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社会心理学总结精选(九篇)

社会心理学总结

第1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大学生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指个体有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当个体的自我与实际经验产生分歧时,选择性知觉可能拒绝或歪曲某些有指导作用的经验,从而引起自我与个体经历“不和谐”状态,因此个体感到适应不良、变得紧张焦虑,自我实现受到了阻碍,出现心理障碍。有学者研究指出大学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分数越高,心身症状就越明显,而自我灵活性分数越高,心身症状则越少。所以自我和谐作为预测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被支持者)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支持者)通过支持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社会支持的早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社会支持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个体心理障碍、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来自社会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有有益的影响。因此,基于两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其自我和谐程度也高。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就是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聊城大学一到三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共发放问卷315份,收回问卷301份,有效率95.6%。其中男生154人,占51%,女生147人,占49%。年龄范围17~23岁,平均年龄20.54岁。

1.2 方法

1.2.1 自我和谐量表 由王登峰根据C.R0gers编制的量表修订而成,共有35个项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五级评分制,包含3个分量表分别是;①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②自我的灵活性;⑨自我的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是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2个分量表经反向计分后与自我灵活性分量表得分的总和,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由肖水源编制,共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本研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文字项目进行了修订,将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6、7题中的“配偶”改为“恋人”。修订后的量表3周后小样本重测,1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在0.69~0.91之间。

1.2.3 施测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让被试做出自我评定。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情况 见表1。

表1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分和分量表得分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获得的主观支持高于女生,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于男生。

2.2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见表2。

表2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自我和谐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自我和谐总分正相关极其显著。社会支持总分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负相关极其显著。

2.3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对自我和谐的影响 见表3。

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将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的总分按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排列,得分前27%者(42分以上)为高分组,得分后27%者(35分以下)为低分组。比较两组被试在自我和谐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差异检验结果显示,高、低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各因素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见表3),高社会支持组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分及各个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

3 讨论

在自我和谐总分及其3个分量表上,男女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这与王登峰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性别并不对自我和谐构成影响,即社会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并不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男女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差异,即男生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男生与女生相比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但由于男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却弱于女生,在遇到问题时女生更愿意利用社会支持的帮助。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自我和谐总体水平呈显著相关,差异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高社会支持组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分及各个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这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越好,其自我和谐程度就越高。

第2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社团;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3?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03-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广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广泛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研究生领会实际工程、管理思想,提高把握课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奉献精神;使研究生、学校以及实践单位三方都能从中受益,因此受到研究生、高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以浙江大学为例,研究生挂职锻炼活动源于1996年,至2000年通过挂职达成的科技合作项目总金额就已经多达5000多万元,创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研究生去基层锻炼,成为连结学校和地方的桥梁。他们把学校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带到地方,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管理工作;把地方的需求返回学校,又为学校科研启发一些新的方向,这种多赢的合作机制值得继承和发展,值得推广。鉴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各高校都将研究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并纷纷对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进行研究。作为浙江大学学生社团组织,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发展,现以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现状、事实为例,阐述依托社团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研究生社会实践中心简介。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Social Practice Development Center for Graduates of Zhejiang University)(以下简称SPDC)是浙江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自治社团组织。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心秉承“服务社会,实践成才”的宗旨,致力于全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组织、开展和参与研究生挂职锻炼、西部行、学院社会实践和海外交流等四个基本项目为工作重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挖掘新的社会实践项目。中心下设有主任团、公共事务部、项目管理部、人力信息部、对外宣传部等机构。中心成立至今是第四届,助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供的广阔平台,为浙大学子服务。2011年浙江大学共组织了102个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参与人数达1330人,相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57%和85%。广大研究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成效浅析。社会实践,就必须注重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浙江大学依托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SPDC)这一社团很好地推进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

