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农村道路安全防护精选(九篇)

农村道路安全防护

第1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关于健全全市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及标志排查工作方案

根据《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有公路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方案》的通知(交办公路〔2015〕42号)精神,加快健全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交通安全保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强化安全“红线”意识。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以加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安全并举,全面排查农村公路安全风险,大力整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覆盖、分步实施。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情况全面进行排查整治。同时,区分轻重缓急,先行解决安全风险等级较高、交通量大、事故多发易发路段隐患,满足公众安全出行基本需要。

(2)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在设计、建设环节,充分考虑地形、材料、成本和当地经济条件,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同时,以引导、警示、防护为主,综合应用多种安保措施,提升农村公路安保水平。

三、排查标准及要求

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为依据,达到下列排查标准:

1、急弯陡坡路段:主要采取清除影响视距障碍物;设置防撞护栏、护墩、警告限速标志、线型诱导标、减速标线、公路凸面镜等措施。

2、视距不良路段:主要采取清除影响视距障碍物,设置鸣喇叭标志、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线型诱导设施、减速设施、护栏及公路凸面镜等措施。

3、路侧险要(临水临崖)路段:主要采取设置护栏、安全警示牌、视线诱导设施、减速设施及增设钢筋混凝土安全防护墩、防护墙、护栏等措施。

4、危桥险洞地段:主要采取设置限载、限速、禁止、绕行标志等措施。

5、过村镇路段:主要采取设置限速、村庄警告、注意行人等警告标志及增设护栏、信号灯、黄闪灯、安全岛等措施。

6、穿越学校路段:主要采取设置注意儿童标志、限速标志、人行横道线、物理性减速设施等措施。

7、防护措施要求:标志标牌设置规范齐全、位置适当、稳固无遮挡,版面规范统一,内容清晰准确。

四、工作步骤

农村公路安防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社会关注度高。各相关科室要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周密筹划,确保完成每年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工作,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每年年初).

各相关科室落实工作人员,分解工作任务,为工程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排查阶段(每年3月份).

组织科室技术人员对县、乡、村道公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摸清底数,形成安全隐患清单。

(三)实施阶段(每年5月份).

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要求,根据隐患清单全面完善农村公路安全标识、标线,并优先在弯急坡陡、临水临崖、窄桥、村庄、学校、交叉路口、“丁”字型路口、行人与公路的交汇处、过村镇等路段建设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安全防护设施,逐个消除安全隐患。

(四)验收阶段(每年12月底前)施工单位达到建设质量技术标准和要求后,将组织科室进行

实地检查验收.对已经消除的危险路段隐患逐个销号。

第2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滞后,事故隐患多。

近年来,随着全国、全省“新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发展,__市县级公路、乡村道路和村与村间道路硬化率逐步提高,通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建设资金仅仅限于路面的浇筑,后续的标志标线及安全防护设施、维修养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筹措不足,严重滞后,交通安全隐患逐步凸显。一是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复杂。由于多种原因,乡村道路建设起点不高,大都为低等级和等外级公路,普遍存在路面狭窄(最窄路宽仅有4米)弯多、弯急、视距不足等现象;县乡道路与国省道交叉口多、面广,如S206省道贯穿梨树、恒山两区20余个村屯,S309省道贯穿__、__、__、__、__、__、__四区、三县市 60余个村屯,与县乡公路交汇,全部为平交路口,交通安全隐患突出。二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防护设施欠缺。全市农村道路3250余公里,其中乡道1446公里,村道1206公里,林业及农场专用公路600余公里, 有交通标线道路里程数仅300余公里,农村道路交通标志仅有1100余块,弯道、路口、桥涵等事故多发点、段缺乏限速、让行等交通安全警示、提示标志。三是马路市场现象严重。梨树区、恒山区、__区普遍存在农贸集市和各种违章棚亭摊点占道经商问题,业主为了招揽生意,集贸市场大多分布在省、县、乡公路两侧或交叉路口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以恒山区为例,每逢周三、周日,在S206省道17km-18km处设有农贸集市,由于商贩违规占道摆设摊位,原本路宽15米的双向四车道变为仅能单侧通行的窄道,交警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整顿时就暂时避一避,等执法人员离开后又很快恢复原状,常常造成交通堵塞,也是交通事故多发的部位。

(二)农村车辆车况参差不齐,机动车安全性能差,极易诱发交通事故。近年来,农村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的拖拉机、农用四轮车逐步退出了市场,微型面包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被用作生产和生活工具进入农村家庭,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购买价格相对便宜、效能相对较低、安全性能相对较差的“五小”(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电动车、微型面包车)机动车,有的甚至购买“二手车”和报废车辆,农村群众大多存在“勤俭持家”的思想,导致许多群众只算经济账,不算安全帐,(例如购买一辆价格为4000元的摩托车,需要缴纳8%-10%的车辆附加税,80-120元的强制责任保险,50元的行驶证办理费用,各项费用总需500-600元),因此,只购车、不上牌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机动车只要还能上路,农民很少会检查车况和安全性能,也没有购置强险的意识,这些车辆进入农村,成为农村道路的“隐形杀手”,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无保险公司理赔,肇事者也无赔偿能力,后果严重。

(三)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近年来,我们公安交警部门相继开展了交通安全“进村”“送法下乡”等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但由于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广大老百姓对交通安全法规相关常识仍缺乏了解,“方便”“快捷”固有观念使得广大农民和农村学生出行,遇车即搭乘,有车就乘坐,对机动车驾驶员有没有驾驶证、机动车车况不予过问,挤乘微型面包车,搭乘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遇有交警查获,设法阻拦,认为交警故意与他们为难,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警民矛盾。

