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武术教学培训范文

武术教学培训全文(5篇)

武术教学培训

第1篇:武术教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武术教学;中学;德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学生的思想和德育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中的重点,在学生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理念的渗透已经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的新风尚[1]。我国武术教育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承载着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理应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个人素质等。但我国现阶段在武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还是较少[2]。根据访谈得知,广州市A中学开展了武术课堂并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本文对广州市A中学武术课堂的德育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德育教育渗透武术教学的实践提供可行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广东省广州市A中学武术课堂德育教育渗透情况为研究对象,以该校200名学生与5名武术教师为访谈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该校德育教育渗透情况。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市A中学武术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情况

2.1.1广州A中学对武术德育渗透的理念认知情况据表1,该校的武术教师(5人)均认为思想品德和知识是人成长必备的。大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渗透是武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在日常的武术教学中也进行了相关的德育渗透工作。2.1.2广州市A中学武术德育渗透的内容选择据表2,该校武术教师不仅经常在武术课堂中利用武德教育来进行德育渗透,还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少数教师表示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无畏的精神。2.1.3广州市A中学武术德育渗透的途径情况据表3,20%、40%的教师会使用对比教学、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渗透工作,所有教师均会首选榜样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但情景教学需要一定的情景再现,加大了此方法的难度,因而选择人数较少。另外德育素质很难进行量化,所以选择对比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师也较少。

2.2广州市A中学学生德育渗透基本情况

2.2.1广州市A中学学生对武术渗透德育的看法依表4,A中学被调查的200名学生均表示教师会对大家进行德育教学工作;120名学生表示教师会在课中进行德育渗透;160位学生表示教师会在德育渗透时结合上课的内容进行。该结果间接说明,A中学的武术教师均能在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工作,且每位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时间有所不同。另外,有100名学生表示武术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很有实用性,90名学生能经常感受到集体荣誉感,80名学生觉得有时有,30名学生觉得感受不到集体荣誉感。该数据反映出A中学武术教师德育渗透工作的实用性还有待加强,并且需要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表4学生对武术渗透德育方面的看法(N=200)问题选择人数百分比武术教师是否培养你的品德?经常做15075%偶尔做5025%不做00%德育渗透一般在什么时候进行?课前4020%课中12060%课后4020%武术教师怎么样进行结合上课内容16080%德育渗透?结合自身3015%榜样设立105%武术教师对于你的德育渗透很好10050%实用性如何?一般7035%无用3015%在课中是否感受到集体荣誉感?经常9045%有时8040%没有3015%。

2.3广州市A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2.3.1重视程度不够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老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武术教学十分重要的工作,但仍有少数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这些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动作,而忽略德育工作。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中无法分割的整体[3],在武术教学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武术精神,建立更加完整的人格。新课程改革更是从科学性和专业性的角度规定了武术教学中应该注重的教学问题,要求学校要兼顾科学性和思想性的辩证统一。2.3.2内容尚显单一德育教育的内容其实较为宽泛,而每一个教育内容又可细分为多方面的单元[4]。比如传统文化的教育、律法的普及、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爱国情怀的熏陶等。将这些德育内容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但是根据调查可知,各学校现行的教育方案普通的武术教学课程很少能够完成多维度、全方位的德育熏陶,不能使德育教学和武术教学有机统一。经过调查可知,在广州市A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不到位。学校制定的武术教学课程,并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武术课程的情况,这对于德育内容的渗透是极其不利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单一课程教学加上单一的德育渗透,使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既无法完成武术技能的教学目标,又无法实现德育渗透的教学要求。2.3.3方式方法有待完善通过对广州市A中学的调查可知,德育渗透工作的安排主要在两个方面存在问题。第一是德育渗透工作较为传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使用更为开放、先进、新奇的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的德育渗透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口传身授方式外,还可以配合新媒体的运用,开创新式的德育渗透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以及意志品质[5]。第二是教师的渗透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广州市A中学中武术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且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无法学习先进的知识。