一、严密组织,规范管理

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将社会实践分为校、院两级,更多地把组织工作放在校级活动上,院级活动由院系组织开展,在项目后期再统一纳入评比总结工作中。在研究生暑期挂职锻炼、西部行活动开展前期,积极和基地及实践单位联系,制定出周详的计划,由中心组织落实,包括宣传、策划、实践团队的招募等,整个活动都会以项目制的形式来进行,根据实践基地划分成不同的项目组,并把相应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每个项目组,再由各个项目组根据自己的目标、内容着手准备。以组织发动工作为例,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会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校内横幅、喷绘、论坛、校级网站、院级网站和点对点短信等形式,力争把社会实践的消息覆盖整个校园,传达给每一位研究生。SPDC成立后,在研究生关注多的校内网站——飘渺水云间设置了专属版面,为广大的研究生了解挂职锻炼、认识挂职锻炼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也有利于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每个项目组的负责人与指导老师及主任团保持联系,统筹该项目组的工作。研究生社会实践要把最合适的人输送到最需要的岗位上,经过长期实践,SPDC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挂职锻炼选拔机制,包括简历筛选、面试的多个环节才有机会获得挂职锻炼的机会,不仅要求专业上尽量对口,而且我们会对挂职人员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考察,最终择优录取,做到选拔的公正、公平、有效。

二、建立与地方的友谊,维系与基地的纽带

我校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老师们的指导下与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不断沟通,在细微处实现社会实践基地稳定化。2011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已经发展至18个,并且开始逐步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为了保持与社会实践基地的良好关系,每年会在相关的挂职基地进行回访,聆听来自对方单位的声音。近年来利用浙江大学研究生及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组织者的双重身份,陆续回访了仙居科技局、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建德基地的大慈岩镇等等。参与同学投入极大的热情,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走访调研,形成内涵充实的回访文章;对外,在挂职单位中宣传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形象,为争取到更多的挂职岗位付出努力。对内,根据回访,我们对相关基地的素材进行整理并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便做出相关的调整,更好地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如大慈岩镇政府邵根清主任在回访时说,希望能与浙大的学子们合作,争取形成荷花花茶、叶茶的系列产品。他所在的建德市大慈岩镇,各种与荷花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地方企业也由此意向。此外,今年的莲子腐败病的防治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进一步发展“荷”产业的基础已经具备。但是,农业有它自身的周期。他希望,浙大的挂职研究生最好是每年的3~9月都能来——从种子种下到果实收获,暑期集中一些,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接受这些建议,及时调整挂职时间。SPDC作为研究生社团协助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建立与地方各单位的联系,通常利用过年过节会在每给各个基地发节日祝福贺卡,以维系感情类似于这么一些的祝福语,看似简单,实则饱含我们对各单位的感谢,话到意至。一些地方基地科技部门的负责人也会经常利用出差杭州的机会,来学校洽谈研究生社会实践有关事项,SPDC的同学会全程陪同与交流,增强研究生与挂职基地领导的实际接触,SPDC的同学热情周到地接待,使地方基地的负责人对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岗前培训,跟踪管理

岗前培训是顺利完成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来自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地方合作处、宣传部、新闻办的老师们用生动的培训课程为同学们开展暑期挂职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来自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使对挂职锻炼半知半解的同学们对社会调查与科技服务的内容、意义及实践方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学校规定凡是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出发前都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评定作为选修课计一学分。如2011年6月PDC邀请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吕淼华,副部长陈凯旋,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局高新科科长胡国庆,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韩建文等领导和嘉宾为各基地指导老师和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进行研究生挂职锻炼培训会暨《社会调查与科技服务》课程,吕部长引用前几届挂职锻炼的经典案例诠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一理念的深层含义。曾在嘉兴秀洲区挂职副区长的我校地方合作处副处长周坚,结合自身在挂职工作中切身体会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路,以“知识造福社会,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鼓励所有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要勇于探索,发现问题,敢为人先,不断创新,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成长。这样的培训活动从未间断,为一批批优秀的在校研究生顺利走上挂职锻炼岗位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和帮助。除此以外,中心下设项目组,分别负责各实践基地跟踪管理;协调好实践小分队和实践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如2011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广西基地由于对方临时取消挂职岗位,但学校已召集和培训好同学准备出发,SPDC主任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本着为同学和实践单位负责的态度,主动积极与挂职单位联系,多次协调困难,最终给同学们争取到了社会实践的机会。

