼修

“内外兼修”的“内”是指精神、气机、脏腑等内在无形的生命系统,“外”则是指肌肉、骨骼、筋脉等有形的肌体组织。内外兼修是指传统武术除了具有外在功夫的训练,同时注重内在气机的培养,而在内在气机的培养方面,传统武术发展形成了特色的武术养生功法。太极拳以“养生拳”的角色在当前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典型的内外兼修特征在诸多太极拳文献里略见踪影。杨澄浦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内在精神,外在腿腰身手。内在要提起精神,外在要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四稍。因此,太极拳的练习即着重精神的训练,同时义着重于肢体的训练,具有典型的内外兼修的特点。“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武术训练目的同样显示出,在注重身体训练的同时,应当注重内在气机的培养和训练。如少林易筋经作为辅助的内养功夫训练,目的在于调理身体健康,缓解各类伤害,在此基础上武技的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武术养生功法的练习成为武术内外兼修的重要证据。

2.3广泛借鉴

广泛借鉴是指武术养生并没有停留在武术领域内部,而同时广泛的学习参照中医药生、导引养生、节气养生等其他领域,并且集众家之所长,创造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武术养生项目。少林医药养生在少林功夫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针对武术训练中常见的跌打伤害,以及为加强肌体的内在潜能所创造的众多医药养生手段。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与《黄帝内经》中关于“夏三月……无厌于日”和“动作以避寒”的养生观念不谋而合,因此,传统武术养生功观念透漏出训练环境与功夫增长的关系。传统武术对导引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各个拳种流派,尤其内家拳对中医六技(砭、针、灸、罐、药、导引)之一的导引法进行的加工可谓巧夺天工。武当武术、峨眉武术、少林武术、青城武术众多流派都可以见到各自特征的套路导引手段。

3 传统武术养生的文化观念

3.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天”是指自然,其理念是指人的健康保持应当顺应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例如在《黄帝内经》中的“四季调神大论”篇中详细记载了春夏秋冬,人们在起居、精神调养方面顺应自然活动规律的详细记载。武术养生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来源于自然的众多养生拳。太极拳、八极拳、无极拳等众多养生拳种,将天道的运行规律,融入到拳种的运行规律中去。“圆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也是运动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空则能活泼自如,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故少林拳技以圆空为基本架式和方法,太极拳要求处处带有圆弧形,八卦掌以圆为法,南拳中讲究圈桥动作的运用。很明显,武术众多的拳法流派都追求整体圆融,式正招圆。”

3.2身心合一

身是指形体,心主要是指神、意、气等内在的心理活动或气息。传统生命理论认为构成生命系统的精神、气机、形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神训练与形体训练也应当同时兼顾。在此基础之上,演化形成的众多内家拳种兼具备养生的功能。

以武术长拳为例,“手、眼、身、步”与“精神、气、力、功”所组成的内外功夫的训练方法体现了武术“身心合一”的主要思想,并且其这种训练方法对身体的外在筋骨和内在气机都可以起到健康保持的作用。再如形意拳中的“内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以及“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显示了身心合一的中国武术观念。

3.3人社合一 人属于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产物,脱离不了社会背景,人应当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在此思想基础之上,产生了武术特有的行为准则,称之为武德。武术领域历来提倡“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拳以德行为先”,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宽厚”,以求人际和谐。武德反映出武术最终追求的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同时,属于武术养生思想的重要范畴。养生历来以修养心性作为根基,也是养生最重要的内容,没有好的心性修养,再好的养生技术也属于空中楼阁。因此,武术道德所提倡的宽容、忠厚的道德理念即属于养生的思想理论。同时,结合武术的特点,以武术礼仪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尊师重道”、“抱拳礼”等多种形式。4 小结传统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取、借鉴了多方面的养生内容,产生了多方面的武术养生项目,如八段锦、易筋经等。在世界各个武术体系中,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在“贵生”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武术养生在健康保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传统武术养生的练习在增加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提高民族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张文武,王凤.论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现代社会效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6(4).

The Cultural Concept of Traditional Wushu Preserve Fitness

第8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一、教学工作的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一年的学生选项为两个女子武术教学班和一个男子武术教学班,都是新生进入平山中学的,高二年选项为女子武术教学班,都出现一些人数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也基本上是上个学期选项时的基本情况,对于学习时起到这个项目的连续性有一定的帮助。学习时也能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方便教学的总体安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技术难度与要求。

(2)教材与教辅分析:

①分析教材与教辅的内容与结构:这个学期采用2个学分同时选项,这样有利于全学期的学习计划与安排,不用再教基本功,本学期本人计划在高一年的教学内容是田径与基本体操(广播操)及初级长拳结合进行教学,高二选项安排校本课程“武术剑”里的一个套路进行教学,再结合表演的方式配合进行的实用技能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与结构上的安排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动作的到位,学不在多,而在精。

②分析教材的特点与重点、难点:教材的特点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对于学习过程比较注重,方便学生的素质不同者的学习;重点在于武德,这是本个项目开设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最重的重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基本意图,也让学生能自我控制;难点在于如何去掌握套路的实用技能,提高学以致用,能有防身的本领。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3)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 “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4)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1)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2)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

(3)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4)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5)公开教学、听课、评课。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的机会的掌握,加强本校的听课,外校的听课,继续向各位开课老师进行学习充电。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针对课上出现的不同看法大胆提出,努力提升自己的评课的水平,加强谈话水平。

三、继续教育的计划

(1)自我培训计划:加强多方位立体化自我培训,加强网络、媒体、书本、培训材料进行自我的培训,提升自己的内含,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2)校外培训、在职进修计划:加强网络的视频培训,加强课改的业务培训,加强网络的培训学习。