2.4广州市A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对策

2.4.1改革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体制机制首先,国家有关教材编写部门要根据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对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进行重新编写,在教材中提高德育渗透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编写德育渗透相关的方向内容,保障教师能与时俱进地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6]。另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教师自主研发校本课程,自行设计德育渗透武术课堂的内容及方法,提高德育渗透的时效性。组织武术教师开展德育渗透的研讨活动,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互相评价,共同研讨出适合武术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案。2.4.2加强培训,提高渗透能力武术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渗透,除了取决于渗透方法和教学制度外,一线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十分重要。只有武术教师自身素质过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有关教育部门可以定期举行线下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采用视频发送和网络习题等线上方式提高武术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因为武术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才能将德育渗透工作更好地与武术教学工作相结合[7]。2.4.3健全武术教师师德评价体系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师德都是评价任何教学行为中无法逾越的一个环节[8]。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是要求武术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行为规范。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可以从教师个人、学科同事、学生等角度分别进行评价工作。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奖励,切实激发武术教师提高自身师德的动力,从而提高武术教学工作中德育渗透的力度。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1)广州市A中学中,大多数武术教师都已经能够在武术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且对于德育渗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部分教师忽略德育渗透工作现象。(2)广州市A中学中,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的德育渗透内容上,选择范围比较单一,渗透力度有些许不足。(3)广州市A中学对于武术教学的相关基础设施投入不够,这主要源于相关领导对武术教学工作不重视,对德育渗透工作产生了影响。(4)广州市A中学中,部分教师的师德水平不高,不利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3.2建议

(1)国家教材研发部门应该加大武术教材中德育渗透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要定期举办教师的教研会议,鼓励教师在德育渗透工作方面的创新。(2)国家文体部门加大对于武术教学工作的资金扶持。各地方教育部门可设立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帮扶专项基金,对于普适性的德育渗透方案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对于提供方案的教师提供相应奖励。(3)健全师德考评制度,从教师个人、学生、同事几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调查,切实提高武术教师的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树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2]王自清.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3):5-14.

[4]任小琴.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5]李小进.武术体悟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8.

[6]王菲.对英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5,(2):109-112.

[7]王稳,李晓华.承继“情义”文化:促进大学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2):71-78.

第2篇:武术教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校武术;武术教学;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武术在我国高校的文化建设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和当今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武术教学过于注重技术传授而忽略文化传承,这与高校武术教育的初衷相违背。《报告》中,主席曾经两次提到过体育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重视高校的武术教学,处理好武术教学中技能传习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弘扬我国武术文化。

1进行高校武术教学的意义

1.1培养民族文化自觉,传播文化正能量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自其在1990年被提出后,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扬武术文化,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作用。“礼”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其体现在武术过程的方方面面。从各家入门的拜师礼到演练完毕的收势礼,无不体现着武术的礼仪文化。同时“惩恶扬善”“仁爱守礼”“忠诚谦逊”等武学精神,也经过了岁月的洗礼逐渐升华并最终成为中国武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著名的礼仪之邦,素以礼教化人。因此,中国武术也有着自身的道德准则。“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武术修习者需要稳扎稳打,从小事做起、学会助人。在这些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武术修习者也要学会去爱民族、爱国家。因此,进行武术学习,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培养起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

1.2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中国武术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儒、道、墨、法等各家哲学思想为武术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历史上各个武术流派的内在气质为武术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养料。在历史长河的滚滚波涛中,武术文化的长青不衰也充分证明了其自身的价值和魅力。武术学习不仅是一个将武术技击外化于行的过程,更是一个将武术文化内化于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同时人格也得到了完善。通过学习武术,学生会对中华文化产生自信,在武术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学生的道德修养也会得到提升。

1.3提升民族文化凝聚力,唤起学生爱国热情

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在新时期,我们更应该让武术文化适应新环境,从而继续发挥其对人的教育功能。目前,国家对高校武术教学十分重视,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武术的价值,这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国家对于武术教育的重视是对民族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精神的保护和弘扬。作为高校武术教育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当下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技能的背后都是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也不能只是技能,而应当加强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当下,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的娱乐性和表演性被过分关注,这使武术技击背后的文化内涵被大大忽视,武术教学背离了其原本的宗旨。

2.1武术教学中技能传习与文化传承相分离

武术的精髓在于内外兼修,刚柔并济,武术技击只是武术的外在表现,而武术精神才是武术的灵魂。而当下,在我国各类学校的武术教学中,武术技能的传习是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少授课教师都忽视了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授。殊不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无道而有器,是教育的失败。这种只注重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将武术教学束缚起来,武术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严重阻碍,致使最终学生们对于武术的理解不过是空中楼阁。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这样功利化教学方式还可能造成难以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让一代人关于文化信仰的缺失的结果。