(四)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一是低速载货汽车载客、客货混载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无驾驶证、报废车上路等严重违法行为在农村时有发生,并且屡禁不止。二是摩托车违法高发。酒后驾驶、超速行驶、不按规定检车、不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成为农村交通安全重大隐患。2015年4月15日-5月31日,全市开展为期45天的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中,共查处摩托车无牌无证297起,农村地区236起;驾驶人不戴安全头盔255起,农村驾驶人167起;驾驶报废摩托车上路行驶3起,全部为农村摩托车;拘留摩托车驾驶人79名,67人为农村居民。三是农忙时节,运输农用物资超载、超宽、超长现象严重。

(五)交通事故上升幅度较大。随着__市农村地区机动车辆、驾驶人数量逐年增长,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也逐年攀升,由2010年以前占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总量的6%左右,至2014年,上升至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总量的11%左右。

(一)农村道路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虽然农村道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相应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到位。县(市)区、乡两级政府只注重经济发

展、重视农业生产,然而对道路基础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未将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列入计划之内,致使道路设施建设进程缓慢,影响了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二)综合治理不到位。交通管理工作牵涉到千家万户,线长面广,必须实行社会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切实实效。由于受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乡镇党委、政府对交通安全重视不够,交通安全责任没有层层分解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仅靠交警部门孤军奋战,很难奏效。

(三)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够,效果欠佳。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的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进程缓慢。一是广大农村群众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对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只是看热闹、看形式,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不入脑入心。二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少、内容枯燥,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讲座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并不买账。三是农村地区点多、面广,而农村地区警力严重不足,很多宣传工作都是由勤务民警代管,不能形成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长效机制。

(四)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任务繁重。农村地区点多、面广,道路交通状况复杂,警力配置严重不足。以__交警大队为例,共有民警35人,协警91人,下设6个农村中队,每个中队配有民警1人、协警3人,管辖11个乡镇,85个行政村,辖区公路总里程1470.51公里,省级公路210.17公里,县级公路187.88公里,乡级公路370.74公里,村级公路447.42公里,林业专用道路254.3公里,人均管辖道路里程达61公里,远远不能满足公路巡逻要求,日常巡逻仅能保证主要公路干线和乡镇的交通秩序维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警力严重不足。

(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作用,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进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形成政府牵头总揽、组织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基层组织责任包保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新机制。一是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和交通安全管理层级覆盖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落实,级级覆盖的立体式、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成立以乡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机构,将工作分工包片,明确责任人;强化农村劝导站建设,在省、县、乡道路沿线,村村建立以村主任为站长的交通安全劝导站,配齐人员、物资和办公设施,充分发挥劝导站的宣传、教育作用,把道路交通宣传工作做到田间地头、集市场站和广大农民百姓的家中,切实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三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各级党委、政府要牵头开展道路交通隐患排查工作,协调组织公路、交通、交警部门深入开展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强化道路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点段的排查整治力度,建立起政府部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台账,发现问题,及时协调整改;摒弃只注重经济建设、重农业生产的工作理念,将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加大道路安全防护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道路标线、标志、防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四是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职责。交通安全宣传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交警部门孤军作战,难以取得实效。各级党委政府要起到协调组织、牵头主导的作用,切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宣传模式,建立和落实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完善运作机制,各部门协调联动,各负其责,扎实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强化源头管理,严把农村驾驶人、车辆关。一是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发证工作的监管,坚决杜绝驾驶人考试中的不正之风,切实提高驾驶人的驾驶水平;基层交警中队要了解和掌握本辖区驾驶人的增减情况,并建立驾驶人个人档案,对新增驾驶人和有过交通肇事记录以及记满12分的驾驶人要加强教育与监管,防患于未然。二是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标准,坚决杜绝农村报废车、拼装、改装车辆违规上路行驶。三是定期深入到各村、社区以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摩托车为重点,推行机动车村级化管理,对农村 “五小车辆”的登记和驾驶证申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并依托业务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农村车辆台账,加强车辆源头管理,并增强服务意识,启动流动车管所开展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四是强化客运安全监管,加大接送学生车辆、载客车辆安全检查和驾驶人教育,坚决取缔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及驾驶技术不高、驾驶作风恶劣的驾驶人从事客运,坚决禁止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载客。

(三)突出重点,强化整治。突出“三个重点”,狠抓农村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一是突出重点车辆。针对农村机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常发、事故发生后果严重的特点,严处摩托车、微型面包车、低速货车涉牌、涉证、酒后驾驶、超员、超速、违法载人、客货混运等违法行为;联合农机监理、农村派出所定期开展整治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长效机制。二是突出重点地区。针对农村交通流量较大的农贸集市,加大对违章占道经营的治理;加强对省道沿线村庄、校园的交通监管力度,特别是对行人乱穿马路、农用车违法载人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纠正、处理一起。三是突出重点时段。针对节假日、农忙期间农村道路交通特点,推行实效警务,加强对酒后驾驶、客车超员、货车超宽、超长、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并细致分析农村道路各类车辆的出行规律和交通流量,主动调整勤务模式,提高农村道路的见警率和管事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第3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安全问题;安全保障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rur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tools,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traffic environment, analyzes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itable for rural highway security measure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and ensure traffic safety.

