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绩效审计5e理论精选(九篇)

绩效审计5e理论

第1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泰安 271018)

【摘要】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财政支出规模快速增长,社会公众在呼唤政府财政透明化、法制化的同时,对政府履职中如何使用纳税人的钱、使用效果如何更为关注。因此,政府绩效审计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成现代政府审计的一种主流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在发展中确实面临很多严峻的问题,仍需要借鉴成功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针对性建议,从而更好地促使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大量文献,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目标、必要性、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绩效审计 政府绩效审计目标 政府绩效审计实践

一、引言

政府绩效审计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联邦政府,兴起之后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和效仿。1982 年以来,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也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绩效审计是所有单位和项目都可进行的对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的监督行为,时间跨度事前、事中、事后(张林军,刘西林,2010)。为取得最佳审计效果,根据审计切入点和重点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以结果为导向、以控制系统为导向、以“3E”为导向、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以责任机制为导向、以“成本- 效益”分析为导向的六种审计模式(施青军,2008)。政府绩效审计一般包括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使用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的效率性、被审计单位业绩的有效性及活动的实际影响进行审计(吴国萍,2005)。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绩效审计的内容也不断丰富,从“2E”到“3E”再到“5E”的拓展,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平性(蔡春,2011)。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全面地针对政府政策的评估,决策的审查和公共管理活动,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行政效率、资产管理、廉洁等方面进行审计,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方案(温美琴,胡贵安,2007)。政府绩效审计也逐渐发展成审计事业的高级阶段,现代国家审计的主流。

通过对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分析可知,审计能起到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的作用(隋玉明,2013),是确保政府工作行之有效的一个重要监督方面。绩效审计的施行能督促政府部门在资金资源的使用上做到透明有效,尽量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充分发挥其跟踪监控、警示威慑和预算管理作用(张建平,汤蕾,2013)。更重要的是检查政策制定机构的有关政策是否被经济有效地执行,分析政府项目在“5E”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业绩不理想的领域,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促进公共部门目标的更好实现(谢志华,孟丽荣,2006)。因此,绩效审计在对公共资源服务利用的监督、公共管理权力的制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高效、廉洁政府的建设、发展并维护国家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李凤雏,2012)。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

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初期,有些学者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着我国实施的政府绩效审计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至上的权威性、范围的广泛性、利益的统一性(张欣,1998)。虽然与美、英等国等相比,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多是以学习为主导、自上而下的强制型审计。但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绩效审计在中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王素梅,2011)。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在绩效审计的经验中总结出其审查范围具有广泛性,应用范围也宽广得多,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及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又决定了审计的灵活性。

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绩效审计在审计目标上是为了评价各项投入资源的五性,寻找进一步提高绩效的途径,实现由查错防弊到控制和提高的目的。绩效审计目标可划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据审计署规划,我国现阶段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是“揭露管理不善和损失浪费, 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而在实际审计中, 绩效审计的目标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周亚荣,2007)。拓展创新后的绩效审计目标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社会管理、资源环境等不同的项目目标(王秀明,项荣,2013)中可以具体划分提高资金和资源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平性,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提高政府绩效,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审计方法上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视不同情况而异,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除了可以借鉴财务审计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多项目系统评价方法,如矩阵评价法、最小费用法或综合评价法等。在审计作用上,建议性方面尤为突出,已扩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绩效审计的依据也更加全面,涉及方方面面的法律规范制度等(王会金,易仁萍,2007)。

总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包括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审计时效性,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和具体建议的提出,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等(李凤雏,2012)。政府绩效审计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目前的审计多以财务审计为主,绩效审计处于基础薄弱的阶段。普遍存在思想观念不统一、开展范围小、层次低、手段落后、体制不健全、评价标准难确定、方法难适合、审计证据难收集、缺乏制度化、现行审计管理体制缺位、没有形成正规、完善的法律条文等突出问题。而且目前很少能提炼出单独的审计程序和特定的技术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审计标准上,我国现行的绩效审计监督管理体制不适合我国现状也尚没有明确适用的绩效标准,而且也缺乏绩效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文件,导致政府绩效审计难以深入进行,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

2. 在审计人员上,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队伍使得绩效审计难见实效,目前的审计人员许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往往是凭借多年的经验主观认定,会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而且审计人员对过程的过度重视有时候对绩效改善有局限性,审计人员的查错途径也比较单一,并不能适应所有项目的审计,所以较少能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改善建议(孟华,2008)。总之审计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和系统化。

3. 在审计模式和结果披露上,由于我国民主意识不强,公民参与度低,导致政府绩效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稍弱。目前仍停留在自上而下、强制型的审计模式上(张定军,2013)。正因为这样,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情况基本是向管理者或任命责任人的主管部门或上级领导报告,一般不向社会公开,出现问题时很难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难以达到绩效审计的预期效果。

4. 在审计实践上,由于中央审计机关力量不足,地方绩效审计开展不均衡,计算机审计尚未普及,审计经费不足的现状(张文婧,2008),导致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时受制于诸多方面的影响,审计结果执行力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绩效审计整改和后续审计亟待加强(唐勇军,2010)。

总之,为了更好地实施政府绩效审计,我国在如何建立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问责制度、推动政府绩效管理结果运用、推进绩效管理与审计的制度衔接方面仍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四、加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政府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走向深化的必由之路, 是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伴随其发展而发展的。这个过程是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掌握和运用审计规律,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改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的工作:

1. 加快建设适应绩效审计要求的审计队伍。培养专业的绩效审计人才是其有效开展的基本保证之一,我国应建立绩效审计职业制度和专业胜任能力评估体系,针对现有从事绩效审计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绩效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具体包括逻辑思维与智力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写作与文字处理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且要保持独立公正、机动灵活、合格胜任、勤勉负责、廉洁奉公、职业谨慎、严格保密、遵纪守法、终身学习的专业品质。以这些品质为基础优化审计技能,建立以人为本的审计技术升级制度。

2. 拓宽审计思路,转变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方向。目前重点要转变审计观念,选好审计项目,确认审计重点,加强对绩效审计的追踪问责制度,实现绩效导向差异的一致性,推进加强公众监督,降低审计资源的浪费,进而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效率。把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从任务型、程序型向目标型、效率型转变。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绩效审计独立的标准体系。我国应不断完善政府绩效评估运行方式,立法明确政府审计机关的主体地位。做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相关工作,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律依据。其次以全面考核、可操作性、成本效益为原则,更细致地针对不同的领域设立尽可能详细的评价标准体系。

4. 搭建绩效审计信息平台,形成内外评估相结合的体系。实现政府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估的融合,建立绩效信息系统,增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开放性,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要改革报告制度,促使审计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的联系。

5. 创新绩效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有必要将政府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分开, 把财会资料真实合法性的鉴证工作交给财务审计来完成。将关口前移性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实施制度合理性审计及政策执行效果审计,进而提高专业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6. 加大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资源支持。在工作过程中,加大资源投入,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审计机关权限与地位的转型。确保绩效审计工作能正常开展。

7. 在审计体制改革中增强创新精神。为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保障审计工作的正常合理开展,要不断改革审计体制,剔除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旧政策,与时俱进,主要做好制度保证机制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创新、权力制衡机制的创新。在改革中求发展求进步。

第2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目前,从经费绩效审计角度对装备采购活动予以评价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研究成果。装备采购活动具有行政指令性更强、程序更复杂和采购目标的军事特色很浓等特点,构建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要结合装备采购的特点,其具体思路是:借鉴相关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成果,以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的目标为导向,将“3E”指标融入装备购置费的运行流程进行综合评价。审计目标是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通常表现为对装备采购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绝不能仅局限于评价经费节约多少,而应该对装备采购计划制定的科学性、采购行为的效率、采购方式的选择以及采购的效果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尤其应突出军事效果的评价力度,它实质上已经超越了经济性和效率性,是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中更高层次的目标。所以,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必须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重的三重目标体系。鉴于环境性不是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评价关注的重点,公平性可以在社会效益当中予以体现,故本文仍然采用“3E”标准进行评价。如果仅以“3E”指标进行分类,难免割开了指标与经费支出环节、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我们将项目程序法的清晰流程和“3E”评价法的目标明确的优点结合起来,根据装备购置费的运行路线,关注与经费运行相关的各项管理程序,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绩效审计评价的影响,从装备购置费的运行流程和绩效审计目标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装备购置费的运行流程可以分为经费投入、运用过程和产出结果三个环节,在三个环节上分别设计三类指标结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在具体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应吸收相关绩效评价指标中好的做法,克服以往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装备采购活动的特点设置评价指标。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增加对装备采购投入决策环节的审计评价,并使之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具备相应比重;二是在经费使用效率评价中,既有对装备财务部门的效率评价,也有对采购监督管理、采购执行和质量控制部门的评价;三是充分考虑人和物两方面的因素,对装备采购机构的资金使用和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并对装备实物资产管理情况加强考查,实现价值和实物指标相结合;四是在评价指标的结构上,尽量保持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3E”指标之间比例相对平衡,加强了对军事效果和经济效益的评价力度。

