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精选(九篇)

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

第1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低碳生活;途径;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前言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我相信只要人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的好习惯,改变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进入寻常百姓家将不再是梦。正如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低碳经济”一词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在会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两会的召开,“低碳经济”更是今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悉,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低碳经济顺应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大背景,受到了人们的热捧,“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然而,在低碳概念不断升温的同时也有人担心,在不少普通民众意识里,“低碳”似乎还是一个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概念。某网站发起的“您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多少?”的调查显示:1036名接受调查者中,仅有22.9%的人表示知道低碳生活方式,有51.1%和26.1%的人分别选择知道一点和不知道;在“您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是否容易坚持执行?”选项中,有75%的人表示有点难度,仅有10.3%的人认为容易。可见低碳生活在我国居民中普及,成为主流生活方式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二、“低碳生活”的内涵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实现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低碳生活是一项符合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生活方式。这种完全新型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在服饰、饮食、日用品、建筑、交通、行为等方面抵制旧有生活陋习和奢侈消费,从全新角度把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引向正确的方向。这种完全新型的低碳化的公众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和居住方式,会对社会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就我国国情和人民生活水平来讲,实现低碳生活不能一蹴而就。过去的3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和资源的要求逐渐增加,可以说是处于一种高碳经济时代。而全球气候变暖的残酷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才是经济的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应在思想意识上使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从生活的小细节培养人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例如超市的环保购物袋和家居装修建议人们使用环保材料。应从生活点滴做起真正做到低碳生活。

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远利益,近30年来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我国现在正在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等政策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在2020年之前将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40%-50%。现在我们正大力倡导生活,绿色消费,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人民低碳生活,提高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总得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低碳消费模式

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许多地方和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过去的礼节和风俗习惯,讲排场、讲面子、铺张浪费现象相当普遍,形成了一些特别的消费方式,如“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便利消费”等。这些不良的消费方式极大地浪费能源、增加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要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必须改变这些长期形成的落后消费方式。引导和培养消费者建立文明、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习惯,尽量减少和纠正高能耗、高浪费的消费方式,增强居民节约资源和低碳意识,树立正确低碳消费观念;鼓励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使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无污染低碳型产品;消费过程中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处,避免发生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消费行为和活动;注重消费品的简朴、实用,杜绝铺张浪费;在有条件的城市、社区推广废品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使用。

(二)选择低能耗的绿色出行方式

中国虽然是当今世界第一交通增长国,但中国交通低碳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客流量的50%~60%由公共交通承担,东京达90%,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承载的客流量还不足10%,即使国内最为发达的北京也不足1/3。居民在出行时,应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发挥水运、铁路、城市公共交通等比较优势,考虑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调,选择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出行路线。出行时注意控制好私家车的使用,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环保驾车、文明驾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形成自行车、机动车和行人和谐发展。

(三)减少化石能源和薪柴消费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特别是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告诉《生命时报》:“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任官平强调,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首先,减碳应从落实在日常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油等生活细节上开始做起;其次,推广沼气使用、节柴改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利用、秸秆优质化能源利用;三是,尽量选择混合燃料、电力动机车及低排量、低耗量的机动车,减轻交通、出行对环境的污染;四是,减少对塑料制品、一次性消费品、纺织品、皮革的需求量,不乱扔电池。

参考文献:

第2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一)

广大青少年朋友们:

为提升全市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守护我们家园的蓝天白云,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从即日起到20xx年3月31日,在常态化每天限行2个号或单双号限行的基础上,我们向广大青少年朋友倡议: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一、争当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环保、绿色出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人追求的美好生活状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共同发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公民责任义务,积极投身到广泛宣传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中来,向家人、朋友、同事转个帖子、发个微信、跟个评论,让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践行者。践行绿色出行,离不开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倡议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135行动(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少开车、将出行和运动锻炼结合起来、将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使绿色出行常态化、持续化。

三、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先行者。保卫蓝天由我先行,低碳生活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在身边、文明出行靠大家,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积极参与到绿色出行中来,带动身边朋友尝试绿色出行,进而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自觉地选择绿色出行,让交通更顺畅,让生活更幸福。

青少年朋友们,低碳环保、绿色出行是时尚、更是要求,让我们携手前行,从现在做起,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减少空气污染。我们相信,有了你我的共同努力,沙河的空气将会更清新,天空将会更蔚蓝,未来将会更美好!

共青团沙河市委员会

20xx年12月2日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二)

广大村民朋友们:

城市生活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空气质量,提升我市居民生活品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此特别向广大居民朋友倡议: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提高认识,传播文明,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宣传者。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树立低碳环保理念,主动承担起绿色出行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向身边人宣传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上下班主动放弃小汽车,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让我们的城市少一缕尘埃,多一片蓝天。

倡导新风,从我做起,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践行者。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每天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购物时选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就餐时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空调温度不可过低或过高,出门时提前关闭电源;家庭、办公照明选用节能灯等。我们要真正把环保行为融入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让我们的城市少一些负担,多一缕阳光。

积极劝导,示范引领,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倡导者。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劝导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努力营造低碳、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市环境,让我们美丽的阜康少一些污染,多一份健康。

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为了你我的健康,为了家园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秉承低碳环保,选择绿色出行,为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三)

同仁们: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士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因此,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为了你、为了我、为了他,也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更是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作为当代公民,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身体力行,共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为此,公司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的倡议,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要做到:

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真正了解节能环保对国家及个人的意义。

二、节约用电,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打印机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不浪费一度电。

三、节约用水,自备水杯,少喝瓶装水;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

四、购物使用环保袋,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五、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多发电子邮件,少用次性制品(如木筷、纸杯、纸巾等),少吃零食,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六、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

低碳生活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同仁们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水和回收利用,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请从你我做起,请从今天开始,加入低碳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共同携起手来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四)

大市民朋友们:

今年9月22日是第21个世界无车日,倡导无车出行,旨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交通意识。今年以来,我市正在深入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合理使用资源、推进节能减排、践行绿色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进一步树立绿色交通理念,建设绿色交通体系,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为此,我们倡议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带头形成崇尚节约、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在此,我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

一、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传播者。积极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带头遵守和参与到行动中去,广泛传递绿色交通,低碳出行信息,营造绿色低碳出行的良好氛围。