Key words:Rural highway; Safety issues;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我国,农村公路包括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目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村公路的建设,力争到“十五”末使全国乡镇通公路率达到99.8%,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80%以上;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6%,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50%以上。然而村通畅工程的建设以通为主,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工程的建设同样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1农村公路的特殊性

农村公路的发展受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方面比较特殊,这些特殊性给我们交通安全带来了挑战。

(1)交通出行工具的特殊性

农村公路的交通出行工具不仅仅是小客车和货车,还有农用三轮车,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等,车辆类型较多且不同车型间的安全性能差异较大。部分农民司机的安全意识较差,经常出现超载现象。很多农用车使用年限较多,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

(2)资金投入的特殊性

农村公路的建设一般以县乡两级政府为主导,依靠群众和部门的支持,筹集资金的渠道非常有限.在经济薄弱地区矛盾尤为突出。资金的严重缺乏势必导致筹建公路的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安全保障措施也跟不上公路建设的步伐。

(3)交通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一般较低,很多都是等外级公路,路线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路况较为复杂,行车的条件相对较差。道路交通量一般较小,但交通混杂,干扰较多,难以形成稳定的交通流。

2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

基于农村公路上述特殊性,公路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其他高等级公路有很大的差异。

(1)路面宽度较窄。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开展,农村公路的里程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受资金限制,部分早期建设的公路路面的宽度仅仅只有三米,只能供一辆小汽车通过,双向行驶的车辆相遇很难错车,容易发生刮擦和碰撞事故。据调查,在农村公路上由于碰撞引起的交通事故达80%,绝大多数发生在会车、错车的时候。

(2)转弯路段视距不良。农村公路的视距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像重庆这些地方的山区公路,路的一边都是高高的山体,转弯路段的司机无法判断对面是否来车,极易发生碰撞事故。

(3)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交通标志位置不当,随意设置,经常被树木、广告牌等遮挡,有些标志牌老化严重,标志的版面不清晰,不易识别,起不到醒目、准确的引导驾驶员的作用。一些桥面变窄、视距不良等危险路段缺乏相应的交通标志。

(4)交通标线严重缺乏。大部分农村公路4级及以下公路几乎没有设置标线,其他等级农村公路上设置标线也很少,即使有也模糊不清,这就导致各种车辆在道路上随意行驶,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5)缺少路侧防护设施。农村公路路侧常为悬崖、深谷、深沟、江河湖泊等,加上路面宽度不够,没有路侧防护设施,容易发生翻车坠崖、溺水事故。

(6)急弯、陡坡、长大下坡路段多。农村公路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容易出现长大下坡、陡坡路段,有些陡坡路段还有急弯,小汽车上坡的时候需要二次倒车才能爬上大纵坡,重型货车在连续下坡时容易导致水箱过热,刹车失灵。不熟悉路况的司机极容易在陡坡处冲出道路,发生交通事故。

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

农村公路的建设规模较小,其经济、技术的特殊性导致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安全保障措施不能适应农村公路的发展,针对其自身的特点,提出适合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措施。

(1)保证足够的路面宽度。双车道农村公路的路面宽度要在5.5米以上,保证车辆安全通行,在受地形条件限制达不到标准路面宽度的路段,需要每公里增设4-5个错车道,以满足会车的需要。(2)确保驾驶员视距良好。当被树木遮挡视距时,需要修剪、处置弯道内侧树木:当被山体等障碍物遮挡视距无法移除时,可在弯道外侧设置交通凸面反光镜,让驾驶员了解对向来车情况。(3)合理布设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要保持清晰、醒目,让驾驶员一目了然。靠近树木的标志牌要经常修剪树枝,防止标志牌被遮挡。标志的尺寸要与农村公路车辆的速度想适应,交通标志不要离道路太近,以免车辆碰撞标志杆发生交通事故。在桥面变窄、视距不良、急弯陡坡路段一定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让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安全操作即可。鉴于低成本考虑,部分标志牌可利用废弃的广告牌布设,山区公路可以利用山体,直接将标志牌钉在山体上,这样不但节省了标志杆和立柱,还利于环保。

(4)合理施划交通标线。在道路上施划中心线和边缘线,可以让车辆清晰前方道路的走向,指引车辆行驶方向。农村公路的车速一般较低,在上坡路段,可以将限速、急弯等警示标志直接施划于路面上,节约成本同时可以很好的将信息传递给驾驶员。

(5)增设路侧防护设施。由于农村公路的资金投入有限,我们要选择适用于农村公路的价格相对低廉的防护设施。当路侧有一定的宽度净区,视距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在路侧设置示警桩,给驾驶员以警示作用,示警桩可采用当地的石材,价格低廉;在路侧宽度较小的临水、临崖路段可以用废弃的汽油桶、沥青桶制成油桶护栏,防止车辆冲出路基,这种防护设施的优点是变废为宝,桶内填料可就地取材,价格便宜,具有很好的防撞效果。(6)减少急弯、陡坡,尽量避免长大下坡。新建公路尽量避免急弯和陡坡,受地形限制不可避免出现长大下坡时,要增设减速设施,可以用突起的石子埋入地面制成减速带来降低车速。为防止车辆刹车失灵,可在长大下坡路段的下半部设置避险车道。避险车道一般选用上坡制动床型,当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沙堆型避险车道,但应保持沙子松散、干燥。避险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5米,纵坡度一般为5%-10%。

4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公路的路网越来越发达,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针对农村公路的特殊性,考虑环保和低成本的因素,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保证人们的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l] 颜春,刘唐志.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应用技术研究[J].交通工程,2012,4(7).