四、总结、评比和表彰,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

为了总结一年来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并交流成功经验,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每年的12月份都会召开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过去一年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表彰研究生社会实践先进基地、优秀指导老师、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优秀组织,商讨并落实下一年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会上学校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领导、实践基地的领导都会应邀出会并发言,受邀优秀社会实践个人也会展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前后后,难忘的经历、深厚的情感、丰硕的成果。SPDC是总结大会的工作的承担者。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后期评比和表彰,巩固扩大社会实践成果。并且建立了完整的资料库,对各项目的总结资料和活动成果保存汇编,编辑出版电子杂志,完成了项目总结等资料的存档工作。每年一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的筹备召开是实践中心学年工作的重点。前期近两个月的筹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部领导的支持,在上届基础上总结创新,从完全没有相关的大型会议筹备经验到最后为与会的校内外嘉宾呈现了一场隆重圆满的表彰大会,大家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主任团从10月初即开始筹备,提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划定具体负责部门及完成时间,由主任统筹负责,确保筹备进度的不拖延。临近召开前一个月主任团几乎是每个星期碰面开会反复商讨各项细节。大会中,公共部负责会场布置、入口领导引导以及颁奖人员引导等多项工作;人信部负责签到及PPT制作播放;外宣部负责会场内外宣传品布置及会议拍照摄影;项管部负责领奖及展示人员安排。部门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会后同学留守对会场进行整理扫尾,善始善终非常尽职。通过这样的总结大会对SPDC全体成员也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SPDC全体成员的社会实践内容。

依托社团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从立项开始到最后的评比总结,社团中心的人全程参与社会实践。SPDC在为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服务中积累和形成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这毕竟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仍然需要不断地总结提高使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增强高校之间相互的沟通与交流,汲取他人之长来不断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总之,依托社团,开放、学习、总结,才能保持其活力,使其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并作用于研究生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第3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本文作者:刘杨郭成工作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1293份,回收有效问卷1143份,有效回收率为88.40%。其中男性524人(45.84%),女性619人(54.16%);小学教师494人(43.22%),初中教师423人(37.01%),高中教师226人(19.77%);教龄10年以下445人(38.93%),11~20年461人(40.33%),21~30年217人(18.99%),30年以上20人(1.75%);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223人(19.51%),1500~2500元636人(55.64%),2600~3500元246人(21.52%),3600~4500元32人(2.80%),4500元以上6人(0.53%);本调查设置了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的自我评估这一变量,自我评估教学水平非常好的教师86人(7.52%),比较好的教师670人(58.62%),水平中等的339人(29.66%),水平比较差的47人(4.11%),水平非常差的教师1人(0.09%)。调查对象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本次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SCL-90总分160分以上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28.70%,至少有一个因子的得分≥2分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51.13%。不同特征调查对象SCL-90得分情况调查显示,男性教师得分高于女性教师;不同学段中初中教师得分最高;对于自身教学水平中评价为“比较差”的教师得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调查对象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SCL-90总分间的相关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与SCL-90总分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和谐及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表3)。逐步回归分析以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作为自变量,以SCL-90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分析时,以偏相关系数为指标,只有当偏相关系数达到0.05的统计学水平时才将该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4个因子先后进入方程(表4)。其总体决定系数R2值为0.229。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F值均达到统计学水平,说明可以解释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一结果与多数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一致[5]。分析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对教师角色的高期望竞争的加剧;教师工作的延后性[6];教师的自我概念、人格特征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7]。除以上影响因素之外,由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教学环境较差、教学设施不齐全使得教师的各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影响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次调查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女性教师,该结果与多数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9]。而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教师更容易对教师的职业待遇、社会地位产生不满。与许多职业相比教师工作成效与业绩的获得没有办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里人们偏向于用工作成就及收入来衡量男性的成功和价值。这是导致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女性教师的重要原因。面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高中及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初中教师。从教育的目标来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初中教师的任务同时包含着小学及高中阶段的任务,这是导致初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水平的评估可以部分的反映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中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信念综合体。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该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显示,可以通过提高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以有效地缓解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10]。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满足这一前提的情况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应对方式均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这3个因素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和调节作用,但这3个变量仅能解释SCL-90总分变异的15%左右,说明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如人格、生活事件等。综上所述,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作为一类具有隐性压力的职业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应当进一步了解教师压力的来源,并继续致力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4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军人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一、前言

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接近和利用其他个体、团体或较大团体的可能性,或是个体之间、个体和团体之间的依存关系。本研究采用多数研究者用的定义,即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能获得来自他人(家庭、朋友、同事等)和社会各方面的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①。