二、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城市是我家,美丽靠大家。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看是生活小事,但关乎长远、影响大局。做绿色出行的参与者,以身示范,践行绿色出行,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劝导活动,带动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行动中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绿色、多一分文明、多一份健康。

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大力倡导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积极采用勤俭节约、低碳环保、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绿色出行方式,倡议大家积极践行135行动(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少开车,将出行和运动锻炼结合起来,形成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习惯。

绿色出行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争做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先行者和参与者。让我们的家园环境更美好,城市交通更顺畅!为打造碧水蓝天,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辉县做出积极的贡献。

辉县市三城同创暨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挥部

20xx年9月19日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五)

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绿色新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此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倡议:

1

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引领者----牢固树立和提升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将科学合理高效使用能源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坚持吸收低碳生活知识和方法,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2

扩充节能减排知识,倡导普及绿色生活,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和推动者------自觉掌握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积极探寻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征集应用低碳生活好办法,把学习到的节能减碳的好点子、好方法带生活中。再将好经验推广给更多人,积极宣传推介低碳生活理念,带头落实推广低碳生活行为,以点带面,争做节能减碳的热情宣传者和积极推动者。

第3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报道现状 对策建议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的长期威胁,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导致的气候变暖和异常,使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山西日报》作为山西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低碳经济报道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其成效直接影响到山西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1 《山西日报》低碳经济报道的现状

山西日报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低碳经济报道相关信息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山西日报》有关低碳经济的报道大量集中于会议类新闻、煤炭资源整合类新闻,市县转型发展,积极树立新形象的宣传报道三方面。仅这三项就占据了低碳经济报道的57.8%。其中会议类新闻占据20.41%,这类新闻大多是上级领导调研或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的概括呈现,多停留在领导人提出目标、任务、建议等层面,缺乏新意;煤炭资源整合类新闻主要报道:各工矿企业如何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以及如何看待山西煤炭重组这两方面内容;报道“市县转型发展,打造生态城市”的新闻占据了低碳经济报道的18.1%,这类新闻多报道各市县在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市县品味、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有关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类新闻的报道比例基本等同,总共占据了低碳经济报道的29.3%。拓展低碳经济报道思路方面:农村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这三方面的报道所占比重很小,占到低碳经济报道的2.3%。对于能够促进低碳经济更好发展的政策体系的报道虽然也有,但仅仅是提及,不成体系,实际可供参考的政策体系基本为

零。

2 《山西日报》低碳经济报道存在的问题

2.1 低碳经济的报道存在单纯以满足计划、上级、政治需要,而忽视其真正可以达到的社会宣传效果的弊端。

热衷于从上级会议、领导讲话、上级文件与报告中找题目,而不是从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抓信息。有关领导讲话、上级会议的报道往往占据头版、篇幅巨大,而且讲话内容空洞虚无,多是提出目标、下达任务,普通民众大多对此类新闻不感兴趣。

2.2 低碳经济的报道“说教指导”多、“服务”少

报纸有关低碳经济的报道内容大量反映在:“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观”、“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等诸如此类的鼓动性宣传上,对于如何更有效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性报道少。

反复强调发展低碳经济重在技术创新,可是对有关低碳技术创新取得突破进展的例子报道很少,更没有积极报道一些国内外采用的先进技术,为社会各界提供技术交流与借鉴的平台。

对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报道力度明显不够,而民众和企业恰恰关心的是政府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推进发展低碳经济,这部分内容媒体反而很少提及。如政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出台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资金保障机制”等,这些都是民众和企业迫切希望了解的信息,报纸反而不重视此类报道。

3 《山西日报》在低碳经济报道中需完善的地方

3.1 会议类新闻应从“指导”本位到“服务”本位

目前,《山西日报》上有关低碳经济报道的会议类新闻的主要报道内容还停留在: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形势、报道低碳产业发展成就、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层面上。这种以指导工作为出发点的报道方式,读者定位自然而然就是各级党政干部,这种定位决定了此类报道的基本内容和报道形式是:解释政策、推荐典型、宣传成绩。如此老套、程式化的报道很难吸引广大受众。因此,现阶段报纸更多地应向服务大众方面倾斜,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党和国家的政策、各类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内容可以报道,但应该准确、及时、言简意赅。

在方法上不能只是简单生硬的宣传,而是多用一些来自基层的生动事例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力求报道内容更接近人民群众,更接近现实生活。

3.2 低碳技术创新类新闻应为业界提供“技术交流与借鉴”平台

作为山西数一数二的报纸,《山西日报》应尽力了解国内外先进地区低碳产业发展节奏,广泛报道“低碳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业界提供“低碳技术”交流平台,使我们的低碳技术与先进地区乃至国际保持同步。在报道中,对我省开展研究的“煤炭资源整合工程”、“洁净煤技术”、“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焦炉煤气加工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应不惜版面,不吝笔墨地进行报道和推广介绍。

3.3 不应忽视对农村低碳、建筑低碳类新闻的报道

农村低碳经济的报道可以从农村日常消耗能源结构的改变和农村乡镇企业低碳之路的探索两方面进行报道。

中国幅员广阔,农村人口仍占多数,应大力倡导小规模、散点式的能源生产和供给。如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发挥地域优势,普及农村小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能等。同时政府在投入上应予以相关政策扶持。这些项目的推广,不仅可以扩大农村内需,而且能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纸应加强此类报道,积极倡导广大农村走低碳、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报纸在报道城市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应注重报道“城市建筑节能改造”问题。目前建筑行业节能潜力巨大,可以挖掘的节能潜力主要包括三方面:节能设计、节能运行、行为节能。应着重宣传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思路、好方法,引导建筑行业科学发展。

3.4 加强对促进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类新闻的报道力度

只有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起适应当地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环境,才能真正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在能源立法方面,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从法律上促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强制性的最低能耗标准和节能议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碳交易”、谋划“碳预算”等关键性制度。

3.5 低碳生活新闻的报道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当人们把“低碳生活”从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变为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单纯依靠国家、政府的努力推进就可以实现的,它的实现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公众规范自己行为习惯的自觉程度。地方报纸应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使人民树立“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产品”、“绿色交通”的新理念。

首先,在消费观念上倡导“绿色消费”、“环保消费”、“低碳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同时对公共消费设定“绿色限制”,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打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使人们逐渐摒弃“一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过度消费”的陋习。其次,在制度设计上,引导消费者为低碳产品“埋单”。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碳积分”制度,对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实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邓的荣.低碳经济报道的思路调整[J].案例与方法,2009,(9):42-44.