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对象可以从宏观层面或微观层面考虑,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相同,只是计算口径不同。本文以装甲类装备购置费为绩效审计对象,将装备购置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三个环节的指标:经费投入类指标、运用过程类指标、产出结果类指标;第二个层次在三个环节下按照“3E”的内容分为九个维度:预算编制、政策符合性、承制单位审查、预算执行、采购效率、机制运行效率、军事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第三个层次是在九个维度下分设45个具体评价指标。

(一)经费投入类指标在经费投入阶段,一方面要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制订装备采购计划,编制详细的采购预算;另一方面还要审查供应商的资质情况,促进装备生产企业之间的有效竞争,降低寻租发生的概率。所以,在经费投入环节应设置三个维度:预算编制、政策符合性和承制单位。预算编制类指标主要评价年度采购计划制订得是否科学合理,具体可下设七个指标进行评价:年度采购计划与五年计划符合情况、装甲装备采购绝对规模、装甲装备采购相对规模、年度装甲装备采购支出增长率、装甲装备采购支出占装备购置费比重的增长率、年度装甲装备采购支出增长率与同期全军装备采购支出增长率的差额、上年度装甲装备购置费节约率。政策符合性类指标主要评价采购计划制定是否与国家和军队的相关政策相符合,是否体现我军装备发展战略的要求,重点、专用装备采购是否得到保障,国内采购的装备与引进采购的装备比例是否恰当,可通过三个具体指标进行考查:民用企业装备采购比重、专用装备采购比重、国内装备采购率。承制单位审查类指标主要评价承制单位的资质和信誉情况,主要通过三个具体指标进行考查:采购机构是否编制装备承制单位名录,承制单位资质审查合格的比例,未列入名录承制单位报批比例。

(二)运用过程类指标在经费运用阶段,主要是按照事先编制的采购计划和经费预算实施具体的采购活动,重点是评价装备购置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但是,装备采购活动是由装备计划部门、装备财务部门、装备采购部门和军代表机构共同完成的,其行政和经济管理行为直接影响装备购置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因此,对装备购置费绩效进行审计评价离不开对这些部门工作效率的评价。所以运用过程阶段可以下设三个维度:预算执行、采购效率和机制运行效率。预算执行类指标主要评价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通过年度预算与年度订货计划的匹配程度、年度预算执行率、预算资金到位率、财务处理差错率四个指标进行考查;采购效率类指标主要评价采购机构完成装备采购活动的工作效率,具体通过采购任务完成率、集中采购率、集中采购增长率、装备招标采购率、采购方式选择合理性比重、装备采购及时性比重、单次采购平均时间七个指标予以评价;机制运行效率类指标主要评价采购运行机制、监督机制是否有效,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价:采购人员的轮岗交流率,专家数据库中的专家使用率,装备采购信息次数,违规采购的次数。

第3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关键词】绩效 审计

一、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从字面意思来看,其核心是“绩效”,即“评价”是为绩效服务,“评价”工作的对象是“绩效”,综合前文的论述,其概念应当是:对组织或个体在既定目标下的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

当前对于绩效评价的认识也未能达到一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美国学者R.韦恩.蒙迪认为,“绩效评价是定期考核和评价个人和小组工作的一种正式制度”。范柏乃认为,“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个体或组织的业绩、成就和实际作为做出的评价” 。当前在对政府绩效评价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绩效评价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机制,对组织及其员工履职、完成任务、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实绩和效果实行的综合评价”。

二、绩效审计

首先,根据绩效审计的特点,绩效审计应当是针对非核查信息业务而开展的审计。

其次,当前主流的研究成果认为:绩效审计关注非财务信息,核心内容是“3E”或者近年来所提出的“5E”。本文认为,绩效审计所着重研究的管理信息中多包含有财务信息,例如《对我国城市医院经营效率绩效审计实证研究》一文中,虽然研究的是医院绩效方面的效率性内容,但研究的结论中依然包含“医疗设备金额”、“医疗经费支出”等财务信息。所以,单纯的以财务和非财务区分研究内容较为片面;另外,对于信息的发掘是否局限于“3E”,需要根据审计主体和审计项目的特征进行调整。

《美国政府审计准则》提出过绩效审计的一种全新概念,即“绩效审计是为开发新信息而进行的审计”。本文认为,这样的定义虽然比较宽泛,但较为严谨。与绩效审计“非核查审计业务”这一特点相结合,“新信息”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非既有信息”,是需要审计人员对于所掌握的既有信息,通过数据整理、计算、推演,根据审计的目的而得出的一些具有“预测性”“前瞻性”的信息。所以,对绩效审计可定义为:针对既有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出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结论的非核查类审计。

三、审计视角下的绩效评价

本文提出的审计视角下的绩效评价,是将绩效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一种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虽然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价在执行主体、法律地位、职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当前的绩效审计实践开展过程中,绩效评价工作在绩效审计业务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绩效评价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也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价都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工具,以保证绩效衡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当前,许多绩效审计项目的实施都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参照平台,把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作为操作指南,绩效审计利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对被审计对象的管理活动做出评价分析。

其次,在实践中,许多国家的绩效评估是通过审计部门进行的,或是将专业审计人员纳入评价工作组中参与业务的开展。绩效审计承担起了绩效评价的诸多职能,如美国政府问责局把绩效审计的重心从经济性审计转向经济、效率、效果性并重的“3E”审计。

本文在定位绩效评价在绩效审计中的地位时,着重考虑绩效评价在绩效审计开展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认为,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结合式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绩效评价在审前调查中的运用

审前调查包括了审计项目计划阶段的审前调查和审计项目准备阶段的审前调查两层涵义。本文所讨论的审前调查主要是第二层涵义,具体而言,它是指审计准备阶段,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的情况和内部情况的了解,其目的是确定审计内容、重点和范围。从该定义上可以看出,审前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明确审计重点,为审计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审前调查在形成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上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制定一个好的审计方案的基础。重视审前调查也是绩效审计的惯例,审前调查一般占到全部审计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审计署原审计长李清和在2014年全军审计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了审前调查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审前调查,要牢牢抓住审计重点,确保把最突出、深层次的问题揭露出来”。绩效评价是针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其得到的评价结果正是审前调查所需要发掘的审计重点。

从当前的军队审计实践上来看,军队审计工作在审前调查阶段所开展的业务活动时常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军队审计人员由于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时间不充裕等原因,对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资料、信息只能从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角度出发进行查阅,对所提供数据及信息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的发掘还不够,对利用数据信息发掘被审计单位在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不够。利用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有助于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阶段充分发掘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而明确审计开展的重点和方向,更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第4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较为有限。本文梳理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情况,归纳了绩效审计内涵、范围、理论动因、职能目标和评价指标等方相关研究成果,概要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问题与方向,以期为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

一、引言

现代政府绩效审计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美等国,它是审计部门独立开展的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监督活动。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政府责任和工作绩效的广泛关注,促进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推广。受新公共管理理论影响,政府审计工作更注重结果和绩效导向,全社会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信息产生强烈需求促使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迅速发展。据学者早期统计,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绩效审计业务量约占其全部政府审计业务量的85%,[1]加拿大绩效审计量约占其审计项目总数的40%。[2]我国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署,开始建立现代化的审计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效益审计理论研究和局部试点工作,但绩效审计由于缺乏经济和政治基础没有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审计主要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仅零星开展了带有一定程度绩效审计性质的绩效审计工作。加入世贸组织后,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公众越发关注公共资金使用的效果,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产生了监督意识。基于此,我国政府开始借鉴和发展国际先进的绩效审计制度。学术界众多学者对绩效审计理论也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绩效审计研究概况,剖析了绩效审计的发展脉络,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发展提出建议。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