2.2高校武术教育形式化

武术在“套路”之外,还应有其文化特质。大量的武学古籍资料、古文物材料、传统工艺等都是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武术技击的传授之外,却很少有人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没有指导现代武术教育的发展,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况且,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向学生传授武术的本真,这很可能导致学生对武术精神和武术文化产生误判。那么,何为武术的本真?在原始社会时期,为了生存,人们必须进行竞争。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往往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的。于是为了自我保护,武术就出现了。而当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后,竞争的形式由暴力转为和平的斗争。与此同时,武术也从最初的以制服别人为目的变成了以不制于人为目的,从进攻转向了防守,由修身转向了修心。所以,武术的本真就是保护生命、维护生命、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而在现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套路已是主要内容。教学中不向学生传递武术的文化意义,又怎么能够希望学生能够无师自通呢?

3关于高校武术教学中技能传习与文化传承的几点建议

3.1注重对武术文化的传承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动力。将武术纳入教学范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纵向传承。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重点抓住武术的本质,把握武术的精髓,结合当下武术教育在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划出武术教学的发展方向。政府要对高校武术教育给予一定的政策、物质支持,鼓励优秀武术人才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对高校武术教师进行评比,激发教师们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学习武术期间的品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实际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2重视武术文化传播者

教师是知识得以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武术教师,更是肩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担。教师在授课时,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该是文化,锻炼出的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更应该是坚韧的意志。这样就会对授课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3.2.1提升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武术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因此,进行体育技能传授的教师,一般在技术方面都能够令人满意,但在理论知识以及文化知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升武术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方面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理论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提升武术授课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3.2.2提升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基本的文化素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升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接受的文化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成为了影响课堂知识传授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个善于表达的教师,会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推动课堂教学,但是一个不善于语言表达的教师则可能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贻误课堂教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武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高校就必须提升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高校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教授他们一些授课技巧,从而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保证高校武术教育的授课质量。

3.3注重营造文化传承的氛围

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在武术技能本身就是武术文化的一个体现,例如太极拳,在太极拳中每一个动作都体现着“以柔克刚”“阴阳并济”“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进行单纯的技能传授,而要把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相联系,将武术技能中的文化含义向学生们进行讲解。这样将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两者相联系起来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学生对于武术动作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在进行讲解时,授课教师尽量要使用武术的专业用语,这样有利于营造一种文化传承的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武学文化修养。

3.4增强武术教学的趣味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不喜欢上武术课,他们认为武术课十分枯燥。这样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高校武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笔者认为,对于武术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时甚至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授课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的方法对武术技击及武术文化进行讲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学生们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变成充实有趣的课堂。

3.5处理好技能教学和文化教学两者的关系

“和谐”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论语中曾有言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只有正确处理好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中庸,才能真正达到和谐的境界。武术本身就蕴含着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中,授课教师更要处理好技能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都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了任何一部分武术都不能称其为武术。武术技能为表,武术文化是里,表里缺一不可。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武术教学中技能与文化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武术本身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利于高校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只有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二者真正的和谐,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4结语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在当今社会,武术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社会各界重视。本文论述了高校武术教学中技能传习和文化传习的关系,分析了武术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当前高校武术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健,马拴平.高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7(2):48-50.

[2]刘创.高校武术教学探讨——基于传统武术文化的视野[J].亚太教育,2016(3):163.

[3]李铁.确立高校武术教学社会化发展取向的意义与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9):202-203.

[4]王永祥,江红梅,闻忠波.武术实战教学模式进入高校课堂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3):178.

[5]李昌锦.青海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第3篇:武术教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文化自觉;高校武术;武术研究

“文化自觉”源自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它的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学校是武术传播的重要领地,担任着培养学生习武兴趣,传承武术项目的任务。高校学生众多,是我国新一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武术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是传承武术的基础。