[2]潘发生.浅谈地方媒体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报道的着力点[J].新闻世界,2009:28-29.

第4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一、准备充分

为了保证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地成功开展,我们广泛征集建议,召开专门会议商讨活动主题、内容及流程;与团委学生会及各团支部做好本次活动开展的配合工作。

二、具体活动开展情况

召开宣传低碳生活方式的主题会议

1、计算机学院组织部部长李志倩主持会议

4月16日晚上7点半,在计算机楼217报告厅举行会议。李志倩支持会议,她首先引出低碳生活的概念,由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助理08级的王静同学详细的向在场的同学介绍了低碳的起源,由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引出低碳生活方式。软件学院组织部部长赵道乾同学讲述了低碳生活的内容,呼吁大家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观看了环境污染的专题片,令同学们受到心灵的震撼,也通过低碳生活宣传片来告诉同学们怎样在生活中做到低碳。

2、会议互动环节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并积极发言

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低碳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我们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08级陈璐同学发言,讲述了她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基于我院的特点呼吁同学们随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同时提出在生活中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种植植物等的重要性。09级董波同学进行了补充发言,用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动作,提倡大家少用纸巾改用手帕,少用塑料袋,双面打印等,来维护共同的生存环境——地球。最后,团支书代表段婷婷同学就低碳生活方式是否会影响现代生活的质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3、计科院组织部部长李志倩进行总结

组织部部长李志倩指出本次会议只是低碳生活活动的开始,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宣传低碳生活的作用,以自身为表率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低碳生活,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出一份力。并且她指出我院将进行低碳生活宣传片的拍摄,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力,使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4、演唱本次活动的主题曲

会议最后由张海洋、段婷婷、曹运洲、崔钟锐四位同学演唱为本次活动改编的主题曲《低碳欢迎你》,精彩的演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会议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低碳生活宣传片的拍摄工作

本次团日活动,我们进行两个宣传片的拍摄,主要内容为:

1、有关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识普及

2、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与软件学院联合制作的有关低碳生活的mv

第5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来源于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斯特•R•布朗认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要尽快从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太阳、氢能为核心的经济。[1]莱斯特•R•布朗还认为化石燃料或以碳为基础的经济,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2]而“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该政府文件中指出:其总体目标是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3]2006年,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4]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倍受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7月,日本北海道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2010年的坎昆会议,正式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作为长期目标,此外还成立“绿色发展基金”以支持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受到我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2006年底,中国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9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我国政府郑重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等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6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2009年3月中科院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之后,一些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自己对“低碳经济”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和探析。目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和生态前沿理念,但没有统一使用的定义。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和体制问题上,[5]而国内学者主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绿色经济等角度进行研究。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角度来看,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6,7]从绿色可持续经济角度来看,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三低三高”为主要特征,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的“绿色经济”[8],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9]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10,11]并将低碳经济的内涵上升为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是继人类社会经历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12]总体看来,低碳经济在发展的内容上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低碳经济在实现路径上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一种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发展目标上是一种能够提高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的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三低三高”绿色可持续经济。

(三)低碳经济的特征

根据《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可知,低碳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具有一下特点:第一,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和高产出的的特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基础上,以牺牲生态环境、消耗资源为代价,然而资源以及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使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无法继续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便应运而生。第二,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13]。也就是说,低碳经济强调更高的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GDP或附加值更高。同时,社会福利水平不因此而降低,不为了减排,抑制经济发展,降低生活质量。[14]第三,低碳经济具有创新性,即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较之以往的经济形态具有创新性。传统经济特别是工业化时代以来,主要以GDP的多少来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考虑较少。低碳经济则强调对碳的排放进行计量,引入了碳排放的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低碳化的目标,势必会带动并形成社会各个行业的新技术研发应用的创新潮流[14]。

二、低碳经济的实践模式

(一)城市建设中的低碳经济

据研究,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中,城市生产、交通及建筑碳排放量约占城市总的碳排放量的81.8%以上,其中交通17.5%(总温室气体的13.5%),建筑使用中的电力及供暖19.8%(总温室气体的15.3%),工业占据44.5%(总温室气体的34.3%)。[15]。因此,发展低碳城市能就大体上解决了低碳发展问题。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是指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倡导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和蓝图、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的城市。[16]从城市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来看:低碳城市是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17]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18]从城市构成的角度来看:低碳城市是指在保证城市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19]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20,21]以“顺时、因地、简约”为技术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二)土地利用中的低碳经济

在众多的温室气体影响因素中,土地利用的改变和土地管理措施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22-24]据世界资源组织的碳排放计算器和著名碳循环研究专家的估算:1850~1998年间的全球碳排放中,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碳排放是人类活动影响总排放量的1/3;中国1950~2005年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累计碳排放10.6PgC,占全部人为源碳排放量的30%,占同期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量的12%。[25]因此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土地利用碳排放可进一步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直接碳排放又可细分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和土地利用类型保持的碳排放:前者是指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变导致生态系统类型更替造成的碳排放,如采伐森林、围湖造田、建设用地扩张等;土地利用类型保持的碳排放,是指土地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或生态系统碳汇所驱动的碳排放,包括农田耕作、草场退化、养分投入、种植制度改变等间接碳排放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上所承载的全部人为源碳排放,包括聚居区的取暖、交通用地的尾气排放、工矿用地的工艺排放等。[26]低碳土地利用是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开发、再修复“5原则”下,[27]以低碳经济为标准,以达到最有效地利用土地、最少地排放CO2的效果,[28]形成高效、低消耗与低能耗的低碳循环性农业,紧凑、有序、节能的紧凑型城市用地布局,产业关联度高、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的生态工业园区用地布局,以及产业梯度结构合理、市场竞争有序、生态环境友好的战略空间用地布局。[29]