对政府绩效审计,我国学者习惯使用“绩效审计”,而我国审计实务部门对应称为“效益审计”。许多国家对“绩效审计”另有称法,比如,英国和加拿大分别使用“货币价值审计”和“综合审计”指代绩效审计。综合来看,最普遍的名称仍是“绩效审计”。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审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声明中对绩效审计做出界定:绩效审计是对公共部门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做的评价与监督,[3]即惯称的“3E审计”。绩效审计的定义随着审计实践的开展不断变化,内涵不断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89年加拿大学者丹尼斯•普瑞斯波尔提出“5E审计”概念。他在传统“3E审计”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审计(Envi⁃ronmentAudits)和公平性审计(EquityAu⁃dits)。环境审计是指审查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的保护情况,公平性审计则是指审查政府项目及政府活动所产生的利益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平性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4]针对绩效审计内涵,我国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戚振东等认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问题多样化突显的转型时期,政府绩效审计不应局限于“3E”,应扩展绩效审计维度,开展多样性绩效审计。[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5E”审计和多样性审计更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在要求。理论研究中应更重视和采纳多样性审计的有关定义和内涵。比如,增加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维度等还有待持续深入研究。在传统的“3E”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实际项目审计表现为如何安排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比重。我国学者余玉苗、何晓东认为,应通过审计对象或项目核心效用进行把握和判断。[6]如果审计对象的核心价值偏重于效率性,则在绩效审计时应以效率性审计为主。若一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重点是改善民生和提升公众满意度,则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应更偏重效果性审计。毫无疑问,“3E”中的三个维度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关系。经济性和效率性制约着效果性的达成:一项公共项目如果存在经济成本偏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项目的社会效益等目标的实现肯定会受到影响。反之,如果公共项目以效果性为目标导向,通过目标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其经济性和效率性往往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可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内在关联决定了它们之间在某些条件下可达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明晰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绩效审计实务工作水平。

三、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

关于绩效审计的范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应依据每个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使命和特定的审计环境具体决定,难以做出统一界定。我国学者蔡春等认为,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是根据审计目标确定的。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职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和系统的检查。[7]绩效审计目标和绩效审计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审计范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受托责任观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资源的使用单位对公共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状况都应成为绩效审计的范围。除此之外,更多的学者对绩效审计进行了层次和类型的划分。比如,Bates和Hoton将绩效审计评价对象划分为政府整体绩效、部门重点绩效和单独项目绩效三个层次,[8]审计的层次从高到低依次递减。Barzelay按照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的不同,将绩效审计归纳为效率审计、项目效果审计、绩效管理能力审计、绩效信息审计、风险评价、最佳实务评价及一般管理评价7种类型。[9]国内学者周亚荣总结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归纳出四个重点审计方面:一是各级行政部门和单位的经费开支审计;二是由国家财政所投资的公共建设项目审计;三是公共专项资金审计;四是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对我国的援助项目和贷款项目审计。[10]从审计职能发展的角度看,上述四个方面仍然不全面,应增加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政策制度的评价。绩效审计不仅要发挥检查监督作用,更要关注公共领域政治、经济活动的效益提升,面向未来建言献策。综上所述,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研究较多地集中于绩效审计的层次和类型划分。这样的研究有助于界定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也能从横向和纵向的维度将绩效审计进行区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准确地把握政府绩效审计的应用方向。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配合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优化的需要,将政府绩效审计范围的研究扩展到政府部门职能和使命的履行程度、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及时性和可及性等方面内容,使绩效审计范围研究更符合审计实务工作的需要。

四、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动因

理论界对绩效审计产生的动因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绩效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政府绩效审计是为了公共部门解除其公共受托责任而产生的。另有众多学者研究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绩效审计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政府绩效审计是配合新公共管理运动需要而发展的,成为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容之一。雷达研究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绩效审计之间的密切联系,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理念引发了对政府绩效和责任履行的高度关注,为绩效审计创造了政治环境和管理环境。[11]陈骏则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影响,认为新公共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对绩效审计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如“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市场导向”容易导致审计过程中过分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结果导向”则可能导致审计工作中重视短期绩效的评价,忽视长期性的绩效指标。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也存在有利的影响。比如,推动政府审计的重点从合规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形成独立的绩效审计机构等等。[12]王晓梅全面总结了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归纳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动因:政治学理论动因表现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学说,经济学理论动因则是委托理论,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构成了绩效审计的行政学理论动因。[13]从近年来的研究趋势看,部分学者将理论动因研究延伸到了政府绩效审计影响因素的研究。赵彩霞、张立民等通过定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制度环境因素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成效具有显著的影响。[14]李素利对问卷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了审计人员的素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五方面的因素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成效具有积极影响作用。[15]徐相锋、鲍春雷将协同理论与政府绩效管理相结合,从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内部协同三个方面论述了政府绩效管理中主客体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16]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绩效审计理论动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的研究相对分散,需要提升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理论动因研究对绩效审计实务产生的指导作用相对薄弱,有待于在今后研究中得到加强。

五、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和目标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国际组织绩效手册》对绩效审计职能阐述为有关决策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相比而言,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如谢志华等将政府绩效审计职能划分为两个层面:解除受托责任层面和决策有用层面。[17]现阶段我国绩效审计职能主要以解除政府部门公共受托责任为主。随着今后政府职能不断转型,绩效审计的职能将向决策有用层面转变。吴国萍认为,在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对公共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有效性至少应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四个方面。[18]王会金、易仁萍则认为,现阶段的绩效审计是为了评价各项投入资源的经济和有效程度,并借以找到提升绩效的途径,实现由查处达到控制和提高的目的。[19]综合来看,以上学者所论述的绩效审计职能和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政府绩效审计内涵的不断丰富和范围的不断扩展,其职能和目标研究也应得到创新发展。政府绩效审计在传统监督检查职能基础上,逐步向为行政和立法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转变,其作用不仅表现为解除公共受托责任,更应以推动行政问责、提升公共价值和促进管理优化为目标。

六、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

相较国外而言,国内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相对滞后。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实务中,实际审计业务往往是受托对公共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进而对政府的绩效做出评价,而不是通过综合性绩效审计对政府的总体绩效做出评价。正因为如此,基于公共财政制度并以公共财政投入的总体效益评价为主,构建绩效评价指标能相对有效地指导绩效审计的实务开展,许多学者也从该角度进行了指标体系的研究。比如,周亚荣总结了我国学者对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各项研究,提出应依据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从政府总体、政府部门和政府项目三个不同层面分别设置绩效评价指标。[20]白景明则进一步指出,在对政府部门的整体绩效评价时,应首先根据政府部门的职能特点对其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部门分别制定评价指标。[21]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与政府财政预算指标存在一定的对应性,在传统财务合规性审计部分中,可以大力借鉴财务预算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出于效果性审计的需要适当增加非财务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的比重。在指标确定过程中,需要结合政府绩效审计内涵和职能的发展,重点增加服务对象满意度、风险预警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能够持续进行考核的长期性指标内容。在指标的具体设置过程中,应该注重评价指标的动态性、相关性和可操作程度,从而促进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和高效化。

七、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未来方向

首先,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可与绩效评估研究相互借鉴。温美琴等认为,政府绩效审计本身也是一种政府绩效评估行为,是对政府部门、财政预算单位、公共投资项目等的绩效所进行的检查、监督和评价。[22]这说明了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估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可以借鉴绩效评估的各项研究成果,达到二者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效果。其次,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导向,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绩效审计实务工作需要。虽然我国绩效审计研究相比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取得不少创新性研究成果。比如,陈宋生从制度变迁理论出发,分析了审计制度变迁的各项影响因素,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供需分析、制度变迁的成本-效益对比分析,论证了我国绩效审计的未来发展,为我国从合规性、真实性审计制度向绩效审计制度的转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23]周亚荣从政府治理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如何有效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体制。[24]以上学者为代表的创新型研究成果不断增长,值得有关审计部门深入研究和借鉴。第三,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必须与绩效审计实践紧密结合。深圳市和青岛市等地是我国最早开展绩效审计的地区,其政府绩效审计经验居于全国的前列,探索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现代审计方法。深入总结先进地区的有益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同类地区,通过推广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绩效审计实务工作水平,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我国学者仍需对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深入分析和研究,融合绩效评估、国家财税与预算体制改革、审计体制改革等关联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系统和综合角度提升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水平。

作者:蒋剑桥 陈凤仪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廖洪,王素梅.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2(06):7-11.

[2]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05(01):48-52.

[3]杨树滋,徐玉棣.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J].审计研究,1986(03):5-13.

[4]王光远.管理审计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56.

[5]戚振东,吴清华.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8(02):76-85.

[6]余玉苗,何晓东.核心效用观下政府绩效审计的实施框架[J].审计研究,2005(03):23-27.

[7]蔡春,刘学华.绩效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28.

[10]周亚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2):15-21.

[11]雷达.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的影响及对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4(02):36-42.

[12]陈骏.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机制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辩证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03):16-20.

[13]王晓梅.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与风险分析[J].审计研究,2007(02):17-20.

[14]赵彩霞,张立民,曹丽梅.制度环境对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0(04):22-28.

[15]李素利.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3(02):27-33.

[16]徐相锋,鲍春雷.协同性政府绩效管理探讨[J].中州学刊,2010(05):15-18.