1武术文化自觉

放眼我国高校体育,西方体育项目充斥着校园的各个角落,武术项目在寥寥学生的演练下正在被边缘化。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武术简单定义为散打、防身术等,同时也有学生把博大精深的武术项目误读成简单的套路表演,更是把太极拳理解成是老年人的健身项目,武术教学也没能使人们对武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武术的认识还很浅薄。具体而言,一是对武术文化价值缺少和深刻认知和坚守,造成自我价值混乱,其中深层原因是对“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标准的自动放弃。二是对武术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造成利益至上。当下,因为跆拳道、泰拳等项目的火爆,一部分武术教师转行跆拳道、泰拳等运动项目,陶醉在追名逐利的俱乐部培训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武术的传承者,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只是把武术当作生存的工具、获得名利的手段,缺少武术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武术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武术使命缺少自觉,是武术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三是对武术缺少足够的自信。因为“武术套路操化”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武术套路不被大学生主动接受,导致中国武术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代的失语。基于武术套路增强表演性质而忽略了攻防,大学生也对“花拳绣腿”的武术套路缺乏必要的兴趣,已经由儿时心中对武术的神圣向往转变成对武术的不自信。目前大学生对武术缺少文化自觉,要让武术重新走进大学生的锻炼生涯,了解武术,学习武术,练习武术。

2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西方体育高度渗透到我国广大青少年业余生活。作为中国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从礼仪规范和拳理招式的范畴融合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武术体现着浓厚的民族精神,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却显得淡漠和生疏,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高校武术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期间也推出了许多相关教材,但是各大高校的武术教学现状却良莠不齐。高校武术教师非常欠缺,通常一所高校武术教师在体育教师中的占比不足5%。武术教学不严谨,比如以24式太极拳教学为例,这是高校武术课程必学项目之一,有的学校则是把一学期的内容分成2学期进行教学,有的学校在体育考试中没有严格要求,学习后无法单独演练,但依然是合格。武术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动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对于武术课的兴趣也呈下降趋势,在武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动作记忆不清晰,肢体不协调,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充满笑点,伤害学生自尊心。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第一,武术师资力量薄弱;第二,教学不够严谨;第三,教学模式单一,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武术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不同时代的学生,武术教学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3现代武术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

3.1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系统科学的发展武术,必须加强武术教师的综合培训和继续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才能优质高效的教学。面对普通的学生,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看教师的技能水平。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示范腾空飞脚的动作做不好,正踢腿自己也踢不起来,这样的老师学生在心底已经在打腹稿。武术教师演练动作气势如虹,闪展腾挪尽显优美姿势,学生喜欢,更会激发其学习兴趣。

3.2更新武术教材

武术教材一直以来保持不变,规格严谨缺少生气,几十年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对当今大学生已经再无吸引。很多大学生反应,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五步拳,一直到初中,高中和大学。太极拳是学了又忘,忘了又学,到最后还是遗忘。通常来说,大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喜欢散打,对与长拳刀术剑术等套路只是一时的心理欣赏,觉得动作好看但是不实用;对太极拳这种强调养生的拳种,缺乏兴趣,而太极拳却又是在教材中反复出现,反复学习,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吸引力。而学生的心理也是对此感到厌倦,身未疲惫心已倦,从开始抱怨到无奈学习,被动的学习过程、消极的学习心理,只会产生无奈的学习效果。随着电影《叶问》的播出,咏春拳红遍全国,在武术教材的编写中,应该加入咏春拳。咏春拳不仅学生喜欢,本身来说咏春拳也涵盖着各种技击方法,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拳种,涵盖“踢、打、摔、拿”等一系列实用性招数,对大学生来讲这将会是更有吸引力的地方。武术教材应采用“简单、易学”的特点,使学生一看就喜欢,喜欢上了又好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武术教材的更新是迫在眉睫。

3.3改变教学模式

在武术的教学中,首先是进行礼仪、武德的教育,让学生在服饰、礼仪、道德等方面具有高度规范性,“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讲礼貌,守规矩,有武德是武术教学的首要规范。其次,在技能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套路教学模式,先从套路中的单个技术动作入手,讲解该动作的攻防含义,接着讲解理论要点,例如,冲拳为什么要蹬地转腰送肩,弹腿为什么要脚尖绷直,正蹬腿为生命脚尖勾起。先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引起学生内心思考,直到最后把思考用于在实际的技术动作。最后,再传授规定套路,各个技术动作的串联形成整套动作,剑术中的点剑、刺剑、云剑、撩剑等单个技术动作的串联,配上步法,就是初级剑术的整套动作。例如,在教授腾空飞脚的跳跃动作时,先不要去按部就班的讲解动作,而是先让学生自主的凭想象进行跳跃,凭直观视野模仿,最后进行引导,对各种跳跃进行分析、讲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学习的效果。