(三)产业发展中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既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又能保证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所以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数据显示,德国的第一产业单位产值每增加1%,其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会增加15%。[30](标明数据出处)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低碳产业是以碳减排量或碳排放权为资源,[31]以节能减排技术为基础,从事节能减排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的农业、工业化和服务业三者联动低碳化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32-34]从产业体系的角度来说,低碳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低碳节能和减排产业。主要涉及火电减排、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以及资源回收等领域;(2)清洁能源产业。主要涉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此外还包括由于能源传输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新兴产业,比如由新能源发电并网而衍生出的智能电网业务等;(3)低碳金融服务产业。,主要包括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碳证券、碳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服务行业。

(四)生活中的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这一概念的提出较早见于2004年日本发起的“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这一计划首次将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纳入建设低碳社会的视野中。在2008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倡导个人“低碳生活”,并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多项建议。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低成本、低代价、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34]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尚未在学界形成约定俗成的内容,且由于涉及很多生活细节,其内容具体而丰富。比如: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导个人“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就包括: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和平板显示器;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等等。[35]

三、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

(一)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

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活中低碳经济的实现都是很重要的途径。近年来国际上低碳技术发展在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碳捕存技术等方面都成效显著。[36]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根据所需节能资源的类型可以将节能技术划分为五种:节电技术、节煤技术、节水技术、节油技术和节气技术。目前,世界上的主要耗能产业集中在工业生产、发电、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应主要在这些领域发展节能技术。第二类是无碳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它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具有资源分布广、利用潜力大、环境污染小、可永续利用等特点,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同时低碳经济发展也必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37]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排放源中分离出来,输送到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CCS技术的研发能够保证在满足世界经济发展所需化石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CS技术组要包括二氧化碳捕捉、运输和封存三部分。

(二)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撑

1.国外低碳政策和措施

英国是早期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其经济发展模式是高碳型的,然而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给英国带来一些诸如环境问题等社会问题。2003年,前首相布莱尔代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国家。而且按照《京都议定书》的承诺,2012年欧盟温室气体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英国表示愿意为欧盟成员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中英国承诺减排12.5%,比平均减排8%的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20%,2050年减排60%。德国政府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技术上处于世界前列。德国政府实施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将气候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列入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并在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中通过立法和约束性较强的执行机制制定气候保护。德国还将环保技术产业确定为新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计划在2020年赶超传统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38]近10年来,法国大力发展以核能为主题的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丹麦在风力发电、秸秆发电、超临界锅炉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创造了独特的经济,丹麦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减少二氧化碳并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走上了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丹麦在全球率先建成了绿色能源模式,形成了由政府、企业、科研、市场关联、互动的绿色能源技术开发社会支撑体系。[39]瑞典将低碳经济的理念与执行运用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如加强了对环保型汽车的推广,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在各地的加油站都出售汽油和乙醇混合燃料,以方便环保型汽车用户。[40]2008年,加拿大政府细化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四大科技发展领域的具体范畴,尤其是在环境科技与能源领域两个方面。加拿大政府分别拨款6600万加元支持制定工业废气排放法规框架,并对生物燃料排放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另外,政府承诺5年内拨款2.5亿加元支持汽车工业执行汽车工业创新计划,主要是开发环保型汽车的战略性大项目。加拿大政府将继续支持生物燃料、风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研究,计划拨款2.3亿加元执行生物能源技术计划。美国虽没有加入《京都协定书》,但近20年来,美国十分重视节能减碳。美国于1990年实施《清洁空气法》,2005年通过《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并采取了以下方法: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清洁能源,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迈向清洁能源型经济。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同时也是对世界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进行严重破坏的国家。1997年,日本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发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日本实现低碳社会的四大措施:开发革新技术并普及现有的先进技术;建立一套让整个国家朝着低碳化目标努力的机制;提高农村和地方城市对实现低碳社会的贡献;重要每一位国民的作用,让国民理解减排的意义、重要性、做法和可能伴随的负担,从而采取实际行动。以此同时日本海不断地强化政策法规的引导和保障作用,积极推动向低碳城市与低碳社会转型,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目前日本的太阳能占据世界半壁江山,新能源在汽车产业新引擎中得到广泛使用,风电日益受重视,生物能源又能另辟蹊径,碳基金与碳交易势在必行。[41]

2.国内低碳政策和措施

第一,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此外,我国还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例如: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术理论;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训。第二,成立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第三,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为了实现低碳,停止发展与低速发展都不可取,惟有加速发展,同时提高我国在低碳经济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必须在转型、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第一个规模达50亿元的杭州市“低碳产业基金”就是政府主导的典型的低碳产业,其投资方向是三大类:即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无碳替代”。高碳改造包括节能减排;低碳升级包括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升级原有设备;无碳替代包括新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第四,抓好试点,树立典型。目前,深圳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住建部支持将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政策和技术标准优先在深圳试验,引导相关项目优先落户深圳,并及时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深圳负责承接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技术标准和示范任务。同时,住建部支持深圳市将每年一次的“光明论坛”提升规格,使其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碳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平台。南昌出台的《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3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森林覆盖率达到24%,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80万立方米。其主要目标就是从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向示范城市迈进。主要任务是建立四大低碳示范区、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形成低碳高效的城市结构。第五,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以及舆论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低碳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各级政府在新上项目、投资方向、减排成效等工作中,充分尊重人大、政协的审批、监督权力和作用。除经常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新上低碳经济项目外,在每年两会上都应由政府向代表、委员通报“低碳经济”运行情况、“低碳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经济”对人民幸福度的贡献率。

四、结语

(一)小结

自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政治和体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等方面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低碳经济不仅是技术和经济上的问题,也是政治和体制上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低碳经济还具有经济性和创新性。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国家政策等的推动下,低碳经济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城市低碳经济、土地利用低碳经济、生活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经济等。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来为人类建立低碳经济环境,除此之外还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等国际气候会议决议来实现全球各国低碳减排目标。虽然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引起热议,但是其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概念内涵的理解不明确,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各自的领域出发,对低碳经济进行不同角度的认识;第二,低碳经济倡导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但目前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运行机理;第三,对实现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制度创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都处在初步阶段。