第4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现状;技术;市场化

Abstract: the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way network, strengthen rural road maintenance i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maintenance quality, ensure vehicle safe passage, the service "three agriculture" the important link. Along with our country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step speeding up, the face and exposed iss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rural highway "only build no matter, GuanYang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problem is quite serious, due to the rural highway point polyhedral wide,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work is quite lag, how to develop the daily maintenance and so on, and are to be highway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o explore and resolv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then separately from the specific technical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two aspects of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Present situation; Technology; marketization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

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指出农村公路包括县、乡、村道,并明确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管理养护体制。但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公路养护机制还没有形成,许多农村公路还不属于公路养护管理范畴,农村公路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和养护,在很大程度上却没有得到实施。农村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承载着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侵蚀,必然造成使用功能的下降,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具体说来,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公路等级低、里程长

农村公路包括村道、乡道、县道,是全国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县、乡和村之间的连接公路,道路地形复杂、线路较长,虽然农村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60%以上,但普遍路况差,等级低。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保障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县乡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路费切块补助,但县、区交通部门基本将其用于县道公路的养护,而且地方配套资金太少,一些欠发达县仅依靠省养路费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几乎为零。另外,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较为突出,以至于乡道、村道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大部分乡村道因此处于失养、失管状态。

(三)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

从全国范围来讲,至今还未形成农村公路养护有效的管理体系。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没有完善,很多养护规范套用的一般公路的养护规范,不适应现有乡村公路。从专业层面探索,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各方面来讲对预防性养护都重视不够,而且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养护工作的发展,假如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就可以把一些新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节省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

(四)农村公路养护属非专业养护

国家干线公路是由省、市等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按照定编、定岗、定员、定额进行专业的日常养护,有专业的养护队伍和专门的养护机具;而农村公路基本是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管理,并由沿线村民群众兼职进行季节性养护或同一组织村民进行突击性养护,既无专门养护机具,又无专业养护人员,养护质量差。

(五)超载车辆在农村公路上行驶损害路面

经常看到有的载重20吨的货车装三四十吨木材、水泥等货物在村道上行驶,使农村公路伤痕累累、路面龟裂、路基沉陷、坑槽连绵给农村公路带来毁灭性灾害。虽然交通部门每年都有维修养护,但只是杯水车薪,使超载车辆成为农村公路和桥梁的杀手。

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具体技术措施

(一)做好预防性养护工作

做好路况调查工作,做好预防性养护。对路基、路面进行调查,及时掌握路基、路面的破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养护措施,将病害处理在萌芽状态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节约养护成本。从这一意义出发,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具体的养护工作中,要贯彻早预防、早施治的方针,要做好沥青路与砼路经常性检查,检查其是否有轻微的龟裂、不规则裂缝、松散、车辙、错台、接缝料损坏、边坡不太稳定、坡面冲刷等轻微的现象。如出现轻微损坏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固坡植被、灌缝、接缝重灌缝等预防性措施,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预防性养护的实际效果。

(二)注重日常保养,及时修补路面病害

第5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为巩固我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长效管理,确保所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整和运行正常,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明确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责任,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二、总体要求

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理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维护资金。明确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行管理。保障所有已建公共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行。

(一)环境卫生。按照农村环境政治要求建设垃圾池,购置垃圾箱,组建专门的保洁队伍,添置垃圾清运车辆,全面清理家前屋后和公共活动场所的垃圾,彻底治理村庄内以及沿路、沿河垃圾的乱倒、乱堆、乱放现象,加大对卫生死角的治理力度,达到村庄内外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河道内无垃圾沉积物,道路两侧无杂草杂物。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在家前屋后、道路两侧的空地栽种花草树木,全面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二)道路桥梁。重点解决道路坑洼不平、路面乱石抛洒物多、路边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安排专人加强道路巡查力度,路面不得堆放建筑垃圾、打谷晒场,要保证路面整洁、坚实,出现破损要及时修补,保障道路清洁、安全、畅通。道路两侧的绿化,要定期修剪,出现缺苗的要及时补植。

(三)农田排灌设施。2013年,将对全乡重点排灌渠道进行疏浚工程,对影响灌溉和排水的渠道清淤、拓宽。安排专人负责对排灌站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排灌设施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冬天农闲时安排专人看护排灌设施,做好防盗工作。疏通有关村的排水通道,储备充足的抢险防汛物资,加大汛期巡防力度,确保防汛安全。

(四)综合服务。2013年完善党员活动室的活动设施,及时更新上墙规章制度以及党员公示信息等。完善治安室的值班设施和制度,加强节假日期间的治安巡查,保证村民人身财产安全;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中心设施,对接纪委的“四网五制”工程,做好三农资金的安排和发放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兑现各类惠农资金。

三、资金管理

为做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一是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帐管理,做到预算时有计划,申请拨款时有方案,使用过程有监督,工程竣工有验收。会计核算列专项明细科目支出;二是加强工程竣工财务结算审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我乡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运行维护管理滞后建设的现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财政、农经、水务、建管等相关单位为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措施,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第6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关键词农村;防雷;原因;对策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全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呈急剧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的4/5以上发生在农村。台山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地形复杂,受海洋天气影响显著,气候多变,雷暴活动频繁,年平均雷暴日为86d,是强雷区,由于该市防雷减灾工作管理意识和雷电的防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存在人员、措施、设施不到位等现象,留下了极大的防雷隐患。网站