3.4严谨治学态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严谨本身来说是教师基本的业务素养,同时也是基本的职业操守。武术教学不容一丝马虎,不能随随便便,应做到一丝不苟,对于各个动作技能不容一丝偏差,教学严谨不仅是对武术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体现武术本身的武学思想。严格要求学生,先从严格要求教师自身做起。在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的中心思想,先严于律己,再严于待人。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纪律要求,严明的教学风格,推动武术教学发展。

4结语

高校武术教学要站在时代高度,更新武术教材体系,建立适应性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发扬武术的精神,传承武术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自觉,使大学生认识武术,理解武术,学习武术,发扬武术,传承武术,让更多大学生参加武术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正确理解武术的精深含义,是高校武术教学努力进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宁宁,张婧,司红玉.“健康中国”视野下的高校武术教学[J].武术研究,2018(04):85-87.

[2]刘玉振.高校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的差异化研究[J].武术研究,2018(04):88-89,93.

[3]杨啸原.高校对外武术教学文化传导问题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1):45-48.

[4]严永军.高校武术教学研究[J].武术研究,2017(12):66-67,82.

第4篇:武术教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南粤;体育文化;传统体育

前言

南粤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十分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项目已逐渐边缘化,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的传承形式亟需抢救保护[4]。我们确立以南粤民族传统项目的挖掘整理入手,挖掘原生态民族民间体育,做好南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一工作的实施也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粤教高函[2014]8号)有关精神对本专业的各方面进行改革,其中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资源、技能技术体系、专业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校外培训与校内训练模式、竞赛模式等。

1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两个重大问题

1.1现有民传人才市场需求紧缺,社会指导员群体基础薄弱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全国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专业人员十分紧缺。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已经不足以支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学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已经萎缩。在广东,80%以上的城镇中小学未能开展武术课,绝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没有设置武术课程;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要求的提高,社会大众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需求激增,明显体现在项目需求的多样性与项目训练的专业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武术、跆拳道、醒狮、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迅猛,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专业性指导,70%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群众队伍缺乏专业的指导员及教练员[1]。

1.2单一专业院校民传专业社会倾向明显

虽然在广东地区已有高校开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其专业本科的招生方式大都为单招,报考该专业必须是运动员,主要目的是解决退役运动员上大学问题。从教育课程论的角度分析,专业办学过于注重社会本位倾向,未能平衡学科构建及人文导向,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身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2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的创新理念

2.1新时期民传专业建设全球化理念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立足于南粤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及南粤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全球化发展,遵循人文关怀、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三方面的规律以制定办学思路,利用本院数十年教育培训经验和社会资源,致力开拓境外特别是港澳台、东南亚等就业市场以及国内日韩移民市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以及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球化扩散速度与深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位于珠江边,有利于龙舟活动的开展,广佛地带又是舞龙舞狮活跃之地并在该方面与港澳台、东南亚有着广泛频密的业务来往,在发展武术与龙狮专业方面确实具有厚实的基础。亦由于地处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核心区,外国人口特别是日韩两国人口密集,对发展跆拳道、武术、剑道、柔道、空手道等亚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

2.2招生理念尊重人文本位、社会本位、学科本位原则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目前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生源集中于本省市退役或现役运动员。一方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以从小就缺乏厚重文化熏陶的运动员生源为主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否担起传播、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仍需考证;另一方面,以现在的这种招生模式来看,有把运动训练专业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相互对等起来的嫌疑。二者均不利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专业的独立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以在利用综合性院校中体育院系作为该专业学科的发展平台,招纳生源以该专业的运动员与普通体育高考学生各半的方法。此方法无论在人才培养的硬件、师资、生源方面考虑都是较为符合现阶段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

2.3新时期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拟设

综上所述,新时期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以“传承民族民间体育,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深入挖掘整理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从理论、技术和竞赛体系入手,构建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有南粤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及南粤传统体育文化理论架构,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体育运动培养人才[2]。

3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架构

3.1项目特质性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也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的专业,其专业自身建设尚有不足之处有待完善。有待研究处理的关系及问题包括:流行项目与待挖掘整理项目的关系、民间项目与官方项目的关系、东方项目与西方项目的关系、国内项目与国外项目的关系、项目发展的地域性障碍问题、项目的性别限制问题、项目的商业化及市场化研究、项目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发展研究等。