(二)研究展望

第6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物流低碳化;国外经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5-0011-04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减少碳排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物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物流业的碳排放所占碳排放总量比例巨大,达到18.9%。2008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表明,自1998年至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全球增加了13%,其中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总量增长率为25%。我国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物流业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其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2 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世界性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物流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我国为促进物流低碳化发展已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仍然有一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低碳物流的制度建设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优良的设备、优秀的人才等,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为了避免私人成本社会化,税收优惠、政府补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已采取了一些促进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有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得共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拉动投资达到80.6亿元;2011年财政部和商务部第28号公告,公布2011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补贴标准;自2011年7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千万吨炼油设备及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大型船舶装备等,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然而就目前低碳物流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现已实行的相关政策不能在大范围内有效地激励企业采取低碳行为,这表明其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追求物流业的低碳化,首先要测算出企业现在的碳排放情况。现在比较权威的核算体系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国虽已引入该体系,但没有落实到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以及各个企业,导致目前多数企业对于自己的减排目标和减排量仍不明确。

2.2 低碳意识比较缺乏,要实现从社会到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尚需努力从社会角度来看,“低碳”概念产生之后,全球各国开始了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的道路,低碳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渗透进社会的工业、农业、经济、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低碳生活”“低碳产品”等概念层出不穷;然而,公民对低碳这一概念的真正的、正确的了解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问卷星网站对有关低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民众对低碳、低碳生活等概念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低碳意识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因而低碳政策执行力不高。

对物流企业来说,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全球“低碳革命”的兴起,物流作为高端服务业,也必须走低碳化发展的道路。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粗放、专业化水平低的状态,而这种粗放、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低碳物流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仍较短,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私有企业的负责人,还没有意识到物流行业低碳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也就不会有目的地向低碳化物流发展。

2.3 低碳技术发展与应用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在信息、运输和仓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相比国外或许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物流低碳化的主要“瓶颈”,相对于技术的开发水平,我国企业对技术的应用水平更是低碳物流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因此,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点在于如何推动低碳物流技术的运用,政府的科学规划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规划物流业的发展和监督物流活动的实施。物流活动需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理却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交通运输、铁道、民航、邮政、商务等;特别是我国空运、铁路、公路等专业化物流系统分割运营,使得物流低碳化技术很难普及。同时我们注意到,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巨大,行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8.9%。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单位能耗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虽然我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尚不成熟,但是与推进清洁能源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相比,低碳物流技术应用才是限制低碳运输发展的关键问题。

2.4 低碳物流人才比较缺乏,亟须加大培养力度

我国很多高校都有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专业,但很少开设低碳物流或者低碳经济方面的课程;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低碳物流的研究缺乏实践经验,企业的研究人员对理论的整体理解不够深入。我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并没有完整的一套政策体系,无法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3 国外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英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物流低碳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政策措施比较完善,通过对其发展经验的整理分析,将为我国的低碳物流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经验。

3.1 英国

英国在物流低碳化方面起步最早,其“碳预算”体系和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在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中卓有成效。

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法》,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能在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量60% 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在排放交易方面赋予政府更大权力等。2009年4月,英国通过立法成为全球首个实施“碳预算”的国家,也成为首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碳预算”体系要求从2008年开始,以5年作为一个减排周期。

英国通过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达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其中碳基金被认为是最富有成效的经济政策手段:英国鼓励企业与政府签署资源气候变化协议,对签订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目标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目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

3.2 欧盟

欧盟在低碳意识普及方面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各国政府为推广低碳技术、培养低碳人才开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欧盟于2000 年6月启动欧盟气候变化计划,该计划旨在确保欧盟在其管辖范围内制定最为经济有效的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施《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各项减排目标。计划整合了欧盟正在实施的各类减排活动,除欧盟委员会牵头外,还发动了行业部门、非政府组织、各国专家等相关各方广泛参与。

2007年年底,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欧盟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欧盟各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的进程中,都强调了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责任,通常是政府科技投入先行,随后进行市场开拓,以此来推动产业化进程。

2009年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表的《2009年度欧洲就业报告》指出,欧盟国家一个新的阶层“绿领”即将产生,他们将从事环保材料生产、碳足迹测量、环保评估等工作。为此,从现在起,欧盟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并加强“绿领”行业的宣传和技能培训,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

3.3 美国

美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其核心。

2009年2月,奥巴马正式签署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未来10年美国政府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为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的企业提供250亿~45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

在通过政府牵头、财政补贴等方法加强低碳技术产业化的同时,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美国各个行业的节能减排规定了明确的法律约束和指标控制。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不仅设定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还引入温室气体排放权配额与交易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排放总量控制。对约占温室气体排放量85%的排放源设置了具有法律约束力且逐年下降的总量限额。②配额发放。排放源对其排放的温室气体须持有相应数量的排放配额,并可以交易、储存和借贷。最初几年对排放配额中的80%进行免费发放,之后随着总配额的减少,免费发放配额也将逐年减少。③治理结构。除美联邦环保署和国务院外,还授权美农业部、美能源管理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监管。

3.4 日本

日本在新能源推广方面同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日本采取了许多财政货币手段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

2006年,经济产业省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2008年5月19日,日本内阁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公布了《低碳技术计划》,设计出一套低碳技术战略图:一是今后5年将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开发气温变化监测与影响评估技术等;二是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的投入;三是建立官、产、学密切合作的国家研发体系,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延伸和细化了2006年提出的《新国家能源战略》,如发展环保车等。

日本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如日本开发银行(DBJ)、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公司,对进行节能投资的企业给予贴息和低息优惠贷款。企业改造现有设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资源再生利用的技术开发项目,享受国家规定的特别利率优惠。

4 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参考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经验,针对我国现状,笔者从制度建设、低碳意识培养、低碳物流技术发展应用以及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四个方面提出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4.1 制度建设

(1)税收政策。要限制各物流企业的碳排放量,首先必须制定碳排放标准,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检测和评估体系,即“碳预算”体系,以确定我国物流业减少碳排放的潜能。引入“碳预算”措施,要求各大物流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碳预算,制定出各自的减排和低碳发展战略,详细列出减排项目;政府将对这些项目进行测评,确定各物流企业的减排潜能和任务。该“碳预算”措施要每隔五年进行一次,以适应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进度。

政府依据“碳预算”措施所确定的具体减排数值制定税收政策,减少的碳排放量少于这一数值的实行较高的税率,高于这一数值的实行较低的税率。同时采取更多促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税收政策,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2)补贴政策。政府的补贴政策主要通过各种基金的形式实现。一类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对开展减排及能效改进活动的企业补贴部分资金、对引入特定节能技术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补贴资金。另一类是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支持物流低碳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规定一系列物流方面节能产品,如小排量汽车等,并对这些产品给予价格折扣,从而实现对其购买者的补贴。