肖水源②把社会支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三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给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和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本研究采用心理学大辞典的心理健康定义: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如一般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和自我与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③。

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近一二十年来,社会学家、社会精神病学家、流行病学家和运动心理学家等探讨社会支持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使人获益,例如降低了抑郁,改善了健康等。国内研究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并且多数研究已经证明了社会支持系统对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存在积极影响作用。社会支持状况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导致不良行为产生,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则有利于个体获得社会资源,增强信心,有归属感。

军人是特殊的职业群体,不但要面对高风险、高压力的军事作业,还要处理家庭和社会应激等诸多问题,要承受比常人更大的压力,面对更多的心理问题。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部队的战斗力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研究者的重视。我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受到关注,80年代后期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如王焕林、孙剑、于海鹰等研究的《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④;杨征、肖仁富、龚正华等研究的《症状自评量表评价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的应用结果分析》⑤,得出的结论较多是“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低于常模或对照组,心理问题较多”等。

本研究从不同社会支持程度的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来分析军人群体中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随机抽取200名现役军人,分别从军龄、军衔、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对军人群体社会支持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考察,并探讨军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空军某部后勤人员,驻军为连队编制,以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驻军200人,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82.5%。受试者全部为男性,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2岁,军龄0.5―15年,平均3.89。

2.研究工具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考虑到研究对象是军人,其实际情况与社会上的成人不同,对量表中的一些条目进行了修订。将第4题“同事”改为“战友”,第5题去掉“儿女”,将“夫妻”一栏改为“恋人(妻子)”。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总分和各因子评估心理健康的水平,分数越高表明其心理症状越严重。

3.施测方法

按照统一指导语,对该部队军人进行团体施测。问卷当场收回。数据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军人社会支持概况

不同军龄、军衔、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的军人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对支持的利用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2.军人心理健康概况

所测军人群体与军人常模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各项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军人群体的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军人常模和地方常模。

3.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分析

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出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分的相关系数为负的0.363,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总分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1)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项因子的相关分析

为详细探讨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项因子相关密切程度,对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项因子做了进一步相关分析,详细结果见表1。

通过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与SCL-90各项因子的皮尔逊相关分析,可以得出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项因子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高的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社会支持低的军人的状况好。其中社会支持总分与躯体化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为恐怖和抑郁。

(2)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与SCL-90总体状况的分析

社会支持来源于三个方面: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程度。为进一步探讨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密切程度,对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与SCL-90进行了相关分析,详细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都与SCL-90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CL-90相关显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程度。

(3)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与SCL-90各项因子的分析

从前面结果得知,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都与SCL-90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得分与SCL-90得分相关程度最高。因此为了详细了解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与SCL-90各项因子的相关程度,本研究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详细结果见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与SCL-90的各项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CL-90的各项因子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主观支持,其次为客观支持,最后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

4.讨论

(1)军人社会支持概况的分析

该部队军人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在军龄、军衔、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方面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部队的集体生活使军人在特定时间内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交往的群体,战友之间的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成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战友之间的朝夕相处有助于他们彼此建立和发展新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和交往在他们内部形成一种社会支持的关系网络,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他社会资源缺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此外,军队的封闭式管理对军人的社会支持可能有一定影响。长期的军事统一化生活,使军人日常生活行为方式趋于一致,社会支持来源也趋于相似。

(2)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在本样本中不同群体军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该样本与王焕林等人研究得出的军人常模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与金华等人的地方常模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该群体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军人常模和地方常模。这一结果验证了前人研究得出的结论“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低于常模或对照组,心理问题较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程度高的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表现最好,这一结果与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或缓解个体的应激强度,维护心理健康的观点是相一致的。这说明社会支持对军人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本研究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与SCL-90各项因子均有显著相关。其中社会支持总分与躯体化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为恐怖和抑郁。这些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国内孙桂月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起重要作用⑥。郭文斌等的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对于精神健康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抑郁体验⑦。因此,促进军人获取与利用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维持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从而更有利于各项任务的完成。

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别与SCL-90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与SCL-90的相关最为显著,这说明主观支持是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重要因素之一。军人也有自尊或“面子”等心理方面的要求,希望能够得到重视、理解、鼓励,而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给予。社会支持缺乏或给予不当,都有可能伤害其自尊,造成主观支持不足,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5.提高军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并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