3.2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在国内各高校都属于初始性研究,其研究既独立又建立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基础之上,研究涉及众多方面,其中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资源、技能技术体系、专业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校外培训与校内训练模式、竞赛模式等[3]。

3.3南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南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南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因鸦片战争及其后起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成为其加速器及扩大器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南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研究南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世界性传播,让中国南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为保持世界地域文化的平衡发展做出贡献。

4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内容

4.1挖掘、整理具有南粤特色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确立以南粤民族传统项目的挖掘整理入手,挖掘原生态民族民间体育,做好南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一工作的实施也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自2011年以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先后挖掘、整理、规范了岭南武术中的咏春拳、洪拳、蔡李佛拳、佛山醒狮、鹤山醒狮、马来-佛山醒狮、马来-鹤山醒狮、佛山-鹤山醒狮、马来-佛山-鹤山醒狮、德庆炸狮、广宁山狮、舞麒麟、舞龙等具有南粤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4.2规范具南粤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体系

南粤的民族传统体育千百年来,一直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和继承发展的。因此要想将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武术与民传统体育活动规范起来进行课程化,就必须首先从技术入手,规范南粤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动作,解决一个在现代课程体系中“教什么”和“比什么”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了技术内容,才有可能更好地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教学和交流。

4.3加强具南粤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建设

从南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项目是在民间自发传承的,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为此,使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学科化,加强基础理论建设十分必要。因此,我们从教材入手,积极申报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丛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教法》。

4.4构建南粤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南粤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开始了不同层次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如:在2014年教学计划中,无论是体育教育专业还是社会体育专业都增加了有关南粤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在全省的兄弟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如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武术普修课、武术专选课、太极拳课、跆拳道课、醒狮课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内容,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受到学生的欢迎。

4.5探索南粤民族传统体育的培训与训练模式

2012年,我院分别与国家体育总局广东省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及南海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合作,在我院建立了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及岭南醒狮武术训练基地,积极探索南粤民族传统体育的培训与训练模式,为南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高水平训练队的建设积累经验。在我院成立的岭南醒狮队出色地完成校内外各项大型的表演任务,参加全省的重大赛事获得优异的成绩,为校争光。

4.6研究南粤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模式

在挖掘整理南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积极研究其竞赛规律,探索民族民间已有的竞赛内容和方法,研究制定竞赛规则,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做出积极贡献[5]。

4.7培养具有南粤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

为加大培养具有南粤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的力度,我系开设一系列课程如,武术普修课、武术专选课、太极拳课、跆拳道课、醒狮训练课、舞龙训练课、剑道训练课、岭南武术训练课等,目的是培养专业且技能广泛的专门人才。2012年,我院与广东省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合作培养跆拳道体育社会指导员,学生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最后通过考试获得跆拳道体育社会指导员证书。2011年,我系开设跆拳道教练员实训中心,旨在培养适应大众跆拳道教学训练及项目推广的专门人才。

5结语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不但要继续吸取西方各国的先进文化理念,更需要负担起文化全球化的责任,对本国优秀的文化种类进行广泛传播。南粤传统体育文化建设与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研究既要集中在文化建设本身,也要强调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二者结合才能体现出新时期体育文化研究的趋势。现阶段研究应该集中于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南粤传统体育文化建设与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紧扣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对文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9.

[2]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2.

[3]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4]刘彩平.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26.

第5篇:武术教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武术体育教学优势

1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体育教学缺乏对武术的充分重视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缺乏对武术的充分重视,未能充分发挥武术的教学应用优势。多数学校体育教学缺乏科学统筹和整体规划,未能针对武术教学制定详细具体的合理计划,导致武术教学流于形式。同时,多数学校负责武术教学的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多数学生缺乏对武术的正确认识,加上体育教师缺乏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导致学生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态度散漫,缺乏对武术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难以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武术教学内容的精髓。

1.2未能彰显武术的独特优势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未能充分彰显武术的独特优势,导致武术教学极易被其他体育项目替代。中学生承担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参与体育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彰显武术的独特优势,未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武术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和搏击、健身思想,未能充分体现武术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导致武术教学呈现出枯燥性,导致学生缺乏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导致武术教学形同虚设。

1.3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

多数学校体育教学沿袭传统滞后的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缺乏创新性。体育教师未能实时关注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未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武术教学技能,未能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的武术教学方法,且在日常的武术教学过程中,未能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未能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武术学习和接受能力,未能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武术教学效果。