(3)政府采购。国家制定完善低碳采购政策。撰写低碳目标,公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政府采购清单中要包括涉及运输低碳化的节能车辆和涉及包装低碳化的绿色包装等;将采购低碳化制度化、法律化。

政府采购应当逐步建立起低碳采购网络,覆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利用地方政府采购手段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可考虑将政府采购中涉及低碳物流部分的合同向物流企业以特定的方式和政策进行倾斜,培育和做强低碳物流企业。

(4)金融市场。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建立“碳预算”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并设立物流分市场。通过规范自愿减排交易和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间跨省区的物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

在货币市场领域,对进行节能投资的物流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低息优惠贷款;在资本市场领域,支持低碳物流企业上市融资,对其上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4.2 低碳意识培养

要想让企业和民众都把低碳提上议程,不仅要让其了解有关低碳的常识,更要切实落实低碳生活、低碳物流。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企业与民众的低碳意识。政府应结合低碳意识普及现状,采取适合的方法来达到宣传低碳意识的目的。

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上,政府应出台有关低碳化物流的指导性文件,以便于指导和完善物流低碳化的工作,使之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

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可以借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通过组织的活动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和学习低碳物流。

4.3 低碳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

(1)加快物流结构调整。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逐步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物流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区域整合。将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合理利用水运;有效利用区域物流中心,减少迂回运输和倒流运输;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使跨区域运输更便利。②加强模式结合。将各种运输模式综合考虑,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为此,我国必须要推动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使各种运输方式能方便地相互转化,实现无缝链接。③优化物流结点。国家统筹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从物流结点的辐射范围到其内部的设施布置,都要采用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式。④发展清洁运输模式,促进管道运输的建设和水路的利用。

(2)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运输。①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要有相关责任部门对企业的执行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把减少碳排放的任务切实落实到每个企业;对于达标企业和不达标企业的认定要真实公正,奖惩措施的实施要公开公平。②重视政府引导作用。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低碳运输示范,促使企业效仿。③开展低碳运输专项行动。以专项行动为契机,规范物流运输市场。我国在2010年启动的“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建立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依据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营运车辆准入、退出制度等一系列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标准,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这类专项行动值得推广和扩大。

(3)扎实推进低碳试点。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积极开展低碳物流园区、低碳运输模式试点。低碳试点的有效开展,将在全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为使试点工作顺利实现既定目标,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城市和项目,同时要积极关注并调整试点工作的进行状况。

4.4 低碳物流人才培育

首先要进行低碳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同时,国家对各大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给予适当补贴。还要注意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深入学习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经验,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

5 结 论

本文在研究了低碳物流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和我国国情,从制度建设、意识培养、技术发展与应用和人才培育四个方面对我国低碳物流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我国低碳物流发展进程:一是完善低碳物流体系,二是对低碳化物流企业的激励措施。但本文尚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低碳物流产品采用何种标准认定、低碳试点的地区如何选择、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研究,2011(4):183-187.

[2]耿波,何梅.地毯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J].中国商贸,2011(18):120-121.

[3]乔雪峰.全国交通运输行业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2.5亿支持[EB/OB].省略/,2011-11-25.

[4]王琳琳.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再调整[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0(6):34-35.

[5]有关低碳意识的调查问卷[EB/OB].省略,2010-08-25.

[6]李东辉.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10(7):329-330.

[7]董葆茗.低碳经济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1(5):33-37.

[8]陈柳钦.新世纪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J].国际资料信息,2010(5):7-14.

[9]胡雪萍,周润.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84(1):16-20.

[10]庞利萍.欧盟:打造绿色知识经济体――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上)[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0-11.

[11]徐岩.美国:新能源成为经济复苏引擎――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下)[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3-14.

[12]孟晶.日本:政策引导抢占技术制高点――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中)[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2-13.

[13]杨金林,陈立宏.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及其经验借鉴[J].环境经济,2010,78(6):32-43.

第7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经济动力是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动力。 作为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低碳经济已经初现端倪。任何一个政府如果期望能够领导其公众在未来国际经济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都必须加强低碳经济建设,形成低碳竞争力。具体而言,激活我国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经济动力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是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所以一旦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资源上就会处于劣势。而且,我国石油超过一半是依靠进口,这使我国面临着能源安全的挑战。二是技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推进了世界范围内低碳技术的创新,对低碳技术的需求非常强劲。低碳技术也成为当前世界技术发展的前沿和竞争的重点领域,它构成了一国经济之核心技术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低碳技术的创新,适应世界低碳发展的潮流。三是公众的低碳消费理念和方式。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模式,通过培养低碳消费理念和方式、拉动低碳消费需求来引导绿色生产。四是低碳贸易。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ISO 14067的草案已经进入拟定阶段,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加注碳标签将不可避免,“低碳”将成国际贸易新壁垒。

政治动力是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内源性动力。低碳经济建设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它既关系到政府的国际形象也关系到民众在低碳经济建设中的权利与义务。目前,已有的政治动力体现于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的扶植政策中,如《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等。此外,政治动力也体现于各级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碳减排指标并对官员进行生态考核的行为中。在政府以一种宏大的政治眼光审视低碳经济的同时,需要重视建设低碳经济的社会基础,即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其中,因为低碳经济发展不仅只是政府层面的规划、指导意见等,更是民众参与国家管理、追求主体权利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信息沟通和利益表达机制,民众把自己的低碳诉求传达给政府并形成激发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内源性动力。

外交动力是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外在动力。气候政治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部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之后,全球进入了“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各国都在激烈地争夺“低碳政治”话语权,而力求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却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大国。从2006年起,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碳排放量近年来的快速上升也引起了世界的严重关注,给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带来了很大压力,如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许多国家纷纷要求我国采取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并实行碳减排承诺,因而,我国面临着碳减排的巨大的世界压力。对此,中国政府已经确定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就气候变化的挑战和中国的应对战略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对减缓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充分重视,中国政府也制定了以节能优先、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元化、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为重点的能源发展战略,正在为建立低碳社会而努力。他还指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强调国际合作,而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发展核电是中国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显然,我国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建设外交动力已被激活。