[17]谢志华,孟丽荣,余应敏.政府绩效审计职能之二维层面:解除受托责任与实现决策有用[J].审计研究,2006(03):23-32.

[18]吴国萍.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5(02):56-58.

[19]王会金,易仁萍.试论政府绩效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审计研究,2007(01):47-50.

[20]周亚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2):15-21.

[21]白景明.如何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J].地方财政研究,2005(09):37-41.

[22]温美琴,徐卫华.论我国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基于深圳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6(05):47-53.

第5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近些年,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公共交通建设在各线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二线城市以地铁等轨道交通为主要发展方向,三四线城市则以快速公交等公路交通为主,发展极为迅速。而这类以公共交通为对象的政府投资项目,由于政府公共交通投资项目通常财政投入大、耗用资源多,并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对此进行评价,不仅是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学者们就政府公共交通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及方法的创建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与结论,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按照有关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指标的基本内容,可将此领域的研究分为三个主要方向:基于“投入-产出”理论上的“3E”或“5E”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政府绩效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以及借助以“因果关联”为理论解释的平衡计分卡及其应用原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这些评价方式在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实用性上均存在改进空间。

二、绩效审计“阶梯型”评价模式的内容框架

关于构建的公共交通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的基本框架,是反映绩效评价内容的基本平台。因此,为确定具体的指标用以具体衡量,首先应当确定该绩效评价框架。“阶梯型”的绩效审计评价框架是基于不同生产要素在公共交通投资项目的不同阶段中发挥的作用,在完成价值的形成与转化中所体现出的“阶梯型”的发展过程。参阅图1。从图1可以看出,这一“阶梯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系统的衡量。横坐标上,表示审计阶段,依据照审计客体的转换,按“准备阶段”、“建设阶段”“、营运阶段”划分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审计。纵坐标上,表示审计纬度,依据价值的形成过程,从“资源配置”“、职能行使”“、潜力发挥”“、贡献效益”四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四个维度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参阅图2。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人力资源是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初始价值形态,随着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不断进行,实现资源配置、资源管理、资源增值,并最终发挥其社会价值,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由于不同的项目阶段,对应以不同的价值形成过程,并不是每一阶段都需要对这四个纬度进行衡量,因此我们仅在事前项目的准备阶段以“资源配置”和“职能行使”为审计纬度对项目进行审计评价,其审计客体为政府有关部门;在随后的建设阶段,就中标的建设单位,增加“潜力发挥”纬度,对施工的过程和竣工验收进行审计;最终在交付使用的绩效审计中,再添加以“贡献效益”纬度,以公交公司等管理事业单位为审计客体,对建成后的公交项目综合运行情况进行绩效审计。“阶梯型”评价模式以“货币、实物、人力”三大生产要素的价值的形成过程为导向,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对应以“资源配置”、“职能行使”“、潜力发挥”“、贡献效益”四个纬度进行绩效审计。阶梯的形态不仅体现体现了横向审计阶段与纵向审计纬度的有效结合,并且以上升的趋势来体现审计过程的层层递进,以是否满足公共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的评价导向。

三、绩效审计“阶梯型”评价模式的指标体系

(一)资源配置对应的指标体系设计在考虑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元素时,不能忽略的是这三项价值要素本身即具有价值,因此在最底层设立“资源配置”这一纬度,来对项目在资源运用的经济性方面进行绩效审计与评价。并且在项目的不同审计阶段,对于这三项生产要素的评价都是必须的,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对生产要素评价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具体参阅表1。(二)职能行使对应的指标体系设计由于在资源配置环节这三项生产要素处于相对静态,价值较低,只有将其投入到动态的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才会发挥作用形成更大的价值,因此对投入使用的基本要素在项目的有关建设流程中行使职能的效用,我们需要设立“职能行使”这一纬度来对建设过程中的效率性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同样的,职能行使的过程是每一审计阶段都要经历,对应我们也需要做出不同的评价。具体参阅表2。(三)潜力发挥对应的指标体系设计随着项目的建成,在公共交通投资项目中体现为道路的修缮、交通工具的购置、站台设施的建成等方面,三大要素的价值进一步上升,由于尚未投入运营使用,故仍在建设阶段以“潜力发挥”这一纬度对其潜在的价值进行效率性的绩效审计与评价。由于对“潜力发挥”的评价仅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因而只在建设阶段和营运阶段进行评价,具体参阅表3。(四)贡献效益对应的指标体系设计当公共交通项目投入运营,即为最终满足公共需求、实现社会效益时,“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人力资源”实现了其最终的价值,由此我们以“贡献效益”对其进行综合的效果性绩效审计评价。具体参阅表4。

四、绩效审计“阶梯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构建出初始评价指标后,据此我们设计出初始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四级量表(最高为4分表示完全同意,3分表示基本同意,2表示中性评价,1分表示不同意),共发放问卷481份,实际收回456份,回收率为94.8%,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等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总结出关键影响因素,从而确定对应的影响指标,并按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具体如下:(一)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的权重1、求权重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确定时,我们通过向有关专家和部门领导及负责人发放问卷进行打分,并综合面向群众的调查问卷,对关键影响因素和其影响指标进行了内部的两两比较,确定每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对于其他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最终构造有关判断矩阵进行特征值和组合权向量。以下我们以营运阶段贡献效益的三个关键影视因素进行举例:2、一致性检验为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查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1时,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一致性,即权数分配是合理的,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重新分配权系数的值。由上述表格数据可知:CI=(λmax-n)(/n-1)=-0.14CR=CI/RI=-0.14/0.58=-0.24<0.1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贡献效益的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求得的权重系数是有效的。以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得其它纬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相对应的判断矩阵,具体参阅表7。(二)确定影响指标的权重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影响指标的判断矩阵。根据一级判断矩阵和二级判断矩阵即可以得出该公共交通项目绩效审计“阶梯型”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其中三个审计阶段的权重分别为0.10,0.34,0.56。不同审计阶段的审计纬度权重也存在差别:准备阶段“资源配置”、“职能行使”纬度权重为0.57,0.43;建设阶段三个纬度权重分别为0.26,0.26.0,48;营运阶段审计纬度权重为0.14,0.25,0.18,0.43。

五、基于“阶梯型”绩效评价模式的应用

(一)项目背景与数据选取由于本文是以BRT快速公交为例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因此在对该评价体系进行运用时,也将选取某城市BRT的的相关调研数据进行研究。该城市于2010年建成BRT项目,共投资59690万元,主要用于BRT专用道的改造42000万元、站台建设2500万元、智能化系统开发40000万元以及BRT车辆购买11000万元等。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年客运总量达6000万人次作用,票务收入约有5000万,政府补贴5000万余元。目前该城市的BRT规模实施“一主一环五支”线路,预计到2020年将发展至5条主线,10条支线。以上有关数据,主要包括来源于收回的456份有效问卷,其中问卷分别对乘客、BRT司机及工作人员、周边商户进行调查;另外数据还数据还来自有关部门专家的采访与评分。在对相关数据的处理上,我们采取模糊隶属度的方式,对调查问卷上涉及的问题对应的到指标,进行隶属度计算,下面以“贡献效益”纬度下“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指标为例具体说明:在我们对公众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在有关问题中询问对票价的满意度时,共有215人参与了调查,其中111人选择“满意”,92人选择“基本满意”,12人选择“一般”,0人选择“不满意”。因此,模糊隶属度分别为v1=0.5187,v2=0.4252,v3=0.561,v4=0。对其他问卷的数据整理同理可以相关隶属度,以下表8为有关公众满意度的统计结果。(二)指标计算根据上表x中“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指标权重,构建权重系数矩阵:A=(0.1,0.1,0.2,0.1,0.3,0.2)同时由上述指标的隶属度,构建公众满意度的模糊关系矩阵:接着,再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计算模型B=AR,计算得到一级评价指标“公众满意度”的模糊评价向量:B=(0.54,0.36,0.05,0.05)同理,将有关数据整参阅表9。(三)模糊评价与结果分析根据表9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各关键影响因素的模糊评价向量,同时,按照隶属度最大的原则可知,对每一个关键影响因素都可以进行相应的等级评价,具体参阅表10。由表10可知,在26个关键影响因素中,有15个等级被评定为“优”,另有11个等级为“良”;在9个审计纬度中,有5个纬度等级为“优”,4个纬度等级为“良”;在3个审计阶段中,在准备阶段和营运阶段等级为“优”,在建设阶段则为“良”,最后的总评为“优”。整个评价过程中没有相关的指标等级为“中”和“差”。据此,总体上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城市BRT项目的整体绩效情况是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的,最终审计结果的等级则可以被评定为“优”。采用评价体系评语等级V={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相应的评分值C=(100,80,60,40),根据公式W=B×C计算最终的综合评分,其中,B为最终审计阶段的模糊向量。若计算结果85<W≤100,则最终绩效为“优”,如果70<W≤85,最终绩效为“良”,如果60<W≤70,最终绩效为“中”,如果W≤60,则绩效结果为“差”。由一下总评等级模糊向量计算该城市BRT项目的绩效得分为:W=B×C=0.411×100+0.357×80+0.172×60+0.059×40=82.3995668综合该绩效得分可以最终判定该城市BRT项目的绩效为“良”,并且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准备阶段和建设阶段内在货币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关键影响因素都体现出较高的经济性与效率效果性,而在建设阶段中,由于在建设的工期、质量以及在资产使用等方面相较绩效不优,从而使得整体评分有所降低,但从总体上来看该项目的整体绩效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六、总结