2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长期发展,集合了搏击、健身、养生等多种锻炼功效,是一项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1]。当前,武术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诸多应用优势。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2.1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

武术教学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受武侠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对于武术较为青睐,在体育教学的有效引导下,极易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形成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为充分发挥武术的这一优势,要求体育教师加深对武术的认识,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有效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2.2能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

武术不仅包括套路项目,还包括搏击训练内容。学生在积极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能有效增强自身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能有效增强自身的灵敏度和协调性,还能增强自身的反应速度,能锻炼自己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勇猛坚韧的意志品质。武术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呈现出较强的攻防技击特点,且武术入门较为简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并组织严格的训练考核,能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规范性和有序性,能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2]

2.3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械的要求较少

有一句著名的武术谚语,“拳打卧牛之地”。这句谚语是说,武术练习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小。在体育教学中,武术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械的要求相对较少,武术教学不会受到各类客观因素,诸如教学场地、训练器械的严重影响。[3]因此,在体育教学经费不充裕的条件下,发展武术教学更为切实可行。

2.4具备了一定的师资力量

经过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发展,武术教学课程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必修课。多数学校具备了一定的武术教学师资力量,能满足基本的武术教学需求。多数学校配备了专业的武术教师,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武术教学体系。另外,在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日益重视武术教学,普遍注重通过优厚的薪资待遇招聘专业的武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武术教学的师资力量日益增强。

2.5能培养学生的武德观念

武术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武德观念,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武术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武技”是武术文化的外在体现,“武德”则是武术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所谓武德,是指武术练习者在为人处世的社会实践中应该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应该追求的道德情操,武德涵盖武术礼仪、心性修养、精神境界和道德作风,贯穿于武术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武德观念的熏陶,并促进对自身人品的净化和人格思想的升华。[4]

2.6能促进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神,并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武德观念。武德观念融合了儒家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理念和道家道法自然、无为无恃的思想文化,对国人的精神架构形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5]自强不息是儒家刚健有为精神体现,厚德载物是儒家推己及人、宽厚待人的处世理念。学生在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武德观念的熏陶,并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且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道法自然和无为无恃作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具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力量,能实现对习武者心态的良好调整。学生在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理性意识和无为心态,“无为而无不为”。

3加强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从整体上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加强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从整体上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学校要通过优厚的薪资待遇招聘高素质的武术专业教师,充实现有的武术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在招聘武术教师的过程中,要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招聘标准,严格招聘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教学能力,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武术教师,确保后期的武术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武术教师的教育培训,引导武术教师深刻认识到武术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督促武术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并对武术教师的各项专业教学技能实施定期考核。

3.2加强对武术教学的宣传

学校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加强对武术教学的宣传,引导武术教师和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重点宣传武术具备的独特优势,激发广大学生对武术的学习锻炼兴趣。学校之间可加强合作,共同举办武术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对武术进行切磋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砥砺,共同提高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要通过加强对武术的宣传,引导武术教师和广大学生形成对武术的正确认识,并转变对武术的教学学习理念。

3.3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

学校要深入考察自身的武术教学现状,明确自身武术教学存在的缺陷,并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武术教学,并科学制定武术教学的具体目标,并从整体上对武术教学进行科学统筹和合理规划,针对武术教学制定详细具体的教学计划,增强武术教学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学校要制定配套措施和相关奖惩制度,督促体育教师严格执行武术教学计划,并对武术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增强武术教学的有效性。

3.4创新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摒弃传统滞后的武术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武术教学方法,要对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循武术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武术教学的预期目标,并深入挖掘武术教材,明确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依托互联网等途径丰富武术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开展武术教学。例如,教师可加强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武术套路,提高学生的武术套路学习水平。同时,武术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武术比赛,总结武术搏击技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护具组织学生开展散打搏击比赛,强化武术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武术实践中积累搏击经验。武术教师要实时关注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的武术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对武术教学的优化改进。

4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体现为体育教学缺乏对武术的充分重视、未能彰显武术的独特优势、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能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械的要求较少、具备了一定的师资力量、能培养学生的武德观念、能促进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对此,要通过从整体上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加强对武术教学的宣传、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创新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措施加强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应龙.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J].体育时空,2017(1):68.

[2]马渤.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及前景探索[J].才智,2016(26):34.

[3]刘甘霖.浅析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