伦理动力是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民族国家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实体,也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即国家伦理。国家伦理是国家作为一个主体对其全体国民及其他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2]对国内国民的道德关怀和他国的国家及国民的道德关怀是国家伦理中被广泛讨论的两个维度。当前,国家伦理中国家对本国国民应当具有的保障自由、社会公正、自由民主、宽容和谐、和平稳定等道德属性,和对他国应当具有的和平共处、彼此尊重,以及对待他国公民应当遵守保障安全、平等关怀等道德属性都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对于国家遵循低碳经济模式的伦理维度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关注和研究。虽然《哥本哈根协议》属于无法律约束力协议,但是该协议却在伦理道德层面规范着国际低碳经济生产和消费关系。它在低碳经济模式的指引作用,明确规定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起到了一定的道德约束作用。在现实中,国家伦理是政府采取决策的重要依据,伦理决策和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的政策制定就必须依据低碳经济的原则和要求,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为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低碳经济发展不仅涉及不同地区上、中、下之间的关系,也关系到短期与长期、当代与后代的关系,还涉及市场作用与政府作为的关系。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很难将资源配置功能向未来延伸,更不能指望市场机制能自发地在资源配置上平衡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因而,在这方面政府必须扮演决定性的角色。[3]只有激活了它的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外交动力和伦理动力等各种动力因素,政府才能够既避免虚假的承诺和懈怠的态度,又避免受情绪化思潮和浪漫化、理想化诉求的干扰,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以创新的思路和对策将低碳经济建设扎实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陈爱华.走向低碳社会的能源――环境伦理审思[J].鄱阳湖学刊,2011(1):107-111.

[2]田文利.国家伦理及其实现机制:从国家伦理到国家价值观及国家责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72.

第8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在采访张子琴之前,我们还了解到,就在2009年国庆节前,张子琴还代表中国物流行业参加了祖国六十周年全国海外华人在白宫前的升国旗仪式,还在两月前的同一天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振兴物流的宣言”,提出以“爱心物流、绿色物流、数字物流”为理念,发起创建“中国供应链合作联盟”,并于2009年11月21日启动“绿色物流低碳万里行”活动。我们看到张子琴除了热心公益,还将其个人事业和绿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话题即从此开始。

《中关村》:我们注意到你们在国庆节前美国白宫前的升国旗仪式中,除了打出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也附带打出了一面表达绿色、环保、健康的小旗,而且你在物流业中也推行“绿色物流”,请问您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环保和低碳经济的?

张子琴:我关注低碳经济由来已久。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留学的几年期间,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另外,作为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所长助理,以及由于自己学习成为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士生等关系,我很自然地会关心地球的生态状况以及我国的环境问题。我注意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如此下去,地球的生态环境将不堪设想,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她的生态遭到破坏,我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我觉得我有必要为她的健康和发展尽一份力。

《中关村》:说实话,地球的“健康”是个太大的话题,要让我们共同的“母亲”恢复健康并继续发展,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能从哪里做起呢?

张子琴:其实,很多人已经在行动,而且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件事的紧迫性,所以才有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产生。哥本哈根会议尽管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达成一致的协议,但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围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指标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不难,改变我们固有的生活习惯,人人都可以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我们有些朋友已经发起设立“世界低碳日”的倡议。

《中关村》:“世界低碳日”,这个提议比较有开创性,现在全世界各种纪念日很多,而对于地球生态和“低碳生活”这样迫在眉睫的事情,似乎还缺乏一个特殊的日子加以提醒。问题是哪一个日期较为合适?

张子琴:这个我们也在探讨中。联合国B/UN特聘专家陈放提出可以将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冰熊融化的12月17日作为全球低碳日,以此呼吁地球村子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普及低碳知识、制订低碳标准、达成国际低碳协定,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各种各样的低碳行动。而世界宗亲会副会长张省会和多伦铁马电子科技电动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治平认为每年农历9月9日可以作为人类地球低碳日,它是中国老人的“登高日”,登高意味着长寿,要长寿就需要全人类的低碳生活。

我则主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十八届会议召开的日子―2010年5月3日可以做为世界的第一个低碳日。因为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低碳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天,我们将动员地球村普通居民,通过个体和群体行动,参与创建国家及全球层面解决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的方案,并在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低碳生活”活动的具体构想。

而且我觉得,中关村地处中国的首都,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高科技的代表,全球瞩目,理当引领人类新一代的经济形态、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引领全新的技术革命。我觉得你们《中关村》杂志适合担当“世界低碳日”系列活动的平台。据我所知,你们杂志一直有这方面的专栏报道,2007年还举办过绿色环保论坛和相关评选,也是低碳减排的践行者。“低碳”这个概念正是需要政府、企业、也包括你们这样的媒体等的长期宣传和推广,因为这是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现在的地球是我们的未来孩子们要继承的世界。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生存空间。我真心希望让“世界低碳日”成为全人类改变生活的转折点。

《中关村》:听您这么说,“世界低碳日”的设立似乎已经是如箭在弦、不得不发的事情了。张总是否已经有具体的计划?

第9篇: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前景;内蒙古低碳经济

一、引言

随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经济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发起于英国,随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实际上,低碳经济是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危机,人类所倡导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安全、产业升级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低碳经济概述

1.低碳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更低得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为了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141个成员国家共同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触点。

2.低碳经济概念的诞生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第一次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文明和高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的世界上以法律约束力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触点。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将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英国政府为了达到2020年C02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的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政策,征收气候变化税和能源产品税;强调科技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全方位节能减碳。为推动家庭节能减碳,推广隔热保温建筑材料实现建筑节能;推广节能灯,采用LED绿色照明,淘汰白炽灯,实现照明节能;购买节能家电,如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洗衣机、节能电脑等,实现家电节能;推广混合燃料汽车,鼓励使用自行车出行,实现低碳交通。

3.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基础上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4.低碳经济的特点

(1)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促进能源结构由以化石为燃料为主逐步转向以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主。

(2)发展低碳技术,增加碳汇,在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切活动中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

(3)实现经济与碳排放的分离式增长,即在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条件下,经济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