第6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科技进步产量提升比翼双飞 

技师工作站汇报材料

二〇一九年一月十日 

 

    技师工作站是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是加快培养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技师工作站的设立,是充分发挥企业现有高技术人才引领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名师带徒、技术交流、技术攻关和绝招绝技传承等方式开展活动,选题与生产经营紧密相连,达到学以致用,加快技能型人才成长,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

**技师工作站前身是原采选分公司技师工作站,矿山选厂一体化改革为**技师工作站注入了新的使命和生机。为顺应改革潮流,量身打造坑口级的技师工作站,**部门工会以技师工作站为载体,将技术协会、班组协会纳入到技师工作站中,切实开展技术攻关、劳动竞赛、创新创效、合理化建议、技能培训、师带徒活动,技术攻关与劳动竞赛紧密相连,双驱联动,科技成果、技能提升转化为金属产量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拓展技师工作站职能,整合人才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将科技成果、人才成长转换为生产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一、**技师工作站简介

**技师工作站,将技术协会、班组协会纳入技师工作站,技术协会35人,班组协会45人。技术协会设四个专业组,分别为地质、采矿、测量和机电4个专业组;两个协会共有高级工程师1名、中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8名、助理工程师14名、高级技师12名、技师17名、首席操作工9名。

在制度上制定了《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技师工作站工作制度》、《技师工作站站长工作职责》、《技师工作站专业组长工作职责》、《技师工作站技师工作职责》和《技师工作站技术人员工作职责》。按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工作。

二、选题立项紧贴生产,技术攻关破解难题

    自**技术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5个地质、4个采矿、2个测量方面的技术攻关,两个项目分获**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技术攻关体现了“四性”,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针对性,攻关项目立项与当期生产紧密相连,着力解决制约当期生产的瓶颈问题。“**3-18#矿体600吨/日产能技术攻关”项目的实施,在1800中段向下利用无轨开拓建设3-18-1#矿群,形成两个300吨/日的采场,2017年出矿168780吨,原矿金属2932吨,其中锡金属1356吨,铜金属1576吨;2018年出矿129800吨,原矿金属2388吨,其中锡金属1029吨,铜金属1359吨;目前仍然保持300吨/日的产能。这一成果的实施,为工区、坑口的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强有力的产能支撑,解决了**四工区资源上的不足。

二是有前瞻性,攻关项目立足矿山,大多是资源拓展和生产接替研究,着力解决矿山可持续发展问题。“高峰山1-1#矿体周边找矿勘探综合研究”,两年的时间找到了1-1E、1-5#、8-9#矿体,探获新增资源储量:597340吨,金属17156吨,其中锡金属10275吨,铜金属6881吨。此项技术攻关,为今后高峰山凸起周边找矿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为高峰山矿段周边找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万吨级”坑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老厂矿田塘子凹矿段老区找矿勘探”项目,通过在系统收集已探明矿体勘探及开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各类资料、数据,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接触带矿体中的元素组合、富集规律,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总结生产区区域内矿体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对此类矿体勘探提供依据。并对生产区老区区域内花岗岩接触带找矿进行总结评价,研究矿体开采技术条件,测定矿岩的RQD值,为下一步矿体的开采打下基础。此项攻关在3-11-5E、3-18矿群探获锡铜共生矿314540吨,金属6486吨,其中锡金属3717吨,铜金属2769吨。

三是有推动性,项目的圆满完成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在推动了技术进步的同时,着力解决矿山产能偏低的问题。“高峰山南盘区1000吨/日技术攻关”,2017年在股份公司的高度关注下,针高峰山对南盘区资源丰富但产能不高,日产仅500吨,不能满足**减亏增盈需要的现状,开展技术攻关,实现出矿量达产1000吨/日的工作目标。通过技术攻关,对整个南盘区的生产系统进行全盘规划和调整,增加下矿系统和回采采场,使高峰山南盘区的生产产能实现成倍的提高。从2017年8月20日起,至12月25日,累计完成出矿量128690吨,日出矿达1021吨,连续128天实现了日出矿量破千吨的生产攻坚目标,圆满完成了2017年的生产任务,实现了生产组织区域化、出矿量规模化、工班工效最大化、人工成本最小化的最佳目标。进一步确保**减亏增盈攻坚战的实现。

四是有促进性,攻关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攻关的过程,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着力解决工程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问题。“3-11-5E复杂难采矿体技术攻关”,采用设计竞赛的方式,通过组织采矿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竞赛和设计小组攻关,最终确定3-11-5E采矿方法,为生产的持续稳定提供了有效技术保障的同时,也给参与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相互竞争、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

三、齐心协力提质增效,劳动竞赛助推生产

劳动竞赛是工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生产积极性,攻克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急点和重点、及时把技术攻关的成效转化为生产力的最有效生产组织方式,也是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发挥职工创造力,立足岗位多作贡献的有效法宝。

2017年年初开展了“金属产量达产达标”、“目标采场建设达标”长周期劳动竞赛,年中开展南盘区实现出矿量达产1000吨/日劳动竞赛,在四季度减亏增盈攻坚战中开展“金属产量达产达标”及“重点掘进进尺达标” 劳动竞赛。2018年,为全面完成**持续盈利300万目标以及塘坑生产目标,工会在2018年开展长达8个月的“金属产量达产达标”、“矿石提质增效”长周期劳动竞赛,有针对性的开展1750目标采场建设劳动竞赛,有力推动了生产的健康发展。

**的劳动竞赛概括为“四高四强”:

一是重视程度高,组织保障力强。为确保劳动竞赛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坑长、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竞赛领导小组,对方案进行审定,对竞赛过程进行指导、跟踪、检查、考核,每月从生产奖中划拨资金,支持劳动竞赛;明确竞赛目标,制定措施办法,严格执行考核兑现,为劳动竞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资金保证。高峰山3-18矿体1750中段开展的“采切进尺达标”劳动竞赛,更是体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2018年4月,**党委书记王寿安深入到**四工区高峰山3-18矿体1750中段采场进行调研。王书记在详细了解四区的资源布局、生产组织、安全生产、资源品质等情况后,与工区班子一道分析查找生产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其中高峰山3-18矿体1750中段采场建设进度未能按时完成,制约了生产发展。对此,**高度重视,于2018年5月,在**四工区高峰山3-18矿体1750中段开展“采切进尺达标”劳动竞赛。在竞赛中,各项措施明确、检查落实到位,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对在竞赛中做得好员工利用队组会给予表扬,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三班作业过程中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经2个月的奋战,共完成采掘进尺295.2米,为计划260米的113.5%。为塘四区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任务目标高,措施保障力强。**作为**的主力坑口,生产任务重。在制定劳动竞赛方案时,按确保目标95%、奋斗目标100%的思路来下达指标,体现了科学性、及时性、可操作性。方案是在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并召集工程技术人员、工区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多方论证和优化,制定出劳动竞赛的可行性方案,具有科学性;2018年1季度“金属产量达产达标”劳动竞赛是为了实现开门红开展的,长周期“金属产量达产达标”劳动竞赛是为了扭转1-4月生产的被动局面开展的,8月对长周期“金属产量达产达标”劳动竞赛作修改,是为了全力冲刺全年生产经济目标而开展的,4季度的攻坚战劳动竞赛是为了实现分公司持续盈利300万开展的,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竞赛考核内容具体,任务明确,生产指标分解明晰,保障措施具体,考核严厉,奖罚兑现到位,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职工热情高,班组能力强。为发挥班组生产管理的前沿阵地作用,将劳动竞赛的落脚点放在放在班组,最大限度动员职工参与劳动竞赛,塘坑工会发挥班组协会作用,号召班组长在劳动竞赛中以身作则,率领职工苦干实干巧干,在班组中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竞赛氛围。在班组长的带头和激励机制下,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挥洒汗水,多出一车矿、多打1米进尺、多节约一分成本,为实现任务目标多作贡献。