(1)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军人的客观支持更多的来源于家庭和部队。应采用多元化的联系交流方式与家庭成员保持定期的交流和探访,比如定期给家里打电话、写信,以及与家人网上聊天,使广大官兵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部队是一个大集体,采用封闭性管理,部队内部的人际交往是军人社会支持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战友之间的团结互助,能够为彼此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提高军人的客观支持水平,进而调节心身平衡,以便更好地适应部队生活。

在提高军人主观支持方面,部队可以开展各种提高个体主观体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比如开展谈心活动,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深入心灵世界,使军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心理的感受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对他人的理解,从而提高主观支持的感受力,最终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另外,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受其人格特点和认知风格的影响,因此提高军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应根据个体的需求、个性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

(2)部队应完善心理教育与咨询体系,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军事训练中的作用。加大心理健康宣传,使广大官兵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促进军人适应部队军事生活及未来战争空前激烈残酷的战场环境,能够顺利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部队已经建立了心理调试部门,因此,部队领导可以结合心理工作者开展心理调节课程和活动,以加强部队官兵对自身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

注释:

①岳文浩,张红静,潘芳主编.医学心理学(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7-124.

②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

③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95.

④王焕林,孙剑,于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

⑤杨征,肖仁富,龚正华等.症状自评量表评价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的应用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杂志,1995,13,(1).

⑥孙桂月,冯向先.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J].健康心理学,1998,6,(2):153-155.

⑦郭文斌,姚树桥,卢永红等.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特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93-695.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35,129-131.

[2]杨国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军人群体中的信度和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309-312.

[4]肖蓉.驻礁岛军人社会支持、人格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

[5]刘毅.社会支持对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6]李权超,何英强.军人心理适应不良症的发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心理健康教育,2001,17,(8):497.

第5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社会支持;适应,心理学;抑郁;焦虑;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7-0620-02

Associ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 ety Among Undergraduates/ FAN Rui-quan, CHEN Wei-qing. Department of B io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0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ssociation of social suppor t and coping style with depressive and anxious disorders in undergraduates,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 447 undergraduates were sampled with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 pling from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Guangzhou. They were inquired with a se 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coping styles, social support, depre s sion and anxiety. Results

The students mainly used active ment al regulative mechanism for coping with psychological stress, by contrast, they less employed self-defense and exterior dredging mechanisms. The average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was 36.29,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ocial su pport score in different subgroup students. About 35.29% of the students definit ely or probably had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16.16% of them had anxiety symptoms . There was a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ping st yles and depression or anxiety. Passive coping style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nclusion Social support and co ping styles can affect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 words】 Social support;Adaptation,psychological;Depressio n;Anxiety;Students

焦虑和抑郁是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障碍。刘贤臣等[1]报道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 度 的焦虑,大学生中可能抑郁的人数高达43.93%[2];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 情绪、情感丰富但不稳定,人格逐渐成熟、意志发展迅速的青年期[3]。为了解心 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程度,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 论支持,笔者对广州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在校生的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 支持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广州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在校生按文、理、医科进行分层,然后 以班级为单位,按比例随机抽取1 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 447名大学生有效回答了问卷。 其中男生697名,女生751名;一年级学生338名,二年级学生321名,三年级学生373名,四 年级学生309名,五年级学生107名;医科学生619名,文科学生460名,理科学生368名。

1.2 方法 以自然班为单位,对抽中的大学生以匿名方式进行自填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压抑和焦虑情绪。

应对方式采用张林等[4]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分为4个维度13 个因子,共有67个条目。心理调节机制维度包括调整心态(f1)、总结经验(f4)、调整情 绪(f7)和调整认知(f9) 4个因子;自我防御机制维度包含推诿(f2)、否认(f3) 、 压抑(f10) 、幻想(f11)、退避(f12)和合理化(f13)6个因子;外 部疏导机制维度包含转移(f5)、宣泄(f6)和倾诉求助(f8)3个因子。

社会支持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5],该量表有10个条目,分3个维度: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各维度评分越高,表明大学生感受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抑郁情绪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6],该量表共有20项,主要的统计指标 是总分,其范围为0~60分。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 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