三、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为应对全球变暖,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四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伴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束,世界各国围绕减排目标、减排执行以及减排援助的“博弈战”再一次升温。去年11月,中国正式对外宣布了新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和化工基地,近年来,内蒙古肩负着积极为国家提供能源和大幅度节能减排的双重艰巨任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内蒙古既有压力,更有动力。2010年,内蒙古更是将“发挥森林、草原碳汇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碳汇核算、碳汇交易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途径”这一内容列入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工作中。

(2)内蒙古低碳经济的资源优势

内蒙古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这样一组数字可以印证:内蒙古的13亿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1.3亿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亿吨;3亿亩森林,碳汇效益比草原更好;5.6亿亩可利用的荒漠化土地,可种树、种草,能实现碳汇12亿吨。此外,内蒙古风能资源总储量近9亿千瓦,居全国首位,大多数盟市具备建设百万千瓦级甚至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的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间2600―3200个小时,居全国第二位,为发展洁净的新能源产业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从积极防治沙漠化、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和草原植被恢复建设等项目,到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内蒙古一直在为低碳经济努力着。

2.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进行效果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投资建设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属全国首家光伏太阳能发电商业化运营模式,为开辟清洁可再生能源做了有益尝试。2008年,该公司成功建成205千瓦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全年累计发电15.8万千瓦时。

2009年3月,中国绿色碳基金在中国北方实施的第一个示范项目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启动,项目实施预期效益将使工程区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实施期可固定二氧化碳28万吨。

200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欧洲投资银行为内蒙古碳汇林示范项目资金贷款的申请报告。

2009年12月,中盐吉盐化集团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签署碳减排购买协议。根据协议,苏格兰皇家银行将购买中盐吉盐化集团的电石渣制水泥项目10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累计约294万吨。

包钢集团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项目,已有三期二氧化碳减排量顺利完成核证或出售工作,首期二氧化碳减排量在国际市场售得人民币2000余万元。按照有关规定,在2012年以前,包钢每年将会有两期二氧化碳减排量获得联合国签发的国际交易资格。

四、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及前景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月中分析说,尽管现有大部分森林资源并不能在碳汇上获益,碳交易的经济前景也不能很快显现,但市场机制为解决森林草原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他认为,要再未来抢占发展先机,需要借助行政力量的支持,将开发碳汇资源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战略和节能减排战略,从而增加碳汇潜力。同时,更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推动,要积极参与构建碳汇交易市场,谋求碳市定价权。

内蒙古低碳经济促进会副会长许柏年说,内蒙古作为碳源大区,目前依然处于“高碳消耗”状态。200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率的提高,能源需求增长了3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长了近3倍。但是,丰富的森林、草原和沙漠资源,让内蒙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低碳资本,也为内蒙古建设绿色低碳大区注入活力。2009年11月,内蒙古首届碳汇草业研讨会隆重召开,10多位国内、国际专家就草业和沙漠碳汇研究作了主题发言及现场交流。中国草学会理事长、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云锦凤认为,草原在缓解气候变暖、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草业碳汇在地球上是不亚于森林碳汇的珍贵资源,再加上我区土地面积的67%是草原,所以我区更应该重视草业碳汇的发展,让草业碳汇经济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年来,内蒙古已积极采取退牧还草、围封转移等多项措施,使草原生态明显好转。

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所研究员郝诚之认为,内蒙古发展沙产业草产业的实践经验证明,沙漠具有阳光充沛、蓄水性好、风力资源丰富、环境清洁等优势,是十分重要的土地和能源资源,只要实行科学合理的防治管用,沙漠就会为人类提供绿色碳汇、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环境。其实,鄂尔多斯等西部地区按照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技术路线,在沙漠中种植半灌木和草,成活率很高,已创造了沙漠的碳汇价值。

五、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森林草原沙漠齐上阵

内蒙古作为碳源大区,目前依然处于“高碳消耗”状态。200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率的提高,能源需求增长了3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长了近3倍。但是,丰富的森林、草原和沙漠资源,让内蒙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低碳资本,也为内蒙古建设绿色低碳大区注入活力。

内蒙古节能减排的步伐从未停留过。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高锡林透露,内蒙古的目标是要建成中国重要的森林碳汇基地。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0多年来,仅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就增加了67.45万公顷,初步测算新增碳汇价值38.5亿元;活立木蓄积量增长12070.57万立方米,按每增加1立方米活立木可吸收温室气体1.82吨,释放氧气1.6吨计算,每年可多吸收温室气体21968.44万吨,多释放氧气1931291.2万吨。而且,通过森林分类区划,调减限伐区的天然林采伐量,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森林固碳释氧、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不断增强。这些资源优势不仅让内蒙古成为减碳潜力大区,还让内蒙古在利益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压缩碳源扩充碳汇。

2.风能太阳能皆为我用

拥有丰富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内蒙古,近年来在发展洁净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上做足了文章,也有利地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发展。

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内蒙古已成为全国首个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的省区。截至2009年10月,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2.79万千瓦,占全区电力装机比重的9.68%。

按照内蒙古2009-2015年绿色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末,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风电占自治区装机容量提高到23%左右;太阳能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0万千瓦。

2009年,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同内蒙古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准备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200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同年,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在阿拉善盟投资的孪井滩生态移民区1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获批准开展前期工作。

内蒙古丰富的碳汇资源,激发了企业的“绿色产业”意识,并且正通过绿色产业赢取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这些项目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绿色产业中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随着其规模扩展、行业重组,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带热了全区绿色产业。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作支撑。因此,围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相关的装备制造业是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内蒙古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碳汇交易潜力巨大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尔曾说过,国际碳交易市场将会最终成长为超过十万亿美金的超大型市场。在向碳汇大区迈进过程中,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是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碳汇交易是内蒙古发展的新机遇。另外,内蒙古的碳排放量比较大,节能减排潜力也相应较大;可再生能源相当丰富,零排放的空间比较广阔;森林碳汇量高,而且增加碳汇的有利条件较多。因此,内蒙古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六、结语

我国正处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转型期,这是传统产业加快迈向绿色产业的重要契机。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和化工基地,近年来,内蒙古肩负着积极为国家提供能源和大幅度节能减排的双重艰巨任务。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09年9月22日.

[2]许柏年.低碳经济与内蒙古.2009年11月.

[3]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文化产业,2009年5月.

[4]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