四是综合完成率高,三支队伍能力增强。2018年历时8个月的“金属产量达产达标”劳动竞赛实现了既定目标,总完成率达96.6%,高于确保目标95%的一点六个百分点。共完成锡铜金属6966.11吨(计划7211.3吨),月均861.248吨,完成计划的96.6%。其中,8月锡铜金属达961.127吨,产量创**自1985年开坑以来历史新高,在**向持续盈利300万元攻坚战中,塘坑10月锡铜金属达909.06吨,11月锡铜金属达1019.22吨,为**持续盈利300万元目标的实现,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突显了主力坑口的作用。任务完成的同时,“三支队伍”能力显著增强。管理人员队伍能力增强。劳动竞赛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工区(段)班子奋勇担当、精心组织,制定详细计划和方案,调集精兵强将组织生产。工区班子成员坚持带头到采场迎头跟班蹲点,指挥生产和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职能股室和辅助工段各司其职、搞好服务,把劳动竞赛作为工作重心抓紧抓实,及时帮助、指导工区解决采场建设和生产组织中遇到的难题,做到了安全监管到位、技术指导专业、矿石运输通畅、设备运转正常;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能力增强。劳动竞赛让工程技术人员更加深入生产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方案、出设计、开施工单,强化地质找矿,优化采场建设,及时指导生产,为生产的持续、竞赛目标的实现作出了成绩;职工队伍能力增强。班组长率先垂范,率领职工顽强拼搏,勇于争先,你追我赶,广大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立足岗位,积极工作,多作贡献。

四、传承技艺师带徒,小改小革结成果

塘坑技师工作站注重技艺传承、经验推广、开展技师工作站。总结整理出了一套K41凿岩台车操作经验。即“一查、二看、三操作、四清理、五吹风、六装药”。此方法在工区推广应用后,提高了凿岩台车效率,确保了台车安全运行和维护保养。为促进职工学有所成、学有所帮、学有所用,立足岗位成才,针对高效设备修理人才不足的实际,在机修工段开展师带徒,由6名师傅带10名徒弟,签订师带徒协议。由于师傅传授技艺不保留,徒弟肯学肯钻,高效设备修理人才队伍成长起来,解决了高效设备修理进展慢、修理质量差等,为一线生产提供设备保障。动员职工积极参加小改、小革,创新创效活动,2017年共收集合理化建议46条,采纳29条。2018年共收集合理化建议174条,采纳113条。

    五、体会和认识

第7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美国的戴尔•弗莱德(DaleL.Flesher)和斯图尔特•西沃特(StewartSiewert)教授认为,推动管理审计理论和实务发展有三股力量:政府审计、管理职业界和内部审计,就美国而言,这三股力量是:科尔曼•安德鲁斯(T.ColemanAndrews)领导下的政府审计总署(GAO);杰克逊•马丁德尔(JcksonMartindll)领导下的美国管理协会(AMA);J.B舍斯顿(JohnB.Thurston)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日本的松田修一教授认为,推动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力量有三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宴请委员会。总的来说,强调四个方面的推动力:管理职业界、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管理审计理论的发展研究。管理审计根源在于受托经济责任,按照审计与受托责任的关系,管理审计的研究对象是受托管理责任或结果性受托责任。同时,依据审计主体的不同,管理审计被划分为内向型管理审计、外向型管理审计和综合审计。威廉•伦纳德、威廉•坎普菲尔德、阿伦•塞尔、贾纳斯•桑托基等人认为,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帮助管理当局更好地履行管理责任为目的的审计,其职能是咨询性、建设性的而不是执行性的,并且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外向型管理审计的主张者杰克逊•马丁德尔(JcksonMartindll)、尼尔•邱吉尔德、西尔特、会计大师约翰•伯顿等学者则认为管理审计应由外部的注册会计师执行、以维护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独立管理鉴证审计、独立管理评价审计、管理陈述审计、管理业绩审计的代名词。其审计对象在于管理业绩,职能首先是鉴证、其次是建设;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第三者CPA。综合审计中的综合包括了两重含义:审计主体的综合性,既可以是组织外部的CPA,又可以是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审计内容的综合性,既应鉴证与受托相关的财务信息,又应鉴证与管理相关的业务信息。管理审计的内容框架研究。内向型审计学派认为管理审计是协助受托人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的工作,其审计内容的构建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是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二是审查组织业务活动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第三个观点综合以上两种观点,认为管理审计的内容既包括对组织控制制度的审计又包括对业务活动的审计,即以审查各职能部门和业务活动的恰当性及有效性为重点。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评价组织机构的有效性;评价管理当局确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的过程与程序;评价计划与控制方面管理制度的适当性;评价管理技术、评价员工的技术能力、根据一体化的沟通系统要求,评价管理计划和控制系统信息输出的有效性。外向管理审计者认为管理审计的宗旨是就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鉴证。内容体系构建上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对公司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活动发表意见;二是对公司年报中的管理陈述发表意见。主要的审计内容应包括:组织管理的经济功能分析、企业结构的分析和评价、企业收益真实性的综合分析、为股东进行的专题调查项目、对企业研究和发展的分析、提供董事会的有关分析资料、检查财务政策落实情况、分析研究企业生产效益、进行销售趋势分析、对企业进行总体分析。综合审计(ComprehensiveAudit)认为:管理审计一方面进行财务检查(FinancialReview)、一方面检查组织定业务的经济性和效率性(EconomyandEfficiencyReview),即“2E”审计(埃尔斯沃思•莫尔斯(EllesworthMorse))。70年代,“2E”审计发展为“3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和项目效果性的审计(Economy,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Review)。到1989年,加拿大的丹尼斯•普瑞斯波尔指出,在综合审计中,除了“3E”以外,还应进行企业的环保性审计(EnvironmentAudit)和政府的公平性审计(EquityAudits),从此,管理审计变成为“5E”审计。管理审计的制约因素分析研究。贾纳斯•桑托基1982年通过调查,发现制约内向管理审计开展的八个因素为(按程度排序):未能清楚地定义和理解管理审计的范围、缺乏客观公认的计量标准来评价管理业绩、管理审计范围不包括在财务会计系统之内、缺乏称职的审计师来履行和报告这种审计、担心履行管理审计会抑制管理积极性、缺乏公认的管理审计准则和管理审计程序、担心扩大企业组织的决策责任和控制责任、现存管理控制制度和决策工作运行良好,因而管理审计是不必要的创新。管理审计方法研究。管理审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审计准则、审计和审计方法的研究严重滞后。除早期管理审计的鼻祖罗斯建议的“访谈式调查表”(Interviewtypeofquestionnaires)、“访谈式证据”(Interviewevidence)、“业务控制检查”、一体化审计法(Integratedauditapproach)、早期CPA使用的宏观法(Macroapproach)、后来的事前审计(Proactiveauditing)等CPA审计方法外,也有一些学者利用少量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管理审计方法的探讨,如瑞典国家审计局(NAB)的审计准则中使用了“效果性”审计,其中采用三种系统审计方法:广泛的“结构分析方法(Broad-rangeAgencyanalyses)、职能导向审计分析(Function—orientedanalyses)、系统导向分析(System-orientedanalyses);英国特许公营财务会计协会(CIPFA)在《公共政府中的成本减低》公告中,提出了类似于业绩审计、货币价值审计的新词---成本减低,分析方法有两种:实用法(Pragmaticapproach),即建立一个能消除和降低耗费的自动化系统、系统法(Systematicapproach),即将预算和预算控制引进目标制定过程的系统方法。McConnell,JohnH在《Auditingyourhumanresourcesdepartment:astep-by-stepguide》(2001)中,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中的计算杠杆系数法。目前管理审计的标准与方法探讨很少,特别是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新经营模式的管理审计方法几乎没有。

程新生(1998)在《管理审计目标评价》文中探讨了管理审计的目标演变,提出管理审计的具体目标应为: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郑石桥(2001)研究包括:企业管理审计的研究对象,管理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结构及建立模式,战略管理、治理结构、企业组织形式、财务与非财务模式等企业整体管理业绩评价标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供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系统管理等系统管理责任评价标准;岗位责任评价标准等的制定与评价内容。祁怀锦(2001年)指出受托责任的发展是内向型管理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有效评价受托责任,有效制衡委托人(所有人)与受托人(经营人)的利益,管理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实(2002)探讨了审计理论中的分支理论———企业内部审计基本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体系、假设体系、目标体系、控制体系等。时现(2003)提出: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因此,内部审计应该是以针对公司治理的命题。从公司治理审计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内部审计,并进行了两者的融合性探讨,进行了内部治理审计的概念定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公司治理审计的理论框架、功能及逻辑路线分析,并以案例的方式分别讨论了公司治理审计中的各项主要内容。朱荣恩(2003)指出,内向型管理审计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蔡春(2004)还指出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重点,对国有企业管理当局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审查,不仅要求公共资金依法使用,而且要求具有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徐华光、李兰翔(2007年)指出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向服务管理的方向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风向标。并从管理的传统职能角度出发、构建了企业内向型符理审计的内容体系,与管理的职能相对应,包括战略、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徐华光、李兰翔(2007年)指出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向服务管理的方向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风向标。并从管理的传统职能角度出发、构建了企业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内容体系,与管理的职能相对应,包括战略、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耿建新、续芹、李跃然(2006年),廖洪、邹冉(2006年)则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开展概况,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及隶属情况对开展管理审计的影响。都新英(2006年),汪福生、焦健(2007年),李惠蓉(2008年)主要分析了我国内向型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实施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制约因素、风险的形成以及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发展机制和对策等。