1雷电灾害发生原因

1.1农村房屋没有采取防雷措施

台山市辖广海湾工业园区、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华侨农场,台山境内海(岛)岸线长达649.2km,海湾、港湾119个,土地面积主要以山地、丘陵和滩涂地为主,农村的房屋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农村建房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对所建房屋的选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没有考虑防雷,没有安装基本的防雷措施(避雷带、避雷针)。框架结构的建筑立柱内钢筋基本没有直通屋顶,竖直的主筋电气连接也不是很好,无法起到防雷引下线的作用;也没有安装接地网。 2005年7月20日16时17分,台山市某民宅遭雷击起火,火灾现场为3层楼房,由于顶楼房间内存放了稻谷、木材等易燃物品,遭到雷击后引发火灾。网站

1.2电力、通信等防雷装置安装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冰箱等各种家用电器已经普及,但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等在居住区布线凌乱,且线路上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 2005年6月12日13时许,雷电击中了台山市某厂房之间的架空电缆,导致雷电波侵入,使该厂房的配电箱起火爆炸。另外,在农村线路入户处既没有安装防感应雷的浪涌保护器也没有采取线路套铁管来减弱雷电波的防护措施,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或自制的电视天线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这些都是造成农村雷击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1.3田间、林区空旷区易遭雷击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山区(或丘陵)的田地有一部分在山坡、山顶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易发生雷击,但又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而农民缺少雷电知识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了遭雷击的概率。

2农村防雷减灾对策

2.1农村建筑的防雷措施

近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盖了很多新房屋,在这些新房屋中,广泛采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必须对其进行接地处理。对于已建房屋的防雷改造是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网。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或水箱的应安装避雷针保护,并与避雷针有一定安全距离[2]。屋顶有电线的,应置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房屋长度小于25m时,可在房屋两端设立两根避雷引下线,如果房屋长度超过30m,需采用四根避雷引下线,分别设在房屋四角。从减少遭雷电灾害的角度来看,应该将房屋的位置选定在“非易雷击区”,而不应该选定在“易雷击区”。“易雷击区”主要特点: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邻近潮湿和水草地区;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

2.2农村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到雷电流的情况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防雷效果不好[3]。一般情况下,线路在入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l5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入地[4]。应注意的是电视线路和电话线路不能和电源线路同管,并保持≥0.5m的安全距离,然后在入户处安装浪涌保护器,将雷电流彻底引入地下,保护室内的人员和电器安全。另外,室内电器和插座都应安装接地线。对于村内的室外线路防雷措施:一是室外架空线路安装避雷线保护,避免雷电直接击中线路;二是在村内线路的电线杆上安装室外线路浪涌保护器。

3小结

农村防雷工作艰巨,需要加大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宣传,稳步推进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首先普及简易的防雷措施,树立典型,带动全局。其次建立相关合理的农村防雷组织、法律与制度体系。三是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防雷减灾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 罗金平,林苗苗,孙俊艳,等.南阳市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46.

[2] 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7083-7084,7103.

第7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关键词:公路现状;公路发展问题;发展建议

我市地处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建设经过第“十•五”的起步,和第“十一•五”快速发展,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但是,我市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因公路技术原因埋下的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全铜仁地区情况也如此),这主要是农村公路的发展历史和资金局限、观念落后决定的。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交通量激增,安全隐患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人为本,切实搞好农村公路的“硬件”工作,逐步消除安全隐患,真正为广大老百姓方便、快捷、安全出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我市农村公路现状

我市农村公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自发时期:在“九•五”计划以前,我市农村公路主要是由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区域的农民自发组织投工投劳修建的,是这部分区域的农民向国家各部门“讨”点爆破物质干起来的,国家基本上没有大的投入。

二是乡乡通公路时期:“九•五”期间,我市尚有六龙山乡、瓦屋乡、和平乡没有通公路,国家在这期间开始把投资向贫困地区的贫困县的不通公路的乡倾斜,要求在这五年期间实现“乡乡通公路”计划。我市尽管不是贫困县,通过争取也纳入该计划之列,终于在2000年全市所有乡镇都通了公路。lw881.com这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彻底消除了作为全铜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所在地的铜仁市还有乡镇未通公路的历史。

三是高速建设时期,从“十五”、特别是“十一五”开始,国家交通建设结构作出了重大调整,在建设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同时,将农村公路纳入建设计划,要求在十年时间实现村村通公路(泥结石路面)。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我市90%的村都通了公路,通车里程达1500公里;同时国家要求在“十一五”期末,乡乡必须通油路,我市有望完成这个目标。这又是第二个里程碑,使公路交通真正深入广大人民群众,连接千家万户,特别是广大农民不再把使用公路交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作为一种长久期盼的“奢侈品”。

展望未来,我市即将进入农村公路向高质量、高效率、创优质服务的发展时期,即第四时期:服务型公路时期。在此期间,国家将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尽管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是,我们要抓紧机遇,争取在10年内尽快完成。要在全区率先实现这个目标,不愧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铜仁市的交通建设成为全区的“排头兵”。

然而,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高要求下,面对15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要实现“硬化”(油路或者水泥路),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认为,在今后农村公路“硬化”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实施,把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优质的“服务型公路”,为“三农”经济的发展作出保障。