(3)远程培训计划: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进行远程培训。

四、其他工作计划

1、策划、组织、实施“平山中学第八届田径运动会”,采用田径运动会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提升校园活力,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开发,加强师生健身意识的培养。

2、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组织各项体育比赛的训练与参赛。

3、协助高三的体育专业考试的训练,配合高三年体育教师加强高考体育的训练。

4、今年做为晋江市第二期骨干教师培训的指导教师,努力做好指导工作。

第9篇:武术基本功培训范文

[关键词]武术运动 少年成长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02-01

引言

武术运动属于我国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出来的健身活动。其活动的本质是对人类身体的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素质等全方面的能力提升,通过武术运动的锻炼,人们的身体机能可以得到极高的提升,所以自古以来被我国奉为强身健体的优秀运动。我国的武术发展因其强调的技击性,主要活动人群以成年人为主,但很多习武人士往往都是从年少时开始锻炼,因缺乏科学依据,很容易造成青少年在习武活动中的运动伤害,这种情况有暂时性的伤害,也有永久性伤害,对青少年的运动发展起到了不良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逐渐对青少年成长的科学重要性逐步提升,引起了众多科研组织对青少年身体成长深入研究,包含了年龄阶段、身体发育成长、意识素质等不同方面探索。根据7-12年龄段的少年的特点来探讨在少年的武术教学中,怎样运用好多种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武术训练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好的学习途径,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素质的少年在运动活动中要有倾向性的素质锻炼,这里有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的基础,还包括精神素质、意识素质等。

1 武术运动的基础

武术是一种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规律进行编排,从攻防技艺中提炼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由内向外显现出来的包含飞、拳、击、踢、蹿、蹦、跳、跃等技术动作的运动,武术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各种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各种武术套路是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跳跃,平衡,旋转等基本动作组成的,基本动作的训练质量直接影响套路比赛的成绩。所以,武术基础训练是发展武术专项身体素质和巩固提高武术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为构成套路运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2 少年身体成长特征

7~12岁这个年龄段是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段如果想培养武术苗子,通过结合少年成长发育的趋势,通过合理的训练维护肌肉记忆的最佳状态,遵循肌肉记忆公式: 30/48,即做足 30 分钟强化训练,接下来 48 小时恢复时间,刺激肌肉细胞储存武术招式信息,并按照这个公式进行有节奏的训练,将促进少年茁壮成长,并将有助于在少年中继承、发扬中国的武术传统。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和基于肌肉记忆理论的测算: 7 ~9 岁是中国进行武术启蒙训练的最佳年龄; 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表明,进入专项训练的平均年龄为 11. 93 岁,所以少年在12岁之前属于武术运动的育苗阶段。

2.1 性别特征

武术训练过程中性别的差异进过大量的对比在武术训练过程中, 男生比女生接受新内容要快。在注意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比男生强,男生比女生容易分散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常常是男生,他们中有的讲话,有的不认真训练,有的与周围同学发生冲突等。 总之,男生一般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保持注意稳定的时间较短。但男生在注意的转移上优于女生,这主要是由于男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女生差,在课堂教学中对原来注意的专注度比女生低,所以男生比女生注意的转移速度快。女生的注意兴趣多指向于人,而男生的注意兴趣多指向于物。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利用形象化的语言、有趣的事例、经常性的提问、表扬与批评等方法培养男生的注意稳定性,注意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有意注意,以此克服男生注意容易分散的现象。 同时教师应注意对每堂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对课的导入进行精心的设计,使能迅速地将注意力从原来的学习内容或课间活动转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上来。

2.2 体质差异特征

身体发育的差异性同龄之间的身体发育是不同的, 首先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其次是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饮食,家庭,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这些因素使在身体发育方面有早有晚。针对他们的发育程度我们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制定这些计划要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 不能刻意要他们去完成一些他们完成不了的动作。 以免造成身体损伤,影响他们对训练的积极性。由于年龄的不同,他们在大脑中形成的模式也不同。 模式是一个连续的渐进过程,而不是突发的,模式是逐渐被建构、重构的。

2.3 认知特征

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规律还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首先,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代表该阶段特征的主要行为模式,这些模式构成一个整体,标志着该阶段的智力。其次,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个体和个体环境的差异又有所不同,或是提前,或是推后。 但是,无论差异有多大,都不能改变智力发展的阶段顺序以及定向性。最后,前一阶段的思维模式总是要整合到后一阶段的思维模式之中, 为后一阶段做准备,并为后一阶段所取代。前后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在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发展中,同化和顺应起着不同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武术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年龄对分组教学,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水平。

3 武术运动的发展规律

3.1 少年武术训练原则

少年的武术训练,应有利于少年生理健康发育,他们与青年、成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 “三从一大”训练存在天壤之别。对他们的训练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 1) 夯基础,注重精气神。练好基本功,为长远发展打基础。

( 2) 求内涵,讲究身心合一。

( 3) 讲规范,强调动作规格。

(4)抓作息,保证体格发育需要。

3.2 少年武术训练方法

少年虽然处于肌肉快速成长期,但是仍然有记忆功能,当很熟练的时候并不需要经过大脑,就能够持续做下去。协同记忆,是在少年无数训练过程中把视觉、听觉、动作等结合起来,同时用于记忆某些武术招术。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 以前所学过的溜冰、舞蹈、画画之类的与动作相联系的内容最不容易忘记; 诗词、歌曲等吟唱的内容次之; 光用眼睛看过的书籍、画报等披露的内容最易忘记。

4 总结

对于少年武术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少年正处于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要根据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年实际的科学训练方法,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另外,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年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34-448.

[2]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中国武术史 [M]. 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356-358.

[3]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