管理审计作为一个新创建学科,未来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值得关注和努力:(1)我国企业界对管理审计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和收集我国企业界对管理审计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管理审计在企业中的执行主体和运作模式的研究。本部分的研究成果将作为项目后续研究的支撑和准备。(2)我国企业管理审计基本理论构架研究。根据管理审计学科体系尚未形成的特点,进行管理审计(特别是企业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构架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特点,利用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审计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基本原则、基本准则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等基本理论构架研究。(3)我国企业管理审计的基本内容构架研究。根据现代经济贸易全球化、国际化、社会资源共享化、经营组织虚拟化等新的企业运作环境和模式,运用理论分析法、AHP法、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现代数理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审计内容体系构架研究。(4)公司治理结构的管理审计评价手段研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上市公司伯公开披露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的公司的管理审计评价模式探讨。(5)企业管理审计方法体系探讨。在众多的企业管理审计内容体系中,本项目以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组织构架、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虚拟运作模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出发点,进行企业管理审计的方法体系研究。

作者:闫荣平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会计信息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是指不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条件而被排斥在财务报表之外的、能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观点。 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认为广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以外的所有信息,包括叙述性信息和量化的非财务信息, 如经营比率、 存货数量和雇员数量。非财务信息可以分为强制性披露信息和自愿性披露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各利益相观者可以从非财务信息中找到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的内容,也可以辅证财务信息披露是否存在蓄意造假行为, 从非财务信息中淘到“金子”。可见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原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尤其是证券市场和现代股份制企业的兴起, 非财务信息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先对非财务信息进行SWOT分析, 以便对非财务信息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非财务信息的优势 财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财务报告的,不论是企业的资产、 负债、 利润, 还是企业的现金流都来自于企业内部, 只有少部分附注中的信息来自企业外部,而非财务信息可以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也可以对经营业绩进行分析, 即非财务信息不仅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 空间上比财务更加广泛;财务信息一般都是反映过去一年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经营利润情况以及现金流的流动,而非财务信息可以通过分析整个行业发展状况和公司的经营情况,来预计企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间上具有延续性;财务信息一般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反映,而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会计政策的不同,注定了非财务信息可以更好的解释经济业务,补充财务信息,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应用。

(二)非财务信息的劣势 非财务信息一般不以货币的形式出现,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对会计信息的一种描述。 比如企业对于所处行业背景信息的说明, 对环境治理、不可再生资源的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对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不可能用货币的形式来表现或者计量; 由于非财务信息涉及面积广泛,形式多样,信息不对称等导致财务部门信息搜集困难,且容易将会计信息与经济信息相互混淆,最终导致财务部门工作量加大, 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非财务信息面临的机遇 我国当前采用的审计模式是风险导向审计,即是将企业置于一个比较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入手,更多的考虑企业外部的非财务信息和全方位了解影响企业的因素以评估企业风险。由于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大多来自于企业外部,是管理当局无法控制的,因而往往比直接的内部财务信息更具说服力,对审计师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非财务信息繁多且涉及面广,外部对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企业刻意去修饰它的可能性比财务信息要小。尤其是外部的非财务信息不是企业所能控制的,真实性就比较高。从非财务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会计政策,行业背景以及公司的社会责任,经营指标等,考虑影响企业成功的因素,从而预计企业未来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具有前瞻性。

(四)非财务信息面临的挑战 我国目前对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形式、内容、方法还没有统一、权威的规定,甚至连指南、建议都没有,对于非财务信息的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规划中,审计署大力倡导绩效审计,意味着“成本效益原则”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而非财务信息形式多种,涉及面积广泛,搜集困难,工作量大,并且不能保证效益。由于非财务信息不对称,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不愿意积极或过多的披露非财务信息,或者提供畸形信息,误导其竞争企业,间接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因而非财务信息的可信度还有待斟酌。基于上述论述,非财务信息的SWOT分析如表1所示:

二、非财务信息阅读

尽管非财务信息呼声日高,但其披露存在很多困难,我国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 甚至连指南都没有,因而阅读非财务信息以及如何阅读非财务信息就值得探讨了。本文从宏观到微观的方向细分了三个部分来探讨如何阅读非财务信息,即关注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维度、公司运营状况维度和企业前景探析维度。

(一)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维度 阅读非财务信息应该首先关注国家的政策、行业的发展。审计署2008至2012年的五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要求: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传统的绩效审计即为“3E”审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发展为“5E”审计,增加了“环境性”和“公平性”。这预示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那么相关的环境责任指标,包括处理废水、废渣、废气的情况,对社会环境治理提供的服务,减少耗用稀有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措施与效果等就可以作为参考对象对其进行评估。

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也不可忽视。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公司处于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社会对产品的需求趋势如何、公司所处的行业有何经营特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竞争对手的实力如何以及法律、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企业有何影响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清楚的认识该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是怎样的,对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

企业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一员,之所以能够存在并长远的发展,是因为企业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是不可能长远发展的。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 比如:员工安全和健康信息、 员工培训、 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信息、环境治理、帮助国家或者政府解决就业问题。 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公司运营状况维度 关注企业的背景信息。企业的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经营业务、产品寿命周期与产品结构、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经济环境、会计政策的选择、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与变更缘由以及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如董事、管理人员酬金,大股东及关联方)等。

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第五十八条规定: 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除了披露财务信息外, 还要披露公司管理部门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分析、涉及公司重大诉讼事项、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变动情况、公司提交给有表决权的的股东审议的重要事项等。从我国证券市场法的规定可以看出,管理部门对经营业绩的分析是非财务信息的重要内容。衡量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有很多指标,比如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产品质量水平、客户满意程度、退货及积压情况、员工数量及素质状况、新产品开发和服务情况、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率、关键资产的平均使用期等。这些指标比财务指标更能看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 有助于用户对企业未来作出预测的重要依据, 从而以长远的眼光来认识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 提供现行会计模型所没有的未来现金流量资源。企业管理当局结合企业的财务数据对这些非财务数据、企业整体情况以及各经营分部业绩的分析以说明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使得管理部门既分析过去也揭示未来,让用户更能看到一个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现状。

(三)企业前景探析维度 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设的Jenkins 特别委员会(1994) 对信息用户的一项调查表明,“用户最为公认的一点是非财务信息和前瞻性信息对评价机会和风险特别重要,换句话说,企业信息的用户需要这些信息来作出决策。”关于企业的前瞻性信息,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揭示机会和风险, 包括从事其他行业经营导致的机会和风险;第二种揭示管理部门的计划, 包括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三种将实际经营业绩指标与以前披露的机会、风险以及计划的比较。

一个企业能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之中生存下来,进一步成长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的潜力。而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的潜力来源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员工能力以及资源利用情况。

三、非财务信息评价

本文在非财务信息的视域下,借助PEST模型评估非财务信息对公司的影响。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根据PEST理论,可构建模型,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本文分别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从产品的价格与数量、产品质量水平、客户满意程度、退货与积压情况、员工数量与素质状况、新产品开发与服务情况、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率、关键资产的平均使用期等经营业绩指标以及管理部门的分析讨论来衡量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我们也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产品寿命周期与产品结构、企业资产的范围与内容、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经营总体规划与战略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经济环境、会计政策选择、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等背景信息以及企业背负的社会责任来考虑企业的社会环境;我们还必须关注相应的政策变更带来的会计变更以及国家对环境的要求等来关注企业的政治环境;当然企业还必须要有核心竞争的力、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的前瞻性,以维持企业在技术层面的优势。综合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四个层面的分析,就可以对企业所处的现状和未来进行评价,以更好的帮助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全面有效的披露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必要因素。非财务信息作为重要的会计信息在披露上尽管存在着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障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非财务信息将会是未来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马连福、赵颖:《国外非财务信息披露研究评述》,《当代财经》2007年第7期。