以上公路现状在广大的高原地区具有普遍性。

二、农村公路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农村公路取得两个里程碑的同时,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麻痹大意,因为我们离广大人民群众期望公路标准更高、质量更好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我市以往建设的农村公路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客观自然因素差。我市农村公路都是地处山高、陡坡地带,自然条件差、甚至恶劣,如谢桥至六龙山公路;有些地质不稳定经常发生滑坡及边坡坍塌,如清水塘至和平公路、新滩至小江口公路。二是已经修建的通村公路,由于投资少,技术等级低、工程防护严重缺失;路基很窄,其宽度多数只有单车通行的4.5米,泥夹石路面,造成在改建成“油路”时存在着先天缺陷,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因此,在今后的农村公路发展中应该充分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路基强度不足,主要是在修建泥结碎石路面公路时,没有充分的机械碾压,后期养护管理没有跟上造成的。

2 挡土墙、涵洞等构造物初始设计的荷载标准不高,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和车辆荷载日益增大,挡土墙、涵洞等构造物的强度和安全受到严峻的考验。

3 边坡防护基本上没有,由于我市通村公路投资在“十五”期间只有3~5万元/公里,“十一五”期间5~6万元/公里,根本没有用于边坡防护的资金。

4 缺乏排水系统,也是资金少无力修建所致。

5 无安全防护工程。现在所有的农村公路项目投资、建设标准、立项要求都没有将安全防护设施纳入工程的必建内容。项目业主只是在安全隐患特别大的极其个别地点有一点警示性的安全防护。

6 全部没有在不通视弯道进行视距切除(即在弯道内侧挖除一个矮平台,利于通视)。以往的县乡油路改造同样没有进行这项工作。其实视距切除在公路技术标准、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进入弯道的车辆能够看见同样进入弯道相向而行的车辆,预防弯道会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我市农村公路普遍较窄,村公路通常只有4.5米;县乡道尽管多数在6.5米,但是低于6米的特殊路段也占30%左右。

三、农村公路发展几点建议

受国家投资局限而地方难于加大投入, 在现有投资额度20~40万元/公里(该标准会逐年提高)的情况下,为更好的解决以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建议在今后的通村公路硬化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格挖框补强和换填,提高路基强度和路面质量;

2 对高挡土墙(4米以上)必须加固,并设置护栏;

3 易发生坍塌的边坡进行必要的“挡土墙”防护并设置警示标志;滑坡地带要做经济技术比较,采取防护、加固滑坡体或者改线;

4 健全排水系统,提高油路使用年限、降低养护成本;

5 在资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通视的弯道(特别是急弯)的入弯处、陡坡处设置减速带,或者安装镜面反射装置并有明显的提示标志;

6 尽可能在不通视弯道(暗弯)处加宽到5~6米,同时设置镜面反射装置;

7 对农村公路建设用地要有制度创新,打破用地瓶颈。

8 争取资金投入,尽可能多的进行视距切除。可以根据土石方的大小先易后难逐步使所有的暗弯都实施视距切除。视距切除是降低弯道发生交通事故最有效的办法。

9 日益提高公路养护水平,使养护工作跟上交通服务水平、发展水平。一是从养护人员的配置上,定员、定岗、定责、定任务搞好列养公路工作;二是加强路政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维护路产路权;三是逐步配备齐全的养护机械、设备,为搞好公路养护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四是逐步争取养护中的大、中修资金、安保资金,把油路改造中遗留下来的安全隐患逐步消灭掉。

10路改造和养护不要割离。在改造时要想到为今后的养护工作提供便利,减少养护难度和成本;已经接养的公路要查缺补漏,尽量想办法完善在改造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没有做好的事情,特别把消除安全隐患放在第一位。两个阶段不要以种种借口相互推诿责任,最终受害的是生养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这与我们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的。

第8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1.1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突出

1.1.1车辆状况较差西部地区农村车辆不仅废旧车辆多,而且很多个体车主或驾驶人贪图省事省钱,在使用车辆的过程中经常抱着“多拉、多跑、快点跑,少修、不修、自己修”的锴误观念。至于车辆正常情况下的保修更是无从谈起,甚至是国有、集体等专业运输企业的车辆也不例外,因此车况普遍较差。

1.1.2驾驶人安全意识薄弱在西部地区农村道路运输市场中,驾驶人以青年居多,他们驾龄短、经验少、安全意识差,尤其缺乏在复杂环境中和紧急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从事农村客运的部分驾驶人为追求客源,开快车、超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大多比较严重,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1.3农村农贸市场管理混乱’严重阻碍道路畅通在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无专门的农贸市场。农村集市违法占道、违法经营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遇上大型、重载车辆经过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农村集贸市场的不规范发展已成为农村交通事故的一大隐患。

1.1.4非法占用道路状况严重每到农忙时节,农村马路晒粮、打场现象严重。在西部地区广大农村每逢农忙时节,一些农民贪图省时省力,直接把从农田收割的庄稼放到农村公路上。此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畅通和导致事故的发生。

1.2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落后,交通参与者普遍缺乏交通法制观念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落后于交通管理实践的需要,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宣传教育的手段、方法及机制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不能满足和符合农村具体情况的需要。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能够立竿见影的。因此面对农民文化素质低(甚至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思想观念陈旧、接受理解能力差、易于固执己见等实际情况,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安全宣传往往不能够把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仅仅只是流于形式,不能持久,更不能深入,而且方法方式简单落后。因此,作为交通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特别是农村公路沿线各交警中队而言,要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迅速、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交通法制观念。