焦虑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该量表含有20个项目,20项总分均值为(29. 78±10.07)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0分。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偏相关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使用特点 见表1。

大学生使用调整情绪(f7)、调整心态(f1)、总结经验(f4)、调整认知(f 9)等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措施的频率较高,而推诿(f2)、否认(f3)、退避(f 12)等反映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低。

2.2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 男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方面 的得分均比女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 大学生抑郁得分的平均值为(13.2±8.6) 分,与常模(11.52±9.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39人(16.52 %)可能有抑郁症状,272人(18.78%)肯定有抑郁症状。

大学生焦虑总分的平均值为(34.05±6.7)分,与常模(29.78±10.07)分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其中有234人(16.16%)有焦虑症状。

2.4 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分析 控制性别 、年级、专业、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将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各因子及社会 支持各维度与抑郁、焦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因子总结经验(f3)与抑郁无相关外 ,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其余各因子与抑郁、焦虑均有相关性。其中心理调节机制维度的4个 因子(调整心态、总结经验、调整情绪、调整认知)及倾诉求助、转移、合理化与抑郁、焦虑 呈负相关;而自我防御机制的4个因子(推诿、压抑、幻想、退避)及宣泄呈正相关。社会支 持各维度的评分与抑郁、焦虑均呈负相关性,表现为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越高,大学生的抑 郁、焦虑得分越低,见表3,4。

3 讨论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有压力的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许多研究均表明,应 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7-8]。本研究发现,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抑郁、焦虑之间 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调整心态、总结经验、调整情绪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 显著的负相关,而推诿、压抑、幻想、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 相关。另外从压力应对方式的总体使用情况来看,本研究调查的大学生多使用调整情绪、调 整心态、总结经验、调整认知等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措施来应对心理压力,而较少使用 推诿、否认、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说明该组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基本能够以积 极的心态去面对,并能主动寻求各种心理调节措施来减少压力带来的消极效果。结果也显示 ,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帮助减轻心理压力,但从 长远的观点来讲对身心健康则不利,应给予重视。建议重视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指导与矫正 ,在学生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面临的压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社会支持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群体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对群 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 易导致不良行为发生[9-10]。范兴华等[11]研究认为,当大学生面临 压力而焦虑时,有了社会支持,可以使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勇气和信心倍增,并阻断焦虑向抑 郁转化,最终降低抑郁水平。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支持是心理 健康的保护因素,与抑郁、焦虑有很强的相关性,提示面对承受着心理压力或有心理疾病的 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从心理障碍中走出 来。另外,由于个体的社会支持感与客观支持之间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比后者更 有利于预测个体的身心健康[12-13],所以在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客观支持的同时, 必须大力促进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情绪调节能力,以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感,促进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孙良民,唐茂芹,等.2 462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1997,11(2):75-77.

[2] 刘贤臣,唐茂芹,陈琨,等.SDS和CES-D对大学生抑郁症状评定结果的比较.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1995,9(1):19-20.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4]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1):3 6~41.

[5]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 (2):98-100.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9.

[7] 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中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6,178(4):110-111.

[8] 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83-384.

[9] 陈耕春.我国城市成年人心理健康监测指标优化: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西安体院 学院学报,2001,18(1):99-100.

[10]刘广珠.577名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 ):175-176.

[11]范兴华,贺春生.友伴支持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4,26(2):131-133.

[12]游洁.价值观与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1995,18(5):2 89-290.

第6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肩负着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影响到他们能否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甚至影响到高校的长期稳定。陕西高校数量众多,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

1.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1.1社会支持的概念及分类

目前,国内对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支持概念和分类的探讨。国内学者丘海雄认为社会支持不仅涉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建立与维系,而且涉及个体从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中所获取的帮助与支持。陈成文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通过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或精神手段来无偿帮助社会弱者的一种社会行为。张文宏等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由一些联系紧密且相互信任的个体组成的。当个体在有需要时,他们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网中获得来各种物质和精神上帮助与支持。

在社会支持的分类问题上,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支持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国内学者肖水源关于社会支持的划分方法能较好地反映与衡量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因此,本研究在社会支持的定量分析上多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的三分法。