第9篇:绩效审计5e理论范文

政府投资项目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受托责任的载体,对其投资效益和效果进行评价构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尽管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绩效审计能够缓解政府盲目进行项目投资,但是,由于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内容较多且关系复杂,现有的评价方法还不完全有效,这使得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效果不容乐观。

一、文献回顾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不断开展绩效审计,学者们也逐渐关注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宋常等,2006)。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投资决策、建设方案、计划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往往会由于绩效审计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对不同的审计人员同样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对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和层次化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以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并且具有可靠度较高、误差较小的优点。用AHP方法进行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时,一般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划分、重要性识别和权重设计;然后再采用AHP方法或结合模糊数学方法来构建其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张宏亮和肖振东(2007)运用AHP方法构建了公共环境投资项目审计的一般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梁星和王凤华(2007)在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模糊数学和AHP层次分析法,对政府绩效审计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陈伟(2007)在对联网审计的实施成本、效益、审计风险控制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联网审计绩效评价的AHP层次结构模型。肖限平(2011)借鉴项目后评价的一些指标和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一个水利建设绩效审计通用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在选用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指标后,通过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并结合专家经验打分法计算出项目综合评价值。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以信息为基础,系统地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地平衡指标评价因素的一种新的组织绩效管理工具。借助平衡计分卡可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矩阵和对应的评价模型,但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平衡计分卡的维度需进行相应的改变。韩晓梅和韩朝莉(2008)根据新时期内部审计特征,从财务、客户、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学习和创新四个维度分别设计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企业战略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于吉全和孙晓霞(2009)从影响建设项目绩效的因素出发,将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前期决策、项目管理、财务、项目效益四个维度,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和模型。张建新和冯彦妍(2010)将学校的筹集资金能力、产出效果、人财物的投入情况及利用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力等内容作为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建立了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模型。

综观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千差万别,目前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统一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和方法。在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时,只能根据具体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需求、审计人员的偏好等因素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而这些方法目前还主要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等中选择。一般而言,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成果要紧紧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服务领导决策;二是服务群众的知情权。而现有评价方法在反映“用户需求”及其需求与评价指标的耦合方面尚存一些不足。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以下简称QFD)是最能体现用户需求、反映用户声音的一种方法。鉴于此,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及其核心工具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简称HoQ)技术引入到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中,提出了一种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二、QFD技术与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

QFD最早由日本学者Akao Yo ji提出,它是一种能够分析用户需求,并能直观地将需求映射为产品设计要求的质量分析工具。QFD方法通过矩阵来呈现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然后确定评价用户需求的关键设计指标,从而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质量屋模型是QFD的核心,其详细结构如图1所示。在质量屋构建过程中,用户通常都是以较为模糊的、不完备的语言将他们的主观感受表达成为需求内容,用户需求贯穿QFD的全过程。

本文将QFD引入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过程,首先分析影响投资项目绩效的影响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借鉴宋常等人(2011)提出的以“5E”为核心设计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基本框架,将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绩效审计核心内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五个属性层看作用户的需求(一级指标),同时,为了简单起见,将文献[2]中的11个一级指标作为本文的二级指标,从而构建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

(一)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质量屋模型

建立质量屋模型是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内容。通过质量屋中的用户需求与服务技术设施的关系矩阵和服务技术设施自相关矩阵,可以量化分析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通过多阶段质量屋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自顶向下的分解,直到分解到审计人员容易判断的评价指标。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因素称为一级指标,影响一级指标的因素称为二级指标。基于这样的理解和分析,本文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质量屋模型,通过建立二阶段质量屋模型将实现基于QFD的绩效审计评价。

图2所示的质量屋由左墙、天花板、房间、屋顶、隔墙和地板六部分组成。其中,左墙表示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左墙与房间之间的隔墙表示评价指标的权重wi;天花板表示评价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屋顶的自相关矩阵表示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房间表示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用矩阵Ri×j表示,其元素rij称为关系度,表示第j个影响因素对第i个评价指标的关联程度;地板表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第j个影响因素相对于各评价指标对投资项目绩效水平的权重用kj表示。

通常,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权重、各评价指标间的关联强弱,以及各项影响因素与各评价指标间的关系都不能给出确定性度量,只能给出定性描述,需依赖专家打分确定。本文采用等级来描述,专家只需打出等级,无需具体打分,可以消除具体打分的非正常偏差。

(二)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一阶段质量屋模型的建立

投资项目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一阶段质量屋模型如图3所示。质量屋的左墙只有一个评价指标,在这里表示为总绩效水平,天花板是影响总绩效水平的一级指标ci,屋顶是一级指标自相关矩阵,地下室由一级指标的影响权重wi和各个一级指标的绩效水平指数si两部分构成。

(三)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二阶段质量屋模型的建立

投资项目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二阶段质量屋模型如图4所示。该阶段的质量屋将一级指标放在左墙,并根据评价指标的层次结合关系矩阵R'1×m和R''m×n将一级指标分解为二级指标后放在天花板。由于本文中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二级指标可以由审计人员直接给出评价结果,因此,质量屋的地下室存放根据评价结果构成的判断矩阵pm×n 。二级评价指标权重kj放在地下室的顶层,而地下室的左墙存放一级评价指标的绩效水平指数si。

(四)关系矩阵的建立

第二阶段质量屋的中间房间均存放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第一阶段质量屋用R'1×m表示,第二阶段质量屋用R''m×n表示,其矩阵元素表示质量屋中下级评价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关联程度。为了计算的方便,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用数字0―9来量化关联程度的等级。

(五)判断矩阵的建立

判断矩阵pm×n位于地下室,如图4所示。由于二级指标在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中为最底层级,也是审计人员最容易评价的指标。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询问、检查书面文书、现场观察、追踪业务流程、统计分析等形式获得具体数值。将获得的各个二级指标的评价均值记为cj(j=1,2,…,n),则判断矩阵pi×j的元素pij的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

(六)计算投资项目总绩效水平

总绩效水平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最终结果,它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计算得到的,先计算二级评价指标绩效指数,再计算总绩效水平。本文为了简便起见,在计算过程中,质量屋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Delphi方法。首先,将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pm×n和二级指标权重矩阵vl×n的转置矩阵相乘,便得到一级指标的QoA绩效水平指数si,该结果将存放在图4所示第二阶段质量屋中的地下室房间;然后,将一级指标的绩效水平指数si依次与一级指标权重wi相乘;然后求和;最后即可得到投资项目的总绩效水平。第二阶段质量屋中一级指标绩效水平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四、算例分析

下面以某市大型污水处理厂政府投资项目为例,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五个方面,采用本文提出的QFD方法来分析该项目的投资绩效审计评价过程。

(一)第一阶段质量屋模型的建立

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一阶段质量屋模型如图5所示。质量屋的左墙为项目的总绩效水平,天花板为5个一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获得关系矩阵R'1×5中各元素r'ij(j=1,2,…,5)的值。

(二)第二阶段质量屋的建立

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二阶段质量屋模型如图6所示。质量屋的左墙存放5个一级指标,天花板存放11个二级指标,地下室房间存放根据公式(1)得到的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p5×11,地下室的左墙存放一级指标的QoA水平指数si(i=1,2,…,5),地下室的顶层存放用Delphi法得到的二级指标权重kj(j=1,2,3…,11),质量屋的房间存放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到关系矩阵R''5×11的元素值,如二级指标“计划产出效率性I21”与一级指标“效率性”的关联度r24=7。

(三)判断矩阵的建立

判断矩阵p5×11通过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关联度p5×11和审计人员对二级指标的评估结果计算得到。实例中,对于11个二级指标问题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最终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评价均值cj(j=1,2,…,11)。根据公式(1)计算出pij的值,如p13=9.313。

(四)计算总绩效水平

从二级指标开始自下而上,根据公式(2)依次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QoA绩效水平指数。如算例中s1=9.523*0.38+8.923*0.28+9.313*0.34=9.284,将所有一级指标的QoA绩效水平指数si算出放入图5地下室,将si依次与一级指标权重相乘后求和,即可得到本案例投资项目总绩效水平:

通过二阶段质量屋模型对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投资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可知,该项目评价得分84.86分,其中“经济性”和“公平性”得分较高,“效率性”和“环境性”次之,而“效果性”需要改进提高,具体体现在“目标管理效果性”和“内部管理效果性”两个层面。

通过实际考察,该项目的实施基本达到国家环境标准和项目的设计要求,基本改变了雨水污水混流的现象,附近居民区的污染状况比过去有明显改善。但该项目由于建设单位管理不严,在建设管理费率、工程管理的科学性、进度管理的严谨性、工程监理的有效性、设计变更的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不足,项目的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这些问题的存在。通过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质量屋模型,能够直观、方便地找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现最需解决的问题所在以及影响项目绩效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