1.3道路标准低,交通标志标线缺乏

在西部地区农村的大部分地区,由于资金匮乏,很多道路年久失修,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农村的很多主要道路上缺乏交通标志标线,也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困难。

1.3.1道路等级较低、路面质量较差大多数农村公路(高速公路除外)普遍存在着技术等级低、路面质量差、道路线形不科学、设施不全、养护不周、人为破坏严重等现实问题。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标志、标线缺乏。很多经常跑交通运输的农村司机抱怨,到一个陌生的农村地区,根本没有交通标志,而多数地方又不足以同时通过两辆大型车辆,给交通运输带来很大麻烦。因此’道路基础条件差、道路标志标线缺乏也是事故严重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1.3.2安全视距不够,盲区较多由于绝大部分县乡道路是在原有狭窄的路段上拓宽改建而成,道路两边的民房、厂房等建筑物仍保持道路拓宽前的状况,这些建筑物使道路的平交路口或转弯半径较小的弯道处形成视线盲区,极易发生撞人或撞车事故。

1.4管理混乱、信息不畅

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交通管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由于交通信息系统不完善,肇事逃逸、隐瞒不报、少报现象严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无专门的道路报警系统,给事故预防和处理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由于信息不畅导致了事故现场的破坏给肇事者创造了逃逸的时间。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害怕上级政府追究领导责任’能少报的就少报’肯g不报的尽量不报。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农村地域广阔,特别是在一些低等级公路和等外级公路上,交通流量小,甚至是人迹罕至’因此为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驾驶人提供了产生侥幸心理的温床再加上逃逸案件侦破能力不高,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度不足;二是一些农村驾驶人交通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恶劣;三是农村地区的机动车多半没有实行“车辆保险”,一旦没有“保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其事故损失无从转嫁,因而容易使人产生“一走了之”以逃避损失赔偿的思想;四是农村报案条件差,通讯设施落后,群众报案不及时,耽误了有利的破案时机;五是事故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通过法律渠道讨回自己的合法权益,事故私了情况严重。

2加强农村交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呈现的诸多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单靠道路交通管理机关和几种管理模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全民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应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协调,统一行动,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实施道路交通管理的综合治理。现根据全国各地实施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经验,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2.1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多方面构建农村交通安全网络体系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基层交通管理组织开展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实践证明,实行执勤民警的岗位责任制和公路沿线村镇单位的交通安全责任制是切实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有力保证。切实加强农村乡镇中队的建设。乡镇交警中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最基层的作战单位,是进行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主力军。这支队伍工作建设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安全形势。实践证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公路沿线组建交警中队,在广大农村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点应该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和推广。

2.2推进社会化治理,实现综合防治

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农村交通管理工作,除了构建农村安全网络以外。各地、各级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还应该推进社会化治理,实现多种形式的综合防治。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交通管理“责任区”勤务管理。应建立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为主的各级交通安全委员会,确定目标、职责、任务,规定必要的权力和奖惩措施,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治理的格局。交警部门要积极当好政府参谋,主动参与介入,加强与工商、交通、城建、土地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增强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的能力。同时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预防交通事故协调机制。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事故预防工作机制,使交通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形成预防事故工作有人抓,交通安全隐崽有人治,交通安全问题有人管的工作新格局。交通事故只有做到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才能真正的有效管理好农村交通。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以后,交通管理部门才去处理,容易使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2.3加大治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2.3.1转变观念,端正工作思路目前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主要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管理模式日益不柜适应。因此我们的工作方式必须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经验型”向“探索型”转变,切实履行好执法职能、服务职能、监督职能,克服管理中出现的“三多三少”现象,即:面上管理多、源头管理少;上路执勤多、到基础农村宣传少;经济处罚多、实际教育少。真正体现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农村公路交通管理工作要计对农民及农村公路违法的特点,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加大巡逻频率,严格査处带有农村违法特点的无证、无牌、酒后开车、超载、违法载人等现象。开展必要的专项治理,并根据农村居民散乱的特点,实行定期下乡办公和突击检査制度,从源头加强管理。

2.3.2建立健全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为主的各级交通安全委员会确定目标、职责、任务,规定必要的权力和奖惩措施,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治理的格局,把交警部门的单一管理扩展为“警民共建”的社会管理。同时,交警部门要积极当好政府参谋,主动参与介入,加强与工商、交通、城建、土地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增强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的能力。

2.3.3逐步采取现代化科技手段,及时预防和制止公路交通事故中的违法行为农村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在各类高等级公路和其他干线公路有选择的在途经农村的重要道路地段设置机动车执勤执法服务站,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控公路交通违法行为。