1.2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前,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辅导员心理特质的研究;第二,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倪亚红的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并探讨了具体的原因;王建香等人也从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三,关于辅导员不健康心理的研究:黄夏青、尚靖君和梅娇等人的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选取社会支持这一外部因素,以陕西省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高校高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社会支持(外部因素)与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陕西省高校辅导员(主要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10多所本科高校),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180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171份(男=99,女=72),问卷回收率为95%。在调查统计中,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进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2-1和表2-2所示。

2.2研究工具

2.2.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

本研究选用国内学者肖水源等人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作为测量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的工具。该量表由10个问题(项目)组成,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

2.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该量表由L.R.Derogatis1975年编制,共有90个条目,分为10个因子,即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和其他。名条目均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级评分标准。

3.结果分析

3.1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为了研究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总体水平,本研究将其与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全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1。

从表3-1可知,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总体较好,其社会支持总分以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全国成人常模,且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与全国成人常模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3.2不同人口学特征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比较分析

3.2.1不同性别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为了探讨性别因素是否在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上存在差异,对男性、女性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2所示。

由表3-2可知,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女性辅导员,即不同性别的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具有显著差异的。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来看,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在主观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3.2.2不同年龄、工作年限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本研究进一步对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因素分析,结果如表3-3和表3-4所示。

表3-3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陕西高校辅导员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F=3.848,P

表3-4 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年限的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3.314,P

3.2.3不同婚姻状况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5所示,

不同婚姻状况的陕西高校辅导员在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差异非常显著(F=12.899,P

3.3 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对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6所示。从心理健康的总均分来看,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来看,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大多数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并且这些因子中抑郁、恐怖和躯体化症状因子受社会支持的影响较大。

进一步对社会支持与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采用强行进入的方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

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对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联合解释量为24.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19、-0.02和0.15,说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相比较而言,主观支持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最强。

4.结论和建议

4.1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略好于社会支持全国成人常模,且因其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从性别来看,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社会支持状况总体好于女性;从年龄来看,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年龄呈正相关,35岁-40岁的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水平最高;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未婚者;从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其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越高;从获奖级别来看,中级职称者社会支持状况好于初级职称者。

4.2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的心理健康及各因子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主客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并且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3建议。提高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水平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并积极应对。首先,陕西各高校整体上应构建重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优良环境。其次,构建陕西高校辅导员职称晋升和积极有效的个人发展机制。最后,利用高校的教师发展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丘海雄,陈健民,任焰.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04)

[2]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3]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学研究,1999(03)

[4]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7):667-668.

[5]王建香,高峰,曹爱平,王红梅.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0(09):52-53.

[6]黄夏青.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及对策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104-105.

[7]尚靖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50-52.

[8]梅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03):473-476.

第7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同一性;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23-02

同一性是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核心,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的一致性和连续性。[1]Erikson认为青年期的核心和挑战性任务是同一性的获得。大学生处于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完善自我、发展良好的同一性成为大学生需要完成的迫切任务,这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产生于探讨生活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背景。到目前为止,社会支持没有统一的解释。本文中的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些支持能减轻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2]大量的研究证实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学业、身心健康和环境适应有积极的影响。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有研究发现,同一性的不同状态所呈现的人格特征是不同的,高级和低级同一性状态的人格特征则差异更大。[4]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于社会支持的感知、评价和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动机。[5]同一性的发展水平会影响社会支持的程度,但是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探讨大学生同一性对于社会支持的影响作用,丰富大学生同一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是横断面的研究,没有对同一性影响社会支持进行纵向的研究。将来的研究考虑进行纵向队列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一所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样问卷调查445名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45份,获得42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是95.1%。其中理工科187人,文科236人;女生215人,男生208人;大一年级129人,大二年级122人,大三年级135人,大四年级37人。

2.方法

(1)同一性测试量表。[6]该量表由加藤厚于1983年编制,张日教授于1989年修订。该量表有三个测量维度,分别是“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根据同一性三个维度得分的不同组合,判断6种同一性地位:A 地位(同一性形成地位)、A-F地位(同一性形成与权威接纳中间地位)、F 地位(权威接纳地位)、M 地位(积极延缓地位)、D-M地位(同一性扩散与积极延缓中间地位)和D 地位(同一性扩散地位)。该量表的α系数是0.696。[7]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该量表由肖水源编制,α系数是0.896。[9]该量表有3个评价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将上述3个维度相加为社会总支持,即指被试获得的总体的人际方面支持。

(3)统计学分析。测量结果使用SPSS21.0统计分析,SPSS进行一般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二、结果

1.大学生同一性地位的分布情况

大学生同一性地位的分布情况:A地位占4.5%,AF地位占15.4%,F地位占2.1%,M地位占12.5%,DM地位占58.4%,D地位占7.1%。

2.不同的同一性地位的社会支持比较

以同一性地位为自变量,以社会支持的各个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表1结果显示在客观支持上不同的同一性地位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总支持上不同的同一性地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同一性维度、社会支持的多元线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同一性的影响机制,以同一性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分别以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的和社会总支持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现在的自我投入分别进入主观支持为因变量、对支持的利用度为因变量和社会总支持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整体回归效应检验分别为:F=46.708,P

三、讨论

1.大学生同一性的现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同一性地位的分布很不均衡。DM地位大学生人数最多,占58.4%,D地位占7.1%。这一结果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多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但只有少数大学生陷于一种无力状态――既不憧憬未来而又无所事事。A地位大学生占4.5%,说明真正对自己思考和了解、有明确目标并努力和奋斗的大学生并不多见。F地位人数最少,仅占2.1%,这符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个性独立,不会迎合父母或权威的意见而停止对生活的探索。故大学生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启发,使他们思考人生、树立和追求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完成确立自我同一性的任务。另外,Erikson假定个体通常于15~18岁完善同一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与Erikson的假定不符。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后续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如Waterman[10]、Kroger[11]和Meilman[12]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认为大多数个体在22岁或年龄更大时才会发展出良好的同一性,进而获得同一感。

2.同一性影响社会支持的水平

表2的结果显示,不同的同一性地位在客观支持上没有差异,而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差异。故同一性地位在社会总支持上的差异是由主观支持的差异和对支持利用度的差异所构成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个体内在因素有关,而客观支持与外在社会环境因素有关。[13]同一性的实质是对“我是谁”的外显和内隐的回答,是个体对于自我的内在探索。故同一性地位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上存在差异,而在客观支持上不存在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同一性的三个维度中现在的自我投入是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总支持的影响因素,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现在自我投入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追求和实践,会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积极意向,更容易产生被尊重和理解的情感体验与满意程度,因而主观支持更多。同时,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和寻求帮助,因而对支持的利用度也更多,进而他们总体社会支持的水平也较高。

参考文献:

[1]Erik E.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M].New York: Norton Company,1968.

[2]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3(1):3-8.

[3]程虹娟,张春,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88-91.

[4]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2):51-56.

[5]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93-99.

[6]张日异.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23(4):430-434.

[7]李亚真,叶一舵,潘贤权.大学生生涯成熟状况及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3l(2):447-451.

[8]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9]邓伟,胡雄海,黄锦勇.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成人依恋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182-1184.

[10]Waterman AS. Identity in adolescence: processes and contents[M]. London: Jossey-Bass lnc,1985.

[11]Kroger J. Identity development: adolescence through adulthood[M].California: Stage Publications lnc,2007.

第8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思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思想等。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要特别注意把握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要牢牢把握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主题,也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党的*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党的理论创造力大大增强,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紧密联系、整体推进的发展布局的要求。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深刻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的要求。提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把对内科学发展和对外和平发展结合起来,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应又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要求。

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强调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刻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要求。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统筹兼顾、系统协调。要从*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是贯穿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主线,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展开。掌握了科学发展观,就掌握了理解和把握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深刻学习研究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又能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科学发展观。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科学发展观是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战略上对我更加重视,与我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国际资源、能源、环境、技术对我国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深入研究如何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以宽广的眼界来观察世界,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的有益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安全,有效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立足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明白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也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性,有更自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识和深远战略意义。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同样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同志指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新鲜经验。要把总结经验与学习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总结经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要把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把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把总结历史经验与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更好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要把总结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我们要在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

第9篇:社会心理学总结范文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未来发展的政治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重重磨难总结出来的真理,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无疑是上最大的亮点,而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对党的认识,更能够帮助我们在新时代环境下清晰定位、找准方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党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社会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要坚决维护好这个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入党初心,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落到实处。

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要以新时代伟大创新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