2.4进一步加强交警队伍自身建设,严格依法办事

2.4.1交警部门要本着从严治警的方针加强交警队伍自身建设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警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全面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一支作风过硬、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的交警队伍。完善自我监督机制,增加执法及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自觉将交通管理的执法工作置于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农村交通管理的环境差,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在纠正交通违法、宣传交通法规、处理交通事故时,要注意方法、方式,不仅要求具有丰富的交通法规知识,而且要求讲究策略。而且由于警力有限,执勤民警的分工不可能过细,否则,将导致农村交警中队的机关化,从而削弱了队伍的实战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民警能够掌握如交通事故现场勘査、痕迹鉴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各种相关技能。另一方,交通肇事逃逸、车匪路霸、盗抢机动车和其他发生在公路上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和妨碍了农村公路的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使得交通与治安问题融为一体。所以,面对新的公路交通治安形势,交警也应该掌握柜关的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进行交通治安控制的技能,为公路交通治安管理统一执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2强化农村公路路面管理,保证一线民警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正确地运用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严格査处各类交通违法,严惩交通肇事责任人。注意抓好源头管理,严格把好农村地区车辆检验和机动车驾驶人员的考核关,并加强非机动车辆的管理。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要坚持文明执勤、文明管理,树立交警良好的社会形象,力求通过自身的形象,争取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交通管理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2.4.3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地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走社会化治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只有依靠农村地区各方力量,组织动员各部门、各乡镇、各村社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才能起到较好的社会教育作用。以“交通安全村”为载体,做好对农村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对农民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教育是农村地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对农民教育正是交通安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农村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可以每年以政府行为,开展二到三次大规模、多形式、全民性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农村城乡广大群众在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文明观念、交通文明行为上有明显的转变。努力形成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良好社会风尚。

2.5整治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哮段

2.5.1研究事故多发路段险情,拨专项资金进行整改在我国西部地区广大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没有专门的道路、桥梁设计人员。道路修好后往往成了事故多发路段,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在道路线行、弯道等不易改变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要筹集专项资金对危险路段进行整改或添加指示标志,尽最大努力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2.5.2在山区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修筑防护墙、缓冲墙、导向墙在山区道路急弯陆坡等危险路段修筑防护墙、缓冲墙、导向墙是近年来我们近年来采取的主要措施。实践证明,防护墙在山区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防护墙发挥预防事故作用的过程中,有些车辆由于撞击坚实的防护墙,也免不了还有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把交通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有关部门要根据力学原理和实践经验,改造和研制新型的缓冲墙和导向墙。

3结束语

第9篇: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 安全保障 理论体系

1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内涵

“安全”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保障”是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因此,公路安全可以解释为是一种状态,即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的状态。公路安全保障可认为是通过对公路设施进行持续的危险识别及采取交通工程措施来保证此种状态。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可以定义为在充分尊重农村公路及所在路网道路条件、运营环境及对农村公路使用者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公路设施进行持续的危险识别,综合运用交通工程措施并结合日常管理养护来保证道路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处于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状态的系统工程。

2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系统特征

1整体性特征

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形式的整体协调发展是多层次的,它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整体的协调层次都有扩展与分化。在系统整体内部,有各个子项目系统协调发展问题,而各子项目系统内部也同样都有深入可分的协调发展层次。因此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包括各子系统所有层次的协调发展问题,从而组成一个复杂有序的协调系统。

2复杂性特征

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存在着四个显著特征:结构复杂,既有硬子系统,又有软子系统。子系统下又有下一层的子系统,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之间有着耦合性及关联性;目标功能综合,具有技术的、科学认知的、生态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目标,以及人的素质、管理和生态性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主动性,即考虑作为主动环节人的因素,具有“人与车、人与路、人与环境、人与技术等”各种复杂的关系; “发展中系统”,因为系统的结构、参数、特征和功能等都处在变化之中,即系统本身处在发展中。

3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理论体系

3.1大系统理论的哲学思想

大系统是一种复杂的事物体系。它是高阶系统、中阶系统和低阶系统的集合,是具有多个目标、由关联着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信息上存在分散结构的复杂系统,是现代系统工程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大系统通常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子系统众多,且伴随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和对立因素的交叉、渗透和影响,具有多极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工程。

3.2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分析

大系统通常都是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的多变量系统。考虑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对象特性,并依据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层次性,采用分解协调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

目标的分解是一切系统研究的基本环节。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总目标为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保证道路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处于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死亡率和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保障行车安全提供良好的公路环境。总目标可分解为:经济节约、设施精细,决策科学、环境和谐、全面持续。

系统协调是在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害,有针对性地调整结构和内外相互关系,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对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系统原型,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区分主次,找出关键,利用大系统理论进行逻辑思维建模,最终达到发展持续化、交通和谐化目标。

3.3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基于大系统理论对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进行的目标、功能分解,及对系统进行的组织协调,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公路环境、交通、道路特点,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构建起我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由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综合应用技术、农村公路常态条件下安全保障引导防护技术、农村公路突发事件下安全保障应急响应技术及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核查、评价四部分构成,具体内容如下:

(1)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综合应用技术

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对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方法、形式及规格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路面结构及路侧宽容性三个方面对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的综合应用技术进行分析,选择出既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又要投资最少的适用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包括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路侧宽容处理措施、农村公路路面结构

(2)农村公路常态条件下安全保障引导防护技术

着眼于常态条件下农村公路安保技术研究,基于危险路段识别技术、危险路段防护技术、人车路管理技术以及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四大技术构建常态条件下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引导防护技术体系,支撑常态条件下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包括农村公路危险路段识别技术、典型危险路段防护技术、人车路管理技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

(3)农村公路突发事件下安全保障应急响应技术

在我国标准、规范所确定的公路设计指标体系下,从保障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出发,通过界定农村公路突发事件的范围及本质特征,在总结影响农村公路突发事件条件下各种因素基础上,进而从交通事故、临时作业、地质灾害、特殊天气四个方面对农村公路突发事件下的安全保障应急技术进行研究。

(4)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核查评价

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一套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核查清单,基于农村公路安保方案“预核查”的农村公路安保方案评价技术,实现基于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前后安全保障核查清单的安保工程评价的可操作性。

4结语

本文针对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在定义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系统特征,运用大系统理论的思想,构建了适合我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